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电压优教教案修订稿

电压优教教案修订稿

电压优教教案修订稿
电压优教教案修订稿

电压优教教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一、电压【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能说出电压的单位和一些基本的电压值,并会进行单位换算。

3.能说出电压表的用途及规范使用电压表的方法。

4.相信自己能设计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简单电路图,初步学会使用电压表。【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电压的单位;2.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难点:1.电流的成因;2.电压表的规范使用。

【教具】

多媒体,示教板一块,干电池两节,灯泡一只,开关一个,电压表一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实验,提问,引入新课

实验:(学生演示)利用干电池、一只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简单电路,使灯泡发光,并画出电路图。

问题:小灯泡为什么能发光(电流)没有了电源电路中还有电流吗

引入新课:为什么电路里必须有电源才会有电流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电压

1.水流的形成:

(出示课件)思考:(1)水轮机在什么条件下会转动在什么条件下又停止了转动学生回答后师生小结:水压是形成水流的原因。水压消失水流停止,水轮机停止转动。(2)怎么样才能得到持续的水流?用抽水机提供水压,就能得到持续的水流。

板书:抽水机→水压→水流。

2.电流的形成:

(出示课件)类比水流的形成,得到电流的形成原因──电压。

板书:电源→电压→电流。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3.电压的单位:

(1)实验探究:怎样才能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通过改变电池的节数,即改变电池两端的电压)电压是有大小的。

(2)单位:(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3)电源之父:伏特(录音播出)

伏特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善于思考、喜欢探求、勇于实践的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电学实验,他读了很多电学的书,他的实验超出了当时已知的一切电学知识。1800年3月20日他宣布发明了伏打电堆,这一神奇发明,对电学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伏特被称为“电源之父”。后人为纪念这位着名的物理学家,把电压的单位规定为伏特。

(4)常见的电压值:(打出幻灯片)

一节干电池:1.5V。

一个蓄电池:2V。

家庭电路:220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一般不高于36V。

老师特别提示:(学生齐读)

国庆佳节到,安全最重要;科学用好电,生命美无限。

(二)电压的测量──电压表

观察电压表,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思考后回答)

标示:V。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三个接线柱:“-”、3、和15。标“-”的表示是“-”接线柱,另两个就是“+”接线柱。所标的“3”“15”是表示量程的大小,使用时一定要用“一正一负”的接线柱。

量程和分度值:接“-”和3时量程是0~3V,分度值是0.1V。接“-”和15时量程是0~15V,分度值是0.5V。

练习从电压表上读数。老师小结,首先要看清所选用的量程,再看清最小分度值表示多少,然后再看清指针所指的位置,读出正确的读数。

幻灯片打出练习

(1)关于如图所示的电表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个电压表

B.它的示数是1.7V

C.它的示数可能是8.5V

D.它有一个负接线柱和两个正接线柱

问题:电压表应如何使用电压表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对比电流表的使用,学生看书思考后回答:

(1)校零:检查电压表的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

(2)并联:电压表必须并联在待测电路的两端,应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压的大小不能超出电压表量程。一般先选用大量程进行试触,如电压表的示数在小量程范围内,则改用小量程。

幻灯片打出电压表使用要做到“一不二要三看清”:

一不: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二要: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

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三看清:看清所用的量程;看清分度值;看清指针所指的位置。

(1)如图所示为用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A.图A

B.图B

C.图C

D.图D

(2)下列各图中电压表分别测量的是哪两端电压?

(3)下图是用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的电路,其中电压表使用正确是()3.实验探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利用你手边的器材连接电路,进行下面的实验:

(1)先将电压表接在小灯泡两端,接通电路,读取电压表的示数;

(2)再将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接通电路,读取电压表的示数。

(3)比较(1)和(2)两次实验现象及测量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后师生总结:电压表两次的示数是相同的,即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相等。

4.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总结)

相同点:

(1)使用前都要较零。

(2)使用时必须让电流从“+”接线柱流进去,从“-”接线柱流出来。(3)被测电流或电压的大小都不能超出电表的量程。

不同点:

如图所示为一个正确的电路图,其中a、b是电表,则()

A.a、b均为电流表

B.a、b均为电压表

C.a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

D.a是电压表,b是电流表

三、课堂小结(学生总结)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记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1《能量及其形式》优秀教案

