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药治疗掉发

中药治疗掉发

中药治疗掉发
中药治疗掉发

中药治疗脱发的一些土方法效果还行

2011-08-09 12:39

一、润发泽发

零陵香油方

【中药成份】零陵香、茅香、细辛、藁本、川芎、白芷、地骨皮各15克,乌麻油、连子草、诃黎勒皮、没食子、酸石榴皮、牛膝、白檀香、沉香各30克,生铧150克。

【制作方法】上述药细锉,铧铁捣碎,以绵裹放入乌麻油中,浸泡49日。

【使用要诀】蘸油用以梳头。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太来圣惠方》。主中零陵香、茅香、沉香、白檀香均为芳香之品,含多种芳香挥发油,具有使用权头发芳香润泽的作用,补充头发营养,诸药合用,使经血充足,头发润滑。

【应用功效】使头发黑而光滑润泽。

令发易长主

【中药成份】羊乳、猪脂各800克,麻油1500克,旱莲草汁2000克。

【制作方法】先将羊乳煮沸,随即溶入炼熟的猪脂和麻油,煮沸后加入旱莲草,继续再煮2~3分钟沸后离火,待冷以瓷器盛之以备用。

【使用要诀】每日用上药汁涂发。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方中羊乳甘温,含蛋白抟、脂肪及钙、磷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血酸,维生素A等物质,与麻油、猪脂均为生发、润发、乌发之一食品,配甘寒之亓莲草汁,补肾填精养血,可固齿乌须发,合用具有生发乌发之力。

【应用功效】令发易于生长,乌润光泽。

泽头方

【中药成份】兰草叶(5、6月采,晒干)300克。

【制作方法】兰草叶和油300毫安浸泡。

【使用要诀】每日用之涂发。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普济方》。

【应用功效】用于头发没有光泽。

肉苁蓉圆方

【中药成份】肉苁蓉、熟地黄、钟乳粉、天雄、五味子、桂花心、人参、白术、远志、杜仲、巴戟、牛膝、山茱萸、覆盆子、川椒各50克,甘草25,天门冬75克,菟丝子100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的中草药研制成粉末,用蜂蜜调匀,然后搓成和桐子一样大的丸子。【使用要诀】每日1次,每次空肚用温酒服用30丸。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

【应用功效】肉苁容久服可以养颜益发,补肾益气。

冷油涂头方

【中药成份】干莲子草15克,蔓匡子、细辛、藁本、柏子仁、川芎、甘松香、零陵、白檀香各30克,胡桃20颗,铧铁500克,清油2500克。

【制作方法】上述各药细锉,,,铧铁捣碎,用绵囊,与清油一同放入瓷器中浸泡半个月即成。【使用要诀】每天用汕涂控发。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方中蔓荆子、细辛、藁本、白芷辛温上行,祛风止痒,温通血脉;甘松香、零陵香、檀香气味芳香,使头发润泽;胡桃润泽头发;铧铁染发黑,诸药可以使头发润泽。

【应用功效】祛风益发。令发润泽不白。

二、香发

1、洗发腻垢方

【中药成份】莜叶、芝麻叶、皂角、泽兰各50克。

【制作方法】上述药物加水适量煮煎,去滓取汁。

【使用要诀】用药水洗头。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花卉食疗与美容》。方中莜叶、芝麻叶含胶质物,能润泽头发;皂角含三萜皂甙、鞣质及生物碱等,可祛风痰,除湿毒、杀虫,外用洗头去油垢,光泽生发;泽兰含芳香之挥发油,活血化瘀,促进头皮血液循环。

【应用功效】洗发之后,使头发芳香、光泽、洁净。

2、香发油

【中药成份】零陵香30克,麻油2400毫升。

【制作方法】将零陵香放进麻油内,用文火隔水蒸半日,取油备用。

【使用要诀】洗完头发后,把药村油抹于头发上。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血急千金要方》。

【应用功效】香发润发。

3、水仙方

【中药成份】水仙适量(花、叶、根不限)。

【制作方法】把水仙放进清水中用中火煎煮,去渣取汁备用。

【使用要诀】用药汁洗发,每日1次。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本草纲目》。水仙用于香泽头发、肌肤、可以秽气,艳丽存沁。【应用功效】香发润肤。

4、香发散

【中药成份】白芷90克,零陵香30克,檀香18克,辛荑、玫瑰花各15克,大黄、丹皮、甘草各12克,公丁香、山奈、苏合香油各10克,细辛3克。

【制作方法】上药共研细末,用苏合香油拌匀,晾干,再研细面

【使用要诀】用热水把头发洗净,晾干后把药粉均匀抹于头发即可。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御药院方》。本方可以通窍辟秽。相传为老佛爷慈禧太后所用。方中零陵香、山奈、檀香、细辛、公丁香等气味辛温燥烈、芳香通窍;辛荑上行头面。可"生须发"(《名医别录》);白芷祛风邪;丹皮、大黄凉血活血。

【应用功效】香发护发,使落发重生,至老不白。

5、香发木犀油

【中药成份】清晨摘半开之木犀花(即桂花)。

【制作方法】将木犀花拣去茎蒂放入干净瓶中,加入香油,再放瓷器,用油纸密封,置于锅内煎熬,然后提出放阴凉处,十日后,将花油滤出,倒入罐中密封。

【使用要诀】用油抹发。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花卉的食疗与美容》。方中木犀花即为桂花,其气味芳香,含多种芳香和的确良抽,能辟秽除臭;香油润泽毛发。

【应用功效】可润发香发,治毛发干枯不泽者。

三、生发

1、巨胜丹

【中药成份】巨胜子、当归、芍药各30克,胡粉15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格研成细末,用蜂密调和成丸子如粟大。

【使用要诀】用黑豆汤送服10丸。另外把药放进黑豆汤内搅匀即可用来洗头。内外并用,半月为一疗程。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幼幼新书》。本方可以滋阴补血,生发润发。

【应用功效】主治头发稀疏。

2、苁蓉丸

【中药成份】当归(去尾)、生干地黄、肉苁蓉(酒洗,炙),芍药各30克,胡粉15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村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成丸子如粟米大。

【使用要诀】用黑豆汤送服10丸,另外把药丸放进黑豆汤内搅匀即可用来洗头。内外并用,半月为一疗程。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千金翼方》。能滋补肝肾,养血生发,

【应用功效】用于间断脱发所致斑秃少发者。

1、后不能生发

热鸡血抹头上,连续使用。

2、秃头生发

①毛发一把烧存性,香油调搽。

②胎发、轻粉、松脂、脐带研粉,麻油混匀涂之。

3、染头发

五倍子120克,捣烂和水,以布浸湿包之于头。

4、发落不生

生胡麻油涂之。

5、使发不白

头发煅炼服食。

6、斑秃(鬼剃头)

①用鲜姜或大蒜瓣摩擦掉头发处,或用辣椒油抹在秃的地方。

②蛇床子500克,百部250克,黄柏100克,青矾25克,酒精34~44毫升,上药泡在酒精内1~2周,去渣,每100毫升加甘油20克毫,搽患处。

7、发秃者复生

取蛇蜕按发秃之大小面剪之,以水湿面粉,捏之使粘,如制膏药状贴在发脱处。

8、头发脱落

取桑白皮120克,用水煎,捞去其渣,以之洗发。

9、拔白发生黑发

拔去白发之后,涂脂抹粉生姜汁于其根上,则生黑发,

10使妇人发长面生光泽

煎其人所脱之发,至水分将干而止,其时锅底有如饴状之物,用以涂发。

11使青年不生白发

拔去白发后,涂蜂蜜于其迹,如是数次

12、眉毛脱落

半夏研粉,涂搽。

13、脱发

①生姜适量,切片,每次理发后用生姜搽1次。

②鲜侧柏叶,浸入60%酒精中,7天后滤液,涂搽头部,一日3次。

③黑芝麻500克,干桑叶60克,放一起碾碎成末,用蜂蜜调和为丸,如杏核大,每日早晚各吃1个,连续服用。

④鲜侧柏叶,剪碎,塞入瓶内,用60度白酒泡之,10天后已成黄绿色药酒,服用,最多服3~4个月。也可每日早晚用此酒搽脱发处的皮肤,用2~3个月,即可长出细黑的新发。

