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习题及知识点详细解析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习题及知识点详细解析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习题及知识点详细解析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习题及知识点详细解析

会计基础第一章习题及详细解析①

知识点:资产、会计主体、会计分期、负债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有()。A、库存现金B、运输设备C、专利权D、开办费正确答案:A解析:在四个选项中,现金属于流动资产,运输设备、专利权、开办费均为非流动资产。因此,A选项正确。

2.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资产要素的是()。A、应收账款B、预收账款C、债权D、专利权

正确答案:B解析:按照资产的定义,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除预收账款外的其他选项都符合资产的定义,而预收账款则是企收他人的账款,在没有提供货物或劳务给他人之前,属于企业的负债。

相关知识背景:资产是指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这种利益来自企业的日常活动,也可以来自非日常活动)

资产的分类:企业的资产按其变现或耗用的时间长短划分为:流动资产(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款等)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3.一般说来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A、是有区别的B、相互一致的C、不相关的D、相互可替代的

正确答案:A解析:解析: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有区别的,法律主体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因此,A正确。例如:有自然人创办的独资与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类企业的财产和债务在法律上被视为业主或合伙人的财产和财务,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将其作为会计主体,以便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其所有者个人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实体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相关知识背景:会计基本假设有四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空间范围。

4.下列各项中适用于划分各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原则是()。A、配比原则B、权责发生制C、可比性D、谨慎性

正确答案:B解析:用来划分各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其他均和划分各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无关。因此,B选确。

相关知识背景:会计分期:是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人为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柴武会计报表。会计分期的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奠定了理论与实务的基础。

5.负债是指企业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A、过去义务B、现时义务C、将来义务D、潜在义务

正确答案:B解析:在负债的定义中,明确指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现时义务,因此其他选项错误。

相关知识背景:负债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现实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实义务)。义务:

法定义务:指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或者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推定义务:根据企业多年习惯,公开承诺或者公开宣布的政策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责任。债务的特征:①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③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负债的分类: 流动负债:指通常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如:短期结账、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工资、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等。长期负债: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 - 习题及知识点详细解析②

本文涉及的知识点:收入、会计核算会计基础第一章习题及详细解析②

6.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收入范围的是()。A、商品销售收入B、劳务收入C、租金收入D、代收款项正确答案:D解析:在收入定义中包含A、B、C三个选项的内容,代收款项不属于收入。

相关知识背景: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收入的分类:收入按性质的不同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7.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的是()。A、谨慎性

B、可比性

C、可理解性

D、可靠性正确答案:A解析: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

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因此在存确定性的前提下,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

8.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A、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B、可以变动,但须经过批准C、可以任意变动D、应当一致,不得变动正确答案:A解析:可比性原则要求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因此在四个选项中,只有合可比性原则的要求。

9.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会计核算方法的是()。A、复式记账B、成本计算C、财产清查D、编制财务预算正确答案:D解析: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包括:⑴设置账户、⑵复式记账、⑶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⑷登记账簿、⑸成本计算、⑹财产清查、⑺编制会计报表七种方法。编制财务预算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不包括在会计核算的方法中。

相关知识背景: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种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指应当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 - 习题及知识点详细解析③

本文涉及的知识点:会计定义、会计职能、会计等式

会计基础第一章习题及详细解析③

二、多选题

10.下列有关会计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A、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B、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C、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D、核算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正确答案:ABCD解析:根据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因此上述四项都正确。

相关知识背景: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济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11.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A、进行会计核算B、实施会计监督C、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D、评价经营业绩

正确答案:AB解析:会计的职能有很多,但基本职能只有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项。

相关知识背景: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济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职能是:会计核算(基本职能)、会计监督(基本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核算、评价经营业绩。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结果的计算和成本;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12.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A、谨慎性B、可理解性C、可靠性D、权责发生制

正确答案:ABC解析: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谨慎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的等,因此正确的选项是ABC。

13.下列公式中,属于会计等式的是()。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B、收入-费用=利润C、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D、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正确答案:AB解析:会计等式有特定的含义,只有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本质内容、用会计要素表示的等式才是会计等式,并不是所有的学中的数学等式都是会计等式。因此,正确的选项是AB。

相关知识背景: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内在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它是制定各项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从实质上看,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基本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等式:1、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 利润=收入-支出(动态)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合并参考)

2、预算单位的会计等式(不作为考试要求,此处仅供理解)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结余资产=负债+净产值+收入-支出

说明:以上等式的具体含义,考生必须自己把握清楚,静态、动态等式的含义。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 - 习题及知识点详细解析④

知识点:会计六要素、会计主体、会计分期、资金运动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 习题及知识点详细解析④

14.下列项目中,属于利润要素的内容有()。A、营业利润B、利润总额C、净利润D、代收款项

正确答案:ABC解析: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都属于利润要素的内容。代收款项属于企业的负债,不包括在利润中。

