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下册)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下册)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下册)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下册)

16. 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式:

(1)H2S+H2O2→

(2)H2S+Br2→

(3)H2S+I2→

(4)H2S+O2→

+H+→

(5)H2S+ClO-

3

(6)Na2S+Na2SO3+H+→

(7)Na2S2O3+I2→

(8)Na2S2O3+Cl2→

(9)SO2+H2O+Cl2→

(10)H2O2+KMnO4+H+→

(11)Na2O2+CO2→

(12)KO2+H2O→

(13)Fe(OH)2+O2+OH-→

(14)K2S2O8+Mn2++H++NO-

3

(15)H2SeO3+H2O2→

答:(1)H2S+H2O2=S+2H2O

H2S+4H2O2(过量)=H2SO4+4H2O (2)H2S+Br2=2HBr+S

H2S+4Br2(过量)+4H2O=8HBr+H2SO4(1)H2S+I2=2I-+S+2H+

(2)2H2S+O2=2S+2H2O

(3)3H2S+ClO3-=3S+Cl-+3H2O

(4)2S2-+SO32-+6H+=3S+3H2O

(5)2Na2S2O3+I2=Na2S4O6+2NaI

(6)Na2S2O3+4Cl2+5H2O=Na2SO4+H2SO4+8HCl

(7)SO2+Cl2+2H2O=H2SO4+2HCl

(8)5H2O2+2MnO4-+6H+=2Mn2++5O2+8H2O

(9)2Na2O2+2CO2=2Na2CO3+O2

(10)2KO2+2H2O=2KOH+O2+H2O2

(11)4Fe(OH)2+O2+2H2O=4Fe(OH)3

(12)5S2O82-+2Mn2++8H2O=10SO42-+2MnO4-+16H+

(13)H2SeO3+H2O2=H2SeO4+H2O

17.在标准状况下,50cm3含有O3的氧气,若其中所含O3完全分解后,体积增加到52 cm3。如将分解前的混合气体通入KI溶液中,能析出多少克碘分解前的混合气体中O3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解: ,%

18.每升含克Na2S2O3·5 H2O的溶液 cm3,恰好使 cm3的I-

3

溶液退色,求碘溶液的浓度

解:I3-+2S2O32-=S4O62-+3I-

×10-2mol/L

19.下述反应在298K时的△Hθ

m

为·mol-1

3O22O3

已知此反应平衡常数为10-54,试计算该反应的△Gθ

m 和△Sθ

m

解: /mol, 利用电极电势解释在H2O2中加入少量Mn2+,可以促进H2O2分解反应的原因。

答:θ

?+

22

/Mn MnO

=

H 2O 2作为氧化剂时θ

?O

H O H 222/= H 2O 2能氧化Mn 2+ Mn 2+ + 2H 2O 2 == MnO 2 + 2H 2O

H 2O 2作为还原剂θ?2

22/O H O = 〈 H 2O 2能还原MnO 2 MnO 2 + 2H 2O 2 == Mn 2+ + O 2 + 2H 2O

总反应式为 2H 2O 2 O

2 ↑ + 2H 2O 第十四章

1. 用MO 理论讨论N 2和NO 分子中的成键情况,并指出两者键级是多少

答:N 2 :2

22

22

22

*22

2p p p s s z

y

KK σππσσ 键级3

NO :1

*22222222*222p p p p s s z

y

KK πσππσσ 键级。

2.解释下列问题:

(1)虽然氮的电负性比磷高,但是磷的化学性质比氮活泼 (2)为什么Bi(V)的氧化能力比同族其他元素强

答:(1) 氮的电负性比P 高,但氮不如P 活泼,这是由俩者单质的结构不同决定的。

N 的半径很小,但N 原子间形成三重键,叁键的键能很高,难以断开,因而N 2很不活泼。 P 原子半径很大,而使P 原子间的p 轨道重叠很小,不能形成多重键。P-P 单键键能很小,很容易断开。特别白磷的P-P-P 键角小张力大,更活泼。

(2) Bi(v)的氧化能力比同族其他元素强的多,出现了充满4f 、5d ,而4f 、5d 对电子的屏蔽作

用较小,而6s 具有较大的穿透能力,所以6s 电子能级显著降低,不易失去,有“惰性电子对效应”。失去2 个6s 电子的 Bi(v 更倾向于得到2个电子形成更稳定的Bi 3+

3.试从分子结构上比较NH 3、HN 3、N 2H 4和NH 2OH 等的酸碱性。 答:NH 3结构见书648

MnO 2

HN3结构见书658

N2H4结构见书655

NH2OH结构见书658

得出酸性 HN3> NH2OH > N2H4> NH3碱性相反。

4.试比较下列化合物的性质:

(1)NO-

3和NO-

2

的氧化性;

(2)NO2、NO和N2O在空气中和O2反应的情况;

(3)N2H4和NH2OH的还原性。

答:(1) 氧化性NO2->NO3-;

(2) NO2不与空气反应;NO与空气在常温下即可反应,产生红棕色烟雾。N2O也不与空气反应。

(3)还原性:N2H4 >NH2OH

5.硝酸铵可以有下列两种热分解方式:

NH4NO3(s)=NH3(g)+HNO3(g) ΔHθ=171kJ·mol-1

NH4NO3(s)= N2O(g)+2 H2O(g) ΔHθ=-23 kJ·mol-1

根据热力学的观点,硝酸铵固体按照哪一种方式分解的可能性较大。

答:按后者分解方式可能性大;因为ΔG=ΔH-TΔS,可知,反应的方向性主要决定于ΔH。

6.如何除去:

(1)氮中所含的微量氧;

(2)用熔融NH4NO3热分解制得的NO2中混有少量的NO;

(3)NO中所含的微量NO2;

(4)溶液中微量的NH+

4

离子。

答:(1)使气体通过炽热的铜屑:

O2+2Cu=2CuO

(2)使气体通过FeSO 4溶液除去NO NO+FeSO 4=Fe (NO )SO 4 (3)使气体通过水除去NO 2 2NO 2+H 2O=2HNO 3+NO

(4) 溶液中加少量的NaNO 2后加热除去NH 4+

NH 4+

+NO 2-=N 2+H 2O

7.写出下列物质加热时的反应方程式:

(1)3NaNO (2)34NO NH (3)24 NaNO Cl NH 和的混合物 (4)O H CuSO 245. (5)O H NO Cu 2232.)( (6)3NaN 答:

+?→?+↑?→?+↑+↑?→?+?→?++?→?+?→?+↑?→?+↑?→?↑+?→??????????

23323222333233223242422242234223643)6(244)(2)(3.)()5(55.)4()3(2)2(22)1(N Na N Na N Na N NaN O H O NO HNO HNO CuO NO OH Cu O H HNO NO OH Cu O H NO Cu O

H CuSO O H CuSO O H N NO NH O H O N NO NH O NaNO NaNO 8.从下列物质中选出那些互为等电子体:C -

22

,O 2,O -

2,O

-22, N 2,NO ,NO +

,CN -

和N 2H -3, 并讨论它

们氧化能力得强弱和酸碱强度。

答:互为电子体的有:C 22- ,N 2,NO +,CN -;O 22-,N 2H 3-

9.完成下列反应:

242HNO H N + ?→?

24HNO Cl NH + ?→??

2HNO KI +?→?

23HNO KClO + ?→?? 24HNO KMnO + ?→??

