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师资格证30个高频考点

教师资格证30个高频考点

教师资格证30个高频考点
教师资格证30个高频考点

教师资格证高频考点1.教育起源

2.古代哪些书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3.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制约着学校结构;制约着学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三、四、五

三个动因: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共同作用论(马克思主义)

四个因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前提和基础)、环境(提供可能)、教育(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

五个规律: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6.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灵魂和统帅)、智育(前提和支持)、体育(基础)、美育(动力)和劳动技术教育。

7.旧中国的现代学制

8.课程内容的三个层次

课程计划(国家开设哪些学科)

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和教师教学的依据)

教材(教科书的编写形式包括直线式和螺旋式)

9.新课改课程结构调整

新课改体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包括: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新课改对课程结构的调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10.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试卷分析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11.教育方法、教育原则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3)直观性教学原则

(4)启发性教学原则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6)巩固性教学原则

(7)及时反馈原则

(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9)量力性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最常用)、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等。

1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第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第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

第三,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第四,掌握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13.德育方法、德育原则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知行统一原则

(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9)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2)情感陶冶法

(3)实际锻炼法(4)榜样示范法

(5)品德评价法(6)自我教育法

14.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

(4)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

(5)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6)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班级授课制最大的缺点是不利于因材施教。

15.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2)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

(3)形成良好班风

(4)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5)加强班级常规管理

(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

(7)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6.感觉规律

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

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如明适应和暗适应)、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感觉后效(如正后像和负后像)三种特性;

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影响、相互补偿和联觉三种特性。

17.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18.注意的分类与品质

分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和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19.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

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复习方法多样化、多感官参与复习、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20.想象的分类

21.情绪情感的分类

情绪:心境、激情和应激。

情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22.意志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型冲突。

23.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

特尔把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决定于先天因素,20岁到顶峰,3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例如记忆力。

晶体智力是后天习得的,决定于后天的教育和经验,在一生中一直发展,如阅读能力。

2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3-6岁)的主要危机是主动感对内疚感,学龄期(6-12岁)的主要危机是勤奋感对自卑感,青春期(12-18岁)的主要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25.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泛化和分化

桑代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斯金纳: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分

26.奥苏贝尔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方式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学习主要通过上位学习、下位学习以及并列结合学习实现,为了实现有意义学习,有时需建立先行组织者。他把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其中,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的,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是成就动机的主要成分。

奥苏贝尔有意学习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两个方面:客观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具有的逻辑意义;主观条件是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②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27.学习动机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中等程度的动机及其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倒U形曲线。

维纳成败归因理论

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选择难易适中的任务,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2)让他们观察那些学习能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取得成功的学习行为,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确信自己也有能力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由此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

(3)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从失败中找出可以改进的因素,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增强获得成功的自信。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培养:

(1)树立学习目标

(2)培养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个别差异

(4)帮助学生正确归因。

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4)恰当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5)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

(6)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7)培养自我效能感

28.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原型启发

(4)定势

(5)功能固着

(6)酝酿效应

(7)动机和情绪

(8)个体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等

29.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常用的方法有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30.“道德两难故事法”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包括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纪守法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他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马特教育思想: 第一,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 模块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育观 职业理念学生观 教师观 教育观——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答题套话:该教师的行为符合(违背了)教育观中的素质教育理念。 该教师的行为符合(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知识拓展: 教育观——素质教育: 是什么: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什么: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怎么做: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施新课程改革。(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学生观——以人为本: 是什么: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性别、民族、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为什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怎么做: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①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学生,评价学生,教育学生。学生的发展规律: ②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完整的个体——进行素质教育的出发点 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④学生需要尊重,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人格互动的过程。(陶行知的“四块糖”教育案例) ⑤要认识到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都处在发展的过程中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原则:教育公正——入学机会均等 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方法:因材施教 3、误区: ①因材施教不同于教育分层(教育分层的观点是错的) ②教育公正不是让所有的学生齐步走,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发展潜能的基础上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观: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教师与学生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人格互动。

