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物理选修3-5同步训练题(有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同步训练题(有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同步训练题(有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同步训练题(有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动量及动量守恒定律同步训练题

【知识储备】

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重点知识点总结

1.碰撞:物体间相互作用持续时间很短,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很大;系统动量守恒。

a.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能损失很小,可以略去不计,这种碰撞叫做弹性碰撞。

b.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需要计算损失的动能的碰撞;如果两物体碰撞后黏合在一起,这种碰撞损失的动能最多,叫做完全非弹性碰撞。

2.冲量:物体所受外力和外力作用时间的乘积,是矢量,是过程量。

公式:I=Ft 单位是N·s

3.动量: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矢量,是状态量

公式:p=mv 单位是kg ·m/s;1kg ·m/s=1 N·s

4.动量定理:系统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I=mv-mv

末初

5.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成立的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力远大于外力;如果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为零,那么在该方向上系统的动量守恒

6.反冲:在系统力作用下,系统一部分物体向某方向发生动量变化时,系统其余部分物体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动量变化;系统动量守恒。

【学以致用】

1.关于动量、冲量,下列说确的是()

A.物体动量越大,表明它受到的冲量越大

B.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量

C.物体的速度大小没有变化,则它受到的冲量大小等于零

D.物体动量的方向就是它受到的冲量的方向

2.从地面上方同一高度沿水平和竖直向上方向分别抛出两个等质量的小物体,抛出速度大小都是为v,不计空气阻力,对两个小物体以下说确的是()

A.落地时的速度相同

B.落地时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相同

C.从抛出到落地重力的冲量相同

D.两物体落地前动量变化率相等

3.关于物体的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动量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B.同一物体的动量越大,其速度不一定越大

C.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其动量一定不变

D.运动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动量方向一定是该时刻的速度方向

4.(多选题)下面的说确的是()

A.当力与物体的位移垂直时,该力的冲量为零

B.如果物体(质量不变)的速度发生变化,则可以肯定它受到的合外力的冲量不为零C.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越大,它的动量也越大

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t时间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一定不为零

5.古时有“守株待兔”的寓言.假设兔子质量约为2kg,以15m/s的速度奔跑,撞树后反弹的速度为1m/s,则兔子受到撞击力的冲量大小为()

A.28N?s B.29N?s C.31N?s D.32N?s

6.质量为m a=1kg,m b=2kg的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发生碰撞,碰撞前

后两球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可知碰撞属于()

A.弹性碰撞 B.非弹性碰撞

C.完全非弹性碰撞 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

7.玻璃杯从同一高度落下,掉在石头上比掉在草地上容易碎,这是由于玻璃杯与石头的撞击过程中()

A.玻璃杯的动量较大 B.玻璃杯受到的冲量较大

C.玻璃杯的动量变化较大 D.玻璃杯受到的冲力较大

8.某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推力F的作用t秒钟,物体没有移动,则F对该物体的冲量为()

A.0 B.Ft C.mgt D.无法计算

9.两球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 A=1kg,m B=2kg,v A=6m/s,v B=2m/s.当A追上B并发生碰撞后,两球A、B速度的可能值是()

A.v A′=5 m/s,v B′=2.5 m/s B.v A′=2 m/s,v B′=4 m/s

C.v A′=﹣4 m/s,v B′=7 m/s D.v A′=7 m/s,v B′=1.5 m/s

10.一颗子弹水平射入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A并留在其中,A、B用一根弹性良好的轻质弹簧连在一起,如图所示.则在子弹打击木块A及弹簧被压缩的过程中,对子弹、两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

A.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C.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D.无法判定动量、机械能是否守恒

11.质量M=1.5kg的手榴弹某时刻恰好沿水平方向运动,速度大小是20m/s,此时在空中爆

炸,分裂成两部分,其中0.5kg 的那部分以40m/s 的速度与原速度反向运动,则另一部分此时速率为( )

A .20 m/s

B .25 m/s

C .40 m/s

D .50 m/s

12.(多选题)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小球发生正碰.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图乙为它们碰撞前后的s ﹣t (位移时间)图象.已知m 1=0.1㎏.由此可以判断( )

A .碰前m 2静止,m 1向右运动

B .碰后m 2和m 1都向右运动

C .m 2=0.3kg

D .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了0.4J 的机械能

13.(多选题)小车AB 静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A 端固定一个轻质弹簧,B 端粘有橡皮泥,AB 车质量为M ,长为L .质量为m 的木块C 放在小车上,用细绳连结于小车的A 端并使弹簧压缩,开始时AB 与C 都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当突然烧断细绳,弹簧被释放,使木块C 向B 端冲去,并跟B 端橡皮泥粘在一起,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A

B 车表面光滑,整个系统任何时刻机械能都守恒

B .整个系统任何时刻动量都守恒

C .当木块对地运动速度为v 时,小车对地运动速度为M m v

D .整个系统最后静止

14.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质量分别为2m 和m 的A 、B 两滑块,它们中间夹着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轻质弹簧(弹簧与A 、B 不拴连),由于被一根细绳拉着而处于静止状态.当剪断细绳,在两滑块脱离弹簧之后,下述说确的是( )

A .两滑块的动能之比E kA :E k

B =1:2

B .两滑块的动量大小之比p A :p B =2:1

C .两滑块的速度大小之比v A :v B =2:1

D .弹簧对两滑块做功之比W A :W B =1:1

15.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M 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底部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个质量为m (m <M )的小球从槽

高h 处开始自由下滑,下列说确的是( )

A .在以后的运动全过程中,小球和槽的水平方向动量始终保

持某一确定值不变

B.在下滑过程中小球和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始终不做功

C.全过程小球和槽、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且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D.小球被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的机械能守恒,但小球不能回到槽高h处

16.如图所示,两木块A、B用轻质弹簧连在一起,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颗子弹水平射入木块A,并留在其中.在子弹打中木块A及弹簧被压缩的整个过程中,对子弹、两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量守恒、动能守恒,机械能守恒

B.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C.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机械能守恒

D.动量、动能、机械能都不守恒

17.(多选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距离地面高H的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落到地面上后又陷入泥潭中,由于受到阻力作用到达距地面深度为h的B点时速度减为零.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g.关于小球在刚接触地面到速度变为零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小球的机械能减少了mgh

B.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为mg(H+h)

2

C.小球所受阻力的冲量等于m gH

2

D.小球动量的改变量大小等于m gH

18.如图所示,一辆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A、B两人分别站在车的两端.当两人同时相向运动时()

A.若小车不动,两人速率一定相等

B.若小车向左运动,A的动量一定比B的小

C.若小车向左运动,A的动量一定比B的大

D.若小车向右运动,A的动量一定比B的大

19.有一条捕鱼小船停靠在湖边码头,小船又窄又长(估计一吨左右).一位同学想用一个卷尺粗略测定它的质量.他进行了如下操作:首先将船平行码头自由停泊,轻轻从船尾上船,走到船头后停下来,而后轻轻下船.用卷尺测出船后退的距离为d,然后用卷尺测出船长L,已知他自身的质量为m,则渔船的质量()

