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点:

1、点是最简洁的形态,是造形的原生要素。

2、点的感觉与人视觉相联系,依赖于周围造形要素相比较,或者

与所处的特定空间框架相比较,显得细小时而被感知的。

例:比如,放在桌面上的书,书相对桌面而言,成为点的形象;当图钉与书相比较时,书由点的形象转化为面的形象,图钉则成为点的形象了。这就是相对性关系。

点的形状:

1、有规则性和非规则性。

2、越小的点,点的感觉愈强,但显得柔弱。点逐渐增大时,则趋向于面的感觉。

3、点是非常活的要素,即使很小的点,也具有放射力。

例:当画面中只有一个点时,常常容易成为视觉中心,吸引人的视线,点从背影中跃出,与画面周围空间发生作用。

A、居于画面中心位置时,与画面的空间关系显得和谐。

B、当点位居画面边缘时,就改变了画面的静态平衡关系,形成了紧张感而造成动势。

C、如果画面中有另一个点产生时,便形成了两点之间的视觉张力,人的视线就会在这两个点之间来回流动,形成一种新的视觉关系,而使点与背景的关系退居为第二位。

D、大小区别时,视觉就会由大的点向小的点流动,潜藏着明显的运

动趋势。

E、画面中有三点时,视线就在这三个点之间流动,令人产生三角形面的联想。众多点的聚或扩散,引起能量和张力的多样化,这种复杂性常常给画面生动的情趣。

点的排列:

1、连续排列形成虚的线,距离越近线的特性就愈显著。

2、等间隔排列,具有进然有序的美感。如加上点的大小变化,就产生变化丰富的视觉效果。

3、依据水平线或垂直方向排列,成为静的构成。相反,点沿着斜线、曲线、涡状线排列,或者以自由方式排列,则形成动的构成。

4、将点作大小渐变运动的排列,能形成有动感和深度感的构成。

应用点的大小、多少、聚散、连接或不连接等变化排列,形成有节奏、韵律感的构成。

5、通过点的均散排列,形成画面的AN理效果。

线:

1、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2、直线与曲线:

A、直线:两点之间最短距离的线便是直线。(直线反映了运动

最简洁的形态)。

1、直线类似男性的阳刚品格:果断明确、理性、坚定,具有速

度感和坚强感。

B、曲线:方面不断改变的点的运动形成曲线。

1、曲线类似女性的阴柔品格:柔和、丰富、优雅、感性、含

蓄和富于节奏感。

A、曲线大致又可以分为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两种形式。几

何曲线规律性强,有圆、圆弧、抛物线等样式,有明确、

清晰、易于制作和识别的特性。具有弹性和富于动感变化

的自由曲线,则表达一种有机生命形态的形式。即兴的自

由曲线展现了个性化的特征,其线条很难被重复。

2、条增加其宽度会倾向于面的特性,粗的线能增加力度和厚

重感,细的线显得纡细,敏锐而柔弱,锯齿状的线因其强烈的刺激性而产生不舒适的感觉,粗糙的线会令人产生受阻止的苦涩感。

3、线与方向:

线运动的方向虽然千变万化,我们仍然可以归纳为垂直、水平、倾斜三种基本形式。

A、水平方向的线使人联想到辽阔宽广的平原、一望无际的

海洋,有开阔、平静、安稳、和无限的感觉。

B、垂直方向的线使人联想到高耸的建筑、挺拔的乔木,令

人产生向上、崇高的感受,或上升与下落的运动紧张感。

[总:由水平与垂直方向为主所构成的生活环境,会造成一种坚实与安定的氛围。相反类似那种飞翔,投射等运动倾斜方式的射线有强烈的动势,具有现代的动态特征和朝气。但倾斜线的过度应用,会带来心理失衡的不安定感。

4、应用众多的线通过中心点的交叉排列,或线以方向变换方

式组合,就会形成发射向心、旋转、波动等运动方向的图形。

线沿一定的方向运动,它一方面围筑图形的轮廓或画面的边框,另一方面又对画面起到分割或连接的作用,形成画面整体的结构和动势,因此是非常有力的表现手段。

5、线的构成:

