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TCD的临床应用及常见疾病的诊断

TCD的临床应用及常见疾病的诊断

TCD的临床应用及常见疾病的诊断
TCD的临床应用及常见疾病的诊断

TCD的临床应用及常见疾病的诊断

一、脑组织的血液供应简述:

1、大脑皮质

大脑半球的表面所覆盖的一层灰质即为大脑皮质。每个大脑皮质又可分为5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每叶又可分为3个面,即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

大脑皮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大脑中动脉,大脑皮质的机能区大部分均由该动脉供血,也有部分血液来自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各叶的血液供应如下:

额叶:外侧面由大脑中动脉供血。内侧面由大脑前动脉供血,底面由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供血。

顶叶:外侧面由大脑中动脉供血。内侧面由大脑前动脉供血。

枕叶:外侧面由大脑中动脉供血。内侧面及底面由大脑后动脉供血。

颞叶:外侧面由大脑中动脉供血。内侧面及底面由大脑后动脉供血。

2、基底节和内囊

基底节为大脑半球深面的一群灰质团块,由尾状核和豆状核所组成,豆状核又分为壳核和苍白球。内囊把纹状体分隔为两个核团,内侧为尾状核,外侧为豆状核。因此内囊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和丘脑之间,为一白质纤维结构分为前股(在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后股(豆状核与丘脑之间)及膝部(前股与后股相遇处)。

基底节和内囊的血液供应均来自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基本无关。基底节与内囊的前部由大脑前动脉供血。中部由大脑中动脉供血。后部则由脉络膜前动脉供血。

基底节和内囊为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目前认为基底节和内囊出血,实际上大部分是在壳核出血,壳核为豆状核的外侧部。这部分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供应基底节和内囊的动脉也是血管被栓子阻塞的好发部位。各个血管包括大脑前动脉的返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均可受到阻塞,而产生不同的脑梗塞的临床症状。

3、脑干

脑干由中脑、脑桥和延髓所组成,脑干的动脉主要由椎─基底动脉供应。

中脑的动脉主要来自大脑后动脉、脉络膜后内动脉、四叠体动脉、小脑上动脉、基底动脉、丘脑穿动脉和脉络从膜前动脉。

脑桥的动脉主要来自基底动脉的脑桥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

延髓的动脉主要来自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

4、小脑

小脑位于后颅窝,其上面平面盖以小脑幕。小脑的中间部叫蚓部,两侧膨大部称小脑半球。小脑借3对小脑脚和延髓、脑桥相连。

小脑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基底动脉和椎动脉。每个小脑一般有6支小脑动脉,即左右各一对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但小脑供应动脉的变异很大,一般6支小脑动脉最多,占46.60±4.92%,最少的只有三支,最多的可达8~9支。小脑上动脉分布于小脑上面的水平、水平裂以前的部分,小脑前下动脉分布于小脑下面的前外侧部,小脑后下动脉分布于小脑下面的后内侧部。

脑血栓的临床表现:

常发生于中年以后,多有前驱症状,如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和无力等,约1/4的患者有TIA史,可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起病较缓慢,常在休息或睡眠中、睡眠后发病,表现为偏瘫、失语等。亦可急骤发病,数日内达到高峰。血栓形成可发生于脑动脉的任何一分支,不同的脑动脉血栓可有不同临床表现和体征:

1、颈内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若Willis环血流正常,颈内动脉闭塞时可不出现任何症状。若突然发生闭塞,则可出现一侧视力丧失,同侧霍纳(Horner)综合征和对侧肢体瘫痪,对侧感觉障碍及对侧同向偏盲等。

2、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是最易发生闭塞的血管,主干闭塞时可引起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三偏征)。

3、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出现对侧下肢的感觉及运动障碍、尿潴留和运动性失语等。

4、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对侧同向偏盲、一过性偏瘫和对侧肢体舞蹈样徐动症。

5、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症状复杂,但较少见。主干闭塞可引起广泛桥脑梗死,四肢瘫痪、瞳孔缩小、眼肌瘫痪、多数颅神经麻痹及小脑症状等。

6、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小脑后下动脉的变异较大,故闭塞后引起的症状复杂多变,但必须具备2种基本症状:一侧舌咽、迷走神经障碍,对侧痛温觉消失或减退

二、临床诊断

(一)脑血管狭窄和闭塞

TCD对各种原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炎、脑栓塞、烟雾病、脑膜炎、镰状细胞病、无脉病等造成的脑底动脉狭窄和闭塞可确定程度和范围,了解颅内侧枝循环状况,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

脑血管狭窄TCD表现:

1、发病年龄较大,一般有头晕、手脚无力、麻木。

2、可有高血压史或动脉硬化的病理基础。

3、单支或多支血管血流速度增高,多在追踪中发现为节段性增高,有一部分也可表现为全段性增高(血管硬化而变窄)。狭窄段血流速度增快;狭窄远端的血流速度降低;

彩色经颅多普勒狭窄血管频谱图

4、频谱图像紊乱,出现弥散波形,中重度狭窄还会出现湍流、涡流信号以及血管杂音。

5、侧枝循环的血流变化:ICA和MCA起始段的重度狭窄时常伴有侧枝循环的形成,TCD 可见对侧ACA和/同侧ACA,PCA血流速度增加,有时可出现病侧ACA和/或同侧OA的血流方向逆转;

大脑中动脉诊断标准:平均血流速度>120cm/s。最高血流速度>180cm/s。

常见的疾病:高血压中晚期、头痛、头晕、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

脑血管闭塞TCD表现:

1、有脑动脉硬化或脑血管狭窄的病理基础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偏瘫、失语、视力障碍、昏迷)。

2、检测发现完全栓塞者,受累血管信号缺如(注意:与血管信号较差者血管检不出的鉴别)。

3、不完全栓塞者受累血管明显收缩期低流速,不对称指数增大。

4、检测到侧枝血管的频谱(与本身原方向相反)或相邻血管代偿性增加血流速度(幅度较低)。

5、S/D、PI、RI值可随病理基础的存在而升高,但要注意药物的影响。

常见的疾病: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二)脑血管痉挛(CVS)

1、CVS病人痉挛血管血流速度的增加较临床症状早出现数小时至数天,因而TCD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CVS,使临床有可能进行预防性治疗;

彩色经颅多普勒痉挛血管频谱图

2、TCD能对SAH后是否出现迟发性脑缺血障碍进行较正确的预测,即TCD可以鉴别哪些病人不易发生迟发性脑缺血障碍,因而无须进行重症监护,哪些病人可能发生迟发性脑缺血障碍并及时给予早期诊断,这是TCD对CVS最重要的价值。

脑血管痉挛TCD表现:

