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目录

一、背景 (2)

二、电力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分类 (3)

三、电力公司危险源分析 (5)

(一)单位概况 (5)

(二)危险源情况 (5)

(三)危害程度 (5)

四、电力电力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5)

五、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8)

六、应急管理的主要应对对策 (8)

(一)加强和完善电网建设 (9)

(二)完善事故监测、预警、报告等制度 (9)

(三)应急管理日常规章制度 (10)

(四)电力应急队伍和协调联动机制的建设 (11)

(五)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运工作 (12)

(六)设立电力应急专项资金 (12)

(七)完善预案机制、培训和演练 (12)

(八)高度应急响应 (13)

(九)做好宣传解释,消除舆情 (14)

七、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摘要】本文针对电力公司生产过程中会遇到的突发事件,从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分类、电力公司危险源分析、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应急管理的主要对策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电力;安全;应急管理

一、背景

电力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电力系统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核心内容。电力发展,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结果,也向人类敲向保护电力安全的警钟。任何一次事故,都可能给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特别是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这些年以来,国内外发生的数次较大停电事故,使其受到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如2003年8月14日发生的美国和加拿大大面停电,影响约5000万人;2008年1月,大范围的暴雪低温,造成中国南方电网大面积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0亿元;汶川8.0级地震大面积停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有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4.20地震等,这些停电事故,暴露出电力系统在应急处理方面存在着较多难题。

电力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百姓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目前,虽然在电力系统的电气安全运行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但是电力系统存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难免受到极端自然条件的挑战和来自社会环境的有意或无意的损坏或破坏。

同时因为我国电网结构薄弱,电力系统时刻存在着突发事件的考验。现在我国电力系统应急管理刚刚起步,应急保障本领相对比较薄弱。为了提升电力系统预防和处置电力突发事件的本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急需创建突发事件下的应急管理体系,制订出电力系统应急管理制度,分析

重大突发灾难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以提升电力系统应急管理本领。尽可能地预防和减少电力突发公共事件,尽可能地减轻和避免电力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危害,是电力行业普遍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也是电力发展工作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二、电力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分类

1、电力突发事件,又称电力系统突发灾害,是在一定区域内突然发生的,其主要特征是灾害的突发性及重大危害性、难以完全准确预测、难以完全有效防御及难以彻底根除。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具有如下特点:(1)涉及环节多。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消费是同时完成的,涉及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环节,突发灾害可能破坏其中某个环节,使得平衡关系被打破,进而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灾害源多。电力系统突发灾害不但可能来自于违反电力系统电气规律的事件,处于自然环境中的电力设施还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风灾、雪灾、冰灾等)的毁坏。电力设施人多是无人值守,可能经常受到有意或无意的破坏。

(3)损失巨大。我国电力工业经过几十年发展,设施量大且分布面广,遍布地上地下,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电力供应触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涉及人身财产安全,大面积停电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惊人。

(4)影响面广,次生灾害多。电力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电力供应中断,将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2、按照致灾原因分类,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可以分为以下4类:

(1)自然灾害导致的电力系统突发灾害。主要指气候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造成的大面积电力设施损坏和电气故障。

(2)因电力设施受到破坏、自身故障或缺陷导致的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如输变电一次设备受到毁坏,其控制、保护设备故障引发系统事故,或者输变电控制、保护设备存在隐藏性缺陷使之不能正确动作而引发的重大事故。

(3)人员过失导致的电力系统突发灾害。是指运行维护人员误操作或调度人员处置不当、检修人员检修设备过程中触及临近带电设备从而导致或扩大系统事故。

(4)次生灾害,由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引起的次生灾害,如对电气化铁路、城市地铁列车、化工厂、煤矿、广播电视以及军队、医院、学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设施的危害。电力应急管理主要是为了应对电力系统重大突发灾难事件,研究重大突发灾难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以提高电力系统应急管理能力。

电力突发公共事件具备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特征,前者与后者具有明显的共性。电力突发公共事件,如电力生产重特大事故、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电力供应持续危机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等,虽属于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发生,不仅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环境恶化,也极易引起社会混乱和局势动荡,社会影响大、涉及面广,后果十分严重,是重大的、典型的公共突发事件。

三、电力公司危险源分析

(一)单位概况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危险源情况

XXXXXXXXXXXX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型商场、影院、电梯公寓等越来越多,大型集会也越来越频繁,公司承担的安全、可靠供电责任和优质服务压力不断加大,参与社会事故灾难抢险,提供应急供电救援,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危害程度

各种突发事件可能影响到电力公司安全生产,电网设施设备大范围损毁和大面积停电,使公司正常经营秩序和企业形象受到较大影响,电网供电中断甚至可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影响。电力公司供电范围内有多家煤矿、化工企业,因为企业自身的一些原因,设备老化落后,已不能满足生产,但是公司没有及时更换设备,更没有准备独立的应急电源,在出现突发事件,紧急停电时,不能及时恢复供电,严重威胁到自身公司安全生产和员工安全。

