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

【篇一:五年级语文试卷讲评教案】

小学语文毕业综合试卷讲评

教学内容:试卷中的典型错题以及针对性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

1. 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题,寻找错误的原因。

2. 针对错题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查找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自身错误的原因和不足。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

上周我们进行了一次综合测试,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

的成绩。(出示)本次共80人参加考试,其中人优秀,最高分,特

别是等同学(90分以上的)在这次考试中进步幅度较大。大家鼓掌祝贺。当然在本次测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出示存在的问题)到

了五年级每做完一张试卷,我们不仅要关注成绩,关注错误的订正,更要研究思考每一道试题背后向我们传递的信息。

二、自主改错,组内互助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张试卷,想一想我们这张试卷分为几个板块?学生交流反馈:积累、阅读、习作三个部分。

(一)下面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自己改试卷,把能改正的先改正

过来,不会改的先放一放。

(二)小组合作讨论你还没解决的题。

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 自己改正不了的,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2. 如果别人错的题目你做对了,你就把这道题正确的做法与思路讲

给同学听,直至听懂为止,四人轮流着来;

3. 圈出小组内解决不了或你认为有价值的题目。

三、典型错题讲评

(一)自我反思,找到出错原因:刚才你都改正了哪些错题?找到

出错的原因吗?(在积累部分,有哪些易错点是你需提醒大家的?)

1.出示易错字,用红笔重点标出。这次测试也为我们复习基础知识

明确了目标。这样的错误老师希望你们加把劲,在毕业考试时不要

出现。

2.怎样才能做到基础知识部分不失分呢?(请基础知识部分完成好

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

3.师小结。

(三)梳理共性问题

1.刚才我们在小组内已经把能改正的都改正好了,你还有不会改正

的或你认为有价值的题目?

2.交流相机板书:转述近义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习作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剖析,以促进同学们有更大的提高。

(四)举一反三,基础知识部分类型题巩固训练。

1.改转述句。在本次测试中转述句出错率很高。(明确什么是转述。转述就是转达别人的话。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转述,比如把老师

话转述给家长或把家长的话转述给老师。)

a.指生读题

b.这是两个同学改的句子(出示两生改的转述句:蔺相如说:“秦王

他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谁来评价一下。错在哪里?

c.相机板书(改标点换人称)

d..出错的自己改正,展示。

e.练习。

蔺相如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姐姐对我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还要看前面是谁对谁说的。

2. 连句子。在句子练习中除了改转述句,用关联词语连句子也有不

少同学出错。投影出示:小女孩没卖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不敢回家。(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a. 指生读题。

b. 谁来讲一下你是怎么来做这类题的?(明确方法:先读句子弄清

分句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然后再读句子,看是否通顺,句意是否正确。)

c. 出示一学生的错题。你发现这句话错在哪里?

d. 小结:是呀,一句话中出现两个小女孩使句子罗嗦。出示拓展练

习题。

四、阅读部分。

1. 简直近义词

a. 交流:像这一类题应该怎么做?有窍门吗?(替换法找词语的近

义词,就是把词语带到句子中保证句子的意思不能改变。)

b.出示错题

吃的呢,简直没有。

吃的呢,根本没有。

c.生完成拓展阅读。

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凡卡》

2.《笛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a.交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要求(板书:简洁、完整、重点突出)

b.出示学生典型的错误答案。这是几个同学在这次测试中概括的主

要内容,分别存在一些问题,你发现了吗?

c.集体交流

d.改自己的指生读修改后的答案。

五、习作部分。

1.分析习作要求。(审题时要在试卷中留下提示痕迹,标出题干、

重点,但一定要用铅笔)

2.明确习作要求:你平时最爱听(不爱听)家长或老师说的哪句话?想一想他(她)说这句话时的场景,把当时的具体情况写下来,并

写出你爱听(不爱听)的理由。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3.分析本次作文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

4.有经验的老师总结出了考场作文的高分的要求。

出示“六个一”:

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一个精彩的开头、一个优美片断、一个完

美结尾、一个清爽文面、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

自由读

5.这是本次测试中几个同学值得学习的地方。

出示学生习作片段

6.学生修改自评、互评

六、通过这节课的试卷分析说说你的收获吧!