A .d d L m )(+

B .)(d L md -

C .d

mL D .d d L m )(- 20.(多选题)木块a 和b 用一根轻弹簧连接起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紧靠在墙壁上,在b 上施加向左的力使轻质弹簧压缩,如图所示,对a 、b 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当撤去外力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尚未离开墙壁前,系统动量守恒

B .a 尚未离开墙壁前,系统动量不守恒

C .a 离开墙壁后,系统动量守恒

D .a 离开墙壁后,系统动量不守恒

21.(多选题)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块甲以3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有一轻弹簧固定在其左端,另一质量也为m 的物块乙以4m/s 的速度与物块甲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运动,则( )

A .甲、乙两物块在弹簧压缩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B .当两物块相距最近时,甲物块的速率为零

C .碰撞过程中,甲物块的速率可能为1m/s ,也可能为5m/s

D .碰撞过程中,乙物块的速率可能为2m/s ,也可能为1.7m/s

22.(多选题)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的质量比m A :m B =3:2,它们原来静止在平板车C 上,

A 、

B 间有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A 、B 与平板车上表面间动摩擦

因数相同,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有( )

A .A 、

B 系统动量守恒 B .A 、B 、

C 系统动量守恒

C .小车向左运动

D .小车向右运动

23.(多选题)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静止的斜劈,斜劈表面光滑。将一质量为m 、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斜劈顶端由静止释放。在滑块滑到斜劈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确的是( )

A. 由滑块、斜劈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斜劈对滑块的支持力对滑块不做功,所以滑块的机械能守恒

C. 虽然斜劈对滑块的支持力对滑块做负功,但是滑块、斜劈组

成的系统机械能仍守恒

D. 滑块、斜劈相对地面的水平位移之和大小等于斜劈底边边长

24.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2m 的木板B ,B 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A,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有质量为m的小球以水平速度v0飞来与A 物块碰撞后立即粘住,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块A始终未滑离木板B,且物块A可视为质点,求

(1)物块A相对B静止后的速度大小;

(2)木板B至少多长.

25.如图所示,竖直平面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下端与水平桌面相切,小滑块A和B分别静止在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现将A无初速度释放,A与B碰撞后结合为一个整体,并沿桌面滑动.已知圆弧轨道光滑,半径R=0.2m;A和B的质量相等;A和B整体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碰撞前瞬间A的速率v;

(2)碰撞后瞬间A和B整体的速率v′;

(3)A和B整体在桌面上滑动的距离L.

26.如图,小球a、b质量均为m,b球用长h的细绳(承受最大拉力为2.8mg)悬挂于水平轨道BC(距地高0.5h)的出口C处.a球从距BC高h的A处由静止释放后,沿ABC光滑轨道滑下,在C处与b球正碰并与b粘在一起.试问:

(1)a与b球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2)a、b两球碰后,细绳是否会断裂?

(3)若细绳断裂,小球在DE水平地面上的落

点距C的水平距离是多少?若细绳不断裂,小

球最高将摆多高?

参考答案

1.B【考点】动量定理.

【分析】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物体的动量,物体动量的变化等于合外力的冲量,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解:A、物体的动量等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与物体受到的冲量无关,故A错误;

B、由动量定理可知,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量,故B正确;

C、动量是矢量,物体的速度大小没有变化,如果物体速度方向发生变化,则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由动量定理可知,物体受到的冲量大小不为零,故C错误;

D、物体动量的方向是物体速度的方向,与物体受到冲量的方向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2.D【考点】动量定理;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分析】根据动能定理比较落地时的动能大小,方向不同;通过比较落地时竖直方向上的速度比较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通过比较运动的时间比较重力冲量;动量定理求变化率

【解答】解:A、根据动能定理两物体落地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故落地时速度不同,故A错误;

B、根据动能定理两物体落地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p=mgvsinθ,故B错误

C、高度相同,平抛时间短,根据动量定理I=mgt,故C错误

D、根据动量定理I=mgt.故D正确.

故选:D

3.D【考点】动量定理.

【分析】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物体的动量;根据动量的定义分析答题.

【解答】解:A、物体的动量P=mv,动量大的物体,它的质量不一定大,所以其惯性不一定大,故A错误;

B、同一物体质量是一定的,动量越大,其速度一定越大.故B错误;

C、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其速度不断变化,动量一定不断变化,故C错误;

D、动量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动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4.BD【考点】动量定理.

【分析】根据冲量的计算公式、动量定理分析答题.

【解答】解:A、力的冲量:I=Ft,当力与物体的位移垂直时,该力的冲量不为零,故A错

误;

B、如果物体(质量不变)的速度发生变化,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由动量定理可知,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冲量不零,故B正确;

C、由动量定理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越大,物体动量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动量不一定大,故C错误;

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速度不断变化,物体动量不断变化,由动量定理可知,在任何△t时间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一定变化,冲量一定不为零,故D正确;

故选:BD.

5.【答案】D

【解析】根据动量定理可知 I=mv2-mv1答案选D。

6.A【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x﹣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求出各个物体的速度,分别求出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即可判断动量是否守恒;根据碰撞前后机械能是否守恒判断是否为弹性碰撞即可.

【解答】解:根据x﹣t图象可知:a球的初速度为:v a==3m/s,b球的初的速度为v b=0,碰撞后a球的速度为:v a′=﹣=﹣1m/s

碰撞后b球的速度为:v b′==2m/s

两球碰撞过程中,动能变化量为:△E k=m a v a2+0﹣m a v a′2=×1×32﹣

×1×12﹣×2×22=0

则知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不变,此碰撞是弹性碰撞;

故选:A.

7.D【考点】动量定理.

【分析】玻璃茶杯从同一高度掉下,落在水泥地上,茶杯与水泥地作用时间短,而落在海绵垫上,茶杯与海绵垫作用时间长,根据速度关系,分析动量和动量变化的关系,根据动量定理分析茶杯所受冲量关系和冲力的关系.

【解答】解:玻璃杯从同一高度下落,落地前的速度大小相等,故落地前的动量相等;而最后的速度均为零;故说明动量的变化一定相等;由动量定理可知冲量也一定相等;

但由于掉在水泥地上的时间较短,则说明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动量变化较快,从而导致冲击力较大;使玻璃杯易碎;故ABC错误,D正确;

8.B【考点】动量定理.

【分析】根据冲量的定义式I=Ft求出推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

【解答】解:在t时间,推力对物体的冲量I=Ft,因为物体静止不动,合力为零,合力的冲量为零.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B【考点】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两球碰撞过程,系统不受外力,故碰撞过程系统总动量守恒;碰撞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可能有一部分转化为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碰撞后的系统总动能应该小于或等于碰撞前的系统总动能;同时考虑实际情况,碰撞后A球速度不大于B球的速度.

