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提升校长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管理团队

提升校长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管理团队

提升校长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管理团队
提升校长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管理团队

提升校长核心素养打造高效管理团队

发表时间:2018-05-17T16:22:54.440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5月总第272期作者:邓伟彪

[导读] 校长的服务质量影响到整个学校团队的运作和业绩,因此,笔者在多年的校长岗位上,不断的实践“校长的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取得了一定成效。

广东省东莞市星河学校523408

校长的服务质量影响到整个学校团队的运作和业绩,因此,笔者在多年的校长岗位上,不断的实践“校长的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在把如何提高校长服务质量方式方法反思总结如下。

一、校长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1.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校长必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能自觉地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立志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学校工作主要是通过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活动。校长是活动的管理者,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懂得协调各种关系,使学校的管理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和有效率地开展。

3.为了能担负起重任,每一位校长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知识结构。(1)科学管理学校的知识。作为一校之长,必须具备全面系统的管理学校的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水平,有驾驭全局的能力;能科学管理学校,作风民主,善于吸取领导班子及教职工意见,善于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的教训;能充分调动领导班子及教职工的积极性,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扎实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敢为天下先,让学校管理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全面、系统的文化知识。作为校长不仅要具备很好的学校管理知识,还应具备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在师生中树立起很高的威信,发挥自己的影响力。(3)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能永远站在教育改革的前列。(4)是有很好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校长的口头表达能力很重要,它往往能使自己工作得心应手。另外,还要具备很好的书面表达能力,让自己能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4.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1)要有健康的情绪。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校长可算得上是个日理万机的大忙人,无时无刻会受到成功或挫折的困扰,校长一定要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做到喜怒有常、喜怒有度。(2)要有坚强的意志。学校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性,决定了校长工作的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泛性、方法上的随机性,因此,校长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再次,要有宽阔的胸怀。校长要有全局意识,有宽阔的胸怀,忠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只求奉献,不求索取。以热情、忘我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优良的作风,投身到学校工作中。总之,校长的地位决定着校长必须是一个具有丰富知识的人,有思想、有见解的人,有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有说服力、感染力、号召力和人格魅力的人。

二、校长必须具备自身专业素质

对一所学校来说,一个校长能引领多远,往往学校就能走多远。在现在教育改革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包括校长在内的所有学校领导干部都应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担负起应尽的责任。我想,校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1.终身学习能力。(1)要学习专业理论,提升管理理念。(2)要善于不断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特别是要善于向那些办学好、质量高、发展快的学校学习。

2.队伍建设能力。学校不仅是校长的舞台,更是教师大展身手的舞台,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没有一支现代化的教师力量做支撑,任何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和目标都是空头支票,不可能成为现实。一句话,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3.团结凝聚能力。厚德载物的风范,自强不息的精神,海纳百川的胸怀,让人如沐春风的亲合力,这是对校长人格魅力的高度概括。作为领导干部除了要弘扬正气、科学决策、精细管理,还要经常找机会与教师个别交流,交换对敏感问题的看法;多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真心想法。这样通过与师生的倾心交谈,增强学校的凝聚力。的确,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校长要善于“用人”去“办事”。三、“四转变”: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

现在有的校长,高高在上,搞一言堂,这就势必影响到校长的服务质量,因此,校长要提高其服务质量,必须做到四个转变。

1.转变管理心态。现在提倡校长就是师生、家长的服务员,只有对这一点有深刻的体会,才会从内心上、从行为上转管理为服务,才能尊重老师、发扬民主,从而提高校长的服务质量。

2.转变工作方法。现在有些校长把工作布置下来,没有指导,没有提醒,到检查时,要是老师没有完成,小则责骂,大则扣款。反而不到第一线中去服务老师,了解老师完成工作的具体过程、老师的思想困惑、老师的工作困难,给予及时的开导、指导,让老师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因此,校长必须转变工作方法。

3.转变说话方式。时下有的校长说话高高在上,自以为是,没有尊重理解老师,轻易指责批评老师,这是搞不好服务工作的,提不高工作效果的。

4.转变管理角色。老师有老师的想法,老师有他们的工作方式,要站在老师的立场上,想他们之所想,爱他们之所爱,只有尊敬理解老师们所做出的工作,校长才会更好的为他们服务。

