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三五”天然气发展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三五”天然气发展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三五”天然气发展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三五”天然气发展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三五”天然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设区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根据全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要求,我们编制了《江西省“十三五”天然气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7年1月4日

江西省“十三五”天然气发展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形势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由于尚未发现常规天然气资源,加上特殊的区域位置,江西成为全国最晚使用长输管道天然气的省份之一。江西自2010年开始用上长输管道天然气,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天然气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15年底,全省天然气长输管道建成总里程达到2622公里;全省共有 85个县(市、区)用上天然气,其中49个用上长输管道天然气,36个用上通过槽车运入的液化天然气(LNG)和压缩天然气(CNG),11个设区市中心城区全部用上长输管道天然气。2015年,全省天然气利用总量为13.5亿立方米,其中长输管道天然气用量为12.1亿立方米。

一、取得的成效

天然气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江西段于2011年向江西供气。“十二五”期间,江西省常规天然气全部依靠外省调入,气源主要来自川气东送和西气东输二线两条国家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其余通过槽车从省外运入的LNG和CNG来自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的LNG接收站,新疆、河南等内陆省份的天然气液化工厂,以及邻省的CNG加气母站。

用气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0-2015年,全省长输管道天然气利用总量分别为0.35亿立方米、2.48亿立方米、5.15亿立方米、7.64亿立方米、9.89亿立方米、12.1亿立方米。2015年,全省天然气利用总量达到13.5亿立方米。2015年天然气在全省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至2.7%,比2010年提高1.7个百分点。

用气城市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85个县(市、区)用上天然气(详见附表1),其中,23个县(市、区)使用川气东送天然气,18个县(市、区)使用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九江、新余、鹰潭、高安共8个县(市、区)实现双气源供应,36个县(市、区)使用通过槽车运入的LNG或CNG。“十二五”期间,新增52个县(市、区)使用天然气,其中新增40个县(市、区)使用长输管道天然气。

天然气管道主网架构筑成形。江西境内已建成中石化川气东送工程、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和省天然气管网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中石油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吉安-福州)工程、省天然气管网一期工程支线项目和省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十二五”期间,全省天然气长输管道新增889公里。截至2015年底,全省天然气长输管道建成总里程达2622公里,其中,国家管道1413公里,省级管道1209公里。省内已形成十字架形国网、环鄱阳湖省网的输气管网。

汽车加气站项目建设取得进展。为加快推进车船使用天然气,我省先后出台了《江西省“十二五”压缩天然气(C NG)利用规划》和《江西省液化天然气(LNG)利用规划(2014-2020年)》。2011年我省建成第一座CNG加气母站,2013年建成第一座CNG汽车加气子站。截至2015年底,全省CNG加气母站建成10座、在建2座、开展前期工作2座,汽车加气站建成41座、在建11座、开展前期工作85座(详见附表2)。另外,6座船舶加气站已经启动前期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能源价格深度下跌制约天然气推广使用。2013年,国家实行天然气价格改革,由于我省通气时间晚、用气量小、存量气较少,用气价格相对偏高。2014-2015年,国家和我省多次调整气价政策,实现了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并轨,并下调气价,我省非居民用气价格大幅下降。但随着国际国内油价、煤价连续大幅下跌,用户用气成本相对燃煤、燃油价格偏高,致使我省部分燃料成本占比高、产品附加值低的企业用气意愿不强,省内甚至出现“气改煤”、“气改油”逆替代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天然气的推广使用。

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较慢。一是城市天然气管网建设进度较慢。截至2015年底,全省仍有51个县(市、区)没有用上长输管道天然气,且部分地区未建设城市天然气管网;二是地方对管道建设的愿望与管网公司的建设进度存在矛盾。天然气入赣后,有些偏远的地区虽有用气积极性,但用气量过小,投资回报少,造成天然气企业对投资建设长输管道向这些地区供气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汽车加气站建设进度较慢。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启动137座汽车加气站项目,但受用地、规划等条件制约,仅建成41座;四是船舶加气站前期工作几乎停滞。由于我国内河船舶加气相关政策、技术标准规范不健全、不完善,船舶加气站前期工作处于几乎停滞状态。

天然气应急调峰储备能力较弱。一是省级天然气管网尚未建成大型应急调峰储备设施,其中,省网一期工程围绕鄱阳湖建成环网,虽能实现管道储气,但储气量有限,无法达到国家要求,而省网二期工程均为单线管道,储气能力相对更为薄弱;二是城市应急调峰储备设施基础薄弱。目前,我省已用气城市中约三分之一未建设储气设施,另外三分之二已建有储气设施的城市,其储气能力与国家要求仍有一定差距。据统计,全省城市储气设施能力700余万方,不足全省日均用气量的两日需求。同时,部分具备“双气源”供气条件的城市,由于保供责任意识不强,城市管网迟迟未能对接上游管网,造成无法实现“双气源”供气。

天然气长输管道保护问题进一步凸显。主要表现为管理队伍与监管责任不匹配、管理体制与安全监管不协调、职权配置与监管责任不匹配。目前,我省省、市、县三级都没有成立专门的天然气管道保护执法机构,相关监管和执法人员严重不足,且缺乏油气专业人员,省内油气专业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也不足。随着天然气管道陆续建设投运,管道覆盖区域进一步扩大,管道保护问题愈发突出,给管道安全运行、周边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埋下隐患,各地管道保护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管理工作量和难度加大。

总体来看,“十二五”前期我省天然气行业高速发展,“十二五”中后期虽然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油价煤价大幅下跌、入赣气价宽幅波动影响,天然气需求增速出现放缓,但仍保持高速增长,天然气行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为“十三五”时期天然气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节 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随着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加快推进,江西天然气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从能源发展看,能源需求仍保持较快增长

“十三五”时期,在全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能源需求增速将普遍放缓的大环境下,江西经济发展及能源需求增速也将有所放缓。但江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人均用能、用气相对偏低,能源需求增长潜力依然巨大。未来一段时期内,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及能源需求仍将维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较快增长。

