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际经济学重点整理

国际经济学重点整理

国际经济学重点整理
国际经济学重点整理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1.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各国应该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因此,主张实行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

2.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含义: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3.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

1)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

律;

2)它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

个“双赢游戏”,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从而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4.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局限性:

1)绝对优势说存在这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

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否则该国便不具有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的情况;

2)在劳动价值论坚持方面,无法说明X、Y两种商品进行国际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

在国际间进行交换的价值基础是什么。

5.绝对优势学说的图形说明

结论:

在加入国际贸易后,A国和B国的生产点和消费点都出现了分离,且消费点明显提升。说明国际贸易扩大了A国和B国的消费选择范围,提高了各国居民的福利水平。

二、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1.比较优势是指即使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则具有比较优势。

2.每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

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3.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4.比较利益就是相对优势,是本身各种优势之间的比较,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应该遵循从事优势生产、放弃劣势生产的原则。

5.机会成本: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6.比较优势学说的理论模型

前提条件:

1)采用2*2*1的模式,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个要素;

2)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无任何贸易限制;

3)劳动在一国国内完全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完全不能流动;

4)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劳动充分就业,劳动的报酬是一样的;

5)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不考虑运输、保险等因素;

6)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也不影响贸易的进行;

比较优势学说的图形说明

其中,图a代表A过的基本情况,图b代表B国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同样的资源,A国的优势在于生产Y产品,B国的优势在于生产X产品,分工前国内生产组合、消费组合垫分别为A、B,按照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A国表现为从A点上移至A’点,放弃部分的X产品生产而增加Y产品的生产,B国表现为从B点下移至B’点,放弃部分的Y 产品而增加X产品的生产。

7.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

假设有两个规模相近的国家A和B,B生产商品X

有比较利益,A生产商品Y有比较利益

当生产在C点进行的时候,表示两国进行了

完全的分工

当生产点在AC上的时候,B国实现专业化

生产,专门生产X;而A国则同时生产X和

Y

当生产点落在BC上的时候,A国实现专业

化生产,专门生产Y;而B国则同时生产X

和Y

A、B两国只要至少有一个国家处于完全分工状态,世界的产出就会增加,福利就

会提高

8.对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评价

(一)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

1)比较优势学说揭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优势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相

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的主要贡献

2)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

3)按照该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得利益。为获得此利益,所有

贸易参加国都应该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但在实际中,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实行保护主义

4)按照该学说差异决定贸易的核心,当今的贸易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展

开,但事实是今天的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

5)李嘉图的理论有一条重要的结论是: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将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

但这一点与现实有较大的出入

(二)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

1)出现了同一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差异,即两个价格现象,违背了劳动价值论

2)该理论并未从根本上揭示出贸易发生的原因

第三章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1.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它是表明一个国家想要交换的进口商品数量与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正如其定义所指出的,提供曲线包括了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认为提供曲线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量。

对提供曲线的评价:

1提供曲线理论的三个条件:

(1)国际贸易价格总是在提供曲线的交点上,而该点需要满足国际收支平衡,即参与贸易国家的进出口价格相等

(2)要求各国商品需求平衡,即一国生产的商品是另一国需要的,相互需求的数量应该正好相等

(3)生产必须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和实现最大的福利水平

2 提供曲线提供了价格的自动恢复机制分析:如果不能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则会有自动调节机制使之恢复均衡。

3 提供曲线的理论基础是一般均衡理论

相互需求以及提供曲线的理论核心是由供求的变化决定价格和价格变化,是建立在边际想用理论基础之上的,从本质上将是价格决定而非价值决定。

2.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

3.出口的贫困增长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国生产规模的扩大,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推移,沿着原有优势推进,即如果该国原有优势在于生产某种产品,现在进一步扩大该种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原有的贸易比较优势不变,贸易出口的扩大不仅没有使得该国的福利有所提高,反而因为出口增加而有所下降。

经济中存在着出口的贫困增长,这一现象的主要根源在于贸易条件的恶化,由于贸易条件恶化,出口数量的增长,导致了出口收入的下降,从而造成了福利的降低。

出口贫困增长的条件:

1. 出口过大多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是典型的单一经济,离开单一产品的生产与出口,该国经济便会陷入困境

2. 该国属于国际市场中的大国,生产的产品为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且出口量占据世界销售量的很大份额,任何增量的出口都会造成供大于求,价格的波动。

3. 该国生产、出口的这种产品弹性小,不会因价格变化而影响销量,价格的下降并不以为着销售量的大幅度上升。

4. 该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出口,属于很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出口贫困增长的政策含义和评价

