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近百年历史发展概论

中国近百年历史发展概论

中国近百年历史发展概论
中国近百年历史发展概论

中國近百年歷史發展概論

張偉國博士

緒言

我國有超過五千年的文字記述歷史,數千年來,經歷了數十次朝代興衰更替,國家多次從分裂到統一,又多次從統一到分裂。國勢興盛時,中國武力曾伸展至萬里之外,中國成為亞洲東部世界秩序的主導者,以「天朝上國」自居。四周國家部族向中國稱藩納貢,中原文化成為四鄰仿效的對像,所謂「四夷來朝」、「遠人賓服」,為後世的中國人留下光輝的歷史記錄。然而自從十九世紀中期以來,一百五十多年間,中國不斷受到來自東面海洋和北面西伯利亞平原的歐洲、美洲列強,和俄國、日本的侵略,屢戰屢敗,被迫割地賠款,外交上屈服啞忍,喪權辱國,淪為世界上的三、四等國家,被稱為「東亞病夫」。在列強武力壓迫底下,中國傳統的政治體制弱點顯露無遺,政府的管治威信一落千丈;西方列強衝開中國的貿易大門,以農業為主的傳統中國社會經濟受到掠奪、摧殘,廣大農村陷入困境。積弱不振和貧窮破落,使悠久深厚的中華文化,在競爭進取的近代西方商業文明面前,黯然無光。百多年的貧困屈辱,使中國人失去民族尊嚴和民族自信。

面對這不可迴避的亙古未有的困局,百多年來,中國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一代又一代的掌權者,甚至一代又一代的平民百姓,都試圖以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方法擺脫困境。當然,個人的要求與群體的願望有所不同;小集團、黨派的利害經常與全國的利害不一致,甚至互相衝突。每個人對當前困局有不同理解和觀點,對改變困局的理想藍圖各有不同,對未來的憧憬大有差異,因此不同時期、不同想法的人們從各自的處境、各自的願望出發,提出種種改革的方案,爭論不休,甚至勢成水火。好些有理想的知識分子,期望能一次過短期內改變中國困局,借外國經驗,改造中國。一旦掌握政權,落實改革,則往往限於各自的條件和能 力,限於各自的冀望和策略,限於現實的阻力,特別是列強的插手,不可能各方面照顧周全,使政局矛盾重重。然而現實形勢的變化發展,不會凝固於一個時空,等待所有問題處理妥當,以便改革,相反,老問題未解決,新問題接踵而來,改革者屢受挫折。中國近百年來國步艱難,實在令人痛心。

近五十餘年,中國經歷了國家民族的全面整合,外國勢力排出境外,初步形成國家獨立自主的基礎。在這基礎之上,中國人在坎坷的道路上逐步衝出困境,正朝向富強之路邁進。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知識分子,我們有需要認識國家民族的過去,特別是回顧這百餘年的艱辛痛苦歷程。當然,回顧歷史,並不是為了追究前人的責任,責備中國文化的落後醜陋;也不是為了嘲笑前人面對困局而無可奈何,或虛張聲勢,甚至張惶失措的窘態;更不是以揭露前人的私隱,取笑失敗的歷史人物。回顧歷史,其實是試圖探求中國變革瓶頸之所在,從錯縱複雜的史事中疏理出中國面臨的困境,以較廣闊的視野審視這段令人痛心的歷史,為中國邁向未來增加經驗教訓,提高民族的自省更新能力。

第一節

研讀中國近代史的原因和方法

為甚麼要學習歷史?歷史知識有甚麼用?這都是歷史學生經常遇到而難於解答的問題。事實上,歷史不是一門職業技能學科,不容易為學習者帶來即時經濟收益,因此對於個人來說,歷史知識可以是無關重要。然而,歷史是國民教育的一部分,甚至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歷史的其中一個重要意義,是社群集體記憶的重要內容,任何社群,小至家庭,大至國家民族,其成員都有需要知道群體的往事,以增強成員對群體的歸屬感,和互相團結。試問,如果美國人不認識華盛頓、林肯、肯尼地,不知道「五月花號」、「獨立戰爭」、「南北戰爭」、「九一一事件」,還算是有國民意識的美國人嗎?同樣,如果中國人不認識孔子、唐太宗、岳飛、孫中山、毛澤東,不知道「三國鼎立」、「滿清入關」、「辛亥革命」、「抗日戰爭」,還算是有國民意識的中國人嗎?缺乏國民意識的國民,在國家民族的危難關頭,會共赴患難嗎?在殖民地時代,香港的學校教育,不重視有關中國的知識,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認識膚淺。以至不少香港青年對中國缺乏歸屬感,因無知而產生誤解、蔑視、抗拒。香港回歸中國,教育工作者有需要重建香港人對中國的集體記憶,引導香港的青年重新認識祖國,增強他們認同國民身分,歷史、特別是中國近代史,是重要的一部分。

當然,每個人對接受歷史知識的需求和態度並不一樣:有人希望知道一些歷史故事,例如宮廷鬥爭之類,衍化為小說戲曲,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有人希望直截了當地獲得某事件的權威判斷,釋其內心疑惑,或作為評論、批判歷史人物事件的依據;有人希望知道事件的前因後果,分析事件的發展及影響。傳統中國士大夫,則認為前人的行為,可作今人的殷鑑,即所謂「以古為鑑,可知興替」;或借歷史的經驗教訓,作為推行道德教化的教材,即所謂「別善惡,寓褒貶」。總之,原因可以有很多,這些都是其中一二,也有可能有人純粹因為興趣而學習歷史。但無論如何,盡量求真,不隱惡,不溢美,不無中生有,不妄作推斷,不以現代人的能力強求前人,都是嚴謹的治史態度。要成為高水平的史學工作者,必須有堅實的歷史基礎知識,以中國近代史而言,至低限度,要熟悉重大事件的始末,瞭解事件的時、地、人關係,主要參與者在事件中的作用;熟悉重要歷史人物的生平及人際關係;善於找尋、蒐集、解讀、分析及運用歷史資料。當然,知識愈豐富,治史的能力愈高。

學習歷史並非簡單地從書本中,或從學者口中獲取標準答案,而是學會找尋資料,鑑辨資料的可靠程度,利用可信的、有用的資料,探索、分析史事,建立自己的歷史視野,提高自己對事理的分析、判斷能力。前輩史學家黃仁宇指出:「歷史學不專恃記憶,它本身也成為一種思維的方法。」當然,對於初學者來說,自己找尋史料,鑑辨史料的真偽及可信程度,如何掌握及充分利用史料的作證能力去瞭解史事,未免過於艱難,初學者認該先掌握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認識重要史事前因後果和發生經過,認識重要歷史人物,政治黨派、人物的活動,建立堅固的歷史知識基礎,更進一步增強你的思維能力。

歷史雖然應該包涵人類的全部活動,範圍廣闊,舉凡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宗教、社會、