四、“五坚持”:提高服务质量的原则

1.坚持多些调查,少些主观。在工作过程中,老师总会有些不如校长意愿的地方,如果校长不搞清楚事实真相,就横加指责和批评,长久以往,这个团队的凝聚力就会丧失。因此,校长必须到第一线中去,了解老师、学生、家长,发现他们的困难、疑惑、需求,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他们,校长可以坚持每天到教师办公室去一次,到一个班上去和学生谈心,一个学生家里去或随机给家长打一个电话。有的校长当领导时间久了,就会高高在上,取得成绩就会骄傲,就会摆资格。如何把工作细致地落实好,实现效果好、效率高,这是作为一个校长需要思考的问题。仅靠行政命令,工作质量是不会有多高的。每一项活动的细节,特别是理念,有的老师一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接纳,因此,校长必须到第一线中去发现老师落实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给予方法的指导,保证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2.坚持多些帮助,少些监督。一个上千人的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繁重而复杂,仅仅依靠校长的监督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也是不科学的,也是搞不好工作的。老师更需要校长的信任,老师在教肓学生、与同事相处中、与家长交流中,都会产生很多麻烦、困惑、困难,更

教育家型校长的“核心素养”

教育家型校长的“核心素养” 教育家型校长的“核心素养” 严华银 我理解的“教育家型校长”,就是“准教育家”,就是在关乎教育的“功”“德”“言”诸方面正在或者已经卓有建树的卓越校长。要渐进和达成上述境界,追求和实现这样宏大的教育理想,优秀的教育家型校长究竟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和素养呢? 在观察了许多卓有建树的校长人格、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诸多元素之后,我深感校长的领导力、思维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等四个方面素养尤为重要。其中,以道德和人为基础的领导力影响、聚合并引领团队、凝结人心和精神,以个性、独特为内涵的思维力决定事业发展的方向、思路和品质,以务实、创新为根本的创造力成就卓越的教育功绩,而以功业和实绩奠基的表达力则让自己的教育思想插上翅膀,通过辐射实现功业的爆炸式增长。以上几点,可谓教育家型校长发展缺一不可的重要素养。 领导力是教育家型校长的化品格 “领导力”一般是指校长超越了权力和一般管理力的、基于个性品格和综合素养而有的、赢得师生尊崇并追随的特殊影响力。校长领导力的产生,是这类校长在长期的教育及

管理实践中,其人格、教育品格和管理品格不断提升、逐渐完善,并有机融合、升华的结晶。其中,人格是基础,教育品格是关键,管理品格是核心。 对于学校而言,校长是灵魂和核心。但是学校工作和教育事业需要精英团队的群策群力,精英团队从哪里?当然可以由组织安排,也可以由校长严格管控,但是唯有依靠优秀校长富于“软实力”“慢教育”特点的内在精神——领导力,才可以凝聚人心、集中精英、激发创造、永续发展。领导力是一种化品格和气质。正是这些校长具有如此特质,如春风化雨般扩展、辐射、渗透,使得他们所在的学校“化味儿”越越厚重,富于静气,富于浩气。而一批又一批生活其中的师生,耳濡目染、熏陶感化,或养成“自由之思想”,或成长“独立之精神”,或成就“创造之才干”。于是,教育事业的大厦、教育不朽之功德就这样得以成就。 校长的“领导魅力”给学校师生带巨大的影响力。一些名校的中层干部和副校长因为校长优秀,即使自己有许多机会升任到其他学校,还是有许多人选择了放弃,而始终愿意追随校长在本校任教任职。因为,在这里他们被视为知己,获得了尊重和信任,精神放松,既体面又有尊严。于是,这些团队成员为校长、为学校、为事业,赤诚奉献,无怨无悔。这是化品格中的“领导力”“以化人”的结果,也是优秀校长的领导力融入学校化后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种境界。而正因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过去单一的以分数评价逐步转变为品行、能力、素质的多元评价;近年来,教育部又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评价更上一个层次,那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什么呢?下面我就我校在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去年春季学期,我校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德育教育专题研讨会,重点对今年学生的行为表现、习惯养成、违纪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现在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不良行为表现与我们初中阶段的大有不同,那是的我们,学校既没有围墙,老师管理、学校管理并没有现在这样严格,但我们最调皮的也莫过于利用课间时间溜到寝室抽支烟,偶尔早退一次,或许就是在不喜欢的课上打哈瞌睡,对乱丢乱扔、乱打乱骂、强制翻阅围墙、夜不归宿、对家长不尊、对师长不尊等现象基本没有,而现在的学生,没有责任意识、没有感恩之心、没有孝道、没有进取之心、没有敬畏之心,没有规矩意识,更谈不上爱国了。为此,学校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那就是,家长重视不够、教师教育不实。近些年来,家长只顾去思考如何挣钱,没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也没有对孩子施加任何压力,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老师为了片面的抓质量、抓分数,尤其是科任教师,多数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中的有价值资源,对学生实施核心素养的教育,就连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都没有

