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探讨丙烯酰胺引发聚合的机理研究

探讨丙烯酰胺引发聚合的机理研究

探讨丙烯酰胺引发聚合的机理研究
探讨丙烯酰胺引发聚合的机理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d23500.html,

探讨丙烯酰胺引发聚合的机理研究

作者:袁野

来源:《活力》2019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丙烯酰胺单体分子是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解决Cu·自由基引发体系对生产的多年困扰,并对单元溶解氧的阻聚和丙烯腈原料和反应副产物及其所含杂质对丙烯酰胺单体水溶液和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丙烯酰胺;自由基;过氧化氢;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溶解氧

在生产丙烯酰胺溶液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聚合物堵塞过滤器、换热器及相关设备堵塞的现象,为此很有必要掌握丙烯酰胺的单体自由基聚合反应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机理,更好的控制生产中副产物以及杂质含量的产生。

一、丙烯酰胺的单体结构和性质

(一)丙烯酰胺的单体结构

丙烯酰胺的单体结构中含有碳与碳原子间的不饱和结构,碳与杂原子间的不饱和结构,丙烯酰胺的单体分子中取代基只有一个(-NH2)并且(-NH2)和取代基半径较小与碳原子间的不饱和结构不对称所以不论取代基程度如何,都能进行聚合,如果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反应可瞬时发生。

(二)丙烯酰胺的单体极性

丙酰胺的单体分子中引入了(-NH2)极性取代基后,形成了非对称的CH2=CHCONH2型化合物偶极矩,由于双键的极化作用单体分子的聚合能为显著提高。

C+H2=C-HCONH2但是,在丙烯酰胺的单体分子中,羰基化合物>C=O<中取代基的影响与>C=O<中的不同,因为羰基自身就是极性基团,若在其原子上引入(-NH2)极性取代基将降低单体分子的极性,从而使聚合能力有所降低。

二、丙烯酰胺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

(一)初级自由基的形成

丙烯酰胺单体水合反应的原料丙烯腈中含有许多杂质,尽管都限制在一定量内,但由于生产长期运作,此原料的不定期采样分析,难免有些杂质会超出范围或增多或减少,从而引起生产的波动。丙烯腈原料中的杂质过氧化氢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对象,过氧化氢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取代,成为氢化氧化物;二个氢原子被取代时,则成为过氧化物,二者也者是用作有机过氧

建筑胶水配方汇总聚乙烯醇与丙烯酰胺共聚和新型环保901胶水

建筑胶水配方汇总聚乙烯醇与丙烯酰胺共聚和新型环保901胶水 一、聚乙烯醇与丙烯酰胺共聚: 本配方将聚乙烯醇(PVA)与丙烯酰胺(AM)建筑共聚胶水的性能和成本推向了极至,最大限度地提高胶水的强度、保水性、施工性;久放不分层、储存时间长,适应各种粉料(包括: 石膏粉、双飞粉、滑石粉、黑水泥、装饰白水泥324-425白水泥等等)调配,手感轻松,二遍三遍披刮不起毛、不拉皮、不脱粉,固含量 1.8%左右。 二、901环保无醛净味建筑胶水901聚乙烯醇建筑胶水在熬制时不用甲醛、丙烯酰胺及各种胶粉等化学原料,该胶水不管是冬天或炎热的夏天都是无味的、无挥发有害气体、不污染环境,完全符合: 国际环保标准,是真正的环保产品。 该环保胶水与丙烯酰胺共聚胶水的区别: 1、是不用甲醛熬制的最新技术,无甲醛、无毒、无味、无挥发有害气体。 2、熬胶工序简单,一次性完成完全反应,冬夏放久不凝胶。 3、粘结力强(粘石膏条牢固)、易施工、单调大白粉滑石粉不脱粉、二遍三遍不卷皮、耐水性强。 4、该胶水可以代替乳液生产工程乳胶漆。 5、提高工效、降低成本。 A、901环保无醛净味胶水生产工艺(配方1) 聚乙烯醇(2499-2899)5%,KJ100助剂250G;KJ200胶水增稠剂6kg。 生产工艺:

(按1吨电气混合动力胶水反应釜计算) (1)将第一次50℃水400kg通过加水口加入反应釜内。 (2)开启脉冲开关,同时打开搅拌开关,加入KJ100助剂250克,投入聚乙烯醇50kg。 (3)继续升温到98℃,恒温溶解,使聚乙烯醇完全溶解。 (4)然后加入KJ200增稠剂6kg溶液到反应釜内,反应15—20分钟。而后再加水至1000kg位置,搅拌均匀,放料。。。 B、901环保无醛净味胶水生产工艺(配方2) 聚乙烯醇(2499-2899) 1."5%,KJ200胶水增稠剂,4%,T18-S 2."5kg,防腐剂1kg。 二、生产工艺: (按1吨电气混合动力胶水反应釜计算) (1)将气阀门打开,加50℃热水200kg倒入反应釜内。 (2)开启加热开关,加水到位置时开搅拌开关,然后加入聚乙烯醇15kg,同时投入KJ100助剂250克。 (3)继续升温到98℃,恒温溶解聚乙烯醇,完全溶解。 (4)关闭脉冲开关,然后加入KJ200增稠剂4kg溶液,,反应15分钟。 (5)再加冷水至胶水1000kg,边加水边投入T18—S纤维素5kg溶液,搅拌均匀后,过滤放料. C、108丙烯酰胺共聚建筑胶水新配方

