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内抗真菌药物市场分析

国内抗真菌药物市场分析

国内抗真菌药物市场分析
国内抗真菌药物市场分析

全身用抗真菌药的品种分析

1、全身用抗真菌药的品种分析 《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入网医院2002年~2004年共从 180余家医药企业购入抗真菌药,其中各年销售金额排序前4 位的药品分别为特比萘芬、益康唑、硝酸咪康唑、联苯苄唑;所属类别分别为烯丙胺类、咪唑类抗真菌药,详见表1。 表1、2002年~2004年抗真菌药各年 销售金额前10位药品对比 ———————————————————— 排序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1 特比萘芬特比萘芬特比萘芬 2 益康唑益康唑益康唑 3 硝酸咪康唑硝酸咪康唑硝酸咪康唑 4 联苯苄唑两性霉素两性霉素 5 酮康唑斑蝥素斑蝥素 6 两性霉索联苯苄唑联苯苄唑 7 环吡酮胺酮康唑酮康唑 8 斑蝥素复方酮康唑复方酮康唑 9 克霉素/苯甲醇环吡酮胺硫化硒 10 硫化硒硫化硒环吡酮胺———————————————————— 对销售金额排序前4位抗真菌药,具体从药理学、药动学、制剂上分析可知各具优势,亦为排序较前的因果所致。 1.1 特比萘芬(Terbinafine):商品名为疗霉舒、兰美抒、丁克,由瑞士原山道士公司研制,1991年5月首次在瑞士上市,为口服和局部使用的烯丙胺类抗真菌药,其体外抗真菌谱广,包括皮肤真菌、丝真菌、二形真菌、暗色孢真菌和酵母真菌;在其MIC内对皮真菌、曲霉菌、短尾帚菌、皮炎芽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显示初步杀菌作用,但对白色念珠菌仅有抑制活性。作用特点包括:①亲脂性,短期内即入皮肤角质层,服后迅速聚集在皮脂中,皮脂中药物浓度较血浆高25倍,在角质层和毛发中持续高浓度,且迅速地扩散到指(趾)甲板;②杀真菌力强,可缩短慢性真菌病(甲癣等)的疗程,并可减少复发;③不作用于细胞色素P450,高度选择作用于真菌膜的角鲨烯环氧酶,故有利于肝、肾功能不全者,体弱者和儿童真菌病的治疗;④血浆半衰期长(11h~16h)。目前上市剂型有片剂、胶囊、凝胶、溶液、搽剂和膏剂,生产企业主要有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山东齐鲁制药厂等。 1.2 益康唑(Econazole):由比利时杨森公司开发,首次上市时间为1974年11月。作用特点包括:①抗真菌谱广,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双相型真菌、曲菌等均有杀菌和抑菌作

部分抗感染药物市场分析

部分抗感染药物市场分析 抗感染药物分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疫苗和抗原生动物药物。各类抗感染药物具体销售情况是:抗生素占抗感染药物市场的最大份额,约70%;抗病毒药物居第二位,占大约15%的份额;第三位为抗真菌药物,占大约10%的份额;其余则为疫苗和抗原生动物药物等小品种。 近年来,世界抗生素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左右,全球抗生素的市场份额约为250~260亿美元,各大制药企业纷纷投入巨资进行抗生素药物的研发,使抗生素新品不断出现。在中国医药市场中,抗感染药物已经连续多年位居销售额第一位,年销售额已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药品销售额的30%,全国6700国家药品生产企业中,有1000多家生产各类抗生素,产品竞争异常激烈。 当前,全球的抗生素市场增长空间有限,加上新产品不断上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各国逐步改善环境卫生的条件下,致病菌也随之受到控制,使抗生素的使用量逐步减少,另一方面,人类经过长期使用抗生素,也认识到滥用抗生素的严重后果,故对使用抗生素更趋于谨慎。 自2003年以后,全身抗感染药物已跌出了全球最畅销药物排名前十强,其增长也落后于全球药物的平均增速。 抗感染药物一直是竞争激烈的药物之一。我国虽然从2001年开始实施的招标采购等医改措施和反对抗生素滥用的呼声对这个药品种类的市场影响很大,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口增长和老龄化,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抗感染药物新药频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抗感染药物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一直呈增长趋势 与国际市场不同,感染性疾病是我国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在我国医院用药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2006年该类药物全国市场总额超过600亿元。受政策影响,2006年16城市样本医院全身用抗感染药物的销售金额为63.8亿元,与2005年基本持平,但是2001~2006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仍然达到16.25%。 从2006年样本医院抗感染药物购药金额的构成来看,头孢类占50%,位居第一;喹诺酮类占15.2%,位居第二;青霉素类占12.6%,位居第三;大环内酯类占5%,位居第四。 链接 将受限用影响的抗生素药物 列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中的主要亚类有(份额统计数据均采用2004~2007年的累计数): 喹诺酮类:排列最前的左氧氟沙星共有153家供应商,占喹诺酮类35.75%的份额,江苏扬子江药业排第1位,占30.04%的比重,日本第一制药(含合资)其次,占22.64%的比重;加替沙星共有91家供应商,占喹诺酮类13.0%的份额,上海海尼药业位居第1,占10.07%的比重;后起之秀莫西沙星由拜耳公司独家供应,占喹诺酮类17.06%的份额。这3只药品占喹诺酮类的2/3的份额。 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占碳青霉烯类40.02%份额,有5家供应商,日本住友制药占了近一半的份额;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占碳青霉烯类31.16%的份额,也有5家供应商,默沙东公司(含合资)占了近99%的比重。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全部由日本三共制药供应,没有国产品,该药占碳青霉烯类2.62%的份额。目前有5只碳青霉烯类品种在样本医院使用,法罗培南和厄他培南是2005年后批准新上市的品种,没有进入卫生部监控名单。加强临床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申 克 孢 子 丝 菌 ± + - - + 8

