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p4—p11

一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阳关、空气、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煤炭资源)

4、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

5、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影响:水旱灾害。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状态。

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3、水污染原因: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更为严重。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

1、供水紧张原因: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解决方法: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喷灌技术是农业节水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2、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

3、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功能: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航运等。

4、防治水污染。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p12—p19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类型多样: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分布: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内陆地区)。

2、特点:①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六位。)②山地多,平地少。③中国农耕历史悠久,可供开垦的土地已为数不多,后备耕地资源缺乏而且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

2、因地制宜:利用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的优势,把最适宜的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适宜它发展的地区。

3、东南部和西北部分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东南部特点:土地肥沃、季风活跃、气候温暖、雨热同期。(种植业)

在东南部,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南方:湿热多雨,集中了93%的水田。(水稻)北方:降水偏少,气温略低,旱地的主要分布区。(小麦、棉花)4、森林分布:东南部的山地地区。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

5、畜牧业分布:西北部,草场广布。(内蒙古盛产三河马、三河牛)

三、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土地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尘暴。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

①人均占有量少。

②土地破坏严重。

③耕地林地比重小。

④后备资源不足。

3、解决办法: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农业生产要大力发展和推广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

第三节工业p20—p26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一、矿产资源与工业

1、煤炭资源——“工业的粮食”。分布: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省。(“煤海”——山西,煤炭储量占全国1/3)

2、石油——“工业的血液”,现代工业的重要能源和原料。分布: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沿海大陆架。(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正开发新的大油田)

3、铁矿资源是发展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钢铁工业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分布: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铁矿资源储量最大。特点:贫矿多,富矿少。

九大钢铁工业中心:鞍山、北京、武汉、包头、上海、攀枝花、太原、马鞍山、重庆。

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

1、主要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2、分布特点:向沿海地区分布。(通过海洋运输与国外联系,通过铁路、内河运输与祖国内陆联系)

三、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

1、高新技术产业指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特点:①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大;

②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

③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

3、类型:电子和信息类产业、机电一体化类产业、生物技术类产业、新型材料产业、新能源和环保产业。

4、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附近,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5、影响因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航空航天工程、基因工程、网络技术、纳米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6、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节省能源和原材料、废物少、污染小等特点,有利于保护环境,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交通运输p27—p33

一、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

运输方式运载量运价速度灵活性

铁路 2 2 2 2

公路 4 3 3 1

水路 1 1 4 4

航空 3 4 1 3

二、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1、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等。(管道)

2、铁路分布格局:纵贯南北、横穿东西。

3、公路发展比较快,成为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高速公路,在省际交通运输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航空以首都北京为中心。航空运输的发达与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5、交通运输网铁路线、公路线、航空线等各种交通运输线相互交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三、交通运输网的作用

“要致富,先修路”、“先行官”、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

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

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p36—p41

一、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

1、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

广义的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

和。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是最具吸引力、最有魅力的旅游资源。

2、居住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

目的就是适应自然环境,避免受到不利自然条件,如洪水、寒冷等的干扰和

损害,以保证人身安全与健康。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无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有其独特

的风格。

地区(民族)民居特点

内蒙古(蒙古族)蒙古包适应经常搬迁的流动生活,帐篷、蒙古包等易于拆装

北京(华北地区)四合院青砖灰瓦,色泽不艳,南窗较大,利于光照。(季风区多

平原)

梅州(长江中下游)两面坡式民居两面坡型屋顶有利于雨天排水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窑洞优点:省工、省料、省地、冬暖夏凉缺点:通风不良、

比较潮湿

云南(傣族)竹楼适合当地的亚热带季雨林气候

新疆(西北)泥砖平顶房墙厚、窗少、平顶(降水少,风大)浙江江南民居墙薄、窗多、斜顶(降水多,通风)湖南(和湘西)吊脚楼居住在山区,顺山坡地势盖起(受地形影响)

西藏(甘肃)石砌碉房就地取材,以土石为原料,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暖

夏凉

3、服饰是人们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同地区、不同民

族的服饰各具特色。服饰成为区别我国个民族的重要标志。

民族服饰原因

聚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傣族妇女:窄袖短衣和统裙,乔其纱、丝绸等缝

男子: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肥大的长

藏族传统藏袍,长袖、宽腰、大襟适应高原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由于气温

日较差较大,藏袍的穿戴方式甚至在同一天内也不

一样。

4、饮食文化

①烹调技术技法多样:讲究用料,讲究刀工,讲究调味,重火候。(烹调技法如煮、

蒸、烤、炒、烧、炖、炸、熘、卤、腌、涮、煎、爆、焖、熏等。刀工有直刀、

片刀、坡刀、花刀等多种方法。)

②名字新奇,耐人寻味:“紫龙脱袍”、“霸王别姬”

③八大菜系:山东菜系、四川菜系、江苏菜系、浙江菜系、广东菜系、福建菜系、湖南菜系、安徽菜系等。

④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防湿作用)川菜名肴,如“鱼香肉丝”、“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等。

二、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1、地方文化的起源和兴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等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其次,各种自然因素,常常成为地方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服饰和饮食,由于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2、气候影响当地房屋的建筑形式

地区气候房屋建筑形式

南方降水多,气温高,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下泄,窗户较小,减少阳

光照射

降低气温。

内陆干旱降水少,冬季寒冷,

屋顶坡度小,甚至完

全是平的。

农民可以在上面晒粮食,窗户也较大,利于在

冬季获取更多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

3、

地区气候影响

东北地区夏季温暖而

短促,冬季严

寒而漫长

粮食作物: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大豆等主食:面粉、杂粮,大米较少,面食种类繁多

