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模具检验作业指导书

模具检验作业指导书

模具检验作业指导书
模具检验作业指导书

篇一:塑胶模具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德信诚培训网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1.0目的

为来料检验人员明确来料品质质量要求,特制定此通用标准作为来料检验的标准,

同时提供给供应商了解本公司的品质水平要求,加强品质管理。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所有外发加工产品、辅料、包装材料入厂时的检验。

3.权责单位

3.1检验规范由品保单位制定,品保单位经理核准后发行。

3.2所制定之规格,如有修改时,须经原核准单位同意后修改之。

4.0检验依据

4.1依据工程提供产品图纸进行检验。

4.2依据工程提供的产品样板进行检验。

4.3依据制定的检验标准以及相关的资料进行检验。

5.0检验标准

5.1检验工具

卡尺、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点卡、刀片、3m600胶纸、rac耐耐磨仪、硬度测试仪、酒精、棉布等。

5.2允收标准

a. 外观按照mil-std-105e一般检验水准ii抽样,aql定为cri=0、maj=0.65、min=1.0;

b. 性能测试按照mil-std-105e特殊检验水准s-1抽样,aql定为c=0;

c. 尺寸按照mil-std-105e特殊检验水准s-3抽样,aql定为c=0.

5.3缺陷定义

a. 缺陷(cri):产品功能完全失常或会导致使用者或操作者生命安全之缺陷。

b. 缺陷(maj):产品部分功能、结构失常或严重的外观不良会导致客户拒收或抱怨的缺陷。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篇二:模具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篇三:工装模具验证作业指导书

工装模具验证作业指导书

工装模具验证作业分三个阶段进行.手工样件阶段,以能生产合格样件为目的,由试制组组织进行.小批试生产及批产阶段工装模具的验证作业由技术部组织,汇同生产部,质量部共同进行.所有工装模具在进行手工样件,小批试生产,及批产前都必须进行验证.所有批产的工装模具,都必须对工装模具的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书,各种设计图纸及有关标准的相符性进行审核校验.对各零部件的材质,外协外购件,对各零件热处理及效果进行检验.对零件的强度,刚度,精度进行必要的检验.对工装模具的装配精度,对工装模具的精度,刚度,安全性,操作的方便性,维修性能,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的满足性,质量的稳定性等进行检验.所有合格工装模具都必须出具操作说明书,防错一览表.所有工装模具都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正式生产.所有工装模具经检验合格后,打上相应编号。

篇四:模具零部件检作业指导书

模具零部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sc/dc-8.2.4-jy02

一、总则

1.1 检验人员应具有机械加工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五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且能满足单件加工对检验工作的各项要求。检验员须经总经理任命授权。

1.2 检验人员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经计量部门校验合格并在检定周期内。

1.3 检验人员验收前应该熟悉相关模具图样和技术文件及加工方法,了解模具的关键尺寸及装配关系控制要点。

1.4 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模具图样和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对模具进行检测和判定。1.5 检验人员负责对检验区域及所检的产品进行状态标识。

1.6 检验人员必须定期(三个月、最长六个月)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检测方法,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检验制度

2.1 自检制度

2.1.1定义:操作者对自己加工的工件进行的独立的、自主的检查。

2.1.2程序:操作者加工前应消化、理解有关图纸、工艺,弄清楚有疑问的地方。核对来料、工装并按规定检查设备、工装、量具、来料等均处于良好状态,方可进行生产。

操作者在加工过程中应对工件在该工序的要求和工件外观及时地进行检查、核对。发现工件有问题立即停止生产,在问题弄清楚并解决后再继续进行生产。操作者不能弄清和解决质量问题时,必须立即向检验员及技术部分管工艺员反映、汇报问题。分管工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查清问题并解决问题,恢复生产。如问题还不能解决,则通知质量部主任。质量部主管必须赶到生产现场调查处理,必要时通知技术部、生产部和其它有关部门派人到现场研究解决。

工件生产完毕,操作者要将自己加工的工件自检完毕,并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分开标识清楚,再交检验员进行检验。以减少和防止不合格品未经处理往下流转。

操作者对本工序加工的模具零件,应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和判定,并如实填写记录。

每一个工件工序的加工,该工序的操作者都要进行自检。

2.2 互检制度

2.2.1定义:操作者对上道工序流下来的工件,在本工序作业前进行的质量检验。

2.2.2程序:操作者对上道工序流下来的工件,在本工序作业前必须进行检验,以确保在本工序作业前,来件是合格的。

操作者在做互检时,如发现上道工序流下来的工件有不良,需及时用红色不良箭头进行标识,做好记录,并将不良品放置于专用的红色不合格品周转盘(箱)中,及时交质量部处理。所有操作者在操作本工序前都要对工件先实施互检。

2.3 转序检验制度

2.3.2程序:对即将转入下道工序的模具零件,全数进行检验,确保模具零件质量符合图纸、工艺要求,以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每一个工件的每一道工序都要实施转序检验。

2.4 完工检验

2.4.1定义:检验员对已经完成所有加工工序的模具零件的检验。

2.4.2程序:对即将转入装配环节的模具零件,全数进行检验,确保模具零件质量符合工艺标准要求,检验内容包括:

2.4.2.1检查“工艺卡片”,了解工序流程是否已完成,操作者是否已签字,有无遗漏加工工序。

2.4.2.2检查工件尺寸、形状、数量是否符合图样要求。

2.4.2.3检查工件外观质量:毛刺、铁屑是否清理干净。

每一个工件加工完成后都要进行完工检验。

三、基本检测方法

3.1外径的测量

3.1.1 测量被测件外径尺寸时,至少应在圆周、轴向四个位置使用卡尺或千分尺进行测量,

应进行记录。公差要求在±0.05以下的,测量工具为:游标卡尺;公差要求在±0.05以上的,测量工具为千分尺或数显卡尺。四次测量的切点夹角应在60°~120°之间,最大与最小直径之差即为该外径尺寸圆度误差。

3.1.2 当被测件直径长度大于25mm时,需做直线度检测,利用刀口尺工作面与外径母线接触,观察漏光情况,然后作检测记录。

3.1.3 在作3.1.2项检查的同时,还需要作圆度检测,即在直径长度方向范围内,分别取较大间隔的四个位置进行外经测量,方法同3.1.1项,取其中误差值最大两组做记录并计算圆度误差值。3.2 内径的测量

测量被测件内径尺寸,至少应在轴向三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三次测量的位置应检测一次旋转60°再测量,最大与最小内径之差为该内径的圆度误差。公差要求在±0.05以下的,测量工具为:游标卡尺;公差要求在±0.05以上的,测量工具为内径千分尺、内径表或数显卡尺。

