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篇一:绍兴市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绍兴市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送审稿)

为加快我市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战略部署,积极营造“合力兴工、创新强工”工作氛围,以创业创新为动力、科技进步为支撑、结构调整为主线、集约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是以工业高端化、产业集群化、企业现代化、发展集约化为导向,致力于打造特色产业城市,致力于推进转型升级走在全省前列。到20XX年,在工业转型升级上取

得“五个新”成效:

——产业结构有新优化。现代纺织、机械电子、节能环保、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五大优势产业规上产值占比比

20XX年提高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规上产值占比比20XX 年提高5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能力有新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利税率达到9%左右,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左右,

力争全市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高新技术研发)中心40家,新创

国家级品牌50只,企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工业经济核

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集群培育有新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绍兴纺织、嵊州领带、大唐袜业等重点产业集群提升取得明显成效,清洁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取得积极进展,生产性服务业取得快速发展。企业结构更趋合理,配套协作更加紧密,培育形成“十百千”梯队型企业群体。

——集约发展有新成效。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资源利用效率和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高,废弃物排放量明显下降,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务,力争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和

废水排放量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

——体制机制有新优势。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民营企业管理体系,重点骨干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便捷高效的行政审批机制、市场化运作的要素配臵机制、创新多样的投融资机制,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三、实施内容

(一)以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

1.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提升现代纺织、机械电子、节能环保、医药化工、食品饮料五大优势产业,着力拓展清洁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新兴领域,努力构建“5+3”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套班子、一个协会”的要求,落实规划要求,加强产业引导,集中财力资源,加大培育扶持,努力实现我市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及市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2.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围绕清洁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实施一批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风电设备及零部件、高性能纤维、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高新技术的研发、引进和产业化项目,并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推进清洁能源和新材料2个

千亿元级产业基地建设,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科技局牵头,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及市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3.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把集群提升作为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按照“一个集群、一个规划、一个平台、一个区域品牌、一批重大项目和若干家重点骨干企业”的要求,推进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努力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重点抓好绍兴纺织等省级产业集群示范试点工作,把绍兴建设成为国际性纺织制造中心、贸易中心和研发中心;推进绍兴黄酒、诸暨大唐袜业、上虞精细化工、嵊州电器厨具、新昌轴承等10个左右重点集群提升工作,培育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有产业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及市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二)以项目建设带动转型升级。

1.重抓项目推进。围绕“三年建设计划”,实施产业升级投资工程,突出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实施重大工业项目500项,完成投资1000亿元左右,其中实施10亿元以上项目20只左右。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力争转型升级类项目投资比重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类项目投资比重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

2.重抓项目引进。坚持市外引资和市内投资双轮驱动,

加大产业招商、定向招商和央企对接、科技对接工作力度,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水平高、示范带动强的重大项目。牢固树立“留商即招商”理念,进一步激发市内企业投资信心,切实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力争三年累计引进

(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外资25亿美元,引进内资200亿元。

外经贸局分别牵头)

3.重抓项目服务。健全项目推进机制,落实领导联系、督查通报、考核奖惩等制度,市县联动举办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合力营造项目推进良好氛围。完善企业解困机制,健全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要素保障机制,深化银企“双推”工程,加强项目申报工作,统筹安排用地指标,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市有关部门配合)

(三)以自主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1.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各级各类科技型企业,力争全市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以上。鼓励加大研发投入,每年争创省级以上企业技术(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0家以上,全市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左右;鼓励企业产品创新,每年开发省级以上首(台)套产品10只以上,新产品产值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企业专利申报数和授权数均有大幅提高。(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牵头,市经贸委等部门配合)

工信局2017年度工作计划

阳朔县工信局2017年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进一步提升我县工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打造阳朔工业经济升级版,全面完成全年工业规划目标任务。 二、主要目标 (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以上。 (二)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速8%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抓转型升级 抓好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结合“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的编制,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问题的研究,逐步明确我县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方向和配套措施,研究制定并推进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组织召开工业转型升级现场推进会。通过召开工业转型升级现场推进会的形式,加快推动我市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全年计划召开2-3次全市工业转型升级现场推进会,通过观摩项目、经验交流、行业前景分析等形式,重点挖掘和推广一批转型升级方面的典型企业,推进工业转型发展。 组织企业家外出考察。分批组织企业家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外地产业发展的先进理