1、年龄多较轻,多在40岁以下。常出现头痛、头晕、眩晕等。

2、发现多支血管全段的收缩期和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增高,单支血管痉挛较少见。

3、不伴有其他生理参数的改变。

4、频谱图像无异常,血流方向无改变。

常见的疾病:高血压早期、血管性头痛、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癫痫。

(三)脑供血不足:

彩色经颅多普勒供血不足血管频谱图

1、一般病史较长,多见于年龄较大者,有眩晕、头昏等。高血压者随年龄的增高,其发病率明显增加。

2、发现单支或多支血管出现低流速(主要是收缩期血流速度低)。

3、供血不足多伴有脑动脉硬化的表现。

4、频谱图像和各生理参数可因存在的病理基础有改变。

5、供血不足最多见于椎动脉(基底动脉),其次为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供血不足也相当多见;大脑前动脉较少见。

常见的疾病:高血压中期、血管性头痛、偏头痛、头晕、脑动脉硬化症、老年性痴呆、佝偻病、脑血管发育不良。

(四)、脑动脉硬化:

1、一般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

2、检测中收缩峰圆钝,S2>S1、S2=S1、S1S2融合,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降低,呈现高阻波形。

3、S/D、PI、RI值增高,但部分患者因药物影响可在正常范围需要询问证实。

彩色经颅多普勒脑动脉硬化频谱图

常见的疾病;高血压中晚期、头痛、头昏、脑动脉硬化症、老年性痴呆。

(五)、脑血管出血:

1、典型的临床表现,多伴有脑动脉硬化、严重狭窄等病理基础。出血后24~72h内出现明显血管痉挛。

2、检测中(急性期)能得到颅内各血管良好的信号并发现单支血管收缩期高流速与对侧相比明显不对称,并与临床有良好的相关性,陈旧性的出血可检测到多支血管应急性的痉挛。健侧可出现脑动脉硬化、狭窄、脑供血不足的图像。

常见的疾病: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六)、蛛网膜下腔出血:

1、临床症状可有对侧肢体偏瘫、失语、昏迷等,穿刺可有血性脑脊液。

2、一般均能检测出某支或多支血管的收缩期高流速的经颅多普勒图像,而PI、S/D、RI 指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显示脑血管痉挛的征象。

(七)、脑动脉瘤

1、检测中发现血管在跟踪过程中出现节段性的收缩期低流速、舒张期高流速并且S/D、PI、RI值降低的频谱。

2、如是动脉硬化的动脉瘤,可显示出脑动脉硬化的特征。

常见的疾病:头痛。

彩色经颅多普勒脑动脉瘤频谱图

(八)、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

1、检测中发现椎动脉或基底动脉收缩期高流速。

2、如血速增高为双椎-基底动脉同时增高,且无其他改变。也可下椎─基底动脉痉挛的诊断。

3、如同时发现有脑动脉硬化的特征,血流速度升高表现为节段性,也可下椎动脉或基底动脉硬化并狭窄的诊断。

4、如一侧椎动脉血速增高,对侧椎动脉缺如且基底动脉反向,应考虑为椎动脉的血栓形成或锁骨下动脉盗血。

常见的疾病:头痛。

(九)、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检测中发现椎动脉或基底动脉收缩期流速降低,血流方向正常。

2、由于脑动脉硬化引起,同时有高阻波形和S/D、PI、RI值的升高。

常见的疾病:头痛,头晕。

彩色经颅多普勒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频谱图

(十)、脑血管扩张:

1、多见于年龄较大者。

2、检测中发现单支或多支血管血流速度降低(主要表现为收缩期血流速度的降低),并伴有S/D、PI、RI值的降低。

3、频谱图像无异常,应注意与脑血管供血不足的鉴别。

常见的疾病:剧烈头痛发作期。

彩色经颅多普勒脑血管扩张频谱图

(十一)、两侧血流速度不对称:

两侧血流速度不对称指数AI=(高-低)/(高+低)÷2>21%(或两侧血流速度差BVD >20cm/s)可下此诊断、因手法因素,常用于大脑中动脉。

彩色经颅多普勒血流速度不对称频谱图

(十二)、血液粘稠度增高:检测中发现频谱图像异常颜色加深的情况及音频异常粗钝。(十三)、血管顺应性降低:图像正常,而S/D,PI,RI值异常增高或降低。

(十四)、脑死亡:

1、病人意识丧失,昏迷原因明确。

2、检测中各血管血流速度显著降低,舒张末血流速近乎于零,甚至某些血管无信息。可出现摆动血流及收缩期钉尖状血流。

3、S/D、PI、RI值升高。

4、频谱图像呈三角形。

常见的疾病:大脑皮质状态(植物人)临近死亡期。

(十五)脑动静脉畸形(AVM)

TCD所见包括:血流速度增加、脉动指数降低、频谱异常和血管杂音。TCD可识别AVM 的供血动脉,提供定位诊断依据,了解脑溢血的范围和程度。

TCD除应用于AVM的诊断外,对大脑大静脉畸形及脑-面血管瘤病的诊断亦有帮助。

脑动静脉畸形TCD表现:

1、畸形血管出现收缩期舒张期高流速的频谱,并且S/D、PI、RI值明显降低。

2、畸形血管团的频谱图像紊乱、频窗消失、边缘模糊、频宽加大、CO2反应性降低。

3、检测到颅内其他血管流速的降低,甚至大脑前或后动脉的反向即颅内盗血的发现。

4、诊断标准:完全供血动脉VP>180cm/s、VD>140cm/s、RI<0.27。

注意:当流速>150cm/s时手术会产生灌注突破。

(十六)偏头痛

发作期记录TCD,并与发作间期记录的TCD参数比较则显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血流改变方式,为区分两型偏头痛和了解各自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提供了客观资料。

普通偏头痛者Vm下降,血管杂音减弱或消失。

典型偏头痛者Vm增高,血管杂音的强度和出现率增高。

附:一般情况下颅内血管血流速度排列顺序:MCA>ICA>ACA>CS>BA>PCA>VA>OA (十七)、TCD在盗血上的应用:

本文主要简单介绍TCD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上的应用:

当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的启始部发生部分或完全阻塞时,由于上肢用力或运动时,会发生血流的转移或再分配,即患侧椎动脉的血流减少或产生反向流动,而进入患侧锁骨下动脉的远离阻塞部,从而产生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患侧上肢的缺血,称之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主要临床表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以眩晕及视觉障碍最常见,次为晕厥,这些症状大多为一过性,少数表现为持续性。患肢缺血症状表现为该肢无力、疼痛、沉重和凉冷感。