3.3长(深)度的测量

检测工具为深度尺,因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在测量被测件长(深)度尺寸时,至少在轴向两个不同位置上进行测量并做记录,两次测量位置应在圆周的180°方向。

3.4配合面的检测

配合面采用红丹涂色法检测。在检测面上涂较薄的红丹,被测面不动,转动相配合的零(部)件一圈,观察红丹研合研合情况,红丹被均匀抹去程度大于70%,则配合良好。

3.5锥度的检测

3.5.1 直接测量法

使用角度样板直接测量或使用三坐标进行测量。

3.6表面平面的检测

3.6.1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采用样块比较法进行比较判断。

3.6.2 平面度的检测

采用打表法检测。即在平面上放置三个可调支承,将被测件测量面向上放置在支承点上,调整支承点,使三点等高(百分表在三点上的读数为零),打表所得峰谷值即为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3.7 位置度检测

3.7.1同轴度(跳动)检测

在车床上用杠杆百分表先找正被测件端面跳动不大于0.02,找正夹持端与锥度定位面的跳动不大于0.02,每旋转卡盘一周,依次检测内孔、锥面、圆弧、其它加工面与锥度定位锥的跳动量,每项中最大值为该被测件的同轴度或跳动误差。

3.7.2平行度误差的检测

采用厚薄差法,即用千分尺测量被测零件各测量位置的尺寸,取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该零件的平面度误差。

3.7.3垂直度误差检测

3.7.4位置度误差的检测

使用三坐标进行测量。

3.8检验标准

按图样规定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和评定。图样或技术文件未注尺寸公差,按照gb/t1804-c 级执行,未注形位公差按照gb/t1804-10级进行验收。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模具保养作业指导书-参考模板

1.0目的:规范模具保养作业,延长模具使用寿命,确保量产顺畅,减少品质异常。 2.0范围:适用于制造总厂所有模具。 3.0定义: 3.1计划保养:又称大保养、分解保养,是指对所有模具按保养计划进行拆散、清洗、除锈、涂抹润滑油等的保养工作; 3.2产前保养:指停产时间达一月以上,需再次生产的模具进行的保养工作; 3.3产中保养:指对在生产的模具在机台上进行分型面清扫、清理异物及添加润滑剂等日常保养作业; 3.4产后保养:又称小保养,指对生产后的模具进行分型面清扫、除锈等的保养工作; 3.5异常保养:又称中保养,指对生产中模具出现异常时进行拆散、清洗、除锈、涂抹润滑油等的保养工作; 3.6 3.7PC+30%GF:聚碳酸酯+30%玻璃纤料。 3.8PA+(45%-50%)GF:尼龙+(45%-50%)玻璃纤料。 4.0权责: 4.1模保员:负责对模具进行保养; 4.2模保组长:检查模保员的保养工作。 5.0作业内容: 5.1计划保养:模保抄数员每天对生产的模具进行抄数统计,统计的数据给模具装配课文员,文员对符合保养条件的模具通过邮件发给成型, 由成型安排下模,开据《模具保养申请通知单》连同模具一起拉到模保组,模保组接到《模具保养申请单》及模具后对模具的外部另配件进行点检,零配件不全或有损坏的要登记在《模具保养申请单》上双方签名确认,确认无误后模保组开始对模具进行保养作业;模保组接收到成型各课室开出的《模具保养申请验收单》、模具后,开始保养工作; 5.2产前保养:成型根据生管的生产排单对模具进行上机生产,成型课领模员开具《领料单》到模具仓库把要生产的模具领出,开《模具保 养申请单》把模具拉至模保组,模保组接到《模具保养申请单》及模具后对模具的外部另配件进行点检,零配件不全或有损坏的要登记在《模具保养申请单》上双方签名确认,确认无误后模保组开始对模具进行保养作业; 5.3产中保养:由成型课安排人员每天对在生产的模具在机台上进行分型面清扫、清理异物、添加润滑剂等日常保养作业; 5.4产后保养:模具生产完成后,由成型在机台上把分型面清扫干净、清理异物、吹干净运水、模胚外表的锈迹处理干净、把顶针顶出喷上 防锈油后合上模具,开具《退模单》把模具退至模具仓库,模具仓管员负责对模具的外部零配件及产后保养的品质进行点检,OK后上架存放并做好模具入库记录;(如点检发现模具零配件不够、损坏或产后保养不到位的拒绝入库作业) 5.5异常保养:模具在生产中出现顶针不顺、模具漏水、产品上有油污或模具开、合模有异响等现象,由成型开具《模具保养申请单》把模

冲压模具使用及维修保养作业指导书最新参考版

1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使冲压工装得到安全正确的使用和精心维护,确保冲压零件质量,提高冲压生产效率,延长模具寿命,以达到完好的技术状态和环保要求。特制定以下《模具使用及维修保养规范》 2职责 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工艺文件,严肃工艺纪律,规范操作,维护保养设备,完善原始记录。3作业程序 3.1冲压模具的使用规范 3.1.1整理工作场地及检查《设备点检记录》: 从压力机工作台上,将与工作无关的物件与工具清理干净,查看《设备点检记录》,有无未解决的问题。 3.1.2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首先确保设备的运转正常。 3.1.3认真阅读《冲压操作指导书》 3.1.4压板、调节螺钉及压板螺钉使用规范: a)检查压板、调节螺钉及压板螺钉是否有损伤; b)模具长度大于1.5米的使用相应冲床配套的压板不少于6套,模具长度不大于1.5 米的使用相应冲床配套的压板不少于4套; c)尽量使用压板槽固定模具。 3.1.5模具安装: a)确认模具安装前的高度; b)调整压力机闭合高度大于模具安装前的高度10mm c)将上下模板安装面擦拭干净; d)将模具放置在工作台上,(带气顶杆的模具安装时,首先按相应工艺要求装入气顶杆),调整压力机滑块,使之与模具上模板安装面贴合,若是双动模具先安装凸模再安装压料 圈,用相应压板、压板螺丝、垫块拧紧固定好; e)将压力机滑块开至上死点,检查上、下冲模是否清洁,有无毛刺,刃口处有无裂纹、凹痕或伤痕等,模具导柱涂油润滑; f)开动机床将上下模导正后,将模具下模板安装板固定好。 3.1.6冲压件生产调试 a)准备好工作时所需的工具、夹具等; b)调整模具高度,放入料片,进行试冲,参考作业指导书并由检验确认合格; c)压力机重新启动、模具修理后及压缩空气压力改变后均要重复以上操作。

