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华东师大二附中2018高三语文10月月考

华东师大二附中2018高三语文10月月考

华东师大二附中2018高三语文10月月考
华东师大二附中2018高三语文10月月考

华东师大二附中2018年10月阶段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 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 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 或写(非选择题) 在答题纸上, 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 答卷前, 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 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 答题时应特别注意, 不能错位。

4.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5分)

(1) 是处红衰翠减, 。柳永《》

(2) , 非蛇缮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 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暗示自己报国无门的诗句是: , 。

2. 按要求选择。(5分)

(1) 祝贺母校六十周年校庆, 下列祝福话表达最得体的是( )。(2分)

A. 欣闻母校六十华诞, 愿母校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B. 春秋六秩励精图治, 桃李万千再铸辉煌。

C. 母校音容笑貌依然, 栽培之恩永世难忘。

D. 六十年沧桑砾沥, 一甲子岁月峥嵘。

(2)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句子, 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在新世纪, 人们怎样发挥其特点和优势, 同时克服其缺点、局限, 从而对本国建设乃至世界文化的进步做出贡献, 这是我国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A. 儒家文化有其不足和缺陷, 需要向西方文化学习。但是儒家文化在数千年、特别是在现代亚洲地区

的发展中表现出其存在价值和自身的特点、优势。

B. 儒家文化有其不足和缺陷, 需要向西方文化学习。但是儒家文化在数千年、特别是在近现代亚洲地

区的发展中表现出自身的特点、优势和其存在价值。

C. 儒家文化在数千年、特别是在近现代亚洲地区的发展中表现出其存在价值和自身的特点、优势, 但

是儒家文化有其不足和缺陷, 需要向西方文化学习。

D. 儒家文化在数千年、特别是在近现代亚洲地区的发展中表现出自身的特点、优势和其存在价值, 但

是儒家文化有其不足和缺陷, 需要向西方文化学习。

二、阅读70分

(一) 阅读下文, 完成第3-7题。

早就想说清这样一件事情, 便是一个故事本身就包含了一个讲故事的方式。那故事是唯一的, 那方式也是唯一的。比如电影《勇敢的米哈伊》, 故事本身就决定了它必须是宽银幕的; 国产电视剧《今夜有暴风雪》拍得很不错, 给人感觉是由电视台转播的宽银幕电影, 然而失败也就在此了。到了高度现代化的美国, 才明白了西方现代派的作品, 并不是用意识流、结构现实主义等等莫名其妙的手法表现故事, 而是那生活本身给了一个时空颠倒、错综交叉、断断续续、重重叠叠、无头无尾、莫名其妙的故事。记得马尔克斯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他所写的一切故事全是真实的, 没有一点魔幻。其实, 拉丁美洲的现实本身就充满奇花异草, 奇闻

怪事, 事情本身就是魔幻而又真实的。一个故事带着它的模式存在了, 它的模式与生俱来, 并无先后。而最大的困难同时也是成功最重要的秘诀, 便在于如何去寻找那故事里唯一的构成方式。好比爱斯基摩人的雕刻, 他们不说雕刻, 不说塑造, 只说将多余的那部分石头去掉。去掉多余的, 累赘的, 只留下应该有的, 本来就有的。什么是本来就有的? 这便有了艺术家的劳动和工作。

事情就在“本来” 这两个字上。

我们常常这样评价一篇作品: 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 写了大人的世界, 一个艰辛的时世或是一个别的什么时世。而我以为, 假如这篇作品是优秀的话, 那么就应该写的是一个孩子的世界。既是要由孩子来叙述这个故事, 那么这个故事、这个世界也必定是属于孩子自己的: 那或许是一个由于天真而特别纯净或则加倍肮脏、由于好奇心而迷惑不解又由于好胜而胡猜乱想以至错误百出、由千弱小而险象环生又由于无知而一往无前的故事。由此想到德国电影《铁皮鼓》: 二战时, 一个名叫奥斯卡的男孩, 不愿意自己长大, 希望自己永远只是三岁, 妄图从此逃避长大后的厄运, 逃避理性和情欲的成熟。可是停止成长的只是他的外壳, 内部的一切都依然成长, 而周围人们却还将他当孩子看待。他可以避免参加那一切的疯狂残酷, 只须冷眼旁观。世界依着他一个侏儒的变态心理演绎着一连串奇形怪状的故事, 他以一个侏儒的变态的心理演绎这世界上一连串奇形怪状的故事。侏儒的心理与这世界的疯狂秩序其实是一桩事情, 这世界不是塑造侏儒的手段, 这侏儒也不是反映世界的手段。一时间, 这作品的形式失去了, 讲故事的方式失去了, 只剩下一个故事。故事与讲故事的方式, 与生俱来存在一体之中, 犹如生命带着躯壳降生。

我们还常常这样去评价一篇作品: 通过几个人, 或几户人家的遭遇, 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和什么样的社会。倘若这作品是成功的, 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几个人” 、“几户人", 传达者的数量究竟有什么意义? 要是多一个多一户或者少一个少一户, 那传达的东西会因此更周全或者有缺陷了吗? 若是多一个不可, 少一个不成, 那么作品意义的关键便不在于这故事是由多少人的命运传达, 而在千这故事本身包含了人的命运, 人的命运本身又包含了故事。而这多少人的命运有机地交织在一起, 成为一体, 成为一个故事。讲故事的方式隐在故事本体之中, 看起来, 就像没有讲叙者似的, 这才是故事与讲故事最本质的关系。

我们也常常这样去评价一篇作品: 以一斑窥全豹, 以一个小小的视角, 展示了大的事情。倘若真是如此, 那便把作品写轻佻了。如若是真正伟大的故事, 决不会以小小的手段就能成功表达。好比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如不是用十七英尺高的大理石柱雕成, 会有巨人的形象? 仅仅是本身的高度和体积, 也在无声地发言了。都德的《最后一课》, 以短短一篇的一堂法文课而写了普法战争。而事实上, 《最后一课》好就好在短短一篇只写了一堂法文课。在法国, 法文课竟成了最后一堂, 其间的可悲意味, 都留在篇幅之外, 让人咀嚼去了。这样一则故事, 天生便是短篇小说, 即便超过了我们短篇的限度——三万字, 也依然是个短篇, 一个拉长的掺水的不成器的短篇罢了。故事本身就确定了规模, 规模本身也确定了故事。

