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勾股定理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勾股定理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勾股定理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勾股定理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勾股定理

一、内容提要

1.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ABC中∠C=Rt∠a2+b2=c2

2.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

1 作已知线段a的,,……倍

2 计算图形的长度,面积,并用计算方法解几何题

3 证明线段的平方关系等。

3. 勾股数的定义:如果三个正整数a,b,c满足等式a2+b2=c2,那么这三个正整数a,b,c叫做一组勾股数.

4. 勾股数的推算公式

1 罗士琳法则(罗士琳是我国清代的数学家1789――1853)

任取两个正整数m和n(m>n,那么m2-n2,2mn,m2+n2是一组勾股数。

2 如果k是大于1的奇数,那么k, ,是一组勾股数。

3 如果k是大于2的偶数,那么k, ,是一组勾股数。

4 如果a,b,c是勾股数,那么na,nb,nc(n是正整数也是勾股数。

5. 熟悉勾股数可提高计算速度,顺利地判定直角三角形。简单的勾股数有:3,4,5;5,12,13;7,24,25;8,15,17;9,40,41。

二、例题

例1.已知线段a a a2a 3a a

求作线段a a

分析一:a== 2a

∴a是以2a和a为两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分析二:a=

∴a是以3a为斜边,以2a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

作图(略)

例2.四边形ABCD中∠DAB=60,∠B=∠D=Rt∠,BC=1,CD=2

求对角线AC的长

解:延长BC和AD相交于E,则∠E=30

∴CE=2CD=4,

在Rt△ABE中

设AB为x,则AE=2x

根据勾股定理x2+52=(2x2, x2=

在Rt△ABC中,AC===

例3.已知△ABC中,AB=AC,∠B=2∠A

求证:AB2-BC2=AB×BC

证明:作∠B的平分线交AC于D,

则∠A=∠ABD,

∠BDC=2∠A=∠C

∴AD=BD=BC

作BM⊥AC于M,则CM=DM

AB2-BC2=(BM2+AM2)-(BM2+CM2)

=AM2-CM2=(AM+CM)(AM-CM)

=AC×AD=AB×BC

例4.如图已知△ABC中,AD⊥BC,AB+CD=AC+BD

求证:AB=AC

证明:设AB,AC,BD,CD分别为b,c,m,n

则c+n=b+m, c-b=m-n

∵AD⊥BC,根据勾股定理,得

AD2=c2-m2=b2-n2

∴c2-b2=m2-n2, (c+b(c-b=(m+n(m-n

(c+b(c-b =(m+n((c-b

(c+b(c-b -(m+n(c-b=0

(c-b{(c+b-(m+n}=0

∵c+b>m+n, ∴c-b=0 即c=b

∴AB=AC

例5.已知梯形ABCD中,AB∥CD,AD>BC

求证:AC>BD

证明:作DE∥AC,DF∥BC,交BA或延长线于点E、F

ACDE和BCDF都是平行四边形

∴DE=AC,DF=BC,AE=CD=BF

作DH⊥AB于H,根据勾股定理

AH=,FH=

∵AD>BC,AD>DF

∴AH>FH,EH>BH

DE=,BD=

∴DE>BD

即AC>BD

例6.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正方形EFGH内接于ABCD,AE=a,AF=b,且SEFGH=

求:的值

(2001年希望杯数学邀请赛,初二)

解:根据勾股定理

a2+b2=EF2=SEFGH= ;①

∵4S△AEF=SABCD-SEFGH∴2ab=②

1 -②得(a-b)2=∴=

三、练习

1. 以下列数字为一边,写出一组勾股数:

1 7,__,__②8,__,__③9,__,__

④10,__,__⑤11,__,__⑥12,__,__

2. 根据勾股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值:

1 252-242=__,②52+122=__,

③=___,④=___

3. △ABC中,AB=25,BC=20,CA=15,CM和CH分别是中线和高。那么S△ABC=__,CH=__,MH=___

4.梯形两底长分别是3和7,两对角线长分别是6和8,则S梯形=___

5.已知:△ABC中,AD是高,BE⊥AB,BE=CD,CF⊥AC,CF=BD

求证:AE=AF

6.已知:M是△ABC内的一点,MD⊥BC,

ME⊥AC,MF⊥AB,

且BD=BF,CD=CE

求证:AE=AF

7.在△ABC中,∠C是钝角,a2-b2=bc 求证∠A=2∠B

8.求证每一组勾股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偶数。(用反证法)

9.已知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均为整数,且周长和面积的数值相等,求各边长

10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斜边上一点P,求证:AP2+BP2=2CP2

11.已知△ABC中,∠A=Rt∠,M是BC的中点,E,F分别在AB,AC

ME⊥MF

求证:EF2=BE2+CF2

12.Rt△ABC中,∠ABC=90,∠C=60,BC=2,D是AC的中点,从D作DE⊥AC与CB的延长线交于点E,以AB、BE为邻边作矩形ABEF,连结DF,则DF的长是____。(2002年希望杯数学邀请赛,初二试题)

13.△ABC中,AB=AC=2,BC边上有100个不同的点p1,p2,p3, (100)

记mi=APi2+BPi×Pi C (I=1,2……,100,则m1+m2+…+m100=____

(1990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

练习题参考答案

3.150,12,35

4.24(作CE∥BD交AB延长线E)