吸塑作业指导书

吸塑作业指导书 一、客户发出询价请求:途径一打电话询价,途径二发传真询价,途径三发Email询价,途径四通过网络聊天工具询价。客户必须提供吸塑制品的长、宽、高和所用材料的厚度、颜色和型号(PVC、PET、PS),产品数量和生产周期。 二、业务部门报价:吸塑制品单价的高低跟以下因素有关:吸塑制品的长、宽、高和吸塑成型的复杂程度;所用材料的类型、厚度和颜色;吸塑产品的后道加工工艺(折边、打孔、封边等)、订单数量和订单周期。报价员会以客户的样品和描述有一个最初报价,最终报价会在打样之后报出。 三、电脑设计:客户对于报价基本认可后,会将要求、实物或是吸塑样品交到业务部,生产调度会要求电脑设计部将客户的实物扫描并结合印刷品的设计,制作出吸塑制品的平面设计图 四、吸塑打样:客户认可电脑设计稿后,生产调度会根据吸塑产品的复杂程度决定采用哪种方式开发模具(石膏模、铜模、铝模),开发周期3-5天。吸塑打样以石膏模打样居多,其操作步骤是:1.先将实物用手工泥糊出成型轮廓;2.放到吸塑打版机上成型泡壳毛胚;3.用配好的吸塑专用石膏倒入泡壳毛胚中,风干后形成石膏毛胚;4.采用电动铣床对石膏毛胚和规则形状进行深加工;5.手工打磨和手工添加部件;6.将各个抛光好的石膏部件粘合成完整的石膏模;7.再放入吸塑打版机吸塑成型完整的样品;8.按成品尺寸,手工切边、封边,完成全部打样过程。如果有需求,印刷打样部门同时会将吸塑样品所用的纸卡、不干胶或彩盒一起制作,他们会借助全开的印刷数码打样机能将实际印刷结果反映出来。 五、制作生产模具:样品被客户认可后,通常会下一定数量的生产订单。生产调度会根据产量、吸塑成型的复杂程度决定采用哪种模具量产:采用石膏模生产,模具制作过程类似于吸塑打样,优点在于生产周期短,成本最低,制作一整版(60X110cm)模具只需一到两天时间,不足之处在于吸塑成品表面粗糙,生产中模具容易碎裂,耐用性差无法成型深度大、复杂度高、片材厚的产品。采用电镀铜模,其工艺是将打好样的泡壳表面喷上一层导电剂,再放入电解槽内镀上厚厚的铜层,电镀过程需要72小时,接着要对铜模进行灌石膏(增加硬度)、抛光、打气眼处理,采用电镀铜模生产的优点是吸塑制品表面光滑,成本适中,耐用性适中,缺点是模具制作周期长,无法完成精密吸塑制品的生产。采用吸塑铝模生产,模具制作需要先采用电脑设计图纸,再采用CNC数控铣床加工,优点是制作周期适中,后期模具处理时间短(钻气眼工作在CNC加工时完成),吸塑产品尺寸精度高,模具耐用性强,缺点是成本高。由于全自动高速吸塑成型机的成型范围是66X110cm左右,所以不管是石膏模、铜模还是铝模,都需要将单个的模具拼在一起,达到成型尺寸,我们都称这个过程为拼版,需要拼在打好气孔的铝板或木板上,拼好后的整版模具我们称之为底模。对于吸塑成型深度大的产品,还需要制作上模,在底模将片材真空吸成型的同时,从片材上方施加压力,将片材均匀地拉伸到每一个部位,否则会引起局部厚度过薄。生产模具的整个制作周期应为5至7天。 六、吸塑成型生产:采用全自动高速吸塑成型机生产,其基本原理是:将成卷的片材拉进电炉烘箱内加热至软化状态,乘热再拉到吸塑模具上方,模具上移并抽真空,将软化的片材吸附到模具表面,同时将冷却水以雾状喷于成型片材表面,使其硬化,成型的片材再自动被拉至贮料箱,气动裁刀将成型与未成型片材分离,从而完成全部过程。吸塑产品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大多在此过程发生:1.吸塑不到位,是指形状变形,没有吸塑成与模具相同形状的产品;2.吸塑过度,是指产品过薄;3.拉线,是指成型产品上出现不应有的线痕;4.厚薄不均。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上好模具后,调试到位,包括:

模具安装作业指导书

ZHM-SOP-001 注塑模具安装操作规程 一、目的。 1. 确保作业人员、模具、设备安全。 2. 确保模具安装有序进行。 3. 缩短模具安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二、适用人员。 技术员,领班,试模工程师。 三:内容。 1. 模具安装准备工作: 1)确认模具尺寸宽高厚与设备是否匹配。 2)确认模具顶杆数量及直径是否与机台匹配。 3)确认模具是否需要气动或液压辅助成型,确认相应设备是否具备该功能。 4)确认模具水路冷却方式,准备相应冷却或加热设备并安装。 5)按模具水路要求,准备水管。 2. 模具安装流程。 1)按生产计划选择相应模具。 2)将模具用航车把模具吊至指定机台。 注意:吊环需拧到底,如遇特殊况,可加垫片,吊模具时离地面距离保持20-40mm,以确保安 全。 3)再次确认顶杆数量及尺寸与模具相符,否则更换顶杆或机台。 4)模具安装,模具即将进入机台时确认模具与机械手,格林柱,水嘴无干涉。 使用慢下将模具放入注塑机,使用慢速或点动将模具定位圈对入注塑机定位孔。 5) 使用手动或自动进行调模。 6)压板锁紧。压板安装时前后模各4块压板,上下压板需间距均匀,螺丝尽量贴近模具,应根据模具大小选择适当的压板。注意如果模具是三板模,压板与静模拨料板应保持适当距离。 7)安装气动或液压辅助装置。 8)安装模具水管,并确认是否漏水。 3. 拆模流程。 1)关闭模具冷却水,用气管将模具内部的水吹干净并拔除水管。 2)打开模具将模具型腔内喷防锈剂。 3)拆除模具液压及辅助设备。 4)安装吊环,合上模具(注意不要起高压),慢上吊紧。 5)拆除压板,在调模状态下慢速开模,将模具用慢速将模具从注塑机内吊出。 6)将模具吊放至指定区域。

模具管理规程

生产用模具管理规程 一、目的: 为了规范生产用模具采购、验收、保管、维护、发放及报废的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公司生产用模具的使用和管理。 三、有关责任: 生产部、工程部、物控部、质量部QA。 四、制定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等相关法规。 五、内容: 1 模具的定义: 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更换产品,清洗、换批需要拆卸更换的接触药料或包材的设备附属装置或零部件。 1.1 模具的分类: A类模具,涉及产品定形、计量、热封的质量关键参数的模具。本公司涉及A类模具的有:水针和冻干车间洗烘灌联动线规格件、贴标机规格件、轧盖机规格件。 B类模具,除A类模具以外的其它模具。如维修时需用的备件。 2 模具的采购: 2.1 模具选型与购置: 2.1.1 模具选型必须根据生产需要与生产设备、工艺要求相适应。 2.1.2 模具材质不得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即模具材质不能与所接触的药品发生化学反应、释放物质也不吸附药品,便于清洁、消毒。 2.1.3 由生产部门提出购买申请,并会同质量部、工程部确定所需模具的计划数量、规格、采购期限等填写请购单。由采购部购买。 2.1.4 将购回的模具寄库。 3 模具验收: 3.1 模具到厂后由生产部、质量部和工程部共同进行验收,包括相应数量、规格、出厂检验记录、合格证、材质单等资料。

