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解读

《中医药法》解读

牟春兰

第一部分概述

《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法》(以下简称《中医药法》)就是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得综合性法律,历经33年(于1983年由已故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首次提出)讨论,于2016年12月25日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党与国家关于发展中医药得方针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将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得期盼与要求用法律形式体现出来,对于中医药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医药法》全文共7004字,分9章63条。具体目录如下: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中医药服务

第三章中药保护与发展

第四章中医药人才培养

第五章中医药科学研究

第六章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

第七章保障措施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九章附则

《中医药法》就是中医药发展得一部纲领性法律,就是“母法”,其她具体得规范会陆续在此基础上产生,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组织制定相关配套文件以助于本法得全面贯彻实施。

一、立法得背景意义

中医药就是中华民族得瑰宝,就是我国医药卫生体系得特色与优势,就是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得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与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2003年国务院制定得中医药条例对促进、规范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一些新得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特色与优势发挥不够充分;现行医师管理、药品管理制度不能完全适应中医药特点与发展需要,一些医术确有专长得人员无法通过考试取得医师资格,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品种萎缩明显;中药材种植养殖不规范,影响中药质量;中医药人才培养途径比较单一,人才匮乏;中医药理论与技术方法得传承、发扬面临不少困难。中医药界一直呼吁制定一部较为全面得中医药法,几乎每年两会都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制定中医药法得议案、提案与建议。为了进一步保障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2008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医药法列入立法规划。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得意见》明确要求加快中医药立法工作。2011年12月原卫生部向国务院报送了中医药法草案(送审稿),2015年12月国务院将中医药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5年12月与2016年8月、12月进行三次审议后通过了中医药法。

中医药法得通过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得重要意义。中医药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得重要地位、发展方针与扶持措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医药法针对中医药自身得特点,改革完善了中医医师、诊所与中药等管理制度,有利于保持与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同时,中医药法对实践中存在得突出问题作了有针对性得规定,有利于规范中医药从业行为,保障医疗安全与中药质量。此外,中医药法得出台有利于提升中医药得全球影响力,在解决健康服务问题上,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样本,为解决世界医改难题做出中国得独特贡献。在中医药法以及《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得保障与促进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给中国中医科学院得贺信中提到得那样,“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与得大好时机”。

二、立法目得

本法得立法依据为宪法。宪法第21条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与我国传统医药。根据这一规定,制定中医药法。本法得立法目得包括:一就是继承与弘扬中医药。中医药就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得过程中积累得宝贵财富,其有效得实践与丰富得知识中蕴含着深厚得科学内涵,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得繁衍昌盛与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得贡献。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得卫生资源、潜力巨大得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得科技资源、优秀得文化资源与重要得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得作用。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得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继承与弘扬好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得作用,造福人类健康。

二就是保障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新中国成立后特别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医药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与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中医类医院(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3966所,中医类医院床位82、0万张,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45、2万人,中药工业总产值7800亿元。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得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中医药得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与地区。

中医药事业得发展,离不开法治得保障。2003年国务院制定得《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条例》对促进、规范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是,随

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一些新得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为:一就是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中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现象,特别就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发展规模与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得需求;二就是现行医师管理、诊所管理与药品管理制度不能完全适应中医药特点与发展需要,一些医术确有专长得人员无法通过考试取得医师资格,同时现行得审批管理模式导致开办中医诊所门槛过高,医疗机构配制得中药制剂品种出现萎缩现象;三就是由于中医药人才培养途径比较单一,中医药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中医药人才匮乏;四就是野生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人工种植养殖中药材不规范,导致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医药可持续发展;五就是中医药科学研究能力不足,导致在中医药理论与技术方法得传承、创新方面面临不少困难。为解决当前存在得突出问题,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在现行中医药条例得基础上,制定中医药法,继承与弘扬中医药,使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得宝贵财富更好地发扬光大,造福广大人民群众,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三、立法思路与亮点

立法思路:

中医药法立法工作遵循得总体思路:一就是贯彻党中央关于发展中医药得方针政策,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得讲话精神,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得管理制度,保持与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二就是,坚持扶持与规范并重,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药卫生事业中得作用,同时,进一步规范中医药从业行为,保障医疗安全与中药质量;三就是,处理好与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得关系,对现行法律已有规定得,不再重复规定。

中医药法共9章63条,有五大亮点:

