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殷墟文化

殷墟文化

殷墟文化
殷墟文化

殷墟简介:

世界文化遗产河南安阳殷墟景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北蒙",又称"殷虚","殷邑”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商邑",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自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的255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商灭亡后这里沦为废墟。殷墟规模巨大,范围广阔。东起郭家湾,西至北辛庄,南起刘家庄,北至后营,东北至三家庄,长约6公里,宽约5公里,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殷墟的总体布局以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形制的古代都城。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后冈遗址和众多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雄伟壮阔的宫殿宗庙建筑基址、等级森严的王陵大墓、星罗棋布的居住遗址、家族墓地,密布其间的手工业作坊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构成了殷墟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现出这座殷商王都的宏大规模和王者气派。

【主要景点】

殷墟由三部分组成:

一、殷墟王陵遗址(世界“第二个古埃及”)

殷墟王陵遗址位于著名的洹水北岸,是商王朝的皇家陵地与祭祀场所、举世闻名的司母戊鼎出土地。王陵遗址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180亩。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在这里相继发现了13座王陵大亩(包括一座未完成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祭祀坑与车马坑,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被学术界公认为殷商时期的王陵所在,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M1001大墓:M1001大墓在王陵遗址西区东部,大墓内M1001位于王陵遗址西区东部,有4条墓道。墓室平面呈“亞”字形,南北长18.9米,东西宽21.3米,墓口至墓底深10.5米。4条墓道呈坡状,其东、西、南、北分别长14.3米、11米、30.7米、19.5米。墓底由92块长2—4米的巨型柏木板铺底、四壁由巨型木板筑成,最大者长达6米。这些巨型木板皆涂朱,雕刻花纹,镶嵌兽牙,奢华考究。墓内外的殉人及人牲多达225人,是殷墟王陵大墓重殉人最多的一个。并出土了青铜礼器、玉石器、白陶及金叶等大量制作极为精美的随葬品。M1001是殷墟王陵遗址中时代较早的墓葬,有学者认为是商王武丁的陵墓。

M1004大墓:这是王陵遗址大墓出土器物最多的一座。特别是出土了牛方鼎、鹿方鼎,器型厚重,文饰精美,是殷墟出土青铜器的代表之一。第三,就是墓内殉人普遍,数量少则1人,多则达上百人。墓室布局呈长方形,四条墓道。墓室口大底小,口至底深12.20米。墓口南北长17.90米,东西宽15.90米。四条墓道均呈坡形,东、西、南、北墓道分别长15.00米、13.80米、31.40米、14.10米。墓

室内由长木条铺叠成“亞”字形木椁,椁室四壁涂漆,雕刻花纹,上有镶嵌。此墓曾多次被盗掘,但在墓室南部还保留了许多重要的随葬品。随葬品分四层安置,最底层是车饰、皮甲及盾等物,第二层是铜矛头360个,第三层放置铜盔100多个、铜戈370把,最上层为著名的牛方鼎、鹿方鼎和石磬、碧玉棒等。墓内殉人13个。M1004的时代处于殷墟早期与中期之间。

另外,在发掘这座大墓时,墓的上方发现了一座汉代墓,汉代墓的下方有一个盗洞,一直挖到M1004大墓的墓室。根据这一点,他们推测早在汉代以前,甚至春秋、西周时期这些大墓已经被盗。该墓在第一次清理发掘时,没发现什么珍贵文物,而且也是当时发掘的四座大墓(M1001、M1002、M1003)中略小的一座。在第二次对它清理发掘时,它却大放光彩。在南墓道口未被盗坑波及的一块夯土中,发现了两个大鼎,为牛方鼎和鹿方鼎。在墓的旁边,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大鼎的复制品。牛鼎四面为牛头,鹿鼎四面为鹿头,两件大鼎纹饰精美,器型厚重。梁思永看到两件大鼎后,感慨的说:“牛、鹿大鼎不但是中国考古史上第一大发现,也是中国时代最早的青铜大鼎第一次出土。”现在这两件大鼎保存在我国的宝岛——台湾。除了这两个大鼎以外,还发现了车饰、皮甲、盾牌以及大量的铜矛头、铜盔、铜戈等重要文物。因此,这座大墓是殷墟王陵考古史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同时为我们研究殷商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M1217大墓:其中在殷墟王陵大墓里,具有代表性的是M1217大墓。该墓有4条墓道,墓室平面呈“亚”字形,墓室南北长18.4米,东西宽18.1米,墓口到底深15.4米,东、西、南、北四条墓道分

别长28.90米、25.00米、60.40米、41.55米。总面积达1,803平方米,是王陵遗址规模最大、墓道最长的大墓。第二,王陵大墓墓内随葬品丰富,种类繁多。

M1500大墓:根据考古发掘表明,殷墟王陵大墓埋在地表以下,有的深达10余米。墓室平面多呈现“亚”字形、“中”字形、“甲”字形等。这座大墓为M1500,墓室近方形,四条墓道。口小底大,南北口长18.45米,底长10.38米。四条墓道除南墓道为坡形外,其余三条皆有台阶,北墓道中段还有两个东西向的支道,也有台阶。南墓道长48.55米;东墓道长20.05米,23级台阶;西墓道长22.65米,28级台阶;北墓道长22.60米,31级台阶;北墓道的东支道长3米,11级台阶;西支道长3.38米,10级台阶。此墓曾多次被盗,但仍保留有许多遗物,出土有石俎、石夔龙、石牛、石虎和玉戈、玉饰、骨镞、铜矛头、铜镞、金叶、白陶、仪仗类木器等。殉人达114个。

M1567大墓:在王陵西区的8座大墓中,有1座未完工的大墓,它在考古发掘时的编号为M1567,居于这八座大墓的中部。这座大墓只挖开了墓室,墓内未发现殉葬用人牲。有学者推测,此墓应属于商王帝辛(即殷纣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墓未修建完成,帝辛自焚而亡。因此,他死后未埋入此墓。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推测,究竟是不是殷纣王之墓,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不仅这座大墓主人,其他大墓的主人也是解不开的谜团,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与探索。因为它们历史上多次被盗掘,只从劫后遗物上,很难判断大墓真正的主人,是令人遗憾的事情,也是王陵遗址的魅力所在。M260大墓:M260位于殷墟王陵遗址东区,在1984年9月进行了