5. 利用勾股定理证明AE,AF的平方都等于

m2+n2+AD2

6.利用勾股定理:AE2=……,AF2=……

7.作CD⊥AB于D,

∵bc=a2-b2=BD2-AD2=(BD+AD(BD-AD ∴b=BD-AD ……

8.(用反证法)设a,b,c都是奇数,那么a2,b2,c2也都是奇数,

∴a2+b2是偶数,而c2是奇数,这与a2+b2=c2相矛盾,

故这种假设不能成立,

∴a,b,c中至少有一个数是偶数

9.正整数解有

答:各边长是5,12,13或6,8,10

11.延长EM到N,使MN=EM,连结CN,

显然△MNC≌△MEB,NC=BE,NF=EF……

12.可证DF=DE=2,

13.400 (mi=4

[文章来源:教师之家 https://www.sodocs.net/doc/c73661850.html,/ 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优质课视频请访问:教学视频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73661850.html,/]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测试题及答案

勾股定理测试题 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一、选择题 | 1.下列各数组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 A. 9,12,15 B. 7,24,25 C. 6,8,10 D. 3,5,7 2.将直角三角形的各边都缩小或扩大同样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 ) A. 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B. 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C. 仍然是直角三角形 D. 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 3.在测量旗杆的方案中,若旗杆高为21m,目测点到杆的距离为15m,则目测点到杆顶的距离为(设目高为1m) ( ) 4.一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10cm,腰长为13cm,则腰上的高为( ) A. 12cm B. C. D. ~ 二、填空题 5.如图,64、400分别为所在正方形的面积,则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面积是_________ . 6.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12,则斜边上的高为. < 7.已知甲往东走了4km,乙往南走了3km,这时甲、乙两人相距. 8.一个长方形的长为12cm,对角线长为13cm,则该长方形的周长为. 9.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P、Q、K,若SP=4,SQ=9,则Sk= . 三、解答题 @ 10.假期中,小明和同学们到某海岛上去探宝旅游,按照探宝图,他们登陆后先往东走8千米,又往北走2千米,遇到障碍后又往西走了3千米,再折向北走了6千米处往东一拐,仅走了1千米就找到宝藏,问登陆点A到宝藏埋藏点B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ABP绕B顺时针旋转90°到△CBE的位置,若BP=a.求:以PE 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 12.已知:如图13,△ABC中,AB=10,BC=9,AC=17. 求BC边上的高. 13.拼图填空:剪裁出若干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记为a、b、c,· 如图①.(1)拼图一:分别用4张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②③的形状,观察图②③可发现,图②中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③中小正方形 《 的面积,用关系式表示为________ .(2)拼图二:用4张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④的形状,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图中共有__________个正方形,它们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用 关系式表示为_____ .(3)拼图三:用8个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⑤的形状,图中3个正方>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从勾股定理谈起附答案

第十三讲从勾股定理谈起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大约在公元前1100多年前,商高已经证明了普通意义下的勾股定理,在国外把勾股定理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中一个重要定理,其广泛的应用体现在:勾股定理是现阶段线段计算、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主要方法,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通过计算也是证明两直线垂直位置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三角形,有着丰富的性质:两锐角互余(角的关系)、勾股定理(边的关系),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边角关系),这些性质在求线段的长度、证明线段倍分关系、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例题求解 【例1】如图,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为边向内作等边△ABD,连结DC,以DC为边作等边△DCE,B、E在CD的同侧,若AB=2,则BE= . (重庆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因BE不是直角三角形的边,故不能用勾股定理直接计算,需找出与BE相等的线段转化问题. 注千百年来,勾股定理的证明吸引着数学爱好者,目前有400多种证法,许多证法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弦图的割补、借助面积加以证明,美国第20任总统加菲尔德(1831—1881)曾给出一个简单证法.勾股定理的发现是各族人民早期文明的特征,有人建议,将来与“外星人”交往,可以把勾股定理转化为光电讯号,传向异域,他们一定懂得勾股定理. 现已确定的2002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来源于弦图的图案.

【例2】 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直角边为a ,较长直角边为b ,那么(a+b)2的值为( ) A .13 B .19 C .25 D .169 (山东省中考题) 思路点拨 利用勾股定理、面积关系建立a 、b 的方程组. 【例3】 如图,P 为△ABC 边BC 上的一点,且PC =2PB , 已知∠ABC =45°,∠APC =60°,求∠ACB 的度数.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思路点拨 不可能简单地由角的关系推出∠ACB 的度数,解本例的关键是由条件构造出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例4】如图,在Rt △ABC 中,∠ACB=90°,CD ⊥AB 于D ,设AC =b ,BC =a ,AB=c ,CD=h . 求证:(1)2221 1 1 h b a =+; (2) h c b a +<+ ; (3) 以b a +、h 、h c +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思路点拨 (1)只需证明1)1 1 (222=+b a h ,从左边推导到右边; (2)证明(22)()(h c b a +<+;(3)证明222)()(h c h h a +=++.在证明过程中,注意面积关系式ch ab =的应用. 【例5】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是整数,它的面积和周长的数值相等,这样的直角三角形是否存在?若存在,确定它三边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北京市竞赛题) 思路点拨 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直角三角形,它的三边长为a 、b 、c ,其中c 为斜边,则?? ???=++=+2222ab c b a c b a ,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八年级)教学案全集第26讲 含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问题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八年级)教学案全集第二十六讲含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问题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实根情况,可以用判别式Δ=b2-4ac来判别,但是对于一个含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来说,要判断它是否有整数根或有理根,那么就没有统一的方法了,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求解,当然,经常要用到一些整除性的性质.本讲结合例题来讲解一些主要的方法. 例1 m是什么整数时,方程 (m2-1)x2-6(3m-1)x+72=0 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根. 解法1首先,m2-1≠0,m≠±1.Δ=36(m-3)2>0,所以m≠3.用求根公式可得 由于x1,x2是正整数,所以 m-1=1,2,3,6,m+1=1,2,3,4,6,12, 解得m=2.这时x1=6,x2=4. 解法2首先,m2-1≠0,m≠±1.设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根为x1,x2,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 所以m2-1=2,3,4,6,8,9,12,18,24,36,72,即 m2=3,4,5,7,9,10,13,19,25,37,73, 只有m2=4,9,25才有可能,即m=±2,±3,±5. 经检验,只有m=2时方程才有两个不同的正整数根. 说明一般来说,可以先把方程的根求出来(如果比较容易求的话),然后利用整数的性质以及整除性理论,就比较容易求解问题,解法1就是

