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第四卷笔记整编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第四卷笔记整编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第四卷笔记整编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第四卷笔记整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笔记整编

第四卷明清文学绪论

一、明代文学两个主要特征

1、雅俗互动:雅与俗的相互靠近、相互影响,形成互动之势。

A雅文艺与俗文艺之区别

创作队伍:士大夫文人与民间下层文人

地位:正统与小道末技

作品风格上讲:典雅精工与浅近俚俗

B明代文学雅俗互动的具体表现

首先,小说戏曲等俗文学向雅的靠近:四大奇书、三言二拍、传奇戏曲品格的提升,文化历史内涵的深化

其次,正统诗文创作向俗的靠近:真诗在民间,”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

2、个性解放思潮与文学主情思潮的流行。

A明初文化政策及对文艺的影响

三部《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五经大全》),程朱理学在社会文化中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八股文、道学体诗、教化派戏曲产生。

B阳明心学对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

王阳明(守仁)的“致良知”“知行合一”、个体主体意识的解放,对理学之冲击;

王学后人,即泰州学派王艮等人怀疑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传统观念,宣称“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之条理处。”(王艮《心斋先生全集》卷三《语录》。)

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焚书》卷一《答邓石阳书》),大胆肯定人的私心私欲:“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藏书》卷三二《德业儒臣后论》),从而将人的私欲价值推向了极端。

C 个性解放思潮内涵

在泰州学派和李贽等人的影响下,肯定人的私心私欲、追求个性自由、张扬世俗享乐成为明代中后期一股主要文化社会思潮,后人称之为个性解放思潮。

正面影响:反叛传统,张扬个性,负面影响:放纵过度,纵情声色,色情文学的流行

D李贽“童心说”与文坛主情思潮

“童心者,最初一念之本心”,“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焚书》卷三《童心说》)。童心,即赤子之心,未受后天污染的自然纯真之情。

“童心说”视自然之情为文学产生的直接动因,影响到了一大批文学家:

如徐渭主张“古人之诗本乎情”(《徐文长三集》卷一九《肖甫诗序》)。

汤显祖更宣称“世总为情,情生诗歌”(《汤显祖诗文集》卷三一《耳伯麻姑游诗序》)。

公安派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集笺校》卷四《锦帆集叙小修诗》)谭元春也说“夫作诗者,一情独往,万象俱开”(《谭友夏合集》卷八《汪子戊己诗序》)

E、主情思潮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作家主体意识的加强,写物欲、写时俗、写性爱、写闲情成为时尚,肯定人性、放纵个性、歌颂世俗享乐、向往个体人格的自由平等成为鲜明的审美理想。

二、明清传奇戏曲发展演变轨迹(八件大事)多考查文学常识

1、教化派戏曲和传奇戏曲典雅绮丽语言风格的形成。

2、明中期三大传奇的开创意义:《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个人离合之悲与历史兴亡之感结合,深化了戏曲的文化历史内涵,对《桃花扇》《长生殿》影响。

3、四大声腔的形成与昆腔的流行:海盐、余姚、弋阳腔、昆山腔。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对昆山腔改革,形成了清柔婉折的特点,非常适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要求,开始取代其他三腔,成为最流行的戏曲声腔。三大传奇均为昆腔,《浣纱记》更是以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第一部传奇戏曲。

4、“临川四梦”与晚明戏曲:传奇戏曲与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紧密结合,跃进到时代思想文化的顶峰。

5、时事剧与苏州作家群:李玉《清忠谱》、一人永占

6、沈汤之争与音乐体制的格律化:沈璟与汤显祖,传奇音乐体制规范化与作家主体情思的表达

7、南洪北孔:洪昇与孔尚任,清初作家、一南一北,一个钱塘人、一个曲阜人,创作了《长生殿》《桃花扇》,传奇戏曲顶峰之作,深沉的历史文化思索。

8、清康乾时期,地方戏兴起,戏曲近代化,作家中心到“名角儿”中心。

三、章回小说形成发展轨迹

1、史传与小说间的关系:章回小说的远源

A、小说名称的来由及内涵的变迁: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杂篇.外物》

B、中国小说三大源头:神话、史传、诸子散文(叙事和寓言成份),以史传影响最大

C、史传观念对后世小说的影响:一重“实录”;二“补史”作用

2、长篇章回小说的形成:话本小说——章回小说的近源

话本按鲁迅的说法:说书人的底本

宋代说话分为“四家”:

小说:(银字儿)烟粉、灵怪、传奇、公案

说铁骑儿:士马金鼓之事

说经:演谈佛书

讲史书:讲说前代史书文传兴废争战之事

3、章回小说形成发展的三大阶段

初级阶段:将“说话”中“讲史”一类题材整理为平话,平话是杂揉史书和传说而成。

中级阶段:将若干个累积修订的某一题材累积起来,再由一个人再创作,最后写完。构成所谓世代累积型小说。

高级阶段:作家独立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

4、章回小说内容的四种类型:

历史演义、神魔小说、英雄传奇、世情小说

第一讲《三国演义》

一、关于“七实三虚”

1、《三国演义》与前代史书之关系:

《三国志》《三国志注》:人物言行大多可找到依据;对素材的移换变形

2、《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平话》关系:继承与超越

3、小说叙述历史的态度:打破天道正义观念

二、“拥刘反曹”倾向的源起及发展

晋到六朝:以曹魏为正统

东晋习凿齿:尊汉抑魏《汉晋春秋》

北宋代说书:流露“拥刘反曹”倾向,《东坡志林》

元代《三国志平话》: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

《三国演义》直接继承并加强这一倾向

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批点《三国演义》进一步强化巩固。

三、《三国演义》的思想文化内涵

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杰出的战争和谋略描写,中国文化

智慧的集合:儒、道、纵横、兵家等等诸多思想的荟萃。

其主要文化思想内涵则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对国家统一的向往:元末社会动荡,百姓渴望安定

统一,成书年代及作者所处时代要求的体现

2、对儒家仁政理想的向往及道德的追求:

A拥刘反曹倾向;