食用油:豆油、葵花籽油

居民有挖窖贮藏冬菜和腌制酸菜的习惯

4、服饰的基本功能抵御寒暑、减少日晒、遮挡风雨、防止蚊虫叮咬等。

自然坏境影响人们的服饰。

5、地形对各地的民居等地方文化影响也非常大。

如:贵州和湘西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因而顺山势盖起吊脚楼;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多院落,如四合院。

6、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生物资源,为建筑材料提供物质保证。

例如:山区人民充分利用岩石资源,多建筑石屋;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建造窑洞;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利用当地出产的竹木,建造竹楼;

西北地区的人们则将黄土直接夯筑成墙,建造房屋。

第二节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p42—p47

一、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1、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

人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

2、包括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色、风

味佳肴等。

3、到2007年7月,中国已有35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

观,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三。

景区省份特色

武陵源湖南省“五绝”: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

苏州园林江苏省小巧玲珑,清秀典雅,布局结构成功地运用了比例

陪衬关系和对比手法,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布达拉宫西藏西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人间瑶池

“黄龙”

四川省“四绝”:彩池、雪山、峡谷、森林

黄山安徽省“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集天下奇景

于一体”。沉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西安秦始皇陵是世界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

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九寨沟四川省“人间仙境”、“童话世界”

泰山山东省五岳之尊,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自古便被视为社

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

是我国第一个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平遥古城山西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与旅游结合起来

二、地方文化特色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2、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保护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①适度的旅游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会促进地方文化特色的发展,带动地方经

济的振兴;

②过度的开发以及旅游者人数超过了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则会带来一系列的严

重问题,如环境污染、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毁坏等。

3、旅游业的发展只有立足于地方文化,协调好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才能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三节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p48—p53

1、怎样确定旅游目的地?

答: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经济收入、不同的闲暇

时间来确定。

2、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查找资料?

答: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旅行社,甚至亲戚朋友,都是搜集旅游信息和资料的源地。

3、选择旅游路线的基本出发点: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多的旅游

信息,获得最满意的旅游效果。

4、设计旅游线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①根据不同的经济收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②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点串联成环形线路(或多边形),尽量避免往

返线路的重复。

③合理安排时间,考虑好各项旅游活动选择在什么时间,需要多长时间。

④旅游活动内容要多样化,要注意劳逸结合。

⑤突出旅游线路设计的主题。

5、出发前需要准备哪些必需的东西?

答:①必要的衣物。

②常用的必备药品。

③小小针线包。

④照相机、胶卷(摄像机、望远镜、指南针等)。

⑤足够的钱(信用卡)。

⑥旅途中必要的食物和水。

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

第一节北京

一、地理位置:

1 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面积1。68万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382万人。

北京的自然理理特征:①地形: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地势较高,东南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②气候: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降水量609毫米;③河流:北京的河流属海河水系,三大河流:永定河、温榆河、潮北河。

2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温度带,地处内陆且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②战略地位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③北京西部背*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北京的城市职能:

北京是国我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城市:①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利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都在北京;②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化、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样和科研机构,还有从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③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国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三、城市现代化

1.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

2.北京是中国的心肝所在,是中国的象征,因此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方向发展,因为北京是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深刻地影响着今天。因此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礼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这使得北京的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

3.为了北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第二节台湾

一、地理位置

1.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岛(山地占2/3,玉山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和沿海)

2.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

3.西低东高,山地为主分布东部,平原面积稍小。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4.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彭佳屿,兰屿,绿岛等许多小岛

珠江口西岸 中国血统95%(祖籍广东

省多)葡3% 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个小

岛,澳门主要由澳门本岛,氹仔岛,路

环岛组成。

广东省珠江东口 中国血统98%(祖籍广东省多)英、其他2%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新界东和新界西组成。 二、源丰富的宝岛 ⒈资源宝库

森林宝库(樟树);甜岛、粮仓(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乡(香蕉、菠萝);矿产丰富(海盐、天然硫磺、金、铜、煤、石油);水产王国(鱼类等);祖国东南海上明珠;祖国东南盐仓。 2。物产丰富的原因:

低纬度(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部),四面临海;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板块碰撞构造带;多山的地形;短急的河流。

三、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 20世纪60年代以前立足于“宝” 出产农矿业产品

20世纪60年代以后立足于“岛” 进口—加工—出口工业产品

四、 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平原 汉族占全省98%,高山族人口占全省2%

五、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上,台北,基隆,高雄是重要的工业城市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

1、珠江三角洲位于 广东 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或中国大陆东南部。邻 港澳,与 东南亚 隔海相望。南临南海,被称为我国的 “南大门”。

2、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是 深圳 和 珠海 ,沿海开放城市是 广州 。

3、珠江三角洲气候是高温多雨的 热带与亚热带季风气候

4、珠江三角洲的产品以 港、澳 为贸易渠道,出口至 东南亚 、 欧洲 、非洲 、 美洲 和 大洋洲 等地区,20世纪末,这里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和日用消费品 出口基地。

5、珠江三角洲是外向型经济,与港澳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前店后厂” 。

6、近年来,外商投资的热点由 珠江三角洲 转移到 长江三角洲 。

7、珠江三角洲 加工制造业 的发展,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外地 劳动力,加快了城镇化速度。 且轻工业发达

8、 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不到 40% ,与发达国家的70%有一定的差距。 9、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轻工业为主,发展外向型经济。

10、珠江三角洲经纬度位置大约是:北到北纬24度,东到东经115.5度,西到东经112度,南到北纬21.5度的一片广阔区域。

港澳对比

一、 回归祖国时间 人口(万人) 面积(KM2) 位置 主要居民 组成

香港 1997.7.1 678万 1092

澳门 1999.12.20 44万 32.8

二、香港发达的经济——“东方明珠”“购物者的天堂”

