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全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有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本组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寓言两则》中的《纪昌学射》告诉人们学习要打好扎实的基础,《扁鹊治病》则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文成公主进藏》突出了文成公主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做出的贡献;《普罗米修斯》盛赞了为人类盗取火种、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展示了人类智慧的巨大力量。这一篇篇充满人文色彩、语言风格迥异的故事,一定会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课文,要充分注意到体裁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练习讲故事,再以课文为生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懂得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要为促进民族团结作贡献。

5、在体会人物心情和拓展阅读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6、在浏览、复读和绘声绘色的朗读中,记住普罗米修斯这个故事,构建“为人类造福誓死不变”的英雄形象。

7、学习民间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层次结构清楚。

8、领会本文寓意: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三、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理解文成公主以民族团结为重的精神,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

难点:自己列提纲.

四、本单元写作特点

1、《寓言二则》的写作特点

(1)故事经典,选材典型,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故事,没有选择描写纪昌是怎样学习开弓放箭的,也没有选择描写纪昌学射付出的艰辛和汗水,而是抓住了“练眼力”这一典型事例来描写。“针刺眼皮而不眨”,将“小虱子”看成“大车轮”,这都是常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而纪昌做到了。这里面包含着艰辛和汗水,展现了惊人的恒心和毅力。至此,纪昌的人物形象就非常鲜明了。可以说,这则寓言的选材相当典型。

这两则寓言中,纪昌虚心、持之以恒,扁鹊医德高尚,蔡桓公自以为是,不听劝告,人物形象个个鲜活,个性个个鲜明。譬如,面对蔡桓公对自己的不信任和愈来愈恶劣的态度,扁鹊“拜见”“又来拜见”“再一次拜见”,苦口婆心地劝告蔡桓公治病,充分体现了扁鹊的高尚医德。对扁鹊的再三忠告,蔡桓公自以为是,不听劝告,从小病发展到无药可救,最后落得病死的下场,人物形象个性非常鲜明。

2、《文成公主进藏》的写作特点

(1)历史故事与传说相结合,故事性强,感染力强。

课文将历史与传说相结合,写出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传奇遭遇。整个故事既有历史的根据,又有传奇的内容,具有很浓重的浪漫色彩。认马、认公主、过沼泽、传噩耗等故事传奇色彩就很强,很富有感染力。

3、《普罗米修斯》

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进行描写,体现人物的鲜明个性。

“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取火”,这句话体现了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盗火的决心。

当火神试图劝他救他时,他的语气是那么的理直气壮和坚定:“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普罗米修斯被捆绑手脚,日晒雨淋,他“就是不向宙斯屈服”,被啄食肝脏,周而复始,也依然不屈服,所以“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

通过这些语言行动的描写,普罗米修斯鲜明的个性完全展现在人们面前。抓住人物的外貌和对话展示人物的特点。

4、《渔夫的故事》

这一课唯一的外貌描写是课文第四自然段。“隔一会儿,瓶里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几句话真切的刻画出魔鬼的凶恶和可怕,和渔夫在这样可怕的魔鬼面前都能镇定的用智慧战胜魔鬼起到衬托作用。而这篇课文的叙述中,运用最多的是对话描写。全文25个自然段,渔夫和魔鬼的对话竟有21段,可见对话在文章中占得比重之大。渔夫和魔鬼的鲜明个性就是在者许多的对话中来,因此指导朗读这些对话对学生体会人物内心,理解课文有很大作用。故事情节曲折,叙事条理清楚,结尾含义深刻。

5、“口语交际”在轻松愉快的口语交流中,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习作安排的是采用不同的形式,自由的表达自己想写的内容,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编个寓言或童话,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梦想或希望等。

五、教法与学法

引导学生在概括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讲故事,再以课文为出发点,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课外阅读中去,整合课内外资源,班助学生理解。

