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浙江初二科学知识点汇总

浙江初二科学知识点汇总

浙江初二科学知识点汇总
浙江初二科学知识点汇总

§1-1生活中的水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5.分析下面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

(1)分别写出A、B、C、D所表达的水循环中的各环节

名称: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 地表径流

(2)目前人类对地表径流这个环节可以施加一定影响。

§1-2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电解水是个化学变化过程。(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2.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看是否能复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否燃烧,火焰淡蓝色。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3.水的重要性质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水的异常现象有, 4 ℃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4.实验现象可知,左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右试管

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图上电源A代表正极。

5.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1-3水的密度

1.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的定义公式是。其两个变形公式是:m= V ,V=

m/ 。

2.1克/厘米3=1000 千克/米3,0.9克/厘米3= 900 千克/米3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00 千克/米3,它所代表的科学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4.下列物质: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 水 > 酒精。6.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着等质量的水、酒精和食盐溶液,如下图所示则A 杯中是酒精。

7.一个100毫升的量筒最多可量出酒精 80 克。(酒

精的密度为0.8克/厘米3)

§1-4水的压强

1.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压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表面垂直。当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

2.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我们用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其定义公式表示为

P=F/S ,两个变形公式求F= PS ,S= F/P 。

3.2帕=2 牛/米2,2帕代表的科学涵义是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4.菜刀磨得很快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骆驼具有很宽大的脚掌是通过_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5.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则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 490N ,对地面的压强为 12250 Pa ;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为 490N ,对地面的压强为 24500Pa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的液面差越大。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压强相同,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1-5水的浮力

1.将物体挂在弹簧秤下,然后将物体慢慢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逐渐变小;

当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后再慢慢下沉(不碰到水底),弹簧秤的示数不变。

若物体的重力为10N,某一个时刻弹簧秤的读数为6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4 N。

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且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字母表达式为F=ρ液 g ν排,其中ρ液指液体的密度,ν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3.物体浮沉条件:

当F浮 < G物,物体下沉,此时ρ物>ρ液;

当F浮 = G物,物体悬浮,此时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至漂浮后,此时F浮 =G物

5.如图所示密度最大的液体是:C。密度计是根据物体的漂浮时F浮 =G物原理制造的。

6.鱼的浮沉是通过改变鱼鳔体积的大小而来改变所受的浮力大小,而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大小来实现浮沉的。

7.一艘轮船重1000牛,当它在长江上驶时,所受的浮力为1000 牛,当它由长江驶入东海时,所受的浮力为不变,所排开的液体体积变小。8.小结计算浮力的三种思路,用符号来表示:F浮=G物-F拉(称量法);F=ρ液 g ν排(阿基米德原理), F浮=G物(悬浮漂浮状态)

§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解其它物质

的这类物质叫做溶剂。

2.填表:

3.给下列混合物归类:

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溶于水,⑧

色拉油溶于汽油。属于溶液的是①⑧ ,属于乳浊液的是 ③ ⑤ ⑦ 。

4.溶液的本质特点是:均一 性和稳定 性,当条件不改变时,溶液放置较长时

间也 不分层 (分层或不分层)。

5.有10%的食盐水100亳升,其密度为1.03克/厘米3

.现从中取出食盐水10

亳升,那么这些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10% ,密度为1.03×103 千克/米3。

§1-7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我们把在一定温度 下在一定量 溶剂里,不能 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能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

和溶液。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无关 。(无关或有关),但在一定温

度下同种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

3.在横线箭头上写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换方法:

4.我们用 溶解度 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即在一定温度 下,某物

质在 100克溶剂里所达到饱和状态 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5.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克,它所能代表的科学意义为: 20℃时100

克水里最多只能溶解25克硝酸钾 。

6.某温度下食盐水饱和溶液120克,里面有含有食盐20克,则此温度下食盐的

溶解度为 20g ,在物质的溶解性等级中它属 易溶 。

7.探究影响固体的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中,我们发现影响的因素有:

① ②③ ①溶质性质;②溶剂性质;③外界温度;④搅拌程度;⑤溶剂的量;

8.科学上我们常用 质量分数 来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C%= m 溶质

/m 溶液×100% 。

9.100亳升20%的硫酸溶液(ρ为1.2克/厘米3),则硫酸溶液的质量为

120 克,其中含有硫酸 24 克.

