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宽恕心理学的行为研究

宽恕心理学的行为研究

宽恕心理学的行为研究
宽恕心理学的行为研究

第29卷第1期2013年1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Vol.29No.1January.2013

收稿日期:2012-09-09

作者简介:席美云(1973-),女,河南睢县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

宽恕行为的心理学探析

美云

(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要:宽恕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

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探讨宽恕的内涵及特征,区分与宽恕相关的概念,分析宽恕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发展趋势,以期对宽恕有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和

研究,使宽恕在人际交往方式和心理健康的改善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进而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宽恕;内涵中图分类号:B84;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3)01-0127-02

宽恕(forgiveness )是一个古老、久远的话题,人们对它的研究经历了从宗教到哲学,最后转入心理学领域的变化历程。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界将宽恕纳入到它的研究范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出现很多相关研究。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等领域有关宽恕的研究也迅速出现。美国威斯康星—

——麦迪逊大学成立了以恩里特为首的人类发展研究小组;Enright 成立了宽恕研究协会;Thompson 基金会成立了宽恕专门研究基金等。近20年来,西方在宽恕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其中主要是关于人际宽恕的。人际宽恕

的现实意义得到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的支持[1]

:宽恕有利于身心健康;宽恕可以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等。

一、宽恕的内涵

Enright (1991)对宽恕给出了定义[2],他将判断(受害者对冒犯者的看法)和行为(受害者对冒犯者作出的反应)纳入宽恕的定义中,

并从知、情、行三者的心理结构对宽恕作出界定。他认为宽恕就是摒弃对冒犯者的愤怒和负面判断,以宽宏大量的态度

对待对方,

并向冒犯者施以爱的过程。当个体宽恕时,在认知方面,不再作出谴责性的判断和持有报复

念头,而表现出积极的思维活动,例如祝福对方、尊重对方;在情感方面,愤怒、憎恶、怨恨、悲伤等消极情绪逐渐被中性情绪取代,最终转化为积极情感,例如表现出同情和爱心;在行为方面,不再去做报复性

的行动,而是以善意的举动对待冒犯者,例如愿意与

对方共同参与某些活动或作出此类提议等。可见,宽恕是认知、情绪和行为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包含着认知、情绪和行为成分。认知和情绪相互作用的结果能产生行为倾向,积极的情绪又能使宽恕主体对宽恕客体产生积极的认知。在人际冲突状态下,对宽恕客体产生的宽恕情绪和宽恕认知,会

驱使宽恕主体产生宽恕行为,

可以说,情绪和认知的相互作用促进了行为的发生。而宽恕行为,如与伤害自己的人共同活动或者聊天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情

感和相互的了解,从这个角度讲,宽恕行为又反过来巩固和促进了积极情绪和认知的发生。所以,宽恕是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种状态和结果,缺少任何一个成分也不足以产生宽恕。

二、宽恕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宽恕不是原谅[3]

。在看待宽恕与对冒犯者的原谅(excusing )上目前还存在分歧。Veenstra 把原谅看做是宽恕的一种形式,可是其他一些学者却提出

“原谅不同于实际‘现实’中的宽恕”。原谅更倾向于对冒犯行为的忽视,而并不一定表达为宽恕。

宽恕不是和解[3]

。在看待宽恕与和解(recon-ciliation )的关系上存在很多的争议。一些学者倾向于混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譬如,在Lauritzen 的定义中宽恕就包含了重建已经破碎的人际关系。Pat-tison 和Veenstra 把和解看做是宽恕过程中(通常是在其最后阶段中)的固有成分。这种观点反映了传

统神学思想中把调和看做是宽恕的基本理由和最终目标的影响痕迹的存在。Enright提出,宽恕是一个仅限于受害者自己的内部过程,而和解则是一个包含了冒犯者一方的一个外部行为;前者对于后者而言是一个必要而并非充分的条件。

宽恕也不是宽容[4]。宽恕和宽容是有差异的:“宽恕”是一种战胜仇恨及惩罚欲望的德行,其相当于“仁慈”(mercy)———以自身的力量去容忍他人;“宽容”所指的是对他人行为或思想上的包容。

三、宽恕的特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宽恕具有这些基本特征:高级情感性、条件性、过程动态性和自主性。第一,宽恕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高级情感,而不是发生在人与无生命的物体之间。第二,宽恕发生在严重的伤害之后,这种伤害可能是心理上的或生理上的。个体只有掌握了公正意义之后才能产生宽恕,宽恕需要时间。宽恕不需要犯过者的道歉,有目的的宽恕不是宽恕,它不过是一种政治策略或一种精神疗法似的协调。第三,宽恕能改变自己,也能改变他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转化行为,是一个动态的量变过程。第四,宽恕是个体的自主选择[5]。它需要个体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内心活动过程,是从愤怒、回避到谅解、接纳的转变过程[6]。