这样做的.有时候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得到两个整数,再利用整除性质求解,解法2就是如此,这些都是最自然的做法. 例2 已知关于x的方程 a2x2-(3a2-8a)x+2a2-13a+15=0 (其中a是非负整数)至少有一个整数根,求a的值. 分析“至少有一个整数根”应分两种情况:一是两个都是整数根,另一种是一个是整数根,一个不是整数根.我们也可以像上题一样,把它的两个根解出来. 解因为a≠0,所以 所以 所以只要a是3或5的约数即可,即a=1,3,5. 例3设m是不为零的整数,关于x的二次方程 mx2-(m-1)x+1=0 有有理根,求m的值. 解一个整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有有理根,那么它的判别式一定是完全平方数.令 Δ=(m-1)2-4m=n2, 其中n是非负整数,于是 m2-6m+1=n2,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拔高综合训练含答案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拔高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如图,在4×4方格中作以AB为一边的Rt△ABC,要求点C也在格点上,这样的Rt△ABC能作出() A.2个 B.3个 C.4个 D.6个 2.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b、c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半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上述四种情况的面积关系满足S1+S2=S3图形个数有() A.1 B.2 C.3 D.4 3.如图是由5个正方形和5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已知③号正方形的面积是1,那么①号正方形的面积是() A.4 B.8 C.16 D.32 4.分别以下列四组数为一个三角形的边长①6,8,10②5,12,13 ③8,15,16④4,5,6,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②④

5.如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是分别是a,b,则a+b和的平方的值() A.13 B.19 C.25 D.169 6.如图,一架25米的梯子AB靠在一座建筑物AO上,梯子的底部B距离建筑物AO的底部O有7米(即BO=7米),如果梯子顶部A下滑4米至A1,则梯子底部B滑开的距离BB1是() A.4米 B.大于4米C.小于4米D.无法计算 7.工人师傅从一根长90cm的钢条上截取一段后恰好与两根长分别为60cm、100cm的钢条一起焊接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钢架,则截取下来的钢条长应为()A.80cm B. C.80cm或D.60cm 8.如图,A、B是4×5网格中的格点,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图中使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格点C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9.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是()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配方法(含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配方法] 一、内容提要 1. 配方:这里指的是在代数式恒等变形中,把二次三项式a 2 ±2ab+b 2 写成完全平方式 (a ±b )2. 有时需要在代数式中添项、折项、分组才能写成完全平方式. 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①由a 2 +b 2 配上2ab , ②由 2 ab 配上a 2 +b 2 , ③由a 2 ±2ab 配上b 2 . 2. 运用配方法解题,初中阶段主要有: ① 用完全平方式来因式分解 例如:把x 4 +4 因式分解. 原式=x 4 +4+4x 2 -4x 2 =(x 2 +2)2 -4x 2 =…… 这是由a 2 +b 2配上2ab. ② 二次根式化简常用公式:a a =2,这就需要把被开方数 写成完全平方式. 例如:化简6 25-. 我们把5-2 6写成 2-232+3 =2)2(-232+2)3( =( 2-3) 2 . 这是由2 ab 配上a 2 +b 2 .

③ 求代数式的最大或最小值,方法之一是运用实数的平方是非负数,零就是最小值.即∵a 2 ≥0, ∴当a=0时, a 2 的值为0是最小值. 例如:求代数式a 2 +2a -2 的最值. ∵a 2 +2a -2= a 2 +2a+1-3=(a+1)2 -3 当a=-1时, a 2 +2a -2有最小值-3. 这是由a 2 ±2ab 配上b 2 ④ 有一类方程的解是运用几个非负数的和等于零,则每一个非负数都是零,有时就需要配方. 例如::求方程x 2 +y 2 +2x-4y+5=0 的解x, y. 解:方程x 2 +y 2 +2x-4y+1+4=0. 配方的可化为 (x+1)2 +(y -2)2 =0. 要使等式成立,必须且只需? ??=-=+0201y x . 解得 ???=-=2 1 y x 此外在解二次方程中应用根的判别式,或在证明等式、不等式时,也常要有配方的知识和技巧.