【解答】解:考虑实际情况,碰撞后A球速度不大于B球的速度,因而AD错误,BC满足;两球碰撞过程,系统不受外力,故碰撞过程系统总动量守恒,ABCD均满足;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碰撞后的系统总动能应该小于或等于碰撞前的系统总动能,碰撞前总动能为22J,B选项碰撞后总动能为18J,C选项碰撞后总动能为57J,故C错误,B满足;

故选B.

10.A【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判断动量是否守恒.根据是否是只有弹簧的弹力做功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解答】解:在子弹打击木块A及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对子弹、两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则系统的动量守恒.

在此过程中,除弹簧弹力做功外还有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所以系统机械能不守恒.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D【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专题】定量思想;方程法;动量与动能定理或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综合.

【分析】手榴弹在炸裂前后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另一块的速度.【解答】解:以手榴弹为研究对象,爆炸过程中动量守恒,以手榴弹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m1v1+m2v2,

即:1.5×20=0.5×(﹣40)+1×v2,

解得:v2=50m/s,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故ABC错误,D正确.

12.AC【考点】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s﹣t(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由数学知识求出碰撞前后两球的速度,分析碰撞前后两球的运动情况.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解两球质量关系,由能量守恒定律求出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解答】解:A、由s﹣t(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得到,碰前m2的位移不随时间而变化,处于静止.m1向速度大小为v1==4m/s,方向只有向右才能与m1相撞.故A正确.

B、由图读出,碰后m2的速度为正方向,说明向右运动,m1的速度为负方向,说明向左运动.故B错误.

C、由图求出碰后m2和m1的速度分别为v2′=2m/s,v1′=﹣2m/s,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1v1=m2v2′+m1v1′,代入解得,m2=0.3kg.故C正确.

D、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E=﹣﹣,代入解得,△E=0J.故D错误.

故选:AC

13.BCD【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物体C与橡皮泥粘合的过程,系统机械能有损失;分析系统的合外力,即可判断动量是否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小车的速度.根据系统的动量守恒定律求解整个系统最后的速度.

【解答】解:A、物体C与橡皮泥粘合的过程,发生非弹性碰撞,系统机械能有损失,产生能,故A错误.

B、整个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竖直方向上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动量一直守恒,故B正确,

C、取物体C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系统的动量守恒定律得:0=mv+MV,得小车对地运动速度为V=,负号表示方向与v方向相反,故C正确.

D、整个系统最终ABC的速度相同,根据系统的动量守恒定律得:0=(M+m)v′,v′=0,则整个系统最后静止,故D正确.

故选:BCD.

14.A【考点】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先根据动量守恒守恒求出脱离弹簧后两滑块的速度之比,根据动能、动量的表达式

求出动能及动量之比,根据弹簧对两滑块做功等于滑块动能的变化量求出弹簧对两滑块做功之比.

【解答】解:A、C、在两滑块刚好脱离弹簧时运用动量守恒得:

2mv A+mv B=0

得:

两滑块速度大小之比为: =,故C错误;

两滑块的动能之比E kA:E kB==,故A正确;

B、两滑块的动量大小之比p A:p B=,故B错误;

D、弹簧对两滑块做功之比等于两滑块动能之比为:1:2,故D错误.

故选:A.

15.D【考点】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由动量守恒的条件可以判断动量是否守恒;由功的定义可确定小球和槽的作用力是否做功;由小球及槽的受力情况可知运动情况;由机械守恒及动量守恒可知小球能否回到最高点.

【解答】解:A、在以后的运动全过程中,当小球与弹簧接触后,小球与槽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外力不为零,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不守恒,故A错误;

B、下滑过程中,两物体都有水平方向的位移,而相互作用力是垂直于球面的,故作用力方向和位移方向不垂直,故相互作用力均要做功,故B错误;

C、全过程小球和槽、弹簧所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与弹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小球与弹簧接触过程系统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外力不为零,系统水平方向动量不守恒,故C错误;

D、小球在槽上下滑过程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力,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球与槽分离时两者动量大小相等,由于m<M,则小球的速度大小大于槽的速度大小,小球被弹簧反弹后的速度大小等于球与槽分离时的速度大小,小球被反弹后向左运动,由于球的速度大于槽的速度,球将追上槽并要槽上滑,在整个过程中只有重力与弹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由于球与槽组成的系统总动量水平向左,球滑上槽的最高点时系统速度相等水平向左系统总动能不为零,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小于h,小球不能回到槽高h处,故D正确;故选:D

16.B【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

【分析】根据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判断动量是否守恒.根据是否是只有弹簧的弹力做功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根据能量转化情况分析动能是否守恒.【解答】解:在子弹打击木块A及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对子弹、两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系统的动量守恒.

在此过程中,除弹簧弹力做功外还有阻力对系统做功,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在子弹打中木块A的过程,系统的动能减小转化为能.弹簧被压缩的整个过程中,系统的动能减小转化为弹性势能,所以动能不守恒.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7.BD【考点】动量定理.

【分析】通过小球重力势能和动能的变化量求出小球机械能的减小量,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求出小球克服阻力做功的大小,根据动量定理求出小球阻力的冲量.

【解答】解:A、小球在整个过程中,动能变化量为零,重力势能减小mg(H+h),则小球的机械能减小了mg(H+h).故A错误.

B、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mg(H+h)﹣W f=0,则小球克服阻力做功W f=mg(H+h).故B 正确.

C、落到地面的速度v=,对进入泥潭的过程运用动量定理得,,知阻力的冲量大小不等于.故C错误.

D、落到地面的速度v=,对进入泥潭后的速度为0,所以小球动量的改变量大小等于m.故D正确.

故选:BD

18.C【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AB两人及小车组成的系统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即可求解.

【解答】解:AB两人及小车组成的系统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 A v A+m B v B+m车v车=0,

A、若小车不动,则m A v A+m B v B=0,由于不知道AB质量的关系,所以两人速率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若小车向左运动,则AB的动量和必须向右,而A向右运动,B向左运动,所以A的动量一定比B的大,故B错误,C正确;

D、若小车向右运动,则AB的动量和必须向左,而A向右运动,B向左运动,所以A的动量一定比B的小,故D错误.

故选C

19.D【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人和船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0,满足动量守恒,由位移与时间之比表示速度,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与计算.

【解答】解:设人走动时船的速度大小为v,人的速度大小为v′,人从船尾走到船头所用时间为t.取船的速度为正方向.

则 v=,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v﹣mv′=0,

则得:M=m

解得渔船的质量:M=

故选:D

20.BC【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判断系统动量是否守恒看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是否为零.当撤去外力F后,a尚未离开墙壁前,系统受到墙壁的作用力,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不为零.a离开墙壁后,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0.

