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变形金刚正因其能“变”,而是孩子们玩兴不减,爱不释手,我想教师会“变”,一定有助于驾驭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强化教育效果。

一、在自己观念上“变”

“观念”的东西是最根深蒂固的,它的一成不变,极大地限制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它的新旧直接影响到教书育人。实施素质教育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原有的“应试教育”思想。当今社会的调整发展,信息的快捷、实用、简便,对教育冲击极大,要求更高。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不用一种新的观念取代旧的观念,必将很难立足,不对已沉淀的教育思想作积极地改进,终将会被淘汰。

二、在师生关系上的“变”

学生的进步是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分不开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则是师生心理相容和情感交流的必然结果。教师对学生理应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情感回报教师,实现由爱老师到爱老师所教的学科的情感转移,教师与学生交往上的平等有利于让老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提高育人质量,就像一个教师不喜欢看到一个盛气凌人的领导管理自己一样,学生也不想总看到一个“正确”的老师。这样的平等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相互间可以互为接受,对于老师来说更能“因材施教”。所以有时课堂上有几声插语,可见学生上课时存在有轻松自由的心态,课堂下。身边总簇围着一些学生问这问那,游戏玩耍,或有几个学生有意无意地“顽皮”一下,你应该开心,可以观察他们,了解他们,掌握他们。

三、在双边交流上“变”

1.用“情”调控学生。第一,用良好的情绪点燃他们。教师积极的情绪状态常常是课堂的晴雨表,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事师生对事物认识的情感交流,即使是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_1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第三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一、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概述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2 教学原则与与教学规律的区别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 人们对教学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掌握,才会使人所指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选择)乌申斯基也指出,一般来说,儿童的思维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的。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 启发性原则启发一词来源于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 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善于用启发式问题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 1 / 4

第斯多惠也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自己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3 巩固性原则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4 循序渐进原则我国古代《学记》中就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朱熹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夸美纽斯主张: 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这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乌申斯基、布鲁纳等也都很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 因材施教原则(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裴斯泰洛奇很重视知识与知识的应用。 乌申斯基也指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

灵活多样的课堂导入方式

灵活多样的课堂导入方式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一中杨虹朱礼坤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而教师能否选择流畅新颖、信息含量集中、针对性强的课堂导入方式就为一堂成功的英语课的前提。适宜的课堂导入方式会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学习的角色中去,起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必要性 1、课堂开始前几分钟具有如下的特点:学生的思想是散漫的、情绪是不稳定的、准备是不充分的。这就迫切要求教师能精心设计适宜的课堂导入方式,使学生的思想集中起来、情绪稳定下来、心情平和起来,使学生迅速收心、集中注意力。选择灵活多样的课堂导入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学过程;学生是有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具有可贵的能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学生是教学价值属性所依附的实体,没有学生,教学价值就失去了依附的实体对象。 2、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音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学习潜能和自学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能设计灵活多样的课堂导入方式,结合新授课的特点,使每堂课既有侧重点又有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是一个有内在结构的整体系统。现代教育学强调整体发现观,强调结构的观点,把教学放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宗教等紧密联系起来。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要使这一主导作用发挥最好的效果,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教师应该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选择教学策略以及运用教学传媒完成好预期的教学任务。 二、教师要针对新授课的内容,设计适宜的课堂导入方式。新授课是教学过程中传授新知识的重要课型。其教学组织应该抓住以下主要环节:让学生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形成相应的心理定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产生学习的需要;回顾先前学过的内容,形成从已有的知识到新授内容的适当学习坡度;自然

