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还原主义和整体主义述评

还原主义和整体主义述评

还原主义和整体主义述评
还原主义和整体主义述评

以《变异》为例浅谈还原主义和整体主义

----观《变异》有感上节课看了老师给放的电影《变异》,剧情大致是讲一个一个聪明、和善又腼腆的科学家,发明了可以使物体瞬间转移的机器。一位漂亮的女记者结识并仰慕他,两人坠入爱河。在一次感情误会中,科学家醉酒后由于太冲就动用自己做实验,然而却有只苍蝇不小心飞进了仪器,系统出错把人和苍蝇的基因混合,科学家变成了恐怖的苍蝇人。看完后我的视觉和感官都收到巨大的冲击,剧中男主角的经历使我产生很大的感触,引发了我对其一系列深入的思考,现就其中几点谈一下我的感想。

首先是看完后的直观感觉,这部影片既恐怖又恶心。片中的主角怪异科学家杰夫由于滥用科学,历经数周后慢慢变异成蝇人,这期间他性格逐渐扭曲、内心不断挣扎等,辗转反复,惊心动魄,其中好多场景都特别恶心,特别是到后来杰夫马上要变成苍蝇人时,他的牙齿、耳朵还有指甲都慢慢脱落,最后他的女友一碰他的脸,他的下巴竟然点下来了,他彻底变成了一个苍蝇人,连人性都几乎泯灭,想要把女友和她肚里的孩子都放到转换器里跟他结合变成一个苍蝇人。

另一方面我也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对这个影片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剧中男主角由于在进行他所谓的传送时有只苍蝇飞进传送室而使他最终没能传送成功地还原成和原来一模一样的正常人,但是就算没有苍蝇飞进去,杰夫发明的转换器就能将其分解后再还原成不可再

分的要素,然后再组合成和原来一模一样的他么?我认为,答案很显然是不能。我们从两方面来论证其不可还原性。

一、从还原主义的自身矛盾角度分析

科学家杰夫的设想是一种典型的还原主义思想,在进行深一步的讨论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还原主义。

查了一些资料后总结了一下,还原主义就是认为可以将整体分解并还原为部分、不可再分的个体或要素,进而把这些部分、个体或要素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和本体。

我认为还原主义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承认我们每个人都真正内在地具有主观的有意识的心理状态,并且否认这些心理状态的真实性和不可还原性。还原主义有三种相互联系的形式:语词还原论、实在还原论和理论还原论。语词还原论主张不同层次理论的表述在语义上是等同的,心理现象的概念和术语可以还原为物理的概念和术语。理论还原论主张心理现象的理论可以还原为物理现象的理论和神经生理科学理论,即是用物理学科和神经生理学科的理论来解释心理现象的理论。实在还原论主张心理的东西与生理的或物理的东西是同一的,认为在心理层次得到描述的实体、性质和关系等可以还原为在物理层次得到描述的实体、性质和关系,这种还原是通过语词还原和理论还原而实现的。【1】还原主义否认我们真正内在地具有主观的有意识的心理状态,并且否认这些心理状态的真实性和不可还原性。

【1】黄树光.试论内格尔非还原主义[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2):20-23。

结合影片中科学家杰夫的情况我们可以分析得出还原主义的谬

误性。

每个人都有主观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很微妙的,抽象的,既不是经验本身,也不是对经验的感受,更不是对引起经验的外部对象的感受,是我们经历心理状态时所感受到的不同于大脑生理过程、心理过程的现象学特征。【2】就像有时我们讲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不同人的主观意识,以及不同生物体的主观意识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主体的感受性质是不可比的,在影片中杰夫既无法通过想象来知道苍蝇的经验到底是什么,也无法自己现有的经验术语对之进行描述,更

不可能通过对它的感知过程进行物理过程、生理过程的分析来理解它的主观性。这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基本结构与它们不一样。即使最终杰夫真的变异成为一只苍蝇,他也无法感受变形后的他的主观体验。就拿人来说,我就无法感受一个生来又聋又瞎的人的主观的经验,反过来,他也无法感受我的主观经验。

另外,我认为人的心理过程是不能还原为物理过程、生理过程的。虽然不同的生物体可能都理解其外部世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也同样可以理解物理现象作用于主体的感受器官的生理过程。但这些理解只能是一种外在于生物体的客观性理解,却绝不可能是对主体在看到现象时的意识经验的内在性理解。意识经验只能从经验主体的主观观点出发,用这种观点去观察才能得到理解。对经验事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客观的或许是物理的描述,但经验的主观性只有从具有那些【2】靳连营. 还原主义和心灵的本质[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6):16-20。

经验的人的观点来看才是存在的。

试想,连人都不能知道其他生物体的意识,在影片中杰夫发明的转换器只是一台比较先进的电脑,没有生命的机器,他能知道生物体的意识么?显然不能,所以它谈何还原人或苍蝇的意识,然后又将其组合成原来的整体呢?!我们要知道其他人或生物体的意识是什么,除非我们拥有它的经验,从它的主观观点出发,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不同生物体之间的意识是不能从根本上感知的。意识经验及其现象学特征是还原主义在还原时所无法排除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在客观的研究领域之外还存在着未解释的主观的东西,那还原主义就是不可能的或至少是有问题的。

二、从整体主义与还原主义矛盾角度分析

形而上学还原主义要求将事物从复杂还原到简单,从多元还原为一元。在整体与部分关系问题上,还原论观点认为,整体即部分的整体,部分是什么样,整体就是什么样。这种还原论,同二元论一样,是一种导致“自然的祛魅”的祛魅的哲学。影片中杰夫正犯了这种错误,认为生物体只是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可以还原为不可再分的部分,并且部分的性质决定生物体的性质。故他设想并认为将自己或其他生物体经过传送器分解后可以还原成某写本质的东西,然后组合成原来一模一样。