在图形构成中,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两个形,由于所处的明暗不同,其同等大小的形会有大小差异的变化。处在黑色背景的白色的形,看起来会比处在白色北景上的黑色的形大些,这就是一种错觉。白色的形具有扩张感,而黑色的形会有收缩感。

6、线通过集合排列,形成而的感觉。应用线的粗细变化、长

短变化、疏密变化的排列,可以形成有空间深度和运动感的组合。

应用线的粗细渐变排列,或者间隔的距离大小渐变排列,能形成有规律的渐层变化的空间感。

线的中断应用,可以产生点的感觉。

应用线的不同交叉方式或方向变动,可以追求放射旋转具有强烈动势结构的图形。

面:

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面的形象无限丰富,一般概括为这三种类型。

A、几何形:

是应用圆规、尺子等工具所作的规则形,制作非常方便。以几何形构成的图形筒洁明快,具有数理秩序与机械的冷感性格。

体现一种理性特征。

B、有机形:

表现着自然界有机体中存在的一种生气勃勃的旺盛生命力,是因流动而有弹性的曲线构成的具有内在活力与温暖感的形态。

C、偶然性:

偶然形是就用特殊技法或材料,依偶然的效果而意外获得的天然成趣的形态,具有神奇变幻的魔力,是利用偶然因素提炼造形美的一种方式,偶然形是难以预料的形,是无法重复的形。方形、圆形、三角形

1、方形:

它所存在的双重对称轴,形成稳定坚固及纯正的理性特征,正方形处于水平垂直状态时,是非常稳定的;当作倾斜状时,即形成动势。

圆形:

圆形是根据中心构成的,源自一个点这点放射到全部边缘,在边缘周围移动形成了圆形。圆是最平衡的曲线形,它是多面形的终极。圆具有向心集中和流动等视觉特征,是完整和圆满的象征。

三角形:

平放的三角形非常稳定,以一点支撑的三角形会产生极不安定的紧张感,但这又与形的大小有关,如果三角形以接迈点的形象出现,它反而会带来画面的灵动感。由于三角形具有锐角性质,我们常常改变具边长的比例关系,形成更尖锐的三角形,造成强烈紧张的方向感。

点、线、面的构成:

将点与线、线与面或点、线、面三要素作综合构成,便视觉语言的应用更加复杂丰富,加上形之大小、数量、位置、方向、肌理、明暗与色彩等诸多要素的应用,视觉语言会千变万化,但这又容易使我们失去画面的控制力,从而陷入杂乱而不可收拾的地步,这时就要特别注意,抓住主要的矛盾关系,强化单纯和简洁化意识,应用统一的秩序原理去构成一种整体结构的力度,从杂乱中建立起有秩序的图形世界。

立体与空间

一个具有长度和宽度的二维性平面形,再增加其厚度,就要变成了三维性的立体形。平面设计中的空间主要是幻觉性的,而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立体和空间。

1、透视法:

A、当我们表现物象的立体感时,可以应用线框即轮廓

线的方式使其显示出来。为了获得更加强烈的立体感,

就用增加明暗、色彩、肌理等要素予以强调,直到逼真

的自然再现。

B、近大远小,我们有意识地应用形的大小变化、线条

长短粗细变化,以及形之间的疏密变化来表现空间的深

度。

C、斜线的应用边是有力地表现空间感的方法。

D、在自然界中,由于空气存在的密度会造成近处的物

体轮廓清淅,对比度强,而远处的物体轮廓模糊,对比

度弱,所以,我们利用这种大气透视原理,运用清淅化

和模糊化的虚实手法,来表现物象的空间深度,当然,

还可以应用色彩的冷暖远近关系的原理来表现深度层

次。

重叠

重叠是遮蔽方式的应用,以形与形之间的重叠关系表现前后关系,是表达深度层次关系的一种重要技巧。

形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有上下左右和前后的关系,画面中有两个形或更多的形存在时,它们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存在着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形与形之间以分离的方式存在;

第二种是以接触方式存在;

第三种是以重叠方式存在。

在前两种存在方式中,形与形之间的前后关系难以判断确定,除非应用明暗、色彩、质地等其他表现要素来表示空间联系,而以重叠方式存大的形与形之间的前后关系就能有显地被直接

