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育种学各论,考试重点

育种学各论,考试重点

育种学各论,考试重点
育种学各论,考试重点

育种学各论

水稻

一、名词解释

雄性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性(花粉败育)的品系或者自交系——S(rr)

保持系:其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代具有保持其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系或者自交系——N(rr)。恢复系:其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代正常的品系或者自交系——N(RR)、S(RR)。

两系法杂交水稻:由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培育成的杂交水稻称作两系法杂交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恢复系

三系杂交水稻:由三系的不育系和保持系制备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制成杂交种水稻。

原生质体:是指没有细胞壁的、裸露的、具有生命力的原生质团。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每一个植株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再分化形成植株。水稻三性:是指水稻的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

感温性:在光照长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提高,抽穗期相应提早的现象,称作水稻品种对温度的反应特性。

感光性:在温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随着光照长度的缩短,抽穗期相应提早,称为水稻品种对日长的反应特性,也称作感光性。

基本营养性:品种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其播种到出穗的日数表现出相对的稳定,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绿色超级稻:具有抗主要病虫害,水分、养分高效吸收和利用的优质高产水稻。

原位保存:在野生稻原始生态环境下,采用一定的设施,人为地就地保存和保护野生稻种资。异位保存:将野生稻搬到新的地点进行种植保存的方式。

离体保存:采集种子和植株部分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保存种质。

垩白率:垩白粒占供试米粒数的百分比。

垩白大小:垩白投影面积占整个米粒投影面积的百分比。

垩白度:垩白率和垩白大小的乘积。

质核互作不育性:指的是雄性不育性由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指由于受和基因的控制对温度和光照长度反应敏感,在长日照条件下表现出雄性不育特性的水稻植株。

水稻广亲和性:指一些中间型水稻材料,与籼稻和粳稻杂交,F1都能正常结实。具有这种特性的品种,称为广亲和品种。控制广亲和性的基因,称为广亲和基因。

引种:把外地(外省或外国)的优良水稻品种引进当地,经过试验,作为生产上推广品种,称为引种。

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基因型亲本间的杂交进行基因重组,通过多代定向选择和鉴定,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作物抗病虫性:指作物对特定病虫害的防与抵御能力。

白叶枯病的全生育期抗性:在苗期就得到表达直至成株阶段,并有明显的小种专化现象。白叶枯病的成株抗性:仅在成株阶段表现出抗性。

二、填空

水稻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一般可以表示为

A、N(RR)

B、S(rr)

C、S(RR)

D、N(rr)

水稻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的基因型可表示为

A、N(RR)

B、S(rr)

C、S(RR)

D、N(rr)

1.目前世界上二个栽培稻种是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普通栽培稻主要有:籼亚种

(Indica)、和粳亚种(Japonica)

2.栽培稻有12个基因连锁群。

3.水稻早、中、晚稻的分化主要是对栽培季节的日长(光照长短的反应特性)为依据的。

4.亚洲栽培稻的三个起源学说:起源学说、喜马拉雅山南麓起源学说和中国起源学说。

5.稻种资源的保存方式有:原位保存、异位保存和离体保存。

6.我国野生稻类型有:普通野生稻、疣粒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亚洲栽培稻的祖先是普通

野生稻。

7.水稻生育期遗传的主要特点:生育期的长短受主效基因或微效多基因控制。

8.我国六大稻作区包括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

作区;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9.水稻品种的生育期长短差别很大,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从(播种)至(抽穗)这一阶段。

10.我国稻区分为(南北稻区)。南方稻区以(籼稻)为主,北方稻区以(稻)为主。

11.南种北引,一般生育期(延长);北种南引,一般生育期(缩短)。

12.同纬度高海拔品种引到低海拔地区,一般生育期(缩短),株高变(长)。

13.纬度和海拔大致相近的东西向相互引种,生育期变化和性状差异(小),较易成

功。

14.稻米的品质主要包括: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营养品质等。

15.在中国最为流行的水稻病害是(稻瘟病)和(白叶枯)

16.严重危害我国水稻的6大害虫是:螟虫:三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褐飞

虱,白背飞虱,黑尾叶蝉。

17.我国杂交水稻研究起始于(1964 )年。野败不育系是(1971)年,由(必湖)在南

红农场发现的。(1972)冬季我国第一批野败细胞质不育系和保持系宣告育成。(1974)年宣布我国实现了水稻的籼型野败三系的配套,标志杂种优势利用取得了重大突破。

(1975)年(10)月,宣布我国三系杂交水稻选育成功并应用于生产。光敏核不育水稻在(1973)年,由(石明松)发现的。

18.袁隆平院士总结了近四十年的育种实践,提出了,育种家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迄今为

止,通过育种提高作物产量,有两条途径:一是(形态改良),二是(杂种优势利用)。

19.我国水稻的育种目标主要有: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强等。

20.水稻产量三要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三、简答

1. 建国以来水稻育种的发展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①高杆良种的评选和选育阶段,40S末-50S后期。

②水稻良种矮化阶段:50s后期-70s初期,以矮秆水稻为育种目标在我国首先提出并获得划时代的成就。

③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兴起和矮秆常规稻更新阶段,70S初期-80S初期。

④80S至今为多学科协作的“高产、多抗、优质”新品种、新组合选育阶段。

2.杂交水稻四阶段

①实现了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

②三系法杂交水稻得到迅猛发展

③两系杂交水稻突破

④超级杂交水稻研究与示

3. 目前我国水稻育种的主要技术

①纯系育种

②品(亚)种间杂交育种

③诱变育种

④花培育种(细胞工程育种)

⑤水稻杂种优势利用

⑥分子育种

4. 水稻产量和产量性状的遗传类型以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产量性状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遗传比较复杂。

①单株穗数的遗传:数量性状控制,遗传力小,在育种的晚代选择。

②粒数的遗传:数量性状控制,遗传力小,在育种的晚代选择。

③粒重的遗传:遗传力较高,主要由基因的加性作用,早代注意粒重的选择。

5. 水稻的主要品质性状及遗传特点

①蒸煮与食味品质——直连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的遗传:

A、直链淀粉:在非糯性品种中,遗传受一对主效基因和几个修饰基因的控制,也有人认为受多基因控制,高直链淀粉对低直链淀粉含量为显性。

B、低糊化温度对高糊化温度为显性。

C、硬胶稠度对软胶稠度为显性。

D、香味的遗传:由隐形单基因控制,并存在修饰基因的作用。是核基因遗传,与细胞质因无关。

②加工及外观品质的遗传——一般认为是典型的数量遗传。

A、粒长和粒型是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一加性效应为主。

B、垩白由单显性基因控制,也由隐形基因以及多基因系统与环境交互作用支配,后代变异主要为累加作用基因所致。

C、整精米率与垩白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垩白面积与米粒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③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遗传:蛋白质含量高低不同的品种杂交,低含量呈不完全显性,遗传力低,受环境影响大。

6. 水稻株高的主要遗传特点

①对籼稻矮生性的遗传研究证明主要受一对隐性基因sd-1控制,此外还有一些与sd-1等位的基因。粳稻的矮生性比籼稻复杂,其主要属于数量性状遗传。

②矮秆与高秆杂交:矮秆表现隐性,多数由一个主基因控制,其遗传一般比较简单。半矮秆与高秆杂交: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由一个隐性主基因控制,并表现多效性,另一类半矮生性,受多基因控制。

③水稻株高的遗传还受修饰基因和微效基因的影响。

④株高兼有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特点。

7. 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遗传模式

质核互作不育性指的是雄性不育性由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

1、水稻的细胞质有两种类型:N型和S型。

2、细胞核中控制育性的基因为R-r。R基因有2对,R1-r1和R2-r2,R1的效应大于R2效应,R1和R2有累加效应。模式:

8. 什么是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特点?