以至器物、工程等,都是歷史的重要部分,但由於政治經常支配了國家、社群的集體活動,因此自古以來,無論中外,都把政治史作為歷史記述的重心。一些政治的當權者為了確立其權力的合法性,為了強化其管治威信,不惜歪曲歷史,美化自己,醜化政敵,中國古代稱之為「穢史」。近代中國政治動蕩不安,政黨、軍閥爭權奪勢,當權之後為了控制言論,往往只許按照該黨、該當權者的立場記述歷史。長期以來,中國大陸和臺灣的近代史著述,都因執政黨的操控而有嚴重的偏頗。以抗日戰爭為例,大陸方面強調共產黨領導抗日,而國民黨退縮一隅,掠奪資源,保存實力;臺灣方面則強調國民黨領導抗戰,共產黨在農村煽動民眾,擴充地盤。類似的記述,污染了歷史真像,誤導聽受者。幸而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由於兩岸兩黨的敵對狀態逐漸化解,昔日的恩怨隨著上一代政治領袖的逝去而漸泯,數十年前的機密資料檔案逐漸解密,加上新的視野,新的方法,史學工作者正逐步描繪更符合真貌的中國近代史。

那麼,究竟誰真誰假?誰是誰非?對史事的記述和評論是否有標準答案?請先不要急於下定論。歷史的學習者必須有以下的概念:所有歷史記述(包括當事人的口述、各種傳聞、著名學者的論著)都是一種說法而已,不可能沒有缺漏,很有可能只是史事的一角,甚至只是史事的表像,因此所有記述都不會全面;記述者可能因為錯誤觀察、錯誤理解,因為疏忽,因為偏見,因為宣傳,因為維護某方面的利益,因為打擊政敵等原因,而有意無意地作出偏差的、不正確的記述、評論。歷史學習者不應該無條件地相信任何記述者的陳述、判斷和評論,除非有可靠的資料作為取信的佐證。梁啟超的《戊戌政變記》強調維新派的憂國憂民,他 們的政敵則被描述為誤國害民;孫中山先生的《倫敦蒙難記》中,記述被捉入清朝駐倫敦使館的過程,疑點重重。梁啟超、孫中山都說假話嗎?不一定是假話,他們只是選擇說對自己有利的話。那麼,後人記述和評論「戊戌維新」和「倫敦蒙難」,不能單憑兩位當事人的著述,必須找尋更多其他方面的有關史料以資佐證。近代中國人對於變法圖強,寄存厚望,因此對於歷史上的變法,都持肯定態度,例如北宋的王安石變法,幾乎受所有現代歷史教科書的讚揚,而所有反對變法的大臣,都被稱為「保守派」,「保守」在現代人觀念中,含有貶義,然而好些王安石的重要變法助手,被宋朝人視為「奸臣」。假如簡單地判斷變法是好事,反對變法是壞事,便不是學習歷史的正確態度。

第二節

「近代」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

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過程中,時勢難免有盛衰,國力難免有起落,那麼,近代中國歷史,有甚麼獨特之處呢?有人認為,自從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一百多年間,中國處於「前所未有的變局」,從「萬國來朝」的「天朝上國」變為任列強宰割的三、四等國家。近代中國歷史,為中華民族留下不可磨滅的、令人痛心的記憶,因此這百多年間的歷史顯得特別重要。然而,中國數千年歷史中,「前所未有的變局」實在不少,難道秦始皇帝統一天下不是前所未有的變局嗎?難道宋室南渡不是前所未有的變局嗎?難道滿清入關不是前所

未有的變局嗎?難道「五胡亂華」不是令人痛心的往事嗎?難道安史之亂的結果影響不夠巨大嗎?還有數之不盡的歷史往事,但「俱往矣」!這些往事,對今日中國來說,影響極微,已是明日黃花。1840年及以後所發生的事,與今日中國仍然息息相關,今日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的許多問題,都能從1840年以後的歷史找到淵源,舉個例說,2001年年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百多年來中國人爭取平等貿易待遇的成果。又如臺灣問題,西藏問題,甚至香港問題,都是歷史留下來的問題,有些已經解決,有些尚待解決。再如中國的民主進程、教育狀況等等,都是老問題,大問題,離開了歷史背景,便難以認識清楚。因此,重視近代史,是對當前的重視,不重視近代史,則無法有效理解和掌握中國當前發展、演變的脈絡。

那麼,「近代」又怎樣演變而來呢?憑甚麼標準確定「近代」的開端呢?歷史發展是延續不斷的,任何國家、任何民族的歷史,都不能明確地劃分哪一年之前是古代,之後是近代。事實上,很多古代的生活習慣仍然沿用至今;好些農村,村民的集體記憶仍然圍繞著祖宗和宗族。然而,一旦社會上出現了新的因素,對大多數人產生巨大的影響,而自此之後,在群體中出現了許多與前不同的變化,而且不斷延續發展,這意味著一個新的歷史段落已經形成。

請嘗試思考,唐朝人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價值觀念等,與宋朝人有甚麼明顯的區別?唐朝和宋朝是否兩個差別巨大的時代?清乾隆時期與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在政治體制、社會結構方面,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是否有明顯的區別?那麼,你認為清乾隆時期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是兩個差別巨大的時代?為甚麼唐與宋差異較少,而清與民國差異較大?甚麼因素引致這些差異?解答這些問題之前,應先探討中國古代王朝盛衰的特徵。

回顧歷史,五千多年來,中國出現過數十個王朝(或稱為「朝代」,古人認為王者應天命而得天下,因此稱為「王朝」。近代人誤會是皇帝的統治,寫成「皇朝」,非古人的原意),其中若干王朝如夏、商、周、漢、唐、宋、明、清等,延續數百年。從傳統史書的記載觀察,這些王朝的盛衰,似乎都有相似的歷程:朝代的開國君主,一般都是才德兼備的賢君,他能體恤民情,輕徭薄賦,使民間能休養生息,充實國力;他能虛心納諫,任用賢臣,政務寬簡,朝廷政令能貫徹執行,民間不滿能迅速化解;他制訂種種治國方針,定立禮制,制定對外政策,成為後世遵循的治國規模。王朝的衰落覆亡,也有相似的軌跡,例如君主昏庸荒怠,任用親信奸佞,賞罰不公,大臣結黨鬥爭,官吏敷衍塞責,貪污成風,政令不行,朝廷不斷增加賦稅,加上天災人禍,民不聊生,最終引致民變蜂起,假如朝廷無法阻擋邊疆民族的入侵,則加速王朝的滅亡。有好事者甚至把王朝衰亡的責任,歸咎「女禍」。幾乎所有延續數百年的王朝,都有類似的由盛而衰的趨勢,有人稱之為「王朝盛衰的循環」。

當然,歷史的發展不是這樣簡單的,每個王朝都有其獨特性,不過後人總是試圖歸納出一些共同點,方便記述和評論。值得思考的是,為甚麼王朝的盛衰,有這樣驚人的相似歷程呢?甚麼因素導致這種歷程呢?王朝未能保持長期興盛的瓶頸是甚麼?這些問題,都有待歷史學家深入探討和研究,探尋出合理的解釋。

前文提及的一些歷代王朝興衰的現像,其實都是歷史的表像,也就是說,背後應該有更深層的原因,導致這些表像出現、擴大。那麼,「更深層」的原因是甚麼?近代有些反中國文化的人,歸咎中國人的劣根性,認為是源於中國文化的「醜陋」;也有人認為是由於傳統中國政治缺乏民主,任由當權者為所欲為。這些都是缺乏敬意,沒有考慮古代中國人的處境的說法,不足為據。

