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辨析题及分析题

辨析题及分析题

辨析题及分析题
辨析题及分析题

二、辨析题:

1、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

因为(1)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2)意识包括正确的意识或思想,也包括错误的意识或思想,它们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都是来自客观物质世界,只不过,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颠倒的反映。

2、和谐不包含矛盾,因而建立和谐社会将会失去发展的动力。

错误。

因为(1)从哲学上讲,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衡、协调、合作,体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但和谐并非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和而不同,同则不继”,和谐也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2)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发挥各种要素的效能,优势互补,推动事物的发展。(3)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并不会使社会发展失去动力,和谐社会建设会使社会主义更加健康地发展。

3、世界上既有物质现象,也有意识现象,所以不能说世界统一于物质。

错误。

因为(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2)世界上既有物质现象,也有意识现象,但意识是派生于物质的,是第二性的现象,其本原仍然是物质性的。(3)世界的统一性说的是世界的本原或本质,而不是世界的现象的多样性。在世界的本原或本质意义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4、矛盾就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错误。

因为(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3)题目中的观点实际上只是说了矛盾的斗争性,而忽略了矛盾的同一性,从而割裂了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只有斗争性和同一性的结合才是矛盾。所以说题目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5、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过“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可见,人们是可以创造发明规

错误。

因为(1)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3)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发明或消灭规律,人们只能认识、利用规律,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4)康德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观点认为自然规律是人为规定、创造的,这是唯心主义的规律观,它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因而是错误的。

6、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具有物质性。

正确。

因为(1)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说明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具有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是物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三、综合分析题:

1、分析题

材料1

17和18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征。伽桑狄说:“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爱尔维修说:“物质并不是一件东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他认为,广延性、密度、不可入性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性。

材料2

19世纪末20世纪初,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原、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等传统思想。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辩证法,认为“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

马赫主义者抓住这一点来论证唯心主义,宣称“物质消失了”,就是“物质本身不存在了”,只存在感性知觉,物质是“荒谬的虚构”和“假设”。

材料3

列宁指出:“物质已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那些以前以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不可入性、惯性、质量等等)正在消失,现在它们显现出的特性是相对的,仅为物质的某些状

态所特有的。因为物质的惟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请回答:

(1)材料1所表明的哲学观点及其局限性。

(2)材料2中所体现的自然科学发现同哲学的关系。

(3)结合材料3中列宁阐述的思想,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

【参考答案】

(1)材料1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性,是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它把具体的物质结构和具体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把原子的个性看成是物质的共性,没有把握住物质的惟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2)材料2表明,自然科学家不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以致陷入唯心主义,迷失方向。唯心主义则往往利用某些新的科学发现论证其唯心主义,攻击唯物主义。

(3)材料3中,列宁明确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借用和攻击,阐明了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哲学的物质范畴指一切物质结构和具体形态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是共性,具有绝对性。自然科学揭示的物质结构是个性,具有相对性,它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2、分析题

材料1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还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2

杜林说:“矛盾这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3

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参考答案】

(1)材料1的第一句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自身中的矛盾,矛盾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第二句话也是强调辩证矛盾就是实际生活中的矛盾,即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观的或头脑臆造出来的矛盾。集中起来,这两句话突出一个问题,就是指出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材料2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做纯粹主观的思想的东西,认为它不是现实的,

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组合。它与材料1把矛盾看做是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的矛盾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其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

(3)材料3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认为矛盾只存在于陈述中,即只存在于语句、字面上。材料1明确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矛盾,不是字面上的、主观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3的错误在于:一是否认自然界中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当做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否认矛盾存在的客观性。

3、论述题

分析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及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参考答案】

(1)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指发挥人的意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就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只有尊重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反,如果不顾规律、违背规律,必然在实践中受到惩罚,只能把事情办糟。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最后,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不承认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不承认思想、理论的巨大力量,也是不科学的。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使思想、理论同实际相一致。

(3)根据上述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做到: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不能只在意识本身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着。至于改造世界的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手段,更是不言而喻的。

4、论述题

联系实际论述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具体的、特殊的,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3)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首先,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其次,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剧烈而深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5、论述题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参考答案】

(1)列宁的物质定义。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对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解。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建立为现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现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高度的分化与综合趋势,但无论它们怎样向广度与深度方面发展,取得了怎样的具体结论,它们都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上深化、丰富并不断证实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从现实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建立为我们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基础和方法论原则,为克服和抵御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现实实践提供了哲学理论基础。

