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1(最新整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1(最新整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1(最新整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1(最新整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33 分)

(1)12 和4 这两个数,( )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

(2)18 的因数有( ),30 以内7 的倍数有( )。

(3)一个数,既是12 的倍数,又是12 的因数,这个数是( )。

(4)1-20 的自然数中,质数有( )、合数有( )。

(5)两个都是质数的连续自然数是( )和( )。

(6)最小的偶数是( ),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7)有因数3,也是2 和5 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

(8)一个三位数,它的个位上是最小的质数,十位上是最小的合数,百位上的最小的奇数,这个三位数是( )。

(9)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45,这三个奇数分别是( )、( )和( )。

(10)100 以内最大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和是( ),差是( )。

(11)凡是 5 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 )或( )。

(12)既是 3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 )。

(13)27 至少要加上( )就是 3 的倍数。

(14)两个质数和为 18,积是 65,这两个质数是( )和( )。

二、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8 分)

(1)两个相邻的自然数中,必定有一个是奇数。………………()

(2)3 的倍数,一定是9 的倍数。…………………………………()

(3)奇数都比偶数小。……………………………………………()

(4)自然数A(A 不等于0)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A。…() (5)

一个质数,它的因数也一定是质数。……………………() (6)

同时时2、3、5 的倍数的数,不一定是偶数。。…………()

(7)质数一定是奇数,合数一定是偶数。………………………()

(8)任何一个奇数加1 后都是2 的倍数。…………………………()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里。(8 分)

(1)一个数是3 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 )。

①大于3 ②等于3 ③是3 的倍数

(2)一个合数至少有( )。

①一个因数②二个因数③三个因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的。

①有限②无限③1和它本身

(4)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是( )。

①1②2③3

(5)42÷3=14,我们可以说( )。

①42是倍数②3是因数③ 42是3 的倍数

(6)两个奇数的和( )。

①一定是奇数②一定是偶数③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7)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减,差是( )。相邻的两个偶数相差( )

①1 ②2 ③3

(8)一个质数有( )因数。

①1个②2个③2个以上

四、解方程。(8 分)

(1)X ÷ 36=0.4(2)8X-9.1=22.9

(3)36+2X=78.6 (4)4×0.9+3X=46.2

五、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28 分)

(1)在横线上写上合适的数。(6 分)

48 的因数80 以内6 的倍数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质数。(6 分)

①8=( )+( ) ②12=( )+( )+( ) ③18=( )+( )+( ) ④24=( )+( )=( )+( )=( )+( )

(4)在方框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成为 3 的倍数。(写出所有的写法)(6 分)

□84□623□1

六、解决问题:(15 分)

1、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以米为单位的质数,周长是 24 米,这个长方体的面积是多少?

2、公园有左右 2 棵大树,一只小猴最初停留在左边那棵大树上,它一会儿从左边大树跳到右边大树上,一会儿从右边大树跳到左边大树上,来回地跳着玩。

(1)这只小猴跳了 21 次后,它是在左边大树上还是在右边大树上?

(2)这只小猴跳了 60 次后,它是在右边大树上对吗?

3、学生在操场上列队做操,人数在 90 至110 之间,如果排成 3 列不多也不少,如果排成 5 列则少 2 人,如果排成 7 列则少 4 人。一共有多少学生在操场上做操?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 人教版(无答案)