正式考古发掘,闻名遐迩的司母戊大方鼎传说1939年就出土于这里。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重器,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9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鼎中最大最重的。M260墓呈“甲”字形,墓道在墓室南部,呈坡状,墓室为一长方形竖穴坑。墓室底有一腰坑,内有一人一大玉戈。在墓道填土内,有集中在一起的22个人头骨。在墓室西北角还发现了有8把木锹,式样与今天人们使用的并无不同。以前,曾经发现过商人掘土的痕迹。

武官村大墓:武官村大墓是新中国成立后,由我国考古工作者进行的第一次考古发掘的重大成果。1950年,由郭宝钧先生主持发掘。墓室为长方形,两条墓道。口大底小。墓口南北长14米、东西宽12米,墓口至底深7.20米。墓室底有腰坑,内埋1人1戈。椁室南北长6.30米,东西宽5.20米、高2.50米。椁底由30根原木铺成。椁室每壁由9根原木叠成,呈井字型,上覆椁盖。北墓道长15米,呈坡状,南墓道长15.60米,直达墓底,殉人79人。并出土铜鼎、簋、觚、爵、戈及玉器等随葬品。最著名的有虎纹石磬,长84厘米,厚2.5厘米,正面雕刻卧虎纹,纹饰刚劲圆熟,生气盎然,是目前殷墟出土乐器中最大的一件,也是中国古代乐器宝库中难得的珍品。

王陵西区的8座大墓,有人可能会发现,大墓的墓道是互通的。学者们发掘大墓时,发现有些墓道有叠压现象,这也按照一定的布局安排。墓已经全部被盗,残存随葬品极少,给分期断代研究带来了困难,根据墓道叠压关系,学者们可以明确判断出它们之间的建造顺序。

二、宫殿宗庙遗址

宫殿宗庙遗址又被称为殷墟宫殿区,这里发掘的53座建筑基址,是殷墟宫殿宗庙区的主体和殷王都全盘规划、布局结构的重心所在,被考古学者划分为甲、乙、丙三组基址。甲组建筑基址共发现15座,是宫殿宗庙区内建设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建筑,被认为是商王室的宫室、寝居之所。乙组建筑共发现21座,多数结构繁复,面积巨大,互相连属。这些建筑被认为是殷王室的宗庙建筑。丙组共发现17座,被认为是商王室的祭坛建筑。目前,在宫殿宗庙区已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80余座。这些建筑基址形制阔大、气势恢宏、布局严整,按照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布在以宫殿区为中心的范围内。

宫殿宗庙遗址管理处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5A旅游景区。占地面积22.12公顷,房屋占地面积1392.34平方米。现有《殷墟发掘史展厅》、《妇好墓圹展厅》、《YH127甲骨窑穴展厅》、《车马坑展厅》、《殷墟博物馆》等陈列展馆,复原展示了十余座有代表性的基址。

殷墟发掘简史展厅

1928年——1937年6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殷墟进行了15次大规模科学发掘。发掘总面积为46000余平方米,在殷墟范围内发掘出宫殿宗庙、王陵、手工作坊等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数以万计的甲骨片、青铜器、玉石器、陶器。确定了史书中记载的“殷墟”的具体位置。为研究殷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价值。这里主要展示殷墟几次重大的考古发现。

妇好墓-----中国最早的女将军墓

妇好享堂、母辛宗,即是妇好死后,国王武丁为祭祀妇好,在其墓圹上所修建的宗庙建筑,妇好──庙号“辛”。其墓上的享堂,卜辞称“母辛宗”。这座建筑就是对母辛宗遗迹的科学复原。

妇好墓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0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墓室有殉人16人,并出土了1928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并出土海贝6800枚。随葬品不仅数量巨大,种类丰富,而且造型新颖,工艺精湛,堪称国之瑰宝,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水平。根据该墓的地层关系及大部分青铜器上的“妇好”铭文,考古学者认定墓主人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YH127甲骨窖穴展厅——国最早的档案馆

殷墟宫殿宗庙区还分布着为数众多的甲骨窖穴。自19世纪末甲骨文发现以来,这里共出土甲骨约150000片,震惊了世界。最著名的有YH127甲骨窖穴、小屯南地甲骨窖穴、花园庄东地H3甲骨窖穴。

YH127甲骨窖穴发现于1936年,位于宫殿宗庙区中部偏西,共出土刻辞甲骨17000余片。这些甲骨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祭祀、田猎、农业、天文、军事等,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甲骨文和商代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

1936年在这里出土了一坑甲骨,编号为YH127,它,在1996年召开的国际图联大会上被专家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中国最早的档案库”。

距今3300年前的商朝社会,对于很多自然现象不能够解释,所以凡事依赖于鬼神,经常占卜,所用的材料是龟腹甲,他们在龟腹甲的背面凿上很多圆孔和长槽,把燃烧的木炭放到其中进行灼烧,龟片的正面会产生裂纹,商人根据裂纹的走向来判断吉凶,然后把结果刻上去,称这上面的文字就为甲骨文。

殷墟车马坑-----中国古代最早的车马实物和道路遗迹

华夏幅员广袤,畜力车是古代先民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殷代的车子,考古屡经发现,而且结构基本定型,离开它最初发明的时间应该有一个相当长的阶段了。古文献中说夏代就发明了车,但是至今未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含本苑展厅陈列的6座在内)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由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文明古国之一。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展出的6座殷代车马坑和道路遗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和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分别在安阳刘家庄北地、南地和孝民屯东地发掘的,商代道路遗迹是在滑翔学校南地发掘的。这几座车马坑,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较高学术研究和展示价值。每坑葬1车,其中5坑随车皆葬两马,4坑各葬1人。经鉴定,殉人中多为成年男性,另有1少年男性。研究证明,殷代的马车造型美观,结构牢固,车体轻巧,运转迅速,重心平衡,乘坐舒坦。殷代车马坑不仅展示了上古畜力车制的文明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奴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它是国人最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殷墟博物馆

