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单元教学设计案例.doc

单元教学设计案例.doc

单元教学设计案例.doc
单元教学设计案例.doc

单元教学计划

九年级男生 40人

教材内容跨栏跑总课次 3

1、学习跨栏跑的跨栏步技术,

教学目

2、培养克服障碍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材重

重点:跨栏步,

难点:过栏时肢体的协调配合。

与难点

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教法、学法、知识点次

1 学习知识

掌握动作

体验艰辛

发展能力

走或慢跑越过

一个低栏

(76cm )

教法:①教师示范走或慢跑

动作技术

②讲解概念:起跨腿、摆动

腿。学法:学生听讲看、模

仿动作

知识点:起跨腿:后过栏(折

叠)外摆腿;摆动脚:攻栏

腿。

教法:教师示范跨栏步,讲

解三、四、五步栏间跑。

中速跑中过3重点:跨栏步

—4 个低栏难点:栏间跑

辅助练习:坐垫子上作过栏

姿势练习。

学会技术

弘扬个性起跑至第一栏教法:教师示范站立式、蹲

培养兴趣练习重点:起跨踞式起跑姿势。

2

团结协作过一栏后接冲难点:步点学法:学生模仿练习起跑姿感受失败刺跑势学会准确上栏技术。

挑战自我重点:跨栏步

完整50m ( 4教法:教师完整示范全程动3培养竞争难点:过栏时

个栏)练习作学法:学生看、练习学会比赛的肢体配合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在教学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练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设疑等,让学生来讨论、尝试、体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在认识上、感情上、态度

上积极发展,构成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

主动参与获取技能和知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三次课的学习, 80% 以上学生能完成50m 全程跨栏跑(4 栏)。

2、通过学习,提高比赛能力。

3、培养学生战略上蔑视困难,战术上重视困难。

三、重点、难点:1、重点:跨栏步。2、难点:过栏时的肢体配合。

四、教学过程:

1、激发导入,通过教师提问“刘翔是谁?”学生回答“奥运会跨栏金牌得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体验: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①复习起跑过一栏后加速跑,回忆上次课的内容,为全程跑做好准备。

②全程 50m 跨 4 栏练习,把学生按水平能力分成 4 组: 2 组水平相当,另

2 组水平与前 2 组有能力差别(分别跨7 .5m 、或 7m 栏间距的栏),前 2 组跨栏间距 8m 的栏。

③游戏跨栏跑接力:通过比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以及抗挫心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调节评价:

①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全身肌肉得到放松,从兴奋状态过渡到相对稳定状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②学生参与本课的评价。

供学生参考使用的学案

教学内容:跨栏跑课类型:新授课年级:九年级

课 1 、通过三次课的学习,80% 以上学生能完成50m 全程跨栏跑( 4 栏)的 2 、通过练习,提高比赛能力。

目 3 、培养学生战略上蔑视困难,战术上重视困难。

第一板块

(8 分钟)

准备活动专项准备活动重点:学生的自主创新

第二板块

( 20 分钟)

跨栏跑: 50 米跨 4 栏

难点:过栏时肢体配合

第三板块

(10 分钟)

游戏:相向跨栏跑接力赛

重点:安全第一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学生排成1、教师提问:1、学生复习起跑过 1 、教师提出练 1 、学生进行1、教师讲解四列横队,体“知道刘翔是第一栏后加速跑。习要求:尽力跑游戏比赛。规则:相邻两委整队报数。谁吗?”讨论:过栏时上下肢好第一栏。(过 2 、场下互相队为一组,相2. 同学回答:2、教师讲解怎样配合。栏时上体下压,加油。向跑进站到“奥运会跨栏本节课内容。2、学生复习起跑过手与腿协调配 3 、在游戏中,对方排尾,以冠军。”3、教师提出三栏练习;及过三栏合)。增强学生的一队先跑完3.小组长带教学目标。后加速跑。 2 、教师巡回对思维能力。为胜。

领,做自主创4、教师提出3、50 米全程跨 4 栏每组学生进行2、教师喊口编的准备活练习要求,对练习(栏高指导;强调栏间令游戏练习动,及专项准学生创编动76.2cm )。节奏(跨栏跑不开始。

备活动。作进行评价。是跨步跳)。3、教师强调:

3 、教师提出要注意安全

求:栏间距 8m ,4、对学生的

3 步完成(完不游戏进行总

成的改为 7.5m 结评价。

栏间距)。

场地设计场地设计场地设计

1 、四列横队。五人一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按顺序全班分成八组,在田径场内

2 、分成四组,分散练习。进行分组练习。进行跨栏接力跑游戏练习。

场地:田径场器材:录音机 1 台,栏架16 付。

平均心律: 130 —— 140 次 / 分练习密度: 30% —— 35%

最大心律: 150 次/分

课时计划(三)

教材九年级

跨栏跑

男生合班

课的类型

40 人第三次课

新授课

教学目

1、通过三次课的学习, 80% 以上学生能完成50m 全程跨栏跑( 4 栏)

2、通过练习,提高比赛能力。

3、培养学生战略上蔑视困难,战术上重视困难。

顺序教学内容组织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导入语x x x x x x x x 教师问“知道刘“知道,”

激发导

教学目标x x x x x x x x 翔是谁吗?”奥运会跨栏第入

准备活动x x x x x x x x 提出教学目标,一,得金牌。

专门准备活动x x x x x x x x 及热身要求。做徒手操,及

△起跑,起跑后

的加速跑。

复习:起跑过第一栏后加速跑。分八组,按米字型

站好,向外跑出。

1、教师提出练

习要求:尽力跑

1、复习起跑

过第一栏后

学习体好第一栏。加速跑, 3 次。

(过栏时上体下讨论:过栏时

压,手与腿协调上下肢怎样配

配合。合。

复习:起跑过 3 xxx ︳︳︳2、教师巡回指 2 、复习起跑栏。︳︳︳ xxx 导。过 3 栏练习,

xxx ︳︳︳3、强调栏间节奏 3 次。

︳︳︳ xxx (栏间跑而不是 3 、过 3 栏后加

跨步跳,动作连速跑练习, 3

贯)。次。

顺序教学内容组织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完整 50m 跨 4

xxx ︳︳︳1、教师提出要4、50m 全程跨栏练

习,栏间距 8m, xxx ︳︳︳求:栏间距 8m,3 4 个栏练习(栏

3 步完成。xxx ︳︳︳步完成,(完不高 76. 2cm) 。

xxx ︳︳︳成的改为 7.5m 3 次。

栏间距)。

学习体游戏:相向跨栏xxx ︳︳︳1、教师讲解规 1 、学生按规验跑接力赛。︳︳︳ xxx 则:相邻两队为则比赛。

一组,相向跑进

xxx ︳︳︳站到对方排尾, 2 、场下互相

︳︳︳ xxx 以一队先跑完为加油。

xxx ︳︳︳胜。

︳︳︳ xxx 2、教师喊口令。

3、教师强调:

调节评

教具准

备放松练习x x x x x x x x x

教师讲解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录音机一台,栏架16 付。

注意安全。

1、教师组织学1、随音乐《大

生放松。家一起来》放

2、总结本课情松练习。

况。2、学生参与

评价。

练习密度: 30% —— 35%

最大心率: 150 次 /分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初中生物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分析 本节是第七章第一节,意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其中包括探讨人口增长趋势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从而为后续的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打好基础。 本节知识面较广,知识量较多,与人类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内容学生也很感兴趣,环境保护是个热门话题,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认同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目前世界乃至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我国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以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层度和保护我们的家园的一些要求和方法都不是很清楚;对保护环境,改善环境有所耳闻,但也存在一些迷惑和顾虑,他们对保护环境意义和具体措施都不是很了解。 3教学策略 通过丰富的的图片使学生对“我国人口增长趋势”有所了解,知道“计划生育”的基本内容,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例,对环境保护有了感性的认识和了解。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层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小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兴趣,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在观看视频、分析表格中学会思考,学会小组分工、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4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1)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方法,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 (3)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4)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资料,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2)通过小组收集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3)通过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5重点难点 (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6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及分配工作,各组通过各个渠道查找相关信息。 2.多媒体课件。 7教学过程 7.1 第一学时 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例

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分析 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注意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意外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对网络中心的观察和管理员的讲解,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拓扑图对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活动.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个支架。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技术网络的基本