五年级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 1.15个同学站成1路纵队,每两人之间间隔1米,队伍一共长()米。 A.15 B.14 C.16 D.13 2.时钟3点敲3下,6秒钟敲完;那么7点敲7下,()秒钟敲完。 A.10 B.12 C.14 D.18 3.在一条8米长的小路上植树(两端都植),每隔2米植树1棵,一共可以植树()棵。 A.4 B.5 C.6 D.7 4.小兰发现公路边等距地立着一排电线杆。她用均匀的速度从第1根电线杆走到第15根电线杆用了7分钟时间,接着她继续往前走,又走了若干根电线杆后就往回走。当她走回到第5根电线杆时一共用了30分钟。那么小兰是走到第()根电线杆是开始往回走的。 A.30 B.31 C.32 D.33 5.甲、乙二人比赛爬楼梯,甲跑到第4层时,乙恰好跑到第3层。以这样的速度,甲跑到第28层时,乙跑到第()层。 A.17 B.18 C.19 D.21 6.将一根木棒锯成4段需要6分钟,则将这根木棒锯成6段需要()分钟。 A.10 B.12 C.14 D.16 7.学校圆形花坛的周长是36米,每隔4米摆一盆兰花,一共要摆()盆兰花。 A.11 B.10 C.9 D.8 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底和高不一定相等 B.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C.梯形的上底和下底越长,面积就越大 D.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一定相等 9.在下图中,平行线间的三个图形的面积相比,( )。 A.平行四边形面积大 B.三角形面积大 C.梯形面积大 D.一样 10.如图,在梯形ABCD中,CD、AB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AC与BD相交于点E,若 △ADE的面积是S1,△BCE的面积是S2,则有() A.S1<S2 B.S1=S2 C.S1>S2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1.在银波湖四周筑起内圈周长为9900米大堤,大堤靠湖一边,每隔9米栽一棵柳树。然后在相邻的两棵柳树之间每隔3米栽一棵香樟树。银波湖四周共种柳树棵,香樟树棵。 12.在一个正方形花坛的四周种树,四个顶点各种一棵,每边种5棵,共种棵。 13.在一座40米长的桥两旁挂灯笼,如每隔5米挂一个,这座大桥两旁共挂灯笼个。 14.在一排12名的女生队伍中,每两名女生之间插进一名男生,一共要插进名男生。 15.把4米长的绳子拉直后剪三刀,使每段长度相等,那么每段是米。 1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是9厘米,高是4.5厘米.如果底和高都扩大3倍,它的面积扩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单元试卷(人教版)[1]

一、填空。(40%) 1、下面的现象中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12%) (1)索道上运行的观光缆车。( ) (2)推拉窗的移动。( ) (3)钟面上的分针。( ) (4)飞机的螺旋桨。( ) (5)工作中的电风扇。( ) (6)拉动抽屉。( ) 2、看右图填空。(12%) (1)指针从“12”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0到“2”; (2)指针从“12”绕点A 顺时针旋转( )到“3”; (3)指针从“1”绕点A 顺时针旋转( )到“6”; (4)指针从“3”绕点A 顺时针旋转300到“( )”; (5)指针从“5”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0到“( )”; (6)指针从“7”绕点A 顺时针旋转( )到“12”。 3、先观察右图,再填空。(12%) (1)图1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2)图1绕点“O ”逆时针旋转1800到达图( )的位置; (3)图1绕点“O ”顺时针旋转( )到达图4的位置; (4)图2绕点“O ”顺时针旋转( )到达图4的位置; (5)图2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6)图4绕点“O ” 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4、用线连一连绕点“O ”旋转而成的图形。(4%) 0 旋转900 A O 4 3 2 1 O O O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4%) (1)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4条对称轴。……………………………………()(2)圆不是轴对称图形。……………………………………………………………()(3)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变换可以设计许多美丽的镶嵌图案。………………()(4)风吹动的小风车是旋转现象。…………………………………………………()三、画出下列轴对称图形的一条对称轴。(9%)