新建成的殷墟博物馆占地5000平方米,包括展厅、文物库房、研究室、报告厅等设施。开馆后将集中展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殷墟发掘出土的从未公开展览的600件文物。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将在殷墟博物馆首次与观众见面。届时这件国宝级贵重文物、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将揭开神秘的面纱走出尘封的历史走到普通观众面前。博物馆主要分为时间走廊、主题水院、大邑商等展览区。

三大基址:

乙七基址----中国最早的祭祀场所

殷人在营造宫室宗庙等建筑时,要举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借以除妖避邪,镇宅安居。乙七基址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殷代的宫殿和宗庙建筑一般要经过奠基、置础、安门、落成四个步骤。一、基址挖成后,在基址下面挖坑埋狗,重要的建筑兼埋儿童,这是奠基仪式;二、地基打好后,在准备放础时,要在基面上挖出若干个坑,埋入牛、羊、狗三牲。有时加用人牲。然后填土夯实,再放置础石,这是置础仪式;三、在安门时,在门槛前后左右挖方坑,分别埋置看门的侍卫1——3人,皆跪仆相向,手执铜戈、盾牌,防卫目的异常明显,这是安门仪式;四、最后宫殿落成,要举行隆重的落成仪式,这时的用牲种类多,规模大,有时要杀掉上百人,连同牲畜,车辆,整整齐齐埋在建筑物旁。由此看来,整个宫殿区虽然浩大宏伟,锦绣华丽,显示了殷王的威严。

乙八基址与乙七基址相邻,面向东,南北长85米,东西宽14.6米,发现柱础153个,西边柱础密布,是建筑物的主体部分,东边柱础

相对稀疏,似为廊柱。据柱础的排列推测,该建筑当有三座门。基址规模宏大,推想其地面的建筑也定为不凡,这也反映出殷代已具有了很高的建筑水平。

乙二十仿殷大殿

乙二十仿殷大殿是在乙组基址上复原的其中一座,它东西长51米,由于东侧的20米地下尚未发掘,所以只复原了西侧的31米,是宫殿宗庙区主要建筑之一,该建筑以黄土、木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坐落于厚实高大的夯土台基上,房基置柱础,房架用木柱支撑,墙用夯土版筑,屋顶覆以茅草,正如《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茅茨土阶、四阿重屋”式的建筑风格,造型庄严肃穆、质朴典雅,具有浓郁的中国宫殿建筑特色。整座建筑规模巨大、左右对称,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均衡感、秩序感和审美意趣,集中体现了殷商时期的宫殿建设格局、建筑艺术、建筑方法、建筑技术,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的先进水平。

54号凹形遗址

54号基址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该基址濒临洹水西岸,整体呈凹字形,缺口向东。包括南、北、西三组基址,这些房基构成半封闭状的建筑群,面积达5000平方米,结构严谨,构思精巧,已具备了中国“四合院”的雏形。该基址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宫殿宗庙区内发现的最重要的建筑基址。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犹如一座展示华夏历史瑰宝的艺术殿堂,它给人以古代文明的陶冶和启迪。

三、洹北商城遗址

洹北商城遗址位于殷墟保护区东北部,其西南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殷

墟遗址,二者略有重叠。城址略呈方形,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2.15公里?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四周已确认有夯土夯筑的城墙基槽。

而洹北商城的宫殿区位于城址南北中轴线南段,显示出我国城市布局的早期特征,是城内核心部分。其南北长500米以上,东西宽远不止200米。宫殿区内现已发现大型夯土基址30余处。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基址为一号宫殿基址。

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基址

一号宫殿基址位于宫殿区东南,南北中轴线南段,东西长173米,南北宽约90米,面积达1.6万平方米,整体结构呈“回”字型,很像今天的“四合院”。方向与城的方向一致。

整个基址的建筑物部分由门塾(包括两个门道)、主殿、主殿两旁的廊庑、西配殿、门塾两旁的长廊组成。预计尚未发掘的基址东部还应有东配殿。廊庑和门塾位于宫殿南部。门塾居中,两侧是廊庑。两条宽约4米的门道穿过门塾,直达宫殿的庭院。庭院南北宽68米、东西长140余米,是商王召集大臣等人开大会的地方。门塾内外两侧现已发现20余处祭祀坑。

考证发现,这座宫殿建筑结构严谨,使用的建筑材料也十分讲究。比如精细的夯土,多种规格的土坯,精心加工的方形和圆形廊柱,以及用苇束为骨的抹泥屋顶等。还发现大量用草和泥混合制成的土坯,这种类似早期砖的建筑材料,在殷墟一带考古发掘中也是首次发现。

另外,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洹北商城遗址的年代略晚于郑州早商文化,早于传统意义上殷墟的晚商文化,因而这处商城很可能是商

代中后期的一处都邑遗址。

【景区文物】

殷墟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冶铸业的巅峰

中国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形成了以青铜礼器和兵器为主的青铜文明,达到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殷墟青铜礼器的大量出现,证明中国青铜文化已发展到了最高的阶段。以青铜礼器鼎、簋、觚、爵、斝,兵器戈、矛、钺、刀、镞,工具锛、凿、斧、锯、铲,乐器铙、铃、钲等为代表的殷墟青铜器,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繁缛神秘。层层叠叠的线条把动物形象加以抽象变化,采用极精细的几何纹和深浅凸凹的浮雕,构成形形色色的图案,布局严谨,庄严凝重。其夸张而神秘的风格,蕴含着深厚粗犷的原始张力和艺术的魅力,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殷墟在青铜冶铸方面辉煌的成就使其成为世界古代青铜文明的中心之一。