而整体主义认为整体是其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结合,是按一定秩序、有层次、有一定要素组成的统一体,而不是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或堆积,具有它的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性质,即整体具有不可还原

性。【3】由整体主义的这种特性可知,人体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有机统一体,不是各个器官或组织的简单组合,所以影片中的科学家杰夫并不能用仪器将自己分解还原成他所认为的本质的元素,当他将自己分解之时,也就是他消失的时候,我觉得后来杰夫说的一句话很经典:“我已经不是杰夫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物体是不可还原的,被分解的部分即使再重新组合也得不到原来整体所具有的性质,这和破镜不能重圆是同样的道理。

三、综合分析世界是否可以还原

由以上讨论可知,影片中的科学家杰夫不能将自己还原,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事物都都不可还原,然而,如果我们从更广阔的角度分析能引申出世界也是不可还原的么?

我想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从整体主义自然观和还原主义自身缺陷方面考虑,首先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整体系统,是一个完整、稳定和美丽的生命共同体,具有客观性与先在性,其各个部分不是简单的相加或堆积,他们之间有各种各样的错综复杂的联系。人类和其他动物、植物等一样,都是这个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既不在自然之上,也不在自然之外,而是在自然之中。其次,整个世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它既包含无生命和意识的非生物体,也包含有生命和意识的生物体,既然世界包含有意识的生命,那么,它就是不可还原的。

另外,从哲学方面考虑,整个世界从产生那一刻起,便是沿着历【3】陈金美.论整体主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4):4-9。

史的车轮不断超前发展的,历史不可能重演,时间不可能倒流,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的,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只有唯一的一个世界,时间不能逆转,所以世界不可还原。

然而,人类似乎还没有完全清楚的意识到这个事实,现在全球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别的不说,就全球气温变暖这个问题就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海平面持续上升,据专家分析,未来连不毛之地的南极都有可能长出数目,如果那样的话,我们的家园在哪里?另外,还有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核污染,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关注并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事情。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适当的解决,总有一天,人类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所以,人类应爱护我们的家园,同自然界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浅谈还原主义和整体主义

---观《变异》有感

姓名:王轲

学号: 08120876

专业:企业管理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述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述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是桑代克和巴甫洛夫。 桑代克首创了动物实验(迷箱实验),用实验法代替了自然观察法,这不仅为增加了结论的说服性,还为以后学习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他对学习心理的深入研究,让他确定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他忽略了人与动物的是有本质不同的,将动物实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直接用于解释人的心理和学习行为。他把尝试错误的学习和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作为人类学习的基础。这显然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是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的。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作用理论虽不像华生自称的那样可以塑造和改造人类热闹和复杂的行为,但对于解释人类某些基本的学习现象,并在塑造和矫正人类特别是儿童的基本行为习惯中有不错作用。诸如对于获得优秀成绩的学生进行奖励,学生因此体验到被被认可的快乐,从而更专心的学习这门课程。这就应用了理论中的强化作用。但其反对研究人学习行为背后的内在心理过程却是不被认可,无任何应用意义的。 在华生和斯金纳看来,将心理学是看作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他们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到的行为。华生的学习理论只强调了人的行为,忽略了人的意识和心理,大大缩小了我们的研究范围,这样不仅难以真正客观地研究动物和人的心理,而且反而限制了对它们的研究。华生虽然将动物心理研究客观化了,但是其过于极端,将动物实验中法相的活动规律推广到人类身上,忽视了人类的特殊性,将人性生物学化了。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的能力,并且对一些现象也能够用操作原理进行有说服力的解释。他推动了心理学的应用研究,改进了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行为的塑造和矫正。但其研究范围太窄,忽视了行为是很多方面,过于简单化,片面化。华生和斯金纳他都为刺激反应可以用来分析所有的行为,但他们都忽视了刺激反应之间人的主体性,都犯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 班杜拉在观察学习理论研究中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改变了传统行为学习理论只注重个体忽视社会影响的思想。但是他的理论忽视了人在多大程度上能独立地进行学习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多大程度上对儿童的观察学习产生影响。他还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强化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改变传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重视刺激反应,忽略这其中的中枢过程的影响。但他只是对一般的认知机制进行了分析,因而对于人内在动机、建构方式等有关领域不够重视,其理论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强调社会因素和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他以人为被试,改变了行为主义以动物为实验对象,将动物实验理论直接推论到人类身上的倾向。他研究人的行为时,并没有摆脱动物行为研究的基本模式,因此他并不能真正发现人的社会学习行为的规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指个体经验的获得的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经验的获得引起的行为变化的过程,即刺激反应的过程。强调了人的学习行为,但对于其中的内部运行机制却没有任何深入研究,研究内容过于狭窄,而且很多研究都是基于动物的研究,并且直接将得出的结论就运用在人身上,忽略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即使后面班杜拉意识到了社会和认知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但是学习并不仅仅是只有这些因素的影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都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是可以主动的积极地认识世界,学习这个世界的知识技能文化等的,并不是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刺激,产生行为。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述评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述评 [摘要]: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衰落于20世纪50年代,可以说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广泛的一种教育思潮。在它的发展历程之中,出现了数位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影响深远的思想,本文从进步主义教育的始末出发,梳理其发展历程及相关知识,以期找出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借 鉴之处。 [关键词]:进步;进步主义教育;观点;借鉴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progressivism education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亦称“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是19 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性质与欧洲新教育运动相似,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以传统教育为对象,倡导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儿童解放,以适应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社会迅速发展变化提出的各种需要。第二次产业革命引起了物质生产方式、交通、运输的巨大变革。由此带来了工业、商业的繁荣和大批城市的兴起。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乃至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有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教育,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就是在这种形势之下发展起来的。 一、“进步”的界定以及进步主义教育的含义 在进步主义教育的研究中,有关概念的分析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由此产生了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和研究范围的随意性,从而影响了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与进步主义教育直接相关的首先是“进步”这个概念。在英语中,“进步”(progress)一词出现于15世纪,此后几百年间其词义不断丰富,但其内涵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即表示向上、向前或向更高阶段和状态的行动、运动、活动1。这与现代汉语中“进步”的含义并无根本不同2。所不同的是,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中,进步不只是一个词汇、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种重要的社会历史观。 1 J.A.辛普森等.牛津英语词典[M].伦敦.牛津克莱伦顿出版社,1989:593一596.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582.