五年级下册数学题目及答案

命题人:叶剑姓名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7分) 1、9.87升=()毫升27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0.53立方米=(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容积单位。 (1)一瓶洗发液约有500()(2)小军家每月用去食用油6() (3)冰箱的容积约200()(4)教室的容积约160() 3、最小自然数是(),最小奇数是(),最小质数是(),最小合数是(),用这四个数组成一个最大四位数是()。 4、长方体、正方体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5、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是()。 6、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60cm,长是6cm,宽是5cm,高是()cm。 7、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36cm,它的体积是(),表面积是 ()。 8、3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6,这3个偶数分别是()、()、()。 9、一根长方体木料的体积是4.5立方分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5立方分米,木料的长有()分米。 10、把一根长2米的木材,平均截成5段,每段是这根木材的(),每段长()米。 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 1、0是所以有非0自然数的因数。() 2、一个自然数,如果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3、2是偶数,也是质数;9是奇数,也是合数。() 4、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这个数的因数大。() 5、9÷6=1.5,所以9是倍数,6是因数。()

6、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 7、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 ) 8、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 ( ) 9、小明吃了一个西瓜的4 5。 ( ) 10、1米的43和 3米的4 1一样长。 (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一只水桶最多可以装15升水,就是说水桶( )是15升。 A 、容积 B 、容量 C 、体积 2、用棱长为1cm 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较大正方体,需要这样的小木块( )个。 A 、2 B 、4 C 、8 3、两个质数的和是( )。 A 、奇数 B 、偶数 C 、奇数或偶数 4、冰箱的体积( )它的容积。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能比较 5、要把一个棱长是3分米的正方体铁块,铸成长9分米,宽1.5分米的钢板,钢板的厚度是( )分米。 A 、2 B 、3 C 、4 D 、27 6、把一根长方体的木料,横截面面积是9平方厘米,等分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A 、4 B 、9 C 、18 D 、36 7、12 9的分子减少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减去( ) A 、3 B 、4 C 、8 D 、6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 试卷 一、填一填。 1.50以内9的倍数有 ),100以内19的倍数有()。 2.25的因数有(),65 的 因数有()。 3. ()既是9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4. 从199起,连续写5个奇数 (),从388起,连续写5个偶数()5.10以内的非零自然数中, ()是偶数,但不是合数; )是奇数,但不是质数。 6.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二() 7.24=1 X 24=2x()= ()X ()=()X() 8. 在0、1、0.8、25.2、35、-4 这些数中,自然数有() 9. 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最小的 质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十位上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个位上既是奇数又是合数,这个数是()10. 一个两位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 最大是()。 二、辨一辨(对的打““”,错的打“X”)。 1. 因为7X6=42,所以42是倍数,7是因数。 () 2. 偶数的因数一定比奇数的因数多。() 3. 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4.3、4、5这三个数字,无论怎样排列成三位数,一定是3的倍数。( 5. 合数都是2的倍数。 ()6.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 是合数。 ()7.3 X 0.4=1.2 , 3 是1.2的因数。 8.甲数除以乙数,商是15,那么甲数一定是乙数的倍数(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下面各组数中,哪一组的第二 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倍数。( ) A.36 和9 B.210 和70 C.0.2 和100 D.30 和60 2. 自然数包括()。 A.质数、合数 B. 因数和倍数 C. 奇数和偶数 3.2是最小的()。 A.合数 B. 质数 C. 自然数D. 偶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1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38分) 1、下面的现象中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12分) (1)索道上运行的观光缆车。( ) (2)推拉窗的移动。( ) (3)钟面上的分针。( ) (4)飞机的螺旋桨。( ) (5)工作中的电风扇。( ) (6)拉动抽屉。( ) 2、看右图填空。(10分) (1)指针从“12”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0到“2”; (2)指针从“12”绕点A 顺时针旋转( 0)到“3”; (3)指针从“1”绕点A 顺时针旋转( 0)到“6”; (4)指针从“3”绕点A 顺时针旋转 300到“( )”; (5)指针从“5”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0到“( )”; (6)指针从“7”绕点A 顺时针旋转( 0)到“12”。 3、先观察右图,再填空。(12分) (1)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2)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0到达图( )的位置; (3)图1绕点“O”顺时针旋转( 0)到达图4的位置; (4)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 0)到达图4的位置; (5)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6)图4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4、用线连一连绕点“O”旋转而成的图形。(4分) 旋转1800 旋转900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8分) (1)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4条对称轴。…………………………………( ) (2)圆不是轴对称图形。…………………………………………………………( ) (3)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变换可以设计许多美丽的镶嵌图案。……………( ) (4)风吹动的小风车是旋转现象。………………………………………………( ) 三、画出下列轴对称图形的一条对称轴。(9分) 四、分别画出将 向上平移3格、向右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6分) 五、画出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画出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 A O 4 3 2 1 O O O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60题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试题 1、一条水渠共6400米,前三个月平均每月修1200米,余下的要在2个月内完成,平均每月至少要完成多少米? 2、王老师和李老师买同样的图书。王老师花了256元买到8本,李老师花了192元,王老师比李老师多买了多少本图书? 3、农具厂原计划每月生产农具400件,技术革新后,9个月生产量就超过全年计划780件,现在平均每月生产多少件? 4、姐姐和妹妹沿环形跑道同方向跑步,姐姐每分钟跑212米,妹妹每分钟跑187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出发,16分钟后,姐姐第一次追上妹妹,求跑道的长度。 5、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在离A地70千米的地方,两人仍以原速行进,各自到底后立即返回,又在离B地15千米的地方第二次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甲乙两艘军舰不停地往返于两个军事基地之间巡逻。甲舰时速12千米,乙舰时速9千米,两舰从两个基地同时相向出发,第一次相遇时恰巧用了6小时。这两个军事基地之间有多少千米?