1、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多烯类抗菌谱摘自于第39版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咪康唑、丙烯胺类抗菌谱搞自于产品说明书; 2、-无活性;±可能有活性;+有活性,三线治疗(至少临床有效);++有活性,二线用药(临床作用稍差);+++有活性,一线用药(临床常常有效); 3、棘白菌素类、伏立康唑、多烯类尿中浓度很低; 表2,真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8

抗真菌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汇总(不良反应分系统排序) 胃肠道反应: 特比奈芬>咪康唑>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肝功能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 米卡芬净说明书中黑框警告:有严重肝损害的报道,有导致肝脏肿瘤的潜在风险。 肾功能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8

表3,真菌药代动力学比较 8

8

备注:该表格数据来源于各产品说明书 与细菌感染性比较,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隐匿、不易诊断,抗真菌治疗目标性差,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严峻的挑战。临床医师需要加强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关注,掌握不同类别抗真菌药物特点,合理使用。 临床可供使用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有如下几类,各自特点不同,需要注意选择。 两性霉素B及其脂类制剂 两性霉素B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侵袭性新型真菌感染药物,其普通制剂为去氧胆酸盐,不良反应明显。近年来开发的两性霉素B脂制剂安全性明显提高,成为临床重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药物。这些制剂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 该类制剂特点为:①药物易分布于网状内皮组织,肝、脾和肺组织中,减少肾组织浓度,低血钾少见,肾毒性均低于普通制剂。②临床可应用较高剂量,一般3~6mg/(kg.d),滴速相对快。③长程用于艾滋病病人,对曲霉菌、隐球菌、念珠菌的耐受性好。④脂类制剂的剂量为常规制剂的3~5倍时,治疗念珠菌菌血症和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与常规制剂相仿。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8

皮肤病外用药市场分析

皮肤病外用药市场分析 目前,全国药品零售市场上可监测到的皮肤病外用药有近500个品种,其中化学药品种有近400种,占80%;中成药品种有100 种左右,占20%。化学药的销售金额占零售市场总销售额的82%-84%,在皮肤病外用药中居主要地位。皮肤病外用药的功效则主要集中于治疗感染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的药品。特别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的药品尤其突出,占皮肤病外用药市场一半左右的份额。中成药以治疗烧(烫)伤、皮肤瘙痒症和蚊叮虫咬的药品为主,也有部分治疗白癜风、牛皮癣等慢性疾病的产品。皮肤病外用药常见的剂型为溶液剂、乳膏剂、霜剂和酊剂。 单品销售方面,全国零售市场皮肤病外用药销售金额前十位品种年销售总额达到 10多亿元,占全国零售市场该类药品销售总额的50%左右。从功效方面看,皮肤病外用药零售市场具有多样性,前十名品种有治疗真菌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螨虫、头癣、粉刺痤疮和陈旧性疤痕等主要功效。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产品表现最为出色,有达克宁霜、派瑞松乳膏、采乐洗剂、皮康王乳膏和孚琪乳膏五个品种进入销售金额的前十名。 主要品种分析: 特比萘芬 本品于上世纪80年代由瑞士诺华制药研制成功,1991 年首次在英国上市,商品名为兰美抒(lamisil)。1996年被美国FDA批准为OTC 药品,同年在美国上市。目前,兰美抒在全球 90多个国家销售。在我国,盐酸特比萘芬也于2000年进入了国家公布的第一批OTC目录。该产品属于抗真菌类药,口服吸收好,并主要以高浓度分布于皮肤角质层,它对浅部真菌感染作用较强,外用或短期口服可以治愈绝大部分皮肤真菌病。 目前国内口服制剂主要生产企业有北京诺华制药,山东齐鲁制药。中美史克和瑞士诺华已经达成协议,引进兰美抒软膏剂,意欲依靠OTC 市场上多年成功的操作经验把这个产品打造成一个皮肤病OTC市场上的又一个“康泰克”神话,从竞争激烈的治疗脚气OTC药品市场分割一块大蛋糕。