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静安区实验中学余琳 单元目标: 初步了解小说,梳理情节,简要复述故事;学习人物描写,感受主要人物的特点、精神、品质,理解人物形象;品读语言,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穷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品读语句、运用想象,体会主人公桑娜在极度贫困的环境中依然保持人性中美 好的一面的不易,感受作者对于这种美好人性的高度赞美和期冀 教学设计: 一、课题《穷人》在文中指的是哪些人?请梳理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小说中人物的关系,对文章整体内容有初步的把握,并对下文理解主人公桑娜的人物形象做好准备。 明确:桑娜,渔夫(桑娜的丈夫),邻居西蒙。文章的事件主要是围绕着桑娜展开的,我们姑且先把桑娜定为主人公。 二、桑娜身上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世界级的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把她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去写呢? 设计意图:初步探求人物形象,这是学生认知的起点,主要以体验为主。 明确:桑娜很善良,因为她领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 过渡:你从故事的情节中读出了桑娜善良的性格。请大家结合文中具体语句体会桑娜的善良。 A、第3节 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担忧的心理,桑娜一直惦记着西蒙。请你来为大家读一读,读出担忧的语气。 B、第5节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进去看看吧 C、第九节 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有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把这两个孩子看作是自己的孩子,担心他们着凉。 小结:由此看出桑娜真是一个善良,拥有恻隐之心的人。 三、然而当桑娜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课文第9节是这样描写的“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如何理解这句话中“心跳得很厉害”?请你结合文章情节或具体的语句来思考。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去体会桑娜的决定是多么的不容易,这份善良是多么的可贵。 明确:家里特别穷,而自己的擅自决定会给丈夫带来更重的负担 A、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激起一阵阵浪花。(环境描写) 环境非常恶劣,危险。而他的丈夫是个渔夫,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鱼。可想家里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国家海事局规定:能见度不良的天气、超过船舶抗风等级的大风等恶劣天气、海况时,不得冒险出航。请你想象一此时出海捕鱼的丈夫也许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所以桑娜本来就已经非常担心丈夫的安危。我们一起齐读这句环境描写和第二节最后一句话。(男女生配合) B、第二节:不顾惜身体、从早到晚、勉强

[参考实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起始部分,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和解的不唯一性; 3.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二)数学思考: 体会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必要性,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和主元思想。 (三)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利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获得求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思路方法。 (四)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和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里“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理解;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阅读教学法。 学法:阅读、比较、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姚明受伤事件引入。 师:火箭队最近取得了20连胜,姚明参加了前面的12场比赛,是球队的顶梁柱。 (1)连胜的第12场,火箭对公牛,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12分,其中罚球得了2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 师:能用方程解决吗?列出来的方程是什么方程? (2)连胜的第1场,火箭对勇士,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36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罚进了几个球吗?(罚进1球得1分,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 师:这个问题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吗?,你能列出方程吗? 设姚明投进了G个两分球,罚进了y个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3)在雄鹿队与火箭队的比赛中易建联全场总共得了19分,其中罚球得了3分。你知道他分别投进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 设易建联投进了G个两分球,y个三分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师:对于所列出来的三个方程,后面两个你觉的是一元一次方程吗?那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吗?你能给它们命一个名称吗? 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从而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第二、三问题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一)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含义; (2)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利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通过“辩一辩”“填一填”“试一试”“做一做”,加深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的理解;并使学生初步了解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又体现知识的应用过程,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关注身边的事例、关心他人,培养一种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意义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 难点是利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征,在教学中选择激趣法、讨论法和总结法相结合。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互动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问题1:假设你们每人手上有一根长20cm的铁丝,将这根铁丝首尾相连围成一个正方形,围出来的正方形都完全一样吗? 问题2:同样用这根20厘米长的铁丝,首尾相连围成的长方形都完全一样吗?你能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吗? 【设计意图】 ①通过问题情境复习旧知,真正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 ②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 问题3:前面两个问题中都存在二元一次方程10 = +y x,为何围成的长方形有无数种情况,而围成的正方形只有一种情况? 【设计意图】 通过两个问题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10 = +y x与y x=同时满足时,存在解的唯一性的过程,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形成做铺垫。 问题4:你能否通过增加一个条件,使同学们围成的长方形都完全一样吗?希望大家能增加更多不同类型的条件。 【设计意图】 ①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通过该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形成; 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 ③通过此问题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操作形式】 ①学生先思考,再分组合作,小组汇报; ②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引导,从而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③教师备用: 10101010 ,,, 6223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 ???? ???? ==-== ???? 。 巩固概念 请在下列方程中选出两个方程,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 2 23,4,2,3,10 x y x y x y x y z -====++=。 问题5:你怎么能肯定,你所增加的一个条件就一定使长方形确定下来了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文案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 (2015-05-28 16:39:10) 转载▼ 分类:翻转课堂研究 (博文转载自金陵叙事)这篇文章是我阅读梁文洁老师写的《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之后写的,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4月刊(下)P42。读完我的这篇“读后感”,您再阅读梁文洁老师的翻转课堂教学与反思的文章,您也许更容易发现,梁老师这课的确与传统课不同。 柳暗花明总会春 ——兼评梁文洁《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 读到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梁文洁老师《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文,我其实是感慨良多的。 梁文洁老师是成功教师之一,本没有必要通过翻转课堂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与成就。但他洞察到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前景,感受到王水丽副校长翻转课堂前后比较产生的跃迁,毅然效法王水丽,走上翻转课堂这条充满希望的课改之路。 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转型,即从演教案的演员型教师,转变成为点化学生智慧的导演型教师,这对传统教学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说,几乎没有优势。小学课程改革十五年来,在“转型”方面鲜有突破,就是明证。