感知。处在前面的形,其轮廓线是完整的,而位于后面的形,由于部他被遮挡而呈现不完整的轮廓。

透明感

应用明暗调子或色彩关系表达远近层次而又不失去透明感的图形。

多视点的空间

多视点的空间是指打破单一视点的静止的画面空间,将应用多种视点所观察到的物象表现在同一画面中。

反转与矛盾空间

时而成为图形,时而成为背景的现象就是图地反转,称为反转图形,或交错图形。

运动感

一幅有动势的图形能引起我们的视觉注意力,引起兴奋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位移:

A、物体位置的移动形成运动。

B、方向。

C、运动力度和速度以形状的大小、间距、方向、色彩、肌理

等表达。

D、的位移形成线,线的位移形成面,图形中的斜线与波线能

给人以较强的运动感觉,锐角三角形也类似。

渐变:

渐变展现了物休变化的序列过程,变化就是运动。

渐变手法的应用,在展示形的变化过程中,阶段有多有少,由此所形成的速度感受是不同的。如过程的阶段展移,感受到的是缓慢的变化;反之,则呈跳跃式变化,速度感增强。

比例与分割

等分分割:

等分分割是将画面以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等平均分割的方法,线以等间隔方式排列,是简单而严谨的分割方法。

渐变分割:

渐变分割是分割线的间距采取依次增大或缩小变化的分割。这种分割方式形成画面统一的动势结构。我们可以采用不同数列为依据作渐变分割,也可以凭个人的感觉作渐变分割。

黄金分割:

3:5、5:8、8:13、13:21、21:34最为接近黄金比。

等比分割:

等比例缩小的分割法。

图形与轮廓

硬边和软边两种轮廓

硬边:满足视觉传达功能的需要,便于一目了然地被识别和理解。

软边:边界软化或中断方式,表达含蓄、朦胧、浑圆的柔和感。形的世界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

图形的形状设计,不仅限于再现物象的特征,同时还为了传达意义和情感。

可对物象予以抽象化和形式化的变形。

形的简化

简洁的形是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形。

形的夸张:

形的分解与重组。

分解手法和重组手法。

以几何形方式为主的构形。

以观察为主的构形。

以自由方式为主的构形。

这是以自由和想象结合的构形方式,有多变的随机性和偶发性。画面构成

肌理是物体的表面特征,也意指物体的质感,它是具有表现力的造形要素。

平面构成优秀教案1

第一章概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平面构成、什么是“二维设计”,以及什么是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平面构成概念,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2、学习难点: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板书) 四.课时安排:4课时 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1、导入阶段 2、主要内容 第一节平面构成概论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第二节什么是“二维设计” 整个课程更多的是围绕“二维”这一概念展开的。谈到“二维”,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下“二维”的定义以及它与“三维”的关系,即“纬度”的基本概念:如果说“一维”只有长度,呈一种相对的线性状况;“二维”则有长度与宽度,呈现一种相对的面形状况;而“三维”有长度,宽度与高度,呈一种体积或空间的状况。这里我们所谈论的均是在“二维”,也就是平面范围中的一些设计造型的基础问题。 说到“二维设计基础”,首先要提及二维形态的基本元素,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相关的质地(肌理)和色彩。可以说所有的形态都是相对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想国的又有他们的质地,再就是色彩的问题。这两方面都与形态相辅相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希望叫给学生的是关于点、线、面三元素有关的综合组织关系与形式法则。告诉学生如何从感性与理性两个方面,去灵活有效地把握这三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所谓“理想形态”的造型关系。这一“理想形态”更多地是指人们在造型的创作实践中,根据自己对审美的认识与理解,营造出的一种自我满意的组合形式与效果。 “二维设计基础”应该包括自然的具体形态与抽象的形态。但在本课程中,我们把讨论的范围基本限定在抽象的形态语言之中,因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有另一门课程专门研究如何把具体的“物”变成“图像”的“图形语言”的问题。所以,在这门课中我们暂且不讨论自然、具象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1