①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是指:由于受和基因的控制对温度和光照长度反应敏感,在长日照条件下表现出雄性不育特性的水稻植株。

②遗传特点:高温长日表现不育,可用于制种。低温短日表现可育,可用于繁殖。与不同的恢复系杂交,后代的遗传表现可能不一样,可能受一对、两对和三对隐性基因控制。一般认为主要受质量性状基因控制,但还受微效基因的修饰。

9. 水稻的广亲和性及意义

①所谓水稻广亲和性是指一些中间型水稻材料,与籼稻和粳稻杂交,F1都能正常结实。具有这种特性的品种,称为广亲和品种。控制广亲和性的基因,称为广亲和基因。

②意义:开展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拓广水稻品质基因围。

10. 我国水稻育种的选拔指标

①稻米品质优

②产量高

③抗逆性强

11. 简述引种的概念和原则

引种的概念:把外地(外省或外国)的优良水稻品种引进当地,经过试验,作为生产上推广品种,称为引种。

水稻引种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问题: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

①北种南引,即低纬度地区从高纬度地区引种,将提早成熟,营养生长期缩短,要考虑能否高产问题。

②南种北引,即高纬度地区从低纬度地区引种,会延迟成熟,要考虑能否安全齐穗问题。

③同纬度、同海拔引种以及北方迟熟品种引到南方、南方早熟品种引到北方,成功的把握性较大。

④基本营养生长性强的品种,适应性大,远距离引种较易成功。

⑤遵循上述原则引种的品种还应适合于当地耕作制度,先试后引,对比试验和栽培,试验。

⑥在引种时要少量多品种,还应特别重视检疫工作,以防止检疫性病虫传播。

12. 简述杂交亲本选配原则

①双亲优点多,缺点少,目标性状突出,优缺点互补。

②有一个亲本能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

③亲本之一的目标性状应有足够的强度,以及亲本配合力要高。

④亲本间生态类型、亲缘关系或地理位置差异较大。

13. 杂交后代的选择原则

①遵循性状遗传规律进行选择

②根据育种目标进行选择

③在特定一致的条件进行选择

④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分期进行选择

14. 简述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

①加速世代进程:异地加代;异季加代;温室加代

②加速试验进程:根据试验目的、材料表现,适当调整育种程序以缩短育种年限。

③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效果,加速育种。

15. 选育抗虫品种的方法

①系统选育抗虫品种

②通过杂交导入抗虫基因或性状

③运用遗传工程方法导入外源抗虫基因

16. 目前中国籼稻的抗白叶枯病以什么抗性基因为主?如何进一步提高和改良中籼稻的白

叶枯病抗性水平?

①白叶枯病大多属于质量性状,以少数主基因控制的,Xa-21。

②途径:选用抗病品种与高产优质的品种杂交

人工接种或苗期接种,增强其免疫作用

17. 简述三系优良不育系与恢复系的标准

1)优良不育系的标准:一个优良不育系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①不育性稳定,不育率99.5%以上。

②可恢复性好。

③开花习性好,柱头发达,外露率高,小花开颖角度大而持续时间长,包颈轻或不包颈,

④异交结实率高。

⑤配合力好,容易组配出强优势组合。

⑥米质好、抗性强。

2)优良恢复系标准:

①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抗性。

②恢复力强而稳定,所配组合杂种F1结实率大于75%。

③开花习性好,花期长,开花早,且集中,花药发达,花粉量充足。

④一般配合力好,杂种优势明显(超亲,超标)。

18. 简述三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过程

三系法杂交水稻组合选育的基本过程是:

第一步:确定计划用于组合测配的不育系和恢复系。

第二步:不育系分期播种,以便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育系开花。

第三步:在开花期进行大量的杂交,每个组合杂交种子量50粒左右;

第四步:进行杂交组合的优势鉴定;

第五步:对初选组合进行复测,复测的种子量要达到500粒以上;

第六步:对复测的组合进行小区比产试验;

第七步:对复测中选的组合进行小面积隔离制种;

第八步:进行多点品比试验,决选株型好、生育期适宜、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组合;第九步:申报区域试验;

第十步:在区域试验中表现优良,申报审定。

19. 二系不育系选育的基本原则

①安全制种原则

②可繁殖原则

③高配合力原则

④易制种原则

20. 简述两系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①两系法杂交水稻:由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培育成的杂交水稻称作两系法杂交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恢复系

②特点:两系法水稻相对于三系法来说,既是技术上的进步,又可扩大亲本利用围,特别是两系法更有利于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来进一步提高产量,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

21. 光温敏核不育系选用的基本原则

①安全制种原则

②可繁殖原则

③高配合力原则

④易制种原则

22. 诱变育种及特点

1)概念: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植物材料,以诱发遗传物质的变异,从而引起形态或生理特征的变异,然后根据育种目标,对这些变异进行鉴定、培育和选择,最终育成新品种。2)特点:

①突变频率高、围广,是新基因的重要来源。

②改变个别简单遗传的性状较为有效。

③突变性状易于稳定,育种年限短。

④变异议程难以控制,有利变异少,不利变异多,对数量性状改良效果不好。

23. 诱变后代的特点及选育程序

1)特点:

①M1代大量生理损伤,多嵌合体。

②M2代开始大量分离,隐性突变表现出来,是选择最重要的世代。

③M3代多数突变性状可以稳定,成为整齐一致的株系,可选出优良株系。同源多倍体可在F3代以后分离出突变性状。

2)程序:

①M1代按诱变材料种植,增大密度,只收主穗,每个材料至少有500-1000株。

②M2代种植成穗行或混合法种植,进行单株选择后,剩下的混合留种(可每株留1粒或几粒)。

③M3及以后世代按株系种植进行鉴定,直至成为新品种。

24. 体细胞杂交包括哪些环节

①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②原生质体间的融合;

③融合后杂种细胞的选择;

④诱导杂种细胞产生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

25.原生质体培养与作物遗传改良的关系

①克服生殖障碍,创新新种质

②转移有利性状,改善作物品质

③转移部分染色体,获得非对称杂种

④转移细胞质基因组,得到胞质杂种

26. 花药培养在水稻品种改良上得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1)应用:

①后代的快速纯合;

②排除显隐性的干扰,使配子类型在植株水平上充分体现,提高选择效率;

③结合诱变处理提高诱变效果。

④推广品种通过花药培养可达到提纯选优的作用。

⑤利于突变体的筛选,是遗传研究的良好实验材料体系;

2)问题:

①受基因型限制

②绿苗分化率还不够高

③不能短期成批产生较多的H1植株,分化绿苗时间长。

④耗费比较大。

Ps:举例说明如何遵循性状遗传规律进行选择。

玉米

一、名词解释

QPM:指蛋白质中富含赖氨酸的优质蛋白质玉米。

一环系(first cycle line):从品种群体或品种间杂种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种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测验种:用于测验被测系配合的品系或自交系。

测交种:指测验种和被测系杂交所产生的杂种。

系与系测验法:指用一组骨干的品系或自交系作测验种去测验被测系配合力,同时加入

优良杂种选育的方法。

双列杂交:是用一组被测系相互轮交,配成杂交组合,进行后代测定。同时进行测定被

测系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方法。

顶交法:用一个品种或杂交种作测验种。

父本杀青:为了保证制种纯度,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降低种子混杂几率,应当在父本授完粉后,及时将父本植株砍除。

隔离区:一般把配制杂交种和繁殖亲本的地块称为隔离区。

二、填空题

1.异化授粉作物的遗传特点有:异质性、分离不稳定性、自交显著衰退性。

2.育种目标:高产、优质、多抗、普通玉米杂交种的选育;特用玉米(特殊品质)杂交种

的选育。

3.我国玉米生产上所以的种质资源大都集中在Rid群体、兰卡斯特群体、唐头、旅大红骨。

4.优良自交系应具备的条件有:农艺性状好、配好力高、产量高、纯合度高。

5.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类别有:T型、S型、C型。

6.玉米育种工作二个阶段为:自交系的选育、选优系组配配合力高、抗性强、高产的杂交

组合。

7.加速育种进程的技术有:精简育种程序、加代繁殖。

8.在配制玉米杂交种时要注意:质基因分配、核基因分配、怎么样才能节约时间。

9.我国北方春玉米区主要病害有: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南方夏玉米区主要有:小

斑病、茎腐病、矮花叶病。

10.我们在进行抗病育种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有:寄主、病原菌、环境。

11.玉米的个体生产力主要取决于:单株果穗数、穗粒数、粒重。

12.单交种的选育有二种简单的方法:优良自交系轮交组配、用骨干系与优良自交系配制。

13.玉米种质资源类型:地方品种、自交系间杂交种、热带亚热带种质、野生资源。

14.我国南方主要是马齿型形玉米,北方主要是硬粒型玉米。

15.隔离方式:空间隔离,时间隔离,自然屏障隔离,高杆作物隔离。

16.自交系间杂交种的选育:单交种,三交种,双交种,综合杂交种。

17.甜玉米分类:普通甜玉米,加强甜玉米,超甜玉米。

三、简答题。

1. 玉米为人类和遗传育种作出了哪些贡献

a)人类:

①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

②拖动世界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种子行业的兴起

④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b)遗传育种:

①10个连锁群已经定位了170多个基因

②麦克林托克在与玉米上发现了转座子

③A-B染色体及易位体系

④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

⑤人工选择最杰出的作物

⑥杂交育种的开者

⑦开杂种优势利用之先河

⑧轮回选择之先锋

⑨领群体基因库建立之头羊

2. 群体改良的步骤及特点

(1)步骤:

①组建或确认一个基本群体,

②随机交配,充分重组,提高优良基因和基因型频率,

③选择优良的单株自交或测交,

④鉴定测交种,优选10%的单株,

⑤组建新一轮群体,同时可以输出本轮最佳品系,导入最新引入的优良基因,进入下一轮选择。

(2)特点:

①是不同种质的优点结合起来,合成或创造出新的种质群体,扩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基因库,为作物育种提供优良种质资源,

②对变异群体进行周期选择和重组来逐渐提高群体中优良的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改善群体综合变现,

③群体常选常新,成为日益充实,永不耗竭的种质库,同事群体本身能保持一定的变异围,供育种家选择和利用。

3. 拓宽玉米种质资源的途径

①将近缘种属,种的有利基因引入玉米的种质,

②玉米起源中心的玉米种质,

③应用转基因技术,创造丰富的种质资源。

④图示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

4. 今后我国玉米育种总的策略

玉米育种总的策略为:大幅度提高产量,同时改进了籽粒品质,增加抗性,以充分发挥玉米在食用饲用加工等方面的多用途特点,为国外提供新型营养食品。

5. 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测定

通常先测定一般的配合力,方法多用顶交法,

①配合力测定的时期:早代测定和晚代测定。早代测定指自交系当代至自交3代测定;晚代侧定是自交四代及以后世代进行测定

②测验种选用:用来测定自交系配合力的品种、自交系、单交种等,统称测验种

③配合力测定方法:顶交法、双列式轮交法、侧配结合法

6. 亲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群模式在玉米育种种有什么应用?

种质渐渗、人工选择遗传物质的重组和分化,亲种优势群仅具有相对稳定性,处在于不断发展变异中,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拓宽种质基础

7. 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生产的关键技术

自交系生产关键技术:①原原种圃②原种圃③良种圃④自交系

杂种生产技术:①隔离防杂②规格播种③去杂去劣④彻底去雄⑤分收分藏

8.高赖氨酸玉米的育种

①直接引入QPM群体,从中选系

②直接从国外QPM杂交种中选育二环系

③杂交育种法

④回交育种法

9. 选育甜玉米自交系的方法

①直接引入国外、国优良甜玉米自交系,经观察选用优系

②用国外、国甜玉米杂种自交分离选系

③回交转育

④组成综合群体再行选系

⑤诱变育种

10. 选育糯玉米自交系的方法

①回交转育

②组成综合群体再行选系

③诱变育种

11. 轮回选择的基本步骤

①组建基本群体。

②随机交配,充分重组,提高优良基因重组体出现的频率。

③选择优良单株自交或测交。

④鉴定测交种,优选10~20%单株。

⑤组建新一轮群体,同时可输出本轮最佳品系(种),导入最新引进的优良基因,进入下一轮选择。

12.玉米种子生产

建立隔离区;规格播种;严格去杂;母本彻底去雄和人工辅助授粉;分收保纯;质量检查小麦

(一) 名词解释

株型:植株地上部分的形态特征,特别是叶和茎在空间的存在状态。

高光效育种:指提高小麦叶片的光合速率,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小麦产量育种。

理想株型概念:个体间竞争尽量少,籽粒的同化物尽量大。

沉淀值:指定量的小麦面粉或全麦粉,放入盛有水的刻度量简中,经混合后再加进乳酸与异丙醇或SDS混合液能形成的絮状沉淀物,经5分钟后的体积,用ml表示。简单,快速,微量

冻害:<0℃造成的伤害和死亡,主要发生在越冬和返青期,也包括拨节前后的霜害。

冷害:0℃以上低温,生长速度,产量降低。

耐冷性:指低温下发育正常,籽粒正常。

越冬性(Winter hardiness)指小麦品种对一定地区越冬和返青期各种不利因素如冻、旱、风、雪、变温及土壤龟裂等的抵抗和适应的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性状。

小麦穗发芽:指小麦在收获前遇阴雨或在潮湿的环境的穗上发芽。

冬小麦和春小麦

冬性和春性小麦

同源转化群:彼此间具有程度不同的代偿能力,并且在控制同源配对基因缺失或失效时能相互配对的一群染色体。

小麦缺体系列:普通小麦有21种单体,21种单体即为单体系列。

主动隐性基因:一定要在纯合状态时才能出现隐性表型的隐性基因(半合to,缺失oo仍表现显性) 。

被动隐性基因:不一定非要在纯合时才会有表型效应的隐性基因(半合to,缺失00亦表现隐性)。

(二)填空题

1.最重要的小麦生产国是中国、前联、美国、印度、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2.品质性状:营养品质,加工品质(磨粉品质,食品加工品质)

3.优质小麦优势区域布局依据:气候、地理、消费及市场、交通、小麦商品率、小麦品种

优势、小麦生产发展趋势等条件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4.北方强筋、中筋冬麦区,南方中筋、弱筋冬麦区,中筋、强筋春麦区。

5.我国小麦品种的三种类型:多穗型,大穗型,中间型。

6.按用途分:强筋小麦,准强筋小麦,弱筋小麦,中筋小麦。

7.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有锈病(主要是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全

蚀病、病毒病。

8.抗旱性:避旱,免旱(免脱水),耐旱(耐脱水)

9.面包制作,谷蛋白更重要。

10. 试写出( 20’’W+ 1 W + 1R;20’’W+ 1 W)的含义。

20’’W+ 1 W + 1R单体异代换系

20’’W+ 1 W单体异附加系

(21’’W + 1’R )的含义:单体异附加系

11. 试写出小麦属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名与染色体数。

二倍体AA 野生一粒小麦一粒小麦,2n=14

四倍体AABB 野生二粒小麦硬粒小麦2n=28

AAGG 提莫菲维小麦2n=28

六倍体AABBDD 普通小麦2n=42

AAAAGG茹可夫斯基小麦2n=42

(三)选择题

普通小麦有多少种缺体C

A 7

B 14

C 21

D 28

普通小麦有多少种四体C

A 7

B 14

C 21

D 28

普通小麦有多少种三体C

A 7 C 21

B 14 D 28

(四)论述题

1. 小麦生产发展战略

1)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总产量

2)中低产地区和麦田的改造

3)南方小麦的开发

4)改良和提高小麦品质

5)建立高产优质高效技术体系

2.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

(1)要适应当地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

(2)要有可行性,在综合改进基础上,突出重点

(3)要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4)要设计出品种性状的具体指标

3. 病害遗传特点:

抗条锈主要受主效基因控制,不同抗性基因呈显性或不完全显性,亦有呈隐性的,抗条锈性的遗传率较高,早代应注意选择。

抗叶锈(Lr)基因已鉴定出至少43个,抗秆锈基因40个,大多数为小种专化性的,有些位点是紧密连锁的,e.g. Yr9、Lr26、Yr31位于1RS上呈连锁遗传。

白粉病可受单基因、两个基因或多基因控制,可为显性、隐性或部分显性,也存在基因互作的情况。

赤霉病抗侵入型和抗扩展型,以后者为主,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抗性表现为显性或部分显性,应以轮回选择高代选择有效。

4.亲本选配原则

①品种改良的基础

②重视骨干亲本的作用

③注意双亲的性状水平

④注意亲本的性状传递力强弱和配合力好坏

⑤注意亲本间的亲缘关系和地理生态差异

5. 杂种小麦的产生途径

①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三系法)

②化学杀雄

③核基因不育性(两系)

④核质杂种

6.试述小麦导入外缘物种染色体片段的意义与途径

(1)育种上的意义:不存在遗传上的不协调性与不稳定

(2)产生途径:

①自然发生

②电离辐射

③诱发同源转化配对(5B系统,抑制ph1基因效应的基因,利用ph1突变体ph1b,ph2,ph2b)

④利用单体异附加系减数分裂时单价体的错分裂和再融合而形成染色体小片段易位

7.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可能的途径

①利用核不育(Nms),隐性核不育、显性核不育

②化学复雄设想

③核质杂种

④NCms

⑤化学杀雄

⑥小麦F2剩余杂种优势利用

⑦GE互作ms

8. 小麦诱变育种从哪些方面开展,说明技术要点

1)诱变的开展:

①诱发点突变

②诱发染色体变异

③改变育性

2)技术:

①诱变因素的利用

②正确选择辐射亲本和提高诱变效率

③辐射处理的对象。

④诱变剂量的选择。

⑤诱变后代的选择和培养

9. 诱导产生小麦单倍体方法及花药培养育种的技术要点

方法:孤雌生殖(未授粉子房的培养、体细胞染色体的消失)孤雄生殖

技术要点:

①试材的基因型,花粉发育期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花粉培养有很大影响

②在诱导小麦花粉长成植株的过程中要用两种培养基

③单倍体绿苗要及时的安全的从培养基移入土壤

④小麦单倍体高度不育必须进行染色体加倍

⑤培养条件对提高花培的成功率有较大影响

10. 试列举从小麦高产优质多抗育种出发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育种学问题

①产量形状的遗传与选育

②抗病虫性的遗传与选育

③耐逆性的遗传与选育

④剩余特性和早熟性的遗传与选育

⑤品质形状的遗传与选育

11. 试述我国小麦优质育种存在的矛盾和主要途径

矛盾:高产和优质间的矛盾;

主要途径:品种间杂交,当小麦育种以提高蛋白质为目标时,产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负相关,当以改善小麦加工品质为目标,高产和优质无矛盾,加工品质与高产无矛盾。

棉花

一、名词解释

1.种质资源:作物育种中对所有可以用来进行作物改良的品种、类型、近缘种或野生种的

总称。

2.棉花遗传:指决定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及其在世代间的传递。

3.棉花的单倍体: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数的棉花称为棉花的单倍体

4.半配生殖:精核进入胚囊,但不与卵核受精结合,受精卵独自分裂形成具有父母本嵌合

的单倍体

5.孪生胚:真种子含的胚多于一枚。

6.主体长度:又称为众数长度,指棉纤维长度分布中,纤维根数最多或重量最大的一组纤

维的平均长度。

7.品质长度:又称为主体平均长度,指棉样中主体长度以上各组纤维的重量加权平均长度

8.平均长度:指棉束从长到短各组纤维长度的重量或根数的加权平均长度

9.手扯长度:用手扯及尺量方法测得的纤维长度

10.跨距长度:指用数字纤维长度照影仪测定的一定围的纤维长度

11.麦克隆值:指一定重量的试样在特定条件下的透气性测定。指一定长度纤维的重量。

12.特克斯:纤维1000米长度的重量

13.断裂长度:表示纤维强力细度的综合指标

14.纤维转曲:成熟纤维上有许多螺旋状扭转。

15.棉酚:是一种重要的毒酚,是存在于棉花全株中的酚类色素,主要存在于棉籽子叶的“色

素腺”中,呈深褐红色,纯晶为黄色。

16.抗虫资源:

二.填空

1.我国最初从美国引进的金字棉主要在辽河流域种植,斯字棉主要在黄河流域

种植,岱字棉主要在长江流域种植。

2.棉属的野生种和种系、过时品种、推广品种、引进品种、尚未

定型的品系都可以称为棉花育种的种质资源。

3.我国的棉花品种都来源于墨西哥一个加系的12 个棉株。

4.阿非利加草棉是所有二倍体栽培棉的祖先。

5.我国常用的棉花产量结构模式是单位面积皮棉产量=单位面积株数×单株结铃数×

单铃籽棉重×衣分。

6.棉花生产中,做到源足,库大,流畅就能高产,棉花苗期主库是根,蕾、花期是主

茎、分枝的顶芽和根,结铃以后是铃。

7.整个棉纤维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它们分别是:伸长期、加后期和转曲期。

8.棉纤维从纵向上可以分为基部、中部和顶部,轧花时纤维从基部断开;棉纤维

从横截面可以分为初生壁、次生壁和中腔。

9.棉纤维初生胞壁由果胶质和纤维素组成,棉纤维次生胞壁是棉纤维的主题部分,

主要由纤维素组成;棉纤维中腔残留物中含有较多色素时,棉花即成有色棉。

10.正常成熟的棉纤维横截面呈腰圆形。

11.在表示纤维细度的指标中,麦克隆值越低,表示纤维越细。陆地棉的麦克隆值

一般为 3.5-4.9 。

12.我国通常用断裂长度表示纤维强力细度的综合指标。

13.我国一般用HVI900 来测定棉纤维的13个品质指标。

14.棉纤维成熟度测定一般用两种方法,它们是中腔胞壁对比法和偏振光法。

15.其它品质指标相同时,纤维愈长,纺纱支数愈高,棉纱强度愈强。

16.多数试验结果表明,纤维长度、细度和强度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

17.棉花皮棉中含有的主要化学物质是(纤维素)。

18.棉花对枯萎病抗性的遗传,结论不完全一致。多数学者认为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是由

(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的基因效应主要是(加性)效应。

19.棉花枯黄萎病病株剖杆观察,枯萎病呈(黑褐色)色,黄萎病呈(黄褐色)色。

20.Wilson1971年研究棉花子叶柄腺体数量与棉籽棉酚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腺体数量

越多,棉酚含量越(高)。

21.卡那霉素处理完全展开的棉花叶片,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棉花叶片保持绿色,表明该品

种(抗棉铃虫),如果叶片变黄,表明该棉花品种(不抗棉铃虫)。

22.世界上70%的棉花产于北纬200 至北纬400 。

23.我国1982 年实现原棉自给。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棉产在世界棉产中的地位。

(1)..棉田面积趋于相对稳定

(2)..棉花总产量明显增长(单产提高)

(3).单产水平差别显著

(4).中国棉花在世界的地位举足轻重

3.简述我国棉花生产分布概况

答: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西北陆棉区;华南棉区;特早熟棉区

4.我国棉花品种工作的7次品种更换(四个阶段)

答:亚洲棉及陆地棉改良初级阶段:

第一次1919-1920 金字棉,脱字棉,隆字棉

第二次1935-1936 斯字棉,德字棉

第三次50年代岱字棉和斯字棉

提高丰产性为主的改良阶段:

第四次70年代209等

第五次80年代鲁棉1号,鄂荆1号等

丰产优质抗病综合提高阶段:

第六次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中棉12

纤维品质改良及转基因抗虫棉育种阶段

第七次90年代后期至今杂交棉

5.试述我国棉花育种工作的方法和成果

答:引种;系统育种法;杂交育种法;远缘杂交育种法;棉花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法;高新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组织培养,外源基因导入)

6.简述棉花品种、品系性状遗传变异的来源

答:天然杂交;基因突变;剩余变异及潜伏纯合基因在不同生态条件下显现。

7.简述我国棉花育种研究的热点问题

答: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纤维品质的改进;抗性持久性的培育

8.简述我国目前棉花育种面临的困难

黄萎病;优质品种的选育;产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杂种优势制种技术改进

9简述种质资源的类别

答:第一种质库(AD染色体组棉种):可以与陆地棉直接杂交的棉种和类型(1)陆地棉;(2)海岛棉;(3)四倍体野生棉种

第二种质库(A和D染色体组血缘相近的种):通过一定的技术,可获得杂种(染色体加倍等)(1)草棉;(2)亚洲棉;(3)D、B和F染色体组的野生棉种

第三种质库(C、G、K、E染色体组野生种):与栽培棉血缘关系较远暂时难以利用的野生棉种

第四基因库,如BT基因

10简述棉花育种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

答:提高丰产性;改良纤维品质;提高抗病性;提高抗虫性;提高抗逆性;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培育;种子无腺体/植株有腺体棉花新类型的选育;选育出带有苞叶早落基因的新品种;杂交不亲和性育种

12简述棉花突变基因的命名规则

答:(1)尽可能用最少的几个字母作为基因符号来表示,书写斜体,基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应与基因名字的第1字母相同,为了和其它已利用的基因符号相区别,可以加额外的字母。(2)显性突变用大写字母做基因不好,隐性突变用小写字母。

(3)后发现的复等位基因,可添上合适的上标字母。

(4)新发现的突变体,如表型和以前描述的突变体类似,就定名为同一名称和符号,再加数目下标。

13简述棉花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的特点呈连续性表现性状;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14简述遗传率在棉花育种实践上的意义

答:(1)了解所要选择的群体,某种性状遗传变异的潜力

(2)了解棉花经济性状遗传的复杂性

(3)了解性状变异传递给下一代的可能性

(4)提高选择效率

16如何提高棉花的光合效率

答:(1)通过育种,有可能育成光合效能较高的品种类型

(2)增大有效光合作用的叶面积

(3)延长功能叶的叶龄期

17棉花系统育种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育种试验田土壤费力条件的均匀一致性

(2)区别环境变异与遗传变异

(3)提高选择强度

(4)实行多点试验

(5)抓评选鉴定的关键因素

18.从种质资源创新,杂交育种改进以及品质性状选择方面说明棉花纤维品质育种方法。答:(1)高强度种质资源创新:亚洲棉φ、ψ角角小;海岛棉超分子结构与纤维素沉积配合性好;杂交转移;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控制基因。

(2)杂交育种法:缺点:杂交次数少;难以打破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存在的负相关。可以改进用杂种品系间互交育种法。

(3)纤维品质选择:纤维长度整齐度、强度对成纱品质影响大,应为重要选择指标;麦克隆值、伸长率、成熟度等对成纱品质影响小,易受环境影响,难以准确选择。宜维持在一定围。

19.我国棉花生产上还缺乏高抗黄萎病,以及兼抗枯黄萎病而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抗黄萎病育种进展缓慢,为什么?