四、国内外对宽恕的研究现状与不足

国内外对宽恕研究在心理学理论和实证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但目前对宽恕的研究并不成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从概念的界定来看,由于目前自我宽恕的界定还未统一,宽恕的各种操作性定义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直接影响对现有研究结论的整合。虽然大多数研究者已经承认了自我宽恕包括认知、情感与行为三种成分,但是在编制自我宽恕的问卷时多数还没有在其中体现行为成分,导致自我宽恕与自我解脱相混淆,自我宽恕的相关研究结果不一致,甚至出现相互矛盾的结果。

2.从研究视角来看,国内外的宽恕研究大都是从宽恕他人的角度展开的,宽恕自己作为宽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虽然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但是其研究成果还相当少。

3.从研究工具来看,首先,目前的宽恕研究虽然陆续制定了一些专门用来测量宽恕倾向的量表,但是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量表出现。不同宽恕量表的使用,可能是导致对宽恕的某一方面研究出现不一致现象的原因。其次,目前相当多的有关宽恕的研究还是被试置于以文字描述的假定伤害情景中来测量宽恕倾向,这种方式无疑限制了我们从更为全面和宽泛的角度考察宽恕的结构。

4.从宽恕的影响因素的角度来看,缺乏深入性和系统性。现有研究侧重探讨宽恕与某一单一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宽恕与人格、宽恕与心理健康、宽恕与应对方式、宽恕与沉思等。这种探讨虽然有助于我们从微观层面深入了解影响个体宽恕的因素,但是研究不深入、不系统。宽恕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其影响因素也是相当的复杂,有人格、认知和情绪等个体内部的因素,还有涉及冒犯者以及情景的外部影响因素。另外,各种不同因素对宽恕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重要因素,有的是较主要或次要的因素,而且各个因素之间也不是孤立发生作用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只有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较为系统深入地论述和探讨之后,才能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宽恕的教育和宽恕干预。

尽管宽恕的研究还处于一种零散与不足的状态,比如概念界定略有偏颇且缺乏理论探讨、缺乏宽恕心理机制的探讨、宽恕的跨文化研究或本土化的宽恕心理学研究仍然十分匮乏等,但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从最近有关宽恕的理论研究和评价中可以看出,学者们正在努力作出一些有益的尝试,这种尝试必将使宽恕在人际交往方式和心理健康的改善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ohn Maltby,Liza Day,Louise Barber.Forgiveness and mental health variables:Interpreting the relationship using

an adaptational-continuum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cop-ing.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4.

[2]Enright R.D,Santos M.J.,Al-Mabuk R.The adolescent as forgiver[J].Journal of Adolescenee,1989(12).

[3]傅宏.宽恕理论在心理学治疗领域中的整合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3).

[4]吴永波.大中学生宽恕内涵认知及宽恕风格发展的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

[5]李湘晖.大学生宽恕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14).

[6]杨静.中西宽恕心理研究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3).