第一章-平面构成的概述 章课时:2课时 本章目标: 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为什么要学习平面构成。 本章内容: ?平面构成及相关概念 ?平面构成的用途及意义 ?平面构成与包豪斯 1.1什么是平面构成 课时:0.5课时 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的造型问题。 构成——就是“组装”的意思,也就是说把平面设计中所需要的诸要素,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组装”,形成一个新的,适合需要的图形。 平面构成——三大构成之一。三大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都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 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在平面上运用视觉反应与知觉作用形成的一种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理,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在平面上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具有装饰美感的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造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1.2 平面构成的用途与学习意义 案例课时:1课时 用途:平面构成力求从点、线、面这些单个的视觉元素开始,通过构成训练让我们熟悉设计的“字”和“词”,然后用材料和质感丰富视觉的感受,通过构图、形式美法则、视觉心理等,去研究各种元素组合的形式和效果。构成的训练,为平面设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是设计的基础。 意义:创造性与活力是设计人员的必备素质。要进行有目的的视觉传达和艺术创造,就必需掌握并应用视觉语言。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平面设计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两大问题。 1、设计者对形态的认识与再创造。 2、学习和把握视觉语言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1

1.3平面构成与包豪斯 课时:0.5课时 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 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在中国艺术教育界被统称为“三大构成”课程,它们起源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院的设计课程改革。包豪斯学院(Bauhaus)是世界著名建筑师瓦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城创立的第一所设计学校,时年35岁的格罗佩斯大胆地在包豪斯学院进行了教学改革,而在当时其他的艺术学院的教学理念仍是19世纪的传统与唯美的艺术古典主义。包豪斯设计学院以鲜明的功能主义,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 2

平面构成教案+

平 面 构 成 教案 授课班级:213/214 授课时间:2017下学期

构成基础 课程编号 总学时:60 适用专业:室内设计专业 一、课程教学目标 《构成基础》是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是以非具象性的抽象思考,对造型要素进行分解和构成的研究。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目的,它是以观察、分析、表现走向探索,想象、发现与创造的历程,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数字化环境和新媒体潮流,并为设计创意的表达、交流和实现提供良好的媒介。 除锻炼抽象思维能力之外,重点训练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造型意识和审美趣味。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平面构成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一、概念要素 二、视觉要素 三、关系要素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重复构成形式 二、近似构成形式 三、渐变构成形式 四、特异构成形式 五、发射构成形式 六、肌理构成形式 第三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第四节、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第三章色彩构成 第一节色彩构成概述 一、色概念 二、色表现 三、色彩构成概念 第二节色彩的本质 一、光源 二、光与色 三、色彩的产生 第三节色的属性 一、彩的范畴 二、色彩三属性 1、度(Valuc) 2、相(Hue) 3、彩度(Chroma) 三、色立体 第四节、基本配色法 一、同类色配合 二、邻近色配合 二、邻近色配合 四、互补色配合 五、中性色配合 第五节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一、色彩对比的概念: 二、色彩对比的种类与基本规律:(1)同时对比: (2)顺序对比 (3)色相对比

平面构成 第1讲

第一讲 一、名称:第一章构成概述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目的: 了解构成的概念和发展简史,掌握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构成的概念和发展简史 难点: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普通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板书