四、电力电力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1、电网大面积停电风险始终存在。严重自然灾害事件时有发生,导致

较大范围供电影响的潜在风险不断加大,且给恢复供电工作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带来极大压力;同时,电力设施受人为破坏可能性增加。为避免电网大面积停电的发生,需要电力应急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不断深入,从根本上掌握大面积停电规律和机理,并不断提高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

2、智能电网建设对电力应急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步推进,特大型电网运行以及各种分布式能源的接入,电网运行环境和条件更为复杂,电力企业发、输、变、配电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和联系更为紧密,特大型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电力应急能力建设随之推进,并与之匹配。这就需要加强电力应急能力评估技术研究,以正确评价应急能力,并有针对性地提高。

3、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维护企业形象对电力企业应急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电力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关乎国家安全,关系国计民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和谐社会的诉求和期望也相应提高,电力企业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加强电力应急管理研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减少电力突发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4、由于电力应急管理基本概念研究不足,部分单位电力应急管理人员对于电力应急管理的内涵和外延认识模糊,电力应急管理职责不清。

5、对电力应急管理目标认识不到位,实际工作中片面强调电力设施抢修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及时消除突发事件对社会、企业、群众的影响,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才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目标。

6、对电力应急预案体系、电力应急预案理论及技术研究不透彻,导致

对电力应急预案的目标、原则、关键要素、重要环节把握不到位。

7、未形成完整的电力应急管理理论与技术体系,难以对电力应急工作形成系统、有效的指导,缺乏整体性和长期规划。

8、电力公司应急预案体系虽已创建,但还不完善。主要原因是缺乏防止事故或危害尚未发生之前的意识,对电力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缺乏充足重视,存在麻痹和侥幸心理,往往在灾难发生后,才想措施补救;即使一部分已制订好应急预案的,但预案可操纵性和实战性不强,需要完善和健全。

9、部份基层单位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还不完善。一旦发生电力系统突发事件,由于缺乏可行的应急响应所必要的人力物力,无法准时启动救援行动,将会对人身安全、电力设施、社会环境带来危害,造成不可预见的经济损失。

10、电力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相对薄弱。信息报告系统建设水平不高,电力企业与社会联动的联系本领不强,信息资源共享(把自己收集的一些内容通过一些平台与大家一起分享)较弱。在发生电力突发公共事件时,一般都是由下至上逐级报告请示,缺乏快捷可行的沟通渠道,很难在危急时刻统一调集和迅速汇总。

11、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不足。应急救援存在机动性,不定时的,没有一个可以固定的时间,物资储备不好控制,在没有发生突发事件以前,没有做好一些应急物资的储备,或者怕闲置了资源,将一部分应急设备和物资暂借为他用,未及时归还和补充等。

12、应急联动本领不足。有关社会公众或其他单位的电力突发事

故,如大面积停电、重要用户停电、重大设备事故等,预案的启动和执行多数只限于本企业,没有较好联动社会开展综合应急演练,社会较多用户没有创建相应的电力应急预案,自救预案不完备。

五、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近些年,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雨雪冰冻、飓风浓雾等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电力建设工程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安全隐患多,部分企业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新建大容量机组运行不稳定,给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带来隐患等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影响到企业安全生产。

并且,突发公共事件呈现高度复合化的趋势,应对复合型突发事件,必须以组织化、集约化、系统化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态,集中各方面的资源,从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等各个领域予以加强,才能奏效。以往那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应急管理,“零打碎敲”的应对方式,无法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突发事件。如果没有比较完整的应急管理体系,则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应急管理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方面都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应急管理在决策、处置、善后等各个环节都面临着巨大的新挑战,惟有建立起全方位的防控和应对网络,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才有可能做好预防和应对工作,发挥应急管理的作用。所以说,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非常有必要和必须立即执行的。

六、应急管理的主要应对对策

电力系统应急管理,便是正确、可行、快速的处理大面积停电事件、

最大程度地减少停电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针对现在电力电力系统应急管理中面临的难题,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依据现有应急管理体系,应做好以下应对对策:

(一)加强和完善电网建设

加强电网安全运行的监控和研究,及时发现电网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通过完善继电保护和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设置合适解列点,提高电力系统通信和调度自动化水平,加强电网建设,配置合理电源布点,构建灵活可靠的电网结构等措施,努力确保电网运行安全。

(二)完善事故监测、预警、报告等制度

建立完备的事故监测、预警、报告和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尽量将事故限制在初发阶段和局部地区,防止事故扩大化。电力公司设立专门的应急管理小组,专人每天收集辖区内的供电情况,定期研究辖区内供电服务情况,分析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提前做好预案,长期以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辖区资料。