南开中学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 第一讲数的整除 一、容提要: 如果整数A 除以整数B(B ≠0)所得的商A/B 是整数,那么叫做A 被B 整除. 0能被所有非零的整数整除. 能被7整除的数的特征: ①抹去个位数 ②减去原个位数的2倍 ③其差能被7整除。 如 1001 100-2=98(能被7整除) 又如7007 700-14=686, 68-12=56(能被7整除) 能被11整除的数的特征: ①抹去个位数 ②减去原个位数 ③其差能被11整除 如 1001 100-1=99(能11整除) 又如10285 1028-5=1023 102-3=99(能11整除) 二、例题 例1已知两个三位数328和92x 的和仍是三位数75y 且能被9整除。 求x,y 解:x,y 都是0到9的整数,∵75y 能被9整除,∴y=6. ∵328+92x =567,∴x=3 例2已知五位数x 1234能被12整除,求x 解:∵五位数能被12整除,必然同时能被3和4整除, 当1+2+3+4+x 能被3整除时,x=2,5,8

当末两位4x能被4整除时,x=0,4,8 ∴x=8 例3求能被11整除且各位字都不相同的最小五位数 解:五位数字都不相同的最小五位数是10234, 但(1+2+4)-(0+3)=4,不能被11整除,只调整末位数仍不行 调整末两位数为30,41,52,63,均可, ∴五位数字都不相同的最小五位数是10263。 练习一 1、分解质因数:(写成质因数为底的幂的连乘积) ①756②1859 ③1287 ④3276 ⑤10101 ⑥10296 987能被3整除,那么 a=_______________ 2、若四位数a x能被11整除,那么x=__________ 3、若五位数1234 35m能被25整除 4、当m=_________时,5 9610能被7整除 5、当n=__________时,n 6、能被11整除的最小五位数是________,最大五位数是_________ 7、能被4整除的最大四位数是____________,能被8整除的最大四位数是_________。 8、8个数:①125,②756,③1011,④2457,⑤7855,⑥8104,⑦9152,⑧70972 中,能被下列各数整除的有(填上编号): 6________,8__________,9_________,11__________ 9、从1到100这100个自然数中,能同时被2和3整除的共_____个,能被3整除 但不是5的倍数的共______个。 10、由1,2,3,4,5这五个自然数,任意调换位置而组成的五位数中,不能被3 整除的数共有几个?为什么?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辅导--函数图像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函数的图象 一、内容提要 1. 函数的图象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x 为横坐标和以它的函数y 的对应值为纵 坐标的点的集合,叫做函数y=f(x)的图象. 例如 一次函数y=kx+b (k,b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① l 上的任一点p 0(x 0,y 0) 的坐标,适合等式y=kx+b, 即y 0=kx ② 若y 1=kx 1+b ,则点p 1(x 1,y 1) 在直线l 上. 2. 方程的图象:我们把y=kx+b 看作是关于x, y 的 二元 一次方程kx -y+b=0, 那么直线l 就是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 的点的集合,我们把这条直线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 二元一次方程ax+by+c=0 (a,b,c 是常数,a ≠0,b ≠0) 叫做 直线方程.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是以某二元方程的解为坐标的 点的集合,那么这曲线就叫做这个方程的图象. 例如: 二元二次方程y=ax 2+bx+c(a ≠0) (即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 二元分式方程y= x k (k ≠0) (即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3. 函数的图象能直观地反映自变量x 与函数y 的对应规律. 例如: ① 由图象的最高,最低点可看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② 由图象的上升,下降反映函数 y 是随x 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③ 函数y=f(x)的图象在横轴的上方,下方或轴上,分别表示y>0,y<0,y=0. 图象所对应 的横坐标就是不等式f(x)>0,f(x)<0 的解集和方程f(x)=0的解. ④ 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就是这两个图象所表示的两个方程(即函数解析式)的公 共解.等等 4. 画函数图象一般是: ①应先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要使代数式有意义,并使代数式所表示的实际问题有意义,还要注意是否连续,是否有界. ②一般用描点法,但对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因它是直线(包括射线、线段),所以可采用两点法.线段一定要画出端点(包括临界点). ③对含有绝对值符号(或其他特殊符号)的解析式 ,应按定义对自变量分区讨论,写成几个解析式. 二、例题 例1. 右图是二次函数y=ax 2+bx+c (a ≠0), 试决定a, b, c 及b 2-4ac 的符号. 解:∵抛物线开口向下, ∴a<0. ∵对称轴在原点右边,∴x=- a b 2>0且a<0, ∴b>0. ∵抛物线与纵轴的交点在正半轴上, ∴截距c>0. ∵抛物线与横轴有两个交点, ∴b 2-4ac>0. 例2. 已知:抛物线f :y=-(x -2)2+5. 试写出把f 向左平行移动2个单位后,所得的曲线f 1的方程;以及f 关于x 轴对称的曲线f 2 的方程. 画出f 1和f 2的略图,并求: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八年级)教学案全集第21讲 分类与讨论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八年级)教学案全集 第二十一讲分类与讨论 分类在数学中是常见的,让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 有四张卡片,它们上面各写有一个数字:1,9,9,8.从中取出若干张按任意次序排列起来得到一个数,这样的数中有多少个是质数? 因为按要求所得的数可能是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我们分别给予讨论. 任取一张卡片,只能得3个数:1,8,9,其中没有质数;任取二张卡片,可得7个数:18,19,81,89,91,98,99,其中19,89两个是质数;任取三张卡片,可得12个数:189,198,819,891,918,981,199,919,991,899,989,998,其中199,919,991三个数是质数;取四张,所得的任一个四位数的数字和是27,因而是3的倍数,不是质数.综上所述,质数共有2+3=5个. 上面的解题方法称为分类讨论法.当我们要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经常把所要讨论的对象分成若干类,然后逐类讨论,得出结论. 分类讨论法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在分类中须注意题中所含的对象都必须在而且只在所分的一类中.分类讨论一般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确定分类对象,即对谁实施分类.第二是对对象实施分类,即分哪几类,这里要特别注意,每次分类要按照同一标准,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有些复杂的问题,还要逐级分类.最后对讨论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出结论. 例1求方程 x2-│2x-1│-4=0 的实根. x2+2x-1-4=0,