二、从能源结构看,消费重心向清洁能源转移

“十三五”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国能源发展方式将加快转变,全国用气需求仍将进一步提高。在国家“一挂双控”措施和省内相关政策的约束下,江西将实现能源更清洁、更高效的利用,能源消费增长的重心也将向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转移,天然气需求具有潜在增长空间。

三、从行业前景看,天然气发展具有三大优势

一是体制优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建设天然气入赣工程、加快江西天然气利用工作”重要能源战略决策和“四统一” (统一主体、统一网络、统一调配、统一价格)原则,有利于江西加强对入赣天然气资源的管理、调控、调配力度,是江西天然气发展的重要体制保障。

二是需求优势。由于江西用气时间较晚,2015年全省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仅2.7%,低于全国5.8%的平均水平,具有较大增长空间。随着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江西正在着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将积极推动天然气行业改革、理顺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推进天然气管道建设,势必加速扩大用气范围、拓展用户市场、提升天然气消费总量及其能源消费占比。

三是供应优势。未来一段时期内,国内产量和国外进口量逐步增加,全国天然气供应呈宽松态势。“十三五”期间,西气东输三线、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工程(即新粤浙线工程)陆续建成投产,届时共有四条国家级长输管道途经江西,将为江西提供更多气源保障。加之,省内加快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探进度,天然气供应能力将得到增强,供应形势总体较为充裕。

与此同时,“十三五”期间,江西天然气行业发展仍面临煤炭、石油价格波动,以及天然气市场化体制机制不健全、定价机制难以及时反映市场变化、管道建设任务重、建设资金不足、投资回报低、保护压力大、应急调峰储气能力薄弱等因素制约,只有这些问题逐步化解,才能有力地促进全省天然气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大发展理念,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落实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和省政府《关于建立保障全省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实施意见》,加快天然气推广使用,以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为发展目标,构建安全可靠、保障有力、运行高效、协调发展的现代天然气产业体系,促进天然气行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统筹天然气供应和需求。以入赣天然气资源为基础、省内天然气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国家天然气利用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优化天然气项目建设时序,拓展天然气利用领域,提高天然气利用总量,保障天然气供应。

坚持整体布局与协调发展相结合。按照“四统一”原则,加强统筹规划,积极推进长输管道建设,完善管网互联互通架构,推进城市燃气管网等终端消费设备设施建设和改造,促进天然气上中下游协调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和加强监管相结合。跟踪国家天然气体制改革进程,按照国家政策要求推进本省天然气改革工作,推动市场体系建设,加强行业监管,明确监管职责,完善监管体系。

坚持确保安全和保障供应相结合。加强管道保护和行业安全指导督促工作力度,始终坚持以“确保安全”为首要任务、以“保障供应”为发展前提,协调处理好安全生产、市场需求、行业发展三者关系,做到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障供应、保障供应的同时确保安全。

第三节 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实现“气化江西、县县通气”,力争到2020年,长输管道天然气覆盖所有县(市、区)。

利用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省天然气利用总量65亿立方米,占全省能源消费比重8%。

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目标:力争到2020年,形成以“三横一纵”国家输气管网和“环鄱阳湖”省级输气管网为主骨架的天然气输送网络,全省长输管道里程突破5000公里。

城市天然气设施建设目标:力争到2020年,所有县(市、区)建成天然气管网及其配套储气设施,全省汽车、船舶加气站总数分别达到430座和25座。

第三章 总体布局和任务

第一节 天然气设施总体布局

以入赣天然气资源为基础,确保天然气供给的稳定和安全。根据天然气市场及需求分布特点,依托国家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完善省内天然气设施,优化省级管线路由,输送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并留有余量,统筹平衡省内天然气供需,实现全省统一调配。

以南昌为中心,形成“南北贯通、东西相连、多气源互补”的天然气管网和利用格局。以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和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工程为主供气源,以外省调入的液化天然气(LNG)为辅助气源,建设天然气储配设施,提高天然气管网调峰能力,缓解省内季节性供气压力,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气荒,切实保障管道安全平稳运行。

第二节 省级天然气管道

积极推进省级天然气管道建设,对接国家天然气长输管道和省内下游城市天然气管道(门站)。依托“环鄱阳湖”省级管网构建“北部双环网”,依托西二线、西三线和省级管网构建“南部双环网”,在宜黄、南丰等地实现省网一、二期工程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天然气输气网架,增强天然气调配和供应保障能力(规划建设的省级天然气管道项目,详见附表3)。

第三节 大型储配设施

一、地下储气库

依托樟树盐穴地质条件,规划建设1座地下储气库,与省级天然气长输管道相连,力争2020年储气能力达到2亿立方米。

二、大型LNG储配设施

规划建设5座大型LNG储配设施(详见附表4),具备条件的应与管网相连,力争2020年储气能力达到6000万立方米。

第四节 压缩天然气(CNG)加气母站

依托省内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的压缩天然气(CNG)加气母站,覆盖各设区市,近期保障天然气长输管道暂不覆

盖的县(市、区)用气需求,远期逐步重点向母站周边城市的压缩天然气(CNG)汽车加气子站供气,规划新建、改扩建一批压缩天然气(CNG)加气母站,总数达到15座(详见附表5)。

第五节 城镇天然气设施

一、城镇天然气管网和储备设施

规划期内,所有县(市、区)建成天然气管网并用上长输管道天然气,在确保安全建设的前提下,做到城网对接工程与长输管道同步实施、同步对接、同步供气;根据城镇地理位置及用气需求情况,主要考虑在管道近期不易到达且用气量较大的城镇,以及需要液化天然气(LNG)作为应急调峰储备气源的城镇,规划建设液化天然气(LNG)气化站;各县级以上城市必须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域平均3天需求量的应急储气能力,重点确保民生用气安全稳定。交通运输条件好的城镇,其LNG储备设施也可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或集中异地储备等方式储备气源;运输条件差的城镇,必须加强自身LNG储备设施建设。