【解答】解:A、当撤去外力F后,a尚未离开墙壁前,系统受到墙壁的作用力,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不为零.所以和b组成的系统的动量不守恒.故A错误、B正确.

C、a离开墙壁后,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0,所以a、b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守恒.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21.AD【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动量守恒的条件: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判断动量是否守恒.竖直方向上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水平面的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系统不受外力.当两物块相距最近时速

度相同,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物块甲的速率.物块甲的速率为1m/s时,速度方向可能与

原来方向相同,也与原来方向相反,由动量守恒研究乙的速率.若物块甲的速率为5m/s,由动量守恒求出乙的速率,根据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判断速率为5m/s是否可能.

【解答】解:A、甲、乙两物块(包括弹簧)组成的系统在弹簧压缩过程中,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故A正确;

B、当两物块相距最近时速度相同,取碰撞前乙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设共同速率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乙﹣mv甲=2mv,代入数据解得:v=0.5m/s,故B错误.

C、若物块甲的速率达到5m/s,方向与原来相同,则:mv乙﹣mv甲=﹣mv甲′+m乙v乙′,代入数据代入解得:v乙′=6m/s.

两个物体的速率都增大,动能都增大,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若物块甲的速率达到5m/s,方向与原来相反,则:mv乙﹣mv甲=mv甲′+m乙v乙′,

代入数据解得:v乙′=﹣4m/s,可以,碰撞后,乙的动能不变,甲的动能增加,系统总动能增加,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物块甲的速率不可能达到5m/s,故C错误.

D、甲、乙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选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乙﹣mv甲=﹣mv

′+m乙v乙′,

碰撞结束后,系统的动能守恒,则: =

代入数据解得:v甲′=4m/s;v乙′=﹣3m/s

可知碰撞结束后,甲与乙交换速度;碰撞过程中,乙物块的速度在4m/s~﹣3m/s之间都是可以的.所以速率可能为2m/s,也可能为1.7m/s,故D正确.

故选:AD.

22.BC【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在整个过程中三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零,系统的动量守恒.分析小车的受力情况,判断其运动情况.

【解答】解:A、B,由题意,地面光滑,所以A、B和弹簧、小车组成的系统受合外力为零,所以系统的动量守恒.

在弹簧释放的过程中,由于m A:m B=3:2,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等,所以A、B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不为零,动量不守恒.故A错误.B正确;

C、D由于A、B两木块的质量之比为m1:m2=3:2,由摩擦力公式f=μN=μmg知,A对小车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大于B对小车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在A、B相对小车停止运动之前,小车

的合力所受的合外力向左,会向左运动,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23.CD由滑块、斜劈组成的系统,由于m沿斜面加速下滑,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所以存在超重现象,则系统竖直方向的合外力不为零,因此系统动量不守恒,故A错误;滑块对斜面有压力,斜面向右运动,则斜劈对滑块的支持力与滑块相对于地面的位移不垂直,则该支持力对滑块要做功,所以滑块的机械能不守恒,故B错误.斜劈对滑块的支持力方向与滑块相对于地面的位移方向之间夹角为钝角,所以斜劈对滑块的支持力对滑块做负功,但对滑块、斜劈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故C正确.滑块下滑的过程中,斜面向右运动,滑块相对于斜劈的水平位移等于斜劈底边边长,相当于滑块与斜面底端相遇,由几何关系可知,滑块、斜劈相对地面的水平位移之和大小等于斜劈底边边长,故D正确.故选CD.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动量守恒的条件和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分析清楚物体运动过程即可解题;要注意:系统总动量不守恒,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的机械能不守恒,但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24.解:设小球和物体A碰撞后二者的速度为v1,三者相对静止后速度为v2,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得,

mv0=2mv1,①

2mv1=4mv2②

联立①②得,v2=0.25v0.

当A在木板B上滑动时,系统的动能转化为摩擦热,设木板B的长度为L,假设A刚好滑到B的右端时共速,则由能量守恒得,

联立①②③得,L=.

答:(1)物块A相对B静止后的速度大小为0.25v0;

(2)木板B至少为.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小球与A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也守恒,结合动量守恒定律求出物块A相对B静止后的速度大小.

对子弹和A共速后到三种共速的过程,运用能量守恒定律求出木板的至少长度.

25.解:(1)滑块从圆弧最高点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得: =2m/s.

(2)滑块A与B碰撞,轨道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 A=(m A+m B)v' 得:.

(3)滑块A与B粘在一起滑行,根据动能定理,有:

又因为:f=μN=μ(m A+m B)g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l=0.25m.

答:(1)碰撞前瞬间A的速率为2m/s;

(2)碰撞后瞬间A和B整体的速率为1m/s;

(3)A和B整体在桌面上滑动的距离为0.25m.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1)A到B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碰撞前A的速度.

(2)A、B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碰撞后整体的速率.

(3)对AB整体运用动能定理,求出AB整体在桌面上滑动的距离.

26.解:(1)设a球经C点时速度为v C,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即a与b球碰前的速度为

(2)设b球碰后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 C=(m+m)v

小球被细绳悬挂绕O摆动时,若细绳拉力为T,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T=3mg,则有T>2.8mg,细绳会断裂,小球做平抛运动.

(3)设平抛的时间为t,则依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得

故落点距C的水平距离为

即小球最终落到地面距C水平距离是.

答:(1)a与b球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是.

(2)a、b两球碰后,细绳会断裂.

(3)细绳断裂,小球在DE水平地面上的落点距C的水平距离是.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平抛运动;机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1)先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a球经C点时速度.

(2)a与b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可求出a与b球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碰后细绳的拉力大小,判断能否断裂.

(3)若细绳断裂,小球做平抛运动,运用分解法,由高度和初速度求解水平距离.

(完整)高中物理选修31期末测试题及答案(2),推荐文档

高二物理第一学期选修 3-1 期末考试试卷 1.有一电场的电场线如图1 所示,场中A、B 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和电势分别用E A、E B和U A、U B表示,则[] A.E a>E b U a>U b B.E a>E b U a<U b C.E a<E b U a>U b D.E a<E w b U a<U b 2.图2 的电路中C 是平行板电容器,在S 先触1 后又扳到2,这时将平行板的板间距拉大一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行板电容器两板的电势差不变B.平行扳电容器两板的电势差变小C.平行板电容器两板的电势差增大D.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的的电场强度不变 3.如图3,真空中三个点电荷A、B、C,可以自由移动,依次排列在同一直线上,都处于平衡状态,若三个电荷的带电量、电性及相互距离都未知,但AB>BC,则根据平衡条件可断定[] A.A、B、C 分别带什么性质的电荷B.A、B、C 中哪几个带同种电荷,哪几个带异种电荷C.A、B、C 中哪个电量最大D.A、B、C 中哪个电量最小 4.一束带电粒子沿水平方向飞过小磁针上方,并与磁针指向平行,能使磁针的S 极转向纸内,如图 4 所示,那么这束带电粒子可能是[ ] A.向右飞行的正离子束B.向左飞行的正离子束 C.向右飞行的负离子束D.问左飞行的负离子束 5.在匀强电场中,将一个带电量为q,质量为m 的小球由静止释放,带电小球的轨迹为一直线,该直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如图5 所示,那么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 ] A.最大值是mgtgθ/q B.最小值是mgsinθ/q C.唯一值是mgtgθ/q D.同一方向上,可有不同的值.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