配位聚合

1. 写出下列催化剂组份的分子结构式和缩写式 (1)三乙酰丙酮钴; (2)二π-烯丁基镍;(π-C4H7)2Ni (3)二甲基硅桥联苯并茚基茂基二氯化锆 (4)π-烯丙基三氟乙酸镍; π-C3H5NiOOCCF3 (5)环烷酸镍; C22H14NiO4 (6)异丙基(茂基-1-芴基)二氯化铪 (7)亚乙基双(1-茚基)二氯化钛; (8)倍半铝Al2Et3Cl3 2. 在Ziegler-Natta聚合中产品的分子量控制重要手段是什么,为什么不用温度控制?写出其反应式。乳液聚合中若温度一定,聚合物的分子量调节靠什么手段,能否用引发剂用量?试从动力学方程解释。 常用H2来调节分子量, 添加分子量调节剂,高活性活泼H顺式含量 3. 试举一例说明立构规整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和路线,并讨论这种聚合物与性能的相互关系。全同聚丙烯:α-TiCl3/AlEt3/P 30-70℃ 间同聚丙烯:α-TiCl3/AlEt3/P -70℃ 间规聚丙烯的抗冲击强度为等规聚丙烯的两倍,但刚性和硬度则仅及后者的一半 间规PP的分子链间距较大,分子链活动能力较好,排列规整性赶不上等规PP,所以结晶度也小,导致冲击韧性好,受冲击时分子链滑移和断裂能吸收更多的能量,结晶度低也就导致刚性下降,模量下降。 4. 活性中心浓度的测定有几种方法,活性中心是否缔合,如何判定 活性中心浓度:动力学法,猝灭法,同位素标记法 动力学法:依据聚合物分子量或聚合物的分子数随聚合时间的变化 猝灭法:聚合反应加入猝灭剂(QL),增长链立即与猝灭剂发生反应,测定L的含量 同位素标记法:14C标记助催化剂,测定标记基团数目 聚合速率方程,通过对活性中心的指数可以确定 测定活性链增长前后的浓度变化,死的连段粘度无变化;通过光散射法测定终止前后的分子量变化。 通过带帽封端法,在测量聚合前后的粘度变化

聚乙烯醇(108建筑胶水)

聚乙烯醇.丙烯酰胺胶水详解 目前的丙烯酰胺胶水做法有两种:一种是丙烯酰胺共聚后与聚乙烯醇水溶液进行混合,另一种是丙烯酰胺和聚乙烯醇一起在引发剂下进行共聚。现在常用的是第二种的生产方法。那么这里有个疑问,这两种方法有没有区别?聚乙烯醇和丙烯酰胺是否会发生反应?丙烯酰胺主要含有双键和酰氨基的两个官能团,能与各种活性单体反应。聚乙烯醇主要含有羟基一个官能团。可以进行缩醛化、酯化、醚化等反应。丙烯酰胺水溶液单独共聚,主要进行的是以双键为主的自由基聚合反应。聚乙烯醇和丙烯酰胺之间能否反应,国内相关的文献报道比较少。唯一可参照的是淀粉和丙烯酰胺之间的接枝反应。在接枝反应中采用氧化还原体系以丙烯酰胺单体接枝改性大分子淀粉。但聚乙烯醇的分子量比较大,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反应速度远远低于丙烯酰胺单体之间的双键自由基共聚反应。通过降低聚乙烯醇的分子量,可以提高两者的反应速度。如聚乙烯醇高温溶解后,加入一定量的双氧水,降低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但降低聚合度的话,胶水的粘接强度和稠度都会有所损失,所以这一方法不适合实际应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聚乙烯醇和丙烯酰胺之间可以进行接枝反应,但相对于丙烯酰胺单体之间的双键自由基共聚反应,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从实际生产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共聚和复配,基本性能差不多。唯一区别的是,丙烯酰胺与聚乙烯醇一起反应后,两者之间的混溶性比较好,不容易分层。丙烯酰胺单体在氧化还原体系下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那我们通过操控聚合反应来达到我们所需要的聚合产物。那首先明确一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聚合产物? 我个人认为,在建筑胶水里,我们通过反应来控制胶水的分子量、离子*联度。 分子量——分子量大小,分子量越大,稠度越高; 离子性——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和两性离子; 交联度——线型、星型、交联网络; 分子量是不是越大越好?胶水是不是越稠越好吗?当然不是,如果稠的胶水好用,那很简单,聚丙烯酰胺多加一点。事实上,我碰到很多客户反应,同样的原料,胶水做稠了反而不好批了。 我们的胶水是需要哪种离子型比较好。丙烯酰胺胶水最容易反应生成阴离子型,增稠效果比较好,但是对水泥有絮凝作用。非离子型增稠效果差一点,但对水泥的絮凝比较小一点。 线型的聚合物,粘接强度差,通过交联后成网络结构,强度提高,但交联过度,水溶性变差,胶水有点发白(浑浊)。 因此,我们先明确一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胶水:合理的分子量(稠度),非离子型,合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思考题3.2 下列烯类单体适用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1)CH2——CHCl (2)CH2=CCl2(3)CH2=CHCN (4)CH2=C(CN)2 (5)CH2=CHCH3(6)CH2=C(CH3)2(7)CH2=CHC6H5 (8)CF2=CF2(9)CH2=C(CN)COOR (10)CH2=C(CH3)-CH=CH2 答可以通过列表说明各单体的聚合机理,如下表:

思考题3.3 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原因。 (1)CH2=C(C6H5)2(2)CH3CH=CHCOOCH3(3)CH2=C(CH3)C2H5 (4)ClCH=CHCl (5)CH2=CHOCOCH3(6)CH2=C(CH3)COOCH3 (7)CH3CH=CHCH3(8)CF2=CFCl 答(1) CH2=C(C6H5)2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l,1-双取代的取代基空间位阻大,只形成二聚体。

