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考生物热点归纳-解释叙述类-精萃

高考生物热点归纳-解释叙述类-精萃

高考生物热点归纳-解释叙述类-精萃
高考生物热点归纳-解释叙述类-精萃

高考生物热点归纳-解释叙述类-精萃

江西省莲塘一中生物组卢徐斌汇编

1.细胞类叙述

1.1.不同蛋白质肽链组成不同的原因(必修一23页)

(2012年重庆)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因为题目问的是“肽链组成”,故不答空间结构)

1.2.细胞内不需要的物质不会随便合成的意义

(2010年江苏)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1.3.探究某元素是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实验设计思路(必修一36页)

用完全营养液和缺少某种矿质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对相同植物进行无土栽培,若实验组出现生长异常,则在实验组的培养液中补加这种元素,观察异常症状能否消除

1.4.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的原因

首先植物细胞因外界浓度较高而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接着,因外界溶液的溶质分子被细胞吸收,使细胞内外浓度差逆转,当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时,细胞吸水而复原

1.5.原生质层与半透膜在物质透过上的区别

(2013江苏卷)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1.6.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成为病毒陷阱细胞的原因(必修一40页)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而寿命短;没有核糖体等细胞器,不能合成蛋白质

1.7.破坏核仁会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原因(必修一53页)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被破坏,不能形成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不能正常进行

1.8.人红细胞置于无氧环境不影响其物质跨膜运输的原因

人红细胞吸收某些物质是被动运输不耗能;人红细胞本来就进行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

1.9.质壁分离实验中引流法置换细胞外界溶液的操作方法(必修一62页)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新的外界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

1.10.有丝分裂保持遗传性状稳定的原因(必修一113页)

(2013年安徽)亲代细胞经有丝分裂将复制后的核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1.1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变化内容(必修一113页)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子染色体被纺锤丝牵引,平均分配至细胞两极

1.1

2.同一个体不同细胞转录的基因不完全相同的原因(必修一118页)

(2013年江苏)不同细胞中有的基因都表达,有的基因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

2.代谢类叙述

2.1.光合作用

2.1.1.鲁宾-卡门实验的思路(必修一102页)

(2009年新课标)分别用氧的同位素标记二氧化碳和水,再分别培养两组植物,最终产生的含标记的氧气,只来自标记水的那一组

2.1.2.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必修一97页)

(2013扬州二模)色素在层析液里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快

2.1.

3.二氧化碳减少后三碳五碳含量分析

(2011年新课标)当二氧化碳浓度突然降低时,五碳化合物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五碳化合物增多

2.1.4.黑暗中培养过的幼苗叶片黄化的原因

(2010全国卷)黑暗中叶绿素无法合成而且逐渐分解,最终剩下较稳定的类胡萝卜素的黄色

2.1.5.光下培养密闭容器中的植物,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先下降后不变的原因

开始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量,随着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作用减弱到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达到动态平衡

2.1.6.缺镁时叶片发黄的原因

(2010年全国)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镁叶味绿素合成受阻,而叶片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黄色

2.1.7.纸层析后滤纸条上色素带太浅的原因(必修一98页)

研磨不充分、无水乙醇加入过多、滤纸条未干燥处理、未重复画滤液细线等

2.2.测定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2011年全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设置多个不同温度的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得数据出现峰值,峰值即为最适温度,否则继续扩大温度范围,直到测出峰值。

2.3.加热、无机催化剂和酶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区别(必修一80页)

(2013四川卷)加热只是为反应提供能量,并不降低活化能。无机催化剂和酶都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只是酶的降低活化能更显著。

2.4.新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的原因

加热会破坏将可溶性糖(甜)转化为淀粉(不甜)的酶

2.5.萌发种子干重减少原因

(2012年新课标)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遗传类叙述

3.1.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研究程序(必修二7页)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3.2.孟德尔成功的四个原因(必修二11页)

(2009年北京)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从单因素到多因素研究;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3.3.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的大致过程(必修二45页)

先用含相应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得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就能得到含相应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

3.4.艾弗里的细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必修二46页思考题2)

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3.5.tRNA与其携带的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必修二65~66页)

