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本节课的设计重点体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专项实验

阶段性的教学改革目标。

2.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3.本节课的设计理论为“任务驱动式教学”。给出学习任务,引

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讨论,互动回答、教师小结突破重难点完

成。

4.本节课的设计模式为“三段论模式”。给出问题,学生自学

10分钟,重难点突破互动学习20分钟,课堂巩固练习10分钟。

二、教材分析。

1.有关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因此可以让

学生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通过该案例,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

法,包括表现(危害)、成因、治理措施。

3.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可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

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2.了解人地矛盾是造成本区域水土流失的本质。

3.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

业技术措施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

理措施,培养学生掌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强学生的环保观念,区域在资源开发(如开采煤矿)、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四、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五、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2.淤地坝

六、课前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先给大家唱几句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的片段。

(请学生描述黄土高坡的地形地势特征,并展示图片——宁夏西吉县马建乡种田沟村)

(板书)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问题1、 请回答这首民歌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什么样的景观特

征?

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师:很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观?

生:是流水的侵蚀作用。

师:地形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生:略。

师:造成了生态的恶化,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

生活。

(新授)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板书)

1、黄土高原的概况

问题2、请大家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生:位置——黄土高原在我国内陆腹地,地处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

范围——一般泛指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

师:面积——面积30多万平方干米;

土壤——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地表大部分被厚层黄土覆盖。

师: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长期的流水侵蚀,使得这一地区地表支离破碎,据统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有27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11万平方千米。

师:请大家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生:略。

师:水土流失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它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概括起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当地的不利影响和对黄河下游的影响。

2、水土流失的危害(板书)

问题3、大家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对当地的不利影响和对黄河下游的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

生1:对当地: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生2:使大量泥沙汇人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师:回答很好,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如此严重?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板书)

问题4、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下面我们就从自然和人为两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1、自然原因(板书)

师:自然原因:——

A.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B.黄土高原的土壤质地特殊,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C.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

D.黄土高原还是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板书)

活动1、引导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对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

A.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a.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盛行轮荒耕作制度,农民不是靠精耕细作来增产粮食,而是采取轮荒制的粗放耕作方式,广种薄收。当已开垦的土地表土流失、肥力下降后,就将其抛荒,另寻稍好的荒草地开垦,结果使原来的林草植被遭到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

b.在生产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例如,露天开矿导致大面积开挖地表土,破坏地表植被,使矿区周围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人们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也会加剧水土流失。

B.破坏植被—— a.营造宫殿 b.伐木烧薪c.战争战国以前,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由于农业垦荒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到1949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下降到不足10%,1985年仅为6.5%。此后.党和政府为了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植被覆盖率有所上升。

活动2根据“人口增长和植被破坏引起恶性循环示意图”,说明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

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才能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维持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呢?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板书)

活动3大家阅读课本54页,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哪些。由于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人类只要控制自己的行为,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治理黄土高原必须坚持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应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5、共有哪几种措施。

生:1、工程措施,2、生物措施,3、农业技术措施

师:工程措施包括固沟工程、护坡工程、保塬工程。

固沟工程——沟谷发育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沟谷集中的地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既拦泥蓄水,又防止其继续扩展,此谓“固沟工程”。

护坡工程——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既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又发展了林果业生产,此谓“护坡工程”。

保塬工程——在一些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此谓“保塬工程”。

师: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以及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同时.配合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以达到提高肥力、保持水土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师:生物措施——森林草地具有蓄水保土、护坡、固沟、保塬功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课件展示: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图)

活动4、大家阅读知识窗,种田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互动回答)略

本节亮点﹠补充:西吉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方法——6321-640工程,具体讲解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塬的治理方法。让学生学到身边地理、有用地理,落实新课程改革先进理念。

课堂小结: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防止生态系统退化以及退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板书设计]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的概况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A.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B.破坏植被a.营造宫殿b.伐木烧薪c.战争)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工程措施

2、生物措施

3、农业技术措施

九、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理念下,新型的教师只能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调查、实践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悉心安排好实践操作的内容。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探究学习,从而学有所得,学有所进

十、课堂练习

练习一:读下图,回答1~2题。

1.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练习二:读“黄土高原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A处地形平坦,在农业土地利用上,通常用作,黄土高原传统的粮食作物是。

