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形势下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

思考与对策

□崔洪海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和关注的问题。如何建立良好的食品安全市场秩序,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强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根本上改善食品安全状况,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更好成效,使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一、食品安全监管成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采取建立健全法制体系、强化行政监管手段、加大问责力度等多方面政策措施,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职能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独立的食品安全法制体系基本建立。据国家法制部门统计,我国自1949年至今,部级以上机关颁布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以及各类规范性文件多达800多部。其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于1982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1993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995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2006年发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于1979年、2004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这些法律规定构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对确保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9年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确定了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关系,明确了生产经营者的法律责任,规范了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行为,建立了由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协调、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构筑了综合协调——

—专门监管——

—社会监督三道防线。

独具特色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步形成。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的监督管理职责分别由卫生、农业、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承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这种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可以集中多个部门的行政力量,对食品安全实施多领域、全方位监管。

食品安全标准建设得到逐步完善。2004年以来,我国逐步强化食品安全标准化建设,已经对1万多项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14万多项企业标准进行了清理,对2463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修订,制定了200多项国家标准。2010年1月,我国又成立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开展对乳品安全标准、农兽药残留、有毒有害污染物、致病微生物、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标准的清理和修订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乳品安全

11

标准的清理完善。今后还将用更长的时间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并在此基础上统一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总体比较稳定。目前,食品安全形势总体比较稳定,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所提高,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渐趋规范,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猖獗的势头有所遏制。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蔬菜、肉、粮、水果、奶制品、豆制品和水产品的质量和卫生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一是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现在全国的食品企业大约有50多万家,规模以上的企业有3万多家,他们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这个数字说明我们现在的食品的工业化程度是相当高的。二是食品的质量不断提高。工业化程度和产品质量控制有直接关系,许多大型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市场上的食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不断涌现,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促进了国内食品质量的提高。三是消费意识和水平得到提升。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更多的人开始学习西方“绿色”消费方式,追求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控制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由“解决温饱”转向“安全放心”,推动了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的同步提高。

二、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尽管食品安全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历史、现实多方面原因,食品安全的基础还较薄弱,特别是食品安全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农业种植、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和农药、兽药的滥用和残留,造成了问题食品经常出现。人口数量的迅猛增长与可利用资源减少、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有限的社会生产力等矛盾,刺激了人们对增加物质产量的追求,使大量现代科技应用到农牧业生产当中。这些科技在提高产量、增加物质总量、预防病虫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农牧业生产中过度使用或滥用化肥、农药、兽药,导致农药、兽药残留,破坏了生态环境,农、畜、水产品等食品污染问题日渐突出。有毒水产品以及海南毒豇豆、青岛毒韭菜等事件是典型代表。

二是工业污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比如水污染导致的不安全问题经常性发生。近年来,陕西、福建、广东、湖南等地先后发生儿童铅中毒事件,据有关部门介绍,这些铅中毒多数是因为饮用工业污染水源、食用受污染食物、水产品等造成,如此频繁、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再一次给社会敲响了警钟。

三是滥用添加剂造成的问题食品出现。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鸡蛋”、“瘦肉猪”、“毒馒头”、“染色豆”等事件,都是非法使用添加剂造成的。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就查处案件6000多起。

四是违法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现象屡禁不止。近几年发生的“地沟油”、“毛发水”酱油、“吊白块”粉丝、“甲醛白酒”等数量众多的食品制假售假案件频繁发生,仅2009年,全国工商系统在流通领域取缔无照食品经营8.9万户,捣毁食品制假售假窝点3530个,查食品案件7.2万件。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亟待进一步解决。

食品安全隐患造成了多方面的危害。一是严重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危害具有群体性、突发性、广泛性与社会性。据统计,仅近两年发生的几次“问题奶粉事件”,就造成全国30多万儿童患病。各地集体性食物中毒、群体性病源性污染疾病以及零散的造成群众伤亡的食品安全案件频发。另外,由于目前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的有限性,食品安全危害所导致的人体健康慢性反应也经常性显现,如农药、兽药残留,以及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违法使用添加剂、工业污染等产生有害物质,导致畸形、癌变、慢性病等严重后果。所有这些,都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二是直接影响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因为食品存在问题被进口国拒绝、扣留、退货、索赔、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不安全食品使我国比较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菜、畜产品和水产品出口频频受阻,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技术贸易壁垒中制约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出口的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输往欧盟、日本、韩国等国的水产品、粮食、蔬菜、肉、禽等,多次因存在安全问题被禁造成退货。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每年因食品问题造成的出口贸易损失都在百亿美元以上,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受到极

12

大影响和破坏。此外,所有产生重大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无不对当地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造成当地支柱性产业萎靡不振。三是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近几年连续发生的阜阳奶粉、三鹿奶粉、海南豇豆、青岛毒韭菜等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全国民众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强烈不满和对食品安全的极大不放心。这充分说明,食品安全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紧密相连,与党的形象、执政能力和水平息息相关。

三、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浅析

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存在深层次原因。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一个经济行为问题,而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从社会价值观、经济学、社会综合因素等多角度、深层次分析产生的原因。

从世界发展历史来看,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综合矛盾激化的一部分。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都会出现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如:美国1948年发生的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生的东京湾化学污染事件等事件,都是急于追求经济发展而疏于污染安全防范产生的沉痛教训,在经济高速发展期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是世界各国的共性。在我国,食品安全也是诸多问题当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和特殊表现形式。