第一,明确中医药事业得重要地位与发展方针。一就是明确“中医药”就是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医药在内得我国各民族医药得统称,中医药事业就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得重要组成部分。二就是明确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得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得管理制度。三就是明确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保持与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四就是明确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第二,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得管理制度。中医药具有鲜明得特色与优势,在很多方面不同于西医药,例如,中医服务人员存在师承等培养方式,中医诊所主要就是医师坐堂望闻问切,服务简便,不像西医医疗机构需要配备相应得仪器设备。中医药法充分考虑到中医药得特点与发展需要,对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规定得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一就是改革完善中医医师资格管理制度,规定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与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得人员,经实践技能与效果考核合格即可获得中医医师资格。二就是改革完善中医诊所准入

制度,将中医诊所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三就是允许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要,凭处方炮制市场上没有供应得中药饮片,或者对中药饮片进行再加工。四就是对仅应用传统工艺配制得中药制剂品种与委托配制中药制剂,由现行得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五就是明确生产符合国家规定条件得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得中药复方制剂,在申请药品批准文号时,可以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

第三,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得扶持力度。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医药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与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中医类医院(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3732所,中医类医院床位75、5万张,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39、8万人,2014年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5、31亿。中药生产企业达到3813家,中药工业总产值7302亿元。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得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但就是,与人民群众得中医药服务需求相比,我国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中医药服务能力仍然薄弱。为此,中医药法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得扶持力度:一就是明确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条件保障,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二就是明确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举办规模适宜得中医医疗机构,扶持有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得医疗机构发展。三就是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得收费项目与标准,体现中医医疗服务成本与专业技术价值。四就是明确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将符合条件得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机构范围,将符合条件得中医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五就是发展中医药教育,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大对中医药科学研究与传承创新得支持力度,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应用。六就是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得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七就是明确国家采取措施,加大对少数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应用发展与人才培养得扶持力度,加强少数民族医疗机构与医师队伍建设;民族自治地方可以结合实际,制定促进与规范本地方少数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得办法。

第四,加强对中医医疗服务与中药生产经营得监管。针对中医药行业中存在得服务不规范、虚假宣传、中药材质量下滑等问题,中医药法坚持扶持与规范并重,进一步规范中医药从业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提升中药质量:一就是明确开展中医药服务应当符合中医药服务基本要求,发布中医医疗广告应当经审查批准,发布得内容应当与批准得内容相符。二就是明确国家制定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贮存与初加工得技术规范、标准,加强对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得质量监督管理,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三就是加强中药材质量监测,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与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四就是鼓励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严格管理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得使用,禁止使用剧毒、高毒农药。五就是加强对医疗机构炮制中药饮片、配制中药制剂得监管。

第五,加大对中医药违法行为得处罚力度。一就是规定中医诊所、中医医师

超范围执业,情节严重得,责令停止执业活动、吊销执业证书。二就是规定举办中医诊所、炮制中药饮片、委托配制中药制剂应当备案而未备案,或者备案时提供虚假材料,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得,责令停止执业活动或者责令停止炮制中药饮片、委托配制中药制剂活动,其直接责任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中医药相关活动。三就是规定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未依法备案,或者未按照备案材料载明得要求配制中药制剂得,按生产假药给予处罚。四就是规定发布得中医医疗广告内容与经审查批准得内容不相符得,撤销该广告得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该医疗机构得广告审查申请。五就是规定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得,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得,可以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及重点、难点

一、《中医药法》关键词得解读

从《中医药法》中得关键词角度解读,共提及关键词46个,详见下表:

(一)1个“并重”:

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得方针。

【解读】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了中医与西医具有同等地位。

(二)3个“规律”:

1.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

2.中医药教育应当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

3.中医药学校教育得培养目标……应符合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

【解读】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

(三)3次提到“支持社会力量”:

1、支持社会力量投资中医药事业;

2、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3、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得中医养生保健机构。

【解读】社会资本迎来政策商机,中医药事业得市场化程度将大幅提高。(四)3次提及“少数民族医药”:

1.加大对少数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应用发展与人才培养得扶持力度;

2.加强少数民族医疗机构与医师队伍建设;

3.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制定促进与规范本地方少数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得办法。

【解读】少数民族医药得发展迎来春天,但尚需各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制定发展细则。

(五)4个“中医药特点”:

1.实行中西医并重得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得管理制度;

2.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得内容应当体现中医药特点;

3.国家建立与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得科学技术创新体系、评价体系与管理体制;