念,进一步增强我县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学习外地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县企业的管理水平。 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进一步提高落后产能行业淘汰门槛,严格把握项目准入关口,严禁以各种名义变相违规引进和建设产能过剩项目。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二)抓两化融合 实施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创建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家。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宣贯和实施,帮助企业对照标准找差距,明确两化融合的目标和方向。指导服务我县软件信息服务业规范发展,为两化融合提供技术支撑。 组织召开两化融合经验交流会。发挥信息化推广体验中心作用,举办企业信息化体验活动、示范企业经验交流会和现场观摩会,提高企业认识,拓展信息化应用。 (三)抓企业服务 继续实行市级领导分包重点工业企业制度,分包的重点工业企业及项目从规模企业及潜力企业中选取。 组织每月对全市工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进行走访调研,收集问题和督导解决问题。联系相关位解决企业困难问题情况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对企业服务日常工作的典型事例及时通报。

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分析

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陆根尧发布日期:2010/8/17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浙江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简要分析了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含义和路径,并着重从产业、企业、市场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浙江新阶段经济发展之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以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为特色的浙江经济发展迅速,全省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元,增加到2009年的4433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已达到6490美元。工业是浙江国民经济的主体,而传统产业又占相当高的比重。当前,浙江已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传统产业,出现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产业集群。其中,皮革、化纤、纺织、服装等行业的销售收入、利润和市场占有率都位居全国前列。 虽然浙江产业结构一直在优化之中,但传统产业在浙江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007年浙江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总额的80%,而其中纺织业占了10.5%,位居第一,传统产业的投资规模依然较大。2007年,全国纺织服装等10个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的产值比重是18.3%,而浙江是28.2%,比全国高9.9个百分点。《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

见》(浙政办发[2009]72号)中所确定的产业集群试点20个行业中,也有12个属于传统产业。毫无疑问,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 1、国内外发展环境迫使浙江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从国际环境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当前国内市场已经国际化,国际竞争的影响也蔓延至国内市场,这迫使浙江企业必须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具体而言,一方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日益深化,如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并且低碳经济将加快发展,这对浙江对外贸易都将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直接影响了浙江对外贸易的进程。以出口为主的浙江企业也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国际市场的压力从客观上要求浙江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才能继续保持出口增长的良好态势。尤其是金融危机使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也使得不同国家、不同发展水平的传统产业竞争优势出现变化。以纺织产业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世界纺织产业生产中心转移到中国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纺织生产地和出口地。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很可能会加速中国沿海地区的纺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或东南亚、非洲等地转移。 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将普遍实现小康,更多的居民群体由“小康型”向“富裕型”消费结构过渡。以服装消费为例,居民消费总体上将从满足生活需要向重视服装质量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同时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随着消费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转化,一般品牌服装在总

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项目实施方案

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面向电力系统的RFID芯片研究设计与生产管理中的深度应用 承担单位: ##集团有限公司(盖章)重点任务: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集成创新应用 所属地区: 推荐单位: 填报时间:

第一部分:承担单位和项目基本情况表 承担单位基本情况表

项目基本情况表

第二部分: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国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中国与世界各国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制造业的振兴与腾飞已经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力设备作为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作为我国电力设备行业的大型骨干和龙头企业,我国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等重大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正在积极制订和逐步实施本企业的智能制造行动计划,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努力打造国家电力设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示范单位,实现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能源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产业集群。 近年来,集团开始尝试将RFID、图像识别和激光蚀刻等自动化标识技术应用于变压器、开关柜、智能仪表、充电桩等核心的产品,采集产品、设备、零部件所关联的标识数据,用于产品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支撑面向工厂内的柔性制造和智能生产。 本项目中,##集团将与浙江省电力公司联合共同研究面向电力系统的RFID芯片研究设计与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希望突破电力设备的身份识别系统与制造厂商、使用单位之间相关信息系统的集成与互联,形成电力设备全生命周期完整数据链,实现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的实时定位追踪与全过程透明化管理,在提高电力设备流转效率的同时,推进电力设备与生产、建设等管理对接,从而实现电力设备全供应链闭环管控。 (二)项目目的

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盖章) 重点任务: 所属地区: 推荐单位: 填报时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部分:承担单位和项目基本情况表 承担单位基本情况表

