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危险化学品物理性质

危险化学品物理性质

危险化学品物理性质
危险化学品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CO)

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28.01,密度1.25g/L,冰点为-205.1℃,沸点-191.5℃。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极难溶于水。与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2%。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严重时死亡。一氧化碳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在冶金、化学、石墨电极制造以及家用煤气或煤炉、汽车尾气中均有CO存在。

中毒剂量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50ppm时,健康成年人可以承受8小时;达到200ppm 时,健康成年人2~3小时后,轻微头痛、乏力;达到400ppm时,健康成年人1~2小时内前额痛,3小时后威胁生命;到800ppm时,健康成年人45分钟内,眼花、恶心、痉挛,2小时内失去知觉,2~3小时内死亡;达到1600ppm时,健康成年人20分钟内头痛、眼花、恶心,1小时内死亡;达到3200ppm时,健康成年人5~10分钟内头痛、眼花、恶心,25~30分钟内死亡;达到6400ppm时,健康成年人1~2分钟内头痛、眼花、恶心,10~15分钟死亡;达到12800ppm时,健康成年人1~3分钟内死亡。

氢气

氢气是无色并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在各种气体中,氢气的密度最小。标准状况下,1升氢气的质量是0.0899克,相同体积比空气轻得多)。因为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另外,在101千帕压强下,温度-252.87 ℃时,氢气可转变成无色的液体;-259.1 ℃时,变成雪状固体。常温下,氢气的性质很稳定,不容易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当条件改变时(如点燃、加热、使用催化剂等),情况就不同了。如氢气被钯或铂等金属吸附后具有较强的活性(特别是被钯吸附)。金属钯对氢气的吸附作用最强。当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4%-75%时,遇到火源,可引起爆炸。

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是0.09克/升(最轻的气体),难溶于水。在-252 ℃,变成无色液体,-259 ℃时变为雪花状固体。

硫化氢

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剧毒。硫化氢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1] 硫化氢为无色气体,有臭鸡蛋味,其水溶液为氢硫酸。分子量为34.08,蒸汽压为2026.5kPa/25.5℃,闪点为<-50℃,熔点是-85.5℃,沸点是-60.4℃,相对密度为(空气=1)1.19。能溶于水,易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燃点为292℃。硫化氢为易燃危化品,与空气或氧气以适当的比例(4.3%~46%)混合就会爆炸。氨

(1)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氨对人体的眼、鼻、喉等有刺激作用,吸入大量氨气能造成短时间鼻塞,并造成窒息感,眼部接触易造成流泪,接触时应小心。如果不慎接触过多的氨而出现病症,要及时吸入新鲜空气和水,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

(2)密度小

氨气的密度为0.771g/L(标准状况下)

(3)沸点较高

氨极易液化,在常压下冷却至-33.5℃或在常温下加压至700KPa至800KPa,气态氨就液化成无色液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物质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氨常作为制冷剂。以前一些老式冰棍就是利用氨气制作的

(4)易溶于水

氨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

甲醇

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97.8

沸点(℃):64.7

相对密度(水=1):0.7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1

饱和蒸气压(kPa):12.3(20℃)

燃烧热(kJ/mol):726.51

临界温度(℃):240

临界压力(MPa):7.95

闪点(℃):8(CC);12.2(OC)

自燃温度(℃):436

爆炸上限(%):36.5

爆炸下限(%):6

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与醇类、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硫磺