(2) CH3CH=CHCOOCH3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3) CH2=C(CH3)C2H5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两个取代基均为供电基团,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4)ClCH=CHCl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5)CH2=CHOCOCH3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COCH3为吸电子基团,利于自由基聚合。 (6) CH2=C(CH3)COOCH3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l,1-双取代,极化程度大,甲基体积小,为供电子基团,而-COOCH3为吸电子基团,共轭效应使自由基稳定。 (7) CH3CH=CHCH3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8) CF2=CFCl能进行自由基聚合,F原子体积小,Cl有弱吸电子作用。 思考题3.7为什么说传统自由基聚合的机理特征是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在聚合过程中,聚合物的聚合度、转化率,聚合产物中的物种变化趋向如何? 答自由基聚合机理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链引发是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引发剂引发

第七章 配位聚合

第七章配位聚合 思考题7.1如何判断乙烯、丙烯在热力学上能否聚合?采用哪一类引发剂和条件,才能聚合成功? 答可根据聚合自由能差?G=?H—T?S<0,作出判断。大部分烯类单体的?S近于定值,约-100~120J·mol-1,在一般聚合温度下(50~100℃),-T/?S=30~42kJ·mol-1,因此当-?H≥30kJ·mol-1时,聚合就有可能。乙烯和丙烯的-?H分别为950kJ·mol-1、858kJ·mo1-1,所以在热力学上很有聚合倾向。 在100~350MPa的高压和160-270℃高温下,采用氧气或有机过氧化物作引发剂,乙烯按自由基机理进行聚合,得到低密度的聚乙烯(LDPE);若采用TiCl4—Al(C2H5)3,为催化剂,在汽油溶剂中,进行配位聚合,则得高密度的聚乙烯(HDPE)。采用。A-TiCl3-Al(C2H5)3为催化剂,于60~70℃下和常压或稍高于常压的条件下,丙烯进行配位聚合可制得等规聚丙烯。 思考题7.2 解释和区别下列诸名词:配位聚合、络合聚合、插入聚合、定向聚合、有规立构聚合。 答配位聚合:是指单体分子首先在活性种的空位处配位,形成某些形式的配位络合物。随后单体分子插入过渡金属(Mt)-碳(C)键中增长形成大分子的过程,所以也可称作插入聚合。 络合聚合:与配位聚合的含义相同,可以互用。络合聚合着眼于引发剂有络合配位能力,一般认为配位聚合比络合聚合意义更明确。 插入聚合:烯类单体与络合引发剂配位后,插入Mt-R链增长聚合,故称为插入聚合。 定向聚合:也称有规立构聚合,指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的聚合反应,配位络合引发剂是重要的条件。 有规立构聚合:是指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的聚合反应。任何聚合过程或聚合方法,只要是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都是有规立构聚合。 思考题7.3区别聚合物构型和构象。简述光学异构和几何异构。聚丙烯和聚丁二烯有几种立体异构体? 答构型:指分子中原子由化学键固定在空间排布的结构,固定不变。要改变构型,必须经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 构象:由于。单键的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处于不稳定状态,随分子的热运动而随机改变。 光学异构:即分子中含有手性原子(如手性C‘),使物体与其镜像不能叠合,从而具有不同旋光性,这种空间排布不同的对映体称为光学异构体。 几何异构:又称顺、反异构,是指分子中存在双键或环,使某些原子在空间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立体结构。 聚丙烯可聚合成等规聚丙烯、间规聚丙烯和无规聚丙烯三种立体异构体。 聚丁二烯有顺式-1,4-结构、反式-1,4-结构和全同-1,2-结构、间同-1,2-结构四种立体异构。 思考题7.4什么是聚丙烯的等规度? 答聚丙烯的等规度是指全同聚丙烯占聚合物总量的百分数。聚丙烯的等规度或全同指数IIP(isotactic index)可用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谱带来测定。波数为975cm-1是全同螺旋链段的特征吸收峰,而1460cm-1是与CH3基团振动有关、对结构不敏感的参比吸收峰,取两者吸收强度(或峰面积)之比乘以仪器常数K即为等规度。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配方组成-生产工艺及应用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配方组成,生产工艺及应用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的分类,组成,配方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列出配方表数据经过修改,如需要更详细的内容,请与我们的技术工程师联系。 1. 背景 丙烯酸乳液型胶粘剂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一种聚合物乳液胶粘剂,它一般是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或加入醋酸乙烯酯等其它单体共聚而成。该胶粘剂耐候性、耐水性、耐老化性能特别好,并目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和很大的断裂仲长率,广泛用于包装、涂料、建筑、纺织以及皮革等行业。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愈发重视,环境友好型产品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乳液型胶粘剂因具有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不易燃易爆、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而逐渐成为未来胶粘剂的发展趋势。 禾川化学是一家专业从事精细化学品以及高分子分析、研发的公司,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2. 丙烯酸乳液胶黏剂 聚丙烯酸酯是一类具有多种性能的、用途广泛的聚合物,其乳液一般是以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或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与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苯乙烯、丙烯腈等共聚形成乳液。对聚合物的结构或聚合方法加以改进,可使得改性后的丙烯酸酯胶黏剂性能更加优异。 2.1有机硅改性 有机硅树脂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和耐水性能,利用有机硅对聚丙烯酸酯类乳液胶粘剂改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有机功能烷氧基硅烷作为粘合促进剂和交联剂,广泛用于胶粘剂、密封胶和涂料等领域。有专家研究了一种专用于水

