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参与政策制定的方式和程序

参与政策制定的方式和程序

参与政策制定的方式和程序
参与政策制定的方式和程序

在公共政策的形成过程中,公众参与是确保政策符合民意及政策合法化的根本途径。

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方式和程序有多种多样。除立法机关代表制度外,民意调查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听证会制度,院外游说制度,协商谈判制度,公民请愿和公民投票制度都是实现政策制定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基本制度。

1,民意调查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建立民意调查制度是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需要,也是加强政府服务和政策制定的需要。有的国家法律规定,政府的重大政策出台前都要进行民意调查,以保证政策符合民意。通过民意调查,还可以宣传政府的政策,获取国民的理解和支持,掌握民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程度。在加拿大的民意调查机构中,有中央政府和各部委的民意调查机构,由民间研究咨询性的民意调查机构以及私营民调企业。在2000多家私营民调企业中,有600多家从事政治性的民调业务。加拿大政府1999年聘用民意调查私营企业开展了600多次民意调查。民意调查为政府的政策制定奠定了良好的民意基础。

2,

信息公开与新闻媒体对政策制定过程的介入:

英国议会除了允许传媒对议会报道外,还实行文件公开制度。平民院的各类文件一律向公众公开。其中包括平民院法案,平民院材料,贵族院材料,奉旨呈文。

3,举行公开听证会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环节

听证在立法机关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代法治国家,法律基本上是公开听证会的产物。许多国家的立法程序规则规定,立法必须经过听证程序

在听证准备阶段,听证制度涉及的内容包括决定是否举行听证会;发布听证公告和通知;选择和邀请证人;收集证言与准备材料;决定证人作证的形式及顺序等。在听证进行阶段,听证制度的内容涉及法定人数要求;是否不公开听证;证人的权利;听证开始委员们的公开声明;介绍证人、证人宣誓;证人的口头证词;口头作证后询问与回答阶段。委员会或小组委员会的非委员的询问;听证记录等。

4,

院外集团与游说制度

院外集团对政策制定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在民主化和法治化程度高的国家,院外集团的活动是公开化的。在这些国家,院外游说制度培育出大批职业化的政治游说者队伍。

在英国,有大量的政治咨询公司为不同利益集团服务。许多前议员前议会助理人士和前政府官员也都是这些游说公司的成员。在以色列,也有许多游说公司。在以色列从事游说职业不需要执照。但是要获得从业资格,须经议长批准,并作出书面保证,不在游说活动中使用非法手段。

5,

公民请愿与公民投票对政策决定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许多政策问题,诸如战争与和平、环境保护、劳工政策、福利发展、教育改革都需要公民通过积极请愿制度和投票制度来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对于一般言论意见的表达,国家机关可以理会,也可以不理会。但对于公民依法提出的请愿,有关国家机关非理不可。而且在许多重大政策问题上,公民请愿达到一定人数时,就须依法进行公民投票。通过请愿活动和公民投票程序,公民和大众可以越来越广泛地直陈意愿,参与国事和政策制定。

在德国,1991年5月23日德国基本法的宪法修正案第17条规定,任何人都有权利以个人或同其他人共同的方式向管辖机关及议会提出请愿、陈述苦情,并享有要求附有理由的回答的权利。

日本地方自治法进一步将请愿权同地方住民投票制度相结合。日本地方自治制度的特征之一是地方公共团体的住民对于条例的制定改废、事务监查、议会解散、议员和首长解职等事项享有直接请求权和公民投票权,在间接民主制中大量引入直接民主制要素。例如,根据日本地方自治法的规定,如果占有权者总数的50分之1以上者联名,其代表可以向地方政府首长提出请求制定或改废条例。地方政府首长须直接公表请求的要旨,并于受理之日起20日以内交议会付议;议会的议决结果须通知代表并公表。有权者1/3以上者联名,其代表者可向选举管理委员会提出请求解职议员和首长。选举管理委员会须在有关区域内直接公表请求要旨,并付诸住民投票。如过半数赞成解职,则有关议员和首长被解职。

瑞士公民投票制度在重大政策制定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由于瑞士是实行直接民主制措施较为彻底的国家,有关州和其它地方的请愿事项在传统的「公民大会」上就可以提出并根据有关法律得到相应的处理。请愿人数达到法定要求时可在「公民大会」上直接进行表决。

6,

协商谈判制度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在当代政策制定过程中形成多种形式的协商谈判制度。其中党派协商制衡制度和规制谈判协商制度最为重要。

(1)党派协商制衡制度与政策制定:在民主化法治化程度高的国家,非执政党在政策制定方面的作用表现在对政府的政策始终保持尖锐批评,并及时提出与政府政策相对立的政策。在韩国,日本,印度,以色列等国家,反对党制度对政策合法化与合理化有着重要的

