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建立维护稳定长效机制的调查思考

关于建立维护稳定长效机制的调查思考

关于建立维护稳定长效机制的调查思考
关于建立维护稳定长效机制的调查思考

关于建立维护稳定长效机制的调查思考

关于建立维护稳定长效机制的调查思考

关于建立维护稳定长效机制的调查思考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建立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对维护稳定的工作常抓不懈,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政法部门面前的一项紧急而现实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影响我县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当前影响我县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轮功”等邪教组织非法活动屡禁不止,宗教势力在局部有所发展。近年来,随着打击取缔的力度加大,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嚣张气焰被打了下去,但并未彻底铲除,其地下非法活动仍然存在,他们与境内外邪教组织遥相呼应,改变手法,更加诡秘地印刷、散发、投寄煽动性宣传品与我对抗。少数法轮功分子还比较痴迷顽固,执迷不悟,借机活动。此外,外地法轮功分子窜入我县进行非法活动的问题虽未发生,但同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的任务仍很艰巨繁重。各类非法轮功组织和宗教领域的非法活动虽然不很突出,但也不容掉以轻心。据调查,全县农村、厂矿地区信教传教活动突出,有的信徒甚至弃家不顾,长年在外传教,一些人对宗教极为虔诚且思想偏激,极易被拉拢利用,成为影响全县政治稳定的不安定因素。

(二)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波及社会稳定大局。今年以来,全县共发生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上访案件起,参与人数人。这些上访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事发突然。大部分群体性事件活动情况很少被外界察觉,组织参与者平时多秘密行动,当时机成熟便突然行动,造成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及单位始料不及,工作被动。

二是规模大、参与人数多。为了造大声势、扩大影响,向政府和领导施压,群体性事件规模不断扩大,参与人数日渐增多,少则

一、二人,多则数十人。

三是行为过激。群体性事件多因涉及参与者的切身利益,有的矛盾已积累到相当程度,一些参与者置法律于不顾,少数人则无理取闹,围堵党政机关、堵塞道路交通、发生群体殴斗甚至采取过激行为。

四是处置难度较大。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为了自身利益实现,不达目的不罢休,一般的说服教育很难奏效,即使当时平息了事态,过后又经常出现反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分散党委政府抓经济、抓发展的精力,如不正确引导、加强控制,或被少数挑头扛旗的人煽动,极易形成连锁效应,将个性问题转化为共性问题,局部问题转化为全局性问题;处置不慎,甚至会导致矛盾升级、事态扩大,危及社会稳定。

(三)一些刑事犯罪活动相对突出,给社会安定带来持久压力。近年来,我县公安机关始终保持了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特别是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极大地震慑了犯罪分子,有效地控制了刑事犯罪发案的增幅。但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刑事犯罪边打边冒,刑

事案件发案数仍在高位徘徊,一些刑事犯罪活动仍相对突出。仅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共受理各类刑事案件125起,发案比去年同期99起上升12。6%。其中:

故意杀人、伤害致死、爆炸、放火、投毒、、强奸、抢劫、绑架致人死亡八类案件37起,比去年同期上升5。7%。打掉犯罪团伙8个,涉案成员28人,处理各类违法犯罪分子639人,净化了全市社会治安环境。但也不能不看到,还有一些黑恶势力隐藏较深,还未被发现,一些犯罪分子相互勾结,有可能逐渐向黑恶势力演化,对社会治安构成严重威胁。危害严重的八类主要案件一直是近年来公安机关打击的重点,取得了明显成效。杀人、伤害、强奸等案件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但抢劫案件仍居高不下,拦路或街头抢劫抢夺时有发生,成为影响治安稳定的重要因素。盗窃案件频发是当前社会治安比较棘手的难题,同时也严重影响群众的安全感。经济犯罪案件经过专项整治下降幅度明显,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类案件大要案件多,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数额越来越大,情况越来越复杂。此外,盗伐林木、盗割破坏电力通信设施等带有区域性特征的案件也很猖獗。这些情况都说明,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四)治安、交通和安全防范方面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治安管理方面,流动外来人口增多,特种行业、公共娱乐场所和各类市场迅速发展,而管理措施未能及时跟上,导致违法犯罪和治安问题突出,毒、赌、色等社会丑恶现象屡打不绝、屡禁不止,今年全县立案查处各类治安案件达起。交通管理方面,一方面是机动车辆大量增加,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另一方面驾驶者本身技术不过硬,违章行驶、超速超载、交通无序等现象大量存在,致使一些重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内部单位安全工作方面,全民