情绪的相关理论

1.詹姆士(James)—兰格(bnge)的情绪理论 该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于某一情境的变化引起自身状态的感觉。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引起个体的生理反应,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变化,由机体反应引起情绪体验。因此,情绪只是对于一种生理状态的感觉,是对机体内部和外部生理变化的意识。 2.坎农(connan)—巴德的丘脑情绪理论 该理论认为,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同时把信息输送到大脑和机体的其他部位.到达大脑皮层的信息产牛情绪体验,而到达内脏和骨铬肌肉的信息激活生理反应,因此,身体变化与情绪体验同时发生o3.巴甫洛夫(Pavlov)的动力定型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大脑皮层中按照刺激物的顺序形成厂比较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这种系统叫做动力定型,是入学4、习惯和需要的生理基础。当客观事物符合我们的动力定型时,其刺激所引起的皮质神经过程就会按原来的轨道运行,产生满意的倩绪和情感。如果客观事物不符合动人定型,就会使旧的动力定型遭到破坏,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人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有两个系统。 由具体事物的影响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第一佰号系统,内语言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第二倍号系统。人们不仅通过第一信号系统产生情绪体验,也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例如,当一个人遭遇不幸时,自己的情绪怎么也平静不下

来,如果这时候有人用言语劝告几句,就可能平静下来,这就是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4.行为学派的情绪理论 该理论认为,情绪只是有机体对待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和一族反应,因此经常从反应模式和活动水平两方面去描述情绪。行为主义的莫圣人华生认为,情绪是—种遗传的反应模式,它包括整个的身体机制,特别是内脏和腺体活动系统的深刻变化。在他之后,操作条件反射论者斯金纳特别注意从动物在个体生活中的习得行为研究情绪,发展了用条件反射技术来引发倩绪的方法,并把挫折效应作为研究情绪的一个标难方法。 5.精神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 该理论的中心是焦虑问题。弗格伊镕提出,人有客观件焦虑、神经症焦虑和道德焦虑这三种焦虑,它们分别代表白我在对待现实、本我、超我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时采取的软弱态度。客观性焦虑源于人的“诞生创伤”——新生儿诞生时被来自新环境的大量则激所掩没,是一种原发性的焦虑,它是以后个人生活中继发的焦虑反应的原型。当”‘个人面临一种创伤的可能性时.就会有一种与诞生创伤相联系的倩绪的复现。例如人在焦虑时出现的紧张急促的呼吸、肌肉的颤抖、加快的心跳等特征都是模拟和重复新生儿的情绪特征。神经症焦虑产牛十害怕自己的本能行为的客观后果,害怕从事被禁止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后果。这种焦虑有两种形式。一是“自由漂浮”式焦虑,指个人不断地预料会有最坏的结果.把偶然的事件看成厄运的先兆,特别害

永恒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 ,改造主义教育之比较,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改造主义、要素主义与永恒主义教育理论之比较兼论其对我 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摘要】:本文对本世纪三十年代现代教育思想流派的改造主义教育、要素 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的思想进行比较,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对他们产生的背景、长处、弊端进行辨析与概括,并分析三种教育观对我国现时的教育过程有何积极作用。 【关键词】: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教育比较、积极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飞跃发展,随之产生了教育的重大发展与变革,不仅体现在教育制度的调整与改革,也普遍反映在教育思想上的新发展,出现了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派别。这些教育思想流派虽然其中心观点不同,论据不同,结论也各异,但他们都是在对人类古代、近代教育理论进行历史的鉴别与改造的基础上提出各自的新主张,也都立足于现时代的需求来对教育现象进行新的探索、认识,并提出新的教育价值观,重新论证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在每一流派的思想见解和理论体系中,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政治、哲学、教育观),但也都具有反映和应答现时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有益的理论概括,他们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揭示了现代教育的客观规律,对以往教育理论财富做出了新的增添,对指导、开拓人类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也是在那一时期前后出现的教育思想流派。他们的中心观点不同,论据不同,结论也各异,以下将从不同层次对他们进行比较与辨析。 一、三种教育思想流派产生的背景及其比较。 (一)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关系。