1.产业结果转化的重要性:尽早从初级产品的加工出口向制成品出口的转化

2.平衡出口量与出口价格:发展中国家主要依赖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来促进经济发展,当这些产品在世界市场中占据相当的份额之后,继续扩大出口该类产品的努力便会造成出口贫困增长的现象。因此这些国家在发展的一定阶段应该特别主义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并考虑价格与出口数量之间的平衡,利用市场的力量减少不应该有的损失。

3.贸易条件:当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变时,如果经济增长使贸易数量增加,贸易条件就会恶化;反之,经济增长使贸易数量减少,贸易条件就会改善,这就是经济增长的贸易条件效应。

第四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1)

1.H-O模型假设前提和基本内容

提出背景:

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

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提出了有关要素禀赋学说的完整理论体系。由于其贡献,俄林与詹姆斯·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假设前提:

1.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2*2*2模型;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

3.X、Y的生产技术不同,其中X假设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假设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4.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5.两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在一国内,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在

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

6.两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相同;

7.没有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也没有任何限制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核心思想: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在H-O模型看来,生产商品的成本绝对差异是由生产时使用的要素的价格之间的差别决定的;要素价格绝对差异是由要素存量比率决定的;要素存量比率差异又是由要素供求决定的;要素的供给则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

图形分析:

A、B国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pa

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B国则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A国和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X商品由A国输出B国的后果是A

国X的相对价格将上升,B国X的

相对价格将下降,最终两国价格趋

于一致。

●消费点提高,两国福利水平提高。

评价:

1)从一国基本经济资源优势届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从实际优势出发决定贸易模式,从

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分析国际贸易的作用在理论是有益的,且考虑了更多的影响国际贸易产生和利益分配的因素,更贴近事实,反映实际情况,更具有说服力

2)自然禀赋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并非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因为社会因素在确定

一国对外开放的战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离开了社会因素,很多问题都无法得到有说服力的解释,同时H-O模型比较强调静态结果

3)H-O模型在假设条件上排除了技术进步的因素以及许多实际存在的情况,在今天的国际

贸易中是绝对违背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的,坚持这样的观点会使得世界经济结构凝固化,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发挥所谓资源优势的同时,无法转换生产结构,从而阻碍其经济发展

4)这一理论对需求因素并未予以充分的重视

5)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来考察,H-O模型实际上是三要素说,即资本与利息、劳动与工资、

土地与地租联系在一起论述,并不涉及经济关系的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曾给予了彻底的批判

1、要素丰裕度

要素丰裕度也称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判断一国要素禀赋有两种方法:

(1)物质定义法

(2)价格定义法

要素禀赋图示

Pa>Pb

A国是资本丰裕国家,

B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

2、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若生产X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K/L)X,生产Y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

例为:(K/L)Y,且有:

(K/L)X> (K/L)Y

则X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要素密集度图示

kx>ky

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A国和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A国的PPC比B国的PPC要平坦,而且在横轴方向上扩展较宽,这反映A国可以比B国生产相对更多的X,其原因为A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且X又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H-O 定理的图形说明(2)

A、B国开放条件下的相对变化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对同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在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中,同一产业产品基本上是单向流动;而产业内贸易是双向流动的,因此产业内贸易又叫双向贸易(Two-way Trade)。

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完全可以替代的商品之间的贸易。这类商品具有很高的需求交叉弹性,消费者对这些商品的偏好完全相同。

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也不能完全相互替代的商品之间的贸易。它的需求交叉弹性小于前一类产品。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1.不同国家间的大宗产品的交叉型产业内贸易;

2.经济合作产生的产业内贸易;

3.大量的转口贸易;

4.政府的外贸政策;

5.季节性产品贸易;

6.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1.水平差异:同一类产品具有一些相同的属性,但是这些属性的不同组合会使产品产

生差异。这一类差异在烟草、化妆品、制鞋和服装等行业比较普遍。

国际经济学 作图题 作图解释整理

国际经济学(作图)整理,最全集合 1.用图示说明罗伯津斯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增加对不同生产部门的影响)。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要素的相对价格也保持不变,要素使用的比例也保持不变。如果假定X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则资本的增加,必然会导致X产品的增加。而Y产品由于投入劳动的减少,造成产品的减少。图形如下: 2.下图是某国出口补贴的图形,其中.Pw为补贴前世界市场价格,Ps为补贴后的出口价格,P s’为补贴后的世界市场价格。请标明在出口补贴情形下的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政府补贴额是多少,并分析出口补贴对一国福利的影响。 本图为大国出口补贴的情形,即由于出口补贴,出口量增加,导致世界市场的均衡价格下降。但国内生产者却能够以较高的价格生产,消费者不得不承受较高的价格。故: 生产者剩余增加,+(a+b+c) 消费者剩余减少,-(a+b) 政府补贴额为,-(b+c+d+e+f+g) 很显然,从静态看,出口补贴导致一国福利下降,使福利减少了(b+d+e+f+g)。同时,也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一国实施出口补贴,很可能是从长远利益考虑。3.用图示表示资本流动的效果及其利益分配 假设:两国只拥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且