创建应急信息指挥平台、电力应急通讯保障等应急基础设施,形成标准统一、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资源共享(把自己收集的一些内容通过一些平台与大家一起分享)、保障有力、符合电力电力安全实时监管和电力应急信息指挥系统,实时监管、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帮助决策和结束评估等功能。让公司领导可以更加快速、方便的了解辖区事故情况,以便更好的和相关部门交流意见,应对突发事件,将一切损失降到最低。

电力公司结合实际,在公司本部设立了应急指挥中心,五县一区尚未设立分中心。为此,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统一调度,成立分中心后,每日向本部应急中心汇报管辖区域情况,实现信息及时化,增强了应急处理的时效性、及时性、准确性。

(三)应急管理日常规章制度

应急管理的基本目的,便是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突发事件的发展,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电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之一。电力公司根据上级相关应急体系建设文件,针对电力公司具体情况,编制了应急管理预案,内容涉及变电站、发电站等重要区域的各类事故,并体现了一下基本原则。

(1)重要性原则。明确各类突发事件对各类用户的危害,对影响重点用户的突发事件预案要重点办理。

(2)可操纵性原则。应急预案一定简洁明了,具有可操纵性和实用性,在战时能准时、充实发挥作用。

(3)标准化原则。编制电力应急预案制订、实施的管理标准和程序,提升预案办理效率。

(4)闭环管理原则。应急预案指导突发事件的处理,而突发事件的处理效果又可指导预案的修订,这可使得应急预案不停完善和持续改进。

如:电力系统应急预案主要包括:

(1)电网企业应急预案。

电力电力公司会同各发电企业根据有关规程、规定制定“电网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按照有关规定负责组织实施。电力

公司所属部门、各单位也应制定所辖范围电网事件事故应急预案。

(2)发电企业应急预案。

并网运行的各发电企业要制定本系统、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做好大面积停电事故下确保发电设备安全工作。在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失去外部电源情况下,水电厂要做好自启动工作。

(3)完善应急保安电源。

电力公司及其所属各级单位按照设计规程等有关规定配备应急保安电源。配备发电车等大型移动电源,随时准备为政府、学校、医院等重要客户提供保障电源。进一步做好用户侧的电力应急管理,对于重要用户和大用户,要规范其建立相应的电力应急预案、落实自救应急设备物资,以保证用户基本满足自救应急,避免影响到社会和公众的安全。

(四)电力应急队伍和协调联动机制的建设

创建专职、兼职联合的电力应急专业队伍,通过日常技能培训和模拟演练等手段提高各类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技术装备,增强现有电力应急抢修、处置队伍的建设,保证电力应急处置的实际必要;加快创建、健全电网企业与发电企业、电力企业与各级政府和高危重要用户的协作、配合和电力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危急关头相互支援支持,保证电力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司各基层单位成立应急小组,专人管理联系,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上报公司本部,同时及时和兄弟单位加强联系,取得帮助,在得到公司本部统一调度以后及时反应。公司与重要供电客户之间也应由应急管理小组和客户建立联系档案,专人负责联系,负责信息的及时传输和应急抢修的及时安排。

同时,着力增强基层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努力做到把各种安全问题和隐患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鼓励全民参与危机管理,构建广泛的员工参与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完善应急避难体系建设,高度重视,提高公司全员的应急能力。

(五)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运工作

完善与建全电力系统应急物资管理体系,优化储备布局,在积极利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救援装备数据库和调用制度,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例如卫星电话,移动电源等。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掌握各专业的应急救援装备的储备情况,及时更换和补充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并保证救援装备始终处在随时可正常使用的状态。制订交通运输计划,尽量避免车辆行人堵塞道路,和交通部门加强联系共享交通信息。以加快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小停电对社会、企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利影响。

(六)设立电力应急专项资金

为保证电力系统应急管理可以健全并实施,应急管理专项资金必不可少;另外,电力突发公共事件存在应急资金大和技术密集这种特殊性,应继续落实电力应急救灾专项资金,确保突发电力公共事件时能准时发挥作用。

(七)完善预案机制、培训和演练

加强与气象单位的联系,将相关数据纳入气象部门日常观测范围,公

司应对重点部位设立监测点,根据本地区的灾害特征创建减灾预警系统,形成与有关单位畅通、可行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机制;联合电力安全风险研究和应急本领评估等,有针对性地建全、完善和细化预防灾害事故的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提升应急工作水平。

各单位应认真组织员工对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强化和高危重要电力用户沟通,并通过专业技术交流和研讨,提高各类应急救援业务知识水平。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结合实际,每年开展一次专业性演练,可以实行纸上或网上的虚拟演练,也可以进行小规模的实练。通过演练,发现问题、积累经验、锻炼队伍、磨合机制,使预案随时能够经得起突发事件的检验,达到关键时刻能够用得上、起作用的要求。如:2012年电力公司的“5.12”演练圆满完成,检验了公司应急管理体系,演练的实战性强、综合性专业,提高了公司物资集结、队伍集结能力,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八)高度应急响应