改造主义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分支。它承认,“正在形成中的改造主义哲学从进步主义那里学到了最多的东西”,改造主义的信念在于“试图改正进步主义的弱点”,“补充、统一和加强它的成就”,使它们“将会最好的保存和延续下去”。①可见,改造主义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的继承、改变和补充。 而要素主义教育以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要素主义教育家认为,由于实用主义教育的盛行,学校教育普遍忽略了系统的书本知识教学,强调儿童中心、从做中学、经验为主以及采用设计教学法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质量,使学生纪律松散,学校管理混乱。于是主张重新恢复学校教育在传授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地位,重新加强对青少年的训练,使之掌握坚实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永恒主义教育对实用主义教育的观点也是猛烈抨击的,它认为实用主义教育给教育实践带来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教育看成是没有目标的一种不确定的过程,忽视了受教育者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永恒道德的掌握;第二,过于强调儿童生活中的直接经验,把教育看成是一种生长、活动和个人经验的满足,忽略了智力和理性的发展;第三,实用主义教育者把教育看成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并进一步指出,正是因为实用主义教育的上述不足,才使得教育没有很好地担当起维护永恒的社会秩序这一重任。② (二)与社会危机与和类重大事件的关系。 改造主义教育的产生是由于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1929的世界经济危机、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使资本主义制度遭到严重的打击,也使资本主义的文化观点有了重大的变化。在美国教育界中,许多人纷纷出来指责盛行一时的实用主义进步教育软弱无力,破坏了传统社会文化的稳定性,强烈要求以新的传统教育代替进步主义教育。并试图寻求一条使学校教育能为建设一个没有经济萧条的新社会作出贡献的道路。 要素主义者正是为了挽救美国社会的危机而提出他们的教育主张的。二三十年代,美国正处于非常危急的关头。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工人运动的高涨以及民主力量的加强,使美国统治者们忧心忡忡,努力设法寻求和采纳各种专门的指导来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及其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及其理论 摘要:约翰.华生(John B.Watson, 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华生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关键词:华生行为主义研究方法 一、华生行为主义的研究对象——行为 华生在作为行为主义宣言的《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中,开宗明义宣称行为主义的"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华生所讲的行为首先是一种可观察到的机体反应。这种机体反应的本质是人和动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华生承认,"反应"一词是从生理学中转借到心理学的。但是,心理学扩大了它的用法。也就是心理学把一组简单的生理反应组合成为一套复杂的反应,把简单的肌肉骨骼动作联结为一种行为的方式。华生把反应分为四类: 1、外显的习惯反应,包括开门锁、打网球、拉提琴、盖房子、与人说话、与人交往; 2、内隐的习惯反应,包括条件反射所引引的腺体分泌、无声言语(即思维)、身体的定向或态度; 3、外显的遗传反应,包括人的各种可以观察到的本能和情绪反应,例如抓握、打喷嚏、眨眼等; 4.内隐的遗传反应,包括生理觉察所研究的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各种变化。在这里华生概括了有机体的全部行为,并且把这些行为区分出先天遗传的反应和后天习得的习惯反应。华生认为这种区分是很重要的,因为行为主义就是要发现后者的学习过程和方式,以掌握其形成的规律,实现预测行为、控制行为的目的。 二、华生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华生承认观察法的重要作用,他把观察法分为两类。

2018年教育综合知识模考大赛(第一季)试卷+答案

2018年教育综合知识模考大赛(第一季)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小题0.8分,共56分) 1.下列行为活动中,属于教育范畴的是()。 A.偷车贼将偷车的秘诀告诉徒弟 B.妈妈告诉聪聪不要随地吐痰 C.三岁的小刚去端一杯热水,烫到小手之后知道要等水凉一下再拿 D.小花偶然发现从学校到家的近路,从此她改变了回家的路线 2.下列关于教育的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A.教育把个体从自然人转为社会人,体现了教育的社会功能 B.教育的隐性功能是非预期的功能,不能转变为显性功能 C.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在社会中都存在 D.教育的社会功能是积极的,对社会有促进作用的 3.在《教育学》课上,同学们就教育的起源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各执一词,都有自己的看法。下列看法中,哪种观点承认了教育具有社会性的特点()。 A.教育是由人格化的上帝创造的,体现神或者上帝的意志 B.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C.教育是一种本能 D.教育是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统一 4.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新的思想流派。该理论流派认为学习者的兴趣和目的必须由富于经验的教师加以改造,教师是教材逻辑组织的主宰者,而且懂得教育发展的过程;同时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主张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该教育理论流派是()。 A.改造主义教育 B.要素主义教育

C.存在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教育 5.《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这体现了古代教育的()特征。 A.非生产性 B.阶级性 C.等级性 D.道统性 6.下列选项中,人物和观点对应正确的是()。 A.卢梭:性恶论 B.杜威:提出五步教学法 C.赫尔巴特: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D.康德:把课程作为专业术语提了出来 7.下列哪个观点是由“中国幼儿教育之父”提出的()。 A.强调乡农学校的政教合一 B.现在的生活就是接受的教育 C.提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D.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 8.张萌萌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以起到塑造学生的灵魂和品格的作用。”,刘咚咚却说:“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不能决定学生的命运。”依据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动因,可以得出刘咚咚否定了()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二因素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教育思想

20世纪前半期的重要教育思潮 (一)改造主义教育思潮 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美国,50年代真正形成独立的教育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家康茨和布拉梅尔德。 1.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 2.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 3.强调行为科学对象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4.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5.教师应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 (二)要素主义教育思潮 1938年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成立,批判进步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有巴格莱、贝斯特、康南特和里科弗等。 1.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 2.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 3.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 4.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三)永恒主义教育思潮 建立在批判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之上。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赫钦斯、阿德勒和法国的阿兰及英国的利文斯通等。 1.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 2.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 3.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 4.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 (四)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潮 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法国、意大利等地。代表人物有法国神学家马利坦。 1.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复活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约1225-1274年)的经院哲学 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 3.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 4.教育应该属于教会 (五)存在主义教育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产生于德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整个西方世界流行,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法国的萨特和奥地利的布伯。50 年代,美国教育家奈勒、莫里斯等将存在主义运用于教育理论,于是形成一种教育思想流派。 1.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 2.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3.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 4.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 5.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信任的关系 (六)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 新行为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由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等一批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加入中介变量而诞生的一系列学术流派的总称。 1.教育就是塑造行为 2.程序教学 3.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机器