6、论述题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 000美元到3 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什么是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2)事物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 000美元到3 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这就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性的一种体现,我们应该认识并利用这一规律,更好地为中国的发展服务。

(3)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矛盾。事物就是在矛盾推动下不断地向前发展的,由一个过程、一个阶段向另一个过程、另一个阶段发展。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只有不断地解决新阶段的矛盾和问题,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不断向前推进。

7、论述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什么是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2)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段话高度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最终目标就是要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以实现人本身的全面发展。在历史唯物主义中,以人为本的“人”是现实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建设者,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3)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深化和发展,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中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本指导原则,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针。

8、论述题

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参考答案】

(1)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3)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4)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无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5)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从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角度揭示事物的关系,侧重于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在确认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前提下,深入研究世界的某些关系。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丰富了辩证法的宏观画面,使辩证法深入到发展的细部、更复杂的层次。

9、论述题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参考答案】

(1)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马克思主义确认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

(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第二章

二、辨析题:

1、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是真理”。

错误。

其错误在于:(1)它用真理的有用性取代了真理的客观性。有用即真理把是否符合主观的需要看成是否是真理,这就把真理主观化了,不顾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本质属性。

(2)它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标准。有用即真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认为真理可以因人而异,这就必然导致混淆真假,颠倒是非。(3)它抹煞了真理和谬误的原则界限。真理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取得有益的效用,但有用的认识却不一定是真理。歪曲事实的谎言和诡辩,虽然对剥削阶级混淆视听、欺骗人民有用,但它却不是真理。可见,实用主义所鼓吹的“有用即真理”,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确。

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检验认识是否真理,就是要判明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就必须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才能解决。(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惟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因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真理和谬误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意义”。

正确。

(1)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只是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那怕多走一小步,真理也会变成谬误。只要它再度进入了原有的条件或范围,也就从错误恢复为真理。(2)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性的认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变化了的条件下,事物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还仍然照搬老一套,或者历史条件尚不具备,把只有在将来才能实现的原则当作现实,都会使真理变成谬误。(3)真理是全面的。作为全面的真理性认识,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每一个原理都是处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之中。如果把其中一个原理孤零零地抽出来,切断同其他原理的关系,或者把它们彼此对立起来,它也会丧失其原有的真理性,而转化为谬误。从以上对真理和谬误二者间的相互转化看,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二者的对立就是相对的了。

4、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错误。

机械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消极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才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反映论,它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是以科学的实践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认为人们只有在改造世界中才能正确反映世界,获得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它是以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认为人们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能

动地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又能动地用理性认识去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中,实践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既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又体现了认识论的辩证法。只有这样的认识论,才能称得上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5、绝对真理是不包含错误的真理,相对真理是包含有错误的真理。

错误。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2)真理的绝对性也称绝对真理是指: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因而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3)真理的相对性也称相对真理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因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真理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有限的,因而总是近似的、相对的。(4)任何真理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而包含有错误的认识就是谬误,而不是真理。

三、综合分析题:

1、分析题

中国从古到今的思想对认识(知识)的来源有各种不同看法。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

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

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材料3

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的意思),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

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为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之时期;第三自然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困知以进行。”

请回答:

(1)材料1认为知识的来源是什么?

(2)材料2、材料3同材料1的共同点是什么?

(3)材料2与材料3的哲学倾向是什么?

(4)材料4揭示了知识的来源是什么,知与行的关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材料1认为有两个知识的来源,一是“生而知之”即先天自生的,二是“学而知之”,即通过后天学习。

(2)材料2继承和发挥了材料1的“生而知之”说,有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能”、“良知”;材料3继材料1的“学而知之”说,认为人们的知识才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人的作为(即行动)而获得的。

(3)材料2的哲学倾向是唯心主义,材料3的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

(4)材料4揭示的知识的来源是行动和人类文明的进化;知和行的关系是先行后知,以行求知,然后多以知指导行,即行—一知—一行。孙中山先生的知行观包含了唯物、辩证观点的合理因素。

2、分析题

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来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有了第四种,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

摘自2000年5月2日《人民日报》请回答: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关于物质结构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标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3夸克模型”是当时条件下人们实践所形成的真理性认识,然而实践标准本身又是不断发展的,丁肇中博士进行的新的实验,提出了由4种夸克组成基本粒子的新理论,取代了旧理论。

(2)在发展着的实践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4夸克理论的发现,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5夸克、6夸克等新理论。

(3)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不要被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所束缚,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与新的事物。

3、分析题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正是因为我们党所进行的巨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推动了全党的思想大解放和整个社会的飞速发展,才铸就了一个闪光的年代。创新,已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成为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成为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请结合哲学有关原理来分析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科学性?