伊曲康唑的生命力(主流抗真菌药)-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伊曲康唑真的没有生命力了吗 差不多十年前曾经有幸接触过一个伊曲康唑课题,那时作为一个学生对这个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采用一种非环糊精的制剂技术提高口服伊曲康唑的生物利用度、减少饮食状态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后来项目在几位老师的推动下得以继续开展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若干年后,抗真菌感染药物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曾经接触过伊曲康唑课题的缘故,在毕业后工作期间几位在不同药企工作的朋友曾咨询过我一个问题:伊曲康唑这个品种是不是太老了,现在做这个品种还有没有“钱”途?我个人觉得一个较老品种的生命力与新制剂技术的应用、适应症的拓展或聚焦等方面密不可分,除去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影响,我认为伊曲康唑这个品种还是有生命力的。 一个药品有没有生命力关键是看临床需求的大小及在对应的适应症下不同品种的竞争情况,当然与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密切相关。先回顾一下伊曲康唑不同剂型及相关唑类抗真菌药的开发历程,这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解读伊曲康唑这个品种在某些适应症下的竞争表现。酮康唑是第一个可口服的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三唑类药物,但是因为其副作用大,Jassen课题组在对其进行结构改造的过程中发现了伊曲康唑。伊曲康唑可口服用于浅表和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且毒副作用小,也是首个对曲霉菌有效的三唑类药物。该药于1988年7月在英国上市其胶囊剂型,开创了氮唑类抗真菌药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新时代,并于1992年获得FDA 批准在美国上市。伊曲康唑的胶囊剂型,适应症主要是妇科、眼科、皮肤科的真菌感染(包括甲真菌)及系统性真菌感染,而且伊曲康唑很快确立了其在非致命性组织胞浆菌病、芽生菌病等系统性真菌感染首选用药的地位。但伊曲康唑存在溶解度低、胶囊剂型吸收较差且吸收受饮食状态影响等缺点。辉瑞公司在1990年推出了氟康唑。氟康唑不仅溶解度好,且吸收好,但是很多真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抗菌谱没有伊曲康唑那么广,这并没有影响氟康唑在市场的整体表现。就中国市场而言从伊曲康唑胶囊剂型进入开始,在此后差多十五年的时间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都占据抗真菌药整体市场前三的位置。为了改进伊曲康唑溶解度低、口服吸收差的缺点,杨森公司推出的羟丙基β环糊精增溶的伊曲康唑口服液于1997年获得FDA批准,治疗HIV阳性或免疫系统损害患者的口腔和/或食道念珠菌病,对血液系统肿瘤、骨髓移植患者和预期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亦即<500细胞/μl)的患者,可预防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及伴有发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因为羟丙基β环糊精的特殊代谢原因,口服液剂型的伊曲康唑在皮肤浅表的分布减少,使其并不适合用于浅表真菌感染的治疗。此后,羟丙基β环糊精增溶的伊曲康唑注射液也于1999年获得获得FDA批准,主要用于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曲

皮肤科外用药市场分析

二皮肤科外用药市场分析 二皮肤科外用药市场分析 品种概况 现阶段,在中国药品零售市场上销售的皮肤科外用药有将近521个品种,其中化学药品种有近417种,占80%;中成药品种有104种左右,占20%。从销售金额来看,化学药的销售金额占皮肤科外用药零售市场总销售额的85.19%,在皮肤科外用药中居主导地位;从药品功效来看,销售最多的皮肤科外用药则主要集中于治疗:由于细菌、真菌、球菌等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皮炎和由于食物、花粉等引起的过敏性皮炎的药品。尤其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的药品特别突出,几乎占据了皮肤科外用药市场50%的份额。而中成药则以治疗烧伤、烫伤、皮肤瘙痒症的药品为主,也有少数治疗白癜风、牛皮癣等慢性疾病的产品。皮肤科外用药常见的剂型为乳膏剂、霜剂、酊剂和溶液剂。 2003年中国皮肤科外用药市场分析 ㈠、总体情况: 2003年中国药品市场中皮肤科外用药销售总额为45.06亿元(截止12月中旬),占药品销售总额的1.87%。其中,医院销售18.39亿元,占皮肤科外用药药品销售额的40.81%,占全部医院用药的0.98%;零售市场销售26.67亿元,占皮肤科外用药药品销售额的59.19%,占零售市场药品销售总额的4.72%。同比2002年的46.32亿元销售总额,2003年中国药品市场中皮肤科外用药销售呈整体下降趋势,销售总额总体下浮了2.7%。在医院市场,虽然皮肤科外用药的销售额有上升,但所占医院用药比例却有所下降;而在零售市场,皮肤科外用药的销售额,其所占用药比例和有销售额同时出现下降。 2003年中国药品市场皮肤科外用药销售金额前十位品种年销售总额达到11.31亿元,占全国零售市场该类药品销售总额的26%左右, 同比2002年的13亿,也下滑了13%。进入前十名品种仍然是集中于治疗真菌性皮炎、体癣、过敏性皮炎、粉刺痤疮等皮肤疾病,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产品仍然表现较为出色。 2003年中国零售市场皮肤科外用药销售金额前十位品种为:达克宁、保发止、999皮炎平、兰美抒、派瑞松、采乐洗剂、邦迪创口贴、亮甲、美克乳膏、皮康霜。(见表四) 年度排序品牌 2003年度第1位达克宁 2003年度第2位保发止 2003年度第3位 999皮炎平 2003年度第4位兰美抒 2003年度第5位派瑞松 2003年度第6位采乐洗剂 2003年度第7位邦迪创口贴 2003年度第8位亮甲 2003年度第9位美克乳膏 2003年度第10位皮康霜 ㈡、市场特点:

抗菌敷料市场调研报告

抗菌敷料市场调研报告

目录 1 市场概况 (3) 1.1 医用敷料市场概述 (3) 1.2 抗菌敷料龙头企业 (6) 2 产品分析 (9) 2.1 医用敷料概况 (9) 2.2 泰科抗菌敷料产品介绍 (12) 2.3 生产厂家和申报情况 (12) 2.4 零售价 (13) 2.5 竞品比较 (13) 3 销售建议 (16) 3.1 抗菌敷料的产品优势 (16) 3.2 销售建议及策划 (16) 3.3 评估 (16)