x 2-2x +1-4=0, x 1=3,x 2=-1. 说明 在去绝对值时,常常要分类讨论. 例2 解方程x 2-[x]=2,其中[x]是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 解 由[x]的定义,可得 x ≥[x]=x 2-2, 所以 x 2-x -2≤0, 解此不等式得 -1≤x ≤2. 现把x 的取值范围分成4个小区间(分类)来进行求解. (1)当-1≤x ≤0时,原方程为 x 2-(-1)=2, 所以x=-1(因x=1不满足-1≤x <0). (2)当0≤x <1时,原方程为 x 2=2. (3)当1≤x <2时,原方程为 x 2-1=2, 所以 (4)当x=2时,满足原方程.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教案(模板)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模板勾股定理(2课时)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 1、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3、教学难点: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了解数学发展史,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探索发现:(在教师的引领下,小组合作,探索学习) 通过此案例引出:勾股定理(商高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百牛定理)的渊源。 三、知识透析: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

那么: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 等于斜边的平方。 2.注意:(1)勾股定理的条件是: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才使用;(2)勾股定理的变形:222a =-b c ;222b =-a c 3.勾股定理验证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面积计算,实现勾股定理证明) (1)赵爽证明: (2)伽菲尔德“总统证明法” 四、典例分析: 题型1:勾股定理 1.=90ABC C A B C ?∠∠∠∠V 例在中,,、、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 (1)当a=3,b=4,则c= (2)若a=5,b=12,则c= 例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cm ,底边长为10cm ,则底边上的高为?( )

(随堂练习:教材3页1、2) 题型2:勾股定理验证 例3.请您用下图验证勾股定理 例4.教材5页第三问 (随堂练习:教材6页中间) 题型3:勾股定理应用 例5.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4m,两棵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小鸟至少飞行()(2013安顺中考) A.8米 B.10米 C.12米 D.14米 注:将应用题转化构造为直角三角形 例6.教材5页例题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完全平方数和完全平方式》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完全平方数和完全平方式 一、内容提要 一定义 1. 如果一个数恰好是某个有理数的平方,那么这个数叫做完全平方数. 例如0,1,0.36,25 4,121都是完全平方数. 在整数集合里,完全平方数,都是整数的平方. 2. 如果一个整式是另一个整式的平方,那么这个整式叫做完全平方式.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完全平方式是在实数范围内研究的. 例如: 在有理数范围 m 2, (a+b -2)2, 4x 2-12x+9, 144都是完全平方式. 在实数范围 (a+3)2, x 2+22x+2, 3也都是完全平方式. 二. 整数集合里,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和判定 1. 整数的平方的末位数字只能是0,1,4,5,6,9.所以凡是末位数字为2,3,7,8的整数必不是平方数. 2. 若n 是完全平方数,且能被质数p 整除, 则它也能被p 2整除.. 若整数m 能被q 整除,但不能被q 2整除, 则m 不是完全平方数. 例如:3402能被2整除,但不能被4整除,所以3402不是完全平方数. 又如:444能被3整除,但不能被9整除,所以444不是完全平方数. 三. 完全平方式的性质和判定 在实数范围内 如果 ax 2+bx+c (a ≠0)是完全平方式,则b 2-4ac=0且a>0; 如果 b 2-4ac=0且a>0;则ax 2+bx+c (a ≠0)是完全平方式. 在有理数范围内 当b 2-4ac=0且a 是有理数的平方时,ax 2+bx+c 是完全平方式. 四. 完全平方式和完全平方数的关系 1. 完全平方式(ax+b )2 中 当a, b 都是有理数时, x 取任何有理数,其值都是完全平方数; 当a, b 中有一个无理数时,则x 只有一些特殊值能使其值为完全平方数. 2. 某些代数式虽不是完全平方式,但当字母取特殊值时,其值可能是完全平方数. 例如: n 2+9, 当n=4时,其值是完全平方数. 所以,完全平方式和完全平方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五. 完全平方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有理数根的关系 1. 在整系数方程ax 2+bx+c=0(a ≠0)中 ① 若b 2-4ac 是完全平方数,则方程有有理数根; ② 若方程有有理数根,则b 2-4ac 是完全平方数. 2. 在整系数方程x 2+px+q=0中 ① 若p 2-4q 是整数的平方,则方程有两个整数根; ② 若方程有两个整数根,则p 2-4q 是整数的平方.

【精品】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三分册全套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三分册)全套

第一讲分式方程(组)的解法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转化的基本方法是去分母、换元,但也要灵活运用,注意方程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变形.变形时可能会扩大(或缩小)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故必须验根. 例1 解方程 解令y=x2+2x-8,那么原方程为 去分母得 y(y-15x)+(y+9x)(y-15x)+y(y+9x)=0, y2-4xy-45x2=0, (y+5x)(y-9x)=0, 所以 y=9x或y=-5x.