TCD 表现为:患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降低,如盗血现象发生,则患侧椎动脉血流方向可出现正向血流。健侧椎动脉血流方向和血流速度均在正常范围,部分患者有时可出现血流速度呈代偿性增高。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正常或稍降低,如果盗血明显时,可出现方向逆转。颅外血管检测有时可探及锁骨下动脉的高流速。提示锁骨下动脉的狭窄。如锁骨下动脉完全阻塞时,则探测不到其信号。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根据狭窄或阻塞的部位不同而有三种类型(见图)

三、重症及手术病人的监护

(一)监测SAH 后CVS 的发生,发展和缓解以及评价治疗效果。

(二)重症病人的脑血管监护。

(三)颅内压监护(无创伤性颅内压监护)。

1、ICP (颅内压)轻度增高,TCD 正常或血流速度增高。ICP 继续增高(血流阻力增高),Vd 逐渐降低,收缩峰变尖,PI 显著增加,构成高阻力图形。

2、ICP 接近体动脉舒张压水平,血流频谱的舒张部分开始消失,ICP 达到体动脉收缩压水平,TCD 舒张期血流速度为零。

3、ICP进一步增高,脑灌注压继续下降,TCD舒张期血流信号再次出现,但血流方向逆转,这种图形揭示颅内循环严重障碍。

内科常见疾病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要点

内科常见疾病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要点 呼吸系统 (一)过敏性鼻炎 起病急骤,常表现为鼻黏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伴有突发的连续喷嚏、鼻痒、鼻塞、大量清涕,无发热,咳嗽较少。多由过敏因素如瞒虫、灰尘、动物毛皮、低温等刺激引起。如脱离过敏原,数分钟至小时内症状即消失。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肤针刺过敏试验可明确过敏原。 (二)流行性感冒 为流感病毒引起,可为散发,时有小规模流行,病毒发生变异时可大规模暴发。起病急,鼻咽部症状较轻,但全身症状较重,伴高热、全身酸痛和眼结膜炎症状。取患者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细胞涂片,免疫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诊断。近来已有快速血清方法检查病毒,可供鉴别。 (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表现为咳嗽咳痰,鼻部症状较轻,血白细胞可升高,线胸片常可见肺纹理增强。 (四)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 很多病毒感染性疾病前期表现类似,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肝炎、心肌炎等病。患病初期可有鼻塞,头痛等类似症状,应予重视。如果在上呼吸道症状一周内,呼吸道症状减轻但出现新的症状,需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免误诊。 (五)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鼻咽部症状明显,咳嗽轻微,一般无痰。肺部无异常体征。胸部线正常。 (六)肺炎 确定肺炎诊断 首先必须把肺炎与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区别开来。呼吸道感染虽然有咳嗽、咳痰和发热等症状,但各有其特点,上、下呼吸道感染无肺实质浸润,胸部线检查可鉴别。其次,应把肺炎与其他类似肺炎的疾病区别开来。肺炎常须与下列疾病鉴别:.肺结核肺结核多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失眠、心悸,女性患者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等。线胸片见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匀,消散缓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内播散。痰中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一般抗菌治疗无效。 .肺癌多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有时痰中带血丝。血白细胞计数不高,若痰中发现癌细胞可以确诊。肺癌可伴发阻塞性肺炎,经抗菌药物裕疗后炎症消退,肿瘤阴影渐趋明显,或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出现肺不张。若经过抗菌药物治疗后肺部炎症不消散,或暂时消散后于同一部位再出现肺炎,应密切随访,对有吸烟史及年龄较大的患者,必要时进一步作、、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等检查,以免贻误诊断。 .急性肺脓肿早期临床表现与肺炎链球菌肺炎相似。但随病程进展,咳出大量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征。线显示脓腔及气液平,易与肺炎鉴别。 .肺血栓栓塞症多有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如血栓性静脉炎、心肺疾病、创伤、手术和肿瘤等病史,可发生咯血、晕厥,呼吸困难较明显,颈静脉充盈。线胸片示区域性肺血管纹理减少,有时可见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动脉血气分析常见低氧血症及低碳酸血症。二聚体、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等检查可帮助鉴别。 .非感染性肺部浸润还需排除非感染性肺部疾病,如肺间质纤维化、肺水肿、肺不张、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肺血管炎等。 (二)评估严重程度 如果肺炎的诊断成立,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决定在门诊或人院治疗甚或治疗至关重要。肺炎严重性决定于三个主要因素:局部炎症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重症肺炎目前还没有普遍认同的诊断标准,如果肺炎患者需要通气支持(急性呼吸衰竭、气