项目基本情况表

第二部分: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包括项目背景、目的、意义和主要目标。此部分应明确体现项目所符合的年度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二、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法人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承担单位股份构成及主要股东概况,单位组织架构,项目主要人员基本情况;项目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规划,工艺装备水平,销售情况及在行业中地位,取得成果与社会效益,技术研发机构,近三年研发投入等。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重点是细分产品市场及重点装备、重点工程的需求情况(区分国内和国外),产品技术水平、技术来源和发展前景,国内外竞争对手情况。在产品生产纲领表中列出具体产品的型号、技术指标和生产规模。 四、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规模、地点,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及其合理性,重点设备用途、产品工艺及解决关键问题说明,需描述采用的工艺技术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并需附设备明细表(含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及价格),对于重大关键设备需进行设备单项论证。 项目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以及与产业上下游相关单位合作方案。 五、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开工时间,项目建设(土建、设备购置等)进展情况,当前形象进度,是否存在影响项目按计划实施的情况和问题,预计完成时间等。以前承担国家投资项目完成或进展情况,以及与本项目的关系说明。 根据项目总体进度,列出年度实施进度及年度实施目标。 六、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投资使用方案和资金筹措方案;按国家相关标准列出投资估算表(按工程费用、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利息、铺底流动资金等细项列出),内容要全面,取费要合理。 七、财务经济效益测算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包括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实际生产纲领和投入产出进行科学计算。

机械领域“三基”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该规划贯彻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精神,在总结分析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十二五”的发展目标和思路,确定了产业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并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附件: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 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目录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二)面临形势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发展重点 (一)机械基础件 (二)基础制造工艺 (三)基础材料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协同发展 (三)建设研发和服务平台,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四)加大技术改造,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五)加强行业管理,提升产业整体素质 (六)推进“两化融合”,提高信息化水平 (七)实施“机械基础件和基础制造工艺双提升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宏观统筹协调 (二)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三)加强资金引导和支持 (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五)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六、规划组织实施 附表1:机械基础件重点发展方向 附表2:50项推广应用的先进绿色制造工艺 附表3:基础材料重点发展方向 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及基础材料(以下简称“三基”)是装备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教学提纲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发布处室:重项办发布日期:2011-08-10 点击数:3339 【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 “十二五”时期是宁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实现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牢牢抓住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对宁波而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宁波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走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一、今后三年是决定宁波转型升级命运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宁波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而未来五年关键在前三年。当前,宁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经受着市场格局既有国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又有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考验,要素资源既有供给瓶颈又有价格上升导致成本不断推高的双重困扰,节能减排既要完成硬指标又要保证城乡居民生态权益的双重压力,产业升级既要压“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又要上“新”发展新兴产业的双重任务。宁波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经受住这一系列挑战与考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转型升级不

能是局部性、策略性、缓慢性的转型升级,而是要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的转型升级。 (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倒逼和机遇 宁波经济出口比重大、外贸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十二五”时期,假如我们不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服务业比重,GDP要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则分别要达到年均20%以上增速才能实现。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模式改变、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和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今后5年外贸要达到年均20%的增速非常困难。 上述情况对高外贸依存度和货物贸易占主体的发展方式形成倒逼。宁波必须要抢抓国家实施扩内需战略的新机遇、国际市场新变化孕育的新机遇,从简单地卖低附加值的“仿制品”走向卖拥有专利、标准、品牌的高附加值“智造品”转变,从主要做“有形的货物贸易为主”向“有形的货物贸易与无形的服务贸易并重”转变,从主要面对国外生产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生产转变。 (二)劳动力对象、利益等形成的成本倒逼和机遇 长期以来,宁波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低成本竞争型和低附加值型的产业体系。现在这种比较优势越来越成为劣势,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一是土地资源难以支撑。二是人口承载力难以支撑。三是生产要素价格难以支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方案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工作方案 根据上级文件指示精神,为切实抓好某地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开发创新工作,围绕“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要求,优化和完善园区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产业集聚、产品特色、资源集约、绿色高效发展园区,结合某地产业园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十百千万计划”安排部署,以深化园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现工业团区位康、持续、稳定发展为目标,全力推动园区规划布局、产业告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在产业聚集、要素集成、土地集约、科技引领、体制创新等方面重要作用,依托工业园区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工业布局、承接产业转移、做强优势产业、壮大骨干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培育增长极核,以转型促升级、以整合增动力、以调整提质量,全面推动某地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坚持统筹规划,围绕发展目标,大力发展轻工、特色食品、石材、能源化工等产业,力争到2022年末园区现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入驻企业500户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占60%以上。完成税收20亿元以上,期末从业人员20000人以上。园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承载能力显