自由基聚合机理以及四种常见共聚物

自由基聚合机理 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多属连锁聚合,连锁聚合反应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各步的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相差很大。连锁聚合链引发形成活性中心(或称活性种),活性中心不断与单体加成而使链增长(单体之间并不反应),活性中心的破坏就是链终止。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都可能成为活性中心引发聚合,故连锁聚合又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等,其中自由基聚合产物约占聚合物总产量的60%。 热力学上能够聚合的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是有差异的,如氯乙烯只能自由基聚合、异丁烯只能阳离子聚合、MMA 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苯乙烯则可按各种连锁机理聚合。 自由基聚合产物约占聚合物总产量60%以上,其重要性可想而知。高压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酯类、聚丙烯腈、丁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ABS 树脂等聚合物都通过自由基聚合来生产。本节将对自由基链式聚合反应作较详细的讨论。 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应 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一般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此外,还可能伴有链转移反应。现将各基元反应及其主要特征分述如下。 1 链引发链引发反应是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用引发剂引发时,将由下列两步组成: (1)引发剂I 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R?; (2)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加成,形成单体自由基。单体自由基形成以后,继续与其他单体加聚,而使链增长。 比较上述两步反应,引发剂分解是吸热反应,活化能高,约 105?150kJ/mol,反应速 率小,分解速率常数约10-4?10 —6s—1。初级自由基与单体结合成单体自由基这一步是 放热反应,活化能低,约20?34kJ/mo1,反应速率大,与后继的链增长反应相似。但链引 发必须包括这一步,因为一些副反应可以使初级自由基不参与单体自由基的形成,也就无法

第四章 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生产工艺

第四章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生产工艺 4.1离子聚合及其工业应用 定义:单体在阳离子或阴离子作用下,活化为带正电荷或带负电荷的活性离子,再与单体连锁聚合形成高聚物的化学反应,统称为离子型聚合反应。 离子型聚合反应: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配位离子型聚合 应用: 丁基橡胶、聚异丁烯、聚甲醛、聚硅氧烷、聚环氧乙烷等;高密度聚乙烯、等规聚丙烯、顺丁橡胶等;活性高聚物、遥爪高聚物等。 4.1.1阳离子聚合反应 单体:具有强推电子取代基和共轭效应的烯烃类单体、羰基化合物、杂环。 工业化生产所用的主要单体有:异丁烯、苯乙烯、环醚、甲醛、乙烯基醚类、异戊二烯等。 引发剂 共性:阳离子聚合所用的引发剂为“亲电试剂”。 作用:提供氢质子或碳阳离子与单体作用完成链引发过程。 常用的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反应机理 以异丁烯为单体,以三氟化硼为引发剂,水为助引发剂 ●链引发: 链增长: 链转移: (活性中心向单体转移):

另一情况 显然,以上一种方式为主。 向反离子转移,离子对重排: 向助引发剂转移 链转移结果又产生了新活性中心,它仍然可以进行反应。对于向单体转移终止的发生比自由基聚合时要快得多,同时,又是控制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阳离子聚合多采用低温聚合。 链终止 终止之一(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作用而终止): 终止之二(与水、醇、酸等终止剂作用而终止) 阳离子可控聚合 根据:阳离子聚合反应难以控制的原因在于碳正离子非常活泼。通过亲核作用使碳正离子稳定则可以获得“活性”阳离子增长链。 方法:1.选择适当的亲核对应离子B-;2.外加路易士碱(X) 方法1:采用碘化氢/碘(HI/I2)引发体系。对应阴离子B-由被碘分子活化的碘阴离子(I-—I2)组成,它使碳正离子处于活性种状态。例如乙烯基醚的活性阳离子聚合反应:

SDS-PAGE分离胶配方表-及其原理

SDS-PAGE电泳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 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 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交联而成的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进行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区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 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因此,各种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而只是棒长的函数。这种电泳方法称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SDS—PAGE)。由于SDS-PAGE 可设法将电泳时蛋白质电荷差异这一因素除去或减小到可以略而不计的程度,因此常用来鉴定蛋白质分离样品的纯化程度,如果被鉴定的蛋白质样品很纯,只含有一种具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或含有相同分子量亚基的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那么SDS—PAGE 后,就只出现一条蛋白质区带。 TEMED:通过催化过硫酸铵形成自由基而加速丙烯酰胺与双丙烯酰胺的聚合。 过硫酸铵(AP):提供驱动丙烯酰胺与双丙烯酰胺所必须的自由基。 SDS—PAGE 可分为圆盘状和垂直板状、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本实验采用垂直板状不连续系统。所谓“不连续”是指电泳体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缓冲液、pH 和凝胶孔径等所组成。 1.蛋白样品浓缩效应 在不连续电泳系统中,含有上、下槽缓冲液(Tris—Gly,pH8.3)、浓缩胶缓 冲液(Tris—HCl,pH6.8)、分离胶缓冲液(Tris—HCl,pH8.8),两种凝胶的浓度(即孔径)也不相同。在这种条件下,缓冲系统中的HCl 几乎全部解离成Cl-,两槽中的Gly (pI=6.0,pK a=9.7)只有很少部分解离成Gly 的负离子,而酸性蛋白质也可解离出负离子。这些离子在电泳时都向正极移动。C1—速度最快(先导离子),其次为蛋白质,Gly 负离子最慢(尾随离子)。由于C1—很快超过蛋白离子,因此在其后面形成一个电导较低、电位梯度较陡的区域,该区电位梯度最高,这是在电泳过程中形成的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导致蛋白质和Gly 离子加快移动,结 果使蛋白质在进入分离胶之前,快、慢离子之间浓缩成一薄层,有利于提高电泳的分辨率。 2.分子筛效应 蛋白质离子进入分离胶后,条件有很大变化。由于其pH 升高(电泳进行时 常超过9.0),使Gly 解 离成负离子的效应增加;同时因凝胶的浓度升高,蛋白质的泳动受到影响,迁移率急剧下降。此两项变化,使Gly 的移动超过蛋白质,上述的高电压梯度不复 存在,蛋白质便在一个较均一的pH 和电压梯度环境中,按其分子的大小移动。分离胶的孔径有一定的大小,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来说,通过时受到的阻滞程度不同,即使净电荷相等的颗粒,也会由于这种分子筛的效应,把不同大小的蛋白质相互分开。