細心分析上文提及的一些王朝興衰現像,可以歸納為兩個重點:其一是上層管理是否公正和有效率,其二是基層民眾的生存條件是否有保障。數千年來,農業是中國的經濟支柱,基層民眾的基本生存條件就是從農耕的收成獲得一家的溫飽,即《孟子》所謂:「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執政者的最重要責任就是要保障農民能得到溫飽,維持農業社會的安全和穩定,也就是所謂「天下太平」。然而,古代的農業生產非常受制於大自然條件:地形、氣候、水源等,都對農耕收成影響,農民的收成並非每年相同,遇上水旱,隨時陷入困境。農民勞動量大而收穫微薄,因此政府不可能過量徵稅,否則農民無法負擔,而政府失去農民支持。中國國土雖然遼闊,但山地多平地少,可以開墾耕種的土地,不足百分之十(公元二千年資料,約6%),人口不斷增加而耕地開發緩慢,人、地關係緊張。也就是說,假如人口的數量超過耕地的養育能力,則社會矛盾加劇,引致政局動蕩。古代中國政府需要維持農業社會的安全穩定,需要調節不同地區的物資,需要抵禦邊疆遊牧的入侵,因此有必要建立官僚體制和兵備設施。維持政府的有效運作,必須有足夠經費,而政費主要來自農民,政府不可能向農民過量徵稅,解決辦法是擴大徵稅範圍,減省政費開支。歷史上 中國長期出現大一統政權,有利於集中農村資源增強國力。減省政費開支的方法是盡量縮小官僚編制,官員多兼管多種政務,而且俸祿微薄,以明清時期的縣衙為例,一個二、三十萬人口的中等縣,最高長官為知縣,掌管民政、司法、錢糧等事務,且要經常下鄉巡視,其下有縣丞、巡檢等屬員,及衙役、仵作、門子、轎夫等吏役,共約一百餘人;明清時期的中央政府設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及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等中央部院,政務寬簡,不著重處理具體事務,例如古代中國沒有處理衛生的部門,沒有警察部門,沒有外交部門之類。官制疏簡,卻需要有效維持民間的安全和穩定,執政者借助兩種手段:皇帝的權威和儒 家道德規範。皇帝的權威除了建基於「天命」之外,更重要的是,獲得地方宗族領袖及知識階層(即鄉紳、士大夫)的擁護和合作。朝廷(中央政府)以科舉考試選拔民間才俊加入官僚行列,擴大朝廷的代表性,鞏固王朝的統治;士大夫藉朝廷的封典提高社會威望。儒家的道德教化,是維持農村社會秩序的準則,由士大夫、鄉紳所主導的宗祠,承擔了維持農村社會秩序的任務。

翻閱史書,不難發現,幾乎所有延續長久的王朝,成立之前,都經歷過大規模的動亂:漢成立之前的戰國時期及秦末大亂,唐成立之前的南北朝分立及隋末大亂,宋成立之前的五代亂世,明成立之前的元末大亂,清成立之前的明末流寇之亂等,戰亂使人口大幅減少,土地可從新分配,人與土地的關係較為緩和,而且戰亂打破了原有的政治體系,執政者得以從新整頓,簡化行程程序,駕馭全局;戰亂也打破了原有的官僚架構,執政者得以破格用人,選拔能幹官員。因此前文所述的「上層管理公正和有效率,基層民眾的生存條件有保障」兩項原

則能實現,加上全國的農業資源得以集中運用,王朝進入盛世。但隨著人口不斷增加,人地 關係日漸緊張,農村失業人口(流民)無法有效安頓,社會矛盾日增;政府事務日漸繁劇,執政者已難以憑個人能力駕馭全局,必須假手親信;官僚集團日漸臃腫,人事矛盾日漸複雜,欺上凌下、貪污舞弊層出不窮而無法遏止;政費日漸增加,而稅有定額,官吏只好巧立名目,向農民苛索,直至農村無力承擔而出現反抗。當然,每個王朝的情況不一樣,王朝的盛衰過程中也常有起落,大多數王朝在立國之初,建立運作良好的規模,而大部分官員來自農村,瞭解農民情況,且有儒家治國平天下的使命,能適時為民解困,消除民間怨恨,而王朝的統治可在困境中延續。

據此,可以作出以下的推斷:以農業為經濟基礎的社會,由於農業的收入微薄,只能維持疏簡的管治,一旦政治社會的發展超過當地農業資源所能承擔的限度,容易動蕩不安。然而,這個「限度」是甚麼,則沒有計算的公式,需視乎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承受能力。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其統治階層是滿洲人。滿清入主中原之初,承接明末殘破動蕩的政局,以強悍而高效率的武力,迅速控制中原各省,並借助內蒙古諸部的協助,征服準噶爾、青海、西藏和回部(今新疆),臣服外蒙古諸部,成為東方世界的「天朝」。滿清最初幾代統治者,有強烈的憂患意識,躬親政務,事無大小,都親自審定、裁決,明朝後期積澱的腐敗現像,如宦官橫行、苛捐重稅等,在君主權威監督之下,得以清除;晚明人口激增,土地不足所引致的社會矛盾,也因明末自海外傳入的新大陸農作物如蕃薯、土豆、玉米等在清初開始大規模推廣,農民開墾山地種植新農作物,糧食產量成倍增加,緩和了人口壓力,在這情況之下出現了「康雍乾盛世」。

乾隆之後,清朝的國勢逐漸走向下坡,除了由於乾隆皇帝為了誇耀國威,建立「十全武功」而不斷用兵異域,及六次南巡向江南士紳民眾顯示皇帝威儀,因而耗費大量經費外,政費冗濫,官吏搜刮貪污,已非皇帝所能約束,皇帝困居深宮,只能據臣工奏摺認識國事民情,官場欺瞞詐偽,皇帝無法掌握實況,政務只能陳陳相因,清朝政治迅速腐化。加上人口激增,一百五十年間,中國人口從清初的一億五千萬猛增至乾隆末的三億以上,土地開墾已達飽和,失業農民不斷增加,社會動蕩不安的因素浮現。

自十六、七世紀之交以來,一些西歐國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逐步發展對外貿易,也就是吸納本土以外的資源,加強本國的實力。海外貿易的風險雖然非常大,但獲利豐厚,驅使這些歐洲國家的貴族,全力資助航海及海外貿易。海外貿易促進了資金的匯集,促使造船、航海技術及武器的改良,歐洲人的武裝商船得以橫行各大海洋,在主要航路的要衝建立武裝的貿易據點。新大陸(美洲)的「發現」增強了歐洲國家航海探險的欲望,歐洲貴族得到大量新大陸的土地和物資利益,而歐洲過剩的人口可大量移居美洲,大大緩和了歐洲的人口壓力。由於海外貿易為歐洲貴族帶來豐厚利潤,他們的財富來源不再倚賴農村莊園 ,貴族投資商業,成為資本家。歐洲的政治、社會型態產生變化,以農村莊園為經濟支柱的王權和教會權力被打破,重商的民主政制代之而興。英國的商人為了保障商業利益,促使政