保障作用,成为宪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英国,多数党领导平民院通过政府法案。多数党通过其议会党团发挥在议会中的作用。多数党在议会的领导人是平民院领袖和平民院多数党督导长。多数党领导平民院的主要方式是控制议程的制定。以平民院领袖为主席的内阁立法规划委员会负责编制议会年度立法规划。平民院多数党督导长负责领导制定议会下周议程,逐步落实立法规划。但是,议会多数党的政策制定受到反对党制度的制衡。在制定下周议程方面,多数党必须听取反对党的意见和要求。一般由多数党督导长与反对党督导长进行商量。

在英国议会反对党中,议席最多的反对党在法律上是官方反对党(OfficialOpposition),即官方要为该党发挥作用提供特殊的制度保障和支持。官方反对党也译称领衔反对党。英国的宪法性法律规定了许多制度来保障反对党在政策制定中发挥制衡作用的法律地位。其中包括反对党议席专款制度;领衔反对党领袖和督导长年薪制度;女王议会开幕词辩论中对政府的批评权制度;反对党日制度;领衔反对党谴责政府的动议权制度;反对党对政府政策的应对权制度;反对党对监督类委员会的领导权制度等。

(2)规制谈判协商制度与政策制定

规制型政策的出台应当通过规制当事人的协商谈判程序。该程序要求行政机关在拟议规章前,先设立协商谈判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由规制者和被规制者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和公众代表组成。协商谈判委员会的会议必须公开举行。行政机关的规章制定必须依据协商谈判达成的合意。韩国的“规制基本法”和美国的“协商制定规章法”等对协商程序有不同程度的规定。

公众参与政策制定有利于加强政策合法化,减少官僚主义和政策腐败现象;也有利于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利用不法政策和政策漏洞的腐败行为会引起巨大的社会代价。政策制定的暗箱操作行为和其他腐败行为会导致那些政治经济优势利益集团拥有过大且不公正的影响力,并进一步收买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法律。有研究成果表明,如果把乌克兰的法治水平能改善达到捷克共和国法治的中等水平,那么乌克兰的人均收入将可能在中期阶段内翻一番。如果把印度尼西亚的腐败水平降低到韩国的水平,那么印度尼西亚的人均收入在中期阶段内也会翻一番。婴儿死亡率会有相应水平的降低,识字率也会在中期阶段内增加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五。政策腐败现象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是克服政策腐败现象的重要途径。

在政策制定过程以外,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和违宪司法审查制度是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策弊端,确保企业和公民权利的重要制度。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2016年1月考试用)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特别说明:本门课本学期启用了新教材,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复习资料在橙色的《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书上,没有领这本指导书的同学请赶快到班主任处领取。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C.个人 D.社会组织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C )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 B )的分配。 A.强制性 B.权威性 C.限制性 D.利益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D )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D.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整体性 B、系统性 C、层次性 D、超前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 ABCD )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BC )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ABCD ) A.利益选择 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 BD )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BC ) A.客观引导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 D.主观引导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 一、单项选择题 1.( D )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2.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A )。 A.党政二元结构 B.两党制 C.议会负责制 D.总统负责制 3.( B)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4.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C ) A.托马斯·戴伊 B.古德诺C.詹姆斯·E﹒安德森 D.罗伯特·达尔 5.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A ) A.公共政策主体 B.公共政策客体 C.非官方决策主体 D.执政党 6.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D ) A.公民 B.非政府组织 C.利益集团 D.大众传媒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ABCD )。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中国制定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导向

中国制定《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导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肖元真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普遍要求切实保护他们通过辛勤劳动积累的合法的私有财产,《物权法》正是这样一个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急需推出的一部保护中国民事主体财产权益的重要民事法律。1993年,中国正式开始了《物权法》的起草工作,这部历时15年制定的法律草案历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八次审议,创造了中国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的审议次数之最。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还通过向社会全文公布草案,举行座谈会和论证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据此进行了多次修改,终于布,但前结束的中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高票审议通过,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在中国施行。《物权法》的颁发将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公民日益关注的对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给予平等保护的理念,最终在这部法律中得以充分体现和真正明确。 (一)制定《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中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就是《物权法》的制定、解释、适用、研究的最基本的规则。这些基本原则在《物权法》中并不是一些抽象和空洞的教条,而是集中体现了物权的总体精神,是《物权

法》规则体系的总概括。它具体地体现在《物权法》的具体条文中,并且是有关物权的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法律准则。因此《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物权法》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调整人(自然人、法人、特殊情况下可以是国家)对于物的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在人们的日常理解中,《物权法》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涵义。广义的物权法即实质意义的物权法,凡是调整物的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都是广义的《物权法》。因此,不仅民法物权篇包括在内,其他如《土地管理法》、《森林萨》、《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房地产法》等相关法律中有关物权的规定都属于物权法。狭义的物权法即形式意义上的《物权法》,专指《民法》中的物权篇而言。中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就狭义的《物权法》展开的,但这些基本原则对于广义的《物权法》仍具有指导意义。 《物权法》是调整人对物的支配关系 《物权法》调整的是人对物的支配关系,较之《民法》的其他部分,它更为直接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的所有制关系。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物权法》确认着生产和交换的前提,体现了分配的结果,并且也决定着消费的范围。所以,物权法对于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 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 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 (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