B对蜀汉集团的着力刻画:刘备仁君形象、诸葛亮能臣贤相的典范、关张的忠义勇猛,桃园结义的讴歌

3、总结历史经验:民心、人才、谋略

四、人物塑造手法:(重点)

(A)、类型化与个性化的完美结合(以三个人物形象为例)

1、曹操形象: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以儒家理想为

评判标准,突出其奸诈残忍一面,又真实描写出其丰富多元性格:“古今来英雄中第一奇人”(毛宗岗)

(一)奸诈

A陷害叔父;B杀吕伯奢一家;C许攸问粮;

D借人头;E借刀杀祢衡;F梦中杀人;G杀杨修

H死后72疑冢:“生而为伪,至死仍诈”

(二)残暴狠毒

A杀吕伯奢全家;B为报父仇屠城;

C杀伏完董承及伏皇后董贵妃;

D杀耿纪韦晃等五人及其宗族和大臣

(三)英雄之气

A不畏权贵:重责蹇硕之叔;

B胆识过人:孤身刺杀董卓;

C惟才是举,爱才如命,敬重忠义之士,宽待人才、厚待人才:哭郭嘉典韦、对关云长、赵子龙、收张辽庞德许褚;招请荀彧荀攸贾诩等、中庞统之计、痛杀陈宫沮授等等

D诚心待士,从谏如流:对郭嘉言听计从,得以平定北方

E多谋善战,善于以少胜多:战袁绍、打吕布、张绣、马超等

F宽仁待民,法纪严明:征讨董卓等军事集团、割发代首

G旷世豪情,乐观自信、永不气馁;自负风趣、颇具喜剧色彩:横槊赋诗、爱笑

H目光敏锐,不因情废公:对继承人的选择

I儿女情长:分香卖履

(四)其他特点:好色、多疑、心胸狭窄

小说中的曹操是一个极复杂矛盾的形象,是不失其本色的真英雄,又是一个可爱的大奸雄。作家以儒家理想批判了其奸诈狠毒残暴之处,但又尊重历史如实描绘出曹操的雄才大略、历史功绩和丰富的性格,完美地体现了类型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魅力的人物形象之一。

2、关羽形象:“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毛宗岗《读三国志法》)神勇忠义的象征:

A武功超凡:温酒斩华雄、诛颜良刺文丑、过五关斩六将

B英勇善战:杀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74)

C胆略过人:单刀赴会

D豪气冲天:刮骨疗毒

E忠肝义胆:千里走单骑;

F宁死不屈:麦城死节

G心高气骄,心胸狭窄:不服黄忠“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欲与马超比武

H刚愎自用、缺乏全局观念:轻视陆逊、拒婚辱孙权

I因私废公:义释曹操

3、诸葛亮形象:即“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

A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智慧化身:隆中定策、火烧新野、

赤壁拒曹、三气周瑜、平定益州、夺取汉中、七擒孟获、

发明创造

B忠心耿耿,勤于国事,严于律己,赏罚分明—贤相典型:

尽忠侍后主,不取而代之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士人之楷模

D用人不当:错用马谡;

E事必躬亲:操劳过度而死

F不善培养人才:死后蜀中人才短缺。

G不善于处理内部矛盾甚至制造矛盾:无原则吹捧关羽逼反魏延

(B)、性格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诸葛亮形象:由喜到悲发展。

前期:风华正茂,才气纵横,指点江山、宰割天下

后期:乐极生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悲剧英雄之路,

孔明大恸不已”、“孔明跌足而哭”、“孔明放声大哭”、“孔明仰天长叹”、“孔明泪流满面”——小说悲剧色彩逐渐深浓

(C)、善于用细节刻划人物性格心理:如24回袁绍优柔寡断103回司马懿隐忍阴险(D)环境和氛围烘托:诸葛亮出山、曹操几次惨败

(E)传奇浪漫手法:张飞长坂桥大喝

(F)侧面渲染、虚实相间:关羽斩华雄

关于分香卖履的解读

1、苏轼的解读:“平生奸伪,死见真性”

圣贤人生传统的解读,《孔北海赞序》

2、司马光的解读:政治人生的解读,《沙溪集》

3、陆机的解读:《吊魏武帝文》,宇宙人生的解读

第二讲《金瓶梅》

一、作者问题

1、文人独创:兰陵笑笑生、浙江老儒、徐渭、李开先

王世贞、李贽、屠隆、冯梦龙、袁宏道等多种猜测

2、世代累积型:

A题材来源于《水浒传》武松杀奸

B大量引用此前出现的小说、杂剧、散曲、传奇资料

学术界多数认同文人独创,但不会是老儒、大名士,文字工夫远逊于《红楼梦》《儒林外史》,也比不上《三国演义》,当为身居市井的下层文人所作(天才,入世极深)

二、成书时间及版本:创作年代历来有嘉靖万历两种说法;版本:词话本(万历本)

与绣像本(崇祯本)、张竹坡评点本

《金瓶梅》主要人物

妻妾: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潘金莲、李瓶儿

丫头:庞春梅

女儿:西门大姐

女婿:陈经济(敬济)

包占妓女:李桂姐、吴银儿、郑月儿

仆妇:宋惠莲、王六儿、如意儿、惠元

姘头:林太太

朋友:应伯爵、谢希大、花子虚、云理守、吴典恩、常峙节等

仆人伙计:韩道国、来旺、玳安儿

交结官员:蔡京(干爹)蔡状元(御史)、宋御史等

三、关于书名寓意

表层:取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字得名

深层寓意:

1、取“香焚古鼎,梅插金瓶”之意,金代表财富、瓶代表权势(也有说代表酒)、梅代表女色

钱——权——钱:钱权——欲望的放纵

2、情欲—死亡的象征:宣淫止淫

金莲、瓶儿、春梅在书中百余女性中情欲最盛、死亡最惨,是理想缺失、道德崩溃下人欲疯

狂泛滥,导致自我毁灭的代表

三寸金莲:女性美和情欲的象征(明代恋小脚癖)