配位聚合

第七章配位聚合 1. 简要解释以下概念和名词: (1)配位聚合和插入聚合 (2)有规立构聚合和立构选择聚合 (3)定向聚合和Ziegler-Natta聚合 (4)光学异构、几何异构和构象异构 (5)全同聚合指数 答:(1)配位聚合是指单体分子首先在活性种的空位处配位,形成某些形式(σ-π)的配位络合物。随后单体分子插入过渡金属(M t)—碳(C)键中增长形成大分子的过程。这种聚合本质上是单体对增长链M t—R键的插入反应,所以又常称插入聚合。 (2)有规立构聚合。按照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规定,有规立构聚合是指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的聚合过程。因此任何聚合过程(包括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或配位聚合等)或任何聚合方法(如本体、悬浮、乳液和溶液聚合等),只要它是以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都是有规立构聚合。而引发剂能优先选择一种对映体进入聚合物链的聚合反应,则称为立构选择聚合。(3)定向聚合和有规立构聚合是同义语,二者都是指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的聚合过程。Ziegler-Natta聚合通常是指采用Ziegler-Natta型引发剂的任何单体的聚合或共聚合,所得聚合物可以是有规立构聚合物,也可以是无规聚合物。它经常是配位聚合,但不一定都是定向聚合。 (4)分子式相同,但是原子相互联结的方式和顺序不同,或原子在空间的排布方式不用的化合物叫做异构体。异构体有两类:一是因结构不同而造成的异构现象叫结构异构(或称同分异构);二是由于原子或原子团的立体排布不同而导致的异构现象称为立体异构。根据导致立体异构的因素不同,立体异构又分为:光学异构,即分子中含有手性原子(如手性C*),使物体与其镜像不能叠合,从而使之有不同的旋光性,这种空间排布不同的对映体称为光学异构体;几何异构(或称顺、反异构)是指分子中存在双键或环,使某些原子在空间的位置不同,从而导致立体结构不同(例如聚丁二烯中丁二烯单元的顺式和反式构型);光学异构和几何异构均为构型异构。除非化学键断裂,这两种构型是不能相互转化的。构象异构:围绕单键旋转而产生的分子在空间不同的排列形式叫做构象。由单键内旋转造成的立体异构现象叫构象异构。和构型一样,构象也是表示分子中原子在空间的排布形式,不同的是构象可以通过单键的内旋转而相互转变。各种异构体一般不能分离开来,但当围绕单键的旋转受阻时也可以分离。 (5)根据IUPAC建议的命名法,光学异构体的对映体构型用R(右)或S(左)表示。即将手性中

配位聚合反应

从聚合热力学上分析,乙烯、丙烯是很有聚合倾向的单体,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能将该单体聚合成聚乙烯和聚丙烯,这主要是动力学上的原因。 1938~1939年,英国I.C.I.公司在高温(180~200℃)、高压(180~200MPa)下,以氧作引发剂,使乙烯经自由基聚合制得聚乙烯。在高温下聚合易发生链转移反应,所得聚乙烯带有在空间作无规排布的许多支链,致使其结晶度低、熔点低、密度也低,俗称低密度聚乙烯。根据过程特征,也叫做高压聚乙烯。 1953年德国K. Ziegler等从一次以AlEt3为引发剂从乙烯合成高级烯烃的失败实验出发,意外地发现以乙酰丙酮的锆盐和AlEt3引发时得到的是高分子量的乙烯聚合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的乙烯聚合的引发剂四氯化钛-三乙基铝(TiCl4-AlEt3),在较低的温度(50~70℃)和较低的压力下,聚合得无支链、高结晶度、高熔点的高密度聚乙烯。1954年,意大利G. Natta以四氯化钛-三乙基铝(TiCl4- AlEt3)作引发剂,使丙烯聚合得等规聚丙烯(熔点175℃),其中甲基侧基在空间等规定向排布。Ziegler-Natta所用的引发剂是金属有机化合物/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络合体系,单体配位而后聚合,聚合产物呈定向立构,从这三角度考虑,因而分别有络合聚合、配位聚合、定向聚合之称,但三者有所区别。根据聚合机理的特征,本节采用配位聚合一词。 随后,Goodrich-Gulf公司采用四氯化钛/三乙基铝体系使异戊二烯聚合成高顺式1,4(95%~97%)聚异戊二烯,成功地合成得天然橡胶。几乎同时,Firestone轮胎和橡胶公司用锂或烷基锂作引发剂,也聚合得高顺式1,4(90%~94%)聚异戊二烯。此外,先后来用钛、钴、镍或钨、钼络合引发体系,合成得高顺式1,4(94%~97%)聚丁二烯橡胶(简称顺丁橡胶)。 虽然早在1947年,C. E. Schildknecht以BF3(OC2H5)2作引发剂,于丙酮中-78℃下,已使丁基乙烯醚聚合成立构规整聚合物,但Ziegler-Natta在络合引发体系、配位聚合机理、有规立构聚合物的合成、微结构、性能等方而研究的成就,在高分子科学领域内起着里程碑的作用。因而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过渡金属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的一系列络合体系可以统称为Ziegler-Natta引发剂,目前已用来生产多种塑料和橡胶,例如高密度聚乙烯、等规聚丙烯、全同聚1-丁烯、全同聚4-甲基-1-戊烯、反式l,4-聚异戊二烯等可用作塑料,顺式1,4-聚丁二烯、顺式1,4聚异戊二烯、乙丙共聚物、反式聚环戊烯等可用作橡胶。其总年产量高达几千万吨。因此,研究配位聚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建筑胶水配方汇总聚乙烯醇与丙烯酰胺共聚和新型环保901胶水

