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 含解析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 含解析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4分)

1. 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A. CaO B. CO C. SiO2D. H2O

【答案】A

【解析】碱性氧化物一般是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碱,或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且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A、CaO属于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Ca(OH)2,故A正确;B、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B错误;C、Si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H2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D错误。

2. 下列是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煤B.生铁C.蒸馏水D.矿泉水

【答案】C

【解析】A、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故A错误;B、生铁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蒸馏水是纯水,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D、矿泉水是水中溶有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3. 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2CO+O22CO2B. CaO+H2O=Ca(OH)2

C. C+H2O CO+H2D. CO2+Ca(OH)2=CaCO3↓+H2O

【答案】A

【解析】A、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O中C的化合价由+2价→+4价,O2中O的化合

价由0价→—2价,存在化合价升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B、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不存在化合价的变化,故B错误;C、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D、此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

4. 下列关于Fe( OH)3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l0﹣7m之间

B.是一种纯净物

C.具有丁达尔效应

D.具有净水作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即1nm~

100nm,故A正确;B.胶体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故B错误;C.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D.胶体表面积较大,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故D正确。故选B。

5.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硝酸钡的化学式:BaNO3

B.碳酸氢钠的电离:NaHCO3═Na++HCO3﹣

C.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Pu原子的中子数为94

【答案】B

【解析】A、硝酸钡中钡显+2价,硝酸根显—1价,化学式为Ba(NO3)2,故A错误;

B、HCO3—属于弱酸的酸式根,写电离方程式时不能拆写,因此Na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故B正确;

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氯原子的

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D、根据原子构成,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38—94=144,故D错误。

6. 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14N与15N具有相同的质子数B.18O和17O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18O和19F具有相同的中子数D.12C与13C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答案】D

【解析】A、14N与15N是N元素的两种核素,即质子数为7,故A说法正确;B、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18O和17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即电子数为8,故B说法正确;

C、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因此两个原子的中子数分别是10、10,故C说法正确;

D、左上角数字代表质量数,两个原子的质量数分别是12、13,质量数不相同,故D说法错误。

7. 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氯气比空气重,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

B.氯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气体泄露时不易被发现

C.液氯说明常温常压下也存在液态氯气

D.液氯可存贮于钢瓶中,因此氯水也可贮存于钢瓶中

【答案】A

【解析】A、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1,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即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B、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错误;C、氯气常压下是气体,通过增大压强,使氯气由气态转化成液态,故C错误;D、液氯不与干燥钢瓶反应,但氯水中存在HCl,能与钢瓶中铁发生反

应,因此氯水不能贮存于钢瓶中,故D错误。

8. 某试管中盛有碘的水溶液,加入少量的CCl4,充分振荡,静置片刻后()A.整个溶液变蓝色B.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C.整个溶液显紫红色D.上层紫红色下层无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碘易溶在四氯化碳中,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因此实验现象是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答案选B。

9. 下列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150mL 1mol?L﹣1AlCl3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A.150 mL 3 mol?L﹣1氯酸钠溶液

B.75 mL 3 mol?L﹣1氯化钙溶液

C.150 mL 3 mol?L﹣1氯化钾溶液

D.50 mL 3 mol?L﹣1氯化镁溶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式可知50 mL1 mol·L-1AlCl3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1mol/L×3=3mol/L,A~D选项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mol/L)0、6、3、6,答案选C。

10. 中国最新战机歼﹣31使用了高强度、耐高温的钛合金材料.工业上冶炼钛的反应如下:TiCl4+2Mg Ti+2MgCl2.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TiCl4是还原剂B. Mg被氧化

C. TiCl4发生氧化反应D. Mg得到电子

【答案】B

【解析】TiCl4+2Mg=Ti+2MgCl2反应中Ti元素化合价降低,Mg的化合价升高,A.反应中Ti元素化合价降低,则TiCl4为氧化剂,故A错误;

B.反应中Mg失电子,则Mg被氧化,故B正确;

C.反应中Ti元素化合价降低,则TiCl4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反应中Mg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11. 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况下,22.4L的Cl2与足量水反应中电子转移了2N A

B. 0.1mol/LK2SO4溶液中含有0.2N A个阳离子

C.常温常压下,22.4LO2气体的分子数小于N A

D. 20g D2O所含的中子数为9N A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Cl2+H2O?HCl+HClO属于氯气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标况下,22.4L Cl2的物质的量 1mol,与足量水反应中电子转移了N A,故A错误;

