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侧前方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

侧前方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

侧前方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
侧前方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

?短篇论著?

侧前方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

李端明 姜延洲 吴奋起 张韶峰 杨传铎

中图分类号 R681.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8478(2003)10-0681-02

作者单位:武警总医院骨科,北京市永定路69号 100039

作者简介:李端明(19692),男,湖北鄂州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脊

柱外科,神经损伤。电话:(010)68212211×75720

1992年2月~1996年4月开展经胸腔侧前方入路手术切除椎间盘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9例,经1~4年随访,效果良好。

1 临床资料

采用经胸腔侧前方入路的手术方法治疗中央型和旁中央型胸椎间盘突出症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25~62岁,平均49岁,全部病例均经脊髓造影,CTM 或MRI 检查确诊,椎间盘突出平面T 9~101例,T 10~112例,T 11~125例,T 122L 11例。临床表现主要有:背部及下肢疼痛,肋间放射痛,胸腹部束带感,下肢无力,行走困难,不稳,小便功能障碍。

2 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侧卧位,根据情况决定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对高位椎间盘突出用左侧卧位,低位椎间盘突出用右侧卧位。切口沿预定要切除的肋骨,前端起于腋中线,后端止于骶棘肌旁,长约20~25cm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和肌层,剥离切除部分肋骨。切开肋骨床及胸膜,撑开胸廓,切除残留的肋骨头和肋骨颈。防止损伤通向椎间孔的肋间神经和血管。对T 10~L 1部位的胸椎间盘突出,因膈肌阻挡,显露差,可做胸膜联合切口,切断膈肌附着点,显露椎体的侧方。在椎间孔的前侧方的椎间隙放入长注射针头,拍X 线平片,确定手术的椎间隙。用磨钻在病变椎间盘的上椎体后外侧下缘和下椎体后外侧上缘开窗,磨除骨质,显露突出的间盘和受压的硬膜囊,再用刮匙刮除突出的间盘和骨赘,对硬膜囊和脊髓神经结构进行减压。彻底止血,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1根,逐层缝合肌层,关闭胸腔,48~72h 拔除引流管,2周后拆线可下床活动。

2 结 果

本组病例术后均没有胸腔感染、肺不张、乳糜胸和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也没有神经症状加重,随访1~4年,平均

2年10个月,采用Otani 分级方法

1

评价手术效果,优3例,占

33%;良5例,占55%;一般1例,占12%;没有不良和失败的

病例,均获得满意效果。

3 讨 论

胸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少见病,仅占所有椎间盘突出的

0.25%~0.75%。引起胸椎间盘突出的常见原因是退行性变和外伤。其中退行性变占大多数,以老年人多见,突出间盘以硬化间盘为主,包括间盘钙化和骨赘形成。外伤性多见于青年人,突出以软化间盘为主。胸椎间盘突出可发生在各个椎间盘,但常发生在下胸椎,大约75%在T 8~L 1,以T 11~12间隙最多见,可能的原因是下胸椎靠近脊柱活动度最大的部位受到的扭转力最大,间盘受损的可能性最大。

在诊断方面,胸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不典型,病史不明确,临床体征变化较多,发病率较低,未引起临床医生重视等因素常延误诊断。临床上大多数病例表现为背部、胸部和下肢疼痛(有时为放射性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下肢无力或强直、括约肌功能障碍(膀胱和肠道功能紊乱)。根据椎间盘突向椎管的位置和方向分为:中央型、旁中央型、外侧型3种类型,其中中央型和旁中央型最多见,约占70%~90%。影像学诊断,在脊柱X 线平片上,胸椎间盘突出可表现为椎间隙变窄和椎间盘钙化。在本组病例中,有5例(56%)表现为间隙变窄,4例

(44%)表现为钙化。脊髓造影,表现为造影柱不全梗阻和完

全阻断。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采用了非侵入性技术

MRI 。因MRI 和CTM 的高诊断率,使MRI 和CTM 逐渐取代

了脊髓造影方法,成为诊断胸椎间盘突出症有价值的方法,并能为外科医生手术提供帮助。

在治疗上,大多数学者2认为当胸椎间盘突出症表现临床症状,特别是伴有神经功能损害时,采取手术方法治疗防止脊髓压迫的后遗症是必须的。以往报道的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来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的方法,因其神经损害的高发生率和缓解症状失败而被淘汰。1958年Crafoord 第一个报道了应用前入路经胸腔通过开窗减压治疗胸椎间盘突出而获得功能完全恢复的病例。本科自1992年开展经胸腔侧前方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9例,没有出现并发症,均取得良好效果。它的优点是:(1)更直接、更好地显露突出的椎间盘和广泛地显露受压的硬膜囊,避免了对脊髓的直接操作。同时减压较彻底充分,这在治疗中央型和旁中央型椎间盘时尤为重要。(2)直接切除突入硬膜内的椎间盘物质,有利于骨赘切除。(3)避开了在神经间孔流向脊髓的血管,减少了对脊髓血供的影响,是安全的减压方法。(4)经胸腔侧前方开窗切除椎间盘不会破坏脊柱稳定性,没有必要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和内固定。

尽管本组病例未出现术后并发症,但经胸腔入路手术的潜在性并发症是存在的,如肋间神经和肋间血管的损伤,

Adamkiewicz 动脉的损伤,肺炎、肺挫伤、乳糜胸、肺不张、胸腔

感染等,有经验的医生可减少这些并发症。为保证手术效果,

术前精确的放射学诊断和定位是很重要的。经胸腔椎间盘切除,充分减压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特别是中央型和旁中央型突出时安全有效的方法。参考文献:

〔1〕 Otani K ,Y oshida M ,Fujii E ,et al.Thoracic disc herniation :surgical

treatment in 23patientsJ .S pine ,1988,(13):1262.

〔2〕 Kuklo TR ,Lenke L G.Thoracoscopic spine surgery :current indica 2

tions and techniquesJ .Ortho p Nurs ,2000,19(6):15~22.