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常用护理诊断名称 知识缺乏心输出量减低活动无耐力有感染的危险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体温过高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换受损组织灌注量改变便秘腹泻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疼痛潜在的误吸潜在的窒息潜在失用综合症有受伤的危险体液不足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体液过多吞咽障碍尿潴留口腔粘膜异常体温过低躯体移动障碍睡眠型态紊乱营养失调焦虑恐惧排尿异常功能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压迫性尿失禁紧迫性尿失禁完全性尿失禁舒适度改变语言沟通障碍 活动无耐力:个体在进行必需的或希望的日常活动时,处于生理上或心理上耐受能力降低的状态。 清理呼吸道无效:个体处于不能清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和阻塞物以维持呼吸道通畅的状 态。1)咳嗽无效或不咳嗽:2)无力排出呼吸道分泌物;3)肺部有 啰音或痰呼音;4)呼吸频率、深度异常;5)发绀。 (1和2 为必要依据) 便秘:1)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 次;2)排出干硬成型的粪便;3)排便时费力;4)肠蠕动减弱;5)肛诊可触及粪块。 【护理措施】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①监测并记录病人的进食量 ②按医嘱使用能够增加病人食欲的药物 ③根据病人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及饮食计划 ④鼓励适当活动以增加营养物质的代谢和作用,从而增加食欲 ⑤防止餐前发生不愉快或痛苦的事件;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 2、体液不足①评价病人体液不足的原因和达到液体摄入量的方法。②记录出入量 ③ 监测血浆电解质水平、血尿素氮、尿和血浆渗透压、肌酐、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 ④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考虑是否呕吐、腹泻、高热、插管、引流管引起的液体丧失。 3、便秘 ①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及水果 ②鼓励每天至少喝1500~2000ml的液体(水、汤、饮料)。 ③鼓励病人适当的活动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④要强调避免排便时用力,以预防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头晕或出血。 ⑤病人排便期间,提供安全而隐蔽的环境,并避免干扰。 ⑥交待可能会引起便秘的药物。 ⑦指导病人进行腹部按摩辅助肠蠕动将促进最佳的排便型态。 ⑧向病人解释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后果。 ⑨记录大便的次数和颜色、形状。对儿童、孕妇、老年人,根据不同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 4、腹泻 ①评估记录大便次数、量、性状及致病因素。 ②根据致病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腹泻。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黄疸 1、败血症:支持点:(羊水Ⅱ°污染)出生3天,皮肤黄染1天。不支持点:无明显感染灶,无精神萎靡,无哭闹,无惊厥,无肝脾肿大表现。结论:待血培养结果回报后排除。 2、生理性黄疸:支持点生后第3天出现皮肤黄染。不支持点:24小时内出现皮肤黄染,黄染程度较重,我科经皮测胆红素:头/胸dl。结论:可以排除。 3. 新生儿ABO溶血病:支持点:患儿母亲血型O型,生后第2-3天皮肤中度黄疸,巩膜黄染,经皮测胆头dl 胸dl高出正常范围,不支持点:患儿血型为O型(不详),无贫血外观,无肝脾肿大。结论:(待溶血三项结果回报后进一步排除)可排除。 4.婴儿肝炎综合征:支持点:生后36天皮肤中度黄疸,巩膜黄染,不支持点:非白陶土样便,肝功能示:ALT L,TBIL L,DBIL L,IBIL L(是指一组于婴儿期((包括新生)起病、伴有黄疸、病理性肝脏体征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增高的临床症候群。以肝内病变为主,病因复杂,预后悬殊。如能查出病因,明确诊断,就不再称婴肝征。) 早产儿 1、早产儿(大于胎龄儿):支持点孕33+5周出生。不支持点出生体重2.0kg,其位于同胎龄平均出生体重第10到90百分位之间。结论:可排除。 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持点,常见于早产儿,不支持点,出生后无呻吟无气促,可进一步观察呼吸系统情况及行胸片检查,进一步临床排除。 肺炎 1、奶汁吸入性肺炎:支持点:鼻塞、喉中痰鸣,摄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强。不支持点:无呛咳史,现患儿呼吸现平稳,节律规则,三凹征(-)。结论:可排除。 2、毛细支气管炎:支持点:咳嗽、鼻塞、喉间痰鸣,双肺可及湿罗音。不支持点:现患儿无发热,无气促、喘憋,三凹征(-),摄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强。结论:可排除。 窒息 1、新生儿羊水吸入性肺炎:窒息史,羊水污染史,三凹征(-),无吐沫,进一步胸片明确。 2、脑损伤:支持点窒息史。不支持点现无神经系统异常表现。结论:动态观察神经系统表现及进一步作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 *患儿有窒息缺氧史,易合并缺氧性各脏器损伤,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呼吸暂停、电解质紊乱、低血糖、NEC等。 羊水Ш度 1、胎粪吸入综合征:支持点羊水Ш度胎粪污染。不支持点患儿呼吸现平稳,节律规则,三凹征(-)。结论:暂不考虑,继续临床观察及胸片等检查进一步排除。 2、咽下综合征:支持点羊水Ш度胎粪污染。不支持点暂未出现呕吐。结论:观患儿进食后胃肠情况待排除。 糖尿病母儿 1、低血糖症:支持点,母为“糖尿病”。不支持点,该患儿无低血糖表现,无反应差,无阵发性紫绀、震颤惊厥、眼球不正常转动、呼吸暂停、嗜睡、不吃等表现。结论:不能排除,进一步做血糖检查可鉴别。

50种常见疾病入出院标准

外科(8种) 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 【入院标准】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明确无手术禁忌症者择期住院手术。【出院标准】 一、甲状腺肿瘤肿块消失,体温、呼吸正常。 二、伤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 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 【入院标准】 膀胱残余尿量超过50ml,最大尿流率小于10m1/s,有急性尿潴留史,规范用药后无效,需手术者住院治疗。 【出院标准】 一、体温正常、二便基本正常,能下床活动。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B超检查前列腺已切除或部分切除。血、尿常规正常。 腹股沟疝 【入院标准】 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嵌顿和绞窄性疝立即住院,诊断为肠梗阻者按肠梗阻治疗。 【出院标准】 一、能下床活动,体温、大便正常。 二、疝囊消失,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

急、慢性阑尾炎 【入院标准】 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立即住院治疗。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可择期手术。 【出院标准】 一、能下床活动,体温、饮食、大便正常。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 肠梗阻 【入院标准】 根据症状: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体征:腹部膨隆,有肠型、肠蠕动波等,辅助检查:X线检查显示肠管充气扩张,有固定的气液平面,梗阻以下肠内无气体。明确诊断即可住院。 【出院标准】 一、能下床活动,体温、饮食及大便正常。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粪常规正常。 输尿管结石 【入院标准】 一、症状:活动后腹部或腰部绞痛,剧烈,伴恶心、呕吐。 二、体征:肾区或输尿管叩击痛。 三、B超检查支持输尿管结石肾盂积水诊断,尿常规有红细胞。 【出院标准】 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二、B超显示结石消失,输尿管无扩张、积水,尿中红细胞明显减少。

常见疾病与护理诊断

常见疾病与护理诊断

内科护理学 呼吸系统 1、肺炎:体温过高、清理呼吸道无效、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2、支气管扩张症:清理呼吸道无效、潜在并发症:大咯血窒息、营养失调、焦虑、有感染的危险 3、肺结核:知识缺乏、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体温过高、疲乏、有孤独的危险 4、支气管哮喘: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知识缺乏、活动无耐力、焦虑、潜在并发症:呼吸衰竭、纵隔气肿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焦虑、活动无耐力、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活动无耐力、体液过多、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 循环系统 1、心源性呼吸困难: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

2、慢性心力衰竭: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致肺淤血有关)、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致提静脉淤血、水钠储留、低蛋白血症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心排出量下降有关)、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3、心律失常: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悸或心排出量减少有关)、潜在并发症:猝死、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引起的头晕、晕厥有关)、焦虑(与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疗效欠佳有关)、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脑栓塞 4、心瓣膜病:体温过高(与风湿活动、并发感染有关)、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潜在并发症:栓塞、有感染的危险(有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猝死 5、心绞痛: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潜在并发症:心肌梗死、知识缺乏(缺乏控制诱发因素及预防心绞痛发作的知识) 6、心肌梗死: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