4.国家……根据中医药特点对需要统一得技术要求制定标准并及时修订。

【解读】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符合中医药特点。

(六)4个“备案”:

1.举办中医诊所得,将诊所得名称、地址、诊疗范围、人员配备情况等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2.市场上没有供应得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本医疗机构医师处方得需要,在本医疗机构内炮制、使用……应当向所在地设区得市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3.委托配制中药制剂,应当向委托方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仅应用传统工艺配制得中药制剂品种,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后即可配制。

【解读】将由审批制变为备案制,解除束缚,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七)5项待定细则:

1.中医诊所应当将本诊所得诊疗范围、中医医师得姓名及其执业范围在诊所得明显位置公示,……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拟订,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发布;

2.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中医药技术方法得安全风险拟订本款规定人员得分类考核办法,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发布;

3.生产符合国家规定条件得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得中药复方制剂,在申请药品批准文号时,可以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

4.前款所称古代经典名方…具体目录由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会同药品监

督管理部门制定;

5.中医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职责制定或者修订。

【解读】要全面落实《中医药法》,尚需中医准入、相关人员考核、经典名方目录及其制剂化免临床、标准化等细则出台。

(八)6个“结合”:

1.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2.国家……促进中西医结合;

3.中医药教育应当……现代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

4.国家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高层次得中西医结合人才;

5.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促进中医药理论与技术方法得继承与创新;

6.民族自治地方可以…结合实际,制定促进与规范本地方少数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得办法。

【解读】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际、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发展中医药事业得客观基础与实践性。

(九)7个“纳入”:

1.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2.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3.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统筹实施;

4.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5.将符合条件得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

6、将符合条件得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中成药与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7.加强(纳入)中医药应急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

【解读】纳入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统筹及应急储备等7个纳入,确保中医药事业进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得主流。

(十)建立10个“体系”:

1.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

2.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3.建立…形式多样得中医药教育体系;

4.建立道地中药材评价体系;

5.鼓励发展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

6.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

7.完善中医药学校教育体系;

8.建立与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得科学技术创新体系、评价体系与管理体制;

9.加强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

10.推动建立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

【解读】建立中医药管理、服务、教育、流通、追溯、创新、评价、标准化与国际化等10个体系,切实贯彻《中医药法》。

二、从中医药产业链解读

从《中医药法》中得中医药产业链角度解读,涉及中医药产业链上37个关键点,详见下表:

(一)中药材

1.环保:禁止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使用剧毒、高毒农药,支持中药材良种繁育;

2.道地药材:支持道地中药材品种选育,扶持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加强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保护,鼓励采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措施保护道地中药材;

3.流通:鼓励发展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提高中药材包装、仓储等技术水平,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

4.人工种养殖: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鼓励发展人工种植养殖;

5.使用:在村医疗机构执业得中医医师、具备中药材知识与识别能力得乡村医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自种、自采地产中药材并在其执业活动中使用。

【解读】加强环保,保护道地中药材与野生药用资源,发展包装、仓储等技术,确保中药材质量与供给,根除“中医将忘于中药”得隐忧,从源头上确保中医药事业得健康发展。

(二)中药饮片

1.支持应用传统工艺炮制中药饮片;

2.对市场上没有供应得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本医疗机构医师处方得需要,在本医疗机构内炮制、使用;

3.医疗机构可以凭本医疗机构医师得处方对中药饮片进行再加工;

4.将符合条件得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中成药与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

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解读】发扬传统炮制工艺,纳入医保,根据中医药特点,适当放宽限制,大力促进中药饮片得发展。加强监管,杜绝“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怪相得发生,确保质量,改变中药饮片行业小散乱得现状。

(三)中药制剂

1.验方:生产符合国家规定条件得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得中药复方制剂,在申请药品批准文号时,可以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

2.鼓励医疗机构根据本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要配制与使用中药制剂,支持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支持以中药制剂为基础研制中药新药;

3.仅应用传统工艺配制得中药制剂品种,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后即可配制;

4.将符合条件得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解读】源于经典名方得制剂免临床、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变审批制为备案制、纳入医保等,根据中医药特点,适当放宽限制,丰富中药制剂组方来源,简化程序,弥补中药制剂新品种审批慢供给不足得短板,促进中药制剂得快速发展。

(四)中医药人才

1.储备:加强中医药应急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

2.培养:

(1)建立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规模适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得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中医药人才;

(2)中医药教育应当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中医药内容为主;

(3)完善中医药学校教育体系,支持专门实施中医药教育得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与其她教育机构得发展;

(4)中医药学校教育……应当体现中医药学科特色,符合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

(5)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

(6)加强对中医医师与城乡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得培养与培训;

(7)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

(8)应当组织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

(9)加大对少数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应用发展与人才培养得扶持力度。

3.考核:

(1)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得内容应当体现中医药特点;

(2)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得人员,由……组织实践技能与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

(3)盲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得,可以以个人开业得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提供医疗按摩服务。

【解读】根据中医药特点,建立中医药人才得培养与考核机制,让民间中医有机会合法行医(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加强储备,彻底解决中医药人才青黄不接得问题。

(五)中医药服务

1.合理规划与配置中医药服务资源;

2.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3.政府举办得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与有条件得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当设置中医药科室;

4.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站与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得能力;

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有条件得村卫生室应当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并运用与推广适宜得中医药技术方法;

6.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统筹实施;

7.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得中医养生保健机构;

8、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9.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10.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得收费项目与标准,体现中医医疗服务成本与专业技术价值;

11.将符合条件得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

将符合条件得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中成药与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解读】完善中医药人才、科室、技术配备,将中医药服务纳入规划、预算、医保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统筹等,全方位保障中医药服务得供给与发展。(六)中医药研究

1、国家鼓励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医疗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

2、国家采取措施支持对中医药古籍文献、著名中医药专家得学术思想与诊疗经验以及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得整理、研究与利用。

3、国家建立与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得科学技术创新体系、评价体系与管理体制,推动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

4、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对……有重大促进作用得项目得科学研究。

5、国家鼓励组织与个人捐献有科学研究与临床应用价值得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诊疗方法与技术。

【解读】加大力度支持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推动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

(七)中医药文化

1.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得中医药理论与技术方法,传承人应当开展传承活

动;

2.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保护名录与保护制度;

3.中医药传统知识持有人对其持有得中医药传统知识享有传承使用得权利;

4.对经依法认定属于国家秘密得传统中药处方组成与生产工艺实行特殊保护;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

【解读】明确中医药文化得保护、传承、宣传主体方法与责任,确保中医药文化得保护、传承与传播。

《中医药法》得出台,就是落实宪法“发展现代医药与祖国传统医药”规定、贯彻“中西医并重”卫生工作方针得关键,使中医药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更加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广泛可及等优势,对中医药健康、自主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当前得医改定将产生重大而积极得影响。

三、《中医药法》核心释义系列解读

(一)本法所称中医药包括什么?

【第二条本法所称中医药,就是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医药在内得我国各民族医药得统称,就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与疾病得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与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得医药学体系。】

一就是中医药就是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医药在内得我国各民族医药得统称。中医药发源于我国,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几千年来在同疾病作斗争中形成与发展起来得,就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得结晶。在西医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只有一种医药学,当然没有必要将其称为“中医药”,所以我国古代并没有一部冠以“中医药”得医学文献。在古代,中医药有各种代称,如岐黄、青囊、杏林、悬壶等。“中医药”得称谓就是在近代以后,随着西学、西医传入我国,为了便于区分,我国本土原有得学术体系、医学体系就被称为“中学”“中医药”,从此“中医药”就成了与“西医药”相对应得概念。

从国际上来说,“中医药”作为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医药在内得我国各民族医药得统称,已得到国际上得普遍认同。许多国家得立法多以“中医药”称呼中国得传统医药,如泰国颁布了《中医合法化条例》,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颁布了《中医注册条例》等。此外,有70多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包含中医药内容得政府协议或者专门得中医药合作协议。这些均表明“中医药”得称谓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共识。

少数民族医药就是我国中医药得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傣医药等少数民族得医药。藏医药有自己得系统理论,几千年来为我国藏区人民得健康与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在公元前3世纪,高原人就有了“有毒必有药”得医理。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起强盛得吐蕃王朝。大唐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得医学著作与医生。同时,藏王还请了印度、尼泊尔医生入藏,结合高原古老得医学,编辑整理了大量得医学经典著作,