电网与供电恢复;大面积停电事件后,电力调度机构要尽快恢复电网运行和电力供应。在电网恢复过程中,电力调度机构负责协调电网、电厂、用户之间的电气操作、机组启动、用电恢复,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留有必要裕度。在条件具备时,优先恢复重点地区、重要城市、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在电网恢复过程中,各发电厂严格按照电力调度命令恢复机组并网运行,调整发电出力。在供电恢复过程中,各电力用户严格按照调度计划分时分步地恢复用电。

(九)做好宣传解释,消除舆情

加强对重要电力用户防范应急事故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应急救援教育,当公司管辖区域范围出现突发情况,大面积停电时,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事故信息及时上报市政府,并将信息统一对外发布,拟定信息发布方案,及时采用适当方式发布信息,组织报道。并积极联系新闻媒体向公众宣传出现大面积停电情况下如何采取措施处置,增强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做好信息及时发布,引导舆论,消除舆情。

七、结束语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局部偶发故障引起电网事故并连锁扩大的危险在不断加剧,而现代社会对电力的高度依存将使得电网风险扩大为社会的公共风险,电网的脆弱性也演化为社会的脆弱性;另外,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也给电力安全生产和电力建设施工造成极大威胁。所以,做好电力应急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1、明确电力突发事件、电力应急管理、电力应急机制和电力应急管理平台等一系列重要概念的定义和内涵,应对电力应急管理人员统一认识、明确工作思路。

2、研究建立电力应急管理理论与技术体系框架,对有序、有效地开展电力应急管理研究和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应急管理体系研究应在建立电力应急理论和技术体系框架的基础上,突出电力突发事件本身以及电力突发事件应对两条主线:应急管理体系重点从电力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演化机理,电力突发事件评估技术以及监测与预警技术方面开展;应急管理体系应重点从电力应急机制、电力应

急能力评估技术以及应急物资储备、调度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开展。下一步将通过应急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工作,不断对电力应急管理理论与技术体系框架进行补充和完善,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薛禹胜.创建中国南方电网的协调防御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24):2—5.

[2]李湖生.我国应急体系建设与规划思路[J].劳动保护,2008(1020-22

[3]王政.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及其优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4]印永华,郭剑波,赵建军,等.美加"8.14"大停电事故初步分析以及应吸取的教训[J].电网技术,2003,27(10):8-11

[5]田世明,陈希,朱朝阳,等.电力应急管理理论与技术对策[J].电网技术,2007,31(24):22-27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中国应急管理发展史 一、发展简述 2003年下半年,总结抗击“非典”,提出“一案三制” 2004年9月,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2005年,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 二、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04----预案建设 第二阶段:2005----体制建设 第三阶段:2006----机制建设 第四阶段:2007----法制建设 三、发展详述: 页脚内容1

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2003年春,我国遭遇了一场由非典疫情引发的从公共卫生到社会、经济、生活全方位的突发公共事件。党和国家及时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性和应急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的重大命题 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我们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提出一案三制,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之年。”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加强党的执政 页脚内容2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正式版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4月20日8时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集团公司15个在川企业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信息直达北京总部。震后20分钟内,各企业分别准确部署、有序奔赴抗震自救和保供的第一现场,使中国石油成为抗震救灾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快速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得益于中国石油近十年来对完善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不懈探索。经历了冰冻雨雪灾害、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淬炼,包括组织建设、预案建设、制度规范、保

障能力以及科技支撑为一体的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并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构建和谐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急组织建设日趋完善 为抢险救灾提供保障 按照国家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中国石油早在20xx年就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了由副总经理为主任,总部机关职能部门、信息组、专家组、现场应急指挥部参加的领导小组办公室。 20xx年11月,中国石油在办公厅设立总值班室(应急协调办公室),负责应急时期值班值守、综合信息、应急协调和督办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 设扫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785-71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4月20日8时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集团公司15个在川企业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信息直达北京总部。震后20分钟内,各企业分别准确部署、有序奔赴抗震自救和保供的第一现场,使中国石油成为抗震救灾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快速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得益于中国石油近十年来对完善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不懈探索。经历了冰冻雨雪灾害、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淬炼,包括组织建设、预案建设、制度规范、保障能力以及科技支撑为一体的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并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构建和谐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急组织建设日趋完善 为抢险救灾提供保障

按照国家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中国石油早在20xx年就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了由副总经理为主任,总部机关职能部门、信息组、专家组、现场应急指挥部参加的领导小组办公室。 20xx年11月,中国石油在办公厅设立总值班室(应急协调办公室),负责应急时期值班值守、综合信息、应急协调和督办工作。20xx年3月,中国石油在安全环保部成立应急管理处,作为集团公司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和准备工作。至此,“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部门联动”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形成。 在企业层面,各企事业单位也纷纷成立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设立了相应的应急工作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目前,中国石油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达2800多人,在开展应急体系建设、组织预案编制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预防与处置并重 形成“1+18”预案模式