骨科常见病的鉴别诊断

骨伤科培训资料 常见病的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 (1)腰椎后关节紊乱:患者多为中年人,女性尤为多见。既往无明显外伤史。急性期可滑膜嵌顿产生疼痛,慢性病例可产生后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出现腰痛,多位于棘突旁1.5cm 处,可有同侧臀部或大腿后的放射痛,该病的放射痛一般不过膝关节,不伴有感觉及肌力减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经根损伤的体征。(2)腰椎管狭窄症:间歇性破行追突出症状,下肢酸胀、麻木,无力,少数伴有根性神经损伤的表现,严重的中央型狭窄可出现大小便失禁,脊髓碘油造影和CT等特殊检查可进一步确诊。(3)腰椎结核:早期局限性腰椎结核可刺激临近的神经根,造成腰痛和下肢放射痛,腰椎结核有结核病的全身反应,腰痛较剧,X线片可见椎体或椎弓根破坏,CT扫描对X线片不能显示的椎体早期局限性结核病灶有独特作用。(4)椎体转移瘤:疼痛加剧,夜间加重,患者体质衰弱,可查到原发肿瘤,X线片可见椎体溶骨性破坏。(5)脊髓瘤和马尾神经瘤:为慢性进行性疾患,无间歇好转和自愈现象,常有大小便失禁,脑脊液蛋白增高,奎氏试验显示梗阻,脊髓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 骨关节炎 (1)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多于男性,受累关节疼痛剧烈,晨僵明显,好发于四肢小关节,常呈对称性肿胀。活动期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X线片常可见骨质疏松及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2)风湿性关节炎:有链球菌感染史,并常于再次感染链球菌后复发,疼痛呈游走性,活动期血沉增快,抗链“O”阳性。X线检查多无异常发现。(3)膝关节非特异性滑膜炎: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膝关节腔积液,浮髌试验阳性。膝关节肿胀程度与该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程度不一致,关节肿胀很严重,但关节疼痛却较轻,常表现为闷胀感。X线片仅表现软组织肿胀。(4)强直性脊柱炎:多发生于年轻男性,主要病变在韧带附着部,棘间韧带等均可骨化,使脊柱呈竹节样改变,而椎间盘则很少累及,X线表现与退行性脊柱病变有明显不同,且以骶髂关节X线改变为主。 痛风性关节炎 (1)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多于男性,受累关节疼痛剧烈,晨僵明显,好发于四肢小关节。活动期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X线片常可见骨质疏松及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2)

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最新资料推荐------------------------------------------------------ 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鉴别诊断: 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腰穿: 测压力、脑脊液外观。 常规。 生化。 细菌学检查(培养和涂片)。 血培养或皮肤瘀点涂片。 胸片除外肺炎和结核。 治疗原则: 病原治疗: 尽早应用细菌敏感及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药物,首选大剂量青霉素,并可应用氯霉素及三代头孢菌素。 对症治疗: 甘露醇降颅压及物理降温或用退热药。 2.右上肺占位性病变待查。 鉴别诊断: 肺结核。 1 / 26

肺部炎性肿块。 肺良性肿瘤。 进一步检查: 支气管镜检和/或病灶细针穿刺活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胸部 CT.腹部 B 超,了解有无转移灶。 痰细胞学检查。 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 右侧肺切除术。 根据病理类型。 术后化疗。 放疗。 3.左侧肺炎。 鉴别诊断: 其他类型肺炎: 葡萄球菌肺炎,干酪性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肺脓肿。 肺癌。 进一步检查: X 线胸片。 痰培养+药敏试验。 4.胃癌。

---------------------------------------------------------------最新资料推荐------------------------------------------------------ 失血性贫血。 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 胃炎。 进一步检查: 胃镜检查,组织病理检查。 放射线检查: CT.胸部 X 片。 治疗原则: 胃癌根治术加化疗。 支持疗法,对症治疗。 5.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脏扩大,心房纤颤,心功能 IV 级。 高血压病 III 期(2 级,极高危险组)。 肺部感染。 鉴别诊断: 冠心病。 扩张性心肌病。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 进一步检查: 心电图。 3 / 26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20200530122128)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一、感冒的诊疗常规 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 床表现。 1、诊断依据 a)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b)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c)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d)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证候分类 a)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 浮缓。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b)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烟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 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c)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 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颗粒或桑姜感冒片 风热感冒:银翘解毒片或感冒清 (2)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 调护: 本类方剂多为辛散轻宣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发,降低疗效。对于风寒感冒, 应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并服热汤或热粥以助药力。服药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不 可过饥过饱,宜多饮水。 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注意防寒避暑,及时增减衣物。感冒流行期间,避免或少去公共场所。 (2)感冒的药物预防很重要也很有效。冬春季多用紫苏、荆芥、贯众;夏季多用藿香、佩兰、荷叶;时邪疫毒流行期间,多用板蓝根、大青叶等。另外,常用的食品如葱、 姜、大蒜、食醋等也有预防作用。 转诊指标

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发热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回顾: 高级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TH) (一)体温调节中枢次级中枢:延髓,脊髓 大脑皮层也参与体温的行为性调节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 0C,达数天或数周之久,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 超过1 0C。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羌虫病 持张热:体温在24小时内波动达20C或更多。可见于结核病、败血症、局灶 性化脓性感染、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 热、恶性网状细胞病等,也见于伤寒和副伤寒。 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到39 0C以上,往往伴有恶寒或寒战,历数小时后 又下降至正常,大汗淋漓,经一至数天后又再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 作。是间日疟、三日疟的特点,也可见于化脓性局灶性感染。 (二)常见热型波状热: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状态, 不久又再发热,呈波浪状起伏。可见于布鲁菌病、恶性淋巴瘤、脂膜 炎、周期热等。 再发热:又称回归热,热型特点是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地互 相交替。可见于回归热、鼠咬热等。 不规则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可见于流感、支气管性肺炎、 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恶性疟、风湿热等。 双峰热:体温曲线在24小时内有两次高热波峰,形成双峰。可见于黑热病。 恶性疟、大肠埃希菌败血症、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等。 双相热: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又突然发生第二次 热程,持续数天而完全解热。此型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 炎、淋巴细胞脉络从脑膜炎、登革热、麻疹以及病毒性肝炎等。 注意:1.临床上热型由于受很多因素(抗生素、激素、体质等)的影响而不具有典型性。 2.分析热型时还应注意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热型同时存在或先后出现的现象。如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合并脓胸或败血症时,热型可由稽留热转为驰张热,故临床上对此种现象应加以注意。 3.也有学者将波状热与再发热归为反复发热。 4.后发热:此型与双相热较难区分一般是指某些感染性疾病在退热后一至数天后再次出现发热。有学者提出分析后发热与第二次发热时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种情况:①其他感染性疾病 经治疗好转,但不彻底,停药复发。②细菌感染疾病抗菌显效,但病原菌并未完全消灭而 转为L型细菌再次发热。③在原发病用药控制退热后,一直未停药,随后再发热应想到药 物热。④反复发热疾病的第二次发热。⑤在原发病已经好转、控制的情况下,并发有关或 无关的新并发症。