相关知识背景:会计的六要素:资产:是指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分为:流动资产:通常在一年内或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负债: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分为:流动债务:是指通常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长期负债:是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债务后有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企业所有者所享有的部门。分为:所有者权益的形成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划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项目。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股份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股本部分的金额。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时间的经营成果。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15.在下列组织中,可以作为会计主体的是()。A、企业的事业部B、分公司C、生产车间D、销售部门

正确答案:ABCD解析:企业、事业单位都是会计主体,企业的事业部、企业中的分公司、车间或部门根据需要也可以成为会计主体。因此个选项均正确。相关知识背景: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是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在此处,我们应该分清会计主体和会计法人的区别。要记住:法人可做主体,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16.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A、年度B、半年度C、季度D、月度正确答案:ABCD 解析: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相关知识背景:会计分期:是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人为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末的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17.下列业务中,属于资金退出的有()。A、购买材料B、缴纳税费C、对外分配利润D、归还银行借款

正确答案:BCD解析:缴纳税费、归还银行借款和分配利润属于资金退出。购买原材料属于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因此BCD选项正确。

相关知识背景:资金运动程序可分为:资金投入、资金循环与周转、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资金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企业所有者权益)和债务人投入的资金(企业债权人权益)两部分。资金循环与周转过程:即是工业企业的主要经营过程,是以生产过程为中心的供应、生产和销售的有机结合。资金退出,包括:偿还债务、上交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经法定程序减少资本等。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 - 习题及知识点详细解析⑤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习题及知识点详细解析⑤知识点:会计定义、现实义务、计量要素

三、判断题

18.会计只能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正确答案:错解析:会计的计量手段包括货币度量、实物度量和时间度量,但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相关知识背景:做题感悟:通过本题,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对于书本上的概念,我们一定要准确理解、记忆。在概念问题上,最容易出选择题和判断题。比如说,知识点还可以这样问:会计除了用货币为计量单位之外,还可以选用其他计量单位。根据概念里“主要”二字,可以本题是正确的。

19.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潜在义务。()

正确答案:错解析: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现时义务。

相关知识背景:本题还是要求我们对书上概念问题的精准掌握,一字之差,就可能导致考试的失败。这里我们需要理解一个名词解释:现时义务:是指根据企业多年来的习惯,公开地承诺或者公开宣布的政策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责任,如企业对销售产品在一定期间内实行保修的承诺而将在未来发生的支出。

20.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正确答案:对解析:一般来说,法律主体都需要提供会计信息,所以一定是会计主体。但是企业内部的车间、部门等根据需要也可能成计主体,但它们不是法律主体。相关知识背景:该知识点前面已经出过两道题,可知,概念性的问题,考试方式灵活多样,但解决此类问题的重点就是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

21.历史成本原则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正确答案:对解析: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计价,一旦入账,不得随意调整账面价值。相关知识背景:该题是关于会计要素的计量的问题,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公允价值计量的。⑴历史成本(实际成本):是取得或制造某一财产物资时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在采用

历史成本的情况下,要求对企业的资产、财务、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计量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成本,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⑵重置成本(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的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的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重置成本是现在时点的成本,在实务中重置成本多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方面)⑶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资产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⑷现值:是指对某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⑸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主要应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等,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

四、简答题

22.简述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正确答案: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保障,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行性。23.简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正确答案:(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24.会计的概念是什么?正确答案: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相关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师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提供 第一章 总论 考情分析 本章是会计基础考试中比较重要的一章,也是考生入门会计关键的一章。本章的概念较多,也比较抽象,考生对本章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对后面章节的理解和把握。考试涉及各种题型,最近三年考试平均分为 7 分。本章的学习难度较大,要求考生牢记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1. 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人们为了适应生产管理、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例题 · 判断题】( 2010 年)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 ) 『正确答案』√ 2. 会计信息系统论把会计的本质理解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背)这些专门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这是会计管理活动区别于其他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背)会计的基本职能为核算与监督。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 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其他相关经济信息的目的。(背)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它反映的是资金运动情况。从内容上讲,它体现了(背)记账、算账、报账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实施的审查。 (背)会计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其中外部监督又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会计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例题 · 单选题】( 2010 年)会计监督分为( )。 A. 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B.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C. 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 D. 国家监督和外部监督 『正确答案』 B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与其它核算的关系 业务核算:业务活动中各种手续及其产生记录 统计核算:业务活动中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 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业务活动信息 三者关系:PPT 第二章 一会计对象 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客体,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 资金循环: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回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 资金周转: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 该过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察:PPT 1、资金进入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发行股票或债券、借款)取得资金。 2、资金的循环周转:表现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3、资金退出企业:经营过程或资金循环周转完成时, 交纳所得税、分派盈利、偿还借款等形式而退出企业。 二会计要素 概念: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4-05-13 10:32:59 10570 仁和会计小编整理了最新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会计基础知识归纳,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考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来进行复习。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汇总(2020年8月整理).pdf

