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车速度实验报告doc

小车速度实验报告doc

小车速度实验报告doc
小车速度实验报告doc

小车速度实验报告

篇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报告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报告

一、探究(实验)目的:

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研究小车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器材:

小车、长木板、电火花计时器、纸带、刻度尺等

三、实验步骤:

1、将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挡板的一端,然后将固定打点计时器这端用物体垫高让长木板成为斜面。

2、将纸带连接到小车的尾部,然后将纸带的另一端穿越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接着将小车移动到靠近打点计时器处,等待施放。

3、调整好小车所处的位置,打开连接好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并打开开关,待打点稳定后,施放小车,进而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

4、打完纸带后立即关闭打点计时器的开关。

5、跟换纸带重复实验2-3次。

四、实验数据处理记载:

1、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取点迹清晰,并基本在同一条直

线上的纸带进行标号测量。

2、为了处理方便并尽量让能够处理的数据多点,我每隔一个打印点选取的计数点。如下图:

3、利用刻度尺测量需要的数据:以第一个计数点作为小车运动时的位置坐标的原点。并打点计时器打下此点时作为计时起点。并利用平均速度近似表示瞬时速度的思想求出除掉始末两计数点的其他各点的瞬时速度。

4、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5、利用表格中的数据用计算机软件做出图像如下:

一、小车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像我们得出小车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符合:y=367.03x2+181.7x+0.0282

的函数关系,即在物理学上为:

S=367.03t2+181.7t+0.0282

也就是说小车的位置坐标与时间呈现二次方关系。

二、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像我们可以得出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符合:y=730.98x+182.4

的函数关系,即在物理学上为:

v=730.98t+182.4

也就是说小车的速度与时间呈现线性关系。

篇二: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智能车实验报告

宁波大学 创新性开放实验报告题目基于光电传感器的自动寻迹小车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 目录 光电感应智能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硬件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硬件框图 (3) 1、电源模块 (4) 2、寻迹模块 (4) 3、驱动模块 (5) 4、测速模块 (6) 二、软件系统 (7) (一)主程序流程图 (7) 1、电机驱动 (8) 2、舵机驱动 (10) 参考文献 (13)

光电感应自动寻迹智能车 【摘要】如果把自动寻迹小车成比例的扩大数倍,就成为真正有意义上的智能车,可以运用于军事、民用领域,对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光电传感器来寻找轨迹,以所编写的程序为软件支持,通过单片机计算生成相应的控制参数,驱动电机来使小车按照轨迹运动。其中小车在直线行驶过程控制参数保持不变,匀速行驶,而在小车要转弯之前则要先减速以防止小车过弯时冲出赛道,弯道过去之后在加速行驶以减少行驶时间。 【关键词】红外传感器;PID控制;自动寻迹 一、硬件系统 (一)智能小车的整体结构图 智能车通过单片机来接受和发出参数状态信号,电源模块是给智能车各个模块提供电压以使模块可以正常运作,寻迹模块则是包含着参数输送给单片机的作用,驱动模块是小车动起来的根源,测速模块是为了控制车速以使智能车平稳的沿着车道运行。

小车组装实验报告doc

小车组装实验报告 篇一:智能小车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习报告 附1 实习总结 为期两周的电子工艺实习,我过得十分忙碌和充实。从茫然地走进实验室,到学习最基本的焊接,到组装小车,再到无数次地调试程序,最后获得全院比赛的二等奖,有很多的辛苦,但是有更多的收获。 焊接是电子工艺实习最基本的部分,也是我们小学期的第一课。最开始是焊接基本的元件,包括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虽然看起来是很简单的工作,但总是掌握不好电烙铁和焊锡,于是焊点有大有小,还有一些虚焊和漏焊的点。直到按照老师的要求一点一点把整块板子焊满,才逐渐掌握了标准、规范的焊接方法,最后烙铁往上一提很重要。到后来焊连着的四十个点时,焊点已经比较整齐划一了。对于焊接这种基本功来说,反复练习真的十分重要,这也考验了我们的耐心和细心。 焊接部分的小测试,是焊一个发光二级管交替亮的功能电路,老师要求正面用硬线布线,背面用软线连接。由于一开始设计布线的时候,元件之间距离比较近,导致在背面焊接连线时必须把线剪得特别短,我们两个人一个扶着线,一

个焊,位置十分不好把握,一不小心就会碰到旁边的焊点,又需要吸掉重焊,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我们的工作进行得十分慢,到中午很晚才焊完。虽然焊完后通电顺利地亮了,但以后再布线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背面连线的问题,把原件之间的距离排得大一些。 基本焊接技术后就正式进入小车的组装了。小车的零件有很多都不认识,电路板也很复杂,刚拿到手里有些摸不着头脑,还好说明书上对焊接步骤有详细的说明。在焊芯片和散热片的时候,我们把顺序搞反了,应该先焊散热片,再根据螺丝孔的位置焊芯片,才能把两个元件固定在一起。但我们先焊了芯片,把散热片插在板子上后,发现两个孔怎么也对不上,可是芯片已经焊死了,即使用吸锡器也拆不下来。最后我们只好在散热片上又钻了一个孔,才勉强把螺丝拧上去。所以焊接的顺序是极其重要的,不光要考虑元件的高低,还要考虑元件之间的关系,才能少做无用功。还好其他步骤我们没有再出问题,小车焊出来后把测试程序烧进去,也能够正常的跑。 进入程序编写阶段,我们两个人先一起在测试程序的基础上编写了一个逻辑,预想了小车在行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状况,主要使用了if??else if??else的多层嵌套。这个逻辑我们梳理了好长时间,在纸上画了逻辑图,想办法把