安全意识和所属部门安全防范工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防范设施陈旧、装备落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影响社会稳定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思想文化阵地占领意识不强。少数人精神空虚,盲目寻找精神寄托,是法轮功等非法邪教组织乘虚而入的根本原因。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呈出复杂化、多元化趋势,在激烈的社会变革面前,原有的思想价值观念被打破,一些人无所适从,出现了信仰危机,精神无所依托,便在歪理邪说、封建迷信中寻找安慰,逃避现实,久而久之,深陷其中,难以自拨。而我们的思想文化领域占领意识这些年来始终滞后,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得不紧,作用发挥不够,战斗力弱化;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些地方若有若无,精神文明建设时紧时松,理想信念教育被束之高阁,同时人们的道德观念、思想行为受到方方面面的干扰和影响,导致非法邪教和封建迷信在一些人的头脑根深蒂固。另外,这些年来,公安机关对邪教组织的打击始终处于被动,及时发现、及时控制的对策、办法不多,阵地控制能力不足,也使一些邪教组织非法活动发展蔓延和非法宗教迷信等糟粕沉渣泛起。

(二)诸多因素促使群体性事件增多。首先,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热点问题增多,是诱发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的直接原因。由于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重大改革措施不断出台,经济活动愈趋活跃,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纠纷增多。企业改制、职工下岗,少数农村干部不民主、不廉洁、干群关系紧张,山林、水资源、矿产权属之争,宗族势力矛盾、民事纠纷,都成为引发大量人民内部矛盾的直接原因。其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

与法制观念、法律精神淡漠的错位,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许多群众遇事不是积极寻求法律的帮助,不是依靠各级党委政府,而是一厢情愿地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盲目心理,企图把事态扩大,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再次,有关部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不到位,工作做得不深不细,发现不了苗头和潜在的不安定因素,有的对群众反映的情况,特别是涉及到他们切身利益问题漠然视之,或回避矛盾,或矛盾上交,或方法不当,使矛盾激化、扩大,酿成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最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企业职工下岗人数增多、农民农闲时无事可做等,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又一重要诱因。

(三)刑事案件不断上升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

果。.freekan.客观方面,随着人、财、物的大流动,社会治安动态化趋势明显,刑事犯罪必然上升;外来人口增多又是刑事案件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暴力、流窜、团伙犯罪突出,犯罪手段翻新、技术型、智能化犯罪越来越多,都是导致刑事案件上升的因素。主观方面,主要是打击力度不够。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智能化,通讯、交通工具现代化,而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经费短缺、装备技术手段落后,直接影响了破案效率和质量。同时,对新形势下刑事犯罪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缺乏细致全面的把握研究,满足于发一案破一案,主动出击意识不强;刑侦工作和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追逃工作能力不强,快速反应机制不健全,对刑事犯罪高危人群控制不力等,也较大程度影响了对犯罪的打击力度,使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未能够得到及时和应有的打击,从而加大了对社会治安的压力。