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资本报酬较低(资本流出) B 国为资本稀缺的国家,资本报酬较高(资本流入) 在没有资本流动时, A国的GDP=GNP=OaFGA 其中:资本报酬为OaCGA,劳动报酬为CFG B国的GDP=GNP=ObJMB 其中:资本报酬为ObHMB,劳动报酬为HJM 当发生资本流动时, A国资本报酬增加(CNRG),而劳动报酬减少(CNEG),净增(GER),此时GNP>GDP。B国资本报酬减少(THMR),而劳动报酬增加(THME),净增(MRE),此时GNP

国际经济学重点归纳及解析(四)

2014年新阳光教育同等学力备考 国际经济学重要点归纳及解析(四) 一、名词解释 1.费雪效应 2.要素密集度逆转 3.最优货币区 4.马歇尔·勒纳条件 二、简答 1.试分析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的经济含义 2.试述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 3.试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政策意义。 4.试用分析一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过程及其政策搭配。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费雪效应:是著名的经济学家费雪揭示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个发现,它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2.要素密集度逆转:指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生产的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3.最优货币区:是指采用单一货币,或几种货币之间汇率永久固定、对外统一浮动的经济区域。最优货币区的条件为:价格与工资弹性、要素市场融合、金融市场融合、商品市场高度融合和宏观经济协调和政治融合。

2014年新阳光教育同等学力备考 4.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即进出口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较大。 二、简答 1. 试分析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的经济含义。 要点提示:国际收支状况与一个经济体的总体经济状况密不可分,国际收支表的状况也反映着一个经济体的基本经济状况。 (1)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了一国经济实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国际可以从经济总体规模和顺差、逆差的角度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实力地位。一个经济体如果经济规模巨大,与外界经济交易、交流的数量巨大,它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就较高。因为较大的国际收支规模说明,该经济体具有较大的经济资源的吸纳能力和输出能力,经济运行和发展会比较顺利;同时也说明该经济体具有较大的经济产出和吸纳能力,可以消费世界上有益的产品并在国际市场上实现自己的产品;从两个方面使得该经济体融入世界经济,使得该经济体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与竞争的推动力。一般认为,如果一个经济体国际收支处于较大顺差的情况,一般认为该经济体的经济状况较好,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较强。 (2)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着一国货币与汇率的变化方向。一般来说,当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表现为逆差时,经济交易进大于出,对于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表现为供不应求,于是便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本币对外币汇率的下浮趋势。反之,如果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表现为顺差时,经济交易出大于进,在国家金融市场上,会出现对于本币的追求,造成本币的供不应求,本币的外汇价会因此而出现上升的趋势。 (3)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着一国的融资能力和资信地位。在国际资金与资本市场上,一个经济体的偿还能力越强,则它的借款能力也就越强,能够借款的渠道也就越多,该经济体在国际资金与资本市场上的资信也就越强。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一个经济体的偿还能力往往取决于该经济体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与金融帐户收支,以及官方储备的状况。如果一个经济体在这两个项目上有较大的盈余,该经济体在国际资本与资金市场上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借入更多的资金。 (4)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着一国经济结构的情况和变化。一般来说,随着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无形产出在整个国际经济交易中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这反映着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随着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往来关系的深化,经济结构中初级产品的地位在不断下降,制成品和无形产出所占比重会有较大的提高,该经济体的对外经济交易的内容也就会出现从以初级产品为主,过渡到以制成品为主,最终过渡到以有形、无形两种产出双向交流并重的局面,这表明经济的发展与成熟。 (5)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影响着一国国内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在世界经济中,一个经济体产出的输出,往往会造成本国资源的流出,国内市场的供给也会因此而相应下降,经济产出输出收回来的外汇,往往又会增加国内的货币供给,有可能加大一个经济体内部的物价上涨的压力,经济体内部货币供给增加、物价上升,一般会