答:抗源缺乏;育种方法单一;抗性遗传规律不清;抗性鉴定方法不规

园艺植物育种学_王小佳_第五章园艺植物选择育种

第五章园艺植物选择育种 一、名词解释 1.选择:利用人工和自然产生的变异群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和表现型,选择优良的基因 型,固定优良性状。 2.纯系学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森根据菜豆的粒重选种试验结果在1903年提出的一种遗传 学说。认为由纯合的个体自花受精所产生的子代群体是一个纯系。在纯系内,个体间的表型虽因环境影响而有所差异,但其基因型则相同,因而选择是无效的;而在由若干个纯系组成的混杂群体内进行选择时,选择却是有效的。 3.混合选择法:从一个原始混杂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次年播 种与同一块圃地,与标准品种及原始群体小区相邻种植,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对原始群体的混合选择只进行一次,当选择有效时就繁殖推广的,称为一次混合选择法。对原始群体进行多次混合选择后再繁殖推广的,称为多次混合选择法。 4.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次年单株种植成一单株 小区,根据各植株的表现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若只进行一次单株选择,以后就以各株系为取舍单位,称为一次单株选择。 5.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 育成新品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简称选种。 6.遗传力:亲代性状值传递给后代的能力大小。 7.广义遗传力(H B2 ) :基因型方差(V G)占表现型方差(V P)的百分率。 H B2 = V G / V P×100% = V G / (V G + V E ) ×100% 8.狭义遗传力( H N2):基因加性方差(V A)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率。 H B2= (V G- V D- V I) / V P×100%。V D为显性方差(等位基因间互作产生);V I为上位性方差(非等位基因间互作产生)。 9.株选:根据育种目标及相应的选择标准,以特定选择方式采取的选择和淘汰的方法。 10.选种程序:在整个选择育种过程中,选育出一个新品种要先后经过原材料搜集、优系选 择鉴定等一系列工作环节。这种按照一定的先后步骤依次进行的工作环节就叫选种程序。 11.芽变: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12.枝变:变异的芽内分生组织萌动长成枝条时,该枝条表现出与原品种类型不同的现象。 13.株变:当包含突变细胞的芽发育成一个植株,或采用该芽进行无性繁殖形成新个体的现 象。 14.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选出优系,称为芽变选种。 15.饰变:由于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等)的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 16.实生选种:针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择育种称为实 生选择育种,简称为实生选种。 17.选择差: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乎均值与原始群体平均值产生的离差 称为选择差。 二、填空题 1.选择的种类有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 2.选择育种的实质是造成群体单株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定向地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3.通过增加群体的性状变异幅度、降低入选率和加大选择强度等手段可以提高 选择的效果。 4.有性繁殖植物的基本选择法有混合选择法和单株选择法。 5.对于无性繁殖植物我们常用的选择法有营养系混合选择法和营养系单株选择法。 6.株选的方法包括单一性状选择和综合性状选择。 7.芽变选种具有多样性、重演性、稳定性、局限性和多效性等特点。 8.芽变的遗传类别有: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突变;核外突变。 9.采用系谱选择方法选育一个菜豆新品种,将收集到的两个性状互补的地方菜豆品种杂交 后,单株选择法应该从 F2 代开始。 10.单株选择法多应用于自花授粉园艺植物。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稳定性,Stability ),同时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一致性,Uniformity),并在这些性状上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有所区别(特异性, Distinctness) 种(species):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化、形态特征的生物群,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种内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可以彼此交配产生后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亚种(subspecies):不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生境不同导致两地植物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 变种(variety):具有相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微生境不同导致植物间具有可遗传的差异。 作物品质:指作物经济器官满足人类需求的程度。 株型:指作物的茎、枝、叶等主要光和器官在植株上的着生态势。 合理的株型可使作物充分利用光能资源,提高有机物的合成,为高产打好基础。 有性繁殖(Sexually propagating):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 )异花授粉(cross-pollination )常异花授粉(often-cross pollination ) 无性繁殖(Asexually propagating ):不经过两性配子的受精过程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自花授粉同一花朵内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或同一株的花粉传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的授粉方式。 异花授粉雌蕊柱头接受异株花粉受精的授粉方式 常异花授粉: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衍后代的授粉方式。 自交不亲和性:具有两性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自交不亲和性是一种受遗传控制的、提高植物自然异交率的特殊适应性。雄性不育性:植物花粉败育,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营养体繁殖: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使其长成新的植物体的繁殖方式。 无性系(clone):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 无融合生殖:不经过受精,即不经过雌、雄配子融合而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方式。 无孢子生殖:无大孢子形成,有胚珠中不同位置的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直接形成二倍体胚囊,最后形成种子的生殖方式。 二倍性孢子生殖:大孢子母细胞不经减数分裂而进行有丝分裂形成二倍体胚囊,最后形成种子。 不定胚生殖:由珠心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胚,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形成胚乳,从而形成种子。 孤雌生殖:胚囊中的卵细胞未与精核结合直接发育成单倍体胚,育正常胚乳形成单倍体种子。孤雄生殖:进入胚囊中的精核未与卵细胞结合而直接发育成单倍体胚,育正常胚乳形成单倍体种子。 自交衰退: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减退,称为自交衰退。表现为生长力下降,繁殖力、抗逆性减弱,产量降低等。 近等基因系:一组遗传背景相同,只在个别性状上存在差异的自交系品种。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玉米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2、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S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 8、T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 9、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和Rf5 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 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

16、普通甜玉米:以su1为基础。在乳熟期,纯合su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sh2和以bt1,bt2为基础,sh2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从中可不断分离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 19、杂交种:指基因型不同的两个植株个体通过雌雄配子融合所产生的后代,作物育种上的杂交种是指基于杂种优势培育原理生产的高产优质作物品种。 20、马齿型玉米:植株高大,耐肥水,产量高,成熟较迟。果穗呈筒形,子粒长大扁平,子粒的两侧为角质淀粉,中央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成熟时顶部粉质淀粉失水干燥较快,子粒顶端凹陷呈马齿状而得名。凹陷的程度取决于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不如硬粒型。 21、硬粒型玉米:又称燧石型,适应性强,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锥型,子粒顶部呈圆形,由于胚乳外周是角质淀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泽,且坚硬,多为黄色。食味品质优良,产量较低。 22、甜玉米:是由于一个或几个基因的存在而不同于其他玉米的一种类型。甜玉米是菜用玉米的一个类型。 23、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自交系在一系列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的某一性状所产生的平均影响。 24、特殊配合力:是指亲本自交系在特定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产生偏离的情况. 25、雄性不育系:雌雄同株植物中,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植物品系。26、雄性不育恢复系:雄性不育恢复系是指与雄性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