二、城市汽车加气站

“十三五”时期,积极推进汽车加气站项目建设。为防止汽车加气站“与民争气”,禁止建设串接在居民生活用气管网上的CNG标准站,严格控制CNG标准站建设。“十三五”期间,在南昌市适时开展试点CNG标准站建设,并因地制宜地推动LNG汽车加气站、L-CNG汽车加气站、CNG汽车加气子站建设。城市LNG汽车加气站应优先选择靠近国道、省道、城市车辆流向合理、出入方便,并与客运车站、公交停车场、物流中心、厂矿等LNG需求较集中的区域设置。至2020年底,全省城市范围内规划建设汽车加气站370座,其中LNG汽车加气站200座(详见附表6)。

三、高速公路LNG汽车加气站

结合全省高速公路及其服务区建设情况,原则上按每间隔150-200公里的服务区内设一对LNG汽车加气站,规划建

设高速公路LNG汽车加气站30对(详见附表7)。

第六节 天然气船舶加气站

一、LNG船舶加气站

结合全省水上服务区建设和规划的情况,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规划建设25座LNG船舶加气站(详见附表8)。“十三五”初期在鄱阳湖水域和长江江西段开展LNG船舶加气站建设试点,待国家政策和技术规范明确后,在省内逐步有序推广。LNG船舶加气站应优先选择在水上服务区内建设,并符合各港《港口总体规划》和《江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合理确定LNG船舶加气站的建站方式,如岸基式、独立趸船式、移动式等。在九江市长江沿线布置的湖口金砂湾LNG船舶加气站,以及樵舍、鄱阳等合适区域布置的LNG船舶加气站,充分依托湖口液化天然气(LNG)储配项目,探索小型LNG运输船及罐式集装箱等方式,辐射我省“五河一湖”及长江江西段水域。在我省符合条件的区域,可规划建设水上LNG接收中转码头和LNG接收站,作为陆路L NG运输的补充,提高区域气源保障能力。

二、船舶LNG动力试点示范

结合全省交通水运发展情况,编制船舶LNG利用专业规划,开展LNG船舶内河运输试点示范,推动船用天然气技

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开展江西水运行业应用LNG发展研究工作,积极鼓励并有效推动新增和在营运船舶应用LNG动力系统,重点对河流湖泊水域内1000吨级以上的散货运输船、集装箱船、采砂船、运砂船等在营运船舶进行“柴油/LNG”双燃料动力改造或系统整体更新,重点以污染严重、能源消耗量大的工程船为突破口,通过工程船带动运输船,逐步推广LNG利用。研究解决工程船天然气应用的供气难题和动力更新难题,鼓励已有工程船进行“油改气”,新建工程船优先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积极支持水运行业应用LNG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第七节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

“十三五”期间,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高效利用项目,支持发展带稳定热负荷的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探索和借鉴其他省份的先进经验,在具备条件的城市、工业园区、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努力提高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比重,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

第八节 非常规天然气项目

江西页岩气资源丰富,为华东地区资源潜力较大省份。“十三五”期间,将对赣西北、萍乡-乐平、信江-抚州盆地、版石及其周缘盆地、上饶5个地区共14个区块的页岩气、致密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进行勘探,其中,重点推进修武区块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页岩气区块详见附表9)。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充分发挥“省天然气管网建设工作推进小组”作用,扎实推进天然气管网建设。二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

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和《江西省石油天然气管

道建设和保护办法》,继续争取和推动省、市、县三级建立健全管道保护执法队伍,充实管道保护执法人员,强化乡镇(街道)管道保护执法力量建设,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做好日常安全执法检查工作。

二、抓好行业管理

一是完善全省天然气规划体系。各设区市应根据本规划制定当地的天然气发展规划,省属天然气企业应根据本规划编制“十三五”省级天然气管道建设规划,确定建设时序,推动各项指标和任务落实。二是加强项目管理,抓好项目核准权限下放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本规划对我省天然气发展的引导和约束,原则上未列入本规划的天然气项目不得核准。三是建立完善保证民用气责任制。四是制定天然气需求管理和有序用气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天然气运行监测和需求侧管理,实行科学调度,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天然气用户科学用气、节约用气、合理用气,不断提高天然气利用效率,优化天然气资源配置,努力实现供需平衡。

第二节 夯实基础设施

一、加大资源勘探

一是开展页岩气基础调查和资源评价,分层次逐步覆盖全省有可能成气的重点地区。二是加大修武盆地、南鄱阳盆地、丰城-高安地区、信江-抚州盆地、版石及其周缘盆地页岩气、致密气勘查力度,优选有利区,为争取新区块做准备。三是研究建立适合江西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评价体系及勘探开发工艺流程,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商业化开发奠定基础。

二、推动设施建设

一是以城市天然气设施为基础,利用液化天然气(LNG)、压缩天然气(CNG)先行引导培育和开发天然气市场

,逐步完善城市天然气和水上LNG基础设施,为燃煤锅炉实施天然气改造提供气源保障,加快城市天然气利用进程,积极推进水上船舶LNG清洁能源推广应用。二是支持项目单位采取租赁、划拨、协议出让、招标、拍卖、挂牌等多种方式,利用工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各种性质的土地建设加气站。三是支持城市天然气管网企业利用自身储备设施建设加气站。四是在保证安全、消防、环保等前提条件下,有序推进现有加油站改建油气合建站,支持新建油气合建站。五是鼓励天然气企业投资建设乡镇、工业园区天然气管网,推动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和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使用天然气,具备条件的应对接天然气长输管道。六是鼓励用气量较大的城市,建设城市高压输气环网,提升供气保障和供应能力。

第三节 加强政策保障

一、完善政策措施

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本省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有关政策和要求,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鼓励全社会用气。二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建设基金对天然气设施项目扶持,加大资金投入。三是加强企业节能减排考核,对超标排放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鼓励实施煤改气工程。四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天然气下游领域。五是参照国家页岩气有关扶持政策,研究制定我省页岩气具体扶持政策。六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省级财政根据我省页岩气工作开展情况,统筹资金支持我省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探。七是研究建立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促进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我省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八是加强非常天然气信息沟通交流,协同推进相关工作。九是积极争取非常天然气勘探人才纳入我省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计划。