智能循迹小车实验报告18447

简单电子系统设计报告 ---------智能循迹小车 学号201009130102 年级10 学院理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姓名马洪岳 指导教师刘怀强

摘要 本实验完成采用红外反射式传感器的自寻迹小车的设计与实现。采用与白色地面色差很大的黑色路线引导小车按照既定路线前进,在意外偏离引导线的情况下自动回位。 本设计采用单片机STC89C51作为小车检测、控制、时间显示核心,以实验室给定的车架为车体,两直流机为主驱动,附加相应的电源电路下载电路,显示电路构成整体电路。自动寻迹的功能采用红外传感器,通过检测高低电平将信号送给单片机,由单片机通过控制驱动芯片L298N驱动电动小车的电机,实现小车的动作。 关键词:STC89C51单片机;L298N;红外传感器;寻迹 一、设计目的 通过设计进一步掌握51单片机的应用,特别是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进一步学习51单片机在系统中的控制功能,能够合理设计单片机的外围电路,并使之与单片机构成整个系统。 二、设计要求 该智能车采用红外传感器对赛道进行道路检测,单片机根据采集到的信号的不同状态判断小车当前状态,通过电机驱动芯片L298N发出控制命令,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以实现对小车姿态的控制,绕跑到行驶一周。 三、软硬件设计 硬件电路的设计 1、最小系统: 小车采用atmel公司的AT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图1是其最小系统电路。主要包括:时钟电路、电源电路、复位电路。其中各个部分的功能如下: (1)、电源电路:给单片机提供5V电源。 (2)、复位电路:在电压达到正常值时给单片机一个复位信号。

图1 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 2、电源电路设计: 模型车通过自身系统,采集赛道信息,获取自身速度信息,加以处理,由芯片给出指令控制其前进转向等动作,各部分都需要由电路支持,电源管理尤为重要。在本设计中,51单片机使用5V电源,电机及舵机使用5V电源。考虑到电源为电池组,额定电压为4.5V,实际充满电后电压则为4-4.5V,所以单片机及传感器模块采用最小系统模块稳压后的5V电源供电,舵机及电机直接由电池供电。 3、传感器电路: 光电寻线方案一般由多对红外收发管组成,通过检测接收到的反射光强,判断黑白线。原理图由红外对管和电压比较器两部分组成,红外对管输出的模拟电压通过电压比较器转换成数字电平输出到单片机。

创新性实验 循迹小车实验报告

时间:周三上午 组号:5 创新性实验报告 题目寻迹小车 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xxx 班级xxx 学号xxx 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完成日期2014年5月

目录 1 摘要 (3) 2 引言 (3) 3系统总体设计 (3) 4硬件电路设计 (5) 5 制作与调试 (6) 5.1 硬件电路的布线与焊接 (6) 第一步:电路部分基本焊接 (6) 第二步:机械组装 (6) 第三步:安装光电回路 (7) 5.2 调试 (7) 整车调试: (7) 6 结论及建议 (7) 7 附录 (8)

1 摘要 本实验完成采用红外反射式传感器的自寻迹小车的设计与实现。采用与白色地面色差很大的黑色路线引导小车按照既定路线前进。LM393随时比较着两路光敏电阻的大小,当出现不平衡时(例如一侧压黑色跑道)立即控制一侧电机停转,另一侧电机加速旋转,从而使小车修正方向,恢复到正确的方向上,整个过程是一 个闭环控制,因此能快速灵敏地控制。 关键词:红外反射式传感器,自寻迹小车,闭环控制 2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越来越被重视,很多学校都把制作智能小车作为首选课题,智能小车生动有趣还牵涉到机械结构、电子基础、传感器原理、自动控制甚至单片机编程等诸多学科知识,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能大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智能小车还是一个很好的硬件平台,只要增加一些控制电路就能完成循迹小车、救火机器人、足球机器人、避障机器人、遥控汽车等课题。 我们制作的是一款由数字电路来控制的智能循迹小车,在组装过程中我们不但能熟悉机械原理还能逐步学习到:光电传感器、电压比较器、电机驱动电路等相关电子知识。 3 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的整体框图如图1所示。它包括传感器电路、电压比较电路、电 机驱动电路、电源电路。

小车组装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小车组装实验报告 篇一:小车装配实验报告 小车装配实验报告 工业工程131班吴双福1311050112 实验目的: 通过小车装配的实验,了解实际的生产中流水线的生产流程,以及通过实验,发现小车装配实验所存在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优化这些问题,使得整个流水线效率提高。 实验过程: 首先,整个班级两拨人,整个实验室分为两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分为五个工作台,然后每个工作台安排一定的生产员工。分发原材料,第一个工位组装最基础的小车框架,完成后沿着流水线到下一工位,依次往下,直到整个小车装配完成。在此过程中,对每一个工位和总的装配时间计时。在计时的过程中,发现第一次的生产线生产小车的过程很缓慢,一般在15分钟左右,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以下问题: 1、生产员工(负责生产的同学)组装技能没有完全掌