7、一列火车上午8 时从A地出发开往B地,上午10时距A 地180千米,已知AB两地相距540千米,行完全程共要几小时? 8、苹果有50筐,比梨的筐数的2倍少2筐。苹果和梨共有多少筐? 9、一批布原计划做服装1800套,由于每套节约用布0.2米,结果多做了100套,现在每套用布多少米? 10、甲乙两位工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20天完成了任务。已知甲每天比乙多做3个,而乙在中途请假5天,于是乙所完成的零件数恰好是甲的一半,求这批零件的总数是多少个? 12、某机器厂计划30天里完成10800台机床,由于改进技术,每天比原计划多制造180台,这样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13、有甲乙两袋大米,甲袋大米的重量是乙袋的1.2倍,如果往乙袋中再加入5千克,两袋大米就一样多了。原来甲乙两袋大米各有多少千克? 14、一桶油连桶重45千克,倒出一半后连桶还剩23千克。如果这种油每千克卖4.5元,一桶油可以卖多少元? 15、一个圆形跑道,财长700米。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相背而行。甲每秒钟跑7.5米,乙每秒跑6.5米,几秒钟后两人相遇?10、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0千米处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 图形的变换包括:、、。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 一、图形的平移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二、轴对称 1、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2、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常见的例如:、、、、线段、角;有两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有三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 正方形有条对称轴;五角星和正五边形有条对称轴;正六变形有条对称轴。 三、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 (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 (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 (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根据性质3) (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点位置(根据性质4) (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四、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沿某条直线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叠,这条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六、图形旋转的特点 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的度数都等于旋转角度。 3、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可以在已知图形上也可以在已知图形外。 2、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3、旋转角度:常见的有45°、90°180°等。 八、旋转图形的画法 1、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找去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依次将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用虚线) 4、将各连线按要求旋转一定角度后,确定各虚线的长度,标出对应点。 5、将个对应点连接并标出名称。 五、轴对称和成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成轴对称 区别 只有一个图形有两个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只有一条对称轴 联系1.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2.都有对称轴. 3.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练习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年级数学 第一节小数乘整数练习 一、填空。 1.4×4=()+()+()+() 2、把3.67扩大10倍是(),扩大100倍是(),扩大1000倍是()。 3、把560缩小10倍是(),缩小100倍是(),缩小1000倍是()。 二、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6.5×10= 0.56×100= 3.78×100= 3.215×100= 0.8×10= 4.08×100= 2、用竖式计算 4.6×6= 8.9×7= 1 5.6×13= 0.18×15= 0.025×14= 3.06×36= 三、根据13×3=39,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130×3= 13×30= 1.3×3= 1300×3= 130×30= 0.13×3= 1、不计算,在“ O ”里填上>、<或=