二、推动改革创新

一是密切跟踪和贯彻落实国家对天然气行业改革的新部署和新要求,积极推动纳入国家天然气交易中心,研究探索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和天然气大用户直供,鼓励天然气企业通过收购和合资等方式进入天然气发电领域并实现气、电一体化低成本运营等工作;二是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逐步放松非居民用气价格管制,加快完善省内天然气管输价格和城市燃气公司配气价格管理机制;三是积极支持和创新推动省内天然气交易平台建设;四是研究推动生物天然气开发利用。

第四节 强化安全管理

一、加强安全管理

一是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督促天然气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测预报预警等工作机制,对安全风险较大的区域应当进行重点监测,完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置预案,落实应急队伍和物资,加强日常演练,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做到应急响应快速、指挥保障有力、处置行动高效。二是天然气企业在项目建设、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场站管理、风险隐患排查、管道巡线员管理、安全检查等一系列制度,加强内部安全管控、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加大安全投入,确保安全设施“三同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二、强化管道保护

一是研究建立各级、各有关部门管道保护工作联动协调机制,企业与部门建立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出台管道保护工作指导意见。二是各市、县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管道保护工作的领导。市、县两级能源主管部门应参照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成立的“江西省天然气推广使用及管道保护协调工作小组”,组织安监、公安、质监、国土资源、城乡规划、交通运输、建设、水利、林业、农业、铁路、国资等有关部门及管道企业,建立定期会商制度,研究解决管道建设和保护工作问题,促进政企协作配合。三是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协调配合,防止危害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的违法事件发生;四是规划部门做到统筹规划,避免天然气管网与高速公路、铁路、桥梁、城市、道路、工业园区及其他设施建设相冲突。

原文地址:https://www.sodocs.net/doc/cb2416479.html,/news/106331.html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 改革开放政策为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强化了“科技兴国”的观念。也为传统中医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我院积极倡导科技兴院,十分重视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抓好人才培养,推动重点专科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建设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是“九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医学科技水平,推动医院科技进步,特制订xx-xx 医学科技发展规划。 一、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加强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 __。我院确立了肛肠科、口腔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为重点建设专科,目前已初具优势,到xx年,各重点专科将建成融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在市内及周边县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专科。今后5年,医院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优先满足重点专科发展的需要。

1、优先安排重点专科人员外出进修和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 学科带头人外出考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使他们了解本学科国内外进展和学术动态。 2、优先满足和培养重点专科人才,根据重点专科梯队需要, 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在进修、深造、科研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为他们掌握高尖技术创造良好环境。定期邀请省中医院、省口腔医院、省肿瘤医院的专家教授来我院会诊、手术、讲课。明确要求重点专科的医疗骨干充分掌握本学科中、西医最先进的诊疗技术,熟练解决本学科的疑难病症。 3、优先考虑重点专科设备配置,在一定的资金范围内,首先 保证重点专科设备的更新,添置。今后5年,医院准备添置新一代CT,800mAX光机,进口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PCR等 新技术、新设备,为重点专科提供新的检测手段。口腔科装备6台先进的全电脑控制的连体式牙科综合治疗机、铸造机、烤瓷炉、种植机、光固化机、超声波洁牙机等系列国产、进口成套的配套性设备,中西医结合肿瘤科配备介入 __所需要的各种设备,肛肠科购置肛门压力仪、肠镜、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等先进设备,为开展各种高难度专科医疗服务提供可靠保证。对重点专科房屋进行改造、装修,待医院新建的综合楼下半年投入使用时,我院的重点专科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在当前形势下,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是指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为适应这一需求,为了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我们需要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校园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 校园信息化建设思路:校园信息网络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其规划建设应与学校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校园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实施,除了更具学校资金的实际情况,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分步: 1、校园网络的基础架构建设 (1)创建校园网络:按一定的技术指标配置网络设备。 (2)与网络相关的系统软件的选用。 2、推进校园网络在教学、管理、备课等方面的应用。 (1)网上行政事务管理——办公平台的搭建。 (2)网上电子图书阅览。 (3)网络宣传、教育。 (4)网络综合服务 3、逐步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 (1)信息资源共享 (2)图书资料检索、借阅自动化 (3)学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

(4)建立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5)校园网和广域网结合 (6)床架网站 4、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应用与管理 (1)宣传了解:让教师了解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功能及其对学科教学在认真工作、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实践应用: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3)加强管理:制定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确保校园网畅通。 我们学校建设“信息化校园”将以校园网络为基础,以教学支持网站、信息资源库、数字图书馆为信息员,以数字化为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面向教学应用为首选,以循序渐进和逐步完善为主要建设模式,创设面向新世纪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江西省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

江西省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 为充分发挥我省的资源和产业优势,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实现产业上下游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突破,做大做全产业链,加快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实施意见》、《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国防科工办近日联合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该规划是各产业牵头部门在广泛征求企业、科研院校等相关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意见基础上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编制的,共包括光伏、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和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铜钨和稀土、非金属新材料(有机硅)、非金属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部分)、生物和新医药、绿色食品、软件与信息服务等11个子规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主要是基于各个 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将我省已存在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使得产业链向上游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深入到市场拓展环

节。从而不断提升产品层次,获取更高附加值,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的制定。2010年6月,苏荣书记、吴新雄省长在关于发展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批示中明确指出,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根本希望和主要路径所在,当务之急,务必以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为重要方向,在制定每个产业延伸链的具体规划上取得重大突破。为此,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下发了有关贯彻意见,要求抓紧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随后,各产业牵头部门迅速行动,周密调研,密切配合,历时8个多月,制定了各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初稿,在经过多次修改后,经省政府同意正式下发各地、各部门实施。 该规划在深刻分析各产业国内外上下游发展的形势、市场需求、技术走向及成本效益基础上,确定了各延伸产业链发展思路、发展方向、主要目标以及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对象。根据规划,各产业延伸链重点发展方向与产品分别为: 光伏产业:太阳电池及组件等中下游产品,坩埚、逆变器、超白玻璃、TCO玻璃、EVA膜等配套产品,晶体硅电池