3.2 按照模具加工合同、设计图纸等对模具的规格、尺寸、数量等进行核对。3.3 模具验收合格入库后,由仓库模具管理员签收并填写相应《模具台账》(附件1)。 4 生产用模具的保管和发放: 4.1 新模具验收合格后,依据相关要求对模具进行编号或者使用模具上刻的原供应商编号,要求编号具有唯一性,可追踪性。采取防锈蚀、防磕碰措施,将模具定置存放,专人专柜保管,并记录。 4.2 生产车间日常使用的模具及维护所需的备件等由岗位负责人保管和发放。 ⑴模具要存放在与使用环境相一致的专用模具容器内,且容器需上锁管理,A/B级洁净区所使用的模具应存放在C级区。 ⑵车间存放的模具应做好标识,标明模具的名称、规格和数量,避免模具使用的差错。使用时应及时填写《模具使用台账》(附件2)。 ⑶更换模具后,生产操作人员要进行上机操作,确认模具符合生产要求后,再用于生产。 4.3 各岗位设备上需更换的规格件,统一由车间模具管理员保管和发放。 模具存放于备用间的模具专柜中,上锁管理,并同4.1⑵做好标识,使用时应及时填写《模具使用台账》(附件2) 4.4 外购设备备件、模具由仓库负责保管和发放。 ⑴领用时领用人员应仔细检查模具的质量是否有异样,如是否有裂痕、缺口、印字模具的字迹是否清晰。 ⑵模具领用时,仓库模具管理员和车间领用人双人核对,并按《模具登记表》(附件3)要求填写领用和发放等内容。 4.5 设备易耗零部件、配件等备件由工程车间负责加工和保管备用。 4.6 生产人员如发现模具损坏或磨损,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检查、维护。 4.7 《模具使用台账》(附件2)由使用部门整理后,按月交到质量部存档。 5 模具的维护保养: 5.1 模具的维护保养由模具使用部门组织实施,并及时填写《模具维护保养记录》(附件4)。 5.2 生产结束清场时,从设备上拆卸的模具要及时做清洁,清理,使用过程应避

模具外发管理作业指导书

模具外发管理作业指导书-制度大全 模具外发管理作业指导书之相关制度和职责,模具外发管理作业指导书1.0[目的]对模具的配置申请、发外加工、验收、使用和维护保养,检修和报废等过程进行控制,确保模具加 工的产品能符合规定要求。2.0[适用范围]适用本公司所有模具。3... 模具外发管理作业指导书 1.0 [目的]对模具的配置申请、发外加工、验收、使用和维护保养,检修和报废等过程进行控制,确保模具加工的产品能符合规能要求。 2.0 [适用范围]适用本公司所有模具。 3.0 [定义]无 4.0 [职责] 4.1模具商:负责模具的设计、制图及制作。 4.2采购部:负责组织进行供方的选择及模具的发外加工。 4.3开发部:部门模具的验收。 4.4使用单位:负责模具的正常使用、维护及保养。 5.0 [运作办法] 5.1模具的配置申请、制图: 5.1.1新产品鉴泄合格后,需开模具之物料,由采购部提出书而申请。 5.1.2新产品负责开发部门,根据设计要求,绘制模具图纸,或提供样品给采购部。 5.1.3采购部门根据相关技术要求,通过与同类模具供访的质量、价格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合格供应商。并与合格供应商签泄《模具合约书》,《模具合约书》必须经经理批准。 5.1.4采购部门选择合适的模具供方后,按照签左的《模具合约书》的要求由采购部跟进进度。 5.2模具的制作: 5.2.1供方根据我司提供的模具图柢、样品、模具实物等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并按标准进行模 具制作。 5.2.2模具开好后,试啤样品。 5.3模具的验收: 5.3.1模具制造厂提交模具和试啤样品的给采购部,由采购交负责开发部门确认。 5.3.2负责开发部门相据图纸、样品和技术等对模具和试制样品进行验收。 5.3模具的管理: 5.3.1经验收的模具由采购进行编号,并建立《模具管理卡》予以登记管理。 5.3.2模具须发外的,由采购与供应商签左《发外模具合约书》,采购部将发外之登记于《模具去向登记表》进行管理。 5.4模具的使用保养: 5.4.1使用单位根据工作安排选择相应的模具进行生产。 5.4.2模具应由使用厂商予以淸洁、上油、防尘、防潮等维护,并作泄期保养,以确保模具及产品质量。 6.0 [流程图]:无 7.0 [记录]:《模具合约书》、《发外模具合约书》、《模具去向登记表》 8.0 [相关文件]:无

模具维修及保养作业指导书

模具维修及保养作业指导书 一、模具维修 模具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由于正常或意外磨损,以及在注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都需修模解决。 1.1、模具技工接到任务后的准备工作 A、弄清模具损坏的程度; B、参照修模样板,分析维修方案; C、度数:我们对模具进行维修,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无图纸条件下进行的,而我们维修的原则为“不影响塑件的结构、 尺寸”,这就要求我们修模技工在设计到尺寸改变时应先拿好数再作下一步工作。 1.2、装、拆模注意事项 A、标示:当修模技工拆下导柱,司筒、顶针、镶件、压块等,特别是有方向要求的,一定要看清在模胚上的对应标 示,以便在装模时对号入座。在此过程中,须留意两点: 1、标示符必须唯一,不得重复; 2、未有标示的模具镶件,必须打上标示字符; B、防呆:在易出现错装的零部件作好防呆工作及保证在装反的情况下装不进去; C、摆放:拆出的零部件需摆放整齐,螺丝、弹簧、胶圈等应用胶盒装好; D、保护:对型芯、型腔等精密零件要作好防护措施,以防他人不小心碰伤。 1.3、维修纹面时注意事项 A、机台省模:当胶件有粘模、拖花等需省模时,应将有纹面的部位作好保护,才可进行维修。机台省模切忌将纹面 省光,在无把握时应要求落模维修; B、烧焊:若对纹面进行烧焊,必须留意: 1、焊条必须与模CORE材料一致; 2、焊后需作好回火工作; C、补纹:当模具维修好需出厂补纹时,维修者需用纸皮将纹面保护好,并标示好补纹部位,附带补纹样板。蚀纹回 厂时,应认真检查蚀纹面的质量,确认OK后方可进行装模。若对维修效果把握不大,应先试模确认OK,方可 出厂补纹。