198×0.8 O 198 95×0.9 O 95 168×1.5 O 168 132×4.6 O 132 2、先计算下面的前三道题,然后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再把其它算式补充完整,并直接写出得数。 23×9= 234×9= 2345×9= ()×9= ()×9= 第二节小数乘小数练习 一、填空 1、6.3×16.789的积里有()位小数。 2、根据47×14=65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0.47×14= 4.7×14= 0.47×1.4= 47×0.14= 0.47×0.14= 470×0.014= 3、在”O “里填上>、<或= 196×0.8 O 196 35×2.5 O 35 0.78×1.1 O 0.78 6.2×0.99 O 6.2 若A×0.56>0.56,则A O 1。 若B×0.42<0.42,则B O 1。 二、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80分) 2.18的因数有( ),15的倍数有( ) 330的因数有( )个,最大因数是( ),最小因数是( )。 4.8的倍数的个数是( ),它的最小倍数是( )。 5.是42的因数,又是7的倍数是( ),其中还是2和3的倍数是( ) 6 ( )是奇数,( )是偶数。 7.从0-20这几个数中,偶数的有( ),奇数的有( ),质数( ),合数的( ),是3的倍数有( ), 既要是2的倍数又要是5的倍数是( ) 8.既要是 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 2是3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 ),最大是( ) 的倍数。………………………………………( ) 2.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倍数是有限的。…………………………………( ) 3.自然数中,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所以0不是偶数。……………………( ) 4.个位上是3、6、9的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 5.1既是质数也是合数。……………………………………………………………( ) A 2和6 B 、 3和4 C 10和1.2 2.既要是50的最大因数,也要是50的最小倍数是( ) A 50 B 100 C 25 3.所有奇数的和是( ) A 质数 B 偶数 C 奇数 4.在□填上一个数字,这个数是□7,有几种填法。( ) A1 B2 . C 3 5.他们两个和是10,而且他们的积是21,那么这两个数是( ) 1和10 从下面四张数字卡片中取出三张,按要求组成三位数。 奇数( ) 偶数( ) 2的倍数( ),5的倍数( ) 3的倍数( ),既要是2的倍数又要是3的倍数( ) ……………密……………封……………线……………内……………不……………作……………答……………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P33,例1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3、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感受近似值的现实意义,结合生活实际恰当地选择“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对于“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加以区分。 学情分析:在“四舍五入法”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口算除法 4.5÷9 3.6÷4 0.72÷8 0.32÷2 0.48÷3 3.5÷0.5 2.7÷0.3 5.6÷0.7 6.3÷0.3 2÷0.5 二、新授 (一)“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 “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可以装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1、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列式解答。 2、指名板演。 学生出现3种答案: 1、6个 2、7个 3、6.25个 3、针对不同答案集体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6个还是7个?)为什么?同时明确横式上答案的写法。