4.B处若作农业用地应修建,为减少水土流失,C处应,D处应修建

工程。

,回答第5题。

A B C

D 5.下图中能正确反映甲地景观的是( )

练习四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进行综合治理的一项

措施,读图完成6~7题。

6.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 田埂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7.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A.坡向

B.形态

C.土壤类型

D.物质组成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考点搜索】 结合黄土高原等区域的实例,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 【教材分析】 本节在前一课基础上,进一步说明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黄土高原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特点,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课文重点介绍了人为原因对水土流失的加速作用,即从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以及开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几个方面,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 ◆知识纲要 ◆重要图释 图3.6 “南小沟综合治理措施平面分布图” 该图以南小沟为例介绍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具体方法,图中可以看出宽阔的塬面上,条田纵横;坡上梯田环绕;沟底有坝地,沟头有防护措施,还有一些沟道中有沟边埂,起固沟的作用。 【学习策略】 1、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预测环境发展的能力。 2、讨论法:讨论时要注意与历史知识的综合。例如把历史上的农牧业生产方式的改易及历史战争等知识运用到讨论

中,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破坏的原因。 【教学内容】 一、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沟谷发育。地面比较平坦开阔的黄土塬面,沟谷的密度每平方千米小于3千米;广大的丘陵沟壑区沟谷密度达每平方千米4—8千米,有的地区被沟谷蚕食的面积达黄土覆盖面积的1/2。所以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达27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11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 二、水土流失的形成 1、自然因素 ①动力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降水集中与夏季,常常以暴雨的形式出现。 ②地面状况: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而且广布疏松的黄土,植被稀少。 2、人为因素 历史上黄土高原绿树葱茏,今天却是荒山秃林,说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①植被的破坏:人为作用导致森林、草原等植被破坏,使雨水、径流、风力直接侵蚀黄土地面,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黄土高原自古以来盛行轮荒耕作制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说课稿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说课稿 黄梅一中秦敦林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黄梅一中的秦敦林,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根据新课程理念,我认为说课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谈:一是教材分析,二是学情分析,三是教法分析,四是学法指导,五是教学过程,六是教学后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新课标中图版《地理》必修三模块第二章第一节,分两节课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第二课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本节课完成第1课时,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尤以黄土高原最为严重;本节内容以黄土高原为典例,对水土流失的成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本节课知识跨度大,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的探索,使学生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有明确的认识,从而认识到治理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的紧迫性,正确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第2课时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打下基础,同时为分析其他区域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找出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土流失概念,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3.重点、难点的确立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难点: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所以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学科组高二政史地(地理)主备人毕钰执教人毕钰 课时第 23 课时课型复习时间2012年课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 2、结合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说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设想重点: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难点:认识水土流失的治理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教法学法指导:讲述法、分析类比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哪些?(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在水土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例如,陕西省的安塞县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据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本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仅占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治理的。 【设问引发思考】:水土流失对区域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治理水土流失?三、水土流失的危害(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主要的危害) 【思考】1、水土流失水带走了什么?对当地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带走了水分和养分(腐殖质、氮、磷、钾),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耕地支离破碎,最后只得废耕,还会造成滑坡等自然灾害;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土壤蓄水抗旱能力减弱,旱涝灾害加剧。 【思考】2.泥沙带到了哪里?对那里的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淤积江河湖库,(在下游形成地上河); 加剧洪涝灾情;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小结】: 1、水土流失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高中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 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共案)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标要求】 1.了解该区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所产生的危害。 2.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该区域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3.针对该地区的环境问题,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考点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图文资料,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2.分组讨论,分析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3.