《能量及其形式》优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能、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太阳能、核能等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各种形式。 2.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2、通过设计实验和操作体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重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难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教学过程: 活动1:新课导入 是什么使下图的物体动起来 ) 1.骑车的人利用双脚蹬动自行车踏板提供能量使自行车动起来。 2.太阳能汽车是利用太阳的能量转化成电能后,使车里的马达运转起来,使车向前进。 3.电车利用电能让车动起来。 4.风车叶片的转动时由于风的能量驱动的。 …… (

活动2:教师讲解 任何物体的工作都需要能量,那么什么是能量呢 能量简称“能”,指用作功的本领量度的物质及其运动的属性。 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者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活动3:玩“溜溜球”。 提问:溜溜球在我们手中时具有什么能为什么 生:重力势能,因为溜溜球被举高了。 进一步提问:我们投放溜溜球时,溜溜球又具有什么能 ! 生: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 提出问题:生产生活离不开能量,那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利用的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呢 活动4:能量的存在形式及其利用 比一比:哪组知道的能量形式最多 (分组讨论,记录下来哦!)实物投影展示各组的讨论结果并作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常用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板书在黑板上:电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机械能…… 讨论:我们是如何利用这些能量的 (1)问题:我们是如何利用电能的 ^ (学生列举利用电能的方法,即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用电器工作。) 引导: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哪种形式的能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电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电能→化学能…… (2)问题:我们是如何利用化学能的 学生列举利用化学能的方法,如:汽车利用汽油行驶;利用天然气加热;利用干电池给手电供电…… 引导: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哪种形式的能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化学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化学能

人类的起源优教教案

人类的起源优教教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第三节人类的起源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两个问题:一、人类起源于古猿。二、古猿到人的演化。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节不少问题是悬而末决的,但是也正因为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人类起源于古猿比较感兴趣,但对判断依据却不是十分清楚。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资料分析、讨论,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知道人类起源于古猿,理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够了解人类的起源于进化发展过程,认识到自然选择在人类起源和进化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理解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认识到自然选择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理解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认识到自然选择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北京周 口店龙骨山发现猿人头盖骨化石 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富有思 学生认真听北京猿人头盖 骨化石的影响带着疑问进 入课堂。

3. 人类的起源于进化发展过程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67-P68,播 放视频及课件,据图6-3-22人类 的起源于进化发展过程,回答下 列问题: 1.发现能人化石的地层中,同时 发现了简单的石器和使用过的兽 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从“露西”到北京猿人,脑容 量逐渐增加。这对人类的进化会 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3.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哪四个阶 段? 4.你知道中国发现的北京猿人和 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山顶洞人分别 属于人类进化的哪个阶段吗? 根据以上所学拓展延伸提出问 题: 1.人类的不同种族在体质特征上 的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人类的进化是否仍在继续?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对学生回答 予以积极评价。 阅读课本,讨论上述回答 问题。 积极探讨,合作完成老师 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独到 见解。 4.小结及作业本节我们主要认识了人的起源和 发展;学会采用比较的方法找出 事物的异同点。如由古人类遗物 ——石器的形状,推断出古人类 已经初步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 能力。 1.人类进化历程:南方古猿 能人直立人智人 学生和老师一起复习,查 漏补缺。

第2节 核能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裂变、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⑵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⑵引导学生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能源与环保的关系。 ⑶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心。 2.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核能、裂变、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导新课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大家回顾一下,目前使用的常规能源有哪些? 教师: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煤、石油、天然气 学生:1、提高能源利用率;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二、学生自学质疑 原子、原子核 要求学生能自行独立完成, 三、利用多媒体探究 核能 介绍:原子核靠强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核能。这种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从核内释放出的能量,叫核能。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裂变 和聚变。 裂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百度搜索2~3张关于裂变图片。 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各个裂变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用中子轰击较大原子核,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 量的过程。叫裂变。 教师: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时,还有什么? 教师:两个中子会不会又去轰击其它原子核? 教师:这些中子又会去轰击其它铀核,导致一系列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 链式反应。 教师:请同学们点击百度主页“网页”,在搜索窗口输入“链式反应.SWF”,并进行搜索。 教师:控制链式反应可以建立核电站。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的作 用就是控制链式反应。如果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制成了原子弹。 教师:请同学们用上述的方法在百度图片中搜索“核电站的图片”,欣赏第一张原理图。 教师: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与长崎各投放一颗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请 同学们在百度视频中搜索观看“广岛原爆纪录片”。