B.0.1mol/LK2SO4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阳离子的量,故B错误;C.常温常压下,22. 4LO2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所以分子数小于N A,故C正确;D.D2O每个分子中含有10个中子,20g D2O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以所含的中子数为10N A,故D 错误。故选C。

1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1mol

B. 1molO2的质量是32g

C.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

D.铁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B

【解析】A、氢气是双原子分子,2g氢气含有原子物质的量为2×2/2mol=2mol,故A 错误;B、根据n=m/M,推出1mol氧气的质量为1×32g=32g,故B正确;C、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g·mol—1,故C错误;D、没有指明铁代表哪种微粒,应说铁原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D错误。

13. 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A.向氯水中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HCl分子存在

C.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氯气溶于水后,部分氯气与水发生反应:Cl 2+H2O HCl+HClO,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是:分子:Cl2、HClO、H2O;离子:H+、Cl-、ClO-、OH-。A.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lO存在,A错误;B.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氯气为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B错误;C.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加入AgN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正确;D.Cl2+H2O HCl+HClO,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向氯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氯水溶液呈酸性,不能证

明含有次氯酸,D错误;答案选C。

14. 对于某些常见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加入氯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Ag+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无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硫,原溶液不一定有碳酸根存在,故A错误;B.产生沉淀可能是硫酸钡,还可能是氯化银,原溶液不一定有硫酸根存在,故B错误;C.产生沉淀一定是氯化银,故原溶液中一定存在Ag+,故C正确;D.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钡、碳酸钙等,故无法判断原溶液存在的离子,故D错误。故选C。

15.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装置图以及对应操作正确的是()

A.蒸馏

B.过滤

C.分液

D.移液

【答案】C

【解析】A、蒸馏时,冷凝管是下口进水,上口出水,故A错误;B、缺少玻璃棒,故B 错误;C、能达到分液的目的,故C正确;D、容量瓶不能作稀释、溶解、反应容器,故D错误。

16.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操作时,应残留少许液体,停止加热,再利用余热使水分完全蒸干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上端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下端相平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蒸发时当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A正确;B.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正确;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以避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C正确;D.萃取的基本原则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密度也可以比水小,D错误;答案选D。

17. 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A. AgNO3溶液B.稀硫酸C.稀盐酸D.稀硝酸

【答案】B

【解析】取少量样液,往BaCl2、NaCl、Na2CO3中分别滴加稀硫酸,有产生白色沉淀的

是BaCl2;产生气泡的是Na2CO3;剩余的那一瓶溶液是NaCl。

18. 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SO2的是()

A.B.C.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相同条件下,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等质量的CH4、CO2、O2、SO2的物质的量比是,故B正确。

19. 若1g N2中含有x个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A.mol﹣1B.mol﹣1C. 14x mol﹣1D. 28x mol﹣1

【答案】C

【解析】1gN2物质的量为=mol,

1g N2中含有x个原子,则mol×2×N A=x,

解得N A="14x" mol﹣1,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计算,掌握与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20. 在同温同压下,A容器的氯气和B容器的氨气中,若它们所含的原子数相等,则这两个容器体积之比是()

A. 2:1 B. 1:2 C. 2:3 D. 1:3

【答案】A

21. 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差的是()

A.熔融氢氧化钠B.石墨棒C.盐酸溶液D.固态氢氧化钾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属于电解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B、石墨能够导电;C、HCl属于电解质,其水溶液能够导电;D、氢氧化钾属于电解质,但固态时不能够导电;综上所述,导电最差的是选项D,故D正确。

22. 科学家指出: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价的砷(As)元素,它对人体是无毒的,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As2O3)”.下面有关解释正确的应该是()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维生素C具有氧化性

C.该反应中+5价砷被氧化

D.砒霜中毒后可服用维生素C解毒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人体中的As元素为+5价,As2O3中As元素为+3价,吃饭时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容易中毒的原因是生成+3价As,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C.+5价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3价As,则该反应中+5价砷被还原,故C错误;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3价的砷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转化为+5价,所以砒霜中毒后服用维生素C不能解毒,故D错误。故选A。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钠晶体不导电是没有离子存在

B.氯水能导电,但是氯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C. KNO3在电流作用下在水中电离出K+和NO3﹣