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 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与决策机制研究是发展我国政治文明,促进教育政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 重要内容,对提高我国教育政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政策制定过程是相当复杂的。这不仅是因为它要受到政府内部因素如政府部门、公务 人员和决策体制等的影响,而且要受到政府外部的利益集团、研究机构和大众民意等因素的制约。因此任 何一种把政策制定过程简单地看作为线性或理性化过程的倾向都是危险的。 —般来说,对教育政策制定有两种理解方式,一种是把教育政策制定理解为整个政策过程,它包括政策问题、政策议题、政策决策、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等几个阶段。一种是把教育政策制定理解为政策形成 ( policy-formation)或政策规划(Policy-fomulation),指从问题界定到议案抉择以及合法化的过程。前者是广义 地理解教育政策制定的概念,它把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环节称为后政策制定阶段。后者是狭义的概念, 认为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与教育政策执行过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本文所探讨的教育政策制定过程就是从狭义上来理解教育政策制定。它主要涉及我国教育政策制定到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Porcess)以及与之相关 的在此过程中各政策主体(actor s)之间如何相互作用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关于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过程的分析,可以借鉴著名的政策专家安德森在《公共决策》一书 中所提出的分析框架,他认为政策形成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公共问题是怎样引起决策者注意的;二 是解决特定问题的政策意见是怎样形成的;三是某一建议是怎样从相互匹敌的可供选择的政策议案中被选 中的。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把教育政策制定过程分解为政策问题、政策议题、政策决策与政策的合法化等几个环节或阶段。关于教育政策的主体,在本文中主要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一般而言,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分为官方和非官方两大类,官方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是指那些具有合法权威去 制定教育政策的人们,包括教育的立法者、教育行政官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非官方的教育政策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第三节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一、公共政策的特征: 1.政治性: 如果单纯从公共与政策的概念上来看,公共政策本应是公共利益的集中体现,不应成为政治统治的工具。然而,在阶级社会中,任何政党和政府都是代表特定阶级利益的政治集团,其一切所为本质上都要服从阶级利益的需要。尽管从表面上看,政党和政府的政策行为有时并不带有政治色彩,如人口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等,但实质上还是为了巩固阶级统治的需要。尽管有违统治阶级意愿的政策结果在社会生活中并不鲜见,但那只是因为政策制定者或执行者缺少经验致使措施不当造成的,根本不是出于他们的本来的意愿。由此可见,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党和政府(政治组织)的政治行为,公共政策集中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是源于政治动机的组织产物,因而它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价值选择性: 毫无疑问,政策制定者的价值观体系对公共政策的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政策制定必然涉及价值判断,例如,在选择政策方案的过程中,决策者需要回答“应当怎样做”、“怎样做才有意义”等问题,这就是在作价值判断。制定任何一项政策,其首要前提就是价值判断。政策制定者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不论其是否自觉地意识到,其行为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当然,政策制定者的价值观绝非简单的概念,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把所有这些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影响因素统称为价值观体系。一些人极力推崇所谓价值中立的理性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同时也是难以实现的。 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标准 决策是有意识的选择活动,其影响因素涉及很多方面,如政治压力、社会压力、资金压力、时间压力、社会经济环境、决策程序的限制,等等,然而,在关注这些要素时,我们不应忽视决策者本人价值观的作用。尽管在许多情况下这些价值观难以确定且无法辨别,只能通过决策者的行为加以揣测。 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治价值观:决策者评价政策方案的标准受其所在政党或政治团体及其服务对象的影响。政策常被视为发展和实现政党或利益团体目标的手段,政治上有利是决策的基础原则,政策分析家也往往是从这一方面研究和评价政策的制定过程。比如,工会组织的成员、农业联盟的成员和某一政党的成员常常会得益于某项特定的政策。以1972年美国总统竞选前国会辩论的情况为例,当时国会中的许多民主党议员强烈要求进行竞选资助的改革(包括开支的限制),他们的做法就代有这种色彩,因为在筹集竞选资金方面民主党的困难要比共和党大得多。 二、组织价值观:各种组织机构(包括政府部门)都试图运用奖惩手段使成员接受其确定的价值观并照此行事。一般而言,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总会考虑这样一些问题:此种方案对本组织的生存、发展和扩大是否有利?对本组织的一般计划和日常行动是否会有影响?怎