【参考答案】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是认识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因此认识离不开实践;它对实践又具有反作用,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本身只有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才能充分发挥人对世界的能动改造作用。

(2)理论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在顺应时代潮流、应对时代挑战、破解时代课题的过程中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完成新的飞跃的,同时又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发展规律、推进历史变革中显示强大的活力和威力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用发展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的典范。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注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新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3)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是用来解决时代提出的任务的;用发展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者天经地义的历史使命。现实的实际迫切需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实践上有新的发展。

(4)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坚决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做到坚持与创新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只有进行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创新又是以坚持和继承为前提的。把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理论才能真正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

4、论述题

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参考答案】

(1)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应当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这个统一又应当是历史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符合。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

(2)随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和实践活动的向前推移,已经形成的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或符合,又会变得不统一、不符合,这就要求人们的认识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现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的新的统一。总之,这种统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3)人们的认识落后于或超越于客观实践和事物的发展阶段,都是离开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思想认识落后于社会实践和事物的发展,是右倾保守主义的错误;超越社会实践和事物的发展,是“左”的冒险主义的错误。

5、论述题

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参考答案】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遵循真理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满足人的需要”。无论何种实践,只有把“按科学规律办事”和“满足人的需要”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获得成功。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人们对实现价值的追求,构成了实践的动因,但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关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这是因为实践中的价值目标作为一种预见性的评价认识,它的确立是以对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真理性认识为依据的。没有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就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目标。而没有对相关真理的把握,也就不会有成功的实践。同时,任何真理都必然具有价值,这是因为真理能为实践提供科学的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能为实践提供正确的价值目标。因此,一种认识只要是真理,就会或迟或早地显示出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即显示出自身的价值。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制约表现在:一方面,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另一方面,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实现的状况。价值的实现表明,在实践中所遵循的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真理。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引导表现在:一方面,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追求引导着人们去探索相关真理,所以认识活动的指向是受价值追求的指向规定的;另一方面,真理的不断发展也引导着人们进一步提出新的价值追求,人们在哪一个领域中获得的真理越多,人们就会在哪一个领域中提出更多的价值目标,因此真理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价值发展的方向和程度。真理和价值的相互促进表现在:一方面,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实现,也就是说,真理的发展可以促使人们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其生活条件和发展方向,从而使人们的价值追求更合理,更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价值的实现又推动着真理的发展。人们对价值的追求越自觉、越合理、越深入,也就表明人们对真理的把握越全面、越深刻,同时也就越能够激发起人们探索真理的热情。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把追求真实、反对虚假看作是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要求我们必须崇尚理性思维,以清醒的、严谨的、合乎逻辑的思想从事科学认识和理论创造,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坚持既崇尚理性,又调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和精神体验来展示和表现人的本质和人的追求。要求人们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

6、论述题

试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参考答案】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人的认识来自实践,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通过实践与认识的矛盾运动,达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①相对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颗粒。②绝对真理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真理永远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相对向绝对转化的过程。③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从两个不同的极端割裂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3)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真理也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因此,我们的正确态度就是“坚持”和“发展”的统一:一方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批判“过时论”,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4)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挥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第三章