握。2、在组装过程中会有上一过程或步骤对下一步骤产生干扰,使得下一步骤要对上一过程的结果进行更改,使得时间上会大大浪费。3、在产品生产分解上出现了有的小组工作量过大,使得生产线上的节拍不一样,生产线的上下步骤出现等待。4、对生产线的整体操作失误。以上问题使得小车生产过程变得极其缓慢。 第二次,重启生产线,问题逐渐被解决,生产时间从 15分钟减到了7分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课堂中的知识变得真实,同时我们也发现了生产线的生产方式,并通过方法进行了优化,优化的结果虽不让人满易,但也验证了我们的知识是很容易运用到实际的。例如:平衡节拍可以很大减少产品在生产线上的停留时间,并使生产线做到快速反应。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了解了流水线的的基本运作过程,以及流水线生产适合大批量生产的优势,同时还参观了现代化的立体仓库,以及工作的流程。 实验中,每个工位上的生产时间和工作人员分配的优化是很重要的,刚开始我们装配所需时间较长,通过优化过后,装配的时间有了大幅度的减少。 在整个实验中,流水线的工人对于自己的工作的熟练程度决定整个生产线的的效率。在实验中,随着实验的次数增多,每次的装配所需要的时间也是越来越少的。

基于单片机的循迹小车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嵌入式技术实践(二)) 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题目:基于P89V51RB2单片机寻迹小车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2013年06月07日

目录 第1章绪论 (4) 1.1 引言 (4) 1.2 课题任务要求 (4) 1.3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4) 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5) 2.1 小车的机械特性 (5) 2.2 智能小车寻迹基本原理 (5) 2.3 智能小车测速基本原理 (5) 2.2 智能小车遥控基本原理 (5) 第3章系统硬件设计 (7) 3.1 控制器的选择 (7) 3.1.1 概述 (7) 3.1.2 P89V51RB2开发工具特性 (7) 3.2 硬件电路设计 (7) 3.2.1 系统电源电路 (7) 3.2.2 电机驱动模块 (8) 3.2.3 光电编码器 (9) 3.2.4 红外线检测电路 (9) 3.2.5 超声波蔽障/测距..................................................................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6 LCD显示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 (13) 4.1 编译环境 (13) 4.2 模块的驱动 (13) 4.2.1 红外线传感器模块 (13) 4.2.2 电机模块的驱动 (14) 4.2.3 转速捕获 (16) 4.2.4 LCD1602显示模块 (17) 4.2.5 按键模块 (21) 4.2.6 超声波模块模块 (23) 第5章系统调试分析 (26) 5.1 系统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26) 5.1.1 外部因素 (26) 5.1.2 内部因素 (26) 5.2 硬软件总体调试 (26)

(完整版)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报告2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报告2(用) 实验目的: 1.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 2.会处理纸带,会计算各点瞬时速度。 3.会设计表格法记录数据。 4.会用v—t图象处理数据。 实验原理: 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信息.计算各时刻小车的速度,用v-t 图象寻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等。 实验步骤: 1. 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小车另一端连接纸带。 3. 启动电源,然后释放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完一条后,关闭电源 4. 换上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5. 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数据的处理: 1.纸带的选取: (1)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做为计时起点,并记为0点。 (2)从起点0开始,每5个点(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记为1、2、3、4、5、6点。 2.采集数据: (1)用刻度尺测量相邻两计数点间距离,记录到设计好的表格中 (2)根据 T x x 22 1+ = υ计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3. 画出v —t 图象: 实验结论: 小车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它们成“线性关系”. 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误差分析: 1.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从而计算出的瞬时速度有误差. 2.作v -t 图象时人为作图不准确带来误差. 计数点编号 (从0点开始计数) 1 2 3 4 5 6 相邻两计数点间 时间间隔 t/s 0-1 1-2 2-3 3-4 4-5 5-6 0.1 0.1 0.1 0.1 0.1 0.1 相邻两计数点 间距离 x/cm x 01 x 12 x 23 x 34 x 45 x 56 1.40 1.90 2.38 2.85 3.35 3.87 各计数点的速度 v/cms -1 16.50 21.40 26.15 31.00 36.10

汽车构造实验报告答案doc

汽车构造实验报告答案 篇一:汽车构造实验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汽车构造》实验报告 XX年11月12 日目录目 录................................................. ............................. (1) 实验一汽车总体构造认 识................................................. ............................. .......... 2 实验二实验三 ................................................ .................... 4 汽车 传动系认 识................................................. ............................. .......... 11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认识实验一汽车总体构造认识 一、实验目的