由y=9x得x2+2x-8=9x,即x2-7x-8=0,所以x1=-1,x2=8;由y=-5x,得x2+2x-8=-5x,即x2+7x-8=0,所以x3=-8,x4=1. 经检验,它们都是原方程的根. 例2 解方程 y2-18y+72=0, 所以 y1=6或y2=12. x2-2x+6=0.此方程无实数根. x2-8x+12=0,

所以 x1=2或x2=6. 经检验,x1=2,x2=6是原方程的实数根. 例3 解方程 分析与解我们注意到:各分式的分子的次数不低于分母的次数,故可考虑先用多项式除法化简分式.原方程可变为 整理得 去分母、整理得 x+9=0,x=-9. 经检验知,x=-9是原方程的根. 例4 解方程

分析与解方程中各项的分子与分母之差都是1,根据这一特点把每个分式化为整式和真分式之和,这样原方程即可化简.原方程化为 即 所以 ((x+6)(x+7)=(x+2)(x+3). 例5 解方程 分析与解注意到方程左边每个分式的分母中两个一次因式的差均为常数1,故可考虑把一个分式拆成两个分式之差的形式,用拆项相消进行化简.原方程变形为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含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初三.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一 、内容提要 1.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c=0(a ≠0)的实数根,是由它的系数a, b, c 的值确定的. 根公式是:x=a ac b b 242-±-. (b 2-4a c ≥0) 2.根的判别式 ①实系数方程 ax 2+bx+c=0(a ≠0)有实数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b 2-4a c ≥0. ②有理系数方程 ax 2+bx+c=0(a ≠0)有有理数根的判定是: b 2-4a c 是完全平方式?方程有有理数根. ③整系数方程x 2+px+q=0有两个整数根?p 2-4q 是整数的平方数. 3.设 x 1, x 2 是ax 2+bx+c=0的两个实数根,那么 ①ax 12 +bx 1+c=0 (a ≠0,b 2-4ac ≥0), ax 22+bx 2+c=0 (a ≠0, b 2-4ac ≥0); ②x 1=a ac b b 242-+-, x 2=a ac b b 242--- (a ≠0, b 2-4ac ≥0); ③ 韦达定理:x 1+x 2= a b - , x 1x 2= a c (a ≠0, b 2-4ac ≥0). 4.方程整数根的其他条件 整系数方程ax 2+bx+c=0 (a ≠0)有一个整数根x 1的必要条件是:x 1是c 的因数. 特殊的例子有: C=0?x 1=0 , a+b+c=0?x 1=1 , a -b+c=0?x 1=-1. 二、例题 例1.已知:a, b, c 是实数,且a=b+c+1.

求证:两个方程x 2+x+b=0与x 2+ax+c=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两个不相等 的实数根. 证明 (用反证法) 设 两个方程都没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那么△1≤0和△2≤0. 即?? ? ??++=≤-≤ ③ ② ①-1040412c b a c a b 由①得b ≥41,b+1 ≥45代入③,得 a -c=b+1≥4 5 , 4c ≤4a -5 ④ ②+④:a 2-4a+5≤0, 即(a -2)2+1≤0,这是不能成立的. 既然△1≤0和△2≤0不能成立的,那么必有一个是大于0. ∴方程x 2+x+b=0与x 2+ax+c=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本题也可用直接证法:当△1+△2>0时,则△1和△2中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例2.已知首项系数不相等的两个方程: (a -1)x 2-(a 2+2)x+(a 2+2a)=0和 (b -1)x 2-(b 2+2)x+(b 2+2b)=0 (其中a,b 为正整数) 有一个公共根. 求a, b 的值. 解:用因式分解法求得: 方程①的两个根是 a 和 12-+a a ; 方程②两根是b 和1 2 -+b b . 由已知a>1, b>1且a ≠b. ∴公共根是a= 12-+b b 或b=1 2-+a a .

