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生成期 殷 周 秦 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1年)
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其原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放养动物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苑囿。首先出现的是皇家园林,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是商帝殷纣王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所建的灵囿、灵台、灵沼。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广建离宫,还在咸阳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人工堆山的记录。西汉时,汉武帝刘彻又在秦上林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建章宫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它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座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开创了后世自然山水宫苑的先河,其“一池三山”的布局成为以后历代帝王营建宫苑的主要模式。同时期,私家园林也发展了起来,一些达官贵族富户相继在长安、洛阳两地广建宅地园。至此,园林体系已具雏形。
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年——589年)
魏晋南北朝长期动乱,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随着中国古代美学体系框架构筑的初步完成,园林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体现了此时期的造园成就,园林经营完全转向于以满足人本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秘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园林形式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创作手法由单纯摹仿自然山水的写实趋向于适当加以概括提炼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园林建筑不再徘徊连属而是结合自然山水点缀成景,与此同时,佛教盛行,寺观大量兴建,相应出现了寺观园林形式,至此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和寺观园林三大类型并行发展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它上承秦汉余绪,把园林发展推向转折阶段导入升华的境界,成为此后全面兴盛的伏脉,中国的自然式园林正是沿着这个脉络进入隋唐的全盛期。
全盛期 隋唐 (公元589——960)
隋唐时期中国复归统一,国势鼎立,是秦汉以后的又一个全盛时代,园林也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自然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伴随着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皇家园林皇家气派完全确立,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三大类别,出现了西苑,华清宫等一批划时代作品。私家园林艺术性又有所升华,开始追求诗画情趣,以诗入园因画成景已见端倪,同时一批文人如白居易、王维等参与

造园实践,把儒、佛、禅哲理融会于园林,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兴起,其清新淡雅的格调和浓郁的意境蕴涵为私家园林注入了新鲜血液,寺观园林进一步普及和世俗化,发挥了公共交往中心和郊野原始型旅游的功能。园林创作不仅发扬了秦汉大气磅礴的闳放风度又在精致的艺术经营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成熟期 宋 元 明 清 (公元960——1911)
宋代国力衰弱但填词绘画和建筑技术的成就非凡,统治阶级追求享乐,造园风气反而更盛,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文人园林占据主导地位,其风格大致可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是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特点的外延,文人园林的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皇家园林较多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规模远不及隋唐但规划设计的精致则过之。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而更进一步文人化,文人画的画理介入造园艺术,使园林呈现为画化的表述同时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蕴涵,这正是写意的创作手法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说写意山水园的风格直到宋代才最终完成。
元代民族矛盾尖锐,战乱纷争,造园活动趋于停滞。
明清经济文化发达,园林发展再次达到高潮,造园实践理论空前发展,技术水平日趋完善,是园林发展的集成时期,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促成江南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高峰,私家园林乡土化趋势显著,形成江南、北方和岭南三大地方风格。皇家园林规模趋于宏大,艺术造诣都达到了后期历史的高峰境地,留下一些大型优秀作品,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园林历史的终结时期,期间虽营建了大量宫苑和私家园林,但在风格上并未有重大突破而暴露出末世衰颓的迹象。
受封建制度的长期统治影响,历经3000余年的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始终是一个自我封闭高度延续的发展过程,实现其日已经密细致的自我完善。中唐前处在该理论体系的架构阶段,尔后不断吸取诸家之长持续发展至清初雍正朝时终于瓜熟蒂落而臻于完全成熟的境地,一旦确立就不再有任何广度的拓展,此后的两百年间仅仅是在深度上的不断自我完善与强化,最终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趋于瓦解的境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