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教学重点】 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 水土流失的成因、综合整治措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播放一首陕北民歌,展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景观图,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入新课。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概况(判读图3-1-2) (1)、位置和范围 (2)、地貌和水土流失面积 2.危害: (1)、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 (2)、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悬河,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1)、地处过渡地带、生态脆弱 (2)、土质易遭侵蚀 (3)、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4)、地质灾害频繁 2.人为原因(主要原因) (1)、人地矛盾突出 (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3)、植被破坏 (4)、黄土高原生态恶化示意图 第二课时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工程措施 (1)、固沟工程 (2)、护坡工程 (3)、保塬工程 2.农业技术措施 (1)、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轮作套种(2)、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喷灌滴灌、科学施肥 3.生物措施 (1)、退耕还林还草 (2)、乔、灌、草结合 4.“三结合”原则 (1)、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 (2)、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3)、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 作者:杨秀梅 摘要:水和土壤是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资源将无机界和有有机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连接起来,推动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人类社会发展。如果离开水和土壤,那么人类将失去生存基础,文明也将难以继续。但是黄土高原上由于盲目地、不尊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开发水土资源,造成如今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总面积为64万km2,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水土流失”是指在流水、重力和人类活动等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现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二三千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它在地理上有如下显著的特征。 1.1 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虽然少,但降水集中,而且多为暴雨,使得黄土高原发育成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的景观。 1.2 气候差异比较大 黄土高原气候系统中岩石圈和大气圈相互影响;大气系统中降水量具有很明显的地域和季节性,降水年际变率大,时间变化上降水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 2.5mm左右,下降速度高原东部明显快于西部,年降水存在2~4年左右的年际振荡;年、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全区以一致变暖为主,高原中部变化幅度大于周边,气温上升速度年平均气温为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摘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治理措施 在中国大陆这块广袤无垠的大地的西北部偏中部地区,一直存在着这样一块土地,它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海拔800~3000米。 黄土高原之上,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於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千百年来,数以万计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不停地耕作着,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人们用辛勤的劳动换取生存与发展所需的食物。 然而,曾作为农耕文明发源地的黄土高原,逐渐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贫瘠的土地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大量的养分物质从土壤中流失殆尽,土地的肥力降低,因而收成减少,损失巨大。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增长,黄土高原开始出现了水土流失问题,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 水土流失的基本概念为: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水土流失的面积较大,东起太行山,西至日月山,南起秦岭北至长城,面积十分广阔,并且对于该区域工农业影响在不断加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面积广、强度大、区域明显、产沙集中、成因复杂的特点,该地区沟壑纵横、黄土广布、植被覆盖率低、植被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有了一些改进,但总体上来说水土流失仍然十分严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两种。自然因素中首先为黄土特性,无理层,但垂直节理发育,黄土的粒度成分以粉砂粒(0.05mm~0.005mm)为主,土质酥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而粉砂粒级中又以粗粉砂占绝对优势,约占总重量的50%以上。黄土的特性决定了它胶结疏松,孔隙度大,分散率高,土粒在水中极易分散悬浮,土块遇水后,迅速崩解。黄土的颗粒性、粉砂性、疏松性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内在原因。 然后为植被因素,被具有涵养水源、减小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及保持水土的作用。黄土高原植被的覆盖率较低,而径流减少率和侵蚀较少率却在逐年增加,而较低的植被覆盖率则会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降低,植被减少使相同降水条件下河流径流流量加大,侵蚀加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环境、经济和社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系 3、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综合治理的措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重点与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 导入:必修二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系统,问题:谁记得? 生态(环境)子系统:基础 经济子系统:条件 社会子系统:目的 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包括三个同样的子系统。 生态环境是基础,所以首先要解决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 生态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湿地开发不当、森林开发不当等 ——水土流失[ 概念:原因与表现 探索活动的图。——流走了劳动人民的血和汗………… 我国的现实状况 问题:哪些地区易出现水土流失状况?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状况等。 问题:分布: 耕垦历史悠久的地区和丘陵地带,黄土高原最严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华南丘陵山地、北方土蚀山地。)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读图2—1-2,黄土高原的范围: 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包括省份:青、甘、宁、内、陕、晋、豫七个省区。 面积:5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45万,占83%,严重流失的为28万,占52%,每年通过三门峡的泥沙量达16亿吨。 其区域地理特征: 自然环境: 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形地势: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 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植被: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丛、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方几近光裸。 河流:中上游 土壤:黄土 人文环境:1.黄土高原养育了中华民族 2.不断尖锐的人地矛盾(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文化水平低,70%以上为贫困地区 河流域的谷物播种面积虽约占全国的38%,却因为每亩粮食产量平均只有60多千克,在水土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教案