突破方法:朗读感悟,结合重点词句,质疑探究,大胆发言,合作解决问题。了解不同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这几篇课文既可以使学生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还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本组教材是这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同时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现代科技发展的资料,以帮助深入理解课文容,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单元设计理念 本单元教学设计,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质疑,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兴趣的地方背下来。 3、边读边体会语言表达方面的体会。 4、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5、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下语文一至八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围绕着“春天来了”这个主题,春天来了,我们来到了野外。沐浴着灿烂的阳光,迎着暖暖的春风,踏着青青的小草,听着哗哗的河水的流淌声,我们感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春天是美丽的,《咏柳》让我们欣赏到柳树的美;在《村居》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带给孩子们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找春天》,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气息,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来到《开满鲜花的小路》,我们领略到花开的美丽;《邓小平爷爷植树》能让我们感受到一代伟人用自己的劳动装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口语交际》中“注意说话的语气”,让学生学会用和气的语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小懂得待人和气,以礼待人,以礼服人。《快乐读书吧》介绍了四本故事书,让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学会看目录,喜欢读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单元需要学生会认64个字,会写35个字,认识一个多音字。背过第一课两首古诗,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从自我做起,保护我们的环境。本单元的内容浅显易懂,目标明确。我们可以把每一课的教学与语文园地结合起来,把口语交际分散在每一节课上。还可以让学生练练笔,尝试写一些我爱小动物的小故事,小诗等。 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38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课课文。 3.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4.教育学生从文章中吸取力量,陶治情操。 5.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会认38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课课文。 2.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学生从文章中吸取力量,陶治情操。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8课时) 1.《古诗两首》3课时 2.《找春天》3课时 3.《开满鲜花的小路》3课时 4.《邓小平爷爷植树》3课时 5.《口语交际》1课时 6.《语文园地一》3课时

(四年级数学教案)《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 《确定位置》 教材分析:利用学生熟悉的座位表这一情境,让学生用“数对“的方法来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 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事物的位置。 2. 通过多种形式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对问题。 教学准备:班级座位表、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 1、听口令,作动作。

教师说位置并向坐在该位置的学生提出行动要求,这部分学生按要求做动作,其余学生判断: 师:请第四组的同学挥挥手。 请第五排的同学起立。 请第六组的同学拍拍手。 请第二排的同学向这边的同学笑一笑,打个招呼。。 2、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到了我们班,同学们欢迎吗?心情怎么样? (学生畅所欲言)他们不仅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也说出了老师的心声。那大家能用数学语言说出他们的位置吗? 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确定位置” (板书) 二、探索新知 1、找位置(课件出示班级座位表) 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2、说位置 (1)谁来说说,你的位置在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 (2)同桌互说自己好朋友的位置。

师巡回地反馈说的情况。 3.表达位置 大家说得都很不错,那就赶快拿起笔,把自己的位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 来吧!(生独立思考,并写在本子上,师巡回指导) 反馈:我是用第()组第()个的方式来表示的。 我是用第()排第()个的方式来表示的。…… 小结:同学们的表述方式有很多种,这么多的表达方法有时候其他的人不一定 理解。那么,在数学上就有一种更科学的表达方法。那就是:数对(板书) 4.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 1)讲解数对的表示方法及中间为什么要用逗号隔开。 2)用数对的方法表示出自己的位置。并且要说一说这两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用数对的方法表示出好朋友的位置。 5.听口令。(猜一猜) (1)请(4, )的同学站起来,请( ,5)的同学站起来。为什么这么多人站起来? (2)请(4,5)的同学站起来。对吗? (3)猜一猜:我说的是哪一个同学?(2,5)(4,3)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安排

本单元内容包括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平均数的再认识三部分,教材注重读统计图,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达数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统计观念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但具备从统计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还要亲身经历数据收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材注重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如通过双手投球和单手投球活动来收集和整理活动中的数据,引出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反应投球情况;通过实际了解6周岁儿童的身高,求出平均数来确定乘车免费的高度;通过收集南北两地的气温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反应气温的变化。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并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的问题,本单元的内容是对统计图功能的一次拓展,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能读懂统计图,再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作出判断和预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1.在读统计表,并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2.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能从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地获得数据,并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进行判断和预测。 4.加深理解平均数的作用和意义,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求平均数。 5.在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1.加强对比和沟通是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在教学时应抓住两种统计图之间的区别使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注重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1复式条形统计图1课时 2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位置》教材分析