1 市场概况 1.1 医用敷料市场概述 医用敷料产品是一类重要的医疗用品。目前,中国医用敷料的市场规模还很小,大部分产品出口国外,但是,随着医疗改革进程的推进以及中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医用敷料制造行业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目前,中国医用敷料产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少有涉及,出口产品主要以价格取胜。随着印度、泰国等周边国家纷纷介入医用敷料生产领域,中国许多大型医用敷料企业开始逐渐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将产品线向高端产品转移,也将会带动中国医用敷料行业逐步向中高端产品转移。 2003-2008年行业规模高速成长: 近年来,中国医用敷料制造行业在规模上高速发展。2007年,行业销售收入为213.90亿元,2003-2007年的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36.34%。2008年,行业的销售收入达到256.69亿元,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仍然达到了20.0%。 2008年国内医用敷料市场需求在51亿元左右: 相对于医用敷料产品的出口规模,国内医用敷料产品的需求市场规模很小,据调查分析,2008年,中国医用敷料的市场需求为51亿元左右。 近年来,中国医用敷料市场需求增长速度远低于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尽管行业销售收入很高,但是出口额占据行业销售收入的比例很高,2008年的比例高达85%左右。国内企业重视产品出口,尤其是大型重点企业,也表明国内医用敷料市场尚待培育。 棉花、纱布、绷带等天然材料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50%: 2008年,中国医用敷料市场上,棉花、纱布、绷带等天然材料类产品的市场份额最大,市场份额超过50%。棉花等天然类医用敷料一直是中国医用敷料的主要产品,这类产品价格便宜,在各种类型的创伤中广泛使用。 目前,中国生产棉花、纱布和绷带等产品的企业数量极多。生产这些产品的技术难度不大,对资金和设备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满足相关的卫生环境即可。技术难度的低下也使得中国出口该类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产品以低价格取胜。 行业内小型企业数量众多:

2019年整理部分抗感染药物市场分析

部分抗感染药物市场分析抗感染药物分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疫苗和抗原生动物药物。各类抗感染药物具体销售情况是:抗生素占抗感染药物市场的最大份额,约70%;抗病毒药物居第二位,占大约15%的份额;第三位为抗真菌药物,占大约10%的份额;其余则为疫苗和抗原生动物药物等小品种。 近年来,世界抗生素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左右,全球抗生素的市场份额约为250~260亿美元,各大制药企业纷纷投入巨资进行抗生素药物的研发,使抗生素新品不断出现。在中国医药市场中,抗感染药物已经连续多年位居销售额第一位,年销售额已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药品销售额的30%,全国6700国家药品生产企业中,有1000多家生产各类抗生素,产品竞争异常激烈。 当前,全球的抗生素市场增长空间有限,加上新产品不断上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各国逐步改善环境卫生的条件下,致病菌也随之受到控制,使抗生素的使用量逐步减少,另一方面,人类经过长期使用抗生素,也认识到滥用抗生素的严重后果,故对使用抗生素更趋于谨慎。 自2003年以后,全身抗感染药物已跌出了全球最畅销药物排名前十强,其增长也落后于全球药物的平均增速。 医年开始实施的招标采购等2001抗感染药物一直是竞争激烈的药物之一。我国虽然从改措施和反对抗生素滥用的呼声对这个药品种类的市场影响很大,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口增长和老龄化,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抗感染药物新药频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抗感染药物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一直呈增长趋势 与国际市场不同,感染性疾病是我国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在我国医院用药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2006年该类药物全国市场总额超过600亿元。受政策影响,2006年16城市样本医院全身用抗感染药物的销售金额为63.8亿元,与2005年基本持平,但是2001~2006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仍然达到16.25%。 从2006年样本医院抗感染药物购药金额的构成来看,头孢类占50%,位居第一;喹诺酮类占15.2%,位居第二;青霉素类占12.6%,位居第三;大环内酯类占5%,位居第四。 链接 将受限用影响的抗生素药物 列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中的主要亚类有(份额统计数据均采用2004~2007年的累计数): 喹诺酮类:排列最前的左氧氟沙星共有153家供应商,占喹诺酮类35.75%的份额,江苏扬子江药业排第1位,占30.04%的比重,日本第一制药(含合资)其次,占22.64%的比重;加替沙星共有91家供应商,占喹诺酮类13.0%的份额,上海海尼药业位居第1,占10.07%的比重;后起之秀莫西沙星由拜耳公司独家供应,占喹诺酮类17.06%的份额。这3只药品占喹诺酮类的2/3的份额。 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占碳青霉烯类40.02%份额,有5家供应商,日本住友制药占了近一半的份额;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占碳青霉烯类31.16%的份额,也有5家供应商,默沙东公司(含合资)占了近99%的比重。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全部由日本三共制药供应,没有国产品,该药占碳青霉烯类2.62%的份额。目前有5只碳青霉烯类品种在样本医院使用,法罗培南和厄他培南是2005年后批准新上市的品种,没有进入卫生部监控名单。加强临床管理的。(比阿培南为江苏先声独家品种)培南与比阿培南在样本医院尚没有使用记录(朵利)多尼 抗真菌类:伊曲康唑占抗真菌类24.65%的份额,有5家供应商,杨森制药(含合资)约占60%的比重;伏立康唑占抗真菌类18.93%份额,有9家供应商,辉瑞公司(含合资)占有3/4 的比重。