14、白发变黑发

少白头者可常服何首乌,可使头发变黑。

15、防止头发脱落

洗头时放一些盐和醋。

16、保特发式不变

理发吹烫前,先在头上喷洒一点醋。

17、青年白发

如白发寥寥可数,可拔掉,用猪胆涂其孔位。

18、白发

桃仁放水浸泡3昼夜,取出,去皮去尖。将白糖适量放锅内化开,倒入桃仁混匀,冷后食,日食2次,每次10粒,连吃3个月左右。

19、使萎黄的头发变黑

用香蕉汁梳头。

20、秃发

尖椒6克,切细后,以60°白酒30克,浸泡10天,去渣过滤,一日数次,涂患处。

21、早后白发、发枯发落

黑芝麻、制首乌各等份,研末为丸,每服6克,一日3次,饭后服,连服数月。

22、少年白头发

生地水煎,经常服之。

23、少白头变黑发

①柏一视同仁装枕头,连枕半年。

②何首乌150克,黑芝麻150克,加红糖水煮沸,3次吃完,连吃半个月。

斑秃中药治疗法

斑秃,俗名“鬼剃头”,常突然发生,没有不适感或仅有微痒。初为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脱发,数目不一,大小不一,境界清楚,局部皮肤光滑。常见的证型如下:

1、气滞血瘀型

头发脱落前可见头痛,胸胁疼痛等症。患病后病程长,伴气滞胸闷,夜多恶梦,烦热难眠,舌有瘀斑。临床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处方多为逍遥散加减:柴胡、赤芍、桃仁、红花、青皮、陈皮、丹参、川芎、鸡血藤等。

2、气血两虚型

多见于病后或产后,头发呈斑块状脱落,范围由小变大,毛发稀疏无光泽,触摸易脱,伴唇白,心悸,气短懒言,倦怠之力,舌质胖嫩。治以益气养血,八珍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熟地、当归、白芍、何首乌、川芎、鸡血藤、茯苓等。

3、肝肾不足型

可见头发大片脱落,伴头晕,耳鸣,目眩,腰膝酸软等。治以滋补肝肾,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茯苓、旱莲草、仙灵脾等。

目前很多医家主张综合治疗,即在服药的同时,为加强疗效,配合食疗和外治。在此推荐几个典型的方法:

一、胡桃猪脑汤

胡桃仁、何首乌各30克,猪脑适量。先将何首乌加适量清水煎煮,去滓取汁然后把胡桃仁同猪脑一同倒入药汁中,加少量食盐调味即可。饮汤吃物,每日一剂或隔日一剂,至生出新发。本方有补益肝肾之功。其中何首乌历来是养发生发的良药。

二、菊花茶

白菊花(最好是杭白菊)30克,旱莲草18克,生地30克,以水煎汤,去渣饮汁,每日一剂,分2次代茶饮,主要通过调补肝肾达到生发的目的。

三、生发果菜汁

莴苣250克,胡萝卜、苹果各100克,柠檬适量。以榨汁机将四物榨成果汁,坚持每日或隔天饮用一份。此混合果汁营养丰富,可促进头发的再生。

四、姜片擦头方

毛姜适量,将毛姜入酒浸泡2-3日后,取出切下一片,以切面摩擦患处,连用一周或见效为止。如果找不到毛姜,可取生姜切片浸泡于高粱酒中,2-3日后涂擦患处,每天4-5次,连续使用。姜片擦头,主要靠其辛辣之性刺激头皮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生发的目的。

此外,斑秃患者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E的食物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黑豆、黄豆、黑芝麻、瘦肉、土豆等等。忌食辛辣、温燥、油腻食物。不宜饮浓茶、咖啡,并适当减少洗头的次数。鬼剃头并不是多可怕的顽疾,有了以上全面的治疗措施,相信您的头发不但会复生,而且还会更加乌黑亮泽。

中药生发丸治脱发

当归、熟地黄、白芍、何首乌、鸡血藤、枸杞子、桑葚子各30克,菟丝子、墨旱连、牛膝、木瓜各20克,女贞子15克,川芎12克,水煎服;或制成斑秃丸:生地、熟地、桑叶、杭菊花、桑葚子、黑豆衣各30克,女贞子120克,当归、炙黄芪、菟丝子、红枣肉各60克,白芍45克,紫河车15克。上药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早晚各一丸,连服。巧云(本版偏方验方仅供参考,不能代替医生诊疗。

脱发的中药治疗法

脱发,中医称之为"油风"、"蛀发癣"。属于现代医学斑秃、男性型脱发(脂溢性脱发)范畴等。脱发的病因不甚明了,大多认为与遗传因素、真菌感染、自身免疫、内分泌功能失调、应激能力低下、辐射、慢性中毒、微量元素缺乏、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气盛,齿更发长"。《素问·六节脏象》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阴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金匮要略》曰:"夫失精家发落";由此可见发与心、肺、肝、肾、精、气、血等有关。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宣发,外合皮毛;肝主藏血,主疏泄;肾藏精,其华在发。王清任在《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所活之症因》里说:"皮里内外血瘀,阻塞血络,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诸病源候论·鬼舐头》:"人有风邪在头,有偏虚处则脱落,肌肉枯死,或如线大,或如指大,发不生,亦不痒,故谓之鬼舐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油风篇》认为"此证毛发干焦,成片脱落,皮红光亮……俗名鬼剃头。"《诸病源候论·白发疾篇》中认为"足少阴肾之经也……肾主骨髓,其华在发,若血气盛,则肾气强,肾气强,则骨髓充满,故发润而黑;若血气虚,则肾气弱,肾气弱则骨髓枯竭,故发变白也。"《诸病源候论·须发脱落篇》记载:"足少阳胆之经也,其荣在须,足少阴肾之经也,其华在发,冲任之脉,均为十二经之海,其别络在上唇口;若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发黄篇》记载:"足少阴肾之经也,外养于发,血气盛,发则润黑。虚竭者,不能荣发,故今发变黄。"这些论著对白发、脱发、头发枯黄的产生原因、病理生理特征,营养及全身脏腑组织与毛发的关系叙述得层次分明,也为论活指明了方向。

中医对脱发的所致病因,多由心血虚弱,肝血不足,以致血虚生风,风胜生燥不能营养肌肤、毛发;或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以致气滞血瘀,发失所养而成;或肝肾阴虚,精血耗伤,发枯脱落;或过食辛辣、油腻酒酪,导致蕴湿积热,发失所养,发根不固;或由于思虑过度,心绪烦扰,以致血热生风,风动发落。现分述如下:

心血虚损,症见:头发突然成圆形或椭圆形片状脱落,不留一茎,患处皮肤光亮,无炎症,或有轻度发痒,如虫行,或毫无感觉,严重者全部头发及眉毛均脱光,伴有心悸,气短,神

疲自汗,动则尤甚面色白,体倦乏力,舌淡嫩,脉细弱无力或结代。治以养血安神,用四物汤加紫河车、阿胶、远志、枣仁、琥珀等;或用归脾汤加减。

肝血不足,症见:初始头部突然出现铜钱大小的脱发,斑秃处皮肤光滑,肤色正常,伴有面色不华,眩晕,耳鸣,目干涩,视物不清或夜盲,肢体麻木或痉挛拘急,手足抖动,爪甲干枯,妇女则月经量少或闭经,舌淡,脉弦细。治宜补肝养血,用补肝汤加阿胶、何首乌等。肝气郁结,症见:头发稀少脱落,精神抑郁,善太息,胸胁或乳房胀闷疼痛,痛势走窜,咽堵或为梅核气。妇女则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紧。治宜疏肝解郁,用柴胡疏肝散,四七汤类。

肾阴虚型,症见:发脱齿摇,形体消瘦,面色憔悴,腰膝酸软,足跟疼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遗精盗汗,或性欲亢进,五心烦热,舌红少津,或无苔,脉细。治宜滋养肾阴,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类。气滞血瘀,症见:头发稀少脱落,发质油腻而细,伴有头痛,心悸,气短,面、唇、甲青紫或暗红,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治以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或失笑散类加味。

此外,下面列示治疗脱发的中药方剂17例,供大家参考:

方剂1

白矾、郁金各等份

制用法:研末制蜜丸。每次4-5克,日服2次。

适应症:脱发

方剂2

代赭石适量

制用法:研细末。每日2次,每次3克,白开水冲服,连服2-3个月。

适应症:脱发

方剂3

芝麻花、鸡冠花各60克,樟脑1.5克,白酒500克

制用法:将芝麻花、鸡冠花撕碎,泡白酒内,密封,15天后过滤,再将樟脑入药酒中使之溶化。以棉签蘸药酒,涂搽脱

适应症:神经性脱发

方剂4

何首乌30克,白米50克,冰糖适量

制用法:做成米粥食用,长服有效。

适应症:脱发长久难愈

方剂5

何首乌、黄芪、党参、黄芝麻、紫河车各30克,枸杞子、补骨脂、当归、熟地、菟丝子、怀牛膝各

20克,侧柏叶、苦参、丹参、熟枣仁、柏子仁、远志各15克,熟附子、巴戟、淫羊藿、炙甘草各

12克

制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克,早晚1次。早期脱发,1-2剂可愈。适应症:脱发

方剂6

首乌藤20克,葛根12克,生地、蝉衣、辛荑花、当归、仙灵脾、紫草、菟丝子各10克

制用法:制成糖浆500毫升,每日3次,每次服50毫升。

适应症:脂溢性脱发

方剂7

当归、黄精、侧柏叶、楮实子各15克,大胡麻、胡桃肉、何首乌各20克,冬虫夏草1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肝肾不足,头晕耳鸣者加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各15克;风盛血燥,瘙痒脱屑者加生地15

适应症:脱发

方剂8

女贞子、旱莲草、天门冬、麦门冬、虎杖各18克,熟地黄、丹参各30克,生地黄、柏子仁各20克,制首乌60克,钩藤15克,桔梗、炒远志各9克,大黄6克,茯苓12克,甘草3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全秃

方剂9

菟丝子、山楂各30克,益智仁15克,青黛20克

制用法:共研为末。每次3-4克,日服2 次,黄酒为引。

适应症:脱发

方剂10

当归、杭菊花各30克,川芎、羌活、天麻各24克,木瓜18克,熟地、菟丝子各60克

制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 克。饭后服下。

适应症:受惊脱发

方剂11

熟地24克,山萸、山药各12克,丹皮、泽泻、茯苓各9克,五味子30克

制用法:研为细末,炼蜜为丸,9克重。每日2次,每次服1丸。

适应症:妇女血虚脱发

方剂12

菟丝子、熟地、肉苁蓉各60克,补骨脂、沙苑子、白蒺藜、生地各30克,枸杞子、黑芝麻各45克

制用法:研为细末,炼蜜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

适应症:肾阴亏虚脱发

方剂13

黑芝麻、女贞子、旱莲草各30克,桑叶10克,白芍12克,生地、桑椹、何首乌各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肾精亏虚脱发

方剂14

黑芝麻500克,干桑叶60克

制用法:研末,蜜调为丸,如杏核大。每日早晚各服1枚,长服有效。

适应症:脱发

方剂15

黑芝麻适量

制用法:炒熟研末,每服20克,日服2-3 次,白糖调服,长服有效。

适应症:毛发纵裂

方剂16

蔓荆子、青葙子、莲子、附子各30克,碎头发灰适量

制用法:共研细,用酒浸渍,密封后装入瓶中,半月后将药取出,用乌鸡脂调和。

适应症:脱发

方剂17

黑芝麻梗、柳树枝各等量

制用法:煎液。洗头发。

适应症:脱发

养发食谱便方推荐

生发黑豆。黑豆500克,水1000毫升(夏季各用1/4量)。将黑豆洗净,放入沙锅中,加入水,以文火熬煮,至水浸豆粒饱胀为度。然后取出黑豆,撒细盐少许,贮于瓷瓶内。每次6克,每日2次饮后食用,温开水送下。

黑芝麻粥。黑芝麻250克捣碎,加粳米熬粥食用;

用小尖辣椒20克切细,烧酒50毫升,浸泡10天,取汁涂擦脱发处,每日数次。

蒲公英黑豆糖。将蒲公英150克,黑豆500克,加水煮熟,弃蒲公英渣,再加冰糖200克收干,每日吃100克。

枸杞子、何首乌、熟地、山萸肉共煮取汁,再加核桃、黑豆共煮至核桃熟烂,烘干,每次服6克,每日二次。

胡萝卜一个,杏两个,苹果半个,西芹40克。把胡萝卜、杏、苹果去皮,与西芹一起放进搅拌器,充分搅拌后服用。

核桃仁1000克,放冷水中浸泡3日,取出后去皮。然后将适量白糖放入锅中,待溶化后倒入核桃仁搅匀,冷后即可食用。每日吃2次,每次10粒。

鲜桑椹1000克(或干品500克)洗净,加水适量煎煮,每30分钟取煎液1次,然后加水再煎,共取煎液2次。合并煎液后,再以小火煎熬浓缩,至较为稠粘时,加蜂蜜300克煮沸停火,待冷后装瓶备用。每次1汤匙,以沸水冲化饮用。

脱发的主要症状是头发油腻,如同擦油一样,亦有焦枯发蓬,缺乏光泽,有淡黄色鳞屑固着难脱,或灰白色鳞屑飞扬,自觉瘙痒。若是男性脱发,主要是前头与头顶部,前额的发际与鬓角往上移,前头与顶部的头发稀疏、变黄、变软,终使额顶部一片光秃或有些茸毛;女性脱发在头顶部,头发变成稀疏,但不会完全成片的脱落。

中医学认为本病有两种原因:一是血热风燥,血热偏胜,耗伤阴血,血虎生风,更伤阴血,阴血不能上至巅顶濡养毛根,毛根干涸,或发虚脱落;二是脾胃湿热,脾虚运化无力,加之恣食肥甘厚味,伤胃损脾,致使湿热上蒸巅顶,侵蚀发根,发根渐被腐蚀,头发则表现粘腻而脱落。

有关治疗脱发的偏方、秘方主要如下。

[方一]

柏枝(干药)、椒仁、半夏各90克。将药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入蜜少许,再煎1--2沸。用时人生姜汁少许,调匀,擦无发处,每日2次。

[方二]

白矾、郁金各等分。将白矾、郁金制成丸,每次4--5克,每日2次。

[方三]

食盐15克。将食盐加入1500毫升温开水,搅拌均匀,洗头,每周1--2次。

此法长期应用,可防止脱发。

[方四]

榧子3枚,胡桃2个,侧柏叶30克。将药共捣浸雪水梳头,其发水不脱落,而且光润。

本方尤适用于肾虚型脱发。

[方五]

侧柏叶若干。将柏叶阴干研细,以春油浸之。每戟蘸刷头,头发长出后,用猪胆汁人汤洗头。本方尤适用于妇女脱发。

[方六]

车前草200克,米酷适量。将车前草全草焙成炭,浸入米醋,一周后用该药醋外涂患处,每日

[方七]

黑牛胆1个,槐豆适量。将槐豆装入有胆汁的牛胆内装满,浸透槐豆即可,内服。每次9克,每日3次。

[方八]

侧柏叶240克(焙干),当归(全身)120克。将药共研为末(忌铁器),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早、晚各1服,用黄酒或盐汤送下。

[方九]

芝麻花、鸡冠花各60克,樟脑1.5克,白酒500克。将芝麻花,鸡冠花撕碎。然后浸泡人酒内密封,15日后过滤、再将樟脑人药酒中,使之溶化,备用。以药棉蘸药酒,涂搽脱发区,每日搽3--4次。

本方尤适用于神经性脱发。

[方十]

芝麻梗、清明柳(清明节采的柳枝嫩叶)各90--120克。煎汤洗发,并摩擦头皮,连用1--7日。

本方尤适用于脂溢性脱发。

[方十一]

猪苦胆1个。将猪苦胆汁倒入半面盆温水中,搅拌后洗头或洗患处,把油脂状鳞屑清除干净,再用清水冲洗,每日1次。

本方尤适用于脂溢性脱发。

[方十二]

活蜈蚣3条。将活蜈蚣用菜油浸3--4日,先取生木片汤洗发,洗后,以蜈蚣油涂头至愈止。[方十三]

代赭石。将代赭石研为细面,每日早、晚各服3克,白天水送服,连服2--3个月。

[方十四]

枸杞子15克,大米50克。将枸杞子、大米洗净,放砂锅中煮成粥,食用。

[方十五]