汽车构造课程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使学生建立起对汽车总体及各 总成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1、掌握解汽车基本组成及各组成功用; 2、了解发动机总体结构和作用; 3、了解底盘的总体结构和作用; 4、了解车身的总体结构和作用。 二、实验内容 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各种汽车的整体结构及组成。掌握汽车的四大组成部分,各主要总 成的名称和安装位置,发动机的基本构成。 三、实验步骤 学生在实验指导人员讲解下,对于不同型号的汽车和发动机进行动态的现场学习。 1.观察各种汽车的整体结构及组成; 2.观察、了解各主要汽车总成的名称、安装位置和功用; 3.根据实物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构成。 四.分析讨论题 1、汽车由哪些部分组成?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用是什么?请就你分析的汽车来说明。 汽车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及

智能寻迹小车实验报告

DIY 达人赛 基于STC89C52 单片机智能寻迹小车 实 验 报 告 参赛队伍: 队员: 2014 年 4 月

一、引言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信息革命的时代,各种新技术、新思想层出不穷,纵观世界范围内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每一次新的进步无不是受新技术新思想的推动。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汽车的发展逐渐趋于饱和。伴随着电子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使得汽车日渐走向智能化。智能汽车由原先的驾驶更加简单更加安全更加舒适,逐渐的向智能驾驶系统方向发展。智能驾驶系统相当于智能机器人,能代替人驾驶汽车。它主要是通过安装在前后保险杠及两侧的红外线摄像机,对汽车前后左右一定区域进行不停地扫描和监视。计算机、电子地图和光化学传感器等对红外线摄像机传来的信号进行分析计算,并根据道路交通信息管理系统传来的交通信息,代替人的大脑发出指令,指挥执行系统操作汽车。 1、来源汽车的智能化是21 世纪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汽车的智能化是以迅猛发展的汽车电子为背景,涵盖了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科技。 2、智能汽车国外发展情况 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目前在可行性和实用化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日本、欧美已有企业取得实用化成果。与国外相比,国内在智能车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开展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单位主要是一些大学和研究所,如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长安大学、沈阳自动化所等。我国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国防科技大学在1992 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先后研制出四代无人驾驶汽车。第四代全自主无人驾驶汽车于2000 年 6 月在长沙市绕城高速公路上进行了全自主无人驾驶试验,试验最高时速达到75.6Km/h。 3、我们的小车 我们做的是基于STC 8 9 C52单片机开发,主要是研究3轮小车的路径识别及其遥 控运动。

汽车检测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理工类) 课程名称: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学生姓名: 所属院部:指导教师: 20 12 ——20 13 学年第一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项目名称:汽油机排放污染物检测实验学时: 2 实验地点:汽车维修实验室 实验日期: 2012.11.5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认识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危害性。 2、掌握检测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检测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雪佛兰乐风汽车一辆,马自达2汽车一辆。 2、NHA-500型废气分析仪一台,FGA4100型废气分析仪一台。 3、常用工具一套。 三、实验原理 为控制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12月28日发布了GB18285-2000《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该标准规定对“装配点燃式发动机的车辆”进行怠速试验、双怠速试验和加速模拟工况(ASM)试验。国家标准GB18285-2000《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中规定,怠速试验按国家标准GB/T3845-1993《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的规定进行。双怠速试验按国家标准GB/T3845-1993《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附录C的规定进行。汽油车怠速污染物的检测应在怠速工况下,采用不分光红外线吸收型监测仪,按规定程序检测CO和HC 的浓度值。怠速工况是指发动机运转,离合器处于接合位置,油门踏板与手油门处于松开位置,变速器处于空档位置,采用化油器的供油系统的阻风门处于全开位置。 四、实验过程 双怠速测量程序: 1.在发动机上安装转速计、点火正时仪、冷却水和润滑油侧温计等测试仪器。 2.发动机由怠速工况加速至0.7额定转速,维持60s后降至高怠速(即0.5额定转速)。

语音控制小车实验报告

语音控制小车实验报告 专业: 学号: 姓名: 2014年01月12日

一、实验目的 语音控制小车以SPCE061A单片机为核心,采用语音识别技术,可通过语音命令对其行驶状态进行控制。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 1.通过简单的I/O 操作实现小车的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功能; 2.配合SPCE061A 的语音特色,利用系统的语音播放和语音识别资源,实现语音控制的功能; 3.在行走过程中声控改变小车运动状态; 4.在超出语音控制范围时使小车停车。 二、实验内容 1、SPCE061A简介 SPCE061A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十六位单片机,使用它可以非常方便灵活的实现语音的录放,该芯片拥有8路10位精度的ADC,其中一路为音频转换通道,并且内置有自动增益电路。这为实现语音录入提供了方便的硬件条件。两路10位精度的DAC,只需要外接功放(SPY0030A)即可完成语音的播放。该单片机具有一套易学易用的指令系统和集成开发环境,在此环境中,它支持标准 C 语言编程,也支持 C 语言与汇编语言的互相调用。另外还提供了语音录放的库函数,只要了解库函数的使用,就可以很容易的完成语音的录放、识别等功能,这些都为软件开发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SPCE061A特性: 16位μ’nSP微处理器; 工作电压:内核工作电压VDD为 3.0V~3.6V(CPU),I/O口工作电压VDDH为VDD~5.5V(I/O); CPU时钟:0.32MHz~49.152MHz; 内置2K 字 SRAM; 内置32K 闪存 ROM; 可编程音频处理; 晶体振荡器; 系统处于备用状态下(时钟处于停止状态),耗电小于 2μA@3.6V; 2 个 16 位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可自动预置初始计数值); 2 个 10 位 DAC(数-模转换)输出通道; 32 位通用可编程输入/输出端口;