阿尼芬净市场分析

阿尼芬净市场分析 阿尼芬净市场浅析 一、简介 1、阿尼芬净是一种抗真菌药物,属于抗感染药物类全身用抗真菌药物。主要治疗念珠菌血症和其他形式的念珠菌感染(腹腔脓肿、腹膜炎)和食管念珠菌病等。 2、根据目前公开资料显示,国内尚无阿尼芬净的批文。二、全身用抗真菌类药物市场及医保情况。 全身用抗真菌类药物在SFDA南方所药物分类中仅8个品种,品种较少。全身用抗真菌类药物8个品种中只有硝酸咪康唑不在国家医保;氟康唑口服剂型属国家甲类医保;氟康唑注射剂、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等均在国家乙类医保。 全身用抗真菌类药物2009年样本医院销售额为7亿。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排名靠前销售过亿的药品是以口服剂型为主。硝酸咪康唑销售排名靠后,去年在样本医院销售仅20万。 三、同类品种市场情况简介 阿尼芬净属于全身抗真菌类棘白菌素药物,其同类品种有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 1、卡泊芬净 卡泊芬净全名为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于2001年上市,有50mg和70mg两个规格。其主要生产企业为中美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该品种在国家医保乙类目录中,有4个进口批文。 以中美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卡泊芬净品种为例,综合2009年青海、北京、济南军区、陕西等地区中标价,卡泊芬净(50mg)平均中标价为1912元;

综合2009年青海、北京、陕西等地区中标价,卡泊芬净(70mg)平均中标价为2449元。其中(50mg)2009年在海南、山东最高零售价为1997元,卡泊芬净(70mg)2009年在海南、山东最高零售价为2578元。 卡泊芬净05年在国内样本医院销售约1043支,销售金额约为200万元;2009年国内样本医院共销售约51671支,销售金额约为1亿。 2、米卡芬净 米卡芬净全名为注射用米卡芬净钠,规格为50mg,于2007年上市,有3个进口批文,在国家医保乙类目录。其中日本藤泽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米卡芬净在国内零售价为660元,综合四川、海南、济南军区、陕西等地区2009年中标价,其平均中标价为577.7元。 2007年米卡芬净在国内样本医院销售约3522支,销售金额为200万元;2008 年国内样本医院销售约19376支,销售金额约为1100万;2009年国内样本医院销售约33127支,销售金额约为1850万。 四、阿尼芬净市场浅析 通过对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市场销售情况的了解,对阿尼芬净的市场销售情况进行预测。 阿尼芬净是继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之后的新一代全身抗真菌类棘白霉素衍生物药物,属于3.1类新药,国内无生产与进口。 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等分别占据全身抗真菌药物排名的第4位和第6位。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等棘白霉素衍生物类药品09年的样本医院销售为约为1.18亿,占全身抗真菌类药物的16.8%。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单价高,单从数量上看不及抗生素类和抗病毒类药物的月均销量。

抗菌药物市场调查报告

一、抗生素产品类分布 1.发酵半合成分成八大类 有广泛意义有四大类:青霉素、头孢、大环内酯、碳青霉素烯。 2.全合成类有七类 有广泛意义有两类,喹诺酮、硝咪唑,最新一类:噁唑烷酮类。 3.抗生素按给药途径分类 注射类:总量115种。有头孢二、三代;青霉素类和半合成青霉素;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剂型有粉针,水针,输液。 口服类:总量90种。有头孢一代,大环内酯类,半合成青霉素。剂型丰富,有颗粒剂,分散片,缓释片,咀嚼片,干混剂。 外用和其它:总量40种。有喹诺酮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硝咪唑。剂型有眼耳用,肠道,阴道,搽剂,软膏剂,栓剂。 二、全球抗感染药物市场情况 2009年全球抗感染市场为850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10%。全球抗感染药整个产业较为成熟,由于上市新药枯竭和价格下降等影响增速放缓,五年平均增速约为15%。耐药性问题成为新产品研发的主要推动力。 全球细菌药市场趋于饱和,抗真菌、抗病毒药物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抗感染药的销售情况看,头孢菌素类约占45%的市场份额,其次是青霉素类占15%,第三是喹诺酮类占12%,大环内酯类为第四占6%,四环素类为第五占5%,其它类占17%。国际医药市场销售增长最快的3类抗生素新药是碳青霉烯类、糖肽类(替考拉宁Glycopeptides)和恶唑烷酮类(利唑哌酮Linezolide),其总的销售额约占抗生素市场的20%。美国抗细菌药销售结构(2006年)。 三、我国抗感染药物市场 全身用抗生素是中国医疗市场上用药金额最高的一类,从抽样统计医院用药显示2005-2009年间全身用抗生素占到总用药额的23-25%。据国家卫生部发布的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9,526家,药品类收入总额3,136.05亿元。以此23.71%的抗生素比重估算全身抗感染药的医药销售收入约为740亿元/年。近五年的年平均增长率24.5% 全身用抗感染药包括抗细菌药、全身用抗病毒药、全身用抗真菌药、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抗分枝杆菌药和疫苗。其中抗细菌药占90%的比重。抗细菌类抗生素终端市场规模约为666亿元。2005‐2009年测算抗生素用药总规模(亿元)。 β内酰胺系列抗生素中的大部分品种是从青霉素工业盐和头孢菌素C钠盐为基础原料,通过基团改造,形成不同的中间体母核。每个母核再与不同的侧链组合,构成不同的产品链。青霉素和头孢菌素C就成为最重要的两大基本母核,也是国内产业化进程最快的领域,并且演变成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产品系列。凡以β内酰胺环为主体母核的抗生素都属于此,也包括了还包括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单环菌素的氨曲南,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克拉维酸钾、他唑巴坦、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等。