2018初中数学竞赛勾股定理讲解学习

精品文档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勾股定理 一、内容提要 1.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ABC 中 ∠C =Rt ∠?a 2+b 2=c 2 2.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 ① 作已知线段a 的2,3, 5……倍 ② 计算图形的长度,面积,并用计算方法解几何题 ③ 证明线段的平方关系等。 3. 勾股数的定义:如果三个正整数a,b,c 满足等式a 2+b 2=c 2,那么这三个正整数a,b,c 叫做 一组勾股数. 4. 勾股数的推算公式 ① 罗士琳法则(罗士琳是我国清代的数学家1789――1853) 任取两个正整数m 和n(m>n),那么m 2-n 2,2mn, m 2+n 2是一组勾股数。 ② 如果k 是大于1的奇数,那么k, 212-k ,2 12+k 是一组勾股数。 ③ 如果k 是大于2的偶数,那么k, 122-??? ??K ,122+?? ? ??K 是一组勾股数。 ④ 如果a,b,c 是勾股数,那么na, nb, nc (n 是正整数)也是勾股数。 5. 熟悉勾股数可提高计算速度,顺利地判定直角三角形。简单的勾股数有:3,4,5; 5, 12,13; 7,24,25; 8,15,17; 9,40,41。 二、例题 例1.已知线段a a 5a 2a 3a 5 a 求作线段5a a 分析一:5a =25a =224a a + 2a ∴5a 是以2a 和a 为两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分析二:5a =2492 a a - ∴5a 是以3a 为斜边,以2a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 作图(略) 例2.四边形ABCD 中∠DAB =60ο,∠B =∠D =Rt ∠,BC =1,CD =2 求对角线AC 的长 解:延长BC 和AD 相交于E ,则∠E =30ο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三)讲座(3)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三)讲座(3) 例1:解方程084223=+--x x x 。 例2:解方程()()()()197412=+++-x x x x 。 例3:解方程()()()6143762=+++x x x 。 例4:解方程01256895612234=+-+-x x x x 。 例5:解方程52222=??? ??++x x x 。 例6:解方程()()821344=-++y x 。 例7:解方程()()02652112102234=++++---a a x a x a x x ,其中a 是常数,且6-≥a 。 解答:(1)221==x x ,23-=x (2)28552,1±-=x 2554,3±-=x (3)32 1-=x 35 2-=x (4)23 ,32 ,21 ,24321====x x x x (5)2,121=-=x x (6)4,021-==x x (7)622,1+± =a x ,934,3+±=a x 。 练习: 1、填空: (1)方程()()()()24321=++++x x x x 的根为__________。 (2)方程0233=+-x x 的根为__________。 (3)方程025********=+--+x x x x 的根为__________。 (4)方程()()()2 222222367243+-=+-+-+x x x x x x 的根为__________。 (5)方程()()()29 134782=+++x x x 的根为__________。 2、解方程()()()()431121314x x x x x =++++。 3、解方程403322 =??? ??-+x x x 。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三点共线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三点共线 一、内容提要 1. 要证明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A 。 B 。 C 。 常用方法有:①连结AB ,BC 证明∠ABC 是平角 ②连结AB ,AC 证明AB ,AC 重合 ③连结AB ,BC ,AC 证明 AB +BC =AC ④连结并延长AB 证明延长线经过点C 2. 证明三点共线常用的定理有: ①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② 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③ 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④ 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⑤ 两圆相切,切点在连心线上 ⑥ 轴对称图形中,若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则交点在对称轴上 二、例题 例1.已知:梯形ABCD 中,AB ∥CD ,点P 是形内的任一点,PM ⊥AB , PN ⊥CD 求证:M ,N ,P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证明:过点P 作EF ∥AB , ∵AB ∥CD ,∴EF ∥CD ∠1+∠2=180 ,∠3+∠4=180 ∵PM ⊥AB ,PN ⊥CD ∴∠1=90 ,∠3=90 ∴∠1+∠3=180 ∴ M ,N ,P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例2.求证: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的中点和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三点在同一直 线上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N 分别是AD 和BC 的中点,O 是AC 和 BD 的交点 求证:M ,O ,N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证明一:连结MO ,NO ∵MO ,NO 分别是△DAB 和△CAB 的中位线 ∴MO ∥AB ,NO ∥AB 根据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 M ,O ,N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证明二:连结MO 并延长交BC 于N , ∵MO 是△DAB 的中位线 ∴MO ∥AB 在△CAB 中 ∵AO =OC ,ON ,∥AB ∴BN ,=N ,C ,即N ,是BC 的中点 ∵N 也是BC 的中点, ∴点N ,和点N 重合 ∴ M ,O ,N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例3.已知:梯形ABCD 中,AB ∥CD ,∠A +∠B =90 ,M ,N 分别是AB 和CD 的中点,BC ,AD 的延长线相交于P 求证:M ,N ,P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证明:∵∠A +∠B =90 , ∠APB =Rt ∠ 连结PM ,PN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 PM =MA =MB ,PN =DN =DC ∴∠MPB =∠B ,∠NPC =∠B ∴PM 和PN 重合 ∴M ,N ,P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例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关于横轴的对称点为B ,关于纵轴的对称 点是C ,求证B 和C 是关于原点O 解:连结OA ,OB ,OC ∵A ,B 关于X 轴对称, ∴OA =OB ,∠AOX =∠BOX 同理OC =OA ,∠AOY =∠COY ∴∠COY +∠BOX =90 X ∴B ,O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OB =OC ∴ B 和C 是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 例5.已知:⊙O 1和⊙O 2相交于A ,B O 1 和⊙O 2于E ,F 。 求证:AE ,AF 和⊙O 1和⊙O 2的直径成比例 ,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2)第11讲 勾股定理与应用

第十一讲勾股定理与应用 在课内我们学过了勾股定理及它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 a2+b2=c2.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 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早在3000年前,我国已有“勾广三,股修四,径阳五”的说法. 关于勾股定理,有很多证法,在我国它们都是用拼图形面积方法来证明的.下面的证法1是欧几里得证法. 证法1 如图2-16所示.在Rt△ABC的外侧,以各边为边长分别作正方形ABDE,BCHK,ACFG,它们的面积分别是c2,a2,b2.下面证明,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过C引CM∥BD,交AB于L,连接BG,CE.因为 AB=AE,AC=AG,∠CAE=∠BAG, 所以△ACE≌△AGB(SAS).而 所以 S AEML=b2.①

同理可证 S BLMD=a2.② ①+②得 S ABDE=S AEML+S BLMD=b2+a2, 即 c2=a2+b2. 证法2 如图2-17所示.将Rt△ABC的两条直角边CA,CB分别延长到D,F,使AD=a,BF=b.完成正方形CDEF(它的边长为a+b),又在DE上截取DG=b,在EF上截取EH=b,连接AG,GH,HB.由作图易知 △ADG≌△GEH≌△HFB≌△ABC, 所以 AG=GH=HB=AB=c, ∠BAG=∠AGH=∠GHB=∠HBA=90°, 因此,AGHB为边长是c的正方形.显然,正方形CDEF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GHB的面积与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ADG,△GEH,△HFB)的面积和,即 化简得 a2+b2=c2.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