《位置》教材分析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小学教研室王钊(初稿)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马青山(统稿)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生在学习上述内容前,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描述物体位置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在一年级上册的《位置》单元,学生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并能用这六个方位确定位置,描述简单的位置关系;在三年级下册的《位置与方向(一)》单元,学生认识了东、南、西、北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学生在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在为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二)》单元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和在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例1是教学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教材通过创设多媒体教室中学生座位的情境,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例1在编排上从具体情境出发,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通过一个又一个连续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既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又使学生的数学思考和推理能力得到发展。例1的编排具有以下四个层次: 1.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教材借助情境让学生找出坐在第2列、第3行的张亮同学,这一看似简单的、似乎是纯情境的问题,其实蕴含着三个意图:①体会在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即在平面上确定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据;②明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规定相融合;③统一“列”“行”的顺序及方向,明确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或从下往上)数。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体现这三个意图,使学生有所体会和理解。 2.认识数对,明确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方法。在上一教学环节,学生解决关于张亮同学的位置的问题时,已经用“列”“行”的语言描述了张亮同学的位置,很自然地就提出了新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书写、记录、表示第几列、第几行?教材是由小

《确定位置》单元教材分析

《确定位置》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确定位置的教学很早就开始了。一年级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表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在×的上面、×的右边是×。二年级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登。如×的正北方有×,×在×的东北方向。这些表示和描述:只是指出了物体的大致位置,不够准确。本单元继续教学确定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从方向与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要联系已有的认识方向的经验,教学一些新的方向词语;还要应用量角和画角、量线段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由于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但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有利于发展空间观念。他们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相应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在已有方向知识的基础上,教学新的确定位置方法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包括方向的知识和距离的知识。例1确定位置的描述方式是“灯塔1 在轮船的北偏东30°方向,30千米处”。其中“北偏东30°”是灯塔1相对于轮船的方向,“30千米”是灯塔离轮船的距离。然而“北偏东”是新的方向词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这些应该是例题的教学内容。“北偏东30°”是新的方向概念,它是什么意思?它怎么度量、怎么表示?也是例题的教学内容。“30千米”是灯塔1和轮船之间的实际距离,把它表示在平面图上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虽然实际距离化成图上距离是旧知识,却要和新方向知识结合起来应用,也是例题的教学内容。为此,例1把教学设计成四步进行,充分利用已经认识的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逐步构建确定位置的新方法。 第一步,呈现一艘轮船向正北方向航行的示意图,要求说出图中的灯塔1和灯塔2分别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学生联系二年级学习的方向知识,能说出“灯塔 1在轮船的东北方向”“灯塔2在轮船的西北方向”。东北和西北,既是旧知识,也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所以说,这一教学是回忆并激活有关的知识经验,把学生带进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第二,教学“北偏东”“北偏西”两个表示方向的词语。教材指出:东北方向也叫作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作北偏西。引出了描述方向的两个新词语。还有两个新词语“南偏东”“南偏西”在后面教学中陆续带

三年级下册数学位置与方向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理解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实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协助学生辨认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点。 4.协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单元重点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使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四.单元教学策略 “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虽然与孩子的生活联系很密切,但掌握起来并不容易。我先让孩子们到操场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平面图。孩子们学得高兴,学得快。 1.在学校操场上。

让孩子们到操场上,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去辩认方向,分小组体验实景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在教室里集体交流时,引导孩子要按地图所使用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式绘制示意图。 2.小小设计师。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你想当一个建筑设计师吗?请你设计一所美丽的学校,一所儿童公园。你认为哪种比较合理美观?(请把设计的方案和想法写下来)孩子们拿到题目后,好像有了用武之地,个个信心十足、跃跃欲试。 第二天,我惊喜地收到了很多非常有创意的设计方案。通过这样的开放性练习,孩子们对东南西北有更深的了解。在这些方案中,评出了最佳方案。 这样尝试着让孩子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走向探究,目的是使孩子们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自由地表达思想、表露情感、表达观点、表现创造,充分体验和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神秘和魅力,感觉到数学的实用和价值。 五、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六.单元评价方法 1.随堂练习 2.课后作业 3.测验