府制訂各種保障產權的法例,而維護英國的商業利益.成為十九世紀英國的國策。

十九世紀中葉,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勢力衝破中國閉關自守的大門,開始展開了長達一百多年的,兩種政治經濟文化體制的較量,在較量初期,中國全面潰敗,在軍事、外交、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產生巨大的衝擊,在這劣勢之下,展開中國近代史的第一頁。

第三節

近代中國歷史的幾點特殊情況

上文簡略地介紹了古代中國王朝興衰的一些相似的現像。當然,每個王朝盛衰的具體情況並不一樣,清朝的盛衰,也有其獨特之處:清朝前期出現過延續百餘年富強興盛的「康雍乾盛世」,到了乾隆後期,王朝衰落的現像已經浮現,當政者耽於安逸,決策者缺乏遠見;官吏敷衍塞責、舞弊營私;人多田少,失業者眾,社會危機重重,在乾隆皇帝退位不久,川陝交界山區爆發了「白蓮教之亂」,「動亂」蔓延甚廣,清朝幾經艱難始平定亂事,然而,更大的危機接踵而來。道光二十年(1840)英國「遠征艦隊」向中國沿海軍事據點發動攻擊,以堅船利炮打破了「天朝」的威嚴,清朝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自此之後,中國歷史的發展,折向一個當時人無法預見的新方向,而中國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以至人民的日常生活,都發生巨大變化,因此,許多歷史學家,以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筆者嘗試歸納一些清末至民國時期中國歷史的特點,列舉於後。

一、外國勢力的壓迫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英國、歐洲列強(法國、德國、義大利、比利時、奧國等)、俄羅斯(蘇聯)、日本、美國等國家,先後或同時對中國展開軍事、經濟、外交等各方面的壓迫。列強強迫中國割讓土地,強租港口,在中國設立「租界」,成為中國境內「國中之國」,有些國家在中國劃定「勢力範圍」,在範圍之內掠奪經濟利益,駐軍,甚至干預地方行政。其中一些強國支持不同的政治勢力,培養外國在華的代理人,企圖割裂、瓜分中國。

二、中央權威喪失,政治長期動蕩不安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之後,清廷的管治威信已迅速下降,地方督撫及軍隊將領勢力冒升,辛亥革命之後,清朝中央政府全面崩潰,革命政府無法重新建立有效支配全國的中央,演變為地方軍閥、地方派系割據分立。由於中央權威無法確立,地方勢力混戰不休,政府管治力量難以深入農村,農村成為任由土豪劣紳、軍人、土匪集團的宰割的禁臠。由於政治不穩,當權者往往以高壓手段鎮壓異己,以宣傳代替政績,強迫民眾歌功頌德,有識之士則爭取民主,反對獨裁,在輿論上與當權者勢成水火,形成民主與獨裁之長期矛盾。

三、農村貧困破落,都市特殊發展

新思想、新技術未能深入農村,絕大部分農民仍處於中世耕作水平,生活方式與明清時期相去不遠。由於人口眾多,田地零散,耕作收入微薄,剩餘勞動力(失業農民)增多,農產品價格低,農村手工業(如紡紗、織布)被新式工業取代,使農村愈加貧困。當政者未能落實照顧農民苦況,而農民仍然承擔國家財政的主要部分。相反,大城市是當權者和外國勢力的據點(如上海、天津、廣州等),農村資源被城市吸納,人口大量集中,城市畸型發展,成為政治、經濟、文化的重心,也成為「冒險家樂園」。士紳離開鄉村,農村缺乏知識階層,土豪劣紳武斷鄉曲。1905年廢除科舉考試之後,農村子弟除非到城市就學,或出洋留學,否則難以進入士途,離開農村的年青人,多數不再回農村定居,甚至不再理會家鄉的事務,農村失去了文化孕育的地位,顯得破落衰敗。

四、菁英階層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由於政治的動蕩和專制,中國知識分子不斷追求自由民主的理想。在重功利的、進取的、崇尚個人自由的、不掩飾權力欲望的西方近代文明衝激之下,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受到新一代知識分子的質疑,近代中國知識階層的反傳統氣氛非常強烈,有人把中國的積弱落後,歸咎傳統文化和儒家思想的「毒害」,認為由於中國民族性「劣質」,不能開展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激進者甚至提出「拋棄傳統包袱」、「全盤西化」。然而現實與理想差距甚遠,改變中國貧窮落後,必須解決無數困境,並非單憑理想可以一蹴即就;社會結構及經濟型態的改造,非改變政體便可完成。歷史的發展受無數主觀的、客觀的因素影響,歷史不因某人、某政治集團的主觀願望而發展。長期以來,中國知識分子處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包袱,與西方文明的憧憬雙重陰影之中,感到壓抑和失望。

上述幾項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與前代有異的特點,當然,特點還有許多,不同的學者可以有不同的見解,但上述幾項特點,可作為認識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線索。

中国历史人物传记

项羽本纪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汉元年(前206)十二月,项羽率军至函谷关。见关门禁闭,又听说刘邦已平定关中,大怒。于是命令英布攻破函谷关,准备讨伐刘邦。此时项羽拥兵40万,号称百万,驻扎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的项王营)。刘邦有兵10万,号称20万,安营霸上。谋士范增劝

说项羽立即攻击刘邦。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张良素有交情,当夜策马至刘邦军中将范增的计谋密告张良,劝张良赶快逃避。张良马上将情况告诉刘邦。刘邦请项伯从中调解,项伯要求刘邦第二天到鸿门。随后,项伯连夜赶回鸿门,劝说项羽。项羽认为项伯所说有理。第二天早晨,刘邦亲自来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席间,范增三次举起所佩玉玦,示意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犹豫不决。范增于是指示项羽堂弟项庄来席前舞剑助兴,意在击杀刘邦。项伯见此情况,也拨剑起舞,并经常用自己身躯保护刘邦。张良也离席去叫樊哙,樊哙携带剑盾闯入军门,指责项羽要杀有功之人。后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等人的护卫人,由小路急忙返回霸上,得以脱身。 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帝,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曾以秦昭王的孙子的身份作为人质抵押在赵国,在那里看见吕不韦的妾,十分喜爱,就娶了她,生了始皇。秦始皇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前529)在邯郸出生的。出生后,起名叫政,姓赵。在他十三岁那年,庄襄王去世,政继承王位做了秦王。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以秦“半两”钱为流通货币,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

中国历史人物有趣故事【三篇】

中国历史人物有趣故事【三篇】 导读:本文中国历史人物有趣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渐离故事】 荆轲刺秦王,失败身死。没有一个人能懂荆轲,也没有一个人敢为荆轲复仇。就连当初任用荆轲的太子丹,最后也被自己的父亲处死献于秦。 历只有一人,记得荆轲,懂得荆轲,敢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不顾性命为荆轲复仇,那就是高渐离。 高渐离这个名字到了今日,为人所熟知更多的因为热门手游《王者荣耀》有这样一个英雄。大家只知道高渐离是个弹着琴的法师,输出还不错,却不知道历的高渐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说实话,挺遗憾的。 高渐离是战国时期燕国人,是位琴师同时也是位刺客。不过高渐离这个刺客比较特殊,因为在史记中刺杀秦王的刺客中,只有高渐离这一例,不为权势也不为权贵驱使,仅仅是为了给好友荆轲复仇而行刺。 高渐离敢于舍弃性命复仇,就可以得知与荆轲感情有多深厚了。用咱们今天的话来说,颇有些“好基友,一生一起走”的意思。 荆轲刚到燕地之时,结交了善于击筑(古代弦乐器,颈细肩园,中空,十三弦)的高渐离。两人志趣相投,很快就成为知己。