(一)导入新课 (备注)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平面构成。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 构成”?构成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 1.构成的含义 构成——是将造型要素按某种规律和法则组织,形成一种新的形体这种组成的行为或者 过程我们就称之为“构成”。通俗的理解就是:“组合、组装的意思”。 补:对于的构成的概念,我们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解释说明。 ① 从设计的领域:对视觉造型要素的提取和组合。 例:毕加索《格尔尼卡》 为了抗议希特勒轰炸西班牙北部城市格尔尼卡,运用构成手法描绘一幅战后痛苦、血腥 的著作。(分析毕加索的这幅画,从哪些方面运用构成主义手法来表达的。) 左上方有一个眼睛已经移了位的牛头,形象十分狰狞。牛头的下方是一个手托被炸死的 婴儿,仰天长哭,脖颈伸长,面部扭曲。双眼一横一竖,眼珠欲瞪出框外,两只大手包 围下的孩子双眼紧闭,毫不表情。一动一静的对比,衬托母亲丧失孩子的痛苦。地下倒 卧这战士们残缺的肢体,断臂还紧握着折断的剑,旁边是一朵盛开花。战士们的残躯上 方有一个因受伤而嘶鸣的马头,它痛苦张裂这嘴,有几只剑自上而下刺在痛苦的人和动 物身上。在画面的正中央,高处有一道眼睛似的灯光,可眼睛的瞳仁确是灯泡。右角一 个妇人的头从窗户里探出,她向前举着一盏油灯,她的头发、脖颈、胳膊也向前延伸着, 仿佛在寻找光明。下面是一个妇女拖着畸形的腿冲向画面中心,惊恐充斥她的整个身体。 最右边是一个女人高举双手,从着火的房子贴下来,女人绝望的表情与上面熊熊烈火相 呼应,增加了构图的冲击力。(欣赏完毕加索这幅画,谁能来告诉我毕加索是怎么运用 构图的手法来表现这幅画的?) 毕加索的这幅画给我们的感觉是支离破碎,十分杂乱。人物和动物的形象都是不完整。 这个就是我们刚才所讲对视觉造型要素的提取和组合,毕加索为了表达当时收到希特勒 轰炸后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将人物动物的肢体拆开,提取每一个小场 景都要表达的思想,在夸张的重组到一块去。即使我们一开始不了解这幅画的背景,直 接从画面上来感受,是不是也能感受到那种对死亡的恐惧,悲伤感油然而生。 ②从造型的角度理解: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的一种构成。 例:保罗·克利《通往埃及之路》 他的很多作品灵感来源音乐,音乐的抽象、流动感构成他的作品的本质因素。 2.构成的来源

构成基础(平面构成)

评比教案 教案科目:构成基础(平面构成) 使用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构成基础》

授课形式新授授课时数2课时(80分钟) 授课章节名称模块一平面构成单形及群化构成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构成,之前只接触过素描、色彩之类比较直观的美术形式,但是对于较抽象的构成概念理解不透彻。 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目标: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设计单形,并群化,感知图形的奇妙,并基本认识构成; 认识图形的8种组合方式;会通过多种尝试,组合新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讲、答、练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抽象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提高表达概念要素的能力;借助实例,渗透相关专业的设计思想.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渗透平面构成单形与群化的理念及作用,激发观察、分析、探求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想象的力量是无穷的”意识;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感受构成的抽象美和简洁美. 教学重点单形及群化构成的理解及运用教学难点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及建立新的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发现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谈话、讨论等 辅助教学 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巩固知识(计划5分钟) 二、观察生活、引入新课(计划5分钟) 首先我们来看两段视频,大家可以观察下有什么必然的联 系?有什么规律吗?(让学生观察造房子与搭积木的小视频) 此设计充分利用 学生感兴趣的事 物,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思 考,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和求知 欲。

教学过程 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复杂的物体都是由简单的小部 件组成的,同一个物体通过数量、方向等变化可以组合成新的形 象。那“简单的小部件”有多简单呢?它又可以构成多少种形态 呢?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讲述今天的课题:单形及群化构成 三、讲授新课(计划60分钟) 在单元式造型中,决定了一种单元形(或几种单元形)后, 将他们组合而成的形体是无限的。 1 单元型的组合(计划5分钟) 1.1单元型的概念 单元形即基本型,是指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一个点、一条 线、一块面都可以成为单元形的元素。单元形是千变万化、丰富 多彩的,这就给设计者提供了无数的设计资源。 几何形为基础的变化求取单形: 利用数学方法,对原有形态进行变化。圆、方、三角、直 线、折线、曲线等形态都是比较简单的几何形。对它们进行相减 或相溶合的办法,可以产生出形态各异的新单形。 自然形为基础的改造构成的单形 大自然与生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形象与形态,每一种都独 具特征与美感。 对自然形进行加强、减弱、夸张和变形,可以创造出各种符 合设计目的的新形象。 学生学会倾听,能 够主动思考。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点: 1、点是最简洁的形态,是造形的原生要素。 2、点的感觉与人视觉相联系,依赖于周围造形要素相比较,或者 与所处的特定空间框架相比较,显得细小时而被感知的。 例:比如,放在桌面上的书,书相对桌面而言,成为点的形象;当图钉与书相比较时,书由点的形象转化为面的形象,图钉则成为点的形象了。这就是相对性关系。 点的形状: 1、有规则性和非规则性。 2、越小的点,点的感觉愈强,但显得柔弱。点逐渐增大时,则趋向于面的感觉。 3、点是非常活的要素,即使很小的点,也具有放射力。 例:当画面中只有一个点时,常常容易成为视觉中心,吸引人的视线,点从背影中跃出,与画面周围空间发生作用。 A、居于画面中心位置时,与画面的空间关系显得和谐。 B、当点位居画面边缘时,就改变了画面的静态平衡关系,形成了紧张感而造成动势。 C、如果画面中有另一个点产生时,便形成了两点之间的视觉张力,人的视线就会在这两个点之间来回流动,形成一种新的视觉关系,而使点与背景的关系退居为第二位。 D、大小区别时,视觉就会由大的点向小的点流动,潜藏着明显的运