(收稿:2002209219 修回:2003201203)

?个案报告?

胸廓出口综合征合并四卡综合征1例

孙 明 徐 林 于胜军 吕浩然

中图分类号 R68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5-8478(2003)10-0682-01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骨科,264001

临床上胸廓出口综合征(TOS )合并远端神经卡压并不少见,但多为单卡或双卡,合并多卡罕见,2002年本院收治1例

TOS 合并四卡综合征患者,报告如下:

患者,男21岁,因右手麻木、刺痛、抓握无力,渐加重4个月。查体:颈、肩、肘关节活动及肌力正常,腕屈、指屈力明显减弱,大鱼际肌萎缩(+),肌力3级,小鱼际肌萎缩(+),肌力

3级,拇指对掌功能受限,骨间肌萎缩(+),肌力3级;前臂内

侧皮肤感觉轻度减退,手指及掌心皮肤感觉明显减退。肘部:正中神经Tinel 征(+)、尺神经Tinel 征(-),腕部:正中神经

Tinel 征(+),尺神经Tinel 征(+)。肌电图提示正中神经肘

部,腕部卡压,尺神经腕部卡压。X 线片示双侧T 7横突过长。诊断:右正中神经肘部、腕部卡压,右尺神经腕部卡压。

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神经探查松解术。术中见正中神经在指浅屈肌腱弓处被卡压变细,指浅屈肌腱弓增厚,卡压点以远神经直至掌心外膜增厚,神经表面呈暗黄色,质地硬;腕部:正中神经和周围肌腱粘连,周围肌腱水肿,腕横韧带明显增厚,腕管容积变小。将指浅屈肌腱弓增厚部分及腕横韧带部分切除,增粗部分神经纵行切开外膜,行神经内松解;外膜切开后,见神经束也增粗变性,尺神经在Guyon 氏管处变细,远近侧约有8cm 明显增粗变性,外膜暗黄,但无明显卡压组织。将神经游离并切开外膜行神经内外松解。术后第2d ,患手麻木明显减轻,抓握力增加。术后半年复查,右手仍感麻木,尺侧较重,又诉右肘部疼痛不适,肘内侧触痛。查体:腕屈、指屈力基本正常,大鱼际肌轻度萎缩,对掌功能基本正常,小鱼际肌萎缩(+++),肌力2级,骨间肌萎缩(+++),肌力

1级;前臂内侧皮肤感觉减退,各指掌侧及掌心感觉麻木,尺侧

较重,肘部尺神经Tinel 征(+),正中神经Tinel 征(-),腕部尺神经Tinel 征(-),正中神经Tinel 征(-),Adson 试验(+),

Roos 试验(+),Wright 试验(+)。肌电图检查:尺神经锁骨段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前侧内侧皮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第1骨间背侧肌、小指展肌存在纤颤电位;颈椎X 线片显示第T 7

横突过长。诊断:胸廓出口综合征并肘部尺神经卡压。由于患者拒绝行颈部神经探查,只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肘管尺神经探查术,术中见右肘管上方约5cm 处有异常纤维束卡压,肘管狭窄,尺神经活动度很小,神经外膜增厚,行纤维束带切除,尺神经彻底松解,外膜切开减压。术后第2d 感觉手麻木减轻;术后半年复查,右手仍感麻木,骨间肌、小鱼际肌明显萎缩,爪形手畸形,前臂内侧皮肤感觉麻木,Adson 试验(+)。

讨 论

患者第1次入院由于查体欠全面仔细,远端神经卡压症状体征明显,掩盖了TOS 的症状,未能做出全面正确诊断。第

2次入院,根据全面查体和上次病史推断,患者的正确诊断应

该是:胸廓出口综合征并四卡综合征,即TOS 并正中神经、尺神经肘部、腕部卡压。临床上TOS 合并远端神经卡压并不少见,但多为单卡和双卡,象本例合并四处卡压的多卡患者非常少见。现代观点认为,TOS 合并远端神经卡压的原因有如下几点1

、2

:(1)周围神经在近端受压后,由于轴浆运输受阻,导

致远端神经代谢障碍,使其对卡压的敏感性增高。(2)近端卡压后,远端神经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神经水肿,对卡压敏感性增高。(3)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神经本身病理改变,使其对卡压敏感性增高。(4)神经内组织异常,使其对卡压的敏感性增高。最新治疗TOS 合并远端神经卡压的方法是同期手术切除、松解TOS 与合并远端神经所有卡压,能消除全部卡压因素,并具有预防再次形成双卡或多卡的作用,疗效较好3。本例患者由于拒绝颈部手术,只做了远端神经松解,故最后仍遗留患手麻木、爪形手畸形等功能障碍。参考文献:

〔1〕 张高孟,蔡智民.双神经卡压综合征J .中华手外科杂志,1997,

13:25~27.

〔2〕 Wood V E.Double 2crush nerve compression in thoracic 2outlet

syn 2

dromeJ .J Bone Joint Sur g ,1990,72:85~87.

〔3〕 路新民,等.同期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合并远端神经卡压的

疗效J .

中华手外科杂志,2001,17:37~39.