代表作:司母戊大鼎-------世界青铜器之最

殷墟王陵区出土的司母戊大鼎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青铜礼器,高达133厘米,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铜器鼎。原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殷墟博物苑为便于游人参观,将其仿制放大露天陈列在大殿前的广场上。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为“世界之最”。其铸法先进,青铜器配方之科学,令当今冶金专家为之叹服!铸造这样的重器,需要高度的技艺和组织劳动的经验。已有不少学者指出,这件巨大的青铜方鼎反映了商代奴隶制的发达和人民高度的创造能力。

古玉撷英

商人酷爱玉器。殷墟大量商墓中的墓主人以玉器为随葬品。特别是商代贵族死后,广泛使用玉器陪葬。

殷墟玉器的种类有璧、环、璜、玦、琮形器、圭、簋、盘、龙、凤、鸟、虎、象、熊、猴、鹿、马、牛、狗、兔、兽头等。

这里展出的玉器,仅仅是商代玉器中的一小部分,属不同社会阶层的用玉。这些玉器一方面展现了商代玉工精湛的琢玉工艺,更反映了商代贵族和平民的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文字魂

甲骨文是刻写于龟甲、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通常是殷人的占卜记录或记事。据统计,迄今殷墟已出土刻辞甲骨约15万片,记有5000余单字,卜辞10余万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等各方面。

殷墟甲骨文----中国汉字的鼻祖

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殷墟的历史价值

1899年甲骨文发现和1928年殷墟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发现的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奠定了殷墟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有文字可靠的古代都城地位。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发掘的日益深入,殷墟的范围和内涵仍在不断地扩大。尤其是近年来,殷墟考古仍不断有惊世发现,1990年的郭家庄、1991年的花园庄东地甲骨窖穴、1999年的洹北商城、2001年的花园庄东地等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震惊中外学术界,从而更加证明殷墟的价值与潜力。根据目前殷墟发掘的情况和现有地域判断,殷墟范围内必然还有大量的文化遗存未被发现,这些遗存也必然会给人们以新的知识和宝藏,殷墟的范围还会随着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而得到扩展,而殷墟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必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保护。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一段历史。位于废墟上的殷墟博物馆以最简单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古代灿烂的青铜文化,将殷商王朝所创造的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传递给观众。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一:各位游客:大家好!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有一个愿望叫常出去转转,我仅代表我们旅行社欢迎大家到河南来转转,各位远道而来一路上辛苦了,敝姓张,是大家在河南省内的地接导游员,站在我身边的这位十分稳重的先生是我们本次旅游的安全保障员,司机张师傅,张师傅驾驶技术纯熟,对我省内的路况了如指掌,用我们河南话说就是“张师傅,中!”所以请大家放心的观光旅游,享受我们河南的大好河山。今天,能够前来为大家服务,我和张师傅都感到十分的荣幸,也请大家不要拘谨,有什么需要遇到任何问题尽管来问我们,我们叮当竭尽全力帮助大家,只有您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玩的开心,才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那么,我先预祝大家旅途愉快,收获一段美好的记忆。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行程,现在是早上7点,我们出发前往安阳殷墟博物院,中午我们留在安阳市用餐,下午两点钟我们将会返程回郑州,以方便您按时踏上归途。我们的旅游车走走京珠高速途径新乡、鹤壁等市约行驶三个小时就会到达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安阳殷墟博物院。此刻您看向四周,看到的是繁华的郑州市区,说道我的家乡郑州啊,真是有说不完的话,郑州古属豫州,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殷后封此地为管国,东汉时则称为管城,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郑州市区县的名称中寻找到历史的踪迹,如:管城区。到了隋文帝天皇三年,才有了

最新安阳殷墟导游词作文5篇

最新安阳殷墟导游词作文5篇 殷墟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安阳殷墟导游词作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 安阳殷墟导游词作文(1) 各位团友,早上好! 一片甲骨惊天下 ,热烈欢迎大家来到甲骨文的故乡参观,我仅代表河南青年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初次为大家服务,我感到十分高兴,我叫席营,毛主席的席,大家可以叫我小席,坐在我右手边的是司机马师傅,马师傅有丰富的驾驶经验,相信我们一路将畅通无阻,一马平川.虽然我的年纪很小,社会经验也不丰富,但大家一定要相信我,信任我,希望大家能给我一次学习的机会,我和马师傅将竭诚为大家服务,祝愿大家能在安阳度过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 首先我来说一下今天的行程安排,现在是早上8点,我们将到国际饭店就餐,9点整准时从饭店出发前往景点殷墟,大约30分钟的路程,抵达景点,11点半乘车返回,下榻国际饭店,下午2点,我们将到中国最早的监狱犹里城参观游览,晚上5点返回国际饭店. 现在我们的大巴已经缓缓的驶出了安阳火车站,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安阳的公交车上都印着古代战车的图案,不错,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它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河南的北大门,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和世界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毋大方鼎,都出土于安阳.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但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也使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屯村举世闻名. 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因文字刻在甲骨,兽骨之上故名甲骨文,它主要用于殷人占卜,记事,由于武王伐纣,殷商失国埋卜,甲骨文被掩埋于地下长达3000多年,直到1899年清朝王懿荣首先发现,当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片农田,周围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了. 后来村里的剃头匠李成,为顾客剃头时,经常会划破头皮,他没钱买药,就用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伤口上,竟然止住了血,才知道这便是中药的一味,换作龙骨.于是开始大量地买到药店.当时的药店大多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所以许多农民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幸好有些甲骨卖带京津两地,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