动趋势。 E、画面中有三点时,视线就在这三个点之间流动,令人产生三角形面的联想。众多点的聚或扩散,引起能量和张力的多样化,这种复杂性常常给画面生动的情趣。 点的排列: 1、连续排列形成虚的线,距离越近线的特性就愈显著。 2、等间隔排列,具有进然有序的美感。如加上点的大小变化,就产生变化丰富的视觉效果。 3、依据水平线或垂直方向排列,成为静的构成。相反,点沿着斜线、曲线、涡状线排列,或者以自由方式排列,则形成动的构成。 4、将点作大小渐变运动的排列,能形成有动感和深度感的构成。 应用点的大小、多少、聚散、连接或不连接等变化排列,形成有节奏、韵律感的构成。 5、通过点的均散排列,形成画面的AN理效果。 线: 1、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2、直线与曲线: A、直线:两点之间最短距离的线便是直线。(直线反映了运动 最简洁的形态)。 1、直线类似男性的阳刚品格:果断明确、理性、坚定,具有速 度感和坚强感。 B、曲线:方面不断改变的点的运动形成曲线。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教学目的:平面构成是一门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造型要素的分割与组合。研究视知觉与表现形式探讨形 式美的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 次的造型能力,审美判断力。 通过学习,明确构成设计的目的,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 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熟悉设计法则,能将构成的知识 运用到专业设计中。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造型元素及形式。 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概论. 2.设计中形式美的基本要素. 3.平面构成成的造型要素. 4.基本形. 5.骨骼. 6.平面构成的形式. 授课方式:讲授,实训,多媒体,范例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论 教学目的:认识构成的理念,阐述平面构成的意义.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概念,构成设计的理念. 教学难点:构成设计作为造型训练的一种手法与传统,美术具象手法的差异与关联.授课方式:讲授 课题导入:包豪斯: 1919年,德国建筑大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建立"国家包豪斯学院" 是欧洲 现代主义设计核心。 包豪斯奠定了平面设计的思想和风格基础,将构成纳入现代教学体系。 包豪斯构成主义摆脱纯艺术目的,把它与艺术结合,为生活服务。 1923年伊顿辞职,由匈牙利出生的艺术家纳吉接替他负责基础课程。 纳吉是构成派的追随者,他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 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 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这些就为工业设 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 性主义。另一方面,构成主义所倡导的抽象几何形式,又使包豪斯在设计上 走向了另一种形式主义的道路。 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 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 主义。 一.构成的概念: "构成"就是将造型元素按一定的原则组合具有美好形象和色彩的一种新的形体,这种组成的行为及过程就叫"构成". 构成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三种形式,被当今设计领域称为三大构成,广泛应用到诸多的现代科技美学设计领域中. 二.构成与设计,绘画的区别 1.构成与绘画的区别 绘画讲概括,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都是整体的. 构成讲分解,它把对象分解成最小的单位,然后根据作者的思想配合一定规律重新组合.2.构成与设计的区别 相同点:都是在技术性,事物性的同时,伴随着理性的直观探求. 不同点:构成不等于设计,构成去掉了时代性,地方性,社会性,生产性等诸多发面的活动,因而被称为是纯粹的构成.