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思路

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 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 广播影视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使广电发展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节目制作、网络传输、终端服务都向智能化、跨屏互动演进,广电全媒体发展成为主流趋势。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加速融合发展,使广电行业面临全面战略转型。《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是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广电传播模式、运营模式、服务模式亟待全面转型,广电网络的“互联网+”演进发展态势明显。 公众文化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对广电制播和传输覆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改变过去媒体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收的方式,把“受众”变为“用户”,实现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终端,为用户提供精准化内容、满足个性化需求成为必然要求。 三网融合的加速发展对广播影视网络信息安全提出了新要求。《三网融合推广方案》要求在全国范围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广电网络双向宽带和泛在化发展刻不容缓,广电信息与网络安全面临更新更高要求。 思路和目标 1.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 全国县级(含)以上广播电视台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全面完成数字整体转换,县级(含)以上城市有线网络基本完成双向化。 地面电视全面实现数字传输覆盖,适时关闭模拟电视信号,完成地面电视向数字化转换。 在全国地市县基本实现地面数字声音广播覆盖。 2.大幅增强广电融合媒体制播能力 全国省级以上广播电视台基本建立全台网,播出频道实现全高清化;中央电视台及有条件的省级电视台开播4K超高清试验频道。 全国地市级以上广播电视台全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制播,较发达的地市级电视台播出频道实现全高清化,其余地市级电视台实现主要频道高清化。 省级以上广播电视台基本建立融合媒体制播云平台,实现全国广播电视融合媒体制播云平台互联互通。 3.全面提升广电融合媒体服务能力 省级以上有线电视网络、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机构基本建成广播电视融合媒体集成服务云平台。 完善融合媒体集成服务云平台技术架构,推动各广播电视融合媒体集成服务云平台的互联互通。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 “十二五”时期是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生态文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合理、扎实有效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根本消除,国家不断深化区域发展战略,我省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成为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战略功能、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载体。 1.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空间。当前,我省已进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破解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等老问题,更要深入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等新领域。同时,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省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类经济功能区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产业、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优化区域开发格局需要新抓手。新型城市化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动力。在深入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的基础上,增强杭、甬、温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中心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深水岸线、交通区位等组合优势,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规模较大开发区等各类经济功能区的互联互动,进一步推动都市圈建设,优化区域开发格局。3.培育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需要新平台。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相对偏少,急需通过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产业、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新兴、核电关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为此,需要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推进有序、高效、集约开发,为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提供空间载体。 (二)发展基础。全省三大产业带规划实施以来,形成了一批重点开发区块,为产业集聚区选址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区位优势明显。这些重点开发区块主要位于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等我省生产力布局的三大主轴线上,接近中心城市或现有经济开发区,区位条件优越,在全省经济发展与城乡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我省未来区域发展的核心与重点区。

医院“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指导思想 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优化,三甲医院等级评审工作 的日益推进,我院信息化建设标准要求也不断的提高。目前 各公立医疗结构对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重视起来,武汉市 1+8城市圈很多三甲医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如黄石中心医院、咸宁中心医院、天门市人民医院等。因此 今后的五年内,要想提高我院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社会,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医院必须在医疗内涵、管理水平、医疗设备和软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才能争取更 多的市场份额,所以建设并完善信息化已经迫在眉睫。 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提出的"十三五"医疗信息化 建设性方案为:1.要拓宽广度,扩大试点,强化应用,缩小 地区间的差距;2.要推进深度,面向公众,服务基层,普及 居民健康卡;3.要提升精度,进一步推动数据的挖掘和应用,推进精细化管理;4.要加大力度,统筹组织领导,加强效果 监测评价。按照上述原则,根据我院总体发展要求,制定我 院“十三五”信息化发展目标。 总体建设目标:利用信息化和互联网+医疗建设智慧型医院 医院未来五年的信息化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电子病历为 核心,基于医院信息平台,实现全院资源的统一调度与管理,为患者、临床、管理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撑服务,以改善患 者就医体验、提升工作效率、杜绝医疗差错、降低运营成本 为目标,借助医院信息化让向往变成现实,让患者、医护工 作人员、管理决策者更加智慧。 进行门诊流程优化改造、居民健康卡建设、门诊电子病历、医技分时段预约及银医自助等功能业务。强化临床专科 业务系统应用深度和广度,增加手术麻醉、重症监护、临床 知识库等内容。完成信息集成平台及临床数据中心的建设。结合电子病历分级评价,围绕着电子病历对临床业务进行全 面建设,使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达到较高水准。确保 医院信息化建设与时代同步,并降低医院信息系统的整体建 设成本。实现区域医疗资源互联互通和居民健康档案一卡通 管理。建立信息化人才招聘与培养计划,保证信息化事业可 持续发展。

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平坝区十字乡民族中学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安启辉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一、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1、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2、实现教育教学环境的信息化,全面开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探索,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装备和运用水平达到全区教育系统领先水平; 3、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成资源库,充实学校教学多媒体平台,并与区教育教学资源库衔接; 4、实现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构建网络化的创新学习环境,把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文化牢牢扎根与师生的教学活动之中; 5、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加强与各级教研组与区教研室的联系, 6、实现师资培训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建立起信息化的校本培训机制。 (二)具体目标 1、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方面继续把教育信息化的学习、教学环境的建设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分项实施,