⒈加工工业

航空便利,资金充足,劳动力素质高,国际声誉好、背*大陆

地窄人稠,市场狭小,本岛加工,进口原材料,出口产品

成衣,电子电器,料制品,纺织,钟表,玩具

生产消费品为主,劳动密集型

⒉世界地位

全球贸易中心之一,进出口总额世界第十(1991);

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与纽约,法兰克福齐名;

全球黄金贸易中心之一,与伦敦齐名;

全球航运中心之一。

⒊发展战略P29活动1、2。3

缺少发展空间、地狭人稠,人口压力大、维多利亚港,启德机场饱和、工资水平高,地价高。

同内地联合,共同繁荣:

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的基本模式:香港积极在祖国内地投资建厂,祖国内地通过香港加强对外贸易;

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原则: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香港方面:在盐田,蛇口开辟海港、在深圳修机场,保持航运中心的地位;把部分轻工业,金融业迁至圳,扩大营业规模,同时获得国内劳动力资源,市场的支持;

内地方面:吸引国内在深圳的投资,人流,物流,信息流大量向深圳移动,形成新的发展热潮。广州—深圳—香港发展轴线。

三、澳门经济及发展战略

以旅游业为主(博彩业)、成衣、玩具制造。

同内地联手,在珠海发展,形成澳门—珠海—广州发展轴线。

第四节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普遍认可风成

说(P85阅读)。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海拔1000~2000米。黄土高原基本地貌景观的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三种。(P84图D)

黄土高原经纬度位置:35°N-40°N 110°E-114°E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见直立的陡崖。(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2、)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疏松,多空隙、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3、)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4、)黄土高原地面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垦、

采矿、 修路 活动,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3、一般来说,地面坡度越 大,坡面越 长,降水越 多 ,降水强度越 大 ,地面植被越 少,水土流失越严重。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 肥沃的土壤,使 农作物 减产;使 沟谷 增多、扩大、加深,导致 耕地面积 减少;还向 黄河 输送了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5、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黄土高原 、 四川盆地 、 云贵高原。

6、黄土高原地形 破碎,气候 干旱 ,水土流失严重,多发 自然灾害。

7、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并引发 泥石流、滑坡、塌陷多种地质灾害。 8、黄土高原的治理采取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 生产活动;另外,严格控制 人口增长,解决人地矛盾,也是根本的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能源工业。

9、三北防护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被称为中国的绿色长城。

10、

第七章 比较区域差异

第一节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p92

——p99

水土

流失的治理

措施

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工程措

兴修水库 修建水平梯田

打坝淤地 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

农业耕作:科技相结合,发展特色农业。

11、晋,陕,内蒙古接壤的地区分布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煤田,被誉为祖国的“乌金三角”。这里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4,而且煤质好,埋藏浅,多可露天开采,开采成本低。

一、秦岭—淮河线

1、秦岭阻挡了东南海洋气流北上,使得秦岭以南降水充足,秦岭以北降水明显

减少,决定了秦岭南北两侧自然景观的差异。秦岭向东延伸与淮河相接,是我国湿润和半湿润区的界限。

2、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温暖带和亚热带之间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1月

0℃等温线,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约一致,又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3、秦岭—淮河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冬季河流有无封

有无温度带暖湿带亚热带

干湿带半湿润区湿润区

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作类型以旱地耕作为主以水田耕作为主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至三熟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从自然条件分异上看,中国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

自然区。

三大自然区地形气候自然环境

东部季风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

势低缓夏季风带来的降

水,比较湿润

农业发达

西北干旱区以高原和盆地为主远离海洋,气候自

东向西越来越干燥自然景观由草原逐渐变为荒漠

青藏高寒区地势高、气温低从海洋上吹来的湿

润空气难以爬升上

去形成了非常特殊的高寒的高原自然景

2、根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地理特征的差异,共把我国分为四大

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4、从地形、气候、景观、农业特色和民居等方面进行比较。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地形平原和高原丘陵和山地高原和盆地高原和山地

气候秦淮以北的季风

区,年降水量400

—800毫米,湿润、

半湿润地区

秦淮以南的季

风区,年降水量

800毫米以上,

湿润区

西北非季风区,

年降水量<400

毫米,干旱、半

干旱地区

高寒气候

植被落叶阔叶林,针叶

常绿林草原、荒漠高寒植被

农业特色耕作制度:一年一

熟后两年三熟,耕

地以旱地为主;

农作物:小麦、棉

花、杂粮等;

温带水果:苹果、

梨、桃、杏、山楂、

枣等。

耕作制度:一年

两熟或一年三

熟,耕地以水田

为主;

农作物:稻谷、

茶叶、蚕丝等;

热带、亚热带水

果:柑橘、香蕉、

荔枝、龙眼、菠

萝等。

我国主要的天

然牧场,我国最

大的畜牧业生

产基地(放牧

羊、牛、马等牲

畜)

以牦牛等高寒畜牧

业为主,少数地方

可发展青稞等高寒

农业及林业。

房屋防寒保暖,地势平

坦,人口多,村庄

较。

多用砖瓦,竹木

材料建造,注意

通风散热,屋顶

坡度较大,利于

排水。

降水少,屋顶较

为平坦。

第二节长江沿岸地带p100——p107

一、“鱼米之乡”和“天府之国”

1、长江沿江地带指长江流域中从上海至川西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千米的狭长地带。它与南北走向的沿海地区,共同构成了一个“T”字型地带,成为我国经济实力强和发展潜力大的区域分布的基本框架。