据说荆轲嗜好喝酒,有一天与高渐离连同狗屠在燕市喝酒。酒至酣处,高渐离击筑,而荆轲也站起来高歌和之。两人相视一笑,快乐无比,一会儿又相对哭泣流泪,旁若无人。 他们一定是知己,知道对方的喜悦,也知道对方的伤心,才能在情感上有共鸣。 秦统一六国的脚步加快,燕已经无法抗衡,最终太子丹找到了荆轲,请求他前往刺杀秦王。荆轲既然是太子宾客,受太子恩惠,没有不答应的。 当荆轲前往刺秦之时,太子丹并知道此事的宾客都来到易水边相送。高渐离也来了,他击筑为荆轲送行,荆轲再次高声以和。也许知道这是最后一次了,荆轲的歌声直入人心,悲壮无比。 在座的士子都相顾垂泪,后又上前一步高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伴随着歌声相送,荆轲乘车离去,再没有回过头。 荆轲刺秦王失败,荆轲死,而燕国也开始承受秦王的怒火。燕王喜为了保全国家,杀掉太子丹请求秦王息怒。但是秦王根本没有停止的意思,“诏王翦军以伐燕”。用了五年的时间灭掉燕国,俘虏燕王喜。 太子丹的宾客和荆轲的朋友,都被秦王驱逐斩杀。高渐离隐姓埋名,成为一名酒保,到宋子家工作。当时宴会击筑是常事,高渐离听到宴会的击筑声,最终没有忍住指点。 高渐离一看就是懂音乐的人,于是侍从告知宋子。宋子命高渐离

中国古代历史10大人物列表

中国古代历史10大人物列表 一、十大明君 千古一帝---秦始皇布衣皇上---刘邦盛世明君---李世民风流女皇---武则天士兵皇帝---赵匡胤大明太祖---朱元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创盛世---康熙一代明君---雍正风流倜傥---乾隆 二、十大后妃 野鸟皇后---吕雉挽歌圣手---王政君魂断金城---贾南风太和改制---冯氏独孤奇妒---伽罗乱世惊鸿---张氏铁马红颜---萧燕燕垂帘风流---刘娥草原之花---布木布泰铁血太后---慈禧 三、十大奸臣 谮忠祸吴---伯喜朝廷叛逆---刘濞弑君跋扈---尔朱荣盛唐大奸---杨国忠三起三落---蔡京一代国贼---张邦昌生财有道---阿合马马屁天王---严嵩跋扈第一---鳌拜第一贪官---和绅

四、十大阴谋家 伪忠伪孝---王莽豪强独夫---董卓 虚伪狡诈---司马昭口蜜腹剑---李林甫外憨内奸---安禄山反复无常---朱温 汉奸鼻祖---秦桧湖上平章---贾似道红颜一怒---吴三桂窃国大盗---袁世凯 五、十大才女 史笔千秋---班昭名垂千古---蔡文姬凤仪高迈---谢道韫雁过留声---薛涛 道观哀艳---鱼玄机出水芙蓉---花蕊夫人词国俊杰---李清照断肠英女---朱淑真纺织大师---黄道婆巾帼英雄---秋瑾 六、十大宰相 直钩垂钓--------姜尚成就霸业---管仲 芝过昭著---李斯开国丞相---萧何 权术之王---曹操千古名相---诸葛亮知人善任---狄仁杰佐定天下---赵普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独裁良相---张居正

七、十大商人 富甲陶朱---范蠡营国巨商---吕不韦官商大鳄---桑弘羊实业巨子---张骞商界巨擘---盛宣怀第一商人---胡雪岩火柴大王---刘鸿生家族首富---孔祥熙地产大王---徐润双栖勇士---章乃器 八、十大名臣 天下归心---周公改革斗士---商鞅流芳千古---房玄龄千秋镜鉴---魏征改革大师---王安石治国奇才---刘晏第一清官---于成龙扶棺谏君---海瑞千古完人---曾国藩千秋功罪---李鸿章 九、十大昏君 暴虐之君---商纣王亡国之君---胡亥傀儡皇帝---汉献帝白痴皇帝---司马衷名义皇帝---唐高宗苦难皇帝---明思宗儿皇帝----石敬瑭杀兄弑父---隋炀帝异国囚徒---宋徵宗淫君之首---明武宗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故事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 岳飞[宋](1103~1142) 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其中诗作达百余首,成就很高。有《文山先生全集》。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大全

历史人物纪念碑 周传亮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衡 唐诗四大家:白、杜甫、白居易、元稹 宋词四大家:轼、辛弃疾、柳永、清照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光祖 明清小说四大家: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雪芹 初唐文坛四杰:王勃、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洵、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唐代文章四友:杜审言、融、峤、味道 楷书四大家: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之孟頫宋代书法四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东坡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东坡、黄庭坚 门四学士:黄庭坚、耒、晃无咎、观 宋代程门四大弟子:良佐、游酢、时、吕大临 南宋四大画家:唐、松年、马远、夏圭 南宋诗坛四大家:万里、陆游、成大、尤袤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光祖、白朴 元代儒林四杰:黄溍、虞集、柳贯、揭俊斯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元代诗坛四大家:虞集、载、椁、揭俟斯 元代吴中四杰:高启、羽、徐贲、基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 明代书坛“吴中四子”: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 清初画家四王:王时敏、王、王鉴、王原祁 清初文学四公子:方以智、贞慧、冒襄、侯方域 战国四公子:齐孟尝君、平原君、楚春申君、信陵君 中兴四诗人:陆游、万里、成大、尤袤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五帝: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商纣四诸侯:东伯侯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 孔门七十二贤: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沐赐、言偃、卜商、颛师、曾参、澹台灭明、宓不齐、原宪、公冶长、南宫括、公皙哀、曾蒧、颜无繇、商瞿、高柴、漆雕开、公伯缭、司马耕、樊须、公西赤、巫马施、梁鳣、颜幸、冉孺、恤、伯虔、公龙、冉季,公祖句兹,祖,漆雕哆,颜高,漆雕徒父、壤驷赤,商泽、石作蜀,任不齐,公良孺,后处,冉,公夏首,奚容箴,公肩定,颜祖,鄡单,罕父黑,商,申党,颜之仆,荣旗,县成,左人郢,燕伋,国,非,施之常,颜哙,步叔乘,原亢籍、乐欬,廉絜,叔仲会,颜何,狄黑,邦巽,孔忠、公西舆如,公西箴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穆公、楚庄王 国学三圣:孔子、老子、墨子