10.实验室配制10%的盐酸溶液500克,需要40%的盐酸溶液 125 克。

11.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50克,先计算,再用天平称取食盐

5 克,用量筒量取水 45 亳升,然后充分溶解即可。

12.如图:(1)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升

高 ;像 熟石灰 (填物质名称)和c 一样

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下降;b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小 。

(2)在t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Sb ﹥

Sa ﹥Sc 。

(3)在t ℃时a 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6.7% 。

§1-8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具有 规则 的几何形状,而非晶体则没有。

2.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是:蒸发溶剂 和 冷却热饱和溶液 。

加溶剂,升温 蒸发溶剂 降温 增加溶质

对于右图中获得a物质晶体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

获得b物质晶体可有用:蒸发溶剂

4.硫酸铜晶体的生成中利用的结晶方法是:冷却热饱和

溶液。

§1-9水的利用和保护

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淡水。它们都是由大气降水最后汇集而成的。

6.把水静置,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称为沉淀法,为了使沉淀的效果更好,常用明矾或活性炭作凝聚剂。过滤法适用于分离固液的混合物,过滤操作有严格的要求,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的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指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三层滤纸边、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7.把水加热,至水沸腾变成水蒸气,再经冷凝管冷却成水滴,这种净化水的方法称作蒸馏法。蒸馏水是纯净物(纯净物或混合物)。8.粗盐提纯为精盐的主要操作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最后所得的精盐是纯净物(纯净物或混合物)。

§2-1大气层

1.大气温度在垂直方面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3.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其中对流层跟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5.空气对流的运动规律是: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上升,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下降。据此,冰箱冷冻室的冷凝管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上部或下部)。

§2-2天气和气温

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叫天气。下列词语不属于描述天气的是⑤

①阴转多云;②和风细雨;③雷电交加;④小雨加雪;⑤终年高温。

3.气象观测中,用到的温度计类型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测气温的主要原因是百叶箱内气温波动小(大或小)。4.一般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 ℃。

§2-3大气的压强

1.马德保半球实验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很大。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水银气压计或空盒气压计进行测量。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高度直

接相关,所以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反而减小。

2.标准大气压的大小为1.01×105 Pa ,相当于 76 厘

米汞柱产生的压强。若某人的拇指甲的面积为1厘米2,则此人拇指

甲受到大气给它的压为10.1 牛。

3.如图:托里拆利实验中,最后水银柱的高度如图所示,此时大气气压的大小为1.01×105Pa帕,把玻璃管略向右转则会发现水银柱会变长(长、不变、变短)。若玻璃管上端突然打个小洞,你估计会出现的现象是管内水

银柱下降至与管外水银面相平

4.气体或液体的流速越大,其产生的压强就越小。

5.下列生活现象中没用到大气压的是:③

①饮料吸入口中;②用滴管取液体;③气球升空;④塑料挂钩吸在壁上。

§2-4大气压和人类生活

1.高气压中心的空气下沉流动,天气多晴燥,低气压区中心的空气上升,天气多阴雨。

2.实验表明,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压力锅就是利用增大压强沸点升高的原理制成的。

3.下列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利用到大气压的是: 1.2.3.4.5.

①真空保存袋;②吸尘器;③高压锅;④离心式水泵;⑤针筒吸药液。

ξ2-8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下列属于气候用语的是 E

A阴转多云 B晴空万里 C和风细雨 D雷电交加 E长年

无冬

3.分析右图:(图上海拔的单位为米)

(1)若山脚B地的气温为15℃,则山顶A地的气温约为-9℃。因为在对流层范围内,每升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2)C地和D 地相比, C 地降水更多,原因是其处在迎风坡,水汽上升过程中更容易凝结形成降水。

5.水的比热为4.2×103J/(kg·℃),它所代表的科学意义是1千克的水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质量为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为16.8×103焦。

6.由比热表可知: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也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水的比热最大;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状态不同时其比热值也不同。7.由于陆地的比热小于海洋的比热,所以陆地增温或降温比海洋快,陆地的年较差和日较差也比海洋大。同时,海洋上水汽充足,沿海地区降水要比内陆地区要更丰富。

8.季风是指在不同季节里风向相反或近相反的风。我国季风形成的原因是海水和陆地的比热。

§3-1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3.植物的常见感应性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向触性向化性等等。

分组实验:植物的向性(探究根对地球引力的反应)

1.实验中将4粒种子指向4个不同的方向,原因是:这样布置当种子萌发时,方向不同。

2.植物的种子萌发后,根向下生长,这是

植物对地球引力刺激作出的反应。此外,我

们还发现胚芽出来后,并不是直立生长,而

是弯向水生长,这是植物的向水性。

§3-2神奇的激素

1.达尔文的向光性探究实验:(看图填写)

