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简述现代领导发的基本趋势。P42

1.简述现代领导发的基本趋势。P42

1.简述现代领导发的基本趋势。P42
1.简述现代领导发的基本趋势。P42

《领导科学》考前串讲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简述现代领导发的基本趋势。P42

(1)决策工作的专门化;(2)领导主体集团化;(3)领导方式民主化;(4)领导方法科学化。

2.试述为什么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P44

(1)领导活动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包含着其丰富的科学内容。

(2)领导活动有其他领域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3)领导活动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

3.简述领导科学在我国的兴起。P46

(1)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2)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总结党的丰富领导经验和领导理论的需要。

(3)领导科学的产生是借鉴古今中外领导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结晶。

4.简述领导科学的特点:P50(1)综合性;(2)应用性;(3)社会历史性。

5.试述领导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P50

(1)领导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而且也必须指导领导科学,但是也不应该代替领导

科学这一具体学科。

(2)领导科学与政治学的关系:政治学研究领袖、权力等问题,是构成领导科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一。政治学

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进行研究的,领导科学主要研究的是现代的领导现象,研究对象更为专门。

(3)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关系:

领导是一种全局性、超前性、超脱性的管理。领导比管理层次高,管理比领导门类多。(……)领导科学是从管理科学中派生出来的。

(4)领导科学与党的建设学说的关系:

领导科学和党的建设学说有不少内容是想通的,但党建学说研究内容更集中,而领导科学的研究范围更广阔。

6.简述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P51(1)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

(2)是深化全面改革的需要。(3)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4)是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7.(结合我国现阶段情况,)试述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P52(1)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2)必须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3)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我党的领导实践经验。(4)必须有分析地借鉴国外和我国古代的领导思想。

8.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P54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我党一贯倡导的根本学风,也是学习领导科学的根本方法。

(1)重视理论学习。

(2)加强理论的应用,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同时,还须注重:①实证方法;②历史方法;③比较方法;④案例方法;⑤系统方法;⑥借鉴方法。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1.简述领导的特征:P58

(1)认识特征:①原则性;②超前性;③综合性;④创造性;⑤系统性。

(2)实践特征:①权威性;②依附性;③目标性;④组织性;⑤协调性;⑥超脱性;⑦服务性。

2.简述领导者的特征:P63(1)拥有职权;(2)负有责任;(3)提供服务;(4)富于创新;(5)多重角色。

3.简述被领导者的特征:P65(1)服从性;(2)受动性;(3)对象性;(4)源泉性;(5)不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较

低领导职务。

4.简述被领导者的地位与作用.P66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1)被领导者是

领导者的对应面;(2)被领导者起着产生与选择领导者的根本作用;(3)被领者对领导效能起决定作用。

5.简述怎样做好被领导者。P66(1)要服从领导;(2)要支持领导;(3)要监督领导。

6.论述领导者和被领导的关系:P67从性质上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受到一定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条件额制约。其关系主要是:(1)相互信任;(2)相互促进;(3)相互支持;(4)相互转化;(5)相互监督。

第三章领导的职能和原则

1.简述领导职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P70(1)领导职能是确定合理的组织机构实现领导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领导职能是领导活动科学化的依据。(3)领导职能的实现情况是检验领导活动结果的依据。

2.简述领导的一般职能。P70(1)引导;(2)指挥;(3)组织;(4)协调;(5)监督;(6)教育。

3.简述当代领导的基本职能。P74(1)科学决策;(2)选才用人;(3)思想政治工作。

4.简述领导的总原则。P77(1)党的基本路线原则;(2)实事求是原则;(3)民主集中制原则;(4)群众路线原

则。

5.简述领导的基本原则。P78(1)统一领导原则;(2)分层领导原则;(3)系统整体原则;(4)权责一致原则;(5)民主公开原则;(6)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章领导观念

1.简述现代领导观念的基本特征:P83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备坚定的、鲜明的政治立

场;(2)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既要摒弃或改变那些已经过时的、错误的、落后的、腐朽

的旧观念,又要树立符合时代需要的正确的、进步的新观念;(3)既要有中国的民族特色,立足本国与当前,又

要面向世界与未来,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的需要。

2.简述领导观念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作用:P84

领导观念影响和制约着领导工作的方向和水平,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领导观念指导领导者的思维活动,制约领导思维活动的过程和结果;(2)领导观念决定领导行为和领导方式,

影响领导活动的成败。

3.试述现代领导者应树立哪些新的领导观念。P84

(1)政治观念;(2)人本观念;(3)权力观念;(4)法治观念;(5)市场经济观念;(6)改革创新观念;(7)政绩观念。

4.简述领导者树立(清醒的)政治观念的必要性 P85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治观念。(2)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需要正确的政治观念。

(3)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需要树立清醒的政治观念。(4)坚持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需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5)做好对外工作,有效抵制和平演变,需要坚定的政治观念。

5.简述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的基本要求。P86

(1)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2)要

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地站在工人阶级、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甘当人民公仆,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真心

实意为人民谋利益。(3)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自觉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

自己的头脑,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统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全局。(4)坚持严肃的政治纪律,保持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

6.简述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必要性。P87

(1)坚持以人为本是由领导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决定的;(2)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社会对领导者的本质要求;

7.简述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基本要求。P88

(1)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2)坚定先人后事的立场;(3)坚持依靠关键人才的原则;

(4)树立人尽其才的观念;(5)鼓励人才竞争的意识;(6)倡导人文关怀。

8.简述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的基本要求 P90

(1)对权力内容的正确认识。(2)对权力来源和性质的正确认识。(3)对权力行使原则的正确认识。

(4)对权责关系的正确认识。(5)对用权监督的正确认识。

9.简述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必要性 P91

(1)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贯彻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2)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切实依法行政的首要条件。

(3)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要条件。(4)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保障人权的需要。

10.简述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基本要求 P92

(1)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2)自觉抵制特权思想,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3)自觉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树立人权保障的观念。(4)自觉坚持依法领导,树立依法用权的观念。

11.简述领导者树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的基本要求 P93

(1)认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2)熟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了解市场经济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

(3)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性。(4)明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12.简述领导者树立改革创新观念的必要性 P95

(1)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2)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应对时代变革的客观需要。

(3)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4)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保证领导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3.简述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改革创新观念的基本要求 P96

(1)认识改革创新的性质和目的。(2)明确改革创新的价值和作用。(3)坚定改革创新的立场和方向。

(4)始终保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5)善于选择合理的改革策略和方法。

14.简述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的基本要求 P98

(1)明确什么是政绩。(2)明确为了谁创造政绩。(3)明确看待政绩的标准。(4)明确怎样创造政绩。

第五章领导决策

1.简述科学决策的基本标准P105(1)具有准确的决策目标;(2)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确定的目标;

(3)实现决策目标所付的代价要小;(4)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相对较小;

