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

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

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
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诸子百家: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墨子、孙子、管子。(中国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疆域、人口、工程、战争。分裂与统一)

2.管理思想要点(蔡一教授《华夏管理文化精粹》1996年出版,治国学、治生学):1)顺“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法自然”。管子“守常、守则、循轨”);2)人性(性善论,性恶论,儒家、法家。东西方文化差异);

3)人本(重人:以人为本,顺乎民心,“民为贵”。人心向背,人才归离);4)人和(“天时、地利、人和”,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中庸之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5)仁政(“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德治(以德服人,伦理道德);7)法治(“明法”-公开,“一法”-平等原则);8)守信(讲信修睦,诚信);

9)求实;10)利器;11)对策;12)权变;13)“无为而治”;14)义利统一;15)刚柔相兼;16)“谋攻庙算”;17)“出奇制胜”。

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西方文化起源于希腊罗马文化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化,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基督教、西欧中世纪。文艺复兴与个性解放、宗教改革与新教伦理、新航路开辟与全球化。工业革命兴起与扩展。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工业化初期。20世纪初至1950年代:工业化中期。

1960年代至1980年代:工业化后期。1990年代以后:后工业化时期)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研究》。劳动价值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也是工资和利润的源泉。劳动分工:有利于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效率、减少时间损失、简化劳动专注特定对象和改进设备创造新工具,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人“观点: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在经济行为中人们追求的完全是个人的利益,但又受限制于因而不能不顾及其他人的利益,由此产生了相互的共同利益,社会利益是建立在个人利益基础之上的)

2.巴贝奇的劳动分工观点和报酬制度(劳动分工:还有利于减少工资支付。报酬制度:提出“边际熟练“原则,根据每道工序不同的技艺水平和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工人的收入应包括三部分:根据工作性质确定的固定工资、根据生产效率及所作贡献分得的利润、根据提出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的建议而应给予的奖励)

3.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

4.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5.欧文的人事管理(“人事管理之父“,重视人的?用,尊重人的地位,缩短工时、提高工资、改善条件以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6.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

7.哈尔西的奖金方案

(管理活动:实践、根基-管理思想:朴素、零散,源泉-管理珵论:

经过总结归纳、抽象提炼并升华为成熟、系统性化,指导又检验)

第二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科学管理理论

1.创始人:(美)弗雷德里克.泰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

2. 主要贡献: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谋求提高工作效率或劳动生产率。(为此,要进行“精神变革”或“心理革命”:从收益的分配转向收益的增大,从劳资相互对抗与斗争转向友好合作与相互帮助,使工资与利润都大为增加)

3.基本理论:1)工作定额原理;2)标准化原理;3)能力和

工作相匹配原理;4)差别计件工资制;5)员工选择、培训制;6)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原理。(甘特:甘特图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表,“计件奖励工资制”。杰布雷斯天妇制定出砌砖的标准作业方法。亨利.福特创造了汽车流水生产线。)

4.“泰罗制”及其评价(如何客观历史、辩证全面地评价?):科学的管理方法;显著的生产效率;专门的管理人员;“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会说话的机器;最大限度压榨工人的手段。(泰的初衷是劳资合作,但其推广却遭遇劳资双方的反对,甚至国会立法限制。)

(泰罗长期从事现场的生产和管理工作,其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解决工人的操作问题和生产的监控问题,其涉及范围较小,内容较窄。)二.组织管理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

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1.创始人:(法)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1925年),一般管理理论的奠基人。

2.主要贡献: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

3.基本理论:企业的6种基本活动;管理的5项职能;管理的 14条原则

4.企业的基本活动:(1)技术活动;(2)商业(经营)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

管理的五种职能:(1)计划;(2) 组织;(3) 指挥;(4) 协调;(5) 控制。

5.一般管理的原则 : (1)分工;(2) 权力与责任;(3) 纪律 (4) 统一指挥(命令)(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厄威克“综合概念结构图”归纳概括为三项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控制,二项管理原则:预测、协调、指挥,四项间接目标:秩序、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德)马克斯.韦伯,“组织管理之父”

代表作:《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主要贡献:“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科层制)

(1)存在明确的分工。

(2)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

(3)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

(4)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例如,选举产生的公共关系负责人,或在某种情况下选举产生的整个单位负责人等)以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

(5)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

(6)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

(7)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8)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三. 行为管理理论

1.梅奥的“霍桑试验”和人际关系学说(人群关系论)

霍桑试验:梅奥等人1927-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子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试验,试图通过分析工作条件对于工作效率的影响,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试验四个阶段:1924-27工场照明试验,1927-28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8-31大规模访谈试验,1931-32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在试验没有“证实”而是“证伪”了科学管理理论的情况下产生了新的理论创新)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生产效率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是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人是一种独特的社

会动物”)。3)在企业中,实际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式。

2. “行为科学”及其学派的主要理论

行为科学:应用跨学科的现代科学知识,研究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的综合性学科,开始于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跨学科科学会议。(1932芝加哥大学成立行为科学研究所)

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麦格雷戈的XY理论;4)威廉.大内的Z理论。(管理学的丛林:各种学派)

四. “管理科学”理论

1.管理科学学派的主导思想

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为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

2. 管理科学理论的主要特点:

(1)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

(2)使衡量各项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并借助于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和描述事物的现状及发展规律。