3、隐喻人生如梦,繁华荣辱瞬息即逝之人生本质。

清代张竹坡:“盖言虽是一枝梅花,春光烂漫,却是金瓶内养之者。夫即根依土石,枝撼烟云,其开花时亦为日有限,转眼有黄鹤玉笛之悲。奈之何折下残枝,能有多少生意,而金瓶中之水,能支几刻残春哉?明喻西门庆之炎热危如朝露,飘忽如残花,转眼韶华成幻景。”——《金瓶梅》第七回回评

四、《金瓶梅》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历代文人评价

明袁宏道: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与董思白》

明欣欣子:无非明人伦,戒淫奔,分淑慝,化善恶。知盛衰消长之机,取报应轮回之事。——《金瓶梅词话序》

明弄珠客:借西门庆以描画世之大净,应伯爵以描画世之小丑,诸淫妇以描画世之丑婆净婆。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金瓶梅序》

明张潮:《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

张竹坡:《金瓶梅》是一部史记。

作《金瓶》者,乃善才化身,故能百千解脱,色色皆到。

作《金瓶》者,必曾于患难穷愁,人情世故,一一经历过,入世最深,方能为众脚色摹神也。做书者诚是才子矣,然到底是菩萨学问,不是圣贤学问,盖其专教人空也。

《金瓶梅》是部惩人的书,故谓之戒律亦可。

虽然又云《金瓶梅》是部入世的书,然谓之出世的书亦无不可。

——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

五、思想意蕴

词话本:更多儒家教化劝诫

绣像本:更多佛家的空无思想及对人世诸色的悲悯—哀书

A社会政治角度的解读:

1、形而下层面:西门庆及其妻妾的家庭生活、商行官府百态——市井化生活方式、精神方式、行乐方式,展现了人性的真实与黑暗——欲海中的沉沦、扭曲与变态

2、形而上层面:对酒色财气的批判、劝惩

道家清心寡欲,佛家轮回报应

3、全书题旨:“富贵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邓通成”——物欲横流、放纵堕落——亡国败家、自我毁灭

B人性角度的解读

是一部真正意义上“成人小说”:必须有健全的精神、成熟的头脑才能真正理解的书

以秋天开始,以秋天作结“既描写了秋天所象征的死亡、腐败、分离、凋丧,也描写了成年人的欲望、繁难、烦恼、需求;它不回避红尘世界令人发指的丑恶,也毫不隐讳地赞美它令人销魂的魅力。一切以正面、反面来区分其中人物的努力都是徒劳的,《金瓶梅》写的只是‘人’而已。”——田晓菲《秋水堂论金瓶梅》

C哲学宗教角度的解读:警世书、彻悟书、出书世

D道德教化角度的解读:明人伦、分善恶

六、艺术成就

1、描写生活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

2、出色的生活琐事、生活细节的描写:明代师心尚俗,市井之俗入大雅之堂

3、独特的文学形式:文备众体——对传统文体及价值观念的戏拟——还原市井与人性的本相

4、结构

A网状:从线性向网状发展

B预言性叙事:看相、占卜、月娘之梦

C寓言叙事:书名、时间季节的安排

5、多元价值观及情感态度的并存——多声齐鸣效果

A巴赫金复调理论

B作家价值观念的分裂与矛盾

6、用铺陈写实手法展示了世俗社会的情欲世界:两性性爱关系成为描写核心——提出了人类永恒的人生困境:情与欲、爱欲与文明间的矛盾

7、人物形象

(1)帝王将相英雄神魔让位于市井俗人:传奇世界转向日常生活

(2)肯定人性的同时,第一次对男性内心欲望予以正视并反思

(3)塑造了一批异于此前作品的市井人物:以性爱为人生核心并将性爱享受作为生活最高境界,以欲主导情——走向自我毁灭:在情与欲彼此渗透的复杂性中写出了人物的真实面貌、内心世界,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4)西门庆形象:西门大郎—西门大官人—西门大老爷

学界观点:

A地主、商人、官僚

B新兴商人

C商人、恶霸、官僚

D封建商人

E官僚资本家原型

F性偶像:晚明放纵社会风气中的英雄人物—原始生命力的体现、与书中其他男性的比照

小说中展示的性格特点:

A性格刚强,机深诡谲

B自主进取、积极适应社会,夤缘钻营:“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以财通权

C市井暴发户心态:相信金钱的力量大于一切,蔑视一切传统道德规范、不崇拜神圣权威

D肯定欲望,享受现世快乐,个性张扬

E慷慨疏财、行善积德:捐款修庙、帮助朋友

F重情软弱:对李瓶儿、处理家庭矛盾——欲中之情

G随和恭谦,附庸风雅:做官后主动向仕宦阶层靠拢,取得认同:性格随处境发展变化

H疯狂攫取和占有财色:贪淫欲望的化身

I欺行霸市,借黑恶和官府势力打击生意竞争对手:捣毁蒋竹山药铺

J偷税漏税,贪赃枉法

K性心理扭曲变态

8、市井化的口语写作

第四讲《水浒传》

一、成书过程、作者及版本问题:文学史第38-40页。

二、主题问题:

学术界几种观点:农民革命史诗说、宣传投降主义反面教材说、英雄传奇说、为市井细民写心说、忠奸斗争说、忠义报国说、游民意识说、多元主题说等

1、农民革命史诗说:

A梁山英雄的构成成分:三分之一来自地主阶级统治集团成员,真正意义的农民不多

B行动纲领和目的:南面称帝与“替天行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C上山原因:逼、赚、意气所感、被俘,权宜之计

D发动战争的性质:占据城池与秋毫无犯

E招安背景:弱势、被迫投降与强势、主动招安

F作者对农民起义的态度:贼寇与忠义

2、宣扬投降主义反面教材说

3、为市井细民写心说:大量涉及城市生活及市民心理,勾栏瓦肆中的产物,审美趣味

4、忠奸斗争说:梁山忠义与四大权奸斗争贯穿始终,揭示了“自古代权奸害善良,不容忠义立家邦”的现象。是内容而非主题,书中描写了几种斗争:忠奸、民族、阶级斗争等。

5、忠义报国说:

A明代早期刻本名为《忠义水浒传》

B主角宋江:忠义代表

C梁山好汉在与权奸斗争及维护宋朝统治中的表现:宣扬了忠义报国,保境安民理想

D作者评价:“生当庙食死封侯,男儿平生志已酬”。

6、游民意识主题说:宋代城镇游民众多,包括丧失土地的农民、破产的城市小手工业者、倡优声伎、游僧等。水浒中表现了大量游民心理、性格及愿望要求;中国文化阴暗面的呈现A强烈的帮派意识B赤裸裸宣传血腥暴力

C禁欲与厌恶家室:极端仇视女人及小孩

D贪财

7、多元主题说:世代累积型小说,成书复杂,凝聚了

几代人的生活体验

三、《水浒传》人物塑造手法:类型化向个性化迈进

A多层次多角度刻画性格

B性格在环境中发展变化

C传奇浪漫手法

D细节的真实

第五讲《牡丹亭》

一、汤显祖其人(1550—1616)

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记》《南柯记》《邯郸记》

江西抚州临川人,均有梦之情节;又称“玉茗堂四种曲”

《紫钗记》取材唐传奇《霍小玉传》、《南柯记》取材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邯郸记》取材唐沈既济《枕中记》

著作集《汤显祖诗文集》《汤显祖戏曲集》

研究资料:毛效同编:《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

二、汤显祖的思想

1、社会理想:儒家王术理想

治平之世,礼义之国,举贤任能,薄赋轻徭,丰衣足食

2、人性观:人生而有情、世总为情、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善情、恶情

“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建立有情之天下

3、戏曲救世,至情悟人

A超越生死理法之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牡丹亭》的倡扬B发展轨迹:以情救世——情缘总归虚幻——等为梦境,何处升天(“词家四种,里巷儿童之技。人知其乐,不知其悲!”)

“后二梦”的迷惘悲哀

三、故事源起

《牡丹亭》的故事题材并非汤显祖的独创,在《牡丹亭记题词》中,汤显祖说:“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按:李仲文故事见《太平广记》,引《法苑珠林》

冯孝将事,见《太平广记》,引《幽明录》

谈生事见《太平广记》,引《列异传》

直接取材则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

四、《牡丹亭》的思想内蕴(文化意义)

1、展现了杜丽娘青春的觉醒,人性的觉醒,表现了一种精神的叛逆,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游园惊梦》

2、第一次正面肯定了欲是情的基础。

《牡丹亭》中所说的情,是指人的真情实感,人的要求欲望,既包括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也包括其他的要求欲望,自然也包括生命本能的冲动,即性爱。第一次向世人昭示了欲是情的基础,是每一个生理健全的人应该得到合理满足的生命冲动,它是美好而动人的。

3、在情与理不可调和的冲突中揭示了生命深层的悲哀

杜丽娘是情的代身,她生生死死追求情的过程揭示了一个时代的悲剧。

五、艺术成就

1,因情成梦,因梦成戏—象征结构:起死回生的情感历程,阳间——阴间-阳间,现实——理想——现实三个场景,既是杜丽娘人生追求的完整的情感受历程,也是作者文化探索的完整的精神历程,杜丽是情的化身

2,美丽的诗剧,浓郁的抒情色彩。

(1)众多的浪漫的幻想场景;(2)大量的内心独白

(3)语言精工

A情景交融,意境缠绵;B含蓄典雅,朦胧婉约

C雅俗兼善,合于人物身份

3、各具性格的人物

诗词重点:【好姐姐】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第六讲《桃花扇》

一、关于《桃花扇》的征实信史

1、征实信史

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之歌舞,局外之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果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激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桃花扇小引》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桃花扇凡例》

2、与史不合之处:

A更动主要事件的发生时间

B改变了主要人物的结局

C人物事迹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D无中生有凭空结撰

二、思想内涵

1、对士阶层人格能力予以反思

A门户之见——党争祸根

B尚空谈——缺乏实际政治才能

C因私废公、动摇、软弱、风流自赏

2、挑战传统的尊卑观念

A挑战男尊女卑观念:李香君形象

压倒须眉、初步的参政意识、将个人命运系于国家民族兴亡之上、有胆有识远高于侯生、与侯生爱情建立在共同的政治倾向上、“却奁”“拒嫁”“骂筵”

B挑战社会等级尊卑观念:塑造作者七人,以柳敬亭、苏昆生为最

3、彻头彻尾的悲剧——悲观幻灭风格:

个人与家国历史间悲剧性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三、结构

1、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悲:男女爱情与南明兴亡两条线索——个人与历史家国间既依附又冲突的悲剧性关系

2、穿针引线之人:杨龙友——联结朝与野、爱情与政治;柳敬亭、苏昆生—联结军事与爱情

3、扇子的妙用:赠扇——血溅扇面——画扇——寄扇——撕扇,掀起一个个戏剧波澜:爱情见证、反抗权奸斗争见证、历史兴亡的见证,重要关目,以扇子命运写出个人及家国命运。

第七讲明代话本小说

一、文学常识

1、从话本——拟话本

“拟话本”

这个名词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创造的,他所指的作品是《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和《大宋宣和遗事》,他的原义是指受话本的体裁、形式影响而创作的小说。

后来很多小说史、文学史的作者借用了这个名词,用来指明朝及以后文人整理或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今存最早的话本小说集是《清平山堂话本》。清平山堂是明代嘉靖年间钱塘人洪楩的堂名。根据学者的研究,这本书大约出版于嘉靖二十年至三十年间(1541-1551年),原书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六集,每集收小说十篇,故共有六十篇,又称《六十家小说》。此书已散佚,现在可以看到的剩下二十九篇,这些小说的版心都刻有“清平山堂”字样,所以重版时称为《清平山堂话本》。

《京本通俗小说》

万历年间,书商熊龙峰刊印了《熊龙峰刊四种小说》

2、三言二拍

冯梦龙“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

《喻世明言》(初版称《古今小说》)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濛初“二拍”(每集40篇,但实有小说78篇):