何首乌3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何首乌放人砂锅中煎取浓汁后去药渣,然后放人大米和冰糖,将米煮成粥即成,食用。

本方尤适用于脱发久不愈。

[方十六]

野蔷薇嫩枝100克。猢狲姜50克。将药水煎百沸,取汁刷头。

本方尤适用于病后脱发。

[方十七]

莴苣子、猢狲姜各100克。上药为末,先以竹刀刮损不生发的疮疤,后以此药擦之,以生发为度。

[方十八]

垂柳叶500克,生姜汁100毫升。将垂柳叶阴于为末,加姜汁于铁器内捣匀,取药液摩擦患处。本方除适用于脱发外,亦有用治脱眉的,《圣惠方》认为其生眉效果颇佳。

[方十九]

桑叶、麻叶各500克。将药以米酒水煮百沸,取水浴发。

《千金方》评价说:“此方治头发脱落,常用不辍”。

[方二十]

蜀椒500克,生半夏、骨碎补各250克。将药研粗末,以白酒浸渍7日后,外用涂擦患处,每日3次,生发为止。

生铁100克,腊猪脂500克。将生铁人猪脂内煮3沸,先以醋洗净患处,布揩气热,然后油涂。[方二十二]

生半夏、生姜各300克,麻油1000克。将药研末,以麻油浸渍半月,用时先以生姜片涂擦患处,后用药油涂之,每日1次,连用3个月,脱落眉发即生。

[方二十三]

石灰、白酒各1500克。将石灰以水拌炒焦,用白酒浸之,半月后去渣,每次饮酒10毫升,每日1次,久之则新发更生。

[方二十四]

蓖麻子2500克。将蓖麻子加入榨汁瓶贮,每取其汁半酒杯人米煮粥,频食之,发落自生。[方二十五]

当归、柏于仁各500克。将药共研细粉,水和蜂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饭吞服6--10克,每日3次,1月为1疗程。

中药去瘢痕

中药去瘢痕 ?中药去瘢痕1、用三七粉加醋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后,抱着试度看的心情,先用家中的香醋加三七粉上了几天,没有什么感觉,又买了一并陈醋,将三七粉调成糊状,上药二周后,就见疤痕疙瘩上出现许多向针眼似的小孔,从里边流黄水,但上药时感到疼痛难忍,这时我想到上网查查,看到这个贴子说要用米醋加三七粉,于是又买了一并九度的白色米醋,续继上药,由于洗澡使疤痕疙瘩创面受到感染,化脓了,我又用盐水将脓洗去,将三七粉直接涂在创面上,数日结茄。末感染的疤痕休明显扁平,颜色也明显变浅了。我要告诉大家,要有信心,坚持上药一定会好的。2、用防风、丹参、丹皮、石膏、三七粉等重要制成水剂、擦剂、町剂、散剂、软膏等不同剂型外用药,直接作用于瘢痕疙瘩的表面。以软化瘢痕疙瘩,缓解、消除瘙痒、疼痛,使瘢痕结缔组织崩解,从而一直瘢痕疙瘩的增生、蔓延。3、因瘢痕多见于局部,故外治法更为常用。刘氏采用复方艾叶煎浸洗及丁艾油外涂方法,对减轻瘢痕增生,止痒止痛具有较好疗效。(复方艾叶煎由艾叶15g,老松皮30g,威灵仙15g,红花10g,煎汤3000ml。丁艾油:艾叶30g,丁香50g,红花20g,冰片6g,前两味水煎至1000ml后蒸馏提取挥发油300ml;红花用70%乙醇100ml浸泡、渗滤;冰片溶于醇液;三者按

1∶1∶1混合而成)。4、丹参除瘢痕:唐代孙思邀的《千金要方》中,记载有一贴奇秒的“灭瘢方”,仅由丹参、羊脂二味 药物组成。中医认为瘢痕的产生,主要是气血不和、气滞血瘀,风热毒气残留所致。丹参能宣通运行,活血化瘀,所以能够获得良好效果。瘢痕疙瘩属结缔组织增生,为烧烫伤、手术及外伤后常见的后遗症,不仅影响患者外表美观,严重的还可影响正常生理功能。近年来经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丹参注射液外治瘢痕疙瘩,同样可取得较好效果。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方法:将脱脂棉球或纱布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浸透,而后平敷于皮损处,直到药液自然干透为止,每日外敷2叫次,1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此法简单有效,副作用少,病程越短,效果越好。5、应氏以五倍子100g,强的松0.1g,地卡因10g,氧化锌200g,羊毛脂40g,凡士林650g制成瘢痕止痒软化膏,局部外涂后以绷带或纱 布包扎,外用弹力绷带加压缠绕治疗增生性瘢痕。6、张氏 等选用软坚消瘢散配合器械扩张治疗食道、胃吻合口反复瘢痕狭窄,(药用:乌梅肉15g,白蒺藜10g,白僵蚕10g,共研细末,每次6g,蜂蜜调服4次),其药物直接作用于创面疗效满意。7、杨氏用五倍子50g、五灵脂(活血散瘀,炒炭止血)10g、紫草30g,乳香,没药各5g,蜈蚣20条浸泡于500g麻油中,5天后加温煎至焦黄,过滤,加入二甲基亚砜(消炎止痛,利尿,镇静)250g制成消痕油),用时外涂创面后加

痹症的中药治疗

痹症的中药治疗 摘要】痹症的中医治疗 【关键词】痹症,相似于现代医学,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腰腿关节 病等一系列骨关节病症。目前西医多以抗生素、激素、止痛类药物治疗,且有毒 副作用。笔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八宝回春汤”等古方,随症加减,治疗各种 痹症21例,效果较好,现记录于后。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4)02-0250-04 例1、袁某某,男,19岁,宿豫县人。 初诊时间:99年7月28日。 患者诉,双膝关节疼痛半月,怕冷,局部无红肿,饮食二便正常,其它无不 适(曾在外地工地地下室磨水泥地坪)。脉滑,舌红,苔薄。症属:寒湿痹阻经络,于“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方:黄芪30g、桂枝20g、川断10g、赤芍10g、防风10g、当归10g、川芎 10g、干姜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三煎两服日一剂,二剂。 7月30日诊,患者诉,服上方二剂,双膝疼痛已减轻,仍感双下肢乏力,别 无不适,脉滑,舌红,苔薄。原方加党参10g、白术10g、续服二剂。 8月2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双膝疼痛不明显,步行5里以上,仍感疼痛,其他情况正常,脉滑,舌红,苔薄。 原方加狗脊15g、灵仙15g、独活10g、续服三剂,并嘱其注意休息,和禁用 冷水洗澡。 二月后患者告之愈,已返工地打工,观察14年未见复发。 例2、徐某某,女,35岁,宿豫县人。 初诊时间:99年8月2日。 患者诉:周身关节疼痛二年,伴身懒,乏力,阴雨天更甚,饮食二便正常, 脉沉滑,舌胖淡,苔薄白(长期从事捕鱼作业),症属:寒湿客留经络,治宜: 祛湿散寒,通经活络。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方:黄芪30g、桂枝20g、赤芍15g、防风10g、当归10g、川芎10g、羌独活各10g、苡仁30g、防已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三煎两服,日一剂,三剂,嘱其注意休息,避免潮湿。 99年8月6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周身关节疼痛及双膝痛减轻,尚有颈 项痛较重,已不怕冷,时有胸闷、无汗,口渴,心烦,症属:水湿凌心,寒邪未解,寒极生火之症,治宜:祛湿散寒,滋阴降火。 方:黄芪40g、桂枝20g、白芍15g、芋肉15g、生地15g、玉竹10g、当归 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苡仁30g、防已10g、苍术10g、麻黄6g、 桔梗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菖蒲15g、三煎两服,日一剂,5剂。 99年8月12日诊,患者诉,服上方汗已出,胸闷,口渴,心烦减,唯身懒 乏力。予补中益气汤,加苍术10g、狗脊15g、灵仙15g、三剂,并嘱其注意休息,禁用冷水洗澡。 一月后,患者告之症状减轻。 例3、许某某,女,66岁,宿豫县人。 初诊时间:99年10月12日。 患者诉:右膝关节疼痛二年,怕冷,劳累和阴雨天加重,目前行走困难,X