答:

O

H NO Mn H HNO MnO H NO Cl HNO ClO O

H NO I HNO KI HCl

O H N HNO NH O H HN HNO H N 2322

24

323222222423242352523332222-+?+-

+

-

-?-??+?→?++++?→?++↑+?→?+++↑?→?++?→?+

10.从硝酸钠出发,写出制备亚硝酸的反应方程式。 答:2NaNO 3=2NaNO 2+O 2

NaNO 2+HCl=HNO 2+NaCl

11.解释下列反应现象:

(1) 为什么NaNO 2会加速铜和硝酸的反应速度

(2) 为什么磷和KOH 溶液反应生成的的PH 3气体遇空气冒白烟 (3) 向NaH 2PO 4或Na 2HPO 4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会析出黄色Ag 3PO 4沉淀

答:(1)NaNO 2与硝酸反应有NO 2生成,NO 2作为反应的催化剂起电子传递作用,而使硝酸与铜的反应

速率加快。

-

-+-

→++=++2222232NO e NO O

H NO H NO HNO

可见,通过NO 2获得还原剂Cu 的电子,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2NO 2+Cu=2NO 2-+Cu 2+

(2)磷和KOH 溶液反应生成的PH 3气体中含有少量的P 2H 4,P 2H 4在空气中易自燃生成P 2O 3而冒白烟。

(3)Ag 3PO 4的溶度积常数比AgH 2PO 4和Ag 2HPO 4都小得多,即Ag 3PO 4的溶解度更小,而易从溶液中

析出。

12.完成下列反应

(a) 34HNO P +?→?

(b) O H AsCl 23+?→? (c) O H POCl 23+?→?

(d) O H O P 2104+?→? (e) O H O P 264+?→?

(f) ) 稀HCl(P Zn 23+?→? 答:

2

3233

326443Δ

HNO 210443233323432343ZnCl PH ) 稀6HCl(P (f)Zn PO 4H O 6H O (e)P PO 4H O 6H O (d)P 3HCl PO H O 3H (c)POCl 3HCl AsO H O 3H (b)AsCl 20NO PO 12H O 8H 20HNO a)3P (3+=+=+??→?++=++=++=++

13.试说明为什么氮可以生成二原子分子N 2,而同族其它元素不能生成二原子分子的原因。 答:N 的半径很小,但N 原子间形成三重键,叁键的键能很高,难以断开,因而N 2很不活泼。

P 原子半径很大,而使P 原子间的p 轨道重叠很小,不能形成多重键。

14.指出下列各种磷酸中P 的氧化数。

H 3PO 4, H 4P 2O 7, H 5P 3O 10, H 6P 4O 13, H 3P 3O 9, H 4P 4O 12, H 4P 2O 6, H 2PHO 3, HPH 2O 2, H 3PO 5, H 4P 2O 8, 答:+5,+5,+5,+5,+5,+5,+4,+3,+1,+7,+6。 15.说明NO -3,PO

-34,Sb(OH)-6

的结构。

答:NO 3-

:平面三角形;PO 43-

:正四面体;Sb (OH )-

6:正八面体

16. P 4O 10,中P-O 键长有两种分别为139pm 和162pm ,试解释不同的原因。

答: P 4O 10分子中有两种P-O 键,一种是-P=O ,此键键长短,仅为139pm ,还有一种为P-O-P ,此键

键长为162pm 。

17.如何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1)Cl NH 4和34NO NH ;

(2)34NO NH 和24NO NH ; (3)43PO Na 和722O P Na ; (4)33PO H 和43PO H ; (5)33AsO H 和43AsO H ; (6)+

3As 、+

3Sb

和+

3Bi 。

答:(1)用AgNO 3鉴别。 (2)用淀粉碘化钾试纸 (3)用AgNO 3鉴别。 (4)用AgNO 3鉴别。 (5)用淀粉碘化钾试纸 (6)用Na 2S 溶液

18.写出下列含氧酸盐的热分解产物;

(1) Na 2SO 4·10H 2O (2) Ca(ClO 4)2·4 H 2O (3) Cu(NO 3)2·3 H 2O (4) Al 2(SO 4)3 (5) NaHSO 4 (6) (NH4)2Cr 2O 7 (7) AgNO 2 (8) Na 2SO 3 (9) KClO 3

答:(1)Na 2SO 4,H 2O ;(2)CaCl 2,O 2,H 2O (3)CuO ,NO 2,H 2O ;(4)(5)(6)N 2,Cr 2O 3,(7)Ag ,NO 2;

(8)Na 2S ,Na 2SO 4(9)KCl ,O 2

19.比较As 、Sb 、Bi 的硫化物和氧化物的性质。

答:As 、Sb 、Bi 的硫化物:

As 2S 3 As 2S 5 Sb 2S 3 Sb 2S 5 Bi 2S 3 (1)酸碱性 两性偏酸 酸 两性 两性 碱 (2)溶解性(浓盐酸)不溶 不溶 溶解 溶解 溶解

(NaOH) 溶 溶 溶 溶 不溶 (硫化钠)溶 溶 溶 溶 不溶 (Na 2S X ) 溶 不溶 溶 不溶 不溶

As 、Sb 、Bi 的氧化物:

As 4O 6 Sb 4O 6 Bi 2O 3

(水) 微溶 难溶 极难溶 (酸)溶解 难溶 极难溶 (碱)易溶 溶解 难溶

20.写出在碱性介质中Cl 2氧化Bi(OH)3的反应方程式,并用?θ

解释反应发生的原因。 答:O H NaCl NaBiO NaOH OH Bi Cl 2332323)(++↓=++

因为3

3

)(//2OH Bi BiO Cl Cl ->-?φθ

,所以该反应能向右进行。

21.如何解释As 2O 3在盐酸中的溶解度随酸的浓度增大而减小后有增大的原因。 答:当酸的浓度非常低时,存在以下平衡:

As 2O 3+3H 2O=2As (OH )3

酸的浓度的加大,不利于水解反应。 酸的浓度增大后,存在以下反应:

As 2O 3+8HCl=2H[AsCl 4]+3H 2O ;

增大盐酸的浓度,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

22.化合物A 是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加热剧烈分解,产生一固体B 和气体C 。固体B 不溶于水或HCl ,但溶于热的稀HNO 3,得一溶液D 及气体E 。E 无色,但在空气中变红。溶液D 以HCl 处理时,得一白

色沉淀F。

气体C与普通试剂不起作用,但与热得金属镁作用生成白色固体G。G与水作用得到另一种白色固体H及一气体J。气体J使湿润得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固体H可溶于稀H2SO4得溶液I。

化合物A以H2S溶液处理时,得黑色沉淀K、无色溶液L和气体C。过滤后,固体K溶于浓HNO3得气体E、黄色固体N和溶液M。M以HCl处理得沉淀F。溶液L以NaOH溶液处理又得气体J。

请指出A,B,C,D,E,F,G,H,I,J,K,L,M,N所表示得物质名称。

答:A:AgN3;B:Ag;C:N2;D:AgNO3;E:NO;F:AgCl;G:Mg3N2;

H:Mg(OH)2;I:NH3;J:MgSO4;K:Ag2S;L(NH4)2S;M:S

23.举例说明什么叫惰性电子对效应产生这种效应得原因是什么

答:具有价电子层构型为s2p6

0—的元素,其电子对不易参与成键而常形成+(+n-2)氧化态的化合物,而其+n氧化态的化合物要么不易形成,否则就是不稳定,这种现象叫做惰性电子对效应。

产生这种效应得原因是(1)大原子的轨道重叠不好,(2)内层电子的斥力,特别在过渡元素后的Ga以及Tl与Pb中最为显著。

24.已知碱性介质中磷得不同氧化态间得标准电极电势为:

H3PO4

V

23

.0

-

H3PO3

V

50

.0

-

P

V

06

.0

+

PH3

试绘制碱性介质中磷得氧化态-自由能关系图。答:

G /k J ·m o l

-1

氧化数

第十五章

1. 碳单质有哪些同素异形体其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如何 答:石墨,金刚石,富勒烯

2. 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工业上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答:实验室制法: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工业制法:↑+???→?23CO CaO CaCO 高温煅烧

3. 图15-6中,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这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试讨论其原因。 答:这是必然的

4. 分别向·dm

3

-的Mg

+

2和Ca

+

2的溶液加入等体积的 mol ·dm

3

-的Na 2CO 3溶液,产生沉淀的情况如

何,试讨论其规律性。 答:分别有Mg (OH )2和CaCO 3生成

5. CCl4不易发生水解,而SiCl4较易发生水解,其原因是什么

答:C 为第二周期元素,只有2s ,2p 轨道可以成键,最大配位数为4,CCl4无空轨道可以接受水的

配位,因此不水解。

Si 为第三周期元素,形成SiCl 4后还有空的3d 轨道,d 轨道接受水分子中氧原子的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而发生水解。