(2013年新课标)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被多种tRNA携带

3.6.基因控制性状的间接途径(必修二69页)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而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

3.7.白化病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酪氨酸酶不能合成;根本原因: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突变(注意:老年白发只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3.8.系谱法分析遗传病类型的缺陷和对策

(2009年全国)系谱家系世代少,后代个体少;应调查多个系谱合并分析

3.9.多倍体植株的优点(必修二87页)

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3.10.诱变育种的两个特点(必修二100页)

(2011年福建)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盲目性大,优良变异少

3.11.通常选择植物萌发种子人工诱变的原因

萌发种子细胞分裂旺盛,DNA复制时稳定性降低,更易发生基因突变

3.12.同一物种的某基因在不同地区的种群中基因频率不同的原因(必修二120~121页)

(2013年安徽)不同环境中基因突变率不同;不同环境中自然选择作用不同

3.13.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的两个原因(必修二120~121页)

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处于不同环境,不同环境中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它们各自的变异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不同环境下的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对两个种群造成的影响就不同。久而久之,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就可以有巨大的差异,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3.1

4.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不是由自然选择引起的,如何解释

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是由变异引起的,尤其是可遗传的变异,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为进化提供更多的原材料,而自然选择发生在后,不是差异化的原因

4.调节类叙述

4.1.植物激素调节

4.1.1.生长素的作用

(2010年新课标)生长素的作用具有最适浓度,高于最适浓度和低于最适浓度的两个不同浓度所起的促进生长的作用可能相同

4.1.2.植物出现顶端优势的原因(必修三50页)

(2009年海南)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极性运输,在侧芽处积累,侧芽对生长素较敏感,使侧芽生长受抑制

4.1.3.植物与动物激素在合成部位上的主要区别(必修三48页知识链接)

(2014南昌一模)植物体内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植物激素由多种细胞共同产生

4.1.4.正式实验前开展预实验的意义(必修三51页)

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设计不周造成浪费

2020届高考生物热点知识题

2020年4月23日高中生物周测/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细胞能为SARS-CoV-2的繁殖提供模板、原料和能量等 B.SARS-CoV-2病毒侵入人体后,在内环境中不会发生增殖 C.该病毒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 D.患者在感染初期须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阻止SARS-CoV-2病毒的扩散 2.下图是采用CRISPR技术对某生物基因进行编辑的过程,该过程中用sgRNA可指引核酸内切酶Cas9结合到特定的位点进行切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破坏B基因后生物体的功能变化,可推测B基因的功能 B.基因定点编辑前需要设计与靶基因全部序列完全配对的sgRNA C.图中sgRNA1的碱基序列和sgRNA2碱基序列相同或互补 D.可利用此技术编辑生殖细胞相关基因以期生育出免疫艾滋病的婴儿 3.近年诞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简单、准确地进行基因定点编辑。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通过设计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见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 B.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C.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 D.若α链剪切点附近序列为……TCCACAATC……,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CAAUC…… 4.细胞衰老和干细胞耗竭是机体衰老的重要标志,转录激活因子YAP是发育和细胞命运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定向分化技术来产生YAP特异性缺失的人胚胎干细胞,YAP缺失的干细胞会表现出严重的加速衰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推测YAP在维持人体干细胞年轻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B.转录激活因子Y AP的合成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 C.YAP缺失的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 D.CRISPR/Cas9基因编辑过程中,基因中的高能磷酸键会断裂 5.2017年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获得了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该成果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两只克隆猴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B.克隆猴体内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 C.克隆猴体内衰老的细胞因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而导致其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克隆猴体内的细胞癌变后其细胞膜两侧分布的糖蛋白数量减少 6.中国医学科学院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结合上述论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疟原虫以胞吞的方式获取食物所消耗的ATP由黄花蒿提供 B.疟原虫的遗传物质是RNA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第一二章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 1、微生物:(P1)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 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呗,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 2、微生物学:(P2)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 代、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他们的一门科学 3、医学微生物学:(P3)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症状、 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的目的的一门科学 4、代时: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 5、细胞壁:包被于细菌细胞膜外的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6、肽聚糖或粘肽: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主要由聚糖骨架、四 肽侧链及肽链或肽键间交联桥构成 7、脂多糖:(P13)LPS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菌毒素。 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3个部分组成 8、质粒:(P15)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双链闭合环状DNA结构,带有遗 传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可使细菌或的某些特定形状,如耐药、毒力等 9、荚膜:(P16)某些细菌能分泌粘液状物质包围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菌体 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其主要功能是抗吞噬,并有抗原性