(四)治安管理和社会防范的长效机制建设不平衡。目前,我县治安管控机制发展还不够平衡。一些单位对流动人口、外来人员的管理目光短视,存在短期行为,重使用轻管理的问题比较普遍;一些行业发展无序,致使非法经营、非法租赁、聚赌、吸毒、色情现象屡禁不绝;城乡结合部、特种行业等治安死角还比较多,许多犯罪分子藏匿其间;一些内部单位防范意识差、工作疏漏;社区建设进展缓慢,综合治理措施不落实,群防群治网络还未真正形成;一些农村地区基层组织涣散,治保会作用弱化,使一些农村地区的治安问题突出,这些都使犯罪分子有空可钻、有机可乘。同时,机动车辆剧增加和交通管理、路况改善不适应,内部单位防范设施、装备落后矛盾突出,导致交通、内部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少数单位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只图效益,不顾安全,安全生产问题严峻。所有这些都亟待建立、完善社会治安管理机制,有效减少违法犯罪和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三、建立维护稳定长效机制的对策维护稳定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运用政治、法律、经济、教育等手段综合治理,以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依法治国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新形势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完善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一)健全维护稳定的领导责任制。一个地方是否稳定,首先取决于这个地方的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及其主要领导对稳定工作的重视程度和领导力度,坚持和完善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是有效落实维护稳定各项措施的根本保证。

一是要坚持稳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各级党政一把手是搞好政法、综治工作、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忠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切实担负起维护一方稳定的职责。

二是坚持强化“五部委”的职能。综治、组织、纪检、监察、人事等五部委肩负着稳定工作的重要职能,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维护稳定当好参谋助手。

三是要强化各级各部门的综治职责。要按照中央五部委关于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要求,把维护稳定的责任落实到各级各部门领导头上,使其真正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像抓经济一样抓稳定,切实做到“为官一任,确保一方平安”。

四是坚持稳定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在维护稳定中不重视、失职造成有重大影响事件的各级党政领导、部门领导要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建立经常性的“严打”工作机制。“严打”斗争是解决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锐利武器。在社会变革、经济转轨的特定历史时期,诱发犯罪的因素还大量存在,刑事案件呈上升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积极探索经常性的“严打”工作机制,压滤机滤布有效控制刑事案件的上升势头。全国范围的“严打”整治斗争告一段落之后,政法各部门要继续以破大案、打团伙、追逃犯为主攻方向,把“严打”锋芒直指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犯罪,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要继续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斗争,重点防范和打击偷税漏税、金融诈骗、侵吞国有资产和侵犯知识产权等经济犯罪活动,依法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严重危害群

众生命健康的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为了巩固和发展“严打”整治斗争成果,政法部门必须改进“严打”方式,增强“严打”实效。公安机关要完善治安排查机制,落实经常性打击措施,遏制黑恶势力的形成和发展。要根据刑事犯罪发案实际,积极探索快速打击机制的建设,以动制动,以快制动,牢牢把握稍纵即失的破案时机。要根据现实斗争的需要,大力推进刑侦专业化建设,切实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全县政法各部门要统一执法思想,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坚持“稳、准、狠”和宽严相济政策不动摇,建立贯彻“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确保“严打”斗争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三)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导致社会的全面开放,使人、财、物和信息的流动进入了更广阔的空间,社会治安随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犯罪的突发性、流动性、暴力性、集团性和智能化趋势逐渐增强,我们必须坚持把综合治理作为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积极探索警民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新路,全面提高在复杂情况下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首先,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主力军的作用,建立信息灵敏、指挥有力、运转协调、快速高效,便于分散执勤、合成作战的快速反应机制。

一是不断完善信息预警机制。在公安机关内部进一步建立健全敌社情信息分析预警、重大紧急信息超前报告等制度,及时梳理汇总有关情况,超前预测社会动态,及时上报党委政府;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网络、畅通信息传递渠道,依靠基层多方面排查梳理社会不稳定因素及苗头;加强在全县厂矿企业、居民社区和重点部位布建治安信息

员,不断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为防范法轮功非法破坏活动和群体性事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强化快速反应机制。主动适应动态治安环境要求,进一步完善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的接处警网络,滤布实行全天候接受报警、动静结合,以快制快,提高公安机关在复杂多变社会治安环境下的治安控制、预防和打击犯罪能力;要认真加强全县基层派出所的建设,充实力量,提高素质技能,加强警务保障,使处警工作高效及时,真正成为处置紧急治安事件和打击现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尖兵。同时,要以交巡警为骨干,一线警力为依托,群众性治安力量为辅助,严密社会面的控制,提高动态防控能力,努力减少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三是健全侦查破案机制。继续实行破案责任制、挂牌督办制度、奖惩激励机制、责任倒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狠抓黑恶案件,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以及命案的攻坚,提高破案率和办案质量,给入室盗窃、盗抢机动车等犯罪以迎头痛击,巩固和深化严打整治成果。