这是经过多年的创作甘苦所悟到的一点。而且, 我发现有许多人也在有意无意地为这个困扰。比如, 几乎每一个作家都感叹文章的开头难。如开好了, 犹如找准了钥匙, 一下子开了门, 前面豁朗朗一条大道; 而开不好头, 就将一径别扭下去。其实这就是在寻找故事与生俱来的讲述方式。故事像雕刻的对象隐在一大块石料里一样, 由你困惑着如何开刀, 它只是缄默不语, 当你终于找着了它, 它便活了。

3. 第1段“艺术家的劳动和工作” 对作者来说就是。(2分)

4. 第1段引述材料众多, 为何还要再引述爱斯基摩人的雕刻, 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5. 对第3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通过孩子的眼睛表现一个艰辛时世的小说并不算是优秀的作品。

B. 基于孩子的天性, 以孩子为主人公的作品往往有着特别的故事。

C. 《铁皮鼓》中的主人公奥斯卡不能说是反映世界疯狂秩序的手段。

D. 杰出作品的艺术形式, 讲故事的手段, 应与故事本身融为一体。

6. 简析第4段画线句在论证中的作用。(3分)

7. 第6段画线句谈到了作品开头的艺术选择问题, 请以《边城》、《哦, 香雪》、《荷花淀》中的任一作品为例, 结合文章观点分析小说开头对于故事叙述的作用。(4分)

(二) 阅读下文, 完成第8-11题。

住在溪边

张宪光

长夏无聊, 读《涧于集》遣闷。偶或从窗子望出去, 便是那个长满了杂草的园子, 绿篱的外边, 便是那条波光粼粼的河水。记得张爱玲《小团圆》里说过, 雨声潺潺, 像住在溪边。今年的梅雨拖得晚, 于我来说, 雨声潺潺是确实的, 住在溪边也是确实的。

从园子绕几步, 穿过一小片菜地, 便可以来到溪边。沿着溪水延伸的, 是那条砖块砌成的幽僻小路, 曲曲折折地伸向远处。除了合抱的垂柳随风摇曳, 两旁还种着石楠、樟树、桂树、紫荆等等。四月, 这条小径的主人是柳絮, 七月则是蝉声, 九月是蟋蟀。一到七月, 蝉声就开始了它的统治, 起初还可以分辨出其中夹杂的鸟声的清脆与婉转, 然后就是蛮不讲理的万蝉齐鸣。去年的气温持续保持在四十度以上, 把柳树叶都快烤干了, 即便没有风, 柳叶也在纷纷凋落, 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独自走在那条小路上, 就是走在枯叶上, 走在蝉声里, 走在喧嚣里。但凡张扬生命渴望的叫声, 哪怕是喧嚣的, 也是值得尊敬的。

今年的天气异常凉爽, 宜于听蝉、看云、观水。五六月的水色是清明的, 七月的雨水则让水位一下子涨了三十多公分, 也变浑浊了, 晨昏时刻水波旖旎流转, 最是让人莫测深浅。那深绿色的河水里, 究竟有多少游鱼, 有多少淤泥, 有多少水藻荇, 有多少动物的尸骨, 还有多少肮脏的垃圾, 没有人知道。但是河水依然悠哉乐哉, 每天随风泛起波纹, 缓缓地流淌, 藏污纳垢的同时, 保有一份淡然。仅仅看着那默默的河水, 心里便感到一种安定, 一种无忧无惧的从容。

溪边的蝉声, 总让我想起歙县的渔梁街。我曾在那里的一幢老房子里住过几天, 每天河对岸知了和鸟儿的怪叫声, 都会把我叫醒。晚上推窗而望, 零星的渔火闪闪烁烁, 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江面上, 对岸青山就是朱熹父亲讲学的紫阳山。朋友们坐在桌边, 一杯一杯复一杯, 在月色里对酌, 仅此而已。喝酒的时候, 似乎忘掉了整个世界, 不知今夕何夕, 不知身在何处, 但闻蟋蟀声时起时落。酒酣, 复继之以茗谈。偌大的禅院, 空荡荡的, 黑魆魆的, 除了我们的声音, 便只有淡淡的月色, 蛩鸣, 以及偶尔传来的蝉声。

离开前的子夜, 一个朋友忽发奇想, 说去渔梁坝上赏月吧, 于是便欣然从之, 咯吱咯吱地推开了禅院的大门。夜晚的古街, 空寂无人, 李白问津亭亦空无一人, “空里流霜不觉飞", 恍惚之间, 仿佛回到羲皇之世——这静静的夏夜, 山上草木, 水墨似的青山, 都沐浴在无边的月色里。鹅卵石铺成的路, 高高低低地延伸着, 往前是巴慰祖故居, 再往前走, 就听到了轰鸣的水声, ——那就是渔梁坝了。天瓦蓝瓦蓝的, 一无纤尘, 云则变幻不已。月在白莲花似的云朵里穿行, 时隐时现。月光如水, 照在河床上, 照在鹅卵石上, 照在对面的紫阳山上。青山倒映在江水里, 白云也倒映在江水里。“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住在溪边, 喜欢听雨, 也喜欢独坐窗前, 看着晚霞一点点烧红了西天, 然后从树颠慢慢落下去, 淡下去。然后, 看着暮色一点点从杂草丛中爬上窗台, 爬上树梢, 与笼盖四野的天色接起来。此刻, 溪边的莽苍烟树全都静默着, 樟树静默着, 桂树静默着, 成排的柳树静默着, 散发着淡淡香气的四五棵香椽树静默着, 长满了杂草的园子亦静默着。这个时候, 我知道, 这溪水, 这园子, 真正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动物们则不甘寂寞地表达着它们的存在: 鸟儿在鸣叫, 虫儿在低吟, 也许蚯蚓在泥土中翻身, 远处的青蛙也时不时地吊吊嗓子。静寂与喧闹, 仿佛是一对孪生兄弟, 相反相成, 不可须臾分离, ——这就是自然的声部。

说起来, 我的故乡就在溪边。那个名叫西崮的山村, 前边有一条清浅的小溪, 水源来自上边的一个群山环抱的河坝。村子的后边, 也是一条小溪, 从北岗那边流下来, 与村前的小溪汇在一起。《盆景人生》中曾说: “河道略显平缓, 从北面村子的山沟里流泻下来, 自然形成一级级的落差, 蜿蜒而来的河道, 泥沙俱下, 最大的一处落水, 名字叫天井汪。两岸悬崖峭壁, 杂树丛生。” 那种泥沙俱下的壮阔景象, 似乎从不曾在我的记忆中存在过, 只记得有个堂兄带我去崖头下洗澡, 溪水不大, 落在身上沁凉无比。那晚的月色, 也很明亮。去年四月, 我曾专门去了一趟西崮, 村子里盖了瓦房, 修了水泥路, 吃上了自来水。山前的小溪不见了, 山后的小溪不见了, 不是被填平了, 就是塞满了垃圾。