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最终稿

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 一、比较优势基本观点及含义 一个国家如果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对于其他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低就可以说这个国家在生产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二、HO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含义 1、强调要素禀赋的差异是贸易产生的唯一动因 2、表明比较优势是受下列因素影响的: 相对要素充裕度(就国家而言);相对要素密集度(就产品而言) 3、还被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定理: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该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三、规模经济基本观点及含义 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模型(如李嘉图模型)都包含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 增加生产某商品所需的所有要素的投入会使该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 在现实中,很多产业都有规模经济的特征(也称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越大,生产效率越高。 在规模经济报酬递增的条件下: 1、产出的增长比例比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高 2、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张,平均成本(单位成本)降低。 规模经济可以是: 1、外部的 (1)单位成本取决于产业规模,而并不一定由单一厂商的规模决定。 (2)一个产业是由许多小厂商组成的,而且是完全竞争的。 2、内部的 (1)单位成本是由单个厂商的规模决定的,而并不一定是由其所在产业的规模决定的。 (2)由于大厂商比小厂商在成本上更具有优势,因此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的。 上述两种规模经济都是引起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 总结: 1、贸易是由规模报酬递增或规模效应增强引起的,就是说是由随着产出水平的提高,单位成本降低引起的。 2、规模经济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 3、规模经济的存在破坏了完全竞争。 4、在分析规模经济条件下的贸易时必须用不完全竞争模型。 四、什么是WTO,GATT 战后以来的多边关税削减都是在1947年签定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框架下进行的:(1)现在被称为世界贸易组织(WTO)(2)GATT-WTO 体系是一个具有指导国际贸易的一整套准则的合法组织。 GATT和WTO有什么区别? 1、GATT 是一个临时协定,WTO 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 2、GATT 仅适用于货物贸易,WTO还适用于服务贸易(GATS)和国际知识产权。 3、WTO 包含一套新的争端解决机制,来尽快解决成员国之间的争端。 GATT 是国际贸易体系的核心机构:GATT最近通过的一个世界范围的协议,是成立一个新的组织,即WTO。WTO体系下允许三种方式的特惠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 五、最佳关税税率水平(最优关税率)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一、二章 一、国际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以各国间的经济活动及国际关系为其研究对象,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对资源分配的影响。微观部分:世界范围内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宏观部分:2.国际格局下如何充分利用稀缺资源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国际贸易:分为理论和政策两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结构和贸易利益分配以及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际贸易政策主要说明各种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贸易政策的经济效应以及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一体化问题。 国际金融:说明国际经济活动在各国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以及各种国内经济活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经济分析工具社会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均衡条件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狭义: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广义: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国际间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贸易障碍对经济和福利的影响 基本经济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1.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斜率等于边际机会成本:表明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优产量的组合。 2.机会成本(简称OC):指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3.商品市场均衡:均衡条件: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 用途:(1)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 (2)衡量整个社会福利。 (三)均衡条件: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1.生产均衡:即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均衡 2.消费均衡: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均衡 3.市场出清:即总供给=总需求 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生产均衡: 消费均衡: 贸易平衡:即一国进口总支出=出口总收入 三、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生产技术差异要素禀赋差异需求方面的差异规模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 四、国际交换价格确定 将两国的过剩需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中,决定国际均衡价格:

国际经济学重点整理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1.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各国应该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因此,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 2.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含义: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3.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 1)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2)它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游戏”, 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从而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4.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局限性: 1)绝对优势说存在这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 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否则该国便不具有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的情况; 2)在劳动价值论坚持方面,无法说明X、Y两种商品进行国际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在国际间进行 交换的价值基础是什么。 5.绝对优势学说的图形说明 结论: 在加入国际贸易后,A国和B国的生产点和消费点都出现了分离,且消费点明显提升。说明国际贸易扩大了A国和B国的消费选择范围,提高了各国居民的福利水平。 二、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1.比较优势是指即使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则具有比较优势。 2.每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3.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4.比较利益就是相对优势,是本身各种优势之间的比较,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应该遵循从事优势生产、放弃劣势生产的原则。 5.机会成本: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6.比较优势学说的理论模型 前提条件: 1)采用2*2*1的模式,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个要素; 2)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无任何贸易限制; 3)劳动在一国国内完全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完全不能流动; 4)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劳动充分就业,劳动的报酬是一样的; 5)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不考虑运输、保险等因素; 6)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也不影响贸易的进行; 比较优势学说的图形说明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 国际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 简述国际经济学的特点。2015.10简 (1)研究以独立的国家或行政区域为单位的跨国界的资源分配。(2)不同于区域经济学。(3)理论实施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民族性。(4)国际经济交易是经过不同货币媒介的折算后进行的。(5)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科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6)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3. 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的直观差别之一,就是国际经济交易存在着汇率的风险。在宏观经济层次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仍然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前提。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现代国际经济理论三个阶段2011.10单。是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4. 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在一国范围内不会增加2010.4名。贵金属的流入标志着一国财富的增加。基本观点:是一种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主张贸易保护201 5.10单。重商主义作用:将政策的制订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并反映了当时对国际贸易的认识水平。 5. 斯密、李嘉图:国际贸易对所有的参加国都是有利的。一直作为自由贸易论的基本出发点。 6. 战略性贸易政策:新贸易理论认为,政府干预,或一国政府对外国垄断和政府的支持采取某种对策,是一国贸易政策的最佳选择2016.4单。新贸易理论经典之作《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的作者是保罗·克鲁格曼2010.4单2015.10单对规模经济条件下的差异产品贸易进行论证。 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商品流动最容易,主要是因为其利益结果直观上就是“非零和”的,其次是资本的流动,劳动力的流动最难。稳定的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是保证国际间资源顺利流动的条件。 7. 不断开拓和占领新的市场是保持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国际价值:各国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平均数。列宁指出,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2014.10单。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学习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市场经济制度是将经济引向高效率的制度,资源的有效分配通过价格机制加以实现。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1. 属于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的有绝对技术差异论、生产要素禀赋论、相对技术差异论2015.10多。 18世纪中叶指出重商主义理论存在两大重要缺陷的经济学家是大卫·休谟与亚当·斯密2015.10单。亚当·斯密2016.4单在《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2010.4单中指出重商主义的重大缺陷,一国的财富不是贵金属的存量,真正的财富是该国国民所能消费的本国和外国的商品数量和种类。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就是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 比较利益理论从技术差异、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两个方面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的分配。 2. 比较利益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 绝对技术差异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贸易是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之上的;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技术的绝对差异会导致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 国与国进行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两国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寻求较高的卖价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力。 技术优势:指各国在特定部门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国际分工以及由此带来的各国技术优势的发挥,是国际贸易利益的根本来源。 由于两国的技术优势部门直观上表现为技术水平绝对高于另外一国,因此称其为“绝对技术差异论”。 英国亚当·斯密2014.10单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中提出了绝对技术差异论,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并且批驳了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国际经济学 整理