A 图表明胚芽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弯曲生长 。

B 图表明如果切去胚芽尖端部分,发现胚芽 不生长,不弯曲

C 图中将胚芽的尖端用一个不透光的锡箔小帽罩起来,发现胚芽 生长但不弯曲 。

D 如果胚芽的基部用锡箔包起来,发现胚芽 弯曲生长。根据上述实验结论,我们可以大胆推想在 单侧光 的照射下,胚芽的 尖端 部分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且这种物质会对_胚芽的生长_产生影响。

2.温特的实验:

A 组实验中a 琼脂接触过胚芽的 尖端 ,发

现这个胚芽会向放琼脂的 对侧弯曲 生长。

B 组实验中b 琼脂 没有 接触过胚芽的尖

端,发现这个胚芽 不生长不弯曲。

温特做B 组实验对A 组来讲,可起到 对照作用,以排除 琼脂等其他因素 的干扰;

此实验表明,胚芽的 尖端 确实产生了

某种物质,能够控制 胚芽 的生长。

3.荷兰科学家 郭葛 等人,最后分离出植物尖端部分含有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取名为 生长素 。后来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 赤霉素 、 细胞分裂素等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起重要作用的物质。这些对植物活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物质统称为 激素。

4.现在科学家知道,当 单侧光照射植物时,使植物体内产生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背光侧生长素要 多(多或少),所以背光侧生长 快 (快或慢)。

4.人体血液中的 葡萄糖 叫做血糖。人体正常的血糖值为90mg/100ml 物中的糖类物质。

5.读右边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图:

(1) X 代表人体正常的血糖,其数值应为

90mg/100ml ;A 代表人体血糖 高于 正常血糖值,

在C 处发生的变化是胰岛素分泌增加E 处的变化是 血糖浓度下降B 代表体内血糖 低于 正常血糖值,在D

处发生的变化是 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在F 处的变化

是 血糖浓度上升 。

(2)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 糖尿 病。

5.内分泌腺是 没有 (有或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分泌的 激素 会直接进

§3-3神经调节

1.人体作出反应是一个 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处理信息 → 传导信息→ 作出反应的连续的过程,是许多器官 协同 作用的结果。

5.A 是 大脑,其功能管理人体各部分;

B 是小脑,其功能人体协调;

C 是 脑干 ,其功能 控制血液循环、呼吸系统。

7.脊髓是 脑干 的延续。它主要有 传导 和 反

射 两方面的功能。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属于 低级(高

级或低级)神经中枢,所以有些反射可以受 大脑 控制。

8.人体通过 神经系统 激作出的 应答 的过程叫做反射。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 反射弧 才能实现。反射弧包括感受器→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五个部分。

§3-5体温的控制

3.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 产热 和 散热 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安静时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内脏 ,运动时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肌肉和皮肤。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 皮肤 散发出去的。

4.当外界温度低于体温时,散热的方式以 直接散热 为主;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散热的方式以 汗液蒸发 为主。

5.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

与外界环境之间的 温差 ,人体表面

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 血液 的

多少加以调节。

读图:根据血管的形状可知 B 血管是在常温

下;__A___血管是在低温下的,当血管收缩时,皮肤血流量少,皮肤温度 低,散热量少;_C__血管是在高温下的,血管 舒张 ,皮肤温度 升高,散热量 增大 。

6.在高温环境下,如果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 最大限定。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会出现 中暑现象。

7.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 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 控来调节和控制

的。

§4-1 电路图

1.把开关、电源、用电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一个最简单的电路至少有4部分组成。

2.电路的状态有:接通的电路叫做通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此时电路中无电流;如果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直接与电源构成通路,这叫电源短路,此时电路中因电流过大而会损坏电源。

如左图电路图:若断开关S

2,闭合开关S 1,

则电路是短路;若只闭合开关S 2,则电路

是通路;若断开开关S 2、S 1,则电路是开路。

3.如右图:S 为总开关,它的作用是控制L 1L 2的明暗

A 、

B 两个分支点间的电路叫做支路,A 、B 两点到电源间的电路叫干路。 §4-2电流的测量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科学上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因此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带负电荷)的移动方向相反。

2.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表示,符号用I 表示,其国际制单位是A 。

换算:①200毫安=200000微安=0.2安,②50000微安=50毫安=0.05安。

3.使用电流表应注意的有:①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串联;②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③用试触 法来选择量程,这样可以提高测量的安全性;④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把电流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