关于教师资格证笔试的20个考点,一定要记住啊

关于教师资格证笔试的20个考点,一定要记住啦! 距离2018下教师资格笔试仅剩 37 天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日期为11月3日。 ?儿童权利公约: a.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b.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记忆口诀: 两个尊重无利益 ?教师职业素养: a.身体素养; b.心理素养; c.能力素养; d.知识素养; e.道德素养。 ?记忆口诀: 身心能知道,爱不爱职业

?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a. 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 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d.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e. 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记忆口诀: 第一幼小要衔接,第二提早入学延义年,第三普职教育要统一,第四高等教育要多样;第五终身受重视。 ?布鲁纳: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 ?记忆口诀: 纳米结构(认知结构)是科学家发现(发现学习)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a. 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c.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记忆口诀: 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外铄论代表人物: 荀子、洛克、华生 ?记忆口诀: 寻(荀子)找落(洛克)花生(华生)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记忆口诀: 三爱两人一终身 ?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记忆口诀: 最近股市很猛(孟子),不断跌,很多人赔(裴斯泰洛齐)洛(洛克),所以在卢(卢梭)子上唱浮夸(夸美纽斯)祈福(福禄贝尔) ?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 ?记忆口诀: 淘(陶冶)宝的榜样(榜样示范)在唯品(品德)会上说(说服教育)段(锻炼)子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整理(初中数学口诀)

编号考点摘录答案要点 1 初中数学课程内容(4) (动手课教学)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评价手段 2 确定数学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3) (单元课标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具体数学知识点 3 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4) (心理内涵现状)学科内涵、社会发展现状、学生心理特征 4 初中数学课程性质(3) (吉普车展) 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5 “数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明确了哪些问题(3) (是什么,为什么,得什么) 6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5) (双内教学评技术) 课程内涵、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技术与数学课程 7 数学课程核心概念(10) (星空感应符合分算模拟) 8 初中数学课程总体目标(4) 四基 (智能验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活动经验 9 初中数学课程学段目标(4) (智能思考问情)(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10 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关系(3) (总学四过结)总体学段目标、总目标四方面、过程与结果目标 11 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4) (数形统合)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12 综合与实践——设置必要性(3) (定义+学生能力+学科联系) 综合与实践——教学特点(5) (综合实践放生自主) 综合、实践、开放、生成、自主性 综合与实践——新课标教学要求(8) (暑假用心刻度河流心域反思问法) 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3) (合作实施发现问题+报告论文总结+探讨关联应用意识) 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4) (合作探究抽象问题) 综合与实践——课程本质及要求(2) (解决问题活动+独思自探+合流)(学生积极主动+教师尊重自主) 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要点(3) (综合探索实践) (突出实践、强调综合、以探索为主线) 