建筑胶水配方汇总聚乙烯醇与丙烯酰胺共 聚和新型环保901胶水 一、聚乙烯醇与丙烯酰胺共聚: 本配方将聚乙烯醇(PVA)与丙烯酰胺(AM)建筑共聚胶水的性能和成本推向了极至,最大限度地提高胶水的强度、保水性、施工性;久放不分层、储存时间长,适应各种粉料(包括:石膏粉、双飞粉、滑石粉、黑水泥、装饰白水泥324-425白水泥等等)调配,手感轻松,二遍三遍披刮不起毛、不拉皮、不脱粉,固含量 1.8%左右。 二、901环保无醛净味建筑胶水901聚乙烯醇建筑胶水在熬制时不用甲醛、丙烯酰胺及各种胶粉等化学原料,该胶水不管是冬天或炎热的夏天都是无味的、无挥发有害气体、不污染环境,完全符合:国际环保标准,是真正的环保产品。 该环保胶水与丙烯酰胺共聚胶水的区别: 1、是不用甲醛熬制的最新技术,无甲醛、无毒、无味、无挥发有害气体。 2、熬胶工序简单,一次性完成完全反应,冬夏放久不凝胶。 3、粘结力强(粘石膏条牢固)、易施工、单调大白粉滑石粉不脱粉、二遍三遍不卷皮、耐水性强。 4、该胶水可以代替乳液生产工程乳胶漆。 5、提高工效、降低成本。

聚乙烯醇(2499-2899)5%,KJ100助剂250G;KJ200胶水增稠剂6kg。 生产工艺:(按1吨电气混合动力胶水反应釜计算) (1)将第一次50℃水400kg通过加水口加入反应釜内。 (2)开启脉冲开关,同时打开搅拌开关,加入KJ100助剂250克,投入聚乙烯醇50kg。 (3)继续升温到98℃,恒温溶解,使聚乙烯醇完全溶解。 (4)然后加入KJ200增稠剂6kg溶液到反应釜内,反应15—20分钟。而后再加水至1000kg位置,搅拌均匀,放料。。。

自由基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2. 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CH 2=CHCl CH 2=CCl 2 CH 2=CHCN CH 2=C(CN)2 CH 2=CHCH 3 CH 2=C(CH 3)2 CH 2=CHC 6H 5 CF 2=CF 2 CH 2=C(CN)COOR CH 2=C(CH 3)-CH=CH 2 答:CH 2=CHCl :适合自由基聚合,Cl 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也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CH 2=CCl 2: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 CH 2=CHCN :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CN 为吸电子基团。 CH 2=C(CN)2: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CN )。 CH 2=CHCH 3:配位聚合,甲基(CH 3)供电性弱。 CH 2=CHC 6H 5: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CF 2=CF 2:自由基聚合,对称结构,但氟原子半径小。 CH 2=C(CN)COOR :阴离子聚合,取代基为两个吸电子基(CN 及COOR ) CH 2=C(CH 3)-CH=CH 2: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3. 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原因。 CH 2=C(C 6H 5)2 ClCH=CHCl CH 2=C(CH 3)C 2H 5 CH 3CH=CHCH 3 CH 2=CHOCOCH 3 CH 2=C(CH 3)COOCH 3 CH 3CH=CHCOOCH 3 CF 2=CFCl 答:CH 2=C(C 6H 5)2:不能,两个苯基取代基位阻大小。 ClCH=CHCl :不能,位阻效应,对称结构,极化程度低。 CH 2=C(CH 3)C 2H 5:不能,二个推电子基,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CH 3CH=CHCH 3:不能,位阻效应,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 CH 2=CHOCOCH 3:醋酸乙烯酯,能,吸电子基团。 CH 2=C(CH 3)COOCH 3:甲基丙烯酸甲酯,能。 CH 3CH=CHCOOCH 3 :不能,1,2双取代,位阻效应。 CF 2=CFCl :能,结构不对称,F 原子小。 计算题 1. 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聚合,试由H ?和S ?来计算77℃、127℃、177℃、227℃时的平衡单体浓度,从热力学上判断聚合能否正常进行。 解:由教材P75上表3-3中查得:甲基丙烯酸甲酯H ?=-56.5kJ/mol ,S ?=-117.2J/mol K 平衡单体浓度:)(1]ln[ΘΘ?-?= S T H R M e T=77℃=350.15K ,=e M ]ln[ 4.94*10-3mol/L T=127℃=400.15K ,=e M ]ln[0.0558mol/L T=177℃=450.15K ,=e M ]ln[0.368mol/L T=227℃=500.15K ,=e M ]ln[ 1.664mol/L