(收稿:2003202220)

髋关节置换问题

全髋置换手术,查了些资料,提些问题 1. 关节选择何种手术入路? 2. 关节手术前X片拍摄的要求是什么? 3. 髋关节二次手术的入路与以前手术入路的关系如何,如何选择二次手术的入路? 4. 髋臼拉勾的安放位置? 5. 术中怎样使髋关节脱位? 6. 股骨截骨时如何确定截骨线? 7. 髋臼显露困难主要原因有那些? 8. 在锉髋臼之前如何清理髋臼? 9. 髋臼显露时是否需要切除关节盂唇?是否需要切除关节盂唇上的骨赘? 10. 是否需要切除髋臼的横韧带? 11. 使用髋臼锉时,一般从多大型号开始? 12. 使用髋臼锉的时候,是要求保持什么样的角度? 13. 臼杯螺钉是否能打到对侧皮质? 14. 上臼杯螺钉时,为什么有的螺钉旋入时比较紧而有的螺钉旋入比较松? 15. 外杯与外植入器杆连接以后,有时远端螺纹杆会长出外杯口扣,这时怎么办? 16. 装髋臼假体时候,资料上说要比髋臼锉大一号,但这时发现打入假体的时候非常困难,何原因? 17. 打髋臼螺钉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8. 内外杯都打进去后,这时发现不满意,我们能不能内杯不取,直接调整角度? 19. 内杯植入后是否还能取出? 20. 暴露不好时,如何放置内杯? 21. 臼杯放后,如果前倾角度偏大,是否可以通过改变股骨柄假体的前倾角来补救? 22. 如何充分显露股骨截骨面? 23. 如何保护坐骨神经?防止坐骨神经的牵拉? 24. 切断外旋肌群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5. 是不是一定要用开口器? 26. 髓腔锉打入困难,或者是髓腔锉打入顺利,但是假体植入困难,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27. 大转子螺钉一定要用吗? 28. 术中发生股骨近端劈裂骨折如何处理? 29. 术中发生股骨近端较复杂骨折如何处理? 30. 术中髋关节假体试模安装完毕后,如何判断关节松紧,如何判断假体安放后位置良好? 31. 如果术中关节紧张,关节无法复位,是否可以切断髂腰肌? 32. 术后脱位如何处理? 33. 术后非骨水泥假体患者何时下地活动? 34. 术后臀部疼痛原因何在? 35. 术前X线片评估对术者有哪些帮助? 36.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常见原因? 37. 如何预防术后关节脱位? ------------------------------------------------------------------------------------------------------ 答案发上来供大家参考 1关节选择何种手术入路? 前外侧入路:切口起自髂棘中段,沿髂棘向前至髂前上棘,然后转向髌骨外缘方向延伸10—12CM,切口的下端略向外侧后方弯曲3-5CM。后外侧入路:切口起自髂后上棘外下方约6CM处,沿臀大肌纤维方向至股骨大转子后缘,继转向股骨干方向,向下延伸约5CM。外侧入路:切口起自股骨大转子下方8CM,沿股骨外侧缘向上经大转子顶端转向后上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穴位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穴位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穴位有:悬枢、命门、腰阳关、腰俞、腰眼、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髂、次髎、中髎、下髎、会阳、胞肓、秩边、承扶、殷门、委阳、委中、承山、昆仑、京骨、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穴。下面一一介绍。 (1)悬枢 定位:第一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脊强痛、腹痛、泄泻。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2)命门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脊强痛、阳痿、遗精、带下、月经不调、泄泻。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3)腰阳关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遗精、阳痿。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4)腰俞 定位:当骶管裂孔处。 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痔疾、癫痫。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5)腰眼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4寸的凹陷中。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6)肾俞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 操作:直刺0.5~1寸。 (7)气海俞 定位: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肠鸣腹胀、痔瘘、痛经。 操作:直刺0.5~1寸。 (8)大肠俞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腹胀、泄泻、便秘。 操作:直刺0.8~1.2寸。 (9)关元俞 定位: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腹痛、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 操作:直刺0.8--1.2寸。 (10)小肠俞 定位: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腹痛、泄泻、痢疾、遗尿、尿血、痔疾、遗精、白带。操作:直刺或斜刺0.8~1.2寸。 (11)膀胱俞 定位: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脊强痛、遗尿、泄泻、便秘、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或斜刺0.8~1.2寸。 (12)中膂俞 定位:第三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脊强痛、泄泻、疝气。 操作:直刺1~1.5寸。 (13)白环俞 定位: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骶疼痛、遗尿、遗精、月经不调、白带、疝气。 操作:直刺1~1.5寸。 (14)上髂 定位:第一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督脉韵中点。 主治:腰痛、遗精、阳痿、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 操作:直刺1~1.5寸。 (15)次髎 定位:第二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督脉的中点。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疝气、月经不调、小便不利、带下、遗精。操作:直刺1~1.5寸。 (16)中髎 定位:第三骶后孔中,约当中膂俞与督脉之间。 主治:腰痛、便秘、小便不利、泄泻、月经不调、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17)下髎 定位:第四骶后孔中,约当白环俞与督脉之间。 主治:腰痛、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18)会阳 定位:尾骨尖旁开0.5寸。 主治:泄泻、便秘、痔疾、阳痿、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19)胞肓 定位: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磁共振神经根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磁共振神经根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普通CT和MRI 常规断面成像不能明确诊断,通常需要行磁共振腰骶脊神经根成像来明确。通过磁共振脊神经根成像,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腰骶部脊神经局部解剖信息,非常清晰而且直观地显示腰骶部脊神经根走行,明确神经根受压情况,避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漏诊。本研究综述了磁共振神经根成像技术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标签:磁共振;神经成像;神经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本病多发于青壮年,患者痛苦大,如有马尾神经损害者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截瘫,对患者生活工作均可造成较大影响。多数患者有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常见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详细准确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腰椎X线片及定位准确和高分辨率CT扫描和MRI即可明确诊断。但如遇到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型和椎间孔外型),则容易漏诊或误诊。 1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诊断困难 Wang等[2-3]研究显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是指突出或脱出的髓核或碎裂的纤维环等椎间盘组织位于椎弓根内外缘之间或椎弓根外缘以外,机械性压迫或炎性刺激同序数的神经根,造成同序数的神经根支配区域剧烈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合并腰骶部疼痛,同时伴有受损神经根支配区域不同程度的皮肤感觉或运动功能损伤。它属于一种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分为椎间孔型和椎间孔外型。 过去,部分患者有明显坐骨神经痛症状,但普通CT扫描和MRI常规断面成像未能明确显示腰骶神经根受压,Aaron等[4]认为这类患者因而被误认为“梨状肌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L4~5、L5/S1,多伴有椎间盘的退变,Buirski[5]报道有66%的椎间盘在磁共振T2加权像中信号强度下降,以低信号为主。脊神经根在常规TSE T1加权像及T2加权像呈低信号,在脂肪组织高信号衬托下可显示清楚,横断面不能显示神经根的全貌,仅可见一小段神经根甚至是截面像。腰椎间盘突出时,原有的脂肪组织高信号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变性椎间盘的低信号,与神经根信号相类似,二者区分起来比较困难,无法明确诊断。普通CT扫描如未包括椎弓根下方层面,会导致漏诊。常规MRI以横断面及冠状面成像,未行矢状面成像,或有矢状面但未包括椎间孔以外区域,无法观察神经根受压情况,亦会漏诊。国内外有很多研究人员做了大量关于腰骶部神经根方面的研究[6-8],他们主要依据脊髓X线造影、CT脊髓造影、磁共振脊髓成像等早期用来显示脊神经根病变的影像学方法,希望获得关于神经根的有用信息。但是因腰骶段的脊神经根解剖走形比较复杂,所用的这些方法均难以展示神经根走行的全貌,尤其是脊神经的节后段,因而影像学对其直观显示一直不满意[9]。在