逐步到位。初步打算为: 2015年完成部分班班通、电子备课室、校园数字广播及监控系统; 2016年年终完成“班班通”建设,年底实现校内局域网资源共享; 2017年完成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并与市、区数字图书馆相链接;2018年完成校园网站建设。2019年建成学科齐全、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的可持续更新和共建共享。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培训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根据我校实际,教师的培训着力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普及与提高,要求教师做到“四个会”,即会熟练操作计算机及上网浏览,会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教学资料,会熟练应用校园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等,会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初步建立起课件库,形成一定数量的多媒体课件。要开展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模式的探究,掌握网络条件下教学所必须的技能。 3、软件开发方面 教学软件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方面,要发动教师制作和使用教学课件。各科室、教研组都要完成本部门的主页制作,并与学校网站链接;要有50%的老师建立个人教学或专题研究型主页。 4、信息技术教育方面 今后将在教好信息技术课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运用的培训,使每一位学生做到“四个学会”,学会熟练地操作电脑,学会上网,学会检索信息,学会人机交互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组织学生进行网页的制作,争取所有的班级都有班级网页,50%以上的同学有个人的主页,且都与学校的主页相链接。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竞赛,争取在区级以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xxxx〕24号)文件精神和《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盐发〔xxxx〕20号)要求,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老校区校园网始建于1999年,学校网站于xxxx年开通。xxxx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新校区在校园数字化方面投入不惜重金,按照《江苏省“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装备。十多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从硬件建设来看,学校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局域网,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90间(所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6间,全自动录播教室1间、数字化实验室1间,多功能阶梯教室4间,1000人学术报告厅1间,500人报告厅1间,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 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并高速连入市县城域网,实现办公楼、教学

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看,我校近几年在对外宣传、人事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家校联系等方面已实现数字化办公。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办公应用软件。 我校目前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整体规划和推进机制缺乏,基础设施严重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体制亟待完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校本信息资源建设滞后,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慧教学等方面应用不足,网上教学、网上评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不强等。这些都与学校的社会定位和发展目标相距甚远。 二、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阜宁中学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盐城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方案》,从“建成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生态型智慧校园”的高度出发,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从学校全局高度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整

钨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钨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一、发展现状 的钨产业目前有规模以上企业5家,即钨业有限公司、钨业有限公司、矿业有限公司、钨矿、钨业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仍为钨精矿和APT。2020年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利税1.4亿元。另外,还有从事钨的贸易企业5户。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2.5亿元,利税总额4 亿元,三项指标年均增长25%以上。 三、发展定位 以现有钨企业为基础,加大――黄沙地区钨矿资源勘查力度,积极推动建立国家、省、市、县和企业联动的钨储备体系,加快企业重组,重点发展多种晶形(单晶、复晶、球型等)和超细APT、超细粒、碳化钨粉、纳米和超粗级钨粉等产品;在控制钨精矿生产总量 和钨冶炼产品能力的基础上,以发展硬质合金及刀钻具为核心,重点发展超细和纳米硬质 合金、功能梯度硬质合金、硬面材料、特种钨丝、钨基复合材料、钨基高相对密度合金、 高纯异型钨材、添加稀土的钨系列材料及其他特大特异型钨制品。 四、发展重点 重点引导和发展生产氧化钨、钨粉、钼粉、碳化钨粉、混合料、硬质合金、钨材等钨 深加工产品。在构建“钨业研发及教育培训―钨品加工―硬质合金和钨材生产―钨业机械 及模具生产―钨产品销售与物流”产业链的战略进程中,抓住机遇,重点发展方向有:① 生产超细钨粉、炭化钨粉、高性能特种耐热抗震钨丝、特种钨材加工、新型钨化工等高技 术产品及提升钨废料的综合利用;②生产高性能大尺寸板材、纳米钨合金材料、钨基复合 材料、钨基高比重合金,以及具有特殊微结构的W-Cu复合材料(纳米结构钨铜复合材料、梯度结构钨铜复合材料);③生产中高档硬质合金,大力发展硬质合金应用产品,如切削 刀具、矿用工具、模具、顶锤、轧辊、耐磨零件等,以及纳米超细硬质合金棒材和微钻、 纳米超细硬质合金精密加工刀具,如可转位刀片和涂层刀片等。 五、发展措施 1、强化项目支撑,实现集约发展。重点瞄准前沿科技,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应用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使县钨产业链条延 伸到APT、超细钨粉、炭化钨粉的生产;力争到2020年,全县钨产业链条延伸到的高品质硬质合金或耐热抗震钨丝的生产,锌产业链条延伸到氧化锌或纳米氧化锌的生产。坚持 “四定两保”责任制和落实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着力抓好项目论证工作,积极地为项 目落地创造条件;搞好要素配套建设工作,为项目开工提供原料和政策保障;加强协调督 查力度,确保项目建设落实到位。

总公司十三五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1)DOC

“十三五”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 单位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二〇年十月九日

矿产资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矿产资源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约束趋紧,环境压力加大,资源安全形势面临重大挑战。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目标,必须超前谋划,总体布局,统筹规划,全面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保护与合理利用,积极推进矿业国际合作,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资源基础。 为了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及《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精神,实现我省“能源化工强省”、“现代材料工业大省”、“矿业研发大省”的三大战略目标,科学编制“十三五”地质科技发展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加强地质科研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地质科技人才,促进地质科学技术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等十分重要。省地矿总公司在全面总结“十二五”地质科技工作,认真分析“十三五”地矿经济发展对地质科技和科研基础条件平台需求和人才建设的基础上,考虑发展现状和资源状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了本企业“十三五”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 一、发展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1、“十二五”期间科技工作重要成果 “十二五”期间(止2014年底)主要承担了中央、地方、本企业自筹,以及提供地质技术服务等开展地质科学研究课题56项,内

容涉及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工环、物化探、实验测试、测量、机算机软件、国家标准制定、探矿机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地质研究、地质找矿、矿产开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提等供了有力支撑。 开展的主要项目有: 区域矿产地质综合研究类(9项): “青海1∶25万东台吉乃尔湖幅大灶火幅(部分)格尔木幅(部分)幅区域重力调查”、“海南省昌江县石碌铁矿外围1︰5万重力调查”、“青海省锡铁山地区勘察技术应用示范”、“西藏1:25万班戈县幅、那曲县幅区域重力调查”、“青海1︰25万刚察县幅、张掖市幅区域重力调查”、“西藏罗布莎地区1:5万重磁调查”、“青海1:25万盐池湾幅、德令哈镇幅、诺木洪幅区域重力调查”、“新疆1:5万苏立杰幅等4幅区调”、“新疆西昆仑地区 1 : 5万I44E004001 、I44E004002、I44E005001、I44E005002、I44E006001、I44E006002 等六幅区调”。 重点矿区成矿控制条件综合研究类(4项): “陕西小秦岭金矿矿田构造研究与靶区优选”、“陕西省秦巴地区重要矿床(田)区域物化探信息特征研究及找矿远景预测”、“陕西镇旬地区汞锑金多金属控矿构造解析与靶区验证”、“西安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 政策、规范、规划类(3项): 修订《大比例尺重力勘查技术规范》、“制定铜铅锌矿石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铼、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和锡等标准分析方法3个”、“有色金属(砷、锑、钴和镍)矿石化学物相分析方法研究”、“地球化学调查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技术研究”。