的能力。 课件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一、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土壤) 二、二、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植被) 三、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降水) 四、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 长期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产活动) 五、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生产活动) 教师:以上五点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哪些是自然原因,哪些是人为原因? 教师总结:以上各小组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 重的主要原因,非常到位。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 的地区之一,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原因,我们要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两方面去探寻。这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在分析其他区域环境问题时,要从多方面来思考,这样才能全面地看问题。 课件展示:如下图。 师: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泥沙来自哪里?会造成哪些危害?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这里的气候特点分析黄土高原的最主要的 自然灾害。学生:土壤、植被、降水这些方面造成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原因,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是人为原因。

学生:旱涝灾害。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本29页活动第3题)思考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教师:让学生结合图6.33“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教师: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思考黄河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将带来什么后果? 教师: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教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教师总结: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四、水土保持 教师:黄土高原的水土确实很难保持,但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并且确实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 设计1:读下图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黄土高原地表沟谷纵横,坡地非常多,如图中的1为挡土学生:黄河的泥沙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 学生:旱涝灾害。 学生: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 学生: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学生: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在黄河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模拟实验和阅读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进而认识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水土流失教学设计概要

《水土流失》教学设计 毛梅61193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分布、原因。 2.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脆弱的环境与尖锐的人地矛盾。 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通过辩论赛,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思辩能力。: 德育目标: 1.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 2.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和地区分布。 2.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尖锐的人地矛盾。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 四、教具准备 自制教学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高级的重点、热点问题——环境问题。 (提问)同学们,请问环境问题,指哪两个方面的问题? (学生回答后指出)我们今天给同学们讲述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水土流失。1 第六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点题并板书]] [学生阅读前言,教师引导总结一、水土流失的概念:水土流失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蚀、风蚀)造成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二、水土流失的现状:。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5(1)面积: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约有180 )分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发生。(2 三、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山坡平原A组 2 图图1 ) 松土岩石()

( 山坡山坡B组 4 图图3 山坡山坡C组 6 图 5 图 大雨小雨 D组山坡山坡8 7 图图(组织学生讨论)请问每组图中,哪种情况下水土流失更严重,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略 2 (教师总结)同学说的有一定的见解,但不够完整,准确。下面先让看1、2两图,来学习这个问题。 A组:1、2两图中地形上存在差别。2图是山地,坡度较大,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易发生水土流失。 B组:(提问)再看3、4图,同样是山地,但地表性质不同,3图为岩石,4图为松土,哪里易发生水土流失,为什么? (答)岩石与松土区别在于,岩石质地坚硬,松土破碎。所以水土流失与地表物质的性质有关,松散的、破碎的地表为水土流失提供了物质条件。 C组:再看5、6图相比,6图的植被条件好,不易发生水土流失。植被可减小降雨时对地表的直接冲刷,使地表径流量减小,流速减缓。此外,植物的跟系还具有蓄水源、固定土壤的作用。D组:(提问)再来看最后一幅图,降水情况不同,我们又该怎样去分析呢?答:8图降水强度大,易发生水土流失,降水强,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侵蚀、搬运作用强烈。 【电脑显示】 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如下: 1、从地形上看,山地、高原易起水土流失。 2、从地表性质看,疏松、破碎的地表易引起水土流失。 3、从降水强度看,降水强度大,易起水土流失。 4、从植被状况看,植被覆盖越少,越易起水土流失。 (过渡)我们讨论了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那么还有那些人为因素呢? 【电脑显示】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相关图片 (学生总结)略 【电脑显示】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如下: 1、人为破坏植被。如:滥砍、滥伐、过渡放牧等。 2、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如:滥垦、开矿、修路等。 【教师总结】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分析相关问题的钥匙,请注意理解应用。 (提问)对比分析我国的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而西欧平原的水土流失较小的原因。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危害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危害 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自北而南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从东南向西北包括半湿润地带、半干旱地带、和干旱地带。其范围东界为太行山西侧,西界为乌鞘岭、日月山、拉脊山一线,南界为秦岭—熊耳山、嵩山北麓一线,北界为长城。地跨青、甘、宁、蒙、陕、晋、豫七省(区)。总面积为64万km2。(图1)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1.1自然因素 1.1.1 黄土高原的土质疏松 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地表组成物质为黄土,深厚的黄土土层与其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崩解,抗冲、抗蚀性能很弱,沟道崩塌、滑塌、泻溜等混合侵蚀异常活跃。大面积严重的水土流失与黄土的深厚松软直接有关。黄土从南到北颗粒逐渐变粗,粘结度逐渐减弱,土壤侵蚀模数也相应由南向北逐渐加大。[3] 1.1.2 黄土高原的地形