D.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氯化钠钠晶体不导电是因为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氯化钠是由离子组成的,A错误;B.氯水能导电是因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电离出离子,但是氯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正确;C.电离不需要电流,C错误;D.汽油和煤油的沸点不相同,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D错误,答案选B。

24. 下列实验操作:①取液体试剂,②取固体试剂,③溶解,④过滤,⑤蒸发.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⑤D.③④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①取液体试剂不一定非需要玻璃棒;②取固体试剂不一定非需要玻璃棒;③溶解需要玻璃棒;④过滤需要玻璃棒;⑤蒸发需要玻璃棒,答案选D。

25. 用括号中注明的方法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其中不正确的是()

A.汽油和煤油(蒸馏)B.食盐中的沙子(溶解过滤)

C.氯化钠和水(过滤)D.花生油和水(分液)

【答案】C

【解析】A、汽油和煤油互溶,利用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故A说法正确;B、NaCl溶于水,沙子不溶于水,因此采用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B说法正确;C、氯化钠溶于水,不能采用过滤方法进行分离,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C说法错误;D、花生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D说法正确。

26. 用已准确称量的氯化钠固体配制0.1mol/L的氯化钠溶液500mL,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①烧瓶②烧杯③1000mL的容量瓶④500mL的容量瓶⑤胶头滴管⑥玻璃棒.A.②④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D.②④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一定规格的容量瓶只能配制相应体积的溶液,容量瓶应选择500mL 规格;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溶液凹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盖好瓶塞,摇匀.所以需要的仪器为:烧杯、1500mL的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

即需要仪器为②④⑤⑥。

故选A。

27. 两份质量相等的SO2和S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B.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4

C.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3:2

D.硫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1

【答案】B

【解析】设质量为mg,A、两种物质氧原子物质的量分别是2m/64mol、3m/80mol,即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5:6,故A错误;B、硫原子物质的量分别是m/64mol、

m/80mol,即硫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5:4,故B正确;C、根据A选项分析,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5:6,从而推出氧元素的质量比5:6,故C错误;D、根据B选项分析,

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故D错误。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46分)

28. (1)0.5mol臭氧(O3)含O3分子数目为_____,含O原子数为_____,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

(2)在下列物质中:A.铝片;B.二氧化碳;C.氯化钠;D.石墨;E.乙醇;F.氨水;G.硫酸;H.氢氧化钠,其中能导电的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

【答案】(1). 3.01×1023(2). 9.03×1023(3). 12mol (4). ADF (5). CGH (6). BE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粒子数之间的关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根据n=N/N A,推出0.5mol臭氧的分子数目为0.5N A或3.01×1023,氧原子数目是0.5×3 N A=1.5 N A或9.03×1023,氧元素的质子数为8,则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0.5×3×8mol=12mol,能导电物质为金属单质、石墨、电解质水溶液或电解质熔融状态,A、铝为金属单质,B、C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C、氯化钠属于电解质,D、石墨属于非金属单质,能够导电,E、乙醇属于非电解质,F、氨水是电解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G、硫酸是电解质,H、氢氧化钠是电解质,能够导电的物质是ADF,电解质是CGH,非电解质是BE。

29. 如图表示在没有通风装置时制取并且收集氯气时设计的装置图,图中A、B是可控制的弹簧铁夹.

(1)烧杯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水槽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

(2)写出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将8.7gMnO2与含HCl的质量为14.6g的浓盐酸共热制Cl2,甲同学认为可制得

Cl27.1g,乙同学认为制得Cl2的质量小于7.1g,你认为_____(填“甲”或“乙”)同学正确,原因是_____.

【答案】(1). NaOH溶液(2). 饱和NaCl溶液(3).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4). 乙(5). 二氧化锰足量浓盐酸不足,反应一段时间浓盐酸变稀不反应了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1)根据装置图,因为氯气是有毒的,必须尾气处理,烧杯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氯气,烧杯中盛放的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水槽中集气瓶的作用是收集氯气,因此常采用排饱和食盐水收集氯气,因此水槽中盛放的液体为饱和食盐水;(2)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3)MnO2的物质的量为8.7/87mol=0.1mol,HCl物质的量为14.6/36.5mol=0.4mol,两者应恰好完全反应,但二氧化锰只与浓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降低,当盐酸转变成稀盐酸时,反应停止,因此产生氯气的量小于7.1g。

30. )用18.4mol?L﹣1的浓硫酸,配制100mL 1.0mol?L﹣1的稀硫酸,请回答以下问题:(1)需要18.4mol?L﹣1的浓硫酸_____mL.