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零二零年八月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总则 (1) 1.1规划背景 (1) 1.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任务的由来 (1) 1.3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 (2) 1.4评价依据 (3) 1.5评价标准 (9) 1.6评价方法 (11) 1.7评价重点 (12) 1.8评价时段 (12) 1.9评价范围 (12) 1.10保护目标 (13) 1.11评价工作程序和技术路线 (14) 第二章规划概况 (16) 2.1园区涉及的乡镇产业发展概况 (16) 2.2规划方案概况 (17) 2.3规划市东南工业园发展现状 (33) 第三章规划分析 (40) 3.1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40) 3.2规划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性分析 (45) 3.3规划的排污分析 (47) 3.4规划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67) 第四章区域环境状况调查与环境现状评价 (69) 4.1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69) 4.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72) 4.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9) 4.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82) 4.5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84) 4.6土壤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85) 4.7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87) 第五章环境影响识别与指标体系构建 (89) 5.1环境影响识别 (89) 5.2评价因子筛选 (89) 5.3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 (91) 第六章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94) 6.1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4) 6.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8)

6.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05) 6.5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8) 6.6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114) 第七章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与总量控制 (117) 7.1资源承载力评估 (117) 7.2水环境承载力评估 (120) 7.3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估 (122) 第八章环境风险评价 (125) 8.1环境风险评价目的 (125) 8.2风险识别及源项分析 (125) 8.3最大可信事故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127) 8.4风险防范措施 (128) 8.5.应急预案 (129) 第九章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建议 (132) 9.1预防对策和措施 (132) 9.2最小化对策和措施 (138) 9.3修复补救措施 (153) 9.4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54) 第十章环境监测、跟踪评价和管理建议 (156) 10.1环境监测计划 (156) 10.2跟踪评价建议 (158) 10.3入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 (158) 10.4环境管理建议 (159) 10.5 “零方案”分析 (161) 第十一章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163) 11.1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论证 (163) 11.2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171) 11.3 “三线一单” (179) 第十二章困难和不确定性 (186) 12.1 困难 (186) 12.2 不确定性 (187) 第十三章执行总结 (188) 13.1规划背景 (188) 13.2规划概述 (189) 13.3规划的主要环境目标 (190) 13.4规划方案简介 (190) 13.5规划方案分析 (194) 13.6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196) II

公司信息化建设未来三五年发展规划

中铁五局建筑公司未来三~五年 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 (一)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战略意义 企业信息化基础架构是实施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基础;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保障。中铁五局建筑公司自2009年启动信息化建设以来,坚持以IT基础架构为企业信息化战略目标服务的原则,紧密结合业务应用需求,整合业务流程,不断优化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基础架构,推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 公司信息化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未期,从最初的计算机打字、简单的工资管理、编制预算、财务管理等单机单用户使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计算机应用逐步扩展到各业务领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2009年后,公司信息化建设日益得到重视,不断推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机关建立了中心机房、局域网,实现网络信息传递,光纤专线联接互联网。2009年,集团公司引进建设了网络OA办公平台,覆盖所属基层单位、直管项目部。集团公司为加强财务集中管理,引进浪潮GS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财务集中管理。2009年集团公司为实现特级资质升级,建设了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2014年依据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要求,集团公司在全局推广

项目成本管理系统。2010年公司还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2014年~2015年逐步建设完成公司到主要区域指挥部、直管项目部的二级远程高清视频会议系统。2014年公司为提高党务管理工作水平,加强党务管理的有效性,建立了公司党群工作信息化系统。2015年公司为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立体联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人力资源培育、开发和利用,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北京宏景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人力资源系统。 虽然公司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公司信息化建设目前仍处于初步应用、发展阶段,信息化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公司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需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在公司的各项工作中全面实施信息化,建立和完善公司网络平台和信息化应用体系,用信息化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二)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发展机遇。 1、建设部《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中要求企业建立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建立并开通企业外部网站;使用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工程设计相关软件,实现档案管理和设计文档管理。建设部首次对施工总承包特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b2416479.html,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作者:耀文 来源:《中国电子报》2016年第57期 本报讯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家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战略任务和改革举措。 《规划》强调,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确保如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确立了“十三五”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与2015年相比,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高到60%,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5.6%提高到20%;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比2015年翻一番,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 《规划》提出建设高效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并从培育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系统布局高水平创新基地等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努力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 《规划》围绕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增添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领作用,重点强化六方面任务部署。一是围绕构筑国家先发优势,加强兼顾当前和长远的重大战略布局。二是围绕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培育重要战略创新力量。三是围绕拓展创新发展空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四是围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五是围绕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六是围绕夯实创新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加强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 《规划》从落实和完善创新政策法规、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加强规划实施与管理等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强调完善支持创新的普惠性政策体系,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等。

中学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上海玉华中学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 2016-2020 按照《普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立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审视及规划学校一定时期内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方向,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 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根据区教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以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改变的探索实验,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托一流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在教育教学各领域全面开展信息化应用,全面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习绩效,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资源保障和服务平台。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在学科等领域中的应用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的领导和教师培训,逐步为实现“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服务保障平台,提升学校网络化管理水平。推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实现教育最优化。 (二)具体目标: 1、优化学习资源,积极运用区开放共享的数字化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增强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深化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3、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利有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构建教研互助研修和学校管理信息化平台,推进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1.动态更新计算机。为了进一步满足教育教学网络信息化需要,每年有计划分步骤更新,加强硬件平台建设。