(3)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

(4)特别是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

3.管理科学理论的应用

1)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确定性、随机性(按变量的种类划分)的

描述性模型或规范性(指示性、最优化)模型。

2)系统管理理论的广泛应用:相互联系的整体;企业系统的六个要素(人、财、物资、设备、任务、信息)及其子系统(如生产、技术、财务、情报子系统等)。

五、决策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美)赫伯特.西蒙(1978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代表作:《管理行为》、《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中的决策理论》等。

决策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1)管理就是决策;

2)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六. 权变管理理论

其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不同的管理模式。

——着重考察有关的环境变量与各种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并使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

七. 质量管理理论

其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关注顾客

——注重持续完善

——关注流程

——精确测量

——授权于员工

第三节当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1. 管理思想的拓展

1)T.彼得斯的管理学说(1982《成功之路》1984《志在成功》成功不靠神奇的魔力或理论,而是按常识办事,成功管理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是人们对组织的自豪感和对工作的满腔热情)

2)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竞争力钻石模型,企业核心能力)

3)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五项修炼:自我超越、共同远景、团体学习、改善心智模式、系统思考)

4)戴明与朱兰的质量管理理论(以日本丰田生产方式为原型的“精益生产方式“,将”改变世界“)

5)企业文化理论(1981威廉.大内等人:比较美日企业管理,“硬性的”“软性的”管理技能,转变的核心是要信任和关心职工。企业文化有起死回生的作用)

2. 管理实践的创新(面对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源化、管理人本化的趋势)

1)管理指导思想(以资源稀缺性原理和投资收益递减规律为理论基础的传统管理转向以知识的无限性和投资收益递增规律为指导思想的新时代管理,人本思想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原有

劳资关系和雇佣关系的变化: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的运用)

2)管理原则(新时代的管理原刚:对等的知识联网、集成的过程、对话式工作、人类的时间与计时、建立虚拟组织和动态团队)3)经营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代替利润最大化,以公司市场价值取代市场份额)

4)经营战略(从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转向竞合并存的双赢战略:业务外包)

5)生产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管理的思想:精益非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6)企业组织(扁平化组织:学习型组织:规模经济的变化,与大企业并存的小企业兴起:虚拟组织)

3.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1)人性假设的演进(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

2)管理学研究方法的演进(定性、定量、定性定量相结合)

3)管理学研究客体外延的拓展(学派分化,百家争鸣到综合发展)

4. 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1)人性假设多元化

2)管理技术创新化

3)学科发展融合化

4)管理客体微观化(细胞,神经元)

5)管理范畴扩大化(增加如信息、沟通、创新等)

现代管理思想

现代管理思想 ---读《追求卓越》 人类属于群居动物,从远古时代到诸侯强国再到现在的国家、民族,均是由群体组成的。在一个群体里,必定会有生活,生产等活动,如若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指挥必定会乱成一团,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利益为上,为自己的生活不择手段的去争取或者说是抢夺,不会在意其他人的生活处境。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群体是不会有发展前景的,团体亦不再是团体,只会是一团散沙,群体也不再称作群体,因此管理者在一个群体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而一个管理者也必须拥有一套足以令众人信服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才可以带领整个群体进步,发展,壮大。 在社会的发展中,有关于管理思想的理论在不断的随着实践完善,现代管理思想在经历工业改革,世界大战,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改变等等因素的影响下,也逐步完善。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由托马斯·彼得斯执笔所写的《追求卓越》是不得不提的一本书。 《追求卓越》这本书故事背景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了挑战,《追求卓越》出版于日本企业在世界上步步紧逼,美国企业却是节节败退的大背景下。当时的美国企业热衷于在管理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理性模型”和“企业战略范例”,职业经理人和MBA 习惯于计划模型和精确财务分析,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却普遍忽视管理学最基本的原则和品质,失去了对管理本质的把握,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导致美国企业的惨败和自信心习丧失。为了迎接日本企业的挑战,美国企业界开始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而1982年出版的托马斯·彼得斯《追求卓越》成为美国商业的拯救者和美国商业史上的转折点。 《追求卓越》首次描述了那些行之有效的东西。它的风格是刻意形成的。这本书的逻辑就是美国式管理已被严重地扭曲。这是对美国式管理和麦肯锡式思维方式猛烈的、面对面的攻击。此书面世之后即成为最畅销的工业管理书籍,被誉为:世界最畅销的工商管理书籍,美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圣经,《福布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工商书籍。托马斯·彼得斯的《追求卓越》开启了商业管理书籍的第一次革命,真正将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密切地结合起来,成为轰动整个管理世界的经典法则。 作者写这本书的意图就是要恢复管理学的基本面貌,赋予那些被管理学专家们所视而不见但却在实践中表现出强大生命力的东西应有的地位。本书超越了传统的理论框架,通过对43家卓越企业的分析,捕捉到要作为一个优秀企业所必备的基本要素。《追求卓越》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大量的事实,数据分析处理,而且文笔生动流畅,利用案例说明原理,引用名家理论如数家珍,因此,任何人当然包括我们这些尚未进入社会,没有实际经验的大学生也可以从这些企业理想中感受到激情。 为了探询管理艺术的秘密,作者花费数年时间辗转美国各地,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取得了数百个大小公司的第一手材料。样本涉及制造、信息、服务、销售、交通、食品等诸多行业,其中有我们中国读者所熟知的跨国公司,如IBM、通用电气、惠普、通用汽车、3M、麦当劳、宝洁等等。经过一系列调查之后,作者