汽车实验报告

汽车实验报告工程学院车辆四班何满龙201030480408

离合器自由行程篇 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是指离合器膜片弹簧内端与分离轴承之间的间隙在踏板上的反映。如:东风EQ1090E型汽车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设计值为30~40mm;桑塔纳轿车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为15-25mm。 设计离合器自由行程的原因: 1、从动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磨损会变薄,从而使得压盘和从动盘在压紧弹簧的作用下向飞轮方向移动,此时就要要求分离杠杆也必须要向相反方向移动。才能保证离合器有足够的压紧力去工作。为了让分离杠杆向后移动一定的距离,需要在分离杠杆与分离轴承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如果膜片弹簧收到分离轴承的推压,在传送发动机转矩时,将会使得离合器产生打滑现象,这不仅降低了离合器传扭效率,同时我们驾驶汽车也非常危险。所以在离合器脱离时,必须留出一定的间隙,保证摩擦片在正常磨损后离合器仍能完全接合,正常传递扭矩。,即为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 2、假如踏板没有自由行程,即在放松离合器踏板的时候,离合器仍会保持在结合状态,分离轴承仍与膜片弹簧内端保持接触。这样,将会加速分离轴承的损坏。 离合器自由行程的影响: 1、踏板自由行程过大,则使分离轴承推动膜片弹簧前移的行程缩短,压盘向后移动的距离也随之缩短,不能完全解除压盘对从动盘的压力,从而不能使离合器彻底分离,造成换档困难,并造成加快离合片磨损,在检查中发现有烧焦味; 2、踏板自由行程过小,则离合器压盘处于半分离状态,汽车起动后放松离合器踏板,车辆不能行走.;就是能走了也会加速磨损的。 离合器自由行程的测量:

1、简易测量法是用手向下轻压离合器踏板,直到感觉有新的阻力时为止,这段距离就是自由行程,约为30mm。 2、通过钢直尺测量并且计算,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及检查如图所示。 自由行程的调整方法: 拧动分离拉杆上的调整螺母,通过调整拉杆有效长度,以调整间隙,从而使自由行程恢复到标准值。在调整踏板自由行程之前,必须先将4个分离杠杆内端的后端面调整到处于与飞轮端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否则在离合器分离和结合过程中,压盘位置会歪斜,致使分离不彻底,并且在汽车起步时会发生颤抖现象。调整的方法是拧动支承柱上的调整螺母。如:桑塔纳轿车离合器采用钢索操作机构,在软轴外套上装有调整螺母,用以调整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 机械传递式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的调整如图: 案例: (1)富康轿车的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为5-15mm,有效行程不少于140mm。检查时,先测出离合器踏板在完全放松时的高度,再测量踩下踏板到分离杠杆被分离

汽车拆装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⒈掌握汽车发动机,车轮和汽车变速箱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⒉掌握汽车总成、各零部件及其相互间的连接关系、拆装方法和步骤及注意事项; ⒊学习正确使用拆装设备、工具的方法; ⒋了解安全操作常识,熟悉零部件拆装后的正确放置,以及正确装配汽车部件的方法,并且培养良好的工作和生产习惯。 ⒌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实验要求: 1.学会汽车常用拆装工具和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 2.学会汽车的总体拆装、调整和各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正确拆装 3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基本工作原理 4理解汽车各组成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三.实验内容: 1汽车变速箱的拆装 2汽车轮子的拆装 3汽车发动机的拆装 四、实验工具与设备: 1、北京吉普212底盘 2、老式变速箱 3、朝柴发动机 4、工具箱 5、其他零部件 五.实验过程:

1)、变速器的拆装 第一个任务是变速箱的拆装。变速器分为手动和自动变速器。这里我们的实验对象为老式变速器。拆装顺序为: 1、把紧固螺栓拆下,将变速器顶盖拆下。 2、卸下1轴及相关轴承 3.卸下2轴 4.卸下3轴及相关轴承 5.卸下4轴 利用齿轮传动原理,通过改变各种不同的齿轮组合获得不同的传动比是变速器的变速原理。 之后我们学习了自动变速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老师告诉我们它的核心为液力变矩器和油压阀。自动变速器应用广泛,与手动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点:方便操作、换档精确快速、帮助换档不熟练的人换档想高手一样熟练、帮助不知道省油方法的人节省燃。 2)、汽车车轮拆装 在拆装完变速器后,我们的第二个任务是拆装汽车变速器。实验对象为北京吉普212车轮,由于部件比较笨重,在拆装我们需要团队的配合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拆装步骤为:(后轮) 1、先松开外轮的螺母,旋松时注意对角顺序,防止应力集中,如力不够可以增加力臂,旋松后,几个队友扶稳,取下螺母。 2、取下轮胎 3、用专用工具打开主轴盖 4、取下垫片,定位环。 5、取下后轮半轴 拆完后,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汽车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气动刹车的特点,和与油压刹车比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3)、汽车发动机的拆装 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第四组进行朝柴发动机的拆装。按照老师的讲解,我们进行