选修3—3考点汇编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2316.0210A N mol -=?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mol A M m N = b.分子体积:mol A V v N = c.分子数量:A A A A mol mol mol mol M v M v n N N N N M M V V ρρ= ===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 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 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 所示。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 力。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 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0r 距离时, 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0r 的数量级为 1010-m ,相当于0r 位置叫做平衡位置。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 m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 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 4、温度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综合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综合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综合评估检测卷(一)静电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至少一个答案正确) 1. 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线,则下列有关P、Q两点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点的场强等大、反向 B.P点电场更强 C.两点电势一样高 D.Q点的电势较低 答案: C 2.如图所示,让平行板电容器带电后,静电计的指针偏转一定角度,若不改变A、B两极板带的电荷量而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同时在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那么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度() A.一定增大B.一定减小 C.一定不变D.可能不变 解析:极板带的电荷量Q不变,当减小两极板间距离,同时插入电介质,则电容C一定增大.由U=Q C可 知两极板间电压U一定减小,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也一定减小,选项B正确. 答案: B 3. 如图所示中带箭头的直线是某一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在该直线上有a、b两点,用E a、E b分别表示a、b 两点的场强大小,则() A.a、b两点场强方向相同 B.电场线从a指向b,所以E a>E b C.电场线是直线,所以E a=E b D.不知a、b附近的电场线分布,E a、E b大小不能确定

解析:由于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而该电场线是直线,故A正确.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只有一条电场线时,则应讨论如下:若此电场线为正点电荷电场中的,则有E a>E b;若此电场线为负点电荷电场中的,则有E a<E b;若此电场线是匀强电场中的,则有E a=E b;若此电场线是等量异种点电荷电场中那一条直的电场线,则E a和E b的关系不能确定.故正确选项为A、D. 答案:AD 4. 如图所示,三个等势面上有a、b、c、d四点,若将一正电荷由c经a移到d,电场力做正功W1,若由c经b移到d,电场力做正功W2,则() A.W1>W2φ1>φ2 B.W1φ2 解析:由W=Uq可知W1=W2. 由W cd=U cd·q,W cd>0,q>0,可知U cd>0. 故φ1>φ2>φ3,D正确. 答案: D 5. 右图为一匀强电场,某带电粒子从A点运动到B点,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为2.0 J,静电力做的功为1.5 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带负电 B.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少1.5 J C.粒子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少0.5 J D.粒子在A点的机械能比在B点少1.5 J 解析:本题考查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从粒子运动的轨迹判断粒子带正电,A项错误;因为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所以B项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得W+W G=ΔE k=-0.5 J,B点的动能小于A点的动能,C项错误;静电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所以A点的机械能比B点的机械能要小1.5 J,D项正确.答案: D 6.

高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一、传统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只注重传授式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化、强制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偏重于传授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概念,解题方法,这种方式抹灭了学生自我发现的能力,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得不到发挥。在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以传授方式教学,将概念和实验结果不断重复地传输到学生的脑中,将物理教学变得机械化、单一化,很少有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且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有问题却无法提出,同时教师得不到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的反馈信息。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是不利的。 2.创新意识培养的缺失,缺乏教学交流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灌输课本上的知识,将物理实验应该呈现的现象,通过口述或者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对于那些生硬的物理概念以及物理实验死记硬背,学生只要记住这些会发生的现象就等于接受了这些知识,完全丧失了创新的意识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物理这门应该生动的学科产生了抵触心理,学生无法想象、无法亲眼验证物理的神奇,也就没有学习物理的兴趣。

3.过分注重教学结果,一味地追求高分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这是对教学方式好坏最直接反馈,然而这往往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今的学习最直观的目的就是高考,高考的分数压力,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样迫使教师加快对学生分数的提高,教师不断地传授提高分数的解题方法,学生则只是掌握这些解题技巧,并没有从思想上接受这些知识,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则慢慢地消失的现象。 二、讨论式教学方式实施的意义 1.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物理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它是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现象的综合。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对所有未知的事物都有探知的本能,好奇心是创造发明的前提条件,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根本。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是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苹果会下落,为什么泡沫可以浮在水上。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得不到提问的机会,讨论式教学使物理课堂拥有了新的生命力,学生可以自主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c卷 测试题及答案 2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给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选的得0分) 1.两个用相同材料制成的半径相等的带电金属小球,其中一个球的带电量的绝对值是另一个的5倍,它们间的库仑力大小是F ,现将两球接触后再放回原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可能是( ) A.5 F /9 B.4F /5 C.5F /4 D.9F /5 2.点电荷A 和B ,分别带正电和负电,电量分别为4Q 和Q ,在AB 连线上,如图1-69所示,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在 ( ) A .A 和 B 之间 B .A 右侧 C .B 左侧 D .A 的右侧及B 的左侧 3.如图1-70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A 、B 接于电池两极,一带正电的小球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S ,电容器充电,这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保持S 闭合,将A 板向 B 板靠近,则θ增大 B .保持S 闭合,将A 板向B 板靠近,则θ不变 C .断开S ,将A 板向B 板靠近,则θ增大 D .断开S ,将A 板向B 板靠近,则θ不变 4.如图1-71所示,一带电小球用丝线悬挂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当小球静止后把悬线烧断,则小球在电场中将作( ) A .自由落体运动 B .曲线运动 C .沿着悬线的延长线作匀加速运动 D .变加速直线运动 5.如图是表示在一个电场中的a 、b 、c 、d 四点分别引入检验电荷时,测得的检验电荷的电量跟它所受电场力的函数关系图象,那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这个电场是匀强电场 B .a 、b 、c 、d 四点的场强大小关系是E d >E a >E b >E c C .a 、b 、c 、d 四点的场强大小关系是E a >E b >E c >E d D .无法确定这四个点的场强大小关系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q F E =可知此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 与F 成正比 B .由公式q E P = φ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势φ与q 成反比 图1-69 B A Q 4Q 图1-70 图1-71