10、鞭毛:(P16)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 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 11、菌毛:(P17)是存在于细菌表面,由蛋白质组成的纤细、短而直的毛状结 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那个观察,多见于革兰阴性菌 12、芽孢:(P18)那个环境条件下,某些革兰阳性菌能在菌体形成一个折光性 很强的不易着色小题,成为生孢子,简称芽孢 13、细菌L型:(P14)即细菌缺陷型。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 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 14、磷壁酸:(P12)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 物。为大多数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有两种,即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15、细菌素:(P25)是某些细菌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或蛋白 质与脂多糖的复合物 16、专性需氧菌:(P 23)此类细菌具有较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 为受氢体,只能在有氧的情况下生长繁殖。 17、热原质:(P25)是细菌产生的一种脂多糖,将它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可引起 发热反应 18、专性厌氧菌:(P23)此类细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在无氧条件下 生长繁殖 19、抗生素:(P25)为某些微生物代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 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 20、兼性厌氧菌:(P23)此类细菌具有完善的酶系统,不论在有氧或无氧环境

外科学-名词解释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等比例丢失,血清钠在正常范围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正常.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丢失,但缺水少于缺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血清钠浓度降低.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大于15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因机体摄入水总量超过排出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加。 代谢性酸中毒:指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 代谢性碱中毒:体内H+丢失或HCO3-增多,引起碱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是因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减弱,致使体内产生的CO2不能充分排出,或CO2吸入过多而引起的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碱中毒:指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CO2排出过多,以致血中PaCO2减低,引起低碳酸血症。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有害因素侵袭后出现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细胞广泛缺氧、代谢紊乱及器官功能障碍为共同特点的病理过程,是一种危急的临床综合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既往被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或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急性肾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在短时间内(几小时或几日)出现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创伤、感染等危重症时,因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颅内压增高:是许多颅脑疾病所共有的综合征,是指因各种原因,如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等,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减少,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压持续高于2.0kPa,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病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的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总称。 连枷胸:当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胸壁内陷,呼气时软化胸壁外凸。胸壁软化区这种状态又称为连枷胸。 副癌综合征:是指与肺癌有关,但与肿瘤的压迫、转移以及肿瘤的治疗均无关系的一组内分泌、神经肌肉或代谢异常的综合征。 倾倒综合征:由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失去了对胃排空的控制,导致胃排空过速所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 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瘀滞,可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临床上病人表现为脾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等,称为门静脉高压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指累及周围血管的炎症性、阶段性、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好发于下肢血管。 骨筋膜室综合征: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即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好发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腰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热点专项练热点6农作物的栽培与管

热点6农作物的栽培与管理 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 1.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是某油料作物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 和a、B和b)的控制下,可转化为油脂或蛋白质。某科研小组通过RNA干扰的方式获得了产油率更 高的品种,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EP 懿L RN,①诱导转录链 基因酶寸風―②正常转录^2-T 油脂蛋白质 A. 产油率高的植株和产蛋白质高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 aaBB B. 图示中过程①与过程②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一定相同 C. 该研究通过抑制基因B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来提高产油率 D. 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 【解析】选G产油率高的植株中有酶a无酶b,所以基因型是A_bb,产蛋白质高的植株中无酶 a 有酶b,所以基因型是aaB_;过程①与过程②的模板链不同,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不一定相同;由题图可知,基因B的非模板链转录形成的单链能够与mRNA形成双链RNA从而抑制基因B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来提高产油率;题图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 2. 下列有关生物育种实例与原理相符的是() A. 无子西瓜的培育——基因重组 B. 高产青霉素菌株- 基因突变 C. 用花粉(Ab)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种植株(AAbb)――基因突变 D. 培育能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选B。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高产青霉素菌株是用诱变剂处理青霉菌获得的,其原理是基因突变;用花粉(Ab)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种植株是利用染色体变异原理;通过基因工程培育能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3. 我国科学家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发现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西 瓜少子。再将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涂抹在四倍体植株花的雌蕊上,诱导子房发育得到完全无子西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西瓜少子可能是四倍体联会出现紊乱造成的 B.完全无子西瓜果肉细胞中只有2个染色体组