2013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 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 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 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 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 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5、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6、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7、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 减金额、余额等。 8、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整理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解析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解析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解析 【第一章】总论 1.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环节:确认、计量、记 录、报告。 2.会计核算的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 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5.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 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6.会计要素共计有六项,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止状 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第二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 7.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等。其中,前两者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股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因此,也能够表述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8.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 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

基础会计习题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2、下列各项中,属于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的是()。 A、资金运动 B、货币活动 C、营销活动 D、资产运动 3、下列属于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的是()。 A、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B、使会计人员可以选择适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C、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D、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4、()是会计工作的基础。 A、会计记录 B、会计分析 C、会计核算 D、会计检查 5、形成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所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A、货币计量 B、会计年度 C、持续经营 D、会计分期 6、关于会计主体的概念,下列各项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B、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个单位 C、可以是一个单一的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D、会计主体所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其他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7、界定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的会计基本前提是()。 A、会计职能 B、会计主体 C、会计内容 D、会计对象 8、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这体现的是()要求。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及时性 D、可理解性 9、乙企业是甲企业的全资子公司,下列各项不属于甲企业核算范围的是()。 A、甲企业购买原材料 B、甲企业向乙企业投资 C、乙企业购买原材料 D、甲企业从乙企业取得分红 11、下列关于会计监督职能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B、会计监督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C、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D、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 12、企业计划在年底购买一批机器设备,8月份与销售方达成购买意向,9月份签订了购买合同,但实际购买的行为发生在11月份,则企业应该在()将该批设备确认为资产。 A、8月 B、11月 C、12月 D、9月 13、确认办公用楼租金6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10万元,50万元未付。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分别确认费用()。 A、10万,60万 B、60万,0万 C、60万,50万 D、60万,10万 14、对于在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下列有关会计记录文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何种文字由各单位自己选择 B、民族自治地方,单位的会计记录可以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取代中文 C、在我国境内的外国经济组织,其会计记录可以用一种外国文字取代中文 D、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15、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不包括的环节是()。 A、资金的投入 B、资金的增值 C、资金的运用 D、资金的退出 二、多项选择题 1、资金退出是资金运动的终点,下列属于资金退出的业务有()。 A、偿还银行借款

会计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4、可比性——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强调不同空间范围的企业所采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 5、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注意“实质重于形式”的具体应用 6、重要性——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会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会计基础 第一章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地核算与监督,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属于管理范畴。 %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会计的职能: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济前景 %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或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并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反映职能) 5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 3项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7种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 除事后核算,还包括事前核算(经济预测,分析和参与经济决策)事中核算 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及考评等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所实施的审查,促使经济活动按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控制职能)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没有严格的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工业企业为例: 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债权人投入的资金 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以生产过程为核心的供应,生产,销售的循环与周转资金形态一次转变: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资金的循环:从货币资金形态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 资金的周转:资金周而复始地循环 资金的退出:偿还债务,上缴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经法定程序减少资本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是指应当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 %经济业务事项:各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 经济业务:又叫经济交易,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的交换(购买固定资产) 经济事项:企业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项(无形资产摊销)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会计控制的重点)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基础会计第一章 总论 试题及答案解析

基础会计第一章总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请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本类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1分。多选、错选、不选 均不得分。 1. 下列各项中,属于银行存款缴纳税金,资金运动中的业务是()。 A : 资金投入 B : 资金周转 C : 资金退出 D : 资金运用 1. 答案:C 解析:以银行存款缴纳税金,属于资金退出 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基本假设的是()。 A : 会计主体 B : 会计分析 C : 会计分期 D : 货币计量 答案:B 解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选项B属于会计方法。 3. 下列各项中,属于为会计核算工作确定时间范围的会计假设是()。 A : 会计主体 B : 会计分期 C : 持续经营 D : 货币计量 答案:B 解析:会计分期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4. 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 营活动的是()。 A : 会计科目 B : 会计分期 C : 会计主体 D : 货币计量 答案:D 解析: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应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5. 甲企业向乙企业赊购原材料,甲企业确认为应付账款,乙企业确认为应收账款,体现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A : 持续经营

B : 会计分期 C : 会计主体 D : 货币计量 答案:C 解析:会计主体假设是指假设会计所核算的是一个特定的企业或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是漫无边际的。 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拓展职能的是()。 A : 核算和监督 B : 预测经济前景 C : 参与经济决策 D : 评价经营业绩 答案:A 解析:会计的拓展职能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核算和监督是基本职能 7.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核算方法的是()。 A : 复式记账 B : 财产清查 C :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D : 编制财务预算 答案:D 解析: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 8.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会计核算方法的是()。 A : 复式记账 B : 编制财务预算 C : 财产清查 D : 成本计算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分别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以及编制会计报表,并不包括编制财务预算。 9. ()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A : 会计对象 B : 会计职能 C : 会计方法 D : 会计科目 答案:A 解析: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10.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的是()。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重要)-会计基础知识必背重点