《初刻拍案惊奇》(原书无“初刻”二字,但后来为方便称呼多加上此二字)

《二刻拍案惊奇》

明末大批小说产生“《八段锦》《石点头》《鼓掌尘绝》《壶中天等》

二、冯梦龙其人

冯梦龙,明末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字犹龙,一字子犹,又字耳犹,别号龙子犹;又曾自称冯仲子。其室名墨憨斋,故常自题为墨憨斋主人。他用过的笔名,尚有姑苏词奴,吴下词奴,顾曲散人,前周柱史等,“三言”序曾分别署名茂苑野史、绿天馆主人,无碍居士、可一居士。

有人曾说古今文人别名笔名之多者,无一人可比得上冯梦龙。

三、冯梦龙的文学思想

一、文学上主张“情真”。

认为情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东西,甚至提出要设立一种“情教”,用它取代其它的宗教。小说中,他在《警世通言序》中说小说要做到“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二、不反对文言小说,他的《情史》便收集了很多文言作品,但他更强调文学作品的通俗性,作品通俗易懂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主张文学有教化作用,而且主张把社会教化的内容和通俗易懂的形式结合起来。

注:三言”一共有120篇作品,大部分是冯梦龙从众多的宋元旧本中节选后收入的,部分还经过他的改编润饰。

四、凌濛初其人

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波,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出生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祖父和父亲都中过进士,所以他是出身在一个仕宦之家。但到了凌溕初出生后,这个家庭已步向衰落。

他十二岁入学,十八岁才获得一个补廪膳生的位置。其后,他曾应举入试,但一直科场不利。到崇桢七年(1634年)他55岁时才以优贡生授上海县丞,署海防事,颇有政绩。崇桢十五年(1642年),他六十三岁,擢升为徐州通判,分署房村治河。但过了二年,明朝已在风雨飘摇中,李自成、张献忠作反,大军所向无敌,势如破竹。凌濛初在房村被乱军包围,他拒绝投降,终于呕血而亡,时年六十五岁。

五、凌濛初文学思想

第一,凌濛初主张小说必须能一新读者耳目,让读者在愉悦的审美中获得精神享受,追求娱乐性。

第二,小说有娱乐他人的作用,所以它是一种商品,必须面对大众,凌濛初可以说是比较早觉察到要把文学作品从书斋引向商业市场的一个文人。

第三,虽然小说是商品,要娱乐他人,但也有抒发作者感情的作用“聊舒胸中磊块”,;同时,认同小说必须要有教化的功能,“意存劝戒,不为风雅罪人”。

六、三言二拍的思想

1、对商人“好货”的肯定。

2、对男女爱情和情欲的肯定,即对“好色”的肯定。

(1)歌颂男女情爱。

如《卖油郎独占花魁》、《玉堂春落难逢夫》等作品歌颂了排除金钱、门第、等级观念,追求彼此知心如意,相互尊重的理想爱情。

(2)痛斥负心薄幸行为。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篇,赞扬了女子坚贞执着的爱情,谴责了喜新厌旧、富贵易妻,始乱终弃的卑劣行为,揭露了门第观念、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

(3)把情跟欲相联系,通过肯定欲进而肯定情。

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受情欲驱使而越礼的行为常受到同情,“失节”妇女常被原谅。“三言二拍”的爱情观

A、以情反理,肯定人的情感权利

B、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

C、为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推波助澜

3、对黑暗的政治统治和地主恶霸的揭露批判。

4、歌颂友谊,斥责背信弃义行为。《羊角哀舍命全交》

七、“三言二拍”的艺术特点

比之于宋元话本,拟话本的篇幅加长了,主题更加集中了,情节也更为复杂曲折了,尤其是在人物的塑造上,较之话本更加丰满。

1、其中的优秀作品能够注意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2、对人物的言行,心理的刻划较前细腻。“三言二拍”擅于利用人物的小动作,反映他们的内心活动,增加了读者欣赏时的情趣。

3、以奇为美:日常生活中提取奇异情节,包括标题之奇、叙事手法之奇(巧合、误会、天灾人祸等)

八、话本小说的结构模式

1、事理相套的论证框架;

2、两种形态的结构层次:

A、入诗—入论—入话—入话之结诗或正话之入诗—正话—结论—结诗

B、入诗—入论—正话—结论——结诗

入诗:可诗可词可曲可韵文,引人思考;

入论:散文,紧接入诗展开议论;

入话:小故事,与正话相类或相反;

正话:有叙述、描写、评论

入诗、入论、结论、结诗属评论式

清代话本小说

明清之际——清初

艾衲居士《豆棚闲话》:结构类于西方的《十日谈》《一千零一夜》

李渔《十二楼》《无声戏》

第八讲明清诗文(略看下就成,文学常识)

一、明代诗文

1、前期:

明初宋濂、刘基、高启、方孝孺的散文创作明初散文创作的繁荣期杨士奇、杨荣、杨溥所倡导的“台阁体”

2、中期:

前、后七子的诗文革新“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将复古革新运动推向高潮

3、后期:

李贽“童心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性灵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竟陵派”:钟惺、谭元春

“幽情单绪”、“幽深孤峭”

晚明小品文作家

公安派竟陵派徐渭、陈继儒、王思任、祁彪佳等

张岱

晚明小品文之集大成者

小品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4、袁宏道(1566—1610)

字无学,又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吴县令、顺天府教授、国子监助教和礼部主事等职,后告病还家,退隐乡居。有《袁中郎全集》。

5、袁宏道的文学主张

性灵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蹈袭摹拟文必贵质。

6、袁宏道的散文风格

(1)个性鲜明,风格俏隽。(2)语言流利清新,不拘格套。

答永乐帝书——徐妙锦(仅供欣赏)

臣女生长华门,性甘淡泊。不羡禁苑深宫,钟鸣鼎食,愿去荒庵小院,青磬红鱼;不学园里夭桃,邀人欣赏,愿作山中小草,独自荣枯。听墙外秋虫,人嫌凄切;睹窗前冷月,自觉清辉。盖人生境遇各殊,因之观赏异趣。矧臣女素耽寂静,处此幽旷清寂之境,隔绝荣华富贵之场,心胸颇觉朗然