丙烯酰胺与油炸食品

丙烯酰胺与油炸食品 高霞李广洲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210097) 近日,一组研究数据把油炸方便面推到了风口浪尖。数据显示,油炸方便面与其他高温油炸食品一样,同样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人员率先报道,在一些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食品,如炸薯条、炸土豆片、谷物、面包等中检出丙烯酰胺;2005年9月1日国家卫生部公布《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评估》报告,提醒居民改变吃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减少因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这是继今年4月卫生部发出警示公告后的再一次强调。 “苏丹红风波”刚刚过去,丙烯酰胺又成了食品法庭近日最热门的被告。什么是丙烯酰胺,它真的能够致癌吗? 丙烯酰胺(Acrylamide),又名“丙毒”,分子式为CH2=CHCONH2,分子量71.08,无色结晶,熔点为84.5℃,可溶于水、乙醇、丙酮、稍溶于氯仿,微溶于苯。丙烯酰胺单体在室温下很稳定,但当处于熔点或以上温度、氧化条件以及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聚合反应,当加热使其溶解时,丙烯酰胺释放出强烈的腐蚀性气体和氮的氧化物类化合物。在工业上丙烯酰胺主要用于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制造,聚丙烯酰胺在建筑、石油开采、造纸、颜料、化妆品制造、环境保护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工业生产中,采用丙烯酰氯(CH2=CHCOCl)与氨在苯溶液中,或者采用丙烯腈(CH2=CHCN)在硫酸或盐酸中进行化学反应可得到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分子中含有胺基和双键两个活性中心,所以是一种化学性质相当活泼的化合物:丙烯酰胺中的胺基具有脂肪胺的反应特点,可以发生水解反应、霍夫曼反应等;丙烯酰胺的双键可以发生迈克尔型加成反应;丙烯酰胺可以进行游离型聚合反应生产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可以与丙烯酸、丙烯酸盐等化合物发生共聚反应。有关反应如下: 研究表明,丙烯酰胺主要在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植物性食物加热(120℃以上)烹调过程中形成,140~180℃为其生成的最佳温度,当加工温度较低时,生成的丙烯酰胺的量相当低。烘烤、油炸食品在最后阶段水分减少、表面温度升高后,其丙烯酰胺形成量更高。 美拉德反应是食品化学研究中的一类重要的有典型意义的系列化学反应。由食品化学家Maillard在研究食品褐变(browning reaction)过程中首先提出。食品中蛋白质的氨基和糖质的羟基羰基间系列自催化作用下的连续反应,反应生成聚合的褐色物质,形成褐变现象。蛋白质和糖质是食品的主要组成,几乎所有食品都可能发生此类反应。除食品本身的组成外,所处环境的热、光、氧、酸、碱金属离子等都有影响。这类反应往往伴随着食品色泽、风味的变化,对食品的保藏、加工、制造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要阻滞美拉德反应的发生,以防止褐变而导致的变质;另一方面,也可利用美拉德反应的有利结果达到所希望的色泽和风味

SDS-PAGE分离胶-浓缩胶配方

SDS-PAGE 1、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Acr:丙烯酰胺;配胶时用30%Acr(质量比Acr:Bis=29:1) 3、Bis:甲叉双丙烯酰胺 4、DDW:超轻水 5、SDS:十二烷基硫酸/磺酸钠,阴离子去污剂(配胶时用10%) 6、APS:过硫酸铵NH4S2O4配胶时用10% 7、TEMED:四甲基乙二胺,促凝剂 8、Tris-Hcl:3羟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配胶时(分离胶ph=8.8,浓缩胶ph=6.8) 9、DTT:二硫苏糖醇,DTT也常常被用于蛋白质中二硫键的还原,可用于阻止蛋白质中的 半胱氨酸之间所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内或分子间二硫键。 10、IMA:碘乙酰胺,碘代乙酰胺用于有机合成,在蛋白组学中组氨酸和半胱氨酸的烷 基化试剂,用于多肽测序以及酶抑制剂等,蛋白组学级试剂。CH>2ICONH>2,是和碘乙酸一样,可通过下列反应不可逆地抑制SH酶类的物质。

1)根据目的蛋白的分子量大小选择合适的凝胶浓度,再按照下面的表格配制SDS-PAGE的 分离胶(即下层胶):

注:如果配制非变性胶,参考上述配方,不加10%SDS即可配制成非变性PAGE胶。 1)按照如下表格配制SDS-PAGE的浓缩胶(也称堆积胶、积层胶或上层胶): TBST 缓冲液 每2L体积中含: 1)抗体去除液 每50mL抗体去除液中含:

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会与变性的多肽,并使蛋白带负电荷,由于多肽结合SDS的量几乎总是与多肽的分子量成正比而与其序列无关,因此SDS多肽复合物在丙稀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只与多肽的大小有关,在达到饱和的状态下,每克多肽可与1.4g去污剂结合。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logMW=K-bX,式中:MW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水解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原理(Ⅱ)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3.04.17 成绩: 班级:石工111班学号:110姓名:教师:王增宝 同组者: 实验六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水解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由丙烯酰胺合成聚丙烯酰胺的加聚反应。 2.熟悉聚丙烯酰胺在碱溶液中的水解反应。 二.实验原理 聚丙烯酰胺可在过硫酸铵的引发下由丙烯酰胺合成: 由于反应过程中无新的低分子物质产生,所以高分子的化学组成与起始单体相同,因此这一合成反应属于加聚反应。 随着加聚反应的进行,分子链增长。当分子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纠缠形成网络结构,使溶液的粘度明显增加。 聚丙烯酰胺可以在碱溶液中水解,生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随着水解反应的进行,有氨放出并产生带负电的链节。由于带负电的链节相