突发性耳聋之中医药治疗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药治疗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教授彭斌博士突发性亦称特发性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一侧耳居多,听力损失多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可同时或先后伴有耳鸣及眩晕,除第Ⅷ对脑神经外,无其他脑神经症状。发病年龄以4O岁左右中年人居多,发病率每年约5~20/10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病属于耳科急症,应在发病后尽早治疗,以抢救听力。少数患者有自愈倾向,则疗效较好,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能成为永久性耳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称本病为暴聋,指出:“暴聋是因邪犯耳窍、起病迅速的感音神经性聋,主要指特发性暴聋(突发性聋)”。古代文献中所谓风聋、卒聋、热聋、火聋、厥聋、气聋、肝火聋、痰火聋、窍闭等,可能与此病有关。暴聋之名最早见于《素问·厥论》:“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可能是指流行性腮腺炎所致。“暴聋多实”,古代文献中凡论暴聋而病机属实者,可能与本病有关。《内经》中对暴聋实证病机论述颇多。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至真要大论”、“五常政大论”、“热论”等篇,指出了暴聋因于风、寒、暑、湿、燥、火为患的病因病理。 【中医病因病机】 耳属清窍,贵在清空通利。凡六淫外感,脏腑不平,气机逆乱,生气不足,皆致耳窍窒塞,清窍不利,功能失司,发为突聋、耳鸣。然暴起多实,渐起多虚,故本病以实证病机居多,但亦有虚证病机者。其病程长者,与“感音神经性聋”辨治无异。 1、风邪犯耳:外感风邪,肺金不利,邪闭葱笼,故令。清·尤在泾《医学读书记》说:“肺之络会于耳中,肺受风火,久而不清,窍与络则为之闭,所以鼻塞不闻香臭,鸣不能闻音声也。”《温热经纬·外感温热篇》亦谓:“耳为肾水之外候,然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金受火烁,则”。 2、肝火上扰:情志忧郁,肝郁化火,或暴怒伤肝,气机上逆,肝火上扰清窍,致耳窍功能失司,听力障碍。《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气逆则头痛,不聪。” 3、痰火郁结:脾胃蕴热,痰火内生,上壅清窍,功能失司,听力障碍。《丹溪心法·》卷四说:“皆属于热,少阳厥阴热多,当用开痰散风热,通圣散、滚痰丸之类。” 4、心脾亏虚:心主血脉,奉养于耳;脾为后天之本,主生化气血,升发清阳,上奉于耳。若心脾亏虚,气血不足,耳失所养,可突发耳鸣。 5、肝肾亏虚:肝藏血,肾藏精,为元阴元阳之府。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甚则阴虚火旺,上扰清窍,致突发耳鸣。 6、气滞血瘀:气机不利,气滞血瘀,痹阻耳窍,故令。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谓“耳孔内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故”。 【西医病因病理】 病因未明,目前主要倾向于两种学说。(1)病毒感染学说。据临床观察,不少患者在发病前曾有感冒史;不少有关病毒的血清学检查报告和病毒分离结果也支持这一学说。据分析,许多病毒都可能与本病有关,如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Ⅲ型、EB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支持这一学说的的另一个资料是颞骨的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Schuknecht等(1986)研究了12例突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18, 7(6), 364-370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cb16109813.html,/journal/tcm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cb16109813.html,/10.12677/tcm.2018.76061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Lei Lei1, Xin Deng1, Yao Zheng1, Yan Li1, Yongfeng Zhou2, Yongshen Ren1*, Ping Zhang2* 1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2Center for Integrative Medicine, 302th Military Hospital of China, Beijing Received: Nov. 2nd, 2018; accepted: Nov. 14th, 2018; published: Nov. 21st, 2018 Abstract Dysmenorrhe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gynecological disease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primary dysmenorrhea and secondary dysmenorrhea. Most dysmenorrhea patients are primary dysmenorrhea, and their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re very complicate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is prone to drug resistance and adverse reaction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has a unique advantag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and the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Keywords Primary Dysmenorrhe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view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 雷蕾1,邓鑫1,郑尧1,李燕1,周永峰2,任永申1*,张萍2* 1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湖北武汉 2解放军第302医院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11月2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14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21日 摘要 痛经是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大类。大多数痛经患者为原发性痛*通讯作者。

中药治疗疤痕的偏方

找了一些中药治疗疤痕的偏方,有需要的朋友进来看看 2009-04-14 上午 10:41 下面是找的药方,用前先咨询一下中医 1夏氏遵前人观点主张瘢痕主要为淤血阻滞,治以水蛭活血汤:水蛭9g~15g,桃仁、红花、制乳香、制没药、三棱、莪术、伸筋草、炙山甲、威灵仙,病在上肢加桑枝、桂枝,病在下肢加川牛膝、麻木加全蝎、蜈蚣、并强调加水蛭为方中主药,缺之难以获效 2史氏等对瘢痕进行辨证分型,分为实热型、虚实错杂型、溃脓型、并自拟“消积排通汤”消积排浊,药用白芷、甲珠、雷丸、寸冬、元胡、桃仁、红花、榔片、荆芥等。。 3赵氏以内服消瘢汤(丹参30g~60g,陈皮、半夏、炙山甲、皂角刺、白芥子各10g、川芎、红花、羌活、独活各20g,,蔓荆子、苍耳子各6g)加减,共治疗9例,治愈5例,显效3例,有效1例。 4史氏等对瘢痕的发病机理提出“实证是基本,虚证是其标”的新理论,运用消积排通汤(白芷、甲珠、延胡索、桃仁、红花、荆芥等)内服, 5刘氏认为本病治疗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散结消瘢,方选《医宗金鉴》凉血四物汤加味:当归、生地、赤芍、金银花、川芎、红花、陈皮、赤苓、黄芩、丹皮、三棱、莪术、大黄、桔梗、甘草。 6 生肌化瘀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2 g,川芎12 g。(生肌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化瘀方: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 2 g,川芎12 g),这个实验里面的化淤方效果最好,里面的药物也比较常见,所以值得推荐.川芎,我自己买了一些,准备做实验用.丹参是个不错的药物,这两味中药的提取物,在心血管科室里面使用率很高,如果硬是要用西医化的理论解释,就是抗凝血和抗氧化.水蛭也是很强的抗凝血药物,桃仁在抗凝和抗纤维化有不错的效果,共同作用,软化疤痕,防止纤维交连变硬.西医方面,外用的药膏以肝素钠为代表,就是个典型的抗凝血药物.还有硅类防止纤维增生.所以治疗疤痕,中西医大部分还是共通的,就是抗凝,抗氧化,防止纤维过度生长.个人认为,喝这个药的最好时机就是疤痕已经长稳固,而正在慢慢改建成与周围组织相似的过程中.而不再有变化的旧疤痕,效果不会很明显,细胞的改建活动已经不太活跃了. 7五灵脂丸:组成:五灵脂1500克。功效:活血破淤,软坚化滞。主治:瘢痕疙瘩。用法: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每次半丸至一丸半,日2次,温开水送下。 8茄子消瘢剂: 颜面或身体受伤青肿,可用老黄茄子极大者,切片如一指厚,新瓦焙研为未。欲卧时温酒调服7.5克。古人称应用此方,“一夜消尽且无痕迹”。出处:《胜金方》 9瘢痕疙瘩:香附9克,柴胡9克,川芎9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穿山甲9克,夏枯草15克,梨树根45克。功效:调和营卫,舒畅气血。主治:瘢痕疙瘩,食道粘连,食道憩室。用法:将穿山甲、梨树根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入余药,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食道粘连者可日服3-5次

梁冰老中医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一)