6. 通过计算回答下述问题:

(1) 在298K ,×105

Pa 下生成水煤气的反应能否自发进行(2)用△rS θ值判 断,提高温

度对生成水煤气反应是否有利(3)在×105

Pa 下生成水煤气的反应体系达到平衡时温度有多高 解:(1)提示:由ΔG m <0来判断。

(2)因为)()()(22g H g CO g O H C +=+,该反应的ΔS>0,又因为ΔG=ΔH-T ΔS ,所以提高

反应温度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

7. 比较CO 和CO 2的性质。如何除去CO 中含有的少量CO 2如何除去CO 2中含有的少量CO 答:通过赤热的碳粉;通过赤热的CuO 粉末。

提示:

2

1122

12

112121122

][][;][][][;][][][23

3

2

3K K K H H K K K K K H H K H K K K H H H CO HCO HCO

++=

++=++=++++++++--ααα

8. 计算当溶液的pH 分别等于4,8,12时,H 2CO 3,HCO -3,CO -

23所占的百分数。 解:pH=4

CO 2的饱和状态下,H 2CO 3的pH=,HCO -3的pH=,CO -

23的pH= pH=4时,体系中主要成分为[H 2CO 3],[CO -

23]可忽略 H 2CO 3==H +

+ HCO -3

m 10

4

- n (m+n=1)

m xn 410-=×107- 所以m

n =×103

-

[H 2CO 3%]=%,[ HCO -3%]=% HCO -3== H +

+ CO -

23

% 104

- x %

6.0104x -=K 2a

所以x=×1010-%。 pH=8,12同理。

9. 烯烃能稳定存在,而硅烯烃H 2Si=SiH 2却难以存在。其原因是什么

答:碳的原子半径较小,除形成σ键外,p 轨道按肩并肩在较大重叠,能形成稳定的π键,因而,碳

原子间可形成单键,双键,甚至三键,烯烃,炔烃都很稳定。

而硅原子半径较大,p 轨道肩并肩重叠很少,很难形成稳定的π键,因而,硅原子间大多数只能

形成单键,而难形成双键,硅烯烃难以稳定存在。 10.

从水玻璃出发怎样制造变色硅胶

答:将Na2SiO3溶液与酸混合生成凝胶。

Na 2SiO 3+2H +

=+2Na +

调节酸和Na2SiO3的用量,使生成的硅凝胶中含有8%~10%的SiO2,将凝胶静止老化一天后,用热水洗去可溶盐。将凝胶在60~70℃烘干后,徐徐升温至300℃活化,即得多孔硅胶。若将硅胶干燥活化前,用COCl2溶液浸泡,再干燥活化即得变色硅胶。 11.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单质硅的制备反应,单质硅的主要化学性质,二氧化硅的制备和性质。

答:

2

44222ZnCl Si 2Zn SiCl 2CO SiCl 2Cl 2C SiO +→++→++

12. 什么是沸石分子筛试述其结构特点和应用

答:自然界中存在的某些网络状的硅酸盐和铝酸盐具有笼形结构,这些均匀的笼可以有选择地吸附

一定大小的分子,这种作用叫做分子筛作用。通常把这样的天然硅酸盐和铝酸盐叫做沸石分子筛。

A 型分子筛中,所有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通过共用氧原子联结成多元环。 13.

实验室中配制SnCl 2溶液时要采取哪些措施其目的时什么

答:加入一些Sn 粒,以防止被空气氧化成Sn 4+

;加入稀盐酸是为了防止Sn 2+

的水解。

14.

单质锡有哪些同素异形体,性质有何差异α-锡酸和β-锡酸的制取和性质方面有何异同

答:锡有:灰锡,白锡,脆锡。 15.

试述铅蓄电池的基本原理。

答: 放电时:负极 PbSO 4 + 2e -== PbSO 4 + 2e -

正极 PbO 2 + 4H +

+ SO -24 + 2e -

== PbSO 4 + 2H 2O

充电时:阳极 PbSO 4 + 2H 2O == PbO 2 + 4H +

+ SO -24 + 2e -

阴极 PbSO 4 + 2e -

== PbSO 4 + 2e -

16.

铅的氧化物有几种,分别简述其性质如何用实验方法证实Pb 3O 4中铅有不同价态

答:铅的氧化物有:PbO 2,Pb 2O 3,Pb 3O 4,PbO

O

H PbO NO Pb HNO O Pb 2223343224+↓+=+)(应用以下反应:

17.

在298K 时,将含有Sn(ClO 4)2何Pb(ClO 4)2的某溶液与过量粉末状Sn-Pb 合金一起振荡,测

得溶液中平衡浓度[Sn 2+

]/[Pb 2+

]为。 已知 θ

?Pb Pb /2+=,计算θ

?Sn Sn /2+值。 解:+++=+22Pb Sn Sn Pb

达到平衡时,E=0,即;0]

[][lg 205916.022=+=+

+

Pb Sn E E θ

所以,01

46.0lg 205916.0)126.0(/2=+

--+

θ

?Sn Sn

ev Sn

Sn

136.0/2-=+

θ?

18.

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 Sn+HCl → (2) Sn+Cl 2→ (3) SnCl 2+FeCl 3→ (4) SnCl 4+H 2O →

(5) SnS+Na 2S 2→ (6) SnS -

23+H +

→ (7) Sn+SnCl 4→ (8) PbS+HNO 3→ (9) Pb 3O 4+HI(过量)→ (10)Pb 2+

+OH -

(过量)→ 答:

O

H 2OH Cl PbO ClO )OH Pb ;OH Pb (4OH 10)Pb O

4H I 3PbI 8H 15I O 9)Pb O

4H 2NO 3S )3Pb(NO 8HNO 8)3PbS 2SnCl SnCl 7)Sn S

H SnS 2H 6)SnS SnS Na S Na 5)SnS SnCl H 2SnO O 3H 4)3SnCl 2FeCl SnCl 2FeCl 3)SnCl SnCl 2Cl 2)Sn H SnCl 2HCl )Sn 12224

24223244322332

422233

2226222242

4324

222+++↓=+=+++=+++↑+↓+=+=++=+=++?=++=+=+↑+=+----

-

-+--+-+-

()(过量)O H

19.

现有一白色固体A ,溶于水产生白色沉淀B ,B 可溶于浓盐酸。若将固体A 溶于稀硝酸中,

得无色溶液C 。将AgNO 3溶液加入C 中,析出白色沉淀D 。D 溶于氨水中得到溶液E , E 酸化后又产生白色沉淀D 。

将H2S 气体通入溶液C 中,产生棕色沉淀F ,F 溶于(NH 4)2S x 形成溶液G 。酸化溶液G ,得到黄色沉淀H 。

少量溶液C 加入HgCl 2溶液得白色沉淀I ,继续加入溶液C ,沉淀I 逐渐变灰,最后变为黑色沉淀J 。

试确定字母A ,B ,C ,D ,E ,F ,G ,H ,I ,J 各表示什么物质。

答:A:SnCl 2 B:Sn(OH)Cl; C:Sn(NO 3)2; D:AgCl; E:Ag(NH 3)2Cl; F:SnS ; G:(NH 4)2SnS 3 H:SnS 2;

I:Hg 2Cl 2; J:Hg

第十六章

1. 下表中给出第二、三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据(单位kJ ·mol 1-)试说明B,Al 的第一电离能

为什么比左右两元素的都低 答:因为B ,Al 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

子层结构为:ns 2

np 1

,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容易失去而形成全充满的稳定结构。 2. 在实验室中如何制备乙硼烷,乙硼烷的结构如何 答:氢负离子置换法:

3LiAlH 4+4BF 3??→?乙醚2B 2H 6+3LiF+3AlF 3

3NaBH4+4BF3??