住在溪边, 本是偶然的事, 非有意为之, 现在就要离开这条可爱的溪水, 其实也不必过于伤感。人生不过是从一处溪边到另一处溪边, 而那些始终呆在一处的人也会暂时离开, 去别处的溪边与市镇看风景。不管

怎样迁徙不定, 此处的我们似乎总是可以听到彼处溪流的淙淙回响。倘能以蝉鸣蛙噪为鼓吹, 以鹭飞清溪为清凉散, 则处处可以自安, 不必在意那酷暑与流转了。

8. 分析第2段与第4段描写蝉声的不同作用。(3分)

9. 第5段两处画线句的语言十分灵动, 请结合内容赏析。(4分)

10. 结合第6段内容, 赏析画线句的精妙之处。(3分)

11. 散文是“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的艺术, 请结合标题分析全文的构思特点。(5分)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2-14题。

折桂令·客窗清明

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 窄索帘栊, 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 客怀枕畔, 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 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 杨柳分烟, 扶上檐牙。

12. “折桂令” 是这篇作品的。(1分)

13. 下列对本作品风格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清新自然

B. 含蓄深沉

C. 平淡质朴

D. 通俗明快

14. 这篇作品围绕“客窗清明” 采取多种方式抒情, 请简要分析。(5分)

(四) 阅读下文, 完成第15-20题。

怀素疏放, 不拘细行, 万缘皆缪, 心自得之。于是饮酒以养性, 草书以畅志。时酒酣兴发, 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 靡不书之。贫无纸可书, 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 以供挥洒。书不足, 乃漆一盘书之; 又漆一方板, 书之再三, 盘、板皆穿。吏部韦尚书涉见而赏之曰: “此沙门札翰

.., 当振宇宙大名。”

怀素心悟曰: “夫学无师授, 如不由户而出。” 乃师金吾兵曹钱塘邬彤, 授其笔法。邬亦刘氏之出, 与怀素为群从中表兄弟。至中夕而谓怀素曰: “草书古势多矣! 惟太宗以献之书如凌.冬枯树, 寒寂劲硬, 不置枝叶。张旭长史又尝私谓彤曰: ‘孤蓬自振., 惊沙坐飞, 余师而为书, 故得奇怪。’ 凡草圣尽如此。” 怀素不复应对, 连叫数声曰: “得之矣。” 经岁余, 辞之去。彤曰: “万里之别, 无以为赠, 吾有一宝, 割而相与。” 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至晚岁, 颜太师真卿以怀素为同学邬兵曹弟子, 问之曰: “夫草书于师授之外, 须自得之。张长史观孤蓬、惊沙之外, 见公孙大娘剑器舞, 始得低昂回翔之状。未知邬兵曹有之乎? ” 怀素对曰: “似古钗脚, 为草书竖牵之极.。” 颜公于是倘佯而笑, 经数月不言其书。怀素又辞之去, 颜公曰: “师竖牵学古钗脚, 何如屋漏痕? ” 素抱颜公脚, 唱叹久之。颜公徐问之曰: “师亦有自得之乎? ” 对曰: “贫道观夏云多奇峰, 辄常师之。夏云因风变化, 乃无常势, 又无壁坼之路, 一一自然。颜公曰: “噫! 草书之渊妙, 代不绝人, 可谓闻所末闻之旨也。”

15. 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2分)

(1) 凌.冬枯树(2) 为草书竖牵之极.

16. 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 此沙门札翰

..

A. 公文

B. 书信

C. 书法

D. 渊博

(2) 孤蓬自振.

A. 赈济

B. 摇动

C. 振作

D. 生长

17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饮酒以.养性以.怀素为同学邬兵曹弟子

B. 乃.漆一盘书之乃.无常势

C. 余师而.为书登高而.招

D. 草书之.渊妙石之.铿然有声者

18. 把第2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怀素心悟曰: “夫学无师授, 如不由户而出。” 乃师金吾兵曹钱塘邬彤, 授其笔法。

19. 对第2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B. 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C. 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D. 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20. 戴叔伦曾评价怀素的草书“心手相师势转奇, 诡形怪状翻合宜” 。结合本文内容, 概况此风格形成的原因。(4分)

(五) 阅读下文, 完成第21-25题。

止斋记

段从周

公受事九郡, 务求简靖。其风概严而不猛, 待人和而不流。有犯, 恻怛以处之, 毋贷。故名声莫不闻,

每语同僚, 曰: “尔来宦途不再, 岁经涉万有余里, 游已倦¤! 安得幽闲之地, 葺一容膝之斋, 其中惟竹与菊是植, 终日燕坐, 诚可乐也! ” 他日又谓余曰: “我得斋名矣。” 举所得, 云: “行年六十, 官三品, 亦是人生合止时, 以止匾斋可乎? 子为我记之。” 余谢曰: “公精力未衰, 中外属望, 方期大用, 膏泽天下, 岂容止乎? 且

余不敏, 安敢承教? ” 公笑曰: “子言侈矣, 止此, 于我为过, 敢有他望, 以重其过? 其毋愧我。” 遂不敢复辞, 勉为之说。

曰: “止之, 时义大矣哉! 止有两义, 有止而止者, 行而止者。止而止者, 时行则行, 时止则止。如蹇之险而止、如蒙之坎而止, 止其时也。行而止者, 谓行其事也, 所止者, 理而已。如父止于慈, 子止于孝, 君止于仁, 臣止于敬。此即止其所也,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盖当止而止, 既不失其时; 当行而止, 又皆得其所。由此观之, 止之为义, 非特专主辞禄去位, 闭门却扫, 与夫高蹈远引, 遁世无闷之谓也。历观前人, 处止之义不同, 有功成名遂, 全身远害而止者, 有知足不辱, 恶盈好谦而止者, 有委心乘化, 乐天知命而止者, 如汉之留侯与二疏及晋之陶渊明是已。是止也固异, 夫知进而不知退, 既得患失, 暨不量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万万也。然皆非圣人之止也, 圣人之止何如? 可以仕则仕, 可以止则止, 可以久则久, 可以速则速, 孔子也。又曰: 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公如处止之道, 愿以孔子为法, 庶无慊于孟氏矣。敢此以为止斋记。”

21. 可填入第1段方框的虚词是( )。(1分)

A. 焉

B. 耳

C. 也

D. 矣

22. 不属于“公” 想为书斋命名“止斋” 的心理的是( )。(2分)