(要求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子的个数根据实际情况要取整数,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6个瓶子不够用,因此瓶子的个数比计算结果多1个。还可以利用逆推法如果是6个瓶子,每个瓶子装0.4千克香油,这样的话只能装2.4千克,还剩2.5-2.4=0.1千克香油没有装进瓶中。因此,需要再多准备出1个瓶子,也就是7个瓶子。) 4、明确6.25中的0.25是0.25个瓶子,而不是0.25千克香油。 师:那到底剩了多少千克香油呢? ——0.1千克(可用验算的方法证明:6×0.4=2.4 2.5—2.4=0.1) 5、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位数直接舍去并向前一位进一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 6、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哪些情况要用到“进一法”?【目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感受到它的实用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求商的近似数除了“进一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二)“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请同学读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老师巡视。 学生出现3种答案: 1、16.666…… 2、16个 3、17个 3、小组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16个还是17个?)为什么? (要求: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礼盒数取整数,16.666…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红丝带不够包装17个礼盒,因此礼盒数应去尾取整。) 4、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根据实际生活举一些“去尾法”的生活实例。 .比较(1)和(2)两题在去近似值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1)中去近似值的方法是“进一法”。(2)中的方法是“去尾法”。 相同点:(1)(2)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求商的近似数,同时根据实际都取整数。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最常用的求近似数的方法是“四舍五入法”【意图】帮助学生回忆取商的近似值的常用方法,便于下面练习中的比价辨析。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一)练习六:5、6、7题(选择题) 学生独立审题——判断对结果取近似值的方法——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五年级数学备课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备课

第一课时轴对称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2.探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4.欣赏对称美,欣赏图形对称创造出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深入了解对称轴的性质。 【教学难点】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带有方格纸的作业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二、观察探索,认识轴对称的性质。 1、出示例1。问题引导: (1)这幅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2)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和哪个点重合。(适时标出A'点) (3)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叫对应点。谁能找出B点的对应点呢?C 点呢?

2、仔细观察图。 (1)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 (2)小结:轴对称图形,每对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3、整体观察这个轴对称图形。 (1)说说与我们以前认识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2)小结: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很有趣,它可以是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也可以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三、实践探究,教学画对称图形。 出示例2 1、引导学生思考: (1)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课内练习,巩固拓展。 1、判断下面图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画出他的对称轴。 2、数学游戏 (1)第4页“做一做”。 (2)在一半纸上滴几滴墨水,把纸张对折后打开,看看形成的两块墨迹是不是关于折痕对称,它们的对称轴是什么?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继续认识轴对称图形,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板书设计: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

(完整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全套

分数的意义 (2 把全班同学平均分成5个小组,2个小组占全班人数的()。这里的单位“1” 是()。 (3)把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m。 (4)女职工人数占全厂人数的,男职工占全厂人数的() 二、判断。 (1)分数单位是的分数有7个。() (3)一堆苹果的一定比另一堆苹果的多。() 三、选择。 (2)把一根木料锯成5段,锯下一段所用的时间是完成这项工作所用时间的() A、B、C、D、 (4)1kg糖溶化在水中,糖是糖水的() A 、 B 、C、 四、思考。 1、将分数这样循环排列下去,第50个分数是哪能个数。 2、把红花、黄花、紫花按红、红、黄、黄、黄、紫、紫的顺序排列。 (1)第101朵是什么颜色? (2)101朵花中有多少朵黄花? (3)黄花占101朵花的几分之几? 分数的意义(二) 一、填空 1、=()÷()()÷27= 5÷()= 23÷49= 二、判断。 1、把一个正方形的纸对折三次后,每一小块占正方形的。() 三、选择