植物育种学试题参考答案

中国农业大学 2005 ~2006 学年第一学期 植物育种学(A)课程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QPM指优质蛋白玉米(quality protein maize)。 2.转基因植株的鉴定包括:利用标记基因鉴定,利用PCR扩增、Southern杂交、Northern 杂交、Wertern杂交或蛋白质分析鉴定和利用表型鉴定。 3.半同胞轮回选择实质上是对一般配合力的轮回选择,全同胞轮回选择实质上是对特殊 配合力的轮回选择。 4.品种资源工作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四方面相互联系 的主要内容。 5.同源多倍体无论植株、器官还是细胞的最大特征是巨型性。 6.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途径有利用人工去雄、利用化学杀雄、利用自交不亲和性、 利用雄性不育性和利用标志性状。利用雌性系(六个选五个即可) 7.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构型为 AABBDD ,水稻的为AA。 8.杂交育种中,单交组合 F2代分离最大,复交组合 F1代分离最大。 9.下列作物的品种间杂交第一代是否分离?(在空白处注明)小麦否甘薯分离烟草否 玉米分离棉花分离黑麦分离。 10.低温长日照作物从北向南引种,生育期会___延长___;高温短日照作物从北向南引种,生育 期会__缩短__。 11.〔(甲×乙)×甲〕×甲的杂交式中,甲为轮回(或受体)亲本,乙为非轮回(或供体) 亲本。 12.利用单倍体育种的主要优点有:后代系统迅速纯合;缩短育种进程;克服远缘杂交不 亲和性。 13. 由未分化的组织再生植株的方式有两种:胚胎发生系统和组织发生系统。 14.采用系谱法处理杂种后代时,来自同一F3株系的不同单株在F4形成的诸系统称为系统 群,此F4内的各系统间互称姐妹系(或姊妹系)。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GDOU-B-11-213《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20064 学分总学时50 理论35 实验/上机15 英文课程名horticultural plant breeding 开课院(系)农学院开课系园林系修订时间2006年10月20日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专业方向课,通过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引种驯化、选择育种和人工创造变异等育种途径的理论、方法、技术的学习等,进行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优良的新品种。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专业方向课,主要内容包括: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引种驯化、选择育种和人工创造变异的育种途径以及采用这些途径选育新品种的理论、方法、技术等内容,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优良的新品种。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概念、收集、保存、研究及利用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掌握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引种、选种、倍性育种以及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为优良的新品种。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对园艺植物进行品种培育和品种研究,为今后从事园艺工作打下基础。 三、面向专业: 园艺。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园艺植物栽培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稳定性,Stability ),同时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一致性,Uniformity),并在这些性状上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有所区别(特异性, Distinctness)种(species):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化、形态特征的生物群,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种内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可以彼此交配产生后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亚种(subspecies):不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生境不同导致两地植物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 变种(variety):具有相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微生境不同导致植物间具有可遗传的差异。 作物品质:指作物经济器官满足人类需求的程度。 株型:指作物的茎、枝、叶等主要光和器官在植株上的着生态势。 合理的株型可使作物充分利用光能资源,提高有机物的合成,为高产打好基础。 有性繁殖(Sexually propagating):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 )异花授粉(cross-pollination )常异花授粉(often-cross pollination ) 无性繁殖(Asexually propagating ):不经过两性配子的受精过程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自花授粉同一花朵内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或同一株的花粉传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的授粉方式。 异花授粉雌蕊柱头接受异株花粉受精的授粉方式 常异花授粉: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衍后代的授粉方式。 自交不亲和性:具有两性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自交不亲和性是一种受遗传控制的、提高植物自然异交率的特殊适应性。 雄性不育性:植物花粉败育,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营养体繁殖: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使其长成新的植物体的繁殖方式。 无性系(clone):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 无融合生殖:不经过受精,即不经过雌、雄配子融合而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方式。 无孢子生殖:无大孢子形成,有胚珠中不同位置的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直接形成二倍体胚囊,最后形成种子的生殖方式。 二倍性孢子生殖:大孢子母细胞不经减数分裂而进行有丝分裂形成二倍体胚囊,最后形成种子。不定胚生殖:由珠心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胚,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形成胚乳,从而形成种子。 孤雌生殖:胚囊中的卵细胞未与精核结合直接发育成单倍体胚,育正常胚乳形成单倍体种子。 孤雄生殖:进入胚囊中的精核未与卵细胞结合而直接发育成单倍体胚,育正常胚乳形成单倍体种子。 自交衰退: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减退,称为自交衰退。表现为生长力下降,繁殖力、抗逆性减弱,产量降低等。 一组遗传背景相同,只在个别性状上存在差异的自交系品种。近等基因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 RI):指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培育成的近交系,称重组近交系

育种学各论——题库

作物育种学各论 小麦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产量潜力 2、环境胁迫 3、营养品质 4、一次加工品质 5、二次加工品质 6、伯尔辛克值 7、洛类抗源 8、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9、双二倍体 10、收获指数 11、抗逆性育种(小麦) 12、T型不育系 13、化学杀雄剂 14、(小麦)避旱性 15、(小麦)免旱性 16、(小麦)高光效育种 17、(小麦)冻害 18、(小麦)寒害 19、(小麦)异附加系 20、(小麦)异代换系 二、填空题 1、我国小麦与国外小麦相比,具有如下比较突出的特点:、、。 2、在小麦矮秆育种上,最广泛采用的矮源是日本的和。

3、在小麦矮化育种上,最广泛采用的矮源是日本的赤小麦,其具有矮秆基因、 ;另外一个是,其具有矮秆基因、 ,其引入美国后作为杂交亲本育成创世界高产记录的品种。 4、在生产上,所应用的小麦类型有三类,最广泛的是采用;在一些国家近年开始推广,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仅在少数国家种植。 5、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有、和构成,所谓产量构成三要素。 6、根据小麦具体品种的穗部形态和单位面积穗数的多少,我国北方冬麦区一般将小麦划分为、、。 7、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决定于其构成因素、和的协调发展。 8、.一般而言,我国冬麦区自北向南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逐渐 ,南方多为大穗型品种,北方多为品种。在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穗数的遗传力。 9、小麦每穗粒数是由和构成。高产条件下,每穗粒数可以由较少的和较多的构成,也可以由较多的和较少的构成。 10、在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增加是最重要而可靠的指标。 11、我国小麦与国外小麦相比,具有如下比较突出的特点:、、。 12、在育种过程中选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对小麦品质改良至关重要。早代材料数目多、样品小,应多注意的性状,测定方法应,便于单株选择,结果准确。 13、在小麦抗锈病育种中,1923年从澳大利亚引进,1942年西北农学院用其为亲本,育成的,到1959年推广面积600万h㎡,成为我国小麦育种史上面积最大的品种。

作物育种学试题5_作物育种学

专业《作物育种学》课程试题5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品种的主要类型包括自交系品种、、群体品种和。 2.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是作物品种的变异现象和学说。 3.作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自然异交率高低而定的,一般自然异交率在4%以下的是典型的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50%-100%的是典型的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介于二者之间,一般为4%-50%。 4.引种的基本原理是指相似性原理,生态条件和相似性原理。 5.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育种,另一种是育种。 6.在回交育种中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亲本,因为他是有利性状(目标性状)的接受者,又称为受体亲本;只有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为亲本,他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故称供体亲本。 7.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遗传系统的破坏,包括核质互作不平衡; 不平衡; 不平衡和组织不协调。 8.按照雄性不育花粉败育发生的过程,雄性不育可分为 不育和不育两种类型 9.作物群体改良是通过鉴定选择、人工控制下的自由交配等一系列育种手段,改变基因、基因型频率,增加优良基因的重组,从而达到提高 和的频率。 10.普通小麦是倍体,有42条染色体;玉米是倍体,有20条染色体。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作物育种学的涵义是() A)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B) 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 C)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D)一门综合性强的应用科学 2.选择育种中选择的基本方法有() A) 系谱法和混合法 B) 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 C) 一粒传和混合选择 D) 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 3.稳定不分离的株系称为( ) A) 品种 B) 株行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

