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公文写作与处理》、《应用文写作》期末复习资料130614答案版

《公文写作与处理》、《应用文写作》期末复习资料130614答案版

《公文写作与处理》、《应用文写作》期末复习资料130614答案版
《公文写作与处理》、《应用文写作》期末复习资料130614答案版

((((

公文写作与处理(应用文写作)期末复习大纲

注: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

请见在线练习题。

二、主观部分:

(一)、填空题

1. 应用文种类繁多,按照使用领域划分,应用文可分为、、

三种类型。教材P7

2. 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标注密级,根据机密程度公文的密级可分

为、、三个等级。教材P27

3. 公文的发文字号,应该由、、组成。讲稿P21

4. 调查报告要有两个要点,即和。教材P106

5. 根据调查的对象和报告的内容,调查报告可分为、、、

四种类型。教材P107

6. 简报就是工作情况的简要报告,它应该具有的两个突出特点是、。教

材P126

7. 会议记录是会议情况具体、全面的反映,一般应包

括、、、、、、和。

教材P134

8. 演讲稿是演讲者在群众集会或会议上发言的文稿,应具有、和

的特点。教材P137

9. 撰写市场预测报告的正文,一般应由、、、四部分组成。教材

P167

)))).

((((

10. 机关单位或亲属把某人去世的消息公之于众的通告叫;向死者表示哀

悼、缅怀与敬意,寄托哀思的文章或言辞叫;向死者家属、亲友表示吊唁的电报叫唁电。教材P210-211

答案:1、行政类应用文、专业工作应用文、日常生活应用文

2、绝密、机密、秘密

3、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

4、调查、报告

5、情况调查报告、经验调查报告、问题调查报告、学术调查报告

6、简约、迅速

7、会议名称、会议日期、会议地点、与会人员或参加人员、主持人、议题、与会者发言、决议

8、针对性、鼓动性、通俗化

9、前言、市场状况、分析和预测、建议

10、讣告、悼词、唁电

(二)、名词解释

应用文是指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为。参见教材P21. 应用文某种具体的实用目的而写的文体。它是完成具体工作或办事的一种工具。

即立意、主旨,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P81-22节)参见讲稿(2. 主题

内容与思想倾向。

作者为特定写作目的而搜集或写入文章P9节)参见讲稿(1-22 3. 材料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包括人物、事件、景物、的一系列情境、数据、

例证、名言语录等。

所谓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框架,即作P101-22参见讲稿(节)结构4. 者根据主题的需要和文体特点,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部联系,对题材进行合理的安排,而形成的文章内部构造。

)))).

((((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指出:P17(1-22节)公文5. 参见讲稿“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

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

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

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指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P86节)参见讲稿(1-226. 公文处理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化为档案或销毁的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使其完善并

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公文管理是指以安全保密和充分发P911-22节)参见讲稿(7. 公文管理

挥公文效用为目标,在公文形成、传递、运转、存储、利用、整理归

档、清退销毁等环节中所进行的规划、组织、控制、监督、保管、管

理、统计、提供服务的职能活动。公文管理贯穿于公文处理工作全过

程,是公文处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行政事务应用文是指法定的行政公文P95 参见教材8. 行政事务应用文

之外的,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日常行政事务中经常并

大量使用的公务文书,有时被称为“常规文书”。

一个单位、部门或者个人,把预定在一定时间内P96参见教材计划9. 要做的工作或要完成的任务,提出具体要求,规定指标,制定相应的措施,用书面形式写出来,就是计划。计划是对未来一定时期的任务

做出预想性安排的文种。

)))).

((((

对前一阶段工作回顾、反思、检查,进行P100-101 参见教材10. 总结综合、归纳、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便指导今后工作的文字材料。

简报即工作情况的简要报告。它是机关内部向P125参见教材简报11. 上反映情况或向下、向平行单位通报情况、交流经验、推动工作时经常使用的文体。

演讲稿又叫讲演稿、演讲词、讲话稿,它是P137 参见教材12. 演讲稿演讲者在群众集会或者会议上发言的文稿

开幕词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P142 参见教材13. 开幕词的领导人在各种大型会议开幕时对与会者发表的带有提示性、方向性、指导性的讲话。

闭幕词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群众团体P143参见教材闭幕词14. 的领导人在各种大型会议即将结束时对与会者的演讲词。

经济合同是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组P157 参见教材经济合同15.