我有幸听梁老师第一次翻转课堂的课。当时,我称赞梁老师的传统教学基本功,也坦言并没有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陋习。我第二次去听梁老师的课,应该是他尝试了多遍了。走进教室,他给了我一份教案。我悄悄对陪同听课的王水丽副校长说,这堂课完了。王校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他写了教案。教案是预设的,写了教案,就会关注教案流程,就没有精力去关注学生的发展”。结果,真的没有“翻”出好层次。 但是,梁老师不气馁。他的毅力、执着令我佩服,他要通过实验,实现自我扬弃,转型为智者。经过多次努力之后,我们看到了梁老师的重大变化: 1.达成目标细化为课前与课堂两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在课前学习阶段,通过感性观察,发现常见的数字编码信息。然后,进阶到对身份证编码信息的认识,体现“最近发展区”原则与方法。到了课堂学习,则发展成为从真实的情境出发,根据掌握的数字编码规律,用中图法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编码,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把学习能力化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比较完美地演绎了微课程教学法课堂教学“四步法”。由浅入深的逻辑线索层层递进、一环套一环地展开,保证学习扎扎实实地推进,使小学生在协作探究中完成中图法编码这一图书馆专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反过来,由于学生准确地为“好书”配上唯一性的“身份证”,表明学生对于数字与信息的编码意义的认知结构已经真实建构。此外,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协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3.大胆尝试微型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本是舶来品,似乎有些高大上。梁老师抓住协作探究这一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课堂学习精华,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数字与信息的编码关系之后,把图书馆采编的真实环境引入课堂,协作探究如何

教学案例模板,例文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是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二、案例与其他体例的区别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达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选择的。选择什么内容,取决于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 三、案例的基本组成元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组成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典型教学设计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科别科学年级七年级设计者陈遵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是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地壳活动之后对地球的进一步认识,学习本节内容能让学生了解一些地壳活动的本质原因。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让学生了解怎样假说的建立和和假说的意义,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方法的训练。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学生不能区分假说和规律、理论的区别。另外,学生在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本课设计了较多的学生活动、模拟实验、讨论等让学生从体验中去深刻认识和理解,从讨论中提高思维的灵活度。 为了加深认识,所以着重重建了魏格纳的发现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像科学家一样的思考以及证据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提出的背景,阐述其主要观点; 2.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3.利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带领学生重新历经一遍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整个过程。 2.通过小活动、小实验进行模拟板块的张裂和碰撞,加深板块运动造成的结果的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大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假说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到证据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提倡追求实证的精神。 课 时 本节内容课时安排为2课时 准 备 课前准备好相关的素材、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用具。