板书:期末试卷讲评

转述改标点改人称

近义词替换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重点突出

习作

完整

【篇二:试卷评讲教案】

高一上学期中段考试语文试卷评讲教案

主讲人:付勇地点:高一(3)、(4)教室时间:2013年11月

13日【学习目标】

1、通过试卷分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整理。

2、提高学生的

审题能力,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 3、正确看待考试成绩,培养良好

的做题习惯。【重点难点】

1.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一

般规律。 2.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课时安排】2 课时【学习

过程】

第1课时

一、考情分析

1、试卷特点

2、成绩分析

表二:得分情况一览(随机抽查30人)

【注】第Ⅱ卷中的语言运用只包括第16、17小题。

3、存在不足: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2)主观性失分

(3)答题不规范(4)卷面不整洁,书写潦草(5)错别字较多

二、评讲重点

(一)判断选项是否与原文相符错题汇总:第2、3题【分析错因】【应对策略】 1、识破答题陷阱

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

转移概念。尤其是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2)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以个别代一般,以特殊代普遍。重

点关注: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 b.

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 c.表程度轻重

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

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3)混淆

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

未等。(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

如果,未必等。(5)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6)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7)颠倒因果:“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位。

(8)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9)无中生有:即故意在干扰项里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 2、选项

信息与文本信息比照法(1)浏览全文,整体阅读(2)把握题干,

锁定答题区间

(3)再读标画关键词句,并找准原句,提取信息。(4)比照辨认,甄别正误。

(二)辨析并修改病句错题汇总:第14题【错因分析】

【应对策略】

1、把握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

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2、熟悉病句辨析题的特点:

(1)注意题干的要求,看清要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2)做题思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

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

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词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

(三)文言文翻译

1、夫秦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行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学生答案示例:

①秦王他有虎狼般的心,杀的人数数不胜数,天下的人都判别他。

②即使秦王有再大的胆子,但如果杀人不能成功,人们也不用听命

于他,天下所有人都将背叛他。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学生答案示例:

①之所以派遣将领镇守函陵关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盗(贝贰)

的进入和意外的变固。②所以我派遣士兵守住城池,以防备它被别

人盗走。

【错因分析】

【应对策略】

第一步,读——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文句放到原文中,前

贯后连,把握大意。

第二步,审——确定考查重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词

虚词等。第三步,连——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

第四步,誊——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四)诗歌鉴赏——分析思想情感错题汇总:第8、9题示例二

【应对策略】 1、设问方式:

(1)某诗(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概括诗歌的感情及

表达感情的方式。(3)概括作者的志趣(情感)。

(4)这首诗歌有什么含意?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解题思路(1)第一步:通读诗歌,知人论世,定位是首什么类型的诗歌,如

思乡怀人,咏古

咏史等。同时关注题目、作者、背景和注释。

(2)第二步:理解诗句,分析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第三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情感,挖掘深层内涵。

3、答题模板

①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读全诗,找意象,抓修饰语)。②展现了

一幅什么画面(总结意境特点)。

三、反馈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

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

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

的感慨。

【考后反思】

【篇三: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高一年级期中语文试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考卷做系统分析,帮助学生对试卷结构、得分情况有深度

了解。 2、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分析错题错因,订正并理解考题。

3、方法与过程:结合高考考纲要求,指导各题型分析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积累、古诗文鉴赏、文学类文本分析。难点:

文言文阅读。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讲:对于本次期中考试的总结及展望

s点评 t总结:

语文学习没有常胜将军,一马当先不必沾沾自喜,马失前蹄也不必

妄自菲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本次期

中考卷。

(二)分析试卷

t:ppt展示数据统计表

s/t:从数据中分析出什么?

t:160分值中,得分率低于60%的题目基本集中在语言文字运用、

古诗文阅读、诗歌鉴

赏及文学类文本中,得分率最高的是名句默写题。从这份简单的数

据分析中,我们清晰看出我们同学们并不缺乏学习的毅力,而是缺

乏丰厚的文学积淀和理解鉴赏诗文的能力。所谓厚积薄发,我们来

从语言文字运用题入手分析。

(三)语言文字运用

s:自主订正1-5小题,揣度做题方法 t:请同学来分析,重点分析1、5两题 1、字音

剑戟: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压轴(ppt):《辞海》“压轴是戏曲术语。指一台折子戏演出中的

倒数第二个剧目。由于最末一个剧目称大轴而得名。” 召唤:广播操《时代的召唤》

t:高考考纲对成语题的要求是表达运用e级,即理解成语在具体语

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s:“应运而生”顺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的。“犯罪行为”不是“顺应时

代出现的”,故用在此处不合适。

t:注意避免张冠李戴,望文生义。成语题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分析呢?s:情感色彩、使用对象(豆蔻年华)

3、4、文言词汇

t:这两题重点考查了课内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这里大家掌握的不错,我们简单看一下。

s:术业有专攻:研究学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把??制成.. t:同学们还记得沈复在《童趣》中写道:“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吗?