§4-3物质的导电性

1.下列物体,属于导体的是:2.4.5.6.7.10

①橡皮,②碳棒,③棉花,④食盐水,⑤人体的汗液,⑥金属,⑦烧红的玻璃,⑧塑料,⑨纯水,⑩大地。

2.导体和绝缘体没有(有或没有)绝对的界线。如玻璃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但烧得发红时就变成了导体。

3.导体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导体内部有自由电荷;金属是最重要的导体,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它们带负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体的原因是其内部没有自由电荷。

§4-4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小。电阻用符号R 表示,它的国际单位是欧姆。请换算: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短、粗细、和材料温度。

2.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细其电阻值一定越大

§4-6电压的测量

1.使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的作用称电压。一个电路中有电流的两个必要条件是 闭合电路 和电压。

2.电压符号用U 表示,它的国际制单位是V 。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36V ,家用电路的电压为220V 。 ①必须把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②电压表的“+”接线柱要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线柱要与电源负极相连;③使用时所测电压的最大值不能超过其量程。

由右图的实物图在方框内画出其电路图:

4.在下列电路图中标出电压表或电流表,并标出正负接线柱:

5.按左图的电路图连实物图:

§4-7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为了研究一段导体R的U、I、R的关系,我们确定的研究方法有:①保持R不变,改变U,研究I和U 的关系;②保持U不变,改变R,研究I 和R的关系。据此我们设计的实验电路图是(在虚线框中画出)

2.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改变阻R两端的

电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导体中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也就是欧姆定律。

3.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I=U/R,其变形公式U=IR,R=U/I。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公式是 R=U/I 。

4.如右图现要测量未知电阻R

X

的电阻(事先已知R的电阻约在10欧左右):

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处于阻值最大处;②此实验中伏特表的量程应是0~3V,电流表的量程应是0~0.6V;③连接右边实物图,注意导线不能交叉;④若在实验中两表的读数如上图所示,则

R

X

=11欧。

5.按左图的电路图连实物图:

A A A A

A

5.有关欧姆定律的计算题:

①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伏时,通过它的电流为1.2安,(1)求导体的电阻为多大?(2)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6安时,导体的电阻为多大?此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又是多少?

解:由题得

(1)R=U/I=6V/1.2A=5欧

(2)5欧 U,=I,R=0.6AX5欧=3V

②当电路两端的电压是6伏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0.6安,求(1)要使通过电阻的电流为1安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多少伏?

(2)如果电路两端的电压增加到12伏,此时电路中的电阻为多大?通过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解:由题得

(1)U,=IR=IX(U/I,)=1AX(6V/0.6A)=10V

(2)10欧 I,,=U,,/R=12V/10欧=1.2A

③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从2.5伏增加到3.5伏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增大了1安,求电阻的阻值为多少?

解:由题得设I1为aA

U1/I1=U2/I2=2.5V/a:3.5V/a+1

a=2.5A

R=U/I=2.5V/2.5A=1欧

=10欧姆,电源电压12伏保持不变,闭合

④如图,电阻R

1

开关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这接动过程中:

(1)当电压表示数为6伏时,电流表读数为多少?

解:由题意得

I=U/R=6V/10欧=0.6A

(2)当滑片P拉到滑动变阻器a端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多大?解:由题意得

I=U/R=12V/10欧=1.2A

U1=U总=12V

⑤如右图电源电压为10伏,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20欧姆。当滑片P由变阻器的中点a处移向b端的过程

中,两电表在a和b两处的读数分别为多大?

解:由题意得:

a点 I=U/R=10V/10欧=1A

U1=U总=10V

b点I=U/R=10V/20欧=0.5A

U2=U总=10V

期中简单分析计算题练习:(注意格式)

1.有一100毫升的量筒,能否量取质量为100克的煤油?

=0.8×103千克/米3)

(ρ

煤油

解:由题意得,

V=M/ρ= 100g =125ml

0.8g/cm3

因为125ml大于 100ml 所以不能

答:不能量取质量为100克的煤油.

2.如图:物体A的质量为2千克,它的底面积为5分米2

物体B质量为1千克,它的上表面面积为2分米2.则物体A对B产生的压强为多少?