六年级科学常用能源教案

六年级科学常用能源教案 4、常用能源 一、教学目的: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能源的概念。 2、能大胆想像没有能源的生活,分析出生活和生产中所需能量的。 3、能查阅资料获得更多有关能源的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能源的开发 与利用,实例说明能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3、能根据各种形式能源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举例说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 再生能源,意识到人类要节约不必要使用的能源。 二、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根据各种形式能源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举例说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意识到人类要节约不必要使用的能源。 三、教学难点: 分析出生活和生产中所需能量的,说明能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导入:上课我们学习了怎样控制能源,我们身边常用的能源有哪些? 2、学习新课: A、分析能量的 活动目标: 、能分析出生活和生产巾所需能量的。 2、能查阅资料获得更多有关能源的知识。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能源的概念。 4、能通过分析发现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5、能对自已所知道的各种形式的能源进行正确分类。 活动过程: 、激趣导课。 提出问题——我们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能量,你知道这些能源是从哪里来的吗?让学生猜一猜,激发学小学习的兴趣。 2、分析能量的。 提问:分析手表和火车运行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进行小组时论,按图中的箭头逆向推理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系统地分析能量的。如火车运行的能量来自: ①火车运行的能量=石油——植物——太阳 ②火车运行的能量=电——太阳;

B、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活动目标: .能举实例说明开发能源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 2、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类使用能源物质的发展趋势。 活动过程: 、任务: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一种能源,分析这种能源 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2、方法:采用网上查阅资料法,小组讨论. 3、指导学生阅读资料获取信息和环境的影响的资料, 训练学生科学阅读的基本能力。 出示阅读提纲: ①煤在开采时对土地、村庄、水资源造成什么影响? ②煤和石油在使用过程中,对空气和天气带来什么影响? ③石油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泄漏会对水域及水生动植物 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煤、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 响。 小组讨论,举出更多的有关煤、石油开采,利用对环境 影响的例子。 4、组织学牛交流阅读分析结果。 c、“科学在线”——认识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和发

九年级物理《核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核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裂变、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⑵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⑵引导学生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能源与环保的关系; ⑶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心;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一、引导新课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大家回顾一下,目前使用的常规能源有哪些? 教师: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煤、石油、天然气

学生:1、提高能源利用率;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二、学生自学质疑 原子、原子核 要求学生能自行独立完成, 三、利用多媒体探究 核能 介绍:原子核靠强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核能;这种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从核内释放出的能量,叫核能;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裂变和聚变; 裂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百度搜索2~3张关于裂变图片; 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各个裂变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用中子轰击较大原子核,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裂变; 教师: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时,还有什么? 教师:两个中子会不会又去轰击其它原子核? 教师:这些中子又会去轰击其它铀核,导致一系列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 教师:请同学们点击百度主页“网页”,在搜索窗口输入“链式反应.SWF”,并进行搜索; 教师:控制链式反应可以建立核电站;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的作用就是控制链式反应;如果链式反应不加控制,

《能源》教案

《能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 2、什么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及其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说法是否正确。 2、通过能的各种来源和应用的知识,学习处理信息的方法。 3、通过能源的不同分类方法体会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能源问题到能源科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通过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在感慨人类的伟大同时,又有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课本,知道不同种类的能源。 三、教学难点 不同类型能源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0.5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每天要吃饭、喝水,用什么来煮饭、烧水呢?

