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金属材料 优秀教案

金属材料 优秀教案

金属材料 优秀教案
金属材料 优秀教案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它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2.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3.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如何合理考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它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动机工作时,还要喷出几千度的高温气流,

就得承受摄氏四千度以上的高温。

结合教材表和教材的资料,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阅读与交流:

点评

两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金属材料的课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故事化的教学情景入手,由学生提出探究目的和方案,并用交流、实验、设计、辩论等方式,得出如何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由学生熟悉的神州5号飞船上天事件,自然过渡到探究合金的相关知识,进而迁移到设计火箭外壳材料的物理指标。这样创设的教学环节既生动、真实而又可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性学习要求。

两节课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由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么做、做什么。二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参与面广、参与程度深。三是教师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下,于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四是多次、适时应用STS渗透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和乐趣。

你想知道璀璨的秦文化吗?请看:

秦铜之冠——秦陵铜车马

秦陵铜车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20M处,1980年局部试掘

铜车马坑时,在一木椁内出土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铜车马,

出土时已残破,经修复后恢复原状。

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各个部

件分别铸造,然后用嵌铸、焊接、粘接、铆接、子母扣、纽环扣接、销钉连接等多种机械连接工艺,将众多的部件组装为一体。通体彩绘,马为白色,彩绘时所用颜料均为用胶调和的矿物颜料,利用胶的浓度塑造出立体线条。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它完全仿实物精心制作,真实地再现了秦始皇帝车驾的风采。

秦代的金属加工技术有了辉煌的成就,在秦陵铜车马的制造上集中体现出来。秦陵铜车马共有三千多个零件,秦代工匠巧妙地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活铰连接、子母扣连接、转轴连接等各种工艺技术,将此结合为一个整体,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特别是一、二号车的伞盖,其厚度仅0.1~0.4厘米,而面积分别为1.12和2.3平方米,整体用浑铸法一次铸出,即使在今天,要铸成这么大而薄、均匀呈穹窿形的铜件也非易事。

至今,铜车马上的各种链条仍转动灵活,门、窗开闭自如,牵动辕衡,仍能载舆行使。秦陵铜车马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青铜之冠” 。