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虽然少,但降水集中,而且多为暴雨,使得黄土高原发育成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的景观。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所以极易形成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现象。 1.1.3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因素 黄土高原地区具有降水集中、强度大、暴雨多的特点。黄土高原年降水量一般在400~600mm,但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雨量的60%~75%。据测定,每次暴雨所产生的侵蚀量一般在750t/km2,可占全年侵蚀量的40%,甚至高达90%。暴雨侵蚀次数占侵蚀性降水次数的70%以上,因此,暴雨形成的径流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 1.1.4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作用—地震和间接作用—地壳抬升两种侵蚀基面变化,由于黄土的结构疏松,黄土层垂直节理发育,地震引起的滑塌和崩塌现象普遍。地壳抬升引起的侵蚀基面变化,以及因此引起的地形能量变化,是新构造运动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方式。 1.2人为因素 1.2.1陡坡开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 黄土高原地区绝大多数是自然地理条件很差的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低,人口增长速度快,为解决起码的粮食及温饱问题,不惜毁林开荒,陡坡耕种。黄土高原长期以来盲目毁林毁草垦荒,陡坡耕种,导致改地区地区土地生产力逐年下降,水土流失严重;过度的樵采使该地区大片森林遭到砍伐,高强度、集中连片的樵采使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植物群落迅速退化,从而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1.2.2 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不仅毁坏林草植被,而且增加地表粗糙度,造成土壤易被冲蚀,导致水土流失,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农户散养牲畜破坏林草植被较严重。 1.2.3各项工程建设中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该地区政府对植被保护的重要性和生态重建的难度认识不足,没有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任意开采挖掘,破坏林草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此外,工业生产过程中随意排放和丢弃“三废”,危害林草生长,也加速了水土流失,特别是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和大规模的生产建设活动,生态恶化还在扩展。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及特点 2.1 水土流失面积广 黄土高原地区几乎到处都存在水土流失,其中侵蚀模数大于1000t/km2的水土流失面积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二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学设计 晋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晋教版)第六章《认识跨省的区域》 一、课标要求: 1、根据资料分析本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 2、举例说明水土流失的危害; 3、能根据资料分析说明水土流失的原因,说明本区地形、气候、植被、黄土特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位置、范围,熟悉掌握从不同角度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2)、分析并理解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危害,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黄土高原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识别黄土高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地形图、景观图熟悉掌握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2).小组合作尝试运用所学的气候、地形和农业的因地制宜等知识通过分析、归纳等思维总结水土流失原因、结果和危害,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阅读印度矿产分布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以及危害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2).体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三、教材分析: 黄土高原是区域地理的范畴,是对总论知识的又一拓展和延伸。本节属于是自然地理区域,除了掌握区域自然环境要素之外,主要突出区域的环境特点本课时主要知识点:1、黄土铺就的高原,包括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主要突出黄土分布广泛的特点;2、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包括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和危害;3、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其中2为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方法 自学提纲导学、讨论探究 六、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设计者:王明琳 课程标准内容: 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了解综合治理及保护的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理解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危害并掌握其有效的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分析地理景观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回忆复习: 师: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可持续发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 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包涵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是那三个方面的内容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包涵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生态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湿地开发不当。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新课讲授: 师:(投影黄土高原景观图)请同学们说说对黄土高原的印象。 生:发言 ——黄土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第一节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学习目标: 地理实践力: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了解我国水土流失的状况,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区域认知:了解区域水土流失的概念;联系中国水土流失概况,学会使用材料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 综合思维:根据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图,描述该区主要的自然特征,理解当地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重点) 使用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等思维。 人地协调观: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综合治理的措施。(难点) 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环境对其的反馈,自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观点。 家国情怀:了解家乡的发展过程、特色地域文化,为家乡的发展献言献策。 二、教学过程: (一).必备知识感知(课前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1.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1)区域可持续发展 ①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②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等。 (2)水土流失 ①概念: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②我国分布: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①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易侵蚀性。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稀少。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①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致使黄土高原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被毁掉,地表抗侵蚀性大大减弱。 ②不合理利用土地,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 [特别提醒] 黄土高原的过渡性特征 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种植业向畜牧业过渡,这些过渡性特征使得该地区自然条件不稳定,脆弱的生态环境是该地区发生严重水土流失的另一个重要基础。 4.水土流失的治理 治理水土流失,应以人类活动为着眼点,努力控制对黄土高原人为的破坏。 措施类型具体措施 生物措施因地制宜地植树种草 工程措施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紧密结合 [特别提醒] 提升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而植被的破坏与当地人口的增长、生产力水平低下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中一定要控制人口的增长,提升人口素质,使当地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合,并通过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减少人口增长对植被的破坏及对土地利用的压力。 (二).地理实践力小组合作探究(重难问题解惑,学科素养形成) 〖探究点1〗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材料一自2018年7月3日起,黄河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洪,实行调水调沙,是小浪底最壮观的时刻,黄白交织的激流从洞群中喷涌而出,掀起排排巨浪。(见下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0章第1讲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教学案 湘教版