【责任编辑:孙艳秋】

821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

慢行交通中行人过街行为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慢行交通中行人过街行为研究及安全评价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慢行交通安全问题现状及成因,以行人过街安全性为讨论依据,研究了行人过街行为的普遍规律及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运用AHP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实际案例,确定构造判断矩阵,并对实例予以过街行为安全性评价,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出发展城市慢行交通所应做出的改善措施等。 关键词:慢行交通;行人过街;层次分析法;改善措施 Study on Pedestrian Crossing Behavior and Safety Assessment in Slow Mode Transportation W ANG Haomiao 01080283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Jiangsu Xuzhou 221116)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ecurity issues and causes in recent slow mode transportation. Based on discussion of pedestrian crossing safety, study its general rule and pedestrian psychology causing unsafe behavior. Use AHP to establish an assessment item system and evaluate pedestrian safety of road section in practice. In terms of unsafe issues, put forward effective improving measures to be done to develop urban slow mode transportation. Key words: slow mode transportation; pedestrian crossing; AHP; improvement measures 0 前言 在城市交通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机动化交通在城市交通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以机动车交通为主体的交通发展方式给城市带来了诸多问题。道路上汽车数量的增加,使得尾气污染、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更加严重,同时降低了城市居民的出行安全保障。为了缓解和避免这些问题,提倡慢行交通已是当务之急。然而,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代表的城市慢行交通备受冷落,城市慢行交通基础设施总体上落后,管理缺乏合理、科学性,设计理念也未考虑到慢行交通参与者,行人和自行车的立场,整体规划缺少人性化、安全性等,这很不正常。 慢行交通的通勤主体作为交通参与者中的弱势群体,时刻受到机动车的冲撞等威胁,尤其是在行人过街情况下,行人暴露在机动车道内,在交通设施与管理落后等条件下,行人过街安全存在更大隐患。因此,研究慢行交通中行人过街行为规律、出行心理,并对其过街行为安全性评价对行人的人身安全,甚至城市交通秩序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慢行交通 1.1慢行交通的概念 慢行交通主要指非机动车出行的交通方式,包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式构成的交通系统[1]。近年来,由于助动车的设计车速越来越高,慢行交通系统的概念重新定义为:以步行及自行车为主体、以低速环保型助动车(最高车速不大于20km/h,噪声较低,制动良好)为过渡性补充的非机动交通系统,并由此区别于其他交通运行模式。 慢行交通是绿色交通系统中的基本交通方式,环保无污染;同时也是其他交通方式的重要辅助形式和最佳补充方式。从可达性来说,不管交通如何发达,每次出行的始、终,最终都需慢行交通来承担,这是一种可达性最好的出行方式。慢行交通在交通系统中占有很大的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一、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组织 1、识记:组织的概念: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领会:说明组织涵义的六个要点 1)组织是动态的组织活动过程 2)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 3)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 4)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 5)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 6)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二)行为 1、人的行为的概念: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侠义的行 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2、人的行为的特点:1具有适应性;2具有多样性;3具有动态性;4具有可控性;5 行为 实质 (三)组织行为学 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 工作的心理活动 ....规律性的科学。 ....和行为反应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 研究范围: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 研究方法: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原理,说明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性 研究目的: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的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展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简单的说就是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四)管理者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与作用 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要是由组织行为学的实质和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做决定的。 (1)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是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

[宽恕,当代,心理学]宽恕: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主题

宽恕: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主题 " 宽恕(forgiveness)一直被看作为是一个宗教而不是科学研究的课题,直到20世纪后期 这种看法才开始发生改变[1]。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种对于宽恕研究的兴趣在西方的学 术界中正在迅速增加,尤其在哲学和心理学研究中,它的理论和应用前景正日益凸显出来。 一、宽恕的哲学解读 有关宽恕的心理学研究与其在哲学上的研究紧密相关,因此,要想了解宽恕的心理学含义,首先必须对它的哲学渊源做一番探讨。哲学之所以对于宽恕产生兴趣,主要就是因为看到它在人际交往中所具有的道德影响意义[2]。对于宽恕的哲学研究通常涉及有关宽恕是否 应该被看作为是一种美德,以及如何利用宽恕来消除相互间的怨恨这样的问题[3][4]。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西方哲学界一直存在着一种倾向于强调道德原则的主导位置和轻视道德体验和道德态度的争论。换言之,这种哲学倾向更多关心对道德“存在”的研究,而不太重视道德“行动”。不过,正是由于这样一种争论的结果,在客观上它最终却导致了一种更看重宽恕行动的“德行理论”的兴起[5]。 其实,大部分的研究者都相信人际间的宽恕与和解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其中,道德到底是如何被表达出来的。到目前为止,对于这个问题在西方的学术界依然存在争论,不过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看法。 决定与自主之间的冲突是哲学界在看待宽恕问题上的重要论争之一。传统的决定论相信过去的状态决定了一个特定的未来。任何现在的真实与合理必定是由于过去的真实与合理所决定,逻辑的与自然的法则是最为重要的法则。按照这种决定论的观点去推论,实际上,没有人能够去控制任何事情,因此,也没有任何人需要在任何事情上承担道德的责任。如果这种决定论的思想是合理的,那么,人们的行为就不存在对错之分,人们也无须要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6]。与此同时,自主论的倡导者们则强调虽然宽恕是一种自然现实, 但它毕竟不能等同于实际的现实世界。尽管决定论在现实世界中有它的合理性,但问题在于它否认个人的责任,一个具有绝对自主的人意味着它能够在一定的时间里选择做出任何相应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可以自由地去判断一定行为的道德意义[7]。由此也不 难看出,从本原上讲,宽恕作为一种道德媒介,本身即具有道德意义。 当同时有一个受害者和一个冒犯者存在时,而且这个冒犯者的冒犯行为显然不合理的情况下,宽恕完全有可能被看作为是一种道德媒介。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指向冒犯者的感受一定是消极的,因为冒犯者给他带来了伤害。受害者同时也很想努力把这种消极体验去除掉,这些失败的体验给个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尤其是当个体体验到了自尊的丧失时。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个体忘记这种不快的体验,才有可能做到宽恕别人。但如果在不依赖任何外部帮助的情况下,受害者想要放弃这种不愉快的经验通常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做到。Haber相信“宽恕是单方面的”[8],在宽恕中只存在着一个单一的倾向,那就是由宽恕者做出宽恕。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个体是因为一个错误的理由而做出宽恕的话,他