2.简述科学决策的基本原则P106

(1)客观原则;(2)信息原则;(3)预测原则;(4)程序原则;(5)可行原则;(6)选优原则;(7)“外脑”原则。

3.简述追踪决策的特征 P110(1)回溯分析;(2)非零起点;(3)双重优化;(4)心理效应。

4.简述科学决策的程序 P107

(1)明确问题,确立目标。(2)集思广益,拟订方案。(3)分析评估,选择方案。(4)实施方案,反馈修正。

5.简述德尔菲法的实施步骤P110(了解)

(1)组成专家小组;(2)向所有专家提出所要预测的问题及有关要求,并附上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背景材

料,同时询问专家的其他相关要求。然后,由专家做书面答复。(3)各个专家根据他们所收的材料,提出自己的预测意见,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并提出预测值的。(4)将各位专家第一次判断意见汇总,列成图表,进行对比,再分发给各位专家,让专家比较自己同他人的不同意见,修改自己的意见和判断。(5)将所有专家的修改意见收集起来汇总,再次分发给各位专家,以便作第二次修改。(6)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

6.头脑风暴法必须遵循的原则P111(1)自由畅言;(2)强调数量;(3)禁止评论;(4)相互借鉴。

7.简述德尔菲法的特点 P110(1)匿名性;(2)多轮反馈性;(3)最终结论的统一性。

8.简述决策树法的步骤 P112

(1)根据决策问题绘制决策树。(2)计算概率分支的概率值。(3)计算各概率点的收益期望值,确定最优

方案。

9.简述决策活动中领导者的主要职责 P114

(1)考虑决策目标的确立;(2)组织决策方案的制订;(3)负责决策方案的抉择;(4)领导决策方案的实施。

10.简述领导者抉择的基本要求P115(1)时效性;(2)系统性;(3)民主性;(4)合法性;(5)灵活性。

11.简述领导者应发挥智囊团的作用:P116

(1)对决策问题进行科学预测;(2)对决策方案进行具体的设计,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

(3)对决策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咨询;(4)对决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分析。

12.领导者危机决策的基本要求及决策方法 P117

(1 )危机决策的要求:①快速果断;②高效准确;③非程序性。

(2)领导者在危机决策中占主导地位,面对危机,进行适当的危机决策,必须做到:

①要主动积极,镇定自若。②要迅速果断,协调合作。③要富有创意,灵活应变。

第六章领导用人

1. 简述人才的基本特点:P119(1)创造性;(最基本)(2)历史进步性;(3)社会性;(4)专业性;(5)相

对性。

2.简述用人对于现代领导的重要意义 P123

(1)人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带头者和推动者;

(2)人才是事业之本,是否正确地选才用人关系到社会进步、国家兴衰和事业的成败;

(3)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正确地选才用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关键作用。

3.简述人才选拔原则P124

(1)察言与观行相结合的原则;(2)考察历史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原则;(3)发现人才的长处与认识人才的短处相结合的原则;

(4)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原则

4.简述我国目前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有哪些:P126(1)选举制;(2)考选制;(3)荐选制;

5.简述人才使用原则P128

(1)量才用人、职能相称的原则;(2)扬长避短、各尽所能的原则;(3)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

(4)合理搭配、整体效能的原则;(5)五湖四海、宽以容人的原则;(6)合理流动、适才适所的原则;

(7)爱护人才、关心帮助的原则;(8)重视培养、用养结合的原则。

6.简述委任制的具体原则:P131

(1)先考察后任命的原则。(2)工作需要与个人专业特长相结合的原则。(3)集体讨论决定的原则。(4)严格审批程序的原则。

第七章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

1.简述思想政治工作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P137

(1)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者在领导者领导工作中用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一种

重要手段。

(2)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过程中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既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2.试述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P138

(1)理论教育;领导者对被领导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居于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首位。通过理论教育,来

改造被领导者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2)政治教育;①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②形势和任务教育;③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3)公民素质教育:①理想教育;②道德教育;③法制教育。

3.简述法制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中应注意的有:P143

(1)树立民主和法制的观念;(2)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同资本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界限;

(3)明确民主与法制的辩证统一关系;(4)充分认识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

4.简述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P145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结合业务工作一道做的原则;(3)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4)表扬和批评相结合的原则;(5)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6)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

(7)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原则;(8)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行政管理、严格组织纪律结合的原则。

5.简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P148

(1)说理教育法;(2)情感交流法;(3)个别引导法;(4)心理咨询法;(5)榜样示范法;(6)自我教育法。

第八章领导体制

1.简述领导体制的特征 P152(1)根本性;(2)系统性;(3)规范性;(4)稳定性。

2.简述领导体制的主要内容 P153

(1)领导组织的原则;(2)领导组织的机构;(3)领导的层次与幅度;(4)领导组织机构;(5)领导管理制度。

3.简述领导组织的原则 P153(1)目标性原则;(2)统一性原则;(3)适应性原则;(4)高效性原则。

4.简述领导组织机构中较为常见的结构模式。P153

(1)直线式领导结构;(2)职能式领导结构;(3)复合式领导结构;(4)矩阵式领导结构;(5)事业部式领导结构;

5.简述影响领导层次与领导幅度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 P155

(1)工作任务的性质;(2)工作内容的难度程度与近似程度;(3)组织成员素质水平;(4)领导者能力状况;(5)组织文化的凝聚力;(6)领导信息系统和技术的先进程度。

6.简述领导组织机构的构成 P155(1)决策机构;(2)执行机构;(3)监督机构。

7.简述领导体制的作用 P156

(1)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有序开展的制度保障;(2)领导体制是实现领导目标的重要手段;(3)领导体制从根本

上制约着领导主体;(4)领导体制从根本上决定着领导绩效;(5)领导体制关系到领导的前途命运。

8.简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企业的领导体制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P158

(1)“家长制”式领导体制;(2)经理制式领导体制;(3)“软专家”式的领导体制;(4)专家集团式领导体制;(5)多级式领导体制。

9.简述我国现行领导体制特征主要表现 P163

(1)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2)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3)中央集权式的统一领导与管理。

10.简述我国现行领导体制的主要问题 P164(1)领导权力过于集中;(2)组织机构的设置不尽合理;(3)领导体制建设滞后。

11.试述我国领导体制的改革 P165

(1)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①法治原则;②公正原则;③系统性原则;④效率性原则;⑤民主性原则。

(2)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①领导权限划分的科学化;②党政关系的规范化;③领导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化;

④领导制度建设的法制化。

第九章领导者的素质

1.简述领导者素质的特点P169(1)综合性;(2)动态性;(3)层次性;(4)自致性;

2.简述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 P171(1)领导者素质是实施有效领导的基础。(2)领导者素质是领导力的基础。(3)

领导者素质决定着领导绩效的高低。(4)领导者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3.简述领导者个体素质的基本内容 P172(1)政治素质;(2)法律素质;(3)能力素质;(4)道德素质;(5)知识素质;(6)身心素质。

4.简述领导者政治素质的基本内容 P172(1)具有崇高的政治理想;(2)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3)理性的民主

政治自觉。

5.简述领导者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 P173(1)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2)具有强烈的法治意识(3)依法领导,