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公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发展规划 二O一七年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各层面以及各个行业中。大力推进信息化是促进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公共服务与实现智能交通,智慧交通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为加快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进程,现根据工程业务需求建设公路信息化。 一、信息化建设内容 信息化包括办公信息化、数据采集自动化、分析比对数字化、质量监控实时化、安全管理常态化、项目管理精细化其主要如下: 1 项目管理网站 2 办公oa系统 3 计量管理系统 4 资金管理系统 5 安全管理系统 6 试验管理系统 7 计划进度管理系统 8 实验室数据采集 9 张拉压浆数据采集 10 拌合站数据采集 11预制梁场喷淋养生系统 12 手机app系统 13 路基路面摊铺及压实度监测(长治分局) 14 沥青光谱指纹快速检测(山西路桥) 15 施工动画三维动漫 16 安全教育vr体验馆 17 竣工资料管理咨询指导 18公路养护管理系统 19 项目管理BIM公路系统 20原材料二维码管控系统

21隧道人车分流报警系统 22 施工单位信用评价系统23桥梁健康检测系统 24 人脸识别考勤系统 25路面压路机视频监控 26 桥梁施工视频监控 27、基于路基路面施工摊铺碾压及视频监控数据采集系统 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五化”战略发展目标要求,以精细化推进行业规范化、以信息化推进行业现代化,坚持“立足当前、应用为主,稳步发展、资源共享,放眼未来、科技引导”的指导方针,做到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实用与改进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逐步完善网络智能化管理,切实推进项目信息化健康发展,更为实现全省交通规范工程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稳步推进。按照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统一部署,明确信息化建设阶段性目标与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2、统一规范,资源整合。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和保障措施,充分挖掘并改进已建成网络和信息系统的作用,提高资源共享程度,使有限的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3、统一设计,需求主导。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要以各部门业务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为导向,从领导决策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统

大余县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2013-2020年)-江西省发展计划

大余县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 (2013—2020年) 大余县是国家认定的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之一。为加快转型,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编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的指导意见》(发改办东北…2009?2173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字…2011?68号),结合《大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大余县转型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13-2020年,近期为2013-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 一、转型背景 大余县地处我国重要金属成矿带--南岭成矿带东段,盛产黑钨,并以质量好、品位高而著称于世,在我国矿业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但是,随着资源逐步枯竭,资源环境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突出,大余县成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城市之一,迫切需要转型发展。 (一)现实挑战 1.矿产资源枯竭。新中国成立以来,大余县先后有西华山、下垄、漂塘和荡坪等4个机械化中央直属企业,共开采钨精矿37.6万 — 1 —

吨,占全国同期总产量的12.7%,为出口创汇、三年困难时期偿还外债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长期高强度开采,现有钨矿可开采利用仅剩6.16万吨,开采年限不足10年。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治理,中央驻县四大钨矿、县属地方国有钨矿相继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钨矿采掘棚组数量从350家急剧减少到100家左右。矿产品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7年的51.3%降低至2012年的36.3%,吃资源饭为特征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2.工业结构失衡。大余县35户规模企业中,以钨为主的资源型企业20户,占规模企业总数的57.1%。2012年,规模以上钨采掘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08亿元,利税2.33亿元,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1.9%、79.8%。工业结构内部粗放型产业多,耗能污染行业多,初级产品多,单体企业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十分迫切。近年来,非矿产业在工业内部所占的比重有所提高,但规模小、档次低和科技含量不高的问题一直没有突破。 3.县城建设滞后。大余县城群山环抱的地理格局,限制了县城发展空间,盆地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仅有14平方公里左右,建成区面积仅10.6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规模仅9.8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92万人)。县城面积小,辐射带动能力不足。特别是受2009年“7.3洪灾”影响,灾后自建房多,无规划控制,高速公路出入口偏离县城。县城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公共配套设施薄弱,市容面貌老旧。 4.生态环境脆弱。长期的矿山开采,给大余县留下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全县共有5,59 5.9万吨含重金属的废石和尾砂,淤积堵塞河道258公里,占用损毁土地3.45万亩,污染影响农田林地22.5万亩。全县废弃矿山破坏的土地总面积约15.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 — 2 —

科技工作发展十三五规划

科技工作发展十三五规划 《科技工作发展十三五规划》是一篇好的范文,重新了一下发到百度。 科技工作发展十三五规划一、总体思路与原则(一)发展思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市科技大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构想,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强化科技的可持续创新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积极配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花炮产业新技术、新产品、传统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使其形成科技含量高的支柱产业,推进产业化的科技支撑力度;以科技体制改革、人才队伍培养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坚持创新、开发与引进并重的思路,提高自身科研和技术水平,提高科技人员业务素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可靠、有效的科技支撑。 (二)十三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原则遵照创新、开发与引进并重的科技工作思路,**镇十三五科技发展应当坚持以下原则:强化**镇科技发展目标,加强集成,突出重点。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以及基础性、关键性技术和实际问题,以实施重点领域科技专项计划为核心,确定科技发展的目标和科技发展支持的重点,加强战略对策研究和宏观调控,突出抓好若干重大科技和产业化项目。 优先发展我镇的科技能力和资源转换能力。

大幅度增加用于自主创新活动的投入,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目标。 优先保障科研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提高科技活动的保障能力。 坚持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实现产业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百度积极利用好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强化市场观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和导向作用,确定先进生产力模式,坚持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思路,培育经济依靠科技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闪光点。 提倡模仿与创新并重、引进与开发互补。 强调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以及引进技术的历史性革命;把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坚持引进技术与引进人才、引进先进发展理念相结合,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主力军作用。 二、十三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一)到年,科技兴镇、科技创新、人才强镇三大战略取得明显的成效。 优势产业实现技术上的跨越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和技术水平整体提升,推动优势资源的产业化技术开发,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综合科技实力达到全市中等水平、南区先进水平,科技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