2010年高考生物热点:突破高考实验设计题

2010年高考生物热点:突破高考实验设计题 2009年《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坚持以能力立意的命题趋势不变,强调理解和综合,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概念、基本原理、生理过程和生物实验的理解,掌握和综合应用情况。实验在高考中是重中之重,在理综生物卷中,实验经常能达到10-20分的分值,在单科生物试卷中,实验也能达到3-4题,分值在150分里占到20-40分。 高考考试大纲中对实验与探究能力是这样要求的: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所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并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正。 下表是近两年全国各地区高考实验题的分布情况。 纵观近几年高考题不难发现实验设计题是热点考查题型,分值也比较高,许多同学觉得解这类题目难以下手,有些时候只是心里明白,却无法用准确的文字语言表达出来。其实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也能化难为易,取得好成绩。做高考实验题可遵循以下思路进行设计。 一、认真审题 ①确定实验目的,找出探究问题,这一点题目中都会给我们提示,诸如“研究、验证,探究”等字眼后面往往是本题将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实验目的。 ②对应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并要找出试验如何应用试验原理去进行设计。 ③要弄清试验类型,即要设计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④依据试验原理确定实验变量,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⑤审器材:根据实验提供的器材,准确选取实验所需的用具和材料。 二、根据实验原理、实验目的,通过初步分析,进行实验设计 设计试验的一般步骤: ①取材、编号、分组。选择题目中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组装实验设备,一般情况对照试验组一组,实验组分成两组或多组,并作好编号。 ②设置对照试验。根据实验目的和试验原则对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设置,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1.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瞧不见的,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 总称(<0、1㎜)。特点:小、简、低。 2.微生物学就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 变异、生态分布与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与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3.原核微生物就是指一大类只含1个DNA分子的原始核区而无核膜包裹的原始单细胞生 物。 4.细菌就是一大类细胞细小、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与水生性较强的 原核生物。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 后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只能在等渗或高渗(细菌宜等渗或低渗)培养液中保存或生长。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生成。 6.球状体又叫原生质球,指还残留部分细胞壁,尤其就是G-外膜的原生质体。 7.支原体:就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适应自然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8.细胞质指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原核生 物的细胞质就是不流动的,真核生物的不断流动。 9.贮藏物就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颗粒,主要功能就是储存营养物。 10.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其化学成分就是大型 环状双链DNA,一般不含蛋白质。用富尔根染色法可见到紫色、形态不定的核区。除染色体复制时,一般为单倍体。 11.质粒:自主复制的染色体外的遗传成分,通常就是小型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12.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 折光性强、抗逆性强的休眠体。每一个营养细胞内仅生成一个芽孢,不起繁殖作用。 13.芽孢萌发:由休眠状态的芽孢变为营养状态的细菌的过程。 14.裂殖指一个细胞通过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15.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构造完全相同 的子细胞。(Most) 16.芽殖指在母细胞表面先形成一个小突起,待长到与母细胞相仿后再相互分离并独立生活 的繁殖方式。 17.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群。 18.菌苔,很多菌落连成一片。 19.克隆,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20.放线菌就是一类呈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的G+细菌。 21.基内菌丝(营养菌丝、基质菌丝),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 射状向基质表面与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与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体。无分隔,直径与细菌相仿,可产生色素。 22.营养菌丝(二级菌丝),基内菌丝体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支菌 丝。 23.孢子丝,在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气生菌丝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称为孢子丝。 24.静息孢子,就是一种着生于丝状体细胞链中间或末端的形大、色深、壁厚的休眠细胞,富 含贮藏物,能抵御干旱或冷淡。 25.链丝段,又叫连锁体或藻殖段,就是由长细胞链断裂而成的短链段,具有繁殖功能。 26.支原体就是一类缺少细胞壁的真细菌,能离开活细胞独立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植 物支原体—类支原体。