梁冰老中医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一) 【摘要】目的:探讨梁冰老中医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经验。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采用减量的激素加中药柴胡木贼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两组的治疗效果相当,但观察组在出血症状、毒副作用、远期疗效以及骨髓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数量等指标的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结论:柴胡木贼汤联合激素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毒副作用小,远期疗效优越,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药治疗;柴胡木贼汤;名老中医经验 梁冰老中医是全国著名的中医血液病学专家之一,从事血液病的临床与研究40余年,医技精湛,经验独到,疗效确切。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益匪浅,现就其多年探索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经验方剂——柴胡木贼汤做一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60例病例均为2002年1月-2006年2月梁冰老中医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16~45岁,平均(24.6±8.75)岁,病程( 2.3±0.8)年;对照组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13~38岁,平均(22.5±6.43)岁,病程(2.1±0.5)年。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血小板计数及骨髓巨核细胞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参照全国血液会议拟定的ITP诊断标准1]如下:①应用标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恢复正常,但减量时血小板数随之下降。②应用标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强的松1~2mg·kg-1·d-1)4周,血小板数50×109/L,③脾切除(含副脾切除),血小板数50×109/L。④血小板经药物治疗一度恢复正常,但又下降,需继续内科治疗者。 ⑤经糖皮质激素,静注丙种球蛋白,脾切除等多种治疗,血小板数50×109/L。 排除标准: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纳入该研究: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禁忌证者;②依从性差,不愿服用中药者;③存在心、肺、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良,影响疗效观察者;④合并严重的脑出血,导致神志昏迷,无法从事研究者。 同时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者方可纳入本研究。 1.3治疗方法观察组:强的松减量,剂量0.5mg·kg-1·d-1,分2次口服,有效后继续服药l~2周,并渐减量维持至停用;同时服用柴胡木贼汤治疗,每日1剂,2次/日,200mL/次。中药处方组成:由柴胡、木贼、黄芩、卷柏、商陆、马鞭草等药物组成。 对照组:强的松的剂量采用标准剂量1mg·kg-1·d-1,分2次口服,具体减量方法同前。环磷酰胺1~2mg·kg-1·d-1,分2次口服,血小板升至正常后继续服药l周,然后逐渐减量维持至停用。 两组均于治疗6个月后统计结果,进行评价。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总结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从内治与外治方面对其进行总结、阐述。结果详察病因,谨守病机,辨证论治,不论采用内治法还是外治法均能取得满意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内治法;外治法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后或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痛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无盆腔器质性病变者[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原发性痛经是目前妇科最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20%~90%[],据国内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妇女痛经发生率为%[4],其中原发性者占%[5],主要发生群体为青春期少女和未婚或未育的年轻妇女,是影响妇女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常见原因。西药对本病主要给予镇痛、抑制排卵或抑制宫缩甚或手术治

疗,副作用较大;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概述如下。 1 内治法 辨证论治 古方化裁王萍等[6]认为痛经的基本病机为瘀结胞宫,经血流通阻碍,以致“不通则痛”,故治疗以通为主。经前5 d开始用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持续7 d,5个月为1个疗程。药用:当归15 g,川芎15 g,香附15 g,延胡索10 g,白芍10 g,蒲黄10 g,熟地黄12 g,五灵脂10 g;偏气滞血瘀加桃仁6 g,红花6 g,乌药6 g,木香3 g,泽兰10 g;偏寒湿凝滞者加炮姜6 g,肉桂6 g,小茴香6 g,没药6 g,茯苓12 g;偏阳虚内寒者加吴茱萸6 g,党参6 g,桂枝6 g,附子6 g,艾叶3 g;偏气虚血弱加黄芪15 g,党参15 g,白芍10 g,炙甘草10 g,茯苓10 g;肝肾虚损加杜仲10 g,续断6 g,巴戟天10 g。结果:总有效率为98%。齐津丽[7]治疗6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予以温经汤加减(桂枝6 g,吴茱萸6 g,川芎6 g,炮姜

中医如何治疗晚期癌症疼痛

临床上很多癌症患者一经确诊已属晚期,此时病情较重,并发症较多,其中疼痛的出现往往令患者难以忍受,影响患者的睡眠、精神状况,甚至使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缓解患者疼痛。中医是治疗癌症常用的方法,那中医如何治疗晚期癌症疼痛呢? 癌症晚期疼痛的出现多与疾病本身有关,如癌肿浸润、侵犯、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均是导致患者疼痛的重要原因。疼痛往往会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逐渐加剧,且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影响质量效果和患者的生存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对于疼痛的缓解,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阶梯止痛法,通过按阶梯服用止痛药,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在短期内疼痛得到缓解,但仍有一些患者用药后疼痛并没有明显改善,尤其是疼痛较为剧烈的患者。此外,长期服用止痛药还容易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便秘、恶心、呕吐等,还会产生耐药性喝依赖性,需要特别当心。 其实癌症晚期疼痛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疾病本身所造成的,要想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痛苦,关键是要镇痛与治癌同时进行,控制病情发展,减轻患者痛苦。中医认为治疗疼痛的机理主要在于,中药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能够维持机体内的平衡,从而缓解疼痛;中医有“不通则痛”之说,通过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的中药,能够起到“通则不痛”的功效,达到减轻痛苦的目的。目前越来越多的中药被证实具有抗癌功效,如川芎、郁金、乳香、没药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能够有效减轻痛苦,且基本上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也不会出现耐药性和依赖性。除了能减轻患者痛苦外,中医本身还具有抗癌功效,能够控制病情发展,抑制癌细胞扩散转移,还能调节患者机体,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善长调节患者紊乱的机体内环境,将扶正与抗癌同时进行,补充患者的元气,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抗肿瘤能力,应及时配合治疗。袁希福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30余年恶性肿瘤的中医临床经验,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理论提纲挈领,高度概括,并涵盖了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及基因理论等,用于治疗各种肿瘤的中医药新思路、新理论-三联平衡理论。该理论的实质内涵是:针对“虚”、“瘀”、“毒”三大病机,统筹兼顾,采取“扶元”、“通瘀”、“排毒”三大治疗措施,有的放矢,重点用药。目的在于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使人体紊乱的内环境重新得以平衡,此时五脏六腑都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疾病亦趋康复。多年来,众多肿瘤患者在该理论指导用药下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 赵海(化名),胃间质瘤,河南郑州人 赵海起初是因为胃出血到医院检查,确诊了胃间质瘤。随即进行了手术,并在术后坚持服用格列卫。但坚持用药并没有让他的病情稳定,2016年,在郑大一附院复查时,发现胃间质瘤出现肝部转移,于是他再次按医生的建议继续消融治疗。2017年11月,去复查又发现了肝部转移,他转到上海新华医院求治,进行了“肝左叶切除术”。但一次次复发,也让赵海吸取了教训,他明白癌症并非那么好治。于是,他开始尝试中西医综合治疗来帮助自己。经人介绍,2018年2月7日赵海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治疗。 初诊时由于担心疗效,只取了10天的药,没曾想效果确实不错,全部服完