著提高。 三、保障措施 (一)科学规划,引领园区发展 明确战略定位,实施有效管理,做到产业功能和区域功能的有机协调,充分依托已建的石博大道和拟建设的普木丁大道,在县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修编工作,优化和完善园区产业布局,进一步拓展园区连片集聚发展潜力,全力打造大道工业轴带。并按照“一区四园”布局思路,促进园区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园区空间发展格局。 (二)强化配套,提升园区承载力 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园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包括园区路网、污水处理、管线、供水供电供气设备及其他生活配套设施,实现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共建共享。 1.强力推进园区路网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整合资金,推动某地支线路网建设,推动园区核心区土地利用价值。逐步建设完善路网建设,推动园区路网整体配套发展。 2.加快推动园区供气项目建设,确保企业用气保障。当前的环保要求对燃煤锅炉进行限批限建,建设供热项目及热力蒸汽管网,补齐园区蒸汽供给短板,拓展园区开发建设、提升配套服务功能和企业承载能力、增强产业集聚功能的有效措施。 3.加大标准厂房项目建设力度,筑巢引凤。推进某地6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并整合园区区域土地,建设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打造某地创新创业孵化园,以便高效利用

转型升级方案

镇雄县大水溪煤矿 矿井转型升级暨2016年节后复工复建案 2016年3月5日

镇雄县大水溪煤矿转型升级案 一、矿井基本情况 镇雄县大水溪煤矿位于镇雄县县城以西,直线距离约20km,行政区划属镇雄县五德镇阳平村,为镇雄县煤炭资源整合独立保留矿井,证照齐全。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3.0 万t/a,机械化改造工程完成后拟核定能力为30万t/a。矿区面积0.7232km2,预留批复面积1.52km2,可开采C5、C6煤层,现开采C5煤层;C5煤层不易自燃,煤尘无爆炸性,历年瓦斯等级鉴定均为低瓦斯矿井。依照省地质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大队2012年6月所编制的《省大水溪煤矿生产勘探报告》结论,C5煤层平均厚度2.85m、C6煤层平均厚度2.27m,资源储量为1000万吨。 大水溪煤矿属机械化矿井,自2013年4月取得市煤炭工业局对我矿机械化改造案设计的批复(昭煤复[2013]39号)并取得县局开工批复(镇煤技准[2013]12号)之后,我矿即开始进行了机械化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按照有关文件精神,2015年9月我矿补充了机械化改造安全设施设计;12月14日,煤矿安全监察局监察分局以“云煤安昭[2015]72号”文件对我矿机械化改造安全设施设计予以了批复;2015年12月取得了市煤炭工业局和煤矿安全监察局的开工备案。2013年4月开工以来,矿建工程已完成主斜井、风斜井和排水平硐的改造利用,完成了运输暗斜井、回风暗斜井、机械化改造首采面1505采煤工作面、中央变电所、紧急避险系统及消防材料硐室等建设工程,目前仅有采区轨道下山、中央泵房及水仓未建设完工,其中采区轨道下山剩余工程量150m(已建设完成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走好新型工业发展之路实施方案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走好新型工业发展之路 实施方案 今后两年多,是实现“十三五”工业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为开创结构合理、支柱多元、特色鲜明、循环发展、绿色低碳、较强区域优势的工业经济发展局面,实现市县两级“三年挺进第一方阵”的战略构想,完成我县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为做优存量,培育增量,扩大总量,实现工业经济的全面振兴崛起。确保到2020年建成龙头壮大、布局优化、提档升级、中小兴隆的新型工业经济体系,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特提出本规划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省委、市委振兴工业经济战略部署为指引,全面落实县十四届党代会、县十六届人代会精神,围绕“立足三个瞄准,奋力进位争先”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按照实现工业新型化的发展构想,实现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和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使工业真正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扩大就业的必要载体,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进位争先”的主战场。 具体工作中以“一个平台”(X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区)为载体,以“三大板块”(存量、增量、总量)为抓手,以“四大