织之间以及个人同上述单位之间、个人同个人之间为完成计划任务,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确定、变更或终止相互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

消息,又称新闻,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以P188 参见教材16. 消息

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发生的、有报道价值的、

群众最关心的事件的一种文体。

)))).

((((

启事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P220参见教材17. 启事人向公众说明事实并且希望公众协助办理的文书。

声明是公开说明的意思,本来是国家、政府、P221参见教材声明18. 团体或党政部门等为了公开说明某个问题的真相和对某些问题、事件的立场或主张而发表的公文。

申请书是个人或集体向组织表达愿望,向机P226参见教材19. 申请书

关、团体、单位领导提出请求时使用的一种文书。

求职信是指求职者将自己与所申请职P6723-42)求职信参见讲稿(20. 位紧密相关的经历、技能、成果等个人信息,经过分析整理并清晰扼要地向所要谋求职业的单位进行自我介绍、推荐以谋求职业的书信。

(三)、简答题

1. 应用文的特点参见教材P4-5

第一,应用文的写作目的在于直接应用。

第二,应用文写作是“实话实说”。

第三,应用文有一定的使用范围。

第四,应用文有较固定的格式。

第五,讲求时效。

第六,特定的作者。

第七,应用文的语言要精确、朴实、通顺、简洁。

)))).

((((

2. 应用文的作用参见教材P5-6

第一,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例如:法律条文;命令、决定等领导机关所制定并发布的下行文

第二,指导工作,协调关系。例如:计划、报告、批复等。

第三,进行宣传和教育。例如:公告、广告、通知等。

第四,传递信息,相互交流。例如:书信、产品说明、函等。

第五,用作凭据。例如:会议记录、证明信等。

3. 简述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参见教材P8-10

我国的应用文章,源远流长,是从应用物画发展到答题要点:应用文的。应用文产生的前提条件:1.文字的产生;2. 阶级集团的出现,国家的产生。

我国夏商时期出现了文字,甲骨文是最古老的规范文字,殷商王室档案,卜辞可以说是应用文的源头。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有了分工,形成了文种。

秦汉时期,统一了文书制度,奠定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公文体制基础。唐宋时期,从内容和格式都更加完备。

元明清时期,公文制度继续发展变化,变得种类繁多,重复混杂。辛亥革命后的公文,在文种上做了大大的简化。

中华民国时期,公文较之以前发生了巨大变化,奠定了现代公文的基础。特别重要的是,受五四运动影响,公文用语基本上实现了白话,公文的文学色逐步消失,语言风格趋向简练、平实。

)))).

((((

建国后,公文制度经历了几次演变,最终演变成目前的15种公文。

4. 应用文写作中如何鉴别和选择材料参见教材P15

材料的鉴别:是看材料的真伪,看它是否符合政策法规。

材料的选择原则:(1)围绕主旨,适合文章。

最能表现主题(与主题无关要舍弃)(2)典型、真实可靠。真实(确有其事,确有出处)典型(个别能说明一般)(3)新颖。他人没有使用过,或者旧材料新用。

5. 怎样修改应用文见讲稿(1-22节)P16

1.斟酌主旨。看看文章的立场、观点是否正确,看法是否有偏差,是否有深刻、有新意,是否能正确的表达所要表达的观点。

2.调整结构。看看各个部分是否围绕主旨构成一个整体,各层次、段落之间是否合乎逻辑,安排是否合理,开头、结尾是否前后呼应,过渡是否自然、顺畅。

3.材料取舍。看看材料是否真实,使用是否得当,是否能说明主旨。

4.推敲文字。文字的内容靠文字来表达,在修改时要注意看文字是否准确,即是否有错别字。修改不规范、不准确或不通顺的词句,把冗长、拗口、可有可无的字句都删掉,让文字变得准确、简练、有力。

5.检查格式正确与否

包括文种的选择、行文格式、行文关系、书写款式、表达符号、数字的用法等。

)))).