公共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

公共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 一.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派 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 1865 一1970 )发韧于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德国的稗斯麦时代,法国的后拿破仑时代,美国的进步运动时代,都强调运用国家的力量管理社会,推动其进步。在美国,建国先贤——汉密尔顿提出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凯恩斯主义等思想, 伴随着20 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蹒跚向前,并且在20 世纪30 年代大规模经济危机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效率”, 国家对于社会和经济事务大包大揽。这些方法一度被认为是,也确实是拯救西方资本主义危机的良药, 使西方各国从原始资本的积累走上了充满活力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从理论意义上讲, 完整的传统公共管理模式存有三大理论支柱: 1.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 1887 年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指出行政应当在政治的适当范围之外。行政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虽然政治为行政确定任务,但政治不能去操纵行政。从此政治与行政的严格二分为传统公共行政定下了主基调,之后百年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都建立在它之上。 2.理性官僚制理论(官僚制度学派) 如果说政治行政二分法为传统公共行政奠定了理论基石, 那么传统行政模式中最重要的理论原则是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理论,它在形式上、方法上都与传统公共行政中其他理论配合默契,有浑然天成之感.韦伯笔下的官僚制组织是一个拥有法理权威、严格规则、职责明确的层级体制。良好的效率通过组织本身的规则和程序获得保证。在传统公共行政时代,官僚制作为理性和效率的工具, 确实为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最大的进步莫过于:运用以理性规则为基础的,非人格化的行政取代了人格化的行政.它举起理性和逻辑的旗帜,批判和否定了产业革命初期个人专制、裙带关系、暴力威胁、主观判断和感情用事的管理方法。 其代表人韦伯认为官僚制度学派有着高度结构化,标准化,非人格化,理想形态等特征的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能够达到最高程度的效率。官僚机制传统上被认为是政府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官僚体系的设计、激励、控制等运行管理和改造,包括人事、财政、技术使用及公共工程项目等都是公共管理学科最关注的问题。韦伯认为,现代官僚制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效的大型组织管理形式,这一点,在军队、国家和大型企业的核心结构都无一例外地采用官僚机制的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但是,官僚机制也象市场机制一样,有使自己失灵的天敌,如人浮于事、臃肿、繁冗的程序等等。这些天敌会负面影响官僚机制的良性运作,需要得到管理和监督。 3.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管理学派) 古典管理学派,该学派主要关注行政效率,寻求为行政管理提供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该学派为公共行政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代表人物泰勒(1911)在《科学管理原则》中提出“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原则,该理论强化了人们对追求效率和消除浪费的关注,从而成为公共行政的核心追求。弗雷德里克.泰勒在他的科学管理原理中贡献了这样一种工作方式.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包含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标准化的工作.这与僵化的等级制度、程序和先例相符合;二是广泛而严密的控制.与传统理论中公务员职业化、终生制完全吻合.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管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字:管理理论泰勒法约尔工人个人战略管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到现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一些科学的管理理论。 自古以来,管理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始终。有例为证,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闻名于世,同样闻名于世的还有《汉穆拉比法典》,当时的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在法典中,针对各种职业﹑各种层面上的人员,从责﹑权﹑利等方面出发,制定了282条法律,作为管理国家的制度。内容涉及人民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这使得巴比伦成为当时管理最完善的帝国。而公元前5世纪的《孙子兵法》则因为探索战略的一般规律被认为是最早、最系统的战略管理学著作。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古代中国都创建出了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总结出管理智慧。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伴随着组织运作所要求的连续性﹑规范性﹑精确性导致的管理难度逐渐加大,管理成本上升,管理不善导致企业倒闭的例子的增多,一些人开始真正重视管理理论的研究,但主要局限于工厂内部的运作问题,并没有全面推广,直到美国铁路的大兴修建,这种情况才发生变化。 19世纪40年代末,美国铁路企业因为铁路的建设的热潮而成长起来,为了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股份制的出现使企业规模突破了个人资本量的限制,企业规模日益扩张,内部结构日益复杂,现代职业经理阶层应运而生。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人泰勒开始思考如何使用秒表研究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法国人法约尔也在思考组织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独立的规律,这标志着传统管理学的诞生。在过去的这100年中,管理已经从一种虚幻的的非正式的活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目录,人们不仅认识到管理活动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人类组织和人类有组织的活动中,而且从各种可能的角度、采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对管理活动和问题进行规范分析和研究。由于管理科学知识被广泛地用于指导管理实践,从而管理效率被大幅度地提高,管理科学化进程不断被推进,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不断地扩张发展。所以很多人说,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管理的世纪。经过整整一百年的发展,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庞大知识体系和复杂分支的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和智慧宝库中占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管理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管理理论经历了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早期管理阶段)、到行为科学阶段(传统管理阶段),再到管理理论阶段,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例如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完善了庞大的