2、长江沿岸地带的美誉“黄金水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湖广熟、天下足”、“鱼米之乡”、“天府之国”……

3、“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湖众多,自古就是稻谷和淡水鱼产区,农产品还有:棉花,油菜籽,茶叶,蚕茧等。这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是全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4、“天府之国”——四川盆地长江上游地区(气候地形条件同上)主要农产品:稻谷,小麦,油菜籽,茶叶,柑橘等。

二、长江沿岸地带的工业

长江沿岸地带经济发达的原因:①方便和廉价的运输;②劳动力资源丰富,东部长江三角洲工业城市密集,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这里有位置,人才、信息等优势;③中部和西部发挥资源和能源优势(水能优势),重点发展离矿产区近、用水量大、运量大和耗能高的重工业。全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

三、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上海

1、上海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

城市。

2、上海发展经济的优势:①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雄厚;②劳动力素质高、

数量大、价格低;③地理位置优越;

3、六大支柱性产业: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产业带动金融、商贸、骑车、

成套设备和房地产的发展。

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练习题

1.冬季穿着厚厚的棉衣,太阳直射不到的是哪类地区?( )

A.赤道地区 B 温带地区 C 低纬度地区 D 高纬度地区

2.四张同样大小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 世界地图

B 中国地图

C 四川地图

D 成都地图

3.下列物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电脑B森林C石油D土壤

4.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

A农业B工业C旅游业D交通业

5.农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下列适合发展种植业的地区是()

A 山地

B 平原

C 丘陵

D 湖泊

6.成都某公司的小夏急着去北京签定一份合同,第二天早上必须赶到。他应该选择的交通运输工具是()

A 飞机

B 汽车

C 火车

D 轮船

7.下列叙述,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是()

A 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比重大

B 研究和开发经费所占比例大

C 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

D 主要分布在各种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

8.区别我国各民族的重要标志是()

A 服饰

B 民居

C 饮食

D 歌舞

9.下列菜系中,以麻、辣著称的是()

A 粤菜

B 川菜

C 湘菜

D 闽菜

10.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传名录》的景观是()

A 山东泰山

B 北京故宫

C 安徽黄山

D 山西平遥古城

11.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A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 全国最大商茂中心

C 全国最大金融中心

D 全国最大工业中心

12.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以发展轻工业著称的是()

A 辽中南地区的

B 珠江三角洲

C 沪宁杭地区

D 京津唐地区

13.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A 黄河上游地区

B 黄土高原

C 长江上游地区

D 四川盆地

14.上海正在加快构筑新型产业体系,发展六大支柱产业。其中优先发展的是()A 金融 B 汽车 C信息 D房地产

15.下列叙述,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条件的是()

A 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B 是著名的侨乡,便于引进外资

C 各种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D 比邻港澳,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16.下列叙述中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是()

①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比重大②研究和开发经费所占比例大

③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④主要分布在各种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7.下列不属于地方文化特色的是()

A 历史文物

B 风土民俗

C 粮食作物

D 风味佳肴

18.北京经济发展具有的优势是()

A 能源、矿产资源B铁路、航空 C 人才、信息、科技 D 气候、旅游

19.由“妈祖”所产生的妈祖文化是()

A 台湾独有的

B 福建独有的

C 大陆与台湾共有的

D 大陆东南沿海渔民的

20.下列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

B 它是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C 它是热带地区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D 它是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21.下列几组地形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A 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山东丘陵

B 山东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淮平原

C 四川盆地山东丘陵华北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东南丘陵

22.长江沿岸地带有我国最大的综合工业基地是()

A 攀枝花工业区

B 成愉工业区

C 沪宁杭工业区

D 武汉工业区23.在长江沿岸地带既有煤,又有铁矿建成我国西部钢铁城的城市是()A 成都 B 西昌 C 攀枝花 D 泸州

24.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是()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成都平原

25.关于长江三角洲工业城市密集的原因,错误的是()

A 地理位置优越,出于沿江与沿海结合部

B 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

C 人才、信息等优势明显

D 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26.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在()

A 内蒙古高原

B 黄土高原

C 青藏高原

D 云贵高原

27.淡水资源中,储量最大的是()

A 河流水

B 地下淡水

C 湖泊水

D 冰川和积雪

28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电力属于自然资源

B 总量大、人均量小

C 水资源时空分布均匀

D 森林面积大于草地面积

29.我国石油主要分布在()

A 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B 华北、西北和东南沿海地区

C 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D 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30.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高科技产业是()

A 纳米技术

B 电子和信息

C 转基因技术

D 环保产业

31.下面民居与分布地连线正确的是()

A 两面坡式民居——南方地区

B 四合院——湘西少数民族

C 帐篷、蒙古包——黄土高原

D 吊角楼——西北地区

32.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 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

B 地方文化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

C 地方文化是我国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D 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

33.有关高新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高新技术产业指建立小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B 高新技术产业,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 高新技术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 高新技术产业,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利于传统工业的发展

34.关于台湾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居民以高山族的人数最多

B 居民的通用语是普通话和闽南语

C 中部山地和东部沿海人口最密集

D 居民绝大部分是广东、广西的移民35.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水热充足,是我国热带水果的生产基地

B 人口稀疏,人均耕地多,大力发展“基塘农业”

C 蔬菜种类多,塘鱼、生猪、家禽、花卉生产发达

D 是我国主要的外向型出口创汇基地

36.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是()

A 地价低廉

B 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

C 矿产资源丰富

D 金融、技术、管理优势

37.关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

B 坚持退耕还林还草,积极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

C 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

D 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38.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正确的是()

①水量丰富,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②土质疏松

③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的保护

④过度放牧,不断开垦种地等人类活动加剧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9.关于四川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北部为高原,南部为盆地