硫磺别名硫、胶体硫、硫黄块。外观为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有特殊臭味。分子量为32.06,蒸汽压是0.13kPa,闪点为207℃,熔点为119℃,沸点为444.6℃,相对密度(水=1)为2.0。硫磺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醚,易溶于二硫化碳。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第6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知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物质从一种状体变成另一种状态,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如:水结冰(液态水变成固态水)铁块拉成铁丝(形状发生改变)矿石粉碎,典升华等。 2,化学变化:物质从一种状体变成另一种状态,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子、原子发生了变化)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原来的木炭变成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钢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5,注意事项: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但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发热就是物理变化。 知识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磁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变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3.,物理(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区别: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而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固有的属性。 4,例题:下列叙述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的描述(),哪些属于化学性质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的描述(),哪些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描述()。 ①木炭燃烧②木炭能燃烧③木炭是黑色的④块状木炭碾成碳粉 5,注意事项:酸味是物理性质,不是化学性质。 知识点3: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醋酸、盐酸、硫酸、硝酸等都是酸。 食醋是一种酸溶液,具有酸性。平时吃的果汁含有某些酸,具有酸性。某些地方的雨中含有某些酸,也具有酸性。不同的酸性物质的酸性强度是不同的。 2,碱性物质: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氨水等都是碱。另外小苏打、纯碱、洗涤剂等的水溶液都具有碱性。碱性物质的碱性也有强弱。某些碱性物质(洗涤剂)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例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碱与酸大部分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时不要直接接触。 B 洗涤剂有较强的去污能力,它属于强碱。 C 紫色石蕊试液能使酸溶液变红

流体的物理性质

流体的物理性质 流体流动与输送过程中,流体的状态与规律都与流体的物理性质有关。因此,首先要了解流体的常见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密度、压力、黏度、挥发性、燃烧爆炸极限、闪点、最小引燃能量、燃烧热等。 一、密度与相对密度 密度是用夹比较相同体积不同物质的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对化工生产的操作、控制、计算等,特别是对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流体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流体所具有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ke/m3。 式中m——流体的质量,kg; y——流体的体积,m3。 任何流体的密度都与温度和压力有关,但压力的变化对液体密度的影响很小(压力极高时除外),故称液体是不可压缩的流体。工程上,常忽略压力对液体的影响,认为液体的密度只是温度的函数。例如,纯水在277K时的密度为1000kg/m3,在293K时的密度为998.2kg /m3,在373时的密度为958.4kg/ms。因此,在检索和使用密度时,需要知道液体的温度。对大多数液体而言,温度升高,其密度下降。

液体纯净物的密度通常可以从《物理化学手册》或《化学工程手册》等查取。液体?昆合物的密度通常由实验测定,例如比重瓶法、韦氏天平法及波美度比重计法等。其中,前两者用于精确测量,多用于实验室中,后者用于快速测量,在工业上广泛使用。 在工程计算中,当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不大时,液体混合物的密度也可由下式计算,即: 式中ρ—液体混合物的密度,kg/ms; ρ1、ρ2、ρi、ρn——构成混合物的各纯组分的密度,ks/m3; w1、w2、wi、wn——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气体具有明显的可压缩性及热膨胀性,当温度、压力发生变化时,其密度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常见气体的密度也可从《物理化学手册》或《化学工程手册》中查取。在工程计算中,如查压力不太高、温度不太低,均可把气体(或气体混合物)视作理想气体,并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其密度。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式中ρ—气体在温度丁、压力ρ的条件下的密度,kg/m3; V——气体的体积,ITl3; 户——气体的压力,kPa; T一—气体的温度,K; m--气体的质量,kg;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集锦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集锦 物理性质: 1. 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化学性质: 1. 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 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 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 1. 物理性质: (1)熔点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2)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密度 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 (5)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 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 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8)导电性 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 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导热性也好。 (10)延展性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的性质叫展性。二者合称为延展性,延展性一般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之一。 2. 化学性质: (1)助燃性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进行燃烧的性质。如硫具有可燃性。 (2)助燃性物质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如氧气具有助燃性