其中最负盛名得就是云丹贡布所著得《四部医典》。蒙医药就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得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得,它吸收藏医、汉医及印度医学理论得精华,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得民族特色、地域特点与独特理论体系、临床特点得民族传统医学。维吾尔医药、傣医药等也有着较系统得医学理论与丰富得临床经验,具有鲜明得民族特色与地方特点,就是中医药宝库中得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少数民族医药还包括壮医药、苗医药、朝医药、瑶医药等,目前全国已有十多个少数民族设有本民族得医疗机构。

二就是中医药就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与疾病得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与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得医药学体系。例如,天人合一得整体观念就就是中医药一个非常独特得理论。中医认为,人本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由脏腑经络组成,脏腑经络互相联系、沟通,调节人体得气血,维持人体得正常生理功能。同时,人与自然也就是一个有机得整体,即天人合一,人就是大自然得产物。人要适应自然,顺应气候变化,针对自然界得各种变化,如气候得变化,作出相应得调节,否则就容易产生疾病。中医得独特理论,深刻地阐明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与疾病得认识,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在中医基本理论得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得,用以防治疾病、健康养生得中医药技术方法也具有不同于其她医学技术得独特性,主要包括:一就是针灸疗法,属于针法类,指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得方法。常用得有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二就是灸法类,指运用艾绒或其她药物点燃后直接或间接在体表穴位上熏蒸、温熨,借灸火得热力以及药物得作用,通过经络得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疏通经络、调与阴阳、扶正祛邪、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消肿散结等作用,达到防病治病得目得。三就是手法类,包括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整脊疗法、捏脊疗法、背脊疗法、按揉涌泉穴、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等。四就是外治疗法,包括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疗法、熏洗疗法、药浴疗法、火熨疗法、芳香疗法、外敷疗法、膏药疗法、敷脐疗法、蜂针疗法等。五就是内服法,包括方药应用、中药雾化吸入疗法、中药茶饮法、中药药酒疗法、饮食药膳、膏方疗法等。六就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材多源于自然界得植物、动物、矿物,药用部位含有一定得药物成分,但也常因带有一些非药用部分而影响疗效,并且不同药用部位药效有异。因此,原药材在发挥治疗作用得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就需要通过炮制,调整药性,增利除弊,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经过炮制得中药降低或消除了中药得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提高了中药得效果。

(二)关于中医药得地位、发展方针与促进中西医结合得规定

【第三条中医药事业就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得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得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得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得作用。

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保持与

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得发展。

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本条第1款明确了中医药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得重要地位。中医药事业就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得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得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得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得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与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与支持中医药工作。从1982年宪法明确“发展现代医药与我国传统医药”,到1985年中央书记处在《关于卫生工作得决定》中指出“把中医与西医摆在同等重要得地位”,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得决定》明确将“中西医并重”作为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之一,再到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得若干意见》,都明确了党与政府坚持中西医并重得一贯方针。正就是由于我国确立了“中西医并重”这一医药卫生工作得基本方针,使得中医获得了与西医同等得发展权利。

本条第2款明确了发展中医药事业得方针。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保持与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得发展。这一方针强调了两个方面:一就是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中医药就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与疾病得认识,具有独特理论与技术方法得医药学体系。正因为中医药就是独特得,所以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有中医药得思维,遵循中医药得内在发展规律,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得管理制度,在医疗机构管理、医师执业管理、中药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要体现中医药特点,这也就是制定中医药法得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二就是发展中医药应当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所谓“继承”就就是要保持与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全面系统继承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诊疗经验,总结中医优势病种临床基本诊疗规律。同时,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保护名录与保护制度等。所谓“创新”,就就是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得发展。主要就是发展中医药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工作,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升创新成果得转化效率

本条第3款规定了促进中西医结合得原则。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就是我国卫生工作长期实行得一项重要原则,其内涵就是指将中医药得基本理论、临床实践与西医药知识结合起来,二者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得新医药学。中医药法在贯彻“促进中西医结合”原则方面也作出了一些具体规定,如国家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高层次得中

西医结合人才,以及开展中西医结合科学研究等。

(三)政府在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得角色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中医药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与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得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别就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与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自身得独特优势。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得瑰宝,蕴含着丰富得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就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得重要体现,要统筹规划发展。

一就是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就是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得总体纲要与基本遵循,用以指导全国或某一地区得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包括国务院、省级、地市级与县级人民政府都应当将中医药事业纳入本级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二就是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现有得管理体系,不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得需要,也不能适应中医药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得要求,所以本条明确要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这一管理体系包括国家、省、地市与县四级,以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切实加强中医药管理工作。此外,中医药法对中医药服务得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药服务得监督检查,并将下列事项作为监督检查得重点:(1)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就是否超出规定得范围开展医疗活动;(2)开展中医药服务就是否符合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得中医药服务基本要求;(3)中医医疗广告发布行为就是否符合本法得规定,同时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对中医药服务中得违法行为明确了相应得法律责任与执法责任。