退化:指一个新选育或新引进的品种,经一定时间的生产繁殖后,会逐渐丧失其优良性状,在生产上表现为生活力降低、适应性和抗性减弱、产量下降、品质变次、整齐度下降等变化,失去品种应有的质量水平和典型性,降低以致最后失去品种的使用价值。 机械混杂:在种子的收获、接穗的采集、种苗的生产和调运等过程中,由于工作上的粗枝大叶,致使其他品种混入,从而造成品种混杂,影响到群体性状,降低了该产品的生产利用价值。 生物学混杂:发生于有性繁殖作物,由于品种间或种间有一定程度的天然杂交,使异品种的配子参与受精过程而产生一切杂合个体,在继续繁殖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重组类型,致使原品种的群体遗传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造成品种混杂退化,丧失利用价值。 园艺植物育种学: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品种: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优良品种: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品种的时间性:品种在一定时间内其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主要经济性状上符合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需要。随着时间推移,消费者的消费兴趣转移,原有的一些品种便会被淘汰而更换新品种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地区性:指每一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适应于一定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要求 一致性:指同一品种个体间在一些主要经济性状方面是相对整齐一致的 稳定性:指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保持相对不变。 当地种质资源:在当地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下,经过长期培育选择得到的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品种。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包括人工诱变而产生的突变体、远缘杂交创造的新类型、育种过程中的中间材料、基因工程创造的新种质等。 亲和指数:K=自交结籽总数/授粉花朵数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或者是原分布区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以致植物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驯化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在自然状况下生长不正常或死亡,但通过人为的干预措施对植物的遗传特性进行逐步改良,使原本不能生存的植物可以适应新的环境而正常生长。 主导生态因子:通常都有一种或或少数几种因子对某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存繁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选择育种:利用选择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芽变选种:指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 实生选种:针对种子繁殖的木本园艺植物群体所进行的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择育种。 有性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杂交的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多父本授粉: 用一个以上父本品种的混合花粉授给一个母本品种的方式 合成杂交:参加杂交的亲本先两两配成单交杂种,然后2个单交杂种杂交,这种多亲杂交方式叫做合成杂交。 雌性系:是指具有雌性基因,只生雌花不生雄花且能稳定遗传的品系 自交系:是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性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苗期标记性状:在幼苗期,用来区别真假杂种且呈隐性遗传的植物学性状称作苗期标记性状。 三交种:是指先用2个亲本配成单交种,再用另一个亲本与单交种杂交得到的杂交种品种。 双交种:是由4个亲本先两两配成2个单交种,再用2个单交种配成杂交种品种。

作物育种学(要点)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是研究改良现有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学科,即改良植物的遗传性,使之更符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从而可将之为人工进化的学科。 一般配合力:一个被测系与一个遗传基础复杂的群体品种杂交后的产量表现,或被测系与许多其他系杂交后F1的平均值。 特殊配合力:一个被测系与另一个特定的系杂交后的产量表现。 测交种:在测定配合力的工作中,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统称为测验种。这种杂交称侧交,所产生的种子叫测交种。 雄性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种或自交系。 雄性不育保持系:保持雄性不育系的不育特性的品种或自交系。 雄性不育恢复性:指某一品系与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特征的品种或自交系。 三系配套:用恢复系的种子在田间大面积播种所得的植株既可以通过传粉结实,又可以在各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性必须配套使用。称为三系配套。系谱法:在选择的过程中,个世代都予以编号以便查找株系的历史亲缘关系,故称为系谱法。 顶交种:一个品种和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 单交种:两个自交系间杂交所产生的杂交种。 三交种:一个单交种和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双交种:两个单交种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综合种:10个以上自交系杂交,或几个单交种、双交种杂交后通过混合选育的杂交种。 回交育种的意义和特点:一、意义:1、当一个优良品种由于感染某种病害而失去其利用价值时,用回交育种能有效改良其性状。2、雄性不育特性的转育。3、给父本品种导入标准性状。4、回交在解决远缘杂交中存在的杂种不育和分离世代过长方面,已被证明是有效的。5、回交可以打破连锁,创造出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后代。二、特点:1、育种过程中可以对目标性状进行有目的的选择,使育种工作有更大的准确性。2、目标明确,可以利用温室、异地或者异季培养以加速育种进程。3、回交育种所得到的新品种丰产性和优良性状与原有优良品种相似,能够迅速推广应用。4、只能改良少数的性状。5、被改良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效果差。6、工作量大。 不同繁殖方式作物的遗传育种特点 一、自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1)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对一致性。2)遗传行为的相对稳定性。3)没有自交衰退现象。4)通过人工选择可迅速分离出许多纯系。育种特点: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纯系间选择是有效的。二、异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1)个体的异质性,个体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的不一致性。2)遗传行为的不稳定性,为了获得稳定的春和后代强制自交。3)异花授粉作物自交衰退严重。育种特点1)简单的单株选择效果不好。2)良种繁育必须严格隔离。3)可利用杂种优势。三、常异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遗传基础基本是纯合状态,只是异质花程度没有异花授粉的显著。育种特点采用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是有效的。四、无性繁殖作物遗传特点1)基因型的杂合性。2)无性繁殖后代,个体间基因型的一致性。育种特点1)可以采取选择(系统)育种的方法,选择优良的单株。2)杂种优势利用不需保持系。 三种选择育种的方法: 一、单株选择,适用于自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作物,是将当选的优良个体分别脱粒保存,翌年分别各种一区行,根据小区植株的表现鉴定上年当选个体的优劣。有一次和多次的,直至达到选择目的。其缺点是1、异花授粉作物为利用杂种优势而培育自交系要采用单株选择,但不适宜单株选择选育品种。2、同一优良品种内进行选择,因为单株间或系统间差异小,难以选到优良个体且花费人力物力。 二、混合选择,从品种混杂群体中,把成熟期、株高、茎叶性状和颜色一致的相似优良个体(单株)选出,混合脱粒脱铃,第二年与原品种比较,优异的就可作为新品种推广。这种方法工作简易,收效迅速,不需要较多劳动力。其缺点是不能了解各个个体后代性状的表现,有的个体具有不良的地产效能,会影响整个品种群体的优良程度,降低选择效果。 三、集团选择,当品种的群体复杂而表现若干类型,每一类型又有一定数量植株时,可把每一类型相同的个体选出,集中混合脱粒播种,翌年各类型进行产量比较,选出新品种。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精华

一.水稻 1.水稻的育种概况 (1)我国水稻的种植概况 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分布极广:南起,北至东乡,西起盈江,东至桃园。 水稻栽培历史极为悠久:余河姆渡(6950±130BC)桐乡罗家角(7040±150BC)舞阳贾湖遗址(8000BC) (2)水稻矮化育种源于我国,被誉为水稻的第一次“绿色革命”,比国际水稻所育成IR8时间早十年。杂交水稻被誉为水稻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第一个系统选育而成的半矮秆品种是矮脚南特(,来自南特16号,1965)。 第一批杂交选育的半矮秆品种是广场矮、珍珠矮和江南矮等) (矮源:广西矮仔占;育成单位:农科院)。 (3)我国的育种简史 20世纪20年代开始有计划地开展水稻育种,但1949年前水稻生产和育种发展缓慢。 50年代以来,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3个重要发展时期: ①高杆良种的评选利用(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后期) 早籼南特号,中籼胜利籼,中粳黄壳早廿日,晚粳老来青 ②矮化育种阶段(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 3个里程碑式的品种:矮脚南特,广场矮,台中在来1号 ③杂种优势利用阶段(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 袁隆平,必湖,颜龙安,谢华安;汕优63 (4)我国的水稻育种成就 1.水稻品种高产稳产水平的持续提高, 是最显著的成就。 矮脚南特、第一代杂交稻、桂朝2号、特青2号、汕优63。

2.稻种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和研究利用取得重要成果。 3.育种方法和技术是我国水稻育种发展的显著特点。 (品种间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花药和花粉培养 技术) (5)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 2.新(理想)株型:集中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优良性状,使其获得最高的光能利用率,并能 将光合产物最大限度地输送到籽粒中去,通过提高收获指数而提高籽粒产量。 Figure 1国际水稻研究所设计的新株型农业大学设计的直立穗型超高产粳稻株型(守仁) 3.矮秆品种的增产作用是通过: (1)降低个体的植株高度、增加密度; (2)增施肥料,减少倒伏、提高产量; (3)降低茎秆所占比重、提高收获指数。 (注意:高产必须以生物学产量为基础,植株高度也不是越矮越好,育种家普遍认为,在抗倒伏的基础上,增加高度,提高生物学产量,是提高经济产量的重要条件) 4.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 期末复习经典题