A. 激流勇退

B. 心生倦意

C. 知足常乐

D. 悲观失望

23. 用自己的话解释“止而止” 和“行而止” 。(4分)

24. 对第2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具体地证明了前人对于“止” 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

B. 进一步批评了认为“止” 是闭门远居保持高洁的观点。

C. 与“知进不知退” 者形成对比, 引出后文“圣人之止” 。

D. 列举的三种人均具有典型性, 能够增强议论的说服力。

25. 评析作者在文章中阐述的“进退观” 。(4分)

三、作文70分

26. 剧场中, 原本每个人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演出。后来有位前排观众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站了起来, 于是后面的人也不得不站起来观看, 最终所有人都站着看完了演出……这样的“剧场效应”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表现。对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1) 自拟题目; (2) 不少于800字。

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 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

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下学期3月月考卷 高二语文 第I卷(选择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小题。 诗与城市 孙琴安 ①诗人居住城市,在城市生活,天天面对城市,很自然地地便会会以市为题材,写城市的诗也就日渐增多。难怪近些年来城市诗的观念不止一次地被提出,请与城市的关系也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如果从文学渊源上来说,与城市的关系远不如小说密切。最初的诗多采自乡村田间,在古希腊则有“牧歌”,或称“田园诗”.而最初的小说则来自“街谈巷语”,天生就与城市有关,与城市并存共盛,无论是唐宋间的“说话人”,宋元间的“话本”,还是明代的“拟话本”,即“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如《三言》《二拍》等,都是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而在城市中产生的。至于近现代报刊杂志在城市的发韧,以及报纸所辟出的“小说林”、“小说连载”之类,也都是为了满足市民的需要而应运而生的。可这样说:中国小说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城市有关、而诗歌却无这般运。随着城市的愈加发达,对诗的挑战会越大,对小说则更有利。 ③因为小说的艺术要件是人物和故我而城市正是各种人群的聚集地,与人有关的各种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故小小说家入城,如鱼得水,有着写不完的人物与故事。难怪巴尔扎克面对巴黎,在楼上望着屋檐与瓦片,就有许多小说要写,因为在巴黎街头和屋檐下有着无数的人物与故事供他选用,但他如果来到人烟稀少的喜马拉雅山,就可能車手无策,一筹莫辰。而这正是诗人思如泉涌、放喉高歌的时候,因为塑造人物与故事不是诗的必备要件,诗人需要的是激情、心境。灵感与想象,是情感与意念的直接表达、但他面对一坐喧熟同、杂乱纷扰的城市时,他或许会感到烦躁困惑,诗心难见,。因为山色水光自然之美的诗意是大多数人都能感受到的,而一座城市的诗意是要靠诗人的嗅觉去寻和发现的。这正是现代诗人面对城市的一种困境、挑战与尴尬。

2020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2)

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诗可以看作一切艺术的核心,那么诗歌的兴衰,可以说明艺术在一个时代的一般命运。在以往的时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人都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喻为“无冕之王”,尤其是古代中国,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则被赋予了“动天地而泣鬼神”、“和四时而育万物”的力量。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但诗歌已经被远远地边缘化,文学也已经被宣告即将终结。 以往时代的文学艺术之所以具有恢弘的力量,那是因为它是与天地宇宙共生一体的。用舍勒的话说:诗人是“最深切地根植于地球和自然的幽深处的人,产生所有自然现象的‘原生的自然’中的人。”文学的力量亦即人的精神力量,原来是植根于天地自然之中的。所以,当天地自然蒙受贬抑、伤害、羞辱、遗弃的时候,文学艺术也就失去了它的根本,也就必然衰败枯萎下来。 现代工业社会已经剥夺了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体验,使人们远离事物的原生态。正如同曼德所说:“当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事实上,所有的体验可以说都是间接的。……所有植被也被人类的思维所局限、被人类按其品味任意改变;野生动物消失殆尽、多石地带不见了踪影、花开花落的反复循环也不复存在。甚至连昼夜也无区分。”这样的生活现实,无论是对于诗歌的创造者还是鉴赏者,都是要命的,因为诗歌已经失去了它的生命之根。也有人把信息时代的电子艺术、数码艺术看作艺术工程的重建。曼德则认为重建的已经不是艺术,起码已经不是原来的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之中生根发芽的文学艺术。 在语言已经严重蜕变的时代,诗人还能有什么回天之力呢?在语言干涸的泥潭中,写诗注定要变得越来越艰难,即使真有不甘失败的诗人,最好的结局恐怕只能是与这个时代的语言同归于尽。文学艺术遭遇到的,实际上也是一场生态灾难。而文学批评本该对身陷艰难时世中的文学艺术伸出援手,遗憾的是无论西方东方,文学批评这次全都显得异常麻木迟钝。在这个精神气息异常稀薄的时代,原本已经有待拯救的文学艺术,是否还可能成为拯救者呢?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尤其在生态领域更是如此。 21世纪初,时代的格局已经悄悄发生了某些变化,现代史中的战无不胜者有可能成为被挑战的对象,而今日的待拯救者,比如自然生态与文学艺术则有可能担负起救助的使命。在人类社会的那个最初的“原点”,诗歌、艺术曾经就是人类的生长、繁衍、创造、自娱、憧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12Word版含答案

2018高考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12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不相同 ....的一项是() A.刀俎./沮.丧参与./给予.汰渍./沙碛. B.倜傥./倘.若糟粕./琥珀.佼.好/娇.妍 C.拔擢./着.重秕.政/仳.离哺.育/逮捕. D.妥帖./请帖.增.加/憎.恶缟.素/竹篙. 2.下列加点的成语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 A.在班主任的耐心教导帮助下,小鸣终于和他的同桌和好如初,破镜重圆 ....了。 B.中国女足在前不久结束的世界女足大赛中惨遭失败,他们立志要卷土重来 ....,争取下一次的胜利。 C.这个曾被认为有教无类 ....、不堪造就的孩子,在本次国际钢琴比赛中竟然脱颖而出。 D.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经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只 是冰山一角 ....,大量珍宝还珍藏地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A.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B.如皋市五环乒乓球馆是经过如皋市体育局、如皋市民政局批准的专门从事乒乓球运动推广的团体。 C.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D.乱收费的存在,既有认识不到位、经济利益驱动的原因,也有教育体制不健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监督检查不严等原因造成的。 4.下列按顺序排列的句子中,最适合 ...填在横线上的一组是() 这块叫垦丁的地方,陆地有1800公顷,海域1500公顷,是个生态公园。傍晚从酒店出来,到那条光怪陆离的街道觅食,听着从椰子树、棋盘脚树丛中传来的拉丁音乐,顶着从山间飘来的雾霭,于是,在天的尽头就有了一片汽车旅馆和那个架在半山腰的豪华酒店。据说,每年4月,居住在台湾的西方人喜欢下榻在这家酒店,在植物园的门口整夜跳着拉丁舞,就像它的名字——春天的呐喊。 ①路和海之间,有一条宽宽窄窄、时断时续、长达10公里长的热带雨林 ②山和海之间,最窄的地方就隔了一条路 ③一边是山的葱绿,一边是海的波涛 ④热带雨林之外,还有一个森林公园,一个植物园 ⑤人多了住不下,或嫌住的地方人群太集中 ⑥这样的一个垦丁,让多少人向往可想而知了 A.①④②③⑤⑥B.③②①④⑥⑤C.⑥①③②④⑤D.②③①④⑤⑥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王僧绰,琅邪临沂人,左光禄大夫昙首子也。幼有大成之度,弱年众以国器许.之。好学有理思,练悉朝典。袭封豫章县侯,尚.太祖长女东阳献公主。元嘉二十六年,徙尚书吏部郎,