注重职务守法

6.简述领导者能力素质的基本内容 P174

(1)科学决策能力;(2)知人善任能力;(3)激励能力;(4)沟通能力;(5)创新能力;(6)危机管理能力;7.简述领导者的道德素质的基本内容 P176(1)忠诚于国家和人民;(2)公正廉洁;(3)勤政尽职;(4)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8.简述领导者知识素质的基本内容(1)基础知识;(2)专业知识;(3)辅助知识。

9.简述领导者知识素质中的基础知识 P177基础知识是领导者知识结构的第一层级,它包括:

(1)科学文化知识;(2)社会科学理论知识;(3)政策法规知识;(4)现代科学知识;(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

10.简述领导者心理健康修炼的基本要求 P178

(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学会尊重和宽容他人;(2)正确看待财富和权力,保持从容、平和的情绪状态;

(3)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远离奢华和浮躁,锤炼良好的意志品质。(4)要注意气质性格的修养,保持对外部环

境的适应性。

11.简述提高和培养领导者个体素质的基本途径 P179(1)重视学习,在读书学习中提高;(2)注重实践,在社会

实践中锻炼;

(3)不断自省,在总结反省中完善;(4)健全制度,在制度规范中进步;

12.简述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特征 P181(1)整体性;(2)相关性;(3)适应性;(4)稳定性;(5)目的性。

尚德学历教研中心

13.简述合理的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基本内容 P182

(1)梯次的年龄结构;(2)合理的知识结构;(3)互补的能力结构;(4)协调的气质结构。

14.简述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原则 P184(1)主动性原则;(2)互补性原则;(3)精干性原则;(4)目的性原则。

15.简述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途径。P185

(1)转变观念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前提;(2)搞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时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基础;(3)加强领导集体自身建设时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根本;(4)改革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制度是优化领导集体素

质结构的保障。

第十章领导方法

1.简述领导方法的特征 P187(1)客观性;(2)动态性;(3)条件性;(4)目的性;(5)时效性。

2.简述领导方法的重要意义 P188(1)领导方法在领导活动中处于中介地位;(2)科学的领导方法是提高领导绩效的推进器;

(3)科学的领导方法是现代领导的必备条件。

3.简述领导方法的基本原则 P189(1)目的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具体性原则;(4)高效性原则。

4.简述领导的思维方法 P190(1)辩证逻辑思维方法;(2)系统性思维方法;(3)战略性思维方法;(4)创造性思维方法。

5.简述系统性思维方法 P192(1)整体性思维;(2)结构性思维;(3)动态性思维。

6.试述战略性思维方法 P193

(1)战略性思维方法的特征:①预见性;②长远性;③综合性;④全局性;

(2)改善战略性思维的途径:①要正确认识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辩证关系和本质联系;②要正确处理预见中“出乎预料”的情况,完善预见能力。

7.试述创造性思维方法(了解)P194

(1)创造性思维的特征:①独特性;②求异性;③灵活性;④敏捷性;⑤突发性;⑥跳跃性;⑦综合性;⑧联动性。(2)创造性思维方法举要:①发挥个人的直觉、灵活与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思维;②激发集体智慧进行创造性思维;③信息交合法;

8.简述基本的领导方法 P198(1)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的方法;(2)按辩证法全面性要求办事的方法;(3)群众路线的方法。

9.简述比较常用的调查方法 P199(1)典型调查;(2)抽样调查;(3)普遍调查。

10.简述坚持群众路线P202

(1)从群众中来:集群众意见为领导意见。(2)到群众中去:化领导意见为群众实践。

(3)一切为了群众:实现领导与群众相结合。(4)一切依靠群众:科学地组织群众。

11.简述现代科学领导方法P203(1)系统论方法;(2)信息论方法;(3)控制论方法。

第十一章领导艺术

1.简述领导艺术的特征 P207

(1)经验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2)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3)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4)规范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5)明晰性与模糊性的统一。

2..简述领导授权的类型 P209

(1)根据授权的具体内容划分:①刚性授权;②弹性授权;③惰性授权;④模糊授权。

(2)根据授权行为的形式划分:①口头授权与书面授权;②个人授权与集体授权;③长期授权与短期授权;

④逐级授权与越级授权。

3.简述领导授权艺术要点 P210(1)围绕目标,明确要求。(2)因事择人,视能授权。(3)把握尺度,适度授

权。

(4)尊重分工,逐级授权。(5)民主监督,公开授权。(6)强化责任,可控授权。

4.试述领导沟通艺术P211

(1)领导者的接待艺术:①明确接待的工作环节和礼仪要求;②掌握接待中的沟通技巧。

(2)领导者的谈判艺术(谈判前的准备、谈判过程、谈判的的结束)

(3)领导者的表扬与批评艺术:①表扬奖励的技巧。②批评惩处的技巧。

(4)领导者劝说与疏导的艺术:①劝说的技巧;②疏导的技巧。

(5)领导者电话与信函的艺术

5.简述领导者驾驭会议的艺术 P217(1)开会必须遵循的原则:①超前性原则;②有效性原则;③善后性原则。(2)严格控制会议规模。(3)主持会议的技巧:①严肃会议作风;②控制会议进程;③处理会议问题;④制

定会议守则。

6.简述突发性事件的特性:P218(1)突发性;(2)不确定性;(3)危害性;(4)扩散性;(5)聚焦性。

7.简述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 P219

(1)敏锐洞察,迅速确认事件的性质;(2)以人为本,全力救治伤亡人员;(3)主动出击,迅速控制事态;(4)果断决策,把握全局;(5)打破常规,创造性地化解危机。(6)加强沟通,主导舆论。(7)整合资源,协力行动。(8)重视善后处理,力戒重蹈覆辙。

8.简述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途径 P220(1)恪尽职守,保持领导艺术的先进性;(2)运用现代技术,提高领导

艺术的科学性;

(3)加强素质修养,增强领导艺术的创造性;(4)总结实践经验,把握领导艺术的规律性。

第十二章领导作风

1.简述领导作风的特点P223(1)从属性;(2)外在性;(3)时代性;(4)行业性;(5)稳定性;

2.简述领导作风的意义 P224(1)是实现领导性质的根本保证;(2)是领导影响力的重要体现;(3)是影响人民

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因素;(4)是优化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关键环节。

3.简述领导作风的基本内容 P226

(1)思想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学习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3)工作作风: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4)组织作风: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5)生活作风:廉洁奉公,艰苦奋斗。

4.简述不良领导作风的主要表现 P231

(1)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风;(2)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3)宗派主义作风;(4)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作风。

5.简述加强领导作风建设的途径 P233

(1)加强理论学习;(2)注重教育培训;(3)完善规章制度;(4)强化考核监督;(5)优化环境氛围;

第十三章领导绩效

1.简述领导绩效的特点 P237

(1)客观性;(2)综合性;(3)动态性;(4)具体性;(5)公共性;(6)继承性;(7)基础性。

效。

2.简述领导绩效的基本内容 P237(1)用人绩效;(2)决策绩效;(3)办事绩效;(4)时间绩效;(5)整体贡献绩

3.简述领导绩效的作用 P239(1)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2)是衡量领导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3)是评价、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主要依据;(4)是领导发展的驱动力;