常用临床诊断标准

常用临床诊断标准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①劳累性心绞痛劳动性心绞痛的特征是由于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 短暂胸痛发作,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劳累性心绞痛可分为3类: 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在1个月以内。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稳定1个月以上。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同等程度劳累所诱发的胸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突然加重。 ②自发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的特征是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与劳 累性心绞痛相比,这种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缓解。未见酶变化,心电图常出现某些暂时性的S-T段压低或T波改变。自发性心绞痛可单独发生或与劳累性心绞痛合并存在。 自发性心绞痛患者的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时患者可有持续较长的胸痛发作,类似心肌梗死,但没有心电图及酶的特征性变化。 某些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时出现暂时性的S-T段抬高,常称为变异型心绞痛。 但在心肌梗死早期记录到这一心电图图型时,不能应用这一名称。 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及自发性心绞痛常统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本报告则选用这些各自特异的名称。 (2)分度、分级诊断标准(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 1979年9月,上海) ①劳力型心绞痛 Ⅰ级:较日常活动重的体力活动引起心绞痛,日常活动无症状,如平地小跑,快速或持重物上三楼、上陡坡等引起心绞痛。 Ⅱ级:日常体力活动引起心绞痛,日常活动稍受限制。如在正常条件下常速步行3~4站(3~4华里),上三楼、上坡等引起心绞痛。 Ⅲ级:较日常活动轻的体力活动引起心绞痛,日常活动明显受限。如在正常条件下常速步行1~2站(1-2华里)上二楼、小坡引起心绞痛。 Ⅳ级:轻微体力活动(如在室内缓行)引起心绞痛,严重者休息时亦发生心绞痛。 ②非劳力型心绞痛 轻度:有较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每周疼痛至少发作2~3次,或每日发作1~3次,但疼痛不重,有时需口含硝酸甘油。 中度:每天有数次较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每次持续数分钟到10分钟左右,绞痛较重,一般都需要口含硝酸甘油。 重度:每天有多次典型心绞痛发作,因而影响日常生活活动(例如大便、穿衣等),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需多次口含硝酸甘油。

常见疾病护理诊断措施

常见疾病护理诊断措施 呼吸系统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一)特点: 1、慢性支气管炎表现(咳嗽、咳痰、喘息)反复发作伴进行性加重 的呼吸困难 2、桶状胸 (二)主要护理诊断: 气体交换受损 清理呼吸道无效 活动无耐力 焦虑 (三)主要护理措施: 1、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痰液粘稠者遵医嘱使用祛痰药物或雾 化吸入,进行背部叩击,促进排痰 2、采取坐位或立位,也可采取屈膝俯卧位 3、教会患者如何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的训练 4、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1---2L/min)、低浓度(25%---29%)持续吸氧,每天不少于15小时 5、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的情况 6、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饮食,避免产气食物,保证足够的饮水量 7、病情缓解期间,注意全身运动锻炼,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 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特点: 1、夜间呼吸困难加重,出现神志恍惚,谵妄,躁动等肺性脑病表现 2、发绀,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重者可有腹水 (二)主要护理诊断: 清理呼吸道无效 气体交换受损 清理呼吸道无效 体液过多 活动无耐力 睡眠形态紊乱 (三)主要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定时更换体位,翻身拍背 2、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1---2L/min)、低浓度(25%---29%)吸氧 3、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发绀、水肿等情况,定期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 4、有水肿的病人宜限水、盐摄入,准确记录出入液量,体重变化 5、应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少食多餐 6、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 三、肺炎 (一)特点: 淋雨受凉 急性病容,鼻翼煽动,口唇青紫 (二)主要护理诊断: 清理呼吸道无效 气体交换受损

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头皮血肿的鉴别诊断 1、头皮肿胀:一般无外伤史,且触痛不明显。 2、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有外伤史,CT及X线拍片有明显的骨折线。 颅内血肿(外伤性)的鉴别诊断(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1、脑挫裂伤:伤后昏迷持续时间长、局灶症状伤后立即出现,CT扫描可见点状出血及血肿带。 2、脑血管病出血:常有脑血管病史或高血压史,局灶性症状较常出现,CT扫描出现较为特殊的脑池内积血和某支供血血管区出血,DSA检查可确诊。 3、脑肿瘤内出血:出血前常有颅内增高症状或局灶症状。CT、MRI扫描动态观察待血肿吸收后,瘤灶仍存在。 脑震荡的鉴别诊断: 1、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头伤后昏迷时间多超过半小时,生命体征变化较明显,脉搏和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清醒后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和定向力障碍,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脑膜刺激症状如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2、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3、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4、脑胶质瘤:有癫痫,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性质。 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1、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

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2、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3、脑胶质瘤:有癫痫病史,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高血压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1、外伤性颅内血肿:即使有头部外伤的体征和病史,也要查明脑外伤和脑出血的发病先后和因果关系。 2、脑内肿瘤出血:中风前已有进行性加重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颅内压增高征和肢体无力、麻木、局限性癫痫等局部脑症状或病史。 3、脑梗死:发病于安静、休息状态中者较多,发病后偏瘫、失语、颅神经麻痹等定位体征明显,而没有或少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 1、三叉神经炎:可因流感、下颌窦炎、骨髓炎、糖尿病等引起。头痛呈持续性,压迫神经分支所在处头痛加剧。检查三叉神经区感觉退或过敏,有时可伴有运动支功能障碍。 2、舌咽神经痛:较少见,多见于年轻妇女。头痛部位在舌根、软腭,扁桃体、眼部及外耳道等处,常在进食、吞咽、谈话时发作,扁桃体常有压痛,用4%可卡因或1%丁卡因喷涂于咽部及舌根部即可止痛。 肋骨骨折的鉴别诊断: 1、胸部软组织挫伤:病人胸痛的程度与呼吸深浅、咳嗽的关系不很密切,胸廓挤压试验可为阴性或可疑,X线胸片阴性。 2、肝脾裂伤:通常有明显的失血和上腹部压痛、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阳性,