去疤中药方

1夏氏遵前人观点主张瘢痕主要为淤血阻滞,治以水蛭活血汤:水蛭9g~15g,桃仁、红花、制乳香、制没药、三棱、莪术、伸筋草、炙山甲、威灵仙,病在上肢加桑枝、桂枝,病在下肢加川牛膝、麻木加全蝎、蜈蚣、并强调加水蛭为方中主药,缺之难以获效 2史氏等对瘢痕进行辨证分型,分为实热型、虚实错杂型、溃脓型、并自拟“消积排通汤”消积排浊,药用白芷、甲珠、雷丸、寸冬、元胡、桃仁、红花、榔片、荆芥等。。 3赵氏以内服消瘢汤(丹参30g~60g,陈皮、半夏、炙山甲、皂角刺、白芥子各10g、川芎、红花、羌活、独活各20g,蔓荆子、苍耳子各6g)加减,共治疗9例,治愈5例,显效3例,有效1例。 4史氏等对瘢痕的发病机理提出“实证是基本,虚证是其标”的新理论,运用消积排通汤(白芷、甲珠、延胡索、桃仁、红花、荆芥等)内服, 5刘氏认为本病治疗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散结消瘢,方选《医宗金鉴》凉血四物汤加味:当归、生地、赤芍、金银花、川芎、红花、陈皮、赤苓、黄芩、丹皮、三棱、莪术、大黄、桔梗、甘草。 6 生肌化瘀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2 g,川芎12 g。(生肌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化瘀方: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 2 g,川芎12 g),这个实验里面的化淤方效果最好,里面的药物也比较常见,所以值得推荐.川芎,我自己买了一些,准备做实验用.丹参是个不错的药物,这两味中药的提取物,在心血管科室里面使用率很高,如果硬是要用西医化的理论解释,就是抗凝血和抗氧化.水蛭也是很强的抗凝血药物,桃仁在抗凝和抗纤维化有不错的效果,共同作用,软化疤痕,防止纤维交连变硬.西医方面,外用的药膏以肝素钠为代表,就是个典型的抗凝血药物.还有硅类防止纤维增生.所以治疗疤痕,中西医大部分还是共通的,就是抗凝,抗氧化,防止纤维过度生长.个人认为,喝这个药的最好时机就是疤痕已经长稳固,而正在慢慢改建成与周围组织相似的过程中.而不再有变化的旧疤痕,效果不会很明显,细胞的改建活动已经不太活跃了. 7五灵脂丸:组成:五灵脂1500克。功效:活血破淤,软坚化滞。主治:瘢痕疙瘩。用法: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每次半丸至一丸半,日2次,温开水送下。 8茄子消瘢剂: 颜面或身体受伤青肿,可用老黄茄子极大者,切片如一指厚,新瓦焙研为未。欲卧时温酒调服7.5克。古人称应用此方,“一夜消尽且无痕迹”。出处:《胜金方》 9瘢痕疙瘩:香附9克,柴胡9克,川芎9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穿山甲9克,夏枯草15克,梨树根45克。功效:调和营卫,舒畅气血。主治:瘢痕疙瘩,食道粘连,食道憩室。用法:将穿山甲、梨树根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入余药,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食道粘连者可日服3-5次 10防风、荆芥、丹参、白鲜皮;党参、淮山药、生地、熟地;桃仁、藏红花、浙贝母、昆布. 舅舅是皮肤科的老中医,因为一个同学长疤痕疙瘩,求治多方无效。想到了用中医方法祛疤,于是我找到舅舅,想了解一下中医方法怎么治。舅舅给我们分析得很详细。他说,中医强调治病必须审证求因,认为瘢痕疙瘩病变虽在体表,但根在体内,强调通过内服中药调理机体阴阳以治其本,中医的内治法主要有三:其一、内服防风、荆芥、丹参、白鲜皮等的“清热解毒、疏风散表、止痒法”;其二、内服党参、淮山药、生地、熟地等的“养阴易气、养血润燥法”;其三、内服桃仁、藏红花、浙贝母、昆布等的“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法”。中医治病不仅强调治本,也重视治标, 1用三七粉加醋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后,抱着试度看的心情,先用家中的香醋加三七粉上了几天,没有什么感觉,又买了一并陈醋,将三七粉调成糊状,上药二周后,就见疤痕疙瘩上出现许多向针眼似的小孔,从里边流黄水,但上药时感到疼痛难忍,这时我想到上网查查,看到这个贴子说要用米醋加三七粉,于是又买了一并九度的白色米醋,续继上药,由于洗澡使疤痕疙瘩创面受到感染,化脓了,我又用盐水将脓洗去,将三七粉直接涂在创面上,数日结茄。末感染的疤痕休明显扁平,颜色也明显变浅了。我要告诉大家,要有信心,坚持上药一定会好的。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 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包括西医学中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多40岁); (5)晨僵感30min、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痹 (1)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2、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3、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中医治疗特发性震颤 有效的中药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医治疗特发性震颤有效的中药治疗 导语:特发性震颤是一种运动性的障碍疾病,手部和头部会出现震颤,特别是在精神紧张和注意力特别集中的时候容易加重病情,要及时治疗,中医对于治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运动性的障碍疾病,手部和头部会出现震颤,特别是在精神紧张和注意力特别集中的时候容易加重病情,要及时治疗,中医对于治疗特发性震颤的效果很好。 1、特发性震颤属于中医“肝肾阴亏,虚风内动”的范畴,阴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肝肾之阴精更是生命之根本。中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说:“年至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对中医学发展影响深远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学派代表人物的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阴难成而易亏。很多内伤杂病的形成都与阴精的耗伤有关,因此在治疗内伤杂病时,特别注意护阴养阴,以致后世中医学界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治疗外感伤风宗张仲景,治疗内伤杂病宗朱丹溪。朱丹溪的养阴思想至今仍然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震颤病症的形成归根结底是肝肾阴精亏虚,阴不制阳,以致虚风内动。只有滋补肝肾阴精,恢复阴阳平衡,才能熄风止颤。 2、熄风止颤丸正是以《内经》的有关论述为指导,宗承朱丹溪滋阴思想,以滋养肝肾之阴精为根本宗旨,在沿用数百年的古方之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及当今中医药研究成果之精华,并结合个人数年来医疗实践经验体会,科学组方,精选地道上等中药材组的纯粹中药配方,绝对不含任何西药成分。本方所选药材药性平和,长期服用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产生,不仅手颤、头摇、强直等症状可获得显著改善,远期疗效巩固可靠,而且还有一定的延年益寿的保健抗衰作用。对特发性震颤可对抗遗传基因对小脑齿状核的破坏,在不同程度上恢复其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一名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用药心得

一名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用药心得 1、夏枯草:应用于淋巴癌或者其他癌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效佳,常用量30--100克。取其解毒散结之效。 2、天花粉:一般应用于癌症肿块破溃,症见浓汁略稠,有臭味。如乳腺癌,皮肤癌,鼻咽癌等。用量一般15--60克,取其消肿排排脓之功。另外用于各种癌症引起的咽干,口渴,咽痛效果亦可,取其清热生津之效。 3、皂角刺:用于癌症肿块未溃或者已溃,未溃者引之消散,已溃者引之排脓。常用量30--60克,量小无效。 4、鸡血藤和石韦:此两味为对药,用于放化疗治疗癌症时引起的血细胞减少。这是沈绍功家传经验,验证于临床,经得起重复。无论是白细胞还是红细胞等减少均效。常用量鸡血藤15克,石韦10克,石韦不能应用量大,对肾有刺激。由于是家传,用药机理无法解释。 5、石菖蒲和郁金:用于改善癌症病人的忧郁情绪,是沈氏所传的对药,我加于治疗癌症方药中,对神情抑郁,悲观的癌症病人确实起到了缓解的作用。常用量是每味药各10克。 6、山慈菇:现代医学证实,山慈菇是一味不可多得的治疗癌症的高效药物。能治疗多种癌症,如食道癌,胃癌,乳腺癌,甲腺癌其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一般打粉应用,6--15克左右,我常常作为治疗癌症的基础用药,基本上每方必加。 7、牡蛎、浙贝母,玄参:此三味药既是程钟龄的消瘰丸,凡是没有破溃的癌瘤大多加用,效果非凡。一般用量:生牡蛎30克,玄参15克,浙贝母6--12克;生牡蛎和浙贝母最好打粉应用,效果较佳。浙贝母也可以应用川贝母,平贝母和大贝母代替,但川贝价格昂贵。大贝母散结的效果比较优良。我现在正尝试应用,而且价格比较便宜。 8、生黄芪:生黄芪具有托毒生肌之效,不论虚实寒热之癌瘤都可以应用。一般用量30--200克,破溃的用量应该大些,如治疗乳腺癌已经破溃溃烂,应用量多在百克以上,同时还输液黄芪注射液30毫升,相当于生药60克。我们一般作为治各种癌症的基础用药,作为各种抗癌药的一个动力。 9、仙鹤草:现代医学研究其有抗癌之效,我把其作为治疗各种癌症的基础用药。用量15--100克不等,仙鹤草不单是一味止血收涩之药,其补虚之功亦宏,有类似于激素样作用,干祖望称仙鹤草为中草药中的激素. , 10、生薏苡仁:现代研究其可以治疗各种癌症,我治疗癌瘤时基本上每方必用,常用量30克。有时嘱咐癌症病人每天早晨用薏苡仁熬粥代替早餐。既可以增加营养,又可以抗癌,一举两得。 11、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二药是医学界公认的治疗癌症有效的药物之一,可以治疗多种癌症。但是用量必须加大,最少的30克打底,最大可以应用到200克。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一般不超过100克,这两药质轻,比较占空间。我应用此药,一般大手去抓,根本不用称