综合与实践——课程作用主动、个性、学习方式、探究、情感价值、能力、创新、经验 13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建议(6) (施主标地基验情态) 14 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4) 预设生成、全体个体、合情演绎、现代技术与手段多样 15 初中数学课程评价要点(6) 见后 16 初中数学课程评价形式(8) (口述成长两课三后) 17 初中数学课程评价实施建议(7) 见后 18 教学原则(4) (抽烟公论)抽象具体、严谨量力、理论实际、巩固发展 19 数学教学过程(5) (北外教学评上985)备课、上课、课外、成绩考核、教学评价 20 五段教学法(5) 引入、讲解、联系、总结、应用 21 数学教学方法定义加后 22 初中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5) (自发讲论坛)自学辅助、发现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23 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需要考虑什么(5) (课目+学生+教学内件法) 24 概念间的逻辑关系(2) (相容:全同\交叉\从属;不相容:对立\矛盾) 25 概念下定义的常见方式(4) (公鼠秒揭)公理性、属加种差、描述性、揭示外延 26 概念教学基本要求(3) (内涵表达+运用+关系分类体系) 27 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4) (引确固用) 引入、明确、巩固、运用 28 命题教学的基本要求(3) (理解运用系统) 29 命题教学的一般过程(5) (引证明雇佣) 1.引入 2.证明 3.明确 4.巩固 5.应用 30 命题教学的策略(5) (被提问生过情) 31 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教学规律)(5) 间直、技能能力、技能与数学观、认知与非认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32 数学问题的设计原则(3) (可行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应用性原则) 33 数学学习概述及特点见后 34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内因(2) 非认知因素+认知因素 35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外因见后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考前必背20个考点.pdf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考前必背20个考点 1.函数的性质 这一知识点考察的难度不大,但是函数是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建议考生打 好基础。比如2013年下半年考了1道选择题,考察函数的奇偶性。 2.导数 对于这一知识点,一般考导数的应用,要求求出导函数,并根据导函数的符 号判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单调性,进而求极值和最值。比如2013年下半年考 了1道选择题,根据导函数的图像,来判断某点是不是极值点;2014年下半年的第1道选择题考察的内容是根据导函数的符号判断单调性。 3.概率与统计 考察的是高中的知识,题目难度较小,但是考察的频率非常高。比如2013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解答题,考察在区间上均匀分布的两个独立事件的概 率;2014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解答题,在放回的条件下,分别求两次摸出的球颜 色相同和颜色不同的概率;2015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选择题和1道解答题,分别考察的是样本容量对平均数的影响以及求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 4.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这一知识点,考生不仅需要掌握平面中的直线方程以及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还需要掌握空间中的各种位置关系。2013年下半年考了1道解答题,考察的是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根据点斜式求直线方程;2014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选择题和1道解答题,分别考察的是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根据参数方程求曲线方程以 及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正弦值。 5.向量 2014年下半年考了1道选择题,考察的是两个向量和的模长小于向量差的 模长的充要条件;2015年下半年也考了1道选择题,考察的是向量的运算性质。6.数列 特殊数列考的比较多,比如求满足一定条件的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要掌握恰当的方法,如错位相减、裂项相消等。 7.圆锥曲线 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希望广大考试要学会类比,掌握其标准方程,离心率以及准线等概念。这一块考解答题的时候,计算量往往会比较大,需要联立方程,并结合韦达定理去计算。 8.曲面方程