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特点

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华生是早期行为主义的典型代表,他采用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头报告法、测验法等不同的实验方法,得出了许多关于人类的感觉、情绪、思维、人格等方面的理论,并提出了学习上的频因律、近因律等学习理论。 一、华生的生平及著作 约翰.华生(John B.Watson,1878~1958)于1878年出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他从小是在学校里开始接受教育的。华生承认自己小时不是个好学生,有点懒、不听话、好争斗、学业成绩不好,只能勉强升级。只是在进入了当地的伏尔曼大学后才有所改变。 1894年他进入伏尔曼大学,五年后他得到硕士学位。后来他选择了芝加哥大学,把获得哲学博士作为目标。但是在学习中,他对哲学的热情很快消失,他甚至很难理解他的导师杜威的思想。然而,在安吉尔的影响下,开始对心理学产生兴趣,并把神经学作为第二副科。他还师从洛布学习生物学和生理学。1903年他得到了哲学博土学位,并结了婚。直到1908年,他都在芝加哥大学当讲师。在这几年里,他既学习和工作,又做了大量的动物行为实验,并表现出对以动物为被试研究行为的偏好。开始形成他的行为主义方向的信念。 1908年,当华生成为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的同时,他又获得了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的职位。尽管华生对芝加哥大学十分留恋,但由于霍普金斯大学让他来指导实验室,比芝加哥大学给他更丰厚的薪水,这些优越的条件使华生最终还是来到霍普金斯大学,他在这里度过了他学术生涯最辉煌的岁月,一直到1920年。 长期以来,华生不断思考如何使心理学研究更加客观化,1908年在一份讲义中他第一次公开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1912年他应卡特尔的邀请,在哥伦比亚大学做了一系列的讲演,在演讲中又谈到了这个问题。1913年他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正式宣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这标志着行为主义革命的开始。1914年他又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系统地阐述行为主义的专著《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文章的发表和专著的出版在美国心理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得到了广大青年心理学家的响应。两年后当华生38岁时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华生的行为主义受到了心理学界的欢迎。1919年出版了他第二本专著《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的观点看心理学》。这本书是他的行为主义观点最为全面系统的阐述。 1920年,由于一宗轰动当时的离婚案迫使华生辞去了霍普金斯大学的职务,使他中断了红极一时的学术经历。1921年华生进入商界,他用行为主义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他发现"新产品的销售曲线的增长与动物或人的学习曲线的增长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还用大量时间普及行为主义。他为许多杂志撰稿介绍行为主义,甚至亲自讲课,传授行为主义心理学。1925年他的《行为主义》一书出版,这本书是华生行为主义的通俗表述。1930年华生对这本书进行了修订,

改造主义教育

改造主义教育 改造主义也叫社会改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从进步主义教育壁垒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教育思想派别,它代表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左翼。与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主张“儿童中心”不同,改造主义教育思潮强调教育对社会改造的意义以及社会对人的制约作用。 改造主义认为,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教育的目的是以“理想社会”的模式来改造社会。学校是社会机构,学校存在的必要,一方面在于它能够完成社会交给它的职能,更重要的是,它在社会改造方面发生决定性的作用。学校应该成为新社会的模范,教师和学生应行动起来实现改造社会的目标。 一、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生与发展 1、作为进步主义一翼的改造主义 实际上,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刚开始的时候,就孕育了改造主义。 在杜威创建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以前,就有学者在做着另外一种努力,与杜威相比,他们更重视社会变革。 20世纪2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可谓盛极一时。除了杜威以外,还陆续聚集了进步主义教育的其他著名人物。在这些人中,哈罗德﹒拉格,威廉﹒克伯屈,约翰﹒

蔡尔兹,以及乔治﹒康茨等人经常聚会,形成了以克伯屈为首的讨论小组。讨论学校与工业化社会的关系,教育如何通过给予教师和学生一些必要的理智工具,使他们更好理解和指导社会变化,建立理想社会等问题。应该说,这些人都是进步主义教育的重要人物。但是,也正是以这个小组的成员为核心,造成了20世纪30年代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2、30年代的改造主义 1929年开始,美国首先陷入经济危机,随着这场席卷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延续,一些原先主张儿童中心的进步主义教育者,开始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学校为建立一个没有经济危机的社会做出贡献的问题。他们认为,那些进步主义教育曾经倡导的理想的学校不能解决经济危机时期的社会问题,进步主义教育必须发生转向,即从强调个人中心、个人主义的教育,转向强调社会中心、社会改造的教育,从关心个人成长转向关心社会变革。毫无疑问,这种重心的转移,乃是30年代改造主义与进步主义最终分道扬镳的最深刻的基础。 ﹡改造主义哲学的形成:一般来说,改造主义哲学的形成应该追溯到哥伦比亚大学以克伯屈为首的讨论小组。在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该小组的成员发表了许多文章和著作,论述如何通过教育的手段建立一个更理想的新社