→?乙醚

2B 2H 6+3NaBF 4 B 2H 6 的结构见课本P 778

3. 说明三卤化硼和三卤化铝的沸点高低顺序,并指出蒸汽分子的结构。 答:三卤化物的熔沸点顺序见课本P780

三卤化硼的蒸气分子均为单分子,AlF 3的蒸气为单分子。而AlCl 3的蒸气为二聚分子,其结构见课本P781

4. 画出B 3N 3H 6(无机苯)的结构。 答:

5. B 10H 14的结构中有多少种形式的化学键各有多少个 答:B 10H 14的结构

6. 为什么硼酸是一种路易斯酸硼砂的结构应怎样写法硼砂水溶液的酸碱性如何

答:硼酸为缺电子化合物,中心原子B 上还有一个空的p 轨道,能接受电子对,因而为路易斯酸; 硼砂的结构式见课本P787;

硼砂水溶液显强碱性。

7. 试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从硼砂制备下列各化合物的过程:

(1)H 3BO 3 (2) BF 3 (3) NaBH 4

答:将硼砂浓溶液与浓硫酸作用后冷却得H 3BO 3

4233242454243])([SO Na BO H O H SO H OH O B Na +=++;

8. 怎样从明矾制备(1) 氢氧化铝,(2)硫酸钾,(3)铝酸钾写出反应式。 答:将明矾KAl (SO 4)2 12H 2O 溶于水,加入适量KOH 溶液得到Al (OH )3沉淀;

Al 3++3OH -=Al (OH )3↓

过滤蒸发浓缩即得到K 2SO 4

将Al (OH )3与KOH 作用得无色溶液,蒸发浓缩后即得到KAlO 2

9. 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1) 固体碳酸钠同氧化铝一起熔烧,将熔块打碎后投入水中,产生白色乳状沉淀 (2) 铝和热浓NaOH 溶液作用,放出气体;

(3) 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有氨气产生,且溶液中有乳白色凝胶状沉淀; (4) 三氟化硼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答:(1)Na 2CO 3+Al 2O 3=2NaAlO 2+CO 2↑

NaAlO 2+2H 2O=Al(OH)3↓+NaOH

(2)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

(3)Na[Al(OH)4]+NH 4Cl=Al(OH)3↓+NH 3↑+NaCl+H 2O

(4)8BF 3+3Na 2CO 3+3H 2O=2Na Al(OH)4+3H 2↑

10.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Al 在Fe 之前,更在Cu 之前,但Al 比Fe 抗腐蚀性强,这是为什么Cu

可以和冷的浓硝酸反应,而Al 却不能,这是为什么

答:Al虽然是活泼金属,但由于表面上覆盖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使铝不能进一步同氧和水作用而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在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中,铝的表面被钝化而不发生作用。

11.硫通铝在高温下反应可得到Al2S3,但在水溶液中Na2S和铝盐作用,却不能生成Al2S3,为什么试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答:Al2S3+H2O=Al(OH)3↓+H2S↑

12.讨论氮化硼在结构上和石墨的异同点,在性质上与氮化铝、碳化硅的异同点。

答:氮化硼的结构上与石墨一样。

13.说明InCl2为什么式反磁性物质TlI3为什么不能稳定存在

答:InCl2化合物是由In+和In3+构成,即InCl2可以写成In[InCl4],In+和In3+都无单电子,因而InCl2是反磁性的。

TII3不能稳定存在可以由“惰性电子对效应”解释。

14.已知?θ

Tl

Tl/+= —,?θ+

+Tl

Tl/

3

= ,计算?θ

Tl

Tl/

3+

之值,并计算298K时3Tl+(aq) 2Tl

+ Tl3+(aq)反应的平衡常数。

解:由

θ

?

θ

?

θ

?

TI

TI

TI

TI

TI

TI/

/

3

2

/

3

3

+

+

+

+

=

+

解得

θ

?

TI TI/

3+=

15.Tl(Ⅰ)的化合物和Ag(I)的化合物有哪些相似形,并说明原因。

答:I+和Ag+的半径相似,电荷相同,极化能力相近,因而两者化合物有相似之处;

(1)化合物的难溶性

TICl和AgCl 均为白色难溶化合物,TI2S,Ag2S均为难溶化合物

(2)TICl和AgCl等卤化物见光易分解

它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如:

(1)氢氧化物稳定性不同

AgOH室温下不稳定,易分解为Ag2O,而TIOH较稳定,TIOH溶液为强碱,与KOH相似。

(2)Ag+易生成稳定配合物,而Tl+不易生成稳定配合物。

(3)Ag+有较强的氧化性,而Tl+有一定的还原性。

Tl+可以代替K+成矾,而Ag+则不能。

16.填空: 2

(1)

7

(2)

H2SO4

8

9

答(1) (NO3)3 4. Ga2S3 5.通电- (OH)3

(2)

17.非金属单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存在状态有哪些规律这些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有哪些特点

答:非金属单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存在状态基本上是气态和液态,固态很少。

第十七章

1.试根据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得电子层构型说明它们化学活泼性得递变规律。

答:电子层数从上到下逐渐增多,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因此,化学活泼性从上到下越来越强。

2.试比较锂和钾;锂和镁得化学性质又哪些相似点和区别。

答:氢氧化钾可溶,而氢氧化锂微溶。锂和镁具有对角线规律的相似性。

3.金属钠是强还原剂,试写出它与下列物质得化学反应方程式:

H2O, NH3, C2H5OH, Na2O2, NaOH, NaNO2, MgO, TiCl4

答:2Na+2H2O=2NaOH+H2

2Na+2C2H5OH=2C2H5ONa+H2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答案

仪器分析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2 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用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的手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一种技术设备,是一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目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工具。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 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因此要进行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首先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2-1 光谱仪的一般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引入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 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生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 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 式输出。 2-2: 单色器的组成包括:入射狭缝、透镜、单色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 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透镜: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 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 2-3 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相同介质中有不同的折射率,据此能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光栅的分光原理是光的衍射与干涉的总效果。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衍射后有不同的衍射角,据此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2-6

大学无机化学试题集

第一章气体、液体和溶液的性质 1. 敞口烧瓶在7℃所盛的气体,必须加热到什么温度,才能使1/3气体逸出烧瓶? 2. 已知一气筒在27℃,30.0atm时,含480g的氧气。若此筒被加热到100℃,然后启开阀门(温度保持在100℃),一直到气体压力降到1.00atm时,共放出多少克氧气? 3. 在30℃时,把8.0gCO2、6.0gO2和未知量的N2放入10dm3的容器中,总压力达800 mmHg。试求: (1) 容器中气体的总摩尔数为多少?(2) 每种气体的摩尔分数为多少? (3) 每种气体的分压为多少?(4) 容器中氮气为多少克? 4. CO和CO2的混合密度为1.82g?dm-3(在STP下)。问CO的重量百分数为多少? 5. 已知某混合气体组成为:20份氦气,20份氮气,50份一氧化氮,50份二氧化氮。问:在0℃,760mmHg下200dm3此混合气体中,氮气为多少克? 6. S2F10的沸点为29℃,问:在此温度和1atm下,该气体的密度为多少? 7. 体积为8.2dm3的长颈瓶中,含有4.0g氢气,0.50mol氧气和分压为2atm 的氩气。这时的温度为127℃。问: (1) 此长颈瓶中混合气体的混合密度为多少? (2) 此长颈瓶内的总压多大? (3) 氢的摩尔分数为多少? (4) 假设在长颈瓶中点火花,使之发生如下反应,直到反应完全: 2H2(g) + O2(g) =2H2O(g) 当温度仍然保持在127℃时,此长颈瓶中的总压又为多大? 8. 在通常的条件下,二氧化氮实际上是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两种混合气体。在45℃,总压为1atm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为2.56g?dm-3。计算: (1) 这两种气体的分压。(2) 这两种气体的重量百分比。 9. 在1.00atm和100℃时,混合300cm3H2和100 cm3O2,并使之反应。反应后温度和压力回到原来的状态。问此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多少毫升?若反应完成后把温度降低到27℃,压力仍为1.00atm,则混合气体的体积为多少毫升? (已知27℃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6.7mmHg) 10. 当0.75mol的“A4”固体与2mol的气态O2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若反应物完全消耗仅能生成一种化合物,已知当温度降回到初温时,容器内所施的压力等于原来的一半,从这些数据,你对反应生成物如何下结论? 11. 有两个容器A和B,各装有氧气和氮气。在25℃时: 容器A:O2 体积500 cm3,压力1atm。 容器B:N2 体积500 cm3,压力0.5atm。 现将A和B容器相连,让气体互相混合,计算: (1) 混合后的总压。(2) 每一种气体的分压。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化学键理论 本章总目标: 1: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和键参数的关系; 3:重点掌握路易斯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以及分子轨道理论。 4:熟悉几种分子间作用力。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离子键理论 1: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性质和强度,学会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三个方面案例讨论离子的特征。 2:了解离子晶体的特征及几种简单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初步学习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象和半径三个方面来分析离子晶体的空间构型。 第二节:共价键理论 1;掌握路易斯理论。 2: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掌握价键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和共价键的类型。3:理解并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要点并学会用此理论来判断共价分子的结构,并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分子的构型。 第三节:金属键理论 了解金属键的能带理论和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 1:了解分子极性的判断和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以及氢键这种次级键的形成原因。 2;初步掌握离子极化作用及其强度影响因素以及此作用对化合物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KClO 3 B.Na 2 O 2 C. Na 2 O D.KI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能最大的是()