中国历史人物大全

中国历史人物大全历史人物大全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唐诗四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晃无咎、秦观- 宋代程门四大弟子:谢良佐、游酢、杨时、吕大临- 南宋四大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南宋诗坛四大家: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代儒林四杰:黄晋、虞集、柳贯、揭俊斯-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元代诗坛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揭俟斯- 元代吴中四杰:高启、张羽、徐贲、杨基- 柯记》;- 四大名花:山东菏泽的牡丹、福建漳州的水仙、浙江杭州的菊花、云南的山茶花民间文学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四大古都:西安、北京、南京、洛阳-

古代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五帝: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商纣四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 - 国学三圣:孔子、老子、墨子- 二桃杀三士(中间的三士,不是二桃):张远山公孙接、田开疆- 中国四大美女:貂蝉、西施、王昭君、杨贵妃-

吴越三王:勾践、范蠡、文种- 山东三圣:史圣左丘明、商圣范蠡、武圣孙膑- 鬼谷二高徒:孙膑、庞涓- 战国四公子: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 印、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 冠军二侯:卫清、霍去病- 许氏二龙:许虔、许劭- 云台二十八将: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朱祜、祭遵、景丹、盖延、铫期、耿纯、臧宫、马武、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100篇)

1.範仲淹有誌於天下 範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範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裏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範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麽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誌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原文】 範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再適常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誌於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陳蕃願掃除天下 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夥子你為什麽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一間屋子的事情。”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誌向,與眾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歲。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誌,甚奇之。 3.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誌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誌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麽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麽能了解壯士的誌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誌,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誌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誌哉!”

中国历史人物的汇总大全

中国历史人物的汇总大全 1、中国多个第一 (1)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 (2)第一位女飞行员:武秀梅 (3)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 (4)第一位女将军:李贞 (5)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妹 (6)第一位女外交家:冯燎 (7)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向警予 (8)第一位女诗人:蔡琰 (9)第一位女博士:韦钰 (10)第一位女国际象棋大师:刘适兰 2、中国皇帝十最 (1)最长寿的皇帝:清代乾隆,享年88岁 (2)最短命的皇帝:东汉殇帝,不到一岁就夭折(3)即位时年龄最小的皇帝:东汉殇帝,刚过100天(4)即位时年龄的皇帝:武则天,67岁 (5)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清代康熙,在位62年

(6)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金末完颜承麟,仅仅一天就战死 (7)嫔妃最多的皇帝:晋武帝,后宫佳丽10000人 (8)子女最多的皇帝:清代康熙,男孩36人,女孩20人 (9)最荒淫的皇帝:隋炀帝,有粉黛3000人 (10)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皇帝 3、中国历的“十圣” (1)文圣:孔子,尊称“圣人” (2)史圣:司马迁,《史记》作者 (3)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论》《金匮要略》 (4)武圣:关羽,尊称“关圣”、“关帝” (5)草圣:张芝,汉朝书法家,擅长草书 (6)书圣: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作品《兰亭序》 (7)画圣:吴道子,唐朝画家,有“吴带当风”的美誉 (8)酒圣:杜康,古代传说酿酒的发明者 (9)茶圣:陆羽,唐朝人,嗜茶,著有《茶经》 (10)诗圣:杜甫唐朝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4、中国历十大奸臣 (1)庆父:春秋时期鲁国贵族,鲁庄公的弟弟。他惯于挑拨离间,先后杀了两个国君,后来自缢身亡。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就源于此。

小学历史中国名人故事集

小学历史中国名人故事集 小学历史名人故事一 传说中黄帝的史官。他用祖传的结绳记事的办法替黄帝记载史实。 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绳结都记了些什么,连他自己也忘记了。所以,仓颉想造出一种简单易记的符号,用来表达思想,传授经验,记载历史。因为怕人打扰而延误了时间,仓颉把自己关了起来,开始专心地创造新的符号。为了叫起来便当,他给这些符号取了名字,称为“字”。这些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态造出来的。比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的模样绘的;“月”字,是仿照着月牙儿的形态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爪”字,是观察着鸟兽的爪印涂的......仓颉就是这样细心观察万事万物,辛辛苦苦造字。 一天天过去,仓颉创造出了我们今天用的所有汉字,并将它们传授给了后人。 小学历史名人故事二 为了避难,43岁的晋文公开始过着*的生活,能够说是颠簸流离,尝尽了苦楚。这位在外辗转19年才得以回国,随即称霸中原的春秋霸主,他的人生填塞了传奇。 前656年,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荣幸逃走,开始了*生活。前636年(62岁)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即位,称晋文公,即位后他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在外漂泊19年的晋文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先后投奔了齐、曹、楚、秦等国,有的国君对他礼遇有嘉,有的却是冷言冷语。在曹国的时候,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很奇怪,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了他的*。 (一个国君也居然喜欢看希奇)。前633年,宋国都城商丘被楚军包围。、前632(65岁)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为报答楚国在他*国外时楚国的款待,下令军队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大败楚军。晋文公主持践土之盟,成为霸主。、前628年(69岁)冬天,晋文公逝世。

中国历代名人绰号

先秦时期 黄帝——华夏始祖 大禹——开启新天的治水英雄 周武王——建立八百天下 周公旦——礼仪之邦的建制人 管仲——中国最早的经济改革家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万世师表的至圣先师 孙武——百世兵家之祖 公输般——中国土木工匠的祖师 墨子——主张兼爱的哲学家 扁鹊——春秋神医 孟子——吾善养吾浩然正气 庄子——万世逍遥 商鞅——锐意变法的政治家 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 韩非子——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李冰——卓越的水利专家 秦汉时期

秦始皇赢政——千古第一帝 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汉高祖刘邦——大汉王朝的缔造者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韩信——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盛世主 董仲舒——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学家司马相如——琴台绝调 张骞——沟通西域的探险家 李广——不叫胡马度阴山 霍去病——马踏匈奴 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王昭君——汉匈和平使者 王莽——复古改制的篡权者 刘秀——中兴大汉的伟大政治家 王充——伟大的唯物思想家 班固——信史照尘寰 班超——投笔从戎,深入虎穴

张衡——东汉文化巨人 蔡伦——造纸术的改进者 张仲景——中华医圣 魏晋南北朝时期 曹操——乱世枭雄 诸葛亮——智慧与忠诚的化身 曹植——才高八斗 华佗——外科鼻祖 马钧——曹魏时期的大发明家 王羲之——中国书圣 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顾恺之——虎头三绝 祖冲之——通才科学家 北魏孝文帝——伟大的少数民族改革家郦道元——卓越的地理学家 贾思勰——杰出的农学家 隋唐五代时期 杨坚——隋唐盛世的奠基人 李春——著名的桥梁工匠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及思考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及思考 xx院xxxxx xxxxxxx 论文摘要:自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历史是中国人民奋斗图强的伟大历史,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重大事件。中国国家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早已超出百年前先人的所有构想。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已为中国百年历史做出了不可置疑的结论。 如何看待中国的百年历史,不但是身历其中的全体中国人民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探索的世界性历史现象,更是中国思想理论界应做出正确回答的重大课题。对于这样一个以历史事实和中国现实发展为背景的课题,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看待,才能得出科学的符合历史逻辑的认知,否则只能如坠迷雾。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人士,偏离开这个科学的认识方法,都不可能真正正确地认识中国百年历史。这是我们在回顾中国百年历史时特别需要提出的根本问题。 关键字:辛亥革命中国近现代史外国势力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运动全民抗战三年解放思考国史国情 一、引文 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百年历史是一次伟大的洗礼,不但是血与火的洗礼,更是现代化的洗礼。正是通过这样的洗礼,中国社会才实现了跨越时代的巨变。没有这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中国社会就不可能“脱胎换骨”,走上现代化道路,走向民族复兴。因此,任何否定中国革命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历史潮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辛亥革命以来的一百年间,中国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 二、百年历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要对中国百年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形成实事求是的认识,必须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对于这一百年历史,我们可根据社会发展的主题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革命阶段,时间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主要是通过革命来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第二阶段为探索阶段,时间是从1949年到1978年,主要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第三阶段是改革发展阶段,时间是从1978年至今,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一百年历史也可作个大致的时间段划分,即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是革命,第二个“30年”是探索,第三个“30年”