1、把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第段是全长的(),每段长()m。 3、7分是1时的(),7kg是1吨的(),7个月是一年的()。 四、应用题。 五(1)班一共有50名同学,其中男生27名。 (1)女生有多少人? (2)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4)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5)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四、思考题。 1、在100 m的道路两侧,每隔2m栽一棵树,按一棵柳树,两棵杨树的规律栽树。柳树、 杨树各占植树总数的几分之几? 2、6kg糖果,均匀地装在4个袋子里,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kg 糖果?平均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袋糖果? 分数的大小比较 真分数、假分数 一、填空。 3、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 4、分母是7的最小假分数是()。 5、在中,a是自然数,当a小于()时,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时,是假分数;当a是()的倍数是,能化成整数。 二、判断。 2、m、n都是大于0的自然数,当m>n时,是真分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与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就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与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其空间观念与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感受方向与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四、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与行的顺序。 五、课时安排:3课时 1.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 观察物体……………………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内容:教材P2例1及练习一第1、2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练习题100道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练习题100道及答案 1.765×213÷27+765×327÷27 解:原式=765÷27×(213+327)= 765÷27×540=765×20=15300 2.(9999+9997+...+9001)-(1+3+ (999) 解:原式=(9999-999)+(9997-997)+(9995-995)+……+(9001-1) =9000+9000+…….+9000 (500个9000) =4500000 3.19981999×19991998-19981998×19991999 解:(19981998+1)×19991998-19981998×19991999 =19981998×19991998-19981998×19991999+19991998 =19991998-19981998 =10000 4.(873×477-198)÷(476×874+199) 解:873×477-198=476×874+199 因此原式=1 5.2000×1999-1999×1998+1998×1997-1997×1996+…+2×1 解:原式=1999×(2000-1998)+1997×(1998-1996)+… +3×(4-2)+2×1 =(1999+1997+…+3+1)×2=2000000。 6.297+293+289+…+209 解:(209+297)*23/2=5819 7.计算: 解:原式=(3/2)*(4/3)*(5/4)*…*(100/99)*(1/2)*(2/3)*(3/4)*…*(98/99) =50*(1/99)=50/99 8.

解:原式=(1*2*3)/(2*3*4)=1/4 9. 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 去掉一个数后,剩下的5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 解: 7*18-6*19=126-114=12 6*19-5*20=114-100=14 去掉的两个数是12和14它们的乘积是12*14=168 10. 有七个排成一列的数,它们的平均数是 30,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五个 数的平均数是33。求第三个数。 解:28×3+33×5-30×7=39。 11. 有两组数,第一组9个数的和是63,第二组的平均数是11,两个组中所有数的 平均数是8。问:第二组有多少个数? 解:设第二组有x个数,则63+11x=8×(9+x),解得x=3。 12.小明参加了六次测验,第三、第四次的平均分比前两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两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几分? 解:第三、四次的成绩和比前两次的成绩和多4分,比后两次的成绩和少4分,推知后两次的成绩和比前两次的成绩和多8分。因为后三次的成绩和比前三次的成绩和多9分,所以第四次比第三次多9-8=1(分)。 13. 妈妈每4天要去一次副食商店,每 5天要去一次百货商店。妈妈平均每星期去这两个商店几次?(用小数表示) 解:每20天去9次,9÷20×7=3.15(次)。 14. 乙、丙两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是13∶7,求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 解:以甲数为7份,则乙、丙两数共13×2=26(份) 所以甲乙丙的平均数是(26+7)/3=11(份) 因此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是11:7。 15. 五年级同学参加校办工厂糊纸盒劳动,平均每人糊了76个。已知每人至少糊了70个,并且其中有一个同学糊了88个,如果不把这个同学计算在内,那么平均每人糊74个。糊得最快的同学最多糊了多少个?

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学科数学年级五主备单位王西小学主备人付凌云执教人 2010-2011学年下学期 课题第二单元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个性化修改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课本第9—28页,本单元共有三个信息窗组成,信息窗1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信息窗2是让学生知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信息窗3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小学阶段正式认识分数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基础。因此,本单元的内容在以后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 3、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是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难点是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学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的问题。 2.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3.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结合本单元情境素材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品质。 三、课时安排 信息窗1——船模试航、航模放飞2课时 信息窗2----我的小发明2课时 信息窗3----设计科普展板2课时 回顾整理1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学科数学年级五主备单位王西小学主备人付凌云执教人 2010-2011学年下学期 课题信息窗1 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个性化修改 课型:新授课 本课知识点: 1、分数的意义。 2、单位1的建立。 分数单位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 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建立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概念。 2、理解单位“1”。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练习 教学具准备: 课件、每组一套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出示情境图1“船模试航”。 教师谈话: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 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5只航模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 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有5只船模的题卡分一分,学生先 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找到 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一、填空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 答案:正;左;上。 解析: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时,因角度不同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从正面看时,是上下两行,下面是相连的三个正方形,上面左上角和右上角各有一个正方形;从左面看时也是上下两行,下面是相连的四个正方形,上面左上角有一个正方形,从右边数第二个正方形的上方有一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时,是上下四行,从下面数第一行在最左边有一个正方形,第二行是三个相连的正方形,第三行和第四行在最右边各有一个正方形。 2.用一些棱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搭建成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度观察所得的图形如下,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cm3。 考查目的:根据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 答案:7。