A. O 2 B.O 2 - C. O 2 2+ D. O 2 2- 3. 下列化合物共价性最强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LiI B.CsI C. BeI 2 D.MgI 2 4.极化能力最强的离子应具有的特性是() A.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大 B.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 C.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小 D.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大 5. 下列化合物中,键的极性最弱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FeCl 3 B.AlCl 3 C. SiCl 4 D.PCl 5 6.对下列各组稳定性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O 2+>O 2 2- B. O 2 ->O 2 C. NO+>NO D. OF->OF 7.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H 2O 2 B.NaCO 3 C. Na 2 O 2 D.KO 3 8.下列各对物质中,是等电子体的为() A.O 22-和O 3 B. C和B+ C. He和Li D. N 2 和CO 9. 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NH 3 B.BCl 3 C. PCl 3 D.H 2 O 10.下列分子中含有两个不同键长的是() A .CO 2 B.SO 3 C. SF 4 D.XeF 4 11.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含有孤电子对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H 2O B. H 3 O+ C. NH 3 D. NH 4 + 12.氨比甲烷易溶于水,其原因是() A.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别 B.密度的差别 C. 氢键 D.熔点的差别 13. 下列分子属于极性分子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CCl 4 B.CH 3 OCH 3 C. BCl 3 D. PCl 5 14.下列哪一种物质只需克服色散力就能使之沸腾( ) A.HCl B.CH 3Cl https://www.sodocs.net/doc/ba4065168.html,l 4 D.NH 3 15. 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等性杂化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下册)

16. 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式: (1)H2S+H2O2→ (2)H2S+Br2→ (3)H2S+I2→ (4)H2S+O2→ +H+→ (5)H2S+ClO- 3 (6)Na2S+Na2SO3+H+→ (7)Na2S2O3+I2→ (8)Na2S2O3+Cl2→ (9)SO2+H2O+Cl2→ (10)H2O2+KMnO4+H+→ (11)Na2O2+CO2→ (12)KO2+H2O→ (13)Fe(OH)2+O2+OH-→ (14)K2S2O8+Mn2++H++NO- → 3 (15)H2SeO3+H2O2→ 答:(1)H2S+H2O2=S+2H2O H2S+4H2O2(过量)=H2SO4+4H2O (2)H2S+Br2=2HBr+S H2S+4Br2(过量)+4H2O=8HBr+H2SO4 (1)H2S+I2=2I-+S+2H+ (2)2H2S+O2=2S+2H2O (3)3H2S+ClO3-=3S+Cl-+3H2O (4)2S2-+SO32-+6H+=3S+3H2O (5)2Na2S2O3+I2=Na2S4O6+2NaI (6)Na2S2O3+4Cl2+5H2O=Na2SO4+H2SO4+8HCl (7)SO2+Cl2+2H2O=H2SO4+2HCl (8)5H2O2+2MnO4-+6H+=2Mn2++5O2+8H2O (9)2Na2O2+2CO2=2Na2CO3+O2 (10)2KO2+2H2O=2KOH+O2+H2O2 (11)4Fe(OH)2+O2+2H2O=4Fe(OH)3 (12)5S2O82-+2Mn2++8H2O=10SO42-+2MnO4-+16H+(13)H2SeO3+H2O2=H2SeO4+H2O

大一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精选

(√ ) 1. 电子云是描述核外某空间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的概念。(√)2. 同种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键长越短,其键能越大,化学键也越稳定。 (√)3.系统经历一个循环,无论多少步骤,只要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量均为零。 (√)4. 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小。(×)5. 原子轨道的形状由量子数m决定,轨道的空间伸展方向由l决定。 (1)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63s23p5,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a.p区ⅦA族 b.s区ⅡA族 c.ds区ⅡB族 d.p区Ⅵ族 (2)下列物质中,哪个是非极性分子:b a.H2O b.CO2 c.HCl d.NH3 (3)极性共价化合物的实例是:b a.KCl b.HCl c.CCl4 d.BF3

(4)下列物质凝固时可以形成原子晶体的是:c a. O2 b. Pt, c. SiO2 d. KCl (5)在298K,100kPa下,反应 2H2(g)+O2(g)=2H2O(1) Δr H mΘ= -572 kJ·mol-1 则H2O(l)的Δf H mΘ为:d a.572 kJ·mol-1 b.-572 kJ·mol-1 c.286 kJ·mol-1 d.-286 kJ·mol-1 (6)定温定压下,已知反应B=A的反应热为Δr H m1Θ,反应B=C的反应热为Δr H m2Θ,则反应A=C的反应热Δr H m3Θ为:d a.Δr H m1Θ+Δr H m2Θ b.Δr H m1Θ-Δr H m2Θ c.Δr H m1Θ+2Δr H m2Θ d.Δr H m2Θ-Δr H m1Θ(7)已知HF(g)的标准生成热Δf H mΘ= -565 kJ·mol-1,则反应H2(g)+F2(g)=2HF(g)的Δr H mΘ为:d a.565 kJ·mol-1 b.-565 kJ·mol-1 c.1130 kJ·mol-1 d.-1130 kJ·mol-1 (8)在氨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H4Cl后,氨水的离解度:d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总结

1. 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即E a=x?x T,误差越小,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越接近,准确度越高;反之,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当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时,误差为正值,表示测定结果偏高;反之,误差为负值,表示测定结果偏低.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相 当于真实值的百分率,表示为:E r=E a x T ×100%=x?x T x T ×100%,相对误差有大小,正负之 分. 2. 偏差(d)表示测量值(x)与平均值(x )的差值:d=x?x .平均偏差:单次测定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d=1 d1+d2+?+d n= 1 |d i| n i=1 单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d r)为:d r=d x ×100%. 3. 单次测定的标准偏差的表达式是: s= (x i?x )2 n i=1 相对标准偏差亦称变异系数:RSD=s r=s x ×100%. 4. 精密度←偏差←偶然误差→增加平行实验次数 ↓ d,s,RSD 准确度←误差←系统误差→针对产生的途径减免 ↓ E a,E r 5. 设测量值为A,B,C,其绝对误差为E A,E B,E C,相对误差为E A A ,E B B ,E C C ,标准偏差为s A,s B,s C,计算 结果用R表示,R的绝对误差为E R,相对误差为E R R ,标准偏差为s R. ⑴系统误差的传递公式 ①加减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为R=A+B?C,则E R=E A+E B?E C. 如果有关项有系数,例如R=A+mB?C,则为E R=E A+m E B?E C. ②乘除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R=A B C ,则E R R =E A A +E B B ?E C C ,如果计算公式带有系数,如 R=m AB C ,同样可得到E R R =E A A +E B B ?E C C . 即在乘除运算中,分析结果的相对系统误差等于各 测量值相对系统误差的代数和. ③指数关系: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如下关系R=m A n,其误差传递关系为E R R =n E A A , 即分析结果的相对系统系统误差为测量值的相对系统误差的指数倍. ④对数关系: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下列关系R=mlgA,其误差传递关系式为 E R=0.434m E A A . ⑵随机误差的传递,随机误差用标准偏差s来表示最好,因此均以标准偏差传递.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 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六章化学键理论 本章总目标: 1: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和键参数的关系; 3:重点掌握路易斯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以及分子轨道理论。 4:熟悉几种分子间作用力。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离子键理论 1: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性质和强度,学会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三个方面案例讨论离子的特征。 2:了解离子晶体的特征及几种简单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初步学习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象和半径三个方面来分析离子晶体的空间构型。 第二节:共价键理论 1;掌握路易斯理论。 2: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掌握价键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和共价键的类型。3:理解并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要点并学会用此理论来判断共价分子的结构,并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分子的构型。 第三节:金属键理论 了解金属键的能带理论和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 1:了解分子极性的判断和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以及氢键这种次级键的形成原因。 2;初步掌握离子极化作用及其强度影响因素以及此作用对化合物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2 C. Na 2 O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能最大的是()