近几年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试题与答案

2001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2001-10-12 〖次〗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25分) 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 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③〕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①象征式政策执行②残缺式政策执行③替代式政策执行④附加式政策执行 8、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①政策效率②政策效益③政策效能④国应的充分性 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①阶段性周期②功能性周期③反复性周期④结构性周期 10、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③) ①学校②工会③行政机构④妇联 11、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①脚本写作②头脑风暴法③博弃论④个人判断法 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①政策评估②政策制定、③政策执行④政策终结 13、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①利益表达②利益综合③政策制定④政策执行一人一 14、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④政党政策 15、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①政策执行②政策研究③政策制定④政策分析 16、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①沟通功能②管制功能一③监督功能④平衡功能 17、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①林德布洛姆②西蒙③德洛尔④戴伊 18、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 (个人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是什么?1. 答:对象:理论研究、过程研究、方法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目的:管理公共领域内的公共事务。任务:①推动公共事业向前发展②实现国家部门职能③调节各种社会关 系和调整价值分配④指导、补充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估计不能考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是什么?(答:产生的标志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与勒纳合编的《政,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三部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政策科学进展》《政策科学构想》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重心向执行和评年代,分析范式产生,成为独立的学科。70年代加强了伦理论基础从政治学向经济学;80估研究转移,政府改革和绩年以来重视宏观分析,理研究,比较研究;90效评估成为热点。 3.我国政策科学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是什么? 答:问题:一是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理论;二是研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三是政府官员缺乏应有认识;四是政策科学的教学案例不足。 对策:充分认识理论和实践意义。把引进的西方理论本土化。研究者应当深入政策过程。

政策模型第二章.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4.理性模型与渐进模型的优缺点是什么?答:理性模型分为绝对理性模型和有限理性模型两种,两者共同的优点是如能满足各类前置条件,信息掌握量大、问题分析全面,将至少形成满意甚至是最佳决策方案。但是绝对理性模型在现实中难以适用,有限理性模型要求问题既定,分析受时间费用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受决策者个人价值观影响严重。渐进 模型的优点是①可以减少对理论的需求②只掌握因素间的 关联即可,不用考虑到所有变故③减少了待考虑因素④允许试验,实现自我校正的效果⑤会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一系列 相关标准,为另一个渐进模型的形成打下基础。缺点是偏于保守,不适用战争或重大社会问题,在需要改革时会阻碍 发展。试用系统模型分析公共政策是如何从政治系统产出的? 5.) 估计不能考(答:系统模型设计环境、输入、输出和政治系统。环境是指政治系统外的一切状态和事物。环境对政治系统造成的一切影响就是输入,政治系统面对输入做出反应,给出权威性价值分配结果,即输出,也就是公用政策。 6.我国公共政策制定适用什么政策模型? 答:我国公共政策适用综合政策模型。①现实中任何一项决策都使用了两项以上的决策模型。②我国目前处于稳定发展时期,各项社会事业有序进行,在这个背景下,渐进政策模

《公共政策》第06章在线测试

《公共政策》第06章在线测试 A B C D 经济的发展往往会经历一个从要钱不要命到要钱也要命,再从要钱也要命到要命不要钱的观念变化过程, A B C D 、下列属于社会问题的是( A B C D 、受到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A B C D 、衡量政策有效性的关键性要素( A B C D

D、法院 E、行政机关 2、政策主体中的非官方参与者包括()。 A、政党 B、利益集团 C、思想库 D、大众传媒 E、公民个人 3、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B、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 C、公共政策是完全消极和被动的,它对政策环境没有能动作用 D、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E、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是永恒的、不可改变的。 4、大众传媒之所以成为现代社会中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 A、传媒是传播政府政策意图的有效工具 B、传媒是社会舆论的导向舵 C、传媒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 D、传媒拥有制定公共政策的合法权威 E、传媒是社会信息分配的中枢 5、行政执行机关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 A、行政执行部门制定和出台大部分法律 B、行政执行部门能够使其它机构所制定的法律或政策徒有虚壳,无的放矢 C、许多政策事务往往带有复杂性和技术性特征,导致许多问题的处理权(即规制决定权)被授予了行政执行

正确错误 、尽管世界各国的政策环境不尽相同,但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并无大的差别,只是它们对政策制定过程的作用方式和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正确错误 、在美国,国家立法机关常常能够在独立决策意义上行使立法权。 正确错误 、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决策权都掌握在立法机关手中。 正确错误 、政策主体可以被简单界定为直接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正确错误

公共政策模拟试题及答案(1-8套)