最新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07)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题干】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即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的美国学者是()。 【选项】 A.法约尔 B.古立克 C.厄威克 D.德鲁克 【答案】B 【解析】古利克将法约尔有关管理过程的论点加以展开,提出了有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取其每种职能英文词的首字而称作POSDCoRB,即Planning(计划)、Organising(组织)、Staffing(人事)、Directing(指挥)、Coordinating(协调)、Reporting(报告)、Budgeting(预算)。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 2.【题干】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的特点是()。 【选项】 A.排他性、可分割性 B.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C.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D.非排他性、可分割性 【答案】B 【解析】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它们具有不可分割性、非市场性、非排他性; 公共管理所提供的服务常常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私人产品具有可分割性、排他性特点,可以用价值计算、价格衡量。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管理概述 3.【题干】罗伯特·欧文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

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

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 一、管理的含义: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管理是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三、管理学的含义1、含义: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管理学的研究与管理的本质联系在一起;管理学在研究和把握管理的本质含义的前提下,也对管理的具体形态进行研究;管理学以探索管理现象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管理学是一门学科。 公共组织 管理科学中所研究的管理主要是指组织中的管理,所谓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组织中的管理。[1] 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一般管理范畴中的子集,其特点就在于公共性,即通过依法运用公共权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来实现公共利益,同时接受公共监督。这是公共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根本标志。其主要特征是: (1)公共管理是发生在公共组织中的活动 (2)公共管理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总体目标 (3)公共管理的基础是公共权力,这是协调社会资源的保障 (4)公共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向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5)公共管理强调公共部门的行为绩效 (6)公共组织实现目标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是协调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最具有经济效率的。[6]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1、交换的最优条件; 2、生产的最优条件; 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在理论建构中,前提的有效性是理论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帕累托最优”的前提条件是不符合实际的。 “帕累托最优”的前提条件是生产技术和消费者偏好都是不变的。但实际情况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不仅生产技术在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其次,所谓的"帕累托改进"也是不存在的。 暂时假设“帕累托改进”可以实现,这时就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所有人的境况都变好;第二种情况是有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另一部分人的境况至少没有变坏。 市场失灵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李雪妮10108086003 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有两点转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也就是说在管理理论所研究的管理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一是文化,包括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潮流文化等,尤其是民族文化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鉴于此,本文将西方管理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分为两个大板块:人性假设的演变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启发的管理创新。 启示一:以人为本——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演变及其启示人性假设是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基石和演化线索,我们可以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人性假设的演变里获得一些启示。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六种主要的人性假设,即“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和“道德人”。 1.“工具人”假设。前泰勒时代,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管理范围往往只限于家庭或手工业作坊。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基于“工具人”假设至上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主要用暴力取得绝对集权、组织结构简单、经验管理、以维护自身的权威与地位的稳定为管理的首要目标。 2.“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劳动分工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3.“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又称社交人,是人际关系学家埃尔顿·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于1933年在其发表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提出的。“社会人”假设理论认为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动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不仅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比满足人的经济物资需要更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4.“自我实现人”假设。这种人性假设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该假设认为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满足。 5.“复杂人”假设。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新的管理环境下,原有的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和主要观点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和主要观点 “管理科学”理论的一个不足之处是过分强调定量因素与数学模型,忽视了定性因素的重要性。事实上,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很多是定性因素,无法用科学方法精确计量,只有依靠人的经验、知识来进行估计和判断才能完成。“管理理论丛林”则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也未能很 好地提出一套完整的方案。这样,它们在现代管理工作中,应用起来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在一些管理学者中间逐步酝酿形成了一种新的观念,即“现代管理理论”。这一理论主张,不仅要综合“管理科学”理论中的方 法和技术,还要综合“行为科学”理论,而且还要着眼于“系统分析”的观点和“权变理论”的观点,使现代管理理论朝着一个统一的系统理论发展。这是因为有些学者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行为学 派”只是系统管理学派的“子系统”,都应归属于系统管理学派之中。而且 要使系统的管理理论能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依靠“权变理论”作为指导;只有随机制宜地、灵活地应用系统管理理论,才能在管理的实践中发挥管理理论的功能。 总之,现代管理理论是近代所有管理理论的综合,是一个知识体系,是一个学科群。它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在不断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面前,建立起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自适应系统。要使这一系统能够得到持续高效率、低消耗地输出高功能,不仅要求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组织,而且还要求有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构成现代管理科学。 一、现代管理学的特点 纵观管理学各学派,虽各有所长,各有不同,但不难寻求其共性。管理学的共性实质上也就是现代管理学的特点,可概括如下。 (一)强调系统化。这就是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分析方法来指导管理的实践活动,解决和处理管理的实际问题。系统化,就要求人们要认识到一个组织就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另一个更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所以,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就是从整体角度来认识问题,以防止片面性和受局部的影响。 (二)重视人的因素。由于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管人,而人又是生活在客观环境中,虽然他们也在一个组织或部门中工作,但是,他们在其思想、行为等诸方面,可能与组织不一致。重视人的因素,就是要注意人的社会性,对人的需要予以研究和探索,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尽最大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以保证组织中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地为完成组织目标而自觉作出贡献。 (三)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即注意“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的作用。非正式组织是人们以感情为基础而结成的集体,这个集体有约定俗成的信念,人们彼此感情融洽。利用非正式组织,就是在不违背组织原则的前提下,发挥非正式群体在组织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四)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愈来愈显得重要。所以,各级主管人员必须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方法,从而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信息工作。由于普遍强调通讯设备和控制系统在管理中的作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要掌握的问题: 一、行为科学理论 二、现代管理理论 一、历史背景 在经济学的课程中经常提到亚当·斯密的名字,这是因时古典经济学说作出了主要贡献。在他1776年发表的[论]一书中,他作出了对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中巨大经济利益的光辉论断。所谓劳动分工,即将工作分一些单一的和重复性的作业。他以制针行业为例,得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斯密认为,劳动分工之能够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是因为它提高了每个工人的技熟练程度,节约了由于变换工作浪费的时间,以及有利器的发明和应用。今天广泛普及的工作专业化,无疑是斯密在200多年前就提出的劳动分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而20世纪前对管理最重要的影响还是产业革命,它开18世纪的英国,在美国内战结束后又传到了美国。在革命中,机械力迅速取代了人力,并且使在工厂中制造商品更加经济。以纺织业来说,在有100个人的毛毯厂中,有些工人专门纺线,有些专门染色,这样工厂就能制造大量的毛毯,而成本比原来低得多。但是,在这种工厂之中需要管理技能:管理者需要预测需求,保证手头有足够的羊毛用于纺线,向每个工人分派任务,指挥每天的生产活动,协调各种活动等。当在每个家庭中制作毛毯时,人们很少关心效?率,但有100个人时,如何使工人满负荷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于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就成为必不可少了。 机械力的出现,大规模生产,随着迅速扩展的铁路系统。而带来的运输成本的降低,以及几乎没有任何政府法令的限制,这一切促进了大公司的发展。像标准石油公司这样的大 企业建立起来了。这些大企业需要规范化的管理。因此,规范化的管理理论在20世纪初叶也逐渐建立起来了。 二、古典管理理论 1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1856~1915)简介:美国人,普通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车床前的工人” 主要著作:《计件工资制度》(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2)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四条原则和三大实验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可以简略分为三个阶段: 1)古典管理 2)现代管理 3)当代管理 1. 古典管理理论 1.1科学管理 弗莱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把管理看作科学并且强调管理者作用的第一人。 泰勒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为目的,分析了工作任务,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实验,从而开创了工业管理的新纪元。 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发展,并且为西方的组织结构设定了一个文化基础,同时也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1.1任务管理法 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工作任务,着重解决三个问题: 1)要做什么 2)怎样去做 3)何时以及用多长时间去做。 管理者的一切努力都是为解决这三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管理理论也被称为任务管理法。 1.1.2行为指导 泰勒把某一特定工作分成两个部分,被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以及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为了找出管理某项工作的科学方法,泰勒需要事先调查以建立一个实施的样本,调查包含以下五个步骤: 1)找到适合完成这一特定工作的适量的工作者 2)仔细研究并分清每一个工作者的具体工作环节,以及他们完成相应环节所需使用的工具 3)用秒表记录下他们做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具体时间,选择其中最快的方法 4)去掉那些错误的、节奏慢的、无用的步骤 5)最终整理出一套最快最好的工作流程和最适用的工具 泰勒的目的是让管理者努力把工作任务分成相对明确环节的同时,用可以量化的标准对各个 环节进行控制。管理工作就是监控所有的环节。 此外,泰勒注意到要了解工作者的期望值,并且要提供培训使他们适应并满足他们所做的工 作。科学管理理论的奖励机制与工作者完成的工作有关,因而工人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 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理论下,与培训教师合作融洽的员工有机会获得个人的发展,当所有的问题由他单独面对时,他会比在没有接受训练的情况下做得好”。科学管理理论在本质 上是重新协调员工能力的一种方式。 1.1.3工作定量系统