李雪山《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迄今为止,共发掘出土154600余片,约有4600多个单字。在这4600多个单字中,经考释而公认的有1700个左右,仍有2900个左右的单字不识。研究证实,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历史上公认现存最古老而自成体系的文字。 然而,长期以来,西方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文字是埃及传入的”。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德经,他将汉字的象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对比后认为,中国文字是受埃及文字的启发而形成的。事实上,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我们通过对比不难发现,甲骨文有着其独特的异彩之处: 中国文字出现的历史当属世界领先。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产生于5500年前,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4100年前。而随着中国考古不断的新发现,汉字的起源时间一再被提前。夏朝有没有文字,虽然还没有定论,但是许多夏王朝纪年范围内刻画符号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如二里头文化刻画符号、陶寺文化朱书陶文等,有的已具有类似文字的性质。因此,我们认为夏代至少出现了文字的萌芽。 由甲骨文肇源的中国汉字具有连续性和使用时间长的特点。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到公元前四世纪随着波斯王国一起消亡了。埃及的象形文字到公元前五世纪也灭绝了,后来的埃及文字没有将其传承下去,以至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长期得不到解读。而甲骨文的境遇却大不相同,它与后世的文字传承关系十分密切。 从文字结构看,甲骨文不仅完全具备后来汉字方块的特点,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古人总结的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即“六书”理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例证。因此,可以说甲骨文是一种具有严密规律的文字,实为后世方块汉字的鼻祖。 中国汉字还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文献记载,中国汉字在秦汉年间传入越南,并长期使用汉字至十三世纪才有本国文字──字喃,直到十五世纪时,字喃才完全取代了汉字。汉代初年汉字传到朝鲜,直到李朝初期依据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朝鲜文字,并于公元1443年公布使用,朝鲜才有了自己的文字。晋朝初年汉字传到日本,至今在日本语中常用的汉字仍有1945个。而其他早期文明古国,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由于绝迹较早,其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影响无从谈起。 以夏商周为代表的上古史,曾受到怀疑。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关夏商周历史的材料很少。比较全面记载三代文明的是《史记》中的《夏本纪》《殷本纪》和《周本纪》,里面记载确切的纪年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而共和元年以前的中国历史一直没有公认的年表。再加上《史记》著于西汉,距夏商周时代较远,作者司马迁也没有见到过距其1000多年前的信史——甲骨文,从而导致人们对三代文明的质疑。 甲骨文发现后,学者们通过对殷墟甲骨文的研究,证明了《史记·殷本纪》的可信,证实了司马迁撰写的商代历史绝非向壁虚构,从而又极大地提高了《史记》中有关夏朝历史记载的可信度。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正以《史记·夏本纪》的记载为线索,探寻夏代的历史文化,目前已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因此,用出土文物去印证古代典籍,重建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可信历史,甲骨文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编自李雪山《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已发掘出土的154600片甲骨中,约有4600多个单字,其中仍有2900个左右的单字没有被识别。 B.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很早就灭绝了,而甲骨文却具有连续性和使用时间长的特点。 C.古人根据甲骨文总结了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即“六书”理论:指事、象形、形声、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截止2011年6月24日,中国已有41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45处)和西班牙(43处),居世界第三位。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文化遗产29项(其中文化景观3项),自然遗产8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 【中国的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4处)】 1、泰山(山东,) 2、黄山(安徽,) 3、峨眉山和乐山大佛(四川,) 4、武夷山(福建,)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8处)】 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3、黄龙风景名胜区 4、三江并流 5、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6、四川卧龙熊猫保护基地 7、中国南方喀斯特 8、中国丹霞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26处)】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世界文化遗产) 2.长城(北京,世界文化遗产)

3.敦煌莫高窟(甘肃,世界文化遗产)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沈阳故宫(辽宁),世界文化遗产) 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世界文化遗产) 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世界文化遗产) 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世界文化遗产) 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世界文化遗产) 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世界文化遗产) 10.福建土楼(福建,世界文化遗产) 11.丽江古城(云南,世界文化遗产) 12.平遥古城(山西,世界文化遗产) 13.苏州古典园林(江苏,世界文化遗产) 14.颐和园(北京,世界文化遗产) 15.天坛(北京,世界文化遗产) 16.大足石刻(重庆,世界文化遗产) 17.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盛京三陵(辽宁),世界文化遗产) 18.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世界文化遗产) 19.龙门石窟(河南,世界文化遗产) 20.都江堰—青城山(四川,世界文化遗产) 21.云冈石窟(山西,世界文化遗产) 22.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世界文化遗产) 23.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 世界文化遗产)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试题答案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 字... 试题答案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

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

殷墟游后感

殷墟游后感 记得刚来安阳时,很多同学都给我说安阳殷墟是世界文化遗产,其名弘扬世界。殷墟内充满了历史的色彩,能让你感受到古代商朝的风采,是很值得一去的。于是,怀着对历史向往的心情,我游观了殷墟。 来到殷墟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扇红色的大门,横梁上赫然写着“商朝王陵遗址”几个金黄的打字,在阳光的映衬下闪闪发光。进入大门,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它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吸引力,不知该先去那个地方看好。心想,就跟着导游慢慢地、一一游览吧! 以前对殷墟的了解仅限于历史课本的知识,对殷墟的印象也只源于那古老的图片。而今,当我置身于这一充满历史色彩的地域时,听着导游那从未听过的解说,我仿佛回到了从前,看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对殷墟的参观让我收获颇多,是我对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有了更全面、更深次的了解,它们永远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一、殷墟的来历 公元前14世纪(正时奴隶社会制度),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安阳小屯村一带),在此建立了商代二百七十余年的都城,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稳定的国都。曾时的殷都占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沿古老的洹河两岸呈环型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形式的古代都城,城市布局规模巨大、严谨合理。都殷时期是商王朝的鼎盛时期,在这里留下了辉煌绚烂,独具东方特色的殷墟文化。商朝灭亡后,周公平三监之乱,大迁殷民,使这座当时世界上最为美丽的都城繁华散尽,逐渐沦为废墟,史称“殷墟”。知道被考古学家们发现,才以现在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二、殷墟的介绍 在游殷墟的过程中,处处都有牌子向游客做简单的介绍,从这些文字中以及导游的解说中,我对殷墟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 殷墟总面积达24平方公里,内有大量的青铜器,石器,骨器,玉器等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文物,其中最有名的是重达875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殷墟由三部分组成: (一)、殷墟王陵遗址 位于著名的洹水北岸,是商王朝的皇家陵地与祭祀场所、举世闻名的司母戊鼎出土地。王陵遗址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180亩。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在这里相继发现了13座王陵大亩(包括一座未完成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祭祀坑与车马坑,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被学术界公认为殷商时期的王陵所在,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二)、宫殿宗庙遗址 宫殿宗庙遗址管理处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4A旅游景区。占地面积22.12公顷,房屋占地面积1392.34平方米。现有《殷墟发掘史展厅》、《妇好墓圹展厅》、《YH127甲骨窑穴展厅》、《车马坑展厅》、《殷墟博物馆》等陈列展馆,复原展示了十余座有代表性的基址。 (三)、洹北商城遗址