华工网院公共政策模拟试题及答案(1-8套)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B)。 A、拉斯韦尔 B、伊斯顿 C、戴伊 D、安德森 2、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公共政策的最基本形式是(C)。 A、总统决定 B、法院判决 C、国会立法 D、委托立法 3、下列(D)政策不同于其它选项。 A、例行政策 B、常规政策 C、程序性政策 D、初始政策 4、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环境是(C)。 A、地理环境 B、国际环境 C、经济环境 D、政治环境 5、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D)。 A、公共政策符合宪法 B、公共政策符合法律 C、公共政策符合行政规章 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 6、保持政策稳定性的最根本途径是(A)。 A、政策法律化 B、延长政策期限 C、打击反对力量 D、增加政策的权威性 7、小组意识模型的提出者是(C)。 A、西蒙 B、林布隆 C、詹尼斯 D、戴伊 8、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B)。 A、传统政治学 B、传统经济学 C、社会学 D、管理学 9、“无批评”原则典型地运用于(A)中。 A、头脑风暴法 B、哥顿法 C、零起点法 D、对演法 10、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是(C)。 A、专家会议法 B、正负表决法 C、德尔菲法 D、同意表决法 11、以“破字当头,突破定势思维,一切从零开始”为宗旨的思维方法属于(D)。 A、对演法 B、哥顿法 C、头脑风暴法 D、零起点法 12、下列人物中(C)是政策执行组织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 A、查尔斯·奥·琼斯 B、大卫·罗宾逊 C、佛瑞斯特 D、安德森 13、政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B)。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 D、政策评终 14、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是(C)。 A、政策监控 B、政策检查 C、政策评估 D、政策执行 15、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属于政策评估中的(A)。 A、非正式评估 B、正式评估 C、内部评估 D、委托评估 16、政策评估中最主要的形式是(B)。 A、非正式评估 B、正式评估 C、外部评估 D、高等院校评估 17、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B)。 A、计划与准备 B、组织与实施 C、总结与报告 D、搜集信息 18、政策评估阶段的最终产品是(D)。 A、信息资料 B、评估标准 C、评估方法 D、评估报告 19、外部评估最主要的形式是(C)。 A、学术团体评估 B、高等院校评估 C、委托评估 D、专家评估

内部输入_解读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输入机制

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总第102期 内部输入:解读当代中国 公共政策制定的输入机制 张小明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引申出政策输入的概念。并从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视角详细分析了中国政策输入过程中“内部输入”的一般特征。最后试 图对内部输入机制下政策输入的若干途径作一具分析。 自从1951年拉纳和拉斯韦尔的那本标志着政策科学诞生的著作———《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问世以来,政策科学获得了长足进展。“政策科学运动”(P olicy sciences m ovement)旷日持久,并形成了所谓的拉斯韦尔—德洛尔政策科学传统的主导范式。那么,何谓公共政策呢?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政策制定的过程分析 所谓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①。笔者之所以采用此种界定,基于两点原因:其一,从更本质的意义上说,公共政策无非是政府调整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工具,公共政策本质上反映、调节的是一种社会利益关系。从利益的视角观之,整个公共政策过程就是一个公共利益分配的过程。而那些在中国普遍存在的所谓“争政策”现象,无非争的是利益,所谓的“政策资源”的说法,也无非是从政策的实施会带来一定的利益这个意义上说的,而绝不是指政策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资源。其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当代中国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说西方的政策制定过程是一个社会互动过程的话,那么中国的政策制定过程则完全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然而,必须说明的是,在当代中国的实际政治下,这里的政府概念的内涵应有所扩大,包括党组织和政府组织,而且党组织是政府机构的核心,更是制定公共政策的核心主体即政策中枢,不理解这一点,就无法解释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更不用说试图解读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了。 对于公共政策制定,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②。琼斯、安德森把它理解为政策形成(P olicy-formation)或政策规划(P olicy-formulation),指从问题构建、目标确定到方案选择以及合法化的过程;而德洛尔则从广义上把它理解为整个公共政策的生命过程,包括政策制定阶段和后政策制定阶段。本文采用广义的理解,并结合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运用阿尔蒙德和鲍威尔所提出的作为比较政策过程和方法的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框架,将当代中国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 00318 全国2011年4月 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1年4月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A )1-97 A.拉斯韦尔 B.德洛尔 C.韦伯 D.西蒙 2.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C )1-91 A.《国策》 B.《谏逐客书》 C.《教战守策》 D.《盐铁论》 3.下列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 D )3-183 A.利益集团 B.公民个人 C.大众传媒 D.代议机关 4.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B )3-208 A.英国 B.法国 C.瑞士 D.美国 5.下列属于政策规划范畴的概念是( C )6-287 A.问题界定 B.政策宣传 C.政策设计 D.政策抉择 6.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的政策学习类型是( B )6-300 A.工具学习 B.概念学习 C.社会学习 D.组织学习 7.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命题的学者是( D )1-94 A.安德森 B.戴伊 C.拉斯韦尔 D.西蒙 8.托马斯·戴伊的著作《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对美国政治和政策过程进行了考察,这部著作所用的分析视角是( A )4-238 A.精英模型 B.集团模型 C.混合扫描模型 D.渐进主义模型