注重培养。据于此,我校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在班级课程中另开设了一门校本课程---专题教育课,并融多项教育于一体,利用每周一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由政教处、教务处分别就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责任意识教育、爱国守信教育等教育主题展开教育,并在每次教育中都要选择学校内或校园外的一些典型违纪违规事例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分享,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 二、以德育教育十大主题为抓手,抓好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根据德育研讨会的研讨情况,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和地域趋势,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建立了以“孝道、修德、公正、责任、感恩、诚信、友善、爱国、宽容、砺志”为主题的十大教育主题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载体,实行一月一主题、一月一实践、一月一评价、一月一总结。每月第一个周的升旗仪式后,由当周的行政值周领导,按照计划,开展主题教育的启动仪式,并明确本主题教育的相关要求、布置学习任务、落实监督责任主体,然后就由政教处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比如,在三月份开展的孝道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就要求学生写一份春季期间为家长、为长辈做了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然后交到政教处,由各班班主任对照学生写的情况向其家长了解,再要求学生在本学月中做一件体现孝道的事,学月中再由政教处利用每周五降旗时列举一些关于孝道的事例给予熏陶。在四月份的诚信教育主题教育活动中,采用同样的方法,学月第一周,要求学生写了承诺“五要五不要”,然后由政教处进行监督引导,重点对违纪违规的学生进行对照检查,

(完整word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总体框架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为方便实践应用,将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社会参与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精选.

浅谈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关注学生这一主体的“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的学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但是学什么,收获和领悟什么不是最终的目的,学的目的在于形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积极主动、灵活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对于学生应该深入了解,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还有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能力等。只有掌握这些,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加以引导和诱发。 二、由浅层的知识传授向深度学习转化 深度学习是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面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知道问题的答案不是目的,目的是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比如,我在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桃花,描述桃花的形态颜色,然后在两朵桃花上分别滴加醋和苏打溶液,观察花朵发生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进而引出花青素,说明花有不同颜色的原因是由于花青素引起。 三、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中,在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章节中明确指出: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范文最新推荐------------------------------------------------------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1 / 15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8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当前我国的核心素养研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综合性的研究,现在的核心素养研究更多的是国外成果的移植,我们本土有很好的东西,下一步核心素养研究需加强专业化、综合化、本土化。”面对未来的挑战,今天的孩子要培养哪些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现代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社会参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年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几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学校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三是知行合一、综合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通过学科教学以课堂为支撑点,通过学科知识兼顾在学生理解背诵和学生前期相关文化知识的搜集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积淀人文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动手去画,逐步培养审美情趣。活动中,孩子们创作了精美的手抄报、精致的绘画、精彩的文章,提升了热爱家乡的情怀,并在探寻古迹遗址、回想远古

先民生活方式中培养关切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大胸怀和大视野。 第二,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注重好奇心的保护,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激发。在课程实践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网络查询、询问亲朋、向老年人请教等方式,广泛收集相关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暑假体验中走向大自然,走入田间体验农耕的辛苦;走进书籍体验科学的奥秘……用心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操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牢固、更深刻。 第三,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自主管理重在强调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信息收集、知识整理和总结归纳意识,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自觉抵触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要求学生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自我发展。我们还特别强调学生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健康意识和文明意识,培训学生的自救自护技能。我们还建议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空间和时间,促进孩子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和挫折时看孩子自己能否处理,能否合理地借助周边的力量等,这些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课题组认为,走出校外、走进自然、走近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积极