从我国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食品安全问题是经济发展水平与思想道德发展水平不均衡的表现内容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奇迹,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但没有得到同等的提升,反而受到非正常手段获取高额利润、获得非正常回报等不正常现象的巨大冲击,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历史倒退,出现拜金主义严重、正义感缺失、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等现象,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提供了最根本的思想道德土壤,从而出现不惜损害他人的生命健康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现象。这不只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扭曲的表现,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食品安全问题是资本与利润悬殊差距产生的疯狂冒险。马克思曾说过:“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我国宋代,一头活牛的价格在6000文钱左右,而牛肉的价格是每斤100文钱,假如一头牛能得肉300斤,就能卖30000文钱。当时耕牛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不能随便被宰杀,否则要被“重刑”,人们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出现以下毒等手段“谋杀”牛的现象,正所谓:“利如厚故,人多贪利,不顾重刑”。目前来看,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和商家的违法成本太低了。正是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无良商家才会利欲熏心,在问题食品屡夺人命的情况下,还继续顶风作案,继续违法生产、销售问题食品。

从监管体系来看,“多龙治水”现象以及监管部门和人员自身素质、水平、技术、设施等不能完全适应监管需求。一是“多龙之水”局面需要改进。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采取由卫生、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农业等部门分阶段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在日常监管中,合力难以真正形成,而且不少地方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盲点和真空地带,主要原因在于监管体系运转不顺畅,被百姓戏称为“八九个大盖帽管不好一头猪,十几个部门管不好一张餐桌”。现实确实如此,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给消费者造成很大的伤害。二是监管人员素质、水平有待提高。现有的监管执法人员素质、执法专业水平、基层执法装备、食品检测设施等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食品安全监管需要,特别是对新兴产业食品、健康食品、科技含量高的食品安全监管有一定难度。三是检测成本过高,执罚成本大于产出。在当前的基层执法工作中,只有经过对食品进行检测,才能判定商品质量合格与否,才能进行案件的查办。如常见食品,一个样品的检测费用就要1000元,《产品质量法》规定,对商品质量不合格的判定,仅限于同种类同批次商品。如今的超市经营的食品至少有几百种,至于批次就更多了。要想全部检测,仅检测费用就会高达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上亿元,而食品本身的价值要比检测费低得多,检测成本远远高于执罚成本,就目前的执法经费来讲,基层单位很难实现全面开展执法办案工作。

13

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措施

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事关全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不能局限于一个国家、几个部门去改变,应唤醒全民责任意识,强化多种措施,共同应对。

(一)提高全民的责任意识。良好的全民食品安全氛围是根治问题食品的基础。一要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要充分发挥宣传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通过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采取各种专题培训、送法下乡等途径进行广泛的宣传,让人民群众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常识,掌握鉴别假冒伪劣食品的基本方法和依法维权的基本程序,增强消费者的防范能力和监督能力。二要提高经营者自律意识。新《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为此,监管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守法经营和文明经营的教育,切实提高经营者道德素质和守法意识。通过法律培训、案例讲座、座谈研讨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食品经营安全方面的知识,使食品生产经营者学法、懂法、守法,自觉地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三要树立自觉的监管责任意识。引入行政首长问责机制。尝试将食品安全问题纳入一级行政首长的问责范围,依靠行政首长的权威建立多元一体的矩阵式快速反应机制,并将主管及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责任纳入绩效评价和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强化各级监管责任。海南“毒豇豆事件”发生后,某部门某位同志曾埋怨相关部门“不够意思”,把事情给曝光了,而没有采取“内部消化”。这种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大事岂能内部消化?能说出这种没有原则的话,说明这名干部连起码的责任心也没有,更不要说如何践行“群众利益无小事”了。为此,一定要强化责任,使每个部门,每名干部,切实认识到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危的民生大事,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大事,是关系政府形象信誉的政治大事,真正树立起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结合我国国情,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实行“经济户口”监管机制。对经营食品的业户建立专门的“户籍档案”,从生产经营资格、生产经营行为、组成人员的健康情况、产品构成等方面严格规范入档,预防不具备资格的、存在违法经营行为的、带有传染疾病业户和人员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实行严格的“可溯监管模式”。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对生产、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都要追根溯源,对食品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解决,加强应急处置的监管机制,确保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进行有序、高效、快速的应急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建立一个包括信息收集、分析评估、预警预报、预案实施、效果评价等一系列程序和措施,形成一整套覆盖食品安全评估和防范的系统。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信息技术、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相结合,以省为单位构建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信息共享平台,最终形成辐射全国的食品检测数据服务中心,为全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为基础,依托食品安全检测数据共享平台,建立科学的检测数据风险预警体系,组建一个由食品安全检测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检测风险预警专家委员会,建立专家评估制度,对敏感性问题、行业性问题、区域性问题及时进行评估并发布预警通报,形成长效机制,确保群众安全放心消费。

(三)构筑食品安全监管屏障。履行监管执法是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此,各职能部门一定要履职尽责,当好各个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卫士”,确保为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把好关口,预防各类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对食品经营企业入市严格“把关”。为了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各政府职能部门纷纷出台各种“降低准入门槛”、“减少审批程序”、“优化办事效率”等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总的来看,这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是很好的举措。但是,对涉及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等行业的企业,不但不能减少审批程序、降低准入门槛,还要进一步严格审查,“百般刁难”,不能有丝毫的疏漏,否则,就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的不负责任,一旦发生问题,就要追究严格的责任。要对食品质量严格“把关”。食品安全监管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食品监管队伍,有一套科学严谨的检测标准体系,并严格执行,确保群众对食品质量放心。为此,要进一步加快专业