4.简述领导绩效考评的意义 P241

(1)有助于明确领导活动的正确导向;(2)有利于强化对领导者及其领导活动的监督;(3)有助于推动领导制度

的创新;(4)有助于改善领导作风;(5)有助于提高领导者素质;(6)有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

5.简述领导绩效考评的内容 P242

(1)领导者个体绩效的考评内容(德、能、勤、绩、廉)

(2)领导集体绩效考评的内容:①决策绩效考评;②用人绩效考评;③办事绩效考评;④组织的整体贡献绩效考

评。

6.简述领导绩效考评的基本原则 P244

(1)客观公正原则;(2)民主公开原则;(3)全面系统原则;(4)注重实绩原则;(5)科学规范原则。

7.简述领导绩效考评的程序 P246(1)准备阶段;(2)实施阶段;(3)结束阶段。

8.试述领导绩效的方法 P247

A.领导绩效考评的基本方法:(1)领导考评与群众评议相结合;(2)平时考评与定期考评相结合;(3)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

B.领导绩效考评的具体方法:(1)调查研究法;(2)民意测验法;(3)目标对照法;(4)比较考评法;(5)专家考评法;(6)统计分析法;(7)自我述职法;(8)模拟考评法。

现代医院管理创新修订版

现代医院管理创新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医院成本核算软件专业厂商 ――北京华致科技与中国医疗事业共发展! 华致科技()创立六年来,得到了国内外医疗界新老朋友的大力支持,1200多家用户选择了华致成本核算软件。在公司成立六周年之际,隆重推出《华致医院经营管理资料汇编》,回报国内外医疗领域的新老用户。 华致医院经营管理 资料汇编 2008年5月 北京华致科技公司 医院成本核算研究中心

现代医院管理创新 作者: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孙桂芬;辽宁省辽阳市职防医院崔页萍 回顾医院改革历程,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看病难、住院难,改革重点是国家、集体和个人一齐上办卫生事业;90年代为解决卫生资源过剩,改革重点解决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进人21世纪,为解决医院管理不善,改革重点是管理制度创新。 一、医院创新的涵义 当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各医院都没有超额结余.也没有损失.而只有相当于管理工资的正常收支状况,整个医院的经济处于停滞状态。这时.如果某个医院通过创新获得超额结余,那么,其他医院就会群起模仿,这祥,由创新而获得的超额结余机会又会逐渐消失.于是经济又在一个新的高度上达成均衡。所以创新是医院获取超额结余的手段之一。当然,能打破均衡的力量除创新内部因素外,还有诸如政府经济政策、经济法规乃至政治制度等。 由此,我们可以给出关于创新的一般定义。即医院创新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将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的经济行为。 从总体上看,医院创新由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这里重点表达医院管理的创新。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网络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工商管理 年级: 2015年秋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内容摘要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现代企业凭借其独特的管理模式得到迅速发展,其竞争优势明显。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壮大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制约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和成功。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仍面临严峻的形势和难得的机遇,企业应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以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中国现代型企业发源地和当前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现代型企业发展程度相对较高,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可避免。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现代型企业在企业管理上存在着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现代型企业的健康发展。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及时认识反思我国现代型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弊端,研究制定合理的解决建议,以促进我国现代型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我国现代经济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管理模式;弊端;现状

目录 内容摘要................................................................ I 引言.. (1) 1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2) 1.1 管理理念不科学、规范程度不够 (2) 1.2 管理战略缺乏创新 (2) 1.3 企业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 (2) 1.4 忽视人力资源管理 (2) 1.5 企业文化不贴合实际 (3) 2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4) 2.1 知识管理的挑战 (4) 2.2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5) 2.3 网络经济的挑战 (5) 3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7)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浅谈加强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浅谈加强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摘要设备是物化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减少物化劳动的消耗。设备管理的工作目标应是以尽可能少的设备投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本文对企业不同阶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设备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生产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生产设备无论从企业资产的占有率上,还是从管理工作的内容上,以及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体现上,它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和十分重要的位置。管好用好生产设备,加强全过程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设备前期管理 设备前期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应有合理的分工和协调的配合,否则前期管理会受到影响和制约。设备前期管理涉及企业的规划和决策部门、工艺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动力部门、安全环保部门、基建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质量检验部门。其中主要部门具体的职责分工如下:(1)规划和决策部

门。企业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向,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委托规划部门编制企业的中长期设备规划方案。并进行论证,提出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报告,作为领导层决策的依据。(2)工艺部门。从新产品、新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的角度向企业规划和高级决策部门提出设备更新计划和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制自制设备的设计任务书,负责签订委托设计技术协议,提出外购设备的选型建议和可行性分析。负责新设备的安装布置图设计、工艺装备设计和运行的工艺操作规程。(3)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规划和选型的审查与论证。提出设备可靠性、维修性、要求和可行性分析。协助企业领导做好设备前期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参加自制设备设计方案的审查及制造后的技术鉴定和验收,收集信息,组织对设备质量和工程质量进行评价与反馈。负责设备的外购订货和合同管理,包括订货、到货验收与保管、安装调试等。 二、企业设备使用中的管理 要控制和延缓这一进程,应积极创造适合设备工作的环境条件,选用正确合理的使用方法与工作规范,加强对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的管理和提高操作者的素质。(1)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为使设备长期地正常运转,保持良好的性能、精度,保证安全生产,除应考虑工艺加工布局,发挥设备的最大利用效能,减少企业内部零件加工的运输时间和费用等因素外,还要考虑周围环境对设备的影响,使设备置于良好的工作环境下,即要求设备的周围环境整齐、

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理念以及TPM的有效应用.doc

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理念以及TPM的有效应 用 关键词:现代企业设备管理;TPM;运行与维护管理 摘要:本文阐释了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理念的概念及内涵,以及TPM的基本释义、具体含义和有效应用。分别从设备前期管理、设备运行与维护阶段管理、设备维修管理三个方面分析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从全面生产维护和全员生产维护的不同角度来分析TPM在企业设备管理中实际应用。进而结合钢管企业的自身实际,具体地解释如何使用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理念以及TPM概念对企业设备进行高质量,低成本,短工时的维护。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而突飞猛进。自从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殚精竭虑地研究出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并开创了企业分工细化和流水线作业,到如今适应各行业的各种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理念与高效生产方式,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已经同自然科学一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现代企业设备管理

(一)设备管理理念 设备管理包括建设、投产、稳定生产、正常生产和更新五个周期。一般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坚持PDCA循环模式和过程控制方法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现代设备管理可以概括为五个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二)设备前期管理 包括设计规划阶段。在进行可行性研究之后,进行周期寿命费用估算, 然后要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还包括安装试运阶段。在安装试运期间做好图纸设计和安装管理工作,过程一定要严格控制质量,并且在安装后严格按照调试章程执行试验,作好记录。 (三)设备维护阶段