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养成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呢? 当前,“培养什么样的人”已成为教育改革过程中不得不回答的一个充满挑战性的关键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即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

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在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学生核心素养跃升为基础教育界新热点话题,那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到底如何养成呢? 一.养成前提:遵守三大原则 核心素养集中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围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两大主题,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三方面,这三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是“以人为本”原则。教育的对象是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首先是针对人这一主体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发展着的不全面的人,在接受知识、获得技能、提升能力、养成科学思维方面都不能与成人相提并论。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尊重学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原则。 其次是注重层次原则。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着的变化过程,从低到高,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就要求我们要遵守层次性原则,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思维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家型校长的“核心素养”

教育家型校长的“核心素养” 我理解的“教育家型校长”,就是“准教育家”,就是在关乎教育的“功”“德”“言”诸方面正在或者已经卓有建树的卓越校长。要渐进和达成上述境界,追求和实现这样宏大的教育理想,优秀的教育家型校长究竟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和素养呢? 在观察了许多卓有建树的校长人格、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诸多元素之后,我深感校长的领导力、思维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等四个方面素养尤为重要。其中,以道德和人文为基础的领导力影响、聚合并引领团队、凝结人心和精神,以个性、独特为内涵的思维力决定事业发展的方向、思路和品质,以务实、创新为根本的创造力成就卓越的教育功绩,而以功业和实绩奠基的表达力则让自己的教育思想插上翅膀,通过辐射实现功业的爆炸式增长。以上几点,可谓教育家型校长发展缺一不可的重要素养。 领导力是教育家型校长的文化品格 “领导力”一般是指校长超越了权力和一般管理力的、基于个性品格和综合素养而有的、赢得师生尊崇并追随的特殊影响力。校长领导力的产生,是这类校长在长期的教育及管理实践中,其人格、教育品格和管理品格不断提升、逐渐完善,并有机融合、升华的结晶。其中,人格是基础,教育品格是关键,管理品格是核心。 对于学校而言,校长是灵魂和核心。但是学校工作和教育事业需要精英团队的群策群力,精英团队从哪里来?当然可以由组织安排,也可以由校长严格管控,但是唯有依靠优秀校长富于“软实力”“慢教育”特点的内在精神——领导力,才可以凝聚人心、集中精英、激发创造、永续发展。领导力是一种文化品格和气质。正是这些校长具有如此特质,如春风化雨般扩展、辐射、渗透,使得他们所在的学校“文化味儿”越来越厚重,富于静气,富于浩气。而一批又一批生活其中的师生,耳濡目染、熏陶感化,或养成“自由之思想”,或成长“独立之精神”,或成就“创造之才干”。于是,教育事业的大厦、教育不朽之功德就这样得以成就。 校长的“领导魅力”给学校师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力。一些名校的中层干部和副校长因为校长优秀,即使自己有许多机会升任到其他学校,还是有许多人选择了放弃,而始终愿意追随校长在本校任教任职。因为,在这里他们被视为知己,获得了尊重和信任,精神放松,既体面又有尊严。于是,这些团队成员为校长、为学校、为事业,赤诚奉献,无怨无悔。这是文化品格中的“领导力”“以文化人”的结果,也是优秀校长的领导力融入学校文化后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种境界。而正因为这样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一群优秀的齐心协力的教师群体,才成就了名校。 思维力是教育家型校长的创造之源 对于生命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而言,越到高处,决定其快慢、高低、优劣的一定是思维力。就一般校长而言,也许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率由旧章或者求同、服从、遵守,就能让自己和学校发展到比较稳定、成熟以及适应现实、让社会和领导认可的阶段;若是要出类拔萃、一枝独秀,成为引领区域教育发展的排头兵,自己成为校长中的教育家型校长,优异思维力如尖端新锐武器一般的威力和价值就越发显得重要、不可或缺了。思维力的强弱高低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冷静、理性,敢于求异、思辨,总是反思、反求诸己,富于想象和思想,尤其是在教育的许多基本问题和根本问题上,有自己独立的追问、深思、探究,故而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主张和践行。 比如,有学校确立“福泽”教育观,就是基于校长对于教育和“幸福教育”的理解与发展。在校长看来,相比于“幸福”,“福泽”可能更加贴近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更加科学的教育表达。“福泽”,福之大泽;学校,本身就是一条注满幸福之水的长河,教师则是一条条水源丰沛的幸福小河,在这样的学校和教师的熏染教育之下,学生未来都应成为无数的幸福小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班会教案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活动方案 初二班 一、活动主题: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二、活动时间:2017年12月10日 三、活动内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强化民族性。 (二)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详尽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人文情怀: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崇、维护人的威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美满等。 审美情趣: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崇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康健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详尽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理性思维: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崇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格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撤,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批判质疑: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勇于探究: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用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详尽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深刻的学习兴趣;能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勤于反思: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例外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信息意识:能自觉、有用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4.康健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详尽包括爱护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健全人格: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贞乐天;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自我管理: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详尽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社会责任: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好,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