战略”(传统产业抓支柱、新型产业抓标杆、重点行业抓龙头、中小企业抓双创)为指引,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 二、基本目标 1、201X年我县有规上工业企业52户,今后两年确保每年退出和进入规上工业企业互抵后,净增不少于1户,进一步夯实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 2、201X年完成县制定的增长目标,确保超过全市平均增幅水平。 3、提升传统产业。实施X省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工程,以“控产能、提素质、优结构、增效益”为方向,按照“淘汰低端、提升中端、发展高端”原则,通过推进兼并重组、提升装备水平、优化品种结构、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突破、修复传统动能。 三、项目支撑 201X年预计可投产重点工业项目11个,涉及能源、轻工、机械加工、新型材料、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投资总额为 18.38 亿元,可实现产值 39.88 亿元、税金 4.17 万元。煤焦产业要挖掘潜力延伸产业链,实现比较优势;铸造行业要环保达标复产,积极转型升级;肉制品加工业要做强品牌,拓展市场;新型产业要大力扶持,发展可持续项目,201X 年、2020年每年增加10%以上的项目。 四、工作重点

如何成功实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如何成功实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随着房地产泡沫的急剧增加,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所以众多投资公司也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制造业领域;加之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代工企业的优势被大大削弱,转型成为改变企业命运的唯一选择。所以,如何能帮助制造型企业成功转型升级也成为品物集团服务的核心。 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途径 1)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企业由提供单一产品转向提供成套产品或整体解决方案(如进行设备成套,提供整条生产线,例如陕西鼓风机公司提供成套生产线);设计院所由提供设计图纸转向进行工程总承包(如武汉钢铁设计院转制为中冶南方之后,提供钢铁行业的工程总包服务);企业由销售产品转变为租赁产品(例如GE出租飞机发动机);从单纯靠卖产品盈利转向靠卖产品和提供产品的售后维护服务盈利(例如电梯行业提供长期的维修维护服务);从销售自主产品,转向建立行业产品的贸易枢纽(例如上海标五公司建立紧固件贸易中心);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等。 2)企业定位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提供代工的OEM企业转向提供从设计到制造外包的ODM企业;从代工转向自主品牌制造;从主攻产品出口市场转向国内市场;由竞争激烈的红海进入新的蓝海(例如上海重型机器厂转型制造核电设备,大批企业进行风电、LED等新能源行业等);由制造企业转向多元化运作,或向上下游延伸(例如凯迪电力由向电厂提供脱硫设备转向同时运营生物能源电厂,木材加工企业建立自己的林场等)。 3)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由纵向一体化转向横向一体化,广泛地进行制造外包,强化供应链写作;由单一工厂变为多地点、多工厂运作,由单一组织变为集团架构;由主要依靠自主发展(Organic Growth)转向并购与行业整合(Acquisition,例如宜化股份整合了许多行业企业,营业额迅速由10亿等级跨越百亿等级);由涉足多种产业转向归核化,聚焦自己最具优势的核心产业;实现国际化,进行跨国并购等。 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应该具备的基础 转型升级对于企业而言不能仅仅停留在一句口号,企业运营的关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实现转型,不是仅仅有决心就够了,任何的变革都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不切实际地乱转型,可能滑向倒闭的深渊。 1)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拥有生存之本。企业要谈转型,首先要能够生存,要有能够转型的“本钱”,要有一定的投资、融资能力,立足未稳的企业谈不上转型。 2)对客户的需求和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企业应当剖析自身的特点、客户需求的变化和行业的竞争格局,做到知己知彼。在洞察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审慎地进行转型。 3)建立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资源。企业应当分析自己拥有哪些转型的“资本”,例如拥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或者能够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得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产品(例如长航电机公司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发出

六安市十三五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六安市“十三五”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六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6 年 3 月


第一节 规划依据 按照市委、 市政府提出的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 大力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坚持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 国家、省、市关于“十三五”规划的相关精神,结合我市工业 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主要依据如下:b5E2RGbCAP 1.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 2.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3. 国 家 《 高 端 装 备 制 造 业 “ 十 二 五 ” 发 展 规 划 (2011-2015)》 4. 国 家 《 “ 十 二 五 ”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规 划 (2011-2015)》 5.《中国制造 2025》 6.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
1 / 33