现代设备管理的新趋势与信息化

现代设备管理的新趋势与信息化 摘要从设备管理的发展历史出发,结合现代机械制造、设备故障检测、可靠性 工程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对设备管理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设备管理科学化的发展方向。此外,基于设备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根据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的要求,在《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以EAM 为基础,详细介绍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国内外发展动态、EAM 在企业设备资产管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备件管理等主要工作领域的计算机模型和实现方法,以及建立设备资产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实施策略与投资效益评估方法。希望本文的介绍,能起到为企业推进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提供计算机技术、管理方法、实施策略的支持与指导作用。 关键词设备管理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预知维修 设备管理信息化已经由早期的以维护和维修为主的模式(CMMS及PMIS),向现代的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EAM (Enterprise AssetManagement)发展。一个优秀的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强大的数字化管理技术,结合先进的设备管理思想和方法,优化设备资产管理流程,形成动态的设备管理工作平台,利用对设备资产管理信息流与工作流的控制,使企业更有效地配置包括设备资产在内的有形资产,提高生产设备的可利用率及可靠性,控制维护及修理费用,延长设备寿命周期,满足先进生产设备对现代生产组织保障的要求。 随着工业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机械制造、自动控制、可靠性工程及管理科学出现了新的突破,使现代设备的科学管理出现了新的趋势,把握这一新趋势,对于加强我国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 管理信息化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信息设备为物质基础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全面融合,实现管理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过程。现代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应该是以丰富、发达的全面管理信息为基础,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及网络技术设备,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业务为设备管理服务。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的实质是对设备实施全面的信息管理,主要表现在: 1. 设备投资评价的信息化 企业在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评价,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为设备的投资评价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途径。通过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获得投资多方案决策所需的统计信息及技术经济分析信息,为设备投资提供全面、客观的依据,从而保证设备投资决策的科学化。 2. 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信息化由于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价工作量过于庞大,很多企业都不做这方面的工作。 设备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积累设备使用的有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能够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提高设备效益评价的效率,为设备的有效运行提供科学的监控手段。

现代医院管理和医院文化.doc

现代医院管理与医院文化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使知识已经成为第一生产要素。面对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得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方法及手段愈加难以适应,医院管理科学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医院文化是现代医院管理的新趋势和新发展,也是现代医院管理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院管理将管理的核心、管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归结到对人的管理上,并创造出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和精神。医院文化的实质就是把“人”作为现代医院管理活动的主体,并积极主张大力利用和开发医院的人文资源,从而实现医院建设发展的目标。因此,开展医院文化建设,对于现代医院管理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和具有深远意义。 一、现代医院管理 《一》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 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任何新理论的产生,都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总是在不断总结前人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现代医院管理理论也不例外,它的起源、发展与形成伴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与企业管理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古典管理思想到后现代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经历了二百年的时代变迁:18世纪以机器为本的西方古典管理思想;19世纪20年代以技术为本的西方经典管理理论;20世纪20-30年代以市场、资本为本的西方现代市场与资本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人为本的后现代管理理论。

现代医院管理理论是后现代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把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知识和成就应用于医院管理工作,促进医院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也就是说,用现代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医院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创造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现代医院管理理论 早在1890年,英国学者阿弗里德?马歇尔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第一个提出了“管理也是生产力”的思想,他把管理与土地、劳动和资本并列,认为是生产的第四要素。到了20世纪70年代,许多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巳经把管理和技术并列为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或称为“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我国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差距不仅在于技术、设备、条件,更在于管理和观念。 我国现代医院管理理念继承了先进的管理思想,缩短了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管理上的差距,其表现为: 1.前瞻性理念当今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如果医院的发展、学科的建设、人才的培养没有前瞻性研究,不知道未来什么样,不知道如何应对未来,只沉醉于已有的成就,是非常危险的。前瞻性理念是现代医院管理中的最高层次。医院管理要根据对社会、竞争对手、市场和内部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前瞻性的分析,制定战略目标和实施规划。 2.“人本管理”理念现代医院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本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和新趋势。日本企业经营学专家梅田惠三教授说?.思想管理,说到底就是“胡萝卜” 新时期的医院文化 加“大棒”。“胡萝卜”就是尊重人的需求,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人性化的满足,创造符合人性的和谐环境,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大棒”就是严厉的规章制度。人本管理是

浅谈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浅谈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6-04-18T13:31:27.60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12月供稿作者:范程敏 [导读] 中铁七局集团西安铁路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成功的企业管理,硬件设施建设是一方面,管理水平则代表了软件方面的成就。 (中铁七局集团西安铁路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作为成功的企业管理,硬件设施建设是一方面,管理水平则代表了软件方面的成就。生产离不开设备,而设备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相应地加以完善。如果没有及时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制度,势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甚至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结合作者多年设备管理经验,对企业设备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设备;设备管理;重要性 一、企业设备管理现状 在现代企业中,先进设备的大量使用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现代化设备技术综合性强,工序多,设备结构复杂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必须进行系统管理,确保服务体系的优化运转,要求加强人机关系的研究,以保证人与设备的协调。 面对使用现代化设备所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维修型设备管理方式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1)传统设备管理主要集中在维修阶段,设备维修的目的是为保障设备修复。因此,不能适应对现代化大生产设备管理要求;(2)传统设备管理不能保证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制造与使用分家,管理的前后脱节。因此,不利于有效解决使用现代化设备所带来的新问题;(3)传统设备管理在技术和经济关系方面不能相互协调,侧重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同时对组织管理工作不够重视;(4)传统设备管理只注重设备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参加,缺乏和设备有关的部门、人员的组织协调性。 二、加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管理,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 抓好设备的选择管理很重要,但能否充分发挥设备的效果,以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取决于人们对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修。再好的设备,如果得不到正确合理的使用和维修,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设备润滑管理 应制定严格的设备润滑管理制度。设备润滑工作是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内容,加强设备润滑管理工作,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减少机件磨损,降低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降低动力消耗,延长设备修理周期和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由部门技术人员编制《设备润滑周期表》,内容适应各类设备润滑所需油的特性、型号、加油数量及周期。同时,应配备相应的专职专业润滑工作人员,负责润滑管理的具体工作,并认真填写记录,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工作。技术人员负责设备润滑的指导和检查工作,督促完成其职责,并作为考核员工工作表现的依据。 2、设备点检管理 设备的点检也是设备维护保养的内容之一,是作为预修设备计划的依据。通过点检,能及时发现设备事故隐患,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措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从而减少停机损失;同时,有目的地做好修理前准备工作,可以压缩修理时间和提高修理质量。特别要指出的是,设备负责人应认识到设备点检的准确性、及时性,对设备事故的避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利用点检的数字校准设备预修计划的准确与及时性。最简单的是通过人的感官功能,采取看、听、摸、嗅等方法,凭经验来判断设备的操作灵敏程度,传动机构是否正常,温升、声响等有无异常。因这种点检方法与点检人员的水平有关,故准确性受到一定限制。应尽可能配备各种检测仪器和计量工具,来测定设备的技术性能,预知设备发生事故的部位和时间,以便研究相应对策。或运用传统感官与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设备点检的准确性,减少差错,消除设备事故隐患。 3、预修计划管理 每月制定预修计划也是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使用寿命及日常点检的结果编制出每台设备的预修周期,然后根据预修周期每月制定出相应预修计划,点检有问题的设备也可列入其中,在设备使用到疲劳状态时修理,节省修理费用。预修计划的制定为企业的生产、技改、财金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各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协调,技术部门则能把技术资料、备品配件、人员等情况作统一安排,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以减少修理时间。预修计划由技术人员编制以后,连同上个月的预修计划完成情况上报修理部门负责人实施,并检查落实本月度预修计划的安排与实际执行情况,以免不按预修计划检修,设备处于长期疲劳磨损,危及其他零件,致使计划外停机时间增加,甚至造成事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后管理 事故发生后管理人员按照设备管理条例的要求,要不慌不忙,严格执行平时制定的设备事故管理标准来处理。操作者保持事故现场报车间领导和设备维修部门,及时由维修部门紧急抢修,抓紧恢复生产。同时组织事故当事人、车间领导、技术人员、维修部门负责人参加事故调查分析,了解事故原因,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来处理。由技术人员把事故发生、发展直至排除的全过程简要地记录下来,作为原始资料。在事故记录基础上,对设备事故的原因、性质和有关数据作事故统计,与以前事故相比较,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并填写《设备事故报告单》。还应根据事故分析,针对设备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事故,采取一系列技术、组织和管理措施。有关设备事故的一切原始记录、全部资料及设备事故报告单都应分类存放在设备档案中,便于今后查阅,企业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隐瞒事故性质或避重就轻。 5、计算机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设备管理与计算机应用已紧密相连,而且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实行计算机信息管理对设备事故管理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大大加快信息的传递,减轻管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将历年来设备事故记录输入设备事故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会按事故原因和时间自动分类。技术人员可查阅已登录事故设备的事故情况,系统会自动提取事故设备的基本信息,并输出事故报告单和设备事故表。根据设备事故表的分析和统计,从而找出事故频发的设备和时间,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设备事故发生。 三、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建立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可以全面准确的记录和保存设备的运行数据,利用系统所提供的设备管理数据库,可以及时的维护

