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识图发现能力、史料分析的能力。通过学习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学习郑和和戚继光二位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开拓,坚韧不拔的精神等。

过程与方法

1、分组讨论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2、搜集与郑和、戚继光有关相关资料,使学生学会从教科书或教科书以外获取信息,学会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能自主探究学习,学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明朝的对外关系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戚继光》相关视频导入新课。教师讲述:大家看到的是发生在明朝中后期的戚继光抗倭的场景,这场战争发生在明朝中后期,那么明朝除了战争,对外关系还有哪些方式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明朝的对外关系。

二、讲授新课

世界历史发展分两条途径:(一)、和平交往;(二)暴力冲突(战争)

(一)、和平交往:郑和下西洋

1、多媒体课件出示郑和的生平简介的课件,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查的资料介绍一下郑和。郑和,原名姓马,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后皈依佛教这是郑和受到东南亚各国人民爱戴的原因,也为他下西洋奠定了基础,云南人。十二岁丧父,在流浪中被明军掳去成为太监。后跟随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中,屡建战功,战功赫赫得到明成祖的器重,所以他有非常强的政治组织才能,在明成祖的支持下下西洋。

2、提问我们以前学过和郑和一样对中国贡献非常大的另一个宦官是谁?

学生回答:蔡伦,他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

教师:郑和和蔡伦都是宦官对中国贡献都非常大,所以英雄不问出处,同样我们寒门也能出伟人!(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回族在我国哪朝出现的民族?他们信仰什么教?

学生回答:元朝回族信仰伊斯兰教

4、西洋指哪些国家和地区,多媒体展示西洋的地图,学生指图回答西洋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使学生对西洋有空间概念。

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在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俗话说宁上山,莫下海,说明,海山的危险是瞬息万变的,恶劣的天气狂风暴雨,巨浪滔天,船员随时都有葬身大海的危险,缺少食物、淡水、暗礁和海盗等。

5、郑和下西洋:

(1)、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互通有无。

例:?

多媒体展示: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和路线图

学生抢答:

(2)、时间:1405—14333年

(3)次数: 七次

(4)规模:200多艘船,27000多人

(5)航海事迹: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6)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原因:1、明朝国家强盛统一,政治清明,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2、明朝造船业发达,为航海创造了条件。

3、指南针及航海图的利用,为航海创造了条件。

主观原因:1、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2、明朝政府的支持。

3、信仰伊斯兰教和佛教

过渡句:郑和下西洋是伟大的航海家是航海史上的壮举,他比迪亚士早了半个多世纪,规模大,范围广,影响深远。我们再来学习明朝的另一位伟大的人物戚继光。

(二)、暴力冲突(战争):戚继光抗倭

1、多媒体课件展示戚继光简介,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简述戚继光的事迹。

教师讲述:戚继光是安徽定远人文武全才,既是军事家又是诗人,我们安徽人杰地灵出现了哪些历史名人呢?

学生踊跃回答:管仲、三曹、朱元璋、胡宗宪、鲁肃、包拯、杨振宁、邓稼先以及当今的总理李克强等等,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与对历史知识的复习。

2、倭寇

日本的一些解除军职的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称为倭寇。

师:用史例说明中日友好交往历史悠久?(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东汉汉光武帝刘秀赐予日本汉倭奴国王金印,中日在东汉初期已经建交,日本称倭国。

(2)、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多达十三次,中日交往频繁;日本依照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3)、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佛法,加强中日文化交流,为日本的友好往来做出重大贡献。

但是近代中日两国战争不断,钓鱼岛事件等历史告诉我们繁荣富强则国泰民安,落后就会挨打。

3、倭寇和中国奸商、海盗相勾结对沿海的武装抢劫,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称为倭患。

戚继光临危受命被派到东南沿海抗倭,明朝后期国势衰落,军队作战力弱,戚继光大力整

顿军队,并招募当地农民和矿工10000多人进行严格的训练,并创造新的阵法鸳鸯阵。

分组讨论:材料研读《凯歌》表达了什么思想?

学生预期回答:表达了戚继光爱兵如子、赏罚分明、军纪严明,军队士气高涨,斗志昂扬,作战勇敢誓死报效国家,荡平倭寇的决心。

4、1561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取得九战九捷的辉煌战绩,平定浙东的倭患。又与俞大猷等人平定福建、广东的倭寇。

拓展延伸:明朝有哪些著名的抗倭将领?

戚继光、俞大猷、胡宗宪

5、课件展示:“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这句诗的意思,表达他的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做官不是我的愿望,我的愿望是平定倭寇。表达了戚继光淡泊名利、荡平倭寇的宏伟壮志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讲述: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是一位军事家和诗人。

师生共同探讨,分组讨论: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教师小结:(1)明朝政府的支持。(2)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并且战争性质是反侵略的。(3)戚继光个人的军事韬略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华。(4)“戚家军”训练有术作战勇敢等。

(三)课堂小结

本课说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两种途径:一种是和平交往另一种是战争,明朝前期我国国力强盛,科技先进是世界上的大国和强国,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早了半个多世纪,次数多,规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明朝中后期我国国力衰落,155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倭寇入侵,戚继光领导了一次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显示出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表现为战争。

布置作业

撰写一篇《如何做一个像郑和、戚继光的人》的小论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两个板块:(一)郑和下西洋、(二)戚继光抗倭。两个板块都使用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不足方面:学生的参与度较广,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学生上台展示和回答问题时,有点放不开,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