解:由题意得,

因为物体水平放置所以F=G

P=F/S=G/S=2kg×9.8N/kg=980pa

2×10-2m2

答: 物体A对B产生的压强为980pa

3.有一块木头的体积为100厘米3漂浮在水面上,有40厘米3的体积露出水面,则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解:由题意得,

F浮=G排液=ρ液gv排=6×10-5 m3×1000kg/m3×9.8N/kg=0.588N

答: 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为0.588N

=0.8×103千克/米3.问石腊的4.有一质量为10克的石腊悬浮在煤油里,已知ρ

煤油

密度为多少?石腊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解:由题意得, 石蜡悬浮

F浮=G蜡所以F浮=G蜡=10g×9.8N/kg=0.098N

F浮=ρ液gv排液

V排液=F浮/ρ液g= 0.098N =12.5×10-5m3

0.8×103kg/m3×9.8N/kg

ρ石蜡=m石蜡 = 0.01kg = 800kg/m3

V排液 1.25×10-5m3

答:石蜡的密度为800kg/m3,浮力为0.098N

5.如图:某物体放入装满煤油的溢水杯里后,测得边上的容器

=0.8×103千克/米3,问物体

里煤油的体积为10毫升.已知ρ

煤油

在溢水杯里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

解:由题意得,

F浮=ρ液gV排=0.8X10⒊千克/米⒊X9.8N/千克X 1×10-5m3=0.0784N

答: 物体在溢水杯里受到的浮力为0.0784N

6.在20℃时,在25克水里发现恰好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5克,则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多少?同一温度下,100克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由题意得, S=60克

a%=S/(S+100) ×100%=60/160 a%=37.5%

答: 100克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7.5%

7.10%的食盐溶液200克和30%的食盐溶液300克充分混合后,最后食盐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由题意得,

a%=200X10%+300X30%克/(200克+300克)=22%

答: 最后食盐的质量分数为22%

8.从1000毫升、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密度为1.2克/厘米3)溶液中,取出溶液8毫升,问这8毫升食盐溶液中含有溶质几克?

解:由题意得,

M质=M总xa%=8立方厘米X1.2克/立方厘米X10%=0.96克

答: 这8毫升食盐溶液中含有溶质0.96克

9.配制10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1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0%的浓硫酸为多少克?另需水多少克?

解:由题意得,

M浓=M

稀Xa

% /a

% =100克/90%=111.11克

M水=M总-M质=1000克-111.11=888.89克

答: 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0%的浓硫酸为111.11克, 另需水888.89克

10.高压锅盖内表面积为400厘米2,当锅内蒸气达到1.2个标准大气压时,锅盖所受的蒸气压力是多大?

解:由题意得,

F=PS=121200帕×400×10-4m2 =4848N

答:锅盖所受的蒸气压力是4848N

初二科学知识点总结上下册

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 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 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 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 1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v=m/ρ)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 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水、海 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 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 上用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P=F/S,(公式变形:F=PSS=F/P) 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 2 m2) 4、2帕=2牛/米2,2帕的意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 15000帕。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 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的高度差越大。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 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 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风速的 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我 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风)、1级(微风)、 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 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 暴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 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天。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 云; 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 化的一些规律。 2. 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测天气。 3. 常用的天气符号有: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最新浙江省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

浙江省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在以相对论、量子论、DNA双螺旋结构和板块学说的提出为标志的科学革命的推动下,科学理论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得到迅猛的发展。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等迅速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一系列负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上述挑战,学生必须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必须初步养成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习惯,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取向,树立社会责任感;必须更多地学习终身必备的科学知识,以顺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以解决自身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因此,7~9年级的科学课程必须进行整体设计,力求创建一门将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 一、课程性质和价值 (一)科学课程(7~9年级)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 科学课程(7~9年级)将在科学课程(3~6年级)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学习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科学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课程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科学课程为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地解决个人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科学课程建立在以下对科学本质认识的基础上,并将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径。科学知识反映了人类对自然本质的认识,对自然现象具有解释和预见的功能。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科学探究不仅涉及逻辑推理和实验活动,同时还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科学知识是全人类,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宇宙空间1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一节四季的星空 1.星图上的方位判断 星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3.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1)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的周期为365.2422天。 (2)阳历日、月时间的依据 阳历月份天数是依据四季更替的周期和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安排的。由于四季更替周期为365.2422天,故采用大小月,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2月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 (3)阳历闰年的安排 阳历在每400年中设97个366日的年(闰年),其余的303年为365天(平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世纪年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4.农历与月相的关系 (1)月相的含义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成因 ①月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②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 (3)月相名称及其出现时间的判断

①当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居中时为新月(朔),时间为农历初一,地球居中时为满月(望),时间为农历十五、十六。 ②当日、月、地三者相互垂直时,月球向日、地另一侧运动时为上弦月,时间为农历初七、八;月球向日、地中间运动时为下弦月,时间为农历二十二、二十三。 ③月相 ④月相变化的周期29.53天。 (4)农历月天数的安排农历月中。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大小月相间分布,所以要安排闰月的方式与公历保持一致。 第二节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1.太阳和月球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l500万℃,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太阳运动,绕着太阳旋转一周需要一年时间。 (2)月球的基本概况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月地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月球本身不发光。月面的阴暗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低地地区,月面的明亮部分属于月球表面的高原、山地地区。月面有众多的环形山。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为一个月,它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周期恰好也是一个月,所以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都是同一副面孔。 2.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1)常见的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黑子、日珥和耀斑。太阳黑子发生于光球层,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