最新金属材料说课稿

金属材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开展学习,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归纳总结得出金属的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和各自的特性,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常见金属与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增强学生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 发展的密切关系。 2.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决定用途的,但 并非唯一因素。 3.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收集、整合信息的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3.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 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 性质决定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二、学情分析: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对金属的相关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生活中也经常的接触到一些金属制品,如:不锈钢炊具,铜导线,铁钉、金项链等等,并且学生对合金一词也并不陌生,铝合金窗户随处可见。因此,学生对金属、金属材料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通过前边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也能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进行一些分析总结和评价。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学法指导是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由于本课实验的探究的内容很多,学生的思维又特别活跃,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逐步得到发展。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金属结构建筑物实物图片(大桥、埃菲尔铁塔等)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用途及性质。 2 .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 你见过哪些金属制品? 引导学生通过看录相、上网查资料等了解人类发现金属、认识金属、使用金属的历史,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使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新课标教学理念。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资料,进一步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产生了解金属性质的探究欲。 (二)探索学习,掌握新知 从废弃金属用品的循环利用作为事例进行探索金属的物理性质。通过让学生讨论,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让每组的学生代表说出实验和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正确表达实验结论和分析结果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利用课件给出讨论题: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必修1-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案例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南海一中子课题 《基于网络环境下化学教学资源呈现方式研究》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 教学案例 关镜青詹海东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 528251 一、设计理念 在当代的教育理念中,建构主义是比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一种教育观念,它所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新课程改革下,这种理念更得到了升华。学生不仅仅学习知识本身,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获得知识的技能,在探索中获得成功和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欲望,进而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当代的化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这种化学情感,养成探究学问的习惯,在学习中,学会团队协作,解决共同问题。以及通过集体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出现使得这种的学理念得到实现。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思想的真正实施,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化学学科开始进行网络教学,让学生在信息探索中获得知识。那么,师在教学上如何把握资源分配,如何处理信息,如何把课堂需要的资源,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些都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根据这几年来教学模式发展,根据资源不同的性质及其呈现的效果的差异,以及学生认知心理特点,新教材资源的呈现总结有:主动式、交互式、情景式、建构式、日志式。 本课程学习主要针对网络课程资源呈现方式的不同变换对求学者学习效果的影响入手,研究课程资源策略,以最优化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本课程主要是以《硅》这节书为载体,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展一下列课程研究。 通过一系列研究,我们可以得到有用的信息反馈,为以后的科研探究中积累经验,或在研究中摸索出一种模式,从而更好地指导网络课程的开展。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节选自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考虑本节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后继,既是学习元素化学的深化,也是为下阶段学习元素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打下了良好基础。所以,在结构上属于学生探究知识为主的一节书,那么本节书尝试通过网络学习来完成这节书的学习。由于本科所涉及的单质和化合物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关系十分紧密,而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其中。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合理引导学生的时代感和价值观。特别是课文中的思考与交流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2、学生分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说课稿(方案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几种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合金。在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氧气、氢气和碳三种非金属单质,在此处又学习金属材料,使整个初中的化学教材,既有一定的非金属元素知识,又有一些金属元素的知识,这样,使整个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内容就比较完整了,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实际和课程标准及单元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3、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重点的突出: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采用科学探究和分析归纳的教学方法。 4、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的突破: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准备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分析归纳的方式来学习。 二、教法、学法的选择 1、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案例(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化学教学的新理念:1、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 2、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 4、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 5、学生乐于学习、增长发展潜能; 6、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信心。 (精细设计新知识的引入方式;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创设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积极组织和参与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运用自学、观察、推理、演绎等方法来理解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与整理;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一、学习内容分析 (要点:教学内容前后知识点关系、地位、作用) 作为构成地壳的骨干元素,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科学、航空航天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硅酸盐工业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含硅材料大都以二氧化硅为原料。介绍以二氧化硅为核心的硅及其化合物,突出了它们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在科学现代化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掌握元素化合物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要点:围绕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个体差异、学习的障碍点三方面论述) 学生通过必修1前面章节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无机反应规律,能通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对于含硅材料,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但缺乏从化学的角度系统、理性地了解和认识它们。 通过对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学生已了解元素化合物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认识实验、分类、比较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创设情景、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兴趣,加强对学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的认识,加深对硅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要点:正确使用行为动词,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能达成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了解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 (3)了解以二氧化硅为主的含硅材料在多领域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目标主要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探究与实践、合作与交流等。相关行为动词有经历、尝试、体验、感受、讨论、表达、归纳、概括、分析、推出、认同、表达和解释等) (1)尝试对玻璃制造原理的分析,初步建立从化学角度认识材料,从材料角度学习化学的研究主线。(2)经历对硅胶、水玻璃、太阳能电池板等材料的认识过程,进一步形成从材料的角度学习物质的性质

金属材料教学案例

课题编号:初中21号 课题1 金属材料 巫晋清城区后街中学 教材分析及教材处理 本课题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照片介绍了金属常见的重要物理性质,同时提供了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数据,为学生的下一步讨论形成“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相对应”的化学观念提供了依据,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以厨师在炒菜加入调料的目的来比喻制得的合金具有某些比纯金属更好的性能,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容易接受。随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合金与纯金属的性质差异,并结合查阅资料、数据分析进行讨论归纳得出“合金性能优异”的结论。最后教材以列表概括了合金的广泛用途,文字介绍了新型金属材料——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体现了21世纪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同时又再次感受到了金属材料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设计 课前由学生收集一些常见的金属用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金属材料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借助多媒体课件介绍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利用实验探究及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对比归纳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学习内容分析 从课标要求来看,本课时内容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难度不是很大。教材从日常生活用品入手,说明金属材料应用的普遍性,并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一步说明了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教材还注重了对学生渗透学以致用的理念,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表格向学生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重点在物理性质和由此相关的用途。学情分析 关于生活中金属材料的应用很多,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对给出信息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都有必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的训练、培养。因此教学中可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加强一些,如借助实验探究及多媒体手段等,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巨大的使用价值,同时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加以训练和培养。

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三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专题03 无机非金属材料 【知识导图】 【目标导航】 1.结合实例认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成、性能与应用之间的联系。 2.结合真实情景中的应用实例,了解硅酸盐、硅、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 本专题在各种考试中主要考查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包括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制备以及传统及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和用途,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重难点精讲】 一、硅单质 1.存在 硅单质主要有晶体和无定形两大类。 2.物理性质: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 3.化学性质 (1)常温下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但可以与氟、氢氟酸、碱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与氟:Si+2F2===SiF4; 与氢氟酸:Si+4HF===SiF4↑+2H2↑;