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

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 转自王氏中医 用三七粉加醋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后,抱着试度看的心情,先用家中的香醋加三七粉上了几天,没有什么感觉,又买了一并陈醋,将三七粉调成糊状,上药二周后,就见疤痕疙瘩上出现许多向针眼似的小孔,从里边流黄水,但上药时感到疼痛难忍,这时我想到上网查查,看到这个贴子说要用米醋加三七粉,于是又买了一并九度的白色米醋,续继上药,由于洗澡使疤痕疙瘩创面受到感染,化脓了,我又用盐水将脓洗去,将三七粉直接涂在创面上,数日结茄。末感染的疤痕休明显扁平,颜色也明显变浅了。我要告诉大家,要有信心,坚持上药一定会好的。 1.生肌化瘀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2 g,川芎12 g。(生肌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化瘀方: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 2 g,川芎12 g),这个实验里面的化淤方效果最好,里面的药物也比较常见,所以值得推荐.川芎,我自己买了一些,准备做实验用.丹参是个 不错的药物,这两味中药的提取物,在心血管科室里面使用率很高,如果硬是要用西医化的理论解释,就是抗凝血和抗氧化.水蛭也是很强的抗凝血药物,桃仁在抗凝和抗纤维化有不错

的效果,共同作用,软化疤痕,防止纤维交连变硬.西医方面,外用的药膏以肝素钠为代表,就是个典型的抗凝血药物.还有硅类防止纤维增生.所以治疗疤痕,中西医大部分还是共通的,就是抗凝,抗氧化,防止纤维过度生长.个人认为,喝这个药的最 好时机就是疤痕已经长稳固,而正在慢慢改建成与周围组织相似的过程中.而不再有变化的旧疤痕,效果不会很明显,细胞的改建活动已经不太活跃了. 2.五灵脂丸:组成:五灵脂1500克。功效:活血破淤,软坚化滞。主治:瘢痕疙瘩。用法: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每次半丸至一丸半,日2次,温开水送下。 3.瘢痕疙瘩:香附9克,柴胡9克,川芎9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穿山甲9克,夏枯草15克,梨树根45克。功效:调和营卫,舒畅气血。主治:瘢痕疙瘩,食道粘连,食道憩室。用法:将穿山甲、梨树根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入余药,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食道粘连者可日服3-5次 4.中医强调通过内服中药调理机体阴阳以治其本,中医的内治法主要有三:其一、内服防风、荆芥、丹参、白鲜皮等的“清热解毒、疏风散表、止痒法”;其二、内服党参、淮山药、生地、熟地等的“养阴易气、养血润燥法”;其三、内服桃仁、藏红花、浙贝母、昆布等的“活血化淤、软坚散

痹症的中医治法

痹症的中医治法 痹症症状: “痹”,有闭阻不通之意,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不能畅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辨证 行痹:风邪偏盛。证见肢体关节走窜疼痛,痛无定处。或在一处作痛,或向远处放射,牵掣麻木,如风行之速,以致患肢曲不敢伸,伸则痛麻难忍。有时兼有寒热,舌苔薄白或淡黄,脉象浮弦。 痛痹:寒邪偏盛。症见肌肉关节疼痛,痛势较剧,痛处有冷感,得热痛减,遇寒则甚,常喜揉按击拍以求缓解,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着痹:湿邪偏盛。症见肢体关节酸重疼痛,肌肤微肿,不红,痛有定处,阴雨寒冷天气每易发作,舌苔白腻,脉濡。 热痹:风湿化热。证见四肢关节酸痛,肿大,痛不可近,活动受限,伴有咽痛,发热,多汗而热不退,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而黄。 针灸治疗 毫针疗法 主穴:肩部:肩髃肩髎

肘臂: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泽 腕部:外关阳池阳溪腕骨 背脊:水沟身柱腰阳关 髀部:环跳居髂髀关 股部:承扶承边风市 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 踝部:丘墟申脉昆仑照海 配穴:行痹:风门膈俞肝俞 痛痹:肾俞关元 着痹:脾俞足三里阴陵泉 热痹:大椎曲池 解释:风邪偏盛为行痹,取风门祛风,膈俞、肝俞养血活血,含祛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寒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盛为着痹,取脾俞、足三里、阴陵泉,健脾利湿;化热为热痹,大椎清热散风,曲池清热行气消肿。局部取穴,旨在疏调局部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则风寒湿邪无所依附而痹痛遂解。 其他疗法 耳针:选穴耳区相应部位,肾上腺、神门。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4天更换1次。 穴位注射:参照刺灸法穴位。选用当归注射液或威灵仙注射

1.原发性痛经中医诊疗方案

省中医临床路径管理 原发性痛经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2007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2002年版)。 (1)病史: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为主症史。 (2)临床表现:腹痛多发生在经前1-2天,行经第1—2天达高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侧;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 (3)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2009年) (1)病史:伴随月经周期规律发作的下腹部疼痛史。 (2)临床表现:①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发病;②疼痛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2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天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侧;③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3)妇科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疾病。 (二)证候诊断 1.寒凝血瘀证 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②形寒肢冷。 次症:①经色紫黯有块;②月经推后或量少;③面色青白;④带多、色白。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斑、瘀点,苔白,脉沉紧。 2.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②经血有瘀块,块下痛暂减。 次症:①经色紫黯;②经血量少,行而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胸闷不舒;⑤烦躁易怒。 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弦涩。 3.湿热瘀阻证

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灼痛;②经色暗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 次症:①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②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③口腻纳呆;④小便黄赤。 舌脉: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4.肾气亏虚证 主症:①经期或经后1-2天小腹绵绵作痛;②腰骶酸痛。 次症:①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②头晕耳鸣;③面色晦暗;④健忘失眠。 舌脉:舌质淡黯,苔薄白,脉沉细或沉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药免煎颗粒或中成药 1.寒凝血瘀证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干、肉桂、小茴香、当归、川芎、赤芍、生蒲黄、没药、延胡索等。 中成药:痛经宝颗粒、少腹逐瘀胶囊(颗粒)等。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 ①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乌药、香附、枳壳、延胡索、丹皮、甘草等。 ②痛经宁(省中医院经验方)加减。制香附、当归、白芍、三七粉、川芎、黄、乌药、延胡索、郁金、红花、五灵脂、莪术、徐长卿等。 中成药:丹莪妇康煎膏、血府逐瘀口服液(胶囊)等。 3.湿热瘀阻证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 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减。生地、牡丹皮、当归、川芎、红花、桃仁、莪术、延胡索、香附、白芍、败酱草、薏苡仁等。 中成药:花红片(胶囊)、妇科千金片(胶囊)等。

41.中药奇方 专治癌症

41.中药奇方专治癌症 41.中药奇方专治癌症 纯中药·不放疗·不化疗·不手术·不痛苦·不知不觉癌变自然消失 恶性肿瘤,又称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癌症之所以可怕,在 于其有许多如自主性、侵袭性、转移性、异常分化、失去接触抑制等生物学特征。但危 害最大的它的侵袭性和转移性,即癌细胞被淋巴流、血流带到另一远离部位或器官,在 那里继续存活和繁殖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继发瘤的全过程。这样,如临床病 人肿瘤一旦有侵袭的转移的行为出现,用一般手术治疗、放疗及化疗等手段往往达不到 治愈效果。而且,目前在癌症方面还没有找到特异的疗法。对于如何控制癌的侵袭的转 移的发生,依然处于初始研究阶段。所以,癌症一旦确诊,病人就处于恐惧和悲观气氛 之中。因此,相当多的人包括很多医生都认为癌症治不好,那么多伟人、名人因癌症而 逝,令人们往往“谈癌色变”。

导致癌症的发病有外因和内因两方面的因素,其外因主要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经常 食用泡菜、霉变食物、烧烤食物以及过度食用酸性食物,形成酸性体质等;不良生活习 惯,如酗酒过度、抽烟、熬夜也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如大气污染、水源 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也可以直接引发癌症。导致癌症的内因主要是心情郁闷、情 绪波动、精神压力、爱生气等。由于以上原因对人体信息传导系统进行不良刺激,从而 引起基因突变,导致新生部分细胞形成疯长的癌细胞系统,就成为癌症。 现给你介绍一个中药奇方,对各种癌症效果都非常好,临床应用于各类各期癌症患者 的治疗,其功效能在短期内缩小肿块,控制转移、减轻痛苦、稳定病情、延长生存期, 甚至达到临床治愈。 处方:虫草3克、猪苓100克、明党参100克、桑寄生100克、青阳参30克、香菇200克、 红豆蔻100克、桑白皮100克、杜仲100克、降香100克、茯苓100克、白术100克、八月札 100克、知母100克、片姜黄100克、、制南星100克、山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