镁和氧化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镁和氧化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次 我来帮他解答 2007-8-10 18:15 满意回答 镁 元素名称:镁 元素原子量:24.31 元素类型:金属 发现人:戴维发现年代:1808年 发现过程:1808年,英国的戴维,用钾还原白镁氧,最早制得少量的镁。 物理性质:银白色的金属,密度1.74克/厘米3,熔点648.8℃。沸点1107℃。化合价+2,电离能7.646电子伏特,是轻金属之一,具有展性,金属镁无磁性,且有良好的热消散性。 电负性:1.31 外围电子排布:3s2 核外电子排布:2,8,2 同位素及放射线: Mg-24 Mg-25 Mg-26 Mg-27[9.45m] Mg-28[21h] 电子亲合和能: -21 KJ·mol-1 第一电离能:738 KJ·mol-1 第二电离能:1451 KJ·mol-1 第三电离能:7733 KJ·mol-1 单质密度:1.738 g/cm3 单质熔点:650.0 ℃单质沸点:1170.0 ℃ 原子半径:1.72 埃离子半径:0.66(+2) 埃共价半径: 1.36 埃 化学性质: 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能与热水反应放出氢气,燃烧时能产生眩目的白光,镁与氟化物、氢氟酸和铬酸不发生作用,也不受苛性碱侵蚀,但极易溶解于有机和无机酸中,镁能直接与氮、硫和卤素等化合,包括烃、醛、醇、酚、胺、脂和大多数油类在内的有机化学药品与镁仅仅轻微地或者根本不起作用。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2Mg+O2==2MgO 3Mg+N2=Mg3N2 2.与水的反应:Mg+2H2O=Mg(OH)2+H2(加热) 3.与酸的反应:Mg+2HCl=MgCl2+H2 4.与氧化物的反应:2Mg+CO2=2MgO+C(点燃) 元素来源:镁存在于菱镁矿MgCO3、白云石CaMg(CO3)2、光卤石KCl·MgCl2·H2O中。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氧化镁或在电炉中用硅铁等使其还原而制得金属镁,前者叫做熔盐电解法,后者叫做硅热还原法。氯化镁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每立方英里海水含有约120亿磅镁。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习题

【活用实例】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B.硫磺是淡黄色固体 C.石墨耐高温,熔点高 D.水在4℃密度最大为1 g/mL 【活用实例】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40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 C.酒精能够燃烧. 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5.下列变化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里变成粉末 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 C.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变质 D.常压下,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6.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7.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9.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①1773年和1774年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发现一种新的气体,②后经拉瓦锡确认,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③这就是我们现已熟知的氧气。④氧气是无颜色无气味的气体,⑤它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⑥但氧气能腐蚀钢铁等金属,使它们生锈,⑦少量氧气能微溶于水。 叙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两句; 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两句。 10.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作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1) (2) (3) 【例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有无颜色变化B.有无新物质生成C.有无气体生成D.有无 发光、放热现象

初中化学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十二讲理化之战 【知识要点】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Eg: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碱性,脱水性、稳定性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Eg: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吸水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典型例题】 例1.某物质具有下列四种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熔点 B硬度C还原性 D挥发性 例2.物质的下列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是() A颜色 B状态C密度 D氧化性 例3.下列性质一定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①挥发性②氧化性③浓硫酸的“脱水性”④溶解性 ⑤浓硫酸的吸水性⑥吸附性⑦稳定性⑧酸碱性 A.①②③ B.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⑥ 例4.下列性质中,有一种性质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 A.可燃性 B.氧化性 C.酸碱性 D.导电性 例5.下列性质中,有一组性质与其他性质的类型不同,该组是() A.可燃性、腐蚀性 B.稳定性、还原性 C.挥发性、溶解性 D.氧化性、酸碱性