公共管理理论和思想

公共管理理论和思想 文章对西方国家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后新公共管理的演变理路进行述评,分析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前沿理论的脉络与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阐述其对中国公共管理理论建设的启发。 一、传统的公共行政学 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源于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之中。在70年代以前,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一直是政府研究领域中居于支配地位的主导范式。它有自己一整套的理论、原则、假定和方法以及范式特征。按照休斯的说法,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有如下四个永久性的原则:第一,政府组织及其结构应根据官僚体制(科层制)的原则建立,即政府管理体制以韦伯的科层制理论或模式为基础,严格坚持这一原则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运作的最佳方式。第二,一旦涉及政策领域,那么,它将通过官僚机构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换言之,只能由政府机构来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第三,主张政治事务与行政事务分开。行政是执行命令的工具,而政策和战略的制定则是政治家们的事,据说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可以保证责任制的落实。第四,行政被当做一种特殊的管理形式,因此需要职业化的官僚,他们终身受雇,并可以一视同仁地为不同的政治领导人服务。 二、新公共管理 到了20世纪70年代,情况发生了变化。经济不稳定直接导致政府收入的减少,同时社会保障开支大幅上升,政府陷入财政危机之中。同时,由于政府规模过于庞大导致管理失控、官僚主义和效率低下,伴随着财政危机政府陷入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国家的政府开始了改革。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西方各国政府改革运动的深入展开,“新公共管理”作为政府管理领域(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管理学)的新范式以及政府管理实践的新模式形成和发展起来了。 新公共管理起源于英国撒切尔夫人的政府改革。这场改革后来也波及英联邦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二(汇编)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二 单项选择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D) A.提高人的积极性 B.提高管理水平 C提高企业盈利率D提高劳动生产率 2.科学管理中能体现权利下放分权尝试的原理是(C) A差别计件工资制B职能原理 C例外原理D工时研究 3.泰勒认为,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B) A合适的操作流程B第一流的人员 C严格的规章制度D适当的管理人员 4.霍桑试验的证明企业中存在着(B) A正式组织B非正式组织 C自主管理的员工D社会人 5.霍桑试验标志着(A)的产生 A人际关系学说B管理科学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D运筹学 6.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都有六种基本活动或职能,即(B) A生产经营安全销售核算管理B技术商业财务安全核算管理 C技术经济安全财务核算管理D生产商业财务安全组织管理 7.法约尔提出的原则有(B) A5项B14项C10项D6项 8.组织理论之父是(D) A梅奥B法约尔C泰勒D韦伯 9.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C) A复杂人B自我实现人C经济人 D 社会人 10.科学管理之父是(C) A韦伯B法约尔C泰勒C梅奥 11.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A) A法约尔B韦伯C泰勒D巴纳德 12.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有其作为基础的某种形式的(D) A职责 B 制度C管理D权力 13.提出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的是(B) A切削金属试验B霍桑试验C铁揪试验D搬运生铁试验 14.提出“管理的十四条原则”的是(D) A泰勒B巴纳德C韦伯D法约尔 15.法约尔的(A)强调在组织中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A等级链原则B分工原则C程序原则D集中化原则 16.(B )是法约尔的代表作。 A《科学管理原理》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D《车间管理》 17.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D)