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四句话

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四句话 □成尚荣究竟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使命和目的是什么,总是让人纠缠不清。最近,有几句话让我对这一问题的答案逐步明朗起来。 第一句是教育同行说的,即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要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背不动的书包里有什么呢?估计不是玩具,不是足球、篮球,也不会是学具,而是一本又一本的教辅用书,一又一的试卷,装的是知识,是教师和家人永不满足的分数。知识、分数可能是带不走的,而能带着走的是什么呢?是方法,是能力,是智慧。这些素养永远会伴随着学生,而且在伴随的过程中还会再生。这句话道明了教学的使命与目的。 第二句是十一学校校长希贵说的,即我们学校的教师不是教学科的,而是教学生的。“不是教学科的”,不是对学科的轻视,更不是对学科的否定,而是说,要从所教学科的背后或深处看到人,看到学生。教师教学科,很容易让步于学科,而没有更宽的视野;很可能止步于知识,而忘掉了一切教学都是育人。站在人的角度,站在育人的高度,才会让教学富有蓬勃的生命和无限的创造力。人永远是目的,而不是工具。可现实是,不少教学让知识遮蔽了人,让学生缺席了,让分数把学生当奴仆规训起来了。教学的使命与目的应当是发展学生的素养,那么,素养应当以人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任务。 第三句是叶圣先生说的,即所有的课都应当是政治课,所有的课也都应当是语文课。所谓都是政治课,不是要求把所有的课都上成政治课,而是所有的课都应当从学科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出发,自然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样,所