9.政治系统中的公众共同讨论某一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态度的过程是( A )5-268 A.系统议程 B.政府议程 C.正式议程 D.规划议程 10.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雷恩和拉宾诺维茨在1978年构建了一个以循环为特色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被称之为( C )7-327 A.过程模型 B.互适模型 C.循环模型 D.系统模型 11.下列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中,属于政策本身的可控性变量是( D )7-330 A.公众的支持 B.执行人员的精神状态及领导策略 C.监督机关的支持 D.明确而一致的政策指令 12.由美国公共政策学者萨巴提尔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变动模式是( B )9-403 A.周期型 B.学习型 C.Z字型 D.断裂型 13.下列关于公共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A )3-210 A.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 B.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C.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总是正相关的 D.公共政策的直接利益总是大于间接利益 14.“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说明( C )2-169 A.政策变动都是必要而且正确的 B.政策变动都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C.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的变化 D.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决策者的变动 15.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最难终结的是( B )9-420 A.功能 B.组织 C.政策 D.计划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导论》2011 年4 月考试考前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两种同样不利的结果必须进行选择时所产生的心理矛盾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前后冲突 2.基于某种成见对人作出判断的心理过程是( )。 A.反衬效应 B.乐队效应 C.从众效应 D.定型效应3.前评估是指( )。A.对政策目标的评估 B.对政策方案的评估 C.对政策效果的评估 D.对政策价值的评估 4.根据政治学的团体理论,公共政策是( )。A.某一利益团体的一厢情愿 B.某一利益团体的专制 C.团体冲突的平衡产物 D.有产阶级的意志 5.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政策终结对象的是( )。 A.权力 B.政策功能 C.政府 D.责任 6.否定表决法又被称为( )。 A.正负表决法 B.孔多塞标准 C.淘汰投票制 D.赞成投票制7.政策的过程模型又称为( )。 A.政策循环理论 B.政策生命周期理论C.政策生命成长理论D.政策生命循环理论8.政策的目标群体是指( )。A.农民 B.利益集团 C.政策影响和制约的对象D.知识分子9.公平方程式"个人:结果/投入=他人:结果/投入"的提出者是( )。A.罗尔斯B.亚当斯C.诺齐克D.克朗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社会问题就是政策问题 B.社会问题须经过一定程序才能成为政策问题 C.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必须经过公众议程 D.公众议程对政府议程没有任何影响11.外部评估最主要的形式是( )。 A.正式评估 B.非正式评估 C.委托评估 D.后评估12.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

问题的关键环节是( )。 A.公众议程的建立 B.政府议程的建立 C.政策方案的选择 D.政策议程的建立13.在政策的标准表达方式中,需要有"在××范围之内,××主体,从事××活动,适用本政策"的字样,这主要体现了政策执行中( )。 A.执行的灵活性 B.执行的有序性 C.执行的协调性 D.对象的适用性14.在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军队失败的例子说明政策执行需要注意( )。A.明确既定目标 B.在探索中前进 C.政策整合 D.实施反馈控制15.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A.威尔逊 B.伊斯顿 C.戴伊 D.内格尔16.孔多塞标准又可以被称作( )。 A.两两对比法 B.博尔达计数 C.正负表决法 D.同意表决法 17.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 1 是( )。 A.专家会议法 B.正负表决法 C.德尔菲法 D.同意表决法18.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的外在引发机制的是( )。 A.生态变迁 B.自然灾害 C.国际冲突 D.科技变革19.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A.政策执行 B.政策研究 C.政策制定 D.政策分析20.博弈论的实质是一种( )模型。 A.渐进B.理性C.团体D.过程21.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 法性是指( )。A.公共政策符合宪法 B.公共政策符合法律 C.公共政策符合行政规章 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22."群体狂想症"是( )的后果。A.理性模型B.渐进模型C.