教学过程 1、展示地球仪,简单说明地球仪的用途及缺点(携带不方便) 2、展示世界地图(2张),一张从大西洋展开,另一张从太平洋展开。 问:从世界地图你有看到奇怪的地方吗? 3、展示南美洲与非洲局部图,并讲述:这个现象在1620年时,英国哲学家 弗朗西斯?培根就有提出过,但当时只当是一件趣事一揭而过。直到1910 年的某一天,年轻的科学家(魏格纳)由于身体欠佳,躺在病床上。百无 聊赖中,他的目光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于是这个在哲学家眼中只 是奇怪的现象,在科学家脑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接下来,我们就以小小科学家的身份,重走一遍魏格纳当年的思想历程。 4、魏格纳的探究历程: ⑴提出问题:南美洲和非洲为什么会刚好拼合在一起呢? ⑵建立猜想:巧合?两块大陆原来是合在一起的,只是后来由于某种原 因分开了。(适时展示两张完全重合但并不属于同一张的纸,证明单 从外形上看是有存在巧合的。同时也引出下面我们要找的证据。) ⑶设计方案:需要寻找哪些方面的证据呢?观看拼纸的小活动后,由学 生总结:岩层………;现存生物………;古生物化石………;山脉走 向………;气候现象的痕迹……… ⑷获取证据: ①岩层:大洋两侧岩石的岩性构造都有惊人的相似 ②生物:南美洲和非洲有相似的物种,鸵鸟,海牛 ③矿物:有能够随着地理界限拼合的连续的煤带等 ④气候:就是两地的地貌特征有相同的气候产生的特征 ⑤山系:北美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西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 山系相对应﹐都属早古生代造山带 ⑥化石:巴西和南非石炭-二叠系的地层中均含一种生活在淡水或微咸水中 的爬行类──中龙化石 利用学生已有的 认知基础,构建问 题。 再现情境 重历科学探究的 整个过程。 进行科学探究的 训练。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案例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 (上部)

目 录 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 2、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3、对数的概念………………………………………………… 4、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5、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 6、函数图象及其应用…………………………………… 7、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8、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9、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10、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1、循环结构 …………………………………………………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1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14、函数sin()y A x ω?=+的图象………………………… 15、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 1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1)……………… 1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2)…………………… 18、正弦定理(1)…………………………………………………… 19、正弦定理(2)…………………………………………………… 20、正弦定理(3)……………………………………………………

21、余弦定理……………………………………………… 22、等差数列………………………………………………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5、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26、拋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7、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

《教学案例》写法及示例

、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 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 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 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 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 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是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 “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二、撰写案例分析的途径 1、一种是精心研制的,主要是先确定研究的主题,再进行教学设计,把相关的理论 或教学策略自觉地应用在教学设计中,并实施;然后根据课堂现实进行案例分析,这一类 的案例,教师的课后反思,着重围绕研究的主题针对教学设计与课堂现实之间的落差(或 超越了预设的目标,或没达成预设的目标),以及处理课堂偶 发事件的方法与得失,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寻找对策或提出新的问题与困惑。2、 一种是“无心栽花”,事先没有确定研究主题,甚至也没想到做案例分析,但所上的某节 课的精彩片断感动了自己,因此课后就把课堂发生的真实感 3 、一种是“借 鸡生蛋”,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学录像,针对某个教学热点难点问题,选择某些课题的教学片断,来加工成教学案例. 三、教学案例与其他体例的区别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达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 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

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共6篇)

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共6篇)

篇一: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 《磁感应强度》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感应强度b的物理意义。 2、了解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1、通过对电场的研究方法类比探究描述磁场的物理量。 2、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磁场力与电流及长度的关系。 3、通过演示实验,分析总结,获取知识。 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徐军 二、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难点 磁感应强度是电磁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本节的重点。 三、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