毛概辨析题参考答案

3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本命题错误。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全部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包括他青年学生时代的思想和晚年思想,毛泽东个人思想中有些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思想观点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有区别的。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时,毛泽东之外的党的其他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思想,是既有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3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 本命题错误。 (1)“三个代表”的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仅仅是三句简单的表述,它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33.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 本命题错误。 (1)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 (2)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想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34.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本命题错误。 (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就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 (2)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和消灭资本主义,相反,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因此,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而言,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这个革命就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特别提示:要清楚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相互之间的关联。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其性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圆】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圆】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市西城区)如图,BC 是⊙O 的直径,P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PA 切⊙O 于点A ,如果PA =3,PB =1,那么∠APC 等于 ( ) (A ) 15 (B ) 30 (C ) 45 (D ) 60 2.(市西城区)如果圆柱的高为20厘米,底面半径是高的 4 1,那么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 ) (A )100π平方厘米 (B )200π平方厘米 (C )500π平方厘米 (D )200平方厘米 3.(市西城区)“圆材埋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菱《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今在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用现在 的数学语言表述是:“如图,CD 为⊙O 的直径,弦AB ⊥CD ,垂足为E ,CE =1寸,AB =寸,求直径CD 的长”.依题意,CD 长为 ( ) (A )2 25寸 (B )13寸 (C )25寸 (D )26寸 4.(市区)已知:如图,⊙O 半径为5,PC 切⊙O 于点C ,PO 交⊙O 于点A ,PA =4,那么PC 的长等于 ( ) (A )6 (B )25 (C )210 (D )214 5.(市区)如果圆锥的侧面积为20π平方厘米,它的母线长为5厘米,那么 此圆锥的底面半径的长等于 ( ) (A )2厘米 (B )22厘米 (C )4厘米 (D )8厘米 6.(市)相交两圆的公共弦长为16厘米,若两圆的半径长分别为10厘米和 17厘米,则这两圆的圆心距为 ( ) (A )7厘米 (B )16厘米 (C )21厘米 (D )27厘米 7.(市)如图,⊙O 为△ABC 的切圆,∠C = 90,AO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D ,AC =4,DC =1,,则⊙O 的半径等于 ( )

高考政治辨析题的类型及解题技巧

高考政治辨析题的类型及解题技巧 辨析题是政治高考的一种题型,江苏省2020年考试题型在简析题中也有这一类题目。辨析题的题型由辨和析两部分组成,它的特点是有辨有析,辨析结合。辨是辨别判断,析是指对判断的说明。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考生对理论基础知辨析题是政治高考的一种题型,江苏省2020年考试题型在简析题中也有这一类题目。辨析题的题型由辨和析两部分组成,它的特点是有辨有析,辨析结合。辨是辨别判断,析是指对判断的说明。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考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而且可以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这种题型难度大、要求高、区分度强,因此解读辨析题对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尤为重要。 辨点有三种常见的类型: (1)单向型辨析题:一种辨点本身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客观事实或是已公认的真理;另一种辨点与客观规律或事实完全背道而驰。 (2)正误混合型辨析题:这类辨析题有三种情形: ①命题内容总体正确,但其中包含有错误因素或不合理因素。 ②命题内容总体错误,但其中包含有合理因素。 ③命题的前提正确,但结论错误,或与之相反。 (3)条件不完全式辨析题:辨点所述观点有合理的一面,但由于遗漏了一些方面而使得对观点或现象阐释得不够全面或充分。 判定辨点类型的过程是一个运用书本知识,结合现实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没有牢固、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没有事事关心,日积月累的现实材料,不经过一番严密的逻辑推理,是无法正确区分辨点类型的。 一、正误混合型辨析题: 解这类辨析题要求,首先应分别指出其合理正确的因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合理的、正确的(即指出其合理、正确的依据);其次指出错误的、不正确因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即指出其错误的、不正确的依据)。观点错误或不合理,还要提出与之相对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例1:现代著名学者赫伯特 A 西蒙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

教育学原理辨析题

1、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1)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有教育实践,他们都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2)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都十分重大。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孔子是一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他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还善于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孔子总结了很多教育理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他总结教学经验以后提出来的教学理沦。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 2、教育只能适应青少年发展而不能促进其发展。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受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必须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不同。 (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5)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但这种适应正是为了促进其发展,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适应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最终目的。题目中只见适应不见发展,是错误的。 3、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科学家、诗人。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环境,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 (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4)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主导作用。 但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对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也是有条件的,低估遗传、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而片面夸大教育的作用是不正确的。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成熟、教育与个体实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教育幽默艺术就是讲故事、说笑话、引学生发笑。 所谓教育幽默艺术,是指将幽默运用于学科教育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学生会心的微笑中提高学科素质教育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教育幽默艺术既要有幽默的一般特点——机智性和娱乐性,又要有其特殊的规定性——教育性。