浅谈设备管理水平提升

浅谈设备管理水平提升 纯碱公司制修车间 朱建新 摘要本文对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借此与设备 管理同行们进行交流,共同为公司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尽力。 关键词电子版化定点检修设备管理软件在线监测和诊断系统 引言 股份公司设备不断地朝大型化和集中化、机电一体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信息化和综合化等方向迈进。设备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操作工人的技能要求越来越低,但随之而来的设备维护维修成本及停机损失也越来越高,企业如何更好的管理好设备逐渐成为其管理工作重点之一。本人提出以下想法,与同行探讨。 1 加强设备的技术资料、档案管理。 设备的技术资料包括说明书、设计图纸、图册、底图、维修操作规程、典型检修工艺文件等资料。它是对设备进行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的重要依据和参考。由于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企业间的技术保密和封锁,使随机技术资料越来越少,因此,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完善。设备档案是企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的正常运行及维护保养是设备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为这一基本任务顺利、经济的实现提供了基本技术支持。完整、系统的设备档案,有利于实现对设备的全过程管理;经常对档案中的设备资料、技术参数进行分析和比较,有利于确定设备故障发生的规律,便于排除故障和提报备品备件;对设备运行状况和维修工的跟踪,有利于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工作;通过对设备档案的阶段性的重阅和分析,有利于总结设备管理工作的经验和不足,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科学的档案管理,有利于企业设备管理的连续性,不因机构、人员的调整与变动而中断;目前,许多车间不重视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往往“设备档案”的内容装在个人工作记录上或头脑里,随着人员升迁、调动,造成档案内容的空白、或不连续。现在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在纸质技术资料、档案基础上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技术资料电子版化,建立设备电子档案并网络化很有必要。制修车间在设备纸质档案的基础上逐渐建立完善电子档案,其内容不仅包含文字、还包括设备安装、维修时拍摄的图像,电子

现代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技术及方法

现代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技术与法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计算机管理开发应用中心德峰 前言 设备管理信息化已经由早期的以维护和维修为主的模式(CMMS及PMIS),向现代的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EAM(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发展。一个优秀的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强大的数字化管理技术,结合先进的设备管理思想和法,优化设备资产管理流程,形成动态的设备管理工作平台,利用对设备资产管理信息流与工作流的控制,使企业更有效地配置包括设备资产在的有形资产,提高生产设备的可利用率及可靠性,控制维护及维修费用,延长设备生命期,满足先进的生产设备对现代生产组织保障的要求。 基于设备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于1997年设立了计算机管理开发应用中心。六年多来,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的领导下,在各地与行业设备管理协会的支持下,在广大企业的帮助和鼓励下,在设备管理计算机应用研究与推广应用中,计算机管理开发应用中心不断发展,已经成长为中国设备资产管理领域计算机应用的最重要的技术服务机构,在该领域拥有重要的影响力,也是国唯一可与国外同类企业进行竞争的本土化软件服务机构。 现代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技术与法,是计算机中心在总结国外设备资产管理软件设计与实施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管理实际,提出和形成的、代表目前设备管理计算机应用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法和应用技术整体解决案。我们将以EAM为基础,详细介绍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国外发展动态、EAM在企业设备

资产管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备件管理等主要工作领域的计算机模型和实现法、希望这里的介绍,能起到为企业推进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提供计算机技术、管理法、实施策略的支持与指导作用。 第一部分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与正确途径 一、EAM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工业经历了上世纪末的高速发展,很多设备已进入故障高发期,维护成本也开始增加。进入新世纪,中国更多的企业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已成为中国工业化历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随着全球性竞争等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一味地靠更新设备的法并不能解决企业的竞争力问题,况且,设备更新也意味着代价巨大的投资,而过去降低企业管理费用的设备维护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要整体上解决设备管理发展的这一重要课题,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工作就是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 设备资产管理系统(以下简称“EAM”)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面: 1、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作为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对企业的安全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影响重大。在企业信息化已经逐渐普及的今天,将不断地发生企业ERP系统及其他信息化系统,和设备资产资源之间的冲突,并一般以生产排程的困难、物料供应的控制缺失、企业产品提供能力的紧为表现。这些冲突现象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不能够给予生产

企业设备管理论文企业设备创新论文

企业设备管理论文企业设备创新论文 浅谈现代企业设备创新管理 摘要:利用经济杠杆对企业内部设备进行管理性维修;建立备件档案网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浪费。 关键词:设备管理备件库存维修成本标准化修理 现代化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必须依靠其内部的三大支柱,即人才、设备的生产能力及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设备的生产能力则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一流的设备才能加工出一流的产品”,要想始终保持良好状态的设备则必须要有先进的设备管理,为此从设备的经济性维修和可行性维修谈一下现代化企业设备创新管理。 1 企业设备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企业的发展现状:大多数企业都经历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企业由传统的人工机械加工模式逐渐开始引进全自动化设备、新工艺、新方法等,基础产品加工向高精尖产品转型,对设备品质的依赖越来越重要,由此设备管理与生产矛盾日益显现,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企业内部新型设备与传统老设备并存,专业维修人员知识水平出现断层,缺乏对专业设备保养技能来维护不断增加的精尖设备。 ②产品制造过程中工序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产生费用昂贵。