第3章 政策制定过程

第三章政策制定过程:决策行为 一、政策过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研究政策是如何制定出来的,通常要考虑在政治体系内发生的一系列行为活动或过程。这些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和参与者,如表3-1所示。 表3-1 作为过程的政策制定 二、确认问题和设定议程 1.由谁来决定对什么问题进行决策 有观点认为,在民主体制中,不论何时只要个人或群体向政府提出要求,政策问题的确认也就开始了。 2.决定哪些问题成为政策问题 决定哪些问题成为政策问题,甚至比决定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更为重要。 (1)有观点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开放的社会里,与政府接触和交流沟通的渠道总是开放的,因此,任何问题都能得到讨论并提上国家政策制定的日程。 (2)也有观点认为,没有上述类似的政治行为活动,就成为满意度的一个指示器。 (3)制造出问题,给以戏剧性的夸大,引起人们的注意,给政府施加压力解决此问题,这些都是重要的政治策略。这些被运用的策略也是“设定议程”的策略。 三、自下而上的议程设定 这种“民主—多元主义”的政策模型认为,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任何问题都可以由下列行为主体给以确认:个人或集团,试图获选的候选人,谋求提高声望并希望再次当选的政治领导人,试图制定政党原则并树立受大众欢迎的良好形象的政治党派,“制造”新闻的大众传媒,甚至还有故意引起他人注意的反对派。 1.公共舆论与议程设定 公共舆论对政府政策产生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是传统民主理论中哲学上争论的主题。公共舆论是否应该决定公共政策的哲学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进一步说,甚至就连公共舆论是否在实际上影响了公共政策的经验性问题,实践证明都是很难回答的。 2.舆论—政策的关系 要评价或判断大众舆论对政策制定者的行为产生的独立性影响,其中问题在于政策制定者的行为是否塑造了大众舆论。甚至当公共政策符合大众舆论的时候,我们也根本不能确定

公共政策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是(B)B.拉纳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近发展》 2、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理论和方法等问题得到详尽论证,使政策科学趋于完善而形成的传统被称为(B)B.拉斯韦尔-德洛尔传统 3、"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A)最早提出的。A.拉斯韦尔 4、认为“政策实际上是领袖按自己的偏好作选择,而政府不过是执行领袖们做出选择的机构;政策是自 上而下由领袖提出并加以执行,而不是自下而上产生于群众的要求。”的公共政策研究途径是(C)C.团体途径 5.政策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政策的这种本质是由(B )决定的。B.国家职能的两重性 6.从协调方式的角度出发,按照政策对社会和有关人们之间关系的影响不同,可以将公共政策划分为:A A. 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7.在政策环境当中,被作为一国或地区的政府政策制定的基本出发点的因素是:D D.社会经济状况8.在政策系统中,高度融合并且可以实现相互转化的是(C )C.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 9.在政策系统的子系统中,(A )是政策系统的核心。A.决断子系统 10.在政策系统的子系统中,(C )是政策系统运行的实践环节。C.执行子系统 11、西方政策失误以及政府失败的一个重要根源是C C.迎合选民需要的政策倾向导致了出现“短视效应” 12、非官方政策主体中,基于某种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共同态度或者是某种职业和行业而形成的正式、非正式团体和群体等社会组织被称为:D D.利益集团 13、美国政府的政策效能主要取决于(A )A.总统 14、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下,公共政策遵循(B )的群众路线。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5、西方国家所谓的“第四种权力”是指:D D.大众传媒 16、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A A. 利益 17、同级政策组织之间构成平等合作与协商关系,这种排列组合方式被称为:B B. 横向结构 18、美国的公共决策体制是:A A. 总统-议会制; 19、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最大特点是:C C. 议行合一; 20、宣布在多数票投票规则下,投票悖论无法避免,公共决策无法保证民主性的定理是:D D. 阿罗不可能定理 21. 英国公共决策体制的主要决策方式是(B )。 B. 内阁-议会制; 22、研究途径从政策工具本身转向政策系统、政策网络、决策系统和执行过程的是:A A.工具主义 23、能够克服免费提供公共服务所导致的对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浪费并且客观上也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的市场化政策工具是:B B.用者付费 24、创造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但是存在不公平的市场化政策工具是:D D.产权交易 25、充分激发个人积极性和主动性,成效更是立竿见影,尤其适用于地方政府的工商管理技术政策工具是: B B.绩效管理技术 26、代表了“新公共行政学”的政府职能观点,强调政府的一切职能、行为和改革等都要围绕顾客来展开,以顾客满意作为政府机构的考察量度的工商管理技术政策工具是:C C.顾客导向技术 27、最具有创新性的社会化政策工具是:B B.志愿者服务 28、属于行动程序并且具体、明确,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活动过程。

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概要

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伊斯顿 C、戴伊 D、安德森 2、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公共政策的最基本形式是()。 A、总统决定 B、法院判决 C、国会立法 D、委托立法 3、下列()政策不同于其它选项。 A、例行政策 B、常规政策 C、程序性政策 D、初始政策 4、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环境是()。 A、地理环境 B、国际环境 C、经济环境 D、政治环境 5、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 A、公共政策符合宪法 B、公共政策符合法律 C、公共政策符合行政规章 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 6、保持政策稳定性的最根本途径是()。 A、政策法律化 B、延长政策期限 C、打击反对力量 D、增加政策的权威性 7、小组意识模型的提出者是()。 A、西蒙 B、林布隆 C、詹尼斯 D、戴伊 8、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 A、传统政治学