第1讲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 治理) 最新考纲 探究线索 核心素养 区域存在的环境 与发展问题及其 产生的危害、以 及有关的治理保 护措施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地图,定位区域地理位 置,分析区域环境特征。 2.综合思维:抓住区域环境特征,分析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分析生态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3.人地协调观:科学合 理指导人类活动,促进 区域生态治理及可持续发展。 [教材内案例]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荒漠化的含义 (1)概念: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成因?????自然原因: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 土地退化人为原因:人类滥垦滥牧导致水土流失和 生态环境破坏 (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土地表层风化强烈,碎屑物质积累大面积地表裸露 ②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特别提醒] (1)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2)荒漠化与荒漠是不同的概念。荒漠化是多种原因引起土地退化的过程,而荒漠是指植被稀疏的地表景观。 (1)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造成表土裸露,提供沙尘暴形成的沙源。 (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破坏,使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引发饥荒,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荒漠化的防治 (1)国际行动: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①防治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 ②面临问题:“边治理,边破坏”现象导致荒漠化面积继续扩大。 ③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④具体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特别提醒] 实现荒漠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教材外案例]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1.黄土高原概况 (1)范围:A.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B.秦岭以北。 (2)概况:黄土高原范围广大,地表大部被厚层黄土覆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地貌景观是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植被覆盖率低;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鲁教版必修三《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

鲁教版必修三《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 第二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2学时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1、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水土流失方式的原因、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的措施。 解读: (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由环境造成的阻碍区域发展方面的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 实例: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 (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造成的危害 水土流失使耕地养分流失、土层变薄,土壤结构破坏,诱发和强化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发展 (3)针对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与保护的主要措施是设法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 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过渡性的特殊区位使本区自然灾害多而重,学会分析尖锐的人地矛盾如何引起生态和经济的恶性循环,从中提高对地理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案例分析,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 难点: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教学资源: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的图文资料 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相关图文资料

六、思维拓展 石漠化的危害与成因 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区,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石漠化面积为31.089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4%的速度扩展。石漠化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广东等省区,以贵州、云南、广西3省区最为严重,石漠化已成为贵州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 (1)石漠化的主要危害: 原因。目前形成石漠化的直接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等。 (3)石漠化的整治措施 七、典例感悟 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局部等高线,回答下列问题。 (1)左上图中A 、B 两地,黄土颗粒较细的是 地。 (2)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 、b 、c 三处采取不同措施。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淤地 ;植树种草 ;平整土地 。 (3)本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是 ,在开发本地矿产资源时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4)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 (5)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只重视工程措施,而忽视生物措施,这样做的后果是 。