例6.下列物质的性质,属化学性质的是 A.煤气能燃烧 B.液氧呈淡蓝色 C.糖能溶于水 D. 通常情况下氮气没有气味 例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木材烧焦变黑 C.酒精挥发 D.冰熔化成水 例8.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一起撞车事故,导致一辆栽有35t 液态氯气(C12)的槽罐车破损,使液氯大量泄漏挥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当地消防队迅速用高压喷淋水枪向槽罐车周围持续喷洒大量雾状水,降低空气中氯气含量。 (1)氯气一定有毒; (2)氯气还可能有的性质是: ①氯气溶于水;②氯气与水反应。 小帆和同学讨论后,对猜测(2)进行验证。老师提供了两瓶氯气 (如右图),并提醒小帆:把蒸馏水加入软塑料瓶,观察完 现象后,再向瓶内滴加数滴石蕊溶液。 (3)请你和小帆一起经历并完成这项探究实验: (4)根据图中氯气的放置状况,你认为氯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收集氯气时用_____________方法。

常见金属的基本性质

常见金属的基本性质 1、常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溶液中有明显变化的是()。 A.饱和Na2CO3 溶液B.NaOH 稀溶液 C.饱和NaHCO3 溶液D.CaCl2 溶液 2、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AlO2-、Cl-、SO42- B.H+、Ba2+、Cl-、NO3- C.Ca2+、Fe2+、NO3-、HCO3- D.Na+、Cl-、CO32-、SO32- 3、下列反应中,Na2O2只表现强氧化性的是()。 A: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B: Na2O2 + MnO2 = Na2MnO4 C: 2Na2O2 + 2H2SO4 = 2Na2SO4 + 2H2O + O2 D: 5Na2O2 + 2KMnO4 + 8H2SO4 = 5Na2SO4 + K2SO4 + 2MnSO4 + 5O2 + 8H2O 4、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下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制取NaHCO3的反应是利用其溶解度小于NaCl B: 用澄清的石灰水可鉴别NaHCO3和Na2CO3 C: 在第③、④、⑤步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 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MaCl2溶液制取金属镁 5、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的是()。 ①NaHCO3 ②(NH4)2S ③Al2O3 ④Al(OH)3 ⑤Al A.③④ B. 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全部 6、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B: 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C: 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 + CO2 + 2H2O = Al(OH)3 + NaHCO3 7、某铝土矿样品中含有Al2O3、Fe2O3和SiO2,进行一系列操作将它们分离:加入试剂、过滤、洗涤、灼烧等。依次加入的一组试剂是() A.NaOH溶液、盐酸、氨气B.硫酸、NaOH溶液、盐酸 C.NaOH溶液、盐酸、CO2 D.水、盐酸、NaOH溶液 8、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无机矿物盐X(仅含四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

物理性质: 1. 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 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 化学性质: 1. 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实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3. 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三、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1、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 区别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特有属性,不同的物质其属性不同,是变化的内因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有序的,动态的,性质的具体体现 2、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发生的变化,而变化又是性质的

3、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 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 四、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 1. 物理性质: (1)熔点: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密度: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 (5)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8)导电性: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8月25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中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7·南京)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状态 C.熔点 D.氧化性

1.(2017·北京)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B.密度 C.可燃性D.沸点 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有助燃性 B.氢气有可燃性 C.浓氨水有挥发性 D.一氧化碳有毒性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易升华 B.酒精能燃烧 C.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 D.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4.谷氨酸钠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料味精的主要成分。下列属于谷氨酸钠化学性质的是 A.易溶于水 B.略有甜味或咸味 C.白色晶性 D.光照条件下不分解 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物质的性质概念,化学性质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的性质。颜色、密度、沸点均不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C。学&科网 2.【答案】C 【解析】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浓氨水有挥发性,只发生了物质状态的改变,物质种类不变,所以氨水的挥发性是物理性质。助燃性、可燃性、毒性均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故选C。 3.【答案】B 【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干冰易升华,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是物理性质;B、酒精能燃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是化学性质;C、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D、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是物理性质。 故选B。 4.【答案】D 每日总结是为了更好的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习题