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目录 一、背景 (2) 二、电力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分类 (3) 三、电力公司危险源分析 (5) (一)单位概况 (5) (二)危险源情况 (5) (三)危害程度 (5) 四、电力电力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6) 五、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8) 六、应急管理的主要应对对策 (9) (一)加强和完善电网建设 (9) (二)完善事故监测、预警、报告等制度 (9) (三)应急管理日常规章制度 (10) (四)电力应急队伍和协调联动机制的建设 (11) (五)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运工作 (12) (六)设立电力应急专项资金 (12) (七)完善预案机制、培训和演练 (13) (八)高度应急响应 (13) (九)做好宣传解释,消除舆情 (14) 七、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摘要】本文针对电力公司生产过程中会遇到的突发事件,从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分类、电力公司危险源分析、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应急管理的主要对策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电力;安全;应急管理 一、背景 电力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电力系统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核心内容。电力发展,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结果,也向人类敲向保护电力安全的警钟。任何一次事故,都可能给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特别是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这些年以来,国内外发生的数次较大停电事故,使其受到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如2003年8月14日发生的美国和加拿大大面停电,影响约5000万人;2008年1月,大范围的暴雪低温,造成中国南方电网大面积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0亿元;汶川8.0级地震大面积停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有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4.20地震等,这些停电事故,暴露出电力系统在应急处理方面存在着较多难题。 电力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百姓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目前,虽然在电力系统的电气安全运行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但是电力系统存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难免受到极端自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

编号:AQ-BH-07117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 描 Scan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etroChina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4月20日8时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 集团公司15个在川企业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信息直达北京总部。震 后20分钟内,各企业分别准确部署、有序奔赴抗震自救和保供的第 一现场,使中国石油成为抗震救灾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快速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得益于中国石油近十年来对完善企业 应急管理体系的不懈探索。经历了冰冻雨雪灾害、汶川地震、舟曲 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淬炼,包括组织建设、预案建设、制度规 范、保障能力以及科技支撑为一体的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初 具规模,并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构建和谐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 应急组织建设日趋完善 为抢险救灾提供保障 按照国家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中国石油早在2003年就成

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了由副总经理为主任,总部机关职能部门、信息组、专家组、现场应急指挥部参加的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7年11月,中国石油在办公厅设立总值班室(应急协调办公室),负责应急时期值班值守、综合信息、应急协调和督办工作。2008年3月,中国石油在安全环保部成立应急管理处,作为集团公司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和准备工作。至此,“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部门联动”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形成。 在企业层面,各企事业单位也纷纷成立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设立了相应的应急工作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目前,中国石油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达2800多人,在开展应急体系建设、组织预案编制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预防与处置并重 形成“1+18”预案模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就是有备无患。结合同行业事故教训和多年工作实践,中国石油重点针对井喷失控、油气管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收稿日期:2011-01-16 作者简介:姜平(1962 ),男,江苏海门人,中外领导科学研究院院长,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从事领导科学和应急管理科学研究。 2011年第2期(总第159期)理 论 探 讨 T HEO RET ICAL I NV EST IGA T IO N N o 2,2011General No 159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姜 平 (国家行政学院,北京100089) 摘 要: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应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应急管理工作发展的新实际、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全社会应急管理综合能力为主线,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为重点,以健全完善突发事件预测预警预防体系、应对处置体系、恢复重建体系、社会动员和保障体系等为主要内容,大胆学习借鉴国外应急管理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形成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特色鲜明的应急管理体系,使全社会预防各类风险和危机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应对处置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显著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和平发展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关键词: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 中图分类号:D63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1)02-0138-05 一、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和完善课题的提出 预防和应对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始终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不断应对各种危机、战胜各种灾难的奋斗史。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加深、网络通信的普遍运用、人员交往和贸易的增多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和自然界都进入了一个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概率更多、破坏力更大、影响力更强的阶段。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民族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活动时有发生,难以预料的全球气候变化和难以控制的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各种事故灾难、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不断,跨国重大传染病、动植物疫情传播频繁出现。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呈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一是高度复合化的特点和趋势。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常常交织在一起,使得许多原本并不复杂的危机和突发事件显得越来越复杂。应对这种高度复合化的危机和突发事件,必须以组织化、集约化、系统化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态,集中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从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等各个方面予以加强,才能奏效。过去那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零打碎敲 式的应对方式已无法适应。二是高度叠加化的特点和趋势。往往是一系列危机和 突发事件累积以后一起爆发,各种重特大危机和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如果没有比较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则很难应对。三是高度非常规化特点和趋势。一些历史 上未曾发生过的,或几十年一遇、几百年一遇的危机和事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其不确定性和危害性大大超过常规的突发事件。这使得原有的各种应急管理预防、决策、处置、善后等措施面临着巨大的新的挑战。只有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防控、应对和善后体系,处置才能取得成效。因此,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现由单项应急管理向综合应急管理转变,由注重事发后应急处置向注重事前预测预防和全过程管理转变,由政府主导应对处置向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共同应对处置转变,由一国为主应对向多国携手合作应对转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应急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多发的国家。仅2010年就发生各种灾害和各类突发事件300多万件,由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 元,维护社会稳定的费用超过国防开支。[1] 一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应对各种灾害、战胜各种灾难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3年发生 非典 疫情以后,中国政府从自身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国际经验,从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入手,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并在全力应对各类重特 138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内容文档