中国名人故事

中国名人故事 曾子杀猪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欧阳修 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着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欧阳修刻苦练字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欧阳修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

毛泽东 不动笔墨不看书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无所不读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他在他的着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他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的人。 达·芬奇学画的故事 达·芬奇十四岁那年,到佛罗伦斯拜着名艺术家弗罗基俄为师。弗罗基俄是位很严格的老师,他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开头,达。芬奇画得很有兴致,可是以后第二课,第三课,……老师还是让他画鸡蛋,这使达。芬奇想不通了,小小的鸡蛋,有甚么好画的?有一次,达。芬奇问老师:‘为甚么老是让我画鸡蛋?’老师告诉他:‘鸡蛋,虽然普通,但天下没有绝对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不同,投来的光线不同,画出来也不一样,因此,画鸡蛋是基本功。基本功要练到画笔能圆熟地听从大脑的指挥,得心应手,才算功夫到家。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很受启发。他每天拿着鸡蛋,一丝不苟地照着画。一年,二年,三年……达·芬奇画鸡蛋用的草纸,已经堆得很高了。他的艺术水平很快超过了老师,终于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达·芬奇在学画时,曾随老师安希莫尼湖写生,为一间教堂绘画一幅名叫《基督的洗礼》的油画。到了希莫尼湖,老师突然病倒了,没有办法,只好让达。芬奇代为完成油画剩下的部分。当油画全部完成后,教堂的人看到这幅画,不禁赞叹说:’好极了!这幅画画得实在太好了,尤其是这一部分。‘教堂的人用手指指着画的左下角,而这一部分,正是达。芬奇代画的

不可不知的10个中国经典历史名人

(1)不可不知的10个中国经典历史名人 (2)不可不知的10个世界经典历史名人 (3)不可不知的10个中国文人 (4)不可不知的10个经典作品及文学形象 (5)不可不知的10个文学意象 (6)不可不知的10个中国经典故事 (7)不可不知的10个感动中国人物 (8)不可不知的20组名言警句 (1)不可不知的10个中国经典历史名人: 1.爱国诗人——屈原 ◆素材解读 他是以死报国的先行者,他也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山鼻祖。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在官场,屡遭排挤,然而他矢志不渝地爱着这个国家,矢志不渝地追求着自己理想的心灵纯净世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展示给世人的坚贞形象。甚至,当他得知国家灭亡时,愤然跳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身躯为国家殉葬,这就是屈原。从肉体到灵魂,他都是坚贞的爱国者。 ◆适用主题:“爱国”、“坚贞”、“理想” 2.千古一帝——秦始皇 ◆素材解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大秦王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的庞大帝国。 一个邯郸街头的叛逆少年,一个大秦王宫的孤独君主,一个扫荡六国的一代霸主,最后成为开天辟地、震古烁今的绝代帝王。他的一生是一个传奇,他的故事是首史诗。他韬光养晦又恃才傲物;礼贤下士又暴虐无道,是一个集自卑与骄傲、天才与疯狂、智慧与野蛮于一身的人。他建立了大一统的帝国,统一郡县、度量衡、货币、文字;可他也泰山封禅,与神表功;他醉生梦死,筑骊山,修巨墓,穷奢极欲,却又寻仙求道,妄想长生不老。最后身死沙丘,是非成败转成空。他留在中华史册上的丰功伟绩,令人惊叹,而他刻下的超级暴君的累累罪行,也令人乍舌。 ◆适用主题:“坚持”、“自律”、“追求”、“励志” 3.西楚霸王——项羽 ◆素材解读 一代王者,威如四海;一世英雄,气盖寰宇。 他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项羽的武勇古今无双,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话。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无知人之明,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却失尽人心。更为突出的表现是在用人方面。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兵上天才,政治蠢材。

中国历史人物列表

中国历史人物列表 一、十大明君 千古一帝---秦始皇布衣皇上---刘邦 盛世明君---李世民风流女皇---武则天士兵皇帝---赵匡胤大明太祖---朱元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创盛世---康熙一代明君---雍正风流倜傥---乾隆二、十大科学家 通天知地---张衡医家方祖---张仲景数学泰斗---祖冲之笔注华夏---郦道元长寿药王---孙思邈科学巨星---沈括天文巨子---郭守敬华夏神医---李时珍中西会通---徐光启启蒙先驱---宋应星三、十大思想家 道家鼻祖---老子百世师表---孔子东方亚圣---孟子无神先师---王充心学大师---王守仁传统叛逆---李贽经世匹夫---顾炎武光耀百世---龚自珍放眼世界---魏源维新志士---康有为

四、十大才子 盛世文豪---司马相如诗名天下---谢灵运唐代诗鬼---李贺天才浪子---李商隐百代文宗---刘禹锡一生风流---唐伯虎人间大隐---李渔第一才子---纪晓岚大清奇才---张之洞浪漫诗僧---苏曼殊五、十大文豪 伟大诗人---屈原史家第一---司马迁 才高八斗---曹植冲天大鹏---李白 诗中圣哲---杜甫诗坛领袖---白居易文坛全才---苏轼驰骋疆场---陆游 剧作大师---汤显祖红楼绝唱---曹雪芹 六、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1)田单:战国时齐国将领,后入赵为相,受封平郡君。 (2)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后任相国,封信平君。 (3)韩信:西汉初军事家,用“陷之死地而后生”之策大破赵军,后又击灭项羽于垓下,被封为楚王。(4)李广:西汉名将,先后与匈奴七十余战,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称之“飞将军”,数年不敢犯界。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关于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有哪些大家知道吗?今天,为大家分享中国历史名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再高几厘米就会倒塌 魏源是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改革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人们常常称赞他博古通今、造诣精深。人们所不知道的,是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英才。 这位英才的名字叫石昌化。 魏源15岁在县试中,认识了小他一岁的竞争对手石昌化。主考官发现这两人年龄虽小,文章都属上佳。因为难分伯仲,便将他俩同时拔置前茅,赞为双璧。第二年,魏源和石昌化又同时参加了府试,分别获得冠军、亚军。 魏源能成功,绝对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甚至因为在书房里待得太久,连自己家的仆人都认不出来了。 石昌化在认识魏源后,感到自己的见识与学问与魏源还有一段差距。一心争强好胜的他开始琢磨,自己该如何缩短差距,赶上魏源呢? 石昌化开始给自己加码:魏源读书读到三更,那我就读到五更。魏源读到五更,那我就通宵熬夜。如此拼命的他没想到,梅花没香苦寒枯。由于过分刻苦,石昌化患风寒引发痨病,进而呕血。