2017年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治疗方案

腰痛病中医诊疗方案(2015优化) 优化说明:通过临床观察,对腰痛病四种证型选用综合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我科全年收治病例数156例,腰痛病排名第2位,故将 此治疗方案作为优化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西医病名ICD-10编码为M51.202。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及磁共振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7)。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阴性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或MRI.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寒湿痹阻证:冷痛重着,转侧不利,卧痛不减,阴雨加重,舌胖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湿热痹阻证:痛处热感,热天加重,活动减轻,放射下肢,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滑数。 血瘀气滞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转侧受限,痛处拒按。舌质紫,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涩。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喜揉喜按:包括肝肾阴虚和肝肾阳虚证。阴虚证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 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

腰椎间盘突出,慎用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慎用手术治疗 在我国,腰腿痛患者几乎占外科门诊量的1/3,占骨科门诊就更多了,有超过50%的病人。以前有“病人腰痛,医生头痛”的说法。导致腰腿痛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腰椎间盘突出。 因此,你只要上网看看,或看看报纸杂志上的医疗广告,专治腰椎间盘突出的广告真是让人眼花缭乱,个个都说效果一流,包治包好。 目前,不论是大医院,还是小医院、个体诊所一般都会建议病人选择各种手术治疗,或注射胶原蛋白酶髓核溶解,或微创手术,或开放性大手术,这样收费高一些就更有理由。再就是手术的后遗症,不得不防。其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患者不需要动手术。大家可以去打听一下,有几个骨科医生或者其他科的医生会因为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动手术?但当你去医院就诊,很多医生会建议你做手术。记得曾有人戏称,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是:医生患病自己不做,只给其他病人做。 长时间用电脑易出现椎间盘退化,以致腰椎间盘突出,要引起注意 统计显示,80%的成年人或多或少有腰痛的症状。目前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发病人群由原来的40-65岁中年人群演变为20-50岁之间的青壮年人群,其发病率已经远高于高血压和心脏病。 为何腰腿痛的人如此之多?专家认为,长期操作电脑和伏案工作是导致椎间盘提前退化的重要原因。如今不少办公室白领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研究证实,长时间坐着,尤其是坐姿不良时腰椎间盘承受的负荷即压力最大。因此,长期伏案工作与操作电脑者的腰背痛发病率通常比其他人群要高得多。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目前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如药物治疗、牵引、理疗、介入、开放手术、微创手术等,但由此造成的错误或不恰当的治疗也是屡见不鲜的。 事实上,8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只要采取保守治疗即可,甚至仅仅是卧床休息而不用吃药,大多数患者一个月后症状就会得以改善。 (1)绝对卧床休息:初次急性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卧床休息3周后可以佩戴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此方法简单有效,但较难坚持。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的几率。 (2)牵引治疗:采用骨盆牵引,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需要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3)药物治疗,临床上服用一些中西药物,效果很好,若是配合上述休息,牵引,理 疗,很快就能减轻症状,恢复活动能力,一般两周以内大都能基本痊愈,如服用双蚁祛湿 通络胶囊,配合西药常可用,双氯芬酸纳片,或萘普生胶囊,也可用副作用更少的新药如, 莫比可,或西乐葆等。当然这种治疗,并不能使已突出的椎间盘回纳,也不能使突出之物消 失,其之所以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是因为这些西药有很好的消炎止痛作用,而中药双蚁祛 湿通络胶囊通过补肝肾、强筋骨、益气血、祛风湿、通经络,达到消炎、消肿、镇痛、调节 神经—免疫功能的目的,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内稳态,腰椎间盘突出处之周围组织可以重新 建立并维持一种平衡状态,所以能持久改善或痊愈患者的临床病症。