抗生素市场分析

抗生素市场分析 抗生素市场分析: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它不仅能杀死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的药物。 尚普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自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美国仅13克)。 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中国的妇产科长期以来都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妇产科多年的统计显示,目前青霉素的耐药性几乎达到100%。而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

近些年,世界抗生素市场的品均年增长率为8%左右,全球抗生素的市场份额约为250~260亿美元。其中,美国位居第一,在抗生素领域的销售额约为84亿美元;其次是欧洲,销售额约63亿美元。抗生素类别中,头孢菌素占比最大,约25%,其次是青霉素类,约20%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约15%。现阶段,抗生素耐药和非专利药竞争是影响全球抗生素市场的两大重要因素。近年来,抗生素耐药现象的频发影响了一些主要类别的抗生素的使用。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也对各国使用抗生素提出了建议,各国抗生素市场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尚普咨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7-aca头孢类抗生素行业预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抗生素市场将不会因为抗药性问题,而受到太大影响,反而会扩大抗生素市场的规模。同时,我国要推动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升级,是转变策略,探索创新,从新的领域探索抗生素制造,力求研发高效、低毒、广潜的抗菌药物。 抗生素市场分析: 昨日,广东团代表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细菌耐药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有一些病人可以说是“刀枪不入”,就是因为抗生素耐药性过高,对病人使用多样抗生素都无效。但抗生素过高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有些医院滥用抗生素,还有另一方面就是国内的养殖业与畜牧业也存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这番话引发了代表的热议。(3月8日《广州日报》) 中国已经是全球细菌耐药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有些患者体内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表1,常见抗真菌药物抗菌谱比较 1、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多烯类抗菌谱摘自于第39版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咪康唑、丙烯胺类抗菌谱搞自于产品说明书; 2、-无活性;±可能有活性;+有活性,三线治疗(至少临床有效);++有活性,二线用药(临床作用稍差);+++有活性,一线用药(临床常常有效); 3、棘白菌素类、伏立康唑、多烯类尿中浓度很低; 表2,真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抗真菌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汇总(不良反应分系统排序) 胃肠道反应: 特比奈芬>咪康唑>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 肝功能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 米卡芬净说明书中黑框警告:有严重肝损害的报道,有导致肝脏肿瘤的潜在风险。 肾功能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表3,真菌药代动力学比较

备注:该表格数据来源于各产品说明书 与细菌感染性比较,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隐匿、不易诊断,抗真菌治疗目标性差,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严峻的挑战。临床医师需要加强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关注,掌握不同类别抗真菌药物特点,合理使用。 临床可供使用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有如下几类,各自特点不同,需要注意选择。 两性霉素B及其脂类制剂 两性霉素B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侵袭性新型真菌感染药物,其普通制剂为去氧胆酸盐,不良反应明显。近年来开发的两性霉素B脂制剂安全性明显提高,成为临床重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药物。这些制剂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 该类制剂特点为:①药物易分布于网状内皮组织,肝、脾和肺组织中,减少肾组织浓度,低血钾少见,肾毒性均低于普通制剂。②临床可应用较高剂量,一般3~6mg/,滴速相对快。③长程用于艾滋病病人,对曲霉菌、隐球菌、念珠菌的耐受性好。④脂类制剂的剂量为常规制剂的3~5倍时,治疗念珠菌菌血症和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与常规制剂相仿。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最新版本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编辑版word

表1,常见抗真菌药物抗菌谱比较 1、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多烯类抗菌谱摘自于第39版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咪康唑、丙烯胺类抗菌谱搞自于产品说明书; 2、-无活性;±可能有活性;+有活性,三线治疗(至少临床有效);++有活性,二线用药(临床作用稍差);+++有活性,一线用药(临床常常有效); 3、棘白菌素类、伏立康唑、多烯类尿中浓度很低; 表2,真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编辑版word

抗真菌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汇总(不良反应分系统排序) 胃肠道反应: 特比奈芬>咪康唑>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肝功能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 编辑版word

米卡芬净说明书中黑框警告:有严重肝损害的报道,有导致肝脏肿瘤的潜在风险。肾功能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表3,真菌药代动力学比较 编辑版word

编辑版word

备注:该表格数据来源于各产品说明书 与细菌感染性比较,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隐匿、不易诊断,抗真菌治疗目标性差,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严峻的挑战。临床医师需要加强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关注,掌握不同类别抗真菌药物特点,合理使用。 临床可供使用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有如下几类,各自特点不同,需要注意选择。 两性霉素B及其脂类制剂 两性霉素B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侵袭性新型真菌感染药物,其普通制剂为去氧胆酸盐,不良反应明显。近年来开发的两性霉素B脂制剂安全性明显提高,成为临床重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药物。这些制剂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 编辑版word