身体垮了,学业也就无从继续,这个早年与魏源站在同一起跑线的神童,因为过分苛求自己,失去了参加殿试的机会,以病剧而不得与魏同捷。 魏源不努力,绝对成不了魏源,石昌化过于努力,却只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无名小卒。 你知道大树最高能长多高吗?科学家说,一棵大树再怎么具有生命力,也只能长到122米到130米,不是大地撑不起它,而是它自己撑不起自己。在130米的极限,再长一米,甚至哪怕几厘米,都可能自己压垮自己,轰然倒塌。其实在人生中,读书、工作、理想都是如此。要十分努力,却不可超出自己的能量极限,尤其不能把别人的高度当成自己一定要达到的高度,否则往往不成功,却逼苦了自己。 天王巨星苏东坡 苏东坡才华出众,加上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因此拥有大批的粉丝。虽然苏东坡星途坎坷,但这些忠实的粉丝却一直追随,对他不离不弃。 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喜欢到西湖游玩。有一天,苏东坡游览西湖时,忽然着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驾船追了上来。苏东坡不知其来意,一时愕然。女子激动万分地说,她自小就仰慕苏东坡,但一直无缘相见,现已嫁为民妻,今日亲眼看见自己的偶像,也了却了多年的愿望。之后,美女粉丝给苏东坡弹奏了一曲古筝,便驾船翩然而去。苏东坡无比

中国辉煌历史和历史人物

中国辉煌的历史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告结束;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随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射落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0的突破;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3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升天;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成功升天;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成功升天;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成功升天;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8年8月8日,北京举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中国取得了金牌51枚、奖牌总数100枚的历史最好成绩;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天成功。 中国辉煌历史的人物 秦始皇、刘邦、李世民、赵匡胤、成吉思汗、朱元璋、努尔哈赤、玄烨、胤祯、弘历、陶朱公、吕不韦、胡雪岩、盛宣怀、王炽、李嘉诚、褒姒、西施、吕雉、赵飞燕、李贵妃、萧燕燕、花蕊夫人、孝庄、慈禧、绿珠、苏小小、薛涛、李师师、李香君、陈圆圆、赛金花、董小宛、小凤仙、吕尚、诸葛亮、范睢、孙膑、张良、商鞅、郭嘉、王猛、高基、范文程、屈原、司马相如、曹植、谢灵运、李白、杜甫、李煜、王安石、苏轼、陆淳、孙武、吴起、韩信、李广、卫青、岳飞、常遇春、郑成功、戚继光、左宗棠、王莽、董卓、曹操、安禄山、曾国藩、吴三桂、袁世凯、曹锟、张作霖、陈胜、项羽、李密、窦建德、黄巢、方腊、王聪儿、钟相·杨幺、李自成、洪秀全、王导、郭子仪、海瑞、冯道、秦桧、李林甫、严嵩、张居正、和珅、李鸿章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 导读:本文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

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 历史故事具有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内容,很容易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古代人物故事中国古代人物故事: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名机,男,汉族,约公元150年生,河南南阳人,东汉朝代的孝廉学历,汉灵帝时曾任正地市级的长沙太守。 医圣张仲景被后世誉为“医圣”,他医术高超,利用勤学苦练得到的本领,医好了很多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他医德高尚,看到河南疾病流行时,弃官归乡行医,为广大老百姓治病;他医道高明,写出了医学名着《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是中国医学史上首次提出辨证论治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它不仅为国内历代医学家所尊崇,而且为日本、朝鲜、欧美诸国医学家效法,被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医门之圣。” 社会关系 张仲景出生在东汉末期一个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知识分子出身的官员。他从小就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立志长大后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公元161年,11岁的张仲景拜同郡的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张伯祖是当时有名的医学家,他性格沉稳,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虑。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因

而张伯祖很受百姓的尊重。跟张仲景一同学医的,还有一个比他年长的同乡何颐,他对张仲景刻苦钻研医学的精神十分钦佩。他曾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意思是说张仲景才思过人,善思好学,聪明稳重,但是没有做官的气质和风采,不宜做官。只要专心学医,将来一定能成为有名的医生。医圣神奇的治病故事 破迷信治精神病 古代封建社会,迷信巫术盛行,巫婆和妖道乘势兴起,坑害百姓,骗取钱财。张仲景对这些巫医、妖道非常痛恨。 有一天,他遇见一个妇女,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总是疑神疑鬼。病人家属听信巫婆的欺骗,以为这是“鬼怪缠身”,要请巫婆为她“驱邪”。张仲景观察了病人的气色和病态,又询问了病人的有关情况,然后对病人家属说:“她根本不是什么鬼怪缠身,而是‘热血入室’,是受了较大刺激造成的。她的病完全可以治好。真正的鬼怪是那些可恶的巫婆,她们是‘活鬼’,千万不能让她们缠住病人,否则病人会有性命危险。”在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后,他研究了治疗方法,为病人扎了几针。几天后,那妇女的病慢慢好起来。张仲景又为她治疗了一段时间就痊愈了。从此,一些穷人生了病,便不再相信巫医的鬼话,而是找张仲景治病。最早使用肛门栓剂通便法 一次,有个病人大便干结,排不出,吃不下饭,很虚弱。张仲景仔细做了检查,确认是高热引起的一种便秘症。当时碰到便秘,一般是让病人服用泻火的药。但是这个病人身体很虚弱,如果服用泻药,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人物并称大全

人物 二圣:(1)周文王、周武王。(2)周公、孔子。 二王: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 二乔:三国时期一对姐妹花,以美貌出名。大乔为孙策妻子,小乔为周瑜妻子。 三皇:燧人、伏羲、神农。 三圣:(1)尧、舜、禹。(2)禹、周公、孔子。(3)文王、武王、周公。 三杰:西汉张良、萧何、韩信。 三曹:三国曹操、曹丕、曹植父子。 三李:唐朝李白,李贺,李煜称为“诗家三李” 三袁:明代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被称为“公安三袁” 三苏: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被称为“三苏” 三绝:唐文宗时,诏以李白之歌诗,裴旻之剑舞,张旭之草书为三绝 四君:春秋孟尝君(齐)、平原君(赵)、春申君(楚)、信陵君(魏)。 四杰:唐代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 四家:北宋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 四才子:明朝祝枝山、唐寅、文征明、周文彬被称为江南四才子。 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称为“苏门四学士” 四圣:草圣张旭,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茶圣陆羽为唐朝四圣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五圣:孔子及其弟子(含再传弟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合称。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颜子,即颜渊,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复圣”;曾子,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宗圣”;子思,孔子之孙,被后世尊为“述圣”;孟子,孔子再传弟子,被后世尊为“亚圣”。 五霸: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五子:宋朝哲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 六君子: (1)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害死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等六人于狱中,号称“六君子”。 (2)清戊戌变法运动失败时,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弟、杨深秀、康广仁同遭杀害,世称“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