开题报告可行性分析范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开题报告可行性分析范文 篇一:开题报告范例 天津师范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篇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 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

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 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 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 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 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论文开题报告可行性分析

论文开题报告可行性分析 篇一:可行性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XXXXX 指导教师 XXXXX 日期 XXXX 院、系(部)管理学院工程管理系 专业及班级工程管理专业XX级 01 班 姓名及学号 XX XXXXXXX 工程管理系 XX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审查表 西安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学术报告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研究报告总结

学术报告总结 报告题目: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研究主讲人:曹新宇 时间:2014.12.29 学术报告“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研究”观后感 1 对报告会的认识和概述 2014年12月29号曹新宇教授在建大就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他的研究方向为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的关系、电信技术对交通行为的影响、低碳城市。从上研到现在有接触过交通方面的知识,可能由于对这方面接触的较少,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点片面。通过这次报告会的学习,对交通相关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学到了一些比较好的学术研究方法,可能因为知识积累的不够,对有些内容的理解还是不到位。也渐渐的认识到,学习是一个不断沉淀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次讲座主要目的是要让我们用国际化的视角去研究问题,眼光要放长远。 下面先说说对报告内容的理解: 首先曹新宇教授通过相关文献的引用做了对建成环境的概述,所谓建成环境是指为包括大型城市环境在内的人类活动而提供的人造环境。纵观历史,大部分的建成环境采用了乡土建筑的形式。在工业社会,大量建造了许多建筑,但却离最终使用者越来越远。在景观设计中,建成环境被定义成自然环境的反义词,但要承认,比如中央公园是完全人造的,却会有对自然环境质量的视觉、触觉和供给,这就模糊了两者之间的界限。在城市规划中,该术语意味着大量人造人类环境的含义,这些人造环境既有广阔性又有聚集性,其功能就如消耗资源、处理废物、促进企业生产的生物体一样。总的来说,建成环境就是人们所处环境中的土地利用模式、城市设计、交通系统等所处状况。人们对环境的反应过程,整体——细节,感情—— 评估。环境可视作教学媒介,一旦被认识到了,就会成为提醒人们采取恰当行为的记忆方式。交通行为与人们的选择密切相关,而做选择与发生事件的频率、目的地与出发点之间的距离、所花费的时间等因素有关。因为人的行为是一连串的,所以交通行

宽恕的心理学研究综述(推荐)

宽恕的心理学研究综述 宽恕(forgiveness)长期以来都是东西方哲学和神学探讨的一个主要课题,只是在最近的几十年,心理学家才开始研究宽恕这种心理现象。虽然宽恕的定义、宽恕的过程及宽恕的合理性尚存在着争论,但临床心理学家已出版了不少个案研究,表明宽恕的干预在临床上是很有助益的——它能有效地解决人们的抑郁、自责、后悔、内疚、愤怒、焦虑和恐惧等情绪问题,治疗那些在未成年时受过性虐待及无法接受父母或亲人的死亡的求治者,也有助于解决人格障碍、酗酒者家庭、婚姻关系破裂等问题。本文拟对宽恕的界定、与道德的关系、影响因素、研究方法作一初步的阐述。 1.何谓宽恕 1.1.宽恕的界定 在汉语中,“宽恕”与“恕道”同义,它是中国传统伦理学的重要范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忠恕之道”的思想,把“忠”与“恕”相联系。他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参释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以仁》)。在孔子看来,忠是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尽心尽力对待别人;恕是推己及人,把他人与自己看成是同等的、平等的,把他人当作和自己一样对待,是自我与他人间的一种善意的共存意识。同时,孔子认为恕道的代表人物是“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的伯夷与叔齐(《理伦》),所以其弟子曾子也用“犯而不校”来概括恕道的内涵与特点(《泰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宽恕指宽容饶恕,宽容指宽大能容人、有气量;饶恕则指免予责备或惩罚。 在西方,最早阐释宽恕的文献可能是希伯来圣经和新约。希伯来圣经中的宽恕包含 nasa、calacb 和kapbar,意为神的宽恕,指上帝对罪人的罪恶的监视、保密、净化或消除。新约中的宽恕来源于希腊文 apbiemi、apoluo、cbarizomai 和agape,意为上帝消除、放弃、赦免对罪人的惩罚,同时恢复罪人同自己的和谐关系及满足自己对罪人的无条件的爱。 心理学文献一般将宽恕定义为:宽恕涉及到两个人,其中的一个人在心理、情感、身体或道德方面受到另一个人的深度而持久的伤害;宽恕是使受害者从愤怒、憎恨、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并不再渴望报复侵犯者的一个内部过程。 要对宽恕进行心理学的研究,就必须给宽恕下操作性定义。Pingleton把宽恕定义为受害者受到伤害后放弃报复和惩罚侵犯者的需求。Hargrave认为宽恕就是受害者不再憎恨侵犯者。North认为宽恕是受害者消除对侵犯者的愤怒和憎恨,并以同情、仁慈和爱的方式来对待他/她的过程。这些定义关注受害者受到伤害后对待侵犯者的态度及情绪的变化。Enright及其同事扩展了North的定义,认为宽恕应包含受害者对侵犯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三方面,而 North 的定义中只涉及宽恕的情绪反应方面。因此,他们认为宽恕是受害者在受到不公正的伤害后,其对侵犯者的负面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消失,并出现正面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的过程。McCullough等的定义以共情、利他和迁就理论为基础,认为宽恕是促使受害者对侵犯者产生共情的一系列的动机变化过程,该过程降低了受害者报复和疏远侵犯者的动机,增强了受害者善待侵犯者的动机,并促使受害者与侵犯者和解。他们同时指出宽恕并不是动机,而是一个亲社会动机的变化过程。上述定义中,后两个定义较可操