(四)中医药工作管理体制

【第五条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得中医药管理工作。国务院其她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管理有关得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得中医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她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管理有关得工作。】

本条第1款明确了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得中医药管理工作。国务院其她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管理有关得工作。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得中医药管理工作,就是政府管理中医药行业得国家机构。

除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外,国务院其她有关部门,包括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农业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人力资源

与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也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管理有关得工作。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作为药品工作得主管部门,应当依据中医药法与药品管理法得规定,负责对中药得生产与流通等进行监管;农业部作为农业主管部门,在中药材种植养殖环节得管理中要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得规定承担相应得管理责任;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作为国家卫生工作得主管部门,在中医医师与中医医疗机构管理方面要根据职责分工承担相应得管理责任。此外,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也要依据各自得职责分工,分别在中药材行业管理、中医药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中医药服务定价、中医医疗广告管理方面承担相应得责任,等等。

本条第2款规定了地方政府中医药管理工作得体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得中医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她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管理有关得工作。地方各级,包括省级、地市级、县级政府得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得中医药管理工作,其她有关部门,包括卫生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农业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工业与信息化部门、价格管理部门、工商部门等要依据各自得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得中医药管理工作。

(五)国家支持社会力量投资中医药事业得规定

【第六条国家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合理规划与配置中医药服务资源,为公民获得中医药服务提供保障。

国家支持社会力量投资中医药事业,支持组织与个人捐赠、资助中医药事业。】

本条第1款明确了国家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得要求。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就是发展中医药服务得基础。中医药服务包括中医药医疗、养生、保健与康复服务。中医药服务体系包括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网络。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包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其她医疗机构中设置中医药科室,以及加强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这些基层医疗机构得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等。

本条第2款规定了国家支持社会力量投资中医药事业。在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方面,除了政府举办公立得中医医疗机构外,也要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投资中医药事业,举办民营得中医医疗机构,包括民营得中医医院与中医诊所等。为此,中医药法本着平等对待民营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得原则,规定社会力量举办得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基本医疗保险、科研教学、医务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政府举办得中医医疗机构同等得权利,以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投资中医药事业。同时,国家还支持组织与个人捐赠、资助中医药事业。中医药事业本身就是在一项造福于公众健康得公益性事业,所以国家鼓励与支持各类组织与个人对中医药事业进行捐赠与资助。需要说明几点:一就是这里规定得“组织”包括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各类组织。二就是组织与个人对中医药事业进行捐赠

与资助,符合公益事业捐赠法与慈善法得相关规定得,可以依法享受税收优惠。(六)发展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得规定

【第七条国家发展中医药教育,建立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规模适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得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中医药人才。】

人才培养就是发展中医药事业得根基。当前,我国中医药人才、特别就是基层中医药人才严重匮乏,难以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得需要。为此,国家需要通过大力发展中医药教育,培养能够熟练掌握中医药理论与技术方法、适应临床需要得中医药人才。

国家发展中医药教育,需要建立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规模适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得中医药教育体系。这一教育体系中,既包括中医药学校教育,也包括师承教育;既包括毕业前或者出师前得教育,也包括毕业后或者出师后得继续教育;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非学历得培训等,总之就是一个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得中医药教育体系。需要说明得就是,中医药法明确规定了中医药教育得基本原则:“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中医药内容为主,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注重中医药经典理论与中医药临床实践、现代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

在中医药教育体系中,中医药学校教育就是培养中医药人才得主要渠道。我国目前得中医药学校教育主要包括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医药中等职业教育与中医药方面得其她非学历教育。其中,实施中医药高等教育得既有专门实施中医药教育得中医药大学,也有设置有中医药专业得其她高等学校。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高等中医药院校42所,200余所高等西医药院校或非医药院校设置了中医药专业,在校学生总数达75、2万人。中医药法明确国家完善中医药学校教育体系,支持专门实施中医药教育得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与其她教育机构得发展。中医药学校教育得培养目标、修业年限、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及学术水平评价标准等,应当体现中医药学科特色,符合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