EDA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EDA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周莉莉周淑阁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信息工程系,泰州,225300) 摘要:EDA技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发展,正在被广泛应用到电子技术各领域中,本文论述了《EDA 技术》课程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分析了传统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利弊,列举出在该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具体的改革方法与措施,强化教学中的互动性,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 关键词: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改革,Multisim 一、引言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即电子设计自动化,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智能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各种EDA设计工具就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设计软件系统。 EDA设计工具与早期的CAD软件相比操作界面友善,自动化程度更高,功能更加完善,运行速度更快,而且有良好的数据开放性和互换性。目前EDA设计工具很多,比较常用的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有:SPICE/PSPICE、EWB、MULTISIM 、MATLAB、MAXPLUS_Ⅱ和 MMICAD 等。现在电子线路的设计人员能通过计算机直接完成电路的功能设计、逻辑设计、性能分析、时序测试、印制电路板的自动化设计,实现了电子设计、仿真、测试一体化的功能。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EDA技术在涉及国防、航天、通信、医学、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仪器仪表等领域的电子系统设计工作中,正以惊人的速度被广泛应用。电子类的高新技术项目的开发也依赖于EDA技术的发展,即使是在普通的电子产品的开发中,EDA技术的运用常常使一些技术瓶颈得以突破,从而产品的开发周期大为缩短、工程开发成本降低、性能价格比大幅提高。EDA技术迅速成为电子设计领域中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适应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新一代的电子系统设计者应该掌握先进的EDA技术,高等院校的有关电子专业都开设了EDA技术的相关课程,EDA技术教学正在与传统的实验教学以及新型的计算机仿真教学相结合,成为一门新型的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培养电子技术设计人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EDA技术教学实践 EDA技术包括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印刷电路板设计自动化、可编程器件设计自动化、仿真与测试故障诊断自动化、半导体工艺设计自动化等内容。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其教学环境需要根据各自不同需要,使用相应的软件教学环境和硬件教学环境。因此我校针对本三层次的电子专业,调整了EDA课程的教学大纲,将其分为EDA(一)和FPGA系统设计两门课程,加强了EDA技术的教学和实践,并且探索了一套适合EDA技术教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建设及教学环节中大胆的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一)加强了EDA教学实验环境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电子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与突破,而高等学校中电子专业很多实验内容仍然以传统电子硬件技术为主,学生在实验室中能接触到的只有有限的电子器材与较为陈旧的电子技术,这与电子产业中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的现状是不相适应的。

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有机整合

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有机整合 --------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张先明 《浦东教育论坛文集》07.12发表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正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过去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偏重知识传授的“坚冰”开始融化,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转变,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课堂教学的重心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化为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学习方式的完善,过去的比较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正向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课堂教学面貌大为改观。但由于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的不够深入,教学实践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走进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误区: 1、出现了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两种倾向。 一种倾向是教师还是习惯于教学中的强势主导地位,对学生的探究活动预设干预的太多,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探究,学生难以真正地大胆假设,自由思考,自主探究,缺乏真实的活动体验。另一个倾向是,完全抛弃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变成了放任自流的学习,探究效率低下。 2、选择探究的问题缺乏探究的价值。 探究的问题应具有新颖性, 有一定的梯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有探究的价值问题。但当前教学中探究性问题的提出显得很随意, 教师信口发问,学生不需要探究的过程就可回答,探究式教学变成了贴标签。 3、探究过程形式化。 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的积极合作、群体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的现代意识。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不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忽视学生的既有经验和思维水平,组织一些不必要的小组讨论充斥学习过程,热闹的形式下掩盖的是空洞的内容,费时多,收效差。 4、评价只注重认知一个维度。 探究式学习注重的是学生实践与思考探索的过程,既重视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探究兴趣、态度、情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实践中依然难以走出注重知识一个纬度的单一评价模式。 上述误区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教学有效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包括直接体验和对间接经验的学习,而且所学的课程是以间接经验为主,因此,接受式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的、非常有效的途径。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创新,但是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因此,对传统教学方式不但不能弃之如敝屣,还要充分发挥这种学习方式的作用,并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有机整合,增加教学的有效性。 二、整合的原则 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整合强调有机性,整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陈录生 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具有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这一结构体系中,教学方法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正象着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 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也表明,教学如果缺少了适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差,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可见,教师正确地选择和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不论是对低年级学生还是对高年级学生,不论是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是对班级授课来说,都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事情.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教法和学法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教学方法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或进行适当的改革.纵观现代世界各国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成果,尽管它们的内容涵义、体系结构、实施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从改革的思路、理论依据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 一、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限止了学生智能的发展.现代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综合力和创造力.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就是这样,它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或“解决”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获取知识,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发现事物的发展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国内外推行的“问题教学法”也要求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特点和程序,以达到开发智能的目的.日本学者川上正光认为:“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但是,思考出一个新方案、新观点,除了智能因素外,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这种很有见地的观点不仅为许多学者所接受,而且直接影响着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但是,长期以来,中外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而轻视学,即在教师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较多,而在学生如何学习方面探讨较少.随着人类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总结