A. O 2 C. O 2 2+ D. O 2 2- 3. 下列化合物共价性最强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C. BeI 2 4.极化能力最强的离子应具有的特性是() A.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大 B.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 C.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小 D.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大 5. 下列化合物中,键的极性最弱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SiCl 4 6.对下列各组稳定性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O 22- B. O 2 ->O 2 C. NO+>NO D. OF->OF 7.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Na 2 O 2 8.下列各对物质中,是等电子体的为() 和O 3 B. C和B+ C. He和Li D. N 2 和CO 9. 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PCl 3 10.下列分子中含有两个不同键长的是() A .CO 2 3 C. SF 4 11.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含有孤电子对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H 2O B. H 3 O+ C. NH 3 D. NH 4 + 12.氨比甲烷易溶于水,其原因是() A.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别 B.密度的差别 C. 氢键 D.熔点的差别 13. 下列分子属于极性分子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CCl 43 C. BCl 3 D. PCl 5 14.下列哪一种物质只需克服色散力就能使之沸腾( ) 15. 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等性杂化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07化学反应的速率

第七章化学反应的速率 1. 什么是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瞬时速率?两种反应速率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 2. 分别用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表示下列各反应的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并表示 出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所示的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对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是否均适用? (1) N 2 + 3H 2 → 2NH 3 (2) 2SO 2 + O 2 →2SO 3 (3) aA + Bb → gG + hH 解 (1)V = t N △△][2= t H △△][2= t NH △△][3 V 瞬=0 lim →t △t N △△][2 = l i m →t △t H △△][2 = lim →t △t NH △△][3 V 2 N = 3 1V 2 H = 2 1V 3 NH 两种速率均适用。 (2)(3)(同1)。 3. 简述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的理论要点。 答 4. 简述反应速率的过渡状态理论的理论要点。 答

3级,910K时速率常数为5.反应C2H6→C2H4+ H2,开始阶段反应级数近似为 2 1.13dm1.5·mol5.0-·s1-。试计算C2H6(g)压强为1.33×104Pa时的起始分解速率 γ(以 0 [C2H6]的变化表示)。 解 6.295K时,反应2NO + Cl2→2 NOCl,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数据如下: (2)写出反应的速率方程; (3)反应的速率常数为多少? 解

7.反应 2 NO(g)+ 2 H2(g)→N2(g)+ 2 H2O其速率方程式对NO(g)是二次、 对H2(g)是一次方程。 (1)写出N2生成的速率方程式; (2)如果浓度以mol·dm—3表示,反应速率常数k的单位是多少? (3)写出NO浓度减小的速率方程式,这里的速率常数k和(1)中的k的值是否相同,两个k值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解 8.设想有一反应Aa + bB + cC →产物,如果实验表明A,B和C的浓度分别增加1倍后, 整个反应速率增为原反应速率的64倍;而若[A]与[B]保持不变,仅[C]增加1倍,则反应速率增为原来的4倍;而[A]、[B]各单独增大到4倍时,其对速率的影响相同。求a,b,c的数值。这个反应是否可能是基元反应? 解

大学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2004-2005年度第二学期 无机化学中段考试卷 一、选择题 ( 共15题 30分 ) 1. 2 分 (7459) 对于H2O2和N2H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二元弱酸(B) 都是二元弱碱 (C) 都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D) 都可与氧气作用 2. 2 分 (4333) 下列含氧酸中属于三元酸的是…………………………………………………() (A) H3BO3 (B) H3PO2(C) H3PO3(D) H3AsO4 3. 2 分 (1305) 下列各对含氧酸盐热稳定性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 BaCO3 > K2CO3(B) CaCO3 < CdCO3 (C) BeCO3 > MgCO3(D) Na2SO3 > NaHSO3 4. 2 分 (1478) 铝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 (A) 单一化合物Al2O3 (B) Al2O3和Al2N3 (C) 单一化合物Al2N3 (D) Al2O3和AlN 5. 2 分 (7396) 下列含氧酸根中,属于环状结构的是…………………………………………() (A) (B) (C) (D) 6. 2 分 (1349) 下列化合物与水反应放出 HCl 的是……………………………………………() (A) CCl4(B) NCl3(C) POCl3(D) Cl2O7 7. 2 分 (1482) InCl2为逆磁性化合物,其中In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1和+3 8. 2 分 (7475) 鉴别Sn4+和Sn2+离子,应加的试剂为……………………………………………() (A) 盐酸 (B) 硝酸(C) 硫酸钠 (D) 硫化钠(过量)

(完整版)分析化学课后答案--武汉大学--第五版-上册-完整版

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 1. 称取纯金属锌0.3250g ,溶于HCl 后,定量转移并稀释到250mL 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计算Zn 2+溶液的浓度。 解:213 0.325065.39 0.0198825010 Zn c mol L +--= =?g 2. 有0.0982mol/L 的H 2SO 4溶液480mL,现欲使其浓度增至0.1000mol/L 。问应加入0.5000mol/L H 2SO 4的溶液多少毫升? 解:112212()c V c V c V V +=+ 220.0982/0.4800.5000/0.1000/(0.480)mol L L mol L V mol L L V ?+?=?+ 2 2.16V mL = 4.要求在滴定时消耗0.2mol/LNaOH 溶液25~30mL 。问应称取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O 4)多少克?如果改用 22422H C O H O ?做基准物质,又应称取多少克? 解: 844:1:1NaOH KHC H O n n = 1110.2/0.025204.22/ 1.0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2220.2/0.030204.22/ 1.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1.0~1.2g 22422:2:1 NaOH H C O H O n n ?= 1111 2 1 0.2/0.025126.07/0.3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

2221 2 1 0.2/0.030126.07/0.4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应称取22422H C O H O ?0.3~0.4g 6.含S 有机试样0.471g ,在氧气中燃烧,使S 氧化为SO 2,用预中和过的H 2O 2将SO 2吸收,全部转化为H 2SO 4,以0.108mol/LKOH 标准溶液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消耗28.2mL 。求试样中S 的质量分数。 解: 2242S SO H SO KOH ::: 100%1 0.108/0.028232.066/2100% 0.47110.3%nM w m mol L L g mol g = ????=?= 8.0.2500g 不纯CaCO 3试样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组分。加入25.00mL0.2600mol/LHCl 溶解,煮沸除去CO 2,用0.2450mol/LNaOH 溶液反滴定过量酸,消耗6.50mL ,计算试样中CaCO 3的质量分数。 解: 32CaCO HCl : NaOH HCl : 00 1 ()2100%100%1 (0.2600/0.0250.2450/0.0065)100.09/2100% 0.250098.24%cV cV M nM w m m mol L L mol L L g mol g -=?=??-??=?= 9 今含有 MgSO 4·7H 2O 纯试剂一瓶,设不含其他杂质,但 有部分失水变为MgSO 4·6H 2O ,测定其中Mg 含量后,全部按MgSO 4·7H 2O 计算,得质量分数为100.96%。试计算试剂

