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考文言文断句学案

中考文言文断句学案

中考文言文断句学案
中考文言文断句学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

一、断句的重要性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断句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从前的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多采用此题型。

二、中考考点

1、考查文段是课外浅易文言文。

2、考试题型是用“/”断句,分值是3分。

三、经典例题

阅读下列文言短文,用“/”为画线句子断句,只能断6处。(3分)

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帝怆然遂舍之。

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帝怆然遂舍之。

四、方法指津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1、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①不要畏惧文言文断句题,相信此类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②“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③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

④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①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

②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③文言文中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3、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里讲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须臾、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4、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①判断句式:……者……也、……者也

②宾语前置句式:何……之有、唯……是……

③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安……哉、孰与……乎、岂……哉

④被动句式:为……所……、受……于……

⑤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文言文中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这样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5、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①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往往开头是全称,后边只提名不提姓)、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

②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

6、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①对偶(骈文、四六)、排比、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②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7、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

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①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

②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

“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资治通鉴》卷十六

8、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阶梯,有了它还不能确保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身是需要行动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

①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

②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

③古人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因此,我们要做好文言断句题,还需勤加练习。

五、牛刀小试

1、阅读下列文言短文,用“/”为画线句子断句,只能断6处。(3分)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而君一举而亡国矣。”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2、阅读下列文言短文,用“/”为画线句子断句,只能断6处。(3分)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

五百金反以报君。

六、课后练习

(一)阅读下列文言短文,用“/”为画线句子断句,只能断6处。

1、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淮南子·览冥训》)

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2、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北山经》)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3、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食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世说新语·言语》)

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4、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着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世说新语·文学》)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5

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世说新语·文学》)

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

6、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雅量》)

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7、桓公将伐蜀,在事诸贤咸以李势在蜀既久,承藉累叶,且形据上流三峡未易可克唯刘尹云伊必能克蜀观其蒲博不必得则不为。(《世说新语·识鉴》)

且形据上流三峡未易可克唯刘尹云伊必能克蜀观其蒲博不必得则不为。

8、魏武征袁本初,治装,余有数十斛竹片,咸长数寸众云并不堪用正令烧除太祖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椑楯而未显其言驰使问主薄杨德祖。应声答之,与帝心同。众伏其辩悟。(《世说新语·捷悟》)

咸长数寸众云并不堪用正令烧除太祖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椑楯而未显其言驰使问主薄杨德祖。

9、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10、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世说新语·伤逝》)

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

11、初,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倾动人物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如此乎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世说新语·容止》)

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倾动人物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如此乎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

12、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本题最多断8处。)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二)阅读下列文言短文,用“/”为画线句子或文段断句。

1. 魏木兰西汉时毫州人也汉文帝尝屯兵于完以防匈奴兰因随父孤来完遂为完人年二十。父本小校,调防令下,父适以病不能从军。官方催促甚迫,兰请于父,易装顶名以称孝女。乔装代征,抗敌报国,且能日久不露色相,洵奇女子矣!

魏木兰西汉时毫州人也汉文帝尝屯兵于完以防匈奴兰因随父孤来完遂为完人年二十。

2.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注释】狙:猕猴。损:减少。家口:家粮。若:你、你们。茅:橡实,一种粮食。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3.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4. (张)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张)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5. 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6.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同。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皆服其量。

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7.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8.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探讨并总结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简易方法; 2、学会一点归纳思维并善加实际运用 , 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3、借此来提升文言文断句乃至翻译技能。 、教学课时: 4 课时 第 1 课时 一、考点解读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 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文言断句有两种考查形式: (1)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即给出断句,要求考生判断断句的正误,如 2013 年高考湖南卷、江西卷。 (2) 直接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即要求考生用斜( 竖) 线标记出语句停顿的位置。如 2013 年高考湖北卷、浙江卷、四川卷等。 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2013 年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 涉及该考点的地区有所增加,从 2012 年的 6 个增加到 9 个。 (2) 考查题型上,主观题居多,如 2013 年浙江卷、湖北卷、四川卷等;以客观题为辅, 2013 年湖南卷、江西卷为选择题。 二、文言文断句方法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段内容和大意。断句前首先要把文段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 (上下文 )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一) 读文段,通文意 (1) 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