《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教案、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 近年来,我国有许多地区都发生了由水土流失引发的自然灾害。我们的家乡-- 荣成地处山东半岛低山丘陵区,而我们学校门口就是一片绿化带,因为原来园林局就没有种植草皮,再加上部分学生踩踏,绿化带中有三分之一没有草皮,我校地势比绿化带低一些,每逢大雨天,学校内外就有大量的带有黄土的雨水流进学校,导致学校师生要经常清理下水道,防止堵塞,造成排水不畅。由此提出了荣成是否存在水土流失这个课题?我们调查了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水文局、水利局、园林局等相关人员,得知我市受地形、台风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人们开山采矿现象普遍存在,破坏了植被,依然存在120 多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我校对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进行了整合,开发了《水土保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课题研究。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增强学生的水土保持意识,参与到保护水土资源的行动中来,守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的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强,对实验操作充满了兴趣。但这个实验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学生受实验经验的限制,可能在制定实验方案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适当地给予点拨。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采访等形式,了解水土流失的现象、原因及治理的措施; 2.学生通过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探究水土流失与植被、降水、土壤疏松、坡度的关系,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3.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提高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制定补绿行动方案,增强水土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保护水土的行动中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水土流失与植被、降水、土壤疏松、坡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教材分析 有关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因此可以让学生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通过该案例,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包括表现(危害)、成因、治理措施。 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可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2)了解人地矛盾是造成本区域水土流失的本质。 (3)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掌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强学生的环保观念,区域在资源开发(如开采煤矿)、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 讲授、自学、讨论。 教具准备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片断电脑显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图》 (边引导学生读图边叙述)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根据历史资料考证,这里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但由于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农耕历史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本节课我们将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 (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2)(1)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1. 课程标准解读: 1)不同区域应作为学习区域环境问题的载体,学生以某一区域为实例,由认识该区域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入手,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现象、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展开学习; 2)人地矛盾是由于环境本身以及人类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过度索取造成的,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如:体现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西北内陆地区则是荒漠化问题等; 3)教学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为案例引述问题,通过分析产生原因、对区域发展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展现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后以东南丘陵水土流失作为补充案例加以印证; 4)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的形成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必然联系。因此,不能把上述问题孤立起来讲述,而要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 2. 教学目标: 1. 通过景观图片及水土流失视频,描述水土流失的现象; 2. 通过实验及相关资料,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3. 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 3.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归纳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 4. 教学方式、教学资源: 探究式(案例教学) 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视频片断、学案(图文资料) 5.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播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视频 观看视频 描述水土流失的现象 感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现象 引出问题展示资料: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 目前每年流失的土层达 1厘米,而在自然状态 下,要形成1厘米厚的 土壤需要100到400年。 思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 因是什么? (尝试将原因分类) 学生根据刚才观看的录 像可展开一定的思考与 分析,也可以继续带着 问题进入下面的实验观 察。 分组实验 小组讨论 读图分析 得出结论(自然原因)明确实验要求 (实验器材:木板、粘 土、沙土、一些水草、 花洒----花洒需要能够 调节出水强度) [ 可以将实验由学生分组 完成,课堂上以录像形 式呈现。 第1组实验:两个木板 分别铺上同样厚度的粘 土,其中一个在土层中 插入一些水草,用花洒 喷水,分别观察。 第2组实验: 两个木板分别铺上同样 厚度的粘土和沙土,用 花洒喷水,分别观察。 第3组实验: 两个木板分别铺上同样 厚度的沙土,调节木板 的倾斜角的,分别为 15°和30°,用喷花洒 喷水,分别观察。 第4组实验: 两个木板分别铺上同样 厚度的沙土,用喷花洒 喷水,但出水强度分别 是一强一弱,分别观察。 观察4组实验现象,以 小组为单位记录实验所 反映出的问题,讨论并 找到影响水土流失的因 素。 第1组实验:同等降水 条件下,植被覆盖率不 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来 第2组实验:同等降水 条件下,土质不同对水 土流失的影响。 第3组实验:同等降水 条件下,地形坡度对水 土流失的影响。 第4组实验:土质、植 被、地形相同的情况下, 降水强度不同对水土流 失的影响。 通过实验为学生创设探 讨水土流失原因的情境 和研究问题的气氛。 由于水土流失这一生态 破坏问题距离学生的日 常生活距离较远,因此 设计动手实验,调动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望。 展示黄土高原范围和地 形图 根据地图信息和刚刚的 实验成果,获得信息: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经 纬度位置、相对位置), 并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的自然原因。 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 息,提高分析、归纳问 题的能力。 学生在回顾黄土高 原的位置范围的同时, 进一步巩固区域地理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