寻迹小车实验报告

自动寻迹小车设计报告 一、系统设计 1、设计要求 (1)自动寻迹小车从安全区域启动。 (2)小车按检测路线运行,自动区分直线轨道和弯路轨道,在弯路处拐弯,实现灵活前进、转弯、等功能 2.小车寻迹的原理 这里的寻迹是指小车在白色地板上寻黑线行走,通常采取的方法是红外探测法。 红外探测法,即利用红外线在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反射性质的特点,在小车行驶过程中不断地向地面发射红外光,当红外光遇到白色纸质地板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被装在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如果遇到黑线则红外光被吸收,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不到红外光。单片机就是否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为依据来确定黑线的位置和小车的行走路线。红外探测器探测距离有限,一般最大不应超15cm。对于发射和接收红外线的红外探头,可以自己制作或直接采用集成式红外探头。3、模块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本系统主要由控制器模块、寻迹传感器模块、直流电机及其驱动模块等构成。 控制器模块:控制器模块由AT89C51单片机控制小车的行走。 寻迹传感器模块:寻迹传感器用光电传感器ST188检测线路并反馈给单片机执行。ST188采用高发射功率红外光电二极管和高灵敏度双光电晶体管组成。检测距离:4--13mm 直流电机及其驱动模块:直流电机用L298来驱动。L298N是一个具有高电压大电流的全桥驱动芯片,它相应频率高,一片L298N可以分别控制两个直流电机,而且还带有控制使能端。用该芯片作为电机驱动,操作方便,稳定性好,性能优良。 4.系统结构框图: 二、硬件实现及单元电路设计 1、微控制器模块的设计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采用了AT89C51位主控制器。它具有智能化,可编程,小型便携等优点。 2.光电传感器: 本次试验我们采用了ST188光电传感器,ST188采用高发射功率红外光电二极管和高灵敏度双光电晶体管组成。检测距离:4--13mm。其连接电路图如下: 3.直流电机及其驱动模块 在直流电机驱动问题上,我们采用一片L298来驱动直流电机。其连接电路图如下:

无线智能遥控小车--电子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 班级:****** 作者:****** 指导老师:****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概要设计说明书是针对电子设计的课程要求而编写。目的是对该项目进行总体设计,在明确系统需求的基础上划分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系统开发的分工,明确各模块的接口,为进行后面的详细设计和实现做准备。满足无线遥控爱好者对智能小车的设计要求,想通过这份概要设计给爱好者一个好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进行参考。 本概要设计说明书的预期读者为本项目小组成员以及无线遥控爱好者。 1.2背景 a.实践题目的名称:无线遥控智能小车 b.项目的任务提出者:***,***,*** c.项目的开发者:***,***,*** d.面向用户:所有无线遥控爱好者,对智能小车感兴趣,想借此提高动手能 力的用户。 鉴于电子设计课程要求,需要一份设计实品,加之小组成员对智能小车有着独特的爱好,所以这次设计选择了遥控智能小车作为电子设计的题目。 2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所设计智能小车功能: 主要功能:无线遥控,避障; 附加功能:超声波测距、速度调节、液晶显示、音乐、流水灯和散热系统。 ★通过无线串口对小车进行无线遥控,可以在遥控,避障这两个主要功能之间自由切换。 ★遥控时,通过遥控器上的按钮可以方便灵活地控制小车前进,后退,左转和右转等。 ★避障时,利用红外传感器探测障碍物,从而达到避障的目的。 ●小车安装了超声波传感器,可以进行距离测量,如果距离过近,蜂鸣器发出警报,并将距离等数据实时传到液晶屏上显示。 ★通过按钮同时控制一些其他功能,如音乐,风扇和流水灯等。

2.2运行环境 最好是室内平地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整体框图: 2.4所需器件 ★小车模型(三轮,带电机) ★ATMAGE16单片机最小系统(3个,小车上两个一个负责接受无线,控制电机,另外一个则是负责其他功能,最后一个遥控器上的) ★直流电机驱动模块,采用两个LM298驱动模块分别控制两个电机 ★传感器模块,采用红外传感器2个,超声波传感器两个 ★无线串口模块 ★电源模块(5v,12v) ★按键模块,用于无线遥控小车 ★LCD1602液晶一块