谓都是语文课,也不是要求把所有的课都上成语文课,而是所有的课都要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应用。叶圣先生的话至少有两点相当重要:一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少不了思想品德素养和语言文字素养;二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是基于学科的,又是超越学科的,应当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统领各学科教学。因此,学科教师既要研究本学科的教学,又要关注、研究、把握和落实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当然,不仅要把握共同的、一般的核心素养,还应当研究和把握学科本身的核心素养。 第四句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提出来的,即以整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改革,建构“1+X”课程体系。显然,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课程的品质影响着学生的素养,课程的结构影响着学生的素养结构。“1+X”课程体 系培养和发展的正是学生的整体素养、综合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窦桂梅还进行了“主题教学”研究。主题,是核心素养的载体,即核心素养以主题的方式来呈现。同时,她也告诉我们,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教学。 还可以列出几句话,但这四句话,正是从不同的角度,紧紧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学,什么是教学的使命和目的。 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二、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建立实验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那么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格为重要了。 一、保护、尊重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有能力过更健康的生活。生活是动态的、变化的,教育也不是固定僵化的,不要把过于宏大、笼统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生硬地灌输给儿童,而是引导用积极的生活经验与态度认同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想用成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是很糟糕的事情。太看重输赢、成功、成才,很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小学儿童的生命小苗刚刚破土,生命之树开始生长,生命之花远未绽放。我以为,这个阶段培养儿童,在一定意义上,保护、尊重比开发更加重要,过度开发有可能酿成日后的悲剧。教育要让儿童认识到学习活动是自己有意义的劳动,是体现自己生命价值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儿童需要在这种劳动过程和积极快乐地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素养。清华附小确立了“为学生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育人使命,体现他们对小学教育的价值追求:一是聪慧,即聪明和智慧,育人目标不仅是知识传授、能力发展,而且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发展;二是高尚,是对学生人格道德素养的培养目标,体现了他们希望培养的学生有高尚的人格和道德素养;三是奠基,是对小学阶段性目标的界定,体现了注重培养的阶段性和适应性;四是人生,是对学生生命全过程的关注,关注了学生的持续发展。清华附小以聪慧与高尚为儿童奠定生命底色,并具象为“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五大核心素养,有利于儿童形成完整的人格。这样的理念落实在课堂上,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样态。我曾经听过窦桂梅校长两次课,第一次是她带领学生阅读绘本《我爸爸》,在书中认识了那个虽有缺点,却也不乏可爱,最重要的是永远爱我的父亲的形象。当课堂的最后,在温暖的音乐声中,学生模仿着书中的句式说出“我爸爸像长颈鹿一样高,像大猩猩一样强壮”“我爸爸的肚子像西瓜一样圆”“我爸爸像雨水一样温柔”“我爸爸笑的时候像蛋糕一样甜”……一份感动涌上心头,让我不禁湿润了眼眶。此后我又听过她执教《大脚丫跳芭蕾》,让我们惊讶的是道德教育专家希望学生建立的价值观,从四五年级的孩子嘴里竟然十分自然地、理直气壮、生动地表达出来。应该怎样对儿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按理不到特定的年龄,儿童并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但是核心价

学生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学生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部都在聚焦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年磨一剑,百年铸名校。清华附小作为百年老校明确提出了学生发展五大核心素养,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清华附小高级教师胡兰为我们一一呈现。 一个人从出生成为家庭的一员,再到成为社会的一员,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一个大写的“人”,应该具有强健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应该有自我认知和学习的能力,还应该能够理解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校为其确定怎样的发展目标,提供怎样的“营养”和帮助,与学生的当下乃至今后的发展关系极大。我们在认真总结清华附小100年来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初步拟定了清华附小学生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 1.身体健康 “身心健康”源于原清华附小校董马约翰先生身体力行,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倡导的“每天锻炼一小时,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体育精神,这里指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清华附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努力达到身体发育良好,视力达标,体态匀称,体质强健。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有较强的身体活动及协调能力、疾病抵抗能力,面对危险逃生自救的能力。 要热爱生活,自信向上,悦纳自己;学会微笑、感谢与赞美,尊敬师长,友善乐群,乐于助人;要学会情绪管理,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拥有朝气蓬勃的“精气神”。 2.成志于学 “成志于学”源于清华附小前身“成志学校”的校名,取义于清华附小“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校训。这里指学生永远葆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志存高远,通过学习成长、成人,努力成才,成就未来事业。 清华附小学生应当学而不厌,拥有扎实的基础、广泛的兴趣进而形成志趣。要增强学习内驱力,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能自主学习,又能与人合作,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并能够把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严重意义 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几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康健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学校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三是知行合一、综合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严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通过学科教学以课堂为支撑点,通过学科知识兼顾在学生理解背诵和学生前期相关文化知识的搜集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积淀人文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动手去画,逐步培养审美情趣。活动中,孩子们创作了精致的手抄报、精致的绘画、精彩的文章,提升了心爱家乡的情怀,并在探寻古迹遗址、回想远古先民生活方式中培养关切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大胸怀和大视野。 第二,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注重好奇心的保护,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激发。在课程实践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网络查询、询问亲朋、向老年人请教等方式,广博收集相关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暑假体验中走向大自然,走入田间体验农耕的辛劳;走进书籍体验科学的奥秘……用心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操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牢靠、更深刻。 第三,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性是人的根源属性,自主管理重在强调有用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信息收集、知识整理和总结归纳意识,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自觉抵触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要求学生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根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相比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正式版本的核心素养体系明显“瘦身”,更加体现“核心”的价值。征求意见稿共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9大素养、25个基本要点。此次发布的核心素养则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从总体数量上来说减少了3大素养,基本要点也减少了7个。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比如,今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学生发展五大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五大核心素养 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部都在聚焦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年磨一剑,百年铸名校。清华附小作为百年老校明确提出了学生发展五大核心素养,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清华附小高级教师胡兰为我们一一呈现。 一个人从出生成为家庭的一员,再到成为社会的一员,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一个大写的“人”,应该具有强健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应该有自我认知和学习的能力,还应该能够理解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校为其确定怎样的发展目标,提供怎样的“营养”和帮助,与学生的当下乃至今后的发展关系极大。我们在认真总结清华附小100年来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初步拟定了清华附小学生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 1.身体健康 “身心健康”源于原清华附小校董马约翰先生身体力行,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倡导的“每天锻炼一小时,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体育精神,这里指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清华附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努力达到身体发育良好,视力达标,体态匀称,体质强健。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有较强的身体活动及协调能力、疾病抵抗能力,面对危险逃生自救的能力。 要热爱生活,自信向上,悦纳自己;学会微笑、感谢与赞美,尊敬师长,友善乐群,乐于助人;要学会情绪管理,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拥有朝气蓬勃的“精气神”。 2.成志于学 “成志于学”源于清华附小前身“成志学校”的校名,取义于清华附小“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校训。这里指学生永远葆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志存高远,通过学习成长、成人,努力成才,成就未来事业。 清华附小学生应当学而不厌,拥有扎实的基础、广泛的兴趣进而形成志趣。要增强学习内驱力,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能自主学习,又能与人合作,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并能够把学习所得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3.天下情怀 “天下情怀”源于清华大学“厚德载物”“中西合璧”的办学思想及清华附小百年来一直坚持的公益情怀。这里指我们的教育要使学生扎中华根,铸民族魂,做具有国际视野、天下情怀的现代中国人。 清华附小学生应自尊自重,自立自强,拥有爱家人、爱家乡、爱集体、爱人民、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要有为社会服务和奉献的公益精神;要有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要有较