二、模具保养 模具保养比模具维修更为重要,模具维修的次数越多,其寿命越短;而模具保养得越好,其使用寿命就会越长。 2.1、模具保养的必要性 A、维护模具的正常动作,减少活动部位不必要磨损; B、使模具达到正常的使用寿命; C、减少生产中的油污。 2.2、模具保养分类 A、模具的日常保养; B、模具的定期保养; C、模具的外观保养。 2.3、模具保养的内容 A、日保养: 1、各种运动部件如顶针、行位、导柱、导套加油; 2、模面的清洁; 3、运水的疏道; B、定期保养:1、2、3、同上; C、外观保养: 1、模胚外侧涂油漆,以免生锈; 2、落模时,型腔应涂上防锈油; 3、保存时应闭合严实,防止灰尘进入模CORE。 2. 4、模具保养注意事项 A、运动部位,每日保养必需加油; B、模面必须清洁:不得在P/L面粘标签纸,货品粘前模未取出仍继续啤货,P/L位胶丝严重; C、发现异常,如顶出异常,开合模响声大等必须及时维修;

新版注塑作业指导书-新版.pdf

版本号:A/0 注塑车间作业指导书页数:第1页,共2页 序号作业项目作业方法/步骤要点工序标准及不合格处置 1 注塑 1.1作业流程: 配料——干燥——装校模具——加料——打空料——首件注塑——作业自检——首件确 认——批量生产——作业自检——过程巡检—收料摆放——移交检验 1.2注塑作业前的准备: a)开机前应检查设备周围是否有异物,如有则清除杂物; b)开机前应准备注塑作业必需的工、用具; c)开机前应设备加油:滑动件加45#机油:轴承座加黄油; d)开机前应检查设备螺母是否松动,如有松动,适当紧固; e)开机前应检查注塑机的水路、油路、电路是否正常 f)开机后应观察设备有无异常现象; 1.3装校模具要点: a)依据订单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 b)用合适的螺丝将模具安装在注塑机的适当位置; c)接通模具的冷却水; d)调整注塑机的动模板,将模具打开,观察模具的顶出机构是否正常; e)装模后,检查模具的开、合模动作是否正常; f)检查注塑机的压力表,检查锁模力是否足够; 1.4注塑作业要点: a)领注塑的半成品料时,应检查待注塑的半成品是否符合生产通知单要求;1.1注塑工序检验标准: 1.1.1注塑功能: a)选用注塑料粉必须符合生产通知单 要求; b)注塑后,产品颜色必须与样板或生 产通知单一致; c)注塑后,产品外形及尺寸必须与样 板或生产通知单一致; d)注塑后,产品收缩率必须符合样板 要求; 1.1.2注塑外观: a)产品注塑后,外观应光洁。不可有 明显披锋、毛刺; b)产品注塑后,外观应平整。不可有 水纹、拖花、凹陷; c)产品注塑后,外观应完整,不可有 填充不满或裂纹; d)产品注塑后,外观应密实,不可有 气泡、凸点。 1.1.3注塑数量: a)注塑数量应符合生产通知单要求。不可有不够数或者严重多数。 编制QMS小组审核李振品审批曾纪硕

模具部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规范模具保养和制作的操作,提高生产安全意识,保证产品质量。 2 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模具部的生产操作。 3 内容 3.1 起重机使用操作规范 3.1.1 使用前必须仔细了解设备的规格要求,电动葫芦的额定负荷,以及各操作键的具体功能;检查吊装钢丝绳和绳扣是否完好。 3.1.2 使用过程中禁止在超负荷下使用,当起吊重物时人不能站在重物下方。3.1.3 在整个起吊过程中操作人员要手扶重物,防止摇摆碰撞;如有不良现象应立即切断电源。 3.1.4 不准同时按下两个使电动葫芦按相反方向运动的手电门按钮。 3.2 钻床注意事项 3.2.1 当机床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断开电源开关,然后再进行检查修理。 3.2.2 保持工作区干净整洁,不要在杂乱、潮湿、光线微弱、易燃、易爆的场所使用机床。 3.2.3 穿戴合适,不要穿戴诸如宽松衣服、领带、手饰品等之类易被机床运动件带入的服饰操作机床。 3.2.4 严禁戴手套操作。 3.2.5 禁止在酒后或疲劳状态下操作机器。 3.2.6 定期保养机床,保持钻头锐利,切削时加注切削液。 3.2.7 在切削孔径较大的孔时,请用低速档进行切削。 3.2.8 机器工作前必须锁紧应该锁紧的手柄,工作件应可靠夹紧。 3.2.9 在机床运行时,手千万不要接近钻头,以免发生工伤事故。 3.3 磨床注意事项 3.3.1 开机前检查电器线路是否安全、可靠、不漏油,所有机械及电器装置齐全。 3.3.2 磨削工件前,应先开动机床,空转时间一般不少于5分钟。然后进行磨削加工,在磨削加工过程中要停车时,必须先停止进给在退出砂轮;装卸工件时,要把砂轮升到一定位置方能进行;磨削时要有充分冷却液;砂轮停转时,应关闭冷却液。 3.3.3加工工件时应确保工件被吸牢,以防工件飞出。 3.3.6 严禁生手单独操作磨床。 3.3.7 磨床使用完毕后,切断电源,整理清洁。