((((

6.公文的分类参见讲稿(1-22节)P17-18

(一)根据内容和使用范围划分

有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十五种。

(二)按行文方向划分

1. 上行文公。

2. 下行公文。

3. 平行公文。

4. 泛行文

(三)按机密程度划分

1. 绝密公文。

2. 机密公文。

3. 秘密公文。

4. 普通公文。

(四)按处理时限划分

1. 特急公文。

2. 加急公文。

3. 常见公文。

除此而外,还可从法规角度定为法定公文和非法定公文,按作者性质分为党内公文、行政公文、群众团体公文等。

7.公文格式的组成要素有哪些参见讲稿(1-22节)P21-24

一、版头部分

1. 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2. 密级和保密期限。

3. 紧急程度。

4. 发文机关标志。

5. 发文字号。

二、主体部分

公文的主体,是公文最主要的部分。

)))).

((((

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印章、成文日期、附注、附件

8.决议的适用范围及特点参见讲稿(1-22节)P26

决议的适用范围

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它的适用范围相对狭小,只有国家的高级会议才可以作出决议,发布文件,使下级机关或全体公民遵守。

决议的特点

(1)决策性。决议是针对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所作出的决策,一经形成就会在较大范围内对人民的工作生活产生影响。

(2)权威性。决议都是国家重要会议或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本身就有权威力量。决议一经颁布,全体公民和下级单位必须执行,不能违背和抵制。

(3)程序性。决议必须是与会人员经过充分讨论的产物,在合乎规定人数通过后才能成立。它是与会人员观点、思想的表现,会议的意志表现。

9.决定的适用范围及特点参见讲稿(1-22节)P31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具体来说,决定主要用于:规定实施重要的方针、政策;布置开展重要的工作;确定召开重要会议;确定重要的人事任免、表彰与处分;确定设立机构或者组织;确定参加或脱离某一组织或者条约;确定对特定对象的权利、义务的赋予、剥夺、免除;确定给特定对象以荣誉称号;撤销或批准有关公文;确定对重要问题的原则立场等。

二、决定的特点

第一,指令性。主要表现在它的领导作用和约束力方面。决定是由具有法定行政权限的领导机关做出的,在其所辖的范围内必须遵照执行,不得违背。

第二,具体性。这主要表现在决定对具体事项所提出的意见、方法、措施都应该是明确的、具体的。只有具体的决定才能贯彻执行。

第三,广泛性。主要指适用范围较广,无论单位大小、级别高低都可以使用。

)))).

((((

10.决议和决定的异同参见讲稿(1-22节)P33

相同点:

(1)都是具有鲜明权威性的下行文,制发机关必须是领导机关和权力机关。(2)都带有决策性质,都要求下级机关贯彻执行,都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3)遣词造句都要求准确、严密、庄重有力。

(4)格式上标题下面都可以有通过的时间和会议,正文前都没有主送机关。不同点:

(1)内容上:

决议是会议对重大问题做出的原则性、纲领性、指导性的意见和要求。

决定的内容一般是政府、机关、团体对重要事项所做出的决策和部署。

(2)形式上:

决议必须经过法定会议集体讨论,获得法定的多数同意后方能生效,而决定可由领导机关直接发布,也可提交到会议上经讨论通过后发布。

11.命令(令)和决定的区别参见讲稿(1-22节)P36

1. 在使用权限方面决定没有命令那样严格限制。

2. 在适用方面,命令涉及具体的特定事务,决定则既涉及特定事务,又可能像其它规定性公文中那样涉及非特定对象。

3. 在表达方面,命令高度简洁,只表达作者的意志,决定则既要表达意志要求,又要阐发道理,交代有关的具体执行要求以及界定事物的标准。

12. 公告的适用范围及特点参见讲稿(1-22节)P38

公告的适用范围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它通常以国家的名义向国内外庄严宣告重大事件。有的部门也可以代表国家对内或者对外发布公告,发布公告的时限,常常很紧急,一般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工具迅速发出。

二、公告的特点

第一,公告的内容要求单一、具体、准确,不作发挥和议论。其告知事项十分重大,一般是指国家的重大法规、重要的决定、重大事件或重大要闻。

)))).