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总结材料 高职的教育对象大部分都是高中毕业生,而且学习基础不是很好,缺乏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对学习不感兴趣,即使强迫学习,其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很难有所收获。因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兴趣是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是求知的先导。”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兴趣的培养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设疑,利用实物,分组讨论,项目教学,理实一体灯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多媒体课堂教学结合随堂实例与项目教学 教师在讲授课堂之外还准备多个实例练习及综合项目。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准备的实例操作更好的掌握学知识的技术细节;而综合项目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实践、实训教学法 实践、实训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自己主动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操作的过程。实践表明在实践、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合作等关键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做一体化。 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在教学中打破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实训课程的限制,将某门课程的相关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者实训车间。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中,“做、学、教”是一件事情,是三者不分先后顺序、有机融合、边做边学边教边创新的一件事情。在做的过程中,把要做的项目按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规律进行设计,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来因材施教。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实训设备的利用率,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

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

《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我校教科室《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课题组,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个学期的探究与实践,圆满组完成了课题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归纳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简介 1、课题产生的背景和课题名称 随着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进程,我校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入,2012年8月,教导处提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高一年级试行“五步教学法”(预习——讨论——讲解——练习——总结)的改革措施。这表明我校课程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开始了新的历程。同时感觉到“五步教学法”真正成为一个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需要弄清很多问题,需要探索与实践。为了配合教导处积极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全面有效地实施“五步教学法”,教科室决定组建课题组,重点探索和实践使用“五步教学法”的途径和方法,为我校的课程改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我们把课题命名为《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三个转变,即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评价方式的转变,其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重点。我们在课题论证时发现,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五步教学法”能够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对改进“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探索了“五步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使用途径、方法和课堂教学评价,其中重点研究和实践了使用途径、方法。我们采取了“行动研究”研究的方法,努力做到实践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题组探究过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8种: (1)怎样命名“五步教学法”及其五个环节? (2)“五步教学法”的含义(包括理论依据)是什么? (3)“五步教学法”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怎样的? (4)“五步教学法”的使用方法(技巧)是怎样的? (5)怎样评价“五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 (6)怎样了解学生? (7)怎样编写和使用“导学案”? (8)怎样进行班级小组建设? 我们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和实践创建了“五步教学法”模式,达到了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创建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的课题目的。

如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如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了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如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只是用多媒体屏幕代替了黑板板书,现成的软件和网络下载的内容代替了教师的教案。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多少并无大的改进。究其原因,是有些老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着一些误解,仅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中,加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忽略了对相关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学习,只是穿新鞋走老路,片面追求形式,未能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去更新教学方法和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下的教学模式。那么如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之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我认为应该明确和处理好下面四个关系: 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因素,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参与和互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内容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很大的灵活性。如果学生还是一味地等教师灌输,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就会出现课上听老师讲授听不懂,顾了看顾不了听的顾此

失彼的现象,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老师用事先设计好的课件,单方面一味地播放,学生毫不动脑地看热闹,多媒体教学成了讲稿演示。例如,我在刚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课件结合课文内容穿插了一张又一张的图片。我的设计意图是想让同学们在听课文时可参阅屏幕上的图片,这样更便于理解,可结果适得其反。屏幕一放映,同学们便只顾看图片,而顾不上听课文内容,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多媒体教学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并不等于老师的主导作用就消失了。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某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同学们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这一结果正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的。在这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便于主导作用的发挥,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处于师生互动、互促的状态中。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