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9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宋朝境内民族主义在政治领域的突出表现,是高扬“尊王攘夷”的大旗,并注入新内涵。这与北方民族政权的环伺紧逼,以致宋朝一再面临存亡继绝的现实威胁息息相关。而新儒学的形成与确立,则构成其民族主义新内涵的思想资源。宋儒强调“四夷不服,中国不尊”(欧阳修:《本论》),以期“尊君父,讨乱贼,辟邪说,正人心”(胡安国:《春秋传序》),确立民族自信,力图夷不乱华,进而用夏变夷,维护政治文化的大一统。推及与诸民族政权的外交关系上,宋朝在军事失利委曲求和时,宁可接受交纳巨额岁币的苛刻条件,而拒绝沿用中原汉族王朝曾采取的和亲政策。 这一民族主义基调在各个文化领域都有不同凡响的回声,而南宋远比北宋高亢。《春秋》学因发挥“尊王攘夷”大义而再度跃居显学,士大夫论兵也成为风尚,不啻是民族主义主旋律在经学与军事学上的反映。诗词散文等主流文学,都有由爱国主义基色构成的绵延不绝的作品,“表白了他们这种久而不变、隐而未申的爱国心”(钱钟书:《宋诗选注序》)。这种民族主义也融入市民文艺的叙事性作品。在宋学鼓吹下,民族大义逐渐成为全民共识,“尽忠报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已是上至将相下至士庶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 民族主义自觉并不限于宋朝汉族政权内部。在大宋史视野下,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与宋并峙的民族政权,一方面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另一方面却自觉坚持统治民族的主体意识。金亡之际,金朝将帅履践“金国大臣,惟当金国境内死”(《金史》)的信念,拒绝失节降敌,也印证了少数民族政权对民族气节的接纳与认同。 今人在重新评价民族战争与统一大业的复杂关系时,自应秉持民族平等的价值观。对大宋史时段所有民族战争,一方面既要放在历史条件下评断每次战争各方的是非曲直,另一方面也应从中华民族通过长期冲突与融合方始形成的历史大趋势中去评判。元朝再次完成统一大业,无疑是大宋史时段各民族冲突与诸政权互动的历史性结局。在这一长时段中,确实时断时续地伴随着血与火的民族战争,但也应看到,相关政权达到地缘政治相对均势的和平时期,各民族与各政权之间通过榷场贸易、使团聘问与其他民间途径,推进着相互间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融合,而宋朝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其中起着主导性作用。这样,就不至于因肯定统一而对宋朝长期而顽强的抵抗不以为然。正是有赖于这种抵抗战争,保卫了宋朝先进的社会经济,相对弱化了骑马民族政权的原始野蛮性,相应减轻了大统一进程中社会破坏力度。而以文天祥为代表的民族气节与忽必烈所成就的统一大业之间的历史悖论,也可以各有其值得肯定的历史地位。

山西实杰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

康杰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2018.0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雨横.(hénɡ)风狂三月暮 B.黯乡魂,追旅思.(sī) C.往事后期空记省.(xǐnɡ) D.争.(zēn)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砧.声(zhān)羊祜.(hù)拚.却(pīn) 旌旆.(pèi) B.鸱.鸟(chī)一饷.(shǎng)蘅.皋(hénɡ) 鹓.雏(yuān) C.王濬.(ruì)百啭.(zhuǎn) 槲.树(hú)酩酊 ..(mǐng tǐng) D.郴.江(chēn) 溽.暑(rù) 征铎.(tuó)寒蛩(qióng)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喜爱 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 ..多向晚:傍晚 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旋:回转 D.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伫:久立等待 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寄言全盛红颜子 ...红颜子:美貌的女子 B.武皇开边意未已.已:停止 C.独留青冢.向黄昏冢:坟墓 D.信.知生男恶信:确实 5.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武皇开边意未已B.归来头白还戍边 C.古来白骨无人收D.禾生陇亩无东西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道欲来相问讯 ..问讯:探望

B.犹自 ..音书滞一乡犹自:仍然是 C.肯.将衰朽惜残年肯:愿意 D.吊影 ..分为千里雁吊影:形影相吊,孤独寂寞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晓镜但愁云鬓 ..改云鬓:美发如云 B.猜意 ..鹓雏竟未休猜意:猜想 C.残星几点雁横塞 ..横塞:越过关塞 D.凫雁满回塘 ..回塘:回到池塘 8.下面对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双双金鹧鸪”有暗示的含义,反衬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B.“未老莫还乡”,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 C.“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写在睡梦中梦到远赴边关去寻找所思念的人。 D.“别时容易见时难”指男女恋人之间因受外力的牵掣而难以相见的怨愤。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桑径里逢迎 ..逢迎: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B.楼高莫近危阑 ..倚危阑:高楼上的栏杆 C.夜夜除非,好梦 ..留人睡好梦:指回家欢聚的梦 D.渐霜风凄惨 ..凄惨:寒冷逼人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因风 ..吹过蔷薇因风:顺着风势 B.月迷津渡 ..津渡:河流的渡口 C.一川 ..烟草一川:平原 D.可堪 ..孤馆闭春寒可堪:哪堪,哪里经受得住 11.下列各项不属于《扬州慢》一词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深刻含意的一项是() A.叹“扬州芍药甲天下”而如今自生自灭。 B.表现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苦伤感之情。 C.遥念花的孤寂,抒发离情之苦。 D.表现了扬州的寥落,名都的沉沦。