广东高考文言断句学案

文言文断句学案 一、考点说明及教学目标 【考纲内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E级(运用)。 【考纲阐释】文言断句其实是考测学生对文句内容的理解。因此,将断句考点单列,符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题型变化】由主观题变成选择题,难度有所降低,分值由4分变为3分 【教学目标】 1.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 3.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 二、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唐伯虎断句》: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 设疑:有些句子有好几种断句方式,从语法结构和这句话本身的含义上看都通顺。那么怎么去确定哪一种断法是符合题意的呢? 三、方法寻津 1、回忆自己会用的断句技巧,并写下来,越多越好。 2、断句前提:看语境,悟语感。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在语境中,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趣事:教授让学生标点:女人如果没有了男人就恐慌了 女生的答案是: 女人如果没有了,男人就恐慌了! 而男生的答案却是: 女人如果没有了男人,就恐慌了! 可见语境十分重要!! 故事: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你能还原当时阔少年与黑中介各执一词的语境吗?

3、掌握几种有效的断句技巧 【窍门一】 发现规律:看看下列语段断句时有什么特点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识记规律: 运用规律给下面句子断句: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子房功也 【窍门二】 发现规律:看看下列语段断句时有什么特点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识记规律: 运用规律给下面句子断句:于是余有叹焉……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窍门三】 发现规律:看看下列语段断句时有什么特点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识记规律: 运用规律给下面句子断句: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

文言文学案(二)三人成虎

训练二三人成虎·初阶·哲理 魏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来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曰:“二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曰:“三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魏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也”魏王曰:“寡人知之矣。”及庞恭自邯郸反,谗口果至,遂不得见。 ——西汉〃刘向《新序〃杂事第二》 文本浅注 【魏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庞恭,魏国大臣(《战国策〃魏策二》也写作“庞葱”),与魏国大将庞涓同族;太子,指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即下文的魏王)的太子,不详为太子申(后在与齐的马陵之战中战死)或太子嗣(后为魏惠王继承者魏襄王);质,为人质;邯郸,赵国国都。 【今】如果。 【及庞恭自邯郸反,谗口果至,遂不得见】此句于义不通,赵仲邑《新序详注》认为当写作“于是辞行,而馋口果至。及庞恭自邯郸反,遂不得见”。 课后小练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 及.庞恭自邯郸反.: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1)断句 夫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魏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也 2)翻译 。3.用“/”给下面的文言片段断句,并翻译这段文字。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卷十五·察今》【参答见文档末尾】