与碱:Si +2NaOH +H 2O===Na 2SiO 3+2H 2↑。 (2)在加热或者点燃的条件下可以与氢气、氧气、氯气等反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 +O 2=====△ SiO 2。 4、主要应用:半导体材料→硅芯片、硅太阳能电池 5、高纯硅的制备 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a)SiO 2+2C=============1 800~2 000 ℃ Si +2CO↑ (b)Si +3HCl=====300 ℃ SiHCl 3+H 2 (c)SiHCl 3+H 2=====1 100 ℃Si +3HCl 二、二氧化硅 1.存在 自然界中,碳元素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而硅元素仅有化合态,主要以氧化物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天然SiO 2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统称硅石。 2.物理性质 熔点高,硬度大,难溶于水。 3.结构 SiO 2晶体有多种晶型,其基本结构单元为硅氧四面体(如下图甲所示),硅氧四面体通过氧原子相互连接为空间的网状结构(如下图乙所示)。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相连,而每个氧原子与2个硅原子相连,故SiO 2晶体中Si 和O 的比例为1∶2。 4.化学性质 SiO 2为酸性氧化物,是硅酸的酸酐。 (1)SiO 2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硅酸盐,如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 2+2NaOH===Na 2SiO 3+H 2O 。 (2)在高温条件下可以与碳酸盐反应,如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 2+CaCO 3=====高温 CaSiO 3+CO 2↑。 (3)在高温条件下,能够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如与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 2+CaO=====高温CaSiO 3。

VDA 277 汽车内非金属材料的有机物散发测定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Emission of Non-metallic materials from vehicles Interior VDA 277 Contents 1. General 2. Test preparations 3. Testing sets and conditions 4. Attempt realization 5. Calibration 6. Evaluation 1. General 1.1 Purposes According to this test method, the organic emission from non-metallic materials is determined with direct or indirect influence for the passenger's cell of automobiles stand. It measure the emission potential of a material, the sum of all release values of the emitted substances with gaschromatograph and detection with a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The test operated by means of steam space analysis (Head Space technology) at temperature of 120oC. 1.2 Requirements The accompanying sample, the respective requirements as well as special method is of the suitable specification to take drawing or the like. If materials are composed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a separate check is required for every single material. 2. Test preparations Transport and storage of the tests has to occur in an aluminum coated Polyethylenbeutel. The sampling has immediately after incoming goods or in a condition, which corresponds to this, to take place. The times of the incoming goods and the sampling are to be labelled. There is no conditioning of the test as a rule. Except of it are physical materials (cotton, wood, leather, wool). These materials are dried before the weighted sample in the chopped up state for 24 hours with calcium chloride (CaCl2). The test is to be inferred at the agreed place about the whole test cross section from the component. The samples are chopped up in pieces with a weight more than 10 mg and less than 25 mg, without the test warms itself up. If necessary, another test preparations can be also undertaken and such deviation from standard should be mentioned in the final result. The test amount to be rocked to sleep is directed after the size of the Head Space of little glass whose least contents 5 ml must amount. Per 10 ml little glass volumes are to be rocked to sleep 1.000 g +0.001 g (i.e. maximum content error 0.1%) test material. Metal are to be removed before weighting. When metal parts are liable to organic substances, for example, varnish, pastes, should be separated mechanically at first and then to rock to sleep.

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几种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合金。在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氧气、氢气和碳三种非金属单质,在此处又学习金属材料,使整个初中的化学教材,既有一定的非金属元素知识,又有一些金属元素的知识,这样,使整个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内容就比较完整了,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三:目标重难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重点的突出: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采用科学探究和分析归纳的教学方法。 目标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的突破: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准备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分析归纳的方式来学习。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设计意图: 通过教学,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教学活动层次逐步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最佳兴奋的状态。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来。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五:说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是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由于本课实验的探究的内容很多,学生的思维又特别活跃,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逐步得到发展。 这时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和见过部分金属,但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认识不够深刻。他们喜欢探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但知识面较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在实验探究方法、学习方法和总结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等方面均有欠缺,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所以我准备让学生采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收集资料,整理归纳,小组讨论及交流分享等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一)设疑激趣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他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上面两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金属材料的课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故事化的教学情境入手,由学生提出探究目的和方案,并用交流、实验、设计、辩论等方式,得出如何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由学生熟悉的“神舟”5号飞船上天事件,自然过渡到探究合金的相关知识,进而迁移到设计火箭外壳材料的物理指标。这样创设的教学环节既生动真实又可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性学习要求。 两节课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由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么做、做什么;二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参与面广、参与程度深;三是教师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下,于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四是多次、适时应用STS渗透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和乐趣。