14

技术队伍建设,多培养专家型的监管人才;要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检测检验体系;要进一步研究科学管用的监管方式方法。从目前来看,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很不健全,特别是对污染程度、添加剂的计量等方面,需要有严格的分类标准,急需尽快完善。要加大对食品企业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新《食品安全法》规定:任何食品添加剂目录外的都将不能用、任何食品都不能免检、权益受损消费者可要求10倍赔偿。专业人士表示,新法将赔偿标准大大提高,加大了经营者的违法成本,起到震慑作用。对此,各职能部门要大力宣传,积极鼓励广大消费者要求索赔,发动起全民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同时,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强化处罚力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领域各种违法生产经营的行为,使生产经营者时刻面临“倾家荡产”的危险,在“风险利益高于成本”的巨大压力下自觉守法经营。

(四)建立权威的商品测试机构或者市场调查机构。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权威的商品测试机构或者市场调查机构。在发达国家,大多数以民间团体的形式成立商品测试或者市场调查机构,业务范围包括市场调查、预测、咨询、培训和客户满意度调查等内容。如:美国的《消费者报道》和J.D.POWER,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食品标准委员会及《标准》,日本的《消费者》和《本月国际情报》,韩国的“消费者电视新闻”等。这些机构多数是独立的民间团体组织,他们一般不接受政府、工会或商家的赞助,检测和调查非常严谨、公正、科学,所发布的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评估报告,坚持独立性、客观公正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在消费者心目中确立了权威和信誉地位,以至于在本国甚至在全球工商界获得了较高认同。反观我国,大多数消费信息是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传播的,这些消费信息多数没有经过权威部门科学严谨的把关,新闻媒体往往从夸大效应、吸引眼球、促进媒体自身影响力的角度,有时甚至夸大事实,制造“影响”。比如对“苏丹红鸡蛋”等含有有害物质的食品安全报道,实际上只是检测出了微量的有害物质,长期大量食用才能产生危害后果,但是,经过媒体宣传,立刻变成了“毒鸡蛋、毒鸭蛋”,食用就会出现生命危险等,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度恐慌。这种夸大宣传不但不利于健康有序、科学诚信的消费环境建设,还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统一的风险评估、商品测试及市场调查权威的发布机构,为消费者营造可信的消费信息发布环境,为人民群众做好消费警示和预防工作。

(五)建立科学统一的监管体系。目前世界多数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食品安全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把食品安全作为保障消费安全的重点工作,在多年探索经验的基础上,他们大多都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集中在一个部门。如:英国是世界上开展食品安全监管较早的国家。1986年,英国南部西萨赛克斯郡发生了全球第一例疯牛病。该事件引起世界广泛关注,也使英国政府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工作。1997英国政府为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依法成立食品标准局,负责食品安全总体事物,负责对食品成分、标签、污染程度、食品中微生物含量限制、检测等各方面制定标准,实行垂直管理。法国设立了食品安全局,负责全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隶属于任何政府部门,不受任何利益方的制约。我国应加强国际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现有体制上整合并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将其中的一些一般性管理职能交给行业主管部门、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管理,将行政执法权集中统一到一个行政执法机构,同时提高其行政机关的地位,增强其法律的权威性,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逐步形成我国的企业自我约束、行业诚信自律、政府强有力监管、社会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新机制,提高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作者系吉林省工商局副局长)

15

思想汇报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 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宣传思想工作担负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大任务,担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使命。 通过座谈深入社区了解调查,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如下: 从微观看主要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宣传思想工作认识还不够。宣传思想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业务存在“两张皮”,认为宣传思想工作是软指标。 2、内空形式单一,宣传的针对性不强,一是宣传思想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落后于人的思想要求,很多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宣传思想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显得苍白无力。内容上下一般粗,讲大道理多缺少转化,难于入脑。 3、宣传思想工作缺少量化指标,鞭打快牛,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能于的搬来搬去,不能干的什么待遇也不少,影响工作积极性。 从宏观看面临四个挑战 1.面临着多种思想文化长期并存和相互激荡所带来的挑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以及小生产习惯势力还有广泛的影响,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多种思想文化长期并存和相互激荡所带来的挑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宣传思想工作所面对的最大实际和基本的历史条件。我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文化、殖民地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等多种文化交织的痕迹和影响。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且发展不平衡,经济制度上将长期实行以社

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种经济文化结构,必然多层次、多角度影响人们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初级阶段的思想文化呈现错综复杂、多元交织并存的结构特征。 同时,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形势下,一些封建的东西往往沉渣泛起,一些外来的糟粕往往夹在其中,这就使得意识形态领域更加复杂。观念形态的变化一般滞后于社会实践的发展,与旧的经济形态、社会关系相联系的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道德观等还会在初级阶段长期存在;而与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相联系、与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发展完善。应该破什么,立什么;怎样破,怎样立,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在意识形态领域既有“左”的干扰,又有右的影响;既有观念上的对立,又有认识上的差异;既有立场上的对立,又有方法上的差异。意识形态领域的新与旧、科学与愚昧、进步与反动、先进与落后、改革与保守、开放与封闭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很尖锐。 2.面临着经济社会生活多样化带来的挑战。 在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在变化,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经济社会生活多样化带来的挑战。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在变化之中。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人们的利益结构变了,就业岗位和渠道多了,出现了许多新的利益群体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别。如,随着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业主、合资独资中的外方代理、下岗换岗职工会日益增多;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流动人口、股民人数、老龄人口会日益增多;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时代