笔记 第二节 行为主义心理发展理论

第二节行为主义心理发展理论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发展观 1913年,华生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论文——《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成为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 (二)关于心理发展的核心观点 心理的本质是行为(否认意识),所以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便是行为模式建立且复杂化和行为积累养成习惯的过程。人格即是行为习惯形成的结果。 (三)要点分析 1、有关行为的界定 ?行为有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其基本成分是反应(R)。 ?S—R 任何反应都是由刺激(S:乃是指引发机体反应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引发的机体反射活动。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推测刺激。 ?反应类型:非习得性反应和习得性反应。人绝大部分的行为都是习得性行为。 2情绪、思维、本质上也是行为反应 ?情绪是身体对特定刺激做出的反应。其中占优势的是内脏和腺体系统的动作,这属于内隐行为的一种。(心跳呼吸变化、出汗、脸红等) ?人有三种原始的或基本的情绪即恐惧、愤怒和亲爱。人的各种复杂情绪都是在前述三种原始情绪的基础上,通过条件作用而逐渐形成的。 ?思维也是一种感觉运动的行为。 ?语言的习惯有两种,一种是外显的语言习惯,这就是言语;一种是内隐的语言习惯,这就是思维。 3、行为--习惯--人格的形成(获得) ?有机体通过对刺激做出反应,尤其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或改变,不断形成、获得新的行为。所以,行为的获得是形成条件反射的结果。学习就是不断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 ?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替代刺激的生成。 ?习惯的形成,实质上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习惯的单位。?人格是行为习惯沉积的结果。 ?“儿童早期行为习惯对会影响成人人格。 ?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人格。 4、环境和教育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决定因素 儿童较为复杂的行为的形成,完全来自于环境条件的刺激和塑造。 “给我一打健康的、发育良好的婴儿和符合我的要求的抚育他们的环境,我保证能把他们随便哪一个都训练成为我想要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巨商、甚至乞丐和小偷,不论他的才智、嗜好、倾向、能力、秉性以及他的宗教如何” 5、早期训练(教育)在人格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早期训练的不同使人们的行为更加不同。 6、发展不具有阶段性

《教育哲学》试卷及答案.doc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哲学》试卷一选择题 1.提倡进步教育,改革传统教育,被誉为“进步教育之父”的是(A) A.帕克 B.杜威 C. W尔斯 D.斯坦利 2.永恒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B) A.杰克 B.赫钦斯 C.杜威 D.阿奎那 3 A提出教育的最高0标是培养儿童的徳性。 A.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 B.发展主义教学论 C.会活动中心教学论 4.B提出教学要创造“儿童最近发展区” A.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 B.发展主义教学论 C.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 5.C提出学科基本结构为教学中心,即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普遍性主题。 A.发展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结构主义教学论 6.C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特别是大批科技精英。 A.发展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结构主义教学论 7.B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 A.发展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结构主义教学论 8在教学过程中反对知识霸权是课程特征(B) A.现代课程 B.后现代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9课程的核心闪容是科学知识(A) A.现代课程 B.后现代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10教育的(C )即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可看成教育的职能。 八.人口功能 B.育人功能 C.本体功能 D.社会功能 11.以下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B。 A.孔徳 B.卢梭 C.那托尔普 D.涂尔干 12.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卢梭 B.孔德 C.那托尔普 D.杜威 13.以下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 A.涂尔干 B.卢梭 C.杜威 D.马克思 14.教育的本体价值是B。 A.社会价值 B.育人价值 C.经济价值 D.文化价值 15.教育的工具价值是A。 A.社会价值 B.经济价值 C.文化价值 D.育人价值 D.人本主义教学论D.人本主义教学论 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儿童观述评方案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 答卷纸 考试科目学前心理 指导教师刘云艳教授 院、所、中心教育学部 专业或专业领域学前教育学 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导师胡福贞副教授 级别2012级 学年2012—2013学年 学期第二学期 姓名石敏 学号112012305000404 类别全日制硕士 (①全日制博士②全日制硕士③教育硕士④高师硕士⑤工程硕士⑥农推硕士⑦兽医硕士⑧进修) 2013年9 月26 日 研究生院(筹)制

备注:成绩评定以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分,每份试卷均应标明课程类别(①必修课②选修课③同等学力补修课)与考核方式(①闭卷笔试②口试③开卷笔试④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应给出评语。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儿童观述评

石敏1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北碚,400715) 摘要:自行为主义心理学问世以来,学者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对行为主义进行了较为深入、广泛、全面的研究,但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中儿童观的研究较少。笔者在文中通过对旧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三位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的儿童观进行述评,以期勾勒出行为主义心理学中儿童观的大体框架。 关键词:行为主义心理学儿童观环境 在科学心理学不断发展壮大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中,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发起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在该领域占统治地位达半个世纪之久,其时间之长、影响之大被誉为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股势力。其在研究对象上主张摒弃内隐的心理、意识,而代之以外显的行为;在研究方法上拒绝内省法而强调严谨、客观的观察与实验;在研究任务上,主张将从动物和人类行动的实验中获得的规律,应用于解释和控制人类行为。笔者将从行为主义心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论述其儿童观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进步和不足之处。 一、旧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的儿童观简述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以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长期以来专注意识研究的传统心理学破产,一个新的以外显行为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诞生,即行为主义心理学。 (一)否定遗传、本能,坚持儿童的“习性论”。 在行为主义崛起的几年里,华生对本能的看法存在着巨大的转变。“1914年,本能在他的理论中有着突出的作用。但到了1919年,华生却认为本能存在于婴儿那里,习得习惯很快就取代了它。到了1925年,他完全抛弃了人类本能的观点,主张只有一些称作本能的简单反射,而没有复杂的、天生的行为模式。”[1]他认为,我们经常称之为“本能”的东西大多是训练的结果,且心理学也并不需要本能的概念。并得出结论“我们并不曾遗传才智、才能、气质、性情及特性那些东西,那些东西都同本能一样,是由学习而得来的,且大致是在摇篮时代学得的”[2]。即在旧行为主义心理学眼中人出生就如同一块白板,不存在遗传也不存在本能,同时儿童大抵是不成熟的、是贫瘠的,除了从遗传而来的身体结构之外,空空如也等待别人用灌输知识、技能、情感等。 (二)持“分子式行为”,否定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持环境决定论。 旧行为主义的研究对象是从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意义上的客观的、可观察的行为,即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该反应系统中刺激—反应的联接是行为的基本单位,其中刺激是指环境中的任何客体或有机体的内部状态,反应意指由刺激作用于有机体时随时准备引发的一种固定不变的活动(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因此,旧行为主义者关注的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特定反应,有着明显的起点和终点,且行为仅仅涉及整个有机体,并不应强调意识等在行为中的作用。同时,旧行为主义者认为刺激-反应之间不需要任何间隔时间,且不同情境下的相同刺激会即刻产生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反应。 华生依据其分子式行为观,指出不论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条件反射这一机制建立起来,因而得出婴儿可以任意塑造的论断,[3]将儿童简化为一架被当地对外界刺激做出相应行为反应的机器,忽视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华生曾声称“给我一打健全的、没有缺陷的婴儿……也可以把他训练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4],由此可以看出,旧行为主义者眼中儿童行为的形成完全依赖于刺激和反应的被动连接,儿童只能对环境的刺激做出回应,而自身对环境的控制能力却很弱。这无疑是片面夸大了环境、教育的作用,忽视了儿童的意志自 1石敏(1988-),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