新课讲解: 1、什么叫能源? 教师:什么叫能源呢? 板书:〈像煤、石油、天然气、水流等等,凡是可以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叫做能源。〉 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教师:同学们知道吗?汽油、柴油都是从石油提炼出来的。那么煤、石油、天然气等等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地下的这些东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古代的动物、植物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迁中形成的,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化石燃料。 板书:〈化石燃料、水能、风能、太阳能等等都是由自然界提供的能源叫做一次能源〉教师:一次能源是自然界直接提供的能源。教室里点灯,家里开收音机、电视机,工厂里开动机器都要用电能,电能是哪里来的呢?(电能是由发电厂供给的;电能可由电池提供;电能还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太阳能电池。)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对。火电厂把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转化成电能;水电站把水流能转化成电能;干电池、蓄电池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电能是由化石燃料、水能、风能、太阳能等等自然界直接提供的能源转化而来的,所以叫做二次能源。 板书:〈由自然界提供的能源转化而来的能源是二次能源〉 3、世界能源消耗量迅速增长 教师:现在我们大量使用二次能源——电能,但实际消耗的还是转化成电能的一次能源——目前我国主要还是消耗化石燃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近三、四十年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人们的生活也渐趋现代化,使能量消耗的增长趋势十分明显,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各种能源的消耗量都折合成燃烧值为2.93×107焦/千克的标准煤计算,在1950年是26亿吨,1987年就是110多亿吨,估计到2000年要超过200亿吨。我们国家的能源消耗量也在迅速增加,1953年全国能源消耗仅为0.54亿吨标准煤,到1992年已达到10.89亿吨标准煤,增加了近20倍,预计到2000年将增加到14~17 亿吨标准煤,几乎接近20世纪初全世界1年能源消耗的总量。能源消耗的迅速增长,会不会引起“能源危机”呢?人类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煤和石油越采越少,人类可能要出现能源危机。 学生:人们可以寻找新的能源。 4、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回忆我的母亲》优教教案课时

《回忆我的母亲》优教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回忆录的特点:写真人真事,记叙中可穿插抒情、议论。 2.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重点) 3.了解母亲的形象特征。知道人物具有的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堂课我们学习新课《回忆我的母亲》,这是一篇写真人真事的回忆录。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母亲。钟太夫人以85岁高龄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极为悲痛。当年就写了这篇朴素感人的文章。文章真实而细致入微地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追述了母亲对他的深刻影响,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与感激之情。 二、自主学习 1.走近作者。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其主要着作收入《朱德选集》。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佃.农(diàn)祖籍.(jí)溺.死(nì) 私塾.(shú)衙.门(yá)劳碌.(lù) 妯.娌(zhóu)和睦.(mù)差役 ..(chāiyì) 横蛮 ..(hèngmán)不辍.劳作(chuò) 3.理解词义。 好劳动:劳动好手。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劳,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为富不仁:贪财好利,没有好心肠。不仁,不同情别人。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这里借一借,那里借一借,表示千方百计地维持家庭生计。 聊叙:姑且谈谈。聊,略微。 不辍劳作:劳动做活的事从不停止。 慰勉:安慰勉励。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什么是回忆录?回忆录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回忆录,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一般运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或社会活动。回忆录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内容真实可靠,不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可以记录某些生活片段。以记叙为主,可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语言表达上追求朴素自然,不求过于华丽。 (2)文章可分几个部分?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5段),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2—8段),概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层(第9—13段),母亲理解儿子,鼓励支持他投身革命。 第三层(第14—15段),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的影响(这两段也可归入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核能教学设计

核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 二、教学过程: 1、引入:同学们谁能说出我们人类制造的杀伤性武器中,杀伤性最强的武器是什么? 是核武器.同学们能否说得具体一些呢?原子弹、氢弹.那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核武器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它爆炸时的巨大能量是怎样得来的?这时学生似乎不像刚才那么明白了;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就要收获这些知识,解决同学们想弄清的,长久以来所闲惑的问题.不仅能明白以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还能知道更多呢.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2、同学们知道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电子和原子核).原子核又是什么的呢? 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许多带正电的质子拥挤在一个小小的原子核中,它们之间必定会产生很大的相互排斥的力.那么,为什么原子核里的质子和中子还能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呢? 3、指出:原子核内的各个粒子质子和中子正是依靠强大的核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当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惊人的能量.我们怎样利用原子核内的这种巨大的能量呢? 三、简单课前练习 1.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发生改变时,有时会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能也叫.有两条途径可以获得核能,即和其中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进行人工控制,因此还不能用来发电. 2.把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上以上中等质量核的过程叫做,对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巨大的能量,以至引起威力强大的爆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它的核心部分是. 4.使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太阳释放出的能量就是这种变化,人们根据这种原理制成了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 5.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发生的过程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能轰击其铀核,这样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的现象叫做. 四、深入分析: ⑴核能非常巨大,所以由原子核的裂变和原子核的聚变这两条途径获得核能.原子弹是利用原子核在裂变时产生的核能爆炸的,氢弹是利用原子核聚变时产生的核能爆炸的.人类已经可以控制核能的平稳释放,让核能和平地为人类服务.链式反应和核电站 ⑵同学们看到的,用中子作为“炮弹”去轰击铀原子核,使铀核分裂,同时释放2个中子和核能,这2~3个中子又使2—3个铀核分裂,放出更多的中子,使更多的铀核裂变,把这种现象称为铀核的链式反应.这种反应若不加以控制,在极短时间内将释放出大量的核能原子弹就是利用这种情况. ⑶为了安全地利用核能,核电站常利用循环水流把反应堆中的内能引导出来.但由于从反应堆中出来的水和蒸汽是有放射性的,不能直接用来推动机器,因而要把它跟产生蒸汽并推动汽轮机的水分隔开来,形成两个回路(如图17—2一3所示).第一同路用不锈钢管子做成,管子通过反应堆中心,用泵使水在管子里循环流动,把核反应放出的能量带出;第二网路包在第一回路的外面,吸取第一回路的热量,使得第二回路里的水转化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然后进入冷凝器,液化成水。最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五:当堂练习 1、“链式反应”发生在 ( ) A.核裂变时 B.核聚变时 C.氢弹爆炸时 D.铀自变放出射线时 2、从核能到电能,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正确的是 ( ) A.核能一内能一电能 B.核能一机械能一内能一电能