当前干部监督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

当前干部监督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 干部监督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是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对干部的监督工作都很重视,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干部监督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对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难点 随着改革开展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干部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社会活动不断增多,给干部监督工作带来了新的、更大的困难。当前,干部监督工作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干部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监督工作“鞭长莫及”。当前随着社会活动日趋复杂,干部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和考验。各级干部的工作内容不再是单一的内部管理,工作时间不再只是八小时之内,而是扩大到了经济建设各个领域,扩大到八小时之外,不仅要与各级领导、各个部门打交道,还要与个体老板、中介组织以及其他各类人员打交道,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不断扩大。特别是对于驻外机构的工作人员、负责招商引资和经贸洽谈的人员,由于监督力量手段有限,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工作严重滞后,造成了监督盲区的出现,外出办事的干部成了“自由人”,组织上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只好听之任之,完全靠其本人的自觉性来约束。但是这种“自觉性”并不完全可靠,在金钱、美色、权力、地位等诱惑下,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情况下,一些立场不够坚定的干部会很容易被糖衣炮弹所击倒,抱着侥幸的心理从事违法违纪的活动,最终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新闻媒体报道的一些派驻人员、项目申报攻关人员、经贸洽谈人员常常出现行贿受贿、贪污公款、以权谋私、铺张浪费、腐化堕落等问题,就是监督不到位的结果。 (二)有的干部反监督能力较强,监督难度大。现在有的干部对干部监督工作不够理解和支持,从心理上产生排斥情绪。心里无“鬼”的,也认为加强监督是对自己不放心,不信任,会产生负面影响,极力逃避、排斥监督。心里有“鬼”的,更是想尽千方百计、采取各种办法对抗监督。有的干部在从事违法违纪活动时,不忘“自我保护”,钻政策的空子,专打擦边球,变着花样让不合法、不合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优势我国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时期,人们的精神世界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功利意识、效益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的增强,给社会带来蓬勃向上的活力;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摩擦会比较集中地显现出来,民众的心态也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偏颇和失衡,这就造成某种程度的物欲化、冷漠化、躁动化和虚假化,以及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因此,要保持社会稳定,就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建设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增强干劲。加强与改进,就是要求我们针对客观形势的变化,勇于开拓,努力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经验。以下将从四方面阐述一下新形势下如何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优势。 一、解放思想,转变作风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各级领导必须切实转变思想作风,改进工作方法。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克服官僚主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困难,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同群众一起探讨克服困难的办法和途径,诚心诚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举措,必须与群众共同商量,尊重群众的意愿,耐心向群众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同时,要认真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要坚决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坚持民主原则和疏导方针,采用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以实现指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之目的。

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始终没有完全摆脱“自上而下”、“我说你做”的单向模式,灌输教育、被动接受,高姿态、格式化,是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印象。在实践中,侧重说教灌输的工作方式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过度地染上政治色彩,不能紧扣群众的思想实际,从而导致群众疏离甚至讨厌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是互动的、平等的和民主的,不但有组织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教育,而且还要有群众自觉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动力。这就需要突破说教和号召的形式,寻找能够触动群众内因、激发其潜能的途径,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得到群众真心认可和广泛参与。 二、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实事求是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尤其是当前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化,人的思想观念日趋民主化,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事求是就需要动更多的脑筋,下更大的功夫。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或现象出发,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研究、探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这是一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人的思想,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现象,它是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及文化生活等诸多社会存在的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及文化生活等发生了变化或正在发生变化,人的思想、情绪、心理等也会随之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随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生活等的变迁而在内容、形式、手段上发生相应的变革,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就有被时代抛弃的危险。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真去研究思想政治领域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和现象,才可能未雨

关于新时期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思考 食品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社会和谐和政府形象,社会关注度高,公众期望值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完善机制,通过县食品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的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确保了近十年来食品安全事故的零发生。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食品安全的形势依然严峻,我们的监管力量、监管手段、监管能力、保障能力以及企业的生产能力、安全意思、自律意识与当前的经济社会水平、党和政府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望不相适应,难点集中,问题突出。 一是监管力量分散,各环节监管力量相对不足。监管体制呈“倒三角形”分布,越往基层,人、财、物配臵越少,监管力量单薄,很难从源头入手,实现常态化监管。 二是经费保障不足,监管效率较低。食品安全专项经费投入有限,执法车辆、执法装备配臵较少,风险评估、预防、应急处臵建设滞后,本应常效化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出现了应急化倾向。 三是技术支撑欠缺,监管手段较为落后。全县未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各部门未配备功能齐全的检测车辆,现有的快检手段由于运行成本高昂而低效,食品安全 ―1―

监管基本处在“嘴问、眼观、口尝、鼻闻”的落后局面。 四是激励与惩戒机制不健全。监管部门“容易监管争着上,难以监管相互推”,执法人员勤于做表面文章,应付了事,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周而复始,久拖未决,难以根治。生产企业忽视社会道德和责任,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偷工减料,掺假使假,导致守法成本高,呈“劣币驱逐良币”之势。 五是企业自律性差,行业组织发展滞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本应是自律系统和他律系统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体系,而且是自律优先的体系。事实上,我们的自律机制很不健全,已有的自律机制也常常形同虚设。食品安全监管的自律机制严重缺失,从而出现了代偿性的他律化倾向。这样,就迫使政府的行政监管负起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无限责任,他律机制被人为强化。 六是企业生产分散,从业人员素质、生产条件、标准化程度亟待提高。企业数量巨大,产业层次低。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企业类型繁多,生产条件差、工艺落后的“小作坊”占多数,组织化、集约化、现代化程度低,环节多、链条长、高度分散,监管难度大。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空前关注。探索治本之策,完善长效机制,是全党全国和全社会的共同愿望。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经常不断、反复地进行―2―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 一、充分认识加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五个关系”把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上来,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却很少注意对宣传思想工作对象即人的研究,如人们的需要、人们的特点、人们的反应等等,单向式推进、填鸭式灌输。立足于做了工作很辛苦,满足于完成工作很欣慰,至于工作前的谋划、工作中的调节、工作后的效果,都是习惯于一厢情愿,自以为是感觉良好。在整个宣传思想工作中,我们看不到作为工作对象、服务对象的人这个主角的戏份,简直是“目中无人”,自然就看不到与他们的实际互动,比如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意见的沟通,镜像中只有我们那些宣传思想工作者在唱独角戏,而说实话,其中的一些表演却又很枯燥、乏味、单调和老套,让人昏昏欲睡。同时,在宣传思想工作还存在着不看对象,千篇一律的问题,就是不对对象进行研究区分,不能因人制宜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比如多数人与少数人的问题。我们的宣传方向和舆论导向把握不好,就会引发为谁服务、替谁说话的争议。对于人的生存环境及至整个时代条件也需要加强研究,从一定意义上讲,环境决定人,研究形势和环境就是研究人,比如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物质利益影响甚至冲击的人的特点;比如开放特别是目前的网络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民主意识、维权的意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