大学无机化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本章总目标: 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 2:能够运用轨道填充顺序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若干元素的电子构型。 3: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 4:了解电离势,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确立 学会讨论氢原子的玻尔行星模型213.6E eV n = 。 第二节: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 1:掌握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h h P mv λ= =)。 2:学习运用不确定原理(2h x P m π???≥ )。 第三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初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处于定态的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即电子云)。 2:掌握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层、能级、轨道和自旋以及4个量子数。 3: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 第四节:核外电子的排布 1:了解影响轨道能量的因素及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 ○ 1能量最低原则——多电子原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尽可能分布到能量最低的院子轨道。 ○ 2Pauli 原则——在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是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3Hund 原则——电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

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 3:学会利用电子排布的三原则进行 第五节:元素周期表 认识元素的周期、元素的族和元素的分区,会看元素周期表。 第六节: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掌握元素基本性质的四个概念及周期性变化 1:原子半径——○1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也增加,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2随着核外电子数的增加,电子间的相互斥力也增强,使得原子半径增加。但是,由于增加的电子不足以完全屏蔽增加的核电荷,因此从左向右有效核电荷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电离能——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和原子半径的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电离能呈递增趋势。 3:电子亲和能——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电子亲和能基本呈增加趋势,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亲和能呈减小的趋势。 4:电负性——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随着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而电负性增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至下随着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而电负性递减。 习题 一选择题 1.3d电子的径向函数分布图有()(《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1个峰 B.2个峰 C. 3个峰 D. 4个峰 2.波函数一定,则原子核外电子在空间的运动状态就确定,但仍不能确定的是() A.电子的能量 B.电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几率密度 C.电子距原子核的平均距离 D.电子的运动轨迹 3.在下列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的电子云密度为零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3s B .3p x C . 3p z D .3d z2 4.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 A .n=3,l=1,m l=+1,m s= +1/2 B .n=4,l=5,m l= -1,m s= +1/2 C .n=3,l=3,m l=+1,m s= -1/2

最新大学无机化学试题集及答案

大学无机化学试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气体、液体和溶液的性质 1. 敞口烧瓶在7℃所盛的气体,必须加热到什么温度,才能使1/3气体逸出烧瓶? 2. 已知一气筒在27℃,30.0atm时,含480g的氧气。若此筒被加热到100℃,然后启开 阀门(温度保持在100℃),一直到气体压力降到 1.00atm时,共放出多少克氧气? 3. 在30℃时,把8.0gCO2、6.0gO2和未知量的N2放入10dm3的容器中,总压力达800 mmHg。试求: (1) 容器中气体的总摩尔数为多少?(2) 每种气体的摩尔分数为多少? (3) 每种气体的分压为多少?(4) 容器中氮气为多少克? 4. CO和CO2的混合密度为 1.82g dm-3(在STP下)。问CO的重量百分数为多少? 5. 已知某混合气体组成为:20份氦气,20份氮气,50份一氧化氮,50份二氧化氮。问:在0℃,760mmHg下200dm3此混合气体中,氮气为多少克? 6. S2F10的沸点为29℃,问:在此温度和1atm下,该气体的密度为多少? 7. 体积为8.2dm3的长颈瓶中,含有 4.0g氢气,0.50mol氧气和分压为2atm 的氩气。这 时的温度为127℃。问: (1) 此长颈瓶中混合气体的混合密度为多少? (2) 此长颈瓶内的总压多大? (3) 氢的摩尔分数为多少? (4) 假设在长颈瓶中点火花,使之发生如下反应,直到反应完全: 2H2(g) + O2(g) =2H2O(g) 当温度仍然保持在127℃时,此长颈瓶中的总压又为多大? 8. 在通常的条件下,二氧化氮实际上是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两种混合气体。在45℃,总压为1atm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为 2.56g dm-3。计算: (1) 这两种气体的分压。(2) 这两种气体的重量百分比。 9. 在1.00atm和100℃时,混合300cm3H2和100 cm3O2,并使之反应。反应后温度和压力 回到原来的状态。问此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多少毫升?若反应完成后把温度降低到27℃,压力仍为 1.00atm,则混合气体的体积为多少毫升? (已知27℃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6.7mmHg) 10. 当0.75mol的“A4”固体与2mol的气态O2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若反应物完全消 耗仅能生成一种化合物,已知当温度降回到初温时,容器内所施的压力等于原来的一半,从这些数据,你对反应生成物如何下结论? 11. 有两个容器A和B,各装有氧气和氮气。在25℃时: 容器A:O2 体积500 cm3,压力1atm。

最新武汉大学分析化学总结

1. 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即,误差越小,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越接近,准确度越高;反之,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当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时,误差为正值,表示测定结果偏高;反之,误差为负值,表示测定结果偏低.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相 当于真实值的百分率,表示为:,相对误差有大小,正负之 分. 2. 偏差(d)表示测量值(x)与平均值()的差值:.平均偏差:单次测定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单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为:. 3. 单次测定的标准偏差的表达式是: 相对标准偏差亦称变异系数:. 4. 精密度偏差偶然误差增加平行实验次数 准确度误差系统误差针对产生的途径减免 5. 设测量值为A,B,C,其绝对误差为相对误差为,标准偏差为,计算结果用R表示,R的绝对误差为,相对误差为,标准偏差为. ⑴系统误差的传递公式 ①加减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为,则. 如果有关项有系数,例如,则为. ②乘除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则,如果计算公式带有系数,如 ,同样可得到. 即在乘除运算中,分析结果的相对系统误差等于各测量值相对系统误差的代数和. ③指数关系: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如下关系,其误差传递关系为, 即分析结果的相对系统系统误差为测量值的相对系统误差的指数倍. ④对数关系: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下列关系,其误差传递关系式为 . ⑵随机误差的传递,随机误差用标准偏差s来表示最好,因此均以标准偏差传递.

①加减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是为R=A+B-C,则.即在加减运算中,不论是相加还是相减,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的平方(称方差)都等于各测量值的标准差平方和.对于一般情况,,应为. ②乘除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式为,则,即在乘除运算中,不论是相乘还是相除,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等于各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之和.若有关项有系数,例如,其误差传递公式与上式相同. ③指数关系:若关系式为,可得到或. ④对数关系:若关系式为,可得到. 6. 如果分析结果R是A,B,C三个测量数值相加减的结果,例如,则极值误差为 ,即在加减法运算中,分析结果可能的极值误差是各测量值绝对 误差的绝对值加和.如果分析结果R是A,B,C三个测量数值相乘除的结果,例如,则极值误差为,即在乘除运算中,分析结果的极值相对误差等于各测量 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之和. 7. 有效数字问题. 在分析化学中常遇到pH, pM,lgK等对数值,其有效数字位数取决于小数部分(尾数)数字的位数,因整数部分(首数)只代表该数的方次.例如,pH=10.28,换算为浓度时,应为,有效数字的位数是两位,不是四位. “四舍六入五成双”规则规定,当测量值中被修约的数字等于或小于4时,该数字舍去;等于或大于6时,则进位;等于5时,要看5前面的数字,若是奇数则进位,若是偶数则将5舍掉,即修约后末位数字都成为偶数;若5后面还有不是“0”的任何数,则此时无论5的前面是奇数还是偶数,均应进位. 8.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⑴加减法:几个数据相加或相减时,有效数字位数的保留,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其他的数据均修约到这一位.其根据是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那个数的绝对误差最大.注意:先修约,在计算. ⑵几个数字相乘除时,有效数字的位数应以几个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那个数据为准.其根据是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那个数的相对误差最大.同样,先修约,再计算.在乘除法的运算中,经常会遇到9以上的大数,如9.00,9.86它们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约为0.1%,与10.06,12.08这些四位有效数字的数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接近,所以通常将它们当作四位有效数字的数值处理。 9. 频数分布: ⑴离散特性,最好的表示方法是标准偏差s,它更能反映出大的偏差,也即离散程度.当测量次数为无限多次时,其标准偏差称为总体标准偏差,用符号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式中的为总体平均值. ⑵集中趋势:当数据无限多时将无限多次测定的平均值称为总体平均值,用符号表示,则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 第1~9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本章暂未编选章节习题,若有最新习题会及时更新。