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研究

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研究[摘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80%左右的事故与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直接的关系。文中阐述了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概念,,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出消除控制人不安全行为的措施,以规范人的行为,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不安全行为 引言 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和保障,实现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现实却不容客观,交通安全依然是公众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增加,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道路运输业增长迅速。在道路运输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安全问题,交通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交通安全四项指标居高不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交通事故最严重的国家。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道路运输已

经成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高速、健康、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运输安全是道路运输最基本的要求,是道路运 输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前提,也是国家安全管理部门、道路运输管 理部门、道路交通参与者共同的责任。根据交通事故发生的特性, 驾驶员因素、车辆因素、道路因素、环境因素是构成交通安全的重 要因素。四大因素共同作于道路运输企业的生产安全,其中驾驶员 因素可以定性为主观因素,其他因素为客观因素。运输企业无法改 变客观因素,但可以通过相应的管理措施将不可控的客观因素转化 为可控因素。运输企业通过对安全因素的控制可以达到预防事故、 降低损失、促进恢复。道路运输企业是指专业从事道路客运、货运 的企业。本文主要讲的是从事道路客运。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思 想通过智能交通管理平台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使道路运输企业安全 管理措施真正落地,从而达到安全管理目的,降低交通事故率,减 少由交通安全事故给交通运输企业带来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众所周知,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很多,包括道路、设备、气候、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以及人的身体状况、心理因素、技能等等。 但归纳起来,就两大因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因为 在人与车之间,不论是人驾驶车还是管理车,人都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人是能动的,一个驾驶员在驾车行驶中,其心理是否正常、判

组织行为学答案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规律性。 2、个体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3、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 的学科。 4、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最先产 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 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造成知觉错误的思想方法主要有四种:知觉防御、 首因效应(成见)、晕轮效应和投射 。 6、提出Y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里格,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归因 理论。 7、一般认为,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整体结构系统,主要由个性倾向性 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组成。 8、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 9、创造性行为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综合各方面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 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0、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组织环境、和社会 环境。 11、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 道路。 12、有效的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应该遵循个人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13、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14、群体规范具有的基本功能有:群体行为的标准功能、群体行为的导向功能、群体 行为的评价功能和群体行为的动力功能。 15、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 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16、群体压力实质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就会产生与群体 行为保持一致的倾向,即表现出某种从众行为。 17、按照沟通的表现形式来分,沟通可以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 18、按照沟通的方向来分,沟通可以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19、按照组织的结构特征来分,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两种。 20、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因素和交往因素。 21、合作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合作有两种形式,即分工和互 助 。 22、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主要有:动机、威胁、信息沟通、个性特征和组织文化 。 23、冲突过程包括五个阶段:潜在的对立或失调,认知与个性化、行为意向、行为及结 果 24、领导的特点有:示范性、激励性、互动性和环境适应性。 25、领导就其功能而言有:创新功能、激励功能、组织功能、沟通协调功能和服务功能。 26、领导的权力一般由三部分构成:资源控制权、奖惩权和专长权。 27、领导素质一般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