全髋关节置换术前侧入路的手术技巧

THA 前侧入路的手术技巧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中已经较为普及,医生常规采取的是后外侧入路进行置换,前入路使用较少。来自Rothman 研究所的Zachary D. Post, MD 等进行了综述,原文发表于JAAOS 2014 年22 卷第9 期上。 摘要:早在19 世纪,髋关节前侧入路(DAA)就已见诸报道。如今,该入路时常还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随着过去十年中微创手术的不断增多,该手术入路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为DAA 入路而设计的新型手术器械和手术床使得医生在操作时更加便利。部分医生认为该入路对肌肉损伤更小、疼痛更轻且术后恢复更快,但目前的临床证据较为有限,且缺乏长期随访的结果。该手术入路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且存在特有的并发症,不过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会随着术者经验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目前髋关节外科医生和患者更关心的问题是DAA 入路是否能够获得比其他入路更好的早期及远期结果。 过去的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常会采用直接外侧入路或后侧入路,但随着近些年来微创技术的不断推广,其他的一些手术入路也开始进入了的临床医生的视野。 这其中的大部分手术入路应用非常有限,如双切口入路,而前侧入路却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前侧入路利用了阔筋膜张肌(TFL)和缝匠肌之间的间隙显露髋关节,因而支持者认为经前侧手术入路行THA 对肌肉的损伤更小、疼痛更轻,且术后恢复更快。 虽然目前大多数美国医生对该手术入路并不十分了解,但均对该入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假体制造商也希望借助直接前侧入路来推广新的手术器械,甚至包括专为直接前侧入路设计的手术床。但前侧入路也存在一些其特有的并发症,且缺乏远期的随访结果。了解前侧入路的前世今生将更有利于我们对其在全髋置换术中的角色有着更充分的认识。 历史 Carl Hueter,一位大师级的德国外科医生,于1881 年首次描述了髋关节前方入路,并发表于《外科概要(Der Grundriss der Chirurgie)》一书中,因此该入路又被称为Hueter 入路或采用Hueter 间隙。直到1917 年,经过Smith-Peterson 的报道以后,该手术入路才逐渐广为人知。 1950 年,法国医生Judet 也对前侧入路进行的髋关节置换进行了报道,O’Brien 在1955 年对其采用前侧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经验进行了报道。而到了20 世纪50 年代末至60 年代初,随着Charnley 低摩擦人工关节和转子截骨术的流行,前侧入路开始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仅在治疗儿童髋关节感染时才偶有使用。1980 年,Light 和Keggi 报道了104 例使用前侧入路行现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经验,手术时间平均65 分钟,输血量平均1.9 个单位,没有发生术中并发症,住院日平均12.8 天。 改良Smith-Peterson 入路仅在近些年才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开始作为THA 的手术入路之一,但真正成为临床医生讨论的热点还要得益于微创手术的流行。部分医生使用该入路时会借助骨折牵引床,而其他一些医生仍坚持使用普通的手术床。 适应症和禁忌症

分析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

分析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8-08-09T10:33:22.2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6期作者:太祖华杨建义马文可 [导读] 髋关节疾病终末期患者髋关节疼痛剧烈,下肢活动能力明显受限,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重塑个体髋关节。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66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是否给予手术入路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前方入路组(33例)与后外侧入路组(33例),后外侧入路组患者行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前方入路组患者行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数据。结果:前方入路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2小时VAS量表得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各项手术数值均优于后外侧入路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前方入路可有效缩短手术切口,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关键词】直接前方入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疾病终末期患者髋关节疼痛剧烈,下肢活动能力明显受限,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重塑个体髋关节,恢复个体下肢功能的主要治疗手段,常规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为后外侧入路,但是后外侧髋关节置换术中需切开外旋肌群,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后脱位风险较高[1,2]。本次研究对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66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别行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以及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数据,从而论证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优越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前方入路组:男女比例为20:13(20/13),年龄在45岁至87岁,中位年龄为(47.2±1.2)岁,发病部位:有23例患者为右髋,有10例为左髋。后外侧入路组:男女比例为19:14(19/14),年龄在46岁至88岁,中位年龄为(47.5±1.5)岁,发病部位:有21例患者为右髋,有12例为左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66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均符合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标,患者均出现髋关节疼痛剧烈、活动受限等症状,部分患者髋关节畸形。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骨性关节炎患者。(2)排除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3)排除合并代谢性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患者。 1.3方法 1.3.1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全麻后取侧卧位,常规铺巾消毒后,髂前上棘外1cm至2cm做一长约8cm的手术切口行髋关节直接前方入路,逐层分离患者皮肤、皮下组织、阔肌膜张肌肌纤维、肌膜、筋膜后去除患者患侧关节囊前方脂肪垫,切开患者前关节囊,去除患者完整股骨头以及骨赘、卵圆窝周围软组织,充分暴露患者髋臼后以外展角45度至45度,前倾角10度至15度嵌入髋臼假体以及内衬并用螺钉固定,最后复位髋关节,缝合手术切口。 1.3.1后外侧入路组全麻后取健侧卧位,常规铺巾消毒于患侧股骨外侧做一长度约10cm的切口,逐层分离患者皮肤、皮下组织、肌筋膜等组织后充分显露患者关节囊后侧,T形切开患者部分后关节囊后摆距股骨颈截骨,去除完整股骨头后参考直接前方入路组置入髋关节假体。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2小时VAS量表得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各项手术数值。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系统分析相关数据;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数值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数值,具体情况(见表1),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手术切口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2小时局部疼痛轻,且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后外侧入路组。 3讨论 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属于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但是术中需切开外旋肌群,从而增加了患者术中出