汽车专业实验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汽车构造》实验报告 2012年11月12 日 目录 目录.............................................................................. .. (1) 实验一汽车总体构造认识.............................................................................. . (2) 实验二 实验三 .................................................................... 4 汽车 传动系认识.............................................................................. .......... 11 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认识 实验一汽车总体构造认识 一、实验目的 汽车构造课程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使学生建立起对汽车总体及各 总成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1、掌握解汽车基本组成及各组成功用; 2、了解发动机总体结构和作用; 3、了解底盘的总体结构和作用; 4、了解车身的总体结构和作用。 二、实验内容 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各种汽车的整体结构及组成。掌握汽车的四大组成部分,各主要总 成的名称和安装位置,发动机的基本构成。 三、实验步骤 学生在实验指导人员讲解下,对于不同型号的汽车和发动机进行动态的现场学习。 1.观察各种汽车的整体结构及组成; 2.观察、了解各主要汽车总成的名称、安装位置和功用; 3.根据实物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构成。 四.分析讨论题 1、汽车由哪些部分组成?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用是什么?请就你分析的汽车来说 明。 汽车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及电器设备 1)、发动机:汽车的核心,动力的提供者 2)、底盘:作为汽车的基体,发动机、车身、电器设备都直接或间接的安装在 底盘上,是使汽车运动并按驾驶员操纵而正常行驶的部件。 3)、车身:车身是驾驶员工作及容纳乘客和货物的场所。 4)、电器与电子设备:是使汽车行驶安全及驾驶员操纵方便以及其他方面所必要的。 2、观察各汽车的总布置形式。 1)、前置前驱:优点是动力流失小,传输快,容易驾驶,制造成本地,缺点是操控 性跟不上,极限低,比如奥迪a8l 3.0。

遥控小车实验报告

遥控小车实验报告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刘超杨家欢 2012271022 2012271046

一、实习器材及介绍: (1) 电烙铁:由于焊接的元件多,所以使用的是外热式电烙铁,功率为30 w,烙铁头是铜制。 (2) 螺丝刀、镊子等必备工具。 (3)松香和锡,由于锡它的熔点低,焊接时,焊锡能迅速散步在金属表面焊接牢固,焊点光亮美观。 (4) 六节5号电池。 二,色环电阻识别方法 1.识别顺序色环电阻是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最多的电阻类型,无论怎样安装,维修者都能方便的读出其阻值,便于检测和更换。但在实践中发现,有些色环电阻的排列顺序不甚分明,往往容易读错,在识别时,可运用如下技巧加以判断: 技巧1:先找标志误差的色环,从而排定色环顺序。最常用的表示电阻误差的颜色是:金、银、棕,尤其是金环和银环,一般绝少用做电阻色环的第一环,所以在电阻上只要有金环和银环,就可以基本认定这是色环电阻的最末一环。 技巧2:棕色环是否是误差标志的判别。棕色环既常用做误差环,又常作

为有效数字环,且常常在第一环和最末一环中同时出现,使人很难识别谁是第一环。在实践中,可以按照色环之间的间隔加以判别:比如对于一个五道色环的电阻而言,第五环和第四环之间的间隔比第一环和第二环之间的间隔要宽一些,据此可判定色环的排列顺序。 技巧3:在仅靠色环间距还无法判定色环顺序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电阻的生产序列值来加以判别。比如有一个电阻的色环读序是:棕、黑、黑、黄、棕,其值为:100×100Ω=1MΩ误差为1%,属于正常的电阻系列值,若是反顺序读:棕、黄、黑、黑、棕,其值为140×100Ω=140Ω,误差为1%。显然按照后一种排序所读出的电阻值,在电阻的生产系列中是没有的,故后一种色环顺序是不对的。 2.识别大小 (1)四色环电阻:第一色环是十位数,第二色环是个位数,第三色环是应乘颜色次幂颜色次,第四色环是误差率 (2)五色环电阻:红红黑棕金五色环电阻最后一环为误差,前三环数值乘以第四环的10颜色次幂颜色次,其电阻为220×101=2.2K 误差为±5% 第一色环是百位数,第二色环是十位数,第三色环是个位数,第四色环是应乘颜色次幂颜色次,第五色环是误差率。首先,从电阻的底端,找出代表公差精度的色环,金色的代表5%,银色的代表10%再从电阻的另一端,找出第一条、第二条色环,读取其相对应的数字。例: 前两条色环都为红色,故其对应数字为红2、红2,其有效数是22再读取

红外自动循迹小车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完成采用红外反射式传感器的自寻迹小车的设计与实现。采用与白色地面色差很大的黑色路线引导小车按照既定路线前进,在意外偏离引导线的情况下自动回位,并能显示小车停止的时间。 本设计采用单片机STC89C51作为小车检测、控制、时间显示核心,以实验室给定的车架为车体,两直流机为主驱动,附加相应的电源电路下载电路,显示电路构成整体电路。自动寻迹的功能采用红外对管LTH1550实现,信号经三极管9012放大,经LM339电压比较器比较之后将信号送给单片机,由单片机通过控制驱动芯片L298N驱动电动小车的电机,实现小车的动作。同时还可以将小车的停留时间通过四位数码管显示。 关键词:STC89C51单片机;红外对管LTH1550;红外传感器;寻迹