干部监督工作实施细则

干部监督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加强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建立科学的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若干意见》等有关规章,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干部监督工作包括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委负责的原则; (二)职能部门联合监督的原则; (三)实事求是和依法办事的原则; (四)发扬民主和群众参与的原则; (五)正面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原则。 第三条干部监督工作必须符合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把干部监督工作贯穿于干部培养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 第四条本细则适用于市委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乡镇党委、市直党委(党组)对所属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二章领导干部的组织监督 第五条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谈话包括例行谈话、预警谈话、诫勉谈话。 (一)例行谈话是常规性谈话,由市委及组织部负责同志同基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谈话,每年一次。主要结合年度考核、民主生活会和日常掌握的情况,进行激励性谈话,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例行谈话要按照省委组织部《党委及组织部门负责同志同下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规定的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进行。 (二)预警谈话是一种预防性、警示性的谈话,可根据工作需要,由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市委组织部有关领导或本单位主要领导或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随时进行。 1、领导干部出差、出国、工作变动及个人遇有重大事项时要及时进行谈话,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防微杜渐。 2、群众反映领导干部存在不廉洁行为或反映线索比较具体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谈话。 (三)诫勉谈话是批评教育、限期改正性谈话。主要针对领导干部存在的一般性错误或尚不构成违纪的问题予以告诫。 1、凡领导干部不能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以及工作部署不力的;不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作风专断,或者在领导班子中闹

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几点体会

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几点体会 唐大东 市委作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进‘产业化兴市、工业化富市、商贸活市、科教强市、多渠道富民’”发展战略的决定,这是市委在新的起点、新的历史条件下,着眼于全市发展实际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服从服务于这一重大战略,如何为加快推进?产业化兴市、工业化富市、商贸活市、科教强市、多渠道富民?发展战略服好务,已经成为宣传部门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和现实的课题。如何出色地完成好各项任务,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唱响主旋律上下功夫 新形势、新任务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唱响主旋律的基本要求,而当前的这个主旋律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进‘产业化兴市、工业化富市、商贸活市、科教强市、多渠道富民’发展战略?。宣传思想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个主旋律,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基调,全力服从服务于加快推进?产业化兴市、工业化富市、商贸活市、科教强市、多渠道富民?发展战略,真正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

力量凝聚到市委的发展战略上来。 1、要高举伟大旗帜,打牢共同奋斗思想基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一是要强化理论学习。要在传统的集中宣讲、专题讲座、培训等学习形式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自学、讲学、研学、述学、考学等学用结合的学习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领会市委新的发展战略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从而更好地统一跨越发展的思想,将推进发展内化为坚定的思想意识,外化为兢兢业业、拼搏进取的实际行动。二是要强化理论宣传。要利于各种媒体,通过专栏展示、专访解读、专家讲座等形式,向全社会深入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以及全市在落实十七大精神创新发展方面的重大战略和举措;要大力培育宣传在推进发展过程中的各级各类典型,充分典型的发挥示范引带作用,从而达到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打牢共同奋斗、努力发展的思想基础的目的。三是要强化理论实践。要推广理论武装工作的?3+1?工作模式,即要在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好理论实践环节,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将党的基本理论基础,特别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发展理论与工作实际有机结合,真正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和发展理论,保证理论在实践的最前沿发挥