皮肤病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皮肤病药物市场研究报告(2006年版)广州标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2006年6月 皮肤病药物市场研究报告目录前言1 第一部分皮肤病药物概述2 第一节:皮肤病药物临床应用现状 3 第二节:皮肤病药物的分类6 第二部分国际皮肤病药物市场状况14 第一节:国外皮肤病药物市场概况15 第二节:国外皮肤病药物市场预测17 第三部分我国皮肤病药物总体市场状况18 第一节:皮肤病药物市场规模分析19 第二节:皮肤病药物各类别市场份额分析20 第三节:皮肤病药物各品种医院市场份额分析21 第四节:皮肤病药物生产厂家医院市场份额分析22 第五节:皮肤病药物各品种市场增长率分析23 第六节:皮肤病药物各品种潜力分析24 第七节:各类皮肤病药物具体品种市场分析25 1、特比萘芬26 2、益康唑27 3、硝酸咪康唑28 4、联苯苄唑29 5、酮康唑30 6、丁酸氢化可的松31 7、莫米松31 8、卤米松(卤米松/三氯生)32 9、莫匹罗星33 10、喷昔洛韦33 11、过氧苯甲酰34 12、异维A酸34 13、维胺酯(维胺酯/维生素E)35 14、聚维酮碘36 15、多磺酸粘多糖37 16、阿达帕林37 17、卡泊三醇37 18、煤焦油38 19、阿维A 38 20、复方氨肽素39 第四部分我国皮肤病药物商品名、生产厂家40 第五部分我国皮肤病药物价格及进入医保目录53 第六部分皮肤病药物市场政策分析60 第七部分皮肤病药物研发状况62Copyright ? 2006 广州标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1 图表表1:皮肤科常用各种抗组胺剂(H1受体拮抗剂)6 表2:皮肤科常用各种抗组胺剂(H2受体拮抗剂) 7 表3:常用皮质类固醇剂量表8 表4:截至2005年8月的12个月内主要零售市场的各治疗类别销售状况15 表5:2002-2005年皮肤病药物各品种医院市场份额(前20位)21 表6:2002-2005年皮肤病药物各生产厂家医院市场份额(前20位)22 表7:2003-2005年皮肤病药物各品种增长率23 表8:2005年各类皮肤病药物医院销售金额排名25 表9:2005年特比萘芬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26 表10:2005年益康唑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27 表11:2005年硝酸咪康唑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28 表12:2005年联苯苄唑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29 表13:2005年酮康唑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30 表14:2005年莫米松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31 表15:2005年卤米松及其复方制剂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32 表16:2005年喷昔洛韦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33 表17:2005年过氧苯甲酰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34 表18:2005年异维A酸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34 表19:2005年维胺酯及其复方制剂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35 表20:2005年聚维酮碘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36 表21:2005年阿维A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38 表22:2005年复方氨肽素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39 表23:我国皮肤病药物商品名、生产厂家41 表24:我国皮肤病药物市场价格54 表25:进入2004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的皮肤病药物57 图1:1999-2005年皮肤病药物整体市场销售规模和市场增长率19 图2:1999-2005年皮肤病药物各类别市场销售规模20 图3:皮肤病药物各品种市场潜力分析24 皮肤病药物市场研究报告前言皮肤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较高,且有些皮肤病不易根治,治愈后易反复。我们仅以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脚气病为例,该病在全国的平均发病率就达到1/3左右,在温度和湿度相对较高的南方部分地区发病率甚至超过50%。皮肤药在零售渠道的销售量位于复合维生素和钙制剂类药品、感冒咳嗽类药品之后列第三位。虽然皮肤病药物总体销售金额不及位居前两大类的规模,但增长率却超过了复合维生素及钙制剂,仅次于感冒咳嗽药,位列第二。现阶段,在中国药品零售市场上销售的皮肤科外用药有将近521个品种,其中化学药品种有近417种,占80%;中成药品种有104种左右,占20%。从销售金额来看,化学药的销售金额占皮肤科外用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完整版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表1,常见抗真菌药物抗菌谱比较 1、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多烯类抗菌谱摘自于第39版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咪康唑、丙烯胺类抗菌谱搞自于产品说明 2、-无活性;±可能有活性;+有活性,三线治疗(至少临床有效);++有活性,二线用药(临床作用稍差);+++有活性,一线用药(临床常常有效);

3、棘白菌素类、伏立康唑、多烯类尿中浓度很低;