B 西部为高原山地,东部为盆地

C 东部地区为平原,中部地区为山地、西部地区为高原

D 全省地形以盆地为主

40.四川盆地素有美誉是()

A 鱼米之乡

B 黄金水道

C 湖广熟,天下足

D 天府之国

参考答案

1D 2D 3C 4B 5B 6A 7D 8A 9B 10A 11A 12B 13B 14C 15C 16A 17C 18C 19C 20B 21A 22C 23C 24C 25D 26C 27D 28B 29C 30B 31A 32D 33D 34B 35B 36D 37C 38C 39B

40D

中图版-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 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古代 (凭直觉):盖天说→新盖天说→浑天说; ②近代 ( 观察 ):亚里士多德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发展,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 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6) 1、地球仪的概念: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 (N ),反之为南极(S )。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P8)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 .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 .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 表示;赤道以南为 南纬,习惯上用S 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 和90°N 。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 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2)经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地理 七年级(上) 第1节 知识点总结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自然资源的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理解概念,能够区分哪些是自然资 ..........源.。)比如:微生物、阳光、空气是;纸张,钢铁等不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阳光、空气、土地、水、生物等;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煤、铁、铜、天然气、石油等) 3、水资源:①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它由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水及地 下水等组成。 ②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4、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五位,人均水资源只占世界的28%。 5、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表现出时间上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时间上:夏秋季节多,冬春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洪灾和旱灾) 空间上(地区上):总体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即东南多,西北少。(所以华北和西北缺水) 6 7、南水北调总体方案是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到华北、西北地区。分为三条线路: 东线:从江苏扬州附近通过京杭运河把长江的水调到华北。 中线:从湖北省的丹江口附近把长江和汉江的水调到华北。 西线:从长江上游四川青海等省直接调到黄河上游。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 1、我国土地资源主要的利用类型:林地、耕地、草地、沙漠和戈壁等。其中,草地比重最大。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①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②总量丰富,人均少。③山地多,平地少。④后备耕地资源不足,而且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3、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也叫水产养殖业)等 4、分布:①耕地和林地主要在东部季风区;②草地和难利用的土地在西部内陆地区; ③林地主要分布东部的山地地区,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5、东部:种植业区:南方——水田——水稻;北方——旱地——棉花、小麦、玉米 6、西部:草地——畜牧业;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7、从农业发展来看,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是粮食问题。农业生产要大力发展和推广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科技兴农)。 8、“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第三节工业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许多工业部门的原材料直接来自于矿产资源。 2、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煤炭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3、煤炭:①我国煤炭总量世界第一;②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 ③煤炭最丰富的三个省区:山西、陕西、内蒙古(其中,山西省最多) 大型煤矿:山西的大同、阳泉、西山、峰峰等;陕西的神府煤矿;内蒙古的东胜、准格尔。 4、石油:①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沿海大陆架也有;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了大油田。②大型油田:黑 龙江的大庆油田辽宁的辽河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山东的胜利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 5、铁矿:(炼钢的原材料) ①分布:分布广泛,以河北(冀)、辽宁(辽)、四川(川或蜀)储量最大。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_中图版

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期末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亚洲地势、地形的显著特点是() A.地势中部低,四周高 B.起伏很大,以高原、山地为主 C.起伏不大,以平原为主 D.地势西高东低 2、“它是一个咸水湖,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几乎与日本面积相当”,这段文字是对下列哪一个湖泊的描述( ) A.贝加尔湖B.咸海c.里海D.青海湖 3、下列属亚洲气候主要特征的是() A 复杂多样,海洋性气候显著 B 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 C 温和湿润,气候带纵列分布 D 炎热多雨,气候带呈南北对称分布 4、人类是世界的创造者,没有人类就没有现在这样多姿多彩的世界,然而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你知道现在什么地方人最多吗?如果从大洲和国家来看分别是() A 亚洲印度 B 拉丁美洲俄罗斯C亚洲中国D非洲中国 5.下列有关东南亚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东南亚是世界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B.新加坡是东南亚的新兴工业国 C.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是世界重要的航运要道 D.东南亚地区矿产以锡和石油最为著名 6、下列关于西亚石油的说法错误的是() A.西亚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B.西亚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 C.西亚的石油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的特点 D.波斯湾石油输出的咽喉是苏伊士运河 7.“淡水贵于油”是中东地区的真实写照,下列各项关于“淡水贵”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厂为了赚钱而抬高水价B.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水资源制定的一项节水措施 c.中东地区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D.这里的水含有多种营养物质 8、关于欧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 B.无高耸的山地 C.海岸线平直,海湾、半岛少 D.有小面积冰川地形 9.欧洲联盟是( ) A.由欧洲西部所有国家组成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在“9·l1”以后建成的针对国际恐怖活动的军事组织 D.与世界贸易组织相对立的区域经济组织 10、下面是四个同学凭想像描写南极地区的画面,请判断哪一位描写得最准确() A、到处绿树成荫,鸟儿欢叫,鲜花、野果漫山遍野…… B、深山老林,狂风呼啸,阴森恐怖…… C、洁白的世界,冰积如山,狂风暴雨…… D、冰山漂浮,企鹅漫步…… 11、非洲炎热气候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海陆因素 B. 纬度因素 C. 洋流因素 D. 地形因素 12、如果你是一位光荣的科考队员,并即将去南极考察,去之前必须明确考察内容,下列不符合南极考察的是() A矿产资源,淡水资源考察B海洋生物资源考察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重点总结