333名词解释 1 教育学▲▲▲ 2 教育质的规定性▲▲▲▲ 3 教育者▲▲ 4 受教育者▲▲ 5 教育中介机构系统▲▲ 6 广义教育▲ 7 狭义教育▲▲▲ 8 科教兴国▲▲ 9 国兴科教▲▲ 10 教育目的▲▲▲ 11 体育▲ 12 智育▲ 13 德育▲ 14美育▲ 15教育制度▲▲▲ 16 学校教育制度▲▲▲ 17 双轨学制▲▲▲▲ 18 单轨学制▲▲▲▲ 19分支型学制▲▲▲▲ 20 课程▲▲ 21 课程方案▲▲ 22 课程标准▲▲ 23 教科书▲▲ 24 课程目标设计▲▲ 25 课程内容设计▲▲ 26 教学▲▲ 27 教学任务▲▲ 28教学过程▲▲ 29 教学原则▲▲▲▲ a 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b 理论联系实际 c 直观性 d 启发性 e 循序渐进 f 巩固性 g 发展性e 因材施教 p.s. 这个有可能单独拿出一条考名词解释也有可能全部都考出大题 30 教学方法▲▲ 31 教学方式▲▲ 32 教学手段▲▲ 33 教学模式 34教**略 35 中小学常用的教育方法▲▲▲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读书指导法 d 练习法 e 演示法 f 实验法 g 实习作业法 h 讨论法I 研究法/p.s. 这个同样是挑选出一个考名词解释全部出大题的可能几乎为零 36 个别教学制▲▲▲▲ 37 班级上课制▲▲▲▲ 38 分组教学制▲▲▲▲

40 上课 41教学评价 42德育▲▲▲▲ 25 43德育过程 44 德育方法▲▲▲▲▲ a 说服 b 榜样 c 锻炼 d 修养 e 陶冶 f 奖惩 p.s. 这个也是挑选出一个进行名词解释的考核值得注意的是德育方法的每一小点都由可能被考到 45 班主任▲▲▲ 46 教师的“角色从” ▲▲▲▲ p.s. 关于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劳动的价值这两点的分点比较容易出简单题因此就不在名词解释里面点出来了 47学校管理 48 学校管理体制 49 校长负责制▲▲▲ 50 学校管理目标 51 教学管理 51 教师管理 52 学生管理 53 总务管理 54 学校管理法制化 55 学校管理人性化 56 学校管理校本化 57 学校管理信息化 老规矩▲表示特别重要没有▲并不代表不会考到 中教史 1 学在官府▲▲▲ 2大学与小学 3 国学与乡学 4 六艺▲▲▲ 26 5 稷下学宫▲▲▲ 6 六经 7 明人伦 8 性恶论 9 闻见知行 10 农与工肆之人 11 素丝论▲ 12兼士 13以法为教 14 以吏为师 15 三纲领 16 八条目 17 尊德性

5月山东省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育类)真题及解析之欧阳歌谷创编

2014年5月山东省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育类)真题及解析 欧阳歌谷(2021.02.01) 一、单项选择题 (1).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出自( )。 A. 《大学》 B. 《论语》 C. 《学记》 D. 《孟子》 参考答案:C (2). 首次将《教育学》作为大学课程进行讲授的学者是( )。 A. 夸美纽斯 B. 康德 C. 赫尔巴特 D. 裴斯泰洛奇 参考答案:B (3). “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真和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紧密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停止。”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A.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B.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差异性原则 参考答案:B 年颁布并实施的“癸卯学制”是以( )的学制为蓝本的。 A. 美国 B. 德国 C. 日本 D. 英国

(5). 《我们怎样思维》的作者是( )。 A. 杜威 B. 怀特海 C. 卢梭 D. 布鲁纳 参考答案:A (6). 开展“教学与发展”实验,以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一般发展”概念的提出者是( )。 A. 巴班斯基 B. 维果斯基 C. 杜威 D. 赞可夫 参考答案:D (7). 设计教学法,又叫单元教学法,其提出者是( )。 A. 克伯屈 B. 特朗普 C. 伯克赫斯特 D. 兰卡斯特 参考答案:A (8). “开其意,达其辞。”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循序渐进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直观性原则 参考答案:C (9). 关于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 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C. 在人的发展中起塑造作用 D. 在人的发展中起定型作用