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 指导意见 9.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 意见 10.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2015-2020) 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2011 1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 见 13. 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 意见 14.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1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 16.《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3-2020)》 17.安徽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 18.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19.安徽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转型升 级的实施意见 2015 21.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 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 22.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2 / 33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以下是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我市机械制造、印刷装订、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四大传统产业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步发展而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曾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看,从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看,我市四大传统产业竞争优势逐步弱化,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如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我市科学协调发展,是推进繁荣幸福新**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市政协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采取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具体调研与建议如下: 一、传统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据统计,截止到“十一五”末,全市共有传统产业1153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安置就业人员59736人,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纳税32098万元,占当年全市税收的%。分析“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企业规模偏小。我市1153家传统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XX万元以上)仅为47家,占总数的%。这表明传统产业中具有龙头带动作用、较大规模企业少,应适时转型升级。二是

纳税贡献不够大。XX—XX年我市传统产业纳税分别为27454万元、26344万元、28948万元、30968万元、32098万元,分别占当年全部税收的%、%、%、%、%。总体看“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纳税贡献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占当年全部税收比例呈逐年递减之势。与高新技术产业相比较而言,以XX年为例,XX年118家高新技术产业纳税52769万元,而1153家传统产业纳税额仅为32098万元,仅占传统产业个数10%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创造了传统产业倍的税收,这表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三是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我市四大传统产业遍布城乡,截止XX年底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近60000人,为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四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前景可期。我市四大传统产业均属民营性质中小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但是正所谓“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应对个性化、多样化、快速变化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比较强。加之,四大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对稳定的市场,相对成熟的经营模式,有了比较坚实的发展基础,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条件。 通过全面分析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科技投入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我市绝大多数传统产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原始资金不充裕,在市场行情

国内部分工业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

快研发速度。因此,产业集聚区的战略转型,也将从强调引进大公司大企业向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使产业集聚区成为培育、造就产业集聚技术企业的摇篮,从根本上提升产业集聚区的自主研发能力,形成一批根植性强的自主创新产业。 四、由单纯的土地运营向综合的“产业开发”转变 我国产业集聚区多以园区开发为主,较少涉及高科技产业开发和培育,经济增长过分依赖道路、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成片开发。而这些只是为发展产业集聚技术产业提供了空间载体,并不能代替产业集聚技术产业开发和培育,且不可持续。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未来产业集聚区必将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房产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房产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 五、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城市转型 随着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演进,必然涉及到新的城市功能配套,城区建设方面的任务逐渐增加。因此,未来产业集聚区不能只定位为一个产业集聚地,还要定位为一个人气的集聚区、文化的扩散区、资本的融通区,应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国内部分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的经验做法宁波产业集聚区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二次创业”的核心 —2— 1、大力发展产业集聚技术产业。围绕“三区一城”建设和打造国内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新能源与节能、半导体与光电、新材料三大高技术制造业和研发设计、企业总部、软件与服务外包三大高技术服务业的“3+3”产业互相促进、并重发展的总体框架,同时密切关注全球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发展新经济。一是下大力气抓龙头企业培育。宁波产业集聚区根据企业的销售规模、发展速度、创新能力、团队素质等指标,选择一批有一定产业规模、产品市场前景好、掌握一定核心技

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建宁小学开展“抓转型、促发展,争当港城崛起跨越排头兵”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市抓转型、促发展学习讨论会精神,坚定执行校委关于探明全校发展定位,找准发展路径,强力推动全校转型升级步伐的决策,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实现建宁小学在新的起点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根据校教育局《开展“抓转型、促发展,争当港城崛起跨越排头兵”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市抓转型、促发展学习讨论会精神,准确把握我校教育事业在转型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切实找准发展路径,大力提升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进一步推动我校在新的起点上跨越发展、崛起腾飞,全面完成我校“十二五”规划目标,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争当排头兵。 二、主要目标与内容 开展此次大讨论活动,要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十二五”规划为目标,以理清发展思路为重点,以破解发展难题为抓手,紧密结合实际,着力处理好“三种关系”,牢固树立“四种意识”,积极推动“五个转型升级”。 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处理好依据现状常规推动与围绕目标跨越发展的关系,关键是抬高发展起点。二是处理好寻