2021届高考生物热点:生态类

2021届高考生物热点:生态类 能量流动图解类问题分析 能量流动图解类题目主要是通过能量流动图解考查能量的来源、去向和能量传递效率等知识,以及结合生态工程考查能量流动在生产中的应用。 典例1 图甲是某生态农业的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_农作物(生产者)__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最大优点是_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__。 (2)一般情况下,农田生态系统的_抵抗力__稳定性较低,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酸雨危害,首先受到影响的是_农作物__,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图甲中的食物链有_3__条。如果人的食物有1/2来自农作物,1/4来自家禽,1/4来自猪肉,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人每增加1 kg体重,约消耗农作物_55__kg。 (4)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分解者__。 (5)若图乙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图乙中B表示_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__;C表示_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__;F表示_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__。图乙中的a=_b+c或c+d+e或c+d+g+f__(填能量值的符号)。 [解析](1)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图甲中的农作 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建立农业生态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2)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所以抵抗力稳定性低;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酸雨危害,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农作物。(3)图甲中有3条食物链:农作物→人、农作物→家禽→人、农作物→猪→人;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

外科学名词解释(比较全).doc

外科学名词解释 1、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 2、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3、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 4、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一点癌:癌灶直径在1mm以下的早期胃癌。 6、麦氏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 7、肝蒂: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 8、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 9、Glisson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 1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 11、第三肝门: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 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 13、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14、Charcot三联征:见于肝外胆管结石,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15、Reynolds五联征: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 16、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 17、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 18、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 19、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所产身的压力,正常成人为70-200mmh2o 20、肾自截:肾结核时,由于输尿管完全闭塞,含菌尿液不能排入膀胱,膀胱的结合炎症好转或痊愈,尿液检查菌体阴性。 21、张力性气胸:又称高压性气胸,气胸裂口与胸膜腔形成活瓣,气体只能进入胸腔不能排除,随着气体的增多,患肺健肺均受压,形成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 22、 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小头脱位,骨折远端向背侧尺侧移位,近侧向掌侧移位,形成典型的银叉枪刺样畸形。 23、桔皮样改变:乳腺癌晚期,淋巴液潴留,致乳房肿胀,使皮肤毛囊呈现小凹。 24、Dugas征阳性:肩关节脱位,搭上卡不上,卡上搭不上。 25、尿潴留: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排出。 26、颅内压增高:ICP持续超过200mmh2o 27、脑疝:是ICP增高的严重后果,是由于颅内压力增高超过了脑部的自身代偿能力,脑组织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脑神经,引起脑干损害及脑脊液循环通道受租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变化。 28、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的改变。 29、脑损伤:是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及脑神经的损伤。

高考生物热点(2020-2021年) (3)

考向1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研磨真题·提升审题力】 【答题要素?奠定考试力】 要素1.辨析影响“酶活性”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原理 要素2.辨明与酶相关的四个误区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但并非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可发