【活用实例】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 是 ( ) A.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B.硫磺是淡黄色固体 C.石墨耐高温,熔点高 D.水在4℃密度最大为1 g/mL 【活用实例】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 是 (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40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 C.酒精能够燃烧. 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5.下列变化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里变成粉末 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 C.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变质 D.常压下,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6.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7.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9.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①1773年和1774年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发现一种新的气体,②后经拉瓦锡确认,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③这就是我们现已熟知的氧气。④氧气是无颜色无气味的气体,⑤它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⑥但氧气能腐蚀钢铁等金属,使它们生锈,⑦少量氧气能微溶于水。 叙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两句; 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两句。 10.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作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

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钨属于元素周期表第Ⅵ族副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是5d46s2,氧化价从+2到+6价。致密钨呈钢灰色,粗颗粒钨粉显深灰,直至超细钨粉显黑色,并皆具有金属光泽。其熔点为3410±20℃,密度为19.3g/cm,,沸点为5700±200℃,其熔点是所有金属中最高的。钨的导电性能好,电子逸出功较小。在机械性能方面其硬度和抗拉强度极限都与加工及热处理情况杂质含量有密切关系。 常温下,钨在空气中十分稳定,在400℃轻微氧化,高于500-600℃则迅速氧化生成WO3,不与氢气发生作用,因而其热处理过程可在氢气保护下进行。在氮气中致密钨到2000℃才发生反应。炽热温度下,能与水蒸气作用生成WO2。 常温下,钨在任意浓度的盐酸、硫酸、硝酸、氢氟酸和王水中都是稳定的。80~100℃下只与盐酸,硫酸发生微弱反应,硝酸与王水对它有明显的腐蚀,而在氢氟酸和王水混合酸中则迅速溶解。常温下钨与碱溶液不发生反应,但在氧化剂(如KNO3等)存在下高温熔融,则钨与碱剧烈反应生成钨酸盐。 美国用喷雾干燥-流化床技术制备纳米WC粉体,其中间产物纳米金属钨粉体采用氧化钨(WO3)还原法制备。此法先用喷雾干燥技术得到AMT粉体[(NH4)6·(H2W12O10)·4H2O],再将AMT粉体在500℃Ar气氛中热解得到黄色的WO3粉体最后用纯度为99.999%的H2还原得到纳米金属W粉体。当还原温度 T<575℃时,得到β-W结构的纳米W粉,平均晶粒度为9nm;当T=575~650℃时,得到份β-W与α-W两种结构共存的纳米W粉体,平均晶粒度为10~15nm;而当T>650℃时,得到α-W结构的纳米W粉体,平均晶粒度为16nm。 Fecht曾指出,高能球磨法可将包括金属钨在内的体心立方(bcc)金属粉细化至纳米尺寸。Wagner的实验结果表明,用高能球磨方法可制备出平均晶粒尺寸为5nm的金属钨粉体,但因钢球与球磨罐在球磨过程中沾染了W粉体,使其中含有杂质Fe。如延长球磨时间,纳米W粉不再细化,含Fe量却不断增加直至生成无定型的Fe-W合金。 钨是稀有高熔点金属,属于元素周期系中第六周期(第二长周期)的VIB 族。钨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外形似钢。钨的熔点高,蒸气压很低,蒸发速度也较小。它的主要物理性质如下: 元素符号&Nbsp; W 原子序数74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8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教案(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8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教 案(新版)浙教版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说出区分这两种变化的依据。 2.知道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说出区分这两种性质的依据。 教学重点难点: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活动:每组现有一张纸片,一段镁带,一瓶酒精。你们可以让它们发生哪些变化? 物体组成物质发生的变化 镁带金属镁 酒精乙醇 对以上变化进行分类 分类的依据 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思考和讨论:灯泡点亮的过程中,灯丝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过程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请你举几个物理变化的事例,与同伴交流 2.化学变化: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活动:用滴管将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黄色的氯化铁溶液中,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请你再举几个化学变化的事例,与同伴交流。 思考和讨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变化时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思考和讨论:铁与铁锈是不是属于同种物质? a.提出问题:铁与铁锈是不是属于同种物质? b.建立假设:假设1:铁与铁锈是同种物质. 假设2:铁与铁锈不是同种物质. c.检验假设铁能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 d.得出结论铁与铁锈不是同种物质 铁生锈是属于___________变化。 化学变化中经常会伴随着一些现象: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思考:1.这些现象能否作为判断是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呢? 2.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吗? 活动:踩爆充满空气的塑料袋,观察现象。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有联系吗?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活动:(1)蜡烛的融化(或自制不同形状蜡烛); (2)观察蜡烛的燃烧; 结论: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讨论:1.食物霉变时,其颜色会发生变化。食物的霉变只是物理变化吗?你能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什么证据? 2.用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煮饭,是属于什么变化? 活动:现有一杯酒精和一杯纯净水,你能用几种方法来区分它们?根据是什么?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思考:铁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物质。请你说说铁具有哪些性质,这些性质中,哪些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哪些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密度、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 只能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酸碱性、腐蚀性、分解性等。 讨论: 有人说:“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在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则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共2课时) 第一课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备课教师:韦延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溶液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念。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与用途 教学难点:①铁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 ②通过和已有化学知识的联系、比较、理解并得出结论“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引导式、讲解式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引入:你知道生活中哪些金属? 我知道的 金属名称: 元素符号: 我见过的 金属名称: 元素符号: 二、讲授新课 (一)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 1.金属光泽: (1)金属都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一般都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金(Au)是黄色、铜(Cu)是红色或紫红色、铅(Pb)是灰蓝色、锌(Zn)是青白色等;(2)有些金属处于粉末状态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铁(Fe)和银(Ag)在通常情况下呈银白色,但是粉末状的银粉或铁粉都是呈黑色的,这主要是由于颗粒太小,光不容易反射。 (3)典型用途:利用铜的光泽,制作铜镜;黄金饰品的光泽也是选择的因素。 2.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金属一般都是电和热的良好导体。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银(Ag)>铜(Cu)>铝(Al)(2)主要用途:用作输电线,炊具等 3.金属的延展性: (1)大多数的金属有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金(Au)的延展性最好;也有少数金属的延展性很差,如锰(Mn)、锌(Zn)等;