求又好又快发展与强化基础支撑的关系,关键是把发展基础打牢。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全面实现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三是处理好争取上级支持与依靠自身努力的关系,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要在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切实增强内生动力,通过自身的努力把学校的事情办好。 牢固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担当意识。广大教师尤其领导干部要有敢于担当的意识,倡导敢于担当的作风,要有胸怀,有气度,有大局意识和长远眼光,在转型升级上多挑担子、多担责任,真抓真转、敢抓敢转。二是学习意识。要加强学习,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断完善自身素养,提升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和操作能力、动手能力,打开转型升级局面,取得实效。三是创新意识。转型升级要把理念创新、方式方法创新、管理创新等一整套创新付诸于实际行动,把创新的要求贯穿到学校的全过程。四是务实意识。要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意识,把转型升级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说了干,定了办,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积极推动“五个转型升级”。一是推动管理模式转型升级,积极推动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二是推动人才建设转型升级,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师德唯先的师资队伍。三是推动价值取向转型升级,改变对教育的功利价值的过渡追求,转向对人的价值追求。四是推动培养模式转型升级,转变高度统一的标准化培养模式,转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五是推动教师发展方向转型升级,由以前单纯强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教材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 发展规划 前言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进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这五年,全省工业经济进展迎难而上,大步跨越,在经受重大考验中进一步巩固了主导地位,在应对严峻挑战中进一步抢抓了进展机遇,在调整经济结构中进一步转变了进展方式,在加快富民强省中进一步发挥了第一推动力作用,进展速度与质量均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快、最好的时期,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经济进展方式转变、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攻坚时期。在这一时期,湖南工业进展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复杂,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总体来讲,机遇大于挑战,我省仍处于能够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既是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第一推动力作用的全然要求,也是推动湖南工业实现科学进展新跨越的必定选择。 本规划是指导以后五年加速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行动纲领,是落实《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具体部署,是全省工业经济领域编制其他规划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由省经信委负责编制,编制的要紧依据有: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4、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关于加快培育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湘发〔2010〕14号) 6、《湖南省加快培育和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湘政发〔2010〕20号) 7、工信部《“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8、工信部《关于做好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意见》(工信厅规〔2010〕6号) 9、《关于湖南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四千工程”实施方案》(湘办发〔2009〕22号) 10、国家和省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实施规划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导读: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工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全球产业格局面临重构,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方兴未艾,锁定在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国工业也站在了一个转折点上,“转型升级”便成为了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传统支柱产业作为中国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也必将寻求自己发展之路。现实中,各地纷纷报道了传统支柱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但综合各区域传统支柱产业发展的现实,中国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过程并不顺利,其中各类资源纷纷从实体经济中逃离,表明产业发展缺乏新的投资机会和利润增长点,而个别成功的案例并不能形成中国整体工业转型的主力支出。为了适应常态的发展形势,中国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然成为一项重点工程。当前,中国的传统支柱产业的支撑力明显弱化,支撑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明显缺乏。为此,中国传统支柱产业需要向创新化、集群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当前学界并没有非常严格地对产业转型升级进行完整定义,通常认为,所谓产业转型升级就是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低污染低能耗产业升级,从粗放型产业向集约型产业升级。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关键是技术进步。不仅仅是引进先进技术,而且需要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对其进行改进,并实施技术创新从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 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两个概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产业转型更多地强调的是“转”,包括由低附加值产业转向高附加值产业,由投资驱动型产业转向创新驱动型产业,由粗放型产业转向集约型产业,由资源消耗型产业转向资源节约型产业,由环境污染型产业转向环境友好型产业;产业升级更多地强调的是“升”,包括产业链条升级、产品升级、工艺升级、功能升级。产业转型实际上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类似,而产业升级其实质就是提升产业在价值链上的地位。当然,转型与升级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以转推升,以升促转。 ★工艺升级: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产品升级:推出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功能升级:向上下游价值链延伸,主要是由加工环节向研发、设计和营销、品牌等环节延伸,提升产业附加值;

园区转型升级工作方案 最新

绩溪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工程实施方案 按照绩溪县“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2468”发展战略的要求,制定绩溪经济开发区“6484”(六大目标、四个重点、八大举措、四个保障)转型升级工程实施方案。 一、实现目标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平衡协调、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益明显上升,两化融合水平逐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传统产业加快优化升级,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力争到2020年,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度增长。按照“2468”发展战略,着力扶持异型链条、电工电气和信息技术、装备制造、高端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食品药品精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到2020年,培育壮大15家核心企业,引进8个投资超亿元的重大项目,实现产值10亿元企业1户,新增产值亿元企业15户,税收超千万元企业5户,超500万元的15户。新增企业80户,其中规上企业20户,挂牌上市企业5户以上,建成电商企业20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84亿元,企业总产值超100亿元,税收3亿元。 (二)逐步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基本实现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高新技术产业、