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一个物体重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 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

教科版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强烈推荐)

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 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 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浙江温州中考科学试卷和答案

201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试卷 卷I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2012年5月6日晚,出现了本年度离地球最近、最圆的月亮,又称“超级月亮”(如图)。此时的月相为( ) A.新月B.上弦月 C.满月D.下弦月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 较大。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PM2.5的一级标准为24小时平均 浓度不超过35微克/米3,二级标准为不超过75微克/米3。3月25日,温州等城市的检测结果如下表,则表中城市当日PM2.5达到一级标准的是( ) A.温州、舟山 B.宁波、湖州 C.温州、湖州 D.宁波、舟山 3.体育课中,被推出的铅球落地后沿水平地面向前滚动(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铅球所受重力的方向的是( ) 4. 2012年伦敦奥运会吉祥物“文洛克”是以萨罗普羊为原型设计的。萨罗普羊在繁殖上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它属于( ) A.两栖类B.爬行类C.鸟类D.哺乳类 5) 洗发液类型天然植物型弹性卷发型滋养修护型去屑柔滑型 pH 5.5 6.0 6.2 7.6 A.天然植物型B.弹性卷发型C.滋养修护型D.去屑柔滑型6.下列仪器为电流表的是( ) 7.碘盐中含有一定量的碘酸钾。3月15日起,我省实施新的碘盐含碘量标准,碘盐中碘含量从每千克35毫克降至25毫克。这里的“碘”是指( ) A.碘原子B.碘分子 C碘元素D.碘单质 8. 2012年6月6日,我国许多地方观察到“金星凌日”现象。人们观察到 小黑点般的金星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如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太阳金星和地球都是恒星B.太阳是恒星,金星和地球是行星 城市温州宁波舟山湖州24小时PM2.5平均浓度(微克/米3)33 49 30 40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 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 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 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 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 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 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1-1《运动和位置》 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 用时(长),运动(慢) 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 1-7《我们的“过山车”》 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全部)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 七年级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 1.1科学在我们身边 1.2 实验和观察 1.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4 温度的测量 1.5 质量的测量 1.6 时间的测量 1.7 科学探究 第2章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2.2 常见的动物 2.3 常见的植物 2.4 细胞 2.5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2.6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7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第3章地球与宇宙 3.1我们居住的地球 3.2 地球仪和地图 3.3 太阳和月球 3.4观测太空 3.5 月相 3.6 日食和月食 3.7 探索宇宙 第4章物质的特性 4.1 熔化与凝固 4.2 汽化与液化 4.3 升华与凝华 4.4 物质的构成 4.5物质的溶解性 4.6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1.1 感觉世界 1.2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3 耳和听觉 1.4 光和颜色 1.5 光的反射和折射 1.6 眼和视觉 1.7 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第二章运动和力 2.1 运动和能的形式 2.2 机械运动 2.3 力的存在 2.4 力的图示 2.5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2.6 摩擦的利和弊 2.7 牛顿第一定律 2.8 二力平衡的条件 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3.1 动物的生命周期 3.2 新生命的诞生 3.3 走向成熟 3.4 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3.5 植物一生 3.6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 4.1 地球的自转 4.2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4.3 地球的绕日运动 4.4 日历上的科学 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4.6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一板块4.7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浙教版初二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科学(下)期末基础知识复习总结 姓名 第1章 符号与粒子 一、写出元素符号或元素的名称: 氦- 锰- 金- 铝- 氯- 硅- 铁- H - C - N - O - Na - Mg - P - S - K - Ca - Cu - Zn - Hg - I -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水- 二氧化碳- 金刚石- 氧化铜- 硫- 一氧化氮- 氧化铝- 五氧化二磷- 氯化氢- 氯气-- 硫化氢- 氧化钠- 氧化镁- 氖气- 氢氧化钠--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 氧化钙- 碳酸钙-- 硝酸根 离子 三、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CH 4- Fe 2O 3- Na 2S - FeCl 3 - Fe 3O 4 - ZnO - NaCl - MgCl 2 - KCl - CaCl 2- CuSO 4- K 2MnO 4—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瞧懂、理解)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 x B y 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个数 ×100%=物质的总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100% 3、物质的质量分数=混合物的总质量 纯物质的质量×100%=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式求得该元素分数实际测得某元素的质量×100% (也就是计算该物质的纯度或百分含量) 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五:1、 分子就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 的一种.. 微粒;原子就是 最小微粒 2、 核电荷数= (带 电)= (带 电),相对原子质量= + 3、 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就是 ;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就是 4、 H 2O 有那些意义(1)、 (物质);(2)、 (元素);(3)、 (分子);(4)、 (原子):(5)、 (相对质量)。 5、 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如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 如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就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 ,如 。 6、 “2”的含义:2Ca 2+ 前2:表示 ,后2:表示 +2 2H 2O 前2:表示 ,后2:表示 。 CaO 此上方的2表示 。 7、 地壳中元素含量:氧 > > > 。 8、 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 ,“列”称为 ;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 渐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 都很相似。 第2章 空气与生命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 ;氧气约占 ;二氧化碳约占 。 2.氧气就是一种 色, 味, 溶于水的气体, 燃烧,密度比空气 略 ,通常用 与 方法来收集。 3.二氧化碳就是一种 色, 味, 溶于水的气体, 燃烧,能与水反 应生成 ,遇到 变成红色。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 ,通常用 方法来收集。通入到澄清石灰水内变 ; 方程式为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会造成 效应。 4.填写下面氧气与其她物质反应的表格:(条件:点燃或加热)