在引入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时,基于学生接受能力不是太强,让学生首先回忆在学习电场强度时的探究方法。 四、设计和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 办代替。 通过上面的复习我们可以得到磁场的探究方法,即从磁场的基本性质出发,通过磁场对磁极和电流的作用来寻找描述磁场的物理量。可以通过小磁针的北极受力来规定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但是因为小磁针有南极和北极,而不是磁单极子,两极受力会平衡,所以无法通过小磁针受力来定义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磁场对电流元的作用力来定义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五、教学手段 蹄形磁铁、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金属杆、导线、铁架台、投影仪、投影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如下表所示,填充电场中内容,并猜测磁场中填充内容: (二)引入新课 1、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板书) 电场和磁场都是客观存在的。 问题:磁感应强度的大小能否从小磁针受力的情况来研究? 同学分析讨论后结果:不能。因为小磁针不会单独存在一个磁极,小磁针静止时,两个磁极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无法从小磁针受力的角度确定磁场的强弱。 研究电场时我们通过试探电荷受到的力与电量的比值定义电场强度。在物理学中,把很短一段通

单元主题学习教学设计案例

单元主题学习教学设计案例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 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自读课——《猫》 十、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建议 (上册)第一组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优秀教学案例编写的一般要求

优秀教学案例编写的一般要求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在我们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许多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作为教育教学研究的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一的案例,它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处理这些问题时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又可以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真谛,给人以启迪。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的事件或者是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进行处理的过程、方法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启示等。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还需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二、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围绕同一个事件,从不同的理论层面来进行解释。它通过事件找理论,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它重在反思及启示,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是一个大体框架,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具体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追述与思考,是实实在在的例子,有时也是对设计框架的认证。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教学案例是根据案例主题和案例问题有所选择地进行记录,是围绕主题,经过选择和取舍,按问题的产生、解决过程和解决的效果这一主线进行的案例事件写作记述的。案例中的教学实录可以是一节课中的一个片断,也可以是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实录。 3.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鲜明性 ·真实性:案例必须是是对某种具体情景的记录,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所提供的一个或一组教学事件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来自教育教学实践,事例的经过与结果是真实的,如实反映了事实的本来面目。 ·典型性:一般是指最具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价值的实例。它最能显示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意义,通过对一个事例的研究,就能探索同一类事例相同的内在规律,这一事例具有很强的标准性、联系性。 ·启发性:是指本案例具有启发迁移作用,对其他事例的分析与处理具有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鲜明性:是指具有时代感,有明确的指向,富有鲜明的个性。 三、教学案例写作的要素、基本结构 教学案例一般有六个要素:主题、背景、案例问题事件、效果、评析及启示。案例可有反映与主题相关的不同问题或不同案例事件,目的是为了对同一个主题的几个小经验进行串联和整合;案例除有反思(即案例分析)外,还要有在反思基础上提炼出的"启示"。 案例的写作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但从案例包含的内容来说,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大致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标题 一般来说,案例有两种确定标题的方式:一是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作为标题,二是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题析离出来,作为案例的标题。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会发生许多事件,但并非所有的教学事件、教学故事都能成为有研究价值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定义与命题的知识在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但作为单独的章节进行学习,还是首次,在设计上体现了对数学本原的思考,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本节课以及后续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整个数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由实验几何向推理几何过渡的重要章节。而作为本章节的第一课时,为学生在本章节中更好的开展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从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角度来学习和理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也是第一次,在教学设计上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可接受程度。另外,上课学校是一所知名学校,学生在学习上,应该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努力应该可以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定义的含义,了解命题的含义,掌握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将一些命题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经历定义的产生过程,感受定义的必要性。同时对命题的含义有初步的体验。体验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和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 2.教学难点:命题的结构认识和改写。 四、教法与教具选择 1.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2.教具选择:多媒体、其他教具。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程序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创设 情境“硬广告”的问题 引导学生参与 课堂交流 使学生感受到为了 进行有效的交流必 须引入定义。 新课 定义 1.定义的含义 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 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 语的定义。 定义的核心功能是能清楚地规定 名称和术语的意义。 2.对定义的强化巩固 (1)举出几个数学中的定义; (2)举出其他学科名称的定义。 3.如何定义 观察下列多项式的特征.给以名称,并 作出定义: x2–2x–1 2x2+3x+1 x2–2xy+2y2 4a2–4ab+b2 4.定义的价值 例题:校园中,并不令人在意的教室墙 角,却让我产生了兴趣。 问题1:按我们的生活经验,墙角的线 AO与BO 问题2:如何判断(验证)垂直? 强调定义 的功能。 学生自由发言, 组织学生评价, 捕捉学生反馈 的信息,适时地 引导学生感受 数学定义的严 密性和简洁性 等。 师生交流,老师 引导,强调“次、 项”。 与学生交流,教 师归纳。 教给学生获取知识 的方法和途径,让学 生的学习可持续发 展。 从定义出发来判断, 解决问题.既体现定 义的价值,有可作为 定义到命题的情境 过渡。 从定义出发思考问 题的解决。 引例: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述形式上,哪 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 作出判断? (1)鸟是动物。学生自主完成。 突出语句的判断功 能。 针对学生在命题理A