模具管理作业指导书

模具管理作业指导书 (WI-SCW-04) 1.0目的 为了对模具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其稳定性;使其在使用前(保管中)和使用过程中处于良好的状态。 2.0 范围 适用于模具验收、认定、使用、维修保养、报废活动过程的管制。 3.0定义 无 4.0 职责 4.1生产技术课课长及公司指定人员(含以上人员)负责模具的验收、报废等事宜。 4.2 维修组负责模具的维修和日常点检。 4.3 模具管理员负责建立模具档案和保管。 5.0 作业内容 5.1 模具的验收和建档。 5.1.1模具在样办认定合格后,技术部在模具上留尾件样办,填写《模具移交清单》;同时将工程样办和《试 模及产前评审报告》交生产技术课。 5.1.2 客户提供模具的验收。 5.1.2.1客户提供模具由生产技术课联络客户取得工程样办、成型条件相关资料、认定报告、QC工程 图、模具设计图等。 5.1.2.2客户提供模具由营业部填写《模具预借证》,一式三份,客户、营业部、生产技术课各一份。 5.1.2.3如有异常问题报告营业部联络客户。 5.1.3模具入库管理,模具验收合格后由生产技术课课长填写《模具入库单》和《金型确认点检表》将模具 移交到模具仓库保管管理。 5.1.4模具建档,模具入库存前生产技术课须对模具建立模具档案表(含《试模及产前评审报告》、《模具管 理台帐》、《模具预借证》、《模具履历表》)。 5.2模具的标识: 5.2.1模具模板上标明品番、工程号等。并用不同油漆颜色区分各客户模具。合格的模具不作“合格”标识 视为合格;如模具尚未进行试作而需要入库的,相关入库人员应在《模具入库单》上予以注明,模具管理人员再以《待确认》标识牌标识,以防止未经认定而被使用。 5.2.2模具入库时,须附上调模员确认的尾件产品,作为下一批生产时确认及模具维修组维修、保养模具的 依据。 5.2.3模具管理员在模具入库后,需在模具仓库的《模具一览表》加入,反映公司的模具数量、在库管理情况等。 5.3模具的使用: 5.3.1模具的领用: ①制造部正常生产领用模具可凭《日生产计划》领取; ②模具修理领用可凭《模具维修通知单》领取; ③模具试作可凭“模具试作相关通知”领取; ④维护保养可凭《模具维护保养通知单》领取。 5.3.2模具的借用。 ①产品外发时,由采购课根据《外发加工单》到模具库领取。 ②产品外发经认定合格后,由供应商(或外注商)填写《模具预借证》。供应商、采购课、模具仓库各 保留一份。 ③模具在外时模具仓库在《模具一览表》上记录模具的使用或管理场所。 5.3.3模具的回收。 ①模具预借到期后,模具管理人员联络采购课及时将模具追缴入库,及时更新《模具一览表》。

精心整理模具公司全套作业指导书

XXX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三级文件清单 序号作业类型文件编号&名称版本/次制订单位 1 岗位职责MD-TD-001 CNC编程员A/0模具部 2MD-TD-002 CNC技工A/0模具部3MD-TD-003 CNC组长A/0模具部4MD-TD-004 EDM技工A/0模具部5MD-TD-005 EDM组长A/0模具部6MD-TD-006 财务A/0模具部7MD-TD-007 采购A/0模具部8MD-TD-008 车床技工A/0模具部9MD-TD-009 车床组长A/0模具部10MD-TD-010 跟模工程师A/0模具部11MD-TD-011 加工车间主管A/0模具部12MD-TD-012 加工车间助理A/0模具部13MD-TD-013 模具经理A/0模具部14MD-TD-014 磨床技工A/0模具部15MD-TD-015 磨床组长A/0模具部16MD-TD-016 品质部IPQC A/0模具部17MD-TD-017 品质部IQC A/0模具部18MD-TD-018 品质部OQC A/0模具部19MD-TD-019 品质组长A/0模具部20MD-TD-020 钳工车间主管A/0模具部21MD-TD-021 钳工技工A/0模具部22MD-TD-022 钳工技师A/0模具部23MD-TD-023 钳工学员A/0模具部24MD-TD-024 设计师A/0模具部25MD-TD-025 设计主管A/0模具部26MD-TD-026 铣床技工A/0模具部27MD-TD-027 铣床组长A/0模具部28MD-TD-028 线割技工A/0模具部29MD-TD-029 线割组长A/0模具部30MD-TD-030 业务经理A/0模具部31MD-TD-031 业务员A/0模具部32MD-TD-032 CNC操作指导书A/0模具部33MD-TD-033 EDM操作指导书A/0模具部

模具备品备件管理作业指导书(1)复习课程

模具备品备件管理作业指导书 1.目的 1.1便于现场修模人员及时更换模具零部件,提高工作效率,满足生 产需要 1.2使备件的发包、入库、领用保管和报废工作标准化,达到降低成 本。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于本公司模具维修部门 3.定义 备件是指为了预防模具零件损坏,特给易损零件制作多余的数量 及模具标准配件 4.职责 4.1制造部主管:熟悉本制造部的周产能、月产能状况,控制备件安 全库存量. 4.2库房管理人员:完善备件的补充数量; 4.2.1负责确保备品安全库存数量,对库存备品的检查、核对、编号、 登记、入库、保管。 4.2.2备品的定期盘点, 保证进出有帐, 不得丢失或被盗. 4.2.3呆滞品定期提报,库龄分析。 4.2.4每月备品费用的结报及费用走势分析。 4.2.5新建备品及非安全库存设定之备品的请购。

4.2.6配合备品管理人员进货和验收备品。 4.2.7及时向主管反馈备品使用状况。 4.2.8 对备品资金占用及备品安全库存提出建议。 5.程序 5.1库房管理人员需购充裕的零件柜(各柜配50个抽屉的数量), 每个零件柜面积可为400MM*200MM,内分左右两排,中间用当板 隔开,左放凸模;右放凹模; 5.2 在零件柜抽屉拉板面上贴上专用标签(防水、防油)写上各模具 模号; 5.3 根据各模具产能情况,以配备适当数量的备件量(以下为参考) 5.3.1库房管理人员可征询现场修模人员,了解那些镶块和镶针、冲 头等易损坏,以备急需; 5.3.2根据所冲原材料板的厚度、所冲次数制作备件量,单个型号备 件数量库存量不应多于5件; 5.4房管理人员从供运商那里收到备件,检查之后,装在密封塑料袋 里,喷上防锈油,以及时写上模号、单号、数量,入帐,并用 EXCEL存档,便于以后查询; 5.5对于常用备件,一定要在EXCEL档上注上最低库存量,对于低于 最低库存量的备件,库房管理人员要及时提出申请,提报部门主 管发包外加工;

模具清洗机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639 模具清洗机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模具清洗机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安全操作前提 1.1、操作设备前必须按要求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1.2、操作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二、操作前设备检查 2.1、按照点检表完成设备点检,了解设备状态,并做好相应记录; 2.2、系统启动前检查水路、气路的状态,气压是否正常,各阀门是否处在正确位置,无漏水漏气现象; 2.3、工作前先根据清洗工艺检查清洗液的浓度与配方比例是否合适,水箱液面高度是否足够; 2.4、检查高压清洗机电机机油油位,严禁在油箱已空的情况下启动高压清洗机。 三、设备操作注意事项 3. 4. 4.1、清洗剂、软水剂为化学品,不要接触其他危险