(完整版)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了解+评价观点和核心思想 初次提出 战略管理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安索夫于1976年在其所著《从朕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的。 早期战略思想阶段——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在此阶段,虽没有出现完整的战略理论体系,但已产生了很精彩的战略思想,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 主要观点/主要内容 波特的竞争战略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可以从五个方面理解:五力模型、三大战略、价值链、钻石体系、产业集群。 1、五力模型在其经典著作《竞争战略》中,他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即所谓的“五力模型”,认为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是“产业吸引力”,企业在拟定竞争战略时,必须深入了解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法则。竞争法则可以用五种竞争力来具体分析: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这五大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指出公司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 2、三大战略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竞争战略理论,企业的利润将取决于五力模型共同作用的结果。波特总结出了三种具有卓越成效的通用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业务聚焦战略,并指出了三大战略与五种竞争力量的关系,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了线路。 3、价值链价值链就是一套分析优势来源的基本工具。它可将企业的各种活动以价值传递的方式分解开来,借以了解企业的成本特性,以及现有与潜在的差异化来源。企业的各种活动既是独立的,也是互相联结的。企业应该根据竞争优势的来源,并透过了解组织结构与价值链、价值链内部的联结,以及它与供应商或营销渠道间的联结关系,制定一套适当的协调方式,而根据价值链需要设计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形成企业创造并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4、钻石体系在企业竞争的成功上,国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波特将他的研究更延伸到了国家竞争力上。针对这个主题,波特提出“钻石体系”(又称菱形理论)的分析架构。他认为可能会加强本国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速度。包括:1、生产要素2、需求状况/3、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4、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表现。 钻石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它内部的每个因素都会相互拉推影响到其它因素的表现,同时,政府政策、文化因素和领导魅力等都会对各项因素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将能形成国家的竞争优势。 5、产业集群区域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和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因此,产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 百科名片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80年代以来兴盛、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概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府改革,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重塑政府运动”、“企业型政府”、“政府新模式”、“市场化政府”、“代理政府”、“国家市场化”、“国家中空化”等,只是对这场改革的不同称谓。人们普遍认为,区别于传统公共行政典范的、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正在出现。赫克谢尔(C.Heckscher)指出,政府改革打破了单向的等级指挥关系,建立了互动交流和导向管理,并开始向“后官僚组织”变迁[1]。而巴扎雷(Michael Barzelay)说,摒弃官僚制的时代已经到来,公共管理由重视“效率”转而重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由自上而下的控制转向争取成员的认同和争取对组织使命和工作绩效的认同[2]。“重塑政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奥斯本和盖布勒总结美国改革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的经验,宣扬政府管理的新范式[3]。胡德(Christopher Hood)把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所体现出来的政府管理新模式称作新公共管理典范[4]。“新公共管理”实践催生出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理论新范式。这就是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自上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它们运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指导国家的经济活动,试图依靠政府的作用来弥补市场的不足。然而过了多年,“福利国家”制度并未取得如愿的经济增长和社会满意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经济滞胀、政府扩大支出产生高税收、政府公共服务无效率,造成社会普遍不满,最终导致意识形态变革。人们开始从政治上批判“福利国家”的政策基础,主张以自由市场、个人责任、个人主义来重塑国家和社会。在意识形态上崛起的“新右派”思想,主要来源于自由经济思想、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经济学。它强调自由市场的价值,批评政府干预的弊端,主张用市场过程取代政治或政府过程来配置社会资源并且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它认为国家和政府作为非市场力量,会扭曲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高税收将资源从“创造财富”的私营部门转移到“消费财富”的公共部门,妨碍经济增长和削减社会福利。只有让市场进行资源的最佳配置,