8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设计B

4.8《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设计(B)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全章的最后一节,也是对前面学习过的物质各种性质的初步概括。 1、对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材给出了四个现象。教学时用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 的各种事物千变万化,但不同的变化可以分为简单的几类。引导学生对课本的4 个现象进行实验、探究、比较、分析,揭示出不同的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将各种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建立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的基础上的,教材列举了 本章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的物质的一些性质,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性质是仅在物理变化中反映出来的,还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反映出来,将它们进行分类。再通过探究明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和问题让学生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说出区分这两种变化的依据 2、知道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说出区分这两种性质的依据。 能力目标: 通过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分类的方法。 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渗透事物变化的相对性。 三、重难点 重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难点: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 气球、食盐、水、三脚架、酒精灯,蒸发皿、烧杯、玻璃杯、稀盐酸和镁条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与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与实施效 果分析 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师]:上课! [生]:起来!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请坐! [师]:上课前,老师先为你们表演一个节目, 这是一个长条的气球,现在看我折——折—— 折就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狗”,气球从长条 的形状变成了小狗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只发观察、思考激发学习 兴趣和注 意力,思考 本节课的 重点,为整 节课的学 习埋下伏 笔

初中化学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教案 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识金属的性质,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敢于质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激发求知欲和探究激情,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构建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 (2)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强弱探究。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 教学准备:试管、试管架、酒精灯、坩埚钳、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铁粉、铜片、黄铜片、铁丝、铜丝、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教学过程: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提起金属,同学们都不会感觉陌生。我们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锅、水壶、菜刀等,他们都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下面我为大家提