作法简析 魏国之庞恭将偕太子前往赵国为人质,害怕离开之后国中有小人中伤自己,故在临行之际,以事为喻,欲使魏王终不相疑。庞恭之设喻为问,魏王一曰“否”二曰“疑”三曰“信”,正庞恭之所料也;庞恭遂揭示所喻之旨,魏王曰“知”,亦庞恭之所料也;待庞恭归,事件之发展,亦庞恭之所料也。末句“果”“遂”二字妙。 文史常识 【刘向】 字子政,西汉宗室,著名的学问家、文学家。撰有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别录》,整理《战国策》,并撰有《新序》、《说苑》两部带有小说性质的历史故事类编,还撰有被认为是妇女史的《列女传》一部。 【《新序》】 西汉刘向所编撰的一部以政治讽谏为目的的历史故事类编,后经过宋朝著名文学家曾巩的整理。书共十卷,分“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一卷)“义勇”(一卷)“善谋”(两卷)五个部分。 【魏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春秋战国的“质子外交”】 见于史籍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质子外交”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据《左传〃隐公三年》所载,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事实上已经发生变化,当时在周朝廷执政的郑国国君郑庄公与周天子因权力争夺发生矛盾,为了表明“心迹”,周天子与郑国互派了人质,这就是著名的“周郑交质”事件。自这之后,周王室和诸侯之间、各诸侯国相互之间达成暂时军事或政治同盟之后互派质子以增进信任的情况逐渐普遍。我们较为熟悉的其他反映过这一现象的著名文章有“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等,我们熟悉的春秋战国间做过质子的著名人物有晋怀公公子圉、燕国太子丹、秦昭襄王嬴稷(秦宣太后芈月与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秦始皇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嬴子楚、楚怀王、楚考烈王熊完等。需要说明的是,“质子外交”并非春秋战国时期所特有的外交现象,可以说,中国历朝历代都有“质子外交”。 成语辨析·三人成虎 【基本意义】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成分意义】常用作独立的分句。例:所谓三人成虎,如今那王将军失去了朝廷的信任,再也没有机会重回军队了。 【色彩意义】贬义。 【近义成语】A众口铄金:比喻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完美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广州市第64中学康缘 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断句的分值稳中有升。在复习中,我们要充分重视这种题型。 【要点提示】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试一试】 (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 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文言断句学案

文言文断句学案 一、明确高考考点 (一)2010年高考广东卷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二)近几年来,断句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借助实例,得出断句规律 (一)看例子,找规律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 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有使者入城 ..与孔 ../.蒉聩 .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 ./.城 悝登台 5、四年春/齐侯 ./楚子 ..使 ./蔡 .溃/遂伐楚 ..以诸侯之师侵蔡 也/不 ../唯是风马牛不相及 .处北海 ..处南海 ../寡人 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二)文言文断句规律: Δ注意事项 1、“云之曰”、“问之曰”、“言之曰”、“谓之曰”等不要拆开;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2 (1)子曰/何事于仁// (2)子张曰//君子尊贤而容众/…… 3、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三、学以致用 试以规律完成下列断句: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课外文言文断句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

课外文言文断句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 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 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由一个故事引出“句读”的概念。 从前,有一位阔少爷,总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 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 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 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阔少 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 子。”“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什么是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 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 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 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 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 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断句的方法:

基本方法:读全文,通文意,确定文体。 1、叙述性文章,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跟谁对话,讲的什么话。 2、说理性文章,就要弄明白讲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示例一: 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 阴影字都是什么词?(名词或代词) 老师支招一:找名词(或代词),标主宾,定句读。 1、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广故数言欲亡”,有时还会承前省略主语。 常用名词和代词: 名词有: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 代词有: 吾、余、予(表示“我”) 予、尔、汝(女) 公、卿、君、若(表示“你”) 彼、此、其、之(表示“他”、他们)

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附练习及答案译文)

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 (附练习及答案译文) 一、故事引入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什么是断句呢?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二、考点解读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 (《史记·太史公自序》)【答案】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 【解析】文言文断句停连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和文意理解的综合能力,属能力层级B(理解)。除了通过判读文意进行划分之外,考生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文言语段中的虚词、重复出现的实词等典型标志帮助断句。该题中前三处可根据虚词判断出来,后几处则根据文言文多用骈句的特点可判断出来。 三、方法指津 (一)基本方法: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文言文阅读答题策略与方法学案