厌恶心理研究综述

厌恶心理研究综述 苟勇 摘要:厌恶是人类六种情绪之一,可能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情绪。然而,厌恶和其他情绪相比又有些奇特,厌恶具有高度的文化烙印和强烈遗传特性。本文通过对厌恶基本概念的认识,分析了厌恶心理研究的现状,并对厌恶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的最新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厌恶习得性脑岛 厌恶是什么?厌恶是一种情绪,也是最神秘的一种情绪。厌恶来自于习得性,并最终成为我们关于自身脆弱和有限的生命的独有认识。任何触发厌恶的事物,从各种物质、人体结构,再到我们世界观被粉碎,都可以引发我们的厌恶。所有厌恶都会引起回避,但特定的、转瞬即逝的厌恶感是不能被制约的。厌恶可以是明显的、内在的和简单的,或者是抽象的、哲学的和复杂的。﹝1﹞1厌恶的定义 进化心理学家认为,厌恶(disgust)是远古人类在疾病、资源缺乏等适应性压力下,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进化心理机制。也有学者认为,厌恶是一种内脏情绪,有特定的面部表情,生理体验和行为倾向。厌恶是有同情心和文明的人的副产品,厌恶具有高度的文化烙印和鲜明的个体特征,厌恶也具有强烈的遗传性,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家庭的厌恶对象可能代代相传。 2研究现状

2.1厌恶的研究方法 2.1.1观察法。观察法为行为假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例如,通过观察2~3岁儿童群体对厌恶的人或物的反应,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区分儿童厌恶情绪表现方式。观察被试者的日常行为和饮食习惯,记录厌恶对象名称。分析出厌恶的事物往往没有普遍性,但是每个事物可以划分成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基本无素,每个元素都构成了厌恶情绪的一个层面。 2.1.2实验法。厌恶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厌恶量表研究和厌恶认知干预的研究。厌恶量表由心理学家(Jonathan Haidt)在读博士期间开发的,它被应用于实验及临床测验,量表中可以回答你的忍耐恶心事物程度。同时也可以让你知道哪些具体的事物,对被试者有多大“杀伤力”。厌恶的认知干预研究主要是确定精确描述各影响因素与厌恶判断之间的关系的整合法则,该方法旨在确定影响厌恶各因素间的内在关系。 2.2厌恶心理的影响因素研究 不同学者对引起厌恶心理的因素有不同看法,角度也是多方面的,大体上认为厌恶从一种简单的机制进化而来,它帮助我们避免吞咽毒药,警告我们远离一些危害。厌恶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情感。它取决于我们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和在社会群体中理解互惠的重要性,同样地,我们对于疾病感到厌恶并回避它,因为这会有损我们的健康。 2.2.1厌恶心理受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心理学

第一单元:精神分析理论 创始人:弗洛伊德(S.Frued, 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 2.1 简介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出生于一个犹太籍的商人家庭。 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882-1885年从事脑解剖学研究。 1886-1938年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与精神病学家布洛伊尔合作,用催眠术医治并研究癔病。 1885——1886年间,先去巴黎就学于当时著名精神病专家沙可,后赴南锡参观催眠疗法。回维也纳后认识到催眠法的局限性。 1892年创造精神分析(自由联想法)。 1990年出版《梦的分析》,精神分析学正式形成。 1895年后改用自己独创的精神分析或自由联想法。先用催眠术,后改用宣泄法治疗病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他不断修订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 《梦的解析》等著作 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性学三论》、《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文明及其缺憾》等。弗洛伊德1900年发表的《梦的解析》,被誉为是改变人类历史的书。该书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2.2、精神分析学派的特点: 基础:从精神病治疗实践中产生 对象:主要研究失常的和变态行为的病人 内容:主要研究潜意识、动机、情欲、人格等深深一层次的内容,故称深层心理学(depth psychology) 方法:主要采用临床研 精神分析学说的五个主要观点

2.3精神分析学说的五个主要观点 一、关于心理结构(意识层次结构): 人类的心理分为潜意识(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 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意识化,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变成意识的心理过程,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使症状消失。 二、关于人格结构 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相互关系形成人格动力结构,三种力量维持平衡则心理正常,否则失常。 三、关于心理动力 心理动力---人的本能。包括:性本能、营养本能。两者的复合体。 在人的性后面有一种潜力、动力,驱使人去寻求快感,这种力被称为“利比多”,是一种驱使人寻求各种感官快乐的心理能量。 另一种说法:人有保存自己、种系延续的“生本能”;有攻击、侵略等行为的“死本能”。 四、关于心理发展 发展观点——心理性欲发展学说:人生性欲发展分不同阶段,这一过程,如果不能顺利进行,在某阶段受挫或从高阶段倒退回低级阶段则会造成心理异常,并成为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根源。 口欲期(0-1岁):其快乐满足来自唇、口、手指 肛欲期(2-3岁):快乐来自排便,肌肉紧张的控制 恋母期及生殖器期(4-5岁):快乐来自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恋父潜伏期(6-11岁):兴趣转向外部,转向应付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生殖期(12岁以后):兴趣逐渐转向异性,通过正常的两性交往和通过正常的性行为获得快感。 五、关于适应问题 1.变相宣泄 “自我”、“本我”、“超我”相互之间总是会有距离的, “本我”要练就一套应对功夫,甚至改变存在或表达自己的模式,以求得到满足,现实不行就通过梦。如不行,则会产生焦虑。