--模具设计作业指导书

SAIL-注塑模设计手册版本:A页码: 1 / 4章节:SECTION 日期:20090821 主题: 模具设计作业指导书 拟制审核批准

1 目的: 使模具设计少走弯路,设计质量得以控制。 2 流程: 冷却翘曲变形分析设计验证模具力学计算合模导向定位设计设计分型面 确认注塑机型号消化客户标准和示样书分析产品和产品要求 确定浇口和浇注系统确定分型线确定主体结构设计产品特征结构 冷却加热系统设计 排气系统设计外围接口设计D-FMEA分析最终评审绘制总装图设计相关铭牌绘制零件图编制模具使用说明书放收缩 CAE分析脱模机构设计设计的校对和审核型腔数三板还是两板模是否整体取件方式 侧向分型抽芯结构 镶拼结构 结构评审 3 内容: 3.1 消化客户标准和示样书。 消化开发信息与客户标准和示样书是否一致。主要有标准件品牌、热流道品牌及类型、模具材质及热处理、模具寿命、成型周期、收缩率及模具的设计标准的消化。 3.2 分析产品和产品要求。 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选择塑料制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看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来。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3.3 CAE分析。 有客户指定浇口位置的按客户要求,无客户指定则自已预设置进行流动分析,初步判定熔接线位置,再调整浇口位置(在客户同意的情况下可调节壁厚),重新分析。确定熔接线在理想位置后,评估 SAIL-注 塑 模 设 计 手 册 版本:A 页码: 2 / 4

模具装卸作业指导书

模具装卸作业指导书 一、程序1.运模上具1)吊运模时要求吊环与模具应充分配合紧密,吊环最少应拧进7个牙(拧到底为最佳),对容量分开的模具,如斜度大、型位大或型位较多模具,应用绳或铁丝把前后模吊环连捆绑后再起吊。2)用吊或落地时必须采用慢速起吊或落地,要求操作者或其他人与模具保持一定距离。3)吊运模具时,尽量要求在车间规定通道低空行走,即模具距地面 30CM(小模可稍高),并保持模具平衡,防止与注塑机或其他周围事物碰撞。 2、装卸模具1)模具上机前应注意模宽度、厚度,该机能否正常上模。检查模具顶针孔需几支顶针,顶针孔的大小,该机顶针是否和该模顶针孔的大小是否吻合。2)调模时开锁模应用慢速且平稳,锁模实际高压调到约50BAR即可,对嘴时射台前进的压力速度也要放低,工模嘴一定要和射台嘴吻合,打压板时螺丝一般拧到底,最少也不能低于七至八个牙,垫块一定要保持压板平衡,保持压板与模板平行,板手与螺母配合紧密后大可用力打紧,防止打滑造成事故,打压板的力度适当,过小则模具不够牢固,过大则容易滑牙,以技术主管指导为准。3)工模装冷却水时,水嘴一定要拧紧,水嘴牙和工模牙一定配合好,以防漏水。4)装卸模具进出机器哥林柱范围,必须做到眼到、手到,采用慢速进出,并注意防止模具与哥林柱、压板、丝杆等碰撞,模具

所装水嘴较长的必须拆除后方能吊模。5)卸模后即把模具运至模具区,分类整齐摆放,标识朝通道显眼处,并用铁架或质量较好的叉板作垫板,以防模具着地受潮,同时保持模具区干燥通风。6)装卸模具后自觉收拾工具并按要求摆放至规定位置,吊车则开到规定位置停车,关掉控制器总开关。7)安全第一,时间观念强,行动速度快,一般要求装300T机型以下模具不超过30分钟,卸模不超过20分钟,300T机型以上模具超过60分钟,卸不超过30分钟。 二、具防锈处理1)任何类型模具暂停生产或下模时,应当提前约10分钟关掉冷却水阀并继续生产,让模温升高,以防生锈,停止生产但暂不卸模时,不能把工模锁死,即不能把机铰伸直,前后模要适当分开,以防模具长时间处在高压锁模状态而损坏机铰和模具。2)如果停机不超过2小时的,将模啤升温后,可以不做防锈处理,最好是喷一点脱模剂。3)停用超过2天以上落模或停机时,对质量要求不高的模具,即对产品油污要求不严的模具横腔可均匀的抹一层黄油,模腔缝隙或深处一定要用防锈剂,对质量要求严格产品模具采用较好防锈剂进行防锈。防锈剂和油类不可使用太多,以免不必要的浪费,但应切实做好防锈工作,彻底革除因马虎、草率的行为而造成生锈影响生产和工模寿命。4)拆除冷却水时,特别注意水不能流入模腔,如模腔进入水,一定要抹干净,预防生锈。

模具装配作业指导书

模具装配作业指导书 1、装配前的准备 1.1熟悉产品,清点工件,领齐辅料及订购配件 a.首先熟悉该产品图形,检查装配所有尺寸及有关的技术要求,再结合装配图了解 结构, 对照组装图的物料清单熟悉物料在组装图上的所在位置,结合工件领齐镙丝等辅件。 b.对照工件清单上的工件编号清点、清洁工件,对照零件图检查零件加工是否完全, 如有缺少要做到及时反馈(装配责任人要把工件清单存放在产品图一起)。 c.接收辅料领料单后,对照清单24小时内对单领齐辅件。如辅料未到要及时反馈, 并且间隔8小时跟踪反馈一次。(一直到清单所有辅料领齐方可停止跟踪)。 d.所有领出的辅料在与之相配的工件也到达时,要检查能否使用或是否相符, 避免错订、误订,如有异常及时向工艺师反应。 e. 对有弹簧的工件要在配合之前检查好弹簧孔是否有足够的压缩行程。 f.硬模的斜导柱,在组装前装配行位一次。 2、装配前的工艺顺序 2.1冷水进出标志,模架产品编号,试作冷水,试作顶针孔及过孔。 a.模板在到达模板存放区后,8小时内有关装配责任人应对照产品图,组装图做好冷水进出标记,模架产品编号。 b.清洁每个工件,滑槽,锣钉孔,冷水孔内的杂物,以免装配中造成损伤。 c.A、B板要在配模前第一时间内完成第一次冷水试作。 d.动模顶针在工件第一次组装后,及时完成顶针是否滑顺及过孔是否畅通。(含扁顶

针,司筒针,斜顶及其它特殊顶出装置) e.核对顶针板沉头深度,间隙,定位是否与辅料相符合。 f.核对弹簧孔,撑柱孔及顶针固定板、底板的所有过孔。 2.2 A、B板间隙,定位器安装,核查顶针高度尺寸。 a.对照模芯,模框的高度和相对深度检查A、B板配合时是否有适当的间隙 (0.5±0.05、1.0±0.05)。 b.A、B板配合前要先安装好定位器,保证配合精度。 c.动模板安装后,对照顶针图核查顶针等高度尺寸。并做出顶针加工单上的项目尺寸。连同顶针加工工艺单一起转送。 3、装配过程 3.1装配时,工件均匀受力,锣丝对角拧紧,保证工件安装后的基准水平, 以及工件与工件之间的绝对贴合。 3.2在活动部位加注润滑油,保证模具配合过程中顺畅。 3.3配合碰穿位,插穿位较多的工件时,首次配合时力度适中,以免由于前步工序造成的错误损伤模具,而影响模具进度和质量。 3.4对模架上不影响装配和使用的孔位,槽位框边要修磨倒角。(顶针孔,沉头孔例外) 3.5斜顶在装配中,字码编号要统一,从模芯到斜导滑板,顶针板,顶针板滑座同一组要用一个字码。 3.6模具上滑块,压块,锁紧块,斜导柱,司筒针及相近的工件要做识别编码。 3.7司筒针顶部较厚时,应在产品允许的情况下保证一定的高度,以防产品表面缩水。