国际经济学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7)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1)国际关系发生的原因:国家间经济关系日益密切 2)国际经济学考察的是:国家间经济往来的内容及对双方造成的影响3)国际经济学要说明的是:生产要素流动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p7) 1)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 2)国际贸易政策研究 3)国际收支研究 4)外汇理论研究 5)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研究 6)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研究 7)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研究 3.绝对利益学说基本内容(p13) 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4.绝对利益说图解(P15) 从图形中可以看出两个国家的绝对优势,A国的优势在于生产产品X,B 国则为Y。在封闭状态下,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XoYo,B国为 Xo’Yo’,经过专业化分工,A国只生产X产品 B国只生产Y产品,两国是生产点分别为Xo、Yo’,A国出口X产品向B国交换Y产品,B国则相反,消费点为C、C’,两国均受益,世界的福利也因此得到提高。5. 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p21)

(一)假设前提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即A+B=W) A.B两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要素在一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完全不能流动。 劳动价值论成立 交易双方单位生产的劳动成本不变,无规模受益,不考虑运输、保险等成本支出 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 (二)基本内容 比较利益是相对优势,是本身各种优势之间的比较,因而人们要将自身各种优势进行比较后,从事那些自己有更大相对优势的工作。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也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即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止生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停止生产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参与交换的国家可以节约社会成本,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贸易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最新李坤望国际经济学1-11章复习重点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形状、递增原因、含义) 1)含义: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产生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有产量组合。 2)模型:两种产品——X、Y; 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劳动L 3)递增原因: 2、机会成本: 1)含义: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2)表达式:-△dY/△dX 3)解释: A)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生产点由a向b运动时,对应切线斜率绝对值不断上升,即随着X的生产量的增加,其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B)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机会成本不变。生产X和Y的两个部门采用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完全相同,一个部门所释放出的自焚和劳动,正好可以被另个部门完全吸收,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两个部门的生产减少或增加都是固定不变的。 3、社会无差异曲线 1)含义: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 2)性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大、不相交、凸向原点、负斜率 3)用途: a) 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均衡消费点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 b) 从规范分析的角度看,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曲线越高,福利越高。 4、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1)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市场出清

2)消费均衡点唯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相切。切点处生产者利润达到最大化,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生产等于消费,市场出清。 3)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A)含义:分别为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与需求 B)推导:P21 C)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消费水平以及相对价格 5、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1)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贸易平衡 2)国际均衡价格为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 1、起因: 1)生产技术差异 2)要素禀赋差异 3)要素禀赋差异 4)要素禀赋差异 5)要素禀赋差异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节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 1、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A、绝对优势 含义: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 B、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学 期末考试重点简答题汇总