2016年高考近义成语辨析题训练

2016年高考近义成语题专题训练(一)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一旦独立地投入严峻的生活,中学生的浪漫情调很快就________ 。 ②想到众兄弟就要________ ,他不免一番悲戚。 ③偌大的城市想找个人,如同 ________ ,今天竟在街头无意中碰上了。 ④以雪填井,画饼充饥,种种愚昧无知的行为无异于________ 。 A风流云散烟消云散海底捞针海底捞月 B烟消云散风流云散海底捞月海底捞针 C烟消云散风流云散海底捞针海底捞月 D.风流云散烟消云散海底捞月海底捞针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政府内部离心离德,已经“变天”的国会处处作梗,任期尚有两年的奥巴马急欲留下政绩,不仅迄今乏善可陈,倒显出 ________ 的窘境。 ②在这年夏季反“扫荡”战役中,盐阜、苏中区军民在新四军军部的统一指挥下,多点开花,密切配合,使敌________ ,对粉粹敌之“扫荡”起到决定作用。 ③面对网上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等金融互联网新模式,《巴塞尔Ⅲ》所确立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显得有些 ________。 A. 左支右绌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B. 顾此失彼捉襟见肘左支右绌 C. 捉襟见肘左支右绌顾此失彼 D. 左支右绌顾此失彼捉襟见肘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的一组是(3分) ①“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________ 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 ________ ,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③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________ 。 A.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声绘色 B.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C.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绘声绘色 D.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有些省份的中小学暑期培训班星罗棋布、水平参差不齐,对那些无证无良的, ________ 骗钱的,偷漏税款的,市场监管部门应毫不手软地打击取缔。 ②至于在反腐败中落马的“裸官”,在贪腐时亦________ ,将贪腐得来的钱财转移到海外,以供家属挥霍。可见,治理“裸官”是反腐课题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③部分高校提高学费的理由是“培养学生的成本上升”,看上去 ________。可是,众所周知,近年来,高校固定资产建设投入过多才是经费紧张的最大原因。 A.冠冕堂皇肆无忌惮明火执仗 B.肆无忌惮冠冕堂皇明火执仗 C.明火执仗肆无忌惮冠冕堂皇 D.冠冕堂皇明火执仗肆无忌惮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在《魂断蓝桥》中,罗伊和马拉在前往教堂结婚的路上,才互相问了名字。一切看似那么________,但却是那么合情合理。 ②据韩联社报道,27日,韩国国防部发言人金珉奭称,朝鲜否认22日晚向韩国巡逻舰附近发射炮弹的说法________ 。 ③有人把香灰说得像仙丹一样,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让人长生不老,实在是________ 。

政治辨析题答案

辨析题 1、只要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就能得到快速发展。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积极鼓励并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为,非公有制经济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③但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还有大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4、因此,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我们要全面看待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要鼓励并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有大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在思想品德课上,小红与小文就维护民族团结问题展开辩论: 小红: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小文: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的义务,只要我们履行这个义务,就能维护民族团结。 答、①小红和小文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②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都应自觉履行这个义务,依法同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 ③维护民族团结,不仅需要我们履行这个义务,还需要我们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维护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3、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农村地区年收入低于温饱线的农民还有2000 多万人,与此同时,城镇贫困人口也大幅度上升。中国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超出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0。 请辨析: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违背了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答:①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②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的内涵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从内容来看,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从范围来看,共同富裕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从实现途径来看,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而是逐渐实现的共同富裕。 ③因此要实现共同富裕,国家应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完整版)圆柱和圆锥提高专项训练(一)附答案

圆柱和圆锥精选拓展提高专项训练(一)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2011?龙湖区)一个高为20厘米的圆柱体,如果它的高增加3厘米,则它的表面积增加150.72平方厘米,求原来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2008?高邮市)如图中是一块长方形铁皮(每个方格的边长表示1平方分米),剪下图中的涂色部分可以围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如图是一个油桶,里面装了一些油(图中阴影部分),求油有多少升? 4.求表面积(单位:厘米)

5.只列式,不计算. (1)做30根圆柱形铁皮通风管,每根底面直径为26厘米,长85厘米,至少需要多少铁皮?(2)明珠灯泡厂原计划30天生产4.2万只,实际提前4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只? 6.A和B都是高度为12厘米的圆柱形容器,底面半径分别是1厘米和2厘米,一水龙头单独向A注水,一分钟可注满.现将两容器在它们的高度的一半出用一根细管连通(连通管的容积忽略不计),仍用该水龙头向A注水,求 (1)2分钟容器A中的水有多高? (2)3分钟时容器A中的水有多高. 7.(2013?陆良县模拟)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与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半径之比为4:1,该圆锥体的底面积为12.56平方米,已知圆柱体的高为3厘米,试求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8.(2005?华亭县模拟)看图计算:右边是一个圆柱体的表面展开图,根据所给的数据,求原来圆柱体的体积. 9.在方格纸上画出右边圆柱的展开图(每个方格边长1cm).算出制作这个圆柱所用材料的面积.