一、系统设计任务与要求 小车从上坡处开始行驶,到达坡顶停留5秒,由数码管显示停留时间,然后继续行驶,到达坡底开始沿黑线行驶,直到终点宽黑线停止。 二、方案分析与论证 总体方案设计: 根据题目,我们设计了以下方案并进行了综合的比较论证,自动寻迹电动小车系统由小车主体部分、微控制器模块、寻迹传感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显示模块、电源模块构成。 2.1 总体方案论证与比较 方案一:采用数字电路来组成小车的各部分系统,实现各部分功能。本方案电路复杂,灵活性不高,效率低,不利于小车智能化的扩展,设计困难。 方案二:采用单片机来作为整机的控制单元。黑线检测采用红外对管对光源信号进行采集,再经过三极管放大,电压比较使输出转化为数字信号送到单片机系统处理。此系统比较灵活,采用软件方法来解决复杂的硬件电路部分,使系统硬件简洁化,各类功能易于实现,能很好地满足题目的要求。 方案二简洁、灵活、可扩展性好,能达到题目的设计要求,因此采用方案二来实现。方案二的基本结构图如下: 图1总体系统结构框图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实验要求: 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3.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 4.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体验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 实验器材: 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4个25 g的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带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等。 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实验桌上(不许松动!),(是电磁式还是电火花式)连接电源(通电检查!)。 2、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压在纸带上(纸带在下复写纸在上!试拉检查!)。 3、先通电等待1~2s,后拖动或释放物体(先通电后拉动!控制快慢!)。 4、先切断电源,后取下纸带(先断电后取带!)。 5、再取2~3条纸带,重复2~4步2~3次.。 6、选取纸带(点迹清晰漏点拖点),测量点编号(注意先后!写下序号!),数点计时(点数不等于间隔数!)。 0123 △x0△x1△x 2 △x3

7、用刻度尺测量距离(最小分度有效数字),记录数据(忠实地记录原始数据!),保留纸带(不能丢失!)。 8、整理实验器材(不要忘记!)。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1、 纸带的选取: 2、 采集数据的方法: 3、 如何利用求平均速度来求得的小车的瞬时速度 T x x T x v 2212 01021+= = 数据处理: 小车在几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位置编号 0 1 2 3 4 5 6 7 8 9 时间t/s 0 )/(11-?s m v )/(12-?s m v )/(13-?s m v 2 1?X cm 0 1 2 3 4 5 6 7

智能小车实验报告

杨晓丹 | 微机原理 | 2015年7月16日 智能车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及目的 本次实验自行设计赛道识别电路及控制电路,控制智能小车沿着指定的赛道前行。通过本次实验掌握红外检测电路的方法,以及用模拟电路控制对象的方法。 二、实验方案内容 1.红外赛道识别电路设计 赛道由黑色线和白色区域构成,可由红外对管来检测赛道。红外对管由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组成。红外发射管能产生红外线,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线后阻值会降低。当通过白色区域时,红外接收管能接收到地面反射出的红外线,阻值较低,当通过黑色区域时,红外接收管只能接收到少量的红外线,阻值较高。我们可以通过这一特性来识别赛道。 以下是红外识别电路图

当红外管接收到红外线时,红外管阻值较低,三极管基极电压较低不导通,输出电平为高电平。当红外管接收不到红外线时,红外管阻值增高,三极管基极电压较高,三极管导通,输出电平较低。 通过检测电路可将赛道转换为高低电平。 2.智能车控制方法 智能车采用二位式的控制方法,当小车遇到黑线时,检测到黑线的一边电机停止运转,当小车处于白色区域时,电机转动。 若赛道左转,小车左侧识别电路先遇到黑线,左侧电机停止转动而右侧电机持续转动,小车左转。赛道右转同上。 3.智能车调试 电路设计好后还需要进行调试。 首先是识别电路的离地高度,若离地太近,识别电路通过黑道时依然接收到不少的红外线,电平不发生变化。若离地太远,则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达不到检测的效果。 其次是左右识别电路之间的间距,间距太近轮子会经常停止转动影响速度,间距太远小车超调量会太大。 三、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1.检测对管的角度有时候不合适,要么检测不到白色区域,要么黑色区域也能通 过,需要调整发射管和接收管的角度。

汽车拆装实验报告

《汽车拆装实验》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年月日—年月日

第一部分:汽车拆装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⒈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论知识。 ⒉掌握汽车总成、各零部件及其相互间的连接关系、拆装方法和步骤及注意事项; ⒊学习正确使用拆装设备、工具的方法; ⒋了解安全操作常识,熟悉零部件拆装后的正确放置,以及正确装配汽车部件的方法,并且培养良好的工作和生产习惯。 二.实验要求: 1.学会汽车常用拆装工具和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 2.学会汽车的总体拆装、调整和各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正确拆装3.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各组成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实验内容: 本次汽车拆装实验使用的车型是桑塔纳2000:

汽车主要参数如下: 长/宽/高(mm) :4680/1700/1423 发动机型式:74千瓦4缸2气门电子控制多点喷射汽油机(AYJ) 变速器型式:自动变速箱/手动变速箱排量(毫升) 1781 最大功率(KW) :74/5200 最大扭矩(N.m) :155/3500 油耗(L/100km) :6.2 轴距(mm) :2656 前轮距(mm):1414 后轮距(mm):1422 (一)汽车电气设备的拆装: 按拆卸难易程度从易到难的顺序分别拆卸照明与信号装置,点火系

统,车用蓄电池,车用交流发电机及其调节器,车用起动机;车用空调,仪表及辅助电气设备,发动机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汽车电气设备总线路等。取出发动机后再按照先拆后装的顺序依次将电气设备组装好,随后安装发动机。 (二)汽车底盘的拆装: ①图一为桑塔纳2000轿车的前桥总成,采用的是断开式、独立悬架 转向驱动桥。 (图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