国际经济学 期末考试重点简答题汇总 风帆,不挂在桅杆上,是一块无用的布;桅杆,不挂上风帆,是一根平常的柱;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缥缈的雾;行动,而没有理想,是徒走没有尽头的路。 成功的门往往虚掩着,只要你勇敢去推,它就会豁然洞开。 .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观点与重商主义的观点有何区别? 重商主义认为国际贸易虽能增加一国的财富,但是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由于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一个国家的贸易收益来自其贸易伙伴的牺牲,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同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因此,重商主义主张奖出限入的保护贸易政策。但是亚当斯密则认为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提倡自由贸易,国际贸易允许各国之间进行专业化和劳动分工,那么各个国家可以集中生产他们能生产的成本最低的商品,就能提高各国国内生产率的一般水平,并增加世界产出。 .举出一个数字的例子,说明生产两种商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如何还能在其中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假定美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 瓶酒或 码布,而英国工人只能生产 瓶酒或 码布。按照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由于美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效率都高于英国,因此无法进行互利的专业化分工和贸易。但是由于美国产布的效率是英国的四倍,而产酒的效率仅为英国的两倍,因此,美国在布的生产上比在酒的生产上更具有绝对优势,英国在酒的生产上比在布的生产上绝对劣势更小。所以美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布。 .斯密和李嘉图都认为世界贸易的模式只能由供给条件决定。请解释。

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都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及认为在每个国家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并且是同质的,并且一种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只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数量。所以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产品价格仅由供给因素决定,需求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 .比较成本的概念如何与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联系在一起的?说明不同形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怎样导致不同的机会成本。 因为李嘉图的理论严格依赖于劳动价值论的假设,劳动被假设为唯一的投入要素,而在实际中,劳动只是若干投入因素中的一种,认识到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后,现代贸易理论使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解释比较优势。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是当所有投入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等)都得到有效利用时,一个国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数量组合。 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时,无论一个国家选择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哪一点上进行生产,以另一种商品计价的一种商品的相对成本都是一样的,那么机会成本不变。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凹状或是从原图向外歪曲,边际替代率递增,那么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凸向原点时,边际转换率递减,则机会成本递减 .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增的含义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国的成本不变或递增? 机会成本不变是指每增加 单位某种产品数量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机会成本递增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生产量

国际经济学 期末复习 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

国际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非图形分析、计算知识点 【第一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 1、理论提出者:亚当*斯密 2、绝对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 (1)生产要素只有1种——劳动力 (2)生产要素在一国内是完全同质的 (3)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4)规模收益不变 (5)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 (6)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 (7)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费用交易 (8)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 (9)两国生产相同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3、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单位成本绝对的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4、绝对优势理论的积极意义 (1)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 (2)主张政府应鼓励经济自由主义,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3)运用劳动价值理论说明了国际贸易的利益和基础,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之处 (1)无法说明国际贸易均衡价格如何决定 (2)理论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均衡价格调整与现实情况完全不符合 (3)适用范围比较局限 二、比较优势理论 1、理论提出者:大卫*李嘉图 2、理论的前提假设 (1)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劳动力。 (2)任何一国都有一个固定的资源禀赋水平,并且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 (3)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4)生产成本不变,规模收益不变 (5)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 (6)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7)商品和劳务市场完全竞争 (8)经济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运行 (9)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 (10)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水平的差异,但各国的技术水平都是既定的 (11)政府对于经济活动不施加任何干预 3、理论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一国生产不同产品的劳动成本可能比其他国家的都要高,因而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但只要成本的差异程度不同,各国即可找到本国的比较优势。各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能够使得各国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产出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得到提高。 【判定公式】:设LY LY LX LX b a b a 、、、分别表示A 、B 两国生产X 、Y 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则当:LY LX LY LX b b a a 时,A 国生产X 的机会成本低于B 国,B 国生产Y 的机会成本低于A 国。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绪论 1、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与两大特征 2、国际贸易基础的决定因素(P6图)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一、国际贸易的概念:广义与狭义;价格差;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价格机制; ?三、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纯理论 ?2、国际贸易政策理论 ?3、国际贸易实务 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 ?(一)假定不存在货币,只有物物交易 ?(二)分析框架:2国家x2产品x2要素 ?(三)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为主,局部均衡分析方法为辅 ?(四)静态或比较静态为主,很少使用动态分析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分析工具 ?I、一般均衡(总体均衡)分析方法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II、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对单个商品均衡的分析 ?三、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理解分析过程即可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二)一般均衡推导局部均衡: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三)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 ?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1、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条件 ?2、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重点。 ?(二)国际均衡价格(局部均衡方法) ?1、均衡价格决定的局部均衡模型 ?2、均衡价格与两国收益分配的差别; ?3、大国与小国利益的分配--大国的曲线平缓;小国陡峭; ?五、贸易利益 ?(一)贸易利益的衡量 ?1、一般均衡模型:有贸易时社会无差异曲线的效用高;且实现了生产可 能性曲线外C点的消费; ?2、贸易前后价格差距与贸易利益大小; ?3、贸易条件:TOT= Px w/Py w ?4、贸易利益与国内利益的再分配; ?(二)贸易利益的分解

国际经济学大题.