1.1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内容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正处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期,也是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易发期。虽然,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加强了公共安全工作,但部分地区、行业和领域的形势依然严峻。 突发公共事件是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要从根本上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 (1)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如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公共事件,如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一般情况下,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特别重大、重大等级的事故(事件),市、县级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负责处置较大和一般级别的事故(事件)。对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受分级标准限制。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应急管理一般是指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应急管理要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的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应对、控制和处理。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和能力。我们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应急管理这项安国利民的大事做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预案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等方面。.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发展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发展一部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应对并战胜各种挑战和危机的历史。经历了2003 年非典、2008 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 月汶川大地震等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使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得到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步入有力、有序、有效的轨道认真总结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特点和经验,充分估计、充分肯定、充分运用这一体系。发展和完善这一体系,对于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做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历程 应急管理体系是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组织、制度、行为、资源等相关应急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总和只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在预防、预测、预警、指挥、协调、处置、救援、评估、恢复等应急管理各环节中各方面快速、高效、有序反应,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或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负面影响。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作为一个完整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 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发展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提高于贯彻落实科学观的实践,把应急管理摆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格局中,形成了应急管理“点”与常态行政管理“面”的结合,推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2002 年秋,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面对很不安宁的多地方,乡镇和县级领导选任实行“公推公选”的方式。让更多的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参与到党的干部选任过程中。与此同时,党有效地领导和组织了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在有着数亿人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实行全体村民的直接民主.不仅没有发生大的政治动荡,而且大大提升了广大民众参政议政的能力.没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和保证是难以想象的。党领导和驾驭民主政治的本领也因此得以大大提高.从而为人民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尽管改革开放过程中也充满了不同的意见和争论.执政党也曾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但是,中国共产党吸取以往的教训,一方面通过发展党内民主.让党员的意见能够得到表达,另一方面对于党内的问题尽可能依照党章,根据民主程序加以处理.而不是借助社会运动的方式处理党内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吸取以往经验教训而在政治上不断成熟的重要体现。 实践证明,在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中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提高民主执政能力,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内民主发展的又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党内民主不断发展的重要机制。 世界, 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2003年春,

中国应急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31)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秋季学期期末(2020.2) 《政府应急管理》 主讲教师:周望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中国应急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2、突发事件减缓工具的比较分析 3、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4、预测预警系统的功能分析 5、应急决策的流程分析 6、恢复重建中的重要问题分析 7、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关键问题分析 8、突发事件舆情管理中的重要因素分析 9、社交媒体中的突发事件舆情管理分析 10、政府自媒体应对突发事件分析 11、应急社会动员的多元方式分析 12、政府部门应急协调分析 13、企业参与应急管理分析 14、志愿者参与应急管理分析 15、国外应急管理经验分析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中国应急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摘要】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均属于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其它类别管理一同构成企业管理体系,但在实际的安全生产领域中,两大管理职责交叉关联,使得两大管理活动相互缺位、越位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明确二者责任界限,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之间的协调合作,全面发挥企业的管理效能,保证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协调合作;分析 1导言 在物质生产领域,“应急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置于前所未有的位置,并从行政管理上专门设立一个政府组成部门予以强化,将本涵括它的“安全管理”反被涵括其中,使许多安全同行疑惑不解。一时间众说纷纭,诸如此举是“重事后应急,轻事前预防”,显然是本末倒置,使生产领域难得的安全现状再度陷入“以事故为导向”的误区;甚至为已经形成的、针对生产领域的、有近20年实践检验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能否巩固,以及因这一机制的作用而成效显著的安全生产局面会否被打破而不无担忧。 2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的内在联系 2.1广义的安全管理包含应急管理 广义的“安全管理”,同属于管理学科与安全社会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是政府以及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在内的社会机构为实现各自的安全目标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防控等方面的活动。在安全管理实践中,主要运用安全原理维护安全现状,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客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可能引发的事故,从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抑制事故扩大。由此可见,广义的安全管理不单是对正常运行的生产生活系统加以维护和保持;还要在其失常(事故发生)时进行处置,投放人力、物力、财力,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后者就是所谓的“应急管理”。 2.2狭义的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交叉 “安全生产管理”侧重于防止事故发生;一旦事故发生,须在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在事故平息后,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管理,由“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组成。一是在项目(或称系统)的建设期间,要按照“三同时”原则,将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以确保项目的本质安全。二是项目投产后,即在生产过程中,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均要有风险意识,要结合生产经营特点,从工程技术和教育培训等方面入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成果简介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最终成果 简介 2011年11月30日16:15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以南京大学童星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06&ZD025)最终成果为专著《中国应急管理:理论、实践与政策》,已通过结项,近期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该成果的特色之一是通过理论梳理和理论创新,构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风险灾害危机分析框架。灾害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长期的灾害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种传统及其相应的三个核心概念:“工程-技术”分析传统与“灾害”概念;“组织-制度”分析传统与“危机”概念;“政治-社会”分析传统与“风险”概念。随着灾害类型的增多,传统的灾害概念需要扩展至“突发事件”。在全球风险社会和中国高风险社会的背景下,风险、突发事件、危机三大核心概念所指涉的现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联。在公共性的层面上,风险是指一种可以引发大规模损失的不确定性,其本质是一种未发生的可能性;危机则是指某种损失所引发的政治、社会后果,其本质是一种已发生的事实。因此,风险在前,危机居后,二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造成危机后果的根本原因是风险。突发事件则是对灾害的抽象和扩展,将风险与危机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显性化。据此可建立起“风险-突发事件(灾害)-危机”的全过程分析框架。与此分析框架相对应的是“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危机管理”的全过程应对体系。 该成果的特色之二是通过四项有代表性的经验研究,深入探讨了社会风险预警逻辑与应急管理政策实践。 (1)群体性事件的生成与演化的研究。“有组织-有直接利益诉求”群体性事件和“无