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内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局灶性癫痫:癫痫发作常为刺激性症状,如抽搐、发麻症状,常按皮质的功能区扩展。老年患者局灶性癫痫常为症状性,脑内常可查到器质性病灶。过去有癫痫病史或脑电图有明显异常(如癫痫波等),有助鉴别。 2、有先兆的偏头痛:其先兆期易与TIA混淆,但多起病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发作以偏侧头痛、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少见。每次发作时间可能较长。 3、内耳眩晕症:常有眩晕、耳鸣、呕吐。除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外,很少有其他神经功能损害的体征和症状。反复发作后常有持久的听力下降,一般起病年龄较轻(如梅尼埃症)。内耳眩晕症还见于良性位置性眩晕。 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 1、脑出血:脑出血常起病于活动时,有高血压病史,起病发展较快,可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脑膜刺激征,脑出血多见,而且出现得较早;头颅CT可见高密度出血灶。 2、脑栓塞: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某些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肿瘤也可呈卒中样发病,表现偏瘫等局限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时颅内高压症状并不明显,CT/MRI 检查不难鉴别。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多见于青年,常有意识障碍、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可有动眼神经瘫痪,脑脊液压力增高,呈血性,脑血管造影可发现有动脉瘤等,可助诊断。 2、脑栓塞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脑血栓形成发病较缓慢,多见于老年人,常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一般发生在休息或睡眠中,起病之初常无意识障碍,脑脊液压力不高、透明,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鉴别。 4、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某些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肿瘤也可呈卒中样发病,表现偏瘫等局限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时颅内高压症状并不明显,CT/MRI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病毒性肝炎 一、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下列2项: 1.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2.血清ALT反复升高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甲型肝炎 1.病人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过甲型肝炎病人,或吃不洁食物史或饮生水史 2.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3.血清ALT升高。 4.血清抗-HAVIgM阳性。 5.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IgG滴度呈四倍升高。 6.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nm甲肝病毒颗粒。 疑似病例:2+3 ,参考1。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4、5、6中任何1项。 乙型肝炎 ①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如:不洁的注射、针灸、穿刺、手术等,或与乙型肝炎病人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 ②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③血清ALT升高 ④病程中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或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 抗-HBs阳转;抗-HBcIgM滴度高水平,而抗-HBcIgG阴

性或低水平。 疑似病例:②+③,参考①。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④。 病程大于半年为慢性肝炎。 丙型肝炎 ①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或与携带HCV者有非常密切的接触史。 ②长期乏力,有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或肝脾肿大有触痛和叩击痛。 ③血清ALT升高或正常与升高反复波动持续半年以上。 ④用排除法不符合甲、乙、戊型肝炎,CMV,EBV感染。 ⑤血清抗—HCVIgM阳性。 疑似病例:②+③+④参考①。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⑤。 戊型肝炎 ①发病前2个月,曾接触过戊型肝炎病人,或到过戊型肝炎暴发点工作,旅行,并进食,或聚餐。 ②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③血清ALT升高。 ④用排除法不符合甲、乙、丙型肝炎,CMV、EBV感染。 ⑤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30-32nm病毒颗粒。 ⑥血清抗-HEVIgM阳性 疑似病例:②+③+④两项,参考①。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⑤或⑥中任1项。 肺结核 一、疑似病例

常见疾病与护理诊断

呼吸系统 1、肺炎:体温过高、清理呼吸道无效、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2、支气管扩张症:清理呼吸道无效、潜在并发症:大咯血窒息、营养失调、焦虑、 有感染的危险 3、肺结核:知识缺乏、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体温过高、疲乏、有孤独的 危险 4、支气管哮喘: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知识缺乏、活动无耐力、焦虑、 潜在并发症:呼吸衰竭、纵隔气肿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焦虑、活动无耐 力、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活动无耐力、体液过多、 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 循环系统 1、心源性呼吸困难: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 2、慢性心力衰竭: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致肺淤血有关)、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 致提静脉淤血、水钠储留、低蛋白血症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心排出量下降有关)、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3、心律失常: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悸或心排出量减少有关)、潜在并发症: 猝死、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引起的头晕、晕厥有关)、焦虑(与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疗效欠佳有关)、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脑栓塞 4、心瓣膜病:体温过高(与风湿活动、并发感染有关)、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潜 在并发症:栓塞、有感染的危险(有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猝死 5、心绞痛: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 有关)、潜在并发症:心肌梗死、知识缺乏(缺乏控制诱发因素及预防心绞痛发作的知识)

6、心肌梗死: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 有关)、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潜在并发症:猝死、心力衰竭 7、原发性高血压:疼痛:头痛(与血压升高有关)、有受伤的危险(与头晕、视力模糊、 意识改变或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有关)、潜在并发症:高血压急症、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过多,缺乏运动有关)、焦虑(与血压控制不满意、已发生并发症有关)、知识缺乏(缺乏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和高血压用药知识) 8、病毒性心肌炎:活动无耐力(与心肌受损、并发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有关)、潜在并 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焦虑(与担心预后、学习和前途有关)、知识缺乏(缺乏配合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消化系统 1、慢性胃炎:疼痛:腹痛(与胃黏膜炎性病变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 畏食、消化吸收不良等有关)、焦虑(与病情反复、病程迁延有关)、知识缺乏(缺乏对慢性胃炎病因和预防知识的了解) 2、消化性溃疡:疼痛:腹痛(与胃酸刺激溃疡面,引起化学性炎症反应有关)、营养失 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疼痛致摄入量减少及消化吸收障碍有关)、焦虑(与病情反复、病程迁延有关)、知识缺乏(缺乏对慢性胃炎病因和预防知识的了解)、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3、肝硬化: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引起食欲减退、消化 和吸收障碍有关)、体液过多(与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引起钠水储留有关)、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营养不良、水肿、皮肤干燥、瘙痒、长期卧床有关)、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低下、门静脉侧支循环开放等因素有关) 4、肝性脑病:意识障碍(与血氨增高,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和神经传导有关)、营养失 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肝功能减退、消化吸收障碍、限制蛋白摄入有关)、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减退、营养摄入不足有关)、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营养失调、

常见疾病与护理诊断

内科护理学 呼吸系统 1、肺炎:体温过高、清理呼吸道无效、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2、支气管扩张症:清理呼吸道无效、潜在并发症:大咯血窒息、营养失调、焦虑、 有感染的危险 3、肺结核:知识缺乏、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体温过高、疲乏、有孤独的 危险 4、支气管哮喘: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知识缺乏、活动无耐力、焦虑、 潜在并发症:呼吸衰竭、纵隔气肿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焦虑、活动无 耐力、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活动无耐力、体液过多、 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 循环系统 1、心源性呼吸困难: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 2、慢性心力衰竭: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致肺淤血有关)、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 致提静脉淤血、水钠储留、低蛋白血症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心排出量下降有关)、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3、心律失常: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悸或心排出量减少有关)、潜在并发症: 猝死、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引起的头晕、晕厥有关)、焦虑(与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疗效欠佳有关)、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脑栓塞 4、心瓣膜病:体温过高(与风湿活动、并发感染有关)、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潜 在并发症:栓塞、有感染的危险(有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猝死 5、心绞痛: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 有关)、潜在并发症:心肌梗死、知识缺乏(缺乏控制诱发因素及预防心绞痛发作的知识) 6、心肌梗死: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 有关)、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潜在并发症:猝死、心力衰竭 7、原发性高血压:疼痛:头痛(与血压升高有关)、有受伤的危险(与头晕、视力模糊、 意识改变或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有关)、潜在并发症:高血压急症、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过多,缺乏运动有关)、焦虑(与血压控制不满意、已发生并发症有关)、知识缺乏(缺乏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和高血压用药知识) 8、病毒性心肌炎:活动无耐力(与心肌受损、并发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有关)、潜在并 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焦虑(与担心预后、学习和前途有关)、知识缺乏(缺乏配合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消化系统 1、慢性胃炎:疼痛:腹痛(与胃黏膜炎性病变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 畏食、消化吸收不良等有关)、焦虑(与病情反复、病程迁延有关)、知识缺乏(缺