国际经济学大题 【第三章 李嘉图模型】 概念1: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 玫瑰的机会成本如果用计算机来表示的话,就是用生产一定数量玫瑰的资源所能生产的计算机的数量。 概念2: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商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以上分析: 如果每个国家能够出口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那么两国都能够从贸易中获益。 那是什么决定了比较优势呢? 单一要素经济 在单一要素模型中, 产品的供给是由相对价格与机会成本共同决定的。 单一要素模型中不存在利润,因此每小时工资率等于一个工人在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奶酪 部门的每小时工资率为 ,而葡萄酒部门的每小时工资率为 。 上述关系显示,如果奶酪的相对价格超过了它的机会成本 ,即则本国将专 门生产奶酪。(或 ) 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本国不得不为自己生产这两种产品,则。 国际贸易发生之后什么因素决定相对价格?

【第四章资源、比较优势和收入分配】 在现实世界中,各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不同只能部分解释贸易的产生,贸易还反映了各国之间资源的差异。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The Heckscher-Ohlin theory: 强调资源差异是贸易的唯一源泉。 显示比较优势是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要素禀赋( factor abundance ) (与国家有关) 要素禀赋——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如果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K,劳动数量为L,则其相对要素禀赋为K/L。 要素密度(factor intensity )(与商品有关) 要素密度——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如果X产品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的投入比例是Kx/Lx,大于Y产品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Ly ,则成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要素密度 在一个只生产两种产品的和只有两种生产要素的经济体中,粮食生产是土地密集型,这是由于在任何给定的工资-地租比率下,粮食的土地-劳动比率比棉布高。 TF/LF > TC/ LC 一、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 在生产要素供给不变的前提下, 如果某一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名义报酬 和以这两种产品衡量的实际报酬增加, 而另一种要素的名义报酬和 以两种产品衡量的实际报酬下降。 反之亦然。

[实用参考]国际经济学重点

第二章 绝对优势理论 理论提出者:亚当·斯密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 基本观点:当两国都拥有各自的绝对劳动生产率优势时,互利贸易就可以产生了。 绝对优势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贸易模式:两国各自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贸易利得:分工改善了的劳动生产率 政策主张:自由贸易政策 概念:一个国家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本绝对地高/低于另一国。 绝对优势来源:自然禀赋优势或获得性优势 适用范围:非常一小部分的贸易,主要是发达国家与发展国家 比较优势原理 理论提出者:大卫·李嘉图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基本观点:一个国家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即使劳动成本都高于或低于其他国家,但只要在劳动投入相对量上有所不同,就可以参与国际分工和进行国际贸易。 贸易基础:比较优势。 贸易利益来源:分工产生的劳动生产率改进 政策主张:贸易改善了两国福利,自由贸易政策 需求相似理论:两国需求结构越相似,产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 第三章 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国完全使用其所有资源,并利用最优技术,可能生产的两种商品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给社会或国家带来相同的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 作用:决定一国的偏好与需求情况,用来反映福利水平高低 特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不相交的 更高的无差异曲线表示更高的满足程度 斜率是负的,其绝对值即边际消费替代率(MRS) 边际替代率(MRS):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一国为额外一单位某种商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它由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点的斜率决定,并随一国对该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下降。 边际转换率(MRT):一国要多生产一单位某商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这是商品的机会成本的另一种说法,由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生产点的斜率给出。 递增的机会成本:一国要生产额外的一单位某种商品而必须放弃生产的另一种产品数量的递增。(如下左图所示) 孤立均衡点: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唯一切点,如下右图所示)经济学意义:一国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在均衡点上进行生产和消费时,它就达到了均衡,即福利最大化。

国际经济学期末重点

1.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一国所有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和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1.贸易利益的分解:(1)交换利益。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2)专业化利益。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2.绝对优势:亚当斯密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若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满足alxblx,则说A国相对于B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比较优势: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劳动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绝对劳动成本。如果alx/aly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全)