管理学习题及答案第二章现代管理理论

第二章现代管理理论一名词解释 1 差别计件工资制 2 霍桑实验 3 非正式组织 二判断题 1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 泰罗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 3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赫兹伯格。() 4决策理论学派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建立某些问题的数学模型及精致的计算上。() 5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三单选题 1 作为总经理,你如何处理公司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 A在全公司大会上严厉批评,要求不得继续活动 B听之任之 C提供适宜的环境,鼓励其发展 D加以引导使之活动与公司目标一致 2 “一件预计可能会出错的事情,往往一定会出错。一件事情出错,其他事情也跟着出错。”这样的话揭示了()。 A决策的制定与实施一定要有果断且富有信心,否则就很难实现 B制定计划应树立起权变的意识,问题出现时应立即制定出相应的应变计划 C应变计划的制定是计划工作的一部分内容,应在计划过程中及早予以考虑,不能等到出现问题时再仓促应对 D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以期得到正确的结论 3 泰罗对管理理论的最大贡献是() A创建管理理论B进行了动作研究 C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发展成一门系统化的科学学科 D使美国的工厂生产效率大幅度上升

4 甲、乙、丙三人共同出资成立股份制企业,主要开展装饰装修设计业务,但由于业务限制至今没有招聘员工。请问下述对该公司的判断哪一个正确?() A目前是一个非正式组织 B是一个正式组织,但公司内不会有非正式组织 C是一个正式组织,同时公司内也可能有非正式组织 D是一个正式组织,同时公司内肯定有非正式组织 5 按照法约尔的观点,企业的基本活动有几项?() A3项B4项C5项D6项 6 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教育会使人学会管理并提高管理水平的是下面4位管理学家中的哪一位?() A韦伯B法约尔C吉尔布雷斯D德鲁克 7 马克斯·韦伯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A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B提出了集权与分权的概念 C提出了工资定额与标准化D提出了社会协作系统 8 通过霍桑实验,梅奥阐述了以下哪种学派的观点?() A行为科学学派B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C人际关系学说D系统管理学派 9 以下关于霍桑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着名教授霍桑做的一次试验 B美国着名教授在霍桑实验室做的一次试验 C美国着名教授在霍桑工厂做的一次试验 D美国着名教授在霍桑镇做的一次试验 四简答题 1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2 简述法约尔一般管理的14项原则。 3 决策理论学派有哪些主要观点? 4 权变管理学派有哪些主要观点?

公共管理的研究主题

有关公共管理的研究主题 暂列如下七方面,基本涵盖公共管理的有关问题。不够我再来整理。 一、公共管理思想 1.公共管理思想的发展轨迹与脉络 2.交叉与融合:公共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公共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 3.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自由主义思想 4.新公共管理对公共行政的超越 5.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出现的历史背景与未来发展 6.治理理论的特征与内涵 7.治理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8.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特征与内涵 9. 整体性政府理论或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有关问题研究 10.近几年来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新进展 11政策网络及其理论 12.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的有关问题研究 13.合作收益理论的有关问题研究 14.区域公共管理的有关问题研究 15.西方公共管理的本土化研究 二、公共管理主体(即公共组织) 1.公共组织的特征研究 2.公共组织的分类研究 3.当前西方国家的政府体制改革研究 4.当前中国的政府体制改革研究 5.公共管理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公共管理中的公私伙伴关系研究;公共管理中的合作共治研究 6.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有关问题研究 7.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有关问题研究 8.公共组织的绩效管理有关问题研究 9.公共组织的变异和权力制约研究:公共管理监督与规范 10.非政府组织的有关问题研究 11.社会自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12.任务型组织的有关问题研究 13.公共管理的社会化问题研究 14.政府能力及其构成研究 15.非政府组织失灵问题研究 16.政府失灵、政府失败等有关问题研究 三、公共管理途径——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理论研究 2.公共政策过程研究 3.公共政策参与研究 4.公共政策制定的有关问题研究 5.公共决策的有关问题研究 6.公共政策执行的有关问题研究 7.公共政策评估的有关问题研究 8.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研究 9.中国具体领域的公共政策研究(如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服务等) 四、公共管理手段——公共管理工具、政府工具 1.西方学界关于公共管理工具的研究;学界关于公共管理工具的研究途径研究;学界关于公共管理工具的研究主题研究 2.公共管理工具的内涵、特征、分类研究 3.市场化工具的有关问题研究 4.工商管理技术的有关问题研究 5.社会化手段的有关问题研究 6.思想工具的有关问题研究 7.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工具选择研究 8.电子政务的有关问题研究 五、公共管理文化、公共管理伦理 1.公共管理伦理学的学科性质讨论 2.公共管理中的职业伦理研究 3.公共伦理的培养与优化研究 4.公共伦理的内在价值研究 5.公共管理的内在结构研究 6.公共伦理研究的路径和方法的研究 7.关于公共伦理与政府能力建设的关系研究 8.公共服务精神的研究 六、公共管理对象:公共物品、公共服务、公共问题 1.公共物品的内涵与特征研究 2.当前中国公共问题研究 3.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研究 4.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组织形态研究 5.公共物品的典型供给方式与模型 6.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模型。 7.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问题 8.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的研究 9.国外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介绍性研究 10.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及其理论争议 11.中国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现状评估及原因分析 12.实现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和途径研究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 人类的管理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管理思想。西方管理思想是人类管理思想不断发展的结晶,在管理思想史上 具有重要的地位。考察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历程,有利于我们从中正确地吸收和消化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我国管理科学的 跨越式发展。 1传统管理阶段 人类最早的管理活动是从原始家庭组织开始的,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扩展,社会组织结构也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管理活动也随之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18世纪60年,以英国为 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人们开始把科学思想运 用到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卓有贡献的思想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进入了传统管理阶段,其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查尔 斯巴贝奇和罗伯特欧文等。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斯密在17 7 6年发表《国富论》,认为劳动分工能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提出了经济人观点,认为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 (2)查尔斯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巴贝奇183 2年发表《论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认为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仔细研究工作方法,同时还提出了一种工资加利润的分配制度,为现代劳动工资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3)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欧文提出要缩短工人的劳动 时间、提高工资、改善住房,并在自己的企业进行改革试验证明: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地位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大利润。 在传统管理阶段,管理基本上处于积累经验阶段,为后来泰勒等人创立科学管理体系打下基础,开始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过渡。 2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该学派把管理分为三个主要职能———计划、组织、控制。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理论和古典组织理论。 2.1 科学管理理论 这个管理学派认为可以从“科学”的观点去分析所干的工作和对劳动进行监督,通过客观事实分析并利用从经验中得到的数据应能找到进行工作的最好办法。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石。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6 个方面:确定合理的工作标准;工作方法标准化;合理配备工人;差别计件工资制;实行职能工长制;例外管理。 (2)莉莲吉尔布雷思和弗兰克吉尔布雷思简化工作的原则。吉尔布雷思夫妇在动作研究和劳动简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总结出了劳动中许多特征不同的分动作,提高了劳动效率。 3) 甘特工作计划的原则。甘特的贡献主要有:甘特图表、任务 奖金制度、非金钱因素论。甘特还认为,提高效率的最重要源泉是管理人员的工作方法而不是劳动者。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第十章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哈洛德·孔茨在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19年后又发展《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他对管理流派进行分类,指出管理已由6个学派发展形成了11个学派。《管理思想史》第十章主要讲述了以下八部分内容: 一、关于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为经营管理学派、管理职能学派,是历史悠久并有巨大影响力的一种管理理论。管理学者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管理过程理论渊源于法约尔的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种职能,这五种职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诸因素来协调有关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关于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的形成以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的现代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意大利社会学家帕雷托的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和库尔特·科弗卡的心理学理论以及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学说等。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切斯特·巴纳德由于他在研究组织和管理性质及理论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而曾经得到过7个名誉博士学位。巴纳德使用社会的、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管理问题,后人称他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三、关于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是在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管理决策问题,形成了关于决策和决策方法的完整理论体系。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1.赫伯特·西蒙 西蒙是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一手段分析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确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由于西蒙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被授予1978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在管理方面主要研究的是生产者的行为,特别是当代公司中决策的组织基础和心理依据。西蒙的代表著作主要有1945年发表的《管理行为》等