关于六年级科学常用能源教案

关于六年级科学常用能源教案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能源的概念。 2、能大胆想像没有能源的生活,分析出生活和生产中所需能量的。 3、能查阅资料获得更多有关能源的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能源的开发 与利用,实例说明能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3、能根据各种形式能源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举例说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 再生能源,意识到人类要节约不必要使用的能源。 教育学生根据各种形式能源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举例说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意识到人类要节约不必要使用的能源。 分析出生活和生产中所需能量的,说明能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1、导入:上课我们学习了怎样控制能源,我们身边常用的能源有哪些? 2、学习新课: A、分析能量的 活动目标: 1、能分析出生活和生产巾所需能量的。 2、能查阅资料获得更多有关能源的知识。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能源的概念。 4、能通过分析发现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5、能对自已所知道的各种形式的能源进行正确分类。 活动过程: 1、激趣导课。 提出问题——我们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能量,你知道这些能源是从哪里来的吗?让学生猜一猜,激发学小学习的兴趣。 2、分析能量的。 (1)提问:分析手表和火车运行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进行小组时论,按图中的箭头逆向推理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系统地分析能量的。如火车运行的能量来自: ①火车运行的能量=石油——植物——太阳 ②火车运行的能量=电——太阳; B、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活动目标: 1.能举实例说明开发能源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 2、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类使用能源物质的发展趋势。 活动过程: 1、任务: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一种能源,分析这种能

最新《核能》教案汇编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 二、教学过程: 1、引入:同学们谁能说出我们人类制造的杀伤性武器中,杀伤性最强的武器是什么? 是核武器.同学们能否说得具体一些呢?原子弹、氢弹.那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核武器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它爆炸时的巨大能量是怎样得来的?这时学生似乎不像刚才那么明白了;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就要收获这些知识,解决同学们想弄清的,长久以来所闲惑的问题.不仅能明白以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还能知道更多呢.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 2、同学们知道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电子和原子核).原子核又是什么的呢? 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许多带正电的质子拥挤在一个小小的原子核中,它们之间必定会产生很大的相互排斥的力.那么,为什么原子核里的质子和中子还能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呢? 3、指出:原子核内的各个粒子质子和中子正是依靠强大的核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当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惊人的能量.我们怎样利用原子核内的这种巨大的能量呢? 三、简单课前练习 1.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发生改变时,有时会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能也叫.有两条途径可以获得核能,即和其中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进行人工控制,因此还不能用来发电.2.把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上以上中等质量核的过程叫做,对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巨大的能量,以至引起威力强大的爆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它的核心部分是. 4.使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太阳释放出的能量就是这种变化,人们根据这种原理制成了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 5.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发生的过程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能轰击其铀核,这样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的现象叫做.