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改革: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和手段的确定以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满堂灌”方式,广泛采用启发、讨论、学生展示、课堂讲评和案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总学时45,实践环节12学时,占总学时的25%) (1)课堂讨论:例如第一章关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在教师系统地讲授过“职业教育概念及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的,进一步的讨论加深了对职业教育本质的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2)教学观摩:例如在讲第六章职业教育的教学,就是在教师讲授过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到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进行教学观摩,并在观摩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完成的。 (3)小组工作:例如第二章“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采用让学生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把本小组工作成果展示给大家。 (3)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从事参加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增强素质,提高能力。 (4)专题讲座和实地考察:针对职业教育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请职业院校的专业人员做报告,带领学生到职业院校考察并与职业院校的师生座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加深学生对职业教育问题的理解。 2.进行案例教学,突出理论分析中学生的参与性,强调师生的共同探讨与互动。 3.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①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职业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上面提到过的综述和调研。②通过个体研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精诚协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体会 崔婷婷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体会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下面我就来谈一谈。 一、终身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今天,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所以我们的学生必须适应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必须学会基本的与信息打交道的能力。具有信息素养是成为终身的独立学习者的关键。 终身学习能力是指人类个体经过学习和训练而具备的、一直到老年还在起作用的一种从客观环境中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是密切联系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个关键成分,它形成了终身学习的基础,它对所有学科、各种学习环境、各层次的教育来说都是通用的。信息素养使学习者掌握学习经验,成为自我激励、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学习者。会利用合适的信息资源解决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生活、工作的质量。有信息素养的人懂得如何学习,能最终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依靠信息素养技能,人们才能够进行终身的持续学习。 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目前看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两种常见的途径:一种是课程

教育途径,即独立开设信息技术课;另一种则是学科渗透途径,就是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各个学科的课程中。将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和各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综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能力。 1.课程教育途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上人们的认识与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单一(以教材为中心设置单一必修课程);在教学理念上以计算机本身为学习对象,过分强调它的学科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还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些现状与信息技术本身的时代性、先进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此,在信息教育的教学中,若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与网络知识和技能的目标上,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可能成为计算机的奴隶。真正的信息素养教育应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利用,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信息社会的人才。 2.学科渗透途径是目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从而

教师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教师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教师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学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从产生至今,有效教学就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但有效教学研究的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所以,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是教育科研一直永恒的主题。 当前有效教学大体有四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四是最优化理论(以巴班斯基的理论为代表)。这四个理论就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实施新课程以来,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又一次开始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研究。从近几年的新课程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中发现,很多新课程教师在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评价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给处在迷茫中的新课程教师提供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方案和有效指导,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研究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促进新课程改革进程。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浅谈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浅谈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了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未完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如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只是用多媒体屏幕代替了黑板板书,现成的软件和网络下载的内容代替教师的教案。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和教学内容等并无大的改进。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优势尚未真正发挥出来。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应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交流 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的关系,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因材施法,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是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价值。但相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的扩充。尽管它有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性,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又相辅相成。如黑板的即时重现性较强,随写随看随擦,灵活方便。一些结构可边画简图边讲解,这样更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幻灯片操作简单,同学们可打印可复制,可以弥补记笔记跟不上讲课进度的缺陷。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既使用多媒体也

使用黑板,多媒体用来播放复杂的解剖图、讲课提纲,黑板用来在讲解过程中画简单的结构图和生理曲线图。这样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着使用,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屏幕上只放复杂的图形、动画和讲课提纲,教师根据提纲讲解,并不需要在屏幕上播放文字,这样就减少了学生吃力地紧张地记忆屏幕上稍纵即逝的内容和赶笔记的辛苦。 二、多媒体教学应与教学内容相贴近 多媒体辅助教学屏幕交换快,可在短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省去了写板书和擦黑板的时间,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内容容量加大,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忽视了重点与难点的突破。使用多媒体教学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程所有教学内容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 三、多媒体教学课件应与教师授课的风格相一致 多媒体教学需要教师对所教知识进行再加工,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等进行分析设计,按照自己的思路制作出教学课件。课件毕竟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代替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方面,现成的课件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定相符,课件容量小,会使学生的学习松懈,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课件容量大,会加重学生处理信息的负担,也使学生难于抓住重点;再者,各地各校各年级的学生实际情况不同,现成的不加改造的课件,很难适用于教师本地的教学对象,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使用现成的课件,除了完全忽视了所

【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二、目前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1、含义: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实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述,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这一原则的提出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年龄小的学生用的几率大 2、代表人物:荀子,夸美纽斯 3、分类 实物直观:实物、标本、实验等 模像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等 语言直观: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描述 4、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形象化语言) 选教具,加讲解,防滥用,重语言 (二)启发性原则 1、含义: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通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2、代表人物:苏格拉底(产婆术),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3、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善于提问,设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发扬教学民主 善提问,重实际,扬民主,调积极 (三)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1、含义: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 2、代表人物:《学记》(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朱熹(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要求 按教材的系统进行教学 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重系统,需灵活,主次分明,层次清 (四)巩固性原则 1、含义: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 2. 代表人物: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3、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先理解,后巩固,重视复习多扩充 (五)量力性原则 1、含义: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2. 代表人物: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赞科夫(证实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可行性) 3、要求