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今年年初,中央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是我们党制度反腐和制度建党的重要里程碑,意味着我们党的反腐方向从事后惩治转向事前、事中的制约和制衡,对于从根本上提高党内监督工作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切实增强干部监督工作合力,更加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各级领导干部的有关信息,组织部近期专门就加强干部监督信息工作进行专门安排部署。今天召开这个座谈会,就是为了研究各干部监督联系部门如何发挥各自职能进一步加强今后的干部监督联系,做好干部监督工作,特别是研究如何做好干部监督信息传递工作。下面,我就做好干部监督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干部监督工作是整个干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既是深化干部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是搞好干部工作、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论述,把加强干部监督工作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了部署。中央一再强调,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近几年来,我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大干部监督方面的措施,如建立了新提拔干部廉政鉴定制度、新提拔干部公示制度、干部监督员制度等,对加强干部思想工作作风建设起到了很好作用,收到了明显成效。总体上看,我县的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是能够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勤政务实,廉洁自律的,经受住了各种诱惑的考验。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党不管党、治党不严,重使用、轻管理等问题在一些党组织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我们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进一步提高我县干部工作水平,确保干部队伍健康成长。 干部监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信息采集、整理和交流是搞好监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适应干部监督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形成干部监督合力的内在要求。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建立干部监督工作的信息网络,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扩大信息,使干部监督机构耳聪目明,监督工作更加及时有力。”各干部监督联系单位都负有干部监督责任,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干部监督信息。纪检监察机关主要是进行纪律检查监督,zd机关主要进行执法监督,审计机关主要进行财经纪律监督,新闻单位主要是开展舆论监督,信访部门是群众监督的重要渠道,组织人事部门主要是日常管理监督。这几个方面的监督,职能上各有侧重,作用上相互衔接和补充,目标都是一致的,工作中形成的信息既是各自工作成果的体现,也是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依据。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只有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各负其责,加强联系沟通,相互配合,协同运作,齐抓共管,做到分工不分家,全面、及时准确地交流有关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问题性信息,才会使各方面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卓有成效的干部监督合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推动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因此,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高度的政治热情,共同搞好干部监督信息交流工作。 二、突出监督工作重点 抓重点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可以起到提纲挈领、事半功倍的效果。各联系单位在开展监督工作时要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突出重点对象。各单位要结合各自的职能特点,加强对执法、执纪和掌管人、财、物等关键部门、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科级后备干部和即将退居二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积极推进 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 金强 近一年来,与天津石化同甘苦共命运的消防支队在经历了几次公司和支队经济体制变革后,如何消除职工的思想顾虑,教育引导职工积极投身改革,保证支队的健康发展,提升为天津石化安全生产的保驾能力,成为摆在全支队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为此,支队党总支就如何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积极推进公司和支队改革、发展和稳定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目前,消防支队现有正式职工106人,合同工199人。支队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党小组3个,党员54人,入党积极分子23人。支队下设党群工作部、综合管理部、防火部、战训部、装备部五个专业职能管理部室;执勤力量下设有:一个气防站和4个战斗中队,战斗中队分别派驻在炼油、烯烃、塘沽油码头等生产单位,承担着为天津石化公司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的神圣使命。 在公司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内部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我们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不回避支队难点,敢于正视职工疑点,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为支队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近年来,消防支队获得多项荣誉:连续三年荣获天津市级《消防安全先进单位》、《天津石化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天津市消防局《专职消防队技能训练考核优胜单位》、公安

部消防局授予的《专职消防队伍执勤岗位练兵先进单位》称号、《天津石化2005年度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专职消防队建设市级达标单位》、04、05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优秀消防队》、《天津石化2006年度责任在我安全教育活动最佳组织单位奖和表演一等奖》。 二、主要做法 1、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支队稳定。从去年以来,在干部调整、部门重组过程中,为保证“思想不乱、队伍不散、管理不松、工作不停”,我们通过召开会议、举行座谈、深入宣讲、领导与职工“一对一”交流谈心等形式,引导职工正确认清形势,调整心态,稳定情绪。同时,注重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三会一课”、政治学习、集中辅导等形式统一思想认识,以党员的实际行动引导和带动职工自觉服从改革大局,积极参与和支持改革,做改革的促进派。各职能部门也积极深入基层一线,化矛盾,解疙瘩,转观念,拓思路,较好地稳定了人心,稳定了局势。由于思想认识到位,工作超前,坚持原则,操作得当,保证支队各项工作平稳顺利进行。 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地增强企业的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针对职工的困难问题,我们坚持进行重点照顾,无论是生病还是生活困难,从派车、派人到生活接济,总是想方设法加以解决,达到他们的满意。一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投诉和上访情况。对生活困难和有病职工,支队坚持定期走访,接济、补助家庭生活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作者:魏祥辉日期:2010-09-1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区局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较好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随机构调整、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些新课题,有些认识和做法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国税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单位的凝聚力等方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与之相比,无论是局内组织的理论研究,还是局内干部的思维方式都显得有些滞后。部分局内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看不见、摸不着,多一点、少一点无关紧要,不愿下功夫,这项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工作上习惯于上级布置、按部就班地执行,缺乏创新与活力。其次联系实际不紧密,“吸引力”不足。从现实情况看,少数干部把思想政治工作理解得太窄,简单地认为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就是抓理论政策教育,形式局限于念念文件、读读报纸、话话家常,与干部职工的实际需求贴得不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搞什么、怎么搞、为什么要搞心中无数,又不注意结合工作实际,因而理论政策教育虽然搞了一个接一个,但成效并不明显,经常出现“教育反复搞、问题照样出”的怪现象。最后工作机制不健全,“执行力”不足。长期以来,干部依附于党组织,工作职能“大而全”,但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到位,找不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结果是职工期待的工作没做好,却疲于应付琐碎繁杂的事务,表面看起来忙忙碌碌,实际却得不到职工的理解和拥护。 针对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决:首先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本着“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应是局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局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确立责任意识,工作干的好不好,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关键;要确立全局意识,随着工作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干部要善于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和把握,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确立创新意识,要积极探索适应事业发展要求的工作模式,结合局内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超前性研究、超前性谋划,明确主攻方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确立服务意识,干部工作要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把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为基层服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处理好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既要大力宣传先进、表彰先进,用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去教育、鼓舞、鼓励广大职工,努力在职工中形成学先进、赶先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_新形势下的思考与对策