((((

第二,公告的告知对象比任何一种告知性文种都宽,是告知国内外的。有些公告是专对国外发出的。

第三,公告通常是由国家领导机关制发的,如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一般事业单位不能随意使用。

第四,公告不是一般的告知,而是庄严郑重地“宣布”,它只起宣告作用,没有强制性和行政约束力。

第五,公告的文字简短,多是直述其事,不作繁词解释,语气庄重,亲切平和。

12.通告的适用范围及特点参见讲稿(1-22节)P40

一、通告的适用范围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告公布的方式:张贴、见报、广播、电视等方式。

二、通告的特点

第一,通告的根据具有政策性和法令性。

政策性指制作通告的依据是有关政策或目的,是为了保证某项政策的贯彻执行。法令性,指通告所规定的事项须根据有关法令。

第二,通告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专业性。专门性,指某个专门部门的通告。《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关于110国道陡岭公路桥施工断路的通告》

专业性,指专门部门为专项业务而发的通告。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行新版人民币壹佰元、贰元、壹元和贰角券的通告》《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对本市企事业单位机动车辆征收车船使用税的通告》第三,通告的效力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

约束性,指规定范围内的人们必须遵守、执行通告中提出的要求。强制性,指不得违反通告事项,否则即予教育、处罚以至法律制裁。

第四,通告的使用具有公开性和广泛性。公开性指直接面向人民群众。广泛性指通告的对象不是特定的,每个通告有自己特定的范围,在特定范围内每人都必须遵守。

14. 通告与公告的区别参见讲稿(1-22节)P42

1. 内容属性不同。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兼有消)))).((((

息性和知照性的特点;与公告相比,通告的内容是“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具有鲜明的执行性、知照性。

2. 告启的范围不同。公告的告知范围是“国内外”,而通告一般限于国内,有一定的范围。

3.使用权限不同。公告通常由国家领导机关制发,而通告适用于各级行政单位及企事业单位。

15. 通告与命令(令)的区别参见讲稿(1-22节)P42

1. 通告一般不按管理系统逐级下达,而是直接面向内容所涉及的全体人员;而命令是按照管理系统逐级下达的。

2. 通告的告知对象大都是自然人,而命令的告知对象一般为法人。

3. 通告组织实施文件内容的是发文机关及文中所指定的单位,而命令里的内容是由受文单位来组织实施的。

4. 通告的内容不涉及国家秘密,而命令有机密和非机密的区别。

16. 通知的适用范围及特点参见讲稿(1-22节)P43

一、通知的适用范围

其源可上溯到古代的“谕”、“谕告”。本意为告知于人,使之知晓,可以上对下,也可用于平级之间。

例如:汉代刘邦《入关告谕》。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

转发公文。

通知的使用范围很广,从公布国家的政策法令,到基层单位的事务告知,无论单

位大小都可以使用。通知的限制性小,机动性、灵活性大,处理各种事项用其它

公文不好归类和使用时,常常会考虑用通知来发文。

二、通知的特点

第一,适应性强。

一是从行文主体上说,不仅国家机关使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各个部门也都可以使用;

)))).