江苏省东海县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东海县高三年级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24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席勒的字正常而略显自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的思想,手稿却板正、▲,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 A.洒脱特立独行拘谨B.潇洒狂放不羁拘谨 C.洒脱特立独行谨慎D.潇洒狂放不羁谨慎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 ▲。它不仅是种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形式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气韵、兴味。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 ①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 ②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的相对独立的美 ③也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 ④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 ⑤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本身 ⑥而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 A.①⑤④⑥②③ B.④⑥③①⑤② C.④⑥①⑤③②D.②③①⑤④⑥ 3.下列诗词所咏的传统节日与其他三项不一致 ...的一项是 (3分)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B.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C.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D.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4.对下面一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国家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为的是保障个人的发展。但是当国家变成了主要的东西,当个人沦为它的工具和意志方面的弱方,于是所有各种细微的价值就全丧失了。石头必须破碎开以便让植物生长,土壤必须先疏松开才能使植物果实累累,只有当社会疏松到足以使个人的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时候,有价值的成就才会从人类社会中萌发。 A.国家和社会对个人造成束缚。 B.要个人发展就不能接受社会和国家的管理。 C.社会和国家给予个人自由的环境,个人才能创造出价值。 D.在强大的国家和社会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容易被弱化。 5.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房的一项是( ) A.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B.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C. 富于笔墨穷于命老在须眉壮在心 D. 斗酒纵观廿一史炉香静对十三经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山东寿光一中2017-2018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山东寿光一中2017-2018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2016级语文学科月段检测试题 2017-12 命题人:1部全体语文教师审核人:1部全体语文教师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

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 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 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 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 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 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 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 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 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 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 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两个字来说,那就是“舍得”;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

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20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7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 150分 第I卷(阅读题共73分) 一、现代文阅读,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 历史不可娱乐化 仲言 近些年,历史类的图书和影视剧迅速蹿红。先是由名著改编的历史剧热播,进而是宫廷戏、武打戏搬上荧屏,后来是历史类图书热销,再后来就是“百家讲坛”解读历史的学者备受追捧,居高的收视率、海量的印数和直线上升的知名度表明,“历史”似乎炙手可热。 回望历史、鉴往知来,从先贤的成败得失和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和营养,无疑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和历史的进步。然而,与历史热相伴的“娱乐化”倾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有人称孔子是“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有人推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有人把梁山泊义士比附成危害社会稳定的恐怖分子;有人笔下岳飞成了大宋奸臣,秦桧反成了忠相;有人从刘备无义、关公好色一路骂来,诸葛亮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男人”;近期又有解梦派从《红楼梦》中“考证”出:“雍正皇帝是被曹雪芹毒杀的。”他们迎合某些猎奇的文化消费需求,打着学术的旗号,凭空臆想出一些阴暗、无稽、荒诞甚至情色的“历史”故事,用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亵渎先贤,推翻历史定论,颠覆传统价值观念。 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当然有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同一事件做出不同评价也是正常的。然而,历史科学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实践经验、理论建树及思维方法的百科全书,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它只有从历史事实出发,才能从复杂进程中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为人类认识过去的镜鉴,走向未来的基石。历史题材创作固然可以宽松些,不必严格考证某些历史细节的真伪,但艺术的虚构也不能违背基本的历史史实,只能在尊重史实基础上寻找历史与艺术的契合点。 梳理历史事件、臧否历史人物、阐释历史典籍,我们既不能因循守旧、泥古不化;也不能数典忘祖、妄自尊大,以无知的狂妄去妖魔化古人。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精神,严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审慎地鉴别史实、历史地评价古人、科学地阐发经典,所有的结论都要用史实说话,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绝不能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杜撰。要把握传统文化精髓要义,用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帮助人们恢复历史的记忆,丰富文化的积累,提供前行的借鉴,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往开来开拓一方新的天地。 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继承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但那些靠耸人听闻来扬名、谋私的手段,那些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败坏学风,误导受众,把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历史和典籍当然要走向大众,但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必须坚守。任何媚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地娱乐历史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以钓名谋利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 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文言虚词(完成1-6题,每题1分,共6分)(本组题改编自11月2日发放的文言虚词练习) 1、下列句中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A.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B.大王来何操 C.徐公何能及君也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下列句中的“所”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A.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B.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C.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下列句中的“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B.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C.为赋新词强说愁 D.不足为外人道也 4、下列句中的“因”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 B.不如因而厚遇之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5、下列句中的“者”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命“蟹壳青”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C.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D.此三者,吾遗恨也。 6、下列句中的“之”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之二虫又何知。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二)文言实词(每空1分,共22分)(7、8题选自11月14日发放的文言实词练习,9题来自课内,10题改编自《语文帮》训练64,每周自己从后往前做2个,应该做到了哦) 7、翻译文段中附带括号的“过”字 信陵君过()侯生门,闻侯生有才,欲过()之。令仆从访之,未果,信陵君督过()之,仆从以为过()矣。又令访之,仆从再访,乃闻侯生外出,不过()几日便归。信陵君见侯生曰:“吾未能先闻之,是吾之过()也。” 8、翻译文段中附带括号的“或”字 李蟠求学于韩愈,始或() 于嬉,嗜玩,或()逃。愈惩其曰:“为学,贵在恒也。为学或()匪恒,则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李蟠闻后,方心定,乃有所成。众人以为愈之功。后或()责愈,以为童子为学,当顺自然,功或()未易量。 9、翻译文段中附带括号的“师”字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10、翻译文段中附带括号的文言实词 泰山之阳(),自顶至足,有石而无土。其毛()有松若柏,无它木。石之窦往往有泉,小者滴沥,大者迸泻,湊()赴诸峰之间以为涧。此泰山之奇,而非泰山之所独也。凡山之奇,以石若泉若木之奇而奇。泰山之所独者,有极()天之天门,广丈余、矗七千余级之蹬道以至也。余以辛亥六月十三日将午至泰安城外,遂命肩舆①。不数里,至泰山之麓,已见所谓天门者,在数千刃之上,夹持两峰之巅,峰若仰攒②巨齿,微缺其中心;天门若()古货布③之竖,上见其穿贯之孔。更上无所有,则苍苍之天而已。

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3 (3)