浅谈现代教学方法的变革趋势

浅谈现代教学方法的变革趋势 一、重视学习方法的探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性指的是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属性,其核心是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能动性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自主性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学习的选择性、独立性和自觉性;学生的创造性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性、批判性、自由性、生成性、超越性及其有个性特点的意义建构.而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方式是注入式传授,实际是知识灌输,重视大运动量的练习、作业,实际上流于机械训练,学生面对的是教师的权威控制和教材的“霸权话语”,其学习方式就是死记硬背和交差式(为了交作业)的练习,根本无主体性可言. 现代教学要培养具有自我更新知识能力的终身学习者,这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应由注重教法到注重学法的方向进行.首先,应该积极开展学习理论的研究,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应该成为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其次,应该注重学法的研究.当代学习方法改革的实验和创新,异军突起,占尽风骚.放眼看来,发现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建构学习、活动学习、体验式学习、自由学习(即非指导性教学)、问题解决学习等等名词术语、教改项目、经验总结、实验报告、研究论文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二、重视教法学法的统一,突出师生教学的互动性

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实验,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学方法重教轻学的观念,动摇了教师“满堂灌”、“控制练”、“考法宝”的教学方法体系,出现了教法与学法的整合统一.教师具有主导作用,但不能“主宰”教学活动,“教学教学”不能有教无学,也不能有学无教.因为教学的本质应该是交往.保持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适当张力,消弭教法与学法的分离,寻求教的活动与学习活动的有机统一,应该成为传统教学方法回应“学习方法”挑战的对策之一. 思想的磨合激荡,实践的创新选择,使“以教为中心的”教法与“以学为中心”的学法从对峙走向整合,从分离走向统一,从“一统天下”或“完全取代”走向双方张力的积极互动.既然已经在“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起来的方法”这一基本观点上取得了共识,那么,出现“发现学习;发现教学法”、“自由学习;学导式教学法”、“自主学习;对话交流教学法”、“探究学习;发现式接受式探究学习教学法”、“建构学习;掌握学习教学法”、“活动学习;‘茶馆式’教学法的变化就不足为奇了.当然更重要的是应该倡导“注入式灌输”向启发式教学、主导式教学向合作学习教学、接受式学习向有意义学习、学会式教学向会学式教学、讲授法向谈话法讨论法的转变.所有这些变革,集中体现了“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统一活动的方法”即互助互动的教学思想. 三、重视情知教学的整合,突出教学活动的生命性 传统的教学重知轻人,先是割裂知识与智力、能力的关系,尔后开始强调知识教学与智力发展、能力培养的统一,这既体现在教学目标

教师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教师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学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从产生至今,有效教学就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但有效教学研究的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所以,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是教育科研一直永恒的主题。 当前有效教学大体有四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 为代表)。四是最优化理论(以巴班斯基的理论为代表)。这四个理论就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实施新课程以来,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又一次开始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研究。从近几年的新课程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中发现,很多新课程教师在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评价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给处在迷茫中的新课程教师提供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方案和有效指导,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研究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促进新课程改革进程。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目前常用的教学手段有哪些

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手段是只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具等,包括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像幻灯片、收录机、小黑板、多媒体、实物展示台等。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如网络,观看视频课件、通过BBS、聊天室等多种手段,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等。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了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如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只是用多媒体屏幕代替了黑板板书,现成的软件和网络下载的内容代替了教师的教案。(小学资源网)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多少并无大的改进。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优势尚未真正发挥出来。 究其原因,是有些老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着一些误解,仅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中,加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忽略了对相关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学习,只是穿新鞋走老路,片面追求形式,未能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去更新教学方法和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下的教学模式。也有些老师片面地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一定优于其他教学方法,而忽略了对其他教学媒体和方法的运用[3]。 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并不等于老师的主导作用就消失了。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立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在这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便于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并非自始至终都如此;学生有时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是在教师帮助下进行主动学习。教学媒体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也可作为自主学习的工具。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处于师生互动、互促的状态中。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 无论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是传统教学媒体,都不是最重要的教学途径,在教学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具亲和力、最灵活的交流工具,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才是最有效的教学途径。课堂上师生互动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感情的交流,而人与机的交流则是冷冰冰的、单向的、无感情的交流。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在课件运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要走下讲台,离开计算机,走到同学们中边走边讲解,多用眼光与学生接触,随时回答同学们提出来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反映和表现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用积极的双向交流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三、多媒体教学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屏幕交换快,可在短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省去了写板书和擦黑板的时间,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内容容量加大,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忽视了重点与难点的突破。使用多媒体教学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程所有教学内容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3]。如人体解剖学课有些显示某器官在人体内位置的大型图片,黑板上画既难又慢,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这时使用多媒体就非常恰当。再就是课件