殷墟文化论文

殷墟文化 摘要:在传统的清明节假期中,我有幸参观了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殷墟是 安阳的最为著名的文化亮点,也是我国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在对殷墟的参观之后,使我了解许多关于殷墟的文化,使我对殷墟的敬佩之情更加深刻,由此我也为能在安阳这个文化之都学习而感到骄傲。 关键词:殷墟遗产价值 一.殷墟发掘和资料简史 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的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邑商”,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发现中药店中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即甲骨文),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文物,于是开始重金收购。1900年,王懿荣的甲骨转归了刘鹗所有,他的亲家罗振玉得知这些甲骨来自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于是多次派人去那里收购甲骨,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认为小屯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其后,王国维对这些甲骨文上的资料进行了考据,进一步证实这里就是盘庚迁都的都城。1928年到1937年,为了寻找更多的甲骨而开始进行发掘。中央研究院组织考古队对殷墟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后来由于抗日战争而停止,1950年起又重新开始发掘工作。1928年10月13日,受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委派,董作宾与临时工作人员开始对殷墟进行试掘,在18天的发掘中,共出土有字甲骨800余片及铜、陶、骨、蚌等若干,一个有别于传统史学与金石学的中国现代考古学时代由此开创。同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的李济担任史语所考古组主任,并于1929年春主持殷墟第二次发掘,这也是殷墟首次正式发掘。1931年,国内首次将地层学原理应用于高楼庄后冈发掘,厘清了殷代、龙山和仰韶文化发展序列。1934年至1935年,侯家庄西北冈商王陵区被发现,墓坑棋布、文物宏富,轰动学界。1936年殷墟第13次发掘,考古队员在一处编号为YH127的窖穴中发现了形状规整、数量庞大、积叠有序的甲骨,这是殷墟历次科学发掘以来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为甲骨文和殷商史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材料。1950年,武官村大墓发掘,成为新中国首次殷墟发掘。1976年,小屯西北地发现商王武丁配偶“妇好”之墓,保存完好,极富学术价值。到1986年,已经对十几个点进行了20多次的发掘,获得了刻字甲骨15万片左右。 1961年3月,殷墟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殷墟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2006年7月13日,殷墟因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和良好的管理与展示,在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殷墟为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今安阳市西北的小屯村一带,史称殷,历经八代十二王,共255年。 殷墟宫殿宗庙基址,为殷墟的主要组成部分,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始于上世纪30年代,发现大量珍贵文物,是中国考古学的发轫地,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殷墟文化具有都市、文字、青铜器三大要素,是华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征。 展厅采用古代的茅草为顶,这种草是专门从南方运过来的,具有防酸和碱和紫外线,不掉色等特点,前面是发掘出来的和原始大小一样大的中国最大的司母戊大方鼎,这是仿制的,总共两个,另一个是在王陵,原品现在北京博物馆地下展厅里,往北京送时都是枪核实弹特级

部编版第十册第七单元读写训练题

积累和运用 1把搭配合适的词语连起来。 2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操( )自如手( )脚乱 ( )肥体壮辽阔无( ) ( )然自得不可思( ) 不由( )主 ( )( )发光 ⑴一群野鸭在湖里游来游去,显得()。 ⑵太阳跃上了海面,霎时间,()的天空和大海布满了耀眼的金光。 ⑶亭子顶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 ⑷古埃及人用什么方法建筑起金字塔,至今仍让人觉得( )。 3按要求写句子。 ⑴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照样子补充句子) ⑵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仿写拟人句) ⑶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 ..牧场之国。(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⑷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⑸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 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用同样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学校) ⑹我们的祖国像一个巨人耸立在世界东方。(修改病句) 4把下面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 ()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军队。()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5读文段,写一段话。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提示:这个文段前两句是动态描写,后三句是静态描写。由于有“动”有“静”,我们读了文段如临其境,印象深刻。请学习文段的写法,看下面图,写一段话。 阅读和理解 美丽的颐和园 山东省青岛唐山路小学王熙瑶 颐和园本是一座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面积有290万平方米。著名的景点有昆明湖、万寿山和苏州街。 昆明湖可大了,湖水清澈,湖面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湖边长着翠绿的松柏和柳树。湖中心有一个小岛叫南湖岛,十七孔桥把南湖岛和昆明湖的东岸连接了起来。十七孔桥有十七个大小不同的拱形桥洞,桥上是观赏风景的好地方。

安阳殷墟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欢迎您来到甲骨文的故乡参观,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使您对殷商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片甲骨惊世界”。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但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也使一个普普通通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屯村举世闻名。随着对安阳殷墟的全面发掘,一个古老王朝的都城遗址及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殷墟,是商朝后朝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它的范围是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两岸的一些地方。据史书记载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断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奄”(今曲阜)迁到“殷”(今安阳小屯),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54年。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来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1961年,国务院把殷墟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为破坏,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馆”。 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首先就是甲骨文(有关甲骨文的情况稍后再介绍)。我们先来看看进苑的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而建。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我们再看看门框上的这些图案,浮雕着凤、虎、饕餮和蝉等花纹。门额苑名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门两侧墙上浮雕殷代龙形玉决,仿佛显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此苑门和仿殷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古都安阳的象征。 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青铜时代。这也正是殷墟闻名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 您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毋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如此大的重器,浇铸起来特别困难。据估计制造这样的重器需要明确的分工和协作,从炼铜的浇铸,从制模到拆范需要130多人同时施工。青铜器中,铜、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2016年全国I卷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自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安阳殷墟景区导游词