平面构成试题讲解学习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平面构成考试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 、间隔密集的线群会给人一种______的感觉,间隔宽松的线会给人______的感觉() A 、后退、前进 B 、前进、透视 C 、前进、后退 D 、立体、后退 2 、矛盾连接是指利用______在平面中空间方向不定性,使形体矛盾连接。() A 、直线,曲线,折线 B 、直线,水平线,折线 C 、直线,曲线,垂直线 D 、相交线,曲线,折线 3 、二维空间中的面只有______和______之分,没有______。() A、长度、厚度、宽度 B、高度、宽度、长度 C、长度、高度、厚度 D、长度、宽度、厚度 4、由于在人的视觉感受中,密集点的有____的感觉,而稀疏的点有____的感觉,因此产生了空间感。() A 、后退、前进 B 、前进、透视 C 、前进、后退 D 、立体、后退 5、矛盾空间是一种具有立体感的幻觉空间,这种造型空间在真实立体空间中是________。() A 、存在的 B 、不存在的 C 、依据环境而存在 D 、多变的 6 、平面空间即二维空间的特点是() A 、形象有厚度,没有深度 B 、形象无厚度,没有深度 C 、形象无厚度,有深度 D 、形象无厚度,有深度 7 、从肌理的构成形式来看,可以将其分为______ 和______ 。() A 、视觉肌理和人工肌理 B 、触觉肌理和自然肌理 C 、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D 、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 8、线只具有______、______和方向的变化,而不具备宽度和厚度的变化。() A、位置、距离 B、位置、长度 C、长度、距离 D、深度、距离 9、重复构成的画面在视觉效果上具有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__。() A、秩序感、安定感、整体感 B、节奏感、平稳感、重复感 C、整体感、单一感、节奏感 D、重复感、对称感、秩序感 10、在密集构成中所有的形都向中心点靠拢,离点越近基本形______,画面显得越密集。离点越远越稀疏,基本形______() A、越少,越多 B、越多,越少 C、不变,不变 D、越多,不变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关于对比构成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如冷暖,干湿都属于对比。 B、对比其实也是一种比较,黑与白,粗与细,长与短,规则于不规则都可进行对比。 C、对比构成的形式有形状对比、大小对比、方向对比、色彩对比、肌理对比等。 D、对比构成相对其它构成形式来说构图相对要自由得多。 12 、表现进深感的方法有()。 A、重叠遮挡 B、透视网格的渐变 C、平等线间共同灭点 D、阴影关系 E、虚实造成远近 13、重复构成的特点是() A、基本形态的同一性 B视觉效果上强烈的秩序感C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呆板乏味 的机械感。D、统一中有变化。 14、密集构成的特点是() A、形成画面的视觉焦点 B、造成视觉张力 C、产生疏密有致的节奏感。 D、有一种深邃的空间感和光学的动感 15 下列属于肌理制作技法的是() A、拓印法。 B、自流法 C、对印法。 D、熏炙法 校 姓名考号班级…………………………………………………..密……………………………………….封……………………………………………….线………………………………………………….