乃日昨阿兄遣使奉上谕来,臣女跪读之下,深感陛下哀怜臣女之至意,臣女诚万死莫赎也。伏思陛下以万乘之尊,宵旰勤劳,自宜求愉快身心之乐。幸外有台阁诸臣,袍笏跻跄;内有六宫嫔御,粉黛如云。而臣女一弱女子耳,才不足以辅佐万岁,德不足以母仪天下。既得失无裨于陛下,而实违臣女之素志。臣女之所未愿者,谅陛下亦未必强愿之也。

臣女愿为世外闲人,不作繁华之想。前经面奏,陛下犹能忆之也。伏乞陛下俯允所求,并乞从此弗再以臣女为念,则尤为万幸耳。盖人善夭桃秾李,我爱翠竹丹枫。从此贝叶蒲团,青灯古佛,了此余生。臣女前曾荷沐圣恩,万千眷注。伏肯再哀而怜之,以全臣女之志愿,则不胜衔感待命之至。

二、清代散文

1、前期易代之文

学人之文: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

顾炎武《日知录·文须有益于天下》:“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也。”

文人之文:

“清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婉

2、中期盛世之文

桐城派:方苞、刘大櫆、姚鼐

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

方苞“义法”说:“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

刘大櫆“神气”说:“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

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为一体

阳湖派:恽敬、张惠言等

桐城派分支

骈文派:汪中、胡天游、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孙星衍、吴锡麒、洪亮吉、曾燠、孔广森等

3、后期近代之文

湘乡派:曾国藩等

桐城派余绪

魏源、龚自珍等

随笔直书,笔力遒劲,开近代散文之新风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习题集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习题集1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 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 三.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 500 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 、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 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 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 ,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 、和 5篇。 四.简答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20XX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复习笔记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识记: 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 《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筮辞) 理解: 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1.神话及其产生 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 简单运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完整版)考研古代文学史笔记(袁行霈版)

第一章上古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弹歌》、《伊耆氏蜡辞》、《神北行》、《侯人歌》、《周易。归妹。上六》爻辞、《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 2、阅读作品 《周易·同人》、《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屯·六二》、《卜辞通纂》375、《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刑天断首》、《共工触山》。 三、思考与练习 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屯·六二》。五是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绘声绘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杀伐声,看到了上古战争的礼仪、部族成员奋勇作战的身影及失败的悲哀和胜利的欢欣。 1、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2、神话产生的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神话的产生,首先与远古时代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有关。先民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世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及变化,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其次,与上古先民解释自然、抗争自然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强烈渴望有关。这种渴望,促使先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及问题进行思考,并力图对它们作出自己的解释与描述。再次,与先民们的原始宇宙观和原始思维有关。原始先民相信万物有灵,其思维也以此为核心内容,以人与自然互渗为原则,以直观感性、充满情感和富于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试题和答案集锦2

汉魏六朝文学 试题部分: 一、填空 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3.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自(____________)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 4.文坛在经历了秦代和汉初的沉寂之后,到西汉(____________)时期作家群体再度生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生不已,人才辈出。 5.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____________)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6.西汉时期,解读(《》)是一种专门学问,例如武帝时的朱买臣、淮南王刘安都擅长此学,宣帝亦修武帝故事,深推重之。 7.汉宣帝时,宫中曾经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的方法,这种精神疗法效果明显,不但太子得以康复,而且经他倡导在后宫形成了诵读()的风气。 8.诵读()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 9.因擅长文章辞赋而被录用的著名作家,武帝朝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等。 10.自武帝起,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的是创作辞赋,由此形成了向天子()的制度。 11.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 12.西汉武、宣、元、成诸帝都是文学爱好者,其中()还有诗赋传世。 13.淮南王群臣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是一个从事()创作的群体。 14.东汉后期,长期把持政权身居显位的(),大量招纳宾客,东汉许多著名作家都当过他们的幕僚。 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出自(《》)。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_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 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 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就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 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 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 1、文学的自觉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 一就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就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就是文体的区分。 四就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 (1)文学风尚与主题。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与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 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 (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P.27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P.34-P.49 4、《尚书》以记言为主。P.58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P.77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P.79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P.85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P.91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P.92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P.94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P.105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P.117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P.120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P.121P.124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P.125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4、《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5、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6、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7、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8、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9、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10、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1、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2、《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2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总纲与原则 在你开始这份笔记的学习之前,我想先让你明白一件事:文学史不是死的文学史,它是活生生的我们的伟大作家们在文学的园地上辛勤耕耘的成果,同时更是他们心力的凝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恶都原原本本地出现在了我们眼前的书上。当时活生生的感情,我希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融入自己的感情,以作者当时的情境、身世、性格能真实处境来还原历史、还原作品本来面目、最后珠串而成文学史,简言之:你们学习文学史和背诵文学史的途径和目标只有一个:用自己的理解描绘文学史的轮廓,或者说叫做重写文学史。 其实所有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都是相通的,归纳总结、联想记忆、滑稽谐音等等,文学史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要以最真诚的态度来对待文学史,同样的,在其中要贯穿自己对文学史中文学家、文学思想、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的理解。我说的重写文学史当然不是摒弃各位先贤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而是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敏锐地体察到那些文学史书籍上不能言传出来的关于某位作家或事件的精髓,这是理解层面的。也就是说:重写文学史是一个在研读文学史书籍的基础上更深入一层的理解,而非解构文学史或者否定文学史。 在记忆层面更是这样。我曾经接触到过部分考生,他们笃信的只有一条,就是“只要我把文学史上的内容都背会了,考试肯定就没问题了”,我告诉他们有的考研题目综合性非常强,像一套试卷最后的论述题,常常会让你横向比较两部作品或两位作品中的人物等等,更有类似于诗词赏析之类的题目,这些都是文学史中所没有的。然而他会告诉我“那我找本文学史真题答案的参考书,把那上面的所有题目都背会了,不是就行了吗?”想要说的是,我曾经也走过同样的弯路,出于对自己记忆力的高度自信,我们常常忽略了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其实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我们文科的东西从来不是死记硬背能够了事的,当然脑子里要有大量的书本知识,但是这些都需要先理解了然后吸收,只有这样,你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不但容易记住,而且更能由死的知识变换为活的能力。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_高等教育出版社)大纲-1