((((

二是从公文内容上看,它既可以传达行政法规等带有指令性的内容,也可以传达工作任务、召开会议等一般内容;

三是从隶属关系来看,既用于下行文,也可以用于平行文。

第二,准确具体。通知属于传达告知性公文,特别要求忠实于被传达的内容,要求极为准确。

第三,结构灵活。根据通知所传达内容的繁简,通知的结构有时是多段的,有时是独段的;或分项,或篇段合一,均酌情而定。在内容层次安排上也比较灵活。

17. 通报的适用范围及特点参见讲稿(1-22节)P51

一、通报的适用范围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通报可以用于表扬和批评,也可与传达情况或事项,也属于传达、告知性公文。这决定了通报的类型会有表扬性的、批评性的和告知性的。

二、通报的特点

第一,客观真实。

通报的内容不仅必须真实准确,而且还要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起到较广泛的教育作用,所传达的重要精神也应对一个时期或一个方面的工作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

第二,周知范围较广。

由于通过所列内容具有典型性,需要推广,因此,一般通报下发的范围较广。第三,及时性。通报的行文目的,在于尽快把情况传达下去,以引起广泛注意,促进工作,因此撰写通报特别要求及时。

第四,灵活性。

主要表现在通报的对象不是特定的,即不是专对某个机关单位或个人的,而是“众所周知”的;通报没有周期长短的限制,有事实需要通报才通报,没有就不通报。另外,通报没有三级行文关系的限制,即通报可以同时用于上行、平行和下行。

18. 通报与通告、通知的区别参见讲稿(1-22节)P54

这三种公文的共同点是都具有告知性,其事项在一定范围内是需要周知的,并且)))).

((((

这三种公文都可以用做下行文。

区别:

第一,受文对象不同。通告、通报的受文对象比较广泛,不确指;通知的受文对象是具体的。

第二,发文目的与要求程度不同。通告一般只是需要知道或遵守;通报是通过典型事例加强对大家的教育,以便改进工作,它重在精神和原则的传达以及沟通情况;通知,一般要求贯彻执行,通知的事项具体、详细、操作性强。

第三,具体写法不同。通告、通知写的是要求,而通报写的是“事”。

通知的对象具体,通告、通报的对象广泛、普遍性。

19. 通报与决定的区别参见讲稿(1-22节)P54

通报在表彰和批评方面与关于表彰和处分的决定有明显的区别。

一是目的不同。通报起到的是教育作用,而决定是结论性,起到确定作用;

二是对象不同。通报的对象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而决定适用于所有人和事;三是内容不同。通报的内容比较宽,但不如决定具体、精细,通报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要求,但决定不涉及此方面的内容。

20. 报告的适用范围及特点参见讲稿(1-22节)P55

一、报告的适用范围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性质:典型的上行文

特点:

1、陈述性(少加议论和评价)。在报告的写作上,主要用叙述的方法,做了什么工作,具体情况如何,有时也可有必要的分析,说明或者讨论性文字,但主要的表述手手段还是叙述。

2、事后行文(与请示文体的区别)。报告是将已经做过的事情或已经发生的情况及问题形成文字,反映的均为客观事实,不做展望和推想。

报告中不得再提意见和建议,向上级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使用“意见”文种。

)))).

((((

21. 请示的适用范围及特点参见讲稿(1-22节)P60

一、请示的适用范围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请示一般以机关单位的名义发出,应该由机关单位正职行政领导签署发出。

二、请示的特点

1. 行文关系具有固定性。请示的行文不能超越法定的隶属关系,而且一般是逐级行文。

2. 行文的内容具有单一性。即“一事一文”或“一事一请示”。

3. 行文目的具有鲜明性。一是对请示事项或问题所持的意见非常明确;

二是对上级机关的有关请求非常明确。

22. 报告和请示的常见类型分别有哪些参见讲稿(1-22节)P55-56、P61

报告的种类

1. 工作报告。这主要是用于关于汇报工作进程、总结工作经验、反映工作问题、

提出工作意见的报告。这类报告是报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它的正文,一般包括基本情况、主要成绩、经验体会、存在问题、今后意见等几部分。《吴邦国委员长访问美国、古巴、巴哈马三国情况的书面报告》

2. 情况报告。这是对工作中的重大情况、特殊情况、新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后,

向上级作出的报告。它不需要答复,主要是让上级了解掌握情况,以便根据情况采取措施,指导工作。向上级提出工作建议的报告也属于这一类。

例如:《铁道部关于193次旅客快车重大颠覆事故的报告》

3. 答复报告。这是答复上级机关的查询、提问或汇报执行上级机关某项指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