B、传统经济学 C、社会学 D、管理学 9、“无批评”原则典型地运用于()中。 A、头脑风暴法 B、哥顿法 C、零起点法 D、对演法 10、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是()。 A、专家会议法 B、正负表决法 C、德尔菲法 D、同意表决法 11、以“破字当头,突破定势思维,一切从零开始”为宗旨的思维方法属于()。 A、对演法 B、哥顿法 C、头脑风暴法 D、零起点法 12、下列人物中()是政策执行组织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 A、查尔斯·奥·琼斯 B、大卫·罗宾逊 C、佛瑞斯特 D、安德森 13、政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 D、政策评终 14、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是()。 A、政策监控 B、政策检查 C、政策评估 D、政策执行 15、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属于政策评估中的()。 A、非正式评估 B、正式评估 C、内部评估 D、委托评估 16、政策评估中最主要的形式是()。 A、非正式评估 B、正式评估 C、外部评估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五)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五) 一、单选 1.【单选题】运用自然科学试验和观察的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规律以及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学科称之为 A 决策科学 B 公共政策学 C 行为科学 D 政治学 ?我的答案:B正确答案:C 行为科学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孕育于管理学领域。它是运用自然科学试验和观察的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规律以及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单选题】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是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 A 《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B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C 《政策科学构想》 D 《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我的答案:D正确答案:B ?1-P97 1951年,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面世。该书首次提出并界定了“政策科学”这一概念。这本书被誉为是“政策科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之作”,并被人们认作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3.【单选题】1918年在洛杉矶成立、现今仍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智库(思想库)是 A 胡佛研究所 B 兰德公司 C 美国企业研究所 D 福特基金会 ?我的答案:A正确答案:B ?1-P103 美国著名的政策研究机构兰德公司成立于1918年,地点在洛杉矶地区的圣莫尼克,经费充足,规模庞大,研究人员众多。 4.【单选题】在当代中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属于 A 司法解释 B 行政法 C 广义的法 D 狭义的法 ?我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在当代中国,狭义的法指的是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 5.【单选题】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 A 政治性 B 权威性 C 强制性 D 公共性 ?我的答案:B正确答案:A ?2-P166

全国2018年4月自考(00318)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是 A.政策群 B.政策一般 C.政策链 D.政策集合 2、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A. “上下来去”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机构一制度模型 D.集团模型 3、美国学者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所做的政策类型划分是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B.初始政策与反馈政策 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4、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在于它是 A.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体 B.阶级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 C.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 D.自利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 5、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在于政策是 A.理性与感性的中间环节 B.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 C.领导与群众的中间环节 D. —般与个别的中间环节 6、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

A.政策制定系统 B.政策咨询系统 C.政策执行系统 D.政策反馈系统 7、首创而且至今仍在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决策体制的国家是 A.美国 B.俄罗斯 C.法国 D.英国 8、从“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客体就是 A.目标人群 B.政策问题 C.政策目标 D.政策环境 9、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一决策一输出一反馈的模型是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10、提出混合扫描模型的美国学者是 A.德洛尔 B.伊斯顿 C.安德森 D.埃齐奥尼 11、一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公共问题立论假设创造性地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被称为 A.头脑风暴法 B.层次分析 C.综摄法 D.假设分析 12、在三源流模型中,提出公共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机会,被称作 A.政策倡议 B.政策采纳 C.政策窗口 D.政策过程 13、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解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被称作 A.政策规划 B.政策评估 C.政策目标 D.政策抉择 14、在政策规划中,政策制定者参考、借鉴不同国家、地区或其他部门相关政策方案,这个过程被称为 A.政策规划 B.政策学习 C.政策抉择 D.政策论证 15、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惟一途径是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 D.政策监控 16、公共政策执行的最深层的环境和物质基础是 A.自然环境 B.政治环境 C.经济环境 D.社会环境 17、“土政策”属于 A.替代式政策执行 B.附加式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提纲)

公共政策分析 1.公共政策含义及本质(简答) 含义:就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特定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本质:公共政策的本质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或表达,是管理国家的工具 1)政策集中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是执政党、国家或政府进行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2)政策作为执政党、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的工具或手段,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3)政策作为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2.公共政策功能: 分配功能;制约功能;导向功能;管理性功能;象征性功能;调控功能 3.政策分析的学科性质(多选) 1)政策分析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学科 2)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 3)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的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即整个政策过程 4)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性的,而且是规范的 4.公共政策与政策分析的不同(辨析) 公共政策就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特定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分析是一个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它采用各种研究或论证方法,产生和转变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信息,以便帮助决策者或当事人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政策分析所涉及的是整个政策过程。 5.政策分析的局限性 1)政府权力的限制 2)问题认识上的分歧 3)人文研究的设计限制 4)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复杂性 5)社会问题的多样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科学知识的有限性 6.政策与法律辨析(辨析) 联系: 1)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们相辅相成,共同调整、控制和规范社会关系,作用是服务于国家管理和政治统治; 2)政策可以转化为法律,法律是政策的定型化和具体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