高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高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高一物理从知识体系到学习方法都与高中物理有较大的差别。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是学生易产生分化的一个阶段。因此,教学中我注意研究高中物理的知识特点和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方法的培养,其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高一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了解高一物理学习中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1、大量的概念。 2、教学的难度加大。主要表现在教学函数关系的复杂化、图像的运用等。 3、空间关系的建立,在高中只有一维的问题,高中出现平面问题甚至立体问题。 4、概念和规律较高中更具复杂性,如曲线运动的速度等。 那么,如何克服这些难点呢? 首先,要把握好进度,勿图快,尤其在以上几个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第二,重在理解,切勿死记硬背。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需要记忆的东西不是很多。必要的物理概念和常数需记忆,而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勿死记硬背。第三,在教学中,加强观察与实验,教师一定要把物理现象总结、归纳的过程讲清楚,不要草率地给出结论,要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是注重讲道理的科学。最后,在教学中不要随意

增加难度。如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超前性的习题,而对大多数学 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习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切忌总是将综合性题目拿给学生,更不要把高考的试题拿给学生,那样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物理教学,原本就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所以我 们不仅应重视对教师教法的研究,更应重视对改善学生学法的探讨。那种把教学方法只理解为教师的教法和只重视教法研究,而忽视对指导学生学法的探索的现象,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 养学生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极为不利的。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而且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 的过程。学生学习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学习方法的是否科学。物理教师教学的最终落脚点,也只能是学生的“学会”和“会学”上面。所以我我们在研究教师 教法的同时,要认真探索学生的学法。 一、在设计教法的同时设计学法 备课的实质,就是一种教法设计。所以从教材的实际和学 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其特点,在备知识、备教法的同时,也备 学生的学法,在设计教法的同时也设计学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教材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 法上往往采取不同的形式,同时也要考虑在这种教法下,学生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

选修3—3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V=Sd V 是滴入浅水盘中纯油酸的体积,等于油酸溶液的体积乘以浓度。S 是单分子油膜在水面上形成的面积。 (2)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2316.0210A N mol -=?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 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mol A M m N = b.分子体积:mol A V v N =【固体和液体-分子体积,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空间体积】 c.分子数量:A A A A mol mol mol mol M v M v n N N N N M M V V ρρ= ===【M-任意质量;v--任意体积】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 时还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但颗粒很小,是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 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的产生原因是物体分子 做无规则热运动。两者都有力地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间 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随距 离的增加,分子力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在图1图象中实 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 坐标0r 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0r 的数量级为1010-m , 相当于0r 位置叫做平衡位置。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 m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 4、温度 宏观上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不同分子温度相同,平均速率不一定相同。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273.15T t K =+。热力学温度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5、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 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可通过宏观量体积来反映。(0r r =时分子势能最小)固体分子和液体内部分子通常处于平衡位置, 势能最小。分子势能随距离增加,先减小,再增加。 当0r r >时,分子力为引力,当r 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当0r r <时,分子力为斥力,当r 减少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是能增加

高中物理选修3-2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2测试题 第I 卷(选择题12小题 共 3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 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电磁场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的磁场一定是变化的 B. 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的电场不一定是变化的 C. 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的电场也是均匀变化的 D. 振荡电场周围产生的磁场也是振荡的 2.质子和一价钠离子分别垂直进入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它们的圆周半径恰好相等,这说明它们在刚进入磁场时:( ) A.速率相等 B.带电量相等 C.动量大小相等 D.质量相等 3.矩形线圈ABCD 位于通电直导线附近,如图所示,线圈和导线在同一平面内,且线圈的两个边与导线平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线圈远离导线移动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 B.当导线中的电流I 逐渐增大或减小时,线圈中无感应电流 C.当线圈以导线为轴转动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 D.当线圈以CD 为轴转动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 4.若在磁场是由地球表面带电产生的,则地球表面带电情况是: ( ) A.正电 B.负电 C.不带电 D.无法确定 5.关于日光灯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启动器触片接通时,产生瞬时高压 B. 日光灯正常工作时,镇流器起降压限流以保证日光灯正常工作 C.日光灯正常工作时, 日光灯管的电压稳定在220V D.镇流器作用是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 6.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时,线圈跟中性面重合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线圈中的磁通量为零 B. 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大 C. 线圈的每一边都不切割磁感线 D.线所受到的磁场力不为零 B C D A I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家用电器中的物理现象结题报告 (一)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的研究领域已几乎涉及所有的自然科学和许多社会领域,已成为各类科学发展的原动力。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它既有科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素质,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从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变革。但就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个人学习的能力不强,更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个人难以持续的去探讨一个问题。所以我校物理教研组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切人点,采用“以学带玩,以玩促学”的方法确定了《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纵观科学的发展,任何一个科学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 现象的质疑,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辛勤的探索;任何一个技术上的创新也都是劳动者对生产实践的探究和再创造的结果。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郎格 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的价值感唤醒。” 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传授物理学的知识为主,即向学生传授一般的物理规律,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能应付各种考试,在考试中

游刃有余,出类拔粹。但让它们去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或独立地去完成一个研究性的课题,就会困难重重,甚至束手无策。 参考书目及资料: 《大气压强原理》、《高中实验大全》、《物理与生活》、《摩托车中物理知识探究》、《密闭液体对外加压强的传递》、《有效进行探究性教学须注意的问题》、《白炽灯炮漫谈18问》、《电与热探究教学的反思》、《利用《物理与社会生活》 (三)目的和意义: 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 (四)研究方法: “创设情景----发现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或实践方案----实验探究和调查分析----总结分析----交流合作,成果展示” (五)体验与反思 本次研究性课题,同学们实诚信,讲原则,说到做到,决不推卸责任;有自制力,做事情始终坚持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肯学习,有问题不逃避,愿意虚心向

(完整word)高中物理选修3-3资料

高中物理选修3-3复习 专题定位本专题用三讲时分别解决选修3-3、3-4、3-5中高频考查问题,高考对本部分内容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有: 选修3-3:①分子大小的估算;②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理解;③物态变化中的能量问题; ④气体实验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⑤固、液、气三态的微观解释和理解;⑥热力学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⑦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等内容. 选修3-4:①波的图象;②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相互关系;③光的折射及全反射;④光的干涉、衍射及双缝干涉实验;⑤简谐运动的规律及振动图象;⑥电磁波的有关性质. 选修3-5:①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②原子的能级跃迁;③原子核的衰变规律;④核反应方程的书写;⑤质量亏损和核能的计算;⑥原子物理部分的物理学史和α、β、γ三种射线的特点及应用等. 应考策略选修3-3内容琐碎、考查点多,复习中应以四块知识(分子动理论、从微观角度分析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定律)为主干,梳理出知识点,进行理解性记忆. 选修3-4内容复习时,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抓住波的传播和图象、光的折射定律这两条主线,强化训练、提高对典型问题的分析能力. 选修3-5涉及的知识点多,而且多是科技前沿的知识,题目新颖,但难度不大,因此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抓住动量守恒定律和核反应两条主线,强化典型题目的训练,提高分析综合题目的能力. 第1讲热学 高考题型1热学基本知识 解题方略 1.分子动理论 (1)分子大小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 mol-1. ②分子体积:V0=V mol N A(占有空间的体积).