先秦文学大纲 一、先秦文学五大内容 1、神话(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基质呈现) 2、诗经(民族真情的自由渲泻) 3、诸子散文(民族关于社会、人生的思考) 4、历史散文(时代与民族精神、性格及观念变迁的辙痕) 5、楚辞(文人心灵世界的第一次展示) 二、先秦文学演进的轨迹 1、由群歌互答向抒写个人情怀的演进; 2、由巫觋创作向史官创作向士人创作的演进; 3、由誓命训诰向对话语录向据题抒论的演进; 4、由朴野无华向语言自觉的演进。 一、神话 这一部分主要掌握四方面的知识: 1、神话的性质与产生; 2、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 3、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 4、中国神话的特色与基本精神。 一、神话的性质与产生 所谓“神话”即“神们的故事”。“神”是先民幻想创造与主宰物质世界的超自然的意识存在。“神话”是运用神的观念进行思考、想象的结果,是对于幻想的描述。用马克思的话,就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神话的产生是以原始的生活方式与原始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人群,对包罗万象、变化莫测的自然界――特别是灾难性突变感到神秘而恐惧,而又不能科学解释,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随而又琢磨那奥秘的神灵形象,于是产生了神。随后又想像他们之间及他们与人之间的联系,参照人的生活,创造了神话。 二、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 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大约有三类: 1、解释性神话:如羲和生日、常羲生月、女娲造人、盘古开天以及民族起源、工具发明 等; 2、人与自然神话: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3、社会生活神话:黄帝战蚩尤、共工颛顼之争、刑天及《山海经》中的海外方国等。 三、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 1、在中国古籍中缺少专门的神话著作,神话资料零散地保存在各种典籍中。其中保存神 话资料最多的是《山海经》。其次是《楚辞·天问》、《淮南子》等。另外《左传》、《国 语》、《墨子》、《庄子》等先秦古籍中,也有一些零星的神话资料。在汉代出现的纬书 中,则保存了较多的经过汉儒自觉处理的神话。 1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隋朝三十多年的文学,虽然因国家的统一和南北文风的融合而出现新的气象,但其主要倾向仍沿袭了南朝馀风。唐亡后五代、十国的五十多年,又有向南朝回归的发展趋势,题材和情调的女性化以及文词的绮靡华丽,为其主要特征。而有唐三百年间,文学以及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把中国文学、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如唐代古文的雄奇峭拔,唐代传奇的文采缤纷,唐代曲子词的清新婉约,以及唐代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尤其是唐代的诗歌,更是达到了中国诗歌史的巅峰。好像是一个奇迹,其间相继涌现了大批杰出、优秀的诗人。如同连绵的峰峦,皆历历在目。他们杰出的创造,为我们展示了前所未有而又无比广阔的社会生活。 这里,我们将重点讲述关于唐代文学繁荣的文化背景以及关于唐诗的分期等问题。 第一章隋及初唐诗坛 隋朝文学开始出现南北文风合流的新趋势,并产生了卢思道、素、薛道衡等颇有才华的诗人,但文坛主流仍然延续着梁、浮靡之风。初唐的一百年,是唐诗繁荣的酝酿与准备的时期。如何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诗风,为诗歌开辟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成为初唐诗歌的中心问题。正如《隋书·文学传序》所说: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这实际上是初唐贞观时期朝廷对于文学发展方向的一种共识。初唐前五十年,诗坛创作的主体围绕着宫廷展开,因而宫体诗成为诗坛的主流。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就是这个时期最为突出的代表。初唐后五十年,先有“四杰”开始突破“宫体”的容,倡导“宏博”之风,追求刚健的风骨。继有“宋”确立了律体,从而使诗歌的艺术形式臻于完善。到子昂,进一步明确提倡建安风骨,摈弃齐梁馀弊,使“天下翕然,质文一变”,从而端正了唐诗健康发展的方向。从总体上来说,初唐诗歌虽未能彻底摆脱六朝的浮靡与纤弱,但已经透露出了新的气息。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笔记讲解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 复习笔记摘要

目录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1) 一、日本历史分期 (1) 1.早期历史 (1) 2.封建社会 (1) 3.近代社会 (1) 4.战后社会 (1)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 1.上古文学 (1) 2.中古文学 (2) 3.中世纪文学 (2) 4.近世文学 (2) 5.近代文学 (2) 第一章上古文学 (3) 一、散文 (3) 1. 神话等 (3) 2.祭祀文学 (3) 二、韵文 (3) 1.记纪歌谣 (3) 2.《万叶集》 (3) 3.汉诗文 (3) 第二章中古文学 (4) 一、散文 (4) 1.物语文学 (4)

2.说话 (4) 3.日记文学 (4) 4.随笔 (4) 二、韵文 (5) 1.汉诗 (5) 2.和歌 (5) 3.歌谣 (5) 三、艺能 (5) 1.雅乐 (5) 2.田乐 (5) 3.猿乐 (5) 第三章中世纪文学 (6) 一、散文 (6) 1.物语文学 (6) 2.说话 (6) 3.随笔 (6) 4.日记.纪行(游记) (6) 二、韵文 (7) 1.和歌 (7) 2.连歌 (7) 3.歌谣 (7) 4.汉诗文 (7) 第四章近世文学 (8) 一、诗歌 (8) 1.俳谐 (8) 2.狂歌 (8) 3.川柳 (8)