胃肠道反应: 特比奈芬>咪康唑>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肝功能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 米卡芬净说明书中黑框警告:有严重肝损害的报道,有导致肝脏肿瘤的潜在风险。 肾功能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与细菌感染性比较,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隐匿、不易诊断,抗真菌治疗目标性差,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严峻的挑战。临床医师需要加强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关注,掌握不同类别抗真菌药物特点,合理使用。 临床可供使用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有如下几类,各自特点不同,需要注意选择。 两性霉素B及其脂类制剂 两性霉素B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侵袭性新型真菌感染药物,其普通制剂为去氧胆酸盐,不良反应明显。近年来开发的两性霉素B脂制剂安全性明显提高,成为临床重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药物。这些制剂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 该类制剂特点为:①药物易分布于网状内皮组织,肝、脾和肺组织中,减少肾组织浓度,低血钾少见,肾毒性均低于普通制剂。②临床可应用较高剂量,一般3~6mg/,滴速相对快。③长程用于艾滋病病人,对曲霉菌、隐球菌、念珠菌的耐受性好。④脂类制剂的剂量为常规制剂的3~5倍时,治疗念珠菌菌血症和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与常规制剂相仿。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此类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等,氟康唑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主要对酵母样菌具有抗菌活性,对曲霉缺乏抗菌作用。由于长期应用,部分真菌已产生耐药性,临床必须加以关注。 伊曲康唑对深部真菌与浅表真菌都有抗菌作用,对皮肤癣菌、酵母菌、曲霉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巴西副球孢子菌、申克孢子丝菌、着色真菌属、枝孢霉属、皮炎芽生菌以及各种其他的酵母菌和真菌感染有效。目前已有胶囊、口服液和静脉注射三种剂型。胶囊吸收较差,以羟丙基环糊精为助溶剂的口服液,生物利用度可达55%。伊曲康唑脂溶性强,在肺、肾脏、肝脏、骨骼、胃、脾脏和肌肉中的药物浓度比血浆浓度高2~3倍。主要在肝脏中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有活性的羟基伊曲康唑,平均终末半衰期为33h。口服液与注射液可应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如曲霉病、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亦用于AIDS患者隐球菌病的长程治疗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真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如厌食、恶心、腹痛和便秘。较少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可逆性肝酶升高、月经紊乱、头晕和过敏反应。 伏立康唑是从氟康唑衍生的三唑类抗真菌药,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念珠菌属、新型隐球菌和毛孢子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对一些霉菌,以及荚膜组织胞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对足放线病菌属、镰刀菌属也具有抗菌活性。本品口服后迅速吸收,血浆达峰时间为1~2h,生物利用度高达96%,蛋白结合率58%,食物可影响本品的吸收,因此应在进食后1~2h服用。给予负荷剂量后,24h内其血药浓度接近稳态浓度。在组织内分布广泛,组织内药物浓度高于血浓度,可通过血脑屏障分布到中枢神经系统。本品消除半衰期为6h,可在肝脏内广泛代谢,80%~90%的

伊曲康唑—潜力巨大的广谱抗真菌药物

伊曲康唑——潜力巨大的广谱抗真菌药物 真菌感染包括浅部感染和深部感染。浅部感染包括皮肤表面感染、皮肤癣和皮下组织感染,主要由秕糠马拉癣菌、皮肤丝状菌、卡氏枝孢霉等引起;深部感染是指侵袭深部组织、内脏及全身的感染,以隐球菌感染较常见。近年来,由于AIDS、肿瘤、器官移植、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长期、大量抗生素的滥用引起菌群失调,使得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人数剧增,常见有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卡氏肺孢子菌等感染。 抗真菌药物按结构分类为: 1、用于真菌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如制霉菌素A1、匹马霉素、两性霉素B、哈霉素和曲古霉素等; 2、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如:唑类抗真菌药物; 3、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如:烯丙胺类的萘替芬、特比萘芬和布替萘芬; 4、不影响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如:非多烯类抗生素灰黄霉素、癣可宁。 其中1、3、4类的抗真菌药由于品种少,原剂型毒副作用大,新剂型价格又比较贵等因素限制了其广泛使用。而唑类抗真菌药发展迅猛,尤其是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优势较大,主要体现在(1)抗真菌谱拓宽。(2)血将半衰期长,药动学性质良好,在体液中分布和代谢快。(3)可有效蓄积。(4)适应症广泛,即可用于浅部真菌感染,也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在2005年唑类抗真菌药销售金额占抗真菌药总销售金额的87.99%,可见一斑。 唑类抗真菌药为人工合成药物,可分为咪唑类和三唑类。其抗菌谱较广,抗菌机制与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羊毛甾醇-14a-去甲基化酶,从而抑制羊毛甾醇转化成麦角甾醇,导致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缺失。麦角甾醇是构成真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生物调节以及立体结构等起着重要作用。麦角甾醇的缺失破坏了真菌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导致细胞死亡。而这类药物对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的选择性要高于各种哺乳动物。唑类抗真菌药发展较快,有些多年来应用的药物已逐渐被新药替代。现应用较多的抗真菌药物是三唑类抗真菌药。 下面简要了解一下唑类抗真菌药的品种及上市信息: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咪唑类抗真菌药,如咪康唑和益康唑等主要是外用治疗皮肤及妇科真菌感染。80年代初开发的酮康唑是对唑类药物结构改造的重大突破,抗菌谱广,可外用,可口服,是首个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唑类药物,主治念珠菌、皮肤癣菌、皮炎芽生菌和组织胞浆菌等真菌感染,但对曲霉菌无效,且具肝毒性。氟康唑于1988年上市,虽然水溶性好、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但抗菌谱较窄,对曲霉菌无效。80年代后用三唑环取代咪唑环开发的伊曲康唑,对曲霉菌引起的深部感染有效,且不良反应小,可口服也可静脉给药,1999年上市的伏立康唑药动学性质良好,抗菌谱广,对曲霉菌和新型隐球菌均有效,且活性更强。 伊曲康唑的三唑环上存在一个很大的疏水性游离键,决定了它强大的药效和作用的选择范围。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伊曲康唑具有更高的分布容积、更长的排泄半衰期和更稳定的组织浓度,组织药物浓度与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在肺为3∶1,肝为10∶1,在脂肪则超过25∶1,在富含有机物的体液,如痰、支气管分泌物甚至脓液中药物浓度亦较高。 伊曲康唑的口服剂型主要用于浅部真菌感染的治疗,具体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