《文言文阅读答题策略和方法》学案 教学目标 1、在文言文阅读实践中,探究文言文阅读试题解题策略。 2、熟悉题型,熟练掌握答题方法。 3、培养学生踩点得分的意识,提高得分率。 一、阅读《南史·王猛传》,完成1-4题。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少贫贱,以鬻畚为业。猛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少游于邺都,时人罕能识也。惟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遂隐于华阴山。怀佐世之志,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温默然无以酬之。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猛还山咨师,师曰:“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猛乃止。 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及坚僭.位,以猛为中书侍郎。时始平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 平令。猛下车 ..,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征下廷尉诏狱。坚亲问之,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在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猛曰:“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坚谓群臣曰:“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于是赦之。 猛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 ....,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 讫,言台除正 ....。俄入为丞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坚尝从容谓猛日:“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其见重如此。 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忿,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节选自《晋书·王猛传》) 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B.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C.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D.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僭”是超越本分的意思。“僭位”是指越分窃据上位。文中“及坚僭位”意思是说苻坚登上皇位并不是合法的。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高玉玺审核人蔡勤贵2014-9-15 【学习目标】 1、学习并运用译句的基本方法。 2、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加强采点得分意识。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考点阐释】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人选择文言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这些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 【真题回放】(2014年湖北高考卷) (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答案:有的乡民拉着吴德基(南康丞)的衣襟与他你我相称,他也不斥责。 【方法指津】 一、文言翻译的要求 二、文言翻译的原则 三、具体方法 字词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1、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典例】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14年全国卷) 【研习】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晋侯和秦伯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没有礼貌。(若翻译成“晋国的侯王和秦国的霸主”就错了。) 2、删:把仅有语法作用而无实际意义的虚词、衬字删去。这些词包括:句首发语词、句中舒缓语气词、结构作用词、凑足音节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典例】昼夜勤作息 译文:白天和夜晚都勤奋的劳作。(“作息”为偏义复词,只强调“作”。) 【研习】①夫战,勇气也。 译文:作战,是要靠勇气的。(夫,发语词) 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已。 译文:我对于国家(的治理),尽心了。(之,取独;也,停顿;焉耳已,语气助词) 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字换成本字,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词……换言之,该留的留下,该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往往都是答案采分点) 【典例】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14年山东卷) 译文: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②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译文:扬言道:我看见相如,一定侮辱他。 综合练习(一)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换)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 ③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13年湖北卷)(换) 译文: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 4、调:把文言句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法顺序调整过来。(特殊句式往往都是答案采分点) 【典例】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14年重庆卷) 【答案】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5、补:古汉语比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为了译文完整流畅,增补原文中省略掉的成分或意思。 【典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14年江西卷) 【答案】(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研习】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省略主语、宾语) 译文:(蛇)碰到草木,(草木)都死了;如果咬伤人,没有抵挡它的方法。 ②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省略句子) 译文:但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却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是有所悔恨的。 6、贯:古文中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等手法,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典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14年湖南卷) 【答案】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本句亦是定语后置句式)

《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教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 教学重难点:1、知道古人句读的重要性 2、掌握高考对断句的要求和断句的基本方法 3、学会用断句的基本方法进行准确的断句 一、导入 古书一般没有句读,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足见古人高度重视古书的句读。《礼记·学记》有“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的说法。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被看作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 断句举例:标点不同,字句的解释可以在相反! 1、据说旧时有一个老头儿,只有一女。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老头儿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那么,女婿和县官分别是怎么断句的呢?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因为照女婿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意思:70老头生儿子,别人都怀疑不是我生的,家产全部给女婿,外人不能干预。县官的读法: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意思是:70老头生了一儿子,别人怀疑不是我生的,但家产全部还是给他,女婿和外人不得干预。 2、◇标点留客 一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作客。刚巧连日下大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上好几天。其友人想赶他走,就写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本意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书生看后,脑筋一转,在字条上加了两个标点,使其友人见状,便无可奈何让书生继续住下去。如果你是友人怎么加标点? 断句比较: 断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断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还可以断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3、◇一次会上,郭沫若拿出一张字条,上有一段古文,他请在座的朋友标点。这段文字很简单:“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如果是你,会这样添加?