装备制造业、食品药品精深加工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配套逐步完善。 (三)突出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实施“双创”工程,推进“两化融合”。提升智能化水平,自动化率达到40%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等工程技术研究机构5户以上,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5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达3.5%—5.5%,新产品产值率达25%左右。 (四)坚持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按照城市总规的要求,完善开发区产业、城市、生态功能,实现省级经济开发区“去筹转正”,争创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总部经济园,引进总部经济企业10家。推进工业旅游发展。把开发区打造成产城融合区、二三产业集聚区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区。 (五)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坚持依法依规、区别对待、分类处置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加大清理闲置、低效用地力度,大力推进存量土地二次开发,清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000亩以上,确保土地批供率80%以上,争取闲置土地100%及时处置;坚持最严格的用地制度,对于新增低效、闲置用地,发现一宗,盘活一宗,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力争亩均税收达到10万元。 (六)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历史环境问题得以解决,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保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一是完成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投入运营,进一步

2015年我国农村沼气工程转型升级工作实施方案

2015年农村沼气工程转型升级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进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加强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管理,经认真研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预期目标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做好“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适应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居住方式、农民用能方式的变化对农村沼气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发展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开展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1建设试点,推动农村沼气工程向规模发展、综合利用、科学管理、效益拉动的方向转型升级,全面发挥农村沼气工程在提供可再生清洁能源、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大气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沼气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相结合。农村沼气综合效益显著,不仅是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方式,而且对于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大气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等具有重要作用。必须深刻领会农村沼气建设的重要意义,在项目建设和运营时,不仅要重视农村沼气工程的 1生物天然气指沼气提纯后达到天然气标准,即甲烷含量95%以上。一般而言,1立方米沼气提纯后可生产0.6 立方米左右生物天然气。

能源效益,促进沼气高值高效利用,而且要重视农村沼气工程的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2.坚持统筹兼顾与转型升级相结合。根据农村沼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沼气工程各类项目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利用地方资金建设中小型沼气工程、户用沼气、沼气服务体系等。中央预算投资突出重点,主要用于支持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开展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建设试点,促进农村沼气工程转型升级。 3.坚持引导沼气工程向规模化发展与科学规划建设布局相结合。在利用中央投资引导沼气工程向规模化发展的同时,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业农村发展情况、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沼气工程原料的可获得性、周边农田的消纳能力和终端产品利用渠道,因地制宜、因区施策,科学规划项目建设布局,合理确定区域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数量、建设地点和建设规模。 4.坚持完善政府扶持政策与推进市场化运营相结合。沼气工程兼有公益性和经营性。政府对项目建设给予投资补助,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探索完善终端产品补贴政策,逐步破除行业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为沼气工程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注重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

工业转型升级实施计划方案

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送审稿)

为加快我市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战略部署,积极营造“合力兴工、创新强工”工作氛围,以创业创新为动力、科技进步为支撑、结构调整为主线、集约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是以工业高端化、产业集群化、企业现代化、发展集约化为导向,致力于打造特色产业城市,致力于推进转型升级走在全省前列。到2012年,在工业转型升级上取得“五个新”成效: ——产业结构有新优化。现代纺织、机械电子、节能环保、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五大优势产业规上产值占比比2008年提高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规上产值占比比2008年提高5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能力有新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利税率达到9%左右,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左右,

力争全市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高新技术研发)中心40家,新创国家级品牌50只,企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集群培育有新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纺织、嵊州领带、大唐袜业等重点产业集群提升取得明显成效,清洁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取得积极进展,生产性服务业取得快速发展。企业结构更趋合理,配套协作更加紧密,培育形成“十百千”梯队型企业群体。 ——集约发展有新成效。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资源利用效率和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高,废弃物排放量明显下降,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务,力争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和废水排放量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 ——体制机制有新优势。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民营企业管理体系,重点骨干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便捷高效的行政审批机制、市场化运作的要素配置机制、创新多样的投融资机制,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三、实施内容 (一)以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