中国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应急管理概述 1、应急管理概念 应急管理是应对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危险包括人的危险、物的危险和责任危险三大类。首先,人的危险可分为生命危险和健康危险;物的危险指威胁财产安全的火灾、雷电、台风、洪水等事故灾难;责任危险是产生于法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一般又称为第三者责任险。其中,危险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蕴藏意外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危险状态构成。 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尽管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重叠的,但他们中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单独的目标,并且成为下个阶段内容的一部分。 2、中国应急管理概况 我国政府应急体系建设已取得的成就 1、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已初步建成 在国家建立统一领导下,坚持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在应急体系中,国务院是最高行政领导机构,由非常指挥机构或临时指挥机构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2、应急预案逐步完善 2001 年,我国进入综合性应急预案的编写使用阶段。2004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使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写有章可循。目前为止,我国已编制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57 部,国家专项应急预案21 部,全国各级应急预案130 多万件,基本上涵盖了各类常见突发事件。 3、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我国已经制定了突发性公共事件应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60 多部。基本建立了以宪法为依据、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以相关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使应急工作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应急保障能力得到了加强

XXXX年全方位构建企业应急保障体系可编辑

XXXX年全方位构建企业应急保障体系(可编辑) 全方位构建企业应急保障体系一、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大多数生产企业已经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相关应急管理文件的要求编制了应急预案但与国家要求、行业规定和企业发展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主要问题表现为: ()企业应急预案在编制过程中照搬照抄现象严重没有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可操作性不强 ()已有应急预案没有形成体系预案要素不全或存在重复交叉或覆盖不全面各级各类预案没有达到有效衔接 ()针对危险源和重点岗位的现场应急处置程序不清晰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不简明。 二、水利安全与应急处理的关系 安全生产是水利企业永恒的主题搞好安全供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人们对可靠供水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强化水利企业安全保障守护好这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命脉”。 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在不可预见的灾难和突如其来的事故面前我们往往显得无可奈何慌乱无措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和谐社

会保证安全供水的过程中尽全力做好在紧急状况下的应急管理时刻 做好冷静应对、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准备。 水利企业的应急管理就是企业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些列必 要措施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从而促进企业发展、社会和谐的活动。 三、全方位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建立应急组织管理机构 完善应急预案及制度健全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建立舆情管控机制 组建应急队伍配备应急物资加强应急演练及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从业 人员和社会公众应急处置、自救互救能力等方面。 应急保障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完善体系、提升能力的思路坚持科技领先、装备精良的途径完善预案、强化演练的做法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保障水平。 具体到每一次事故救援中要始终做到“五个一切”:不惜一切代价、调动一切资源、争取一切时间、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建立应急组织管理体系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 组织机构是开展应急保障工作的核心。 水投集团旗下各供水项目肩负着当地安全供水责任是重点安保 单位。 为切实加强单位安全建设提升安全防范及应急处置能力维护城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内容 文档

1.1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内容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期,也是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易发期。虽然,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加强了公共安全工作,但部分地区、行业和领域的形势依然严峻。 突发公共事件是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要从根本上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 (1)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如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公共事件,如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一般情况下,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特别重大、重大等级的事故(事件),市、县级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负责处置较大和一般级别的事故(事件)。对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受分级标准限制。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应急管理一般是指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应急管理要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的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应对、控制和处理。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和能力。我们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应急管理这项安国利民的大事做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预案体系、运行机制、应