2017届高三10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安风骨,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不仅指代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一直是南朝以讫宋明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千年以来,这枚鲜活而真实的文化种子,历经流变,由狭入广,自道德而审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族群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我们文化特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折射出时代迁移与诗学理念的复杂关系。 自汉末延至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漫长的阵痛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以及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共同构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超越的主要原因。人才选拔的标准在悄然发生变化,“德”不再是唯一的尺度,而“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得到重视。这显然就是“风骨”脱颖而出的时代背景。“风”,指风姿、风韵和风神,用于品鉴人物的姿态和气质;“骨”,指骨相,用于赞赏人物的体格和形象。而这种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一旦形成,迅速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并对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对“建安风骨”进行理论总结并提炼其美学精神的,首推南朝齐梁时代文学理论家刘勰。众所周知,《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是从儒学古文派的视角审视文学的起源与创作。由此出发,刘勰首先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他继承曹丕所揭橥的“文以气为主”的理念,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刘勰以“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来概括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在时代的大脉动中突出生命的悲剧意识,进而推送出“建安风骨”这个中国诗歌美学的批评典范。 唐王李世民在平定隋末社会大动乱之后即位,逐渐建立起一个统一、稳定和强大的新王朝。毫无疑问,帝国的繁盛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成为诗人自觉的追求。在“建安风骨”流变史上,唐代两个标志性人物是初唐的陈子昂与盛唐的殷璠。陈子昂最早标举“汉魏风骨”的旗帜,将“兴寄”与“风骨”联系起来,张扬“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美学,达到与“建安作者相视而笑”的境界。这使得他在继承建安诗歌慷慨苍凉的风格之外,又富于壮大高昂、寥廓雄浑的气概。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以“盛唐风骨”或“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使刘勰“风骨”说焕发了生机。这种流变既呈现为从文、辞到兴象、境界的迁移,又体现为自道德而审美的流转,折射出时局变迁对诗学风格的深刻影响。 “建安风骨”的流变史,一方面恰切地说明了时局变迁与文学格局、气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应该更客观地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这个古老命题。对政治的参与和理解,深化了诗人的生命体悟;文学的温情与浪漫,又赋予政治一种别样的情致。当“建安文学”走出建安,当“建安风骨”不再只是某一个时代的符号,而成为整个民族对“壮美”与“崇高”的生活想象时,我们才更为深沉地洞察了“文变染乎世情”的深意。 (选自王洪琛《“建安风骨”之流变》,《光明日报》2016年08月2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8下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洪江一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新的传播策略 焦雨虹 ①“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文化战略,它既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长远规划,也是运用文化力量推动发展的一种策略。 ②关注中国当代现实生活、人文情境与文化生态,表达中国人此时此地的心声,展示社会、民族、地区的生活精神和文化状态是文化当代性的核心,也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出发点。在过去的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对当代文化的忽视,重点大多集中在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张扬之中,舞狮子、打太极依然是不少对外文化活动的重头戏,导致国外一些人以为现在的中国依然是个长袍马褂的封建社会。“文化中国”形象中长期欠缺鲜活的、丰富的、多元的当代科技、文化、经济元素。因此,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当代”和“传统”的关系,在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同时,必须立足当代、立足本土,展现既积极、平和、快乐又存在矛盾的真实中国,呈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③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意义和理念的载体。文化符号不仅与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特征息息相关,也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密不可分。正如迪斯尼、好莱坞、华尔街、哈佛大学等符号是美国文化的象征。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究竟是什么?多次的中外民调以及对外传播的现实基本可以证实,目前被认可的中国文化符号依然是以传统文化为主,故宫、孔子、功夫、兵马俑、瓷器、京剧、美食等耳熟能详的传统符号依然是主流,在海外甚至有“孔夫子+中餐馆=中国文化”这一有失偏颇的戏谑之说。因此,寻找和建构更加多元、更加现代的文化符号,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任务。在文化符号建构的过程中,必须提升中国当代文化符号的影响力,尤其是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符号建构急需加强。只有多元、现代的文化符号才能展示完整的、充满活力的中国形象。 ④文化传播的高层次传播是价值观、生活观的传播,沟通、对话、交流是其传播的基本形态。文化走出去、文化渗透、文化输入其核心都是强调文化潜移默化的、长期的熏陶和感染的力量。因此,文化走出去的方式应该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多种传播形态的融合,既要有政府为核心的公共传播活动,也要有民间的、个体的交流与沟通,两者必须相互兼容相互补充。国家、政府组织的大型活动资金大、场面大、时间长、话题多、关注度高,对提升国家间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改变人民的国家观念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大型活动毕竟是短期的,时间和作用都具有短期性、即时性的特点。如果仅仅依赖大型活动,文化的传播效果还是有限的。而民间的、个体的交流沟通具有日常性、长期性,弥补了大型活动的缺陷,其渗透的效果更加潜移默化,长期效果更为显著。 ⑤中国文化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和而不同”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主张,和谐、宽容、共享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终极文化目标,在认同差异、接受差异的基础上,互相交流、互相对话,最终达到共处、共享的世界文化大格局。 ⑥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多元、创新的原则,坚持传统与当代的结合,创新与积淀的整合。一方面,必须保持中国文化的特性,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创新发展,面对全球化的时代,赋予中国文化以新的内容、新的观念,才能保持中国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只有不断创造,才

固原市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固原市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分) 1. (2分)阅读下面这段论述性语段,能更好地完成其论证的一项是() 人类学家坚定地断言:文化仅当它是独立的而非依赖的,才能有所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当来自于它外部的压力被来自于它内部的首创精神所取代的时候,它才能有所发展。换句话说,只有民族文化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非主体文化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但是,任何把外来文化的观点强加给民族文化的做法,都会威胁它的独立和发展。同样,如果我们把每一所单独的学校视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的话,那么,教育进步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每个学校要依靠独立于外来压力的内部首创精神才能有所发展 B . 某些学校只要依靠他们全体员工和学生的创造力就能有所发展 C . 学校管理人员必须随着学校发展的进程而调整自己的首创精神 D . 外来的各种有利或有害的因素必须被阻止参与学校发展的努力 二、古诗文阅读 (共4题;共38分) 2. (11分) (2017八上·衡阳月考) 文言文阅读 郭崇,应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称崇。父祖俱代北酋长。崇弱冠以勇力应募为卒。后唐清泰中,为应州骑军都校。 晋祖割云应地入为契丹,崇耻事之,奋身南归,历郓、河中、潞三镇骑军都校。开运中,戍太原。会汉祖起义,以崇为前锋。入汴,改护圣左第六军都校、领郢州刺史,改领富州。 从周祖平河中,以功迁果州防御使、领护圣右厢都指挥使。周祖镇邺,以崇领行营骑军兼天雄军都巡检使。 乾祐三年冬,崇从周祖平国难,与李筠拒慕容彦超于刘子陂,走之,以崇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遣冯道等迎湘阴公赟于徐州,将立之。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崇阵于牙门外,赟惧,登门楼呼崇曰:“汝等何遽至此?”崇曰:“澶州军变,遣崇等来卫乘舆,非有他也。”赟召崇升楼,崇未敢登,即遣道下与语,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赟执崇手泣,俛首久之。俄而赟所领卫兵都校张令超以众归崇,赟亲将贾、王等数怒目视道,将害之。赟曰:“汝辈勿草草,此非关令公事。”崇即送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参考模板