2019文言文断句方法公开课学案

巧用技法,明辨句读 ——文言文断句方法例谈学案 班级姓名号数 【学习目标】 1.熟悉课本文言文基本断句模式。 2.探究、归纳总结断句方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初步感知: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二、导入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三、考点聚焦 句读含义:中国古代没有标点,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要读书,首先就要识字,断句。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关注中考题型:文言文断句题:加强诵读和断句训练,培养文言文语感 中考卷近三年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断句能力,分值3分。 【基本题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客观题 2、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主观题 四、方法指津 (一)考场妙招: 1、关注语句层次,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语段或要断句子的上下文,了解文 意。通读语段或语句上下文,看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有几个层次,这样才能准确断句。 2、先易后难,先凭语感将能断开的断开,再逐步缩小范围,最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 子。 3、断句后检查验证断句的正确性。一要检查语意是否通畅,二要检查内容是否合理。(二)自主探究: 示例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示例2: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结论一:

文言断句专题学案

文言断句专题学案 一、文言断句高考真题回放 例1.2014年全国卷1断句试题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例2.2014年全国卷2断句试题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例3.2015年全国卷1断句试题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北京高考语文讲义第十四讲 文言文的断句、翻译 导学案

第十四讲文言文的断句、翻译 一、断句方法 做断句的三个步骤是:先读后断再检查 (一)读懂是关键,词汇、语法要掌握。 例1.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 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答案: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二)利用虚词,帮助断句 例2.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答案:人之生斯世也/ 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 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 /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 /未之思也/ 特一间耳 例3.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ìng显现)于前不可类之 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答案:客有为齐王画者 /齐王问曰 /画孰最难者/ 曰 /犬马最难 /孰最易者/ 曰/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 /旦暮罄(qìng显现)于前 /不可类之/ 故难/ 鬼魅无形者/ 不罄于前/ 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三)观察句式,准确断句 例4.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 答案: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四)找出动词,句意自见 例5.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答案: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专题五 文言文断句题及答案 (普通高中适用)

专题五文言文断句题 (普通高中适用作业)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莫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B.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C.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D.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解析:选 C 解答此题,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其次分析四个选项,把选项两两分组,根据相同点的多少可知A、D两项为一组,B、C两项为一组。然后分析两组不同之处:“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此处主语为“此人”,谓语为“有”,后跟宾语“痴名”,“闻”为动词,后面需要跟宾语“其”。由此可见“痴名”后必定停顿,可排除A、D 两项。比较B、C两项,不同点有两处“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和“僮仆亦奔散无留者”,语句“僮仆亦奔散无留者”两种断法皆可,重点分析“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此句中的“时”必定归到上句,即“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由此可排除B项,确定答案为C 项。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后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当时世宗在位时日已久,不再上朝听政,深

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优秀教案设计

高考文言文断句 一、设计设想 最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断句成为了一个考点。然而,学生对于如何断句并不太熟悉,不懂得断句的一些基本的规律。加上我校学生的文言基础本来就不扎实,比较难读懂文言文,断句就更加成了一个难点。如果能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断句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我想,对于学生的断句水平的提高会有比较大的帮助。基于这种思路,我设计了这节课。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做练习,然后对练习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力求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整理出断句的基本方法。新课标也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这样,就能让学生更有效的备考,老师也能更有效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通过小组讨论,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学会和他人合作。 3.了解古代的优秀文化,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四、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 五、课前准备:收集过往高考试卷中有关断句的考题,分析其隐含的方法规律,并从课内寻找相应的一些句子,制作成一份练习,在课前发给学生完成,要求学生在做练习时感悟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以备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总结出断句的方法。同时,老师准备一份巩固练习,并制作好课件。 一、故事引入,了解断句的重要性 (一)据说旧时代有一个老头儿,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老头儿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因为照他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原来照老头的后妻和县官的读法,那个遗嘱却是这样分句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请看,遗嘱的断句不同,意义竟是这样的天差地别! (二)又有一个故事,讲了同样的道理,还扯到明末著名画家徐渭(文长)身上去。据说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那行字是这样的: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 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只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这一来,意义完全不同了。