地理知识总结 第一章 1、自然资源的定义: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 资源。P4 2、自然资源的分类:分为可再生资源(阳光、空气)和非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金属 矿产)。P4 3、淡水资源的构成:江河以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构成。P4—p5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表现出时间上分配不均匀(夏秋季节 多,冬春季节少),空间上分布不均衡(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P5—p6 5、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措施:首先要节约用水和合理用水。针对空间分布不均衡 要实施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引黄济青),针对时间分配不均衡要修建水库(三峡、葛洲坝)。P6-p8 6、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草地、林地、耕地、沙漠,戈壁(这是按照利用面积从大到小进 行排列的)。P11 7、土地资源的特点:总量大人均少;山地多平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匮乏。P11 8、在土地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部门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P12 9、我国在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确保我国耕地 不少于18 亿亩)P15 10、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P17 11、工业的血液——石油;工业的粮食——煤炭。P18 12、我国的煤炭资源居世界首位,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煤炭资源最为丰富。 P18 13、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主要油田有塔里木油田(新疆)、胜利油田(山东)、大庆油田(东北)。P19,要知道地图上的位置 14、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老牌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 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 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P19-p20,要知道在地图上的位置。 15、我国工业基地的分布呈现出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P20 16、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在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的区域。P20 17、中关村科技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P21 18、铁路的运输特点: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受天气制约小,运输成本低;但是基础 投资高,建设周期长。适宜陆地上长距离的煤炭、钢铁等大宗笨重货物的运输,如从山西向 广州运送煤炭,从湖北向北京运送钢铁。P23 19、公路的运输特点:灵活性高,短途运输成本低,受天气制约小;但是运量较小,长途运 费较高。适宜陆地上短途人员货物的运输。如从郊区向市内运送牛奶。P25 20、水路的运输特点:运量最大,运费低;但是速度很慢,受天气和水文状况影响大。分为 河运和海运,适宜在有水的地方运送大宗笨重货物,比如从波斯湾进口石油、从广州向大连 运送钢铁。P25 21、航空运输的特点:优点是速度快、安全、国际性。缺点是运费高,运量小。适宜昂贵东 西或者对时间有硬性要求的人员货物的运输。比如运送电脑芯片,昂贵鲜花,第二天要去开 会等。P25 22、我国铁路分布特点:以北京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P27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 图2:“盖天说”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p4—p11 一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邙阳关、空气、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 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煤炭资源) 4、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 5、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影响:水旱灾害。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状态。 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3、水污染原因: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更为严重。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 1、供水紧原因: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解决方法: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喷灌技术是农业节水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2、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 3、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功能: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航运等。 4、防治水污染。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p12—p19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类型多样: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分布: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陆地区)。 2、特点:①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六位。)②山地多,平地少。③中国农耕历史悠久,可供开垦的土地已为数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14172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位置:亚欧大陆东部 面积:4400平方千米。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分之三) 地势: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 岛屿:日本群岛、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 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朝鲜半岛等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大高加索山脉、 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图兰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河流流向:呈放射状流入各大洋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恒河、印度河 流入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亚洲被称为“巨河之洲” 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蓄水最大的淡水湖)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 死海:世界上盐度最大的湖世界陆地最低点 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第二节亚洲人文环境 众多的人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人口分布: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半岛 人种:主要是黄种人: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北亚白种人:分布在南亚、西亚。

古老的文明:A:三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印度河谷子(古印度)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巴比伦) B:三大宗教发祥地:基督教发祥地(西亚)、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麦加)、佛教(古印度) 经济发展不平衡:A:最为发达的国家:日本 B:新兴国家:韩国、新加坡 C:石油国家:海湾诸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 D:贫穷国家;尼泊尔、阿富汗 第一节东南亚 位置:亚洲东南部“十字路口” 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及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 马六甲海峡为世界海上运输的咽喉 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来群岛是世界上是庞大的群岛) 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山地多,平原少 河流:中南半岛:湄公河(东南亚最长河流)(亚洲流经国家最多) (流入太平洋)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流入印度洋) 湖泊:洞里萨湖(中南半岛柬埔寨境内) 气候:中南半岛大部分属热带季风气候 马来群岛大部分属热带雨林气候 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人种:以黄 色人种为主(华人、华侨在世界上最集中)(福建、广东) 发展不平衡的经济: 农业:稻谷(湄公河三角洲、伊洛瓦底江下游) 热带经济作物:椰子(印尼)、橡胶(泰国)、 油棕(马来西亚)、马尼拉麻(菲律宾) 工业:锡(马来西亚)、石油(印尼、马来西亚) 发展快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 发展慢的国家:缅甸、柬埔寨、老挝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知识点 亚洲. 1、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 2、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太平洋西岸)、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面与欧洲相接,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六个地区。(识记每个分区里主要国家,书上6页) 4、亚洲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亚洲是)。亚洲地势特征:中间高、四周低。(世界第二高,南极洲地势最高)。屋脊”(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位于亚洲中南部。 5、河流特点:河流众多(亚洲世界大河最多,“巨河之洲”);大都发源于中部高原和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入海,汇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亚洲第一长河(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湄公河) &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着(亚洲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使得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3)温带大陆 性气候分布广。(该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暖热,春秋季短,气候年较差大, 降水集中在夏季。) 7、亚洲世界之最(书上4页探索):世界陆地最低点,盐度最大的咸水湖(死海);世界最深,蓄水最大淡水湖(贝加尔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世界雨极(乞拉朋齐)降水来自印度洋。 8、亚洲的人口最多。世界人口过亿国家有(亚洲6个)中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欧洲)俄罗斯;(北美洲)美国、墨西哥; (南美洲)巴西;(非洲)尼日利亚。 9、亚洲人口稠密地区有南亚、东南亚、东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群岛)。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水陆交通方便、工农业发达。人烟稀少有自然环境恶劣的原始林区、内陆高原高山沙漠等。 10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地区南亚、西亚(都是白色人种);其余主要是黄色人种。(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是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发源地,也是印度教、犹太教、道教等发源地。 11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印度河谷地:古印度:黄河长 江中下游地区:古中国 12、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是亚洲最发达国家;(韩国(造船业发达)、新加坡(港口)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推行“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西 亚波斯湾地区一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出口“黑色金子”石油成为高收入国家,尼泊尔、阿富汗等贫困。 1、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连接处,火山频繁) 2、东南亚北连东亚、南临大洋州,太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1)平均半径6371千米2)最大周长4万千米(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地球卫星照片、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判断东、西经,南、北纬 有0°的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 )、以西是(W ),0°纬线以北是(N )、以南是(S ) 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 ),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 ),向北增为北纬(N )向南增为南纬(S ) 7. 判断半球位置: (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 )即北半球,为(S )即南半球(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①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将要判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②数值法:大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20°的在东半球 二、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方向:(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4)户外定向:利用太阳、利用北极星、 利用指南针(红色指针指示南方)、利用手表 2. 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2)公 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 三、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海拔和相对高度一般以米为计量单位。(珠峰8844.43米——吐鲁番盆地-154.31米)(3)等 高 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4)陆地地形:山地(500m 以上)、丘陵(500m 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20m )、高原(500m 以上)、平原(200m 以下)、盆地五种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铁矿石B石油C地下水D煤炭 2我国下列地区严重缺水的是() A.海南岛 B.华北地区 C.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 3关于我国自然资源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将会增加 B.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对资源的需求量将会减少 C.我国是资源大国,资源不存在短缺问题 D.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不足 4下列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是() A.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比例大 B.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 C.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 D.受气候影响较大 5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主要措施是() A.节约用水 B.兴建水库 C.防治水污染 D.跨流域调水 6我国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B林地C才草地D为开发的土地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傣族的住宅多为竹楼,这种建筑非常适合当地的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气候 B.藏族的服饰主要是传统藏袍,以适应高原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 C.川菜以麻辣、厚味着称,这和当地的气候潮湿很有关系