《才艺丰富生活》优教教案

《才艺丰富生活》优教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白文学、艺术、体育、游戏等活动让我们的多方面得到发展; 2.了解才艺丰富生活的具体表现(重点) 【新课讲授】 一、导入 1.人物故事 2.各抒己见 你学习至于喜欢通过什么活动来放松呢?你有没有什么特长或者才艺? 二、讲授新课 刚才通过大家的回答,发现答案大致分为四类:文学、艺术、体育、游戏。1.文学:展示各种文学作品。 提问:你喜欢什么文学作品呢?为什么?它对你有什么作用? 点拨:文学是人类精神的宝库。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通过一代代人的激情阅读传承下来,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爱读书,读好书,使人类的美德、智慧融入我们的心田,我们自己也会逐渐变得美好、强大、渊博。 2.艺术:展示各种艺术分类 提问:你有什么擅长的艺术?你觉得你所擅长的艺术给你带来了什么?

点拨:参加音乐、舞蹈、美术、书法、表演等艺术活动,在少年时期为自己开启一扇艺术之门,使人生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业余爱好领地。艺术活动能够增添生活乐趣,提高艺术修养,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才能,激发创造性思维,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3.体育 提问:对你来说,体育运动意味着什么?你为什么喜欢它? 点拨:体育锻炼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在青春期,体育活动不仅可以让我们强身健体,富有活力,还能培养自己不怕困难、奋勇争先的精神,磨炼意志,锻造坚强品格。在学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体育活动也是调节学习压力、缓解焦虑情绪的良方。 4.游戏:下面的游戏你玩过吗?(展示各种游戏图片) 提问:你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它对你有什么好处吗? 点拨: 游戏趣味横生,生活需要游戏。游戏不是无意义的玩玩闹闹,它调节我们的生活节奏,使身心愉悦,张弛有度,还能使我们收益良多。智力游戏能够激活大脑思维,让人学会多向思维,有助于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竞技游戏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培养竞争意识;电子游戏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快速反应的能力;团体游戏可以使我们在游戏过程中结交朋友,学会宽容、守规和合作。让我们在适度游戏中玩出快乐,玩出能力,玩出好品质! 【拓展】 梁启超曾告诫留学美国学习建筑的儿子梁思成:你该挤出一部分时间学些常识性的东西,特别是文学或人文科学,稍稍多用点工夫就能有大的收获……书宜

《核能》教学设计

《核能》教学设计 石羔中学彭棠妍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搜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与我们的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能源问题到能源科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3.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增强学生热爱和平及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裂变和聚变的概念。 2.难点 知道可控链式反应,和平利用核能。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引入展示:21世纪我国和世界(煤)能源消耗的曲线图。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现代人类文明所需的主要能源。由于其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不断开采逐渐枯竭,所以总有使用殆尽的一天。俗称“能源危机”。 师:大家想一想,长期这样下去,肯定会发生能源危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挽救能源危机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师:有的同学说要不断开发新能源,有的同学说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太阳能……同学们的意见都很有道理,都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好方法。 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核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望在将来彻底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新能源──核能。 二、进行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文,并完成课前预习内容。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由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组成。 2、原子核由带正电的和不带电的组成。 二、核能 1、定义: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时释放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优教教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理解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了解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优点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在我们使用能源的过程中,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工作时间较长的机械的外壳会很烫手;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化成为轮胎、地面和空气的内能;汽车行驶过程中要用大量的水吸收多余的热。这些消散掉的内能能否在次被收集起来提供机械做功,继续为我们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了解一下能源利用中的物理知识。 探究点一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活动1:冬天,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能够把这些内能重新收集真情为,来年再用吗?显然不能。一般情况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否则会引起其他的变化,消耗别的能。再如,冰箱里的热量不会自动转移到外部,而必须消耗其他的能量(电能)才能把热量转移出来使冰箱内部变交冷。可见,涉及热现象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方向睡,不可逆的,消散掉的内能不能被收集起来再利用。同学们可以讨论、交流一下,看看哪些能量可以被利用,哪些不能? 归纳总结:前面学习过的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可以被利用,风能、水能、地热能也能被利用。机械摩擦产生的内能不能被利用,空气摩擦产生的内能也不能被利用。