③计时工人追求经济效益,所以大部分的设备保养不足。 ④部分设备大马拉小车或过载加工,产生经济浪费。 综上所述,传统的设备管理对存在问题显得束手无策。 2 传统企业设备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企业一直沿用前苏联的设备管理模式,采用设备的五级保养制(即设备的一保、二保、三保和大中修),其特点是以定期维修和抢修为主导方式,没有科学的经济核算。随着进口设备和高精尖数控技术的引进,使原有的维修方式弊端显现,在日常保养和三级保养中如果盲目的保养,反而会引起设备产生大量的未知故障,如:系统柜内的清洁擦拭方法不当会造成接线的松动;插头错插,有时会造成短路现象;机械部分的液压元件密封点会因盲目拆卸造成寿命降低或其它的泄漏等,进而使保养效率大大降低得不偿失。 国企中存在维修人员臃肿,在这些人员当中部分是生产线工人因无法适应原工作而转行;另一部分是人情关系照顾,只有少部分人是专业维修人员并带领着这只维修队伍。因此针对部分高精尖设备存在问题无法解决,加之没有有效的激励政策,从而打击了这部分人员的积极性,造成效率低下,最终维修技术水平逐渐下降。 维修资源重复配置,无论企业自身规模多大或自身环境如何,都在进行大规模备件采购、大量占用库存,价格昂贵的备件占用了大量资金资源造成浪费,然而企业不断扩大机床设备种类繁多,又显备件力量不足,从而影响了修理周期。

现代企业设备管理及其系统的实施 高文凭

现代企业设备管理及其系统的实施高文凭 发表时间:2018-01-29T10:04:58.8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作者:高文凭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众多企业正迎接机遇与挑战,加大规模扩张与转型升级,企业中的各种设备增多,无疑给管理带来更多的不便。 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伊宁 835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众多企业正迎接机遇与挑战,加大规模扩张与转型升级,企业中的各种设备增多,无疑给管理带来更多的不便。传统的设备管理方法以人力为主,效率极低且存在资产账目风险。面对当前的时代发展要求,以人力为主的设备管理将成为落后产能,必须依据当前不断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着力打造更具智能性的现代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本文从设备管理信息化优势、现代化企业设备技术的特点、出现的问题、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维护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等等方面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设备管理;管理模式;信息系统 有了设备管理这样的系统,才可以帮助企业实施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借助强大的数据共享、分析、处理等功能,加强对企业设备的安全管理。现代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企业全面实现正规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值得人们重视与加强研发。 1 设备管理信息化优势 1.1 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企业工作人员来说,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能够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方便了企业员工对企业设备的管理。借助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设备,企业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设备信息,使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地根据设备提供的信息数据,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同时,工作人员对于各组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设备进行更加有效地收集于保存,实现信息数据与设备管理的合理配置。 1.2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对于企业决策人员来说,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使决策者的决策更加科学与合理。企业共层管理人员及决策者可以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设备,优化资源配置,更加及时有效了解各部门各人员的最新动态数据,通过优化整合数据,使决策更加有力,更加科学。 1.3 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对于企业的管理水平来说,只有推进设备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使企业管理更加合理,更加务实。在企业内部工作开展运行中,能够有效调整长期也来的企业工作模式,在资金的投入运转中,更加明确细化,减少资金流失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在实现其经济效益方面,管理设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与此同时,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能够加强对管理设备的监督与检测,使管理工作更加高效高速,对于信息的整理收集能够更加精确、精密。尤其对于设备管理信息,更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一系列相关信息,对于不符合标准或者需要修复的设备,能够及时发现并且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来修复,这不仅能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损失,还能够使设备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开展,使企业工作正常运行。 2 现代化企业设备技术的特点 首先要弄清楚现代化企业设备技术的特点,才能更好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现代化的企业设备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随着设备向着复杂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设备零部件更加的精密,对操作人员有着极高的技术要求。(2)企业设备的现代化发展,就是设备管理实现了智能化、电子化和自动化。(3)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不仅实现了对产品质量、安全和产能的实时监控,同时也对提高安全生产和员工工作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4)企业规模和产能的不断扩大,使企业所使用的设备更加的复杂化,随着功能的增加设备体积也随着在变大。 3 现代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工程机械装备落后和盲目购置设备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如今,很多企业的工程机械设备比较老旧,机械设备没有及时地进行更新换代,科学技术也处在落后的状态,这就导致了企业再生产经营上以及某些项目的施工招标都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因此在某些时候影响了企业的日常发展。企业应当根据现在的市场情况及时对新的产品和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企业只有及时地根据自身发展来进行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 3.2 技术管理水平不足 目前,虽然大部分企业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了机械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换比较频繁,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比较淡,对设备维修和管理人员进行的专业教育时间较短,技术管理水平较差。 3.3 管理制度方面 企业拥有分工明确的管理机构是企业正常运行、提高效率的保障。在设备管理方面也是,要有明确的设备管理机构。现在一些企业在设备管理的制度方面存在着制度不完善、分工不明确的缺陷,这些缺陷直接导致了工作混乱、管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等问题。 4 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维护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 4.1 设备管理建议 4.1.1 设备选型分析 设备选用时,系统的分析以及评价后,全面的分析本公司产品的状况,选择性价比最好设备。 4.1.2 设备验收分析 聘用专业人员验收采购的设备,保证设备安全使用,避免问题设备的使用,对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影响。 4.1.3 设备安装分析 安装质量进一步强化,各个部门团结协作,保证设备的良好质量,为设备的稳定工作打好基础。 4.1.4 设备的润滑处理工作 在日常管理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大量机械出现润滑不良的故障。由于减少机械故障的有效措施可以通过工程机械部件润滑效果精度、质量保证工程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以及正常合理的润滑来实现。对润滑剂的选择要遵从合适原则,要依据机械结构的不同种类以及应用

现代设备管理方法及内容

现代设备管理方法及内容 一、现代设备管理 现代设备管理是以研究设备一生为对象,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设备效能最高为目标,动员全员参加,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管理技能,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行动,开展的设备综合管理。 它是一门把技术、经济和管理等综合起来对设备进行全面研究的新兴学料。包括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方法、手段、组织、人才等内容。 二、目标管理 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经济总目标,再据以确定企业内部单位,各部门的分目标,使企业上下都按规定的目标进行管理,完成目标规定的任务,最终达到总目标。 设备工作的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制订管理维修工作目标、使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手段适应经济体制改革。 (2)建立、健全设备的经济技术指标体系及确定计算方式;制订设备部门的岗位责任制,并组织实施,以实现设备管理工作目标。 三、重点设备管理 企业根据自已的生产性质和要求,确定在生产中占重要地性,起