4.和歌 (8) 5.国学 (8) 二、戏曲 (8) 1.净琉璃 (8) 2.歌舞伎 (8) 三、小说 (8) 1.假名草子 (8) 2.浮世草子 (8) 3.读本 (9) 4.洒落本 (9) 5.人情本 (9) 6.滑稽本 (9)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一、日本历史分期 1.早期历史 旧石器时代(——约1万2千年前) 绳文时代(约1万2千年前——公元前3世纪) 弥生时代(前3世纪——3世纪) 古坟时代(300——600) 2.封建社会 飞鸟时代(600——710) 奈良时代(710——794) 平安时代(794——1190) 镰仓时代(1190——1334) 南北朝时代(1334——1392) 室町时代(1392——1573) 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1 江户时代(1603——1868) 3.近代社会 明治时代(1868——1912) 大正时代(1912——1926) 昭和时代前期(1926——1945) 4.战后社会 昭和时代后期(1945——1988) 平成时代(1988——今)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上古文学 以奈良时代为主,时间跨度主要在8世纪(<日>上代文学)。 1室町时代末期和安土桃山时代合称“战国时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_袁行霈_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概说 从体裁上看,先秦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和散文。诗歌的主要成就,是周代的《诗三百》以及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诸如《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招魂》等)。散文的主要成就通常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叙事文,包括《尚书》、《春秋》、《左氏春秋》、《国语》、《战国策》等;一是说理文,包括儒家著作《论语》、《孟子》、《荀子》,道家著作《老子》、《庄子》,墨家著作《墨子》,法家著作《韩非子》等。 先秦文学凸现了中国文学史上数座巍然屹立的高峰,富有现实主义品格的《诗经》,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屈原的诗,以及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渊薮的诸子说理文,与作为古代史家记事文远源的《左传》等,对古代文学乃至文化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尚书》和《周易》 第一节《尚书》 三体石经尚书残石 《尚书》是中国今存最早的收集史家记事文的集子。古往今来,人们对这本书的编定、流传、文本形态等争论甚多,有些问题迄今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汉初传授、用当时通行文字即隶书书写的《尚书》,即通常所说的《今文尚书》,凡二十九篇;东晋时由豫章内使梅赜(一作梅颐或枚赜、枚颐)所献的《尚书》,凡二十五篇,据称是汉代以古文字写定的另一个本子,实际上只是伪托,通常称之为“伪《古文尚书》”。清人《十三经注疏》里的《尚书》则是这两种本子的合编本。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是代表清代乾嘉时期《尚书》学研究水平的总结性著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尚书》分《虞夏书》、《商书》、《周书》三部分,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这种天命观念具有

中国文学史重点归纳(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

2007年学生文化素质(九年级语文)专项训练 文言文总复习(一)(本卷为七年级内容)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⑴张.()目对.()日⑵明.()察秋毫 ..() ⑶项.()为之强.()⑷徐.()喷以.()烟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1分) A.必细察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 B.以.虫蚁为兽扶苏以.数谏故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驱之.别院盖追先帝之.殊遇 3.翻译下列句子。(1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 4.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 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1分) 答: (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⑴与友期.行⑵去后乃.至 ⑶相委.而去⑷下车引.之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1分) 3.《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1分) (三)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 导论 第五篇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名词解释: 西昆体 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 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版

古文 一、填空题。(1*10) 二、诗歌赏析。(2*9) 三、名词解释。(4*4) 四、简答题。(4*8) 五、论述题。(2*12)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1、《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写出了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辣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曹操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比如汉乐府的《薤露》和《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 ●3、曹丕,《典论》。 ●4、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此诗写一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始于曹丕《典论·论文》为孔融、陈琳、王粲、徐幹、刘祯、阮瑀、应玚七人。其中孔融年辈较长,且在建安十三年被杀,因此实际上只有六人参加了邺下时期的文学活动。其中王桀、刘祯的成就最突出,钟荣《诗品》列之于上品。王桀的诗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刘勰许为“七子之冠冕”。 ●6、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西安市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其内容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满。如《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第二类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浮萍篇》、《美女篇》、《杂诗》(“西北有织妇”、“南国有佳人”)第三类是述志诗。《杂诗》(仆夫早严驾)第四类是游仙诗。如《仙人篇》《游仙诗》《远游篇》《升天行》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 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1、爱情。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着、更带野性色彩。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2、友情。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1、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2、对于人生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着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在小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周易》:先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 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汉时又有 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容。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容看, 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屯·六二》。五是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绘声绘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杀伐声,看到了上古战争的礼仪、部族成员奋勇作战的身影及失败的悲哀和胜利的欢欣。 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参考答案: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

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名词解释:时间代表人物共同主张共同诗歌特点地位 唐代文学分期: 初唐(约100年,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713):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等 盛唐(约50年,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李白、杜甫、王维、岑参、王昌龄、孟浩然等 中唐(70年,代宗大历元年766-文宗开成元年836):白居易、柳宗元、韩愈、刘禹锡等晚唐(约70年,文宗开成元年836-昭宣帝天祐四年907):李商隐、杜牧、温庭筠、陈陶等 唐诗的成就:(数量、题材、风格、艺术形式更完善、抒情性强) 1.作家、作品数量非常大(唐代诗人有2200多位;《全唐诗》收录了48900余首,又搜补唐代逸诗6000多首,今人能读到的唐诗总计约55000多首)。 2.题材内容方面广泛,包含社会现象、人生感情,远远突破了魏晋南北朝诗歌; 3.风格多样化,艺术形式更加完善(各种形式体裁完备,不管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都格式成熟,作品众多),抒情性强,将自然美与人工美结合。 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为什么在唐代取得最高成就,外部6个,内部1个): 1.国家统一,社会经济文化繁荣,人民生活安定,是前提和物质基础; 2.唐朝的立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这对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 风格的多样化,有重要意义; 3.南北文化交流; 4.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和行卷之风盛行; 5.政治开明,思想宽松活跃,儒、释、道并存,提供了良好创作环境; 6.除文学外的其他文化领域都很繁荣,书法、绘画、音乐等都得到了发展,对唐代文学产 生重大影响; 7.还取决于文学自身发展规律,是文学发展至此的必然结果。 唐代科举制度与文学的关系: 1.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进入上层统治集团,将文学从宫廷、贵族的垄断中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二.解释: 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 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 三.填空 1。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 5篇。 四.简答 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 2、你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吗?为什么? 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5、《七月》一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