第一章绪论(一~三章5分) 1.良种的属性包括: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简称优、适、齐稳特。 2.良种的作用:增加产量、增加抗逆性、延长产品的供应和运用时间、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动力。 3.育种目标总趋势:高产、优质、高效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 4.纯育品种:由遗传背景相同和基因型纯和的一群植物组成、包括有性繁殖植物从杂交育种、突变育种中经过系普法育成的品种。 5.杂交种品种:由遗传上纯和的亲本在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特异组合的一代杂种群体叫做杂交种品种。 第三章育种对象和目标 6.遗传可塑性:指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适应性变异的潜在可能,取决于遗传变异性的高低 第四章种质资源(四~五章15分) 7.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 8.中国果树起源中心:苹果、梨、桃、李、杏、樱桃、枣、柿、板栗、猕猴桃、柑橘类、琵琶、龙眼、荔枝。 9.种质资源的分类: ①按栽培学分类:种、变种、品种群、品种、品系、群体品种 ②按来源分类:本地种质资源(地方品种、过时品种、主栽品种)、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9.种质资源的保存:就地和迁地保存、种子保存、种植保存、离体试管保存、利用保存、基因文库保存。 10.种质资源的管理基本要求:防止种质资源流失、加强和研究运用部门的联系。及时发挥种质资源的利用。 第五章引种 11.引种: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把植物原来的分布范围引种到新地区的实践活动叫做植物引种。 12.引种的材料选择:德国林学家Mayr教授提出在树木引种时应遵循“气候相似法则。” 13.引种的方法:①种源实验②品种比较实验和区域试验③栽培试验 14.引种方式:依据是否改变对象遗传适应性可分为简单引种、驯化引种,后者是引种和实生选种的结合。依据引种对象的类别和引种计划的长短可分为:个别引种和类别引种。 15.引种成败的的标准:①能在不加保护的条件下生长②引种后的品种对产量、品质不减少 ③繁殖方式和引种前的不变 16.引种的生态限制因子: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构成生态环境的各种因子、对植物来说同等重要,彼此不可替代。温度通常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导因子。 17.米丘林学说:米丘林学说的基本思想认为生物体与其生活条件是统一的,生物体的遗传性是其祖先所同化的全部生活条件的总和。如果生活条件能满足其遗传性的要求时,遗传性保持不变;如果被迫同化非其遗传性所要求的生活条件时,则导致遗传性发生变异,由此获得的性状与其生活条件相适应,并在相应的生活条件中遗传下去。从而主张生活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具有定向性,获得性状能够遗传。这个学说中关于无性杂交、辅导法和媒介法、杂交亲本组的选择、春化法、改造秋播作物为春播作物、气候驯化法、阶段发育理论等 第六章选择育种(12分) 18.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的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的手段育成新品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 19.混合选择法:又称表现选择法,是依据蜘蛛的表现性状,从原始的群体中选择符合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单株混合留种,下一代混合播种,相邻进行种植对照品种和原始对照品种的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docx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 绪论 第一节植物的进化与遗传改良 1.达尔文主义者认为所有生物进化决定于三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2.种群:进化的基木单位,种群中能进行生荊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总和称为基因库 3.物种是隔离的种群,新物种主要是山亚种在一定隔离条件下形成的 4.突变和杂交所实现的基因重组毘进化的根本原因 5.选择的基础在于差别繁殖,造成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隔离促进了新类型的形成 6.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7.所有作物都是起源于其相应的野生植物 8.人工进化:人工发现和创造变界并进行选择的进化。选择的主体是人,发展有利变异和人工选择下有利变异 积累 9.八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现在的栽培植物都是由野生类型,经人工驯化、培育和选择而成。 10.栽培植物进化速度比野生植物要快得多,原因:(2)人工选择的结果:(2)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和栽培环境 大大改善使得有利于人类需求的变异来源增多 11.遗传改良:指作物品种的改良。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使之更加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育种活动。 12.将优势性状集合在一起,其表达的环境也要相应满足才能实现。 第二节品种的概念和作物良种的作用 1?品种:cultivar,简作cv.,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致性),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稳定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品种不是植物学分类单位,白菜品种'油冬儿'(中文使用单引号表明品种): 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L.) Makino var. communis Tsen et Lee cv. Youdonger] 2?作物品种的待性:(1)待界性: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辨认标志性状;只是个别性状与原品种不同的群体,习惯上称之为该品种的品系。(2)一致性: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经过繁殖,H相关的特征或特性一致。(3)稳定性: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其相关特征保持和对不变。(4)地区性(5)时间性3?作物良种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枳产最;(2)改进产品品质;(3)提高抗病虫誉能力,减少农药污染; (4)增强适应性和抗逆性,节约能源,扩大种植地区和种植面积;(5)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6)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和机械化的发展,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一章育种目标与育种途径 第一节现代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及其特点 1?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1)高产稳产一一植物育种的基本口标:(2)品质优良一一重耍口标;(3)适应性强:选育出抗逆性强、适合保护地栽培的品种;(4)抗病虫和除草剂:为了保持产量稳定,采用具有持久抗性的品种:(5)不同成熟期:满足周年供应市场的需要;(6)适于现代化生产 2.育种目标的特点:(1)育种目标的多样性;(2)预见品种的高效性;(3)供应市场的季节性:选育极早熟批注[0H1]:正体 批注[0H2]:正体,Y大写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 作物育种学的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物育种学的任务:(1)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2)搜索、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3)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简述作物品种的概念和作用 4、基本概念:自然进化、人工进化 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演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相互关系: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基本方向。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 作物遗传方式的种类:一类是有性繁殖,凡是由雌配子(卵子)和雄配子(精子)相互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称为有性繁殖。第二种是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 (1)自花授粉是指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代表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2)异花授粉是指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等。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3)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代表作物是棉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等,常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在5%-50%之间。 2、论述作物品种的类型和各类作物的育种特点 作物品种的类型: (1)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结合群体。

作物育种学各论(水稻)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水稻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垩白质:是松散的淀粉,易碎,外观差 2、糊化温度:即在米饭蒸煮时,稻米淀粉粒加热吸水膨胀至不可逆时的温度。此时淀粉粒在偏光显微镜下失去双折射现象,所以也称双折射终点温度。 3、糙米率:稻谷去除果皮后的% 4、精米率:糙米去除种皮、胚后的% 5、整精米率:去除碎米后的整米% 14、短日高温生育性 15、雄性不育系 16、雄性不育保持系 17、雄性不育恢复系 18、孢子体不育 19、配子体不育 20、光敏核不育性 二、填空题 1、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和总产仅次于小麦。全世界种植水稻的国家和地区有112个之多,但栽培面积集中在亚洲,占世界水稻总栽培面积的90 %以上。 2、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总面积、总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 3、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分布极广:南起海南三亚,北至江西东乡,西起云南盈江,东至台湾桃园。 4、我国水稻分布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气候带,世界上种稻最北点在我国黑龙江省漠河,53°27’N 。 5、我国水稻育种史上水稻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两大事件被誉为水稻的绿色革命。 6、50年代标志着我国水稻矮化育种新纪元的3个里程碑式的矮杆品种是 矮脚南特、广场矮、台中在来1号。 7、我国水稻区划分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等6个稻作区。 8、江苏属于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按照本省的水稻区划又可分太湖稻作区、 镇宁扬丘陵稻作区、沿江稻作区、里下河稻作区、沿海稻作区、徐淮稻作区等6个稻作区。 9、根据江苏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适合本省种植的粳稻品种为、 、、等4个熟期类型。 10、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主要有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11、生产上栽培的水稻品种千粒重一般为18 至34 g。 12、稻米品质具体包括外观品质、蒸煮和食用品质、加工品质和 营养品质。 13、根据国家优质稻谷标准,稻米的外观品质指标主要有胚乳的半透明性和 垩白质2项,籼稻还包括粒型指标,用长宽比衡量。 14、根据胚乳的透明程度,可将稻米分为两类,糯稻米为不透明,普通稻米为不透明、模糊和半透明。一般直链淀粉含量低于 2 %的称为糯稻。 15、国家优质稻谷标准衡量稻米蒸煮品质的指标有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2项。 16、与粳米相比,通常籼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高。 17、糊化温度常用胚乳碱扩散值来表示,糊化温度越低,胚乳碱扩散值越高。 18、胶稠度用米胶冷后的凝胶长度来衡量,凝胶长度越长,则胶稠度软。 19、水稻的最重要的两大病害是指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20、近年来生产上逐年扩展、发生严重的水稻病害有条纹叶枯病和纹枯病,它们均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 21、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籼稻品种株高多由矮秆基因sd-1控制,矮秆表现为半矮生型。 22、水稻生育期的长短与水稻的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特性和感温性有关。? 23、水稻花青素着色遗传是受C 、A 、P 所构成的一个互补系统控制。 24、稻米的胚乳是3倍体组织,正反交WX(或wx)基因的剂量效应对杂种F1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影响很大。 25、水稻的学名是Oryza sativa L.,属禾本科稻属(Oryza)。 26、稻属中有两个栽培种,即亚洲\ 普通栽培稻和非洲\ 光身栽培稻。 27、普通栽培稻分籼亚种、粳亚种2个亚种。 28、普通栽培稻为2倍体,染色体组为AA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或性细胞染色体数为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