四是积极构建打防控一体化机制。要努力探索建立动态环境下“打得狠、防得牢、控得住、管得严”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农村及社区警务战略,切实落实一村一警、一警多能、责任到人的“警官兼村官”机制。其次,要全面加强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要注重乡镇、农村一级综治组织的建设,切实达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的标准。要充实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等基层政法组织的力量,把治安防范作为其主要工作严加考核。要推进村(居)民自治工作,加强村委会、居委会的规范化建设。要按照“优化结构、明确职责、赋予职权、落实报酬”的原则,整顿群防群治队伍,

开展达标竞赛活动,巩固社会治安的第一道防线。要充分发挥七个工作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深入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流动人口管理、“企地共建”、铁路护路联防、学校综合治理和县直属单位综合治理工作,健全工作机制,保证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第三,积极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以“警官兼村官”为载体,以落实治安管理、防范措施为重点,引深创建“平安县”工作,有效地控制可防性案件,坚决杜绝群死群伤的交通、火灾等治安灾害事故,促进社会治安的明显进步。在此基础上,把区域性的安全文明小区、村镇、单位、路段整合起来,构建覆盖社会面的治安防控体系。在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综治部门统一协调,以公安机关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社会面、居民区和内部单位的防范工作为基础,以案件多发人群、区域、行业、时段为重点,形成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专群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切实提高对社会面的控制。四)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及群体性事件的首要环节,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一是要健全组织。要层层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特别是要以县矛盾纠纷排查领导组为中心,辐射带动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组,本文来自.gongwen123.村级人员调解委员会、各部门以及七个专项工作领导组的相应机构,广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二是要明确责任。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一把手”负总责,明确分管领导,确定专人负责。市、县、乡、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

导组的职责主要是组织领导本辖区矛盾纠纷的定期排查和调处工作,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领导组组长是矛调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综治、政法的领导是矛调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制定相应的矛排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三是要完善制度。建立定期排查制度,县、乡每月排查一次,农村和单位每半月排查一次。排查结果要以排查登记表的形式,由排查负责人签字后记录在案,并通知督办;建立台帐制度,对排查出的影响稳定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全部造册,建立台帐,并逐一确定责任单位、责任人,定处置措施和期限;建立工作协调制度,县乡每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要本着分级调处、归口办理的原则认真落实解决;建立定期报告制度。乡镇、各系统每月向县矛调中心报告一次排查调处情况,村和单位每半月向本乡镇和系统党委报告一次排查处置情况;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及时总结推广经济和典型,并对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直至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完善领导包案制度。对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由各级各部门矛调领导组确定包案领导,跟踪督办,一抓到底;建立会议制度。领导组工作会议,每两个月举行一次,听取工作汇报,安排下阶段工作,研究解决疑难纠纷和群体性案件;建立工作督办制度,主要应实行挂牌督办、发文督办、组建督导组督办、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回访制”,防止矛盾纠纷问题反弹。

(五)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政法队伍是维护稳定的专门力量。政法各部门要按照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保平安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一是要坚持政治建警。要切实加强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提高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组织全体干警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干警维护稳定的政治责任感。

二是坚持从严治警。个别地方治安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少数政法干警维护稳定的责任感不强,工作不负责,对违法犯罪姑息放纵,极少数干警甚至助纣为虐,充当黑恶势力和违法犯罪分子的“保护伞”。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不动摇,牢固树立法纪的权威。各政法机关要以宣传、检查、执行中政委“四条禁令”和中央政法各部门有关规定为重点,整风刹纪。要进行专项治理,坚决纠正少数干警特权思想严重、作风粗暴等问题,严肃查处耍特权、抖威风、欺压群众的行为。继续搞好执法检查,重点整治贪赃枉法、索贿受贿、滥用职权、刑讯逼供,特别是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包庇、纵容违法犯罪等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要以个案监督为重点,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力求监督实效。对干警违法违纪案件,必须做到查实必办,办必从严,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始终保持政法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三是要科技强警。要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战斗力,努力提高政法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政法干警的科技素质,把科技的力量全面广泛地应用于维护社会稳定、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工作中来,增强应对和驾驭复杂社会治安能力。要用高新技术武装政法队伍,达到科技含量高、技术装备好、反