如何应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 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当今的中国大地,处处展现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态势,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全国上下都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力争取得发展新突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生存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上新台阶,是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探索的新课题。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大量涌现。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会多样化趋势加快,带来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多样化追求。职工更加注重自我设计,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体意识普遍增强,群体意识减弱,这既是改革深化、社会进步的反映,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随着企业深化改革,利益格局调整,分配收入近一步拉大,各项改革措施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引起职工的高度关注。利益碰撞使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增多,部分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与形势发展不适应,会造成一些人心态失衡,人民内部矛盾相对复杂、集中、突出,群众性、突发性事件增加,大量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但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其固有的负面影响使一些人理想信念淡化,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滋长,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先进与落后、进步与退步、观念更新与沉渣泛起等现象的相互并存,特别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在党内蔓延,引起了群众不满。

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这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能动地把握干部监督工作的主动权,我们认为,必须从干部监督工作的创新入手,积极探索面向新世纪的干部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从新的形势对干部监督工作新的要求着眼,进一步转换思想观念,逐步确立以“立体、宽带、刚性”为特征的干部监督工作新思路 当前,干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监督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必须摆脱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固有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放开视野,敞开思路,置身更高的层面、更大的空间、更宽的领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全面创新。 1、 监督的运行方式要从封闭式监督向开放式监督转变。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逐步提高。干部监督工作也应打破相对封闭的格局,步入开放式监督的轨道。一是监督的途径应由组织监督向执纪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不断拓展,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做到干部工作开展到哪里,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工作就实施到哪里。二是监督的范围从工作圈向其生活圈、社交圈延伸,不断扩大有效监督的范围。三是监督形式要由相对单一的监督,向考察预告、专项调查、谈话诫勉、来信回复等多形式监督转化,让群众真正参与干部考察工作,让干部考察工作真正扎根群众,改变以往机械划定考察范围的工作方式,主动深入到所有“知情”群众中,对干部进行立体开放式考察,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考察工作中来,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内“透视”考察对象,使干部接受群众的有效监督。 2、监督的运行程序由事后监督向事前、 事中监督转化。长期以来,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上,即干部出现了不良苗头或问题才去制止,去纠正,去查处。这种事后监督,实际上是一种被动消极的监督。那么,怎样才能由被动监督转变为积极监督呢? 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从加强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入手,开展思想监督;二是从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入手,实施权力制约;三是从遏制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行为等方面入手,强化组织监督;四是从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入手,引进群众监督。通过对干部行为的全方位规范和约束,可以起到超前防范性监督的作用。 3、监督渠道由单一型监督向复合型监督延伸。 采取自我监督与纪律监督并重,制度监督与立法监督并用,公开监督与隐形监督并施,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并行,审计监督与审察监督并举等措施,逐步实行干部监督工作系统化、科学化,切实改进传统的单纯依赖纪律监督和组织监督的做法,弥补其“先天性”的不足。特别要进一步改进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办法,坚持任期审计与离任审计、定期审计与随机审计相结合,防止和克服干部在任虚假繁荣,离任留下窟窿的现象。 二、从激发内在活力、规范外在行为着眼,以正面导向为主,不断拓展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监督的新视野 不断赋予干部监督工作的时代内容,是增强干部监督工作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因此,监督内容的创新,是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的着力点。 1、干部学习教育的监督。 加强对干部学习教育的监督,是干部监督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干部学习教育管理还缺少一定的刚性。各级干部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实际出发,确定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岗位知识的储备目标,明确其要达到的知识水平。组织部门对其通过学习后是否达到目标要求应实施职能监督,定期组织述学、评学和考学,把学习成绩作为提拔使用的依据之一。 2、干部工作绩效的监督。

[应用文书]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及工作重点

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及工作重点 目前食品质量安全存在不少问题,但总体来说,食品质量安全形势还是稳定的。但为什么人们的普遍感觉却是食品安全今不如昔,以至于担心“现在吃什么都有问题”呢?有专家认为,舆论宣传和人们心理预期的变化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当前,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得力措施。在这样的措施之下,尽管食品安全可能还会出现问题,还会有艰难曲折,但一定会向好的方向转变。食为安应可期。 近来安全食品事故层出不穷,坊间怨声一片,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现在吃什么都有问题,不知吃什么好!”这句话,反映了人们的忧虑、无奈和愤懑,当然应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不过,对食品安全形势我觉得不必这么悲观。 近观几年来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除三聚氰胺危害面宽和危害大外,其他如近期成为焦点的染色馒头、“瘦肉精”猪、“墨汁粉条”和塑化剂饮料等等,大都发生在局部或较小规范内。可是也会因此带来人们的忧虑。 比如,常可听到一些同志说:“不要到低档酒家吃饭,可以少吃点地沟油”——似乎许多饭馆在使用地沟油。因地沟油与普通食用油在外观上一目了然,据说按目前技术可以把地沟油提炼到外观与食用油一样纯净,但其成本比食用油要低许多,这就是有利可图的。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利益的驱动;二是立法体系不完善;三是监管不力;四是市场空间很大;五是打击难度大。然而,就针对“地沟油”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公众的身体健康,要想有效杜绝“地沟油”流向餐桌,就必须制定强有力的对策措施:一是重权出击,各职能部门应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用关注民生的政治责任感,重视对“地沟油”的综合治理工作;二是出台科学的管理办法,责成相关部门抓紧出台对非法制做“地沟油”食品处罚的检测标准;迅速研制非法使用“地沟油”食品的检测仪器;同时完善餐饮业食用油进货台账,切实把好食用油进货关;三是针对“地沟油”问题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由于“地沟油”问题存在一系列的环节,针对这些环节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四是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现今我国食品监管千疮百孔,存在执法权力与监管义务不对称的问题。因此,为了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销售、使用“地沟油”等违法行为,坚决防止“地沟油”进入食物链;五是开发“地沟油”的再利用价值,通过政府引导、统一收运、定点处置等办法,建立产业化处置、市场化运作和资源化利用的疏导机制,以形成一条规范有序的产业链条,变废为宝。把“地沟油”作为重点项目进行开发,不仅解决了“地沟油”出路,而且变废为宝,可以生产出大量生物柴油、生物燃料等新能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六是广泛宣传,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对“地沟油”的危害,进行广泛宣传。要深入农村对广大农民进行讲科学、讲卫生、讲健康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加大对“地沟油”举报的宣传力度,发挥全社会