打造深度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e6714605.html, 打造深度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杨晓红 来源:《教育》2017年第34期 近年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一个热词,而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中,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提升,我们需要为学生打造出一个深度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深刻的思考方式,养成全面的思维能力。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打造出深度数学课堂。 深度课堂需要深度解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要让学生学得深刻,教师首先要对教材体系有通盘认识,形成深度解读,然后才能有侧重地做好课堂设计,为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做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数学知识体系来品读教材,读懂教材,找出知识内在的联系。 例如,“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从教材安排来看,承载了很多教学目标。首先,这部分内容安排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单元,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要形成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要能够自觉地用字母来表示出一个本质相同的数量关系,其次是在钉子板上围成几何图形的时候,不但图形边上有钉子,内部也有钉子,所以学生探索时有一定的困难。从数学本质规律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学习,也就是先研究图形内部没有钉子的情况。但是在教材编排中,首先要研究图形内部有一个钉子的情况,其原因在于图形面积等于外面的钉子数÷2+内部钉子数-1,在内部有一个钉子的时候,与式子中的减1正好抵消,这样就让学生更容易发现这个规律。在读通教材的安排之后,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做一些针对性的引导,首先让学生猜测一下多边形的面积与哪些钉子数相关,然后让学生根据猜想和交流后的结论来尝试自己设计方案,研究内部钉子数相同且边上钉子数也相同的不同图形,或者内部钉子数相同而外部钉子数不同的相同图形,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发现图形的面积与钉子数之间的关系。将所有小组的数据收集起来,然后再做一个整合和分析之后,学生或许能够发现多边形面积与图形内部和边上的钉子数之间的关系。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我们要结合学情和学习内容来研究教材教法,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去触及深刻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而且让他们在学习中显得更加自然,更加轻松。 深度课堂需要不懈追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除了教师的引导之外,学生自身的内部增长力对于打造深度课堂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当学生习惯于刨根问底,习惯于将问题研究到水落石出的时候,他们的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