汽车用非金属材料简

汽车用非金属材料 内容: 1.非金属材料分类及在汽车上的应用概述; 2.塑料、橡胶在汽车上的应用; 3.车用非金属材料分类 4.塑料、橡胶常用性质试验方法。 一、非金属材料分类及在汽车上的应用概述 汽车工程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其中金属材料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 高分子材料又分为工程塑料、合成纤维、橡胶、胶粘剂、涂料。工程塑料主要指强度、韧性和耐磨性较好的,具有价廉、耐蚀、降噪、美观、质轻等特点,可用于汽车保险杠、汽车内饰件、高档车用安全玻璃、仪表板等零部件。合成纤维是指单体聚合而成具有很高强度的高分子材料,如尼龙、聚酯等,用于汽车座垫、安全带、内饰件等。橡胶具有高的弹性和回弹性,一定的强度,优异的抗疲劳,良好的耐磨、绝缘、隔声、防水、缓冲、吸振等特点,用于制造汽车的轮胎、内胎、防振橡胶、软管、密封带、传动带等零部件。各种胶粘剂起到粘结、密封等作用。涂料对车身的防锈、美化及商品价值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陶瓷材料分为陶瓷、玻璃,陶瓷用于制造火花塞、传感器等;玻璃用于制造汽车前后门窗、侧窗等。 复合材料包括非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用于汽车车顶导流板、风挡窗框等车身外装板件。 二、塑料、橡胶在汽车上的应用 1.一些基本概念 应力和应变:当材料受到外力作用,而所处的条件使它不能产生惯性移动时,它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称为应变。材料发生宏观的变形时,其内部分子间以及分子内各原于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就要发生变化,产生了原子间及分子之间的附加的内力,抵抗着外力,并力图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达到平衡时,附加内力与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定义单位面积上的附加内力为应力,显然,其值与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外力相等。 弹性模量:对于理想的弹性固体,应力与应变关系服从虎克定律,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比例常熟成为弹性模量。可见弹性模量是材料发生单位应变时的应力,它表征材料抵抗变形能力的大小,模量愈大,愈不容易变形,表示材料刚度愈大。 拉伸强度:是在规定的试验温度、湿度和试验速度下,在标被试样上沿轴向施加拉伸裁荷,直到试样被拉断为止,断裂前试样承受的最大载荷P与试样的宽度b和厚度d的乘积的比值。σt=P/(bd) 冲击强度:是衡量材料韧性的一种强度指标,表征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破坏的能力。通常定义为试样受冲击载荷而折断时单位截面积所吸收的能量。σi=W/(bd) 硬度:是衡量材料表面抵抗机械压力的能力的一种指标。硬度的大小与材料的抗张强度和弹性模量有关,而硬度试验又不破坏材料、方法简便,所以有时可作为估计材料抗张强度的一种替代办法。硬度试验方法很多,加荷方式有动载法和静载法两类,前者用弹性回跳法和冲击力把钢球压入试样,后者则以一定形状的硬材料为压头,平稳地逐渐加荷将压头压入试样,通称压入法,因压头的形状不同和计算方法差异又有布氏、洛氏和邵氏等名称。布

《金属材料》说课稿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课标解读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本课题的要求如下: (2)教材分析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入手,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并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照片介绍了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能传热、导电,有延展性等重要物理性质,同时采用列表的方式,给出了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数据,为如何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提供了重要依据。教材把重点放在“讨论”及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的了解上,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合金。教材用厨师在炒菜时常会在菜里加入各种调料以改善菜的色、香、味的事实作比喻,说明在纯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与纯金属性

质不同的合金,如生铁和钢等,这些合金具有某些比纯金属更好的性能。教材接着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合金与纯金属性质的不同,了解为什么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用途的原因。教材以列表的方式简略地介绍了一些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教材还介绍了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和钛合金,连同在“化学技术社会”中介绍的高新科技的内容──形状记忆合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21世纪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由于本课题的知识难度不算太大,所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便成了本课题教学的难点。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对难点进行突破。 I.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II.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III.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IV.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 V. 为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提供一定的空间。 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完整word版)金属材料教案.