挥作用。 (2)酶并非在最适温度条件下保存,应保存在低温和最适pH条件下。 (3)酶的化学本质并非都是蛋白质,少数为RNA,但蛋白质和RNA有很多共性,如二者的合成都需经过转录过程。 (4)产物浓度≠产物生成速率。产物浓度指产物在整个反应体系中占有的比例,产物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停止;产物生成速率指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产量,可表示酶活性,产物生成速率保持不变说明反应持续进行,产物浓度会逐渐增加。要素3.厘清酶的特性与细胞代谢的关系 【考场练兵·检验考试力】 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些酶的合成无RNA聚合酶的参与 B.酶适宜在低温、低pH条件下保存 C.酶与相应物质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D.细胞环境是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2.我国科学家从结构上揭示了酵母核糖核酸酶P(RNase P)加工tRNA前体(pre-tRNA)的机制(如图所示)。RNase P作为一种通用核酶,是具有酶活性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它加工tRNA前体的5′端。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RNase P是一种通用核酶,无专一性 B.高温条件下,RNase P因肽键断裂而失活 C.RNase P加工S时的作用部位应是氢键 D.E和S结合发生异构化后的E具有催化能力 3.乙醇对纤维素酶活性影响的结果如图所示: 据此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乙醇浓度和是否添加铁离子 B.乙醇对酶的抑制作用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减弱 C.铁离子能够缓解乙醇对酶的抑制作用 D.植物细胞壁的水解程度可反映纤维素酶活性 考向2 细胞呼吸【研磨真题·提升审题力】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高考生物热点知识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高考生物热点知识 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高考生物热点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高考复习正在进行中,高考生物想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分,这就要求考生要掌握一定的知识量,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以下是小编对《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高考生物热点知识》进行的总结,供考生参考。 1.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体、病毒、细菌等不能基因重组) 2.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3.双缩脲试剂不能检测蛋白酶活性,因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 4.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属于体液调节。 18.平常考试用常见错别字归纳:液(叶)泡、神经(精)、类(内)囊体、必需(须)、测(侧)定、纯合(和)子、抑(仰)制、拟(似)核、拮(佶)抗、蒸腾(滕)、异养(氧)型。 5.细胞克隆就是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增殖的原理。 6.细胞板≠赤道板。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由高尔基体形成,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 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主要”如何理解?每种生物只

有一种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就是DNA,RNA也不是次要的遗传物质,而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8.注射血清治疗患者不属于二次免疫(抗原+记忆细胞才是),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9.隐性基因在哪些情况下性状能表达?①单倍体;②纯合子(如bb或XbY);③位于Y染色体上。 10.染色体组≠染色体组型≠基因组三者概念的区别。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如人类为2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生物。基因组为22+X+Y,而染色体组型为44+XX或XY。 11.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无独立新陈代谢,只能过寄生生活,用普通培养基无法培养,只能用活细胞培养,如活鸡胚。12.病毒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举例:①基因工程中作载体;②细胞工程中作诱融合剂;③在免疫学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 13.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不变,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14.遗传中注意事项: (1)基因型频率≠基因型概率。 (2)显性突变、隐性突变。 15.生物膜面机广阔,为各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有利于许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完美整理版)分析

微生物名词解释 A 氨基酸异养型微生物:能利用非氨基酸类简单氮源自行合成自身所需的一切氨基酸的微生物 艾姆氏试验: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物的方法。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氨化作用:是指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而产生氨的作用。 B 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菱形或双椎形碱溶性蛋白晶体。伴胞晶体对昆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有毒杀作用。 疵壁菌:嗜盐菌、产甲烷菌等古生菌的细胞壁中不含有典型的肽聚糖成分,被称为疵壁菌。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 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宿主后,在宿主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光镜下可见、形态大小和数量不等的小体。 病毒:是一类只含一种类型核酸、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活性的超显微非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 病毒粒子: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 巴斯德效应:酵母菌酒精发酵时通入氧气,发酵减慢,停止产生乙醇,葡萄糖消耗速率下降。氧对发酵的这种抑制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半合成培养基:是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份的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剂而制成的半固体状态培养基。 表型:是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的具体体现。变异:是生物体在某种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所起的遗传物质结构和数量的改变。 半抗原:即不完全抗原。指只具备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 巴斯德消毒:用于牛奶、啤酒、果酱和酱油等不能进行高温灭菌、而又不影响食品风味的、但能杀死其中的无芽孢病原菌(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等)的一种低温消毒方法。 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是指在20℃下,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进行微生物氧化时,5日内所消耗分子氧的毫克数。反映水体总的有机物污染程度。 补充培养基:凡只能满足相应地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需要的组合或半组合培养基称为补充培养基。 B细胞:即B淋巴细胞,一种在细胞膜表面带有自己和合成的免疫球蛋白的淋巴细胞。 被动免疫:从胎盘或初乳中获得的或者注射抗体、细胞免疫制剂后获得的免疫。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体或动物体血清中的、在抗原抗体反应中有补充抗体作用的一组非特异性血清蛋白。补体是一类酶原,能被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所激活。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有补体参与,并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是否发生溶血反应作指示的一种高灵敏度的抗原与抗体结合反应。 C 传染:是指寄生物与宿主间发生相互关系的一个过程。即当外源或内源的少量寄生物突破其宿主的“三道防线”后,在宿主的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过程。 出发菌株:用于诱变育种的原始菌株。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其相对应的抗体在合适的条件下反应,并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现象,称为沉淀反应。 初次应答:指首次用适量抗原注射动物后,须经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即待免疫活性细胞进行增值分化后,才能在血流中检出抗体,这种抗体多为IgM,滴度低,维持时间短,且很快会下降。 转染:噬菌体感染细菌并将其DNA注入细菌体内,并导致宿主细胞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染。 COD:化学需氧量。是使用强氧化剂使1L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迅速进行化学氧化时所消耗的毫克数。反映水体总的有机物污染程度。 超敏反应:是致敏机体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的一种异常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表现为机体的组织损伤