文言断句学案高二年级

高二会考文言复习之断句 【考点解析】 20XX年,断句首次加入山东高考范围,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分值3分;全国卷- 新课标Ⅰ从20XX年起,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句读能力,分值3分。 【基本题型】 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x处) 对于基本题型,有两点形式上需要学生注意,其一是,划线统一向右倾斜,不能左右参差不齐;其二,注意后面要求的限断几处,力求最佳得分。 【学习目标】 1.熟悉课本文言文基本断句模式。 2.归纳、探究、总结断句方法。 【知识链接】 常见虚词 句首发语词:夫、盖、且、且夫、至若、若夫、岂(岂独)、初、唯、斯、今、凡、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其前断。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句尾语气词:者、也、矣、焉、耳——陈述句尾;乎、耶、与(欤)、邪(耶)——疑问句末尾;哉、夫——感叹句尾。其后断。 特殊情况: 1.“者”作“……的人”或表示间断停顿(如,古之学者必有师)或“者也”连用其后不断。 2.“也”常用在句间,表句间语气舒缓,诵读时不停顿(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后不断。 3.“乎”有时用在句中同“于”,作介词(如:生乎吾前),其后不能断句。 常见的固定句式 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 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 2、一/壹何……(译为“多么……啊”) 3、(其)……之谓也/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4、直/特……耳(只不过……罢了!) 5、惟……耳(只是……罢了!) 表揣度的固定格式 1、得无……乎/耶/邪 (可译为"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2、无乃……乎(耶)(译为“恐怕……吧?”)(兼表反问) 3、……庶几……欤(……或许……吧?) 4、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表疑问的固定格式 1、可得……欤 2、孰与……乎 3、如……何 4、奈……何 5、若……何 6、何……焉为 7、何也(何……也)8、何哉(何……哉)9、何以……?10、何所……?11、何为……? 表反问的固定格式 1、何……之有 2、何……为(何辞为?) 3、不亦……乎(不亦说乎?) 4、安……哉 5、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6、得无……乎(得无异乎?) 7、其……乎/也/耶 8、况…乎 表选择的固定格式 1、与其……孰若(无宁) ……(可译为“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 2、“不……,则……”、“不……即……”(可译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3、……,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4、“非……则……”,“非……而……”,(可译为“不是……就是……”,“不是……却”。) 被动句式 1、为……所… 2、受……于…… 3、见……于…… 【自我预习】——高考回放 (山东卷)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 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至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 主将接受命令后,国君就令太史占卜,斋戒三天,前往太庙,钻炙龟甲,选择吉日,向将帅颁授斧钺。到了吉日,国君进入太庙门,面向西站立;主将随之进入太庙门,面向北站立。 【教材练习】 一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文言文断句复习导学案(公开课)教学文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 ------------------------- 文言文断句 一、学习目标:学会正确断句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1 课时 三、知识链接什么叫“断句” ? 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文章中并无停顿的标志,读时需要在理解的基 础上自己处理 停顿,也就是所说的“句读(j u d cu)”,这分析停顿的过程叫断句。 四、复习过程 1、教师激趣导入(所以,正确断句很重要,断错了位置,意思就改变了。那么,断句有没有规律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下吧!) 2、明确学习目标 3、断句方法复习指导明确:文言文断句要在通读全文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揣摩句意,在基本理解句意 后 划分停顿。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小方法来断句。这些小方法反过来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意。 师:请同学们读下列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1、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孔子云/ 何陋之有 3、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4、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5、公输盘曰/ 夫子何焉为 师:断句小提示1:借助对话标志断句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以“曰”、“云”、“言”、“问”为标志。 (应考虑在这些字的后面点断,“问”字后面有宾语的应在宾语后点断。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语省略。) 师:我们学过的课文如《孙权劝学》《公输》《曹刿论战》等都是以描写对话为主的文言文,同学们只要多读几遍即可把握这类句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断句的第二种小方法:借助文言虚词断句,请同学们自由读下面的虚词和例句。 断句小提示2: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常见的5 种情况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 1.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2.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3.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为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否?"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4.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 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8.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9.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乃令凿通衢/不日皆成巨堑。 10.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要和华歆分座) 1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2.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13.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