机械工程学院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编码教材《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7 章低合金钢与合金钢学时 2 教学目的: 1 掌握钢的分类与牌号、性能特点及应用 2掌握常用非合金钢的种类、牌号、性能特点及应用; 3 能够识别我非国合金工具钢及常用特殊性能钢的牌号 教学重点: 1. 钢的分类及钢铁合金的分类与牌号、性能特点及应用; 2.非合金钢的种类、牌号、性能特点及应用; 3. 掌握铸造碳钢种类、牌号、性能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 1. 钢的分类及钢铁合金的分类与牌号、性能特点及应用; 2.非合金钢的种类、牌号、性能特点及应用; 3. 掌握铸造碳钢种类、牌号、性能特点及应用; 授课形式:讲练结合,传授法

教学内容 第五章钢铁材料 5.1.1 钢的分类及合金牌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 5.1.2 钢铁及合金牌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 5.2 非合金钢 5.2.1 常存杂质元素的影响及非合金钢的分类 1.常存杂质元素的影响 2.非合金钢的分类 提问或作业

机械工程学院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编码教材《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 5 章第3、4 节学时 2 教学目的: 1.掌握低合金钢的化学成分、性能与热处理牌号及用途 2.掌握合金钢化学成分、性能与热处理牌号及用途 3.掌握合金工具钢和高速工具钢的化学成分、性能与热处理牌号及用途 教学重点: 1.低合金钢、合金钢、工具钢和高速工具钢的化学成分 2.低合金钢、合金钢、工具钢和高速工具钢性能与热处理牌号及用途 教学难点: 低合金钢、合金钢、工具钢和高速工具钢的牌号及工艺曲线图 授课形式: 讲练结合,传授法

《金属》教学设计

《金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铜、铁、铝的用途。教材首先提出,铜、铁、铝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许多用品都是用它们制成的。紧接着呈现了铝制品、铁制品、铜制品三组插图。生活中铜、铁、铝制品是很常见的,学生应该也很熟悉的,除了教材上所列举的这些之外,学生一定还能说出很多来。 第二部分,探究铜、铁、铝有哪些共同特点。分别选取铜丝、铁丝、铝丝各一段,研究它们有哪些特点。教材上呈现了四幅插图分别是连接到电路中、把一端置于热水中、用砂布打磨和用小锤敲砸,分别研究的是铜、铁、铝的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四个方面的特点。实验还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的过程和发现的现象,教材上出示了一个表格,列举了材料名称栏(铜、铁、铝),做法栏只是为学生做了个示范,填写了“连接到电路上”一栏,剩下的三栏要求学生补充完整,现象栏空缺,要求学生边实验边作好记录,这种类型的表格可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填写。实验完后,分析实验记录,找出铜、铁、铝有哪些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录下来。这就需要学生对所做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出铜、铁、铝三种物体的共同特点。 第三部分,概括金属的共同特点。教材首先提出问题,在生产生活中,还可以见到哪些和铜、铁、铝有相同特点的材料?它们有什么作用?紧接着呈现了锌制品、铅制品、锡制品三组插图,除了教材所列举的这些之外,学生能说出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教师都要予以肯定。接下来,教材呈现了一段文字,铜、铁、铝以及和它们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人们利用金属的特点,可以制作各种工具、物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水平。在这一部分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先找到与铜、铁、铝有相同特点(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的材料,再告诉学生铜、铁、铝以及与它们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由此推想出金属的共同特点是: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 第四部分,利用金属的特点设计作品。就是要求学生根据金属的特点(四个特点当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设计制作一件作品,把自己的设想写或画出来。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课《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课《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 https://www.sodocs.net/doc/ba2857081.html,/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8ae68bf7550be05b0 1550edd01c8028a&sessionKey=sqioUs74eonksjPjpYlK - ##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水泥、陶瓷、玻璃初步了解硅酸盐的重要用途及组成。 2.通过实验掌握Na2SiO3的防火性等性质。 3.初步了解硅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上网查阅硅的相关资料学会查阅资料的基本方法。 2.通过交流展示活动,培养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养成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玻璃等材料的发展现状、硅在信息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认识化学对于生活生产的积极意义,从而提升学习化学的热情。 2学情分析 https://www.sodocs.net/doc/ba2857081.html,/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8ae68bf7550be05b0 1550edd01c8028a&sessionKey=sqioUs74eonksjPjpYlK - ##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硅在信息产业中的一些应用,但是对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没有太多的理解 3重点难点 https://www.sodocs.net/doc/ba2857081.html,/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8ae68bf7550be05b0 1550edd01c8028a&sessionKey=sqioUs74eonksjPjpYlK - ## 重点:硅酸盐的性质及重要用途、硅的用途 难点:硅酸盐的盐氧化物写法的书写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金属材料-优秀教案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它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2.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3.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如何合理考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它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点评 创设情景 故事引入: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 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天气十分 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 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原来装 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 妙地化为了灰尘。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 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猜一猜: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采撷短小、精致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有哪些关系 学生交流与小结:金属的物理性质决定它的相关用途,而由用途可以大致推测出它的物理性质。即: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归纳整合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请同学们说说。 【第二课时】 师生交流 教师展示图片:要把神州5号飞 船送入太空,就需要推力很大的宇宙 火箭,并且要求火箭的飞行速度达到 每秒8公里以上才行。在这样快的速 度下,火箭外壳与大气摩擦将会产生 上千度的高温。与此同时,当火箭发动机工作时,还要喷出几千度的高温气流,这样一来,火箭尾部就得承受摄氏四千度以上的高温。 结合教材表和教材的资料,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阅读与交流: 1.从表和教材的资料得知,所有的纯金属如果从熔点角度来看,都不符合火箭外壳的设计标准。 2.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制造代用品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对各种材料的需求。 教师再次指导学生阅读并强调:事实上,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余种。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仅有的这些纯金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技术现代化的需求。因此合金材料应运而生。 活动探究 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性: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颜色、硬度、熔点等多角度进行比较。 议一议:你知道合金材料有哪些优良的物理性能生共同拥有的活动舞台。 适时应用STS 渗透教育。 自然过渡。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4.创作神奇的金属材料作品》优质课教案_12