互排斥,使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有较伸直的构象,因而对水的稠化能力增加。 聚丙烯酰胺在钻井和采油中有许多用途。 三.仪器和药品 1.仪器 恒温水浴锅,沸水浴,烧杯,量筒,搅拌棒,电子天平。 2.药品 丙烯酰胺(化学纯),10%过硫酸铵,10%氢氧化钠。 四.实验步骤 1.丙烯酰胺的加聚反应 (1)用台秤称取烧杯和搅拌棒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加入2g 丙烯酰胺和18mL 水,配成10%的丙烯酰胺溶液。 (2)在恒温水浴中,将10%丙烯酰胺加热到80℃,然后加入15 滴10%过硫酸铵溶液,引发丙烯酰胺加聚。 (3)在加聚过程中,慢慢搅拌,注意观察溶液粘度的变化。 (4)10分钟后,停止加热,产物为聚丙烯酰胺。 2.聚丙烯酰胺的的水解 (1)称量制得的聚丙烯酰胺,计算要补充加多少水,可配成5%聚丙烯酰胺的溶液。 (2)在聚丙烯酰胺中加入所需补加的水,用搅拌棒搅拌,观察高分子的溶解情况。 (3)称取20g 5%聚丙烯酰胺溶液(剩下的留作比较用)加入2mL 10%氢氧化钠,放入沸水浴中,升温至90℃以上进行水解。 (4)在水解过程中,慢慢搅拌,观察粘度变化,并检查氨气的放出(用湿的广泛pH试纸)。 (5)20分钟后,将烧杯从沸水浴中取出,产物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6)称取产物质量,补加蒸发损失的水量,制得5%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的代谢机理及体内防护的研究进展

环氧丙酰胺的代谢机理及体内防护的研究进展 摘要:丙烯酰胺,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自被研究者在高温焙烤食品中发现后,即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重视。而研究进一步表明,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其代谢产物环氧丙酰胺造成的。因此近年来,科学家开始对环氧丙酰胺的毒性进行评估,并完善了检测方法,对环氧丙酰胺的体内防护也展开了探索。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对环氧丙酰胺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环氧丙酰胺的代谢机理以及分析测定方法;并结合已有的成果,对抑制环氧丙酰胺体内毒性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丙烯酰胺;环氧丙酰胺;形成机理;分析方法;体内防护 Abstract:Acrylamide (AA),a potential carcinogen,received a world-wide attention, since was found in food after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The further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harm of acrylamide to human body was mainly performed by its metabolites—glycidamide (GA).In recent years, researchers began to assess the toxicity of GA, improve the detection methods and initiate searching for the way of protection from GA in vivo.In this article, the achievement on mechanism and analysis methods of GA are sumarized.Suggestions on inhibition of GA in vivo toxicity are also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knowledge. Keywords: Acylamide; Glycidamide; Mechanism; Analysis method; Protection in vivo 早在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就将丙烯酰胺定为准致癌物,提醒人们关注。随着丙烯酰胺被发现存在于高温焙烤食品当中后,国际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第64次会议,对食品中的丙烯酰胺进行了系统的危险性评估。人们逐渐认识到丙烯酰胺所具有遗传毒性、准致癌性等几乎都与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环氧丙酰胺有关[1~3]。 丙烯酰胺进入生物体后,其中10%左右在线粒体细胞色素P450中的氧化酶作用下,转变成为环氧丙酰胺[4~6]。环氧丙酰胺是一种具有较强遗传毒性的物质,能够攻击DNA分子,破坏遗传物质[7];而且对遗传物质的破坏作用有明显的富集性[8]。此外,环氧丙酰胺还被证实,能够造成生物体精子细胞的遗传突变,增加了其它疾病的发病几率[9]。 目前,人们更加关注丙烯酰胺的产生阶段,并在利用天然产物抑制生成丙烯酰胺的美拉德反应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0]。近年来,已有不少研究者开始着手利用天然产物抑制丙烯酰胺及其代谢物环氧丙酰胺在体内的毒性,作为防护丙烯酰胺危害的第二道防线。因此,总结相关的体内代谢研究和毒性防护方面的成果,将为人类抵御丙烯酰胺的威胁提供新的思路。 丙烯酰胺在体内的代谢途径

2.自由基聚合

2.自由基聚合 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的判断位阻效应 判断:1,1—二取代易聚合,除大取代基如—C6H5外 1,2—二取代,除取代基为F以外都难聚合 双键上电荷密度大,不利于自由基进攻—烯丙基单体 取代基吸电性太强也不利于自由基聚合,如CH2=C(CN)2,CH2=CH(NO2) 3.(1)链引发: CH3C N CN C· CH3 CH3 CH3 N CH3 CN C CH32 CN +N2 CH2 CHCl CHCl · CN CH3 CH3C·+CH2 CH3 C CH3

(2)链增长: (3)链终止: 偶合: 歧化: 4.自由基聚合时转化率和分子量随时间变化的特征:转化率随时间逐步提高,中间有自加速现象,分子量随时间变化甚小(短时间后变化很小).与反应机理决定,连锁聚合时RM ·→Mn ·时间极短,没有中间停留阶段。 5.引发剂(1)偶氮二异丁腈(AIBN )、(2)偶氮二异庚腈(ABVN )、(3)过氧化二苯甲酰(BPO )、(4)过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EHP )、(6)过硫酸钾-亚硫酸盐体系、(7)过氧化氢-亚铁盐体系的分解反应式见书本的P26~29,(5)异丙苯过氧化氢的见下面: 其中(1)~(5)为偶氮类和有机过氧类,属于油溶性引发剂常用于本体、悬浮和溶液(有机溶剂)聚合,(6)(7)为水溶性氧化-还原体系,适合于水溶液和乳液聚合。 CH 2CHCl CHCl ·CH 2 CH 3 CN C CH 3CHCl ·CH 3C CH 3+CH 2CH 2CHCl CHCl CH 3C CH 3CH 2n-1CH 2CHCl · CH 2CHCl CH 3C CH 3CH 2CHCl CH 3CN C CH 32n 2CHCl CH 3 CN C CH 3CH 2n-1 CH 2CHCl ·2CHCl CH 3C CH 3CH 2n-1CH 2CHCl · CHCl CH 2n-1CH 2CH 3C CH 3CH 2Cl CHCl CH 2n-1CH 3CN C CH 3CH CHCl +COOH CO · ·OH CH 3 C CH 3CH 3C CH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