“以??为”是一个固定句式,把??作为。

5、特殊句式

t:分析考纲:本题考查的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不同的句式和

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这一题大部分同学

都错选了a项,a项和b项的区别主要在第几句的划分上呢?

s:(5),请一生分析(3)、(5)、(9)项

t:(5)不仅是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还是被动句。s:翻译第(5)句:李蟠不被当时的时俗所拘束。 t:技巧:直接判断法、排除法、

最佳选项法等

6、仿写句子

t:分析考纲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都主要考查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语

言表达的能力。(例句)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

晚上响起。

(ppt展示考生答案)

s:请学生分析其中错误:句式不一致

t:展示学生正确答案,请学生分析注意要点。

s分析 t小结

注意要点:“三一致”原则——句式、修辞、情感

(四)文言文阅读

t:从试卷分析上看,很多同学对文言文阅读是谈虎色变,高考考纲

对大家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而“人物传记”这一体材在

高考中始终占主要地位。本次考试题目节选自《宋史郭浩传》,为2012年全国高考大纲卷。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s:郭浩

t:郭浩是什么人?s:宋朝将领

t:(ppt展示)人物传记的特点:(小诗记忆)

身份为人在前面,典型事件跟后边。经历官位会多变,品格教化文

中见。

7、实词含义(理解b)

t:本题重点考查的是重点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大家在阅读文章时就

应当在文中圈出这些字词。请同学分析这一题。

s:逐一解读。分析方法。已:学不可以已

8、筛选信息(分析综合c)

t: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

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对于这一题大家需要抓住题干中的哪个关

键词?

s齐:“金人”

t:请一位同学分析这一题,总结方法。9、信息概括(分析综合c) t:文言文信息概括题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请同学分析,总结方法。

s分析

t:分析这一题时,大家是否从中得到了很多有效信息呢?我教给大

家一个做人物传记题的小技巧,拿到题目可以先读一下信息概括题,可能其中会包含错误信息,但是却能够初知大意和部分翻译,有效

降低阅读难度。同时做信息概括题时,一定要注意细节分析,比方

时间点上的变动等。古语云:小心使得万年船,放在此处也十分契合。

10、翻译句子(理解b)

t:(分析考纲,ppt)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

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3分)(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3分)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齐)

s:找关键词分析,总结方法和注意点。 t:抓住重点实词、虚词和

特殊句式。补充:人物传记答题技巧:

技巧解读一:关键先看概括题。初知大意,部分翻译,降低难度。

技巧解读二:回头读文一两遍。人、时、地、事理清楚。

技巧解读三:词句找出要划线。联系语境进行理解。技巧解读四:

实词语境很重要。

技巧解读五:翻译看准重点词,句意通畅高分见。

(五)诗歌鉴赏

t:相较于文言散文的写作,古代文人墨客诗词歌赋的创作也可谓蔚

为大观。而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除了领略诗词的美感外,更重要

的是掌握鉴赏这些作品形象和技巧的能力,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这一题得分率只有40.7%,总体偏低。

在高考大纲中,对此项的考查集中在唐诗宋词方面。一起来分析宋

代诗人谢枋得的这首《庆全庵桃花》。

t/s:五步(引导学生一起说出):诗题、作者、主体、注释、问题

s齐读

t:介绍诗题、作者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深意?

t:有几问?回答几点?s:2

s:请同学分析首句。《桃花源记》(2)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t:什么题型? s:炼字

t:几步?s:解释含义、联系文本、点明手法、分析情感 s/t:请同

学回答总结。

t:诗歌最后一定会落实到情感上。

(3)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t:桃花是全诗的意象,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从内容结构上来分析,也可以从手法上来解读。(常见意象:月、柳、红豆等)

s分析 t点拨

(六)练练身手(t:ppt) 1、翻译句子

(1)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2)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 2、意象分析

例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找出诗句中的意象并分析。鸳鸯:夫妇恩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