③分子质量:m0=M mol N A. ④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d=V S. (2)分子热运动的实验基础: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 ①扩散现象特点: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②布朗运动特点:液体内固体小颗粒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颗粒越小、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势能 ①分子力: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分子间距离增大, 引力和斥力均减小;分子间距离减小,引力和斥力均增大,但斥力总比引力变化得快. ②分子势能: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当分子间距为r0(分子间的距离为r0时,分子间作用的合力为0)时,分子势能最小. 2.固体和液体 (1)晶体和非晶体的分子结构不同,表现出的物理性质不同.晶体具有确定的熔点.单晶体表现出各向异性,多晶体和非晶体表现出各向同性.晶体和非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所处的状态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流动性,在光学、电学物理性质上表现出各向异性. (3)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表面张力的方向跟液面相切.

最新高中物理选修31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1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某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图中P 、Q 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为P E 和Q E ,电势分别为P ?和Q ?,则( ) A.P Q E E >,P Q ??< B.P Q E E <,P Q ??> C.P Q E E <,P Q ??< D.P Q E E >,P Q ??> 2.关于电势与电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在电场中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大 B.在电场中的某点,电量大的电荷具有的电势能比电量小的电荷具有的电势能大 C.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正电荷具有的电势能比负电荷具有的电势能大 D.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正电荷具有的电势能比负电荷具有的电势能小 3.图中水平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两带电小球M 、N 质量相等,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也相等.现将M 、N 从虚线上的O 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所示.点a 、b 、c 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O 点电势高于c 点.则( ) A.M 带负电荷,N 带正电荷 B.M 在从O 点运动至b 点的过程中,动能不变 C.N 在从O 点运动至a 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 D.N 在a 点的速度与M 在c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做“类平抛”运动,则电势能一定减小. B.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其运动轨迹一定与电场线重合. C.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如只受电场力作用,其加速度方向一定与电场线方向相同. D.一带电小球在匀强电场中在电场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运动,则任意相等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相同. 5.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量很小)固定在P 点,如图所示.以E 表示两极板间的场强,U 表示电容器的电压,ε表示正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则( ) A.U 变小,E 不变 B.E 变大,ε变大 第1题图 Q P q +q +

高中物理教研活动记录1

时间:4月25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代秀德 参加教师:赵来国、陈风云、王连霞、刘世莲、时玉霞、王凤花 主题:1、融合三维目标教学法 2、生成课程探析 过程: 1、代秀德主讲融合三维目标教学法 要实现三个维度的目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来达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全面落实。 ★提高研究学生在理化教学活动中如何积极参与,来侧重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只有对理化持热情、积极的态度,才有可能学好理化。也就是说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实现学生的情感目标。 ★通过研究学生在理化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的参与,来侧重解决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维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 ★通过研究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的过程来达到三维融合的境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相互渗透的,在理化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学生自主地去理解和感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产生了情感、激发了想象、启动了思维,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这一切都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受的过程中。 2、赵来国主讲生成课程的涵义 既然生成课程以生成论为理论背景,那么就有必要对生成论作一简单介绍。生成表示某种事物或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生成与预设相对,“预设”是指已经完成、已经完结。在当前,生成论思想虽然仍缺乏系统的哲学建构,但它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共同关注的亮点。生成论是关于事物生成、演化过程和规律的思想,它坚持宇宙万物在本质上是生成的,它对世界持一种动态的整体性分析观点。 所谓生成课程是指:以真正的对话情境为依托,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过程中动态生长的建构性课程。这表明课程弃绝了“本质先定,一切既成”的思维逻辑,而代之以“一切将成”,课程在过程中展开其本质,课程活动成为师生展现与创造生命意义的动态生成的生活过程,而非单纯的认识活动。以此为据,英国进行的开放课程,斯腾豪斯倡导的过程取向课程,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瑞吉欧—艾米利亚的“项目活动”课程,以及丰富的后现代课程理论都是生成课程的深刻体现。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课程学者多尔就认为课程是在师生对话中生成的,“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澳大利亚学者布莫(Boomer)等人倡导的“协商课程”实质上也是一种生成课程,其课程内容方案的制定以及实施都是由师生通过协商合作而共同完成的,同时课程所蕴涵的价值、意义、精神也通过师生的相互理解而得以生成。我国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也从多层面内在地反映了生成课程的精髓,比如研究型课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成课程。 这样,在生成课程中,课程就具有了全新的含义,课程真正实现了由“名词”到“动词”的根本跃迁。课程不再仅仅只是已知的结论性知识,而是师生通过对话探究知识并获得发展不断生成的活生生的动态过程。预设课程虽然也讲过程,但是过程是事先预设好的,这样,课程活动中的创造品质和生成品质遭致根本丧失。在生成课程中,教材并非学生必须识记的静态的知识体系,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总结

高中物理3-3知识点总结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微观量: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0 宏观量:物质体积V 、摩尔体积V A、物体质量m、摩尔质量M、物质密度ρ。 联系桥梁: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 ) A V M V m ==ρ (1)分子质量:A A 0N V N M N m m A ρ=== (2)分子体积:A A 0N M N V N V V A ρ=== (对气体,V 0应为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大小) (3)分子大小:(数量级10-1 0m) 球体模型.30)2 (34d N M N V V A A A πρ=== 直径3 06πV d =(固、液体一般用此模型)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S V d = S —单分子油膜的面积,V —滴到水中的纯油酸的体积 错误!立方体模型.3 0=V d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对气体,d应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注意:固体、液体分子可估算分子质量、大小(认为分子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 气体分子间距很大,大小可忽略,不可估算大小,只能估算气体分子所占空间、分子质量。 (4)分子的数量:A A N M V N M m nN N A ρ== = 或者 A A N M V N V V nN N A A ρ===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直接说明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发生原因是固体微粒受到包围微粒的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地撞击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因而间接 ..说明了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错误!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而不是固体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②布朗运动反映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③课本中所示的布朗运动路线,不是固体微粒运动的轨迹. ④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一定同时存在,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快,实际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的合力 ②分子力的表现及变化,对于曲线注意两个距离,即平衡距离r0(约10-10m)与10r0。 (ⅰ)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力为零。 (ⅱ)当分子间距r>r0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0增大时,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 (ⅲ)当分子间距r<r0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0减小时,分子力不断增大 二、温度和内能 1、统计规律:单个分子的运动都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的;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受到统计规律的支配。多数分子速率都在某个值附近,满足“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 2、分子平均动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①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②温度相同时任何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相等,但平均速率一般不等(分子质量不同). 3、分子势能 (1)一般规定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零, (2)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3)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r0关系(类比弹性势能) ①当r>r0时,r增大,分子力为引力,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x 0 E P r0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与题型复习