胸腰椎前路手术的新入路

?论 著? 胸腰椎前路手术的新入路 姜 苗 田慧中 吕 霞 摘 要 目的:介绍一种胸腰椎前路手术的新入路。方法:通过横突前,沿横突、椎弓根和椎体腰部,严格的从骨膜下向前剥离,直达前纵韧带下方。结果:经155例临床应用,这种新入路,不需要结扎节段血管,切口短、出血少、缩短了手术时间。结论:手术方法简单、操作技术方便,比原来的腹膜后入路损伤小,也同样达到理想暴露的目的。 关键词 胸腰椎; 前入路; 手术 中图分类号 R683.1 R6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8478(2003)14-0955-02 A N ew Approach of Thoracolumb ar Anterior Operation ∥JIA N G Miao ,TIA N Hui 2z hong ,L V Xia.Orthopedic Depart 2ment ,Yangjiang People ’s Hospital ,Yangjiang 5295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a new approach of thoracolumbar anterior operation.Methods :Through the anterior transverse process along the transverse process ,pedicle and vertebral body waist from subperiosteal forward to stripped until the below of longitudinal ligament.Results :By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155cases in this group ,it achieved an ideal reveal that did not need ligature segmental vessel and incision was short ,hemorrhage was less ,saved operative time.Conclusion :Adopt of this new approach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operative technique is convenient ,the damage is smaller ,and can achieve ideal ex posure. K ey w ords New Approach ; Thoracolumbar ; Anterior Operation 作者单位: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 529500 作者简介:姜苗(19592),男,广东阳江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骨 科、脊柱外科。电话:(0662)3220381 胸腰段椎体是各种伤病的多发区,都需要经前路手术解决问题,以往的剖腰腹膜后入路,切口长、损伤大,需要结扎节段血管,有造成大血管破裂出血的危险性,特别是腔静脉壁薄隐蔽,易受损伤。作者自1990年4月~2003年4月,采用胸腰椎前路手术的 新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伤病。用于屈曲型压缩骨折失稳、爆裂型骨折及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胸腰段脊柱结核或伴发截瘫、脊柱肿瘤、椎间隙感染等认为该入路具有显著优点,现已将该入路列为胸腰段前路手术的常规方法。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55例,男95例,女60例。年龄15~70岁,平均35岁。屈曲型压缩骨折失稳50例;爆裂型骨折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50例;胸腰段脊柱结核40例,其中伴发截瘫或不全截瘫15例;脊柱肿瘤5例;椎间隙感染10例。 2 手术方法2.1 麻醉 一般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当骨折位于腰椎,考虑无损伤胸膜的可能性时,也可采用硬膜外麻醉。 2.2 器械准备 小直角钳2把;肋骨剪1把;肋骨剥离器2把;Cobb ’s 剥离器2把;大力剪1把(剪钢棒用);植骨推进器1把;田氏脊柱骨刀一套1~3;特制的前纵韧带撬板3把;T 型锥、分规、尺子各 1把。2.3 卧位 采取侧卧位,根据损伤椎体的情况确定左侧或右侧卧位,一般左侧为腹主脉易辨认,右侧为下腔静脉,故左侧入路无损伤血管之虑,应多选择左侧入路为宜。手术床调成反“V ”形,腰桥抬高,对准骨折节段,使病人在侧卧位时,塌陷的腰部展平4~6,胸前后及骨盆前后部用夹持器固定,贴着床的下肢屈膝屈髋,另一下肢伸直。这种体位不会造成腋神经受压,故不需要在腋下另外再垫枕头或海绵垫。 2.4 操作步骤(以T 12~L 1举例) 2.4.1 皮肤切口 沿第12肋骨向前向下,长约15~20cm ,略 超过末条肋骨的尖端即可。 2.4.2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浅、深筋膜,隔着筋膜识别 肌肉层,按层次切开背阔肌,剥开后下锯肌和骶棘肌,暴露T 12肋骨,沿肋骨纵行切开骨膜,剥离切除T 12肋骨,然后,将附着于肋骨床的腰方肌向前推开,自腰背筋膜中层与腰方肌之间进入,触摸残余的肋骨小头,向远端剥离,直达腰椎横突,暴露 L 1横突,自横突前方用寇贝剥离器,严格的从骨膜下,沿椎弓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治疗优缺点的比较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治疗优缺点的比较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中,包括治疗性药物和缓解症状类药物。由于腰椎间盘的特殊结构决定很多一般药物难有治疗作用,因此一般中西药物也只有止痛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为主,达不到根治腰突症的目的。“老北京黑膏”是由科学的组方经现代先进提纯工艺制成的纯中药,独创的“髓核中药溶解疗法”能轻易浸透过软骨终板,直达病灶,使椎间盘髓核脱水萎缩,溶解髓核而达到治疗作用,这是老北京黑膏与其他一般缓解症状类药物的不同之处。由于腰椎间盘内血液供应先天不足,椎间盘纤维环更是基本无血液供应,椎间盘内营养以上下软骨板的渗透为主,所以一般药物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无治疗作用,只能达到消炎止痛的暂时性效果。老北京黑膏淘宝上有售。输入老北京黑膏即可。 二、牵引治疗 我们都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突出物的大小分为膨出、突出和脱出三种类型。以临床症状的轻重分急性期和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第一次发病时,一般的医院均建议病人首先使用牵引治疗,牵引主要以机械的力度牵拉椎间隙,而减轻椎间盘的内压,使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稍减轻,从理论来讲是比较正确的,但临床的治疗效果的确不太理想。这主要是由于牵引的力度因人而异,难以撑握;另一个是适应症的选择难以准确区分;再者是病人的配合问题。对于腰椎间盘膨出的患者,这时椎间盘内压力很高,通过牵引可以治愈,但牵引时应绝对卧床较为理想。如果牵引之后马上行走、坐车等又会恢复椎间盘内高压状态,造成牵引无效。牵引只适用于椎间盘膨出患者,如果椎间盘已造成突出和脱出,进行牵引完全无效,并且有可能加重病人症状。在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者中,牵引为禁忌症。因为病人在急性期时,由于神经根的水肿和炎症刺激,会引起腰背肌肉紧张、痉挛,如果这时牵引就会拉伤腰肌纤维,造成腰痛而加重临床症状。综上所述,牵引只适合于单纯的腰椎间盘膨出患者,而且必须在症状不重时采用,以缓解临床症状为目的,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脱出,伴随椎管狭窄的病人,和腰突症急性期的病人。 三、物理治疗、推拿治疗、针灸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电疗、红外线照射、热疗等方法,和推拿、针灸等治疗目的基本相同。就是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为主,而非根治手段。由于腰突症的病人多数伴随慢性腰肌劳损,梨状肌肉紧张,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的神经随神经走过的部位肌肉痉挛造成腰腿痛,一般医院会用理疗、推拿、针灸等治疗手段来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所以做过理疗的病人都知道,在做理疗时会舒服一点,不做后又会和从前一样。所以说,理疗、推拿、针灸等治疗方法,只用于腰突症的配合治疗。 四、封闭疗法 封闭治疗分两种应用方法,一种为椎管内封闭,一种为神经根封闭。顾名思义,椎管内封闭是直接用药物注射到椎管内,神经根封闭是把药物注射在神经根周围。注射的药物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加局部麻醉为主。在激素的作用下,可以减轻和消除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和水肿;麻醉药物则为止痛,麻醉神经使其敏感性降低。我们都知道,腰突症为什么会导致腰腿痛,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髓核压迫神经后导致神经根发生水肿和无菌性炎症,所以封闭的效果就是止痛,突出物压迫无法解决,当封闭药效过后腰腿痛症状马上又恢复。 五、针刀疗法 针刀疗法即为小针刀(其水针刀即为小针刀),小针刀疗法是在针灸和封闭疗法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近年逐步“神化”了它治疗效果。小针刀是以针刀这种手术器械,在腰腿痛患者的痛点上进行广泛的剥离松解,再注射入局部麻醉药物加激素药物,起到消炎止痛作用,小针刀的目的就是为封闭范围扩大创造条件,因此,小针刀治疗其实就是一种封闭疗法的改良,其治疗效果等同封闭。由于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因此不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结果:治疗Ⅱ组术后腰椎JOA评分(21.0±5.3)明显优于治疗Ⅰ组(16.3±6.5),治疗Ⅱ组临床治疗的优良率(96.7%)明显高于治疗Ⅰ组(8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明显,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by micro- endoscope discectomy. Methods: To retrospective analyze clinical data of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in our hospital,which was to be divided into curingⅠgroup and curingⅡgroup. Results: The lumbar vertebrae JOA score after operation of curing Ⅱgroup(21.0±5.3)minutes were better than curing Ⅰgroup(16.3±6.5)minutes,the clinical fineness rate of curing Ⅱgroup (96.7%) was higher than curingⅠgroup (80%),P<0.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by micro- endoscope discectomy was obviously and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which were to be used. [Key words]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Micro-endoscope; Discectomy; Effect analysis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的疾病,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之后,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者压迫神经根等,常引起患者腰腿痛临床症状[1-2]。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有效的方法[3-4]。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7年2月~2010年1月骨外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30~71岁,平均(46.7±12.3)岁,突出位置:L3~L4 21例,L4~L5 19例,L5~S1 12例,L4~L5和L5~S1双突出者8例。腰椎间盘突出类型:旁侧型35例,中央型25例,突出形态呈游离型28例,隆起型32例。患者均经过腰椎CT检查及X线片确诊。60例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Ⅰ组30例和Ⅱ组30例。 1.2 治疗方法 治疗Ⅰ组:传统的开窗手术治疗组,患者全麻或者连续硬外麻醉,俯卧位,通过C型臂X线机对手术切口进行定位,取中线旁开1 cm做一个纵行切口1.5