第2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 一、选择题 1.原子吸收光谱由下列哪种粒子产生的?( ) A .固态物质中原子的外层电子 B .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 C .气态物质中激发态原子的外层电子 D .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 【答案】B 【解析】气态和基态原子核外层电子,按其能量高低分壳层分布而形成量子化的能级,在较低温度下都处于基态能级。处于基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如果外界所提供特定能量(E )的光辐射恰好等于核外层电子基态与某一激发态(i )之间的能量差(i E )时,核外层电子将吸收特征能量的光辐射由基态跃迁到相应激发态,从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2.Na 原子下列光谱线间哪个能发生跃迁?( ) 【答案】D 【解析】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电子的跃迁不能在任意两个能级之间进行,而必须遵循一定的“选择定则”,这个定则是:(1)△n=0或任意正整数;(2)△L=±1跃迁只允许在S 项和P 项、P 项和S 项或D 项之间、D 项和P 项或F 项之间等;(3)△S=0,即单重项只能跃迁到单重项,三重项只能跃迁到三重项等;(4)△J=0,±1,但当J =0时,△J=0的跃迁是禁阻的。

3.用波长320nm的入射光激发硫酸奎宁的稀硫酸溶液时,将产生320nm的()。 A.散射光(stray light) B.荧光(fluorescence) C.瑞利光(Reyleigh scattering light) D.拉曼光(Raman scattering light) 【答案】C 【解析】瑞利散射光的波长与入射光波长相同。 4.使用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时,光度计检测器直接测定的是()。 A.入射光的强度 B.透过光的强度 C.吸收光的强度 D.散射光的强度 【答案】B 【解析】检测器是将透过光的强度转变为电信号。 二、名词解释 振动弛豫 答:振动弛豫是指处于激发态的各振动能级将部分能量损失后,其电子则返回到同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过程。

无机化学课后答案全解(武大吉大第三版)

无机化学课后答案全解(武大吉大第三版)

第一章 1.某气体在293K与9.97×104Pa时占有体积1.910-1dm3其质量为0.132g,试求这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它可能是何种气体? 解 2.一敝口烧瓶在280K时所盛的气体,需加热到什么温度时,才能使其三分之一逸出? 解 3.温度下,将 1.013105Pa的N22dm3和0.5065Pa的O23 dm3放入6 dm3的真空容器中,求O2和N2的分压及混合气体的总压。解

4.容器中有4.4 g CO2,14 g N2,12.8g O2,总压为2.026105Pa,求各组分的分压。 解 5.在300K,1.013105Pa时,加热一敝口细颈瓶到500K,然后封闭其细颈口,并冷却至原来的温度,求这时瓶内的压强。 解

6.在273K和1.013×105Pa下,将1.0 dm3洁净干燥的空气缓慢通过H3C—O—CH3液体,在此过程中,液体损失0.0335 g,求此种液体273K时的饱和蒸汽压。 解 7.有一混合气体,总压为150Pa,其中N2和H2的体积分数为0.25和0.75,求H2和N2的分压。 解 8.在291K和总压为1.013×105Pa时,2.70 dm3含饱和水蒸汽的空气,通过CaCl2干燥管,完全吸水后,干燥空气为3.21 g,求291K时

水的饱和蒸汽压。 解 9.有一高压气瓶,容积为30 dm3,能承受2.6×107Pa,问在293K时可装入多少千克O2而不致发生危险? 解 10.在273K时,将同一初压的4.0 dm3N2和1.0dm3O2压缩到一个容积为2 dm3的真空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为3.26×105 Pa,试求(1)两种气体的初压; (2)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3)各气体的物质的量。 解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第五版答案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第五版答案

第3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1.根据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算式: (1)19.469+1.537-0.0386+2.54 (2) 3.6 0.032320.59 2.12345 (3) 1000 0000.11245 .0)32.100.24(00.45??-? (4) pH=0.06,求 [H + ]=? 解:a. 原式=19.47+1.54-0.04+2.54=23.51 b. 原式=3.6×0.032×21×2.1=5.1 c. 原式=45.0022.680.1245 =0.1271 1.0001000 ??? d. [H +]=10-0.06 =0.87( mol/L ) 3.设某痕量组分按下式计算分析结果:m C A -= χ,A 为测量 值,C 为空白值,m 为试样质量。已知 s A =s C =0.1,s m =0.001,A =8.0,C =1.0,m =1.0,求s x 。 解: 2 22222 222()422222220.10.10.001 4.0910()()(8.0 1.0) 1.0 A C x m A C m s s s s s s x A C m A C m --++=+=+=+=?--- 且 8.0 1.0 7.01.0 x -= = 故 424.09107.00.14 x s -=??= 5. 反复称量一个质量为 1.0000g 的物体,若标准偏差为0.4mg ,那么测得值为1.0000 1.0008g 的概率为多 少? 解:由0.4mg σ= 1.0000g μ=

故有 1.0000 1.0000 1.0008 1.0000 0.00040.0004 u --≤≤ ,即 02u ≤≤ , 查表得 P=47.73% 7.要使在置信度为95%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不超过± s ,问至少应平行测定几次? 解: x x t s x t n μ=±?=± 查表,得: 5, 2.57, 1.049166, 2.45,0.9261 7 5f t f t ====>====<时n 时n 故至少应平行测定次 9. 测定黄铁矿中硫的质量分数,六次测定结果分别为30.48%, 30.42%, 30.59%, 30.51%, 30.56%, 30.49%,计算置信水平95%时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解: 6 1 1i i x x n ==∑ 30.48%30.42%30.59%30.51%30.56%30.49% 30.51% 6 +++++= = 6 2 1 () 1 i i x x s n =--∑ 置信度为95%时: 0.05,5,2.57,30.51% 2.5730.51%0.06%6 f t x t n αμ==±=±=± 11.下列两组实验数据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置信度90%)? A :9.56,9.49,9.62,9.51,9.58,9.63 , B :9.33,9.51,9.49,9.51,9.56,9.40 解:a. 6 1 19.57i i x x n == =∑

武汉大学 无机化学 考试试卷

《无机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 共15分每空分 ) 1. 下列氧化物与浓H2SO4共热,没有O2生成的是………………………………………() (A) CrO3(B) MnO2(C) PbO2(D) V2O5 2. 下列氧化物中,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的是……………………………………() (A) Fe2O3 (B) Co2O3(C) Cr2O3 (D) Ga2O3 3. 在酸性介质中,下列物质与H2O2作用不可能形成过氧化物的是…………………() (A) Na4TiO4 (B) (NH4)3VO4(C) K2Cr2O7 (D) KMnO4 4. 在Cr2(SO4)3溶液中,加入Na2S溶液,其主要产物是…………………………………() (A) Cr + S (B) Cr2S3 + Na2SO4 CrO+ S2 (C) Cr(OH)3 + H2S (D)- 2 5. 下列化合物中易水解的是……………………………………………………………() 2- (A) SiCl4(B) CCl4(C) CF4(D)SiF 6 6. 将铝与碳在电炉中反应所生成的固体加入水中,继续反应,所放出的气体是……() (A) CO2(B) C2H4(C) CH4(D) CH3-C CH 7. 气态时,Ti2+、Ti3+、Ti中半径最大的是,电离出第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气态时,F-、O2-、Na+中半径最大的是,电离出第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二、简答和计算题 ( 共85分) 8. (6 分)请写出在四面体场中易发生畸变的d电子的排布构型。 9. (6 分) O2、KO2和BaO2中的O—O键长分别为121、128和149pm,这些数据表明了键长和氧化态之间的关系。含O2配合物[Co (CN)5O2]3-、[Co (bzacen) (Py)O2](bzacen是一种非环四齿配位体)、[(NH3)5Co(O2)Co(NH3)5]4+和[(NH3)5Co(O2)Co(NH3)5]5+中O—O键长分别为124、126、147、130 pm,试讨论各配合物中电子从Co到O2的转移程度。 10. (10 分)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1) 光气和氨发生反应可得到两种化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