《物品的寿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技术》六年级下册,第16页第3课物品的寿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品的寿命是设计师考虑的重要因素 2、知道在产品出厂前,生产商一般会通过技术测试以确定产品的 理论寿命。 3、掌握一些延长物品使用寿命的方法。 4、知道产品报废后的处理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课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分析,知道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使用寿命。 2、通过观察、交流,知道不当的使用会损坏产品袁而适当的维护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在设计时应使物品的寿命与它的用途相匹配。 2、初步树立对于物品应正确操作尧定期维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物品的寿命应与它的用途相匹配。 教学难点:延长物品寿命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什么是物品的寿命?(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究物品的寿命! 二、活动一:了解设计师对物品寿命的考虑 1、出示图片(电视机、沙发、一次性筷子、书包、牙刷、纸杯),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寿命?这些物品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他们都是由设计者设计出来的寿命,有使用寿命长,有的使用寿命短。 2、出示大桥、电视塔、大型游轮的图片。提问:这些物品在设计时对其寿命是怎样考虑的?(对于造价昂贵、工程巨大的五设计寿命比较长) 你知道哪些物品的使用时间越长越好?(学生自由回答) 3、出示一次性物品的图片。提问:在设计时对它们的寿命是怎样考虑的?一次性物品的寿命被设计的长还是短?(短)再设计一次性物品时应考虑些什么?(一次性物品应考虑在使用中完好、在使用后便于回收或降解,临时使用的物品便于拼装和拆卸)。(提醒学生尽量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并且在丢弃前做好分类,以便回收再利用) 4、出示图片(电脑、手机、衣服、运动鞋、家电组合),你认为

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说课稿 为了帮助各位老师能够有效地上好每节课,xx整理了这篇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说课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几种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合金。在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氧气、氢气和碳三种非金属单质,在此处又学习金属材料,使整个初中的化学教材,既有一定的非金属元素知识,又有一些金属元素的知识,这样,使整个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内容就比较完整了,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三:目标重难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重点的突出: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采用科学探究和分析归纳的教学方法。目标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的突破: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准备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分析归纳的方式来学习。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设计意图: 通过教学,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教学活动层次逐步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最佳兴奋的状态。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来。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五:说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是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由于本课实验的探究的内容很多,学生的思维又特别活跃,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逐步得到发展。 这时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和见过部分金属,但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认识不够深刻。他们喜欢探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但知识面较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在实验探究方法、学习方法和总结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等方面均有欠缺,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所以我准备让学生采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收集资料,整理归纳,小组讨论及交流分享等学习方法。六:说教学流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