D.一月份,我国长春与海口市的居民服饰特点区别不大 8要将山西省大同煤田的煤炭运输到上海,最为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是()A.铁路和公路运输B.铁路和海运 C.内河和海运 D.公路运输 9跨流域调水的主要目的是() A.节约水资源 B.调节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 C.发展水产养殖业 D.缓解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状况 10下列服饰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相适应的是() A.西双版纳——妇女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 B.云南傣族——男子爱穿无领小袖衫,紧凑短裤,非常凉快 C.长江中下游地区——妇女们出门爱戴头巾或面纱 D.东北地区——人们一年四季常穿较单薄衣服 11 我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B.人口多,耕地少 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D.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12下列关于我国名山的分布,正确的是() A.鼎湖山——江西 B.黄山——安徽省 C.泰山——福建省 D.贡嘎山——云南省 13北京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所在地,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在北京。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人民团体的中央机构都在北京办公。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各个国家,都在北京设立了驻华使馆机构。”这段话充分说明北京城市职能之一是() A.全国的军事中心 B.全国的经济中心 C.全国的政治中心 D.全国的文化中心 14 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中国地图版】 八年级(下)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 1.【亚洲的世界之最】:面积最大的洲(44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总面积1/3);最高 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萨加玛塔峰); 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盐度最大的咸水湖:死海(-415米); 极端年降水最多:印度的乞拉朋齐;人口最多的洲(近3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5); 海岸线最长的洲;大河最多的洲;跨纬度最大的洲(92o); 2.亚洲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 洲相接。 3.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特点,亚洲通常分为哪六个地区? 答: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 4.亚洲地势、地形各有什么特点? 答: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地形特点: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占全洲总面积3/4)。平均海拔:950米。根据亚洲地形“屋脊”: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 5.亚洲河流:大河最多,长度在1000千米以上的有50多条,亚洲被叫做“巨河之洲”。 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别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亚洲第一长河: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亚洲有名的流河:锡尔河、阿姆河(均注入咸海)、塔里木河;亚洲流区占亚洲总面积的40%。 6.亚洲气候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气候类型有11种,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7.亚洲人口稠密地区: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群岛。亚洲人烟稀少地区:自然环境较恶劣的原始林区、陆高原高山地区、沙漠地区。 亚洲是黄色人种的故乡(南亚、西亚主要为白种人)。世界三大(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道教均发源于亚洲)。 亚洲的三大文明古国: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即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谷地孕育了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中下游孕育了古中国文明(华夏文明)。 8.亚洲发达国家:日本。亚洲“四小龙”:国、新加坡、、。亚洲“三小虎”:泰国、马来 西亚、印度尼西亚。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国、新加坡;亚洲高收入国家:在波斯湾沿岸拥有被誉为“黑色金子”石油的海湾国家(如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客、科威特、卡塔尔等);亚洲最在发达国家:尼泊尔、阿富汗等。 9.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又称“南洋群岛”,有2万多个岛屿)两大部分组成。 东南亚北接中亚,南邻大洋洲,位于太平洋和印度之间的交通要道。 10.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 答:马六甲海峡位于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西亚和南亚通达东亚和东南