探究点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活动1: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特别是目前石油、煤炭占了能源的绝大部分,而且年消耗量在不断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现在我们来看下影像,了解一下它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同学们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2: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可能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举出能源消耗还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本P179“想想议议”表中的空格填上,使学生认识到过量使用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探究点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活动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讨论交流后回答:能源按是否可以再生利用的方式怎么分类? 学生回答: 1.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2.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电能、沼气等 未来的理想能源 活动2: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不仅留给子孙后代的越来越少,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学过的有关能源的知识,以及课本上提出的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并说明其道理,同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六年级科学下册《能源》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能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调查并记录家庭使用能源的情况。 2、能够制作太阳能灶、小水轮等装置。 3、能够设计利用风能工作的模型装置。 4、能够看懂统计图表。 知识与技能: 、知道能源与能量的关系。 2、知道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 3、知道可再生性能源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能源对日常生活中和工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2、意识到不可再生性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3、体验到开发可再生性能源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知道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 三、教学难点:能够独立设计利用一种能量工作的模型装置。 四、教学准备:碗、铝箔、木塞、橡皮泥、瓶盖、塑料片、铁丝、塑

料瓶、剪刀等 五、时安排:二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效果分析 一、导入: 、检查上节布置的外作业。 2、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表扬。 二、认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看图说一说: 图中有哪些物品,各自使用什么能量? 这些能量是怎样转换的? 2、提问:你知道家中使用的能量是哪里来的? (引如能源)有哪些能源? 3、分类: 将刚才所讲的能源分类。 小结:能源分成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板) 4、提问: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举例。 、看图了解世界与中国能源对比情况

看图P48,思考通过图表你有什么启示? 你对中国禁止小型煤矿、造纸厂的生产或关闭的行为有何想法?说说理由。 有人说:一次性纸杯是伟大的发明;也有人说:一次性纸杯的发明是最糟糕的发明。你支持哪种观点? 三、学习利用可再生能源:制作太阳能灶或小水车 、过渡:我们都知道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由不可再生资源制造的,而这些物品又使用的不可再生能源。如:汽车、家里用的煤气灶、电热水壶等。你还能举例。 2、为了改变这种浪费能源的这种状况,科学家做出巨大的贡献,你能告诉大家吗? 3、制作太阳能灶。 讲讲太阳能灶的作用。 说说制作的材料和步骤。(还有什么方法制作?) 自己制作。 4、活动:看谁制作的效果好。 室外活动,烤土豆片。 、小评,如何改进这个装置?(能量使用效率高) 6、自选:制作小水轮(可安排后)

电压优教教案课程

一、电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能说出电压的单位和一些基本的电压值,并会进行单位换算。 3.能说出电压表的用途及规范使用电压表的方法。 4.相信自己能设计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简单电路图,初步学会使用电压表。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电压的单位;2.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难点:1.电流的成因;2.电压表的规范使用。 【教具】 多媒体,示教板一块,干电池两节,灯泡一只,开关一个,电压表一个,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实验,提问,引入新课 实验:(学生演示)利用干电池、一只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简单电路,使灯泡发光,并画出电路图。 问题:小灯泡为什么能发光?(电流)没有了电源电路中还有电流吗? 引入新课:为什么电路里必须有电源才会有电流?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电压 1.水流的形成: (出示课件)思考:(1)水轮机在什么条件下会转动?在什么条件下又停止了转动?学生回答后师生小结:水压是形成水流的原因。水压消失水流停止,水轮机停止转动。(2)怎么样才能得到持续的水流?用抽水机提供水压,就能得到持续的水流。 板书:抽水机→水压→水流。 2.电流的形成: (出示课件)类比水流的形成,得到电流的形成原因──电压。 板书:电源→电压→电流。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电压的单位:

(1)实验探究:怎样才能改变小灯泡的亮度?(通过改变电池的节数,即改变电池两端的电压)电压是有大小的。 (2)单位:(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3)电源之父:伏特(录音播出) 伏特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善于思考、喜欢探求、勇于实践的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电学实验,他读了很多电学的书,他的实验超出了当时已知的一切电学知识。1800年3月20日他宣布发明了伏打电堆,这一神奇发明,对电学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伏特被称为“电源之父”。后人为纪念这位着名的物理学家,把电压的单位规定为伏特。(4)常见的电压值:(打出幻灯片) 一节干电池:1.5V。 一个蓄电池:2V。 家庭电路:220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一般不高于36V。 老师特别提示:(学生齐读) 国庆佳节到,安全最重要;科学用好电,生命美无限。 (二)电压的测量──电压表 观察电压表,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思考后回答)