公共管理理论研究_概念、视角与模式

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概念、视角与模式 作者:陈庆云, 鄞益奋, 曾军荣, 刘小康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871 刊名: 中国行政管理 英文刊名: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年,卷(期):2005(3) 被引用次数:19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刘熙瑞.LIU Xi-rui中国公共管理:概念及基本框架[期刊论文]-中国行政管理2005(7) 2.曾军荣经济理性与新公共管理[学位论文]2002 3.钟发斌公共管理:中国的问题与方法[期刊论文]-中国行政管理2004(1) 4.曾军荣.Zeng Junrong多元利益、公平分配与官僚利益权衡——对"比较利益人"假设的一个深化[期刊论文]-中国行政管理2009(10) 5.何颖.He Ying行政哲学的图景[期刊论文]-中国行政管理2008(6) 6.陈庆云.鄞益奋.曾军荣.刘小康公共管理理念的跨越:从政府本位到社会本位[期刊论文]-中国行政管理2005(4) 7.宋德慈.张学栋推进县级政府机构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期刊论文]-中国行政管理2001(1) 8.深入行政管理实践创新行政管理理论[期刊论文]-中国行政管理2004(1) 9.魏红征从行政管理迈向公共管理——我国公共事务管理范式的转变[期刊论文]-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19(2) 10.于明霞谈公共管理的社会性分析[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4) 引证文献(19条) 1.乔耀章论我国公共管理体系中政府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1(4) 2.王冠政府和NGO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11(6) 3.杨安华新世纪中国西部发展与公共管理学的使命[期刊论文]-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0(4) 4.刘蕾公共品多元供给主体及相互关系国内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0(2) 5.石佑启.杨治坤论行政体制改革与善治[期刊论文]-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 6.吴光芸.李建华论民间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期刊论文]-学会 2009(7) 7.刘骥找到微观基础——公共选择理论的中国困境[期刊论文]-开放时代 2009(1) 8.王佃利城市治理体系及其分析维度[期刊论文]-中国行政管理 2008(12) 9.周树志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私人管理[期刊论文]-学术研究 2007(1) 10.黄丽娟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辨析[期刊论文]-行政论坛 2007(1) 11.郁建兴.黄红华2006年中国公共管理研究前沿报告[期刊论文]-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7(3) 12.郁建兴.黄红华2006年中国公共管理研究前沿报告[期刊论文]-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7(3) 13.吴庆公共选择还是利益分析——两种公共管理研究途径的比较[期刊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14.黄静.彭翔社会治理主体的发展与民营企业家参政的透视——以浙江民营企业家为例[期刊论文]-华章 2007(10) 15.汪辉勇也论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 --兼与陈庆云等人商榷[期刊论文]-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6(2) 16.刘霞.向良云从管理学到公共管理学--历史角度的考量[期刊论文]-管理科学 2006(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