供一些材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完成以下实验。 (1)观察并描述镁、铝、铁、铜的颜色和光泽。 (2)采取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3)请你设计并进行实验,证明金属具有导电性。 根据实验可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总结金属的其他物理性质:延展性、导热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 请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2)向4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镁条、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注:1、稀盐酸、稀硫酸具有腐蚀性,教师要强调实验的安全性。 2、向试管中加入酸的顺序是:Cu 、Fe 、Zn 、Mg ,加入酸的体积反应物 反应现象 反应方程式 稀 硫 酸 或 盐 酸 镁 锌 铁 铜

金属的物理性质

§5-1金属与金属矿物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你想过下列金属的应用体现了它们的哪些物理性质吗? 用铜导线连接电源和灯泡,灯泡亮了? 铜可以拉成很细的铜丝? 铁锅用于炒菜做饭? 常温下金属均是固 态吗? 铝锭可压成很薄的铝箔用 来包装糖果? “被磁铁吸引的铁 砂”表明铁具有什 么物理性质?

一、金属有那些共同的物理性 质? 1、铜、铁、铝都有金属光泽; 2、铜、铁、铝都能导电; 3、铜、铁、铝都容易传热; 4、铜、铁、铝都有韧性、延展性。 金属的共同物理性质是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项目常见的几种金属 最大值的金属最小值的金属铁 铝铜密度 7.86 2.70 8.92 22.7(锇)0.534(锂)熔点1535 660 1083 3410(钨)-39(汞)硬度(最硬的金刚石为10) 4~5 2.5~3 2~2.9 9(铬)<1(铯)根据上表的信息可以知道: 最难溶的金属是___; 最易溶的金属是___;最重的金属是_____;最轻的金属是_____; 最硬的金属是_____ 。金属的若干物理性质的差异钨汞铝锇铬

例题 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银白色固体较软 2.70g/cm3660.4℃良好良好良好上表是某种常见金属的部分性质,试推断该金属可能 的用途? 具有导电性可以作导线,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 作炊具等

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不用银制造电线、电缆? 电阻率小,同时价格(相对于银)便宜。补充:一般场合下铜或铝的耐腐蚀性能足够使用。铝比铜贵且电阻率大,但密度小,对于重量要求较高的场合下往往用铝线而不用铜导线。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了解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物质的性质可分为 学会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通过实验确定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课前准备]:铁、铁锈、镁条、碳、o2、co2、石灰水、蜡烛、燃烧匙、玻璃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 呈现图片,演示把纸撕碎,把铁丝折弯,然后举例,自行车的钢丝、钢圈时间长了,会有什么现象? 在判断铁与铁锈时应根据生活经验,不能得到答案,需用实验验证,分别用磁铁去吸引铁与铁锈,观察现象。 提问:这些说明什么?在自然界中物质是不变的吗? 学生观察它们各自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发生变化以后,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从最平常的事物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注意物质的变

化,为下面的化学和物理变化设下伏笔。 下面我们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首先, 提出问题:物质变化时,有新的物质生成吗? 提出假设:有新的物质生成 学生回答 设计实验: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镁条燃烧 碳在纯氧中燃烧 co2通入石灰水 ⑧蜡烛燃烧 学生实验:用实验验证变化中,有无生成新物质,同时说明理由。 通过学生实验来进一步说明物质的变化特点,非常直观,形象。而且富有说服力。 归纳:比较两者的变化特点, 物理变化:状态、形状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提问: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 学生回答加深印象,突出两者区别的关键本质。 提问:冰熔化成水,水烧开变成水蒸气表现出水的什么性质