(通用版)2017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热点题型建模模型13种群增长及群落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

模型13 种群增长及群落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 1.“J”型和“S”型曲线的比较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不同,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同。 [易错警示] (1)不要认为种群数量不会超过K值。 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而种群实际数量有可能超过K值,只不过是超过K值后,环境容纳不下,种群数量会再降下来。 (2)不要误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为“J”型增长。“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并非“J”型增长。 (3)区分种群数量“变化”与种群数量“增长”。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方面,而“J”型曲线和“S”型曲线只是研究种群数量的增长。 2.K值与K/2值的应用 3.种间关系曲线分析

③⑥为互利共生关系,如根瘤菌和大豆、大肠杆菌和人、地衣植物中的藻类和真菌等。 判断依据:同步变化(同生共死)。 ①⑤为捕食关系,如兔子吃草、棉铃虫吃棉花叶子等。 判断依据:(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 ④为寄生关系,如噬菌体和大肠杆菌、莬丝子和大豆、蝉和树等。 判断依据:寄生者增多,宿主减少,但不会为0。 ②⑦⑧皆为竞争关系,如农作物和杂草、草原上的牛和羊、大小两种草履虫等。 判断依据: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⑦和⑧中,两种生物之间食物或生存空间的重叠程度越高,则竞争越激烈。 1.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B.绵羊数量达到K/2值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也最大 C.50年后该绵羊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答案 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曲线的走势确定该种群呈“S”型增长,接着根据“S”型增长的特点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而不是保持恒定不变,A错误;由“S”型增长曲线可知,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而此时出生率并非最大(在K值时达到最大),B错误;由于该绵羊种群数量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断变化,使得50年后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C正确;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在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种群的生出率约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错误。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 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形态、构造、生理 代、遗传变异、生态分类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3. 磷壁酸: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 核酸醇磷酸。 4. 原核微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核区的裸 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 胞壁合成后,所得到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6.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um,长度约0.5~5um),结构简单、胞壁坚韧、 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7. 固质空间:在G-细菌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约12~15nm), 其中存在着多种固质蛋白,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和运输蛋白等。 8. L-型细菌:在实验室或宿主体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 株。 9. 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细菌外膜层)的原生 质体。 10.外膜:是G-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11.脂多糖(LPS):是位于G-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

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D-特异侧链等部分组成。 12.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 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3.放线菌: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14. 间体:由细胞膜褶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充满着层状或管状泡囊。多见于G+ 菌。 15.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 含水量低,挑选性强的休眠结构。每一个营养细胞仅形成一个芽孢,故并无繁殖功能。 16. 支原体: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17. 蓝细菌:一类进化历史悠久,G-,无鞭毛,含叶绿素a,能进行产氧光合作 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18.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 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19. 立克次氏体: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的G-原核生物。 20. 衣原体:一类在真核细胞专性能寄生的小型G-原核生物。 1. 真核微生物: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包裹,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的生物,叫真核生物。真菌、显微藻类和原生动物等是属于真核生物类的微生物,故称为真核微生物。 2. 酵母菌: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3. 菌丝体:霉菌的许多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一个菌丝集团。 4. 霉菌:丝状真菌,通常指菌丝体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外科学》名词解释及重点