《能源》优教教案

能源教案 【教学目标】 记住什么是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 常识性了解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 难点: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各种形式的能,金属的冶炼、机器的运转、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行驶,都需要能量,日常生活中烧饭、取暖、照明等,也需要能量.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 新课教学 1.能源 凡是有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做资源.能源的广泛使用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进步,我们生活中利用的这些能量,它们的来源在哪里?或者说,我们利用了哪些各类的能源呢? 2.能源的种类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由古代的动植物在长期地质变迁中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我国目前利用的能源中90%以上是煤和石油.煤和石油的开采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化石能源的含量尽管丰富,但终究有限,而且开发利用后不能再生,长期大规模开采,终有开采完毕之日.水能是可以再生的,但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有限,全世界每年可以开发的水能只占现在能源总需求量的百分之十几.一旦化石能源用完,只靠水能显然不能满足需要.同学们可能说我们可以用电能.要知道电能是由自然界提供的能源转化而来的,像化石能源一样,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这些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包括电力、煤气、汽油、煤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等.

人类生活中,还广泛利用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这类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上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消费的能量,占太阳照射到地球总辐射量的0.2%. 3.21世纪的能源趋势 师: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特别是近三四十年来,能耗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同学们看图22.1-5,了解一下两个多世纪来,人类能源消耗的情况.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展示能源消耗图片(如图),组织学生讨论交流:21世纪的能源趋势是怎样的? 人类对能源的消耗 教师最后总结: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化石能源、核能等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现在开采得越多,留给子孙后代的就越少. 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 1.能源的基本概念. 2.能源的分类. 【板书设计】 第1节能源 一、能源的分类: 1.一次能源 2.二次能源

19.6 重核的裂变教案

19.6 重核的裂变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核裂变的概念,知道重核裂变中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知道什么是链式反应。 3.会计算重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4.知道什么是核反应堆。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了解核电站及核能发电的优缺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应用教学图像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激情,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2.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和平利用核能及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3.确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变化过程必然遵循能量守恒的观点。 ★教学重点 1.链式反应及其释放核能的计算。 2.重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通过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的关系,推理得出由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质量数较小的原子核释放能量这一结论。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于1945年8月6日、9日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上空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刹那间,这两座曾经十分美丽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大家还知道目前世界上有少数国家建成了许多核电站,我国也相继建成了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等。我想,现在大家一定想知道原子弹爆炸及核发电的原理,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裂变,通过学习,大家就会对上述问题有初步的了解。 播放VCD光碟,展示原子弹爆炸的过程及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惨景的片段。 学生:观看原子弹爆炸的过程,并形成裂变能放出巨大能量的初步认识。 点评:激发起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为下一步进行教学活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进行新课 1.核裂变(fission) 提问:核裂变的特点是什么? 让学生阅读课本核裂变部分内容,分小组讨论。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回答: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的反应,称为裂变。 教师总结: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核裂变都能放出核 能? 让学生阅读有关核子平均质量有补充材 料。分小组讨论。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 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回答:只有核子平均质量减小的核反 应才能放出核能。 点评: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式学习的能 力。 知识总结:不是所有的核反应都能放出核能,有的核反应,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反应前的质量大,这样的核反应不放出能量,反而在反应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能量。只有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能放出大量的能量。 点评:个人及小组的竞争,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铀核的裂变 (1)铀核的裂变的一种典型反应。 提问:铀核的裂变的产物是多样的,最典型的一种核反应方程式是什么样的?

人类的起源优教教案

第三节人类的起源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两个问题:一、人类起源于古猿。二、古猿到人的演化。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节不少问题是悬而末决的,但是也正因为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人类起源于古猿比较感兴趣,但对判断依据却不是十分清楚。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资料分析、讨论,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知道人类起源于古猿,理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够了解人类的起源于进化发展过程,认识到自然选择在人类起源和进化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理解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认识到自然选择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理解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认识到自然选择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三节人类的起源 一、人类的起源 现代类人猿 1.能用火 2.大脑发达 森林古猿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古人类 3.产生了语言 4.能使用并制造复杂工具 二、人类进化的历程: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教学反思】 这节课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教学难度不大,内容涉及历史、地理等学科,有些类似综合课的类型。如果课程教学设计不恰当,有可能上成一节历史课和地理课,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体现生命科学的特点,紧紧围绕人类起源这一条主线来设计有关教学活动。例如,导入新课时利用猿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很近、可能有共同祖先这一点,引出人类起源的课题,进而利用直观想象的图片来感动学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