模具装配作业指导书

模具装配作业指导书 1 、拆模 1.1 对照模板图纸编号做好模板编号,字码工整、清楚、间隔一至。 2.1 拆开模架,梢钉、螺钉等辅件用工件盒装好。(辅件用合金打模头做模架 编号)摆放在指定地方 , 工件对照加工工艺单流转。 3.1 模板做导柱排气槽。 2 、装配前的准备 2.1 熟悉产品,清点工件,领齐辅料及订购配件 a. 首先熟悉该产品图形,检查装配所有尺寸及有关的技术要求,再结合装配图了解结构, 对照组装图的物料清单熟悉物料在组装图上的所在位置,结合工件领齐镙丝等辅件。 b. 对照工件清单上的工件编号清点、清洁工件,对照零件图检查零件加工是 否完全,如有缺少要做到及时反馈(装配责任人要把工件清单存放在产品图一起)。 c. 接收辅料领料单后,对照清单 24 小时内对单领齐辅件。如辅料未到要及 时反馈,并且间隔 8 小时跟踪反馈一次。(一直到清单所有辅料领齐方可停止跟踪)。 d. 所有领出的辅料在与之相配的工件也到达时,要检查能否使用或是否相符, 避免错订、误订,如有异常及时向工艺师反应。

e. 对有弹簧的工件要在配合之前检查好弹簧孔是否有足够的压缩行程。 f. 硬模的斜导柱,在组装前装配行位一次。 g. 热流道事先做好插座孔位,发热检查,气动系统。 3 、装配前的工艺顺序 3.1 冷水进出标志,模架产品编号,试作冷水,试作顶针孔及过孔。 a. 模板在到达模板存放区后, 8 小时内有关装配责任人应对照产品图,组装图做好冷水进出标记,模架产品编号。 b. 清洁每个工件,滑槽,锣钉孔,冷水孔内的杂物,以免装配中造成损伤。 c.A 、 B 板要在配模前第一时间内完成第一次冷水试作。 d. 动模顶针在工件第一次组装后,及时完成顶针是否滑顺及过孔是否畅通。(含扁顶针,司筒针,斜顶及其它特殊顶出装置) e. 核对顶针板沉头深度,间隙,定位是否与辅料相符合。 f. 核对弹簧孔,撑柱孔及顶针固定板、底板的所有过孔。 3.2 A 、 B 板间隙,定位器安装,核查顶针高度尺寸。 a. 对照模芯,模框的高度和相对深度检查 A 、 B 板配合时是否有适当的间隙 ( 0.5 ± 0.05 、 1.0 ± 0.05 )。 b.A 、 B 板配合前要先安装好定位器,保证配合精度。

模具装配工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974 模具装配工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精品规程范本 编号:YTO-FS-PD974 2 / 2 模具装配工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使用行车前检查行车是否正常,在完好的情况下安全使用。 2.行车吊型板时,挂钩一定要在型板上扭紧,在确认完好的情况下吊起型板。 3.在装配型板时,手扶型板上方,开行车人员一定确认无误,才用点动方式慢慢放下型板。 4.使用原子灰一定要戴好口罩,它化学毒性大,对身体有害。 5.在使用AB 胶、502胶时,一定注意别沾到口、眼、皮肤上,以免发生意外。 6.在使用内六角扳手拆装型板时一定要扶好,加力杆用力适度,以免发生意外。 7.使用打磨机打磨时一定要将砂轮片装紧,以免飞出伤人。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

模具钳工作业指导书

篇一:钳工作业指导书-打印版 钳 工 作 业 指 导 书 久和模具(东莞)有限公司 geo ho die & mold (dongguan) co., ltd 第一部份作业要领 一、拉延模(dr) (一) 型面尺寸的确认:根据数模或样件尺寸来确定 1.首先,根据数模尺寸,全面检视,了解该模具所有型面尺及剪边线的位臵,了解后序工法,为后期试模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有不清楚的地方,要提出来,弄懂、弄明白; 2.在没有图面尺寸的情况下须按样件尺寸确认。 (二) 上、下模基准钳工作业时 1.请注意:凸花的尺寸是绝对尺寸,凹花的尺寸是相对尺寸,应以此为原则去清角或清除多余加工量,不能盲目、简单地根据红丹吃进状况随意的判断和动作。 ※清角时,砂轮片或乌钢刀切入量不要太深、参差不平顺,应预留修顺量。 2.打磨上下模表面雕刻痕迹时需注意带柄砂轮走向应与刀具雕刻路径交错打磨。 3.棱角棱线要光滑平顺,不可有弯曲或锯齿状,棱线与搭接线不可有扭曲现象。无论是凸花r角,还是凹花r角,打磨和清角后,r角都应光滑圆顺,绝不允许有凹凹凸凸的现象。 4.模具需要补焊铸铁焊条时,先用火把该补的地方烧干透,有可能的话,可用砂轮机磨去表面一小层后方可焊补,棱角棱线淬火,这样可以减少砂孔,补焊量较大时,要埋入螺丝加固。 (三) 合模前的准备工作 1.基准模棱角棱线要淬火,其表面光洁度要求为0.8。 2.导板组立时要求其贴合度红丹 80%,导板与背托之间的间隙为0。 3.确认上下模导板间隙均匀性和间隙(一般为0.03~0.05,不能太紧或太松,否则将造成拉毛或模具不稳定现象)。 4.确认上下模中心是否偏心。 5.无关功能部位要倒角。 6.作业完成后要经主管确认方可合模。(四) 合模 1.应以下模为基准研合上模,先确认型面贴合度,若发现存在不平衡状况,必须找出问题点所在并经论证后才可研合; 2.研合时要注意平衡块功能的使用:平衡块是用来确保上下模研合的平衡度,以消除由于机台工作面的不平衡而导致模具研合面的倾斜,但合模前要确认等高块及其支撑面是否等高。 3.合模作业规定,凸凹模接触红丹面积须达90%,活塞管理面须100%接触,其它非管理面红丹接触面达80%。 4.合模时先合活塞面或凸凹模皆可。但应注意,打磨后要先用干净布擦拭干净耐磨板上粘的粉尘,禁止耐磨板带粉尘走模。合模的红丹要求薄而干净。 5.粗合模时要求用粘土确认打磨量,并判断将使用工具种类。 6.精合模时要求用?6较细的砂轮交叉打磨,平面考虑用2,表面细度要求不可凸凹不平或粗磨之痕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