浙江省2018年科学中考真题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8 年浙江省初中科学毕业学业模拟考试 注意事项: 1 . 本卷包括卷Ⅰ(必考部分)和卷Ⅱ(选考部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2 . 卷Ⅰ满分130 分; 卷 Ⅱ 满分 30 分, 分 A 、B 、C 三组, 每组 2 题, A 组 每 题 8 分, B 组 每 题 10 分,C 组每题12 分,请在每组中任选1 题作答。 3 .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 1 C - 12 N - 1 4 O - 16 Na - 23 C l - 3 5 .5 C a - 40 4 . 答题时请仔细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认真审题,细心答题。 卷Ⅰ 必考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 选、错选,均不给分) 1 . 近年来, 车贴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下列车贴中的提示语属于防止因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 B C D 2 . 饥饿的时候, 我们有时会听到肚子咕咕叫; 吃饱的时候, 我们有时感觉很撑。形成饥饿或饱腹感的器官是 A . 大脑 B . 脊髓 C . 胃 D . 小肠 3 . 近年来, 罗汉松逐渐成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新宠。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 为了提高存活率, 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 A . 减弱光合作用 B . 抑制呼吸作用 C . 降低蒸腾作用 D . 预防虫害侵袭 4 . 如图是未连接完整的电路, 若要求闭合开关后, 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 P 向左移动时, 灯泡变亮。则下列接法符合要求的是 A .M 接 A , N 接 D B . M 接 B , N 接 C C . M 接 A , N 接 B D . M 接 C , N 接 D 5 . 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凶, 又是一种潜在的碳资源。实验室里, 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 一种简单有机物)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 二氧化碳塑料” 。该新型塑料在 投入工业生产前, 以下不是踿 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 A . 如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B . 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 C . 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 D . 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 6 . 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 正确的是 A B C D 科学试题卷(J X ) 第1 页( 共8 页) 踿