1试析斯密绝对利益说的核心弱点是什么? 答:斯密的假设条件不具有广泛性,按照斯密的理论,或者一个国家至少有一种产品在交换伙伴中处于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或者不具备这个条件,就不存在国际贸易,但二者都不是事实 。所以这个理论不具备普遍性。 2 试说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内容 答:若两国生产力水平不等,甲过在所有产品上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乙国相反,处于绝对优势,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非在所有的商品上都一样,因此处于绝对优势者不必生产所有商品,而应集中生产本国之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 乙国也不需停产所有产品,只需停产相对本国之内具有最大劣势的产品,自由交换,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福利。 3试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的命题 答:1)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 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相反就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2)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贸易关系。 3)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结果,往往是使各个国家之间的要素报酬差异趋于减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4)还存在着雷布津斯基定理和斯托尔波—萨缪尔森定理。前者说明要素禀赋的变化对于生产结构的影响,后者的内容主要是解释收入变化的 4试画出J 曲线并说明其含义 答:在经济实践中,一个国家的商品即使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要调整汇率后,国际收支状况也要经过先恶化后好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J 曲线效应。 贬值后国际收支先恶化后改善,原因是出口增长需要投资增加生产,因此有时滞;进口本身也有惯性,在认识、决策甚至找到进口货物的替代品和生产这些替代品都需要时间,因此贬值的作用难于即刻到位。 5试画出贫困增长的图形并简要说明 答:当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的时候,意味着生产能力的扩大,生产点A 向外移动到A 1,贸易出口也因此扩大,但是出口结构并没有改变,世界价格线在出口迅速扩大之后发生变化,从TW 移动到TE 1,斜率发生了变化,结果是出口增加,但是价格下降,总体福利下降,即消费点由C 点下降到C 1点。 6简要画出H-O 模型的逻辑关系图。 答:如上面左图所示,假设两国需求偏好相同,无差异曲线U1是两国共同的无差异曲线,T J U2 Y B 国 A 国 X U1 B1 U2 E X Y B 国

郑大国际经济学简答(整理版)

简述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规模经济是指单位的要素投入量所耗费的成本比由这种投入所带来的产出量或收益少。差异产品是指在设计、品牌等方面明显不同于同质产品且被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差异产品的生产和需求与规模经济存在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是国际贸易。一方面,国际贸易扩大了市场规模,使大规模生产有了市场保障;另一方面,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分散投放到各国市场上,从而在每一个具体市场上都表现为各种产品的小批量供应。只要各国之间产品有差异,无论这种差异表现为何种形式,都可以称为国际贸易的载体。 试述在固定汇率下维持经济内外平衡的政策选择/蒙代尔政策配合说。 从短期来看,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实施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及国际收支 平衡,可概括为内外平衡两大目标。对内平衡指一国经济要保持充分就业 和物价稳定状态,对外平衡则是一国的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政府通过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配合实现平衡。 (1)当失业和国际收支逆差时,选择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2)当失业和国际收支顺差时,选择松财政、松货币政策。 (3)当通胀和国际收支逆差时,选择紧财政、紧货币政策。 (4)当通胀和国际收支顺差时,选择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比较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供给方面需求方面市 场结构方面) (1)相同点: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国际贸易。 (2)不同点:①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市场结构没有要求,而要素禀赋理论则要求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且规模收益不变;②产品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而要素禀赋理论是一个静态理论;③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包含了要素禀赋理论。 试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1)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该理论按技术变化的特点,将产品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2)①在初始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主要是研究与开发,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先进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 ②在成长期,决定比较优势的最重要因素是资本,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发达国家在这一产品阶段有比较优势,产品主要由出到发展中国家; ③而在成熟期,非熟练或半熟练劳动则成为决定比较优势的最重要力量,产品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 试解释J曲线的成因和政策含义。 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这就形成了J曲线。具体来说,在通常情况下,一国的货币贬值并不会立即引起贸易收入增加,从货币贬值到贸易收支状况改善之间,存在着以下几种时滞:(1)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的新价格的信息还不能立即为需求方所了解,即存在认识时滞;(2)存在着决策时滞,即供求双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3)供给方国内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不能立即增加,即生产时滞;(4)供给方和需求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处理以前的存货,即存在取代时滞;(5)把商品、劳务运经国际市场还需一段时间,即存在着交货时滞。 政策含义在于通过缩短各种时滞,使得本币贬值能够尽快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试述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1)基本内容: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即使一国处于全面的劣势地位,但只要存在成本上的相对差异,国际贸易仍会发生,每国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而且贸易可以使所有国家获利。 (2)评价:贡献:①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具有其内在的合理内核,分析了国际贸易具有的各个方面利益。②丰富和完善了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以及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或成本的相对优势来探讨国际贸易的起因,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局限性:①虽然解释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如何引起国际贸易,但没有进一步解释造成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②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将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与现实各国实际情况相违背;③该学说的假设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如市场要求是完全竞争的、要素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等假设。 2、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前提条件1两国要素禀赋不同2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1)基本内容:每个国家应专业化生产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且便宜要素的产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且昂贵的要素密集产品。即劳动丰裕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裕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果两个国家都贯彻这一原则进行生产、交易,则各国的资源会得到更有效配置,福利水平将会得到提高,世界福利水平也会提高。(2)评价:贡献:①从一国经济资源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②从实际优势出发决定贸易模式;③从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分析贸易的作用。局限性:①禀赋并非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②对需求因素未予以充分考虑,影响了理论对实际情况的分析;③过分强调静态结果,排除了技术进步及实际存在的情况,影响了理论的适用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