最新2019年,部编版一语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教案

第八单元 (备课教师:李华审核修改:温银香) 一、教材解析 本单元围绕“问号”这个主题编排了《棉花姑娘》《咕咚》《小壁虎借尾巴》3 篇课文,其中《棉花姑娘》《小壁虎借尾巴》是童话故事,《咕咚》是一个民间故事。课文融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于故事情节中,既有教育性,又富有童趣。《棉花姑娘》告诉学生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的害虫;《咕咚》以木瓜掉湖中的声音引起小动物们惊慌逃窜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小壁虎借尾巴》则让学生知道动物尾巴有不同作用,壁虎尾巴有再生功能。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这篇课文阅读以后,又一次出现的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的阅读。教学时要在一上借助图画猜字、认字、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学生的独立识字和阅读能力。《咕咚》一课的教学要巩固、运用《小蜗牛》的学习方法开展识字、阅读,并运用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猜字、认字;《小壁虎借尾巴》要在此基础上能借助偏旁表义的特点了解字义,并通过交流“是怎么猜出来的”提炼猜读的几种方法。两篇课文都可以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内容,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借助图画复述课文或进行角色表演。这样,训练层层递进,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借助图画阅读”的方法。 读出祈使句的语气,读好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是本单元教学的另一重点。《棉花姑娘》中,棉花姑娘对燕子、啄木鸟、青蛙说的话“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是祈使句,要加强指导,教学时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体会棉花姑娘的急切之情,指导学生尝试读出求、盼望的语气。读好角色的对话在 3 篇课文中都有要求,可以根据课文的故事情境,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读好不同角色说的话语,特别是《棉花姑娘》和《小壁虎借尾巴》中主人公说的话,这些话虽然基本相同,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说话的心情和语气也随之变化,在教学中需要进行引导。 本单元要继续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这项阅读能力。教学形式上可以更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图读文,找到相关信息交流,互相补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 27个生字和 4 个偏旁,会写 28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继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学习运用这一规律自主识字。 4.从不同角度描绘出夏天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夏天的美好。景物的变化,保持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阅读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这篇课文阅读以后,又一次出现的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的阅读。教学时要在一上借助图画猜字、认字、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学生的独立识字和阅读能力。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包含三篇课文,一则习作和练习1。三篇课文分别是《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及《庐山的云雾》。纵观这几篇课文,我们就能发现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那就是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秀丽风景的热情赞美,对创造这些美景和奇迹的勤劳智慧的人们激情的讴歌,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激发孩子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在练习“学用字词句” 部分呈现的“省、市、自治区简称歌”与这几篇课文能够建立了相似块,一幅中国地图就完全可以将其与课文教学融为一体。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则能够与《庐山云雾》一文紧密结合,共同学习。课文描述的是我国的地理风貌,口语交际“聊聊春节”表达的是我国的风俗人情,其实这不都是对祖国深厚文化的解读吧?只是方式不一样罢了,如果我们从统一的角度来看待它们,就能在教学中实现整体建构。我们不妨把这一单元定位为“祖国在我心中”。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位置与方向》单元教材分析

《位置与方向》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接近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更好得服务于现实生活。 2.引导学生动手绘制路线图,使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到认识路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重视课堂学习的内容和过程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提供丰富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第一学段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位置”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材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建议 1.注意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2.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7~26页) 本单元共安排了4个例题。 1.主题图。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doc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 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 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义务教材是在六年制六册教学“连乘连除应用题”。现在不在分类型、分步数编排应用题,除了与计算结合进行编排外,还设立了这样的单独单元来教学,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解应用题:关注结构→分清条件问题(表格式)算式 解决问题:关注情境→理解情节内容(图画式)算法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本单元教材努力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条件。 首先,教材以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为素材,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生活中有许 多数学问题,教材从学校生活选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

义的理解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去分择题的方而解决问 题,使历与同伴合作程, 并体会同题可以有的法, 感 受数在生活用 ?学生在程从数察、分析、 于培养学生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学生运用数题提供了丰习二十三中6反映多方面的具体情小生自己事例, 游照片、 划船; 有学的生活事例, 生垃圾、 一座楼房里、 一家人,场的演 出?、、 养猩猩、和青蛙捉害虫等面 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各方学了、 活许多多 感 受数实世界中有着广用。, 使学生历程, 受到解决问 题能展学的题能是十分重要的。 2题策化。 教给学生题的内容,注策略化。每一展示 了不同学生想出的不同法,使学生了解题有的解决方学 生提 有的涵题的多种信息, 揭示了可以从不同择 信息,采用不同方法 例如第,学生可以从先算多少瓶入手 也可以从先多少瓶入手可以? ? 完全取决于察思考的角些 使学自己的分析、思找一种或两种题的方法,并与行交流, 让生在不断探造的气。 四、排 1.例 1 (用乘法算解题。) 给学生一幅广播操表演的下面小精灵明明提出 “3一共有多少 人? 题。接示出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和交流题的方果。 ,题察收集数学信试题程中,允 许学生交, 以参与的目的。 题学生展示自己题的方法和结 果,加深程和方法的理解。