10.选择下面合适的图形围成最大的圆柱.(单位:厘米) (1)你会选择_________图形(填编号) (2)计算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11.一个圆柱形玻璃缸,底面直径20厘米,把一个钢球放入水中,缸内水面上升了2厘米,求这个钢球的体积.(π取3.1) 12.一个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多少? 13.将下面的长方形(图1)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体(图2),求旋转所形成的圆柱体的体积.(单位:厘米)

哲学常识辨析题集锦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哲学常识辨析题集锦 一、辩证唯物论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1、背景:人类面对大自然,不甘于等待自然的恩赐,总想以自己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需求,因此,有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等发明。 辨题:人类认识自然就是为了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答案:(1)人类认识自然的目的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正如材料中所说,人类总是想以自己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需要。 (2)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思考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尽力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即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 (3)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也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二)影响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因素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都有理。 答案:(1)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虽然结论不同,但又都是正确的。因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有道理的。 (2)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由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阶级立场、世界观等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不同,因此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 (3)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因此,主观符合客观就有理,主、客观相背离就无理,不能说大家都有理。 总之,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事物,从主观因素上讲,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3、只要从实际出发,就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答案:(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客观实际是多方面的,往往是许多事实的总和。如果从个别事实出发,从某一方面的事实出发,就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3)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如果不能使自己的思想适应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也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4)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从客观实际的整体出发,全面地看问题,使自己的思想不断适应变化发展了客观实际,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否则,也不能算是真正从实际出发。4、背景:发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加强政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 辨题: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就是要不“唯书”,只“唯实”。 答案:(1)“求真务实”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题中所说的“唯实”就是坚持求真务实,办事情、作决策要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2)不“唯书”就是要求我们不从本本出发,不搞教条主义,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并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唯书”实质上是脱离实际,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出发的思想和行为,是教条主义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唯书”的态度和做法。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如果要求“唯实”,否定正确意识、科学理论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是片面的、有害的。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四)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5、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因此,是否端正态度决定办事情成功与否。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首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端正态度,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3)上述观点强调了态度的重要性,但过分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若从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上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二、唯物辩证法 (一)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6、“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说明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部分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部分的结构状况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 (2)“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说明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伤整体功能的发挥,整体功能就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3)但是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4)仅仅因为“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存在,就认为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是片面的。(5)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7、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所以,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6、(1)一切事物都是一个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辩证 统一的关系。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实际上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第二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三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篇一: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 念 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 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____教育现象____揭示_____教育规律___的一门 科学。 2.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__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__和教育与人的 身心发展的关系。 3.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是________普通教育学 ___ 。 4.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___萌芽、 _形成独立学科__ 和 _ 科学化发展等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bcbcbcc 1.世界最早反映教育思想的著作是______。 a.《学记》 b.《论语》 c.《雄辩术原理》 d.《大学》 2._________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 3.最早地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康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_______________。 a.斯宾塞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柏拉图 5.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_____________的《大教学论》看成是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a.柏拉图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6.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_______________,在世 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卢梭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7.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_____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 术原理》

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小专题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STSE知识辨析题解析版

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 ——STSE届届届届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8小题) 1.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氨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用作制冷剂 B.SO2能漂白纸浆等,故可广泛用于食品的漂白 C.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烧菜时可加入适量 D.氢氟酸可用于雕刻玻璃制品,这是利用酸的通性 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溶液、豆浆、雾和饱和食盐水均可发生丁达尔现象 B.氮化硅(Si3N4)、氧化铝(Al2O3)、碳化硅(SiC)和二氧化锆(ZrO2)都可用作制高温结构陶瓷的材料 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治理环境污染 D.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温室效应、酸雨(硝酸型)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3.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工业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生产玻璃、水泥、漂白粉及用铁矿石冶炼铁,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 B.未成熟的苹果肉遇碘酒变蓝色,成熟苹果的汁液能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 C.面粉中禁止添加CaO2、过氧化苯甲酰等增白剂,CaO2属于碱性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属于有机物 D.大力实施矿物燃料“脱硫、脱硝技术”,可以减少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4.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B.“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C.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描写“碘的升华” D.煤经过气化、液化和干馏等物理变化过程,可以转化为清洁能源 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页,共16页