中图版七下地理知识要点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自然资源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矿产资源)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世界环境日:6月5日地球日:4月22日 3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通常谁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淡水资源是由:江河、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地下水等组成。 4、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地球淡水构成:冰川和永久积雪68.7%,地下淡水:30.1%,地表水:0.3%,其他:0.9%。 5、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6、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由于人口多,人均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 7、6水资源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表现为: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10、南水北调:将长江水调往华北、西北。 (1)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输送至天津和北京。(可调水量最大)(从江苏扬州附近通过京杭大运河把长江的水调到华北)(2)中线: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自流供水至北京和天津(从湖北省的丹江口附近把长江和汉江的水调到华北) (3)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至黄河上游,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从长江上游四川青海等省直接调到黄河上游) 11、节水措施:(1)农业用水:喷灌,滴灌, (2)工业用水:循环使用,污水达标排放, (3)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 1.我国土地资源主要利用类型:林地、耕地、草地(比重最大)、沙漠、戈壁等。比重:草地:41.0%,林地:%,耕地:%,其他:%,内陆水域:1.8%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①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②山地多,平地少③后备耕地资源匮乏。而且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3.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也叫水产养殖)等 4.分布:(1)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 (2)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内陆地区)。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第1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水平着的,以赤道为分界线,分为北、南半球。)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 表示。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到160°E 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 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 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中国的位置:所在半球: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领土四端: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北纬53度)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小结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气候、矿产、生物、水、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的)和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少一些)两大类,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非可再生资源要注意节约使用。 2、我国的自然资源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世界环境日:6月5日地球日:4月22日 3、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由于人口多,人均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4、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 5、解决我国水资源紧张的状况,首先要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是:修建水库。 6、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山地多,平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7、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常见的有:耕地、林地、草地、沙漠、戈壁等。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 9、在我国东南部,以秦岭—淮河为界,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主要种植小麦、花生、大豆、甜菜、棉花。 10、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东南林区) 11、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2、煤炭被称为“工业的粮食”。我国的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最多。 13、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14、我国铁矿资源丰富,以河北、辽宁、四川三省最多。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已经建成九大钢铁工业中心。其中,鞍山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15、中国四大工业基地: (1)辽中南工业基地: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主要城市:沈阳、大连、鞍山 (2)京津唐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城市:北京、天津、唐山(3)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城市:上海、南京、杭州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设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课标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认识东西经线和南北纬线;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及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学习制作地球仪,注意渗透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 二、教学设计思想: 《地球仪》它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由于学生有关坐标系的数学知识未学,所以对经度、纬度、经纬度的位置的确认难以理解。这节容成了本章的难点,知识多而抽象,学生靠课本文字和插图是无法准确把握的。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具体设计如下: 创设生活情境。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现实,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 以教学重点为中心展开教学,采用观察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突破了教学重点。 运用教学直观性,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地球仪上识别东西经线和南北纬线; 2、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理解经度、纬度、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4、会利用地球仪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位置。 5、学会制作小型地球仪。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 1、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度确定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经纬度位置。 (四)教学难点: 1、东西半球的划分。 2、经纬度位置的确定。 (五)、教学准备:每一小组学生自己准备好一个地球仪、圆橙2个、小刀一把。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今天呀我们先来猜一则谜语:不是桔子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不要看它个子小,能载大河和山川。 生:地球仪。

七下地理知识点整理(中图版)

七下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气候、矿产、生物、水、海洋资源 等。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的)和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少一些)两大类,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非可再生资源要注意节约使用。 2、我国的自然资源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 3、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 2.5%。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 水资源,它是由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陆地上的淡水 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由于人口多,人均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4、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 5、解决我国水资源紧张的状况,首先要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解决水资源空 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是:修建水库。 6、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山地多,平地少,难利用土地 多,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7、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常见的有:耕地、林地、草地、沙漠、戈壁等。耕地、林 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农业类型包括:种植业、林业、 畜牧业、水产养殖业。 9、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和南北方的差异。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有我国的四大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 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都是著名的畜种)(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 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种植业: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林业:东北、西南、东南;渔业: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 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10、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分布呈现“南稻北麦”格局。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11、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2、煤炭被称为“工业的粮食”。我国的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最多,被称为“乌金三角”。 13、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14、我国铁矿资源丰富,以河北、辽宁、四川三省最多。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已经 建成九大钢铁工业中心:鞍山、北京、武汉、包头、上海、攀枝花、太原、马鞍山、重庆。 其中,鞍山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15、中国四大工业基地: (1)辽中南工业基地: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主要城市:沈阳、大连、鞍山 (2)京津唐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城市:北京、天津、唐山 (3)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城市:上海、南京、杭州 (4)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城市:广州、深圳、珠 海 16、我国工业基地的分布,表现出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 17、我国目前初步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目前,我国共有53个高新区,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北京中关村。 18、现代交通运输的五种形式及其特点: (1)铁路:我国最重要的长距离运输方式,运量大,速度快,运价低。 (2)公路:最灵活的运输方式,可实现“从门口到门口”的运输。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中图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中图版 在复习地理资料过程中,还要求我们七年级同学掌握有效识记和复习的方法,科学地进行复习,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这是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中图版,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中图版(一) 地球和地图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麦哲伦率船队首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2、大小: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赤道半径:6378 千米;地球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的模型。地球绕地轴运转,地轴与地球仪表面相交的两个点固定不动,上端的交点代表北极,下端的交点代表南极。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4、经线: (1)经线特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是一个半 圆。 (2)经度:0 180 0 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0 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5、纬线: (1)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经纬线长短比较) (2)纬度:0 90 0 纬线为赤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圈),从赤道往 北、往南,度数逐渐增大。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北极点为90 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南极点为90 S。基多赤道纪念碑位于南美洲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是世界上最精确的赤道标志。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中图版(二) 中国的自然环境 1、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称为地势。中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主要地形区为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为三大高原、三大盆地,海拔1000 2000米。第三级阶梯为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下。 2、西高东低的地势,非常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这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极为有利。西高东低的地势,也使我国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