完整病历-腰椎间盘突出症

入院记录 姓名:梁思成工作单位:—— 性别:男性地址:XX市XX区XX路8号 年龄:33岁入院时间:2016-11-27 10:00 婚姻:已婚记录时间:2016-11-27 12:00 民族:汉族病史陈述者:患者及其家属 职业:-- 可靠程度:可靠 籍贯:XX省XX市联系人及电话:王敏139******** 主诉:突发腰臀部及左下肢疼痛8小时。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8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左臀部,左下肢疼痛,为针刺样疼痛,以臀部为重,稍活动时疼痛明显加重。患者无昏迷,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胸闷气促,无腹痛腹胀,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情况。发病后在家中休息,但疼痛无缓解。后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医师行相关检查后考虑“1、梨状肌综合征;2、腰椎间盘突出;3、腰椎管狭窄。”遂为进一步治疗拟上述疾病收入我科。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畏寒,小便正常,大便未解。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心脏病等病史,无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病史, 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重大外伤及手术史,无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祥。 系统回顾: 五官器:头部无疮疖及伤史。双眼视力尚可,无耳痛,外耳道流脓史。无慢性鼻塞及流脓性分泌物史。近年来常有右牙痛,无咽痛史。 呼吸系:无气喘,呼吸困难,长期咳嗽,咯痰及咯血史。无午后低热、胸痛史。 循环系:无心悸、气急、发绀、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史。无心前区疼痛,高血压史。 消化系:无腹痛、腹胀、胀泻史、无喛气、反酸、呕吐史。无呕血、黑便及长期便秘史。 血液系:无皮肤、粘膜出血、瘀点、瘀斑史。无贫血史。 泌尿生殖系:无尿频、尿急、血尿及排尿异常史。无颜面浮肿、腰酸、腰痛史。无阴道流血、痛经、白带过多、外阴瘙痒史。 神经精神系:无头痛、眩晕、昏厥、抽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史。 运动系:无游走性关节痛及运动障碍史。无关节脱位及骨折史。 个人史:原籍生长,生活条件可。否认去过疟疾、血吸虫病等疫区;否认特殊毒物接触史;否认烟酒嗜好;否认冶游史。 月经史:无。 婚育史:已婚已育多年,配偶及子女均体健,家庭和睦。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否认家族中存在类似病史及恶性肿瘤病史。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体温:36.4℃,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腰椎间盘突出的最佳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的最佳治疗方法 近些年来,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在不断地上升,已经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腰椎病,给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及影响。因此,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对于患者缓解病情是十分重要的。 方法一:理疗法 通常情况下,理疗法主要包括按摩推拿、针灸、电疗、拔罐等疗法,此类疗法也主要以消炎止痛、活血化淤为主,治标不治本,很难根治,故仅适用于轻型症状患者的缓解症状的治疗。 方法二:封闭疗法 该治疗方法主要是指将药物注射于痛点和神经根周围称为封闭疗法。主要起到消炎止痛、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方法三:牵引疗法 这种治疗方法是通过力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对腰椎施加牵引力,拉宽椎间隙从而达到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椎间盘回纳,解除对神经根等组织的刺激和压迫。但在患者上身重力的压迫下,会回纳的髓核再次受压突出,病情反复发作。 方法四:腰背肌肌力训练 患者采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抬起臀部,同时挺起胸部和腰部,保持5-10秒钟,重复10次,每日1-2次,开始时重复次数少,以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需要长期坚持锻炼。 方法五:止痛西药 只能止痛,不能治痛,长期服用易产生依赖性和毒副作用,不但无益而且刺激肠胃,损伤肝肾。 方法六:推拿针灸 和物理治疗目的基本相同。就是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为主,而非根治手段。 方法七:手术治疗 由于适应症要求非常严格,临床上适合做手术的人群不足5%,加上费用高,创伤大,恢复期长,易复发等特点,所以根本无法全面推广。 常用的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 制动疗法:急性期适合制动疗法,患者睡硬板床2-3周,尽量减少病变部位的活动,以减轻局部炎性反应,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腰椎牵引:适合于下肢麻木、疼痛的患者,可以在急性期开始使用该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持续半个小时。 中医疗法:外敷中药[]即可缓解,一般坚持使用即可有不错效果。 手法治疗 患者侧卧位,医者于局部采用揉、滚、推、拔、穴位点按、掌压、下肢牵拉与拔伸、侧扳等手法治疗疾病,手法应先轻而缓,后重而快,用轻手法结束。每次约15-20分钟,每日1次,20日为一个疗程。 运动疗法 脊柱柔韧性训练:患者采取坐位,保持骨盆不动,放松腰背肌肉,做腰部屈、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运动。运动速度应该平稳缓慢,幅度可以逐渐增大。 腰背肌肌力训练:患者采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抬起臀部,同时挺起胸部和腰部,保持5-10秒钟,重复10次,每日1-2次,开始时重复次数少,以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需要长期坚持锻炼。