组织行为学的对象和性质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和性质 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的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立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行为的概念 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映。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映规律性的科学。 管理者为什么要研究组织行为学? 1. 2.,增加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 3.,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 4.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 6. (知人本质,环境绩效)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 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 A能力、性格等的知觉。 B的知觉。 C D的知觉。 知觉防御是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 晕轮效应是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 x理论与y理论 (A)x理论认为: 1; 2,希望奉命而为; 3)一人中心(对自身的经济安全看得很重);

4 5 (理性而“必”抱成“就”) (B) y理论认为: 1)人并非 2。 3)个人组织 4,自理能力。 5 6)大多数人有较高的 (“多”责结合,两力自成) 态度的概念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特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态度的特性 ●态度的社会性——人的态度都产生于社会中,并指向和作用于社会。 ●态度的针对性 ●态度的协调性 ●态度的稳定性 ●态度的两极性 ●态度的间接性 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 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 寻找机会及时 同员工一起 (改创“意”,“利”目标) 个性概念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个性差异与管理 a)知人善用。 b)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 c)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 第四章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交通安全状况的调查研究性学习

交通安全状况的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交通安全状况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小组长:田野 研究小组成员:付蓉、成煜珍、刘国梁、王鹏、刘华婷、李坤、李梦梅 指导教师:景栋 摘要:本研究首先通过探讨交通安意识与交通管理跟交通事故的关系,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交通问题并明确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其次,对本地居民的交通意识和本地交通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了本地居民的交通意识情况以及本地的交通情况;然后,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与讨论,对这些情况做了客观的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本研究告诉我们:交通的发达,虽然带给了我们生活方便与享受,但只有真正注意交通安全,才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快乐,更幸福!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广饶县日新月异。马路的拓宽,公路的修建,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繁多的。目前居民未能很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经常出现闯红灯、逆向行驶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而正是因为这些小事,引发了一桩又一桩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所以,提高居民的交通意识,加强交通管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 二、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调查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情况,并进行分析。 了解交通意识与交通管理跟交通事故的关系。 让居民了解、重视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为交通发展献计献策。 三、课题的探讨过程 (1)探讨交通安全意识与交通管理跟交通事故的关系 据有关部门统计数字表明,交通事故过去和现在,在我国重大事故发生中,不论次数还是造成危害的严重性,都是第一位的,触目惊心的。为什么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呢?综合分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全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交通涉及每一个人,安全意识强者,交通就可以给你带来方便和效能;安全意识差,它就可能给你带来危害和痛苦。目前,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违章行车(走)、违章载重(客)、违章乘车等行为,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果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遵守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自觉抵制违章行为,那么我国的交通状况,将会出现根本性的好转。因此,逐步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是扭转交通事故频发被动局面的重要措施。 2.驾驶员素质不高。由于我国教育状况比较落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好转,决定了当前大部分驾驶员的素质不高。同时,在驾驶员培训、考核中,培训课程、方式方法、考试内容、程序、严格程度等都在不断完善和提高过程,因此,在现实中,驾驶技术不高,处理问题能力不强,尤其是在紧急状况下,如何正确采取果断措施等因素都影响交通安全。 3.人为降低车辆的安全性能。如车辆带病上路,唯利是图;随意改装车辆,擅自变更车辆的构造、用途,有的随意装修报废车辆,有的任意加宽加高加长等;车辆核定载重时,有些车辆制造厂,为了迎合购车者逃避或少交有关税费的要求,将按国家标准规定、实际载重量大的车辆,出厂时核定载重量比实际载重量小。 4.部分损坏路面的修复和路标完善更新不及时。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车流量增大,车速的提高,原来建成的道路的技术要求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改造又不能跟上;另一方面损坏的路面、标志牌、防护墙等没有修复和完善,险要地段尤其突出。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绪论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③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①跨学科性 ②系统性 ③权变性 ④实用性 ⑤科学性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分 为: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要对上述三个 层次的心理与行为进行预测、引导和控制,以便更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更有效地实 现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四大块:个人 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 及领导行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 生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一)心理学 (二)社会学 (三)社会心理学 (四)人类学 (五)政治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一)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 1