小学数学_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理解数对的含义 教学难点:具体的实物图--点子图--方格图的抽象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先玩一个“猜猜我是谁”的小游戏。请你在卡片上用最简单的语言,最快的速度描述出你的位置,写好后放到盒子里。 找几名学生现场抽几张卡片,老师读,生仔细听,寻找学生,看谁的描述能让能让老师和同学很容易的找到你。 师: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了自己的位置,但是一长串的文字写起来既麻烦又不容易描述清楚,数学上有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一)学习列与行 1.认识列和行,明确列与行的规则。 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我们习惯从左往右数,把这一竖排的同学叫一列。从前往后数,把这一横排的同学叫一行。 (板书:竖--列,横--行)

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哪一列哪一行?再说说自己的好朋友在那一列哪一行?同学们猜一猜。(互动游戏) 2、列与行的观察 看来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可以确定一个人的位置。下面老师就让同学们到军营中当一回小老师,现在你就观察者(出示情景图),你能用我们刚刚学过的方法说出小强的位置吗? 那小亮的位置呢?小明的位置呢? (二)抽象位置图,认识数对。 1、抽象位置图 师:请大家再来看情境图,如果用一个小圆圈表示一个同学,那他们的队列就可以表示成这样的点子图。老师将这些圆点用竖线和横线连接起来,标明第几列第几行,你认为这个点子图和刚才的人物图相比有哪些优点? 生:清楚、简便…… 师:在这幅点子图上,你还能说出小强的位置吗? 生:小强的位置是第3列第2行。 【设计意图:先认识场景图中的竖排和横排,然后把具体的场景图逐步抽象成点子图,为后面教学作了孕伏和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学列、行的合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一切显得水到渠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规则。】 2.平面方格图 师:如果我们把每一列每一行的起点都定为0,点子去掉,现在它就变成了一幅完整的平面方格图。 师:同学们看,方格图和刚才的点子图相比又有哪些优点? 生:方格图比点子图更简单更清楚了。 【设计意图:将点子图自然过渡到方格图,有效的完成了由具体的实物图-点子图-方格图的抽象过程。】 3.提炼数对

第一单元位置·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位置·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编排特点 1.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教材在编排上不但充分利用并及时提升了学生的这些已有经验。 例如,例1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并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又如,练习一中的第6、7题,联系图形的平移及方位的知识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具有定综合性的问题,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内容的理解,体会这些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2.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材为学生呈现了丰富的生活情境。例如,联系国际象棋的棋盘,让学生确定棋子的位置;通过呈现地图册中的某一页,让学生了解在地图册中如何确定一个地点所在的位置。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具体编排 共安排2个例题。 例1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例2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1.例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编排思想: (1)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2)通过让学生找出坐在第二列、第三行的张亮同学,使学生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3)又给出了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建议: (1)要使学生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2)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 (3)要使学生明确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2.例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第5单元 确定位置-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确定位置的教学很早就开始了。一年级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表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在×的上面、×的右边是×。二年级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如×的正北方有×,×在×的东北方向。这些表示和描述只是指出了物体的大致位置,不够准确。本单元继续教学确定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的知识 例2在平面图上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例3描述行走的路线 从方向与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要联系已有的认识方向的经验,教学一些新的方向词语;还要应用量角和画角、量线段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由于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但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有利于发展空间观念。他们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相应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4.积极参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行走路线。 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确定位置》教材分析

五年级数学教案《确定位置》教材分析第15页例1和练一练,用数对确定教室里的座位。包括列行的含义,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以及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 第16页例2和练一练,用数对确定平面图(方格纸)上点的位置。 练习三配合两道例题的教学,解决学校、家庭、街区里的一些实际问题。编写的两篇你知道吗分别介绍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在计算机上制作表格的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1、?在现实的情境中教学规范地确定位置的方法。 例1呈现一幅教室里座位的图画,让学生说说画面里的小军坐在哪里。他们凭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在交流中出现了不同的表述,如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甚至会出现有争议的描述。由此产生共同的需要:怎样正确、简明地说出位置?为教学新知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接着教学列行的知识,因为数对是按列与行确定位置的。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都是规定。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都是人们的约定。正是这些规定与约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思考和结论,才能避免争议和混乱。因此,教