安阳殷墟 沿途讲解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郑州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美丽而又历史悠久的的河南,我是你们的地接导游,大家可以叫我翟导或者小翟,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是咱们的司机王师傅,本次旅程就有我们王师傅保驾护航。感谢缘分让我们相遇,使我荣幸的成为大家的导游员,我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大家提供一个舒适愉快的旅程,希望大家把放心交给我们,我们一定会努力把开心还给您。今天天气寒冷,空气干燥,气温是5-8摄氏度,请大家注意御寒,多喝水,保证健康的体魄踏上我们愉快的行程。在此,预祝大家游地尽兴玩的开心! 我们现在所走的是连接北京、广州、珠海等南部重要城市的京港澳高速,再有三个小时的路程,就要到了今天咱们要参观游览的目的地,安阳殷墟景区,我们在那里的游览时间为3小时,下午五点返回。在这里呢,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郑州。 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有“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等荣誉称号刚才我们经过的二七纪念塔是郑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位于二七广场,建于1971年,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中国建筑独特的仿古联体双塔,它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美景与美食相配,说到这,不得不提及郑州的烩面。郑州烩面是河南面食的代表作之一,它大兴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得益于改革开

放、流动人口大量增加、餐饮业需求大增,先是老字号“合记”的羊肉烩面独领风骚,然后是萧记三鲜烩面异军突起,并快速发展,二十年间成为郑州市餐饮的城市名片,一碗在手,酣畅淋漓的烩面别具另种风情。 车过鹤壁,我们就进入了安阳境内。安阳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周易》的发祥地,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和文物可考的长期稳定的都城。同时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三千里人工长河——红旗渠也在这里。 殷墟位于安阳市西北2.5公里小屯村附近的洹水两岸,是一处规模巨大的商代文化遗址,商代后期盘庚迁殷至纣灭亡历经八代十二王。周武王伐纣后,逐渐荒废,因而称为“殷墟”,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 一路走来一路聊,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景区的停车场。下车之前再次提醒大家:我们的旅游车是蓝白相间的宇通车,车牌号是豫A12345,我们的导游旗是黄色的,我的手机号是12345654321。好了,朋友们,现在就请您关好门窗,带上您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一起去领略安阳殷墟景区的神奇魅力吧!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学习资料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截止2011年6月24日,中国已有41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45处)和西班牙(43处),居世界第三位。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文化遗产29项(其中文化景观3项),自然遗产8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 【中国的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4处)】 1、泰山(山东,1987.12) 2、黄山(安徽,1990.12) 3、峨眉山和乐山大佛(四川,1996.12) 4、武夷山(福建,1999.12)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8处)】 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3、黄龙风景名胜区 4、三江并流 5、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6、四川卧龙熊猫保护基地 7、中国南方喀斯特 8、中国丹霞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26处)】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2.长城(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3.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 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10.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世界文化遗产) 11.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12.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13.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14.颐和园(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15.天坛(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16.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世界文化遗产) 17.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 18.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19.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20.都江堰—青城山(四川,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21.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世界文化遗产)

关于介绍殷墟导游词5篇

关于介绍殷墟导游词5篇 殷墟是中国至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甲骨窖穴等构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介绍殷墟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介绍殷墟导游词(1)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欢迎阅读参考!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正在安阳殷墟的大门处.我们先来看进苑的这所大门,这座们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专家杨鸿勋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甲骨文中门字而建, 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堪称是华夏门的鼻祖,门框上浮雕着凤,虎,饕餮,蝉等花纹,门额苑名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门两侧墙上浮雕殷代龙形玉块,是根据妇好墓中出土的龙形玉块放大而成,是中华民族早期龙的形象之一。 朋友们,欣赏完这扇大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感受三千多年前的上古文化吧!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的时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这也是殷墟闻名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 朋友们,您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母戊鼎是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 如此大的重器浇铸起来特别困难,据估计制造这样的重器,需要明确的分工与协作,从炼铜到浇铸,从制模到拆苑需要130多人同时施工,青铜器中,铜、锡、铅的含量比例与现在所铸青铜器中铜、锡、铅的含量比例基本相同,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冶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鼎最开始的作用只是用来煮肉用的锅,到了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权利的象征。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在商都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这个建筑是‘‘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也就是茅屋盖顶,夯土台阶,四面斜坡,重重屋檐,整个大殿宏伟庄严。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国最早的档案馆——甲骨窖穴展厅,1936

安阳殷墟博物苑导游词3篇

安阳殷墟博物苑导游词3篇 殷墟,原称“北蒙”,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以下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安阳殷墟博物苑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安阳殷墟博物苑导游词(一)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欢迎各位来到河南参观游览。我是本次行程的导游小李,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在未来的两天里,将由我和司机师傅一起为大家服务,希望各位可以把安全交给司机师傅,把放心交给我,我们会一起努力把开心带给你。在此预祝各位可以在河南吃的顺心,住的舒心,玩得开心。 殷墟是商朝后期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它的范围是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被和村西洹河两岸的一些地方。公元前1300年前,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从“奄”迁到“殷”,共经历8代12王,共254年。这里成为商代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由于黄河每年都要涨水,黄河水逆洹水而西,使洹水沿岸变成一片水乡泽固。水退后,沉积一层厚厚的泥沙,年久日长,殷墟也在底下世层沉睡3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又被人们发现。1961年经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

墟博物苑”。从此,殷墟也以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闻名天下。 安阳殷墟博物苑导游词(二)各位游客朋友,首先欢迎您来到甲骨文故乡参观,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使您对殷商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片甲骨惊世界”,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但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也使一个普普通通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屯村举世闻名。随着对安阳殷墟的全面发掘,一个古老王朝的都城遗址及光辉灿烂的殷墟文化昭然于世。殷墟,是商朝期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它的范围是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两岸的一些地方。 据史书记载和夏商周断代工程为断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奄”(今曲阜)迁到殷”(今安阳小屯),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54年。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1961年,国务院把殷墟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为的破坏,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殷墟博物苑。 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 首先就是甲骨文(有关甲骨文的情况稍后再介绍)。我们先来看看进苑的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而建。它看似简单,却是最

说殷墟甲骨文中的“玉戚”