2018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及考试真题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及考试真题——逻辑思维能力 大纲要求: 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念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能够正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知识考点: 1、概念的逻辑特征 2、简单判断问题 3、真假话问题 4、元素对仗问题 5、数量分析题 6、数量分析题 考试真题: 【2017年上半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与“重庆一直辖市”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 A.法国-法兰西 B.华盛顿-纽约 C.英国-联合国 D.北京市-首都 答案:D。 【2016年下半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与“中国一香港”的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 A.北京——承德 B.宁夏——银川 C.新疆一一西藏 D.太原——山西 答案:B。 【2016年上半年真题】下列选项中,能够由“李白是文人”和“李白不是商人”必然推出的( )。 A.有的文人是商人 B.有的文人不是商人 C.有的商人是文人 D.有的商人不是文人 答案:B。 解析:李白是文人中的一个,属于有的文人,李白不是商人,所以有的文人不是商人。 【2016年下半年真题】“医生都穿白衣服,所以,有些穿白衣服的人留长头发。”下列选项中,这一陈述的必要前提是( ) A.有些医生留长头发 B.有些医生不留长发 C.穿白衣服的人不留长发 D.穿白衣服的人都是医生

答案:A。 解析:前提是医生都穿白衣服,结论是有些穿白衣服的人留长发。你会发现前提和结论中间缺了点什么,医生跑哪里去了?所以要把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重合的共同点找出来,此题中,医生就是我们要找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共同拥有的共同点。根据前提结论,答案选择A。 【2016年下半年真题】按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游戏,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按照“3+4+5→151227”“5+3+2→101525”“8+2+4→321648”的方法,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7+6+5→423585 B.7+6+5→423577 C.7+6+5→354277 D.7+6+5→354285 答案:C 【2017年上半年真题】找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游戏,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按照“2+5+7→144935”“3+5+6→184830”“4+4+9→367236”的规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7+6+4→285224 B.7+6+4→284270 C.7+6+4→422452 D.7+6+4→422824 答案:A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及考试真题——阅读理解能力 大纲要求: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知识考点: 1、阅读材料中的词、句理解 2、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点解析:法律法规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点解析: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在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科目中占比为10%,出题形式一般为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虽然只有10%分值,但是知识点和考点还是不少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看一下优路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综合素质考点解析之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一、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的基本法。 《教育法》是依据宪法制定的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关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是教育的“宪法”或教育法规体系中的“母法”,在教育法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通常规定一国教育的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基本制度以及教育活动中各主体的权利义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是教育单行法,依据是《宪法》和《教育法》制定。《义务教育法》对《教育法》规定的“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中的义务教育制度进行法律规范。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师法》是教育单行法,《教师法》对教师培养、教师职业活动和教师管理等方面的法律关系进行了规范,是集合了教师的行业管理和教师的权益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专门法律。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一般作为教育单行法看待。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不仅仅是教育活动领域中的问题,也是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

长需要出发,制定了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法律规范,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和司法部门。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同《未成年人保护法》关系密切.两者实质上都着眼于未成年人的保护.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旨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责任主体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和司法部门。 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是教育部制定颁发的,属于“教育规章”。为实施未成年人安全保护.提供了实际操作规则。《办法》不仅与学生的权利保护有关,也与教育活动中学校权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秩序相关。 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规划纲要》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文件,21世纪第2个十年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定了我国这一时期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战略任务和各个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规划纲要》适时地回答了我国在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并指明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为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依据。具体法律条文详见配套教材。 权利与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 1.《教育法》中关于教师权利的规定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内容简介:本章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掌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义务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对于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应重点识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的涵义;2.教育的属性;3.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2.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学记》、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洛克、赫尔巴特、杜威、陶行知。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的功能;2.教育与人口的关系;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4.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5.教育与精神文化的关系。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第五节教育制度 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制度;2.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制发展历程;3.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4.义务教育制度。 第六节教育目的 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的理论;3.我国的教育目的;4.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高频考点提要:1.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和特点;2.中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第二章中学课程 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课程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第一节课程概述 高频考点提要:1.课程的概念;2.课程的类型;3.课程理论流派。 第二节课程组织 高频考点提要:1.课程目标;2.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3.课程评价;4.课程开发。 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高频考点提要: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及目标;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 第三章中学教学 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教学的基本知识,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第一节教学概述 高频考点提要:1.教学的含义与特点;2.教学的意义;3.教学的任务。 第二节教学过程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科目一考点

一、素质教育观 (一)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实施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发展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2)学生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用发展眼观看待学生,提倡过程性评价)(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允许学生犯错误)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学生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与个性为基础的 (2)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1、教师角色转换 ①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②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化为课程的开发者 ③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 ④由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行为转换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②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④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③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④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①对工作高度负责 ②认真备课上课 ③认真批改作业 ④认真辅导学生 ⑤不得敷衍塞责(禁止性行为)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①关系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②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③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④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禁止性行为)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①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②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③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④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①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 ②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③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④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⑤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廉洁从教) ⑥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②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1、与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公平公正、严格要求 2、与家长:尊重、沟通、理解 3、与同事:协作、理解 4、与领导:尊重、支持 三、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1、班主任工作内容 2、班主任具备条件 C:\Users\61967\AppData\Local\MyEclipse Professional 2014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整理归纳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整理归纳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选择题、辨析题)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涵义(掌握)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的中介,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3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 相对独立性(教育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