解析:由该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可以分析出当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时,从上面看到每层正方体的个数如下图所示。由于小正方体的棱长为1 cm,所以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7 cm3。 3.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 (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号。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并确定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答案:(1)①⑤;(2)①⑤,④⑥。 解析:第(1)题通过观察图形可知,小丽搭的积木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一行2个正方形,由小明搭的积木可得,①号和⑤号积木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也是一行2个正方形;第(2)题从正面看,①号和⑤号看到的图形都是一行3个正方形,④号和⑥号看到的图形也相同,都是2层:下层2个正方形,上层1个正方形靠左边。 4.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块,最多能摆()块,共有()种摆法。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题大全(共84道题)

至信教育小学五年级数学题大全(共84道题) 1. 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 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 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2. 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 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3. 某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8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 3+3/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2+6/7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600元.在保证一星期内完成的前提下,选择哪个队单独承包费用最少? 4. 一个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个长方形铁块.现打开水龙头往容器中灌水.3分钟时水面恰好 没过长方体的顶面.再过18分钟水已灌满容器.已知容器的高为50厘米,长方体的高为20厘米,求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和容器底面面积之比. 5. 甲、乙两位老板分别以同样的价格购进一种时装,乙购进的套数比甲多1/5,然后甲、 乙分别按获得80%和50%的利润定价出售.两人都全部售完后,甲仍比乙多获得一部分利润,这部分利润又恰好够他再购进这种时装10套,甲原来购进这种时装多少套? 6. 有甲、乙两根水管,分别同时给A,B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注水,在相同的时间里甲、 乙两管注水量之比是7:5.经过2+1/3小时,A,B两池中注入的水之和恰好是一池.这时, 甲管注水速度提高25%,乙管的注水速度不变,那么,当甲管注满A池时,乙管再经过多少 小时注满B池? 7. 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书丢在家里,随即 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3/10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 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比独自步行提早5分钟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多少时间? 8. 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乙车 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7分钟,甲车则不 停地驶往C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分钟到C地.那么乙车出发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

【精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1、一根方钢长5米,它的横截面是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已知1立方分米重7.8千克,这根方钢中多少千克? 2、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截成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表面积最多能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3、把一根长2米的方木锯成三段,表面积增加5.76平方分米,原来这根方木的体积是多少? 4、把三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5、一个长方体的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将两个这样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表面积最大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6、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3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96平方厘米。原来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7、一个长方体,把它的高减少5厘米,它就变成一个正方体,并且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200平方厘米,求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8、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分成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如果切割下一个正方体,剩下的表面积比原来少了80平方厘米,求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9、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切割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能切成多少块?如果把切成的所有正方体紧挨着排成一排,可以排多少米? 10、一个长方体鱼缸,长80厘米,宽60厘米,深40厘米,把一块长30厘米,宽24厘米的铁块浸入在水中,水面上升9厘米,求铁块的高? 11、用一张长6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做成一个无盖长方体盒子,做成盒子的容积是多少? 思路一:从四个角上分别剪去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 后,观察思考做成的长方体长是(),宽是(), 高是多少?求出它的容积。 思路二:从左边剪下两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把这两 个正方形焊接到右边,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观察思考做成的 长方体长是(),宽是(),高是多少?求出它的 容积。 思路三:从这个长方体上先剪下一个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 做底面,然后把剩下的长方体平均分成四个长方形做前后左右 面这样做成一个无盖长方体,观察思考做成的长方体长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