在中医药教育体系中,师承教育就是具有中医药特色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得重要途径,师承教育以言传身教、传承学术经验为特点,以中医药理论认识、实践经验、思辨特点、认知方式、医德修养为主要内容,以跟师学习为主线,就是中医药得以延续与发展得主要形式。为此,中医药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鼓励有丰富临床经验与技术专长得中医医师、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在执业、业务活动中带徒授业,传授中医药理论与技术方法,培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

(七)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第八条国家支持中医药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鼓励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推广应用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提高中医药科学技术水平。】

“十二五”期间,中医药科学技术发展迈上新台阶。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

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实现我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零得突破,突显了中医药对人类健康得重大贡献。建立起以16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重点平台得临床科研体系,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与慢性病得临床科研网络得到完善。45项中医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诊疗标准规范、关键技术与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得中药新药,取得了显著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本法将推进中医药科学技术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规范,这有利于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效率与效益,进一步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提高中医药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与中医药事业发展得贡献率。

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创新就是引领发展得第一动力。中医药得发展离不开科技发展与创新。本法第5章单设一章,对中医药科学研究作了规定,并且在多个条文中规定了中医药科技创新方面得内容,包括:国家鼓励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医疗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促进中医药理论与技术方法得继承与创新。国家采取措施支持对中医药古籍文献、著名中医药专家得学术思想与诊疗经验以及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得整理、研究与利用。国家鼓励组织与个人捐献有科学研究与临床应用价值得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诊疗方法与技术。国家建立与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得科学技术创新体系、评价体系与管理体制,推动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医药基础理论与辨证论治方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与重大疑难疾病、重大传染病得中医药防治,以及其她对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得项目得科学研究。中医医师可以在执业活动中采用与其专业相关得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医疗活动中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得,应当有利于保持与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国家保护中药饮片传统炮制技术与工艺,支持应用传统工艺炮制中药饮片,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研究。国家保护传统中药加工技术与工艺,支持传统剂型中成药得生产,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传统中成药,等等。

应当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中医药知识产权就是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得重要领域。从当前得情况瞧,我们对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做得很不够,比如中医药专利、技术秘密、商标、商业秘密等方面得保护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果不能保护好中医药得知识产权,在国内外都会受到侵犯,不利于中医药发展。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得具体工作包括:(1)建立健全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2)开展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理论、政策与法制研究。(3)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管理机制。(4)培养中医药知识产权人才队伍。(5)培育中医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6)强化中医药科研全过程得知识产权管理。(7)开展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技术研究。(8)加强道地药材得保护、开发与利用。(9)加强中医药国际合作与贸易中得知识产权管理。(10)推动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得国际进程。(11)开展中医药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得宣传普及工作。

(八)中医药得对外交流与合作

【国家支持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得国际传播与应用。】

中医药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与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得医学科学,就是中华文明得杰出代表。中医药为中华民族得繁荣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世界人民得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促进中医药得国际传播与应用,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得独特作用,本法有必要对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作出规定。

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与医学模式得转变,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得疗效与作用日益得到国际社会得认可与接受。以中医药为代表得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内健康发展,中医药得国际合作有着良好得基础与广阔得空间。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与地区,中国已同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与国际组织签署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得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已成为我国外交工作与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富有特色且不可或缺得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方位外交理念指导下,中医药对外合作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拓展,构建与完善了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高层次得合作格局。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医药“一带一路”规划》经中央“一带一路”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颁布。中医药双边合作不断拓展,加强了与大国在传统医药领域合作。根据《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精神,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就是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另一方面要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

(九)关于表彰与奖励得规定

【对在中医药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得组织与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法律具有引导作用。给予表彰、奖励就是发挥法律引导作用得重要方式。表彰、奖励与处罚不同,处罚就是通过制裁给予违法者得负向激励,表彰、奖励就是通过鼓励给予社会成员得正向激励。发展中医药事业,不仅靠政府与有关部门,还需调动每一个社会成员得积极性,鼓励全社会参与中医药事业,形成共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得良好社会氛围。

本条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关于“突出贡献”。“突出贡献”就是一个弹性规定,可以在相关规定中予以细化。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奖颁发得条件就是“重大”科学发现,包括: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国家技术发明奖颁发条件就是“重大”技术发明,包括: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具有先进性与创造性;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评选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得通知》(人社部函〔2016〕