(2)配制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填仪器的标号).

A.托盘天平 B.烧杯 C.量筒 D.烧瓶 E.250mL容量瓶 F.100mL容量瓶 G.胶头滴管 H.铁架台(带铁夹) I.玻璃棒

(3)下列实验步骤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_____.

A.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浓硫酸,缓缓倒入装有约50mL蒸馏水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搅拌;

B.用约30mL蒸馏水,分成三次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每次洗涤液都转移到容量瓶中;C.将稀释冷却后的硫酸小心地转移到容量瓶中;

D.检查100mL容量瓶瓶口是否有漏液现象;

E.将蒸馏水直接加入容量瓶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F.盖紧瓶塞,反复颠倒振荡,摇匀溶液;

G.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里逐滴加入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4)进行A步操作的时候,应该选用:①10mL量筒;②50mL量筒;③500mL量筒;

④1000mL量筒中的(填序号)_____.

(5)将所配制的稀H2SO4进行测定,发现浓度大于1.0mol/L.请你分析配制过程中可能引起误差偏高的原因(写出其中2个)_____.

【答案】(1). 5.4 (2). ADEH (3). DACBEGF (4). ①(5). 量筒量取浓硫酸读数时仰视刻度;容量瓶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解析】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1)稀释过程中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因此有100×10—3×1=V×10—3×18.4,V=5.4mL;(2)配制硫酸需要的仪器是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100mL容量瓶,因此不需要的仪器是ADEH;(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因此操作顺序是DACBEGF;(4)量筒是粗测的仪器,应选大而接近的,故选择①;(5)分析误差用c=n/V=m/MV,因此引起误差偏高的是量筒量取浓硫酸读数时仰视刻度;容量瓶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浓硫酸稀释转移时没有冷却;计算浓硫酸的体积时计算值偏高。

31. 我国政府为了消除碘缺乏病,规定在食盐中必须加入适量的碘酸钾.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可利用如下反应:KIO3+ KI+ H2SO4═K2SO4+ I2+ H2O

(1)配平该方程式,并且用双线桥法表示该方程式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_____:(2)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

(3)如果反应中转移0.5mol电子,则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_____.

【答案】(1). (2). 1:5 (3).

0.3mol

【解析】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1)IO3—中I的化合价由+5价→0价,化合价降低5价,KI中I的化合价由—1价→0价,化合价升高1价,最小公倍数为5,然后配平其他,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双线桥表示的形式是

;(2)KIO3中I的化合价降低,KIO3作氧化

剂,KI中I的化合价升高,KI作还原剂,即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比值为1:5;(3)根据(1)的分析,转移5mol电子,生成3molI2,因此转移0.5mole—,生成I2物质的量为0.3mol。

32. 对一份稀溶液作初步分析发现,溶液无色、澄清,其中可能含有SO42﹣、Na+、CO32﹣、H+、HCO3﹣、Cl﹣等离子中的若干种,然后又做了如下实验,以确定这些离子是否大量共存.

①用pH试纸测溶液pH,pH试纸显红色.

②取2mL溶液,用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生成了白色沉淀.

③对②中所得混合物充分静置后,取上层清液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结果又生成了

白色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1)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

(2)上述实验中不能肯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

【答案】(1). H+、SO42﹣(2). CO32﹣、HCO3﹣(3). Na+、Cl

33. 将11.2g铁投入200mL某浓度的盐酸中,铁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

(1)11.2g铁的物质的量

(2)所用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

(3)反应中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答案】(1)n(Fe)==0.2mol,答:11.2g铁的物质的量为0.2mol;(2)由反应Fe+2HCl=FeCl2+H2↑,n(HCl)=2n(Fe)=0.4mol,则c(HCl)

==0.2mol/L,

答:所用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3)n(H2)=n(Fe)=0.2mol,标况下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答: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解析】试题分析:(1)n(Fe)===0.2mol,即11.2g铁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故答案为:0.2mol

(2)由反应Fe+2HCl=FeCl2+H2↑,n(HCl)=2n(Fe)=0.4mol,则c(HCl)

===2mol/L,即所用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故答案为2mol/L。

(3)n(H2)=n(Fe)=0.2mol,标况下V(H2) = n(H2)

×V m=0.2mol×22.4L/mol=4.48L,即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故答案为:4.48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