优 秀 教 案 示 例

优秀教案示例 Unit 5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拟定者:姜通辉)Ⅰ.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Knowledge Objects (1) Key Vocabulary band, hair band (2)Target Language Whose notebook is this? It must be Ning’s. It has her name on it. Whose French book is this? It could be Ali’s. She studies French. Whose guitar is this? It might belong to Alice. She plays the guitar. Whose T-shirt is this? It can’t be John’s. It’s much too small for him. 2. Ability Objects (1) Train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 (2) Train students’ writing skill. (3) Train students’ ability to deduce. 3. Moral Object Use your mind, then make inferences correctly. Ⅱ. Teaching Key Points 1. Listening and writing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2. Make inference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Ⅲ.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 Make inference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Ⅳ. Teaching Methods 1. Practice method 2. A game Ⅴ. Teaching Aids 1. A tape recorder 2. Real objects Ⅵ.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Revision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课的准备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表现,也是教师体现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途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活动以及教学手段与媒体的选择与使用作最优化的全面构思和合理安排,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目的。 社会政治经济的深刻变化要求教育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因而教师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尤其显得重要。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般说来,现代教学论中所阐述的教学规律与原则都可以用来指导教学设计。笔者认为下列几项特别应该注意: 1.转变教育观念,自觉体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化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的一个环节,理应为实现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即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而服务。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落实学科知以目标(即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也应重视非学科知识目标,诸如态度方法目标、社会生活目标、职业生计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落实,这些非学科知识目标一般是融合在知识目标中进行教育的。只有自觉体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才能体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注重学习过程,努力保证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 中学化学教学与大学不同,它更注意学习过程。力求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兴趣得到培养,个性得以形成,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3.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在教学设计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不把所有的知识结论都直接“告知”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让学生自己得出知识结论。教师的这种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思维方法的示范应用上。例如注意用理论来统率化学知识,特别重视实验,注意系统小结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网络等等。 4.注意课堂教学过程的科学化和最优化 在教学设计时,要精心考虑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架设探究桥梁,如何进行必要的智能训练和练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智能的创新应用,只有把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作了全面合理的构想和安排,才能保证师生最大程度的参与,才有可能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化和最优化。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我以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设计教学目标,其中的学科知识目标已由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比较明确。但是化学课堂教学除了学科知识目标外,还有非学科知识目标。非学科知识目标在大纲或课程标准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需要执教者根据教学内容自行挖掘和把握。这些非学科知识目标很多情况下不能在一堂课中体现,而要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体现,有时还需要课外教学环节,如作业、家庭实验等来配合。

《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从孙膑献计中,领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听一听,想一想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曲子,请同学们边听边闭目想象。(播放《赛马》) 2、欣赏了这段曲子,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二、猜一猜,读一读 1、赛马是古时候人们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它不

仅体现马列的实力,还展示人的智慧。今天,让我们走进赛马场去看一看。我们一起来读课题,猜一猜:这个故事将会讲哪些内容? (估计学生会答:作为比赛,要有对手,那么赛马的对手会是谁?是怎样比赛的?结果会怎样呢?……)师据生所答进行板书:跟谁赛?怎样赛?赛马结果怎样? 2、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你只要仔细读读课文就都能了解。自读课文,等会儿请同学把这三个问题连起来说说。 3、生作答,师相机板书: 第一次第二次 初赛失败孙再赛胜利 田忌齐威王膑田忌齐威王 上——上献下——上 中——中策上——中 下——下中——下 三、看一看,说一说 1、咱们先来看一看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实况录象。(播放两次赛马场面) 2、同学们能当一当体育播音员,将比赛的实况解说下吗?请读一读第2和第13-17自然段,先准备准备! 3、生上台解说,评价促进。 四、演一演,评一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