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常考知识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 1.某校一位教师,工作认真负责,但对学生要求非常严厉,课堂上如果有学生在黑板上演示题目出错,就会严厉训斥。最严重的一次,他一怒之下竟拽着学生的头发往黑板上撞,并用非常难听的话谩骂。那个学生受不了这样的刺激,不肯再读书。最后辍学。 试运用所学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 2.某初中一位学生,成绩很差,还常常以各种恶作剧捉弄班主任。当该学生的家长决定让孩子停学就业时,班主任如释重负。事隔数年,班主任的电视机坏了。修理部派了一名手艺高明的师傅上门修理,谁知这位师傅竟是当年那名学生。学生很快修好了电视,还对当年老师的教诲感激不尽。事后,班主任认识到“在教师看来已无可救药和毫无希望的差生中,还蕴藏着天才。” 试运用所学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 (二)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及规律 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 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印度发现的狼孩卡马拉,由于从小离开人类社会,在狼群中生活了8年,虽然后来回到人类社会并经过教育与训练,但到l7岁时,她仅知道一些简单的数字概念,学会50个词汇,能讲简单的话。 请分析:为什么卡马拉在回到人类社会的九年里教育训练效果会这么差? 3.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如今讨论随着《时代》周刊的参与几乎达到了一个高潮。虎妈的故事登上了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 继“虎妈”之后,“狼爸”、“鹰爸”近日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狼爸”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打是一种威严、一种法度、一种文化”。“打是亲,骂是爱”的传统教子观念在“狼爸”那里有了新的诠释。“鹰爸”让四岁幼儿多多清晨在一13℃的雪地里裸跑,声称经过三年多的“极限训练”,现在多多已经完全看不出早产儿的痕迹,并且在很多方面都要优于同龄儿童。 请结合身心发展影响因素,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虎妈”、“狼爸”、“鹰爸”的做法的。 (三)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归因问题 1.五年级小学生刘爱华,身体和智力均为良好,学习成绩平平,在班上处于中下水平。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点整理

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1 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也就是说,广义的教育除了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教育之外,还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2 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学校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考点3 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习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1902 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即“壬寅学制” ,(亦称《钦定学堂章程》),为以后的学制奠定了基础。1904 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 (即《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 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 ,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后来几经修改,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 3.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 加强学前教育并注重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关注学前教育,很多学校将学前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P 艮。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考点4 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国的古代教育:早在4000 多年的夏朝,就出现了最早的学校教育。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校名称: 庠、序、学、校。中国古代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古代特别是封建时代教育的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中国古代教育的终结:1905 年,清朝政府明确下令,废科举,兴学堂。科举考试制度走到了终点。 印度的古代教育:古代印度的教育有着明确的等级性,而其中最享有优先教育权利的是僧侣和祭司。 古代埃及:古代埃及几乎与中国有相同古老的教育,也有差不多4000 多年的历史。 古希腊:a.雅典教育:和谐教育,主要主张关注人的身心和谐教育。 b?斯巴达教育:是一种武士教育,主要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注重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考点5 20 世纪后的教育特征 (1) 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 技术的。 考点6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1)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的最高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礼”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 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教育内容上孔子主张“六艺”。 (2)《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学记》高度重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教师职业道德 1、如何理解道德内涵? 1)、由一定社会的关系决定; 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多选) 4)、调节个人与人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4、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5、教师职业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判断) 6、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本人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判断)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鲜明的继承性(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严格的标准性。 8、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范教师应: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0、朱熹强调要把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 11、明代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要求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来启发人的良知。 1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判断) 13、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判断) 1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 15、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知识。 16、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7、依法执教的必要性: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18、教师如何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1)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3)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4)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9、廉洁是教师立身立教的根本。(判断) 20、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安贫乐道,无私奉献;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21、教师的欢乐来自于: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师生间美好的情谊;学生长大成才。 22、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公正从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23、教师礼仪的特点: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24、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的内容包括:举止文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自尊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高中教师资格证科一科二必背知识点

科一综合素质 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一、请简要阐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两全一个新) 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请简要阐述评价观(目的,内容,形式,主体,过程) 答:1、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的内容多元化; 3、评价的方式多样化; 4、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5、注重对过程的评价; 三、简要阐述学生观 答:1、学生是一个完整地生命个体(完整;不仅是学习的机器); 2、学生身上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 3、学生个体间有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4、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人文关怀; 四、简要阐述现代教师观 答: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立者和开发者; 4、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5、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五、现代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改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方面,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和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启发、引导、帮助; 3、在对待自身方面,新课程强调反思和终身学习; 4、在对待其他教育者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六、简要阐述现代教学观 答: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得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注重人而不只是科学 七、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三爱两人一终身) 答: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学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上作业,辅导检查) 答:1、备课,包括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个计划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体现; 3、作业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生成绩检查和评价;