它们从什么变化中得到,引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讨论: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如何描述 提问:熔点、沸点、凝聚点、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可燃性、酸碱性,分别属于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冰的熔点,水的沸点。 学生小组讨论。 通过对初一所学的物质特性的归纳,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讨论:化学变化中是否伴随着物理变化 观察有什么现象?你认为它发生了变化?判断依据是什么? 学生观察,并做出判断。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巩固练习:在下列现象后的空格里填写编号,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 石灰石煅烧制生石灰硫粉和铁粉混合。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制激性气味的气体,这是氨的。 用铁铸成铁制品。小结,布置作业。 学生练习通过一些练习来加深和促进刚才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对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学生并不是掌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新世纪教育网https://www.sodocs.net/doc/cc17564053.html, 精品资料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4-7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说出区别这两种变化的依据。 2、知道物质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说出区别这两种性质的依据。 3、通过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分类的方法。 4、学会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得出合乎科学的结论,同时以 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涵义。 教学准备:酒精灯,烧杯,镊子,鸡蛋壳,盐酸,硝酸银,氯化钠,石棉网,试管,砂纸,火柴,镁带,蜡烛,生锈的铁钉,磁铁,澄清的石灰水,塑料吸管 物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总处于变化之中的,如铁生锈、汽油挥发、水果腐烂等都体现了物质的变化。举例说明,我们仔细观察下列常见现象的变化。分为两组,加以分析,引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做几个小实验让学生加以判断: 1、纸撕碎;纸点燃 2、鸡蛋壳放入盐酸中 3、镁带有白、有黑是为什么?点燃有什么现象产生?产物有什么不同? 4、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 5、蜡烛掰断;蜡烛燃烧,上面罩干燥的小烧杯,再在上面罩有澄清石灰水附着的小烧杯 6、硝酸银中滴加氯化钠 分析讨论: 1.以上实验中,物质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从物质变化看有什么特点?物质的变化有那些形式? 有的实验中物质状态、形状等变化,无新物质生成。而有的实验中一种物质变成其他物质,并伴随着放热、发光等现象。 变化形式多种多样,以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产生为依据把这些变化整理分析。 结论:物质的变化形式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哪些现象发生?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 3.有这些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例说明。 有这些现象出现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 新世纪教育网--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及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金属及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特性及其应用;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2.掌握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掌握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3.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要点梳理】 要点一、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1.几种常见的金属 (1)常见的重要金属:铁铝铜锌钛锡金银等。 (2)金属有许多共同的性质,如:①金属光泽;②良好导电性、导热性;③良好的延性、展性;④韧性好、能弯曲。 2.常见金属的特性 (1)颜色:大多为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2)状态:常温下大多为固体,汞为液体; (3)密度差别很大:金为19.3g/cm3,铝为2.7 g/cm3; (4)导电性差异很大:银为100,铅仅为7.9; (5)熔点差别大:钨为3410℃,锡仅为232℃; (6)硬度差别大:铬为9,铅仅为1.5。 3.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4.合金知识 (1)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是混合物,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 (2)生铁(含碳量为2%~4.3%)和钢(含碳量为0.03%~2%)都是铁合金。因含碳量不同合金的性能不同,含碳量越大,硬度越大;含碳量越低,韧性越好。 (3)黄铜、青铜、焊锡、硬铝、18K黄金、18K白金、钛合金等也是常见的合金。 (4)合金的性能与组成合金的各成分的性能不同。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要点诠释】 1.金属的用途要从不同金属的各自不同的性质以及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等各方面考虑。如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因为铜的密度比银的密度小,价格比银低很多,资源比银丰富得多。 2.合金的硬度、强度、抗腐蚀性等一般都好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 要点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的化学性质》三)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要点诠释】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金属可以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与酸反应的速率就越大。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 要点三、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Mg+2HCl=MgCl2+H2↑ Fe+H2SO4=FeSO4+ H2↑ Fe+CuSO4=FeSO4+Cu Cu+2AgNO3=2Ag+Cu(NO3)2 【要点诠释】 1.置换反应可以表示为:A+BC=AC+B

相关主题