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管的难题与方向

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管的难题与方向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牵动着亿万民众。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现今,传统的以强制为主要监管方式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现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从而使得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大打折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但有政府自身管理与能力的缺陷,更主要的是由于现今现行的管理体制的不足。为了更好的做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保障民众的饮食安全,在新时期、新阶段应当积极探索建立以多元主体参与的、服务性的以专业技术与奖励机制相结合的新型服务型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切实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标签:食品安全;监管方式;服务;多元化 引言 现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食品安全问题所面临的环境日趋严峻,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公信力受到挑战,如何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成效是现今摆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面前的难题,传统的以强制为基础的监管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不但需要从食品安全的监管政策、监管模式等宏观层面出发,微观层面的食品安全监管方式也有待改进。只有从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共同入手才能共同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提高。 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式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最早起始于计划经济时代,后经多次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现今混合性质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使之不但具有市场经济时代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新的探索又具有计划经济时代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影响。现今,在政府宏观层面已经具有了现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雏形,但在微观层面仍然滞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其食品安全的监管方式仍然以政府强制力作为主要的监管方式。现今,落后的食品安全监管方式严重阻碍了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安全的监管理念发展不足,旧有的计划经济时代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仍然在影响着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在监管模式上表现为“重权利,轻服务,抓管理,松落实”,食品安全监管的主体仍然对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使用命令控制式的食品安全行政监管手段抱有极大的热忱,从而忽视市场主体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长期处于此种食品安全监管理念下容易造成监管方式的缺失,严重的还会造成权利的滥用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的良性竞争。同时,在政府应当投入大力建立和维护良性市场竞争秩序的市场监管却出现了真空,使得大量的政府不作为现象时有发生,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重叠且职责不明,致使出现利益时多部门争相执法,而无利时则相互推诿,甚至于一些地方污染严重且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企业或个人也由于为地方创造大量的税收而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2)食品安全监管方式、执行主体、执行手段等都较为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县委宣传部是承上启下贯彻执行党的大政方针的重要基层宣传机构,他承担着舆论引导、政策宣传、理论武装等任务,由于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又面临工作对象复杂、工作开展难度大等实际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说县级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各项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舆论监督和宣传思想文化的总和。因此,如何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做好新时期宣传工作也就成为了所有基层宣传战线工作者的共同面对的问题,笔者通过亲历基层宣传工作实践,有所感悟,认为应该从抓基础强队伍、抓大局保方向、抓学习保创新、抓先机保主动等方面入手。 一、建立好一支通讯员队伍是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 建立一支强有力全覆盖的宣传工作队伍是搞好基层宣传工作的保障性条件。宣传工作是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的,它不局限于一个部门,而是全县的工作。革吉地域辽阔,宣传工作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要有各方面的参与,必须要有工作在各条战线的人员参与,这样才能使宣传工作深入到各项工作之中,为其鸣锣开道、排除各种思想干扰,使其能在良好的舆论环境中顺利进行;这样才能经常了解和掌握

干部群众在各种特定条件下的思想、情绪和呼声,做到如实反映情况,使管理上层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反映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各种新鲜经验,为全县的干部群众提供学习的典型。所以我认为建设一支广泛参与的通讯员队伍是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建立起遍布全县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通讯员网络,不仅宣传工作有了群众基础,而且能更贴近群众、更贴进生活、更贴进实际。 二、坚定方向,把握大局。 舆论导向,关乎社会稳定、县情民意、关乎国计民生,宣传要为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第一,宣传要坚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宣传工作要为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和全面实施提供舆论宣传和思想保证,确保政策落实的及时、到位和有效。第二,宣传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宣传要把握时代脉搏,始终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持高度一致。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既是“发展黄金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着种种复杂情况,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噪音”、“杂音”时有出现。因此,广大宣传工作者要加以重视,要与时俱进,时刻把握大局,坚定政治方向。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搞好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基调鲜明、导向正确,意识形态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唱响主旋律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 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加强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根据中央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章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以及党中央对领导干部和干部工作的要求为依据,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把干部监督贯穿于干部培养

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促进干部健康成长,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加强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为壮大县域经济,建设和谐繁荣县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干部监督工作的原则 1、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特别对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2、坚持全面监督和重点监督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着眼全局,切实加强对整个干部队伍与领导班子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党政“一把手”在行使审批权力、执行财经纪律、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 3、坚持思想教育和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坚持针对性的教育,促使干部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增强自我约束和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同时对违纪干部要从严查处,运用好纪律处分和组织

处理两种手段,确保监督的有效性,维护监督的严肃性。 4、坚持依法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依照中央和市委关于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内容和规定进行监督,完善监督方法与程序,使监督工作法制化。不断健全党内监督工作体系,做到经常化、规范化。积极探索群众监督的途径和方法,形成监督合力。 三、干部监督工作的方法 强化制度建设,促进干部监督工作制度化。 1、各乡镇、各单位要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疏理,建立健全民主生活会、班子会、重大事项报告、外出请假、财务、重大资金使用、重大事项决策等制度,县委组织部将在近期抽查部分乡镇和单位的制度建设情况。 2、坚持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两次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坚持干部监督信息交流制度,建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