浙教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科学(下)期末基础知识复习 第1章符号与粒子 三、计算题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 AxBy 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 2. 3. (也是计算该物质的纯度或百分含量) 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四: 1.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2. 核电荷数=质子数(带正电)=核外电子数(带负电),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3. 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森 4. H2O有那些意义 (1)、表示为水这种物质(物质);(2)、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 (3)、表示一个水分子(分子); (4)、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原子):(5)、表示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相对质量)。 5. 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氧气O2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水 H2O;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氧化钙CaO 。 6. “2”的含义:2Ca2+前2:2个钙离子,后2: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2 2H 2O 前2:2个水分子,后2: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CaO (Ca上方的+2)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7. 地壳中元素含量:氧 > 硅 > 铝 > 铁。 8. 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周期,“列”称为族; 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大。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第2章空气与生命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 78% ;氧气约占 21% ;二氧化碳约占 % 。 2.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略大,通常用排水集气 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方法来收集。 3.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能溶于水的气体,不支持燃烧,能和水反应生成 碳酸(H2CO3,遇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方法来收集。通入到澄清石灰水内变浑浊 (方程式为 Ca (OH )2 + CO2 =CaCO3 ↓+H 2O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会造成 温室效应 效应。 4.填写下面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的表格:(条件:点燃或加热) 5.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分解 H 2O 2 和加热分解 KMnO 4 或 KClO 3 ,化学方程式为 (1) H 2O 2 ====== H 2O + O 2↑ (2) 2KMnO 4 ====== K 2MnO 4+ MnO 2 + O 2↑ (3) 2KCl O 3 ======= 2KCl + 3 O 2↑ 工业上用 分离空气 制取氧气。利用两种气体的 沸点 不同,属 物理 变化。 6.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用二氧化锰作为 催化剂 ,它的作用是 改变反应速度 ,本身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7.我们把物质和 氧气 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我们把 发光 、 发热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 燃烧 ,如果这种反应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就会引起爆炸 。 而自燃是 缓慢氧化 引起的。 8.可燃物自燃的2个条件是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有充足的氧气并与之接触 。 9.质量守恒定律从宏观上看,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上看,就是反应前后 元素种类 、 原子个数 和 质量总和 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加,所以可知在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 原子。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反应物 原子 重新组合成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10.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 肺 ,呼吸道包括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 11.人体的呼吸运动包括 吸气 和 呼气 2个过程,是靠 膈肌 和 肋间肌 的活动而产生的。 12.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在 光 的作用下,利用 二氧化碳(CO 2) 和 水(H 2O ) 等物质制造 有机物 ,并释放 氧气(O 2) 的过程,其发生的场所是 叶绿体 。 13.在鉴定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的实验中,检验淀粉的物质是 碘液 ,遇到淀粉会变 蓝色 。在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时我们用的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14.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是: 15.检验二氧化碳,空气,氧气,氮气的方法是:将点燃的火柴放入集气瓶内,剧烈燃烧的是氧气,无变化是空气,熄灭的是CO 2和N 2。这2者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变浑浊的是CO 2,不变的是N 2 。 16.实验室里用盐酸和碳酸钙 制取CO 2,化学方程式CaCO 3+2HCl=CaCl 2+ H 2O +CO 2↑ 。 17.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从而释放能量提供给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葡萄糖+氧气-酶-→二氧化碳+水+能量 18.大气中能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的气体是 臭氧 ,分子式为 O 3 , 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排放 氯氟烃 ,而使其遭到破坏。 MnO2 △ △ MnO2

人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1章 形成视觉的条件:1、必须要有光线,可以是发光的,也可以是不发光的;2、眼必须在光传播的线路上,并且被眼接受。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到平面或其他平滑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仍平行 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反射光线向着各个不同的方向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体以镜面为对称。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当光垂直入射时,进入第二种介质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u>2f 另一侧f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u

2018浙江中考科学

2018浙江中考科学生物考纲知识点 主题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一)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观察生物 ①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A、能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B、能生长和繁殖 C、能遗传和变异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E、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F、能呼吸 G、都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②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一、放大镜使用方法:(1)物体固定,移动放大镜 (2)放大镜固定,移动物体 二、显微镜 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遮光器(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变化明显,细准焦螺旋变化很小 4.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距—观察 (在对光时,明亮的视野说明已对好,光线较暗用凹面镜或大光圈;调焦先粗再细)对光:①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调节反光镜直至出现明亮圆形视野。 调距:先下降镜筒--粗调(上升镜筒)--移片-- ③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 ①细菌(原核生物):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细胞核。分类:球菌、杆菌、螺旋菌。 ②真菌(真核生物):单细胞:酵母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出芽生殖 多细胞:霉菌、食用菌(香菇,灵芝,金针菇),孢子生殖③ 植物类别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孢子)代表植物 被子植物有有有有有种子青菜桃树苹果树水稻 裸子植物有有有无无种子银杏、松、柏、衫 蕨类有有有无无孢子蕨桫椤芒萁 苔藓类无有有无无孢子葫芦藓地钱 藻类无无无无无分裂或孢子海带紫菜水绵衣藻 动物名称生活习性呼吸体表体温生殖、受精代表动物 鱼类终生水生鳃磷片不恒定卵生、体外受精鲫鱼 两栖类幼体水生 成体两栖幼体鳃 成体肺兼皮肤 皮肤 裸露 不恒定卵生、体外受精青蛙蟾蜍大鲵 蝾螈 爬行类陆生肺鳞片或甲不恒定卵生、体内受精蛇龟鳄鱼 变色龙 鸟类陆上飞翔肺被羽毛恒定卵生、体内受精鸽子孔雀 哺乳类水、陆肺被毛恒定胎生、体内受精兔鲸蝙蝠老鼠 (调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