热学知识点复习→制作人:湄江高级中学:吕天鸿 一、固、液、气共有性质 1、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温度T越高,运动越激烈,分子平均动能。 注意:对于理想气体,温度T还决定其内能的变化。 扩散现象:相互渗透的反应 2、分子运动的表现 布朗运动:看不见的固体小颗粒被分子不平衡碰撞,颗粒越大,运动越 3、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且都随着分子间距r的增加而。 (1)分子力的合力F表现:是为F引还是F斥?看间距与分界点r0关系,看下图 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为0; 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 当r

非晶体:无确定的熔点。 → 物理性质:各向同性。原子排列:无规则 2,、同一种物质可能以晶体与非晶体两种不同形态出现。如碳形成的金刚石与石墨 3、有些晶体与非晶体可以相互转化。 4、常考晶体有:金刚石与石墨、石英、云母、食盐。常考非晶体有:玻璃、蜂蜡、松香。 三、热力学定律→研究高考对象为→主要还是理想气体 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Q 表达式中正、负号法则:如下图 2、气体实验定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结合量是气体的体积和温度,当温度变化时,气体的内能变化,当体积变化时,气体将伴随着做功,解题时要掌握气体变化过程的特点: (1)等温过程:内能不变,即ΔU=0。温度T ↑,则内能增加,ΔU >0 (2)等容过程:W=0。若体积V ↑,则气体对外界做功,W 取“—”负号计算。反之亦然 (3)绝热过程:Q=0。 3、再次强调:温度T 决定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也决定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 四、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P 、V 、T=t 0c+273 三个物理量关系 1、三条特殊线 (等温线:P 1V 1=p 2V 2 ) 2、液体柱模型 (1)明确点:P 液=egh 一般不用。当液体为汞时,大气压以 为单位时,高为h cm 时,P 液=h .计算气

高中物理选修3-1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1期末测试题(三)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0分,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不全的得2分,有错项的得0分) 1.关于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q F E =适用于任何电场 B .由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2r Q k E ?=可知,当r →0时,E →无穷大 C .由公式IL F B =可知,一小段通电导线在某处若不受磁场力,则说明此处一定无磁场 D .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置于该处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方向 2.甲、乙两个点电荷在真空中的相互作用力是F ,如果把它们的电荷量都减小为原来的2 1,距离增加到原来的 2倍,则相互作用力变为( ) A .F 8 B .F 21 C .F 41 D .F 16 1 3.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有两个等量的正电荷q 1和q 2,分别固定在A 、B 两点,DCE 为AB 连线的中垂线,现将一个正电荷q 由c 点沿CD 移到无穷远,则在此过程中( ) A .电势能逐渐减小 B .电势能逐渐增大 C .q 受到的电场力逐渐减小 D .q 受到的电场力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4.如图所示,A 、B 、C 、D 、E 、F 为匀强电场中一个边长为1m 的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A 、B 、C 三点电势分别为10V 、20V 、30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E 一定处在同一等势面上 B .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10V/m C .正点电荷从E 点移到F 点,则电场力做负功 D .电子从F 点移到D 点,电荷的电势能减少20eV 5.一个阻值为R 的电阻两端加上电压U 后,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q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此图象的斜率可表示为( ) A .U B .R C .R U D .R 1

高中物理教研活动记录1

高中物理教研活动记录 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时间:4月25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代秀德 参加教师:赵来国、陈风云、王连霞、刘世莲、时玉霞、王凤花 主题:1、融合三维目标教学法 2、生成课程探析 过程: 1、代秀德主讲融合三维目标教学法 要实现三个维度的目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来达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全面落实。 ★提高研究学生在理化教学活动中如何积极参与,来侧重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只有对理化持热情、积极的态度,才有可能学好理化。也就是说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实现学生的情感目标。 ★通过研究学生在理化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的参与,来侧重解决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维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 ★通过研究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的过程来达到三维融合的境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相互渗透的,在理化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学生自主地去理解和感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产生了情感、激发了想象、启动了思维,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这一切都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受的过程中。 2、赵来国主讲生成课程的涵义 既然生成课程以生成论为理论背景,那么就有必要对生成论作一简单介绍。生成表示某种事物或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生成与预设相对,“预设”是指已经完成、已经完结。在当前,生成论思想虽然仍缺乏系统的哲学建构,但它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共同关注的亮点。生成论是关于事物生成、演化过程和规律的思想,它坚持宇宙万物在本质上是生成的,它对世界持一种动态的整体性分析观点。 所谓生成课程是指:以真正的对话情境为依托,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过程中动态生长的建构性课程。这表明课程弃绝了“本质先定,一切既成”的思维逻辑,而代之以“一切将成”,课程在过程中展开其本质,课程活动成为师生展现与创造生命意义的动态生成的生活过程,而非单纯的认识活动。以此为据,英国进行的开放课程,斯腾豪斯倡导的过程取向课程,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瑞吉欧—艾米利亚的“项目活动”课程,以及丰富的后现代课程理论都是生成课程的深刻体现。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课程学者多尔就认为课程是在师生对话中生成的,“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澳大利亚学者布莫(Boomer)等人倡导的“协商课程”实质上也是一种生成课程,其课程内容方案的制定以及实施都是由师生通过协商合作而共同完成的,同时课程所蕴涵的价值、意义、精神也通过师生的相互理解而得以生成。我国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也从多层面内在地反映了生成课程的精髓,比如研究型课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成课程。 2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填空,推荐文档

高二物理选修3—3知识点检测 1、物质是由大量组成的 (1)分子大小数量级 (2)1mol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N A=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球模型分子大小: 立方体模型分子大小: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已知物体的体积V、摩尔体积V mol ,物体的质量M、摩尔质量M mol 、物体的密度ρ、阿伏伽 德罗常数N A a. 分子数量: b. 分子质量: c.分子体积:特别提醒: 固体和液体分子都可看成是紧密堆集在一起的。分子的体积V 0=V mol /N A ,仅适用 于,对气体不适用,对气体其表示。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 。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 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 (3)热运动:的无规则运动与有关,简称热运动,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 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 (2)画出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 (3)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 ,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 。但总是斥力变化得 。 (4)r 0位置叫做 ,r 0的数量级为 m 。 (5)假定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乙分子从远处由静止释放,在乙分子向甲分子靠近的过程中:a.乙分子的运动状态 b.乙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如何变化 4、温度 宏观上的温度表示 ,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 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5、内能 在右边方框中画出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 ①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与 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可通过宏观量 来反映。 当0r r >时,分子力为 ,当r 增大时,分子力做 ,分子势能 当0r r <时,分子力为 ,当r 减少时,分子力做 ,分子是能 当r =r 0时,分子势能最 ,但不为零,为负值,因为选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 ②物体的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和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 物体都是有内能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取决于 ) ③改变内能的方式: 与 (两种方式是 的) 特别提醒: (1)物体的体积越大,分子势能不一定就越大,如0 ℃的水结成0 ℃的冰后体积变大,但分子势能却减小了. (2)理想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为 ,故分子势能忽略不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