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答案(完整版)附上一年试题

简答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1840-1919年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5次大规模军事战争是什么?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 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是什么?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5.列举5位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吉鸿昌,佟麟阁,赵登禹,赫梦龄,张自忠,左权,孙立人 赵一曼 冯玉祥 杨靖宇 李宗仁 6.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哪三大改造? 1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7.1921-1949年中国存在的3种主要的政治力量是什么? 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8.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分析

一.判断题(共15题,共30分) 1.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2分)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经济发展。()(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3.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封建社会初期。()(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0 试题解析: 4.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秦汉。()(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5.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2分)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6.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生产力水平。()(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7.“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说文解字》。()(2分)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0 试题解析: 8.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9.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10.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童年期。()(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11.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教学工作。()(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文化生活辨析题专题训练

文化生活辨析题专题训练 2012-07-21 07:21:10| 分类:文化生活| 标签:文化生活辨析题专题训 练|字号大中小订阅 1、辨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完全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11分) 答案要点: (1)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分)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因此,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有一定的合理性。(2分) (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2分)(3)此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2分) (3)仅仅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归结为汉字和史书典籍是片面的。(1分) 2、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 答案要点: ⑴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2分) ⑵文化有进步与落后、先进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则危害人的进步。(4分) ⑶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5分) 3、“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 答案要点: (1)“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题中观点有其合理性。(4分) (2)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文化的继承,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从头开始。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批判性继承;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还需要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6分) (3)题目中的观点只看到文化创新的一个方面,是片面的。(1分) 4、(11分)辨题: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答案要点:

成都市中考20题 圆的综合

成都市中考20题---圆的综合 都江堰塔子坝中学 卢正谊 成都市中考20题---圆的综合,是成都中考的必考题,难度较大,分值也较大,要想在中考中取得较高的分数,必须强化这类题目的训练,尤其是前两问更是我们能否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重点例题 例1、(2015?成都)如图,在Rt ABC ?中,90ABC ∠=?, 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与AC ,BC 及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D ,E ,F ,且BF BC =.⊙O 是BEF ?的外接圆,EBF ∠的平分线交EF 于点G ,交⊙O 于点H ,连接BD ,FH . (1)求证:ABC EBF ???; (2)试判断BD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1AB =,求HG HB ?的值. 例2、(2010?成都)已知:如图,ABC ?内接于⊙O,AB 为直径,弦CE AB ⊥于F ,C 是弧AD 的中点, 连结BD 并延长交EC 的延长线于点G ,连结AD ,分别交CE 、 BC 于点P 、Q . (1)求证:P 是ACQ ?的外心; (2)若3 tan ,84 ABC CF ∠==,求CQ 的长; (3)求证:2 ()FP PQ FP FG +=.(课后思考) 中考圆的命题方向: 随着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弱化,圆与圆、弦切角、切线长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以及割线定理等一系列知识的退出,新教材中圆的知识结构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中考卷中,这种变化体现为考核的重心前移,视角更新。 1、重心前移 教材中讲述的比较重要的定理,经过调整,现在仅剩下垂径定理、弧、弦、圆心角关系定理、圆周角和圆心角关系 定理。这些定理都是圆中极其基础的知识,自身并不具有很强的纵深能力,因为内容删减之后仅余这三个“象样”点的知识,于是在中考试卷中逐渐地活跃起来,成为主导圆与其它知识综合的核心载体,典型手法是以选择、填空等客观性试题设计展现。 2、切线的证明不及以前 切线在原教材中作为圆的核心知识,具有很出色的连横纵深能力,前有圆的垂径定理,圆周角度数定理等等知识作为铺垫,后有弦切角、切线长定理、切割线定理等等作延伸。成都市中考中由于20题已具有选拨性质,所以切线证明仍然是重中之重。 3、与相似形综合成为热点 圆的内容大幅度删减,导致圆与相似形综合的问题开始逐渐地活跃起来,并一跃成为主导圆与其它知识综合的热点。. 练习: (2015?常德)已知如图,以Rt △ABC 的AC 边为直径作⊙O 交斜边AB 于点E ,连接EO 并延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D ,点F 为BC 的中点,连接EF (1)求证:EF 是⊙O 的切线; (2)若⊙O 的半径为3,∠EAC =60°,求AD 的长。 怎样提高: 1、夯实基础,熟悉定理。 2、多钻研、多分析、多总结基本图形、基本解题思路。 3、常见辅助线。 4、主动、积极性的思维。 小结: 1、中考分值10分左右。 2、(1)、(2)问争取拿全分。 3、(3)问争取能拿分,不纠结。 A D F A 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辨析题答案 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哲学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形成的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被称为哲学的两个对子。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对第一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事物是又动又不动。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相对静止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动中有静;所以,纯粹的运动和纯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种说法否定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性,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凭“胆”、凭主观臆想去搞生产,其结果只能使生产遭到破坏,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6、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这时就必须变革社会的生产力以适应生产关系的向前发展。答:此说法是错误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只能变革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7、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答:此说法是对的。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当阶级矛盾尖锐对抗和冲突时,统治者阶级就会运用国家这个暴力机关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此说法是对的。因为: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去,从而极大的改变生产力的面貌;并且,科学技术还可以渗透到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今天科学技术更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杠杆。 9、“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答:此说法是错误的。这种说法否定了事物存在的条件性,是违背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主观盲动观点。因为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规律也是客观的,任何事物脱离一定的条件是不存在的。 10、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答:此说法是错误的。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远大前程和强大生命力的事物,有些事物是新出现的,但是它不是新事物,如电脑病毒。 1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答:此说法是错误的。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12、“存在就是被感知”答:此说法是错误的。这种说法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它把感觉、意识思想看作是第一性的,从而违背了“从物到感觉、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1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源于实践,所以,任何一个人要获得知识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实践。答:此说法是错误的。这一论断是经验主义的观点。它否定了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即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读书、学习,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也不需要事无巨细都亲自参加实践去获得真知。 14、“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答:此说法是对的。因为理论对实践具有导向