《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章程》电子版

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章程 (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团体的名称为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以下简称本会),英文名称为China Society Of Emergency Management,缩写为CSEM。 第二条本会是由国外从事应急管理理论研究、教学培训、咨询服务的专家学者、实践人员及相关专业机构、企业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等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公益性法人社会团体,致力于发展与应用现代应急管理理念、方法、技术,提升全社会预防与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条本会的宗旨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为指导,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应急管理领域的重论和实践问题,为完善中国应急管理体制与机制、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建设、提高政府应急管理科学化水平、提升全社会风险防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咨询服务,为营造和谐、安定、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而努力。本会活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形成良好的会风、文风和学风。 第四条本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国国家行政学院,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国民政部。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本会的住所为市。 第二章业务围 第六条本会的主要业务围 (一)研究和探索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推动应急管理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和发展,为完善中国应急管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案设计,为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实践提供决策咨询建议,充分发挥应急管理智库作用。 (二) 配合与协助政府、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进行应急管理创新实践,承担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研究课题、决策咨询服务项目、应急管理科技项目论证、区域风险评估与应急规划等事项。 (三)组织开展应急管理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定期举办全国和区域性应急管理理论研讨会、学术报告会、应急科技产业博览会等,搭建国外应急管理领域专家学者、实际工作部门、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间产学研的交流合作平台。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中国应急管理发展史 、发展简述 2003年下半年,总结抗击非典”提出一案三制” 2004年9月,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提高处置 突发事件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发展历程: 三、发展详述: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2003年春, 我国遭遇了一场由非典疫情引发的从公共卫生到社会、 经济、生活全方位的突发 公共事件。党和国家及时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 不协调、不可 持续性和应急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的重大命题 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 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我们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 三制,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提高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 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2005 年, 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 2006 年, 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2007 年, 全国人大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一阶段: 2004----预案建设 第二阶段: 2005----体制建设 第三阶段: 2006----机制建设 第四阶段: 2007----法制建设 在2003年以前, 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 。 “提出一案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 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 理研究的起步之年。”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 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执行力的层面.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 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 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2005年1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共计106件。 2005年7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突 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国应急管理纳入了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作轨 道。 到2005年底,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基本构建而成,这是第二个里程碑。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全文播发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 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 范性文件。《总体预案》的出台使得政府公共事件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 2006年3月,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第一 次提出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求。在 ”的要这个总要求下,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

国外应急管理现状和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应急管理现状和对中国的启示 导读: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迅速采取行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紧急事件响应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关键字:突发公共事件美国的应急机制振灾机构专业救援队伍特点和趋势 为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美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国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应急机制,这些国家的应急管理模式在国际社会都处于领先地位,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对中国有许多重要启示:建立协调一致、有序高效的指挥系统,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重要基础;快速救援的机制建设,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关键环节;促使全社会高度关注、共同参与,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根本保证。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虽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就某些国家和局部区域而言,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和平与安全的挑战。SARS、禽流感的袭击、恐怖活动、印度洋海啸和飓风等灾难,给人类和平与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联合国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全球安全减灾和应对各类紧急突发公共事件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国际减灾十年(1990—2000)”大规模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球已有140多个国家成立了国家减灾委员会,继续推进“国际减灾战略”行动,以减轻自然、人为和技术灾害。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迅速采取行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紧急事件响应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美国的应急机制 美国的应急管理以渗入生活所有领域中的新经济和新技术、遍布全球的恐怖主义威胁和特大灾害为三大主题。因此,美国的应急机制的内容,也以这三大主题为主。 (一)成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的振灾机构 美国在1979年3月发生了举世震惊的“三里岛事件以后,美国政府针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成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的专门管理灾难的机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的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总署设署长办公室、总顾问办公室、国家紧急准备办公室、国家安全协调办公室、公民使团办公室、平等权利办公室和监察长办公室。署长办公室下设七个机构,即:应急准备与复原局(联邦协调官员处),内设应急处、复原处、行政处;联邦保险与减灾局,内设灾害地点测定处、工程科技处、减灾计划与传送处、规划财务和产业关系处、风险信息传送处、索赔、谅解与保险运营处;联邦消防管理局,内设国家消防研究院、国家消防规划处、国家消防数据中心、支持服务处、培训处和城市搜索救援队;外部事务局,内设国会与政府间事务处、公共事务处和国际事务处;信息技术服务局,内设信息与资源管理处、企业经营处和

我国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

编号:SM-ZD-10439 我国应急管理的“一案三 制”体系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我国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一案”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三制”为应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应急管理体制主要指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政令畅通的指挥机构;运行机制主要指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而法制建设方面,主要通过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一案”与“三制”是一个有机结台的整体,如果把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比喻为一架直升飞机,那么,“一案”可视为直升飞机的机体,“三制”则视为直升飞机的前、后机翼和螺旋浆,即体制是直升飞机的前机翼(起平稳飞行作用),机制是直升飞机的后机冀(起平衡、协调作用),法制是直升飞机的螺旋浆(飞行的动力)。“一案”与“三制”相互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