进步主义的主要观点以及对教育的启发

进步主义的主要观点以及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学院查玉婷 0818403014 进步主义是一种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从北美开始的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进步主义者支持在混合经济的架构下劳动人权和社会正义的持续进步,也是福利国家和反托拉斯法最早的拥护者之一。 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18世纪的自然主义和达 尔文的进化论,其核心是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对进步主义教育哲学具有直接影响的是以卢梭、裴斯泰洛奇等人为代表的欧洲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尤其是杜威等人的实验主义对进步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杜威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对实用主义的贡献在于,他不仅综合了其他人的思想,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而且还将这种思想体系运用于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种领域。 发展阶段:进步主义教育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源于19世纪末期。出现了进步主义教育一词。 第二阶段:发展和成型于20世纪早期。杜威在1900左右,理论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著作,对进步主义做了系统的理论总结,使进步主义有了理论依据;1919年,美国也成立了“进步主义协会”;1924年,《进步主义教育》杂志开始发行;但同时也表现出了极端的个人主义和儿童中心的倾向。 第三阶段:转型与发展于20世纪30年代: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 经济危机,进步主义内部分化出一个独立的教育哲学派别—改造主义;1928年,杜威加入了进步主义教育协会,担任名誉主席。 第四阶段:衰落于20世纪40年代。进步主义教育在它的鼎盛时期,显露出了衰败的征兆。1944年,进步主义教育协会的名称都难以维持,更名为“美国 教育联谊会”;1955年6月,进步教育协会宣布解散,两年以后,《进步教育》 杂志停刊,这些标志了美国教育一个时代的结束。 主要观点: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博大精深,论证审慎周密,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业化和民主化的必然要求。进步主义教育虽然受到杜威经验自然主义哲学的影响,但是,作为一种教育理论与实践,不同的进步主义者在教育各个方面的观点并不一致,而且,在进步主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进步主义的基本主张如下: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由于生活是一个发展过程,生长过程,所以教育也是生长,这是从教育的纵向说的;而从生活的横向来说,则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教育实际上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促进学生形成更新、更好的经验。教育所有的社会成员,发展个人的首创精神和适应能力,必须把生长作为一切成员的理想标准。 教育课程论。进步主义认为,传统的以成人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是不可取的,而应代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此外,课程的组织应该心理学化。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的课程理论。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问题中学习。他认

第四章 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第四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导语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派别,虽然现在它已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仍有广泛影响,在一定的范围里,它仍然具有使用价值。尤其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行为矫治的领域中,仍被广泛使用。 第一节理论背景 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在心理学界风行了至少50年。当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化生产对人的行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学管理、行为控制以及通过行为技术的社会控制,作为一种革新的思想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这就构成了行为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行为主义作为一个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最根本的是对传统心理学——构造主义和机能注意的反叛。因此,有必要先了解心理学的发展情况。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对人的心理进行研究。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新科学。 1898年,铁钦纳发表《构造心理学的公设》一文,正式提出构造心理学的名称。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与能细分基本元素的化学复合物类似,心理学的主要工作是把意识经验分析成若干基本元素,然后研究整合了的要素。 机能心理学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而不像构造心理学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在研究方法上提倡主观观察,认为成人内省是必需的。 第二节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一、行为主义的界定 传统的心理学把学科的注意力放在研究意识上,所使用的方法又是主观性极强的内省,其研究内容、结果和方法都缺乏可观性,根本无法使心理学跻身自然科学的行列,与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平起平坐。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唯有改造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它的研究对象变为可观察、可测量、可验证,研究方法变得可控制、可纪录、可重复。于是,华生揭竿而起,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把意识赶出心理的研究领域,从而在心理学中发动了一场革命。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那么什么是华生所谓的行为呢?华生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它的构成单位是反射,而反射就是刺激(stimulus)与反应(response)的联结(S-R)。那么,什么是刺激和反射呢?华生认为,刺激指的是外部环境和身体内部组织所起的任何变化。反应就是随着某种刺激而引起的肌肉和腺体的变化。根据这样的定义,华生把心理学简化为研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导言:自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开端,现代心理学真正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的发展是离散的,缺乏统一和整合,这也表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已经产生了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11个分支学科,并形成了7大主要学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精神分析。作为第二思潮的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在心理学发展上产生独特魅力,并在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产生背景 1、理论背景: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在心理学风行了至少50年。当时,随着社会生产力 的提高,现代化生产对人的行为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管理、行为控制直接通过行为技术的 社会控制,作为一种革新的思想收到了人们的高度控制。 2、哲学思想:哲学是每个时代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思想体系,一定时期科学发 展方向可定会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机械唯物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都对行为主义理论 的诞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行为主义作为心理学体系最根本是对传统心理学——构造主 义和机能主义的反叛。 3、自然科学背景:生物学(特别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生理学以及心理学对行为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领域

1、研究领域突破了以往的意识范围,把人的外在行为放在研究的范围内,提倡用实验观察来研究人们的行为。 2、华生研究行为主义的思维、习惯、情绪和人格. 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以及人格理论。 4、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以及社会学习的交互决定论。 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 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 叫做强化,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在教学 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 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 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华生行为主义基本观点 1、对行为主义的界定:研究的对象是行为而不是意识,研究的主要兴趣是整个人类行为。行 为的基本成分是反应,它有三种分类。华生把引发有机体反应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称为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