(完整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辨析题参考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其错误在于抹杀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歪曲了意识的本质。 4、世界统一于存在 参考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物质是最根本性的存在,世界除了物质的存在,其他的什么也不存在。存在的本意是有,世界上存在着两者基本现象即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存在有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但物质存在是基础。把世界的统一性笼统地表述为存在性,没有明确世界到底是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存在着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企图,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只有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中存在才专门指物质存在,在其他哲学语境中存在既指物质存在也指精神存在。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参考答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意识本质问题特别是对意识能动性特征的科学论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利用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它既表现在意

【答案】圆专题 分类训练必做20题

专题二十【圆的有关概念、性质及定理】 1.(2015?株洲)如图,圆O是△ABC的外接圆,∠A=68°,则∠OBC的大小是() A.22°B.26°C.32°D.68° 【答案】A. 2.(2015?兰州)如图,已知经过原点的⊙P与x、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是劣弧OB上一点,则∠ACB=() A.80°B.90°C.100°D.无法确定 【答案】B. 3.(2015?湖北)点O是△ABC的外心,若∠BOC=80°,则∠BAC的度数为()A.40°B.100°C.40°或140°D.40°或100° 【答案】C. 4.(2015?湖州)如图,以点O为圆心的两个圆中,大圆的弦AB切小圆于点C,OA交小圆于点D,若OD=2,tan∠OAB=,则AB的长是() A.4 B.2C.8 D.4 【答案】C.

5.(2015?衢州)如图,已知△ABC,AB=BC,以AB为直径的圆交AC于点D,过点D的⊙O的切线交BC于点E.若CD=5,CE=4,则⊙O的半径是() A.3 B.4 C.D. 【答案】D. 6.(2015?丽水)如图,圆心角∠AOB=20°,将旋转n°得到,则的度数是度. 【答案】20. 7.(2015?宜宾)如图,AB为⊙O的直径,延长AB至点D,使BD=OB,DC切⊙O于点C,点B是的中点,弦CF交AB于点E.若⊙O的半径为2,则CF=. 【答案】2 8.(2015?天津)已知A、B、C是⊙O上的三个点.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过点C 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D. (Ⅰ)如图①,求∠ADC的大小.

(Ⅱ)如图②,经过点O作CD的平行线,与AB交于点E,与交于点F,连接AF,求∠FAB的大小. 【答案】(1)∠ADC= 90°; (2)∠FAB= 15°. 9.(2015?湖州)如图,已知BC是⊙O的直径,AC切⊙O于点C,AB交⊙O于点D,E 为AC的中点,连结DE. (1)若AD=DB,OC=5,求切线AC的长; (2)求证:ED是⊙O的切线. 【答案】(1)AC=10; (2)略 10.(2015?潍坊)如图,在△ABC中,AB=AC,以AC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交AB 于点E,过点D作DF⊥AB,垂足为F,连接DE. (1)求证:直线DF与⊙O相切; (2)若AE=7,BC=6,求AC的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