聚智堂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年级:课时数:学科教师: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辅导时间: 课题勾股定理 教学目的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直角三角形。 3、满足2 2 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教学内容 一、日校回顾 二、知识回顾 1. 勾股定理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网络里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三个分别以它的三条边为边的正方形,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正方形面积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即C的面积=B的面积+A的面积,现将面积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边的问题,于是得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重要关系,即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 2 2 2c b a= +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说明: (1)勾股定理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才适用,如果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么三条边之间就没有这种关系了。

(2)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 直角三角形中,a ,b 是直角边,c 是斜边,但有时也要考虑特殊情况。 (3)除了利用a ,b ,c 表示三边的关系外,还应会利用AB ,BC ,CA 表示三边的关系,在△ABC 中,∠B =90°,利 用勾股定理有2 2 2 AC BC AB =+。 2. 利用勾股定理的变式进行计算 由2 2 2 c b a =+,可推出如下变形公式: (1)2 2 2 b c a -=; (2)2 2 2 a c b -= (3)22b c a -= (4)22a c b -= (5)22b a c += (平方根将在下一章学到) 说明:上述几个公式用哪一个,取决于已知条件给了哪些边,求哪条边,要判断准确。 三、知识梳理 1、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有: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2、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 先确定最大边(如c ) (2) 验证2 c 与2 2 b a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 (3) 若2 c =2 2 b a +,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若2 c ≠2 2 b a +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对称式(含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初三.5) 对称式 一、内容提要 一.定义 1. 在含有多个变量的代数式f (x,y,z)中,如果变量x, y, z 任意交换两个后,代数式的值不变,则称这个代数式为绝对对称式,简称对称式. 例如: 代数式x+y , xy , x 3+y 3+z 3-3xyz, x 5+y 5+xy, y x 11+, xyz x z xyz z y xyz y x +++++. 都是对称式. 其中x+y 和xy 叫做含两个变量的基本对称式. 2. 在含有多个变量的代数式f (x,y,z)中,如果变量x, y, z 循环变换后代数式的值不变,则称这个代数式为轮换对称式,简称轮换式. 例如:代数式 a 2(b -c)+b 2(c -a)+c 2(a -b), 2x 2y+2y 2z+2z 2x, abc c b a 1111-++, (xy+yz+zx )( )111z y x ++, 2 22222222111b a c a c b c b a -++-++-+. 都是轮换式. 显然,对称式一定是轮换式,而轮换式不一定是对称式. 二.性质 1. 含两个变量x 和y 的对称式,一定可用相同变量的基本对称式来表示.这将在下一讲介绍. 2. 对称式中,如果含有某种形式的一式,则必含有,该式由两个变量交换后的一切同型式,且系数相等. 例如:在含x, y, z 的齐二次对称多项式中, 如果含有x 2项,则必同时有y 2, z 2两项;如含有xy 项,则必同时有yz, zx 两项,且它们的系数,都分别相等. 故可以表示为: m(x 2+y 2+z 2)+n(xy+yz+zx) 其中m, n 是常数. 3. 轮换式中,如果含有某种形式的一式,则一定含有,该式由变量字母循环变换后所得的一切同型式,且系数相等.

初二(下)数学竞赛辅导班讲义(勾股定理)

初二(下)数学竞赛辅导班讲义(勾股定理) 班级________学号____姓名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那么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 ) A .25 B .12.5 C .9 D .8.5 2.如图,AB ⊥CD 于B ,△ABD 和△B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CD =17,BE =5,那么AC 的长为( ) A .12 B .7 C .5 D .13 3.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 =6cm ,BC =8cm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 AB 上,且与AE 重合,则CD 等于( ) A .2cm B .3cm C .4cm D .5cm 4.如图,△ABC 中,∠B =90°,AB =7,BC =24,三角形内有一点P 到各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距离是( ) A .1 B .3 C .4 D .5 二、填空题: 5.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偶数,则其周长为__________. 6.在△ABC 中,∠C =90°,斜边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 ,垂足是E .如果BC =32cm ,AE =20cm ,则AC 的 长度为__________cm ,DE 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 7.如图,直线l 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且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2,3,其余四个正放置的正方 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S 4,则S 1+S 2+S 3+S 4=_________. 8.将一副三角板按照图①摆放,则A 1和A 2的面积之比为A 1:A 2=__________;若将这幅三角板按照图②摆放,则S 1和S 2的面积之比为S 1:S 2=__________. 9.在△ABC 中,AB =15,AC =13,BC 边上的高AD =12,那么△ABC 的周长为_________. 10.已知:每一个正方形的边长都为为1. ⑴ 如图①,可以计算出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则如图②中两个并排成的矩形的对角线的长为__________,那么n 个时的矩形的对角线的长为__________; ⑵ 若把③,④两图拼成如下“L ”形,过C 作直线交DE 于A ,交DF 于B .若DB =5 3,则DA 的长度为__________. E A B C D (第2题图) D C B A (第1题图) A C B E D (第3题图) C (第4题图)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图⑤ (第10题图) B A D C F 1 2 3 l S 3 S 2 S 1 S 4 (第7题) A 1 A 2 (第8题图①) S 2 S 1 (第8题图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