应能力强的要求,全面提升同犯罪作斗争的能力和执法办案的效力。《关于建立维护稳定长效机制的调查思考》

附送:

关于建立许可制度的方案

关于建立许可制度的方案

根据许可法25条、26条、27条规定,建立如下制度:

一、统一受理、送达制度

1、经公布在七月一日后继续实施的许可凡能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一律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受理、统一送达。未经公布的许可停止执行,待上级有新的规定或重新公布后执行。

2、一个行政机关内将经公布在7月1日后继续实施的许可,统一由一个科室受理,并作出决定。

3、意义:

(1)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打下基础(许可法25条);

(2)为统

一、联合、集中办理打下基础(许可法26条);

(3)便于实施监督,防止许可腐败(许可法27条)

二、受理、审查、听证等相关程序制度和法律文书

1、滤布申请书格式文本(含委托代理人格式,信函、电报、邮件、传真等方式提出);

2、公示办理许可的各项内容及程序(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材料目录、申请文本等);

3、向申请人的说明、解释制度;

4、告知制度(a、不需许可的告知、b、不予受理决定书、c、当场更改告知、d、材料不齐全5日内一次告知、e、受理告知等)及其所需法律文书;

5、行政服务中心(或一个机关内)制作的统一格式的受理通知书;

6、本文来自.gongwen123.需对申请材料核实的核查的程序;

7、需二级审批的二级(或初级)审批程序;

8、关系他人利益、公共利益的告知法律文书(a、利害关系人告知书,b、涉及公共利益向社会公告书,c、申请人、利害关系人陈述、审辩权利告知书,d、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意见笔录,e、听证笔录等);

9、当场许可决定书;

10、准予许可决定书;

1

1、不予许可决定书(说明理由、告知权利);

1

2、延长期限告知书;

1

3、听证、招标、拍买、检验、检测、检疫告知书;

1

4、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听证权利告知书;

1

5、考试、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程序。(以上据许可法相关条文拟定提示,需具体结合各部门实施许可的具体情况具体细化制定)

三、行政许可责任追究制度

1、应受理而不受理责任追究办法;

2、应公示而未公示的责任追究办法;

3、受理、审查、决定过程中未履行告知程序责任追究办法;

4、未按时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责任追究办法;

5、未说明不受理或不予许可理由责任追究办法;

6、利用许可索取他人财物、利益责任追究办法;

7、超越职权或不应予以许可而许可责任追究办法;

8、应许可而未许可或未依法定期限许可责任追究办法;

9、压滤机滤布未按招标、拍卖、考试、检验、检测、检疫程序及条件许可责任追究办法;

10、收费或不按法定项目、标准收费责任追究办法;

1

1、留、挪用、私分法定许可费用责任追究办法;

1

2、许可损害赔偿责任追究办法;

1

3、未履行监督职责责任追究办法。(以上据许可法责任章中的有关条文拟定提示,需结合各实施许可部门实际具体制定)四、对被许可人监督检查制度

1、隐瞒情况、提供虚假材料责任追究办法;

2、以不正当(欺诈、贿赂)手段取得许可责任追究办法;

3、.freekan.违法使用(涂改、倒卖、出租、出售、转让)许可证责任追究办法;

4、超越许可范围活动责任追究办法;

5、违法从事许可活动责任追究办法;

6、未依法履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义务或公共资源义务责任追究办法。(以上据许可法责任章中有关条文拟定提示,需结合各许可部门具体情况细化制定)《关于建立许可制度的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