发热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热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发热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回顾: 高级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TH) (一)体温调节中枢次级中枢:延髓,脊髓 大脑皮层也参与体温的行为性调节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 0C,达数天或数周之久,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 超过1 0C。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羌虫病持张热:体温在24小时内波动达20C或更多。可见于结核病、败血症、局灶 性化脓性感染、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 热、恶性网状细胞病等,也见于伤寒和副伤寒。 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到39 0C以上,往往伴有恶寒或寒战,历数小时后 又下降至正常,大汗淋漓,经一至数天后又再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 作。是间日疟、三日疟的特点,也可见于化脓性局灶性感染。 (二)常见热型波状热: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状态, 不久又再发热,呈波浪状起伏。可见于布鲁菌病、恶性淋巴瘤、脂膜 炎、周期热等。 再发热:又称回归热,热型特点是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地互 相交替。可见于回归热、鼠咬热等。 不规则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可见于流感、支气管性肺炎、 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恶性疟、风湿热等。 双峰热:体温曲线在24小时内有两次高热波峰,形成双峰。可见于黑热病。 恶性疟、大肠埃希菌败血症、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等。 双相热: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又突然发生第二次 热程,持续数天而完全解热。此型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 炎、淋巴细胞脉络从脑膜炎、登革热、麻疹以及病毒性肝炎等。 注意:1.临床上热型由于受很多因素(抗生素、激素、体质等)的影响而不具有典型性。 2.分析热型时还应注意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热型同时存在或先后出现的现象。如肺炎链球菌性

妇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妇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篇一:妇科五大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 月经改变:最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 2. 腹部包块: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逐渐增大,突向腹腔,当增大》3月妊娠大小时, 于耻骨联合上可触及硬且活动的肿块,清晨膀胱充盈将子宫推向上方时更易扪及。 3. 压迫症状:子宫肌瘤增大时,可出现压迫症状。宫体下段前壁的肌瘤,压迫膀胱,影响 膀胱充盈而发生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潴留。子宫肌瘤生长于子宫后壁,特别位于 子宫体下段或宫颈,可以压迫直肠引起便秘,甚至排便困难。 4. 不孕。 5. 继发贫血: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发贫血。 6.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质硬,表面不规则,结节状突

起。 7. B超检查:最常见,声像图显示肌瘤区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低回声、等回声或中回声, 中间常有稀疏光点。 【治疗】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及肌瘤部位、大小、数目全面考虑。 1、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1) 2)随访观察:肌瘤较小且无症状,尤其是近绝经期妇女。但需定期随访,可期3-6个月复查1次,随访中如发现肌瘤增大或症状明显时,再考虑进一步治疗。药物治疗:适应症: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子宫<2 月妊娠子宫大小;近绝经年 龄,肌瘤较小,症状轻;全身情况差,不能胜任手术者。 主要药物: (1)雄激素: 常用药物:丙酸睾丸酮25mg 肌注,每5日一次,月经来潮时,肌注,每日一次, 共3次,总量小于300mg。 (2)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类药物 适应症:术前辅助治疗;子宫肌瘤合并不孕者;有合并症暂不能接受手术者;更年

常用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常用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营养失调: 一、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有关 护理措施:1、喂食前仔细评估病人反应是否灵敏、有无控制口腔活动的能力、是否存在咳嗽和呕吐反射;1、准备好有效的吸引装置; 2、使病员处于正确的体位; 3、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获得食物困难或无能力获得食物有关 护理措施:1、提供可口的、不油腻的、高营养的、易于咀嚼的食物,如鱼、蛋。注意少量多餐,当病人感到恶心、呕吐时,暂停进食。2、指导病人进食易消化的优质蛋白,新鲜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类; 3、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清洁,以增进食欲; 4、遵医嘱给予静滴肠道外营养,如脂肪乳、氨基酸等。 体液不足: 一、体液不足:与摄入减少有关 护理措施:1、如有咽、口疼痛时,提供热或冷饮,在饮水前给予温盐水或用麻醉剂漱口; 2、了解病人用药情况,是否有致脱水的药物(如利尿剂),是否需要增加液体入量;、 3、进行健康教育,告知病人与家属在运动、发热、感染和高温时摄入一定量的水份的必要性;教给病人或家属如何观察脱水以及怎样增加体液入量的方法。 二、体液不足:与体液丢失过多有关 护理措施:1、发热病人可通过温水擦浴或药物保持体温低于38.4℃,保持较低的室温;如果体温极高,可在动脉处放置冰袋降温;2、针对消化道引流的病人,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保持电解质平衡,经常给予口腔护理; 3、健康教育:避免突然暴露或或多暴露在过热、阳光的环境中或过多运动;在炎热天气中增加液体摄入;4、腹泻呕吐病人保证液体入量,制订补体液过多: 一、体液过多——由于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调节机制失调有关 二、体液过多——与继发于各种心脏疾患的前负荷增加、收缩力下降和心搏出量减少有关护理措施:1、了解水肿原因,给予对症治疗; 2、水肿皮肤注意保护,勿使受伤和感染 3、补液时注意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4、使用利尿剂治疗水肿时,密切注意监测电解质,以免发生水、电解质失衡;5、针对下垂性静脉淤血,鼓励病员水平位休息抬高下肢和直立活动交替进行(充血性心衰时禁忌);6、用枕头抬高浮肿肢体;禁止两腿交叉;定时变换体位; 7、避免在水肿肢体或部位进行注射或静脉输液; 8、进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 清理呼吸道无效:清理呼吸道无效相关因素:气道痉挛;分泌物过多;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感染;哮喘;肌无力;咳嗽无效或不敢咳嗽。 护理措施:1、对于不能保持合适体位的患者应经常更换体位,使其保持有利于排痰的位置; 2、对于无效咳嗽者,指导病员有效的咳嗽方法;3、痰液粘稠者保持每日充分的水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