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知识点详解

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产生于何时何地?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关艺术起源的理论主要有哪几种? 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三万至一万年之间.主要包括洞窟壁画和小型器物艺术. 艺术起源学说:①模仿说②劳动说③巫术说. 2. 古埃及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①概念写实性②稳定性和纪念性 3.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这一期在造型艺术上的突出成就,除了宫殿建筑进入了高度发展时期外,最值得一提的是《汉漠拉比法典石碑》. 古希腊在建筑、雕刻和瓶画方面有哪些主要成就? 建筑:主要是神庙,出现围柱式、多利安和爱奥尼亚式和科斯式. 雕刻:艺术家开始亲自实际的观察,不断改进雕刻技术,使雕像获得了新的样式.出现起伏的曲线,有细节刻画如《荷犊的男子》.有一定表情和肌肉解剖特点的雕像和高浮雕. 瓶画:黑绘式风格作品双耳大瓶《掷骰子的游戏》和红绘式风格作品《伊娥和门农》陶盘. 5. 为什么说古希腊艺术奠定了西方古典艺术的基础? ①希腊人对神的看法就十分独特,他们不像埃及人那样视神为宇宙中探不可测、高不可攀的绝对,而仅仅把神看作强健、聪明和更加理想的人. ②希腊人十分看重"数"这个概念.确立美的客观规范. ③希腊人是最早摆脱泛灵论的思维方式,在思维中加进了分析判断,善于进行理论性思考的民族. 6. 古代罗马在建筑和绘画方面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建筑:建筑遗址包括凯旋门、斗兽场、万神殿、纪念柱公共浴池和长方形会堂. 绘画:装饰壁画和镶嵌画,如庞贝城遗址艺术. 7. 犍陀罗雕刻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犍陀罗艺术受印度和希腊影响,雕刻建立在佛教建筑上,题材多取自佛教本生故事.佛像表情宁静祥和、略带微笑,体形圆柔,或站立或盘生,衣纹紧帖肌肤,须鬃由无数螺状组成,体型健硕雄浑,为后来佛像奠定基础. 8. 拜占庭艺术的特征是什么? 拜占庭艺术在王权的支持下带有较多的世俗特点,呈得比较宏伟富丽.一套严格的程式化的艺术形式,形象显得刻板、威严而富有永恒的精神力量. 9. 罗马式建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注重装饰性,带有地方色彩,较少写实风格.罗马式建筑主要从古罗马的巴西利卡式会堂发展而来,起初为木结构,后来改造为石结构.显得厚重、简洁而庄严. 10. 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变罗马式的半圆形拱为矢状券,将所有的内部空间以骨架券连结为整体,尖顶变得比较轻巧从而使墙变薄,内部空间增大,墙上设计了许多高大的窗户.哥特式建筑的外表饰有各种精美的雕刻,门窗顶部变为矢状形,门为"透视门",即一层层的逐层递进.高大的钟楼,尖塔,重多的垂直线给人轻盈升腾感,充分体现宗教意识. 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夏特尔教堂. 中世纪艺术同古希腊艺术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希腊美术体现开放,自由民的思想.精神文明呈现出空前的活跃,形成了人类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的高峰期.基本特征:赞美人性,注重情趣,强调模拟自然;注重内在结构,信任此刻的观察,追求理想境界;在和谐理想的旗帜下不断超越,带来艺术风格顺其自然的演变.追求理想是古希腊发展自始至终的主旋律. 中世纪艺术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宣言神学思想和崇拜封建帝王的观

2021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知识》考点:教育目的

2021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知识》考点: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的理论; 3.我国的教育目的; 4.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强调了教育活动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它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织部分。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四)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表现为其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 (一)宗教本位论 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其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二)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 (三)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观点是: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等。 (四)“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无目的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杜威所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无目的。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的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