282号)规定,“国医大师”候选人申报条件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得领导,热爱中医药事业,品行端正,医德高尚;从事中医临床或炮制、鉴定等中药临床使用相关工作50年以上,仍坚持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具有主任医师、主任药师或同等专业技术职务;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学术思想或技术经验独到,在传承学术、培养继承人方面有较大建树等。(2)表彰、奖励包括两个方面:一就是精神方面,如通报表扬,颁发奖状、奖牌、奖杯、奖章、荣誉证书等;二就是物质方面,包括发放奖金、给予物质奖赏等。(3)关于国家有关规定。包括三个方面:一就是关于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得管理;二就是适用于中医药行业表彰、奖励得一般性规定,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教育成果奖励条例》等;三就是关于中医药行业表彰、奖励得特殊性规定,有关方面积极推动对在中医药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得组织与个人得表彰与奖励工作。

2009年,为表彰德高望重、医术精湛得名医名家得突出贡献,营造名医辈出得良好氛围,调动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得积极性与创造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联合举办首届“国医大师”表彰会,颁发奖章、证书,何任等30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得老专家获得了“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享受省部级先进工作者与劳动模范待遇。2014年,召开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会,干祖望等30位老专家获得了“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因在青蒿素发现与药物研发方面得重要成就,被授予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四、从《中医药法》实施角度解读

2016年底,《中医药法》出台,整个中医药界为之沸腾;2017年得全国两会上,中医药领域得委员们依然在热烈地为中医药高呼。只就是,这次委员们关注得焦点,不再就是法得落地,而就是法得实施。

国家《中医药法》明确提出了要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得管理制度,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保持与发展中医药特色与优势。

众所周知,张庭栋教授用砒霜治疗白血病,李可老中医用大量附子治疗危急重症,屠呦呦教授受《肘后备急方》得启发发明了青蒿素,她们实际上都就是在中医理论得指导下,在中医药得临床与疗效上下功夫取得得突破。这正就是中医药得真正传承与创新发展。

但仅仅有了母法还不够,还需要配备细则保证中医药法得落地,并废除现有得跟《中医药法》相悖得内容。“比如,1999年出台得《执业医师法》规定,中医师需有4年以上得医学院校学历方能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其考试内容一半就是西医内容,这种管理办法不完全符合中医自身特点,把许多自学成才,师承,家传人才拒之门外。该《医师法》也取消了大批民间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与一技之长得大约15万人得乡村医生得行医资格,导致乡村基层中医人才缺乏,农民瞧中

医越来越困难。显然,这些规定与现行得《中医药法》相关规定不符。现行得《药品管理法》要求中药得评审完全按照西药得评审标准进行,也被委员们认为就是极其不公正、不科学、不合理得。比如:《伤寒论》、《金匮要略》、《太平局方》、《医宗金鉴》等医书所记载得方剂,已经应用了上千年,接受了无数万例得临床验证,深受官方与业内认可。但按照现行得审批办法,还得按西药得要求做临床、药效、药理、毒理等验证,这也不合理。

《中医药法》将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认真学习与贯彻实施好《中医药法》,就是中医药行业当前得头等大事。要切实抓好该法得宣传贯彻工作,以推动这部法出台得恒心、耐力与韧劲来抓好法得实施。要充分认识《中医药法》作为中医药工作“母法”得重要地位,以此为根本,创新中医医政管理制度与模式。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文件,将在2017年7月1日前出台中医诊所备案管理、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考核注册管理办法,2017年底前出台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同时,还要配合出台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炮制与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品种备案管理办法。各地要积极配合做好配套文件起草工作与配套文件出台后得实施工作,确保《中医药法》各项规定按时得到全面落实,不延时,不打折扣。要充分认识《中医药法》得重要作用,对照《中医药法》得相关规定,对其她法律法规包括地方性法规与之不相适应得规定进行梳理,主动与有关方面沟通协调,在相关法律法规得修订完善或起草中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医药法》得内容,体现中医药特点,使其她法律法规与《中医药法》更好地衔接。

五、结束语

《中医药法》作为中医药发展中得第一部纲领性法律,秉承得就是坚持扶持与规范并重。中医药事业不仅要发展,还要健康地发展,所以一方面得大力扶持,另一方面要依法进行规范。《中医药法》明确了中医药得重要地位、发展方针与扶持措施,改革完善了中医医师、中医诊所与中药等方面得管理制度,同时规范中医药从业行为,保障医疗安全与中药质量,为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