外科各论名词解释及重点(推荐版)1、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 2、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3、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 4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的早期胃癌。5、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一点癌:癌灶直径在1mm以下的早期胃癌。 6、麦氏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 7、肝蒂: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 8、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 9、Glisson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 1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 11、第三肝门: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 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 13、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 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14、Charcot三联征:见于肝外胆管结石,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15、Reynolds五联征: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16、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 17、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 18、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 19、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所产身的压力,正常成人为70-200mmh2o 20、肾自截:肾结核时,由于输尿管完全闭塞,含菌尿液不能排入膀胱,膀胱的结合炎症好转或痊愈,尿液检查菌体阴性。 21、张力性气胸:又称高压性气胸,气胸裂口与胸膜腔形成活瓣,气体只能进入胸腔不能排除,随着气体的增多,患肺健肺均受压,形成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22、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小头脱位,骨折远端向背侧尺侧移位,近侧向掌侧移位,形成典型的银叉枪刺样畸形。 23、桔皮样改变:乳腺癌晚期,淋巴液潴留,致乳房肿胀,使皮肤毛囊呈现小凹。 24、Dugas征阳性:肩关节脱位,搭上卡不上,卡上搭不上。 25、尿潴留: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排出。 26、颅内压增高:ICP持续超过200mmh2o 27、脑疝:是ICP增高的严重后果,是由于颅内压力增高超过了脑部的自身代偿能力,脑组织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脑神经,引起脑干损害及脑脊液循环通道受租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变化。 28、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的改变。 29、脑损伤:是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及脑神经的损伤。 30、原发性脑损伤:是指在受伤当时,暴力作用于头部立即发生的脑损伤。 31、继发性脑损伤:是指受伤一定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 32、创伤性窒息:当胸腹部受到猛烈的挤压或爆炸产生的高压气浪冲击时,致使胸腹腔压力急剧升高,上腔静脉压力随之上升,引起脑、头面部和上胸部毛细血管破裂,表现为弥散性点状出血。 33、中间清醒期“脑外伤后原发性昏迷和继发性昏迷之间的时间。 34、颅内肿瘤:指颅内占位性的新生物。 35、脑脓肿:化脓性细菌侵入脑组织引起化脓性炎症并形成局限性脓肿。 36、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部分。 37、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循环受租、吸收障碍或分泌过多,使大量的脑脊液积聚于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导致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扩大,形成头颅扩大、颅内压增高和脑功能障碍。 38、甲状腺亢进: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引起的内分泌疾病。 39、连枷胸:相邻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伤部肋骨的前后端失去支持,该处胸壁软化,发生浮动,这类胸廓称为。 40、反常呼吸运动:连枷胸时胸壁出现反常呼吸运动;表现为吸气时软化的胸壁内陷,不随其余胸廓向外扩展,呼气时则相反。 41、纵隔扑动:胸壁软化时由于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平衡时出现,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影响静脉血回流,严重时发生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42、气胸:胸膜腔内积气。 43、血胸:胸膜腔积血。 44、血气胸:血胸和气胸同时存在。 45、胸腹联合伤:下胸、上腹部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造成膈肌破裂,同时伴有胸、腹腔脏器损伤。 46、胸腔闭式引流:胸膜腔内插入引流管,管的下方置于引流瓶水中,利用水的作用,维持引流单一方向,避免逆流,以重建胸膜腔付压。 47、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癌。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名词解释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 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荚膜: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具有运动功能)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不具繁殖功能。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和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属革兰氏阳性菌) 蓝细菌: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旧名蓝藻或蓝绿藻)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ˉ原核生物。 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Gˉ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酵母菌: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霉菌:会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 菌丝体:当霉菌孢子落在适宜的基质上后,就发芽生长并产生菌丝,由许多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菌丝集团。 养菌丝:匍匐生长于培养基内,吸收营养的菌丝。(也称基内菌丝,较细、色浅) 气生菌丝: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伸向空间形成气生菌丝,较粗、色深。 孢子丝: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可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