马芯兰数学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小学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马芯兰数学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小学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十八团学校 小学数学备课组 喜军军 2015年9月10日

目录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数学的本质 第二节数学教学与思维发展 第三节马芯兰数学教学法 第二章活动与思维一一抽象思维的起步 第一节对“数位” “计算单位”的认识与“数位筒”的教学 第二节“和” 一一小学生数学认识的第一个基本概念 第三章数学概念教学 第一节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概括性、结构性 第二节把最基本概念放在中心位置 第三节几个基本概念的教学一一“同样多”、“份”、“倍”等第四章计算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第一节计算技能形成的过程 第二节技能训练的特点 第五章知识的迀移与渗透 第一节小学数学知识的网络 第二节备课要从整体来把握教材 第三节迀移的概念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四节渗透是对迀移教学的创新 第六章形象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图形教学与形象思维的发展 第二节应用题教学中的线段图教学 第七章小学生数学能力的结构与培养(上) 第一节技能与能力 第二节概念教学是发展数学能力的基础 第三节“问题结构”教学第四节如何进行应用题问题结构教学第八章小学生数学能力的结构与培养(下) 第一节解应用题过程的分析、推理能力 第二节解题灵活性的培养 第三节小学数学能力的结构 第九章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数学创新能力 第二节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节马芯兰把能力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统一起来

第二部分优秀教学个案选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100以内数的认识 3、大小数的关系 4、万以内数的认识 5、整体与部分应用题训练 6、9的乘法口诀 7、有余数除法 8、倍的初步认识 9、认识两步应用题 10、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1、分数的初步认识 12、小数的意义 13、分数单位 14、能被2、3、5整除的数 15、工程问题应用题 16、分数应用题训练 第三部分附录 1、“马芯兰数学教学法推广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2、马芯兰著作目录 3、马芯兰教学实录(光盘)目录后记

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

. 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 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着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则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成本高,投资大。 由于电脑等其他教学硬件设施的配置需要资金,这对于资金来源不充足的学校来说,短期内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手段教学,还是望尘莫及,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来讲,更是难以实现。 2.教师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机会减少,缺乏心理沟通。 由于授课教师通常要在微机前边讲解边进行微机操作,直接影响到手式、表情和动作的发挥,课堂上很难形成师生互动的热烈场面。 3.教学速度过快,学生笔记跟不上、思路跟不上,影响听课效果。 由于信息容量大,授课内容多,当场消化困难。教学过程中,一般强调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作用,但教师授课是微机操作,而学生则是手工记录,这种人、机速度的悬殊性,使得学生的笔记跟不上授课进度,加重了学生的听课负担,并给课后复习增加了难度。 4.信息超量,容易出现“迷航”现象。 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不写板书,教师一般都要安排更多的内容在课堂讲授。由于信息量过大且屏幕变换速度快,学生掌握不好难点和重点,或是由于教师讲课速度快,有些学生对重点内容在课堂上不能完全理解,且笔记跟不上,又影响了课后复习和对下一讲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为了解决听课中的问题,学生通常需要在课下查找大量资料,学习相关知识,完成作业等,这些环节如果没有教师的督促指导以及条件保证也很难顺利进行。 5.课件的制作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容易使教师放松对教材、教法的研究。 同时,在一定情况下,也会约束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课件是事先设计好的,其课堂教学思路一定要按课件设计来进行,学生只能循着教师固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6.对教学环境和设施依赖性过强,有失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学过程中受客观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程度过大,如停电、网络与计算机运行出现故障、教室光线弱、教师操作技术的欠缺等,都会拖延耽误教学时间,进而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教学进程。 1 /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