会计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本节主要内容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 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 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 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 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 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 ?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 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 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目标

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总论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 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 作,同时,它又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2.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4. 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老师与学生) 5. 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职能。 6. 会计对象。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 7.企业的资金在任一时点上均表现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8.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9.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 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0. 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11.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12. 【要点提示】记账本位币和报告货币的选用标准常用于正误甄别测试。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13.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当作为当期 的收入、费用。 14.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1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 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为达到此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时,应保证前后期一致,即使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也应当按规定方法进行会计口径的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前后期一致。 2.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为了达到此要求,企业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去进行会计处理 )、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6.会计要素 两个问题:会计要素的确认(定性)、会计要素的计量(定量) 17.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8. 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完整版)基础会计第一章总论练习题

基础会计第一章总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费用总和。 A、直接成本 B、间接成本 C、制造成本 D、制造费用 2、下列各项中,属于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的是()。 A、资金运动 B、货币活动 C、营销活动 D、资产运动 3、下列属于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的是()。 A、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B、使会计人员可以选择适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C、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D、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4、()是会计工作的基础。 A、会计记录 B、会计分析 C、会计核算 D、会计检查 5、形成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所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A、货币计量 B、会计年度 C、持续经营 D、会计分期 6、关于会计主体的概念,下列各项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B、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个单位 C、可以是一个单一的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D、会计主体所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其他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7、界定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的会计基本前提是()。 A、会计职能 B、会计主体 C、会计内容 D、会计对象 8、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这体现的是()要求。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及时性 D、可理解性 9、乙企业是甲企业的全资子公司,下列各项不属于甲企业核算范围的是()。 A、甲企业购买原材料 B、甲企业向乙企业投资 C、乙企业购买原材料 D、甲企业从乙企业取得分红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有价证券的有()。 A、银行本票 B、国库券 C、股票 D、企业债券 11、下列关于会计监督职能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B、会计监督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C、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D、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 12、企业计划在年底购买一批机器设备,8月份与销售方达成购买意向,9月份签订了购买合同,但实际购买的行为发生在11月份,则企业应该在()将该批设备确认为资产。 A、8月 B、11月 C、12月 D、9月 13、确认办公用楼租金6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10万元,50万元未付。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分别确认费用()。 A、10万,60万 B、60万,0万 C、60万,50万 D、60万,10万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

会计凭证、账簿及会计核算实务 1.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 会计核算的实质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四个环节。对于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首先要确认是否属于会计核算系统应该而且能够反映的内容,其次要确定用什么价值标准进行计量,第三是要对这些应该反映的经济活动用恰当的计量标准在一定的载体(如会计凭证、帐簿)中加以记录,最后是要定期地对已记载的各种经济活动信息进行加工汇总,提出报告,以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各要素的概念及其特征。会计事项处理的两种标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也是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基本问题。 2.资产、费用、成本、收入、利润、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 教材中对这些问题用了较大篇幅来介绍,其中对于各要素所属具体项目的确认与计量的标准介绍的非常详细,这些内容对于初学的同学们来说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而且似乎也可以放到后面的《财务会计》课程中去学习,因此我认为这里同学们应主要注意掌握各要素的核算方法,把教材中的例题真正理解了,并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1.会计凭证。 学习这一章除了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作用以外,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需要注意掌握:(1)会计凭证的种类。会计凭证的种类繁多,各种凭证具有各种不同的格式和用途,同学们要在理解其各自含义的基础上注意它们的区别。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找一些各种凭

证的实物来对照一下,增加一些感性认识。(2)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及其审核的内容。这里涉及到一些会计操作技术规范,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掌握。 2.会计凭证的作用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居于基础地位。填置和审核会计凭证,对于如实反映和有效监督经济业务,加强经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1)反映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2)明确经济责任,推行经济责任制;(3)监督经济业务,保护财产完整和合理使用。 3.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凭证的名称;(2)受证单位的名称;(3)填制凭证的日期; (4)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5)经济业务的金额(或数量与金额);(6)凭证应具备的签字或盖章;(7)凭证的编号;(8)凭证的联次说明;(9)凭证的附件。 4.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2)舍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3)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4)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5.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及其填制要求 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凭证的名称;(2)填制凭证的日期;(3)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4)经济业务所涉及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名称;(5)经济业务的金额;(6)凭证的类别和编号;(7)过账的标记;(8)所附原始凭证或其他资料的张数;(9)凭证应具备的签字与盖章。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是:依据正确;内容完整;书写清楚;填制及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