說殷墟甲骨文中的「玉戚」 陳劍* 本文主要討論《殷墟甲骨刻辭類纂》頁1263收為3262號字頭釋作「玉」的那個字(以下用△代替),其代表字形作、。研究者大都承認,△字在卜辭中當是表示「玉器」一類意思或是專指某一種「玉器」,但對其字形則有釋讀為「朋」、「寶」、「玉」、「珏」、「琮」和「賏」等多種異說。從近年所見甲骨論著看,似乎信從釋「玉」和釋「琮」兩說的研究者最多。 本文排比分析殷墟甲骨文中△字的不同形體,聯繫族氏金文中象形性更強的△字,通過跟殷墟甲骨文中象形的「戚」字的字形和出土的商周「玉戚」實物之形仔細比較,論證了△是「玉戚」的象形字,其字形象鋒刃朝上放置的兩側有齒牙形扉棱的戚體之形。 接下來本文進一步梳理△及以它為偏旁的字在殷墟甲骨文裡的用法,指出義為「玉戚」的△在卜辭中或用為祭品,或用為臣下向商王等的獻納之物。以△為偏旁的字有些跟△用法也相同,當是其假借字或繁體。 最後本文結合「戈」與「圭」、「王」與斧鉞類武器「揚」在字形和讀音上相類似的平行關係,認爲「玉戚」字△的讀音也應該可能與「戚」相近,△是由武器「戚」轉化為禮玉,又將「戚」字讀音稍加改變而來。據此推測,「玉戚」字△尌是《爾雅·釋器》裡的「琡」字,其它古書和出土文獻裡或寫作「(璹)」、「」,或假借「」字爲之。 關鍵詞:殷墟甲骨文古文字考釋玉器玉戚琡 *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一、待討論之字的字形及舊說檢討 本文主要討論《殷墟甲骨刻辭類纂》頁1263收為3262號字頭釋作「玉」的那個字。這個字(以下用△代表)《類纂》字頭下列了、兩類代表字形。前一類主要見於賓組卜辭,後一類主要見於歷組卜辭。在近年新公佈的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中,1 這個字也多次出現,寫法又有不同。下面先分類組列出一些字形,每類中靠前的是我們認爲更爲接近原始字形的。 (一)賓組△字:《合集》15058 《英藏》1291 《合集》16976正 《合集》14735正 《合集》6033反 《英藏》1264正 《合集》14735正 《前》6.26.7 《合集》5598正 《合集》4059正 (二)歷組△字:《合集》34657 《合集》32535 《合集》32721 《合集》34562 《合集》32420 《屯南》225 (三)《花東》△字:()288 180 372 391 37 490 90 149 427 29 可以看出,歷組跟賓組字形的主要區別在於其中部的橫筆是否穿透相連,花東卜辭的字形則常常作橫置,絕大部分又有所省略。 研究者大都承認,從這個字在卜辭中的用法看,它當是表示「玉器」一類意思或是專指某一種「玉器」。至於其字形,則有釋讀為「朋」、「寶」、「玉」、「珏」、「琮」和「賏」等多種異說。2從近年所見甲骨論著看,似乎信從釋「玉」和釋「琮」兩說的研究者最多。3 這些說法在字形上都缺乏可靠的根據,實不可信。 1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以下簡稱「《花東》」。 2看松丸道雄、高嶋謙一編,《甲骨文字字釋綜覽》(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叢刊第13輯,1993),頁197。 3釋「玉」之說較詳細的論證可參見連劭名,〈甲骨文「玉」及相關問題〉,文化部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編,《出土文獻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頁239-243。釋「琮」之說詳見沈之渝,〈釋〉,《上海博物館集刊——建館三十周年特輯(總第二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頁3-6。收入《沈之渝文博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頁115-119。又參看賴炳偉,〈說「琮」(外二章)〉,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2004),頁273。

安阳历史文化

安阳——我记忆中的家乡 摘要: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与山西省、河北省毗邻,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和周易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安阳的历史文化古迹。回顾我记忆中的家乡。 关键字:安阳殷墟司母戊鼎甲骨文妇好墓 一、殷墟 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的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邑商”,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景区就建在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 A级旅游景区、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首批全国旅游景区级青年文明号,属历史遗址类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以前这里发掘的53座建筑基址,是殷墟宫殿宗庙区的主体和殷王都全盘规划、布局结构的重心所在,被考古学者划分为甲、乙、丙三组基址。甲组建筑基址共发现15座,是宫殿宗庙区内建设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建筑,被认为是商王室的宫室、寝居之所。乙组建筑共发现21座,多数结构繁复,面积巨大,互相连属。这些建筑被认为是殷王室的宗庙建筑。丙组共发现17座,被认为是商王室的祭坛建筑。目前,在宫殿宗庙区已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80余座。这些建筑基址形制阔大、气势恢宏、布局严整,按照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布在以宫殿区为中心的范围内。 1961年3月,殷墟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殷墟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2006年7月13日,殷墟因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和良好的管理与展示,在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中国出土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二个王朝,与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古国相比较,殷墟的青铜文化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以青铜礼器为基础,发展成为一套以等级为核心的礼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这在世界青铜文明中是绝无仅有的,体现出独特的东方色彩。殷墟出土青铜器种类繁多,器形厚重,纹饰繁缛,铸造工艺高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尤以王陵遗址出土的司母戊大鼎最负盛名,大鼎高达133厘米,器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它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最高水平。原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通体以雷纹为底纹,饕餮纹、夔纹为主体装饰,给人以稳重、庄严而又神秘的感觉,是古代科技与艺术、雕塑与绘画的完美结合,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54号凹形遗址 54号基址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该基址濒临洹水西岸,整体呈凹字形,缺口向东。包括南、北、西三组基址,这些房基构成半封闭状的建筑群,面积达5000平方米,结构严谨,构思精巧,已具备了中国“四合院”的雏形。该基址也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全及图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 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①文物:从历史、艺术 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 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 的综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 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 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 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 录》的理由。) 长城 The Great Wall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关,西至甘 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 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成如今的面貌。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多>> 故宫 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