XX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月考一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否则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是人文?什么是人文科学与人文精神?《易经》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即理,即道,即法则,即常性。人文,即人之理,人之道,即做人的法则,即人之常性。人文科学即人的科学,即人心人性的科学,即关于人的法则与人之精神的科学,简单地讲,就是研究做人之道、做人之理的科学。这些人之道、人之理,都显示着人心人性的本质,都透露着一种人的精神,故称之为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培育、充实、大化,无疑要靠道德教化,要靠人心人性的涵养培育,特别是礼乐文化及整个教育的发展。但人文科学能否担当得起培养国家民族人文精神的重任,是需要深思的。现在人文科学门类很多。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人口学、文学以及艺术等,无不属于人文科学。经济学原属历史哲学的一部分,自然也应属于人文科学。可以说人文科学几乎等于整个哲学社会科学。这些所谓的人文科学,虽然门类很多,但由于受浅薄的知识论哲学的影响,已经很少阐明人性的本质,很少具有人的精神了。例如,伦理学已不把人伦看成是天理,看成是人性的自然法则,而把整个伦理道德从属于经济活动与社会集团的利益。心理学已经没有“理”,而把人看作生物有机体,把心看作一块血肉,在进行刺激反应的观察实验。历史学撇开人性、人的精神,大谈经济活动作为整个社会历史存在的本质与基础。人口学变成出生率、死亡率一类的统计,更是缺少人性,缺少人的精神。凡此种种,我们从这些所谓的人文科学中,哪里还看得到人性的存在呢?哪里还感觉到人的精神存在呢?不研究人心人性,不研究人的本质,只是在“物”的层面上游说,算不得科学!因为它舍去了根本。 因此,发展人文科学,必须以人心人性为基础,必须以人的灵明之心与永恒的道德本性为基础。这个心,是仁心、义心、理心。这个性,不是食色之性,不是情欲性欲之性,而是仁义礼智之性,是符合天道法则的“天命之谓性”,是继善成仁的性,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追求美好事物与品德的本性。我们只有把人心人性看作是美好的、永恒不变的,又把人的具体存在看作是与宇宙万物浑然一体,浩然同流,日日以新,共同迈向更加完美的生命境界,才能看到人人性之美、生命之美、精神之美,才能用人文科学以满心的赞叹展现雄浑、波澜壮阔的生命气象,谱写出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新的生命圣歌。 (摘自司马云杰《论文化复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文”一词源远流长,古老的《易经》已经提出这个词并对其内涵作了具体阐释。 B.人文科学门类繁多,囊括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经济学也属人文科学的范畴。

2020届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2020届建平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2019.10)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无求生以害仁,_________________。(《论语·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3)朱自清《松堂游记》: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有点儿!(白居易《琵琶行》) 2、按要求选择。(5分) (1)碰到曾经见过面,但认识不深的人时,有下列四种打招呼的方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你好,你还记得我吗?” B.“你好,我是XXX,你还记得我吗?” C.“你好,我是XXX,真高兴,我们又见面了。” D.“你好,我是XXX,真高兴,你不会不记得我了吧?” (2)罗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幕。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幅对联该如何送才恰当,请选择恰当的一项()(3分)(甲)大启而宇,长发其祥 (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A.甲送乔迁新居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B.甲送分店开幕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C.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分店开幕者 D.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丙送乔迁新居者分店开幕者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思想的空间 ①思想需要空间,这是我在多年阅读以后忽然领悟的道理。尽管孔夫子早已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叔本华也教导我们“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但背名言是一回事,明晰其中的道理又是一回事。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真的感到了为信息所驱使、所淹没的苦恼;读也读不完的书,看也看不完的报,使我们整天手不释卷,疲于奔命,依然欠下一屁股书债。望着日渐膨胀的书柜,总有几分莫名的惭愧和惆怅。虽说有些书本来是为了收藏的,但藏而不读的书正如存而不用的钞票,到底是一种资源,还是一种浪费呢? ②我们时时为此苦恼着。 ③作为思想的载体,信息是无形的财富,是战略的资源。□ ④如今的时代号称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即使是在信息不甚发达的中国,每天也有两千多份报纸、上百种图书在印刷机上滚动,单是长篇小说,据说就已达日产两部的速度。不要说读,哪怕翻一翻,恐怕也要加快速度才行。大大小小的电视台,更是如凶猛的怪兽,时时考验着我们抵御诱惑的能力。更不要说小小寰宇正日益成为地球村,

2018届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2018届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钟咏梅 本次试卷侧重检查近期的学习内容:诗歌赏析和必修四的背诵,当然,更为侧重地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卷面要求,答题规范,已经是第三次通过考试监督落实。 学生规范答题已经很有成效,用课堂的方法去研读考试题,此能力在试卷中已经看到成效,背诵默写已经全面落实,成绩不错。下面就各个大题作详细分析。 诗歌第6题:基本答题情况较好,画面大部分学生知道怎么答,后面的用意一问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答,可以强化一下作用类题型的答题方法 诗歌第7题,不分条的较多。在理解上,缺乏对全诗的总体把握,特别是末句的“空”字,对理解作者的情感很重要,可很多学生只抓住送别诗来作答,把用典的作用理解为对友人的祝福等,导致得分偏低。另,不少学生不结合诗句分析,只有简单的表情感的词。当然,也有部分学生踩点准确,答题规范。

8题:1、部分学生不分条陈述;2、极少数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3、答题随意,断章取义,不会全局思考答题;4、有的答题字数太少,空得太多,不满版。 9题,诗歌比较阅读。第一,审题基本没有问题。二,比较阅读要从两首诗具有可比较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没有读懂文本,胡乱比较,拼命凑字数。三,动不动就报国无门。不认真思考。四,空白不多,这也反映学生考试态度不错。五,尽管得分不高,但在答题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思维的火花在闪烁,值得表扬。 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学生在努力学习对应文本分析的方法,但熟练度不够,理解力还欠缺,所以,准确率不够高。 现代文阅读第二题:1.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从结构和内容方面答题,2.有的只有理论,空洞。有的只有故事内容。3.分点没有概括性。但也有少数学生做得好。 现代文阅读第三题。1、只有少部分同学不分点答题,答题规范不错。2、学生能读懂分析题目,但是归纳不到位,能满分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