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二)工业心理学 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书中论述了用心理学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员工等问题。 (三)工业社会心理学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梅奥支持“霍桑实验”,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使建立在群体理论之上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真正 起步。 (四)管理心理学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于1958年出版了经过系统研究的著作《管理心理学》,之所以这样命名该书,就是想引导读者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引导、管理和组织一大批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务。 (五)组织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初,莱维特在其为《心理学年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又首先采用“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进一步将管理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从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扩大到组织心理的研究。 (六)组织行为学产生 随着这一学科从个体到群体再到组织研 究的演变,其研究和实验的机构也发生了 变化。 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 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为管 理提供了一系列原理和方法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员工看成是“经济人” 第二,强调独裁式管理。 第三,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组织职 能的改善仅仅依靠组织内部的合理化,很 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注意在宏观高 度上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 (二)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 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 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2

宽恕心理学的研究综述调查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36928130.html, 宽恕心理学的研究综述调查分析 作者:吴守义 来源:《新疆预防医学》2013年第03期 【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9-0221-03 【摘要】目的对宽恕心理研究的介绍有利于反省目前宽恕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探讨其拓展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结论文章回顾近年来的有关文献,报告了宽恕的概念、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宽恕与心理健康及群际关系方面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宽恕;心理健康;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有关宽恕心理的研究论文报告逐渐大量涌现,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在对宽恕概念的界定、影响因素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国内研究者傅宏[1-2]、罗春明[3]等对宽恕心理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宽恕作为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不仅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也对人们日常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产生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宽恕的概念、研究方法、相关因素、宽恕与心理健康及群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介绍。 1宽恕的概念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宽恕的含义也有着不同的理解。Enright[4]及其同事从受害者对侵 犯者的知、情、行三个方面分析,认为宽恕是受害者受到不公正伤害后,受害者对侵犯者的负性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积极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过程。Pingleton[5]认为宽恕是受害者受到伤害后放弃报复侵犯者的念头。Hargrave[6]认为宽恕就是受害者不再憎恨侵犯者。North[7]认为宽恕是受害者消除对侵犯者的愤怒和憎恨,并以同情、仁慈和爱的方式来对待他/她的过程。Mocullough[8]等人对宽恕的界定与Enright相似,他们认为宽恕是一种亲社会动机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受害者对侵犯者产生共情,与此同时,受害者就逐渐减弱了对侵犯者报复和惩罚的动机。心理学文献对宽恕的定义:宽恕涉及两个人,一个人在心理、情感、身体或道德方面受到另一个人深度而持久的伤害,宽恕是要把受害者从愤怒、憎恨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并放弃报复侵犯者的一个内部心理过程[9]。对于宽恕的解 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但研究者普遍都强调它的宽容、饶恕、积极情绪的特征[4-9]。 在中国传统的伦理学范畴中,“宽恕”如同“恕道”,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及其弟子在《论语.以任》、《理伦》、《泰伯》中都曾提及宽容、忠恕的思想[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恕道”侧重于从“修身”的角度解释宽恕,把宽恕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人际观和方法,强调宽恕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因此它还不完全等同于西方的“forgiveness"。在宽恕的心理学研究中,不同的学者对宽恕的定义,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有研究者将其定义为:受到伤害的个体通常会与他人反抗,而宽恕就是停止抵抗,并且无条件地把作为“人”加以认同和接纳[10]。

组织行为学资料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人的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可控性,人的行为实 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作用的结果。 ●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规律性。组织行为学是把人的 心理和行为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的。 ●研究范围: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 ●研究目的: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 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扬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的地实现组织目标。 ●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1,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2,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增强领导的有效性;4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和方法,可使管理者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变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6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领导问题是影响一个部门或一个组织人力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发挥 的重要因素,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领导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边缘性: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其中个体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两重性: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 应用性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 工业心理学:是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来分析工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领域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大系统,它从人力的 投入开始,通过依次的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研究这四个层次,最终到人力的产出为止。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 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 ●研究的基本过程1、观察和实验2、分析和评价3、预测和推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 第一章概述 ★目的和要求 本章概括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作为全课程的引论与向导。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并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学习目的与目标 一、定义组织行为学 二、明确组织行为学中的基本行为准则 三、描述组织行为学的三个目标 四、列举管理者使用组织行为学概念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会 五、列举与组织行为学领域相关的学科 六、描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有关概念,术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难点是学生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因此在了解学科术语时,应结合实际生活事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理性认识。同时逐步掌握研究这门学科的方法。 ★教学内容 学习一门课程,首先要了解这门课是研究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学科。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案例导入 你对人的心理了解多少? 弗洛伊德 本我:是内心深处最本质的想法,是潜意识,表现为情绪; 自我:是心灵的检察官和思想工作者,表现为理智、文化与修养; 超我:是心灵的“外部环境”,表现为法律、道德与习俗,即中国传统文化中“慎独”的境界。 讨论:组织行为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一、个体行为:核心问题是沟通与文化 “其实,我同意你的想法,但我很不喜欢你讲话的口气和态度”。这体现了理性的逻辑思维和感性的心理状态之间的距离,表现为心灵之间的距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