重要作用的设备,并要进行重点检查、重点维修、重点管理和重点预防。 重点设备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是: (1)确立重点设备的划分原则和评价标准。 (2)明确重点设备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3)制订重点设备的管理方法和维修方式。 (4)建立重点设备的维修保证体系。(包括定期点检、备件供应、操作与维修人员的专业培训等) 四、前期管理 设备前期管理是指从规划到投产这一阶段的全部工作,是设备一生管理中的前半生管理。设备前期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是:(1)建立与完善设备的前期管理体制。 (2)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对设备方案的构思、调研、论证和决策,自制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外购。 设备的采购、订购;设备安装、调试、效益分析、评价、信息反馈等展开工作,以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设备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 设备的状态监测是运用人工或专门的仪器工具,按规定的监测点,进行间断或连续的监测,掌握设备异常的征状和劣化程度。 设备的诊断技术简称MEDT,其含义是对设备状态参数定量地检测和诊断,预测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如果存在异常,则对其原因、部位、危险程度等进行识别和评价,

新医改形势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索

新医改形势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索 我国医院管理制度是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自2012年在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中提出以来备受关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政府管理机制在医疗机构的落实和体现,既关系到国家关于医疗管理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也是推动医院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不断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1],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65号文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2]中对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总体蓝图及要求做了详细说明;由此可见,在经济社会不断展的大环境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完善已迫在眉睫[3-4]。新医改形势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如何顺应医改要求,切合医院实际,更好的服务社会值得所有医院管理人员思考[5]。本研究就新医改形势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举措及建立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探索与研究并提出应对策略,现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 关于现代医院制度的初步提出和概述早在1995年就有学者进行了阐述[6],文章以当时医疗形势为出发点,对影响医改的因素等进行分析,并以企业深化改革为基础,从当时形势下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我国医院管理制度进行思考,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雏形。吴明的报道指出[7],2004年就已有学者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出发点,提出鉴于国有企业与国有医院的共同点,可将国企改革中的成功之处借鉴、应用到医院改革中,认为国有医院改革的重点在

于明确医院产权和医院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间的关系;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制定奠定了前提。2014年有学者从内、外两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丰富、完善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理论体系。 2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内容 新医改形势下,加强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完善是医院建设发展的重要动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指在新的公共治理框架下,政府、医院及相关权利人之间就权责关系所形成的一种制度安排,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即医院外部治理体系,主要针对的是医院与政府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问题,重点在于明确、制定及规范政府、医院、社会组织和市场间的权责关系。虽在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多数实现了自主经营,但政府在我国医疗机构运营中仍充当宏观调控角色,特别是市场监管工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做好统筹安排;实现我国医疗体制的良性循环[8]。微观层面即医院内部管理体系,以医院章程为基础对医院内部治理进行制度安排,规定医疗机构运行规范,明晰医院内部决策机制;制定医院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财务、医疗质量、后勤、人才培养、科研、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文化建设,为医院发展提供安全、高效的管理制度[9]。 3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具体举措 3.1管理理念创新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不断发展,人们有更多的就医选择,公立医院在改革浪潮中要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只有坚持

浅谈现代企业管理

浅谈现代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的内容包括了企业发展过程的全部工作内容: 1、按照管理对象划分包括:人力资源、项目、资金、技术、市场、信息、设备与工艺、作业与流程、文化制度与机制、经营环境等。 2、按照成长过程和流程划分包括:项目调研--项目设计----项目投产--项目运营--项目更新——项目二次运营——三次更新等周而复始的多个循环。 3、按照职能或业务功能划分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管理、信息管理等。 4、按照层次上下划分为:经营层面、业务层面、决策层面、执行层面、职工层面等。 5、按照资源要素划分为:人力资源、物料资源、技术资源、资金、市场与客户、政策与政府资源等。 企业管理发展战略是企业管理发展计划的路线和原则、灵魂与纲领。企业管理发展战略指导企业管理发展计划,企业管理发展计划落实企业管理发展战略。注意中、长期大计划下小计划的细分和落实。仅重视计划,尤其是年度计划是对的;但还要围绕年度计划作好阶段计划,要坚持用企业的发展战略来指导和统帅各项计划。计划制订时 必须注意到:计划必须是基于企业管理发展战略基础上的详细的相对的短期目标,是战略达成的根本保证。 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

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为什么这样讲呢牵因为制度化管理比较“残酷”,适当地引进一点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温情关系确实有好处。甚至有时也可以适当地对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做一点随机性的处理,“淡化”一下规则,因为制度化太呆板了。现在介绍6种企业管理模式: 亲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利用家族血缘关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内聚功能,也就是试图通过家族血缘关系的内聚功能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从历史上看,虽然一个企业在其创业的时期,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确实起到过良好的作用。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尤其是当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以后,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就很快会出现问题。因为这种管理模式中所使用的家族血缘关系中的内聚性功能,会由其内聚性功能而转化成为内耗功能,因而这种管理模式也就应该被其他的管理模式所替代了。我国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时期对企业的正面影响几乎是99%,但是当企业跃过创业期以后,它对企业的负面作用也几乎是99%。这种管理模式的存在只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信用体制及法律体制还非常不完善,使得人们不敢把自己的资产交给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使用,因而不得不采取这种亲情化管理模式。 友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也是在企业初创阶段有积极意义。在钱少的时候,也就是在哥们儿为朋友可以而且也愿意两肋插刀的时候,这种模式是

现代企业设备管理及其系统的实施

现代企业设备管理及其系统的实施 1 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的思想 设备管理主要是指按照企业中的具体方针目标,对设备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通过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购、安装、调试、维护等全过程,进行一系列的技术等管理上的活动的总称。 1.1 现代设备管理的特征 (1)技术性。设备在企业中是一种物化的科学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产手段。所以设备管理本身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设备本身是一种现代技术的物质载体,其包含着机械、光学、液压、电子、计算机等各方面的知识,所以这些知识在设备的设计和选购上必须要具备。其次,在使用和维修这些设备的时候,需要掌握相应的技术和知识才行,所以设备管理必须要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技术是没有办法很好的做好这一工作的。 (2)综合性。设备管理本身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因为现代设备本身包含着多方面的知识,是多种学科知识的结合,其次设备管理的内容上会涉及到工程技术、经济财务、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另外,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价值,所以在设备应用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综合管理;同时设备的管理还会涉及到物资、调度、制造、劳动组织、经济核算、质量控制等多方面的内容。 (3)随机性。设备出现故障有一定的随机性,在设备的维修养护上也会有一些随机的性质。为了使事故发生的次数减少,减少因其而产生的各方面的损失,就必须要对突发的故障及时的应对,对一些突发的情况拥有较强的应对能力,使得设备在管理方面的信息保持畅通,在组织严密的情况下,严密的组织管理活动,通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维护,促进生产的顺利进行。 (4)全员性。现代企业在管理上非常重视广大职工的参与,希望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设备在管理上的综合性是非常强的,希望全员可以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设备管理系统更加的完善,才能做好设备管理的工作。 1.2 现代设备管理的系统思想 按照系统工程理论,设备管理可以分解成时间维、资源维和功能维上的三维立体图形。三维立体图形,如图1所示。 图1 设备管理的三维系统结构图 时间维上的任何一点,均可分解成资源维或功能维上的循环过程。例如,时间维上的一个点“安装”,投影到资源维上,必然包含“人力、信息、资金、材料、能源”等要素,而投影到功能维上,也离不开“认识-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反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