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提高心理学深刻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提高心理学深刻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提高心理学深刻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提高心理学深刻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和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和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和思考的知识。(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和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和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和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结合后,就可能成为无条件刺激的信号而引起无条件反应。(5)条件反应:条件反射形成后有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7)消退:经典条件作用形成后,如果反复呈现条件刺激,却不呈现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应逐渐减

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8)自然恢复:一段时间后,再次呈现条件刺激,条件反应重新出现,这种现象称为自然恢复。(9)泛化:将所习得的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迁移到另一个情境中。(10)分化:只强化条件刺激,而不强化与其相似的其他刺激,就可以导致条件作用的分化。

13、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1)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个体表现与外的行为。(2)经典条件反射研究所得出的行为原则不但可以解释动物的行为,也可用以解释人的行为。(3)人类一切行为的基本要素是反应,一切行为表现只是反应的组合。(4)只要了解了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就可以设计并控制刺激,通过条件反射的方法,建立起所要建立的反应。

14、桑代克的学习律:(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

15、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斯金纳箱实验):(1)消退: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行为。(2)维持:就是行为的保持。(3)先前刺激:指行为之前的事件。(4)分化:就是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做出反应。(5)强化:指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6)强化物: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7)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8)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9)惩罚:凡是能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10)I型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11)II型惩罚: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12)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13)二级强化: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结合后,自身获得强化效力。(14)普雷马克原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

动。(15)强化程序:指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率,也能增强或减弱行为。(16)连续强化:对每个反应都给予强化;间隔强化:只对部分反应进行强化。(17)定比率强化:每隔固定反应次数后予以强化,即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呈一定比率;变比率强化:每隔不固定反应次数后予以强化,即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的比率是变化的;定时距强化:每隔固定时间予以强化;变时距强化:每隔不定时长予以强化。(18)塑造:指通过小步强化达成最终目标。(19)连续接近: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予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20)连锁:有步骤地训练复杂行为(行为链)的方法。(21)任务分析:将一个行为链分解成一个个单一的刺激-反应过程。(22)连锁方法:顺向连锁就是从第一步行为开始,每次只训练一步行为,从前往后将所有单步行为连接起来,最终使学习者获得整个复杂行为;逆向连锁相反,从后往前。

16、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1)交互决定论:个人、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2)学习和表现:学习与行为表现是两种不同的过程。(3)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做中学,即参与性学习;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17、班杜拉的观察学习: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1)注意过程:对榜样情景各个方面的注意和知觉。(2)保持过程:对示范信息的记忆。(3)动作再现过程: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境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4)动机过程:学习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

18、观察学习的效应:(1)习得效应:学生通过观看榜样行为习得了一种新的反应、新的认知过程、新的评判标准或新的行为规则等。(2)表现效应:学生通过观察榜样行为而增强或减少了其原本习得的行为。a、抑制效应:指学生由

于看见榜样受罚的结果而引起的反应倾向减弱。b、去抑制效应:学生看见榜样做出自己原来抑制的行为受到奖励时,会加强这种反应倾向。c、社会促进效应:学生观看榜样行为引发其行为库中已有的反应。

19、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第五章

1、短时记忆:是记忆系统中人当前能明确意识到和给予关注的内容,相当于信息加工的操作台。

2、工作记忆:是一个比短时记忆更宽泛的概念。严格说,是指个体在执行认知任务过程中暂时存储于加工信息的容量有限的系统,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核心,是学习、推理、问题解决和智力活动的重要成分。

3、长时记忆的存储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存储时间是长久的。

4、组块:把零散的信息组织成更大的有意义的单元的过程。

5、加涅学习的基本阶段:(1)动机阶段。(2)了解阶段。(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作业阶段。(8)反馈阶段。

6、学习活动包含一系列的信息获取、识别、编码转换、存储和提取应用的过程。

7、影响知识在长时记忆中的保持因素:(1)加工深度。(2)多元表征。(3)应用情境和学习情境的一致性。

8、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思想:认知结构就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

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9、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10、人的知识是有组织、有联系的,从而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

11、奥苏贝尔认为,由于知识的概括水平的不同,认知结构是有一定层次性的,按照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及其联系方式的不同,提出三种同化模式:(1)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识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2)上位学习: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的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3)组合学习: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能凭借组合关系来理解的学习就是组合学习。

12、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把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称为先行组织者,它可以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的同化、理解新学习的内容。

13、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关系、原理等的说明。容易被人意识到,可以明确的说出来。

14、陈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体现在实际活动中,而且,是否具备也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判断。

15、安德森的知识编辑:陈序性知识是在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

的,个体把陈述性知识与具体的任务目标联系起来,从而去解决某个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个体把陈述性知识转化成了陈序性知识。

16、陈述性知识的结构:(1)语义网络说:一个人的陈述性知识可以看做是一个很庞大的由结点和连线构成的网络。一个结点代表一个概念,一个连线反映了它所连接的两个概念之间的某种关系。(2)理论框架说:认为人与某个主题领域有关的知识可以看做一个理论系统,其基本结构是“中心—边缘”结构。(3)图式说:重点揭示了人的陈述性知识之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的重复发生的经验模式。

17、陈序性知识的结构:安德森提出,陈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系统的形式进行组织的。即“条件—行动”的结合规则。

18、认知学习理论对于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启示:(1)学习者的先前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有重要影响。(2)对于一个学科领域的学习必须抓住该学科领域的基本结构。(3)有效的学习需要学习者进行一系列的认知加工活动。(4)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5)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加工深度对于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

第六章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客观主义的哲学传统为基础的,即把知识和意义看成是存在于个体之外的东西,是完全由客观事物本身决定的,而学习就是要把外在的、客观的内容转移到学习者身上。

2、建构主义则是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它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构建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

3、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2)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3)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