胸椎间盘突出

胸椎间盘突出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理:椎间盘是由纤维环、髓核和软骨板三部分构成。外伤,椎间盘退变、脊柱畸形等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原因。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比较低,但是目前随着各种检查手段的不断提高,该病的临床确诊率不断提高。青壮年时,髓核吸水性强,膨胀性大,纤维环一旦破裂,髓核因为压力过大而突出。年老髓核因为脱水而膨胀力减小,纤维环虽破裂,但髓核多不突出。胸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虽然少见,但是一旦发生,其造成的病理损害比较严重,甚至可以引起瘫痪。这与胸椎管腔代偿性间隙小及胸椎血供差有关,尤其在T4-9之间的血供最少。胸椎间盘突出症(thoracic disc herniation) 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仅占所有椎间盘突出症的0.25% ~0.75% 。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磁共振(MRI )检查应用的日益广泛,目前本病的诊断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且缺乏特异性,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一旦发病,脊髓压迫症状多呈进行性发展,致残率较高。故诊断一经确立,多需外科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技术本身亦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1. 脊柱损伤或慢性劳损本病大多是由于脊柱受损伤或慢性劳损所致。创伤因素包括脊柱的扭转运动或搬重物等,据统计50% 的胸椎间盘突出症与创伤关系密切。 2. 胸椎退行性改变退变是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基础。本病也可发生在较年轻的椎间盘退变不明显的患者,由于明显的外伤致椎间盘破裂、突出而发病。胸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高可能与该节段活动度大、间盘退变发生早有关。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取决于突出的节段和部位,分型有助于治疗术式的选择和确定。根据突出的部位可分为:中央型、旁中央型、外侧型和硬膜内型。中央型突出以脊髓损害症状为主,而外侧型突出多表现为根性症状,硬膜内型突出罕见。中央型和旁中央型突出约占70% 。突出的节段最常见于T11 、12 (占26% );75% 的胸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于T8 ~T12 之间,即以下胸椎的发生率最高。 胸椎间盘突出症所至临床症状及体征的产生机制可为血管因素、机械因素或两者兼而有之。胸段脊髓(特别是T4 ~T9 节段)血供薄弱,代偿功能差,尤其是腹侧受压后易发生损伤产生症状。

椎间盘突出的保守治疗方法

椎间盘突出的保守治疗方法 大家都知道,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史常为反复发作的下腰痛和臀部疼痛,短期休息后缓解,目前对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没有特效方法,临床上一般采用保守治疗方法。 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方法都有什么?不管腰椎间盘突出有多轻,都不可能通过手法按压或外用药让突出的间盘回去。即使有效的腰椎牵引、理疗、按摩,也只能是有效缓解症状,突出的间盘不能回纳。 一般来说,初次发病,病史较短,未经系统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如果间盘没有完全脱出,没有出现大小便的异常等手术指征,系统的保守治疗应该会有效缓解症状。由于椎间盘是一个独立的软骨组织不通血管,保守疗法根本作用不到突出部位,一般患者只能缓解,不能根除。保守的传统疗法对初次发病患者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但大多数患者会再次复发,患者需反复治疗,长期忍受病痛折磨,花费也较多,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椎间盘突出的保守治疗方法: 1、绝对卧床休息:急性腰痛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是绝对卧床休息,绝对一词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卧床3周后带腰围起床活动,3月内不作弯腰持物动作。也有国外学者研究证明,绝对卧床2天比长期卧床能获得更好的效果。生物力学研究证明,半Fowler卧位,或侧卧位屈膝屈髋并将一枕头垫于两腿之间,能明显解除椎间盘和神经根压力。 2、持续牵引:采用骨盆牵引可使椎间隙略增宽,减少椎间盘内压,扩大椎管容量,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孕妇、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禁用。 3、硬膜外激素治疗:长效激素结合麻醉剂的硬膜外注射,是椎间盘源性和其他性质的腰腿痛对症治疗的好方法我们建议此操作应在有复苏及监护设备的房间完成,由有经验的麻醉医生操作。本法可用于门诊病人,但病人必须准备几个小时的恢复时间。 4、髓核化学溶解疗法:用木瓜凝乳蛋白酶或胶原蛋白溶解酶,注入椎间隙,溶解变性的椎间盘髓核,可使有手术指征病人中的3/4,免于手术而获得治愈。但有严格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执行。 5、推拿治疗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但注意暴力推拿按摩可以导致病情加重,应慎重。 6、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脊柱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加强对代谢产物及炎性产物的及时排除,保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进行有序的、适当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锻炼,还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