蝶《平面构成》学生作品展示

蝶”--湖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Ⅰ《平面构成》学生作品展示 课程题目:"庄周梦蝶" 指导教师:吴卫博士 学生:湖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艺06班 学期:大学本科一年级上学期 课时:8学时 教学背景 平面构成从1919年(这一年9月希特勒加入了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而我国在这一年5月爆发了"五四运动")的包豪斯开始到现在已经有80多岁的高龄了,平面构成和设计艺术学科其他课程一样,应该是个有机体,并在不停地发展和完善自我,她不是侧重技巧的训练,而是创新方法论的实践表现方式。所谓平面构成探讨的是二度空间的视觉语法,主要是研究在二维平面中如何创造和美化形象,其终极目标在于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培养。时下科技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使得我们回过头来看传统的平面构成教学课程,无论在内容和手段上已经出现与时代步伐不和谐的情况,到了需要教学改革的边缘。平面构成从包豪斯时代康定斯基点、线到面开始就强调创新,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创造美的有意味的形式之能力。今天,设计已成为创意型产业的金钥匙,设计教育最重要的仍然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而平面构成课程是可用以提升表达平面美的教学实践活动,其延展功效在于能够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学生的艺术天赋。平面构成就是培养图形创意的一种有效课程。 本课题"庄周梦蝶"典出《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庄子在梦境中梦到蝶,醒来却想到是蝶梦到他还是他梦到蝶?在这里庄子打破了"物我"的界限,是一种反常的思考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模式。笔者试图借用这个典故用以指导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敢于联想和创新,并借用这个主题来展开笔者所编《平面构成图说本》"第7章主题构成"中关于"重构"的探讨。 笔者在书中把"重构"约定成两个部分:一是"同质异构"、二是"异质同构"。下面将试图通过"庄周梦蝶"这一主题,选取大自然中的蝴蝶,首先将其抽象成几何或意象形态,进行一系列抽象构成作业,也就是"同质异构"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选取蝴蝶最基本的几何或意象造型(即基本形),更换其基本形中的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一系列有趣的"异质同构"的构成图案。 作业要求 1、手段 要求在构思阶段直接用铅笔或钢笔在A4上勾画草图,思考成熟后,再借用手绘或电脑完成正稿。在这里不再硬性强调用手绘或用电脑,毛笔、鸭嘴笔、颜料、界尺、圆规及电脑都只是我们实现内容的工具,是手段而已。 2、内容 ①"同质异构" 选一美丽的蝴蝶,从写生开始,到抽象出一幅构成画面。要求手绘和电脑均可,选出9个优秀方案。要求有一边尺寸至少为210mm,分辨率为300dpi以上,以jpg格式存储,黑白或色彩均可。 ②"异质同构" 以蝴蝶抽象形为基本形,选择一个主题做出9个基本形图案。要求手绘和电脑均可,尺寸为210×210mm,分辨率为300dpi以上,以jpg格式存储,黑白或色彩均可。 评分标准 强调创新,富有美感,制作精良,要有主题。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理论知识)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理论知识) 一、构成的含义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二、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 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第一章平面构成中美的形式法则 一、对称与平衡 1.对称:形本用对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它们是等形等量的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一,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感的最基本形式。

(1)轴对称“以对称为中心。左右、 上下或倾斜一定的角度的等形的对称图 形。 (2)中心对称:对称的图形,对称 点在中心就称为中心对称。 (3)旋转对称:一个图形按照一定 的相同的角度旋转,成为放射状的图形, 称为旋转对称,旋转90度的图形,称为 回旋对称。旋转180度的图形彼此相逆, 叫逆对称,也称反转对称。 (4)移动对称:图形按照一定的距 离或按某种一定的规则乾地平行移动所 得到的图形称为移动对称。 (5)扩大对称:图形按一定的比例 放大,称为扩大对称。 2.平衡:从视觉上来指一种等量和 不等形的力的平衡状态。如均衡、适称。 平衡比对称在视觉上显得灵活、新鲜, 并富有变化的统一的美感。 二、对比、调和 1.对比: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 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 象,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运、静、刚硕、柔软,高、矮、强、弱放在一起的形成对经。大小关系放在起时比它们单独地放置时,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强弱关系放在一起时,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通常在构成设计中运用这种对比关系寻求变化和刺激,创造具有各种特性的画面效果。 2.调和:调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合理配合。调和和对比是互为相反的因素。最后在画面上要达到既有对比又有调和的统一的画面,就必须通过设计者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合理的配合才能得到调和。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合理的组合方法,以达到调和的目的。 (1)同种元素的组合。同种元素,如形状为圆形的不同数量的大圆形和小圆形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容易得到统一,但由于这种结合比较简单,因此容易显单调和平常。 (2)类似元素的组合。形状的类似。以几何形中的正方形为例,平行四边形、近似于方形的矩形、有机形的方形、比较形状接受于以上的图形均为类似形。类似还包括形状、大小多少的类似和方向、距离、速度的类似等。类似元素结合比同种元素结合更具备良好的配合条件,它既有形状的变化又有对比,并包括了较多的共同性,因此更能创造出优美直辖市的画面效果。 (3)不同元素的组合。不同形、不同质的元素,它们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区别,组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比、不调和的状况,因此为了达到调和。必须要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由对比向和谐转化,以达到调和统一的目的。 三、节奏、韵律 节奏和韵律是时间艺术的用语,在音乐中是指音乐的音色、节拍的长短、节奏快慢按一定的规律出现,产生不同的节奏。在构成中为同一形象在一定格律中的重复出现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