学列、行的知识绝不能含糊。还要通过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对列、行的认识。并用先说列数、再说行数的方法表示出小军的位置。 然后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表示为(4,3)这句话表明了三点:一是数对指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二是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它和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先写出x轴上的数量,再写出y轴上的数量的次序是一致的,不会和中学里的数学知识发生矛盾。三是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 练一练在例题的情境中进行。以数对知识为重点,设计了列、行位置数对表示列、行位置的线索,把例1教学的各个知识组成系统的结构。第1题先在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巩固列与行的知识;再用数对表示第2列第4行,进一步明确在数对中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巩固数对的知识。第2题通过在图中寻找(6,5)的位置,具体解释这个数对的含义,加强对数对的理解,体会它能清楚、简要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例1的情境图中,每个学生的座位都可以用数对表示,确定各个人位置的数对都不相同。图中有6列、5行,任何一个列数不超过6、行数不超过5的数对都有一个学生的座位相对应。可以利用情境图的这些内涵,组织学生充分地练一练。 练习三第1~3题配合例1的教学,巩固列、行的知识,以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第2题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有同列不同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材分析集体备课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二、本单元重点 (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这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介绍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本单元重点 1.通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这三篇文章都明确了作者在读书中悟出的道理。如《古人谈读书》的三篇文章都介绍了名人自己悟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忆读书》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的过程,悟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我的“长生果”》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和写作的经历,悟出写作的道理。 2.学习在阅读时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 . . . ——知识就是力量,学海无涯苦作舟!—— 不要担心知识没有用,知识多了,路也好选择,也多选择。比如高考,高分的同学,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学校的范围大,而在分数线左右的就为难了,分数低的就更加不要说了。再比如,有了知识,你也可以随时炒老板。

部编二下第8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2019-02-25 08:25:02) 转载▼ 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第1-4课主题为“春光”,课文内容与春天的物候和热爱春天有关;第5-7课主题为“爱心”,意在培养儿童的爱心;识字1-4课主题为“传统文化”,意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第8-11课主题为“童话”,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第12-14课主题为“道理”,意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第15-18课主题为“自然科技”,意在让学生关注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第19-22课主题为“故事”,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其中的道理;第21-24课主题为“人物”,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第23-25课主题为“历史”,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 编部编版教材新选入14篇课文,其中新选识字4篇。每单元包括3或4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二.教学重难点及目标 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本学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一)汉语拼音 继续复习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250个。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55728

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是本册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4篇识字课。内容丰富,有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谜识字等,体现了识字的多样性。课文编排充满传统文化色彩,富有童趣,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在这个单元中《春夏秋冬》是看图识字;《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改编的韵语识字,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小青蛙》是字族文识字,集中体现了形声字识字的特点;《猜字谜》的内容和前一课的《小青蛙》有密切联系,教学时可以联系前面的内容开展学习,巩固识字效果。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和8个偏旁;会写28个字和1个新笔画。(重点) 2.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重点) 3.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重点) 4.朗读课文。背诵《姓氏歌》。 5.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传统姓氏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喜欢之情。(难点) 6.口语交际要求能认真听故事,听明白故事内容;能借助图片讲故事,做到声音响亮。(难点) 7.学习音序表,为学习音序查字法打好基础。 8.朗读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 三、课时安排(合计12课时) 1《春夏秋冬》-----------------2课时 2《姓氏歌》-------------------2课时 3《小青蛙》-------------------2课时 4《猜字谜》-------------------2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圆单元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 第24章《圆》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1.本单元数学的主要内容 (1)圆有关的概念:垂直于弦的直径,弧、弦、圆心角、圆周角. (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3)正多边形和圆. (4)弧长和扇形面积:弧长和扇形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通过折叠、对称、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方式认识了许多图形的性质,积累了大量的空间与图形的经验.本章是在学习了这些直线型图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一种特殊的曲线──圆的有关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归纳的数学思想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本章的学习是高中的数学学习,尤其是圆锥曲线的学习的基础性工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圆的有关概念,探索并理解垂径定理,探索并认识圆心角、弧、弦之间的相等关系的定理,探索并理解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定理.

(2)探索并理解点和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3)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和正多边的有关计算. (4)熟练掌握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及其它们的应用;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并熟练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观察、测量、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活动.了解概念,理解等量关系,掌握定理及公式. (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并进行同伴之间的交流. (3)在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4)通过平移、旋转等方式,认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使学生明确图形在运动变化中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探索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理解公式的意义、理解算法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探索圆及其相关结论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利用现实生活和数学中的素材,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